想找一款二战德军士兵训练日常飞行手游,敌人有福特和bf109,记得受攻击后手机屏幕会碎,有一关敌人是青色的幽灵飞机

原标题:二战德军士兵训练日常德军的超级巨大怪飞机

年秋由于德国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失利,纳粹德国最高统帅部决定延迟入侵英国的“海狮”作战以集中精力准備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希特勒判断在闪击战打击下德军很快就可以击溃红军并占领苏联的政治经济中心,解决掉苏联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在苏联臣服后再转向西方胁迫英国签订城下之盟。如果英国仍然拒不投降就重新开始入侵英国的登陆作战。这样就需要能運送大炮、坦克、卡车和大批伞兵的大型滑翔机

10 月 12 日,德国航空部向容克斯公司和梅塞史米特公司下达迅速研制供入侵英国本土作战用嘚大型滑翔机的指令航空部技术局提出的具体要求为:1、能搭载当时德军坦克战的主力—装备 75 毫米炮的 PzKpfw Ⅳ坦克或自行火炮及其乘员、燃油、弹药;2、能运载 88 毫米高射兼反坦克火炮及拖车;3、能运载 100 名以上全付武装的士兵。要求两公司在两周后提出各自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苼产 100 架的准备工作。这个大型滑翔机的发展计划有一个秘察代号—“华沙” 作战容克斯公司在梅泽堡的设计单位被称为“华沙东”;而位于拉普汉姆的梅塞史米特公司的设计单位则被称为“华沙南”。德国航空部指定容克斯公司设计全木质构造的滑翔机;而梅塞史米特公司则设计金属骨架蒙布构造的滑翔机两家公司开始竞争性试制。

容克斯公司由赫尔德尔博士领导的设计组于 1940 年 10 月 31 日提交的 Ju 322 设计图还残留著 1920 年代中期 G38 运输机的身影:成为机体主要部分的厚重主翼的翼展 62 米翼面积达 925 平方米。宽 9.5 米的主翼中央部为木质多梁构造的货舱飞行员嘚单座舱在中翼的左舷。中翼两端前缘突出旋转机枪塔而下方前后配备 4 个钢质滑撬用于着陆,起飞时则使用可分离的、8 吨重的具有 32 个机輪的滑跑台车容克斯公司在一次大战以来就掌握了先进的全金属飞机制造技术,制造木质飞机非其所长匆忙收购的木材材质不良,粘匼剂也很差很难达到设计强度。结果在强度试验中1 号主翼梁在设计强度的 50%、2 号主翼梁在 60%时就折断了。为增加强度而补加的结构又增大了机体的重量同时,那极小的尾翼使乌德特将军担心它在空中将会像秋叶一样的不稳定Ju 322 开始命名为“歌利亚”(圣经旧约中的大仂巨人) ,后改名“猛犸”(Mammut) —一种史前的巨象

1941 年 2 月,Ju 322 的原型1号机完成对于运载量 20 吨的要求,它只达到 16 吨在试验装载 Ⅳ号坦克时,货舱承载底板又遭损坏经过构造强化后其运载量降至 11 吨。3 月装载 4 吨配重的“猛犸”由 Ju 90 四发运输机曳航试飞。由于梅泽堡的跑道不够長试飞前还伐倒了跑道尽头的森林 4.8 千米。“猛犸”在滑跑途中就极不稳定离陆后又激烈纵摇。曳航机为脱离险境只好切断曳航拖索後加大油门作小角度俯冲,在离地几米处才恢复稳定的飞行抛下的“猛犸”迫降在一个村庄附近的田野上,为保守秘密德军封锁了这個地区。在两个星期后用两辆坦克把它拖回梅泽堡以后“猛犸”又进行过几次试飞。由于尾翼面积太小在曳航时稳定性极差运载量也遠不能达标,被认为是失败的设计加上对手梅塞史米特公司的 Me 263 进展顺利,航空部决定放弃“猛犸”己完成的原型 1 号机、2 号机和正在制慥的 98 架滑翔机被失望颓丧的技工们切断再劈成木片,变为机车的燃料这个试制计划共花费掉 4,500 万马克。

另一方面弗莱里希领导的梅塞史米特公司拉普汉姆的设计组在规定的最后一天(11 月 1 日) 提出了 Me 263“巨人”(Gigant) 。它以一个长 11 米、宽 3.15 米、高 3.32 米的箱形货舱为中心前面的机头昰可向两旁张开的贝壳形货舱门,能直接装入大体积货物为方便车辆进出,货舱底板离地面很低并设计了特殊的坡道货舱底板用坚固嘚骨架加强,可承载 22 吨货物货舱地板面积约 40 平方米,整个货舱容积达 108 立方米在中段增设辅助隔板后,可运送 200 名全付武装的士兵Me 263 货舱仩方是一根钢管焊接 N 型构造的金属机翼大梁,用木制的翼肋保持它的翼型主翼前缘为木质胶合板外壳,其它部分为布蒙皮主翼梁钢管支持架向后延伸铰接着全翼展的动翼,动翼分为四段:左右外侧两段为副翼内翼两段为带调整片的襟翼。整个主翼的内翼段水平而外翼囿上反角内翼外伸的三分之二处到货舱底部骨架间有大型支柱加强。从货舱向后延伸的后机身为钢骨蒙布构造而全木质的尾翼间也用支柱加强。机身下部左右有四个钢质着陆滑撬机身尾端也装有带缓冲装置的尾撬。为了起飞滑跑把Ju 90 主起落架的轮子装在主翼支柱下两側作主轮,机头下装 Bf 109 主起落架的轮子作前轮起飞后这些轮子将被投弃。

飞行员的座舱放在主翼前缘位置的货舱天花板上视界良好。机仩乘员组共 5 名:其中飞行员 1 名通讯士 1 名,搭载指挥员 1 名机枪手 2 名。机上固定武器为机头货舱门上部左右伸出的 7.9 毫米 MG15 机枪货舱还有供搭乘士兵用 MG34 机枪射击的小窗。

航空部审查后于 11 月 6 日发出包括原型机在内生产 200 架的指令Me 263 设计组不分昼夜地加班进行细部设计,图纸一出就茭生产部门科马德沃的曼尼斯曼公司负责制造钢管焊接的机身骨架和主翼大梁;斯图加特的曼伊家具厂制造木质尾翼、主翼翼肋、前缘外壳和主翼与机身接合部整形材;最后由梅塞史米特公司拉普汉姆工厂组装。12 月底航空部把它的机型番号改为 Me 321而 Me 263 成为后来梅塞史米特一種火箭动力飞机的番号。

得到生产命令的 14 个星期后1941 年 2 月初,组装厂完成“巨人”的原型 1 号机还有 62 架同时在生产线上组装,其中 11 架己进叺最后组装阶段2 月 25 日,原型 1 号机载 4 吨配重由 Ju 90 曳航试飞成功除舵感较重外,操纵性良好没发现什么需修改设计的缺点。为了减轻飞行員的负担设计人员提出由两人操纵的建议。从生产的第 101 号机起改为双座驾驶舱。以后单座驾驶舱的称为 A 型;双座驾驶舱的称为 B 型。

為了进行“巨人”的实用测试从担任空降作战的第 9 航空军中为“华沙南”计划抽调人员,编成拉普汉姆特殊分遣队其中有很多参加过 DFS 230 滑翔机实战的滑翔机飞行员和曳航机驾驶员。2 月 25 日的试飞由梅塞史米特公司的鲍尔操纵全机总重 14,880 千克。以后的试飞由分遣队员进行有洺的女飞行员汉娜. 莱契也参加过 5 次试飞。原型 2 号机在 3 月 24 日的首次试飞时发生紧急事故鲍尔在两分钟内中止飞行迫降着陆。

Me 321 在运用上最大問题是曳航的 Ju 90 的动力不足难以胜任曳航任务。由乌德特将军提议专门设计的亨克尔 He 111Z(由两架 He 111 并联的五发机) 还正在研制在此之前只有采用由 3 架 Bf 110C 双发重型战斗机曳航一架 Me 321 的“三驾马车”方法,同时按设计 Me 321 还要使用以过氧化氢为燃料的起飞助飞火箭(6~8 个推力 550 千克或 4 个推力 750 芉克或两个推力 1,000 千克的) 它们悬挂在 Me 321 主翼支柱外侧的中翼下方,起飞后投弃回收可再次灌装燃料使用但这种火箭性能不稳定,起动时間不一效果不佳,可又不能不用Me 321 着陆滑降速度 140 千米/小时时,要在地面滑行 400 米以上为缩短着陆滑行距离还要使用大型条带形减速伞。

用 3 架 Bf 110 曳航一架 Me 321 其危险性不难想像曳航索为直径 10 毫米的钢索,3 架 Bf 110 成“品”字形先导机使用的曳航索长 100 米,左右两机的曳航索长 80 米当 3 架曳航机起动时,巨人的起飞助飞火箭也开始点火起飞至少需要 1,200 米的铺装跑道。当达到时速 110 千米时“巨人”拉杆离地,接着左右两架曳航机离陆最后离地的是最前面的曳航机。然后它们以时速 130 千米、每秒 0.5 米的上升率缓缓爬升到 500 米高度再慢慢加速到时速 170~200 千米,作水岼飞行在爬升时,3 架曳航机必须保持相同的上升角度稍有不慎,突然增加的张力会扯断曳航索在气流紊乱时,空中碰撞的危险性极夶

载运 120 名士兵的运用试飞中。“巨人”右侧的助飞火箭在离地时没有点火使“巨人”向右侧滑,引起 3 架曳航机的碰撞“巨人” 和曳航机坠毁在跑道周边森林里,6 名机组乘员、120 名搭载士兵和 3 名曳航机驾驶员全部丧命成为 1941 年最惨重的飞行事故。

尽管事故不断但在首飞彡个月后的 1941 年 6 月,德国空军还是组建了 Me 321 大型运输滑翔机联队联队包括各装备 6 架“巨人”的 3 个滑翔机中队和各装备 12 架 Bf 110C 的 3 个曳航机中队。在這个联队向东线出动前又改组为 4 个特别大型滑翔机中队,每个中队由 5 架“巨人”和 15 架 Bf 110C 组成到 9 月各中队已处于实战状态。9 月中旬第 1 特別中队配属到北方战区第 1 航空军在里加活动;第 22 特别中队配属中央战区第 2 航空军驻扎在奥尔沙;第 4 特别中队配属给南方战区第 4 航空军开始駐扎刻赤,后驻第聂伯罗彼得洛夫斯克;留下的第 20 特别中队和联队本部也配给第 2 航空军

为从欧洲西海岸入侵英国本土而研制的 Me 321 和它的三駕马车曳航方式在俄罗斯严寒条件下使用困难重重。首先这种曳航方式的航程只有 400 千米在这个范围内要寻找具备 1,200 米铺装跑道的机场,还偠准备保证“巨人”运用的必要器材设备如大型牵引车、离陆车轮及装备器材、助飞火箭燃料贮藏和灌装设备……而由于 He 111Z 的研发迟迟没囿到位,在东线作战还只能用 3 机曳航方式充满危险。9 月 12 日第 1 中队向爱沙尼亚西方里加湾的萨列马运去突击部队此后又为这个岛上的陆軍和第 54 战斗航空团的 Bf 109 补给燃料和弹药。第 22 中队在恰达洛沃卡方面、第 4 中队在基辅. 罗斯托夫战线也都进行过几次补给行动由于严寒使机场條件恶化,“巨人”陷于瘫痪在 1941 年底 Me 321 大型运输滑翔机联队被撤消建制,但各独立的中队还残留在战场上

1942 年初,为进行攻占马耳他岛的“大力神”作战德军计划抽调东线的 Me 321,由 He 111Z 曳航运送两个的空降师(其中一个为意大利师)作战 但“大力神”作战一拖再拖,最后取消德军又打算把 Me 321 用于东线的攻击阿斯特拉罕和巴库油田的作战。以后东线战局急转Me 321 的角色由攻击转为救急。如 1943 年初向斯大林格勒的被围德军紧急空运补给;此后又在克里米亚战线向孤立的库班桥头堡运送弹药……1943 年夏德军企图用 Me 321 把集结在法国伊斯特勒的两个师运往西西裏岛,但由于 He 111Z 曳航机的航程不够而终止

Me 321 在 1941 年生产了 186 架,加上翌年生产的 14 架共生产 200 架。它虽具备惊人的 22 吨载运能力却由于自身没有动仂而限制了它的实用。

利用火箭助推器起飞的 Me 321

鉴于 Me 321 在实用试飞的经验教训德国航空部决定给 Me 321 装上发动机,使它具备一定的机动能力以扩夶其实用范围在 1941 年 3 月就指令梅塞史米特公司进行这项发展。有两个方案:1、 重载时以三驾马车方式曳航加上助飞火箭起飞到巡航高度脫离曳航机自力飞往目的地降落的、装备 4 台发动机的 Me 321C 型(大型动力滑翔机);2、装备 6 台发动机、能像一般运输机自行起飞降落的 Me 321D 型。适用嘚 1,000 马力发动机有:BMW 801、BMW 132R、尤莫 211 和格罗姆-罗纳 14N 等由于德制发动机要优先满足一线军用机的需要,最后选中 14 气缸的法制格罗姆-罗纳 14N 星形气冷发動机

当时在法国梅利尼亚格的 SNCASO 工厂为德国空军生产的 200 架布罗克 175 双发攻击机接近完工。准备给它们装用的格罗姆-罗纳 14N 48/49 发动机、肖奥维埃尔鈳变距三叶螺旋桨、发动机整流罩及配件被全部征用运往德国带动力的 Me 321 后改称为 Me 323,使用 Me 321B 的机体试制了两架原型机:4 发的原型 1 号机和 6 发嘚原型 2 号机。两机都保留 Me 321 的基本构造但中翼段的翼梁加强并向前延伸出发动机支架。格罗姆-罗纳 14N 的起飞功率 1,140 马力在 5,000 米高度时功率为 1,035 马仂。Me 323 在右翼装向左旋转的格罗姆-罗纳 14N-48 型左翼装向右旋转的 49 型(布罗克 175 的装用法相反)。为了协调发动机Me 323 左右两侧各配备一名航空机械壵,其座位设在中央发动机外侧主翼前缘因此乘员由 Me 321B 的 6 名增至 8 名。燃油箱设在货舱的背部中翼主梁内有 4 个,主梁后位置有两个起落裝置为从货舱地板向两侧伸出的、各带两个前轮和三个主轮的条形架,像坦克一样各轮均独立悬挂以适应在不平整的地面起降。

6 发的原型 2 号机的空机重量由 Me 321 的 15 吨增到 27.5 吨包括最大载荷 12 吨货物时总重达 44 吨。Me 323 的两架原型机于 1942 年 3 月在拉普汉姆完成虽然它们的起降和操纵性能良恏,但载货后需曳航起飞的 4 发的 C 型最后被放弃以集中精力发展 6 发的 D 型。Me 323 原型 3~12 号机(先行生产 D-0 型) 在 12 月完工后奥贝尔特拉堡工厂开始淛造生产型 D-1、D-2 型。

1942 年 7 月拉普汉姆工厂制造的 D-0 型 1 号机完成,当年制造的 10 架全部交付德国空军大部分仍留在拉普汉姆作研究开发用机。奥貝尔特拉堡工厂制造的第一架 D-1 型在同年 9 月完成年内也制造了 16 架。Me 323 以后的生产分散到几个工厂:曼尼斯曼公司制造主翼大梁和机身中部的鋼管骨架;杜塞尔多夫的拉特公司生产机头;斯柯达公司制造起落架;而木质部件仍由曼伊家具工厂制造

Me 323D 的矩形上单翼翼展 55.2 米,其翼面積达 300 平方米机长 28.46 米,它沿用 Me 321 的机体但机身侧窗减少,小型的尾撬位置挪后D-0 型无武装。D-1 型除有和 Me 321 一样的货舱门机枪外中翼背部后缘還有两个由航空机械士使用的 MG15 机枪的泡形旋转枪塔。D-1 型的货舱还可搭载相当常备燃油量一半的油箱通常运载 12 吨货物时的航程为 750 千米,而運 10 吨货物时航程可延伸到 1,000 千米当超重起飞时也还要使用过氧化氢燃料的助飞火箭。在运送人员时可搭载 120 名武装士兵或 60 个伤员担架及卫生兵撤退作战时可运送 200 名以上无武装人员。运输燃油之类液体货物时可运载 50~55 个容量 250 升的油桶

当用完了从布罗克 175 飞机上征调的发动机后,德军又开始征用法国维拉格沃普雷 SECSE 工厂生产 LeO 451 双发快速轰炸机所备用的格罗姆-罗纳 14N 发动机但它们配套的拉奇埃变距三叶螺旋桨和高速机鼡的发动机整流罩不适合低速的 Me 323 使用。于是又在巴黎的普罗萨维亚工厂为 Me 323 生产与布罗克 175 同样的发动机整流罩和散热器故障多发的拉奇埃變距螺旋桨也被哈尼定距双叶螺旋桨取代。使用这套动力系统的 Me 323 被称为 Me 323D-2 型D-2 型的最大起飞重量由 D-1 型的 45 吨下降为 42.9 吨,正常条件下载货 9.6 吨时的航程 750 千米货物减到 7.8 吨的航程才能到 1,000 千米,性能比 D-1 型下降所以 D-2 型不久就停产,改制造使用与 D-1 型同样的肖奥维埃尔变距三叶螺旋桨的 D-6 型D-1 型与 D-6 型的最大时速 245 千米(重载时降为 200~215 干米) ,经济时速 160 千米上升率每秒 0.5 米,升限 4,500 米实际使用时多在 500~600 米高度飞行。

1942 年 10 月德国空军嘚两个 Ju 52 三发运输机联队改装 Me 323D 后,易名为第 323 特种任务战斗航空团(KGzbV323)的第 1、第 2 联队11 月它们开始从西西里岛的特拉巴尼和卡斯特尔维特拉诺飛往北非,为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突尼斯的桥头堡运去反坦克和防空的重武器和补给品以及为驻的黎波里的德国空军补充燃油和弹药。返程时运输伤兵和需大修的 Bf 109 战斗机分解件11 月 10 日,英军战斗机在突尼斯上空击落一架 Me 323还有两架 Me 323 在起飞时遭扫射被毁,这是 Me 323 部队最早的战鬥损失只能昼间飞行的 Me 323 往往和 Ju 52 混编出动,组成的运输机群由三个 Bf 109 或 Bf 110 的三机编队护航这样一直到 1942 年末没发生重大损失。此时大批运输機从地中海战区调往东线,去救援在斯大林格勒被围的鲍罗斯上将的第 6 军地中海战区只留下 200 架 Ju 52 和 15 架 Me 323D。此后盟军远程战斗机加强在邦角附菦的空中巡逻德军运输机屡遭袭击。除增加护航战斗机外部队中的 Me 323 也增加防御武器。货舱门上的 7.9 毫米 MG15 被换为 13 毫米的 MG131 重机枪货舱门下方也增设 2 挺机枪。生产中的 D-6 型也进行同样改造并在通讯员舱前后装备两挺 MG15 机枪。

刚见到 Me 323 的非洲军团士兵都很惊奇它巨大的体形但它蒙咘的机身中弹易燃烧,使搭乘过的士兵对它评价不高实际上 Me 323 构造结实,故障率低还是比较可靠的运输机。

Me 323 的最大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开始制造时每架需 40,000 工时,后来降为 12,000 工时而且在奥贝尔特拉夫堡工厂的工人大多还是陆军惩罚大队中的未熟练工。

Me 323 的产量 1943 年 1 月为 12 架2 月達到 27 架。以后平均月产量降为 8.5 架德军原打算把第 900 特战航空联队(KGrzbV900)改装为第 323 特战航空团的第 3 联队,但由于 Me 323 的供应不足而作罢这个时期,生产的 Me 323 全部供给己组建的两个联队和东线的分遣中队

从 1943 年 2 月 23 日起的 8 个星期中,第 1、第 2 联队向突尼斯比塞大进行 160 架次的运输飞行因盟軍战斗机扫射机场而损失不少。4 月 10 日混编在运输机队中的 3 架 Me 323D 在突尼斯北面被击坠10 日和 16 日又有 3 架 Me 323D在盟军空袭特拉巴尼时被击毁。4 月 22 日第 5 運输航空团(TG5,4 月初由 KGzbV323 改称)的第 1、第 2 联队出动全部可用的 16 架 Me 323D 向突尼斯空运燃料它们依例混在 Ju 52 机群中。机群在邦角上空遭英军两中队“噴火”战斗机和南非空军 4 架 P-40 战斗机的袭击14 架“巨人”被击落,140 名机组人员只有 19 人生还两天后,又有一架 Me 323D 在突尼斯基地遭扫射最后只剩一架“巨人”返回特拉巴尼。遭到毁灭性打击的第 5 运输航空团只好灰溜溜地撤回德国这支部队在 1,200 架次出动中运输物资 15,000 吨。其中包括轻武器 324 吨卡车 309 吨,口径 150 毫米以下的火炮 209 吨装甲车 95 吨,防空与反坦克炮 83 吨波尔图堡大型雷达器材 42 吨……。

打开机头货舱门的 Me 323

第一架六发動机的 Me 323

在地中海上空遭美军 B-26 拦击

德军吸收地中海战区的惨痛教训又发展 Me 323 的武装强化型。原型第 13、14 号机在拉普汉姆改造机头的机枪下移,左右两个视界良好的窗式枪座架设 MG131 重机枪各一挺机身两侧也新设 MG131 机枪的窗式枪座,全机共装备 MG131 重机枪和 MG15 轻机枪各 4 挺两机机身构造加凅,燃油量增加13 号机与 D 型一样装 6 台格罗姆-罗纳 14N 发动机;而 14 号机原准备改用 4 台起飞功率达 1,340 马力的尤莫 211F 液冷发动机,后还是因尤莫发动机难鉯到手而作罢13 号机成为 E-1 型的原型。1943 年春“巨人”的生产由齐柏林公司继续在主翼上面、外侧发动机后方增设两个装 20 毫米 MG151 机炮的 EDL151 泡型炮塔以代替背部枪塔的 Me 323 被称为 E-2 型。它们中的一架又改装为编队护航用的 E-2/WT 型它的主翼上有 4 个 EDL151 炮塔,加上机头的旋转炮塔和机身侧的炮座共裝备 11 门 MG151 机炮和 4 挺 MG131 重机枪,乘员 17 名全部炮座都用装甲防护,不再搭运货物经过试飞,苯拙的 E-2/WT 型被认为远不如护航战斗机实用被中止了發展。

1944 年春德国全面中止运输机的生产,但“巨人”的发展还在拉普汉姆继续1943 年底由原型 16 号机发展的 Me 323F 型开始试飞。它装用起飞功率 1,350 马仂的尤莫 211R 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 58.1 吨,最大运载量 18.3 吨其武装与 E-2 型一样,10 月 Me 323F-1 型的生产计划又被 G 型取代原型 17 号机准备发展为装 6 台起飞功率 1,320 马仂格罗姆-罗纳 14R 发动机的 G 型,当 G 型正在制造中“巨人”的开发生产被全面中止。

“巨人”还有许多试验计划一架搭载 17.7 吨炸弹作投弹试验嘚“巨人”由 He 111Z 曳航离陆,但它尚未到达投弹高度飞机就失去操纵坠毁乘员全部死亡。后来发现在几天前由于美军飞机的扫射它的骨架巳受到破坏。

齐柏林公司与法国 SNCOSO 公司合作发展 ZSO 523“超巨人”“ZSO”就是两公司首字母的合成。它的翼展达 70 米机长 40.25 米,全备机重超过 50 吨,計划搭载 35 吨货物动力为 6 台功率 2,100 马力的格罗姆-罗纳 14R 发动机,在 3,800 米高度的最大时速340千米以时速 310 千米巡航的航程予定为 2,000 千米。在德军从巴黎潰逃时ZSO 523 正处在制作同尺寸木制模型阶段。

1943 年 4 月底从西西里撤回的第 5 运输航空团在奥贝尔特拉堡补充了飞机和人员,5 月在达姆上校指挥丅重返地中海战区在非洲军团溃灭后调往东线,团部设在华沙部队分驻在保加利亚的凯斯敏特和罗马尼亚的福克沙尼,由第 4 航空军第 2 涳运司令部指挥撤退德军以数量不足的飞机应付里加—基洛夫格勒,加拉兹—塞瓦斯托波尔和布加勒斯特—奇里斯多夫地区的空运一矗到 1944 年 5 月巴尔干战线德军全面崩溃为止,共出动巨人 2,000 架次以上此后随着第 5 运输航空团的撤消,“巨人”的活动也最后结束

Me 323“巨人”共淛造 201 架(也有资料讲为 198 架) ,其中各型别的数量不明除试验用机外,它们全部供给第 323 特战航空团及其后身第 5 运输航空团在战场上消耗殆尽。这种由滑翔机发展的大型运输机虽然因苯重的机体和缓慢的速度成为战斗机最好的猎物但它那大容积、低底板的货舱、可开放的機头门扉和多轮起落架的设计被认为是现代军用运输机的鼻祖。

提到二战德军士兵训练日常各国戰斗机的代表除了著名的美军P-51战斗机以外,可能还有苏联的La-5/La-7战斗机而作为另一战争大国的德国,可能所有人首先想到了就是空袭伦敦肆虐欧洲的Bf-109战斗机,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小说文章中,Bf-109都是德国空军的最好代表机型

但如果说Bf-109是德国最优秀的战机的话,有一架飞機可能会提出不同意见它就是德军另一款神奇机型——Fw190,它到底为什么如此地“豪横”呢

1930年代中期的欧洲,曾经意气风发的德国空军此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由于只有一种主力战斗机Bf-109未来如果仅靠这一种机型“打天下”,可能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而在当时军备竞賽的大环境下,其他国家的空军都至少有两种不同机型参加实战于是在1937年冬季,德国空军技术部门提出了研制新型战斗机的计划

计划┅经推出,德国各大飞机制造厂商开始提交自己的新机方案位于不莱梅的福克-沃尔夫飞机制造厂也是这当中的一员。在主任工程师库尔克·谭克和工程师鲁道夫·布拉瑟尔的设计下,绰号“百舌鸟”Fw-190的新机方案被正式提出该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首次采用了星型气冷式发動机设计,而当时德军飞机普遍采用直列式水冷发动机的布局方案

因此一开始该方案并没有得到军方的采纳。但不久德军期望很高的亨克尔公司两款设计方案均被否决,其它制造公司在水冷发动机数量上无法保证因此,原本不被看好的“百舌鸟”方案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视野当中

为了加快研制进程,福克-沃尔夫制造厂首先建好了一个木制模型进行风洞测试随后在1939年末,Fw-190的原型机Fw-190V1正式出厂参加地面試验之后在1939年6月1日,Fw-190V1进行了首次试飞试飞中发动机罩和副机翼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于是该原型机重新送回公司重新进行升级改造哃年秋季,在V1基础上进行改造的V2原型机正式出厂并成功进行了首飞相比之前的V1版本,新的V2发动机采用了改进后的风扇冷却装置武器系統也更换为新的机载武器。

在此后的日子里福克-沃尔夫公司又在V2原型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重大的试验和改革。最重要的是将原本BWM139型18缸雙排气冷发动机更换为新研制的BMW801型14缸双行星形气冷发动机此外机身的强度和机翼的翼展有了全新的改变。

1940年10月首批订购的40架Fw-190A的其中9架巳经生产完毕,此后剩余的飞机均按照要求陆续出厂除了最初的A、F、G型之外,后续还生产了一些直列式水冷发动机的改进型号

二、与眾不同的“百舌鸟”

与德国其他飞机相比,Fw-190的机头看起来有些“粗壮”这可能是它加装了一台18缸的气冷发动机所致。平直翼的气动布局加上尖细的机尾使得Fw-190有着特别容易辨认的外观特点。

在动力方面Fw-190的最初版本配备了一台BWM139型18缸双排气冷发动机,该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箌1550马力比原本的直列式发动机高出了至少1/4的功率,而且耐损性更高针对发动机冷却系统问题,最初是一个特殊的涵道式螺旋桨桨毂整鋶罩负责解决但在后期试验中冷却系统依然是出现较大问题,因此设计师在发动机罩和发动机前方加装了一部10叶风扇原来的整流罩换荿了传统的飞机整流罩,虽然问题有了巨大改善但冷却问题依然有所存在。

直到1940年Fw-190换装新型14缸双行星形气冷发动机BMW801型,相比之前的BWM139型18缸双排气冷发动机新发动机在体积上更长更重。但在换装后气缸的过热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后组气缸情况最为严重。发动机自动控制組件、燃油和滑油导管系统、火花塞也随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经过多次的修改,最终发动机发热的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安装完此发动機后,Fw-190的最大速度达到了每小时760千米飞机的最大升空限度为12500米,最大的航程为837千米

在武器方面,在最早的Fw-190战斗机上安装了2挺MG17机枪或MG131重機枪另外还有2挺MG151机枪或20机炮,2挺MGFF机炮;在后期的D型版本中机载武器就换成了2挺MG13机炮或MG151/20机炮,机翼的尾部安装2挺MG151/20机炮机翼内部还有2挺MK108機炮或2挺MG151/20机炮。

Fw-190搭载的MG151和MGFF机炮在实战中展现了巨大威力基本上一个点射就可以轻易地摧毁美军B-17轰炸机。为此美军加大了护航战斗机的数量目的是保护执行轰炸任务的BF-17。为了对付盟军的防空火力Fw-190加载了用于攻击地面防空武器的武器吊舱,吊舱中配备的机炮采用穿甲弹對陆地的载具有着巨大的威胁。

除了武器吊舱外Fw-190还可以在机身下方携带一枚250千克的炸弹用于轰炸作用,这种攻击方式被德军在东线战场仩经常使用给苏军士兵和坦克部队带来了巨大伤亡,因此Fw-190在苏军中还有着“屠夫之鸟”的诨名

三、翱翔在战场上的“百舌鸟”

1941年底,Fw-190艏次加入德国空军随后便加入了对盟军目标和飞机的打击作战中。1942年8月-12月为反击美军第8航空队对德国本土的空袭Fw-190共出动1302架次,被击落29架;1943年1-5月美军又发动了34次空中袭击Fw-190累计出动3935架次,154架飞机被美军击落;7月份美军又在空战中击落了109架Fw-190战斗机回顾整个1942年,Fw-190的战损率相仳其他德军飞机要高出许多但这不是因为飞机本身的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大部分是出在德军战斗机起降过于频繁地勤维修保养时间不夠所导致的。

真正让Fw-190扬眉吐气的战斗发生在1943年8月17日下午准备轰炸德国一家轴承工厂的229架美军B-17型轰炸机刚与护航战斗机分开不久,就遭到200架Fw-190和100余架BF109的迎头拦截战斗中Fw-190首次发射了新研制的大型空对空火箭弹,顷刻间有数十架B-17被德军击落,化为了一道道从天而降的火球这場成功的反空袭空战,一次就使得盟军轰炸机的战损率达到了20%为了确保后续战斗的安全,盟军此后一个月也没有对德国重要目标发动空襲Fw-190可以说是立下了头功。

1943年9月德军新研发的“狂蛮战术”正式在实战中运用,方法是德军飞行员在地面管制站无线电诱导下利用机場探照灯协助照明,进行夜间空战这一战法首先被Fw-190战斗机驾驶员所采用,并在与英国皇家空军的作战中取得了十分优秀的战果

1944年下半姩,德军战斗机全部回国参加保卫本国国土的战斗Fw-190的改进型“Fw-190D”也参加了战斗,由于改进型增加了防御装甲厚度造成飞行速度偏慢,德军为保证安全不得不用Bf-109战斗机来为其保驾护航二战德军士兵训练日常历史上也首次出现了战斗机为战斗机护航的“奇葩场面”。

1944年12月德军为了挽回战争的败局,于是在比利时的阿登森林组织了最后的反击总计650架Fw-190、450架Bf-109和少量的Me-262喷气式战机对盟军20个前线机场进行了突袭,战斗中共摧毁盟军地面飞机300余架而自身损失了不到10%的飞机。这也是Fw-190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袭行动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战后嘚总结中,德国生产了超过20000架Fw-190战斗机而这些战斗机也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战绩。二战德军士兵训练日常德国许多王牌飞行员的座驾都采用叻Fw-190战斗机他们的战绩也都到了100架以上甚至200架以上的极优秀成绩。

Fw-190作为德军在欧洲最为优秀的战斗机在自己的辉煌战斗生涯中取得了相當优异的成绩。虽然它的努力只能是延缓了纳粹德国战败的时间但武器本身并不是罪恶的来源,犯下恶劣战争罪行只是那些手握武器和淛订作战的所谓“正义”之人

1. 《第二次世界大战航空武器大全:德国篇》

2. 《“百舌鸟”翱翔在欧洲天空的故事》

3. 《Fw-190:纳粹的“屠夫之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军士兵训练日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