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人的石刀怎么制作石刀的,压制法是什么意思

3 熵:一种新的历史框架

4 非再生能源和临界的熵的分界线

6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历史是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历史我们人类有着得天独厚的与其他动粅相比要大得多、也复杂得多的大脑。在大脑的十二分之一的体积里就有几十亿个神经细胞。人们发明了语言用来协调行动,以进行囿组织的狩猎与生产活动人又是地球上唯一能驯服并利用火这一体外能源的动物。火不仅被用来驱赶野兽它也成了人们进行刀耕火和”的工具。随着畜牧业、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又大大加强了。到今天人类巳毫无疑问地攫取、控制了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一个重要的生态场所,并以征服者的姿态左右着这个星球的命运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不少人交得踌躇满志他们坚信,从原始社会、狩猎一采集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工业杜会每个历史时期与其前身相比都是一个进步,人类社会总昰呈现出一个向着更美满的现世生活发展的总趋势不是吗?谁会杯疑日本汽车制造公司经理那种高效率、高速度、计划严密的生活方式與狩借一采檠型社会成员的闲散而又无计划的生活方式相比是一种进步谁会怀疑煤炭燃料比木材燃料先进,而石油、电力又比煤炭燃料哽先进他们认为购质进步是没有止境的,财富增长也是没有限度的而科学技术就是这种永无止境的进步的可靠保证。

这种信念也统治著资本主义经济学的传统流派从资本主义萌芽起,经济增长就一直是绝大多数济学家追求的目标一些经济模式因带耒了显著的经济增洏备受他们赞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被他们视为人类进步的同义词尽管有石油危机和其他资源短缺,西方多经济学家仍认为价格机制囷市场调节能防止任何匮乏;任凭天翻地覆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仍然在经济领域中指点迷津。

         1972年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丹尼斯·米都斯领导的一个十七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份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对当代西方增长癖文化进行了批判。报告指出,由于地球的能源、资源和容积有限,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增长必然有一定的限度。用倍增的遴度去求得经济和社会的发晨注定会使社会在物質和能源方面达到极限,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增长的极狠》发表后,被翻译34种文字· 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人类社会發展的目的、极裉和后果,从此成了全世界最杰出的政治家、社会学家、济学家和科学家们争论的话題《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就是在这种翡景下出现的一部很有影响的著作,并已戌了马尔修斯学派的后代表作

        与《增长的极限》相比,《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涉及的领域偠广泛得多,前且意义也更为深远作者把熵这个理学的概念广泛运用于哲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西方文化的各个 域。作者在此书中顸告了牛镇一笛卡儿科学观的死亡駁斥了鼓吹不断增长的本主义婭济思想,但最后却得出了历史是一个不斷侵退、衰亡嘚过程这个悲观结论

所熵定律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是守恒的、不灭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交到另一种形式:这是不是说我们蹴可以高枕无地滥用那万世不竭的质和能源了呢?作者认为不幸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能量只能不可逆转地沿著一个方向转化即从对人类来说是可利用的到不可利用的状态,从有效的到无效的状态转化用加尔文的话来说,这种无效能量已“从囚们那里不可挽回地失去了· “.“尽 它并没有湮灭。而嘞理学意义上的熵就是这种不能再被转化作功的能量的总和。

 熵定律不仅适鼡于蠅球这一特定系统而且也适用于包括所有筮系和银河系在内的整个宇宙。作者一种显然十分费同的口吻阐了以赫尔姆霍茨“热寂"学說为依据的字宙观它认为整个宇宙是以一个密集能源的大爆炸开始的。当这个稠密能源向外膨胀时它的膨胀連度逐漸臧慢,从而形成叻银河系、恒星和行星因此能源也渐淅失去原来的秩序,最后达到最大值的熵即热寂的最终热平衡状态。那时一切能量差别均趋向于零所有有用能量巳消耗一空,到处是永恒的死寂这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正无可挽回地走向死亡。
作者认为古代希腊社会鼎盛走向衰亡嘚历史观丐当代那种认为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历史观相比前者更准磕地映了现实。希腊神话意义深远地把历史划分为黄金时代.白银時代、镉时代、英雄时代和铁器时代黄金时代是历吏的顶峰,是饶和充足的时代黄釜时代以后,每个时代都比前一个时代更为退化、粗俗、严酪

        作者认为人类历是江河日下的历史,而且人类思想的发展也不见得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作者声称,几世纪来人类思想与人类媄他活动一样正朝着一个越来越复杂、抽象、费的状态发晨。特别是自从引进控制论和现代信崽论以后科学家们认识到收集信息和储存知识都要花贊能量,因此也是熵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知识的取代还破坏了世界的原始美,就象夏娃吃了知识之果标志着一个漫长的苦難历程的开始一样八本能、直觉、理智到抽象思维,人类思想发展的每个过程都越来越复杂、集中、抽象而且我们縟到的信恩越多,峩们有时反而更加糊涂心理学家称这种情况力  “信息超载”。作者还认为美国精神病剧增是占信息革命并行不悖的
熵定律的提出,无疑也是向鼓吹无止境烃济增长的传统经济学提出了挑战这样的经济学的一个墓木前提,或者说一个基本措觉蹴是人们在生产而不是找箌能源窄物资。事实上能源和物瓷是一项瓷本一项并不是人们生产出来的,而是地球所赋予的、不可替代的有限瓷本正如作者所指出嘚,由于丝济的快增以及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崇拜和放纵世界非再生的能源和物质材料的耗实际上在加速增大,两者的熵正提高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水平  

        要理解这一危机的严重性,我们有必要理解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即人、经济以及对非再生的能源和物赉的耗费的指数增长。就人口而言人类人口达到第一个亿花了整整200万年,再增加10亿只花了100年第三个10亿却只花了3 0年(1 0一1960年),第四个吣亿竟只花了巧年照这样的速虔发展下去,人们预计到20 00年世界人口将大约是閥亿。那时全世界蝣能量霜求将是现在的4倍。而要在将来十几年内保歭中等水平的全球经济增长那么普通矿产的消费必须增长5倍,食品消费必绠增长4倍这种指数增长如果不加控制,必然会导这样的悲剧┅一一耗尽址球上的非再生能源人类正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上。

        历代的哲人早蹴认识到了这样的事实先秦时代的韩非子曾说道严今囚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赏财寡事力劳而供养。”罗米修斯把火交给了人类给了人类以無穷的力意。 然而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瞢罗米修斯同时也警告人类,如果不谨慎仗用火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1969年第一次为“经济科学”設立诺贝尔奖时埃里克·伦德伯格教授代表诺灰尔委员会为这一决定作了如下解釋经济科学已日益朝着数学的精确性以及对经济内容的定量分方向发廢。”这种学分析的技术是如此成功,足以使那种“模糊的、用文字表达的经济学”相形见绌了这一年,两位欧洲经济学家洇为经济学有了学的准确性并给了它一定结构,从而使定夤分析和对名种假设的數学证明成了可能”而分享了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奖了

诺貝尔委员会的这一行动实际上及映并认可了自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找以后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奉行的一种济观一种崇尚數据、图表、定分析和
数学公式的经济观。这种经济观与机械论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本书的一个十分独箌之处,蹴是作者比较深刻地示了只注重产值增长的资本主义经济学说同机械的、数学的、技术的世界覡之间的联系并且比较尖锐地批判了过于机械的所谓“科学,'世界观
在牛蛭、培根和笛卡丿L的机论世界观看来,世界是一部大机器它呈现出我们在星球运动中所观察箌的那种卉然有序的规律。一切都只是运动中的物质完可以用数学公式来精确衡量,连人也只是机械世界中的物理现象而已这种世界觀强调的是連度、效率和精确性。笛卡儿曾说过我苦思冥想,终于悟出了万物都可归结为数学的道理“ “坦率地说我坚信它(数学)昰迄今为止人类智慧賦予我们的最有力的认识工具,它是万物之源

同这样一种世界观緊密联系着的,是一种只重收支平銜、产值和国民苼产总值的经济观任何能够带来增长的行为都是“经济的”因而必须加以鼓。对市场来说一切都是商品,它注重的只是數量而对数量后面的社会意义则并不关心。任何东西之间都可以划上等号毕加索的天才与三叉戟核潜艇,非洲饥民急需的粮食与七声道的立体声音響设备它们都有名自的价格,可以相互交换那只“看不见的手”对它们都一视同仁。

        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然就代表着社会富囷福利的增长吗许多轻齐学家对此有怀疑。产值、連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些撸标有时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破坏来实现的因而有 嘚经济学家把国民生产总值讽剌为“国民污染总值驾尽警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也有人指出经济的增鼉在某些场合甚至会减少社会财富私福利,世界渔业生产面临的弭境就是一个例子

        约翰.洛克和亚当.澌密分别在社会准经济領域里发展了牛顿的世界观,他们的思想臸今对 方世界还有很大的影响路克以理智为武器,开始探寻社会的自然”基础他的结论是,建立社会的唯一基础是彻头彻尾的个人利益。对路克来说一个个人主义的社会是符合自然律” 的,国家的社会职责就是瞓助人们积累个人富这究竟意味什么呢7作者写遒 :

        洛克就这么珧定了现代人的命运。从启蒙时代开始人类就只能在生产和 消费所带的尽情享乐中寻我他们的人生目的和意义。人们的需要和欲望、梦想和渴求都被于对物质利益的追茱之中了。

        若干年以前赫伯特·马尔库塞把美国的蓝领和白领阶级描写为“单面人,'。他写道人们仅在他们的商品中认识自己。”人就变成了他们所拥有的东西 西欧多·岁沙克在为· F.舒马赫《小即美》一书作的序言中也曾写严在咜《济学)的數据下面,在人们目光不及之处藏着许多对你我这样的人的基本假设 即对我们的需要、动机以及人生目的的儇设。、'他问噵严如果为了预先计划好的成功它(经济学)就必须希望并祈帱人类永远不会变得崇高,而是注定成为除了赚钱、花嫌钱、花钱之外沒有更好的事可做的贪婪的让会白痴的话,那么它算是什么科学呢

作者首先认旁,任何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应该奢望达到近几十年来美国嘚髑质丰富水平占世界人口6%的美国人为了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要耗费约三分之一的世界矿物资源年产量因此我们即便完全重新分配了世界资源,西方化的发展栍客观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的话,环境的污染也会更严重《增长的极限》估计,如果2000姩的70亿人民有象现在美国人一样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环境的污染总负荷至少会是现在的10倍。
        任何头脑清醚的人都知在南北貧富差异ㄖ益扩六的今天,经济的发展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必由之路在其它国家,特别是工业国家的经济继续增长的时僕“零的经济增”只会,使一个国家被排挤出国际市场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这种政策无疑是一张只会带来贫困和落空的处方

        作者提出,第三世界国家应该寻求适合自已国情的、不同于工业化西方的发展模式鲇三世界匡家劳动力十分丰富,因此它们在现代化的同时不应该放弃劳动集型的生產方式。不幸的是许多国家正在利用新发现的富走发达工业国家的路。这些国家在工业化的同时失业率夫夫提高,貧富差加大甚至絀覡了所谓“双重经济”。

        这里就有一个什么是发展的真正定义的间題以墨百哥的绿色革命例,从1940年到1960 年墨西哥农业生产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5%。可是一个没有土地的劳动力从1950年到1960 年,平均劳动天数从194天下降1天他的实际收入从68美元喊少到56美元

       实际上,所谓发晨特別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远非衩仅是几个经济指杯的增长而已它包恬了整个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政治机构、教青体系、卫生系筑、分配体制的变革也包括了社会成员的现代化。而所谓人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增长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竹么样的经济增长方面

        然洏本书的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提醒人们注意世界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彐益增长的同时作者也极其悲观地认为任何增长和发展都必然會导致能源的耗尽。作者用熵定襻甚至用''热寂说''而得出的人类历史是一个亡过程的历史观,更是值得商榷
        作者在本书中虽幣有惊人之筆,耸人斫闻但他们提出的问题则是全球性的,具有普遍的意义· 可以发人深思因此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来认真分折、探讨本书提出的这些瞢遍间题,从而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我们每天都发觉世界比前一天更加杂乱无章。乎一切都喀不再起作用叻世界已经不可收拾,我们总是在修修补补:我们的领导人在歡欷哀叹在鼓舌辩解。我们每每以为能排难解纷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当局日复一日救了燃眉之急然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带来了比先前要解决的更 大的问题。
核电站事故不断发生在汽车加油站人们往往为了汽油分而开枪厮杀。通货膨胀成倍剧增生产率与就业机会一个劲地猛趺,热核战争的危险与日俱增终于,我们只想关上窗子绝望地喊叫严为什么不想个法子来治一治I "我们责怪 石油公司,责怪政府的经济顾问责怪工会,责怪知识分子凡有一点干系的人们都茬责怪之列。而困境依然每祝愈下
我们的周围到处是堆积如山的垃圾,无处没有污染从地面冒出来,在江河里渗透在空气中滯留.咜刺痛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的皮肤变色肺功能衰退。我们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闭门不出
无论去哪里我们都会排起长队或被挤进一角。一切都在不断加速而一切却都又毫无进展。我们陷入了泥潭社会陷入了泥潭。我们突然闻暴躁万分管它面前是什么,跨过去让卋界去乱套吧。
有人说其它地方也好不了多少这话倒也不无道理·看一看其它的工业社会,我们发现,虽然情况有好有坏,但是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犯了同样的毛病。同一种不可扰拒的分崩离析的力量在吞啮着我们,无一例外
既然世界正在土崩瓦解,那我们僦应该看一下这个世界究竟是如何构成的因为这才是症结所在。为一个普存在的问题而责备个别的瓴导人或个别的意识形态那是十分愚蠢的。当然领导人、纛识形态有好有坏,但我们当今这个星球上不可能有哪一个领袖人物哪一种个别的意识形态能解决普遍存在的危机,因为他们都囿于现行的回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现是不健全的,垂死的并在腐蚀它所创造的一恻。
一·史以来,人类一直觉得有必耍建立起一个组织生命活动 'n的参照体系建立一定体系来释人类日生存的情 和原由,这种必要性始终是每个社会最基本的文化成分某一社会特定世界观最引人入胜之处,莫过于这一世界观的信奉者多半不能察觉到这种世界观是何影响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一种世界观的成效在于它从人们孩提时代起就对他们潜移默化,丛而达到不言而喻的程度
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人类知识与技术的鈈断积累能使世界逐渐达到更有价值的状态我们还相信人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自然界有它的规律科学观察是客观的。人们总昰想拥有私有财产的而人与人的竞经常发生的,如此等等这些信念其实都称为“人类天性”的种种表现,因此是不可改变的这些当嘫都不是人类天性,其它历史时期的其它社会与文明会根本无法理解某些我们称之为人类天性的东西这就是世界观的力量.它在我们对現实的认识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我们不能想象还有其它什么认识世界的方法了.
我们现代的世界观大约是四百年以前形成的尽管此后得到了极大的提炼与修正,但许多方面仍保持了它的雏形我们生活在十七世纪牛顿机械论世界模式的影之下。下一章我们将要仔细哋讨论这个樸式虽然很少有人能自如地解釋牛力学复杂的内在要素,但它对我们的一举一动有着很大的影嗬
然而在今天,一种新的世堺观将诞生它最终将作为历史的组织机制取代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这就熵的定霪它在今后的历史时期中将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模式。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誉之为整个科学的首要定律;亚瑟·爱丁顿爵士 把它称作整个宇窗的最高的形而上学定律熵的定律就是热力学第二萣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字宙中的物质与能

亚.斯坦利.爱丁0882一”),英灭文学对恒星内部结沟有曩大发现,对广兴相对论也囿一定负献 译者


量是守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有形式的改变而没有本质的变化。热力学第二定律即腐的定律告诉我們物质与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转换,即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从有秩序到无秩序热力学第二定律实质上就是说宇宙萬物从一定的价值与结构开始,不可挽回地朝着混乱与荒废发展熵就是对宇宙某一子系统中由有能量转化而来的无能量的衡量。根据的萣律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宇宙或任何地方建立起任何秩序,都必须以周围环境里的更大混亂为代价第二章里我们将要详细解释熵的定律。
我们己经有了一些简单观察这些观察读者只能盲目接受,至少在对流行的世界观作一个御底剖析并对新的熵的模式的、隐藏的诸要素作认真探索之,只能是这样熵的定律摧毁了历史是进步的这一观念。嫡的定律也摧毁了科学与技术能建立起一个更有秩序的世界这一觀念实际上它具有说服力地超越现代的世界观。这个头与当时牛顿机械论世界观取代中世纪罗马基督教世界观时的那种劲头极其相似
熵定律将使我们渐渐懂得现存世界观到底为什么己经分崩离折。处在哺育我们的旧模式与正在出现的新模式之 的我们这一代将会因为我們竟会相信显然是荒谬的原理而惊讶不已。我们将毫无准备地闯进嫡的新模式感到非常不习惯,仿佛到了异国他乡由于不能彻底韆脱峩们原有的世界观,我们就得学习第二语言那样逐渐接受的模式绝不可能完全习惯这种斷的世界观,也永远不能把它充分诉诸日常生活但它对我们孙辈就会象第二天性一样。他们这一代将会不假思索地按照这个世界观来生活正如我们长期以来不能意识到牛顿力学对我們的影呲一样,他们也察觉不到熵的世界观对他们的影响
仳界各地的学者们正在描绘出这个新的熵的模式的大致轮廓。在短短儿年内嘚新概念将会起各门科学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人会企图把熵的定律移植到现存世界观上去这是枉费心机。政治家们在谈到能源、裁军等哃题时也将强调它的重要性。神学家们将从这个新的世界观出发对《圣经》作出新的解释。技术人员会误认为墒是可被精确度量的從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去。经济学家会争先恐后地提出新的经济理论使之适应熵定律的真理。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将以熵定律为背景來重新思考人类本性所有这一切将在今后几年内发生,而且事情还不止这些即将发生的变化是那么纷繁,对于今天在我们内部诞生的那个世界谁也说不出个究竟,只能是一点皮毛而已
当然也会有一些顽固不化的人,拒绝承认嫡定律将是物质世界的最终定律他们会堅持说熵的过程只盾用于有限的场合,而将它推而广之应用到整个社会那只是在作个比喻。这种看法显然是十分错误的热力学定律为卋界上一切物质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整体的科学框架。用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雷德里克·索迪的话来说,热力学定律'最终控着政治制度的興盛与衰亡国家的自由与奴役,商务与实业的命脉贫困与富裕的起源,以及人类总的物质福利”人类所参与的每一项物质活动都受著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严密制约。
然而我们必须强调熵定律只涉及物质世界物质黻界蝣万物都是有的,一切生命新陈代谢最归于迉亡。熵定律虽然统治着时空的横向世界但在纵向的超然精神世界里,它就销声匿迹了·精神世界并不受熵定律的专制统治:精神
世界昰一个非物质的范畴·它无际无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部分在无边无际的 体中展开熵定律制约着粅质的时空世界,却反过来又受着孕育这一定律的始精神力量的制约
一个文明社会如何组织它的物质生活,以及它对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喥定了它迫求精神文明的条件。一种世界观如果过分沉溺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就自然不利于整个民族的超然精神生活。相反如果人类攵明不是过分注重物质世界,那么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就能更自由地超越于物质桎与深邃而又无所不在的精神世界统一起来·
因此,热力學定律制约着物质世界人类为了组织起自身物质生活而与这些定律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精神历程的畅通或阻塞要悝解人类精神生活的物质基础,人类必须彻底了解定律
为什么在历史的某一特定时刻与环境里会出现某一特定的世界观,历史学家和人類学家对此总是心馳神往的我们认为,人类环境的能源条件决定了正在脱而出的世界观的大致结构在证实这一点之前,让我们先脱开身来仔细地看一看几百年前我们的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
1 .3古希腊与历史的五个时代痣与寰亡
·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古希腊其他的先哲们确实不是愚 4人,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理解他们的历史观竟与我们的历史观截然相反这一事实呢t古希腊人认为历史是一个逐步 亡的过程。古罗马的贺拉斯也认为^时间磨灭了世界的价值”贺拉斯自然无缘了解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然而他的诗句却一语道破了熵定律的真谛唏腊神话把历史划分为五个时代,一个比一个退化和粗俗照希腊历丈学海西奥德的说法,五个时代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锕时代,英雄时代和铁器时代.黄金时代是历史的顶峰,是富饶与满足的时代·
鸿初辟之时臭林匹斯山上诸神缔造了黄金般的生灵一“ ·他们象神一样地生活,无扰无虑没有悲作,没有劳顿。等待着他们的不是可悲的衰岩,而是永葆的青春.他们欢宴日不知罪懇之騷扰。死亡之箌来一如睡眠之降他们拥有一沏美好之物,富饶而又慷慨的大地向他们奉献源源不圻的丰收
在一片莺歌燕舞中人们和睦相处。
海西奥德的这种黄金时代在托马斯·霍布斯“这样的人看来,不过是一个神话故事而已霍布斯认为人类的初始阶段一个“孤独,贫困肮脏,残囷短暂的事件了然而当今的人类学家却反而更倾向于海西奥德对人类早期历史的现解人们对所剩无几的狩猎一采集型社会的研究证实了海西奥德的大部分说法。那些坚信人类历史是从原始的辛苦劳作进化到二十世纪美国的悠闲舒适的人们只要读一下对非洲丛林人与其它狩猎一采集型社会的详细研究,一定会大吃一惊

西奥德,公元丿廴世纪希詩人蓍有工作与时日等诗篇。一一一泽砉 `托马斯·霍布斯(1 8一16弭),英国哲学他在列维坦,一书中提出入是生米自私的只是了防上无政府状态才达成了社会契约。一一..者


我们这些现代人洇为每周只需工作十小时而且每年又有两、三星期的假期而沾沾自喜。但是绝大多数狩猎一采集型社会成员会觉得这样的生活簡直无法忍受当代的狩猎一采集型社会的成员实际上每周工作还不到十二至二十小时,而且每年少则数周多则数月根本不干活。他们有更多时間来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包括游戏,体育艺术,音乐舞蹈,宗教仪式和探亲访友与一般人的看法恰恰相反,对世界上还有在的狩猎┅采集型社会的研究表明他们有些人也是世界上最健康的人。他们的食物十分有营养许多人象非洲丛林人一样在根本没有现代医学帮助的情下,能活到六、七十岁很多狩猎一采集型社会十分视合作与分享,彼此之间甚至与外都民族也很少有战争或侵略行为,
照海西奧的说法当潘朵拉打开了罪恶之盒的时候,黄金时代就忽然结束了·从那时起每个时代都比前一个时代更加粗俗、严酷。希腊神话中的最後时代是铁器时代海西奥德在公元前八世纪写·
接踵而至的是铁器时代。人们目同辛苦劳作夜间n受尽侵害,不得安宁父亲与孑女离惢离德,主人与客人反目为仇友朋之间尔虞我诈。
母迅速衰老受尽耻辱.一“光明磊落`恪守用 不得重用,骄横行恶之士夂面见宠正義为暴力所压倒,真理不复存在
古希腊人认为上帝创造的世界虽然完美,但不是不朽的它包含着衰亡的种子,在历史过程中黄金时玳那种完美的秩序在以后的时代里不断衰亡,直到宇宙处于极度的混乱这时上帝只得出面干涉,重新恢复原来那种完善的秩序于是一切都周而复始。古希腊人认为历史不是一个不断进步、日臻完善的过程而是一个从秩序井然到混乱无序的不断的循环。
这种把世界看成昰不断衰亡、周而复始的历史观深刻地影响了希腊人社会结构的观念.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变化最少的社会秩序才是尽善尽美的社会秩序。他们的世界观里根本没有持续变化与增长这些念说到底,增长并不意嘛着给世界黹来更大的价值或秩字而是适得其反。如果历史的确是一个原来完好的秩序不断衰亡来有限的财富不断耗尽的过程,那么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把衰亡的过程尽量减慢古希腊人把哽大的变化与增长同更大的衰亡与混乱联系在一起。他们的理想就是把一个“变化”尽量少一些的世界传给后代
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们讓时光倒流让你坐一位中世纪基督教时代的农奴面前。现在十三世纪离我们并不遥.远,离封建社会也只隔了几十代人的时间你实際上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并不陌生。在英国一批批学生已从剑桥大学毕业,史诗《贝奥伍夫泸亦已问世人们的语言虽然有些难慬,但毕竟已属英语无疑然而你会发现即使没有语言餼碍,

· '贝奥夫Bew 0是创作于八世纪的英国史恃。 译者


你与那位农奴除了天气之类的寒暄之外也没什么可谈的· 那是因为你也许对他的生活感兴趣:他有哪些生活目标?想对世界作些什么样的贡献他想如何改变自己的命運?想给后代留下什么样的财畜他有什么样的幸福观与道德观?你甚至望探索他的精神世界想了解他的个性,以及他的自我意识的问題
你凸然不能期待他会有多大反应。其实如果他的眼睛里只会露出一种茫然的表情,那并不是因为你的问题高深莫测也不是因为他頭脑愚钝,不能与你交流思想而是因为他的生活观、历史观及对现实的意识与我们的观念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整个中世纪中一直在覀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世界观把现世生活作是进入来世生活之前的个过渡阶段。基督教世界观虽然摈弃了古希腊历史是循环往复的观點却仍然认为历史是一个衰亡的过程,基督數神学把历史划为开始阶段、中间阶段与终结阶段分别表现为创世、赎罪和最终审判。虽嘫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直线的而不是环的但它却不会朝着一个完善的境界发展。相反基督教的世界观认为历史是一场斗争,在这场斗争Φ罪恶的力量不断在尘世播下混乱与分崩离析的恶种
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概念是原罪。这个概念排除了人类不断改善其命运的可能实际仩人类创造历史、改造历史的观点在当时纯无稽之谈。在中世纪的人们看来这个世界天网恢恢,上帝控制着每一件事情基督教的上帝昰个人的上 ,他干预我们生活的一切方面世界的何去何从完全是上帝的旨意。创造历史的是上帝而不是人·
世上并没有什么个人的目标谁也不想追求什么抛弃什么.但上帝的旨意必须得到忠实的执行,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历史学家趵翰·兰道尔指,对中世鍆基督徒来说,。任何事情本身无关紧,它必服务于人的天路历程。”每项行动,每一件发生的事件.都与·上的神圣计划”紧密相连。
基督教世界观描慧了一幅统一的、所不包的历史图景,在这个宏大的神学统一体中个人是没有任何位置的。把中世纪生活的历史结构连接并统一起来嘚是人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自由与权力与古代希腊一样,中世纪的历史观不是增长与物质利益的历史观人生的目的不是“取得成僦而是为了救世。为了达到这个的社会被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受神驱使的道德有机体每个人都在其中尽他的天责·
1 · 5现代世界觀的产生
一·史以来有多少教授作过学术报告,有多少学生不得不听.11完这些报告,那是无法弄清的然而真正载入史册的却是凤毛麟角。巴黎大学的历史教授雅克·吐尔古就是这么一位出类拔萃之辈。1750年的一天他步入了巴黎大学的一个教室,取了讲稿并用拉丁文宣读叻一篇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关于新的历史观的论文。他的论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保罗、圣奥古斯丁及所有古代与中世纪的知识巨人提出了责难在他读完论文,把讲稿放回提包时他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结构。法兰克·马纽尔评论道,吐尔古的演讲“创造
了一個崭新的包括从远古到现今的世界历史观并构成了现代第一个发展思想的重要雏形
吐尔古驳斥了循环往复的历史观,又批判了历史是不斷衰亡的观点他尖锐地指出历史是直线发展的,而且每个阶段与其前身相比都是一个进步吐尔古说历史是一个累进的过程。他与强静圵的古希腊哲学家以及罗马教会的神学家们大唱反调第一次肯定了不断的变化与运动。吐尔古也承认进化过程是不平衡的有时甚至会絀现停止和倒退。而他却坚信历史呈现一个向美满的现世生活发展的总趋势这是多么大胆的想法!然而他既没有被大学扫地出门,教会當局也没有宣布他的学说为异端这就说明吐尔古的同时代人己能接受他的观点了。在十三世纪卡尔特大教堂*的建造到丷50年这次出色演讲の间的这段日子里欧洲人的思想已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现代世界观的发展这个世界观的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即是伱我继承下来的这个世界的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尽管我们不能察觉但我们的思想、行为与感觉方式能被追溯到当时那些零星的思想Φ去。正是那些零星的思想在那些演变的年代被鱸织成为一种历史模式。其有讽刺意义的是只是在现在,当这种模式开始磨损剥落的時候我们才真正看了现代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

卡尔特大敉粒于巴西南88公里,是衢式建筑的典范 一译習


灬们生活在机器的时代,精密、速度与准确是这个时代的首要价值我们遇事总是要河它跑多快或者,'你去那里要花多少时间对某件事情的最高赞扬就是说它计划唍美运转自如。我们喜欢铝、钢和克罗米金属光而发动机和启动开关成了我们最高的美的享受。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滑车、杠杆与轧胎嘚世界工余闲暇时间我们津津有味地在各种机械玩意上敲敲打打。上班时间我们又整天忙于调节着精密仪表和监视器。我们用一种叫時钟的机器来调节日常生活用一种叫电话的机器来交流思想。我们用计算器、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机来帮助学习我们用汽车、飞机旅行,我们甚至用机器来看东西那就是电灯。机器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世界观的混合体我们把宇宙看成是伟大技师上帝在开天辟地时启動起来的一台巨大机器。它的设计完美无缺以致它能够 '运转自如”,决不会错过哪怕一个节拍它是如此可靠,致可以对它的运行预到任何精度·
我们在宇宙中观察到的精确程度使我们惊讶不已我们于是就企图在地球上重现这种光辉。对我们来说历史即是一项持续的工程实验地球是一个堆满各种零件的巨大五金仓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零件装配成一部能够运转的机器我们任重而道远,永远有新的設计方案要考虑永远有新的任务要完成。我们必须不断地重新安排各个部件扩大工作程序·于是进步就“适应”完善整部机器的需要。松散的
环节必须重新协调起来缺陷必须消灭,机械程序必须渗透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这就是我们时代的历史模式我们生活在机器的专淛之下.虽然我们很乐承认机器对我们物质生活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对于机器深深地侵入我们生存的内核却不很乐观了
机器的影响在我们嘚内心已经根深蒂固,以至我们已很难把机器与我们自身区分开来甚至我们说的己经不再是我们自己的语言,而是机器的“声音”我們“衡量”与他人的关系时,看的是我们是否与他们同步”连我们的感情也被看成是有利或有害的振动我们不再是活动的主动者,倒成叻疟动器‰我们避免“摩擦,成了''调谐器不再主动去注意人们的生活或者叫“正常或者叫“故障如果是出了
“故障”,当然希望能很赽排除或者“重新节” ·
亂7机誡论世界观的大师
一种世界观都有它的建筑师。他们绘出蓝图而我们则按.·图索。机器时代的蓝图是在了很多图之后才被最后确定的·到了十八世纪的中叶,机械论模式的诸要素已被精心综合成了一个统一体。人们已为迎接机器时代作好了充分准备。机械论世界观的形成要归功于弗兰西斯·培根、勒· 笛卡儿和伊萨克·牛顿。整整三百年过去了,但我们仍然离不开他们的思想。
弗兰西斯·培根给了古希腊世界观狠狠的一击,从而为机械论模式奠定了基石。他那部出版于1620年的《新工具论》”匱传杰作壩根把柏拉、亞里士多德与马的全 .鄺著作贬为·有议的学问” ·他斥责人'傺孩子一样荒唐;他们终日瀆谈,一却一事无成他们的辞藻充满了睿智,然洏他们的智慧却豪无建树六培根仔思弩了古希鷲世一界观后下續论说尽管古希的世界观虚张声,它却从未“进行 `过任何一项在改善人类苼存条件的实验".培糶用一种.与 “众不鬮、的光看世界,褪添愿坐在一边瞢冥自然的奥秘他想找到一种途径来征服然。古希人脅来:科学只是用来探索世界万物之所然的,培根却试图建立一种用于知其然的科学:所有科的真正正当目标,应该是赋予人类以新的现与仂量,"
.增根《新工论的些章节读起来象今灭的办公备忘录不是 : 一篇鳜典哲学论文我们谁段有听过自己的上司喋喋不休地要窦们现地而鈈照自己的爱好去看闻题呢?这位上司许自己也不甚明.白他是在引弗兰西培根的话了培告诫说,按界的本来面而不是按我们理智的意愿,在人类认识中建立起一个真正的世界樸型"a飩还认为一个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已经出现,它能'大大开拓人类帝国的
:·.并将是无所不能培根所说的这种新方法就是我们现 .在所说的科学方法它将观者与被观察的世界离开,并 提了一个能发展谵'客观认识”的中性的糨所培根认为
.客观认识能使人类·自然万物一一.包括人体医药机械、力量等等二
培概是现代第一个讲究际餉实用主义者:下一次所人說“尽量客观一些”,或者“证明一下看”或者“我要看看事 实”之类的话,就想一想弗兰西斯·培根说的活。他用自认是疒组世界的更合适的思,在閥20年开了实用主义的先河.培根刚刚打开邋往一个新的世界观的火门,数学瘃· 笛卡儿就对这一新世界观提出了进一步嘚设紧接着伊萨克·牛又带来了让现代科学开张蕾业的切必要工具·
笛卡儿并非瀣谦子。他的思想十分敏捷他的传记作者们告诉我们,一天他迫于寒冷户不可就在这时他然开朗,认识世界、探素它的一切奥秘并使之为人类服务的关键可以归纳为个字.数学·
我苦思冥想,于悟出了万都结为數学 的遺理。數学探讨的是秩序与度而无论是數字,图形,声膏或是其它任何事都有一个量 .的阿意,峩从认识到”一定有一il概括性的科学 来鏊体地解释哒引起秩序与度量问意的现象
发篪这门科学戽是广义的学。这样一门科学应
含人类理智的糟华它的范应该括每学秘 可结论的取得·
笛卡儿提出了一个论点,这个论点后泉成了机论式 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公理坦率地说我堅它(学)是迄今为止人类智.慧赋予我们的最有力的认识工具,它是万 之源就这样笛卡丿L成了第一位笃信机械论世界观的'真正信徒”。他还迫不及待地宣传了他的发现到年他去世.前,他的数学一的自然观巴经被洲出色的知识分子广泛接
笛卡儿成功地把自然界整个地轉化成了运动中的简单物
质丷他把质量完全变成了数量并充满信心 孌的只有空间与地点。他说严给我空闻与
造出宇宙来笛卡儿的数学世堺无色无味、无臭,它癮水不.漏夫衣无缝。说到底;还有什么化代敵与几何学更加蠆齐规矩呃.数学代表御底的秩序,而心有灵犀的笛卡儿举消灭 了任何有零乱;杂和活生生的嫌疑的东西在卡儿.的世界里 .,万物各得懿所相互关系十分和谐。二世河一切都籀確无误不存在任何混刮。
古希麝人认为历史是逐渐展开的混乱与囊亡的观点不符合学规律因而尧屬于谬误的。基督教世界观也不见罂恏多少要是有个作为个体存在的上帝时时干预:日生活;那么一个人怎么还能准磽无误蟓懂得自然界万物的运行呢?要成为一种世界观机械论模式必须首先是完全可以预.的。它决不能容忍一个能在任时候随心所欲地改变万物骛行规棒的的存在就这样上帝被巧妙地请絀了舞台。人们起 初还没有涉及宇宙舞台的其它活动;于是把当作一个设计并启动了世界机器的至嵩无上的数学家歌颂了一番最后人们僦压根儿把上帝忘记了,因为后来的人完全辭心于这个新建立的模式所赋予他们的力量了·
如果说笛卡儿给了人类一个信念”厂即他们能夠揭示世界的秘成为世界的主人,巡么牛顿则提供了得以完成这个任务的工具牛顿发明了描述机械运动的数学方法。他声称同一个定律能解释行星运转也能解释树叶落地的方式并称严自然界的所有现象都可能产生于某些力,出于一些我们迄今还不了解的原因这些力驅使一些物体颗粒互相吸引并以一定图形相聚·并使另一些颗粒互相排.斥了牛顿的三大定

一律告诉我们严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靜止的物体仍处于.静止;运动中的物体作匀速直线意动物体的婦速度大小与作 用力成正比,方向与作用力方向”致每乛个作用力都產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彪力.。”牛顿的数学研究方法发表后不久”就成了所有主要大学的课:他的名字欧洲户


。1727年他去世时英国还他举行了堅葬礼鬈
.机械论世界观只以运动中的物体为研究对,因为运 中的物体是唯一可以用数学来衡量的东西这是一个机器嘚,而不是人的世界观=机械论模3的建筑师们把万的质 从它们的量中分离出来并排在考虑之外从血使他耵的鞏界变成了一个完全由没有生命的物质组成的冷冰冰的世界。从一个纯物质世界到=个物质至上的世界仅一步之遥。我 们下面还要谈到这=点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對牛顿世界机器的历史襖式的局限性作了极为有力的抨击,他在指出力学只研究运 物体的 时空关系时对学生们.说
底指的是什么时,你們亮佥可以把某特定铷体 对时璽的关杀说戊是它存在于那个位釁雨就 啭单地点而言:这问上已轻有什久文琿好傲亡 的了.
.尔雷德.诺斯·怀特海08一1叫7),英数学象与哲学灾:他反对实证的和反宗陟啲科学并企建立一君同样赚视宗教体与二十龃纪物质 社会学 现代哲学·一.一译者
然而机械论世界观却是不可抗拒的。它简单明白可以预料,而且最主要的是它行之有效.现在似乎终于有了一个人们寻找多姩的对宇宙运行的解释。万物确实有一定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又提能被数学公式与科学观察来证实的。然硐当欧洲的学者们观寒他们周的ㄖ鲎生活时他们不明自为什么人们的日常生活竟畢那么尕无章人们.:乖僻的行为,管理与经济中的弊端都似呼使培、筲卡儿与牛顿對世界井然有序的力学解释难以自其说“这个麻很快就解决了,如果社会运行失常那舉能怪它没有严格按照支配字宙的角然规律来行事·
人们该做的事情现在已经十分明了1应诙清自然规律是如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并按这些规律行事.这当然是一个漫而又艰巨的过程但巳经不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宇宙的规律已被人认职占同的这个力又是十分得的,因为人类最终将得到一个秩序縊的黹界一人生活有了一个,的一中世郛种为了来世而贏得拯救的生活标己经过时,而追求现櫞生活的完美已成为人类生活的标“人们把所史看威是不断进步的过它把社会从杂乱无章餉状态带了牛鍰的机械论世界观所述的井然有条准可靠的扰态..
有两个人立刻开始寻我这些警规簿与社会运行之间的关系·约翰·洛克把政府和社会的活动世界机器模式联系了起来。亚当”斯密则在经济域垦进行了同的力
使本来让人捉摸不透的自然界变得鈳以理解的方学模式,给洛克和同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留下了深刻的印然而他却同邁嗪为什么人类活动却是如此没有规律呢r他的结论是社会 自然规律之所以没有被遵循,是因为人锕把社会
秩亭建立于非理性的传统和习俗之上这些陈规陋习来源于多年来直盛行的神权统治。洛克以理智为武器开始探寻社会的"自然:'基础一他迅斷言.宗教不能被作为、社'会的基础,因为上帝就淇宝叉而言就是不可知的我們虑么能用不可知的东西来作为冶的基呢?落克公然与以往的哲学大师分道扬镳他争辩说尹宗教虽然可合情合理地成为个人
私事,但却鈈能成为公共事务的基础
正如培根把上帝驱逐出了自然界那样,洛克把上帝驱 出了人类舞台从他蟊宇宙中只有人类作伴了。人类不再昰受上席驱使的有机体的一个部分男男女女就这样遭受到了根、笛卡丿L和牛顿证自然遭受的同样命运,沦为在冰冷的 械的宇宙中与其它支禽破碎的物质发生关系的纯物衄现 那么,人们应该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秩序呢为衄;洛克提出了一个至今还统治着现代世界观嘚论点;他认为一旦我能够穿透习与邏们看见的就是一个完全由为自身存而奋斗的个人成的社会,这个社看一个;也貝 有个的;'就是保社会员的私有财产.用洛克的话来说,.彻头彻尾的个人利益成了建立社会的唯基。.洛克认为社会之听以名正言嬴地发展成了实利主义和个人主叉的社会;因为理智告诉我们这是自然鑼律,根据自然规律每一个个人都应该履行作为一个社会原子所应尽的责任,从倳职业工作终身努力积累个人贴富。这里谈不上有什么价值观的判断个人利益就是礻五会的帷一基础。
在洛克養来;政府的神圣职责僦是给予人民运用他们所获得的征服自然的能力去刨造财富的自由.因此从洛克的时代直到今天国家 社会职责就是助人们征服自然获禍能

足他们需要的物质繁荣。洛克宣称严对自然的否定就是


往幸福之路a"必须把人们有效地从自然的秉缚下解放出来。然而对私有财产的無止境追求哙不会引起人与人的互相残杀,最后使社会的一部分成员沦为财富积剋程的牺性品呢洛克认为不可能,因为人类就其本性而訁是善赴的使人为恶的只是乏和贫既然聚财是人类本性么只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社会就能永保平安人钔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因为大自然Φ“仍有着取之不尽的财富,可乏者用之不 人们可以为所欲为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利害冲突这样,洛克成了宣扬无止境的增长与物质财富的哲学家
而个人能获得的财真的就豪无止境了吗们玖亚里士.多德到奪那,毕竟有很多哲学家都指出过到了一定程度,财富成了咻鍢的摩醪了洛克却不以为粼樾承认疒从原始人的石刀确实只能丛瞓然的宝藏里获有的贼富如果个原
.人想享用他那有狠能力所赋予他财產,:那他就会损害或者剥夺社会其他成员积财机会·然而在疒个建立在理 基础之上霽并以货市为交换媒介国度里,无止境的财富积 累是鈳以允许甚至是十分自然的霽因为这就丑金然的一目的。 既然金钱不会误事那就多多惹善。很明显;一部分人会其他人更加富裕但那也是十分自然的,因为这个世界本身鑄是 “为勤奋与明智者服务的'善用心智者将受彗穷
潘克并不到为止。他为拥有财富(即丛崔然获嘚 的价值〉是社会权利而创造财富更是社会责任“洛克的类 似于现代环境霪义者的恐惧将是这样自“听命于自然.的土地一.“确实只昰一片荒原。只有把劳动投入自然使其能创造财富之时,自然才获得了价值·
邇过蒡动把王地占为已有人不仅没有少,而且反而增加叻人矣共富.因为1亩被私人 '入开墨的土地所生产的人类生活必嚮品,蟋倍地 丰于1英亩间样鏖沃但无人占有和戀料的土的 产.因此,如果有一个人把上地为己从而在 10英亩的耕地上了比化从1英亩荒蝤上所 能到的还多的泔,那么他等于向人类奉献了
这就是所'利益扩轍论”(個人財富积累越多:整个社。会益越多)的卑期形式”洛克以这个理论为依啹·宣称个 人应诙''尽量地积累大量的耐久物品(如金银之类》i个人当财之过分不在于太多;而在于不能充分利用其财产。

如果从今天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洛克的观点那么我们难 会惴惴不安,因为洛克朩给地球上每条河濂安上水坝不让每个自然之谜一无余,不把每座高山敲成碎片榨出石油他.是不会罢休的。洛克的唯生产力论囷唯物论观点此刻板以 蔹他把美洲印第安人斥为生活在世上最名饶的土地上却懒散终日,不瓤开发他们财的人在那里辽阔富饶上地的君主,其衣食住行还不如一不英的普通劳动者'


洛克就这么决定了现代人的命运。从启蒙时代开始人类就只能在生产和消费所来的尽情享乐中寻找他们的人生目的和意义。人们的靨耍和欲、梦想和渴求都被于对物.利益的逭求之中了。
与洛克一样亚当·斯密对机论世界观推崇备至,并决
心建立起一种经济理论来反映牛顿模式的一概念·在《国富论》一书中,亚当·斯密写道,就象按一定规律运行的天体一样,经济学也有一定的规簿。加果按经济规律行事,经济就将得到发展。然而政府的规章制度以及它对经济的控制,都是用极不自然的手段指导经济生活,违反了万世不易的济规律。因此市场不能得到应有的迅速扩大,生产力也受到压制。也就是说,任何用以指导“自然的”经济力量的社会企图,都是有损于效益的。对亚当·斯密来说效益是他奉行的格言
亚当·斯密宣称,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经济学的自然规律,我们献会得出以下这个必然结论,最有效益的济结构是放任主义的经济结构,即让一切都不加干涉,人们可以为所欲为。亚当·斯密与洛克如出一辙,坚信人类活动的基点是物质的私益跞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么社会就不应该妨碍他们追求物质利益谴责他们嘚自私自利。.相反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厂人们满足自己要的欲望其实是一种能使他人得益的美德。只有通过个人的自私活动才能化贫乏为富庶,
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经营使他的本得到最为有利的使用。他关心的实是他自己的益而不是社会的利益。然而对自已利罙思熟虑之后.他 .自然也必定会作出一个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选择,
就象洛克在论及社会关系时所做的那样亚当·斯密明确无地把道德这个概念从经济学里剔除了出去。任何把道德强加于经济之上的企图都妨碍了那只“看不见的手。。所谓 “着不见的手'指的是制约着经濟活动过程,自动调节资佥投资、就业、资源和物资生产的自然规律人们尽可以绞尽脑汁去理解这个规律,但对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活动他们却无可奈何,就象他们无力控制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既然这个控制着合乎情理的市场的''自然”力量具有最大的率,那么最玑想的苼財之道就是明智而又贪.财的个人之闻完全自由的贸易和竟争。因为济学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市场,那么对于任何能够带來增长的行动我们都应该鼓掌欢迎
亚当·斯密认为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时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的理论把人类的一切欲望都降低到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的那种对物质财的追求。没有任何道德选择可言,只有蝇营狗苟的人们在作着功利主义的判断
培根、笛卡兒、牛顿、洛克和斯都是机械论世界观的伟大瞢及者,其他许多人不过是他们的继承者然而,他们的基本观点流传至今这些基本观点鈳以用儿句话来概括。首先宇宙间有一个可以在天体的运行中观察到的精确的数学规律。令人遗憾的是开天辟地之时万物处于一派混沌之中,因此必续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建立起宇宙其它地方呈现出的井然秩序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安排自然万物,使之反映出宇宙间呈现出嘚秩序答案是以最有利于人类追求物质利益的方式来安排自然。这个宏伟的新稹式的逻辑结论是我们积累的物质财富越多,世界就必嘫越有秩字被认为能带来一

个井然有序的世界的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就成了进步的同义词而科学技术就是屐行这个使命的工具。这些就是机械论世界观的基本观点


机械论的世界模式在历史上并非没有遭到一些人的批
评,他们在各个领域对它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嘲笑与攻击也有人对这个模式的不少观点作了一些修正。然而当我们温笛卡儿、洛克和斯密的著述时我们还是不禁为他们的现代口吻而惊讶萬分。每当我们听到当代的企业家、政治家和科学· 家就某个重要问题发表意见时我们仿佛觉得他们的讲似乎是那几位早已作古了的思想家捉刀代笔的因此果我们的某些领袖的见解和想法越来越脱离现实,不见得能解决多少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那也就不能准他们是问。洳果一定要胃昝于谁的话那么笛卡儿、洛克和斯密之辈至少要负一部分责任。因为毕寬我们运用的是他们的想想和方法论
机械论世界觀取得最为辉煌的胜利,是在查理.达尔文 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之后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成就· 比起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建树来毫不遜色。它本来完全可以 后来居上”挤走机械论臌界观成为一种嶄新的社会組织原则而独树一帜然而这一切不仅没有发生,达尔文的理论朂后反而沦为牛橛机铱论世界观的附庸达尔文论的真正义从未为人们仔细探讨。相反他的论一出现,就有人迫不及待地用他理论中的┅些微大做文章把它用. 来为机械论的世界观寻找依据.
赫伯特·斯宾塞之类的社会哲学家对达尔文的物种进化理论如痴如醉,把它用来作为社会进步的证据。斯宾塞和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们把自然选择变成了适者生存。就这样他们为鼓吹个人利益能借来物质文明和社會秩序的机械论世界观,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他们对适者生存下了这样的定义·在自然界,每个生物都与其它生物无精地擼斗着。能够幸存下来并把它们的特性遗
传给后代的,只是那些最善于保持自己物质利益的生物·进化本身看作是一个秩序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日益完善的秩序的产生,是因为更新一代的物种都能更好地满足自身的 ·物质和益与要.达尔文的理论就这样变成了对机械论世界观主要论点的地地道邁的反刍。
这种进步观是机器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用最抽象的话来说,进步是一个人们改造“较少秩序”的世界把它变成一个 囿秩序的物质环境的过程。也就是说进步能从自然界获得比始状态下所能产生的更大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就成为人们用来认识洎.然,并使之服从严格的定律和准则的一套方法.技术则是这些定律和则在特定场合的应用,其目的就是把自然过程的各个部分改造荿为原先更有价值、更有结构和秩序的有形式
机械论的世界观或者说数学与科学技术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和进步的世界观都自称能解释萬物的世界观它已经开始失去它的生命力厂因为它赖以生长起来的那个能源环境已气息奄《这个观点后面将详细论证〉。我们的后人在囙顾我们称之为现代历史的这四百年时将难以置信说世界是一部机器在他们看来就象我们看古希腊的五个历史时期一样,是幼稚可笑的那是因为他们将生活在一个崭新的世界模式之中。现在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新的世界模式的大致轮廓
位名叫麦克斯·格拉克曼的人类学家曾经说严科学是一门学同,它能使这一代的傻瓜超越上一代的天才。”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早已编入物理学基础程,它们所表达的内容现在看来是简单明了的常识而已然而将它们最 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许多天才为之呕心沥血,提絀过大量复杂的理论奇怪的是,蜃然科学家们多少年来为这两个定襻的真正涵意绞尽脑汁地球上各民族文化的民谚却早已悟出其中三昧。我们都听说过这些说法, ''你不可能不劳而获”覆水难收”或者''天恢恢纛而不漏”。如果这些谚语对你说来不算陌生而且在日常生活Φ你也反复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的话,那么你就懂得了热力学第 热力学概念乍听起来有些深不可测,其实它们我们所知道的最简单而又給人印象最深的科学概念热力学的两个
定律可以用一句简短的句子来表达,
宇宙的能总和是个常数 总的熵是不断增加的·
这隹就是说峩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能量宇宙中的能量总和一开始是固定的,而且永远不会改变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它告诉峩们能量虽然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科普作家伊萨克·河西莫夫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洳我们取一定匱的热并把它化为功.这样,我们并没有消灭这些热量而只是把它转移到共它地方,或转化成了共它能量形式
让我们洅说得具体一点,拿一部汽车的发动机做例子汽油中所含的能量等于发动机所做的功,和做功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排出的废气所黹走嘚能量的总和。
我们应该牢记的最重饔的一点就是我们不能创造能量· 从来就没人创造过能量,也永远不会有人能创造我们力所能及嘚只是把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要理解这一点不甚容易特别是考虑到一都是由能量所生成的。世间万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動都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聚集与转化形式的具体表现而已一个人、一幢摩天大楼`一辆汽车或一叶青草,都体现了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另一種形式的能量·高
楼拔地而起青草的生成,都费了在其它地方聚集起来的能量.高夷为平地覃也不复生长,但它们原来所包含的能量並没有消失而只是被转移到同一环境的其它所在去了。我们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东西要证实这一点你只需呼吸一下。你刚才吸进了曾经让柏拉图吸进过的 50万个分子。
如果我们需要考的仅仅是热力学第一定律那我们濫用那万批不竭的能源也没有什么奧妙了。然而我们知道世界并非如此.比如战们烧掉一块煤,它的能量虽然并没有消失但却经过转化随二氧化硫和其它气体一起斂发箌空闻中去了.虽然燃烧过程中能并没有消失,但我们却再也不能把同一訣煤重新烧一次崃做同样的功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儔释了这个现潒,它告诉我们每当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时我们会得到一定的惩罚"9这个惩罚就是我和损失了能在将来用扌作某种功的一是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
熵是不能再被转化作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这个名称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遭尔夫·克劳修斯于m68年第一次造絀来的但是年轻的法国军官沙迪·迦诺却.比克劳修斯早四十一年发现了熵的濂理。迦诺在研究蒸汽机工作原理时发现,蒸汽机之所:以能做功,是因为蒸汽机系统里的一部分很冷而另一部分却很热。换一句话说要把能量转化为功,一个统的不同部分之间就必须有能量集中程度的差异《即温差)当能量从一较高的彙中程度转化到一个较低的集中程度时(或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度它就作了功。更重要 的昰每一次能量从一个水平转化到另一个水平·都意着下一次能再作功的能量就减少了。比如河水越过水坝流入湖泊。
当河水下落时它可被用来发电,驱动水轮或作其它形式的功。然而水一旦落到坝底就处于不能再作功的状态了,在水平面上没有任何势能的水是连最小嘚轮子也带不动的这两种不同的能量状态分别被称为有的”或'自由的”能量,和 “无效的'或封团的”能。
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能量的減少每当自然界发生任何事情·一定的能就被转化成了不能再作功的无效能量。被转化成了无效状态的能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污染。许多人鉯为污染是生产的副产品但实际上它只是世界上转化成无 能量的全部有能量的总和·氈散了的能量就是污染。既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产生又不能被消灭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一一即耗的方向一一一转化那么污染就是熵的同义词。它是某一系统中存在的一定单位的无效能量
现在我们再回到起了”这个名称的克劳修斯那里·他意识到在一个封闭系统里,能量水准的差异总是趋向于零。任何人只要把烧红了的火钳从火堆里取出来,他就会注意到这个使克劳修斯得出熵的定律的现氰:当一把烧红了的火鉗欞从火中取出时,我们很快注意到火钳开始冷却而鬲围空气的温度却开始上升·这是因为热量总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流向温度较低的物体。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我们碰一下铁鐺,然后用手感觉一下周围空气啊!它们的温度完全“样了。专家们把这种没有任何能量级别差异的状态叫做能量平均状态水在平面时就处于这种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冷却了的铁钳与平面上的水都不能再作有用的功了,它们的能量是封团或无效的但这并不是说人们就不能重新用水桶把水从坝底提到坝顶再让水落下来,或者把火钳再一次加热然而这两个过程叒将进一步消耗新的有效的自由能。
能量平均状态是熵值达到最大的状态那时将不再有任何自由能量来进一步作功了。克劳修斯在总结熱力学第二定律时说严世界的熵〈即无效能量的总和)总是趋向最大的量
我们地球上有两个有效能量的来源.一个是地球本身所蕴藏的能量另一个是太阳。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对两者之间的区别作了如下的解释,
蠅球本身的能量贮备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在对人类意义的时間内可以再生的能源 另种是只在地质学意义上的时间内可被再生,因而对人类来说只能被看成是不能再生的能源地球上熵值较低的能源备可以分成能量与物质。地球本身的能源与太阳能都是有狠的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能源是有
隰的,地球上耳以再生的能源也是有的而苴一旦消牦殆尽,它们也会交成不可再生的能源“ “ “太阳能虽然就其总能量而言是永不枯竭的但按其到达 球的率和形式而言,嚹又是┿分有的了
虽然太阳能量的总和每秒钟都在递减,然而远在它的 达到最大值之前地球上的能源就早已告罄了。
每当你点燃一支香烟的時侯世界上的有效能量减少了一点儿。当然就象我们已经指出过的那样在一段孤立的时阃内的一个特定场合,我们可以逆转的过程泹我们同时却必须消耗更多的能量,并使整个环境的熵的总值进一步增厢这点对工业回收有特殊意义。许多人相信只要我们发展适当嘚技术,那么我们所用过的一切东西都是可以被完全回收并再次使用的其实不然,虽然更为有效的回收技术对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存的确囿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要做到接近0的回收是不可能的。目前绝大多数金属的平均回收率为30%而且回收过程中废旧材料的收集、运输囷处 都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导致同一环境里的增加
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地練上物质材料的也是在不断增长并将最终达到最大值。这昰因为地球相对宇宙来说是个封团的系统也就是说地球虽然能与周围的环境交换能量,但它却不能与之交换物质除了偶尔陨落的一颗鋶星和乎其微的宇宙尘埃之外,我们这个星球在字宙中是一个對闭的子系统经济学家尼古拉·乔治斯一罗伊根在回答那些错误地认为太阳传递给我们的能量能产生物质的人时说过严即使是宇宙间最奇妙的机器也不能.仅仅'从能量中大量地产生出物质来,相反大量的物质是茬不断地转化成能量关键就是太阳本身并不能创造生命。你可以从现在起就让阳光照进一只空破璃瓶可是直到太阳系寿终正寝,玻璃瓶裏也不会出现任何生机要让生命茁壮威长,太阳就必须与地球上由矿物质、金属和其它物质组成的封闭系统相互发生作用并把这些物質转化为生命以及生命所需的养料。这种相互作用加快了构成地表的有限物质的耗散每时每刻,山都在被磨损地表在被侵蚀。这就是峩们为什么会最終发现.即使是可以再生的能源从长远看也是不能再生的世界上的生物生老病死,繁殖后代使地球的熵值不断增加,這就意味着未來生命能享
.有的物质将日益减少
每个农民都懂得,即使有再生技术和充足的阳.光也不前能在同一块土地上年复一年詠无止境地种出同样数量的牧草来.今天长出的每一茎青草,都意味着将米同一个地方将少长出一茎青草来这是因为地表与其它一切东覀一样,也是 的流程的一个部分它含有青草生长必不可缺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然而表土的存在是暂时的它以岩层和有机的排泄物开始,而最终又化为尘埃随风而逝或者变成沉积物被冲入大海。也就是说表土并不是地球表面永恒的附着物,而只是某一形式的物质聚集是熵的流程的一个部分。在短期内(人类时伺)只土地侵蚀的速度慢于大自然把岩层和有机排泄物风化成表土的速度,那么们就可能紦表土维持在接近稳定的状态然而即使在短期内,由于风暴、干旱;水灾等自然.力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干预土壤侵蚀的速度往往偠高于 大自然恢复表土的速度。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以及生态系统的毁灭常引起地表的侵蚀使土壤失去矿物质,结果使某地区表土熵值剧增恢复12英寸的表土所需要的时间可达整整 1000年。很明显·在就人类有意义而言的时间内地球表土 的熵的增加是一个非常现实和持的间题。粅质在不断地耗散着尼古拉·乔治斯厍一罗伊根首先认识到了第一点在一个的系统墨,物质的熵最将达到最大值
这对我们夫多数人说来嘟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事实,为每个孩子在学习生物学基本原理时都被告知自然界一切物质是在不断循环再生着的这一点并没有,因历它說的只是物质既不能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热力学第一定的重愛
.而已,然而不幸的是人们往往忽疇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而这
一定律告訴我们,物质虽然可以循环再生但必须以一定的衰变为代价。比如我们从地底下挖出一块金属矿石并洛它冶炼成一件餐具在餐具的使鼡期内,由于磨损金属分子不断地离开这件餐具。这些离开了餐具的金属分子并没有被消灭它们最终又回到了土壤中。但它们现在是零零星星地散失在上地里而不是处于一种聚集状态,因而已不能再原来那块金属矿石一样被有效地使用了·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方法来回收这些四处散失的金属分子,但在同时我们又要付出熵的更大增加的代价。我们必须安装一部机械装置来收集这些分子还要动用新的能源来启动这个装置。机械装置本身又来自地表里的金属矿石而它在回收其它零星金属分子时又会磨损,又要损失自身的金属分子同時,回收装置所耗费的能量又使熵有所增加
当有效能量告时我们称之为“热寂”。当有效物质用尽时我们称之为“物质混乱两者导致嘚都是熵,都是物质与能量的耗散:结果它们的集中程度降低作有用功的能力也降低。
有些科学争辩说经过艮长的时间,太阳能够对哋表起一定作用使消散了的金属分子又重新回到聚集的狀态中去,这在统计字上也许是可能的但对人类却无济于事,因为这个过程是鼡地质学上的时间来衡的也就是说要花好几十亿年的时。然而在短期内在一些特定的地理区域里,能源与物的燃的增孀是实实在在的現象·
熵的定律要我们去感觉又要我们去领会·这个定律的精髓就是现实世界的精髓,因此要掌握它的真正涵意就同时也需要运用人的直觉。所以我们不妨也从其它角度来看一,· 34
我们已略微谈到另一种讨论熵与能量级别的方法即集中程度。为什么当你打开一瓶香水时馫气就会溢出瓶子,不一会就弥漫到了薹个房间呢我们再打开一扇向一间更大屋子的.门。几分钟后我们会发现两阃屋子里都能嗔到香氣只是已不象原先只在一间屋子里那么浓郁了。贝特兰·罗素解释说·
莓当在一个区域聚有大量能量而邻近区埭能 却较少时,能量就呈现出从这个区域向邻近区 流动直至达到平衡。这也许可以说成是趋向民主的过程吧.
这也是一种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方法能量总昰从集中程度较高的状态(如香水瓶里)转移到集中程度较低的状态(两间屋子里)。在这一过程中目由的或有效的能量被用完耗散(即香水失去香气)。如果你仔细观察香水分子的话你会发现在瓶子里的时棂,香水分子以难以置信的高速度互相冲击着·可是一旦从瓶子里溢出以后,这些分子就任意地向更大的空间发散开来。它们互相碰撞的机会大大减少,最后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房间里
历史上有过许多囚企图找到一个逃避熵定律的方法,甚至有不少科学家和哲学家们乐此不疲对熵定律提出了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挑战的是十九世纪后期的两位很有威望的科学冢,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和路德维希·波尔茨曼“ ·因为他们两人提出的责疑最后反而进一步证实了热力
学第二萣律因此有必要在这里提一下。
麦克斯韦提议说一个能够识别处理单个分子的小妖也许可以打败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小妖我们至今還从未有幸相遇这并不匝要,这个论点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它至少表明了科学家们为了战胜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如何的不遗余力。
麦克斯韦提出了这样一个设想把一个封闭容器分为两个部分,中间用一道小门隔开这个与外界彻底隔绝的容器里充满了“温度均匀”的气體。根据熵的定律在均匀的温度下是不能作功的,于是麦克斯韦另辟蹊径他在那小门边安排了一个小妖。这个小妖目光炯炯能识别汾子。它让高于常速运动的分子从左边部分进入右边部分又让低于常速运动的分子从右边进入左边。“既然高速运动的分子与高温对应而低速运动的分子又与低温对应,那么右面部分的气体温度蹴会上升左面部分的气体温度就会降低现在谈不言自明了吧?''一旦建立了溫差那就可以用它米驱动热机作功
麦克斯韦建议从熵的最大值,即能量的绝对平均状态开始不用任何外界能量来逆转熵的过程。这样┅来他就将打破热力学第二定律了艮明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永远也找不到麦克斯韦的妖。但我们先不必扫麦克斯韦的兴姑且假定能找箌这么一个小妖愿意效劳。这么一来就能打敗热力学第

·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18一18)苏袼兰物理学家,对学理论有很大贡献一一一譯者


路德维希.波尔茨曼0 4一奥地利物理学家,提出了能量分
布的数学原理一一一详者
二定律了吗?斯坦利·安格里斯特与劳伦·赫普勒在《得克萨斯季刊》上撰文论证了麦克斯韦妖对熵的定律也是无能为力的.
(麦克嘶韦)假定他的小妖能识别分子运动的遽度(这率与方向) ,并能见机行事一“.当小妖窺.入充满均匀温度的气体的封闭容器的两个部分时均匀的辐射使它什么也看不见,客器里的均匀度使咜能察觉到热辐射及其消长但它却看不见任何分子·.一·于是我们得出结论,认为他的小妖需要一定光源来打容器中辐射的平均状态。所以我们就给他一定光线来识别分子灯光把高.质量的能量入了容器系统,从而使小妖管好小门把高速运动与低 运劝的分子分开虽然這个小妖能使气体的秩序增加(从而降低它的熵),然而光源的混乱度与熵却 有了更大的增加;如果把光源、小妖以及气体作为 一个系缛來看那么正如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要求的那样只会使熵的总值增加,从而使永动机戏为泡影
麦克斯韦的这个设想结果只证明了不付出代價就什么也得不到,就连东西也看不清”
麦克斯韦对熵定律的挑战是不能忽视的。这一点尤其能反映科学家们是如何执迷不悟地拒绝承認熵定律对科学、哲学以及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深刻意义的
如果麦克斯韦是在想入非非的话,那么路德维希·波尔
茨曼则有些不自量力叻他不甘落后,一心要把经典物理学从嫡的定律的围困中解救出来波尔茨曼的“ h一定理”经过巧妙伪装,似乎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并无②致实际上又去除了它的锋芒。波尔茨曼承认在一定程度内熵定律是合理的他虽然也认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熵值是增加的,但却不承认这是绝对的他认为可能”这个说法比肯定”的说法更为合适,并企图山此把熵定改成概率论或统计学定律波尔茨曼实质上是在说能量从较低级状态转化为较高级状态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不是完全不可的我们有必要搞清波尔茨曼的观点,因为这`观点至今还被许多科學所奉行亚瑟·爱丁顿爵士在论及波尔茨曼的概率定理在现实世界里实现的可能性时一语击中了要害。他假设有一个被隔成大小相等的两個部分的容器一个部分充满气体,另一部分是真空.的一旦打开容器中间的隔板,空气就开始向真空部分流动并均匀地充斥了整个容器爱丁顿承认所有这些亿亿万万个空气分子经过各自的随机运动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可能又会一下子新进入容器的一个部分。但这种能性囿多大呢爱丁顿下了这么一个结论
如果有一群猴子在打字机上乱蹦乱跳,它们
'可能”会碰巧写出夫英博物馆的所有藏书然面就是这样嘚可能性,也要比分子回到容器中的一半的可能性夫得多
尼古拉·乔治斯库一罗伊根的说法更是一语中的。他对统计热力学的批月把焦点直接对了机械论模式与熵模式之
间的论,因此他的观点值得我们详细援引·
然必须承认普通人往往会被物理学家所鼓 次的所谓统计力學或者被更加堂而皇之地称作讨热力学的科学引入歧途,最后相信熵的定律是可以被俏悄打破的这种科学存在本身表了人们是兹何不爆所有证据,仍然在顽圖地企找到一种 只乜含运动的现实硌德维希.波尔茨曼推销他的热力学的可悲举动,蹴是这种怪癖的症状之一他嘚热力学以一种刻板的方学理同无常的概率的杂交为基础一“,根据这门新的科学一堆灰烬也可 能重新热锅炉,而一具尸体也可以从地仩爬起来把生前的序倒过来再活一次。只是过些事
.的概率是镦乎其微的统讨力学的鼓次者11坚持认为,我们之所以从耒亲眨见到这些“奇迹”的发生只是因为我们还未观察过大堆大堆的灰烨或户体昙 了,
我们已经从能量由有效到无效状态的转化以及从较高到较低集Φ程度的转化这两个角度观察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有一个认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方法它也是最为深刻的一个方法。熵的定律同时也说奣了在一个封系统里所有能量从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转化。当熵处于最小值即能量集中程度最高、有效能量处于最大值时,那么整个系统也处于最有序的状态·相反,为最大值、有效能量完全耗散的状态,也就是混乱度最大的状态·
这一点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佐證如果没有外界作用,那么物体是不会自动趋于井并有条的状态的每个打扫过房间或在办公室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如果东西不加收拾那么它们就会越来越乱。而要使物体重新归于秩序那就又要进一步花费能量拿一叠按花色和顺序排列的纸牌来说,这一叠纸牌正处于朂有序、熵值最小的状态之中现在把纸牌洒在地板上,使纸髀随机地进入混乱状态.再把纸牌从地板上拾起放回到原来有序的状态中去耗废的能量比散开纸牌所需的能量要多得多。
我们应该强调某处发生的的逆转都必须以周围环境的总熵的增加为代价。这是因为每发苼一件事情总会有一定能量被耗散并不能再被利用了。耗散了的能量就加入了以往事件所耗散的能量的行列这对社会来说意义十分重夶。安 里斯特与赫普写道严每次在一定地点山人力或机器造成的熵的减少都伴随着周围环境熵的更大增值 从而保持了 的总值的必要增加0"
哬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苦思冥想:哪一条科学定律是当之无愧的最高定律。最后他下的结论是·
一种理论前提越为茼练涉及的内容越为紛, 适用的领域越为广泛那这种理论就越为伟大。经典 熱力学蹴是因此给我留下了其深剡的印象我相 信只有内容广泛而又曹遍的鼎力學理论才能通过其基本念的运用而永远站稳脚·
2.2宇宙学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当科学家们认真思考热力学第二定律时,他们最终总会 ` ·遇到一个嫡定律的适用范围到底有多广的何题。例如熵定律是否也适用于构成宇宙的恒星与银河系的宏观世界?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宇宙学理论都是以定律为基础的早在 854年,一个叫本杰明·汤普森的科学家第一次找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宇雷学上的意义。汤普淼认为嫡定律告诉我们·
在以往的業一段时里或者在将来为某一段 时间里,地球都一定曾经是或者又要变得不宜于现代生理结构的人类的生存,除非对人進行手术而根掘现在物质世界进行的手术所遵循的觌律,这是根冰不可能实现的
两年后赫尔姆霍茨系统地提出了后来成了典型的以定律为基础的宇宙理论。他的“热寂说"断定宇由正在逐渐衰亡宇宙的衢最终必然达到最大值,热寂必然会到来那时所有的有用能量己被消耗一空,宇宙中再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发生宇宙的热寂相当于永恒的宁静。
如今流行最广的关于宇宙起源和发展的理论是大爆炸学说這个设想最初是由卡农·乔治·勒梅特*提出的它假

卡农.乔·嘞梅特,比利时天文学家。他提出了大尺度空间随时同膨


.胀矗念,建立了勒梅特宇自膨胀谟型
设一个密集的能源的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当这个稠密的能源向外膨张时,它的膨胀速度逐渐慢从而形成了银河系、恒星和行星。当这个能源继续膨胀、消散时它越来越失去原来的秩序,最后达到最大值的熵即达到了热寂的最终热平衡状态。大爆炸学说符合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它声称宇宙是以有序的状态开始,并从此不断地向无序的状态发展如果这个理论有些似曾相识,那麼也不足为奇古和中世纪基督教历史观与现代宇宙学家的宇宙历史观是有不少共同之处的,
令人费解的是我们这些现代人一方面愿意接受相信宇宙以完美而开始,以衰亡混乱而告终的宇宙历史观另一方面又頑固地坚持地球的历史却截然相反,是从混乱状态逐步” 走向囿秩序的状态这种自相矛盾是如此明显,以致后来有人企图回避熵定律而提出各种各样的宇宙理论也就不足为奇了一种叫做“持续创慥说”曾风靡了好几年。1948年弗雷 ·霍伊尔、托马斯·戈尔德以及赫尔曼·邦迪等三位年轻科学家提出,虽然宇宙是在叽显膨胀,然而可以通过从“外界” 输入负熵来避免热寂或熵的最大值如果确实能够输入适当量的负熵来弥补嫡的增值,那么宇宙就真的能万世长存旧的铤河系衰竭的同时,新的银河系又形成了这可真是一架宇宙永动机啊!因此,当宇宙的一些部分有所失另一些部分又有所得,这就确保叻整个系统的永存遗憾的是,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了他们的设想是不合理的在六十年代,天文学家们开始记录他们能收集到的宇宙中古往今来的一切无线电源要证明“持续创造说那么他们就必须证明以前与现在的无线电源没有明显的变化。然而这个实验结果却给了持續创造说”致命的打击它显示了远古时代的无线电源要比现在多得多,这就证明了大爆炸学说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宇宙正趋向于热寂,它的熵正接近最大值
其它迹象也进一步证明了“持续创造说”的不合理性,并不断为大爆炸学说提供依据人类所知的宇宙最远物体の一的类星体也同无绒电源一样,现在已比过去大大减少最后,皮·彭齐斯与威尔逊两伉科学家发现的.“宇宙背景辐射”给了“持续创造说”极大的打击。“持续创造说”对宇宙的解樺根本不能说明这个现象。*
后来还出现过其它的理论如,循环说认为宇宙在永无止境哋膨胀、收缩循环往复,既无开始也不会终止,根据这个理论最近的这次大爆炸只是已经发生过和将要變生的一系列大爆炸中的一佽。当我们这个正在膨胀着的宇宙达到熵的最大值时它又开始往回收缩,回到一个来越有秩序.的状态直到整个宇宙被浓成一如原子核那样的一皺即发的物质。最后它又重新爆炸向茫茫的深处膨胀开去。在现骱段循环说还完全只是一种假说,科学家们几乎没有做过任何实验来证实或反驳它的主要观点目前我们只能肯定一点t对于我们这个小小的太阳系和地球熵定律仍然是“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萣律"

大爆炸理论提出后,一些科学家预言大爆炸后宇宙中原初的辐射达到热平衡.必定还残留着背射鎏年,美贝尔电话公氙的彭齐斯和威尔灧在裟配卫通讯灭线时发现总有一种原云不明的.嗓声'千扰他们发现这是一种除不掉的噪声辐射,相当于8的瀛度这种射不珂能来洎任何特定的轻射,只能是一种宇宙辐射后来,林斯顿大学的迪克与他们共同确认这种宇宙肯景射就是“原始火球.的残余辐射这样,字宙辐射为大爆炸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一一译者


2.3时间、形而上学与
,立·定律的最重要之处莫过于它对时阃的定义。,圣奥古斯丁肉曾经写道,“无人同我时,我深知何为时间,一旦要我解释时间我却一无所知。”机械论世界现的时间概念与熵的世界观的时间概念截然不同典物理学的时间是可以沿着两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进行的。既然牛顿的那些原理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那么运动物体嘚每一个变化,至少在理论上是可以被逆转的假如我们把一段记录弹子互相碰撞的影片装反了来放一遍的话,那么即使顺序完全倒了吔会显得合情合理。如果我们只考虑牛顿概念中的简单的运动物体那么就完全可有正的时间与负的时间。然而一旦我们把一段拍摄尼亚加拉大瀑布一泻而下的片子也倒过来放那时一切都会显得荒唐可笑了。这么一来水就会从底下向瀑布顶上流去虽然牛顿建立在数学上嘚模式告诉我们,理论上水是可以从底下向瀑布顶上流去的然而我们知道这不可能发生。
热力学第二定律解释了这一点
“时间不等人駕“时光流逝“时间不会倒走确是至理名言:这些格言说的是我们所体验的时间是不可逆转的。时间流逝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前。這种向前的方向反过来也是熵的变化的一个功能.时间体现了能量从集中状态到耗散状态从有序状态到混甜状态的变化。如果熵的过程昰可以逆转的那么过去发生的一切都可以挽回.用加尔文勋爵· 的话来说泥浆会重新聚成砾石,而砾石则又会再度回到它们原先崩塌的屾峰上去”
时同永远向前运动,因为能量本身永远从有状态转化为无效状态我们不断意识到我们周围世界的的变化。我们的朋友一个個衰老死亡我们坐在火堆旁,看着火苗慢慢 燃尽只留下灰白色的灰烬、我们历经沧桑变迁,而这个经历就是熵定律的展开这就是不鈳逆转的能量耗散过程。当我 们问道世界的时间都要用完了吗我们等于在说通过对一件接着一件事情的展开我们体验到了时光的流逝每當发生任何事情,世界上的能量就有一次耗散熵的总值就有一次增加。说时光就要流逝完就是说世界的有效能量将要告罄亚瑟·爱丁顿爵士说严熵是时光之箭。”
古代希腊与中世纪基督教的世界观认为历史是一个从秩序转化为衰亡运动过程,这种世界观反映了当时人们昰怎样理解时光之箭与熵的过程的真实方向的自前的牛顿力学世界模式忽视了熵定律所反映出来的现实,从而制造了一个假象似乎时間是世界上的一个独立过程,能脱离自然的运行而独立存在这种时间对自然的异化始于笛卡儿的这一设想,即世界是通过人与自然復底隔离开来而组成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关键就是在观察者与被观察的事物之间建立起彻底的中立,以便操纵自然使之服务于人类的物质利益。
由于采用了这样一种把人与自然彻底蔫绝开来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人们的意识就与时司、生命和熵的过程的真正关系相脱节了。认识箌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洛克他们怎么会建立起一种与现实世界的真正活动截然相反的世界观来。

威.汤姆生·酊尔文,英国物理学家,生前在热力学等领域有一定建 译者


熵定律明确表明自然万物只能从有数状态转化为无效状态但洛克却反其道而行之,声称自然中的┅切事物如果不被人类占有并转化成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那么它们就始终处于荒废之中。洛克以及其它机械论世界观的大师们鼓我们的世堺实际上正从混乱狀态“走向”有序状态他们的时间观认为 人们改造自然的速度越快,人类进步就越大世界就日益秩序并然,我们就能赢得更多的时间
这是一种完全颠倒的时间观和历史观。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只有在能作功的可用能源还存在的前提下,时间才能存在已经逝去了的真正时阆的值是已被耗尽了的能量的直接反映。随着宇宙中可用能量的消耗发生的事件野益减少,这就意味着剩下的“嫃正时间越来越少了。最后宇宙达到了热寂的平衡状态任何事情也不再发生了。既然没有任何变化可以发生那么我们所体验的时间吔就不复存在。因此世界上的能量消耗越快可能发生的事情剩下的也就越少,世界上所剩下的时间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增加能量的消费,我们不但不能节省时间而且会更快地失去时间。如果下次有人问你多花了这些能量而能省出多少时间的话你僦应该想一想定律与时光之箭,再想一想0多年来我们形成的这种奇怪的世界观
关于熵与时间还有一个方面也值得我们注意。熵定律虽然姠我们展示了时间的方向却没有说明它的速度。熵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世界上每发生一个变化, 值都会增加.一一嘫而有时增加得快一些有时慢一些。世界上有多少个婴儿呱呱落地多少棵青草枯萎衰亡,多少辆汽车开出工厂降雨量多少,风有多強以及海浪拍打着海岸时多少块鹅卵石被冲刷成沙土,所有这些都决定着熵的过程的变化速度
是历史有其注定的不可改变的进程,还昰人类能够运用一定的自由煮志来影响其发展这是人们一直彘论不休的同題。熵定律比其它钲何理论都更有说服力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僦决定时间的方向而言热力学第二定律为我们规定了我们必须遵循的界线。我们无法逆转时阃或熵的过程、那是早已定了的,然而我們可以运自由意志米决定熵的过程的发展速度人类在这个地上的一举”动都直接影到的过程的缓急。我们可以过对自身生活与行为方式嘚选.决定世界上有效能量的韆散速度。在这一点上科学与形而上学、伦珥学可以说是殊途周归的。在本书后面的章节里我们考察技術和济理论的性质时厂我们将要认真探讨人类自由意志、决定论和熵的过程之同的联系的全部涵义
果世界上熵的总值是在不断增加那么峩们如何来解释生命过程呢毋庸赘言,生物呈现出了很大的秩序进化本身就代麦着日益增长的秩序的不断积累。谁也不会否认当一个駭渐渐长大,他林内贮存的能量也就与日俱增了每当我们观察动植物时,我们为那成亿个分子竟然组织得如此井然有序而感叹不己那麼是不是说生命现象就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呢?其实不然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迷惑不解,但现在他们终于也承认生命与世界上其它东覀一也不能逃
避熵定律的铁掌。哈罗·布卢姆在一本叫《时光之箭与进化》的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写道有机体的生长所體现的熵的微小的、局部的递减,都伴随着宇宙总熵的更大范围的递增了
生物通过从周围环境摄取自由能量能够朝着与熵的过程相反的方向发展。这种自由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一切动植物依靠太阳而生存一一一有些直接依靠太阳,就象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而有些又昰接彬靠太阳,比如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欧文·施罗丁格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的生存都必须“不停地依靠它所在环境的负 一个有机体赖于生存的是负熵,它不断地从环境中摄走秩序”
.换句话说,向着平衡状态的发展是所有生物的自然趋势峩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动念,都在不断地耗散着能量为了防止我们把自身消耗殆尽而达到死亡这个平衡状态,我们需要从周围更大的环境中得到自由能量(即负熵)的

原标题:人类发展简史:相同的祖先不同的结局

人类历史的发展速度一直在不断加快。地质年代以数十亿年为计算单位人类史前时代以数千年为计算单位,而自从文奣到来之后纪年单位不断缩小,已是以数百年甚至数十年为计算单位时至今日,每天都有重大的事件无休无止地蜂拥而来无情地包圍着我们。变化之速确实已经引起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人类是否能迅速适应变化以避免被淘汰甚至被灭绝的命运?

但是这并不是說,我们就可以因此而低估史前时代所发生的一切的意义在史前时代的千万年中,有两大发展为以后的全部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是灵长类逐渐转变为人类,即人类的祖先转变为真正的人类;其二是从原始人的石刀从靠大自然恩施的食物采集者转变为日益摆脱大自嘫束缚、掌握自己命运的食物生产者这两件划时代的大事,即人类的形成和农业的产生

虽然早期的人类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为以後的发展提供了先决的条件但这毕竟只是最初的步伐。在转变为能够思维的动物的过程中人类学会了使用语言、工具和火;在转变为喰物生产者的过程中,人类学会了种植、学会了使用锄头和镰刀这些技术的获得使人类从周围的动物中分离出来,但是与后来的技术楿比,这些技术还是最原始的如果在现代的计算机或宇宙飞船的旁边放上一把石斧或石镰,就会显出两者间的霄壤之别

技术愈原始,其使用范围也就愈有限;反之技术愈先进,其使用范围也就愈广阔史前时代,食物采集者的活动只能局限在进行狩猎活动的方圆数英裏内;原始耕作者的活动只能局限在自己所在的村落及周围的田野和牧场上因此,史前时代人类各群体的活动范围可以说是“地方性”嘚因此,也可以说人类后期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人类的活动范围如何从当地扩展到地区、扩展到各地区之间进而扩展到全浗、扩展到星际的历史。

可以说在哥伦布和达·伽马进行海道探险之后的短短几十年间,世界各地区才开始直接交往,这种交往日益频繁,持续至今。与此相反,1500年以前的各人类社会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彼此隔离的状态之中。1500年以后由于人类的通讯联系日渐加强、交通工具不断发达,整个地球以加速度日益缩小现在,竟被人们称为“宇宙飞船式的地球”或“地球村”

不过,这种闭塞状态从来不是绝对嘚早在欧洲人地理大发现之前的漫长数千年中,人类各部分实际上已在相互影响只是相互影响的程度随历史时期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

如果研究西方文明须逐一考察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巴尔干半岛等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那么这一研究显然會行不通。但实际上这一研究是可行的因为我们不能采用搭积木式的方法,而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整个西方发生影响的那些历史力量戓历史运动之上诸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十字军东侵、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法国革命、科学和工业革命,等等研究世界史也同样如此,不过世界史的舞台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地区,因此研究重点应放在那些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运动之上。

例如旧石器时代,人类在非洲大陆上出现并逐渐扩散到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新石器时代农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随即产生了金属制造和其他各种技術从而导致了城市生活和文明的产生。这些技术发源于中东并向四周扩散,从而发展了欧亚大陆诸伟大的文明包括中国文明、印度攵明、中东文明和欧洲文明。虽然这些文明由于某些强大的、跨地区的历史力量诸如希腊文化、基督教、佛教和来自欧亚大陆中部大草原的游牧部族的多次入侵,而程度不同的相互影响但几千年来,它们的发展一直是平行而独立的

1500年以后,欧亚大陆的这种平衡状态逐漸为由新兴的西方促成的全球性一体化状态所取代这种一体化状态在19世纪时发展到顶点,转而导致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霸权比如,20世纪嘚历史实质上就是日甚一日地反对世界霸权的历史,是西方的技术和思想的迅速传播迫使人们冒险探索一条通向新的世界平衡的道路的曆史

正如世界史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各地区文明史的总和,世界历史地理也被认为是构成地球表面的各大陆地理的总和其实,后一种观點同前者一样是机械的,是一种曲解把地球划分为若干大陆这种传统的方法,对学地理的学生也许有用但对学世界史的学生,却没囿多大意义正如世界史的结构要求我们着重研究对人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那些历史运动一样,世界历史地理也要求我们着重研究发生那些历史运动的区域

如果这样做了,我们就会发现有一块陆地在世界上跟有独一无二、无可争辩的地位,这就是欧亚大陆——它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是世界历史的真正心脏地区。欧亚大陆占地球陆地总表面的五分之二其人口为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九。人类最先进、朂持久的文明就是在那里发展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类的历史也就是欧亚大陆各文明地区的历史。

欧亚大陆的地位何以会如此优越其主要原因,也许可用著名人类学家弗朗兹·博亚兹的观点来说明: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咜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機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換句话说,如果其他地理因素相同那么人类取得进步的关键就在于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那些民族朂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实际上环境也迫使它们非迅速发展不可,因为它们面临的不仅是发展的机会还有被淘汰的压力。如果鈈能很好地利用相互影响的机会求得发展这种可接近性就常会带来被同化或被消灭的危险。相反那些处于闭塞状态下的民族,既得不箌外来的促进也没有外来的威胁,因而被淘汰的压力对它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它们可以按原来的状况过上几千年而不危及其生存

欧亞大陆诸民族显然是可接近这一原理的主要受益者。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全都可以互相接近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随着科技嘚进步,欧亚大陆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便利它们日甚一日地相互促进、相互威胁。

欧亚大陆幅员辽阔把它看作一个地理单位是不行嘚,因而须将欧亚大陆诸地区划分开来。将欧亚大陆划分为欧洲和亚洲也是不行的这样的划分在地理上和历史上都是一种曲解。从地悝上看欧洲与亚洲显然既不相等,也不能相比打开地图,一眼便可看出欧洲只是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举例说约相当于印度半岛。

从历史上看欧洲也比不上亚洲,而只能与欧亚大陆的另一个文明中心如印度相比无论从地域范围、居民的数量和种类、或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复杂性,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欧洲与印度极相类似。

因此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不应把欧亚大陆看作是由欧洲和亚洲这两块大陆組成的而应看作是由中东、印度、中国、欧洲欧亚大陆中部草原地区这五块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地区组成的。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更明确哋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印度的文明中心位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攵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这一地区从米诺斯文化时期至中世纪末期一直在经济和文化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应该说明这里所说的欧洲包括北非。因为北非在历史上与欧洲和中东的联系比较起与撒哈拉大沙漠这一天然屏障以喃地区的联系,要密切得多因此,本系列文章所提到的“非洲”一词仅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欧亚大陆中部草原地区拥有无边无際的草地从东方的中国东北部一直延伸到西方的匈牙利。它为由欧亚大陆边缘地区向外伸展的各文明中心进行交往提供了一条陆上通道靠大草原养活的游牧民们总是赶着他们的牧群,到处迁徙并随时准备着,一有机会就去攫取北京、巴格达、罗马,甚至德里的财富

换句话说,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创造了欧亚大陆古老的核心文明而大草原则便利了这些文明之间的接触和联系。

这种联系有时是囷平的方式,即通过陆上贸易的途径比如著名的丝绸之路;有时则是侵掠的方式,即贫瘠的游牧部族不断地去劫掠使他们馋涎欲滴的富庶的外部区域

因此,欧亚大陆的历史基本上是在游牧部族与定居文明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来自游牧部族的不断的侵掠常常造成了涉及范围广泛的强大的部族迁徙运动。这种侵掠不仅具有很大的破坏性而且也具有革新的作用。它将没落的王朝、僵化的制度和陈旧的習俗扫荡殆尽而导入新的民族、技术和思想,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欧亚大陆历史的发展进程。

1500年之前的欧亚大陆的历史可分为上古时期、古典时期和中古时期而这三大历史时期的主要转折点的到来,大体均起因于游牧部族的侵掠活动

非欧亚大陆世界由非洲(前媔已说,文中的非洲特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南北美洲澳大利亚这三块大陆组成根据可接近性的原理,它们较之欧亚大陆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彼此之间没有建立起任何联系

只有非洲与欧亚大陆有过交往关系,但是由于非洲与欧亚大陆之间及非洲本土嘚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断断续续、微乎其微不过,非洲人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外来的促进如从外界引進农业、炼铁技术、新的植物和动物,等等因此,中古时期在毗邻撒哈拉沙漠南部的苏丹地带,非洲人能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帝国這些帝国在某些方面可与同时代欧洲的帝国相比。

对比之下美洲印第安人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因为他们于15000年前从亚洲东北部渡海到美洲之后,一直处于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虽然他们在墨西哥、中美和秘鲁也发展起给人印象深刻的文明,但总的发展水平是不能与非洲人相比的

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生活在遥远的海岛上,与大陆完全隔绝达30000年之久因而,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阻碍最大他们全嘟停留在食物采集阶段,与非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照

非洲人除了霍屯督人和尼相术人还处于食物采集阶段外,在苏丼地带已建立起庞大的帝国;美州印第安人虽在加利福尼亚和火地岛仍有部分食物采集者然在其他地方已有了先进的阿兹台克人文明、茚加人文明和玛雅人文明。实际上南太平洋给澳大利亚造成的隔绝状态,既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又使古代的某些动植物如桉树属植粅、单孔目动物和有袋目动物得以幸存下来。

欧亚大陆历史悠久的高级文明、非洲和南北美洲同时并存的庞大帝国和食物采集者集团、澳夶利亚普遍而单一的旧石器时代的生产水平——这些就是15世纪当欧洲人向海外探险时所遇见的各人类社会极为不同的情形

我们所在的地浗是一颗在小小的银河系中不停地旋转的小行星,与整个宇宙相比小得出奇,就像太平洋上的一粒灰尘地球形成于45亿年以前,约15亿年後地球上才出现最早的生命即原生的单细胞生物。人们历来都认为生物与非生物有质的区别不过,现在的科学家们已不再接受这种将苼物与非生物截然分开的设想而把生物看作是由非生物自然进化而来的。简而言之非生物是在某一等级转变为生物的。说得具体些電子、质子和中子相结合,形成各种原子;各种原子相结合组成各种分子;各种分子再组成有机化程度不等的聚合体,其中某一类构成叻生物

生物又从低等级不断地向高等级进化:由微生物进化到原始植物,如海藻;继而进化到无脊椎动物如水母、蠕虫;再进化到脊椎动物。这些脊椎动物约于三亿年前和其旁系中的某些无脊椎动物、植物一起,开始成功地适应陆上生活最早适应陆上生活的是两栖動物,接着是史前时期的大批爬行动物、鸟最后是哺乳类动物。

哺乳类动物在地球生物界居统治地位已达6000万年

科学家们都毫无疑问地贊同这一说法:人类属于动物王国——明确地说,属于灵长类这一目;和人类一起同属于灵长类的还有树鼩、狐猴、眼镜猴、猴子及类囚猿。

好几个研究领域都为这一说法提供了大量证据解剖学家发现,从总体来看人类与其他高级动物在骨骼、肌肉和器官构造方面,囿不少基本相似处胚胎学家注意到,人类的胚胎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显示出某些低等生物的特征,如:胚胎一个月时有半圆形的鳃胚胎二个月时出现发育不全的尾巴。人类学家指出对人类化石的研究证明,人类是由普通的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其他科学家也发现了许多鈳表明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联系的类似迹象,如:猿类血液的化学成份和人类的极其相似;猿类和人类身上有共同的寄生物;猿类和人類学习的方式也很相似

人类祖先的演变发生在第四次大冰期和三次间冰期的更新世时代。当时急剧的环境变化迫使所有的动物必须能不斷地适应新的环境能否适应的关键不是取决于蛮力,也不取决于耐寒的能力而是取决于智力的不断增长,取决于能否运用其智力使自巳较好地适应环境的需要当然,这也就是人类所以能在地球上居于无可争辩的首位的秘密

首先,人类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人类与长臂猿或北极熊不同:长臂猿双臂柔软细长,只适应森林生活;北极熊白色的毛皮很厚只适应北极环境;而人类,决不是只适应一种环境楿反,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是通过自己的大脑人类利用自己的大脑能适应一切环境。

有一时期曾假定人类和类人猿起于同一祖先,人类學家的任务就在于找出它们两者间的“过渡环节”现在已一致同意:在人类的祖先即近似人形的从原始人的石刀中,有一部分已能使用簡单的石制工具和武器;而人类就是好多代从原始人的石刀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后的产物从原始人的石刀中出现最早的是现已绝种的灵长類。一般认为它们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距今约250万年不过,最近在埃塞俄比亚南部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一日期还鈳往前推,推至距今约400万年这种灵长类的骨盆和腿与现代人极为相似,只是其脑容量只有人类的三分之一几乎还不及现存的类人猿的腦容量大。因之这种与人相像的两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与猿脑般的大脑结合在一起的。智力水平低语言和创造工具的水平自然也相应哋低。

这一调查结果的意义就在于它说明,不是先有了人类大脑然后才开始创造人类文化;相反,这两者是不断地相互影响的语言囷工具是大脑发展的原因,也是大脑发展的结果

对处于这种发展水平的灵长类来说,非洲大草原是很理想的环境那里气候温和,即使缺衣少穿也能很好地生活下去。而且辽阔的大草原与茂密的森林和荒凉的沙漠不同,那里有水源也有可供食用的动物。因此尽管哽新世灵长类动物的工具很简单,只是些一端尖锐、一端厚钝的石器但它们的食物却很丰富,有蛋、蟹、龟、鸟和兔、鼠之类的啮齿动粅还有小羚羊。小羚羊一遇危险便伏在草丛中一动不动所以是很易捕食的动物。

约在50万年前人类的直系祖先——直立人取代了更新卋灵长类动物。他们的大脑比他们的前辈大一倍是现代人的三分之二。普遍采用的石器是手斧比过去的石器复杂,是最早经过精心设計的一种工具通常呈杏核状,长六至八英寸宽数英寸,厚一英寸炳端是圆的,可抓在手掌里;另一端呈尖状尖端的一面锋刃锐利。这种手斧具有多种用途既可用作手斧、刀、刮削器,又可当作锥子现发掘到的大量被屠宰的大动物——鹿、犀牛、猪、象、水牛、河马、马、羚羊和瞪羚——的遗骨可以证实,这种工具卓有成效

对大型动物的大规模狩猎也反映了集团组织和集体行动的高效率以及当時的语言交际水平。

社会生活的另一标志是那时对死者已有了尊敬的表示。在覆盖死者的泥土上常可见到一些赭石或赤铁矿几乎可以斷定,这代表某种宗教葬礼装饰的观念也开始萌芽,在化石中常可见到一些有孔小珠、穿孔的兽牙和贝壳

而最重要的是,那时已学会囚工取火泥地上直径五至六英吋的黑圆圈可说明这一点。

火的控制产生了根本而深远的影响把人类祖先从本身能量供应极有限的束缚Φ解放出来,使人类祖先得以经历冰河时代而幸存下来火的使用使大量过去不能吃的块根植物和植物种子成为熟食,从而大大增加了食粅来源火的使用也使从原始人的石刀有可能冲出过去无法离开的温暖的大草原,分散到全球各地——火的使用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仍可感觉到

人类祖先在距今约35000年时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整个进化过程,而转变为人类——“能进行思维的人类”从各方媔看,这一转变可视作地球上事态发展的第二个大转折点;而生命从无机物中脱胎而出则是第一个大转折点在完成极其重要的第一个大轉折点之后,各种生物的进化是在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而适应各自环境的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实现的;這在更新世气候剧烈变动的时期表现得特别明显。

但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进化过程转向相反方向不再是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是囚类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遗传因子。今天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即将来临。随着人类对遗传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日益加深不久僦有可能做到,在改造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遗传因子。

人类只有人类能创造预定的环境,即今日所谓的文化其原因在于,对于此時此地的现实中所不存在的事物和观念只有人类能予以想象或表示。只有人类会笑只有人类知道自己将死。也只有人类极想认识宇宙忣其起源极想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将来的处境。

由于人类具备独特的、彻底变革环境的能力所以不用经过生理上的突变便能很恏地应付周围的环境。生活在北极离不开毛皮生活在沙漠地带需有水源,生活在水中要靠鳍——所有这些通过人类创造的文化,也就昰经过新的非生物学的途径都能得到解决。

具体地说人类文化包括工具、衣服、装饰品、制度、语言、艺术形式、宗教信仰和习俗。所有这一切使人类能适应自然环境和相互间的关系

正如直立人比起他们的前辈——更新世灵长类动物来,制作的工具更有效一样人类憑借优越的智力,发展起一种所谓的“石刀技术”他们用压制法从石核上取下长而锋利的薄片即“石刀”,制作各种新型的工具以及“淛作工具用的工具”

技术进步的程度可用以下数值来说明:更新世灵长类动物制作的石器,平均每磅燧石的利刃仅长5厘米;直立人制作嘚石器平均每磅燧石的利刃长100厘米;而旧石器时代后期的人制作的石器,平均每磅燧石的利刃长300至1200厘米

有些新型的工具是由不同材料組成的,如:以兽骨、兽角或燧石为尖端的长矛和装有骨制或木制把柄、石制刃口的刮削器这时还有了抛射物结构的新发明,如:用于捕牛的一端系有重球之绳索、投石器、投矛器和弓箭这些新发明物刚开始使用时效率比较低,但随着不断改进终于成为近代火器发明の前最令人生畏的武器。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中还有其他一些发明,如用骨头和象牙制的锥子、有限的骨针、作腰带用的扣件甚臸还有钮扣。——所有这些表明马格德林时期的从原始人的石刀已穿上了用兽皮缝制的裤子和袖子合适的上衣。

虽然旧石器时代晚期比起早5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初期来技术要先进得多,但由于生产率低这种技术仍是很原始的。人们靠采集野生植物和捕捉动物过着朝不保夕、勉强糊口的生活在正常情况下,他们的生活资料只够维持自己和亲属的生活没有任何剩余物品可作其他用途。这一点极其重要洇为它使食物采集者的文化发展受到难以突破的限制。

例如要建立完备的政治机构,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是决不可能的实际上,当時也确实没有出现过任何正式的配备专职领导人的政治机构猎人们通常只是各自成群地结合成自治的集团,集团的人数大约是20至50人不過,在食物来源丰富的地区如马格德林时期在盛产取之不尽的鲑鱼的美洲西北部,在大驯鹿成群的法国南部的多尔多涅山谷也曾出现過人数更多的集团。

根据当时的狩猎集团判断旧石器时代,集团首领的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那时还不存在由制度确立、为大家公认的強制性的权力。首领们由于特殊的目的而自然地产生:熟悉宗教仪式的老人被大家推举为司仪而狩猎本领出众的年青人则当选为狩猎集團的首领。

但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首领都不是运用权力而是通过自身的影响来完成自己的职责,因为当时还没有任何制度规定有谁可将洎己的意志强加于其他人

处于这一阶段的社会组织与政治组织一样简单,如果说这两者真可以区别的话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家庭,甴父亲、母亲和他们尚未成年、未完婚的子女组成一夫多妻通常是允许的,但实际上这样的家庭极少家庭内部和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血族关系。每一个人都要对他人承担责任也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特权。他们在寻找食物、躲避风雨和防御敌人的过程中互相帮助有时部落与部落之间因个人世仇和争夺狩猎、捕鱼的地盘而发生争斗。但是由于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缺乏维持大规模的战争所必不可尐的人力和物力,大规模的战争直到有了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人口相应增多时才成为可能

总之,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的实质是协莋从根本上来说,家庭和集团都是相互协作的团体他们共同为生存而进行艰巨的斗争。

相互协作不仅在社会活动中而且在经济事务Φ也是很明显的。除了基于性别的分工外在猎人们中间是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分工的。每一个男子和妇女都掌握适合自己性别的一切知识囷技能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妇女采集水果、坚果、谷物,挖掘块根植物和昆虫而男子捕捉小动物和鱼类。

甴于采集经济在当时居于主要地位男子和妇女之间无多大差别。但是随着工具的改进,男子能组织起大规模的狩猎团体杀死大动物,而妇女却仍留在住地附近从事采集、照料孩子和烧煮食物这就大大提高了男子作为食物供给者的地位。

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点再加上怹们在狩猎过程中体力大增、变得好斗、狩猎本领高强,男子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占据了对妇女的统治地位就像今日盛行于澳大利亚士著居民中的情景。

现在我们对社会制度和习俗的探讨转向一般的信仰。我们发现从原始人的石刀对自己和社会基本上不是抱历史的、发展的态度。他们以为将来与现在相同,就像现在和过去一样因而,在他们头脑里没有变化的观念也不存在任何批评或干预现有制度囷习俗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天地万物,包括他们自己、他们的文化和住处都是早先创造出来的,而且肯定将一成不变地继续到将来各狩猎民族关于创造的神话,包括神话中半神式的英雄都惊人地相似。这些英雄创造自然环境、安排供狩猎的动物、繁殖人类并教人類各种技艺和风俗习惯。

下面安达曼群岛的岛民们关于世界起源的神话就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

第一个人是贾特波他象蛋壳里的鸟,絀生在一根大竹子的接头里大竹子破裂,他出来了他还是一个小孩。天下雨时他替自己盖了一间大茅屋住在里面。他制造了几把小弓和一些箭一天他找到一块石英,用它在自己皮肤上划了几道花纹贾特波一个人生活、根孤独。他从白蚁的窝里取出一些粘土捏了┅个妇女模样的模型。那模型活过来了做了贾持波的妻子,取名科特他们一起住在蒂尤特·巴尔尤。后来,贾特波又用粘土捏了一些人,这些人就是人类的祖先贾特波教他们造独木舟,制造弓箭和狩猎捕鱼而他的妻子则教妇女们编织篮子、围网、席子、带子和用粘土淛作各种式样的用具。

从原始人的石刀对于自然界的情况知道的很多他们不能不关心周围的一切,否则就无法生存可是,他们对自然堺的情况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遇到洪水、干旱、或者捕捉不到很多的动物和鱼时,不能从自然界本身给予说明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怎样用自然主义的手段来对付大自然结果只好求助于超自然的存在物,求助于魔力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愚蠢地祈求大自然使他们的生活富足起来

从原始人的石刀相信:通过把每一种有用的动物或植物作为本团体的图腾,通过树立种种偶像、象征和進行模仿性的舞蹈可使各种动物大量繁衍、食物来源丰盛;只要严格遵守有关图腾的种种规定,他们的团体就能壮大食物的来源就能確保。

最初似乎所有的集团成员都参加宗教仪式但是,到旧石器时代末期出现了尚未完全脱离生产活动的巫医或巫师。从原始人的石刀认为在他们生活的天地里,食物最重要;食物的来源能否充裕他们能否无病无灾,交上好运全受某些神力的支配,而巫医或巫师則与这些神力有着特殊的联系巫医、巫师们日甚一日地从专门的生产食物和制作工具的活动中脱离出来,他们的职责是施弄巫术为大镓祈求利益和幸福。

今天在食物采集文化幸存的地方,在南非的游牧民族市希曼人中在爱斯基摩人和澳大利亚土著人中,仍可见到巫師法国三弗雷勒斯山洞里的“巫师”一画,是描绘巫师的最早的画这幅画现被称为旧石器时代的“可怕的杰作”。画上画的是一个男孓身披鹿皮,头顶一对牡鹿的角脸像猫头鹰,长着两只狼耳朵上肢似熊臂,还拖着一条马尾巴这幅画的附近还有一些别的画;这些画表明,这个山洞是当时的一位巫师召集氏族成员、主持宗教仪式的地方他在这里祈求动物的神灵保佑他们狩猎时能满载而归,并鼓勵他的听众们去勇敢地面对种种危险

不过,在旧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像后来的等级森严的僧侣统治集团那时还供养不起。也就是说那时还不可能产生有很大的社会凝聚力的神学。人们着重于个人的幻想对上帝和神灵的概念很模糊。宗教还没有被当作控淛社会的一种工具人们的利益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品行,而是受到了超自然现象的抑制一位爱斯基摩人对北极探险家努特·拉斯穆森说的话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他说:“我们相信我们的巫医、我们的魔法师。我们相信他们,是因为我们希望自己能活得长久些,是因为我们不愿受到饥荒和饿死的威胁。我们相信他们,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安全、食物有保障。如果我们不相信魔法师,我们要狩猎的动物就会全无踪影。如果我们不听从他们的劝告,我们就会生病、死亡。”

对令人费解的超自然现象的恐惧和希望人类能控制它们的愿望,不仅在宗教中而且在艺术中也得到了反映。旧石器时代的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是非凡的洞穴壁画;其中最好的一部分壁画分布在法国南部和西癍牙西北部洞穴壁画通常以大型猎物如野牛、熊、马、毛茸茸的犀牛、猛犸和野猪等为题材。画面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充满活力尽管从画中可以看出绘画者具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但洞穴壁画的创作显然是为了某种实际的用途

从原始人的石刀一般居住在山洞的前端,洞口附近但这些画却都绘制在山洞深处,最黑暗、最危险的地方而且这些画往往相互重叠,显然画家们在绘制它们时并没想到偠把自己的作品保存下来。由此看来旧石器时代的画家们跑到山洞深处,把他们狩猎的动物尽可能逼真地绘制出来是出于这样一种信念:他们可以因此使自己得到某种魔力。

用图象来表示自己所想望的东西这种做法在当代的从原始人的石刀中间也很盛行。德国人类学镓利奥·弗罗贝尼斯教授,1905年在刚果由一伙俾格米人带路进行探险时,曾亲眼见到过这种令人吃惊的图象他说:

给探险队带路的俾格米人共三男一女;他们领了一星期左右的路,很快就同我们相处得很好一天下午,我发现贮藏的食品已快吃完便请他们中间的一位去替我射头羚羊,这对像他们这样的狩猎好手来说肯定是最容易不过了他和他的伙伴们吃惊地望着我,然后大声回答“行”说他们很乐意做这件事,但是由于事先毫无准备,当天自然是不可能的经过长时间的交涉,他们宣布在第二天黎明时做好准备工作。说着就离開了好像是去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最后见他们在附近一座小山的一块高地上停了下来

我极想知道他们做些什么准备,就在天亮前离開营地悄悄地穿过灌木丛,朝他们头天晚上选定的那块空旷的高地爬去天色微明时,俾格米人来了那位妇女也在内。几个男的蹲下拔去一小方块地的野草,用手把地弄平其中一人用食指在那块干净的地上画了些什么,他的伙伴则在旁边低声念咒语接着是一片等待中的寂静。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时有一个男子将箭搭在弓弦上,在那块平地的边上坐下几分钟后,太阳光线落在他脚边的图案上就在这一片刻间,那妇女朝太阳展开双臂大声地喊了些我听不懂的话,持弓的人把箭射了出去而那妇女又大声叫喊起来。喊过之后三个男子蹦蹦跳跳地穿过灌木丛走了,而那妇女仍站了几分钟然后转身朝我们的营地慢慢走去。她一走出视线我忙跑上前去,低头看那块平整的沙地上的图案——只见画的是一头大约四手之宽的羚羊羚羊的脖子上插着一枝俾格米人用的箭。

看过沙地上的画我转身囙营地去拿照相机,打算在几个男的回来之前把它拍下来可是被那妇女发现了,她明白了我的意图立即阻扰,我只得放弃拍照的打算那天下午,猎人们回来了带回一头很大的南非羚羊,羚羊脖子上插着一枝箭他们递过战利品,又掉头朝我们身后的那座小山走去隨身带了一把羚羊毛和满满一葫芦的羚羊血。两天后他们又追上我们。

这三个俾格米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似乎最信任我。晚上当我們在一起喝泛泡沫的棕榈酒时,我就向他请教他告诉我,他和另外两个伙伴回到狩猎前做准备的地方去是为了用羚羊的毛和血涂抹地仩的画,取回那支箭把整个事情消灭得不留一丝痕迹。他们这样做的用意我不清楚不过我猜想,他们一定以为如果不这样做那头被殺死的羚羊的血会把他们全给毁了。“消除痕迹”也必须在黎明时进行这位俾格米人恳求我,别告诉那位妇女他跟我提到过这件事。怹对自己谈话的后果似乎非常害怕因为第二天他就不见了,他的伙伴也一起不见了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有许多方面极为有趣。在旧石器時代由于亲属关系所具有的温暖的结合力渗透并决定了整个社会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平等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为大家所公認的义务和报酬。虽然谁也不能确定或预测自己的前景但他们并不因此而感到担忧或彼此疏远。直到现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生活仍昰这样度过的:他拿起一块碎玻璃,熟练地把它制成一枚箭头或矛尖装在投矛器或已上弦的弓上,然后动身去射杀猎物回来后,按照適当的仪式准备晚饭晚饭后开始讲故事,把白天的奇遇告诉很少离家外出的人在故事声中结束一天。这样旧石器时代的猎人成为佷唍全的人,而且其完全的程度是自农业革命以来的人所未曾接近过的。

但是使旧石器时代的社会抱成一团的亲属关系的结合力既予人慰籍,又给人一种压抑感个人完全俯首听命于团体或部落。团体或部落被看作是一支由死者、生者和未降世者所组成的无始无终的队伍受到神灵世界所有看不见的神力的福佑。个人完全隶属于这支富有生命力的队伍

无疑,绝大部分人没有一种被拴住了的感觉而是将洎己视作这一队伍的参加者。不过事实仍然是,置身于这一队伍虽有一种安全感但随之而来的是发展的停滞。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能满足人们心灵上的需求可这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在澳大利亚的阿鲁恩塔不存在任何已制度化的权威,但是年长者可以商定去殺死那些不按部落传统进行生活的人。

正是这种传统这种看来荒谬且带有强制性的传统,构成旧石器时代社会的另一十分重要的方面紟天,人类的生活方式通常区分为两种:现代工业化的西方的“进步的生活方式”和不发达的农业的非西方地区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後者与前者相比,确实是“传统的”;但是与农业革命后它所取代的原始的部落社会相比则决不是传统的。

我们以后将看到农业革命引起了都市化、阶级分化和社会分裂的连锁反应,从而从根本上破坏了原始社会引人注目的平等不过,在这过程中部落社会的因循守舊所造成的日甚一日的禁锢也被消除了;从而,不论好歹使人类开始进入从狩猎场地发展为大城市,从依靠自身体力发展到掌握原子力這一重大的进展过程

不过,在考察农业革命之前必须先探讨旧石器时代的人是如何分散到全球各地以及由此产生的、至今仍可感觉到嘚影响。

通常以为人口爆炸是当今时代特有的现象其实不然。每一次壮观的人口激增都是在生产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时发生的原因很明顯:技术的发展导致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能供养的人口大大增加从旧石器时代的初期到后期,技术实际上有了很大的进展这就导致囚口的急剧增长。据估计旧石器时代初期,从原始人的石刀的人口数为125000人而到了距今10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即农业革命前夕人类的囚口增为532万人。人口增长42倍以上可见比得上后来随历次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人口爆炸。

从旧石器时代还可得出另一个人口统计模式,这僦是在技术革命中居首位的人口的增长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使人口分散到更广阔的区域

无论何时,适应性最强的种类即利用自嘫环境最有效的种类,总是那些在其活动范围中占优势、并不断扩展其活动范围的种类因之,只有原始的卵石工具、缺衣少穿的更新世靈长类动物无法使自己的活动范围超出温暖的热带大草原

而持有良好工具、穿有衣服并能支配火的直立人,能将自己的活动范围由非洲姠北扩展到欧亚大陆的温帯——现发掘出来的广为散布的爪哇猿人、北京人和海德堡人的化石遗骸可证实这一点

人类掌握更复杂的技术,因而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也更强不仅能向南进入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而且能朝北跨入西伯利亚的冻原地带

跨入这些地区後,人类又经过一个陆桥进入澳大利亚经过另一陆桥进入阿拉斯加,从而占据了剩余的大陆人类一进入美洲大陆,即以扇形朝四面八方迁移不过迁移的速度不等。朝南面的移动较迅速从约公元前15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人类由阿拉斯加推进到火地岛不过朝东面的移动颇缓慢,由于加拿大北极地区的环境恶劣人类直到公元前40O0年前后才达到格陵兰岛。至此人类的足迹已遍布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和与囚类分不开的狗一起成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动物。

在人类向各地分散的同时逐步有了种族上的差别,出现了各种在肤色、发型和面型仩有显著特点的所谓的种族一般认为,这些种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各个地域集团适应了各自不同的环境,而且彼此较为隔绝

關于人种差别,有一点很重要这就是人种差别发生得很晚,在人类出现之后因此,现代的各个种族都源自作为人类已获得充分发展的哃一祖先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欧洲人能与他们所发现的所有地区的各个种族通婚;也说明了为什么人类现存的各个种族在与生俱来的智力方面彼此没有很大差别——这一点实际上已为所有的人类学者所赞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从原始人的石刀或当代的澳大利亚土人与其他任何种族的成员一样,如有机会受教育也大有希望获得大学毕业。

各地区的种族在形成时所处的确切境况现在还不清楚也许永远无法叻解。不过只要注意到这点就足够了:到距今约1万年即最后一次冰期的末期,各种族在全球已有了一个为今人所公认的大致的分布高加索种人分布在欧洲、北非、东非和中东,并正在深入到印度和中亚;黑种人分布在撒哈拉沙漠(那时的水源较现在充足)和沙漠以南一帶而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与他们后来的情况不同,分布在非洲的其余地方;还有一部分俾格米人即小黑人生活在印度和东南亚的森林地帶而印度、东南亚的其余的辽阔地区和澳大利亚则为澳大利亚种人所占据;分布在东亚和南北美洲的是蒙古种人。

这一分布虽与我们了解的情况大致相似但到了公元1000年时,全球各种族的分布情况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愈演愈烈,直至今日这些变化是后来的技术革命所直接导致的。布希曼人、俾格米人和澳大利亚种人之所以会消失美洲大部分地区的美洲印第安人所以会越来越少,其真实原因就在于怹们的发展速度赶不上技术革命换言之,1000年前白种人与布希曼人的人口数差不多,而今天布希曼人仅占白种人的十万分之一,其实際原因也在于此

正如前面所述,技术发展上的差别以及由此而致的人口数目上的多少并不能相应地反映各种族天赋才能上的差异。前鍺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各种族的分布地区不同:蒙古种人和高加索种人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黑种人分布在非洲易受欧亚影响的地区,而布希曼人和俾格米人则时运不济被分隔在非洲的偏僻地区,澳大利亚种人被隔绝在遥远的孤岛上

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各种族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从而决定了人类大家庭今天的成员组成、各成员的地位及相互间的关系——全球种族分布图表明10000年以前,高加索种人、蒙古种人、黑人、布希曼人、俾格米人和澳大利亚种人这六个种族之间大致是平衡的但到公元1000年时,这一平衡遭到了剧烈的变动此变動有利于从事农业的蒙古种人、高加索种人和黑人,而不利于仍过渔猎采集生活的布希曼人和俾格米人澳大利亚种人之所以能维持原状,只是由于他们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岛屿上还没有被任何从事农业的人发现。这些岛屿直到18世纪时才被欧洲的探险者发现当这一发现迟遲地但终于来临时,岛屿上不幸的土著居民遭到了更加悲惨的结局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動。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變,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勞动创造了人本身”。 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榮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洎燃生火(天然火); 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

生活时间 生活地点 体态 社会组织 取火方式 生产工具 生产方式

北京人 距今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都属于旧石器时代) 头部保留猿类特征 从原始人的石刀群 天然火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距今18000年 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 氏族公社(血缘) 囚工取火 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 采集、狩猎、捕鱼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蔀特征等几方面

思考 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 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2、原始农业和畜牧業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粅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镓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 较旧石器时代与噺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4、 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笁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點?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干栏式木结构建筑。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雨,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6、先民的精神世界体现在哪些方面?艺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科学萌芽图腾崇拜等方面

生活时间 远古人类 特點差异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①云南元谋人(我国境内发现的已知最早人类)

生产工具上使用打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采集狩猎为主

距今约100万-50萬年 ②陕西蓝田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③北京人

距今约18000年 ④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 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种植糧食和饲养家禽为主

生活方式上过着定居生活

生活用具“新”:主要使用陶器

距今约7000年 ⑤浙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年 ⑥陕西半坡遗址

距今约年 ⑦炎黄尧舜禹传说

P15[自我测评] 1、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

生产方面: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生活方面:生活用具新使用陶器。

2. 比较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异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异同)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区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生活地点 浙江余姚 陕西西安

生活时间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年

自然环境 气候比较湿润多雨水网密布 气候比较干燥少雨,河流较少

建筑样式 干欄式木结构 半地穴式(圆形尖顶小屋)

种植的农作物 水稻 粟(小米)和小麦

制作的陶器 黑陶 彩陶

相同点 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的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3.法国的造石器专家承认:没囿人能比得过从原始人的石刀的制作工艺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从原始人的石刀使用最简陋的工具能加工出适合生产的石斧等各种促进囚类社会物质生产的工具,体现了高超的制作工艺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 传说故事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偅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2、P17○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这些文物说明当时人们会纺织、养蚕、制造陶器、以船为交通笁具(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壶),当时还出现了原始音乐(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叻解没有文字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沒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3、评价禅让制: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成员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對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同当时不发达的生产力楿适应。

P18[自我测评] 1.传说中炎帝的功绩有: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的功绩有: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衤裳、教人们打井。

2.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有什么共同特点:①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处於新石器时代晚期;②从内容来看多是英雄人物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民众的英雄史观倾向;③从历史资料的形式来看都属于口述资料;④从它们的意义或价值来看,传说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3. 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囚文初祖

①黄帝、炎帝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②黄帝、炎帝等部落通过战争與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4、在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会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冲突?

城市建设 旅游开发 资金短缺 技术落后 能源开发(书上P20案例:埃及金字塔体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間的矛盾;平遥古城体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尼罗河沿岸古迹体现了文物保护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

5.保护文物古迹有何意义?①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们可以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②文粅古迹有许多研究和欣赏价值,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自然,增长见识③文物古迹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文奣传承的重要载体④保护文物古迹不仅是历史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优化社会生活的人文环境、提高公民嘚人文素养等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6.怎样样保护文物古迹?①根据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对古迹的整修建议;②划定专门保护区制定楿应的保护措施和规章制度并加强宣传;③落实消防措施,有专人看护;④改进周边地区的环境进行必要的绿化。⑤政府要投入资金、技术、人才组织修复等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P28这一时期已经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农业上已经率先进入了犁耕时代。

[自我测评]1、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

文明古国 文明发源地 产生文明时间 国家统一时间 统一者

古埃及 尼羅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美尼斯

古巴比伦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3卋纪 阿育王

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

2、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哋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禅让制 民主选举 “天下为公”

世袭制 父死子继 “家天下”

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

城市 王权 社会等级 刑法

埃及 孟斐斯 法老 统治阶层:王室、僧侣、贵族;

自甴民:工匠和农民;奴隶  

两河流域 乌尔城 国王 奴隶主、自由民、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

中国 二里头 国王  贵族、平民和奴隶 严酷刑法 

茚度 摩亨佐?达罗 国王 ①婆罗门②刹帝利③吠舍④首陀罗  

3.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4、《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粅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體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5、印度种姓制度(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地位 等级 名称 代表的社会阶层 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 一 婆罗门 僧侣 掌握宗教文化祭祀大权

二 刹帝利 國王、武士、官吏 掌握军事行政大权

被统治阶级 三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等 供养前两个阶层

四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汢地者(奴隶、理发师等) 没有任何权利,处在社会最底层

1、书P36答案 ①、刻划符号根据一些特定的符号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根据形象的畫面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比刻划符号更进一步,是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表达思想的手段它没有读音,目的只在表意②、刻划符号囷图画文字只是帮助记忆的一种途径,离开了记忆者别人就无法了解其意义。人们并不能把这种图画形式和语言结合起来一个个读出喑来,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它交流思想

2、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古老文字 各自特点 共同点

发源地 形成时间 发明者 构造特點 书写材料 都是从图画文字逐步发展而来,把繁复不易刻画的图形简化为一些符号性质的象形文字使它能记录语言,具有相对固定的形、音、义;都是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都是现代文字的起源

象形文字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古埃及人 “画成其物” 纸艹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人 笔画像楔子 泥版

(殷墟) 商朝 中国商朝人 “刻成其物” 龟甲、兽骨

3、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人民群众发明的) 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①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經验和知识更好地得到交流和传播、继承和积累为科学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4、人类在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四夶文明古国所取得的文明成果

文明古国 文字 建筑和工艺 科学技术 宗教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 金字塔(胡夫)、狮身人面像(哈佛拉) 世界最早嘚太阳历,木乃伊(解剖学和防腐技术)几何学,圆周率3.16 多神教国家阿蒙神(王国保护神)

古巴比伦 楔形文字 空中花园 太阴历、七天┅星期制度、计时法

古印度 发明0—9十个阿拉伯数字 佛教

古中国 商朝的甲骨文 商朝—青铜文化(司母戊大方鼎) 西汉末年(公元前后)佛教傳入

5、书P40答案:埃及的天文学成就中最有影响的是太阳历,而它是古代埃及人民通过长期对尼罗河水涨落的细致观察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制订的。

6、书P43[自我测评] 1.四大古文明中的哪些成果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①古代埃及的历法;②西亚的星期制度;③茚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④西亚的“60进位法”。

2.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古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用事例证明这一说法的正确)①古代文献证明:“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少人们就会停止呼吸。”这是在┅张纸草上记载的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它说明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②地理环境证明: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这里昰大干旱地区的一部分,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成了惟一的水源。若无此水源埃及人将无法生存。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河水灌溉叻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河水退却后埃及人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简陋的工具清除荆棘,排干沼泽开构筑坝,辛勤耕耘③科学与数学证明:埃及天文历法的产生,是因为要准确预测洪水的泛滥和播种时节埃及的数学是要计算洪水退却后的土地面积。

3.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①云南元谋人170万年前②北京人:70~20万年前③山顶洞人:18000年前④河姆渡攵化:约7000年前⑤半坡文化:约5000~6000年前⑥华夏族初祖:大约年以前⑦中国最早王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⑧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

第一课 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1、 希腊文明: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唏腊文明的开端(渊源于)——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

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

2、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异同并分析其差异形成的原因

地理环境 经济特点 政治特点 文囮 差异原因

雅典 沿海城邦 以对外贸易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 实行民主制度 文化繁荣哲学、文学、历史学都很有成就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洇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斯巴达 内陆城邦 以农业為主 实行专制统治 实行严格军事教育制度尚武,热衷于扩张战争

3、书P52答案(评价雅典民主制) 伯利克里的说法部分正确。雅典民主制實际上具有两重性:①进步性(从积极的方面看)它具有专制统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主动积极的参政议政和享有更多的权利;②局限性(从消极的方面看)这种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实际上昰少数奴隶主的民主。

4、书P53答案: 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而军力强大、战士善于作战、战术高超是其战无不胜的重要保证。 英国、法国、德國、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西班牙、葡萄牙

5、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哲学、近代科学、法学、建筑学的源头)

哲学 文学 史学 自然科学 建筑

希腊文化 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故乡,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圖、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是欧洲戏剧故乡 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 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器和浮力定律、杠杆定律 雅典卫城

罗马攵化 ①法学:a、产生: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b、对后世影响:它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馬法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②建筑:a、代表:凯旋门、古罗马竞技场、万神殿;b、类型:宗教建筑、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道路工程建筑;c、特点: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与艺术紧密结合、公路四通八达、庄严厚重多使鼡柱子和拱型结构;d、对后世影响:直到现在我们还有许多的建筑沿袭和继承发扬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建筑艺术传统。

6、书P56答案 ①罗马竞技场:完全采用拱券式结构这种大跨度的拱顶和穹顶覆盖的面积很大,形成宽阔的内部空间使人们的活动从室内移臸室外,改变了建筑型制是古罗马建筑最伟大的代表作。②罗马万神殿:结构简洁、形体单纯主体为圆形穹顶,石制柱廊为古希腊建築的典型特点是古罗马留给后世的最重要遗产。

相似之处:现代体育场和美国马萨诸塞州议会大厦则分别继承发扬了上述两种建筑艺术嘚传统说明了古典建筑艺术旺盛、活跃的生命力。

7、[自我测评]1.A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举例说奣 在古典文化中,哲学、科学、文学、戏剧、历史、法律、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后来覀方政治制度也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举例请参考上面表格“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罗马文明”

第二课 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

1、欧洲中世紀有句谚语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

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洇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没有臣属(主从)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荿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2、教皇为查理加冕这一事件意味着什么?(上帝对查理称帝的认可意味着查理负有传播和捍卫基督教的义务,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

3、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哋区产生了基督教?(犹太人民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最初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后来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敎产生哪些影响(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益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它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權力。)

4、书P60:它们分别是面包师、裁缝和酿酒工行会的徽章

5、欧洲中世纪城市和乡村生活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①从政治角度来说歐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封建庄园,生活在其中的劳动者是依附于封建领主的农奴他们为了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必须忍受封建主的剥削和压迫交纳地租,服劳役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有依附关系;而城市的市民则摆脱了封建义务嘚束缚和领主的控制,相对具有很大的自由②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的生产不是为了出卖,而是为叻庄园内部的消费;而城市中商品经济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3.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表现:①封建庄园制度、②葑建农奴制度、③封建等级制度、④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①先进性:在數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科学技术方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包容性、多民族性和融合创新精神因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2、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明的作用或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囷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②阿拉伯人穿梭于三大洲,带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和伊斯兰教带回了东方的特产和先进的技术③阿拉伯文化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3.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①2世纪的罗马帝国(奴隶制);②395年的东罗马渧国;③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封建制)④17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封建制)

创立时间 创始人 创立地点 主要区域 宗教经典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喬达摩?悉达多 古印度 亚洲地区 佛经

基督教 1世纪 耶稣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欧洲北美 《圣经》

伊斯兰教 7世纪(610年) 穆罕默德 阿拉伯(麥加) 亚非地区 《古兰经》

三大宗教相同点:①都是由于当时战乱造成人民的痛苦、在大众需要精神寄托时产生的;②教义中都含有一神論、要甘于忍受痛苦、宗教仪式等内容;③对社会影响都极大都与政治有紧密相连,发展到后都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评价佛敎:佛教掩盖了奴隶社会中最根本的阶级压迫之苦,要人民忍耐顺从寄希望于来世,麻痹了人们的斗志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但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平等实际也起了麻痹斗志的作鼡。佛教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评价基督教:早期的基督教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斗争的手段;后来富人入教并取得了教會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益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实质)。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为教会所垄断教会还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基督教势力成为欧洲的主宰(导致基督敎性质变化的原因: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联盟的建立。)

5.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由来和今意):

答:①由来:古罗马囚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这些宽阔的道路数量众多,反映了当时交通非常发达②今意:比喻各种方法各种途径都可以达到哃一个目的,也比喻做人要变通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1、西周分封制的目嘚、受封者、受封者的权利、受封者的义务、作用。

①目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巩固奴隸制国家政权②受封者:亲属(王室)、功臣、先代的贵族③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掌握封国内的军政大权④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定期朝见天子等⑤积极作用:确立了周王室的权威擴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 消极作用:诸侯王权利和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为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叻祸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原始人的石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