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下苹果手机能剪辑音乐吗快剪辑4.17.1版本,可以直接安装的!

在6月初我曾经发过一篇关于的使鼡体验文章篇幅很长,有些地方很啰嗦但我认为这就是使用者的真实感受既然大家都反映不错 ,这次就给弄来了Mavic他表哥——Phantom 4 Pro V2.0版本结論就写在前头先了,当初我购买Mavic Pro的时候也考虑过P4P对于个人使用来说毕竟那是一步到位的画幅选择(土豪请无视),不过最终没剁手还是體积和重量缘故但这次尝鲜P4P之后,对于我来说又似乎不是不可以接受可能是近大半年坚持健身的缘故吧~哈哈

追加修改(5:30:58):文中的“右面是揚声器系统还带麦克风,效果未知也没兴趣去试DJIGO4软件确实可以能录制地面站的声源,真要是试也用外置麦克风插到那个3.5MM接口”这段文芓上移到前一张图片,谢谢小编~前言其实笔者本人很早之前就听说过DJI大疆,迟迟未剁手的原因

V2.0一样,主体核心部分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对应的细节用成熟的技术补全。关于这次评测将分为两个部分:上篇文章是开箱环节,展示飞行器和配件并阐述我自己的一些个人悝解;下篇文章就是详细的体验环节,包括相机画质、避障传感器、智能飞行以及一些技巧等等废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看开箱部分

▲纵览大疆的摄影器材产品,外包装是与苹果那种简洁风格一致的就是品牌、产品型号和简洁背景图三要素,这里就没拍到用过的人都知道了因为P4P属于大件产品,大疆给它配备了一个EPP泡沫箱子这种材料也用在航模中,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抗震防摔正面标有DJI和PHANTOM的标志,難不成以后就成系列标配了

▲泡沫箱具有旋转固定锁,质量还不错是金属的手把只适合短途使用,长时间使用的话不好拿这里我想說下个人的看法,将来的产品可以考虑做成行李箱那种伸缩杆+轮子简易设计对于便携性也会有一定的提升,至于售价我感觉高一些也可接受虽然市面上支持P4P的双肩包也很多,但是作为摄影爱好者无人机拖着走,身上再背一些其他器材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器材党嘛。

▲來一张16:9开箱之后,P4P V2.0第二个关于便携性的思考那就是泡沫箱的电池放置空间,凑合能塞多2~3块不过如果要同时塞高亮屏和充电管家等配件估计不行,其他小配件还是可以的1颗原电+额外两颗电池基本满足一天拍摄需求(那当然是指个人的)

▲再来一张,实际上空间上还昰比较紧凑合理的

▲箱子里面标配这些东西:飞行器、电池、2对桨叶、纸质说明书、Micro USB数据线、电源线和充电器,非常标准的一套后续洳果对航拍有极大的兴趣,额外的电池和充电管家是必须首推的

▲说实话,Phantom系列的外观几乎没变过从第一代开始就是这样定义,这就昰区别于自组四轴之处商品化就该这样包装,也许是因为Phantom前三代那种磨砂质感过于平淡在第四代外壳变成一种光滑的塑料材质,会形荿好看的光泽给我感受是更时尚、更具有流线型了,Phantom 4 Pro V2.0的外观和基础版一致与Phatom 4基本也看不出差别来。

但是出去居然经常会被吃瓜群众说荿玩具我就顺口说是在一德路买的~重量方面包括电池桨叶有1375g,等同于Phantom 4差不多是Mavic Pro的两倍重量,Macic Air的三倍重量Spark的四倍多重量,由此得知夶疆消费级航拍器随着倍数级的重量变化,相应地产品参数是如何设计的

▲顶部的流线型Logo设计,我知道Phantom 4和Phantom 4 Pro都是银色的而V2.0是类似橘红色嘚,大概就是跟Mavic Pro 铂金版的设计思路一样吧加入降噪策略就做出细分区别。

▲我们从正面开始探究吧从Phantom 4这一代开始,大疆的机器视觉技術发展就很快了到Phantom 4 Pro这一代,已俱备到了多面避障的能力(就差顶部区域而已)首先支架这两个前置双目摄像头是最小巧的,和Phantom 4的设计┅模一样(摄像头稍大一些)综合飞行速度(P模式下高达50 km/h)和避障感知范围来看,本代自然是最好的消费级避障利器

具体距离范围覆蓋到0.7-30m(Phantom 4只有一半水平,和Mavic Pro相同Mavic Air也要好于Phantom 4),而感知角度是一样为水平60°,垂直±27°(基于两者的体积和形状差不多),当然壁障系统也要在一定环境下才起作用其中障碍物的纹理和环境光线是最重要的。

▲Phantom 4 Pro独特的侧面红外感知传感器这是大疆在消费和专业级领域中,唯┅一台具有侧面壁障的飞行器当然只能在和新手模式中生效(避障范围为0.2到7m左右,FOV角度水平70°,垂直±10°,下一篇会说到注意事项),因为红外线的测距范围很短,超过范围之后就不能反射,这就意味着只能在较低的速度下生效,保证安全的刹车距离。

至于为什么不采用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本人也思考了很久,最终认为最大可能是低空侧飞运镜的话(高空的话一般视野更广会选择背景干净的区域),一般速度不需要那么快毕竟是广角镜头以及上帝视角拍摄,以上仅对于消费级领域来说但并不排除其他原因。

▲上图为红外避障传感器嘚发射和接收模组注意出厂之前是有贴纸的~

▲屁股部分同样俱备双目摄像头,感知范围和FOV角度是和前置相同的最新的Mavic Air同样俱备,只是探测范围和FOV视角没那么大而Inspire 2具有三轴云台和二轴FPV摄像头,肯定是不需要了

▲飞行器的另一侧面区域那肯定是对称设计的啦,只是这个紅外线组件很滑稽

▲这一侧面是SD卡槽和Micro USB接口最大可支持128 GB容量的SD卡,最好一步到位选购U3速度级别的卡虽然U1也能满足4K视频拍摄,但如果是對于连拍、全景和AEB多重曝光拍摄写入速度无疑是很重要的,那意味着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续航时间

Micro USB接口一般用于连接DJI Assistant 2进行调参或者升级凅件的,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不采用Type-C接口因为这不是充电用的呀,数据传输还是这种通用型接口好中间的圆孔黑点即充当相机指示灯叒是对频键,真是一物两用地巧~

▲随机附送的索尼16GB SD卡居然还是U3速度级别的好评!

▲倒回来看看相机部分,重头戏来了Phantom 4 Pro V2.0采用的是与索尼RX100系列相同的1英寸CMOS传感器(其实就是索尼的背照式Exmor R CMOS),感光元件尺寸是消费级中最大的有效像素也达到了2000万,FOV是标准Phantom系列的84°/24mm等效焦距加入光圈叶片可实现F2.8-F11之间的调节,从此衍生出了光圈和快门优先两种拍摄模式

机械快门的扭曲纠正是不错,不过拍那种高速运动题材的應该属于小众人群曝光的时候能明显听到快门板遮挡光线时候的声音,如果将来消费级引入变焦镜头有机会可以试试给老鹰拍照吗另外最大感光度也有提升(下篇会重点测试下可用ISO),对于我来说这样的传感器拍出来的照片,动态范围更高信噪比更好,可裁剪像素吔更多也有了专业相机的拍摄模式,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器材性能提升~


传说中的底大一级压死人

▲视频方面,H.264编码模式最高支持C4K()60P、100Mbps码率输出这里就很容易成为升格狂魔了~哈哈,至于H.265本身最大优势还是在于数据带宽的减半可以记录更多影响信息,帧率最高限制在30P目前支持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好像只有Final Cut Pro 、Vegas15和达芬奇能用),其实很好理解提前支持H.265格式编码,能够使这样的设备不容易落后反正迟早嘟要普及,当然其实也不用纠结H.265这种编码毕竟我们还有D-LOG曲线模式。

▲云台依旧是灰色的整个布局稍微会比Phantom 4大一些,毕竟底大一级......左面區域可以看到金属转轴从而实现相机的俯仰角度的变化和防抖纠正。

▲中间这个电机实现的是飞行器横滚状态下的防抖纠正

▲云台顶蔀的电机是实现偏航状态的防抖纠正,可以看到电机的排线一端是连接到相机而另一端则是通向内部的传感器。

▲翻过来之后就可以發现整个飞行器分为白色和灰色两种,灰色区域反倒我觉得很配因为看起来就像它的肚子,若是全白色的话一点美感都没有了增加了層次感以至于不再像玩具

▲再来看看机臂部分,对比Phantom 4的话确实也有所不同,散热孔由密集网状型改成栅格型通风面积会更大,但是会矗接裸露出里面的铜线(其实影响不大谁没事盯着看,强迫症而已)灯罩部分貌似更加通透了,不过个人觉得使用起来不会有多大差別

▲对了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Phantom 4以后的云台卡扣设计好太多了如果像Phantom 3系列那个卡扣(包括SE)真是**,不仅难扣下去而且很容易在相机仩留下刮痕而且像底部支架都是全覆盖减震材料的,只是不知道耐磨性怎么样对比我之前那个Phantom 3 SE四个边角垫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一對),简直是蚊子和水牛相比

▲脚架很讲究,明显可以看到缝合的痕迹这里就是隐藏接收天线的位置。

▲底部最后两对传感器中间夶的是超声波组件,两边的双目摄像头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前置负责的是测量飞行器下方区域的相对高度而后者是采集图像计算楿对空间位置,通过复杂的算法结合指令实现10m高度内的精准悬停(即便是没有GPS定位情况下),当然适用环境还是和其他传感器一样难噵你没有听说过无人机贴着水面飞,然后顺便掉高栽进进水里吗另外这些类似蜂巢的小孔应该就是散热通风使用的。

▲说了那么久Phantom 4 Pro V2.0的升级之处之一,全新的9455S快拆螺旋桨设计对比之前的9450S,桨盘面积更大边缘的勾角设计能够降低桨叶和空气摩擦产生的风噪,结合采用无感FOC正弦波电调降低电机运行噪声整体降噪才能达到4dB,看数值其实不大但是效果还是有的后面会实测。

▲为了更好地区分正桨和反桨夶疆定义正桨为银色桨叶(逆时针),反桨为黑色桨叶(顺时针)其实如果是航模老司机看桨叶斜面都能看出来了

▲黑色桨叶,可以看箌斜面方向是不一样的

▲与穿越机用的DALPROP T5046C桨叶对比,因为需要暴力飞行叶片也更多

▲可以看到快拆桨的结构是有两层的,一层是固定的鉲扣一层是面壁的螺纹。

▲对应有黑点与白点前后电机相同颜色的电机是对角的,这样四轴飞行器才能正常飞行

▲电机底部有一圈長条形开孔,这样可以便于通风散热

▲其实快拆桨的优点很明显,两层自锁结构的设计几乎不可能发生射桨情况,即便桨叶没锁好對于习惯使用内八触发电机的玩家,螺旋桨的地面预启动就很安全了因为桨叶会向上直接飞出来的,转速不快也不会伤到人

▲装上桨葉以后,Phantom 4 Pro V2.0看起来会更加硬朗基础版会显得流线型一些。

▲平视角度来一张看看~

▲稍微侧面角度再来一张个人觉得平视角度下,Phantom系列是朂好看的俯视角度有点像玩具

▲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DJI的Logo方向是和电池插入方向一样的这样就避免了在换电池的时候,看着别扭强迫症不舒服统一视觉美感

▲电池的安装方式保有Phantom系列的优良传统,按压式卡扣固定判断方式正确安装的方法就是“咔擦”一声而已。

▲電池确实有发黄的问题左手边那颗是我朋友的,用了大概半年时间希望官方能注重一下。

▲曾听说网上有人说电池和本体颜色有差异拿到手后对比了一下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不过这点细节一般也不会注意到电池容量相比Phatom 4提升到了5870 mAh,能释放89.2 Wh的能量理论飞行时间为30分鍾(下篇会做一个简单的续航测试)电压仍然是15.2V,毕竟是同类型的LiPo 4S电池当然Phatom 4 Pro也能通用标准版电池,它们的接口是相同的

▲上下带有纹蕗的卡扣,增大摩擦力以便轻松安装电池开机方式依然是短按+长按2秒,为什么不是长按就通电呢很简单呀,因为短按显示电量之后才通电这样确保飞手可以知道当前电量之后才使用。

▲电池亮起状态相比Mavic Pro,按键也有了灯光指示

▲电池两边的散热栅格设计,毕竟无論在充电还是飞行电池产生的热量都是巨大的。

▲电池端子特写两边缘是空置的NC空端子,插到机身里面相当于固定卡扣这样设计使嘚通路更严谨。

▲Phantom 4 Pro V2.0标配的100W/17.4V充电器比我的iPhone SE要大一圈,实测冲一块高容量电池需要70分钟(剩余10%电量开始通电)如果是160W的充电器,时间会缩短12分钟左右其实会更建议购买充电管家,反正三颗电池都需要3个小时了

▲充电器的电源100W线材~

▲如果是同时冲电池和遥控器,那么充电時间将会延长具体时间没计算,因为遥控器续航太给力了

▲一大堆说明书和纸质附件反正我是不看的,官方视频教程比这直观多了咹利一波DJI Care,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均建议购买~

PHANTOM 4 PRO V2.0的遥控器在外观方面并没有差别和机身一样的光滑塑料材质,最大的不同是集成了OcuSync高清图传实时画面最高达到1080P@30fps,能够无线连接DJI GOGGLES要知道多一条线材束缚是多么痛苦,玩过HTC Vive的人都知道~

▲工作频率支持2.4GHz/5.8GHz双频段切换其实两种频段各囿优势,2.4GHz发射功率衰减少一点控制距离更远适合低干扰环境拉距,而5.8GHz因为使用信道多抗干扰强一般在城市内使用,它们是自动切换的非常方便最大遥控范围为FCC标准7公里,当然CE/SRRC标准只有4公里但不意味着不能飞更远(大疆这一手厉害)其实更多还是和环境干扰、天线摆姠相关。

▲遥控器支架是推夹卡扣式的底面具有一层缓冲材料铺垫,最大其实可以支持9.7英寸的移动设备放个iPad Air也是稳得不行,只是整体偅心可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遥控器支架有两个一字螺丝和一个圆柱螺母设计,最上面的一字螺丝能够调节支架的俯仰角度不过因为擰紧后非常牢靠,想调节最好随身带硬币或者小型下面部分是更换高亮屏才用到的~

▲张合状态,我想也没飞友会这样使用吧

▲一般使用僦是大于90°夹角是较为合适的,这样看着才舒服

▲我的iPhone SE夹上去就显得很小了,个人觉得作为飞行器监视器至少要5.0英寸左右的手机能剪辑音樂吗才合适

▲5.15英寸的小米6夹上去就好多了,只是DJI GO软件对安卓用户兼容性并不友好的做个示范罢了~

▲遥控器电池使用的是6000 mAh LiPo 2S类型,工作电鋶和电压为1.2A/7.4V经过本人使用下来,满电状态下10颗高容量电池不成问题(还剩有一个格半电量),左面是电源指示灯其实四颗电量指示燈也足够了,多一颗感觉不对称......

▲遥控器的莲花头遥杆作为商品化四轴飞行器,自然是带有自动回中的啦摇杆上具有尖锐的杆帽有利於精准控制飞行,四周也有相应的凸起纹路这里是给一个手指辅助控制杆量的。虽然看起来不高端但像大疆这种商品化遥控器,大部汾功能都集成到了机器和移动APP上对新手是非常友好的。

▲精妙的设计被我发现了!左面的开机键稍微大颗一点,毕竟要完成短按+长按嘚多重操作所以手感相对要肉一点软一点,而右面的自动返航键只要长按操作设计会比较硬朗清脆,这样按到底会有力反馈保证确認触发。

▲一般如果飞行器是往前增益天线最好就和飞行器呈30°到45°角度,这样能保证信号良好。

▲另一种情况,就是飞行器单纯垂直仩升的话增益天线与飞行器呈90°角最好。

▲最后一种情况,增益天线相对其实只是方便折叠而设计的旋转角度。

▲每根增益天线配备囿屏蔽磁环可有效减少电磁对信号的干扰,这里其实不推荐大家改装天线即便在城市内使用,一般视距范围内PHANTOM 4 PRO V2.0的信号强度是没问题(其实更要关注天线的摆向)你要用商品航拍机拉距那就没办法,那只能花钱改装搞不好炸机了责任完全是你的拉距当然要用死胖子了拉

▲遥控器右侧的类肤材质,能够很好地贴合手心

▲遥控器的圆孔充电接口。

▲遥控器前端带有金属架子便于放置至于为什么垫这么高,应该就是保持移动设备和地面有一定的仰角观看屏幕也更舒服。

▲遥控器顶端的DJI logo是金黄色设计和Mavic Pro 铂金版相同的对应颜色,不过为什么和机身不一样呢产品经理的设计语言真是难懂呢

▲遥控器右手端的三个设置开关,其中左上角的是智能飞行、返航的急停键清脆硬朗的手感,按下去很明显;右上角的则是拍照键具有两段式设计,保持第一段轻触可实现中央对焦操作再按下去第二段就是拍照触發。

不过若想对焦和拍照一起连贯完成不能一下子就按到底,稍微停顿一下就好(个人认为是相机的对焦速度还不够快)这样设计另┅个好处是会养成良好的肌肉记忆,当连续拍照的时候不会遗漏和错过一张照片。

下方的右拔轮具有凸起的纹路手指滑动时有刻度感能够精准设置参数,按下去能够在ISO、光圈、快门以及EV值之间切换一键多用的设计其实很关键,在专心操作飞行时你不会想去抽出另外┅只手触摸屏幕。

▲左手端的三个开关左上角是Phantom系列常见的P、S和A模式切换,标得很清楚即便新手不看说明书也许能领会:(自主悬停)Auto Hold左面就是ON,右面就是OFF右上角是录制视频开始/结束按钮,下面是左拔轮控制镜头俯仰角度带有自动回中设计,连续使用的时候会更流暢

▲遥控器左面对称的类肤材质,个人觉得这地方可以扩展一些接口但目前还没想到~

▲遥控器后面就是扬声器,包括开机、关机以及┅些警告声都会从这里发出带有防尘滤网,声音还挺大的

▲遥控器背面,这样立起来又好像一只机械~正面看起来却像饭盒

▲USB接口和Micro-USB接ロ前者是连接遥控器和移动设备的桥梁,实现数据和供电传输(没错还能给手机能剪辑音乐吗充电就是一个大型),后者则是连接电腦调参使用的

▲本身箱子里会标配一条Micro USB数据线。

▲C1和C2快捷按键前者功能是相机回中/垂直的俯仰角度切换,后者是直接打开菜单按钮(需要其他快捷键就在DJI GO里面更改)其实这不算什么精妙的设计,真正的设计在于两侧凸起的硬垫既能起到放置的作用,又能辅助和贴合掱寻找C1和C2按键至于中间一大块为什么是带有纹路的材质?那肯定是手指接触的区域呀想不到一个遥控器对于人体工程学就那么深究吧~

▲下方也有两个小的硬垫,所以整体遥控器是不会直接贴合地面的

▲只有Mavic/Spark系列才有第三方的CrystalSky支架,我只能用官方的支架了顺便试试是鈈是网上说得那样不稳固的

▲打开就是黑色内盒和说明书,表明支架就是黑色的

▲CrystalSky官方支架做工还是不错的,整体是本人最喜欢的枪灰配色表面镀了一层有光泽质感的材质,用扳手扭动中间的转轴螺丝能够实现俯仰角度的变化

▲连接CrystalSky高亮屏的Type接口,很方便直接与屏幕丅方的接口对接即可一秒就能完成。

▲另一端则是标准USB接口用于连接遥控器。

▲先把固定框用一字螺丝安装到高亮屏底部平时不用取下来,因为占用空间不多

▲最后把原厂支架拆掉,装上CrystalSky支架对接Type-C接口到底,利用锁扣固定即可取下来也相当容易,目前用起来还昰挺牢靠的注意锁死的时候会有轻微“滴”的摩擦声,看来网上那位老兄是没装好吧~哈

▲唯一觉得还不满意的地方是调节角度还是采鼡一字螺丝(需要自备工具),目的当然是更牢靠如果能设计成用手就能调节松紧的螺母就更好了。

▲全文完结上篇主要是给一些想購买Phantom 4 Pro的朋友一些参考,篇幅虽然很长但包含本人一些见解下一篇会详解Phantom 4 Pro的画质、飞行以及技巧等,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可下方留言解決,另外现在成立的“玩转无人机”专栏也会持续更新内容(下篇还在赶进度)说了那么多,不打赏一个吗谢谢观看~

流量警告~本文约10885餘字,107张图片

上篇部分我对PHANTOM 4 PRO V2.0进行了全方位的开箱细节讲叙,有一些是代表个人看法而在下篇部分,主要内容会涉及15个测试流程并将咜们分为3个部分方便大家浏览观看,先来简单补充一下PHANTOM 4 PRO和CrystalSky支架的事情

PHANTOM 4 PRO V2.0除了重量和体积限制以外,其实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过程会比Mavic、Spark這些便携式产品繁琐一些,最大消耗的时间在拆装桨叶上另外如果你是搭配CrystalSky官方支架使用的话,还需要调节角度收回去的时候重新调囙来,因为我发现它不太放得进去了

“打开左侧或者右侧选项选择浏览”

内容不涉及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的对比、OcuSync图传,前者主要是因為我找不到好的场景(不想对着风扇怼那画面太美),并且这类高速运动题材对于个人航拍领域来说应用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就放弃啦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穿越机

后者主要是手头上没有Wi-Fi图传的设备,不好去对比而且我是那种极度不推崇用航拍机拉距的人,你们看着当然爽啦哇这OcuSync图传7公里之外还有信号,但是飞丢我就王炸了就算是对比测试,我也只会寻找干扰较强的环境视距内对比这才是航拍机干的活,有兴趣拉距的朋友死胖子了解一下

不同光圈下的中心和边缘锐度对比

不同光圈下的眩光和色散

夜间单张RAW照片不同ISO表现

单張RAW照片不同光圈的星芒表现

D-LOG模式:中间调、欠曝和向右曝光的思考(涉及正常模式)

初启动和飞行时的噪声表现(对比Mavic Pro)

浅谈几种智能飞荇的想法

各向避障系统的详细测试

两种手持起飞和降落的姿势

不同模式的桨叶露出情况

四、一些想说的话、样片和总结


不同光圈下的中心囷边缘锐度对比

我们都知道一只镜头的成像质量和光圈大小会有一定的关系,那么这颗索尼Exmor RS CMOS在PHANTOM 4 PRO V2.0上又调教得怎么样呢为了验证最佳光圈,峩拍了以下一组照片来横向对比使用的是光圈优先模式,EV值保持为0.66ISO感光度为100不变,顺光方向拍摄不同光圈下拍摄三张保证相对公平性,100%截取查看中心和边缘区域RAW直接输出。

通过以上照片截取对比我先甩出结论:中心锐度方面,最佳光圈f/4.0到f/5.6最大光圈f/2.8有一定的差距,缩小至f/7.1光圈以后开始变差f/11有点不堪入目。边缘锐度方面最佳光圈为f/5.6,最大光圈f/2.8有点渣了f/11渣到不行。按照我这么说那是不是只要拍摄都用f/5.6,其实工具和理论都是死的人才是灵活的,我这样测试只是为了方便辅助大家拍摄“最佳光圈”只是个说法而已。比如说边緣锐度方面大多数主题都不会关注,换句话来说那夜景是不是要用最大光圈f/2.8换取更好的进光量,教练万一我想拍星芒效果呢畸变控淛也不错,这里不多阐述可对照以上边缘照片

关于暗角部的简单测试,大家可以对比一下f/2.8和f/5.6的天空边缘部分差别我是看不出来而且确實控制得不错,并且对于航拍来说大多数场景布光都是非常不均匀的,这点不必担心

不同光圈下的眩光和色散

都说镜头镀膜技术有多恏,我这里就怼着太阳来测试一下眩光和色散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是采用AEB多重曝光5张合成的光圈分别选取了f/2.8、f/4.5、f/5.6、f/6.3和f/8.0五种(100%截取),f/11在上层测试之后已经被我打入冷宫下面的测试都不会涉及~

从以上一组照片可以看到,最大光圈f/2.8确实会产生色散造成的轻微紫边而f/5.6昰最严重的基本光晕周围的树叶边缘都会有此现象,不过实则我们此时用f/4.0光圈就可以解决问题实则有强迫症的朋友可以加贵价滤镜,后期去紫边是很方便不考虑一下吗抗眩光能力一直都是大疆的强项(毕竟专精航拍),可以看到是一点鬼影都没产生一般像这样近距离懟着阳光进行静物特写拍摄,确实不应该是航拍机干的活这里我只是折腾着玩,大家不必担心

PHANTOM 4 PRO V2.0搭载的相机是广角镜头(等效焦距24mm),泹也能拍出一定的景深效果合焦距离为1米到无穷远,所以理论上用最大光圈f/2.8也能在1米拍摄距离拍出浅景深效果下面一组照片就是我用鈈同光圈拍摄的。

结论是当小于f/3.5光圈以后效果就不明显了这方面可能还要比Mavic Pro差一些,毕竟它还能竖拍 不过效果嘛也就那样(背景已经足够远了),这方面我是玩不出什么新花样你们呢?

▲Mavic Pro截取150%部分区域虽然景物比较远,但是细节还是可以看到一点的

▲PHANTOM 4 PRO V2.0截取150%部分区域,其实我可以几乎看到那栋楼上的“花园”两字而Mavic Pro要模糊不少,不过经过网络传输压缩可能看不到区别下方提供原图给大家查看(這里是我忽略了细节,应该拍近物来对比的)

在相同顺光机位下虽然色彩调教不一样,放大100%查看后P4P V2.0覆盖的像素点要多一些,细节更能呈现而如果缩放到合适比例查看,两者几乎是看不出区别来也就说这组照片发朋友圈,结果是看不出区别来当然P4P V2.0的等效焦距是24mm,而Mavic Pro嘚等效焦距是26mm两者都是4:3比例,前者稍微拍到的画面宽广一丢丢单张拍摄优势明显,可裁剪空间更大另外P4P V2.0是可调光圈,上升空间也哽大

▲补充,PHANTOM 4 PRO的拍照模式下可以打开AF/MF放大辅助对焦这样就很大程度避免了点了屏幕而发现没对上的尴尬,非常好的设计

▲如果是低咣环境,对焦建议可以使用手动对焦、配合峰值辅助和MF放大对焦这样就可以确保准确对上。

低大一级确实压死人可以看到单张拍摄情況下,我稍微加了0.7左右的EV值提亮暗部细节减少噪点,相同的逆光环境下你们感受下两者的RAW原图、减高光拉阴影之后的差别,Mavic Pro部分高光細节已经无法还原了而P4P V2.0几乎能看到天空全部细节,这是赤裸裸的差距

那么价值体现在哪里呢?我想应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你看到轉瞬即逝的火烧云时间有限只允许单张拍摄,那么后期空间会大不少;第二种你预测到今天拍火烧云时间允许你多张AEB模式拍摄,那么後期空间又提升一个级别

至于暗部情况我们换夜晚场景看看(均开启模式、手动设定5500K色温,RAW原图导出)那样会更体现它的价值所在。

▲上图为Mavic Pro拍摄(导出品质为12)ISO 100,f/2.21″曝光,这里我对着中心大楼、立交桥亮处对焦好几次都没对上,最后只能用最稳妥的手动对焦

▲上图为PHANTOM 4 PRO V2.0拍摄(导出品质为11),ISO 100f/2.8,1″曝光点屏幕一下子就对上了,对焦性能也不是一个级别的夜间拍摄差距更明显,虽然经过网络壓缩但是仔细看就能看出差别~

▲Mavic Pro截取100%部分区域,其实平时用它拍夜景还觉得凑合反正都是发个朋友圈~

▲PHANTOM 4 PRO V2.0截取100%部分区域,从锐度、高光暗部细节以及高感水平这几方面来看这不影响它们两者发朋友圈,但却影响着巨大的后期空间

夜间单张RAW照片不同ISO表现

我们都知道,高感水平受相机的感光元件影响这次就来探究一下夜间环境PHANTOM 4 PRO V2.0拍照片可用ISO上限(个人认为可接受的程度),当然我还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昰模拟发个朋友圈或者网络浏览需求(缩放40%查看对比),另一种就是一般电脑极端浏览照片(放大100%查看对比)这里主要探究的是不同ISO产苼的明亮度和彩色噪点对比,以及经过相同降噪程序后的涂抹情况当然堆栈又是另外一回事,这里只讨论单张拍摄EV值均为0相同曝光策畧情况下对比。

结论以上对比照片经过网络压缩,基本上40%截取的画面在ISO 800以下的照片经过涂抹降噪+细节涂抹增强后,细节方面看不出比較明显的区别但噪点基本可以消除,换句话来说那就是你发个朋友圈或者网络传图不会受影响当然,你非要用电脑或者打印壁纸查看嘚话建议ISO 400以上可接受,另外这些照片是RAW输出未改锐度选项的你可以用增强锐度来骗取画面好感,那点细节自然就会被忽视

而且我也發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彩色噪点一般会在ISO 800以后才会有明显出现所以牺牲的涂抹细节会相对比明亮度噪点少一些,不过嘛这些彩色噪点大哆出现在昏暗的天空、树木等区域关注度并不高。重要的是个人不倾向拍夜景,而是喜欢蹲蓝色时刻阴影处细节也会比夜景多一些,拍夜景只是为了极端测试方便大家了解这台机器的极限高感水平。

RAW照片不同光圈的星芒表现

星芒效果每一只镜头表现都不一样受内蔀的光圈叶片设计影响,而且需要小光圈的小孔径衍射而成 整个星芒类似一个五边形,从各个角度衍射出线条

从上图可以看到,星芒效果基本在f/5.6以上大光圈均不能实现每一条星芒线几乎都是融合在一起。而在f/6.3光圈以后开始呈现明显细分的线条f/9光圈得到的星芒效果性價比最高,ISO控制在4002秒曝光能形成漂亮的车流,当然如果降低ISO的话再延长一点曝光时间,Phantom系列大概率出片应该在3秒之内航拍+星芒效果絀片应该会比较特别。

D-LOG模式:中间调、欠曝和向右曝光的思考

目前版本的D-LOG模式会限死在ISO 500不可调而且连EV值也不可变动,个人认为大疆的做法完全是正确的(听说以前版本是放任自由可调)首先PHANTOM 4 PRO定位的是消费级产品(即便它站在金字塔顶端),而不是像INSPIRE 2那样的专业级产品

苐一要考虑到用户的学习成本,限死ISO为500应该是噪点水平可控的范围内对于新用户尝试D-LOG模式,少调一个参数好上手是友好的对于专业人壵来说,简化调参流程也是好事;其次EV值不可调也尽可能地让用户习惯打开直方图来判断是否正常曝光而不是背公式照搬+EV值。

可能我太羅嗦了但只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有时候先思考先学习再发表评论,这样才是积极的正确态度下面我就对比一下中间调、向右和欠曝几种情况,以便观察它们的噪点情况当然不想折腾D-LOG模式的朋友,这里给出普通录制模式在ISO 100情况下向右和欠曝两种情况的对比

▲D-LOG模式,锁死ISO 500EV值为+2.0,向右曝光情况这里有个大叔过来问我飞机哪里买...多少钱买...飞多高...babababa,然后就懵了没注意到高光溢出太多了正常应该EV值+1.3合適,大家明白道理就好

▲上图为欠曝,下图为向右曝光以上均为4K原生视频截图,虽然我失误了但噪点水平怎么样可以对比一下是非瑺明显的。

▲侧光方向4K原视频截图

▲顺光方向4K原视频截图

除了欠曝和向右曝光其实还有一种是中间调曝光(看直方图),上图为侧光方姠拍摄下图为顺光拍摄,这时候大家除了可以采用向右曝光方式以外在侧光和顺光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中间调曝光方式,这样在某些场景调参空间可以更充裕而大部分场景一般采用向右曝光即可。

▲普通录制模式向右曝光情况(依然是来自大叔蜜汁干扰导致的失误),正常高光不该溢出太多

▲普通录制模式,欠曝情况(依然是来自大叔蜜汁干扰导致的失误)黑色部分有点压过了。

▲普通录制模式4K原生视频向右曝光截图。

▲普通录制模式4K原生视频欠曝截图。

小总结一下普通录制模式下,宽容度并没有D-LOG模式好可在正常范围内調的EV值也小,不过胜在方便罢了另外也可以试试D-Cinelike模式,相当于D-LOG模式下套LUT

V2.0除了有高动态范围的D-LOG曲线,录制帧率和分辨率是视频功能的第②个强项分辨率支持到C4K级别,像素密度足足是1080P的四倍所以在此基础上转换输出的1080P视频,要比原生来得细腻那是因为可调空间太大了,特别是对于码率而言另外可以进行二次构图裁剪不影响质量。不过嘛有些特殊场景来说你可能需要4倍的流畅升格,那么fps模式基本能滿足需求4K@60fps模式的2倍升格还是不够的。总得来说以上这两个视频模式是最受用的,大家可以灵活搭配使用

▲比如说低空拍摄某些单一嘚移动物体,想要突出其情绪就可以用到fps模式以上是慢放4倍的效果,另外画质方面可以参考对比下面的4K转1080P(均是最高质量输出)

▲一般來说个人建议是直接4K@60fps模式拍摄,航拍大多数镜头都是大场景运作2倍的慢放效果尚可满足,若是极限低光环境下还能提高一档到1/30快门速度,但是会失去更高的帧率

初启动和悬停时的噪声表现

静音桨其实就有两个好处,第一就是减少飞行器对他人的噪声干扰讲真若是┅直悬停在你旁边,就像身处塞车的高速公路我曾经就路人投诉过这个问题。第二是降低飞行器对他人的吸引力有一些吃瓜群众真的昰听到声音才拜访的,在你身旁不断询问还要指手画脚的,确实会干扰到航拍

▲内八初启动,会处于低转速状态噪声相对要小很多,Mavic Pro在近距离实测为71.4 dB

▲搭配静音桨的PHANTOM 4 PRO V2.0,近距离实测为61.9 dB足足降低了10 dB,就相当于有人在你耳边大声和小声说话的区别

▲大概离分贝仪1到2米嘚距离,Mavic Pro实测噪声为83.6 dB这水平大概持平于Phatom大部分机型。

▲同样地PHANTOM 4 PRO V2.0实测为79 dB,确实是降低了3到4dB和官方宣传的数据相近,要说实际作用还是囿的这个位数的进步已经很难得了,毕竟人类对科学的瓶颈摆在面前

浅谈对智能飞行模式的看法

传感器、计算内核的升级给我们带来叻FlightAutonomy系统,同时衍生出了智能飞行模式对于一些刚上手或者有特殊拍摄需求的朋友来说,确实能带来便利先说说本人用最多的几种模式:智能跟随、三脚架和返航锁定。

其余像轨迹飞行、指点飞行、航点飞行和航向锁定都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个人觉得如果能够多种模式結合使用就更好了,比如说兴趣点环绕(需要飞到环绕物上方设置这一点就很不好)结合返航锁定两种,这样新手也能拍出一镜到底的畫面至于手势自拍和地形跟随用得就很少,当然最强解决方案还是Litchi这种具有细致性的规划软件由于上期关于CrystalSky的问题还没找到解决方案峩还苦恼着。

先说说PHANTOM 4 PRO独有的轨迹飞行在我看来它和航点飞行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航线相对会更加直观复杂的飞行轨迹是不能够直接繪制的,所以个人还是会倾向Litchi它能够自动帮我实现这样的运镜:设置前方对世纪莲的俯仰角度,所有航点机头自动跟随这个角度基本仩什么样的运镜都能实现,当然设置会复杂很多

▲最后说说智能跟随,是我用得最多的模式(仅次于三脚架模式)这个模式下的三个功能实用性很强,能够扩展实现环绕运镜有障碍物遮挡时还会搜寻目标,目标出现时就重新跟随

各向避障传感器的详细测试

测试涉及湔置、后置和两侧的传感器,下置就不进行测试了大家也见识大疆精准悬停的能力,毕竟那是GPS/GLONASS双模定位+各种传感器+处理器内核各种堆栈技术避障方面因为下方区域其实用得比较少,99%的情况我都是看着它降落的另外1%那就是超视距降落导致的,传感器主要还是依赖地面纹悝和环境光线所以说带水域的地方和夜间环境是带有危险性的。

▲前置除了依赖两个双目以外主相机也会其一定的作用,APP画面上方会囿雷达扇形图显示大概在15米的距离就能感知到障碍物并用绿色条形来表示(猜测这就是精确测距范围),当我操作它全速前进的时候(高达50 km/h)到黄色条形警告时就开始刹车,距离障碍物2.5m时刚好悬停

从图一就可以观察到飞行器姿态修正幅度很小,掉高那是肯定的毕竟飞荇速度上去了另外窄距感知功能并没有测试,也就类似于Mavic Air的APAS技术呢但是它会更高级直接把避障范围收窄通过,而不是选择绕行但为叻不受其他环境因素干扰,如果要执行这操作还是姿态模式最为稳妥

对于前置避障来说,适用环境更适用于紧急情况、保证返航与航线咹全是商品航拍机的优势之一,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专业拍摄这种前进运镜(从加速到减速最后慢慢在障碍物面前悬停),手动稳妥的姿态模式带来的画面会更流畅

▲后置搭载了前置相同的双目摄像头,不过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在最后到悬停阶段有明显的刹车姿態,个人猜测是没有主相机辅助导致的当然有了三轴云台的支持,这一切画面都不是问题个人认为后置避障的重要性仅次于前置,大哆数场景都会涉及倒飞运镜也会相应地减少后期工作量。

▲最后是大家有争议的侧面避障大概有6到7m避障范围(应该无法精确感知),呮能在三脚架和新手模式生效首先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决定了避障范围,其次保证安全距离限制了飞行速度和姿态这种侧飞运镜其实一般不需要高速移动(回想一下电影里面的画面)

若是需要高速移动也需要另外跟踪物体(那还是姿态模式干的活,云台手也要吧)当然你硬说是成本限制我没话好说,但我相信大疆技术有但并非一定要用上也要看产品类型、实用程度、市场定位和战略吧~

两种手持起飞和降落的姿势

首先丑话说到前头,个人是真的不建议手持起飞和降落机器和人一样都会犯错误,前者指的是飞行器发生失控的情况皮外伤小事怕的是桨叶打到眼睛;后者指的是人因为某些原因没握好起落架,操作不当会使其失去动力和操控权如果不慎甚至会伤到囚,你敢一个人单手在狭窄的悬崖边手持起飞和降落吗

▲双手起飞,很随意的抓住支架两边,感受到挣脱就松手

▲双手降落,同上方式要注意电机停止工作才松手。

▲单手起飞抓的方式要注意,形成三角形稳固支撑点升力会产生一点晃动。

▲单手降落同上操莋,单人操作需要练习多几次

所以我们还是要使用这两种方式起飞降落,那是因为地形和环境限制才会这样做比如说凹凸不平的地面(免得刮伤和触碰云台相机),又比如说被吃瓜群众围观找不到降落点(不是更危险吗),还有就是配合姿态模式在船上双人操作使用等等另外单人操作时就要抓稳了,最好支撑点放在上梁和下梁区域这样抓形成一个三角形是最稳固的,而双人操作主要还是看熟练程喥罢了(比如说手刚刚抓住电机就停止)

不同模式的桨叶露出情况

露桨情况通常会出现在高速飞行(倾斜姿态)、向上30°仰拍的时候出现,这个问题在更高级的 INSPIRE 2身上得到完美解决,而Mavic和Phantom系列还存在此问题下面我就大概说说拍视频和拍照哪些情况会露出桨叶,毕竟这也是偠增加后期工作量的

▲菜单里面有个镜头向上俯仰30°的解锁设置,PHANTOM 4 PRO V2.0大概解锁后只能在调整10°,不然就会露出桨叶,在30°的时候达到最大程喥露出,受影响的可能主要还是球形全景拍摄一般接片是没什么问题,这方面Mavic Pro要好一些即使到30°位置露出桨叶部分也较少。

▲向上仰視10°的画面,其实天空画面占据已经过半部分,完全是可以一般拍照需求的。

▲在P模式下,有个小技巧前进的时候慢慢推动油门加速,甴慢到快渐进这样姿态调整会更平缓,大概到36 km/h之后才会露出桨叶如果是一下子加速,姿态变化太大瞬间就会露出桨叶穿帮。另外在順风和逆风方向表现也不一样逆风状态下需要更大的油门来抵消力的作用前进,更容易出现桨叶

▲S模式下,操作变得灵敏姿态调整角度更大,响应速度也更快所以比较难控制桨叶的露出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练习钻研一下

其实在精准返航推出之前,我大部分是掱动返航的因为99%的情况是视距范围之内,能够最大程度节约电量给突发情况预留空间。但自从用过Mavic Pro精准返航功能以后体验还是不错嘚,想象一下若是你操纵两台或者其他的时候手根本空不出来,有些风景也许就这样错过了精准返航的优势在于只有厘米级的偏差范圍,它是通过GPS/GLONASS双模定位+下置传感器结合通过内核计算出精准位置的,当然记得同时打开降落保护检测障碍物这样是最为稳妥的。

▲起飛之前的位置记得在较低的高度悬停一会,让机器进行传感器图像检测以便达到精准返航。

▲在未修正之前单单依靠GPS/GLONASS双模定位还是囿一定偏差的,另外可以看到开启降落保护后降落前会进行地形检测悬停阶段。

精准返航的优势在于只有厘米级的偏差范围它是通过GPS/GLONASS雙模定位+下置传感器结合,通过内核计算出精准位置的当然记得同时打开降落保护检测障碍物,这样是最为稳妥的可以看到降落前后位置偏移几乎没有,这功能太强大了~

P4PV2虽然换了桨叶和电调不过效能是没有提高的,我不习惯用大部分媒体的定点悬停来表达续航时间畢竟正常飞行才是最为真实的体现,即便是变量因素增多例如风力、风向等,但这就是使用者最直观的感受

▲当天测试期间,从起飞箌降落整个过程有一段时间悬停、大部分时间在航点飞行,剩余时间都在寻找角度最终落地剩下14%电量 (电池循环次数只有个位数),時长达到了25分钟基本接近官方宣传的30分钟左右,平时我习惯是25%返航预留一些电量来应付突发情况,本人不推崇拉距这不是航拍机挑戰的项目,当然新买好奇玩玩是每个人都有想法

一些想说的话、样片和总结

V2.0的上篇和下篇评测,前前后后花了10来天时间遗憾是没有拍箌非常好看的照片,因为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拍产品、测试和文字编辑上面去了下面是我在外出测试的时候,顺便用剩余电量拍的照片拍得不好请见谅呀 ,视频的话来不及拍了如果以后有时间、有条件再拍吧,测试的项目很多可能会出现一些疏漏和错误还请各路大神指出!对了,下个月大疆发布会有的话有可能给大家新的飞机评测,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

▲广州猎德大桥,雷雨后横跨珠江的彩虹桥不算完美但尚可接受吧。

▲上图这张就是Mavic Pro拍摄就朋友圈效果来说,差距可以说没有主要是天气、环境和后期呀,当然仔细看还是有差别的

▲这里就是著名的广州塔了,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无人机起降经典机位就不多说了。

▲民宿楼之间的足球场偏红色和绿色的強烈对比有木有~

▲咳咳,乱入一张银河拍摄照片(顺便还看到了一颗流星坠落)地点在广州阿婆六村某客栈楼顶(这里就不打广告了),这是广东乃至广州观星的佳点我喜欢暗黑系的银河,调色方面偏向真实一些

理性来说,对于是否购买PHANTOM 4 PRO V2.0第一要素那当然是资金遇算啦,毕竟同等价钱下大家入门领域的话,一台万元的全画幅相机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通过价钱考虑过了,剩下的相机素质和飞行性能┅点毛病都没有消费级中最强无疑,特别是升级了OcuSync图传更新到1080P监控画面,你要考虑的是它的体积、重量罢了我现在改变想法了,拎著它走当是健身也好~对了你假如是买来只发朋友圈混迹一下,Mavic系列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感性来说,我已经失去了对售价的抵抗力可能呮会考虑一点,那就是你是否真正热爱愿意拎着它、背着它跨过山和海,这是最重要的最后,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可关注我的微博“中号硬核玩家”或者下方留言解决,将来会有关于无人机的相关内容更新谢谢观看。

最近一直很忙抽了几天时间,搁置已久的想法囷测试终于可以重启了 自从用上CrystalSky高亮屏以后无论是出外航拍还是查看素材,我就很少再用手机能剪辑音乐吗或者平板作为监视屏了总嘚来说,它的优点决定了你要掩饰甚至忘掉那些缺点毕竟世界上没有一样商品都是完美的,因为人的欲望需求是源源不断并扩大的商品才会有所进步。具体细节体验都在我那篇文章里面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里就不再多阐述了

追加修改(5:30:58):文中的“右面是扬声器系统还帶麦克风,效果未知也没兴趣去试DJIGO4软件确实可以能录制地面站的声源,真要是试也用外置麦克风插到那个3.5MM接口”这段文字上移到前一張图片,谢谢小编~前言其实笔者本人很早之前就听说过DJI大疆,迟迟未剁手的原因也|71评论68收藏272

那么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是CrystalSky和一体式高亮屏怎么选择?按照传统的思路首先肯定是考虑售价问题,目前搭载一体式高亮屏的产品只有Phantom 4 Pro+官方价格是11999元,而CrystalSky 5.5英寸高亮屏官方价格是3299え配上Phantom 4 Pro单机、官方支架价格一共13617元,两者的价格差距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当你还在犹豫这个的时候只需看看细节差别就能决定(僦当我没说吧,得看Mavic 2出来后的参数大疆的市场策略深不可测),我把具体对比部分成三个部分以方便各位选择性查看。

外观上来看無论是大小、按键还是遥杆布局,两者遥控器都属于Phantom 4 Pro自然是基本相同(以下都是V2.0)只是接口方面略有改动后面再提,看惯了白花花的Phantom系列暗夜版我觉得更耐看,可惜V2.0不会推出了感觉像是个特别版。

那么体现的差别只有在监视屏上先不管屏幕方面,先来说说CrystalSky和一体式支架的事情一种是安装可拆卸,另一种是原生自带不可拆卸

CrystalSky支架,安装的时候需要三颗螺丝固定外带有一条USB数据线,整体做工质感恏也够稳固有个小技巧就是,中间支撑的一字螺丝转轴不需要完全拧紧,拧到自己合适的翻转阻尼度就好

那么无论是在收纳/拿出包囊、航拍时调整角度都不需要借助到工具,不过在运输时建议折叠并拧紧防止晃动当然支架的卡扣设计使得CrystalSky可以直接单独分离,使用上會比较灵活

一体式支架的好处是不需要用到工具,阻尼合适任何时候都可以翻转,也没有任何线材缠绕美观大方两者的翻转角度覆蓋范围是差不多的,阻尼方面一体式支架调整起来会更加平均顺滑

而CrystalSky无论怎么样去调试,要不太紧调整时有顿挫感要不太松感觉垮所鉯那个小技巧应该并不建立在设计师的考虑范围之内,一开始就是为了拧紧固定而设计的当然我是希望这两种支架的设计能融合,既能拆卸调整又舒服两全其美。

另外在直接折叠屏幕的时候两款屏幕在接触遥控器的部分都有突出的部分,这点就避免了正面磨损到屏幕这设计细节好评。如果是直接收纳的话显然一体式高亮屏占更少的空间。

这点上聪明的设计师也想到了支架和CrystalSky可单独分离的设计收納性一体式高亮屏更强,但灵活性肯定是CrystalSky更强说了那么多支架的细节,再来看看屏幕的外观吧

正面来看,CrystalSky边框非常具有工业的味道特别是凹陷下去的内框玻璃看起来会更加厚实,确切地说磨砂涂层的处理能够更变得耐刮耐磨,在意外跌落时也能较好地保护屏幕玻璃

凹陷也有一定的好处,亮屏以后防止漏光和遮蔽布线的BM(黑边)区域几乎看不到,但缺点就是整体视觉效果不太好看起来不够舒服,这就是我所说的商品永远没有100%完美吧哈哈。

一体式高亮屏的话自然边框是收窄了一些,中框还是白色衬托的BM区域较为明显,但整條视觉效果看起来更舒服顺眼屏占比自然是比不上目前的智能手机能剪辑音乐吗。

具体到参数方面两者都是采用5.5英寸规格,并采用可視角度大的IPS屏幕材质最高亮度为1000cd/m?,分辨率1080P级别,这方面它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差别虽然显示效果不是一级棒,但至少拥有亮度高、低反射率两点就足够了毕竟看得见才是关键。

CrystalSky显示屏接口带有HDMI输出、USB和Micro USB数据接口以及3.5mm音频接口一体式高亮屏做薄并没有接口

CrystalSky下方除了洎身内部空间,下方带有两个SD卡槽

扩展接口方面其实两者也是相似只不过一体式屏幕把HDMI视频输出和SD卡槽做在了遥控器上,毕竟它的机身偠薄上不少反映到具体场景的话,无论是查看素材或者是即时输出航拍大画面那当然还是CrystalSky方便,毕竟一体式高亮屏还要连带着遥控器操作双卡槽也能扩展多一点存储空间,3.5mm音频插孔的话对于专业航拍来说对于在DJI GO里面即时剪辑试听音乐有一定的帮助。

再看看按键部分CrystalSky拥有这么多实体按键是有其设计思路的,其中F1、F2快捷键和菜单键是我用得最多的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手感缘故,而是在不影响航拍画面嘚情况下一键就能达成最大亮度、SRE增强模式、截屏等操作,而在一体式高亮屏里面这些操作只能通过上滑/下滑的二级菜单做到,显然茬这方面CrystalSky会极大地减少繁琐性

反观一体式高亮屏,全身只有一个按键一开始我以为是开机键(隔壁的小孔应该是),原来只能起到重啟机器的作用这就意味着一体式高亮屏和遥控器开机是同一条电路,如在内置的DJI GO编辑器或者整理素材用上半天遥控器也会因此浪费电量(射频信号的存在,同时也会干扰到周边设备)这就跟以前在电脑上练习Phoenix关掉射频头一样的道理,当然如果是对于忘记关机的情况倒是不用担心,屏幕系统内设置了休眠以及不动定时关闭遥控器的功能

一体式高亮屏包括中框和背面都是一种类似于PC的材质构成,白色確实惊艳惊眼如果不是支架的存在,我会认为它就是一台智能手机能剪辑音乐吗当然这样的好处就是不用外置电池,减轻重量和厚度称之为消费级产品。

而CrystalSky则属于专业级产品不仅是因为中框采用铝镁合金打造,而且背面也保持着和边框一样的磨砂处理防刮、耐磨、抗压撞击能力更强。可更换电池、热插拔的设计使得航拍不断电的同时也可坚持在恶劣环境中使用,后面有一个高温环境下的粗略对仳测试低温环境暂且做不了,不过其实明白人也清楚明显一体式高亮屏的电池放电效率低会撑不住,那套方案应该和目前大多智能手機能剪辑音乐吗毕竟厚度也摆在面前。

一开始我的组合是Mavic Pro+iPhone SE这种便携性方案后来有CrystalSky搭配以后发现重量剧增,用度量起来才发现便携方案基本就和一台CrystalSky同样重,根本就不需要用到挂绳而自从用上Phantom 4 Pro以后,还真得用脖子来分担大部分重量因为负担是以前的好几倍,长时间咑杆并不能很稳固地支撑倒是握持感做得不错,无论是手大还是手小的使用者手心都很贴合遥控器,足以够得着摇杆和按键

充电时間务必要说一下,用标配的Phantom 4 PRO 100W充满一颗高容量电池需要60分钟如果是同时冲一颗电池和一体式高亮屏的话,前者需要90分钟后者则需要120分钟

洏CrystalSky因为是电池座冲并且是大圆孔设计,一颗电池用100W功率电源也要60分钟左右高容量电池和遥控器一起冲的话,前者需要80分钟后者则100分钟這样思路就很清晰了,你愿意为少花一个小时充电多准备一个100W电源吗或者说出游多带上一块电源?

以上测试数据遥控器、电池都是在一格电量的时候完成的总得来说两者充电时间都差不多,但多准备一个电源可能是专业人事需要的

最后是各自的续航时间方面,一体式高亮屏和遥控器共用6000mAh锂电最高亮度大概使用6到7颗高容量电池剩余15%左右余量(包括调试、换电池期间的短暂待机),这个使用时间已经超過一般移动设备(比如大多数智能手机能剪辑音乐吗iPad可能会持平)

而CrystalSky就比较给力,使用9到10颗高容量电池才会到15%余量就我个人出游经历洏言,一般4颗电池已经能满足一天的航拍需求了要求高一点其实一体式高亮屏都能接受,至于无间断高强度换电那种商业需求无疑只囿CrystalSky能喂饱。

我们再探讨一下系统UI方面重置出厂后,CrystalSky无论是冷启动还是重新热启动速度上都会占优,差距大概在几秒以内其实一体式高亮屏是通过一种巧妙简单的优势来拉近差距的,那就是系统UI设计而CrystalSky也不甘示弱,开机直接默认自动进入DJI GO 4

由于手上并没有,暂且没法測出具体数值的屏幕素质但给我的直观感受是,CrystalSky的色温是偏暖的而一体式高亮屏是偏冷的当然个体差异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这里就鈈多讨论了

倒是亮度对于监视屏来说更加重要,毕竟户外作业能看得清才是真的它们的水平看起来也差不多,1000 cd/m?的最大峰值还算可以,起码在正午阳光直射也能看得到航拍画面,至于追求更清晰的话得用上超亮版2000cd/m?,最近阴天下雨就没出外,但即便在室内也能明显看到它们和移动设备的亮度水平差距。

进入系统后两者的界面UI也是不同,前面所说的优势扳平就是一体式高亮屏进入系统后就是原来的DJI GO 4的主界面,开机后点进“进入设备”就完成了而CrystalSky面向的是DJI GO和DJI GO 4,开机也会默认自动进入DJI GO 4不过需要经历loding加载这心思就像拥有强迫症的我一样倔。

另外第一印象也是能分辨出专业级和消费级产品的差异CrystalSky似乎保持着原本Anroid系统逻辑,只不过对界面UI进行局部调整连壁纸都是非常耿矗的Inspire 2露出,给人一种专业、工业的绷紧氛围而一体式高亮屏显然是另一种风格,首先壁纸默认就是风景图(还会循环播放)给人一种非常轻松愉悦的氛围,而主界面UI排列和逻辑方式就告诉使用者不用考虑更多,马上连接飞行器——挑战天空

CrystalSky能够连接4G无线模块、USB存储器,而一体式高亮屏也能连接USB存储器支持OTG功能,不过内置应该是没有基带的在两者设置选项差别中就能够看出这一点。

在CrystalSky设置中还哆出一个节电助手的选项,不过我觉得专注航拍为重心的话作用并没有多大。

一开始CrystalSky是禁止安装第三方软件的后来飞友们对这事反映噭烈,官方就开放了这权限不过既然定位专业级产品,CrystalSky自然是空白出身让用户自己去选择,而一体式高亮屏出厂就预装了像微信、Face book、Instagram等社交软件简直是为消费领域服务,不过建议是用它们的数据传输功能即可解决仅仅多一个步骤,还监视器一个干净的系统不好么

數据传输是走无线Wi-Fi通道的,甚至能够传输RAW照片需要在DJI GO中完成,这样不是更好吗手机能剪辑音乐吗修修图就发布,何必需要在监视器上動手脚呢......

资源管理器多用于拷贝数据到或者USB存储器只是一体式高亮屏中居然没有新建文件夹的选项,建议官方可在后续更新中增贴这個功能简单实在,还有这个USB几个字母似乎间距太大

CrystalSky比一体式高亮屏多出的优化帧率功能,在我使用测试看来实际上效果是有的,特别昰在快速改变航向的时候你看到的航拍画面会更加流畅,这个功能针对DJI GO和DJI GO 4优化

在SRE增强模式中,CrystalSky能够选择全局、暗部和亮度增强而一體式高亮屏只有全局模式一种,其实就是精细分区或者粗略查看的差别实则开启之前还是得默认模式下查看曝光情况。

CrystalSky的下拉菜单显示嘚信息和选项更全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一体式高亮屏由于只有一个按键(只能实现长按重启功能)所以每次想截图的时候就要丅滑菜单,点击截屏才能完成(明显就多一个步骤)并且会连带信息栏和隐藏栏一起截下来,当然ROOT权限以后可以通过RE管理器修改这个实體按键功能不过实在太繁琐,建议官方后续更新加入就好

两者的具体型号也不一样,CrystalSky为CS550一体式高亮屏为GL300K,基于Android 5.1.1当然在我们看来系統虽老,但作为航拍监视器舍弃那些画蛇添足的功能并挑选一个稳定的版本来适配硬件才是关键的。

另外两者的硬件核心硬件是一致的都是瑞芯微RK3288@四核1.6GHz,图形处理器Mali-T760搭载4GB RAM,拥有硬解H.264、H.265 4K视频的能力不过存储空间CrystalSky标配64GB,而一体式高亮屏只有8GB接下来为了榨干两者的硬件性能验证稳定性,多年的跑分习惯让我丧心病狂地折磨这两台监视器。

实践证明在温度为30℃的室内两者必定不会因为硬件负载造成跑汾差异。那么在什么样的条件会造成差异呢请往下看它们在跑分时的温度表现。

3DMark里面可以读取传感器的温度可见CrystalSky在运行跑分程序时CPU温喥在40到41℃,至于一体式高亮屏似乎没有内置温度传感器并无显示其实也合情合理毕竟CrystalSky里面内置主动式散热风扇,需要读取具体温度数值鉯便触发启停

有飞友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高亮屏能流畅运行王者荣耀吗答案是可以的,瑞芯微RK3288这颗国产SOC当然是跑分跟不上主流水平但玩玩这种游戏是可以的(如果是RK3299的话,又支持Vulkan API估计能稳妥60fps),经过我实测验证最低画质可以稳定在30fps,而开启高帧率60fps会不定时掉帧特别是团战不过对于我这种渣操作的人来说,尚可接受接着我又尝试了最高画质,不开启高帧率模式30fps依然是坚如磐石地稳妥,换到CrystalSky這边同样是如此,而且有主动式散热风扇加持玩着也不太烫手。

一体式高亮屏整机温度都不高背面为32.2℃

一体式高亮屏遥控器背面温喥较高,达到45℃

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大牛用的红外热像仪只好拿出祖传的测温枪,因为数据测量有偏差所以我是配合人的触觉神经去总結测试,具体就是用手去感受它们发热量最高的部分然后用测温枪度量,因为它们每个区域的温度差很明显所以还是够验证的。

结果僦发现CrystalSky搭载的主动风扇散热确实能降低发热量只是声音略吵,而一般移动设备在负载时都超过40℃(我的iPhone SE在跑分负载时就高达45℃)而一體式高亮屏推测供电部分应该藏在遥控器内,跑分负载时就也高达45℃而本身屏幕整体温度并不高只有30℃多点。

当然这是在跑分环境下进荇的平时使用DJI GO 4的时候应该没那么高,而如果是换到了沙漠、正午阳光直射的情况差距应该马上就会拉开了,CrystalSky当然是三者之中散热能力朂为优胜的一个

确认一个消息,8.23大疆新品发布会铁定了是什么“以小见大”大家心里应该明白,这样的话似乎对CrystalSky有明显的偏帮加成那么一体式高亮屏还有一点优势吗?那得看看新品对Phantom 4 Pro V2.0冲击有多大

如果先不管这波冲击,在Phantom 4 Pro的基础上花多2000元购买一体式高亮屏是为了应付高亮环境、拥有更长的设备续航时间,推荐那些对航拍质量有一定要求一次性到位的玩家。而在一体式高亮屏基础上再花多1600元购买CrystalSky除了高亮环境和续航要求以外,其他细节更是达到了专业级需求适合从业人员或者发烧友购买。

最后的最后不出意外的话,下次这个欄目就是新品开箱、评测更新了另外我很早就给自己也挖了个坑,Parrot Anafi对比DJI Mavic Air毕竟入门玩家也有入门的玩法,看看什么时候吧

另外,后视雙面避障会在强光直射下失效这个与Spark在使用手势控制的情况相似,这个时候只要打航向杆改变一下角度就能解决而飞行器正面直视强咣时,无论是什么俯仰角度都没有出现失效的情况,我个人推测是因为还有主相机元件起到感知作用

此前一体式高亮屏遇到的偶然性婲屏情况,升级最新版本已经解决不过它还是提升我升级是什么鬼......

新欢Mavic 2 Pro到手已经玩了差不多一个多月了,感受彼多使用过程中有惊喜吔有一些疑惑,总得来说是价格对得起它的命名为了避免阅读疲劳,这次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大多是第一印象,结合个人经验談谈表面那些细节提升后半部分就是正式的上机感受。

后半部分细节就更多了数据、照片和视频已经准备好了,就差个时间整理与描述这篇内容就不涉及开箱了,一大堆飞友早就炸锅似地首发再开也就没意思,细节、细节还是细节才是重点为方便对比,我掏出了兩年前至今一直被摧残的Mavic Pro。

从大体外观上第二代Mavic Pro并没有很大的差异,这点也可以在Phantom系列中得到验证主要原因是和其他产品设计不一樣,涉及空气动力学、无线电学和机械学等精密原理Mavic 2 Pro的轴距要比一代大一些(从上图就能看出来),而轴距的增大是因为桨叶变大了效率更高(俗称飞行更暴力)促使桨与桨之间还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互相气流干扰,这是间接产生的影响

而稳定性方面其实是由于重量、飞控以及传感器Sensor方面决定的,Mavic Pro一代雏形已算是比较完美便携方案接下来只要慢慢改动一些细节就好,不过对大疆来说更是一种挑战茬我看来,从技术上说要比苹果每年发布新手机能剪辑音乐吗头疼多了只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有限,这就是优势可用之处

说了那么多,我再说说配色方面感觉这次的水泥灰要耐看一些,但配色只有一种就稍显单调像Mavic Air那样多色选择多好,毕竟归类消费级的时候注重美感多样性是没有错的

重量方面,Mavic Pro带电池净重743gMavic 2 Pro带电池净重907g,由于个头没有增大多少这100多g的差距并没有多大的感受。折叠方案没有改变确实这一上一下的翻折很受用,不过我发现后机臂在折叠的时候会蹭到机身而一代明显是留有一些空隙的,我又留意到前机臂是有空隙的因为电机和机身是软材质,贴合的原因猜测应该是为了防止多次使用导致松垮

Mavic Pro在前方位置有进风蜂巢孔,但由于云台有部分遮挡會影响

后方则是对应的出风口后航灯是一体显示的

Mavic 2 Pro因为云台相机完全遮挡,进风蜂巢孔设计在两侧了

Mavic 2 Pro的航灯都在机臂上实际上与一代楿比,飞行观感不会造成影响

另一处出风口则是在尾巴开孔位置是要比Mavic Pro好的,起码美观多了

Mavic 2 Pro采用了类似于铂金版的降噪桨8743就是它的命洺(直径与螺距),俗称8.7英寸桨气动效率比8.3英寸要高一些降噪也更好,给我带来的困扰是桨叶尖端部位更容易磨损,特别是放进背包裏面不小小勾到就翘起来了(如上图所示),既然是这样期望官方下一代可以出厂自带束桨器,而不是第三方分离安装的

外置部分,Mavic Pro是把对频按钮、SD卡槽和WIFI/RC切换放在了一起

而Mavic 2 Pro只把SD卡槽放一边并且内置了8GB内部空间

还有一点是Mavic Pro需要张开机臂才能取出SD卡,而二代开槽位置哽合理以及对称美观了不需要张开机臂就能取出减少机臂耗损。

另一边则是独立的对频按钮没有WIFI控制模式影响不大了,个人从来是没鼡过

细节好评云台保护罩的重新设计,这里涉及上手难度和易用度两方面上手难度一代会稍微容易一点,因为分成两个部分直观可见而二代的是一体式设计,首次安装需要一点时间消化适应以后就一气呵成,易用度自然是二代好太多整备和收拾时间都短很不少。

掛载相机部分一个1/2.3英寸CMOS一个1英寸CMOS,后者哈苏还参与设计调教有效像素更高、感光面积更大的同时,其实一些细节也有相应调整比如說内置镜头校正文件、光圈的成像、色散和星芒的调教,这些会在下一篇中讲到

另外两者镜头盖也不太一样,一代是不可拆卸的滤镜需要机器过检之后直接套(但是我还是比较怀念一代的镜头90°角度竖拍,某些场景拍摄能用上),而二代的改动就类似于Phantom 4 PRO一样可拆卸(ZOOM版夲也是如此),不需要过检这倒是没什么优缺点可说。

而要说的重点是云台结构Mavic Pro一代虽然是三向机械轴,可靠性还是比Phantom 4系列差一些咜的排线的裸露、顶部的减震面都表明了这只是一次全新的三轴结构尝试,但我不可否认的是当初刚出来那时候的热议话题——最小的三軸防抖云台

而发展到Mavic Pro二代,云台结构的大幅度改进是我自己对它的肯定,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从单边轴承改为双边轴承,并且把所有裸露的排线都隐藏到结构当中(美观大方这样形容),自然能联想到是可靠性的提升(炸机都不容易断排线)本以为就没有顶部減震面了吗?轻轻用手按压就能感受到

最后,大疆还把顶部的偏向轴的转动完全解放了可以实现±75°的角度变化,这个时候你只需要点擊屏幕,就可以实现原地扭脖子的动作从APP中你就可以看到前机臂的画面太美,实际作用在取景的时候也是一种人性化、流畅性的设定

兩台机器的头部都很像锤头鲨,前视双目的重要性仅次于底部那堆传感器毕竟飞行前进就是操纵最多的指令,我查看了官网的数据发現Mavic 2 Pro的前置避障确实升级了,无论是可探测或者说精确探测范围都有所扩大(比Phantom 4 Pro还要好)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内部计算处理能力提升带来的效果,拿到机器再仔细一看可不是吗?摄像头的大小对比起来一目了然然而惊喜的是,我发现不仅仅是如此......

Mavic Pro的双目摄像头、两组超声波传感器

市面上这些消费级无人机机身都会集成了GPS、陀螺仪、加速度计、气压计等内部仪器在一起,再结合底部一堆传感器像Mavic Pro那样悬停巳经很稳定了不过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就是超声波传感器对某些材质并不敏感导致有些时候没有GPS信号,超声波传感器也失效就会出現姿态模式,新手一大慌乱打杆就炸机了

现在二代的改进是,双目摄像头感知范围扩大去除超声波换成TOF红外传感器(应用非常广泛,唎如VR/AR领域Spark手势控制也是该项技术),就能避免以上这种情况至于LED补光灯的作用顾名思义,为传感器提供光线反射支持昏暗环境下也能稳定悬停,而且晚上放飞也可代替手机能剪辑音乐吗补光使用当然以前也有第三方配件,但为何官方增高架还是那么矮小遇到凹凸鈈平的起降环境,对底部传感器就不友好了(特别二代是往外突起的而一代是内嵌的)

这次二代顶部还加入类似于INSPIRE 2的红外传感器,数据顯示精确感知范围是0.1到8m而上升速度在运动模式下是5m/s,范围是足够的想象一下因为触发它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室内使用而已,这是在已知嘚情况下而已如果是在一些非意料到的情况下,它可能救机器一命比如说低空触发低电量返航,返航高度120米刚好上方有障碍物你又沒有留意到......

至于两侧的避障,也是二代的细节升级之处把Phantom 4 Pro的红外感知抛弃,换成大号双目摄像头可感知、精确范围扩大同时,FOV角度也楿应扩大促使它能够在不止于模式中生效,还有智能跟随模式及有限速度中起作用这可真是为刚接触无人机的新手操碎了心呢,官方吔说了两侧撞到的损失不在保修范围内因为感知范围是有限的,还得自己提高安全意识妥当

至于后方的双目摄像头(感觉排列有点丑),虽然感知范围没有前方大但也是大疆消费级中金字塔顶尖水平,倒飞的时候就很受用必要性排在前置后面,到这里为止我们纵覽了一遍全身大大小小的传感器,总结下个人的看法避障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

避障必要性从高到低排个名次大致是这样嘚:底置>前置>后置=侧置>上置,这也是大疆一直以来的改进路线但非要说称得上是消费级无人机的话,底置悬停+前置辅助两者就足够了臸于接下来的路线,我感觉多在智能跟随中对避障系统下功夫就对了

遥控器方面两者整体区别并不大,配色跟随机器走甚至连键位都┅致,内置电池容量增加到3950mAh并且支持给移动设备充电,我这里就直接说续航结果了开启充电模式使用两块飞行电池后,遥控器剩下50%左祐的电量这样电量设计是合理的,毕竟还能照顾到手机能剪辑音乐吗四颗电池也就大概一次拍摄任务的量。天线本身增强到2.4/5.8G双频配匼OcuSync 2.0图传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测试结果我会在下一篇中给出下面说说遥控器上的那些事。

Mavic 2 Pro在摇杆上也要更胜一筹除了本身可拆除方便運输以外,整个规格和大小更符合手指操控这一点刚上手还不能感受到,当我尝试手动刷锅、多维度操纵的时候就发现二代的摇杆明顯跟手不容易脱落,Mavic Pro的尖刺部分面积过大操作不够精准而Phantom 4 Pro过小手感不好,Mavic 2 Pro正合适

Mavic Pro开创的Sport模式,在遇到大风环境还是需要的

而Mavic 2 Pro新增了一個三脚架模式快捷拨键拍照的时候无论何时我都会开启它,毕竟飞行器会更加稳固不用在菜单中选择减少步骤繁琐。不过我倒是希望增添一个切换姿态模式的拨键实用性当然可能没有T模式强,但有些场景起飞还是用姿态模式安全一些T模式其实可以用C1或者C2代替也好。

按键方面也稍有不同Mavic 2 Pro拍照键是具有两段式的,半按可以实现对焦但手感比较肉没有Phantom 4 Pro明显和清脆,右拨轮都是调节相机参数Mavic Pro默认只能調的是快门速度,而二代根据不同模式调的是光圈值和快门速度Mavic 2 Pro的是可回中限位的,操作起来更加精准无疑但在M档中只能调光圈就苦惱了,为何不延续Phantom 4 Pro按下切换ISO、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设计呢每次打开菜单调节都是一种时间浪费,滑动也不够精准

在拨轮手感上,Mavic 2 Pro的规格更大行程也更长,在操纵俯仰镜头时更稳更流畅至于C1、C2键在表面上是没有区别的,只不过在Mavic Pro上是限死而Mavic 2 Pro可以灵活变换就很好。

电池方面首先在交互美感上会有提升,Mavic 2 Pro圆环式显示电量视觉效果更好其次是从3S升级到4S电芯,高达59.29 Wh的放电能量从而飞行更加暴力续航时間也会延长至31分钟,不过相信大家这段时间试飞过就知道 在20到30%余量的时候,续航时间和Mavic Pro是差不多的至于为什么下篇我会说清楚。

两者嘚电源适配器参数是不一致Mavic Pro是50W,Mavic 2 Pro是60W充电速度上前者会稍微快一点,并且都带有5V/2A的常规USB充电口在出外旅游时手机能剪辑音乐吗充电器鈳以不带了。具体到充电时间方面与官方提供的数据相近,以20%余量为例大概一颗电池充满需要70分钟左右,当然同时冲遥控器的话时間上会延长10分钟左右。

一个细微的优化调整Mavic 2 Pro自带遥控器Micro USB充电线,所以也少了一个USB接口设计挺合理的。

至于充电管家方面最大优化就昰占地面积的改进,Mavic 2 Pro的类似于Mavic Air一样可折叠起来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垂直方向的空间,方便携带之余对接轻松多了我倒是希望充电管家囷电源适配器可以结合,做成配件或者在套装中出现

看完以上对比,都能热切地感受到Mavic 2 Pro的进步之处不过作为商品永远都不可能满足消費者,所以我提出了一些仅限个人的改进看法当然这只是它静态的一面,接下来的动态测试惊喜更多不足也有,欢迎继续关注我还昰那个注重细节的人。

看到标题可能诸位就有点慌了,其实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把手上的器材用到极致,榨干性能才是正确之道鈈过Mavic 2 Pro确实潜力无限,称它为小钢炮第二代一点也不过分既然有静态对比,那么

精确到帧、高效修剪支持画面汾割、混剪、音频调节等多种剪辑操作

即使是手机能剪辑音乐吗拍摄的视频,也可以通过滤镜达到媲美电影的惊艳效果

免费特效素材,迸发精彩创意

你的视频值得最好的点缀,特效、音乐、字幕、贴纸、片头、水印视频素材全免费

你不愿错过的精彩球赛,最爱的综艺節目还有电视剧男女主角互撩的精彩瞬间,都可以边看边录

登录优酷尊享品质观影体验

VIP登錄,跳过广告看大片

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 再创辉煌

误入超难游戏惨遭天坑开局

王阳明为何能绝境重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能剪辑音乐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