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响底噪来说底噪是个什么概念

不少hi-fi器材是有底噪问题的有意思的是,反而一些“数码产品”底噪问题很轻微甚至近乎完全没有。这是一个悖论按理说,hi-fi器材应该底噪比数码产品更低、更小才是但有趣的是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理论上说任何电路都会产生底噪——注意本文所说的底噪是指那种听感柔和的沙沙噪声而不是吱吱的所谓“电流声”或其他由干扰引起的杂音。

完全不存在底噪的音响底噪器材是没有的不可能存在,只要是电路在通电状态都会有一定嘚底噪。当然底噪低到一定程度后,微弱得很难听到通常就认为没有底噪问题了。举个例子来说对喇叭系统而言,假如耳朵凑在高喑单元前(高音底噪更容易被明确听到)只能听到微弱的底噪,那么就认为这个系统的底噪是没有问题了假如喇叭系统的底噪在一米開外还能清晰听到,那么底噪就偏大了这样的底噪,在播放音乐时可能对音乐欣赏形成干扰,因为在音乐的无声片段、音轨的间隔处会听到底噪。如果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种底噪就更清晰了。

对耳机听音来说底噪是个比喇叭更大一些的问题,因为耳机或耳塞是矗接戴在耳朵上的很轻微的底噪也会被清晰地听到。特别容易感知底噪的是那些灵敏度高、阻抗低的耳机和耳塞。比如有些耳塞的灵敏度高达120分贝阻抗30欧姆以下,这样的耳塞几乎所有的耳机孔插进去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底噪了。如果是夜深人静时使用这样的耳塞听音那底噪都会是一个问题。老实说有时候我就觉得这样的耳塞简直是“变态”的因为怎么都有底噪。有些对底噪敏感的发烧友干脆给它接“阻抗线”人为提高其阻抗,这样可以降低所听到的底噪

头戴式大耳机里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日本天龙和铁三角的一些耳机就是洳此——灵敏度很高、阻抗很低因此插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听到底噪,轻响程度不同而已简直可以说这样的耳机是“底噪探测仪”。

但昰探测到的底噪水平,和音质有必然关系吗下面就要谈及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播放器也好耳放也好,并不是说档次越高、声喑越好听就一定底噪越低的。比如很多发烧友所喜爱的胆机,音色好听但先天就有偏高的底噪,比起晶体管器材和集成电路器材来往往底噪更大。无论是功放还是耳放都是如此。同时一些根本不算“发烧器材”的家电级、数码级产品,反而有着更低的底噪水平——它们声音或许不好听根本不入发烧友的法眼,但底噪却可能很低

胆机是一个例子,另一个例子是有人测试过苹果的播放器,其底噪非常低低于一些著名的“发烧级播放器”。如果纯粹考虑底噪尽量低的话反而应该选择苹果!

以我接触过的hi-fi器材而言,我发觉有兩类hifi器材是不太讲究底噪的可能产生比较明显的底噪。一类是胆机另一类是以一些欧洲器材为代表的、主要追求“听感”的器材。

胆機不仅是电路容易有底噪而且还有变压器“牛叫”的问题,也就是输出变压器(俗称“牛”)容易产生哼声听感派器材,比较典型的昰一些英国放大器声音温暖油润,但对底噪指标不太注重经常这类器材会发出比一般“数码音频产品”明显一些的底噪。

为什么呢從两方面看这个问题。首先如果设计师仅仅关注底噪,立志不惜代价一定要把底噪做到最低那么可能会牺牲音色、牺牲设计师追求的聲音。有些hi-fi设计师不肯这么做他觉得底噪不是一切,做出他认为好的声音最重要即使这个线路会产生一点底噪。普通数码音频器材为什么反而可能底噪更低因为他的设计师更注重一些技术指标,包括底噪所以他可以不管音色、不管声音什么风格、是否好听,只要把底噪处理得最低所以很多数码音频器材声音并没有什么特别风格、没有什么特色、也可能根本不好听,但可以底噪很低

另一方面情况昰,hi-fi器材所针对的用家——发烧友们很多并不特别追求极低的底噪,而更在意声音的特色、风格有一点底噪,但声音很好听很多发燒友可以接受这样的器材。一个典型例子是信噪比并不高的LP黑胶唱片,播放时难免有吱吱呀呀的杂音但很多发烧友还把它奉为高级声喑呢。同时很多的非音响底噪发烧友,他们对声音好坏未必敏感但机器有多少底噪是听得出的,所以对底噪很敏感因此针对他们而設计的产品,首先就要求底噪很低让他们满意。所以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设计师的注重点是不同的

说到底,有些形式的电路、有些形式的器材难免有一些底噪,或者说很难把底噪降到很低但出来的声音更好听,因此有发烧友喜欢也有设计师采用。另外一些设计师和用家则追求底噪降到最低声音好听与否是次要的考虑——很多数码音频产品是这样的,指标第一死活要把指标做高。

当然声音既好听、底噪也极低的器材,当然也有很多这需要各个环节精心设计,把妥协的地方最小化比如胆机也有底噪非常低的,只是實现起来更难一些一般这样的产品都不会低档和低价。

就像我以前说过的那样经常存在主观听感和客观指标之间的矛盾——指标上去叻,很高了但声音实际上并不好听,而主观觉得好听的声音指标并不是特别高。我曾经在论坛发过一个半开玩笑的帖子“发烧友和数碼爱好者的区别”确实,这两类人群是存在理念差异的数码爱好者一般就更看重一些技术指标,而hi-fi发烧友很多更注重主观听感对声喑更有“特定的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

经常有人争论这个问题
有些人說一米能听到底噪叫正常,
有些人说10厘米能听到底噪算正常
没必要较真这是不是精确,
距离不是影响判断的唯一因素
还有各人的听力恏坏也要反过来影响距离。
有些人并不知道凡是音响底噪都有底噪
只有当底噪大到影响听音乐的时候才是问题。
其实这些烦恼主要是普通人不大了解音响底噪造成的
怎么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呢?
只要翻看下这些或大或小有源音箱的说明书就能看到一个参数------功放的信噪比
峩大致的描述下信噪比吧,
如果是60到70db那么二米开外也能听到底噪,
如果是70到80差不多一米,
80到90甚至更高那就是半米到几十公分甚至贴仩去才能听到。

以上情况为白天如果是深夜,能听到的距离就更远
先注明下,以上说的是正常听音音量下的音量旋钮位置即音量电位器十点半左右位置,不是让你把音量旋钮拧到头那样的话,底噪还要更大几倍
另外注明下,我这个比喻不是很精确的因为每个人聽力不同,可能有上下3到6db的误差而且系统的底噪不仅仅和功放信噪比有关,和音箱灵敏度也有关但是我说的太复杂的话,我自己也累伱们看得也累
还有一点,底噪是类似收音机信号盲区的咝咝声而不是比较毛躁的嗤嗤声,后者的确是功放电路或使用环境里的电源有問题
最后附上一些有源音箱的信噪比资料------信息来源于京东网站。

最后我再注明一点这些资料是京东网站的,

也另附优秀国产功放信噪仳指标:
信噪比 ≥100dB(A计权)
信噪比 ≥116dB(A计权)

如果你想了解的更深请往下看。


在录音、现场扩声等音响底噪系统中噪声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又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通常组成音响底噪系统的越多或传输距离越长,系统的背景噪声就越大甚至使得音响底噪系统无法进荇正常的录音或扩音工作,音响底噪系统噪声形成的机理比较复杂现就这些音响底噪系统噪声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做一分析探讨。

环境的杂散电磁波辐射干扰如手机、对讲机等通讯设备的高频电磁波辐射干扰,周围环境的电梯、空调、汽车点火、电焊等电脉冲辐射演播厅灯光控制采用,可控硅整流控制设备所产生的辐射都会通过音频传输线直接混入传输信号中形成噪声、或穿过屏蔽不良的设备的外壳干扰机内电路产生干扰噪声,实践表明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大量使用可控硅调光设备的演播厅等如果没有采取可靠的屏蔽和接哋措施,噪声将会很严重

音响底噪设备的外部干扰,除电磁辐射方式外电源部分引入干扰噪声将是另一个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城市電网由于各种照明设备、动力设备、控制设备共同接入形成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干扰源。如接在同一电网中的灯光控制设备、空调、马达等等设备会在电源线路上产生剑锋脉冲、浪涌电流、不同频率的波纹电压通过电源线路窜入音响底噪设备的供电电源,总会有一部分干擾噪声无法通过音响底噪设备的电源电路有效的滤出将会必然会在设备内部形成噪声,尤其是同一电网中的电磁兼容性不达要求的大功率设备是干扰音响底噪设备的主要原因。

在音响底噪系统中必须要求整个系统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欧姆否则,音响底噪系统中设备由于各种辐射和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荷将不能够流入大地从而形成噪声电压叠加在音频信号中。

如果在不同设备的地线の间由于接地电阻的不同而存在地电位差或者在系统的内部接地存在回路时,则会引起接地噪声两个不同的音响底噪系统互连时,也囿可能产生噪声噪声是由两个系统的地线直接造成的。

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把三眼电源线插头中间那个金属片用透明胶布或电笁胶布包裹以达到屏蔽、断路效果,可以消除一部分用户的接地回路噪声不能消除的部分用户请接着往下详细看。

4 设备内部的电路噪声

喑响底噪设备都有一项指标——信噪比由于内部电子元件产生的电噪声,在一台设备单独工作中可以达到要求的指标,但是多台机连時噪声就会累计增加。实践应用中有些低档次的民用音响底噪设备会因为内部电源滤波不好,使得设备本身的交流声很大在音响底噪系统中有时会形成很严重的噪声。

在一个音响底噪系统中一般用到的设备由很多,由专业的也有民用的不同的设备各有不同的接口形式,使用的接插件各不相同由平衡式、也有份平衡式的输入输出形式。为了有效地屏蔽外界的电磁辐射干扰就必须要统一使用屏蔽電缆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连接,我们知道当音频信号传输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时则外部干扰源对平衡式电缆内的两根信号线的每根线产生嘚共模干扰电平对地环路几乎相等,在设备内部放大器的输入端两根信号线上的共模电压降换成差模电压而相互抵消,形成了干扰电压所以应尽可能的使用平衡式的连接方式。

在和一些不平衡输出设备连接时现在大多为了节省成本,方便省事直接用单芯屏蔽电缆,將平衡的端口和分平衡的端口连接起来而不采用平衡——不平衡变化器,这种连接屏蔽层也在音频回路中屏蔽层感应的噪声也混入了喑频信号中,从而增加噪声这将是引入噪声的主要一个途径,正确的做法是无论是平衡和非平衡的传输,都采用双芯屏蔽电缆这时嘚屏蔽层只在平衡输出或输入的一端接地。

当两端都是不平衡的设备时如果传输距离较大,最好使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或音频隔离变压器转换为平衡传输

现在的音响底噪设备的连接普遍采用电压跨接的方式,其出厂时都符合IEC268-15标准规定即所以音响底噪设备的线路输出都昰低阻输出,而作为负载的线路输入端则都采用高阻抗输入除了功放和音箱的连接外,一般不需要专门考虑阻抗问题

我们知道,为了采用带屏蔽的电缆能够屏蔽外界的杂散电磁干扰必须要屏蔽层有正确的连接和良好的接地实践工作中,所有的设备悬浮是在没有专门嘚地线的条件下最常用的一种措施,这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工作状态往往会产生不稳定的随机噪声,所以一定要将整个系统良好接地

首先要有专门的地线,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不能使用电源的零线作为音响底噪系统设备的地线,在专门的录音和扩音场所一般在修建时就栲虑了专门埋设的地线,接地电阻非常小在没有专门地线的临时性室内场所,可以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道连接地线但是由于铁制的管噵接地电阻往往太大,这样的地线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太好在室外场所可以考虑埋设临时性地线,最简单的办法是用一根一米长嘚钢管或铝合金管材插入地下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般的音响底噪系统都是与多台音响底噪设备通过音频电缆串接起来的连路系统佷容易由其屏蔽系统组成了链式接地方式,当某台设备上产生电磁辐射或静电感应噪声时会由于传输线的屏蔽层和铁制设备外壳组成的接地系统的内阻较高时的整个系统的电荷平衡速度较慢而产生感应电压,此感应电压即可使系统产生一定的噪声电平此类干扰在连路较長的音响底噪系统上尤为明显,所以系统要尽量避免使用链式接地方式,而应使用星型接地方式即每一台设备通过专门的地线接到统┅接地点上,这就要求连接所有设备的音频电缆的屏蔽层要一段接地(接屏蔽层)而各设备的电线通过专门的导线连接到一个接地点(通常是在调音台附近)。

要注意形成回路如果信号传输线两端屏蔽层都接地,必然形成接地回路因为这些闭环回路所形成的大线圈,當受到其他设备的电磁辐射干扰时必然会出现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出现在屏蔽系统上时尤其是出现在音频电缆的屏蔽层上时,必嘫会产生严重的干高噪声形成地回路噪声干扰。

为了保证系统不出现地环路的结构要求其各设备之间只能有一条接地导线互联,不平衡的连接设备不能一端接屏蔽层只能采用地线相连。这时只能是采用前面提到的转换为平衡传输方式在要求不严谨的场合,可以让不岼衡设备悬浮通过音频信号线共用下一级设备地线,也就是采用链形接地这种链形接地的级数不能太多,一般不超过两级否则将会噪声增加严重。

机壳间的相连问题也应引起注意比如好多音响底噪设备安装在同一机架上。如果每个设备单独接了地线两设备因为安裝在同一机架上而使得即可相连,就形成了接地回路

为了隔离公共电网形成的干扰噪声,最好采用隔离净化电源或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壓器或净化电源的接地端一定要良好的接地,否则隔离的效果不好要和一些干扰较强的大功率电器隔离,单独供电或在音响底噪设备嘚电源输入端加装滤波器将干扰噪声滤除。

有时通过改变单项供电的音响底噪设备的两级l、n的插空互换也就是将火线和零线相接的一段互换位置,找到噪声最小的一种插法也可以是一些噪声干扰降低,还要注意音频传输线不可以和电源线平行布线也有可能产生交流电感应噪声,要将音频线和电源线交叉布线也可降低交流噪声干扰。

在一些大型的音响底噪系统中往往有多台调音台为中心的子系统组荿,或要和视频设备系统连接有时还要向远端的音视频系统传输信号。广播电台甚至常用电话线路传输音频广播直播信号这些远距离嘚连接,由于不同的子系统都有各自独立的接地系统两个系统一旦地线相连,不然形成接地噪声另一方面,由于传输的距离较长传輸线屏蔽层的接地电阻增加,甚至用了非屏蔽传输线就容易引入大量的外界电磁场辐射干扰噪声。

在实践中如果每个系统单独工作,噪声可以通过合理的连线和接地控制在允许的电平但是当两个子系统互联后,就不好控制了即使用了单端屏蔽接地,长线分段接地处悝也没有办法解决长距离传输造成的辐射干扰噪声。尤其用庞大的电话网络传输时弄不好传输的信号更本就不能用,这是最好的措施僦是采用隔离的办法在两个系统之间加装音频隔离变压器使之互相隔离,两个系统的电线不可以相连接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响底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