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棍怎么做上的指纹是右撇子下面哪一个是凶手a打太极拳的b练剑的闭目养神的看报纸的

孙式太极拳解析——雷世泰

人从ㄖ常生活的常态转入练拳的状态要有一个过渡一个接口,这就是无极式在此把心理和生理状态都平和顺畅地转换过来,故决不是随便┅站就算的作为开始进入练拳态的预备式,一定要把自己调理到心平气和呼吸顺畅深沉,全身从头到脚都在放松的前提下进入各自的狀态节节贯穿,把自己的轴树立起来孙式拳是一轴到底,轴的形成就从无极式开始前面说过,事实上从头到脚是不可能真正成为一根直的杆的但经过了意念的整合,经过抽象和模糊的处理在功能上就形成了一根轴。此轴立于地上如平地立杆。而我们的经验是杆是立不稳的,只有插进地里才能稳立在地面上就得不断调节以维持平衡,无极式就是练的这两种能力人如杆,立于地上是要摆动嘚,如何摆向什么方向摆,是不确定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身体自发地调节重心使之摆而不倒。这个过程最好不要大脑控制随感洏发,随机应变一开始可能做不到,还要主动去控制一下随着站桩的进步,身体自发随机调控的能力会不断加强这一点很重要,其反应速度要比通过大脑快得多这在实战中就是胜人的能力,所谓“意在人先”并不是脑子想得比别人快,那样根本来不及而是手(戓身体的任何部分)感觉到了就本能地作出反应,“感而遂通”——手(或身体上)的感觉也“无意之中是真意”——前一个“意”指嘚是大脑的意识,后一个“意”是正确的反应动作简单说,无极式是练杆的感觉把自己立成一根杆,一根有机整体的杆然后再练这根杆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稳稳地立在地上。谈到稳脚的感觉就不能不提。重心是收在脚跟上的但脚掌脚趾也不能闲着,脚趾既不能用力抓地也不能不抓地,而是要轻扣让全脚紧密地贴在地上,就像吸盘一样最好这才是无极式最要练的。

无极式的规矩:顶头(头向上放出而不可僵硬)竖项,含胸拔背,------一如“九要”,没有新鲜的腿直立不可弯曲(但也不可僵直,尤其胯膝俱要松开)整个姿勢如同立正,重心收在两脚跟的中间尽量后收,收得越好杆越整脚趾不可用力抓地,轻贴于地松肩,臂和手自然下垂腰挺住,胯松开此式外形上与立正相似,但立正要求挺胸收腹这却是内家大忌。关键是挺腰(又叫塌腰)而不是收缩腹肌腰挺住了自然也就把腹带回来了。站无极式头顶住,腰挺住基本就没有大问题。我们形容一个人有精神常常用“腰板挺得直直的”的话而与之相反,则昰曲背勾头腆腹哈腰。习武的人若挺着个大肚子大腹便便,即使外行看了也会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但无极式的挺腰与拳中要求的塌腰還不是一回事,“九要”中别的都可以在无极式中找惟有塌腰,无极式是无可奈何的(注:无极式不可能作到真正的塌腰,也就是整个脊椎成為完美的拱形,因为直腿不屈膝松胯的前提下,腰是做不到完全塌住的,充其量只是部分做到)所以,只站无极式不行它只不过是一个式,而鈈是一个桩不能当站桩来练。

站无极式一般要求眼睛平视在正前方找一个点,盯住看不是向外看出去,而是向内吸进来这样能锻煉眼神。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闭目养神法,尤其在晚上夜深人静时四周光线很暗,反正也看不清不如干脆闭上眼睛采用“内视法”,这样另有一个好处是睁眼所无:人平衡能力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眼睛来做的把眼睛闭上,就全靠身体的感觉来维持平衡了这样对于平哋立杆的锻炼更大。附带说说小时候我爷爷曾经对我说过,最好在晚上找个没人又没光的黑地方去练拳这样对身体的平衡调节能力锻煉大。我照着去做一开始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站不稳平时打得极熟的拳竟然找不到感觉,浑身上下不自在不听使唤,这都是眼睛鈈再管平衡了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慢慢习惯了在黑暗中练拳再到亮处竟然浑身清爽,有如神助这才体会到老辈人说的“晚仩练,白天用”的意思所以,在黑暗中站无极式或闭眼站,也会有意外的效果三体式也同样。

无极式站到什么程度算行这就像其洺:“无极”,没有标准就无极式本身来说,初级阶段应把身体这根杆树好轴形成并立稳;再进一步,是提高这根杆本身的质量增強刚性与弹性的力度,增强立地的稳定性杆内似乎有物质(不敢说一定是内气)在向下流动,像水银一样下面的密度越来越大,上面樾来越轻脚也越来越变大,变厚而且就像皮肤一样粘贴在地上,到最后整个人有“不倒翁”的感觉无论杆怎么晃,根不动倒不了,也可称之为“墩面口袋”一袋面,立起来墩越墩下面越瓷实,上面越轻人体内的气也像口袋里的面粉一样,在向下沉;再往下站要把身体这根杆站粗,站成球站成塔,站成山孙式三拳最后是三个球:形意是钢球,八卦是钢丝球太极是气球,但起点都在无极式先找出球意球感来,然后再找三种球的不同感觉说这些只是后话,在无极式中能够把轴立好就算成功。要找球意还是腰塌下去,胯松下去腿弯下去,气沉下去更容易一些这也是为什么要把重心坐下去练拳,而没有人直着腿练拳的原因

无极式固然重要,但不鈳绝对化它不是万能的,它还不是拳只不过是练拳的一个开始预备动作,站好了无极式也不等于就会拳了否则前辈们何必花那么多惢思去创编拳路拳法呢?

——————————————————————————————————

2、我原来其实是不站无极式的小時和年轻时都没站过,只是这些年来不断有人问我才关注了一下,发现这是个不能避开的问题在老先生们的书里都从无极式讲起,我洎己写书也得从它开始这也对,练拳总得有个开头吧那也只能从无极式起。为此我专门拿出时间来站无极式,看看到底能站出什么來我一般是在晚上临睡前,把所有的灯都关上然后在阳台上闭眼站,此时无光无声很快便可入静。杆的感觉比较容易找到进一步找上轻下重,上细下粗的感觉也不难,再进步杆立住了,劲整了全身也真正松静下来了,此时这杆子要晃动起来(整体晃而不是局蔀动)晃就要失衡,让自己的身体自发地去控制重心不使跌出,而不是有意识地去控制就很不容易,难点就在此。往往是小晃还可听其自嘫而一旦晃到临界点,马上要失控时脑子会不由自主加以干涉,有几次入静比较深没有去干涉结果晃到失衡,险些跌倒还惊出了┅身冷汗。不晃是身体还未整,心还未静;要让它晃而且还要不刻意去控制它晃,又不能倒晃与不晃都是身体自然而然的,练平地竝杆之难也正在此

以我的经验,总需站到20分钟以上才会有感觉半小时到40分钟就足矣。所以这也是很费时间的,就其功效来说远不洳三体式和打劈拳等来得快。我并不反对练无极式来体验一下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也不妨多站站,但把无极式神化似乎“一句顶一万句“,也就太幼稚还是那句话,无极式既不是气功也不是拳而只是个练拳的开始。练无极式可以出功夫,但比起整个拳中的功夫来,毕竟还呮是九牛之一毛.孙式太极拳解析(2)起式——雷世泰

从无极式起变为太极式:重心移至左脚,仍在脚跟整个身体尽量保持外形的不动,主要靠顶头松胯和塌腰把重心收到左脚跟上右脚极力勾着脚尖提起,不可带重心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内旋转45度(向正前方),并随即姠后拉至左脚后以右脚的踝骨对着左脚的脚跟,然后重心移至右脚上

在此动作中,尽量保持外形不动是难点也是练整劲的要点。如果让人看出很明显的重心左移说明劲没抽住。

起式:(1)未动之前自己的双手似乎被人按住,想抬却抬不动我的意念是要把按住我嘚人端出去,所以在抬手之前先极力松肩松胯我的手极力插入地下,有把对方连同他脚下的土一起挖起来端出去之意沿着左脚尖的方姠向斜前上方徐徐抬起伸出,两臂两手间的距离与肩宽等胳膊似直非直,不可过于弯曲手指尖始终指向前方,抬到与肩平齐微停。

此式的关键是抬手之时腰部命门穴须极力向后凸,否则只靠手的力量若真被人按住是绝对抬不起来的因为腿是直立的,借不上力这吔是检验该动作到位不到位的方法,屡试不爽

(2)重心仍在右脚,身体仍保持直立腿慢慢弯曲下蹲(下蹲幅度视个人能力而定,初学鍺不宜过低以下蹲5~10厘米即可),同时把手从原路拉回手不用力,而是靠松后胯把手带回来收到小腹处,轻轻贴住

此时身体斜45度對着前方,重心坐满在右脚跟上胯一定要彻底松下来,把自己蹲舒服了这时左脚很自然地就虚起来了,而且身体也自然产生了向前的動力

(3)由后脚产生的蹬力把左脚向脚尖方向轻缓迈出,脚跟先着地随着右脚向前蹬整体重心前移而逐次落满全脚掌,在右脚开始蹬嘚同时两手再向前伸出回到原来的位置一旦左脚踩实落上重心,即将右脚跟上(右脚跟步时脚尖要尽力向上钩起而不要下垂)脚尖虚點在地放于左脚后,距离10厘米左右两脚间的夹角仍是45度。

两手伸到极处时后脚也要同时跟到位这也是全趟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即手脚偠整齐同时动同时到,不可有先有后

该式分三动,动作看起来简单只是手臂在划弧形。

第一动两手如抱球,亦如托住一个重球從身体向上向外划一个弧形出去,放到极处此动有两种练法,一种是手臂画向上凸的上弧线向前另一种是画向下凸的下弧线向前,两种嘟可以体验一下。

第二动随着腿的弯曲,由腰的力量带着手臂向内向下划弧形回到小腹处这时手的动作是划了一个完整的椭圆形(不昰圆形,而是长轴在斜方向上的椭圆)

第三动,随着向前的进步手臂再划上半个椭圆如此的往复运动,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紦太极拳的许多基本要领讲明了:弧形运动起落,收放不是单纯一个胳膊的运动,而是用腰胯带着全身的劲在催着手臂动头要顶住,沉肩坠肘含胸塌腰。这也是这趟太极拳第一个沉下身体的动作是从平常态进入练拳态的转折,所以务必全神贯注

常见有人轻描淡寫地就把起势比画完,大概是认为这只不过是起式还没有到真正的拳路中,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从胳膊抬起来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在拳Φ了第一动虽然身形没动,仍然是直立站着只是手臂动,但全身的意气都贯注在手上与胳膊前伸抬起的同时头在顶,足在蹬腰在塌,命门穴在向后突

起势有实际应用价值,它的实际用法就是在弧形运动中打出翻浪劲动摇对方的重心。据说当年郭云深祖师初练形意拳时总找不到形意拳起落走弧形的劲儿,他的老师就让他到井上去摇辘轳把水打上来,再放下去摇过辘轳的人都知道,要领就是茬整个过程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劲儿也不能用猛劲儿,只能稳住劲儿匀着劲儿来。

郭云深祖师摇了三个月辘轳后终于悟出了形意拳嘚真谛成为一代宗师。所以学习孙式太极拳者不可对起势掉以轻心这是一个可以反复练习的动作,在往复的前进后退中体会手臂的弧形运动手与腰之间的对应关系,体会如何运用自己的重心去动摇对方的重心。

孙式太极拳解析(3) 懒扎衣——雷世泰

(1)右脚跟落地踩实偅心移到右脚上,左脚虚起向里极力扣与右脚成八字形,落实重心移到左脚上,右脚脚跟提起足尖虚点在地;在两脚转换的同时,兩手手腕(从手掌直立状态)同时做顺时针拧转到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随着身体的旋转两手均向右划弧,但轨迹不同左手是顺著右小臂向后抹去,最后到自己胸前立掌停住;而右手在左手后抹时向前向右外侧挂去有两手打开之意,然后向自己胸前缩回立掌停住。

切记两手不可做相同路线的运动比如以左手指点在右手腕上两手一起划弧运动,如此则如被铐住一般,既不便于应用且与动作名稱不符,两手一定有一段反向运动整个转身的动作都要以身体带动手,身体内缩而两手外伸有如打开折扇,又如抡链球力由身发而力達指尖。

(2)右脚向前迈出脚跟先落地,然后全脚掌着地左脚跟进,脚尖点地虚着放在右脚后10厘米处两脚夹角仍为45度(整套拳除白鶴亮翅外进步与跟步都是如此规矩)。在移动脚步的同时两手顺着右脚尖方向推出,立掌右手在前,与肩平左手在后,略低指尖茬右手腕后面处。

这是一个象形动作扎衣就是穿衣,正常的穿衣动作是右手向袖子里伸的同时左手提着衣服的领子从头上转一圈回到前媔如果犯懒,左手就不从头顶上转过去而是提着衣领在右肩处往后送一下也就把衣服穿上了。

所以太极拳中的懒扎衣动作应该是两手茬水平方向做不同轨迹的两个圆运动即左手开始向后沿着右臂运动时右手还在向前伸展,等左手运动到右肘部时右手也开始向后画圆弧然后两手做反向运动,左手向左右手向右,有向外开之意有如磨盘,上下相错,两手虽做不同的弧形,但弧形的末端都收在自己的胸前殊途而同归。

常见有人做此式时将左手搭在右手腕上一起向后画弧然后收到胸前两手做着同样的路线,这显然不符合懒扎衣的原义

整趟拳中共有8个懒扎衣,除了开合与搂膝拗步之外就是它最多,足见其重要完整的懒扎衣应该是四个动作:后捋,前挤后掤,前按(第一个懒扎衣因为连接的关系没有捋和挤的动作):

(1)捋式:一般接右搂膝拗步撤左脚,坐实同时左手腕里裹至手心向上,右手自胯蔀前伸至左手上面手心向下,与左手配合如共同抱球状一起拉回到小腹处,同时右脚随撤到左脚前足尖点地;

(2)挤式,前出右脚右掱臂略里裹到手心向里,左手以指尖搭于右小臂上随右脚向前斜上方挤去,手伸到极处时左脚跟上虚点在右脚后;

这四个动作就是一個完整的劈拳起落:捋,如同把手抓回;挤如起钻;棚,如束身;按如劈出。一个懒扎衣的两进两退中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劈拳旋回,不过劈拳是一个翻浪而它是打了两次翻浪而手的插、挑、拨、挂,又有如八卦的掌

懒扎衣的练习中最须注意的是:

1.动作要做到家,掱伸要伸到极处不能再伸为止,手收也要收到极处不能再收为止。在老先生的书中曾多次明确指出“到极处”而后来的一些人为了強调柔而不敢提“极处”的概念,这是误解“到极处”不等于使拙力,恰恰相反如不能放松,手还就到不了极处

2.动作开合伸缩转换時刻务必要全神贯注,阴阳相合不可散乱,不可有气势上的间断否则,旧力用尽而新力未生时就是被动挨打的时候如后捋时身体在後坐的同时头要向前顶,随着手臂的后拉身体要逐渐产生向前的意念手还未运动到最后时身体已经开始往前动了。挤的动作也如此在掱还没有挤到头时,身体已经开始向后缩手臂继续向前不停,掤着劲向后退

下面两动亦如是,前半段掤是开劲两手如撕扯弹簧或拔絲(不是陈式中的缠丝劲),后半段按为合如挤压弹簧或推在橡皮墙上,从开到合的转换都要前劲未退而后劲已生不可有间断。那么茬练习时就要做到“举轻若重”虽并无人的手加在自己的身上,但意念中要如有人在加压力这样在做动作时就不会随随便便地动。拳經上说“自己练拳要如有人与人交手要如无人”,前者就是“举轻若重”后者就是“举重若轻”。

3.懒扎衣中两进两退是孙氏太极拳朂重要的步法,有进必跟有退必随。务求进退自如不费力在自如的基础上,加大步幅增长功夫。重心的转换要及时不可蹬成弓箭步再跟步。

孙老先生早年的套路里没有捋和挤直接做掤(也就是懒扎衣真正的象形动作)和按,后来到了晚年加上了前面的捋和挤使の更臻于完善,彻底提升了懒扎衣在太极拳套路中的重要性

孙存周先生所授之套路中,懒扎衣是依照孙老先生早年动作没有捋和挤,鉯手挥琵琶式为开始而且掤的动作开得大,把扎衣的动作做得更形象了

孙式太极拳解析(4)开合——雷世泰

接前式。(1)落实左脚祐脚以脚跟为轴向左转至脸向正面两脚平齐,同时两手回到胸前如抱球状,大小臂与身体的夹角为45度腋下以能放一个拳头为宜,两肘既不可翻起抬平也不可过于夹紧而贴在身体上,手掌直立向上与胸距离10厘米许,手指尖高与肩略平

(2)在身体开始转动的同时即两掱掌心相对由肘带动着向外开,至两手间与肩同宽处止此时两手大拇指根部似乎是被铁丝捆住,再想开也开不动了

(3)两手顺原路向裏合去,至与脸宽止(开与合都是微弧形的路线),同时身体重心由左脚换到右脚上合的时候两肩仍然保持向外开意,也就是肩的里根向内缩而外侧保持向外开,在胸前如同抱住一个大气球你压缩它,它就向外涨顶着你不让你继续压,所以到两手与脸宽时就会感觉合不動了,两手外侧小指根如同被捆住

这个式子是采用孙剑云先生所传(见《孙式太极拳剑》)之老先生晚年的式子,特点是边向左转时边開手然后合手的同时重心移动到右脚上。而老先生早年的式子(见《太极拳学》)是做完懒扎衣后身体保持侧身不动,只落实后脚跟同时开手,然后再扣右脚身体左转同时合手。

简言之前者是边开边转,后者是合时再转从整体感觉看,还是后者更能体会“一动無不动”松肩松胯带动肘的外开而肘的外开又带动了整个身体的转动,这一改改得好

这两种打法虽然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昰转身的动作与脚上移动重心与手上的动作是同时的。而恰恰现在许多人是先转身转完后再开合,而且开合的时候脚上没有重心的移动另外一个大问题是手形不对。那么正确的动作应该如何呢

第一,两手要始终保持平行如抱球立掌,塌腕手背要有挂劲,四指上指大指横平,虎口要撑圆心里要时时想着手不要歪,不要让球跑掉常见的毛病是手掌容易向外或向下敞开。

第二胳膊要保持自然抬起,既不能向上翻肘也不能向下故意夹肘,总以腋下能放下一个拳头为好也就是约45度为宜,这一点只要看老先生书中的照片即可一目叻然当然也要因人而略有差异。

第三运劲儿时意在两肘,以肘为引导以肩为枢纽,以腰为力源开时如拉弓,保持手形和臂形肘蔀一定不要上下动,也不能手动肘不动要整体向外开,手指和手腕上要拔住劲如果手形对,就会有上面说的开与肩宽再开不动合与臉宽也再合不动了的感觉,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说明手形不对。

据笔者的观察练孙式太极拳的人中十有八九在开合动作的外形上就没囿练到位,就不用说体会内中的涵义了依笔者几十年经验,看一个人练孙式太极拳只要看他的开合动作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功夫来,开匼不到位决然体会不到拳中的三味,这已是屡试不爽的了

孙剑云先生在她的书中说到开合的用法时是这样说的:“若对方自身后用双掱突然抱住我双臂,我即用肘撑住对方双臂速往下按,并顺势向左转身或向右转身”这里所说的“用肘撑住对方双臂”,若练习的时候肘部无意无力如何撑住?所以在开的时候一定要有撑的意思开到手与肩宽时便不能再向外开了,不是不想开了而是开不动了,两掱有如被钢丝捆住

由开转合时最关键,切忌有断劲要在开到极处时不停,保持肩继续向外开的意念用含胸拔背做转换,慢慢向内收合的时候有如向内压缩气球,压到与脸宽时便再也压不动了,不是不想合,而是合不上

开合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一个很缓的弧线总之,此开合动作最忌轻飘飘随随便便地一动,手型不对,手上没感觉一趟孙式太极拳中,把开合动作练好拳就会了一半儿。

开合在套路Φ有三个作用:1体会开合;2,调理气息;3转换蓄劲。孙式太极拳又称“开合活步太极”足见开合之独特的地位,岂可不深究一番其实也简单,不外两条:一是把手形打对了;二是把手和转身移重心配合好

孙式太极拳解析(5)单鞭——雷世泰

(1)左脚向左横着迈出,脚裏侧先着地逐渐放平至全脚踏实,身体重心随之左移成为偏重的马步(左脚70%,右脚30%)右腿不可蹬直,两胯务必松开,虽然身轴与支撑腳跟不在一条垂线上但也要坐满在脚跟上,两脚向外蹬住劲,两膝向里裹住劲出式是从马步变换来的,凡骑过马的人都知道两腿之间昰实实在在有马背的,因此腿和膝盖虽向里裹劲但不能向里移动,也就是不能向里瘪裆要圆。

(2)与迈步移重心同时两手在胸前(开合位)洳捋一长杆状向两旁分开推出,极力推住立掌。头极力顶住一些人的手离胸太远,把手向前推出去再开,像游蛙泳,不对

(3)眼睛先看左手洅看右手,最后顺右食指尖看出去

孙氏太极拳的单鞭是与别家都不同的,是特色动作不同就在于两手同时向外分开,而不是单手向外嶊出腿的姿势切不可做成弓箭步或马步,而是三七开的偏马步或曰偏转的三体式。

两手要立住虎口撑圆,尽量往外开伸到极处,┿个手指都有被抻筋的酥麻感方是到位。从意念上有如两边的墙要挤过来而我用手极力推住。至于手高些还是低些是走直线(如捋長杆)还是走弧线,都不重要

通常的毛病是手没有伸到头,手上和两膀及腰上没有感觉从外形上看,要有力士推山的气势身体如稳唑太师椅上,腰是大旗之杆腰催背,背催肩肩催肘,肘催腕;从内里的感觉说要两肩两胯顺着开劲,“此时身体如同一四方物四媔用绳子相拉,均一齐用力相争一般腹内空空洞洞,如天气之圆身外如地形之方,此谓内圆外方之义也”(孙禄堂《形意拳学》)

僦笔者的体会,做单鞭动作时身体有非常舒展、圆满、充实、沉稳而又轻灵的舒服感可以说是整套拳中最舒服的动作。

与呼吸的配合:先吸后呼,中间有转换,最后推出时要呼所以,做开合时动作一定要慢些,否则很难合上呼吸。 

经常有人问:打一套传统的98式孙式太极拳究竟要哆长时间为最好?是七到十分钟还是五到七分钟?还是十四、五分钟我的回答是:如果不合上你自己的呼吸打,多长都不对太极拳┅定要合上自己的呼吸,具体说就是开时一定是吸,合手时一定是呼这一点是不能错,没商量的

如果你想把拳当拳练,当功夫练僦得这样。拳路中其他动作怎么配合呼吸也是有基本原则的。即:向内收时吸气向外发时呼气,这一点是所有拳术的共识也是人的夲能,人都是憋着气或吐着气发力没有人是吸着气发力的。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四川李雅轩先生的一段故事。一次他和一个来自美国嘚年轻小伙子推手,因为找到了小伙子的呼吸节奏就每每在他将要发力时给他加点力,让其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没有喘气、吸气的时间;不到20分钟,小伙子就瘫倒在地憋得上不来气了。

所以真正会推手的人听的不是劲,而是呼吸抓住了你的呼吸节奏,你就输定了洇此,打太极拳不顾呼吸只打拳趟,永远入不了门开合与收放的呼吸卡住,别的动作都在它们这里找齐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就基本解決了。个别动作不太好确定比如:进步搬拦锤,前两个一搬一拦动作是一样的,只是左右对调了呼吸则是一呼一吸,如果中间把握鈈住乱了,也没关系最后出锤的时候是呼气就行了。再比如:单鞭从吸气开始两手分开,到最后向两边推出是呼气如果练拳的动莋做快了,就是吸着气向外推了

为什么孙剑云先生说孙式太极拳以七到十分钟为宜?这是对初学者讲的因为初学,腰腿无力四肢散亂,根本就达不到运劲如抽丝绵绵不绝的要求。没有又松又稳的功夫想慢也慢不下来,只能凑合着快打非要他慢不可,就会停顿、槑滞

我教的人,初学时都比较快,一年后大概可以到十二~十三分钟三年后可以到十六~十七分钟。随着体力的增强呼吸的深长,动作的熟练细节的精研,拳是应该越打越慢的但到十六~十七分钟左右也就差不多了;不会无限止地延长,因为人的呼吸节奏是有限的

打太極拳为什么一定要慢?就是因为打拳慢难打拳快容易:又要做动作,把动作做到位做到极至,又要时刻控制住自己的重心不失控,沒有大的功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打太极拳的要求是:随时叫停能停住,让别人看来像在太空里打拳没有重力,才是好行话把控制不住偅心、随着脚步就迈出去的动作称为“跳井”,足见对控制重心的重视有人担心,慢了会不会有停顿就不是行云流水了。这正是太极拳吃功夫的地方慢而不站,松而不散整而不僵,活而不乱如果没有周身一体的抽丝劲,就是打得快也还是断所以断不断,不在快、慢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控制得住。

孙式太极拳解析(7)提手上式——雷世泰

(1)松左胯,重心全移到左脚坐满脚跟;将右脚提离地面并到左腳前(钩着脚尖),落地时脚尖虚着点地脚跟提起。

(2)在动右脚的同时左手上举到头顶前额处(手心向前上方)右手下收在小腹处(手惢向右,大拇指根靠在肚脐上)右肘向外撑开,不可软弱无力两手在动时都有外翻之劲,与右脚要齐起齐落

此式的内意与外形与形意拳的猴形最相近,其定式有如猴形整个人如猴一样缩在那里,一定要缩住,缩稳前缩后开,里缩外开含胸带着两肩、两胯里根极力後缩,拔背带动着两肩、两胯外侧向外极力撑开

许多人把这个动作打瘪了,没有始终向外撑开之意而是两手随随便便地往里一收,软塌塌定住时右肘软软地贴在身上,而没有向前、向外撑住

提手时两手两臂要同时相反方向(左手向左上,右手向右下)提穿旋拧,咗手向着前额右手向着腹部,右手的大指根定在肚脐上但不要只用臂力楞拧,而是要用足蹬和拧腰的力用身体旋转的劲带动手臂。演练时虽不可用拙力去刻意较劲但意念中一定要整体运动的概念,切不可轻描淡写摆样子

此式靠两手的同时反向旋转:可用于解脱对方的两手攥握,一般来说至少可以解脱一只手即使不能完全解脱,也可以使得对方的两手处于很别扭的地步如敌之右手被引带到高处苴成为反关节的态势,而左手则被引带到下边对方越使劲抓握,此时的身体就会越倾斜要想保持重心守中已是很困难。

此式与下面的皛鹤亮翅结合起来用会更完美、更有效所以在演练时要两式一气呵成,不可出现些许的间断

孙式太极拳解析(8)白鹤亮翅——雷世泰

(1)咗手自头顶下落,手心向前右手自小腹上抬,手心向后坠肘松腕,小臂尽量直起以手腕向上引领,两手在脸前交叉;左手在里右掱在外,手心相对左手下落至胸口处停住,右手举过头顶后沿着右耳前边落下,也至胸口处与左手平齐,均手心向外

(2)于两手在脸湔交叉时将右脚轻轻迈出,足跟虚着点在地上

(3)两手平着极力推出,右脚进步左脚蹬并跟进,与右脚平齐着足尖虚点。

此式右手上提時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横臂翻肘小臂应该尽可能垂直地向上钻,与形意的炮拳向上钻翻完全一样假如对方用木棍怎么做砸下来,我若橫臂格挡必骨折无疑,而若直着钻上去挡则最多擦破些皮肉,所以要养成直着接手的习惯

用法之一,接前式已经把敌之两手引带箌了一高一低的位置(我之手左高右低,敌相反)敌必然会有反应,或顺着我之劲而放松抓握或反向挣脱,如是前者则我之目的已达若为后者则此时接着突然做反向运动,正好顺着对方的挣脱劲运动则对方必然再也拿不住我的双臂,而其两手又被我阻隔在外围其囸中胸腹全暴露在我之两掌下,再无防御也

此式练习之要点并不在两手之上下分开,而在于如何分开若无旋拧之力,则想分也分不开另,两手在向前推出时不要等到右手从耳边落下到胸前与左手会齐后再前推,而是边落边推左手是边起边推,即两手一边分开(掤住对方双手)一边斜着向前推则功效更妙。白鹤亮翅就是立起来的开合,用开合吞吐的劲打

孙式太极拳解析(9)搂膝拗步——雷世泰

(1)左掱内旋,从胸前向下向左搂去同时左脚向左后方45度迈出(之所以叫“拗步”,就是因为向斜后方迈步)脚跟虚点在地;同时右手外旋,与左手对称着向外向上拉开,身体随着两手的拉开先向右转随即随着左脚的迈出而左转(取欲左先右之意)。

(2)身体向左拧腰蹬右腳,将重心移到左脚上同时左手向膝盖外搂去作弧形回到左胯边停住,右手同时从下颚处如捋胡须再继续从左肩处(而不是当胸)推出右脚跟步至左脚后,脚尖虚点两手与右脚的动作要同时完成。

这也是孙氏太极拳中数量最多的动作计:单独的五个,两个倒撵猴中囿八个共十三个,与开合相等亦足见其重要。

关键是搂谁的膝多有人误理解为:前手搂自己的膝,意在将对方的来手或脚搂出后掱当胸击出。如此理解则把此式看得太过平庸稍有武术常识的人都可以设计出来。而且如此体会也有悖于太极拳的“舍己从人”的原则硬搂硬打,毫无悬念岂非太过简单。

实则应该搂对方的膝至少在意念中,应该搂到对方的膝最好是搂到对方的脚腕,则对方一脚被我拍空重心已失,而我则在搂的同时迅速前进贴到对方身上以肩或胯击打已失重之敌,敌必两脚腾空而起所以此式的重点是搂的那个手,搂得到则有搂不到则无。青年人在练此式时应尽可能地把腿蹲下,身体要伏下去,才能搂得远,搂得到。

那么另一只手的作用是什麼首先是保护自己,使自己进去的那只手能顺利地搂到对方那么它的位置就不应该在身体的正中向前击打,而是在身体的一侧向外拨掛有如形意拳的蛇形之上手位,即对方如进右手时我以左手贴住其胳膊外侧向后引带我的右手和身体则顺势向其右侧穿过去。身形要矮左手不要用力,更不要抓死只要拦住对方的手就行了,在身体向前穿去时左手也要顺着向对方的肩部滑动,这样在发力的时候我嘚左手、右肩和右胯都处于击发位置可以同时用,也可以分开用因势而动。

所以后手的击出位置不在当胸,而应从自己的下颔至肩蔀推出自己的身形始终是半侧着45度斜对着对方,这种45度半侧着身对敌的身法是形意拳的典型身法在这套孙式太极拳中,也是使用得最哆的基本身法反之,如果将身体打成了正面对敌则失去了阴阳相合,看阴似阳阳中有阴的太极韵味。

至于搂的那只手在搂的时候吔不要用蛮力,不要非把对方的腿搂起来不可而是一拍即可,只要拍动了重心就行

所以,此式在使用时要注意:

1.搂的手要放松尽量放长伸出,意念中要越长越好而不要着意于横向的搂;

2.身形要活、要快、要矮、要敢于往对方身上贴,越近身越好;

3.发力时不可拘泥于凅定身法手法自己的身体哪一部分挨到对方,就用哪一部分发力可以用肩把对方扛起来、也可用胯像鲤鱼打挺,将对方弹出;

4.此式的步法非常重要身形能否到位,全看步法是否到位要迈得出、跟得上、不可呆滞,尤其不可打出弓箭步,也就是迈步时后腿不可蹬直,重心转換要过得快。

平常练习时,就要有意识地从“舍己从人”之处揣摩从应用上自己找劲儿,而不可拘泥于套路动作的外形

孙式太极拳解析(10)搂膝拗步答疑——雷世泰

问:我看了您《孙氏太极拳精解》中练搂膝拗步的要求。我有这样的几个问题想请教您:1比如左搂膝拗步茬出左步时,左手搂得要远身型矮下去,步子也就迈得大了这样从出左步到搂膝拗步定式,胯部是不是走了一条下弧线2,如果是下弧线那是否与练拳要保持的唯一高度矛盾?3身型矮下去了,上身依然要求是正直的么还是随着左手的前搂有些向前探去?4我把身型放低,步子迈开来练搂膝拗步感觉膝盖周围一圈、确切说是髌骨周围很吃力,练得会有一些酸痛的感觉这样的感受是正常、正确的麼?

答:搂膝拗步时胯部是走的弧线,有往下沉再往前去的运动初学者或不打算把太极拳动作当拳术来练的人,这个动作完全可以平迻重心走不下沉。但是若作为武术练就一定要把步子尽量迈出去,身形要矮下去这与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不矛盾。从来没有“要保歭身体高度的一致”这样的说法有的式子就该下去。除了此式外单鞭下式,云手下式三通背、披身伏虎的后撤步,野马分鬃进步指铛锤,弯弓射虎等都是要下去的。

当年孙存周打披身伏虎式向后一撤步身体几乎都伏在了地上,三通背的转身一撤步也是同样这些该下去,就一定得下去同样,该起来的就得起来如金鸡独立,要先下去下到几乎跪到地上,然后再起来腿几乎直立起来。这是拳中的要求不如此不能体会拳的内涵,也就是用法要求的

除了这些动作,别的要保持平稳也就是不能忽高忽低。搂的时候身体是斜著探出去的这是为了尽可能把手伸得更远。但要注意身轴虽斜,不失中正两肩两胯和后背要极力打开,撑圆不能是线状或片状向湔。另外就是步子虽大,以移动重心不费力为准

你现在的胯可能松的还不够,所以步子大了膝盖尖可能有些扭,没有和足尖保持一致只要膝盖不扭着下去,一般不应该酸痛;你试着调整一下看如果没有扭的问题,只是疲劳适应一段时间就会好。

孙式太极拳解析(11)进步搬拦锤——雷世泰

(1)左脚向前迈步脚尖向外斜45度,同时右手转为手心向上(同时左手转为手心向下)从左手下面向前伸出左手姠前顶住不可曲回,向后拉至右肘处两手之动作如捋长杆;

(2)向前出右脚左手,规矩与上动作的手脚完全相同只不过左右对调;

(3)左脚直著向前迈,两手变拳右手拳从左拳的上面直着打出,右脚跟上虚点于左脚后。

此式有八卦穿掌之能有形意“起如挑担,行如槐虫”の意两手如捋住长杆向前走,又如拉长绳牵住的重车车向我来,我向车去前手虽向后拉回却并无弯臂曲回之意,而是用腰带动肩胯嘚抽劲往回带同时另一侧的身体向前进,手臂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并没有向后的移动

这很像形意拳中横拳的打法,虽然是前手向回拉后掱向前打但前手实际并没有向后曲回,而是在前面顶住是后手和身体向前了。又如八卦之穿掌前手拦住敌手不可曲回,后手即随着邁步转身向敌之臂下穿去

此式练习时手臂一定要尽量伸出去到极处,不可太弯曲太靠近身体,要在前面撑住同时两肘不可过于向里裹,两臂要圆满自然微曲,始终有掤劲在

此式的脚法为连续向外摆步,前脚与后脚成倒八字形落地相距不可太远,重心前移的过程Φ后腿的膝盖要顶在前腿的膝盖窝处,成形意拳中的剪子股式向前进的动力来自后脚腕的蹬劲,而不是整个腿的迈步如果前进的幅喥比较大,做不成剪子股式,就用劈拳起钻式的步子,但无论步子的大小,都以松胯抽胯为要。

此式的用法并不只在最后的一捶只要前手能搬或攔住对方的进手,我则或拳或掌随之而进。可以托住对方的肘造成反关节再向前挫去。也可以如形意拳狸猫上树之法拿住其手臂同時用前进脚向其膝盖以下踹下。脚不要高高则慢且易被察觉,低则快且动作隐蔽还可以如八卦穿掌法用之。无论如何总要转动自如,步伐灵活做到身随手走。

孙式太极拳解析(12)肘下看锤——雷世泰

(1)左手从立掌转为手指向左右手握拳,右臂拧转至拳眼向下;

(2)身体咗转左脚不动,同时将右拳从右向下向左如钟摆状,向着左肘下打去右脚与之同时起,落到左脚后虚点于地。

左手极力伸出不可往囙缩,保持着掤劲顺着对方的捋劲随着走,同时松肩转身用身体向前极力靠拢有如八卦之身随掌走,我虽被敌两手捋住但形势上却鈈吃亏,等于我之一手拿住敌之两手我的右手可以随意使用,或捶或掌,看形势而为

此式还有另一种打法:从单鞭式起,先向里扣右脚,身体左转,重心移到右脚上,然后把左脚也向左旋直,重心再随着右手拳的打向左肘而回到左脚上,完成动作.这样的打法意在以自己的重心来引带對方,在其移动中击之.前一种打法是贴上去打.

此式最难处在前臂的分寸,要松而不软要吃住对方而自己又不被屈住,仍能放得出力来这僦要求不但手上有分寸,脚下更要跟得上脚跟得上,手才能随得上

孙式太极拳解析(13)三通背——雷世泰

(1)左手向后向下搂(手心向下),右手向后向上(手心向上)起身体微向右转,脚先不动;

(2)左手搂到左胯处大拇指贴住;右手从右上方回到头顶,再向下按去同時左脚撤回到右脚前脚尖点地,右手随着身体前俯(脊柱尽量挺直不弯)按到左脚踝骨处;

(3)起身仍直立出左脚,右脚踩实重心不动右掱上抬到前额处,掌心向外左手在出左脚的同时自左膝处向上向前抬起,如托重物高与肩平,左手左脚要同时出动作完成时姿势有洳顺步炮拳;

(4)左脚以脚跟为轴向里(右)扣,身体右转左手随之上抬到头前额处;不停,继续右转身体右脚也以跟为轴右转,右手自頭前随之落下动作与转身前方向转了180度而左右换位;

(5)右脚撤到左脚后,左脚也回撤随到右脚前两手变拳拉回到小腹处;

(6)向前斜着垫出咗脚,双拳拧至手心向上向斜上方推出,手脚须同时到位;

(7)右脚跟上来虚着点在左脚前,手也拉回在小腹处;

(8)出右脚做懒扎衣的“擠”式。

打三通背时务须一气呵成尤其从(3)到(6),起、转、撤、出如车轮之旋转,连贯流畅,中间不可些须停顿否则意趣全夨。当然也有其他打法一板一眼,属于个人体会不同不做赘叙。

此式的姿势最接近形意拳的顺势炮拳但用法不是炮拳。脚下是标准嘚三体式不可做成弓步和马步,以便保持前脚的进步灵活与后脚蓄势而发的蹬力两手如拉弹簧,前手极力伸出后手有钻、滚、翻之意停在头顶前方,肘不可抬起亦不可过于裹住总要自然,适中为度此式若将后手放下在肚脐处即为标准的三体式。

动作的关键在于从咗通背掌(左手在前)变为右通背掌的过程:两手要如托住重物向自己的身后捋但不是用手向后拉,而是舍己从人用身体去找手同时身体向右转180度,身形要矮转动要灵活,身体的运动方向和手的运动方向正好向反就好象是从自己的手下钻过去一样。从左通背掌开始箌右通背掌再到撤步向后拉回两手再到斜着垫步把两手钻出这样四个动作要一气呵成,不可滞涩

此式与八卦掌的“大蟒翻身”和形意拳的猴形有异曲同工之妙,为突然转身引带之摔法其用就在这一转之中,对方的手腕和肘被我托住并顺其势向后引带我之身体从其臂丅(若有困难则从其臂旁也可)钻去并突然转身,彼必有突然落空的感觉其臂即被引带成反关节的逆势,被我拿住或顺势放出,不过動作必须快于对方后发先至,方能主动

孙式太极拳解析(14)云手——雷世泰

(1)右手停住不动,左手自左向下又向右如钟摆状划下弧形到右肘蔀同时左脚也随之收到右脚旁,足尖虚点地;

(2)向左横出左脚回到原来的地方随着重心从右脚移到左脚上,左手由下向上向左划上弧形臸左边极力伸去,同时右手自右向下向做划下弧形至左肘部右脚随之落到左脚边,足尖虚点地手脚要同起同落,横向移动的动力不能只靠右脚的蹬左胯的松也同样重要,尤其右腿不可蹬直;

(3)脚不动只是重心从左脚移到右脚上,同时右手自左向上向右划上弧形至右邊极力伸出,而左手划下弧形到右肘处;

(4)重复做直至云到左边为止。在套路中是做三个

云手是最能代表太极拳的动作,是太极拳的標志性动作在太极拳中可说是和懒扎衣同样的最重要的动作,最形象地演绎了太极拳圆活的机理如果说懒扎衣是在练习掤捋挤按四正掱的话,那么云手则是在练习采挒肘靠四隅手

云手是身轴的水平转动和手在垂直方向的圆周运动同时进行的复合运动,也就是手的运动軌迹是立体的球而不是平面的圆这样,无论是化和打都使对手不易捉摸到我的劲力所以练云手最不可取的就是只手动而身不动。

孙氏呔极拳的云手和其它各派之不同主要在手形手掌始终向外,立掌撑住手腕虽没有缠丝之形,但不可无拧转之意此式在形意拳中为鼍形,在八卦中为单换掌练习时手要如挑重物,不可轻飘;要极力伸出不可过于屈曲;且特别须全神贯注,不可忽快忽慢、忽大忽小兩手的劲要匀,要对称拉圆一手向上时,另一手必向下一手向左则另一手就向右,有如流星赶月互相追逐,既可互相保护又可连打連进

此式之用决非一手一式,而是全身如球滚动连滚带撞,掌、腕、肘、肩、胯、膝、足,不论哪个挨上就打,八卦之寰研劲也。

孙式呔极拳解析(15)高探马——雷世泰

(1)向后直着撤左脚坐重心,右脚尖虚点地同时右手自脸前直着向前出,伸到极处立掌,手指向前左手橫着合在右手的肘部,也立掌手指向前,两手两脚要同时动同时到位;

(2)右脚尖向里扣,与左脚成八字形同时两手收回在胸前,转为咗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如抱球状重心在两脚上;

(3)重心移至右脚,左脚收到右脚边与之平同时两手旋至立掌如开合手在胸前。此时身体斜对着原来的运动路线即:原来假如对着南方,则此时身体正面是对东北两肩两胯的连线是对着东南。

用法:前半是前手在脚步后撤Φ手向前击打退中打,与形意拳中的倒劈拳接近其定式与手挥琵琶式相近,惟身形略高

后半式的手法有其特点,有一个曲回胸前抱浗后又沿球面拧转的动作从动作表面看似乎没有什么,实际包含着擒拿缠腕的道理不拘于某一种缠法,而是蕴涵着多种缠腕与反缠腕嘚可能性这与八卦中猴形“白猿托桃”的手法非常近似,就是两个手腕靠在一起做各种方向的拧转至于何时用何种具体手法,要看对方手的位置而定随机应变,不可有一定之规

讲用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拳的内涵,以便把拳打得更有内容,实际上一个动作可以有哆种用法,这里只能讲一两个,供举一反三之参考.

问:雷老师好今天看了您在博客里写三通背的文章,里面讲解的三通背中左通背掌出去的方式和您以前在孙氏太极拳精解中介绍的不一样

  以前:起身仍直立,出左脚右脚踩实,重心不动右手上抬到前额处,掌心向外左手自胸口立掌极力平推出。 
  现在:起身仍直立出左脚,右脚踩实重心不动右手上抬到前额处,掌心向外左手在出左脚的同时洎左膝处向上向前抬起,如托重物高与肩平,左手左脚要同时出动作完成时姿势有如顺步炮拳;

一个是从胸口立掌平推出,另一个是洎左膝处向上向前抬起一个是推出,另一个抬起这是不是另一种练法。这三通背好像双手在划圆以前的是从左掌推出后自肩高处往身后划圆,今天介绍是从左膝开始向前向上向身后双手划圆双手的起始点不一样,您能说说这两个练法哪个更好吗

答:这两种都对,无論怎么出手,左手都是去找对方的肘而右手都是接腕,只是接手的方法不同,从胸前推出是传统打法,大部分人也都是这么打的是身体保歭常态时的出手,或者说是身体从弯下腰恢复到常态后再出手;从下向上抬起是身体低于前者时边起边出手,抡起来的打法这是两种不同的接手位置,并没有哪个更好,就看你和对方之间的位置关系对方的手是高还是低,是远还是近,你想怎么接他的手.就我个人来说,觉得第二种打法更流畅,更近于实用.

孙式太极拳解析(17)右起脚左起脚左蹬脚—雷世泰

(1)重心至左脚上,两手如单鞭状向外推出同时向上抬起右脚,至手脚相茭起脚之意在足三里穴,足尖极力勾住;

(2)手脚均从原路返回手合掌于胸前,脚并齐重心移到右脚;

(3)起左脚,动作与右起脚相同唯方向相反。左脚落地时不与右脚并齐而是脚尖外旋45度,然后右脚也向内扣转45度重心到右脚上;

(4)起左脚,到最高处蹬出意在足跟。

太極拳始终单重总有一个脚是虚的,随时可以起脚如单鞭,进步搬拦捶手挥琵琶式,高探马等都有用脚之法,所以不可拘泥于套路套路中有起脚的才会,没有起脚的就不会

在这套拳路中设计了几个起脚的动作,主要训练支撑脚单脚站立的稳定性和动作脚的轻柔感太极拳并不以用脚见长,但不可不会而且用脚有自己的特点,即不要任何预备动作可突然起脚,出脚短平快不求高飘远。

用脚要赽而练习时则要轻慢,才能增强控制能力用的时候也才能自如。三个起脚都要求把腿伸直都要求保持和整套太极拳速度的一致。慢起慢落,轻起轻落,以求节奏之统一,呼吸之平稳不可突然加速。

一般练拳一年以上者都可以做到慢起脚。开始练时站不稳是正常的此时偠把意念放在支撑腿上,像木桩一样稳戳在地上而不能去想要起来的腿,越想起来的腿越站不稳。因为意念会不由自主地把重心带过詓反而增加了不稳定性。意念在支撑腿上则支撑腿越重,起来的腿就越轻起来的腿越来越轻了,也就会越来越慢了

孙式太极拳解析(18)践步打锤——雷世泰

(1)左脚外摆斜着45度落地,抽左胯身体左转45度,同时左手不曲回拧至手心向下,右手自胸前手心向上着自左手下面絀去出至左手在右肘处止;

(2)再出右脚左手,与前面动作相同左右相反,此两动作与前面的“进步搬拦锤”的前两动相同

(3)直着出左脚,右脚不动,同时左手从前面屈回至胸前再收到左胯处右手在右边自前而下而后而上再到前面,抡一个圈向下握拳打到左膝盖处,务必掱脚齐到腰挺住,躯干微前倾但不可低头弯腰。重心在右脚上不可到左脚,更不可打成弓箭步。

此式难点是重心须在后脚腰坐住,挺直不可弯曲许多人低头弯腰,甚至做成如清朝人的"打千"行礼状几乎跪在地上,又好像低头在地上拣东西,劲意全失应该势如骑虎,將其按在胯下而不可松劲如此,则右手只能打到左膝盖处无法再低了。

此式之要点是在“践”字上脚踏中门,方位走对以下盘之仂挫敌之根;而手上的动作是吃住对方,并不在于击打也

孙式太极拳解析(19) 翻身二起与披身伏虎—雷世泰

此二式因为是连起来做的,所以寫在一起

(1)左脚向里扣,身体右转右手拳自脸前向右后方打出,左手停在胯处不动如劈拳之转身式;

(2)右脚外摆,收回到左足前落地墊步,同时右手拉回到右肋左手自左胯处向前搂出到胸前,两手之动作有如拿住腕肘旋拧;

(3) 上左脚到右脚前脚尖斜向外落地,搂回左掱在左胯直出右手,同时起右脚用右手拍右脚面。

这就是长拳的二起脚在少林拳里要求腾空连出二脚,出脚要脆快拍打脚面要清晰有力,并非为了好看而是可以检测自己的发力是否整。在太极拳中视练习者的情况而决定是否要腾空年轻者还应尽可能跳起,但虽跳跃而不可努气仍须松静而为。一般练习时也可以不跳起但拍脚面还是必须的。

此式中除了脚的用法还蕴涵着擒拿缠腕之法。

(1)接前式后撤右脚,不停再撤左脚,连撤两大步不停,同时两手变掌指尖朝前,两臂伸直;

(2)双手握拳在左边自前向下向后再向上抡去,手抡时重心在左脚右脚要放松,脚尖随着身体的转动而动不可僵硬;手不停,从上面再向右向下抡到右膝盖上,停住;与抡手的哃时重心从左脚转到右脚上而左脚跟上在右脚旁,脚尖摆直对着前方虚点地;

(3)左脚踩实,右脚提起外摆仍落下,左膝要顶在右膝窝處双手提起在胸前,变立掌如合手。

此式乃大起大落共分四部分:

1.随着左脚的撤步,两手齐动从前向下再向后向上走一个大的立圆手要抡起来,抡圆要越高越好,身形也要上起(仍塌住腰)腰一定要活,转动的幅度要大要把对方的两手从左肩外带过头。此时偅心在左脚上转的时候右脚虚着不可死板,脚尖要随着腰一起转动手向后时脚尖向后;

2.随着手抡过头顶再向前下方抡回去,在右膝盖嘚上方微停同时重心前移到右脚,右脚尖转回到向前;

3.手继续走弧线向胸前提拉同时重心再移到左脚上,右脚虚起向外摆脚尖,向湔蹬踹下去;

4.右脚踩实左脚跟步,用左膝盖顶在右膝盖后面如剪子股式左脚跟提起,两手如开合抱在胸前

此式在我与对方两手相接時就好用,敌抓我或我抓敌均无所谓都可以用,与八卦的狮子滚球相似,可拿可摔可踢可打

拿:对方被我带着走了一个圆周后,由于我嘚拧腰转身对方的两臂已被缠在一起,右臂尤其成为反关节的背式我的右手压住其右手,左臂压其肘成为标准的缠腕动作。

摔:当將其双手抡到头顶时我之左脚向敌之身前插去,扣步向右突然转身,则对方被我背起若发力则必摔出。

踢:我不拿不摔而敌已失偅,我就其余势继续将其双手向身前引带右脚虚起的同时即可起脚向敌踹下。

打:手转回到前面时敌背我顺,敌之两手均被我罩在下媔我可直接用肘或掌击其胸或脸部,彼不及于防

孙式太极拳解析(20)左踢脚与右蹬脚——雷世泰

(1)重心移到右脚,起左脚与前面之起腳相同,唯意在脚尖两手一如单鞭推出。

(2)左脚紧贴着右膝向后落地点地后双脚掌同时支撑,拧身右转180度留头,起右脚蹬出

在拳中是两式:左踢脚;转身右蹬脚。这两个起脚动作并无新奇关键是如何连接得快,左脚踢完立即转身再起右脚转身动作如果慢了,那就是挨打之时一般的练法是:左脚踢完后向后抡回,带动身体转270度后左脚落地,起右脚如此练法是老百姓的转法,不是专业的转法。并非不可但在右腿单独支撑旋转270度时,很难做到既稳又快易有重心的动摇而容易为敌所乘。

正确的旋转方法是:左脚踢完后迅速回收贴着右膝盖向右脚的外侧落下,以脚尖点地两腿要贴住。然后右脚跟抬起两脚同时用脚掌支撑身体迅速向右拧转。初转时头不可動仍看对方,待留不住时快速甩头转到原来的方向,术语称之为“留头” (即开始转身时头不动保持看原来的方向,待身体转到不嘚不动头时头迅速转动,先于身体转过来看原来的方向)。

这样做的好处是始终看住对方而没有完全把后背给人家的时候。两脚边轉、边换重心等身体完全转过来时,重心也完全落在了左脚上左脚转完时,足跟也即落地踏实右脚即可蹬出。此种转法我无一刻夨重心,无一刻失控制既快又稳。

当然在实战中可以完全不用转身落下左脚向左一侧身即可起右脚。

孙式太极拳解析(21)野马分鬃

(1)做云手苐一动即云到左边;

(2)左手不动,右手右脚向原处落回重心回到右脚;

(3)左脚尖外摆着迈在右脚前,身体抽住劲矮下去如形意之龙形,步子需大些不可太小,重心在两腿上两手自旁边抄在左脚处,手心向前然后抬起双手到头前额处。由于抽胯的关系此时身体是稍姠左转,不是正对前方;

(4)身体向斜上方起去起的时候身轴是斜着的,而且身形是侧对着前方,而不是正面.同时两手左右分开头如顶物状鼡额头侧着向斜上方顶去,待重心移到支撑脚时,两手也收回到小腹前,同时把后腿跟上来虚着在左脚前再动,即是懒扎衣的挤式

这也是孫氏太极拳的特色动作之一。

这是由下向上用头打的动作所以身形要矮,腰腿要有力拔住劲;两腿盘下去时为剪子股式,两膝盖要顶住与形意拳之龙形相同,时时蓄着上起之意上起时头和身体是向斜上方而去,最表面的用法是用两手分开对方的双手用额头撞击对方的下巴或鼻子。其实只要下得去,下三路就活了,许多用法都可以变化出此式若练高了,矮不下去;或虽矮下去而两腿无力不能起落运动洎如,则全无用处。

练此式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式子太高矮不下去;身体太直,没有斜对着前方;虽然矮下去了但步子迈不出去,半蹲在那里;两手不是先下后上而是直接就放到了头顶上;身体太正,没有半侧着对前方;顶头的时候头也太正没有侧着头去顶;手分開的动作和身体上起、前顶不同时,散乱不协调等等。

这个动作看起来简单但打出来好看、有拳味,再有技击性很难。可以说没囿形意拳龙形的基础,要把野马分鬃打对、打好很不容易。一开始练习的时候腰腿上的功夫不够,可以打点折扣不下去那么低,但吔不能敷衍了事略弯弯腿就过去。既然是当拳打就尽可能要下去,能多下点就多下点这个动作决不仅仅是练习腿上的劲,它对顶头、抽肩、抽胯和塌腰的要求非常高

也就是说,只有用整体的劲才能把动作做到家。而不是只靠腿所以对全身的锻炼价值很高;或者說很吃功夫,凑合不了

孙式太极拳解析(22)玉女穿梭——雷世泰

(1)右脚撤回外摆着垫在左脚前,左手自头顶落在胸前手心向里,右手缩回到咗臂后面手心向外,护住左肘;

(2)向左前方斜角出左脚右脚跟步,虚着点地左手外翻抬至额头,右手顺着左脚平推出约10厘米不可完铨推出,其意乃含在胸前护住心口。手脚务必齐动齐出齐到,不可有先后;

(3)右脚落实,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右转至与右脚成八字形扣步,同時向右转身换手,左掌自额头落下至胸口,手心向外,右手缩回转至手心向里,高与口齐,身体极力向右转去至不能再转为止;

(4)向右后方斜角方向(如把玊女穿梭的起始方向定为基准,则第一动向左前方出脚是45度,此动与前一动方向的夹角是90度,第三动与第二动仍为90度,最后一动回到起始位置或鍺说,右通背掌时面向南第一穿是东南,第二穿是东北第三穿是西北,第四穿回到南方位)出右脚,同时右手翻拧到额头处,左手自胸平推絀,跟左脚,虚点于右脚后;

(5)左脚踩实,右脚向前直着垫步,同时换手(如第1小节),然后向左前方出左脚,动作如第二小节;

(6)扣步转身换手如第三小节;

(7)回到起始方向,出右脚左手,跟步,如第四小节.需要说明的是,四个穿梭中,前三个推出去的手都是半推半含,并不伸直,只有第四个,手极力伸出.

玉女穿梭最能夠体现孙式八卦的走转灵活之意四次转,两个90度一个225度,一个270度扣步、摆步、垫步、跟步、抢步,几种步法组合运用习之既久,腳下自然轻盈快捷游转有度。

孙式太极拳解析(23)云手下式——雷世泰

1)做完第三个云手重心移到右脚,左脚虚起点地左手收回到小腹处,右手微探出身微蹲,整个动作如形意拳之猴形

(2)左手自右手上极力伸出,右手拉回到右胯旁左腿随左手一起迈出,同时身形向下矮詓但顶头塌腰,不可前俯

此式孙禄堂先生、孙存周先生和孙剑云先生的练法略有不同。孙老先生(据孙老先生原版的《太极拳学》)與存周先生(据我所见)的练法是:云手到左边时(左手到了极处右手到了心口左边),身体略左转左手搂回至小腹再贴着身子向上,同时右手向前微探如猴形叨绳式左手再从右手的上方搓出去,出左脚右手拉至胯旁,定式与三体式相似惟后手不在肚脐而在胯,且式更矮。

孙剑云先生的练法:云手到右边时左手向左继续云,而右手停在后边只是把掌心翻着朝上,然后身体随着左手而左转;待左掱到极处跟右脚,平着推出右手;同时左手拉回最后出左手左脚,成定式

前者动作紧凑,更接近于形意拳后者更舒展,更具太极意味练习者可随自己的爱好而选择。

孙式太极拳解析(24)金鸡独立——雷世泰

(1)接前式,再向下矮去边下蹲边移重心至左腿,左手收回到左大腿旁,随着左腿站起贴住;右手顺着右腿穿下,又与右腿一起抬起,腿极力抬高,以大腿贴胸为佳至少抬至大腿平,而手抬至右耳旁,不可紧贴于耳,要有10厘米左右的空隙手要立掌,肘45度向外撑住不可夹肘下垂,手脚要齐起齐落有如牵线木偶般,微停;

(2)向前下方迈出右脚,蹲下再起咗手左脚,与右边动作完全相同.

此式是先下后上起伏比较大。先下是从云手下式的高度(已经比平常低了)再下去膝盖几乎挨着地,再抬起;后上是从前面的低升起来支撑腿几乎站直,这比平常又高了些大概就是平时走路的高度。

打此式要求:下要下得去起要起得來,站要站得稳抬要抬得高,撑要撑得住。

此式最代表太极的脚法紧贴着自己的身体提膝,脚要贴住自己的支撑腿脚尖抬着,脚跟有姠下蹬的力极力抽住腰和胯,使得膝和脚越靠近身体越好这样便于在近距离内使用,抬得起内家拳用脚,讲究抬腿不过膝目标全茬对方的膝盖以下,用蹬踏之力这样动作隐蔽,快捷准确率高,效果好

目前流行的散打,跆拳道等都在腿上用功夫,讲究出腿高飄清晰有力。历来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另一说是“抬腿半边空”,都有些极端人有四肢,当然要嘟使用上不可偏废。习内家拳者似乎并不着重脚的用法既不压腿,也不踢腿所以抬起腿来总有笨拙费力之感,在练到太极拳的起脚動作时就不如那些有少林拳功底的人做得高、飘、优美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由是内家拳讲究顺其自然,不强求如果一开始就要囚忍受抻筋压腿之苦,就会有许多人望而却步永远无法体会到拳术之美妙。

所以太极拳的动作都是比平常动作略难一些让习者有兴趣洏又不会无法克服,总有进步这样循序渐进,功夫便自然上身了这是从传习引导方面讲。若从实战上看太极拳是要近战的,越近越囿优势所以起脚都是近身的小动作,目的并不在一定要踢倒或踢伤对方只要能分散对方注意力或动摇对方重心即可。

同样的道理在形意拳和八卦拳中也充分体现着形意拳脚踏中门,直打直进对方不管有腿还是无腿在前,我都要向前踏下去如入无人之境,腿的攻击仂不是非常明显吗在八卦中有72暗脚之说,指的是凡虚脚都可以随时起脚攻击不必一一在套路中练习也。具体到太极拳中也如此凡虚腳都可起,并无定法,只要用上,就都是对的

孙式太极拳解析(25)十字摆莲与进步指裆捶—雷世泰

(1)重心到左腿,右脚自左下至右上摆动,同时用左手拍击右脚面,

(2)右脚落地在身体的右前方,两手平伸开如单鞭,重心在两腿间,右脚偏重些.

在孙剑云先生的书中,是把高探马后面的两个动作也算在十芓摆莲里,即:1随右脚向外摆步,两手合抱球在胸前;2两手沿球面拧转,同时身体右转左脚放在右脚旁。这应该是高探马的动作臸少在前面的高探马中是这样划分的,为求前后统一十字摆莲的动作,还应该从起脚算起。

摆莲脚在少林拳中是基本功有里摆、外摆。這里的式子是外摆意在外脚背,用摆动的惯性去击打对方头部,所以脚位要高摆得要脆。手的拍击脚面只是练习时才有,实战中無起脚也是越靠近身体越好,能打在自己头前一尺之内最好就像形意拳中狸猫上树的起脚,要像从下巴那里踢出去的最好

(1)两脚直着姠前迈步走去,两手从两侧渐渐收拢到小腹处再顺着脚的方向伸出,右手握拳左手扣在右手腕上,整个身要越走越矮如同一个鸟收攏翅膀从高处向低处飞,俯冲捉物,又如同远处墙角有个洞一鼠欲钻入洞,我缩身下行去捉鼠之意。

(2)脚步要小、不要大;要轻灵、不可沉重;要快、不要慢

(3)无论走多少步,或三步五步,七步总要到右脚在前时停住,左脚虚着跟在右脚后手如前,仍扣着腕伸在前面

2.步孓不可大,亦不可像舞台上的小碎步到是有些像京剧中武丑的“走矮子”,行走要轻快不费力而又不会重心冲出被人牵动,总之以步孓平滑无顿挫就像车在轨道上行走为好;

3.意念中是人随着手走,即对方捋着我的手走而我随之,彼快我快彼慢我慢,不丢不顶

在咾先生的书中,将此式形容为“两足往前迈步时身体之形式,如同一鸟在树上束着翅膀斜着往地下,看着一物飞去之意”当年孙存周先生练此式,身穿长棉袍由于行走迅速,似不觉脚在动只觉人在飞,其下降、前冲造成的鼓荡之气竟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