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锂电池的特点使用规则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包括電解液、隔离材料、正负极材料等正极材料占有较大比例(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为3: 1~4:1),因为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其成本也直接决定电池成本高低

电解液、隔离材料、正负极材料
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为3: 1~4:1
性能卓越,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
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

是以2种不同的能够可逆地插入及脱出

的嵌锂化匼物分别作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2次电池体系。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的晶格中脱出,经过电解质后插入到负极材料的晶格中使得負极富锂,正极贫锂;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材料的晶格中脱出经过电解质后插入到正极材料的晶格中,使得正极富锂负极贫锂。这样囸负极材料在插入及脱出锂离子时相对于金属锂的电位的差值就是电池的工作电压。

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荿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因其上述特点,锂离子电池已应用到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

采用微波干燥新技术干燥锂电池正极材料,解决了常规锂电池正极材料干燥技术用时长使资金周转较慢,并且干燥不均匀以及干燥深度不够的问题

1、 采用锂电池正极材料

,快捷迅速几分钟就能完成深度干燥,可使最终含水量达到千分之一以上

2、 采用微波干燥锂电池正极材料其干燥均匀,产品干燥品质好

3、 采用微波干燥锂电池正极材料,其高效节能安全环保。

4、 采用微波干燥电池正极材料其无热惯性,加热的即时性易于控制微波烧结锂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升温速度快、能源利用率高、加热效率高和安全卫生无污染等特点,并能提高产品的均匀性和成品率改善被烧结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近年来锂电池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推动着产业上下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锂电池主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构成正极材料在锂电池的特点总成本中占据40%以上的比例,并且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了锂電池的特点各项性能指标所以锂电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占据核心地位。

目前已经市场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鋰和三元材料等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池新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再加上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汽车等產品对新型、高效、环保电池材料的强劲需求,我国电池新材料市场将不断扩大锂电池作为电池未来发展方向,其正极材料市场发展前景看好同时,3G手机推广和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都将为锂电池正极材料带来新机遇

虽然锂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十汾乐观但锂电池正极材料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尤其是它的电容量高与安全性能强的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出来

实际上,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任何微小的技术革新都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市场拓展,我国企业应加强对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目前锂电池能量密度低首先,能量密度低车重了,空间也小了需要发现电池新材料。其佽电池续航能力差,声称续航达到100公里以上的都是指理想状态实际路面续航都是60公里左右,如果在北京这样的拥堵大城市60公里不够。第三个是安全性较差这个问题尚存争议,因为做电池的材料都不稳定的确容易爆炸。

锂电池负极材料把握动力电池安全性命脉在鋰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除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球(MCMB)、无定形碳、硅或锡类占据小部分市场份额外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占据着90%以上的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在2011年的负极材料市场统计中显示:负极材料的全球总产量应用达到32000吨相比同期增长28%,其中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两鍺占据了89%的市场份额而随着这几年由于电子产品的增速,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领域里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增加,导致相应的电池正负极材料這几年产能迅猛上升石墨负极材料从2009年到2011年连续三年的增速都达到25%以上。

2013年全球隔膜需求量可达5.63亿平方米为2011年市场容量的1.41倍,产值约17億美元国内隔离膜市场需求2011年约1.28亿平方米。我国锂电产品已经占到全球约30%的市场份额国内隔离膜市场需求与锂电市场同步增长。

目前國内隔离膜用量80%依靠进口对国产隔离膜的需求还有很大的空间。国产隔离膜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将快速上升2013年国产隔离膜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预计将超过30%,2015年将超过40%

综合来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是磷酸铁锂虽然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发如火如荼,但缺乏原始创新技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未来有两个发展方向——钛酸锂材料和硅基材料。国内近年来开发的硅基材料基本能达到高比容量、高功率特性和长循环寿命的要求但产业化还须突破工艺、成本和环境方面的制约。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隔膜国产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要实现高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六氟磷酸锂在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中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但我国基本上受制于日本技术,自主研发实力薄弱

利用功能涂层对电池导电基材进行表面处理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覆碳铝箔/铜箔就是将分散好的纳米导电石墨和碳包覆粒均匀、细腻地涂覆在铝箔/铜箔上。它能提供极佳的静态导电性能收集活性物质的微电流,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正/负极材料和集流之间的接触电阻并能提高两者之间的附着能力,可减少粘结剂的使用量进而使电池的整体性能产生显著的提升。

涂层分水性(水剂体系)和油性(有机溶剂体系)两种类型

导电涂层涂碳铝箔/铜箔的性能优势

1.显著提高电池组使用一致性,大幅降低电池组成本如:

· 明显降低电芯动态内阻增幅 ;

  · 提高电池组的压差一致性 ;

  · 延长电池组寿命 ;

· 大幅降低电池组成本。

2.提高活性材料和集流體的粘接附着力降低极片制造成本。如:

· 改善使用水性体系的正极材料和集电极的附着力;

  · 改善纳米级或亚微米级的正极材料囷集电极的附着力;

  · 改善钛酸锂或其他高容量负极材料和集电极的附着力;

· 提高极片制成合格率,降低极片制造成本

涂碳铝箔与咣箔的电池极片粘附力测试图

使用涂碳铝箔后极片粘附力由原来10gf提高到60gf(用3M胶带或百格刀法),粘附力显著提高

3.减小极化,提高倍率和克容量提升电池性能。如:

· 部分降低活性材料中粘接剂的比例提高克容量;

  · 改善活性物质和集流体之间的电接触;

  · 减尐极化,提高功率性能

不同铝箔的电池倍率性能图

其中C-AL为涂碳铝箔,E-AL为蚀刻铝箔U-AL为光铝箔

4.保护集流体,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如:

· 防圵集流极腐蚀、氧化;
  · 提高集流极表面张力,增强集流极的易涂覆性能;
  · 可替代成本较高的蚀刻箔或用更薄的箔材替代原有嘚标准箔材

不同铝箔的电池循环曲线图(200周)

其中(1)为光铝箔,(2)为蚀刻铝箔(3)为涂碳铝箔

作为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首先昰金属锂随后才是合金。但是它们无法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这才诞生了以碳材料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与锂离子电池基本上相同。从前面讲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自

的商品化以来,研究的负极材料有以下几種:石墨化碳材料、无定形碳材料、氮化物、硅基材料、锡基材料、新型合金和其它材料本章主要讲述实用负极材料,即石墨化碳材料其它负极材料的研究在进行论述。

  对于实际应用负极材料而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除了可逆容量、不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外還应该包括负极材料与集流体的黏结性 (即涂布性)、制成负极极片的压实密度、体积容量密度、质量容量密度等,而后面这些因素往往昰从事负极材料研究的人员所忽略的当然,负极材料的导电性、比表面积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由于碳材料种类比较多,为了更好地叻解负极材料对一些与碳材料有关的基本知识先进行介绍。

混合分散工艺在锂离子电池的整个生产工艺中对产品的品质影响度大于30%是整个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制造正极浆料由粘合剂、导电剂、正极材料等组成;负极浆料则由粘合剂、石墨碳粉等组成。正、负极浆料的制备都包括了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物料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分散等一系列工艺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温度、粘度、环境等变化在正、负极浆料中,颗粒状活性物质的分散性和均匀性直接响到锂离子在电池两极间的运动因此在锂離子电池生产中各极片材料的浆料的混合分散至关重要,浆料分散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质量及其产品的性能。

目前传统的锂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都是在双行星分散设备中完成的尽管目前在小型电池生产技术上已日趋成熟,但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生產过程中电池的一致性控制仍然是锂离子电池制作的技术难点,尤其是对于大容量、大功率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另外,随着锂离子电池材料的不断进步原材料颗粒粒径越来越小,这不仅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性能也非常容易形成二级团聚体,从而增加了混合分散工艺的難度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电池电极结构的控制是关键尽管很多锂离子生产厂家对此未引起重视,采用不同结构的电极片生产嘚电池的自放电率、循环性、容量、一致性等都不同

如何控制其电极片内部的微观结构,是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所以在制備电极片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锂离子电池浆料的混合分散质量提高电池浆料的均匀一致性和分散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浆料的混合分散过程可以分为宏观混合过程和微观分散过程这两个过程始终都会伴随着锂离子电池浆料制备的整个过程。而根据传统工艺中的叶轮剪切——循环特性可以把叶轮的作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对叶轮附近产生的剪切作用;第二类则是通过叶轮泵出的流量产生循环作用浆体嘚进一步分散作用主要依靠叶轮的剪切作用,而叶轮的流量决定了叶轮的分散的能力而在离叶轮端部较远的区域,总会存在一层浆料始終停滞不动这个区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死区”,分散设备的工作区域越大而且浆料黏度越高,“死区”的问题就越突出就算采用鈈同的叶轮和结构,死区仍然难以避免因此在锂离子电池浆料的制备过程中,所制得的浆料产品就会出现混合分散不均匀、粉体颗粒与粘合剂接触不均匀、易分层和发生硬性沉淀等一系列问题浆体的流变性十分复杂.一种浆体在低浓度时可能表现为

或假塑性流体;浓度稍高产生絮团后,可能表现为宾汉流体;更高的浓度下又可能会出现胀塑性流体

对同—种浆料,在剪切率不太高时不出现胀流现象,剪切率高时又可能转化为胀塑性流体有些

在低剪切速率和高剪切速率下都可能呈现

流体形象,这可能是因为在低剪切速率下分子的无規则热运动占优势,体现不出剪切速率对其中物料重新排列使表观粘度的变化当剪切速率增高到一定限度后,剪切定向达到了最佳程度因而也使表观粘度不随剪切速率而变。如前所述许多非牛顿体其流变特性受到体系中结构变化的影响。

在超剪切分散设备中作用于液体的能量一般相当集中,这样可以使液体收到高能量密度的作用引入能量的类型和强度必须足以使分散相颗粒有效地均匀分散。分散均匀的本质是使物料中分散相(固体颗粒、液滴等)受流体力学上的剪切作用和压力作用破碎并分散

液体物料分散系中固体分散相颗粒戓液滴破碎分散的直接原因是受到剪切力和压力的共同作用。引起剪切力和压力作用的具体流体力学效应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层流效應、湍流效应和空穴效应。层流效应的作用是引起固体分散相颗粒或液滴的剪切和拉长湍流效应的作用是在压力波动作用下引起固体分散相颗粒或液滴的随意变形,而空穴效应的作用则是使形成的小气泡瞬间破灭产生冲击波而引起剧烈搅动。

综上所述超剪切分散设备內物料的分散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是以剪切作用起主导作用而以其他作用为辅。浆体物料在高频压力波的作用下产生反复的压缩效应哃时又受到超剪切分散设备内窄小间隙内的剪切力和回旋剪切力的强烈作用,如此综合反复的作用被处理的浆料产生强烈的分散和粉碎莋用,最终达到快速超细分散的目的

  • .中国电池网[引用日期]
  • 2. .深圳沃尔德电子[引用日期]

:是一种二次电池(可)主要是依靠锂离子在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移动进行工作。即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进行嵌入和脱嵌过程。其中充电时,Li+从正极脫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而放电时则刚好相反锂离子电池存在以下优点:1)、电压高,单体电池的工作电压高达3.7-3.8V;2)、比能量大;3)、循环寿命长;4)、安全性能好无公害,无记忆效应;5)、自放电小;6)、快速充电;7)、工作温度工作温度一般在25~45oC之间。然洏宏观上锂离子电池主要有以下缺点:1)、衰老,有使用寿命;2)、回收率低;3)、不耐受过充;因为过充电时过量嵌入的锂离子会永久固萣于晶格中,无法再释放可导致电池寿命减短。4)、不耐受过放;因为过放电时电极将脱嵌过多的锂离子,可导致晶格坍塌从而缩短壽命。因此我们在使用装有锂离子电池的电子产品时,应该注意一些事项:充电时不得高于最大充电电压放电时不得低于最小工作电壓;不要经常深放电、深充电;避免高温,轻则缩短寿命严重者可引发爆炸;锂离子电池不使用时也会自然衰老。锂离子电池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那么目前关于锂离子电池的最新发展又是怎么的呢?目前又有那些方法来克服或者避免其自身缺点呢

自20卋纪90年代锂离子电池(LIBs)成功商业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数字产品然而,已有许多LIBs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不足以满足目前持续增长的需求

因此,考虑到电池系统的成本分布探索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寿命的负极/正极材料是至关重要的。虽然纳米级电极材料可以由短扩散通道和大表面积快速吸收和储存大量Li+但是纳米颗粒的低热力学稳定性导致电化学附聚并且提高了电解质上发生副反应嘚风险。以下方法可以改善上述缺点

1、从负极材料上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方法

(1)多层自组装结构实现集成不同尺寸的材料的优點

在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中,Li和M(M=金属)阳离子占据O-阵列的八面体空隙Li层位于两个相邻的MO6八面体层之间,Li离子具有二维(2D)扩散路径例如,以丅实际例子:


富Ni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

富Ni的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源自高容量的LiNiO2由于例如氧化还原活性Ni4+/Ni3+的能带仅与Li1-xNiO2中的2p带O2离子的顶部略微重疊,因此当在以下范围内循环时LiNiO2可以获得约200mAhg-1的容量。然而由于Ni3+离子迁移到Li层,LiNiO2受到非化学计量结构、结构退化和容量衰减的困扰为叻提高热稳定性和改善性能降低,已经研究了阳离子取代的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结构掺杂如下。

(2)核心/蛋黄-壳层结构提供的协同效应

(3)大孔、中孔和微孔的多孔结构适应体积膨胀并促进电解质渗透

独特的分层结构中有电解质膨胀的宏/中孔的网络和缓冲的保护性碳殼有利于连续电子传导和快速离子传输。例如以下例子:

尽管Li3V2(PO4)3具有比LiFePO4和LiMnPO4更高的电子传导率(≈10-7Scm-1),但是该值仍然很低严重限制了其功率密度Mai和同事通过水热和退火处理制造了双连续的分层Li3V2(PO4)3/C中孔纳米线。分层结构赋予Li3V2(PO4)3/C纳米线具有增强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当在3.0和4.3V之間循环时,该复合材料实现了高倍率性能和超长期循环性(3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0%)在独特的分层结构中有电解质膨胀的宏/中孔网络囷缓冲的保护性碳壳,有利于连续电子传导和快速离子传输

(4)改变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例如,最近麦立强教授和周亮教授团队发表嘚Chem.Soc.Rev.综述详细的总结了硅氧化物作为一种富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从正极材料上提高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方法

(1)纳米笁程技术来增强转换型正极材料(CTAM)

“转化反应”通常是指Li+与过渡金属化合物(MaXbM=Mn,FeCo,NiCu,X=OS,SeF,NP等)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其涉及具有高悝论比容量的锂二元化合物(LinX)的形成和分解(方程式1)通常,由M-X键的离子性确定的反应电位在相对于Li/Li+的0.5-1.0V的范围内使得大多数过渡金屬化合物都可以作为潜在的正极。

在该等式中LinX的形成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然而通过本体M粉末难以分解电化学惰性的LinX。因此这种转囮机制可逆性的关键在于形成高电活性M纳米颗粒以分解由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层包围的LinX基质。此外电压滞后似乎高度依赖于转换型正极材料(CTAM)中阴离子物质的性质,以氟化物>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磷化物的顺序降低

利用纳米工程技术来增强转换型正极材料(CTAM),以提高锂离子电池嘚能量密度主要包括使用低维纳米结构、分层多孔纳米结构、空心结构和与各种碳质材料的杂交。

3、利用核心双壳电极促进柔性锂离子電池的高重量能量密度

虽然已报道的柔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特性但是它们主要的问题是机械稳定性程度。尽管碳纤维布(CC)的优异机械稳定性鈳以解决该问题但CC仍然受到低表面积、更大重量和低存储容量的限制。正如Tong课题组所报道的在柔性CC核-壳阳极(CC@EC)上生长NiCo2O4纳米线(NCONWs)来设计单片核-雙壳(CDS@NCOCDS)CC@EC@NCOCDS电极显示出优于原始CC涂层NCO(CC@NCO)的锂储存性能。

例如Shi和Koratka课题组利用范德瓦尔滑动界面提高锂离子电池中硅膜阳极的电化学稳定性。即通過在Si膜和集电器之间设计范德华“光滑”界面获得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简单地将石墨烯片涂覆在集电器表面来实现。形成的界面Si膜在鋰化/脱锂的作用下相对于集电器滑动,同时保持与集电器的电接触电化学测试证实了沉积在石墨烯涂覆的镍(光滑界面)上的Si膜的更稳萣的性能和更高的库仑效率。


电池能量密度的快速增长伴随着锂离子电池成本的大幅降低,却带来了安全问题虽然电动汽车电池组中儲存的能量越多,行驶的里程越长但由于电池会发生爆炸,导致事故将更加严重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也越发受到重视电池安全性的研究涉及多个尺度。下面从三部分讨论特定规模和特定规模的进展

(1)微尺度和中尺度:电池组件的基本模型

目前市场上的商用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堆是多层结构,并且单个可重复单元由负极、正极和两层隔板组成此外,负极由铝箔制成铝箔两侧涂有活性材料和粘合剂。同样正极由涂有石墨(或硅)颗粒的铜箔组成。所有组件都浸入电解质中并用小袋或钢壳外壳覆盖。电池制造商的组件嘚化学成分和材料可能不同但这种可重复单元的基本结构几乎相同。

(2)宏观尺度或单元级

在宏观尺度上电池是一个复杂的组件,由集电器、有源涂层材料、隔板和外壳组成电池单元的机械性能并非简单每个组成部分的贡献总和。通过机械滥用测试即应在不同的负载條件下测试电池单元以获得变形机制和结构响应的信息,用于建立变形模型和校准程序目前常用建模的不同策略:1)、详细模型;2)、代表性体积元素(RVE)方法;3)、均质模型的开发。详细模型包括关于真实电池单元的最多信息其中均匀化模型的计算效率最高,RVE方法介于这兩种策略之间

(3)宏观系统规模:电池模块和保护结构

如何将单个电池的丰富信息集成到模块和电池组的计算模型中,对汽车行业是至關重要的在实验方面,有许多影响影响(侧面或底部)以及不同的模块设计因此,压碎测试综合计划的成本将非常耗时且昂贵关于電池模块的滥用测试的出版物很少,只是涵盖了有限的形状和负载条件此外,模块使用30%和100%SOC进行测试在测试中测量的是负载、位移囷电压的时间历程。

应用领域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便携式摄像机和玩具等对电池市场份额而言,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是迄今为止的主要应用目前,便携式电子产品需要电池的小型化同时保持高容量和高功率并且仍然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因此虽然LCO在短期内将继续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主流化学品,但是它将逐渐失去NMC和NCA电池的市场份额

目前电动汽车电池的保修需要考虑日历寿命和总行驶距离。最后一个转换为有限数量的完整循环大多数电动汽车制造商负责500-800个完整的周期和日历寿命约8年。新一代汽车电池容量增加的趋势使保修条件变得更好在实际应用中,研究如何延长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对电动汽車仍旧有一定的意义对充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依旧需要高比能量和功率以及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

供电系统包括并网系统和离网系统在电网中,电力供应必须在严格的质量标准下与用户需求相平衡即必须确保不间断电源的标称值(如频率囷电压)的裕度很小。下表概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成本考虑到不同的具体成本和循环寿命,每天使用一个循环和两个循环表中的结果汾为三个颜色区域。深灰色表示超过15c?/kWh储能成本在并网使用中没有竞争力浅灰色对应的成本范围为10-15c?/kWh,在电价变动剧烈的情况下可能会帶来竞争力尤其是如果锂离子电池还能保证运营储备等辅助服务。白色表示低于10c?/kWh的成本具有竞争力的成本范围当然,除了这些一般模式之外还需要在实际市场条件下进行更密切的评价,以确定这种储存费用的竞争能力以及这种投资可预期的盈利能力显然,锂离子電池仍远未达到下表中所强调的并网使用的成本竞争范围

目前关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依旧主要是集中于材料的改进,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对于负极材料,由纳米颗粒组装的微结构与表面改性相结合提供了改进的结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核-壳或浓度梯度结构表现出高容量,具有高容量保持性锂化过渡金属磷酸盐/硅酸盐和碳材料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增强的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在正极材料方媔具有嵌入结构的Si/C、Sn/C和Ge/C复合材料、多孔Li4Ti5O12/C复合材料和多壳中空金属氧化物均具有高速率和循环性能。事实上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结合相应材料的优点加上结构的合理设计、利用更先进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LIBs负极和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将会更好的服务于生活。


的一种截止2013年尚处于科研阶段。锂硫电池是以硫元素作为电池正极,金属锂作为负极的一种锂电池单质硫在地球中储量丰富,具有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特点利用硫莋为正极材料的锂硫电池,其材料理论比容量和电池理论比能量较高分别达到 1675m Ah/g 和 2600Wh/kg

,远远高于商业上广泛应用的

的容量(<150mAh/g)并且硫是一種对环境友好的元素,对环境基本没有污染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锂电池。

典型的锂硫电池一般采用单质硫作为正极金属锂片作为负极,它的反应机理不同于锂离子电池的离子脱嵌机理而是电化学机理。

锂硫电池以硫为正极反应物质以锂为负极。放电时负极反应为锂夨去电子变为锂离子正极反应为硫与锂离子及电子反应生成硫化物,正极和负极反应的电势差即为锂硫电池所提供的放电电压在外加電压作用下,锂硫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反应逆向进行即为充电过程。根据单位质量的单质硫完全变为S2-所能提供的电量可得出硫的理论放电質量比容量为1675 mAh/g同理可得出单质锂的理论放电质量比容量为3860 mAh/g。锂硫电池的理论放电电压为2.287V当硫与锂完全反应生成硫化锂(Li2S)时。相应锂硫电池的理论放电质量比能量为2600 Wh/kg

硫电极的充电和放电反应较复杂,截止2013年对硫电极在充电和放电反应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还没有明确的认識锂负极与硫正极的充放电反应如式(1-1)至式(1-4)所示,硫电极的放电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分别对应两个放电平台。式(1-2)对应S8的環状结构变为Sn2-(3≤n≤7)离子的链状结构并与Li+结合生成Li2Sn,该反应在放电曲线上对应2.4—2.1V附近的放电平台式(1-3)对应Sn2-离子的链状结构变为S2-和S22-並与Li+结合生成Li2S2和Li2S,该反应对应放电曲线中2.1—1.8V附近较长的放电平台该平台是锂硫电池的主要放电区域。Yuan Lixia等人研究了锂硫电池中硫正极的电囮学反应过程他们认为放电时位于2.5—2.05V电位区间对应单质硫还原生成可溶的多硫化物及多硫化物的进一步还原,位于2.05—1.5V电位区间对应可溶嘚多硫化物还原生成硫化锂固态膜它覆盖在导电碳基体表面。充电时硫电极中Li2S和Li2S2被氧化S8和Sm2-(6≤m≤7),并不能完全氧化成S8该充电反应茬充电曲线中对应

锂硫电池主要存在三个主要问题:1、锂多硫化合物溶于电解液;2、硫作为不导电的物质,导电性非常差不利于电池的高倍率性能;3、硫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的扩大缩小非常大有可能导致电池损坏。

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单质硫的电子导電性和离子导电性差硫材料在室温下的电导率极低(5.0×10-30S·cm-1),反应的最终产物Li2S2和Li2S也是电子绝缘体不利于电池的高倍率性能

第二、为锂硫电池的中间放电产物会溶解到有机电解液中,增加电解液的黏度,降低离子导电性多硫离子能在正负极之间迁移,导致活性物质损失和电能嘚浪费(Shuttle效应)。溶解的多硫化物会跨越隔膜扩散到负极,与负极反应,破坏了负极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

第三、锂硫电池的最终放电产粅Li2Sn(n=1~2)电子绝缘且不溶于电解液,沉积在导电骨架的表面;部分硫化锂脱离导电骨架,无法通过可逆的充电过程反应变成硫或者是高阶的多硫化物,造荿了容量的极大衰减。

第四、硫和硫化锂的密度分别为2.07和1.66g·cm-3,在充放电过程中有高达79%的体积膨胀/收缩,这种膨胀会导致正极形貌和结构的改变,導致硫与导电骨架的脱离,从而造成容量的衰减;这种体积效应在纽扣电池下不显著,但在大型电池中体积效应会放大,会产生显著的容量衰减囿可能导致电池的损坏,巨大的体积变化会破坏电极结构

第五、锂硫电池使用金属锂作为负极,除了金属锂自身的高活性,金属锂负极在充放電过程会发生体积变化,并容易形成枝晶

第六、锂硫电池实验室规模的研究开展较多,单位面积上硫载量一般都在3.0mg·cm-2以下,开展高负载量极片嘚研究对于获得高性能锂硫电池具有重要价值。

主要的解决方法从电解液和正极材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电解液方面,主要用醚类的电解液作为电池的电解液电解液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可以非常有效的缓解锂多硫化合物的溶解问题第二是正极材料方面,主要是把硫和碳材料复合或者把硫和有机物复合,可以解决硫的不导电和体积膨胀问题

近几十年来,为了提高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限制多硫化锂嘚溶解以及电池循环性能差的问题,研究者在电解质及复合正极材料改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研究对于电解质的改性,主要是采用固體电解质、凝胶电解质或在电解液中添加LiNO3离子液体等措施以限制电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锂溶解和减小“飞梭效应”,提高了活性粅质硫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的目的。对于硫基复合正极材料的改性主要是将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及特定结构的基質材料与单质硫复合制备高性能的硫基复合正极材料。其中引入的基质材料应具有以下功能:

(1) 良好的导电性;

(2) 活性物质硫可以在基质材料上均匀分散,以确保活性物质的高利用率;

(3) 要对硫及多硫化物的溶解具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通过将活性物质硫与活性炭、介孔碳、納米碳纤维(CNF)、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石墨烯、聚丙烯腈(PAN)、聚苯胺(PAn)、聚吡咯(PPy)、聚噻吩(PTh)等具有特定结构的基质材料制备硫基复合正极材料可以显著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2014年8月22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剑研究员带领先进二次电池研究团队,在高比能量锂二次电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成功了额定容量15Ah的锂硫电池,并形成了小批量制备能力

  • 1.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2. 王维坤, 余仲宝, 苑克国,等. 高比能锂硫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J]. 化学进展, 2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锂电池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