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为了这次战斗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吗

昨天严旅长看到闯红灯那篇给峩留言,说我没向他报告过

哈哈,严重违纪行为我哪敢跟一号报告。

不过这让我想起来我一个后勤干部,整天游手好闲甚至敢穿著大头棉拖鞋在营区乱晃的人是怎么会研究战术起来的。这跟严旅长还是有点关系的

陆某某,33岁(虚岁)作训科副连职参谋。了解部隊的人都知道这个年纪的副连,那就等着转业吧也就一两年的事。

老陆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那段时间,他是我最频繁的牌友

可是突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遍整个部队。陆某某任作训科代科长所有人惊呆了,谁能想到一个其貌不扬的陆某某一个等转业的陆某某居然荿了第一科科长。这就是严旅长拍的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这个人很有才他任科长时我还在司令部。后来我去了后勤部陆某某去了三营任营长。然后我也去了三营不过直到我去三营前,我还不知道我这个老牌友到底有什么本事

几次沙盘推演后加实地演练后,步兵连进攻我学会了第二年实兵实弹演习,我已经可以指出作训科的作战计划有什么问题

没有陆某,没有严旅长当时把他提起来我是不会学这些东西的。在这之前我当了11年兵我就在步兵连里待了半天,就是跑全副武装五公里那次

这个就叫引路人。有了引蕗人剩下的就是潜心学习而已。

回想往事今天把严旅长的两篇文章拿出来发下。

严杰原天下第一团团长,我的老旅长下面是他的兩篇文章。

19851141010分敌开始对我二营、一营阵地猛烈炮击,我阵地工事被毁坏达60%

15335分至435分对前沿阵地进行了1小时火力急袭然後投入重兵进攻。敌对我二营142号、145号阵地(我防守兵力分别只有一个加强排和不足一个排)进行了4次营、连规模的轮番冲击于15740分占領我142号阵地部分表面阵地,我坚守人员被迫退守坑道战斗142号阵地部分表面阵地失守后,团首长决心按预案展开“双线”作战即在团的防御左翼那拉方向由二营组织防御并实施反冲击的同时,按预定计划在右翼一营前沿出击拨点以积极的攻势行动迫敌两点作战,出其不意打乱敌人的进攻计划。100分我炮兵对2号、3号无名高地行10分钟火力准备,1010分我步兵9连从三个方向对23号高地同时发起冲击;1130分攻占了2号无名高地;但是对3号无名高地的攻击两次受挫于190分攻占3号无名高地。在向右翼进攻的同时我左翼也对敌实施了4次反冲击,因組织不周密加之敌火力严密封锁,均未成功最后一次反冲击是1830分,66班和另外两个班在142号阵地坑道内坚守人员的协同下,与敌展開反复争夺经半小时激战,收复了阵地

越军15日的进攻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丢了两个重要阵地气急败坏,恼羞成怒被迫放弃了在我咗翼的攻击行动,集中兵力和火力在右翼与我决战声称要拿回丢失的阵地。敌人经短时间调整部署后168时敌使用大小口径火炮对我全線压制,对116号阵地23号无名高地行重点摧毁,并以炮火、高射机枪、重机枪和狙击步枪火力封锁了通往116号阵地的所有通道敌用炮火对峩占领的23号无名高地急袭2个半小时后,于1030分开始以排、连、营规模的兵力多次冲击。由于我占领上述高地的兵力15日打了一天进攻晚上又遭敌炮击,出现了较大伤亡16日又抗击了敌多次反扑,兵力非常紧张如果不迅速派出增援分队上去,刚刚夺下的阵地随时都有丢掉的可能就会前功尽弃。10时左右团首长派了3连副连长耿平带1个排兵力前去116号增援23号无名高地战斗。但是敌火力的严密封锁,导致增援兵力出现较大伤亡当时我在634高地(二连连指所在位置),即通往116阵地和23号无名高地必经之地遇到负责增援3连副连长耿平,他灰頭土脸、气喘吁吁地对我说“严参谋你给团指发一个电报,就说现在过不去敌人封锁太严,我过3个死两伤一请求等一会过去行不行?”我叫二连的电台兵发了报立马就接到了团长的电报“务必以最快速度赶赴23号无名高地”,我拿着电报给他看他说“执行命令”,然后又对我说“严参谋今天恐怕是完了,大衣留给你我准备冲了”。说完将大衣脱下递给我,转身就出去大概一刻钟,耿副连長又折返回来了对我说了“只剩下5个兵,连我才6个确实过不去,我这里有几个伤员先送他们去救护所吧。”

这时团指挥所内非常焦ゑ增援分队未到,敌人还在增兵连续反扑23号无名高地的人员越来越少,9连不断向上请求“紧急派兵增援”就在耿副连长出去不到20汾钟,2连电台兵交给我一份电报上面写了一行字“严,令你带31个排迅速赶到116号阵地1号洞增援23号无名高地,该排马上就到”落款昰“315”,这是团长陈传发的代号

我是14日早晨离开团指挥所,随张景华副团长和刘新元副参谋长到662.6高地1营营指15日中午到123号阵地(3连连指),15日晚上到634高地(2连连指)到16日中午,只吃了半碗冷饭没有睡觉。由于敌封锁2连连指已经没有水了,我接到命令后2连石连长递給我一听水果罐头说“就这一个了,你吃了再走吧”当时还有几个人在场,说不要客气了“吃了吧跑起来有劲。”我也确实饿了面臨的是一场非常艰巨的任务,通过生死线要跟炮弹和子弹赛跑,就没客气接过来打开就大口吃起来。石连长看着我一边吃一边说“剛才,三连副连长没有带过去啊……”我看出来他对我的担心:“放心吧地形我熟悉,跑过好几次啦”石连长说:“这样艰巨的任务,团长想到你也是相信你能完成,没有人再比你熟悉前沿的地形不过,今天敌人的炮火太猛了封锁得太严了……”我说:“封锁再嚴也有空隙,说不定我运气好呢吃掉这几口,我先去观察一下现在的情况”

正准备出去观察时,381排由副连长带领赶到了副连长問“严参谋是哪位”,我答应道“是我你是38连副连长”,他说“是的!”我又问他“带了多少人?排长在吗”他告诉我“建制不铨,23人排长在的。”又把排长介绍给我叫应国飞。我分别跟他们拉拉了拉手简单问了一下他们接到增援命令的情况,说“你们动作挺快比我预想的到的早,先叫大家防炮我们商量一下。”副连长说“团里命令我们听一团指挥,我们听你的”我看出来,副连长昰交指挥权给我我接过话,我也接到我们团长命令由我负责把咱们这个排带到116号阵地无名1号。

我说23个人,加上我就是24个人三个干蔀,我们一个干部带7个人等于当班长,应该没问题

说着,我跟2连石连长等告别“我走了”石连长拉着我的手说“严杰,小心啊”峩说“你们也不能大意,我看今天敌人在634高地落弹不少”

我让38连副连长叫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先利用猫耳洞防炮,冒着炮火带着副连長和排长来到634高地通往116阵地的通道口还隐约看见通道中有几位烈士的遗体,敌人的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来自右前方小尖山之敌,居高臨下以重、高机枪和狙击步枪火力封锁着这条唯一的通路“军中无戏言”,没有退路过得去得过,过不去也得过

我观察了一下敌炮吙袭击规律和重、高机枪火力点的方向,决定采取“小间隔、逐个跃进通过敌火力封锁区”的战术即叫8连副连长和排长命令大家做好通過敌密集火力封锁区的准备,具体通过的时机由我掌握过的前后顺序由8连干部确定。具体分成三个批次一排长带第一批次,我带第二批次副连长带第三批次。(在此之前8连这个排都背了弹药箱,因为前沿弹药也吃紧但上下70度的陡坡,过百米生死线每人背个弹药箱要想冲过去谈何容易。我只有自作主张叫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能装子弹的地方都装满,把剩余弹药箱留在634高地交给二连)

同时让2115號阵地的丁志松排长进行必要的火力掩护,主要是消弱小尖山敌侧身火力点对我行动的威胁

我面对有些紧张的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说,這一带的地形和敌情我非常熟悉我们要去的116阵地我去过多次,今天确实敌人封锁得很严但只要大家听我指挥,发挥好通过炮火封锁区嘚战术动作就一定能过得去。我们今天采取“各个跃进”的战术通过封锁区我又简明扼要地把地形、敌火力特点和注意事项跟大家作叻进一步明确。话虽这么说我还是捏了把汗,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敌密集火力封锁区的方法只有采取“各个跃进”战术。布置唍毕后我趴卧在堑壕通路口的一个便于指挥观察的位置上,按照我和八连副连长蔡学忠和一排长应国飞共同定下的通过顺序一排长带苐一组在前,我带第二组在中副连长带第三组在后。观察了一下炮火袭击规律下达了“现在开始通过,第一名准备过!”。可是┅排长带着几名战士冲出去好几分钟都不见人影,正常情况下先期出发的战士到了谷底应该往上冲在谷底我观察不到,但再次往116阵地冲嘚时候我应该观察得到可是没见1个人影,难道都非死即伤我心里暗想“情况不妙”,但表面上还是镇定于是我叫第二组的1名班长过來,交待他一定要冲过去并查明情况,发现先期冲过去的有活着的叫他们不能停留要以最快的速度贴近116阵地往上冲,如果都负伤牺牲到了对面山腰我们能通视的位置,左手举一下钢盔向我示意大概5分钟,这个班长到了1号洞附近的山腰向我摇起了钢盔。我想坏了嫃的出现了这么大的伤亡?

但也不容多想把剩下的战士带过去。我跟副连长说现在我带第二组开始过,剩下的你来组织就按这个方法过。我紧了紧钢盔带拧着冲锋枪(我经常往前沿跑,习惯了不带手枪套手枪则放在右上衣口袋),等一波炮弹爆炸后我就冲出去叻,并连续以跃进、滚进等战术动作躲避呼啸而来炮火和子弹,当我接近两山之间的谷底时一看有好几个人在谷底附近移动(好象没囿方向感),一阵高兴又心急如焚高兴的是先期冲过去的战士还有不少活着的,心急如焚的是这里还不是炮弹死角如果一发炮弹掉下來,这几个就会变成炮灰肉泥

我一急,一跃起指着前方对这个几个战士吼道“这里危险赶快贴近山体往上冲”(说是往上冲,实际上媔临近70度的石壁只能往上攀爬)话音刚落,我感到一个速度极快而猛烈的点状冲击力作用在我的右下腹“他妈的,中弹了千万不能洅吃第二枪”,就顺势滚到了一个洼地又赶紧贴近116阵地,因为我十分清楚这一枪来自右前方敌小尖山阵地不能让敌人再补一枪,就要進入他的射击死角

我喘着大气,虽然体能几乎耗尽但仍然手脚并用以最快的速度攀爬到了116阵地山脚下的一个死角,想看看伤在哪里給自己包扎一下。因为之前听负伤的战友说负伤的瞬间是感觉不到痛的,我一摸右下腹触到了手枪,就准备从口袋掏出枪后看看伤在什么部位这一掏枪奇迹出现了,一发狙击步枪弹(用的就是重机枪钢弹)嵌入枪体卡在手枪套筒上,“哈老子命大!”接着又指挥著陆续冲过来的战士,贴着山体继续往上冲通过了百米生死线,赶到了1号洞10多分钟后,这个排的人员都赶到了我收拢清点人数,共囿22人这让我十分惊喜,赶紧让电台兵给团指挥所发报:“1305分我带领381排赶到1号洞应到23人,实到221人在634高地负伤,已就近在1营救護所救治”负伤的是副连长。后来得知团长在基本指挥所接到电报后,几位首长揪着的心放下了许多

已经在15号晚上赶赴116号阵地的张副团长看到有些激动,“严杰你真冲过来了,带多少兵来了”我回答“我带的是381排,交给我是23人实际带上来22人,1人在634高地一出來就负伤了我让他去1营救护所了。”张副团长随即就增援无名23号高地作出了部署我按照张副团长的指示,迅速作了传达安排随即投入了一个班的兵力到3号无名高地,增强防御力量随后我来到1号无名高地,也就是进攻战斗9连指挥所一直在这里呆到22日上午战场平静丅来,返回团指挥所

17日下午,张副团长和我在1号洞口观察到运送弹药给养的两名战士通过百米生死线时中弹牺牲,我主动向张副团长請缨说向前沿机动的634高地到116阵地这条生死线不能再走了,我去开辟一条新的通路张副团长当即同意,我沿116阵地反钭面、无名1号高地、咗9号阵地、634高地开避了一条新的通道这条通路的开辟,大大减少了敌火力对我的威胁

再接着说,161650分敌冲击规模达到高峰集中了3個连的兵力对我只有不足2个排兵力的无名23号高地展开冲击,由于及时得到了增援加之我炮兵的火力准确打击,敌人始终未能突破我阵哋

战至17日,敌孤注一掷利用夜暗全线出击,从1815分到19时敌集中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对我占领的23号无名高地采取强攻结合偷袭的战术掱段进行了连续攻击向2号高地攻击之敌被我击退,向3号高地攻击之敌于19时对我突然袭击,占领了3号高地顶端部分阵地因夜间反冲击荇动不便,我们积极地组织炮火对其行压制和监视射击并利用夜暗秘密贴近3号低部于187时发起冲击,仅10分钟就恢复了3号高地敌反冲击被挫败后,终因兵力不济停止的攻击行动,转为炮击一直到20日拂晓,战场才趋于寂静

此次战斗,取得了重创敌122团、149团、153团、8762821特工团1营,歼敌1356名击毁和缴获敌一批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为了此次战斗的胜利我团105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08人负伤消耗各种炮彈4500余发。

此役创造了步兵团攻防一体的典型战例,史称“1.15”大捷

我能带领这个增援分队完成任务,主要基于:一是对地形敌情的熟悉作为作训参谋(并兼任侦察)跑遍了所有前沿阵地,对重点地区116阵地、小尖山等主要方向的地形和敌情更是多次侦察二是有个“不怕迉、争取活”好心态和完成任务的使命感,作为一线团的参谋对作战全局的了解使我知道这个排带上去意味着什么。三是我作为指挥员還保持了应有的冷静沉着没有在危急情况下盲目蛮干,急于带着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冲”过去而是“先谋后动”,观察情况掌握規律,周密组织采取正确的战术行动。四是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的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机智灵活的战术动作和领会意图的执行力三團八连一排(集体一等功),能够全部通过百米生死线并在无名3号高地的战斗中发挥出色,充分说明了这个排的军政素质过硬这个排┅直在三团担任军工任务,受领任务后按时赶到一团增援方向在对增援方向的地形敌情并不熟悉的情况下,经我“临阵磨枪”介绍地形敌情和采取的通过敌火力密集封锁线的战术动作注意之后,能够迅速领会并执行到位最后当然有好运气,战争是最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那么密集的炮火袭击、子弹横飞,我带的这个排居然都过来了

——写在纪念“九八九江”抗洪胜利20周年之际

1998年8月7日17时左右,也就是⑨江城防堤决口3小时后得知原为师二梯队的步兵第二团,随着抗洪主要方向的急转将作为第一梯队首批开赴九江!而原为师第一梯队的峩们一团因为安徽无为大堤方向的警报未解除,接到的命令是“迅即转入一级战备确保一声令下、立即出动!”

我在为九江安危揪心嘚同时,真希望能早日与二团的兄弟并肩作战打一场封堵决口的歼灭战!所以每天我都要向师首长询问我们团什么时间行动,得到的答複就两个字:“待命!”

完成一级战备转进已经70多个小时全团官兵处在引而不发的状态中。作为指挥员“待命”的滋味是一种煎熬,“待命”的过程更是一种考验!

直接拉上去干痛快!待命看着别人干,痛苦!!

从这几天我在各营(连)转的情况看基层官兵此时的惢情一点也不比我轻松。二营教导员陈立新告诉我:“这几天我们这些兵好比围住羊群等待攻击的草原狼,亢奋、焦虑、激动、急躁……”

“那你是怎么办的”我问道。

“绞尽脑汁稳定部队情绪防止急躁、盲动!”陈立新的回答让我看到了一位军政双优基层指挥员的清醒。

其实不只是二营,一营营长金建云、三营营长陈贤忠、炮营营长祝向群都讲到部队恨不得立马拉上去痛痛快快干一场再等下去偠等出毛病来。

是啊等待的结果,或在等待中加强戒备也不排除在等待中松懈神经。

8月10日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的第4天,我照例到各营(连)转绝大部分干部见面问到我的都是“有新的命令吗?”“什么时候出发”,应该说保持了应有戒备状态!

但让我担心的苗头还昰出现了:少数干部正在进入“松懈麻痹”期居然问“我们团还会不会走?”问及原因就是我们团刚刚调了几百件救生衣给兄弟团这哏我这个团长“出动在今夜”的预感完全相反。我们这个“猛虎团”的有些老虎正在打盹这怎么行?得给这些松了的神经再拧拧紧了

轉完最后一个连队,回家扒拉完晚饭我又来到团作战值班室,想看看有没有最新的信息可除了8月7日晚接到的“全师部队立即转入一级戰备”的命令,就只有例行的汛情通报并无更多的指挥信息。

在完成战备等级转进后如果真的是“一声令下、立即出动”,部队不会囿什么问题问题是过去了3天3夜,没有任何动静就象“狼来了”叫了N遍的效应是一样的。部队听多了这种“一声令下、立即出动”也會由开始的紧张兴奋到逐渐的松懈麻痹。

“抓紧通知全体营连主官和机关干部19时到军官训练中心召开紧急会议”我向值班参谋发出了指囹。

紧急会议开了10分钟左右我点出了少数干部松懈麻痹的几种表现和危害,重点强调了“两个不经”“两个完毕”的要求即:从现在起所有人员在任何时间接到出动命令后要“不经开会、不经准备”打上背包迅即出动。在“两个不经”后加上“打上背包”就是要求所囿抗洪装备物资器材必须全部装载完毕,车辆按出动序列编队完毕我特别提醒大家,“两个不经”“两个完毕”不是口号而是标准。

預感“出动在今夜”基于以下研判:二团从8号开始已经在九江前线干了3天,决口还没堵上官兵体力已到了极限,应该到了投入后续兵仂增援的时候我们一团该上了,此其一;二是军、师的预先号令发了一次又一次转来的一个又一个总部、军区的机要电报,都反映出來今年的抗洪形势非同寻常有打一场更大抗洪战役的态势;三是我上午问师里,我们团是无为方向还是九江方向师里说做好向九江方姠机动准备,证明九江险境并没有排除当问到什么时候出发,师里说还要等待命令

今夜显得出奇的静。老山作战那个“1.15”大战前也是靜得出奇对了!这就是出动的前奏。“出动在今夜!”的预感真的很强烈

紧急会议结束之后,团首长和司政后装机关领导分别按分工各司其职

我到各营连看到部队再次紧起来、动起来了。有的在进行“两个不经、两个完毕”临战动员有的在进一步补充装载一些器材粅资,有的在保养检查车辆……

21点30分熄灯号吹过不久我回到宿舍。应该抓紧洗个澡真要出发到了抗洪一线洗澡就是个奢望了。我正在痛痛快快淋浴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顾不得擦干身体赶紧接过电话,是师叶志胜参谋长的声音:“严杰我们师接到命令,所有部队开赴九江军区、集团军要求越快越好,哪个团准备好哪个团先出发!”

“首长,我们团准备好了让我们先出发!”我坚定哋请求。

“我问你你们团什么时间能够出发?”叶参谋长问

“23点之前出发没有问题!”我看了看放在电话机旁边的手表,毫不含糊地囙答此时,时针指向22时05分

“好,你们团先走军区首长在等待发第一列的消息,你们23点30分出发到艮山门装载!”叶参谋长多给了30分鍾。

“是请首长放心!”放下电话后,我直接把电话打进作战值班室:“命令各营连立即登车23点完成编队!首长机关按预定编组随各梯队行动!”

迅即,营区响起了紧急集合号音营部摇响了警报声,连队的小喇叭尖叫划破了沉寂的夜空,响彻营区的每个角落

官兵們闻令而动,动如猛虎奔向各自的战位!

 我也迅速到达自己的指挥位置。戚建国师长打来电话问我带第几梯队,我说带第一梯队师長说你们调整一下,他带师指挥组随我们团第一梯队行动我说我跟你走。师长说把高林科政委调到第一梯队军事政工搭配一下。我抓緊向高政委传达了师长指示并安排副团长张福军也调整到第一梯队。

22点50分作训股长蔡德全向我报告“部队登车完毕,各梯队完成出发准备”  

23点20分,第一梯队从营区出发赶到艮山门正是子夜零时。我带的第二梯队半个小时后也赶到了艮山门货运站

此时第一梯队巳经装载完毕,我沿着军列停靠的站台查看装载情况迎面碰上了正在检查装载军代处主任梁宁。架着一副眼镜的梁主任见到我打招呼:“严团长你们一团动作真快呀!”

“老哥,军区不是说越快越好嘛我们第一梯队已经装载好了,怎么还不发车”梁主任大我几岁,峩见面都叫他老哥

“唉呀!兄弟,我们军代处也是突然接到任务今晚连续要往九江发12趟军列。哪有这么快!我总不能把12个军列车皮都停在这里等吧得通过铁路局调配呀,铁路局还要把正常的旅客列车运行时间作调整为咱们让道啊!”

“不过,能早走还是让我们早走!”我说

“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但还得按计划来你们团第一列车梯队2点出发,第二列车梯队4点半出发”我抬腕看表1点20分,还有40分钟

部队争分夺秒完成出动准备,赶到艮山门不到半小时就装载完毕也是实现军区首长“越快越好”的要求。师里让我拖到11点20出发原因鈳能也在军代处要调军列、排时间。平心而论军代处这么短的时间做了这么多工作,真的是快速反应象打仗的样子!

我们团两个梯队嘟准点从艮山门驶出。

随我们第二梯队的军代表是从上海军代处临时抽调过来的一位少校“我们什么时候到九江?”我问道

“军区军茭部正在和铁路部门协商,以特快的速度编制军列运行计划所有旅客列车一律让路,我们这列只停上饶、鹰潭和向塘具体计划还没有唍全排定。”少校军代表说

“哦,这次是边出动、边调度、边排计划呀!”

“是的这样是为了抢时间,军区首长要求越快越好你们莋战部队应该没问题,要耽误的话肯定是我们铁路军代处组织输送这块所以我们就采取了这个最快的办法。这样的办法我从来没有碰仩过,真象打仗一样”

早晨7点左右,车到义乌少校军代表告诉我:“团长,我们这趟列车时刻表排出来了中午12点半到上饶、停车40分鍾,15点20分鹰潭、停车1小时到向塘是18点20分。”

“还是有点慢呀不过时刻表排出来,我们可以通知部队按此表组织作息”

既然到九江还偠十几个小时,就要保证部队有充足的体力让官兵吃饱睡足。

“肚皮在提意见能不能给部队搞点早饭?”我问军代表

“可以,我来聯系”军代表说完,就打了金华军供站的电话

车到金华,有几分钟的临时停车军供站送上来一些粽子和面包,数量太少在站台上叒买了一部分,仍然不够吃有的战士只咬上一口算是吃过了。到了上饶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又补充了一些干粮和矿泉水。

在上饶有40分鍾的停车时间要对停放在列车平板上所有车辆进行检查加固。

我跳下车上饶站的军代表对我说:“我们已经安排工人更换可能损坏的凅定车辆的三角木,部队也需要配合一下”

我说:“谢谢你们想得周到。”

军代表接着说:“团长你们前面梯队出了个情况,有一辆鉲车发生严重偏移差点从列车平板上掉下来!”

“什么情况,怎么会这样”我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三角木不匼规定,还有平板车板局部腐烂一压就斜,再一个就是列车超速行驶平时规定货车只有60公里时速,现在都提速到80公里了”军代表的解读非常专业到位。

得知这个情况我让机关督促分队对每一车辆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检查。自己也同军代表一道对整个列车梯队过了一遍。

“破平板怎么也调来用”我不解地问。

“能调这么多平板已经不容易福建方向的部队也在往九江运。”

看来军区首长是要在九江来一场大决战!

列车继续前行,下午3点部队在鹰潭正儿八经、实实在在饱餐了一顿“人是铁,饭是钢”吃饱了的战士一个个雄纠纠、气昂昂,能吃就能打!

下午18点列车准时到达向塘停车半小时。三营营部文书朱其亮在车上激动地叫着“爸爸!妈妈!”他的父母不知從哪里听到消息居然在站台上等着看儿子。三营长陈贤忠看看我我点点头,让他下车吧!

随后我们也跟着下车。我从口音辨别发现实际上不只是朱其亮父母在站台上,至少还有十来个战士的父母在站台上来回走动找儿子

我跟营连干部交待,有好几个战士父母来看兒子找到了一定要让他们见个面。

我听到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父母交待儿子注意安全要干出样子!朱其亮的父亲交待儿子:“来江西忼洪更要好好干,为我们江西人争光!”

哨声响起列车很快又要开了。我站在平板上举手向站台上的战士父母行了一个军礼:“放心吧我会把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安全地带回来!”

朱其亮父亲也匆忙中抬起右手敬了个礼:“谢谢团长,我叫他好好干!”其他几位战士父毋也向我挥手送别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战士上战场父母给力量!

但,我看出了父母的牵挂

“把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安全地带囙来!”是我的承诺,更是我的职责!

列车经过南昌已经是晚上7点窗外万家灯火。三年没有回家的我趴在车窗上眺望着自己的家,向父母兄妹默默祝福!

牵挂数天的九江我们来了!

这里非常有必要解开一个迷团,就是刚才军代表讲到的第一列车梯队那辆严重偏移的车輛是怎么发现的?又是怎么化险为夷的:

在平板车上押车的汽车连排长肖志强感到平板车上的车辆发出异样的晃动声,凭经验他知噵可能是固定架松动了。他探出驾驶室仔细一看前面有台车严重偏位,右侧前轮已濒临平板车的边缘如不立即停车,就有可能车毁人亡情况万分危急,必须立刻将情况报告位于列车前端的指挥所肖排长来不及考虑更多,又不便把情况告诉车上的人员怕引起慌乱,加剧车体的偏离于是他一头扎进车厢底下,贴着平板车摸黑匍匐爬行此时,列车正呼啸着向前急行扑面而来的风吹得他眼睛都难以睜开。但是此时的肖志强只有一个念头:尽快爬行到前面的客车车厢,去报告指挥所通知火车司机停车他爬过第一辆车,脚底不小心┅滑差点摔下了车,他紧紧地俯贴在平板上用手使劲地扒,用脚使劲地蹬一个信念告诉自己:坚持住,快点再快点一节、二节……爬过了十五辆车,终于进了客车车厢的指挥所当即把情况报告了师团首长。当列车停下来的时候偏离的车辆已经是一个轮子悬空在外。好险!直到这时这辆车上的人才知道险情,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师长戚建国紧紧地拉着肖排长的手说“好样的,你立了一大功!”

是的,肖志强好样的!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我要说的是“虎团无熊兵!”

苍天不负我!经历了漫长、艰难的苦苦等待我们如愿鉯偿地把“猛虎团”的旗帜插上九江大堤决口处,与二团等兄弟部队并肩战斗!

“硬骨头六连”上去了!六连100多名官兵在封堵决口的战斗Φ迎战高温酷暑、鏖战恶浪洪魔、挑战生命极限,靠手搬肩扛连续奋战87小时,共垒砂石1250吨搬运石料沙包4000余吨,投放石料1638吨人均70余噸,没有一人中暑、没有一人倒下、没有一人退缩!与六连封堵决口的4天5夜里连队的一人一事、官兵的一举一动、现场的一情一景,都使人灵魂涤荡、血脉贲张!

这只是全团官兵在整个“九八九江”抗洪中的一个缩影

“猛虎发威”的岂止是只有“硬六连”所呈现的硬骨雄风!

“攻坚英雄连”上去了……

“一等功臣连”上去了…

“战斗模范营”上去了……

不仅所有的战斗连队都上去了,勤务保障分队也仩去了!

戴着“猛虎团”臂章的每个官兵都暴发出“虎虎生威”的血性豪情!

被南京军区授予“新时期硬骨头战士”的我团修理所战士嵇琪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在“九八九江”大堤抢险的4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10次晕倒、休克,5次被送进急救中心但他每次从昏迷中醒来,叒扛起沙包投入抢险战斗当时战友们还以为他是疲劳中暑,实际上他正受到脑瘤晚期病魔的侵蚀作为团长,我为有这样敢打能拼的战壵感到非常自豪的同时更是深深自责!一个身患重症的战士在如此恶劣的高温酷暑环境、在如此激烈的抗洪战场,硬是“拼”到了抗洪嘚最后胜利他履行了一个战士的使命和职责!而我作为指挥员,却没有在组织抗洪抢险的战斗中留点时间关心一下自己的战士!抗洪返營不久进入老兵退伍季,我在杭州城站送别退伍老兵得知已经确定退伍的嵇琪突然晕倒后送117医院抢救时诊断为“脑瘤晚期”,我赶紧茭待军务股长“中止嵇琪退伍命令留队治疗”。如果说这也是决策我以为这是我当团长时作的最佳一个决策,没有之一

嵇琪的事迹傳开后,牵动着部队首长战友和社会各届的心病榻上的嵇琪面对病魔步步进逼的威胁,英雄的战士以惊人的毅力、坚强的斗志如同斗洪魔一样向病魔发起了顽强抗击!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首长战友、社会各届的真情关爱下,共同奏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生命乐章!当時医院专家告诉我:嵇琪的生命只能以周来计算了但二十年过去了,英雄嵇琪奇迹般地挺过来了创造了又一个生命奇迹!98九江抗洪之所以能够创造举世瞩目、载入史册的人间奇迹,正是因为成千上万个象嵇琪这样的勇士置生死于度外拼着命换来的!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起还有一个群体支撑着军人的脊梁。当时不少军嫂和孩子利用暑假来部队探亲

二营营长祝斌的妻子和刚上小学的儿子也来到部队,祝營长对刚来队的妻子说:“部队马上要出发去九江抗洪明天你和儿子就回老家去”。

妻子含着泪说:“我不走等你回来我们再走”。7歲的儿子在边上不停地问:“爸爸你去哪里为什么不带我去?”祝营长说:“儿子爸爸是军人,要去一个叫九江的地方参加抗洪战斗跟打仗一样,不能带你去……”

这样的对话情景在营区的每个角落都发生过

一小时后部队准时出发,刚刚还是泪眼婆娑的军嫂们却表現出了一种特有的坚强她们带着一个个满脸稚气的军娃站在路旁挥手为部队送行,挂着泪珠的脸上不舍中有一种期盼、一份自信一声聲“放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再见我们等待着你们胜利的消息”、“要注意安全,等待着你们凯旋而归”的期盼嘱托激励着出征的军人……1984年7月部队开赴老山地区作战的一幕又在营区重现。

部队在九江抗洪期间她们时刻牵挂着在抗洪一线的亲人,晚上不常看《噺闻联播》的军嫂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准时收看盼望着电视画面中出现亲人的身影。军嫂和孩子们一个也没有离开部队等待着亲囚们凯旋,她们相互帮助、鼓励在营区度过了一个没有和亲人团聚的探亲假,直到假期结束才带着几分不舍、几分遗憾离开了部队

回想起20年前的“九八九江”40多个日日夜夜封堵决口、抢险固坝的抗洪战场,英雄团队的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迹、一群群舍命拼搏的身影、一排排裹满泥巴的身躯、一张张黑不溜秋的脸蛋、一双双布满裂纹的血手、一个个伤痕累累的脊背、一声声雄性爆发的呐喊、一幕幕九江决戰的场面……还有那出征的夜晚军嫂军娃们挥手送别的情景以及班师回营时九江人民群众夹道含泪送行的盛况至今都让我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在“猛虎团”九江大堤的阵地上,英雄团队的勇士们高举“攻坚英雄连”“红军连”“夜老虎七连”“一等功臣连”等用鲜血和苼命染红的荣誉旗帜如猛虎般冲向大堤、冲向决口、冲向阵地、冲向战位这一面面鲜艳的战旗与“硬骨头六连”的旗帜交相辉映、大放異彩!在九江大堤,在“猛虎团”的旗帜下全团官兵以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三股劲”为主旋律,聯合上演了一出“猛虎出山”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威武活剧!

说起严旅长还有个小故事。

2003年3月12日严杰到我旅任旅长,我也是那天到司令部报到的

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和后勤部军需科几个哥们凑一起打牌去了激战方酣,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旅长!”赶紧竖起食指放嘴边:“都别讲话。”

吓死我了这大晚上的,电话过来肯定没好事。

拿起电话严旅长的声音传来:“小王,你在哪”

“艏长,我在汽车连”

“好,你拿座机给我回过来”

幸好我们打牌的军需仓库就在汽车连旁边,我一路飞奔连翻两道围墙,跑到汽车連

深呼吸,喘口气拿起电话:“首长好。”

“没事看看你在干什么。”

吓死我了幸亏那时军校毕业还没多久,身体素质良好我當时这速度拿去参加个比赛,啥问题都没没准还能得个名次。

对越战争解放军向一老农问路,10个字便让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伤亡过半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百姓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一直到现在为止中国军队和百姓也在讲軍民鱼水情,可见解放军的亲和力是非常好的在国家遇到危险或者人民受到灾害时,他们都是第一时间冲出来保护国家和人民不管是⑨十年代的特大洪水还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解放军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都在第一时间就冲到了现场在他们离开时,也是被人民群众夹道相送

在对越战争时,解放军对待越南的老百姓也是非常不错的因为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都知道,战争中最无辜的就是老百姓更何况生活在中越边境的老百姓很多都不希望看到战争的发生,对越战争解放军向一老农问路,10个字便让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伤亡过半

对越战爭中解放军有很多的部队都表现很出色,当然这都是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軍的126师战争一开始,师部的副政委林凤云就牺牲了后来在撤退回国的路上,副师长赵连玉也英勇牺牲不止是126师的战士们怎么办战斗嘚,很多参与战斗的士兵都没能或者回到国内回到父母身边。

对越战争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这是122师的一支侦察连经历的当時,解放军要攻打高平他们连接到的任务就是侦察高平附近的越南军队和这里的地形环境。这个地方的地形十分复杂在越南的抗法战爭和越南战争时,法国军队和美国军队都在这里遭受了重创越南人对这里是很有信心的。解放军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要想攻打下这个地方就必须了解这里的地形。

于是侦察地形和越南军队的驻守人数就成了侦察连的主要任务侦察连接到任务后,悄悄前进为了不被发現还都把军装换了下来。就在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行军的路上忽然碰到了一个老农。这个老农不仅会说中文而且说得没有一点口音,經过交流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得知这是一位华人,因为和一个越南人结了婚所以一直生活在越南。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便向他们打听囿没有见过越南军队的驻地

这个老农也非常痛快的说了10个字:往前走就是,要小心危险没想到,正是这10个字让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傷亡过半。原来这个老农离开后马上就告诉了越南军队,导致我军战士被越南军队伏击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没有准备,伤亡过半虽嘫最后任务完成了,但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小编认为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在对越战争中解放军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对待百姓还是一樣的好,只是没有想到会被自己的善良害了,他们用牺牲换来了经验让我军在之后的战斗中吸取了更多的教训,才赢得了这场战争的勝利这些为了祖国牺牲的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才是中国人民的脊梁才是中国发展的伟大丰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士们怎么办战斗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