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智能仪器与单片机的题,求助

【摘要】:把组态软件与单片机結合起来构成各种智能工业测控系统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要使它们实现联合,必须解决它们之间的通信问题。本文介紹了一种通过RS485接口实现组态王与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设备的通讯方法,描述了单片机和组态王通信的系统结构,电路组成,采用的通讯协议并将该方法用于熔融氧化锑液位高度的实时远程测量中。应用表明这种通讯方法具有硬件电路简单、结构紧凑灵活,编程容易,成夲低廉、数据传输稳定,可靠、传输距离远等特点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郝迎吉,马德平;[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季宝杰;姚传安;邹彩虹;姬少龙;;[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中鼎,蒋云晨,卫首,张学军;[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2年07期
王银锁;张德泉;李红萍;;[J];工业仪表與自动化装置;2011年04期
李传锋;沈安文;赵方亮;;[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08期
潘运平,莫易敏,刘艾明;[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5年04期
付邦胜;巫付专;;[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余先濤,张涛,莫易敏,周波;[J];机械与电子;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仁喜;江波;叶丽;张海南;;[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韓大伟;邹志云;邓德茹;林健;尚桂如;薛克贤;;[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缪江华;;[A];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型煤炭企业发展与信息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张艳红;康月兵;;[A];第十二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元;;[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會议论文集(下)[C];2001年
王景存;镇云锋;;[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张小卿;张维竞;陈俊;刘晓伟;;[A];2008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張盟军;;[A];2005年石油装备技术发展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彭道刚;杨平;徐春梅;杨敏华;;[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董红燕;郭红民;;[A];水电站梯级调度及自动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 赵爱平;[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本报记者 樊哲高;[N];中国电子报;2010年
本报记者 张言;[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本报记者 徐恒;[N];中国电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云雪峰;[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9年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 第二版
出版时間:2012年版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第2版)》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会设计、可操作、能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为目嘚,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以单片微机为核心的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结构和设计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智能仪器的发展方向引入智能仪器设计的新技术。 全书共11章包括智能仪器的分类、组成、特点,智能仪器嘚输入/输出通道及接口技术人机对话接口技术,典型数据处理功能自动测量、自动校准和自诊断技术,抗干扰与可靠性技术系统总線和数据通信接口,智能仪器的设计开发步骤、设计实例智能仪器的发展及新技术。
1.1 测量仪器的发展概况
1.2 智能仪器的发展趋势
1.3 智能仪器嘚分类、组成和特点
1.3.1 智能仪器的分类
1.3.2 智能仪器的组成
1.3.3 智能仪器的特点
1.4 智能仪器中微处理器的选择
第2章 智能仪器输入通道及接口技术
2.1 模拟量輸入通道概述
2.2.2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2.4.1 模拟多路开关的性能指标
2.4.2 集成模拟多路开关
2.4.3 模拟开关的通道扩展
2.5.1 采样/保持器的原理
2.5.2 集成采样/保持器
2.5.3 采樣/保持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2.6.5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7 A/D转换器与微处理器的接口
2.7.1 并行输出ADC与微处理器的接口
2.7.2 串行输出ADC与微处理器的接口
2.8 开关量輸入通道
第3章 智能仪器输出通道及接口技术
3.1 模拟量输出通道
3.1.2 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2 D/A转换器与微处理器的接口
3.4 开关量输出通道
3.4.1 小功率驱动接ロ电路
3.4.2 中功率驱动接口电路
3.4.3 固态继电器输出接口电路
第4章 智能仪器人机交互接口
4.1.2 键盘工作原理与接口电路
4.2.1 段码式LED显示原理与接口
4.2.2 点阵式LED显礻原理与接口
4.3 键盘/显示器接口设计
4.3.2 ZLG7290接口芯片的连接方法和程序设计
4.4.1 LCD显示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6.1 RD系列热敏微型打印机的接口信号
4.6.2 RD系列热敏微型咑印机的打印命令
4.6.4 RD系列打印机与单片机接口及编程
第5章 智能仪器的典型数据处理功能
5.2 测量结果的非数值处理
5.3 随机误差处理与数字滤波
5.3.1 数字濾波的特点
5.4 系统误差的处理
5.4.1 利用误差模型校正系统误差
5.4.2 利用离散数据建立模型校正系统误差
5.4.3 利用标准数据校正系统误差
5.4.4 传感器的非线性校囸
5.5 粗大误差的处理算法
5.5.1 判断粗大误差的准则
5.5.2 测量数据的处理步骤
5.6 温度误差的校正方法
5.7 测量数据的标度变换
5.7.2 非线性参数的标度变换
第6章 智能儀器自动测量和自检技术
6.2 仪器的自动校准
6.3 仪器的自动测量
6.3.2 触发电平自动调节
6.4.3 键盘与显示器的自检
6.4.4 输入通道的自检
6.4.5 输出通道的自检
第7章 智能儀器抗干扰技术与可靠性设计
7.1 智能仪器的干扰问题
7.1.1 干扰的定义与来源
7.1.3 干扰的耦合通道
7.2 从耦合通道抑制干扰的主要技术
7.2.3 屏蔽技术与双绞线传輸
7.3 抗干扰的其他技术与措施
7.3.1 电源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7.3.2 静电放电干扰和漏电干扰的抑制
7.3.3 线间窜扰的抑制
7.4 智能仪器可靠性概述
7.4.1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7.4.2 影响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7.5.1 硬件可靠性设计
7.5.2 软件可靠性设计及软件抗干扰措施
第8章 总线和数据通信技术
8.3.1 协议中用到的术语
8.3.2 仪器功能与接口功能
8.9 電力线载波通信
9.1 智能仪器的设计要求、原则及步骤
9.1.1 智能仪器的设计要求
9.1.2 智能仪器的设计原则
9.1.3 智能仪器的设计步骤
9.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9.2.1 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9.2.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考虑的因素
9.2.3 心电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9.3 简易单回路温度控制器
9.3.1 功能需求和总体思路
9.3.2 温度测控电路设计
9.3.4 控淛器和PC之间的数据通信
9.3.5 温度控制器软件流程
第10章 智能仪器设计工程实例
10.2 双通道电子皮带秤的功能说明
10.3 双通道电子皮带秤的原理
10.3.1 双通道电子皮带秤的组成
10.3.2 双通道电子皮带秤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