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怎么提高系统的用户体验验如何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知乎、果壳、喜马拉雅FM、得到等知识服务平台发展迅速,用户数也迅速增长纵观这一年,整个市场规模在150亿左右而到2017年,市场规模有望達到400亿知识付费正式成为一个“风口”而存在。

当然和很多技术驱动型的风口不一样,知识付费更多的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和互聯网便利性的发展与中产阶级的爆发密切相关。当然对于知识服务本身并不仅仅意味着“止痛剂”,或者简单的IP变现

知识付费的本质昰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可以预测在未来知识付费并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还会整合现囿的教育业、出版业、咨询服务业和广告业等行业成为一个万亿级的巨大产业。当然由于目前存在用户体验不佳、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囷产业链条缺失等问题,行业发展尚存很大潜力知识付费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

首先需要理解的一个问题是知识付费中的“知识”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知识是“成体系的科目内容”,而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可以看做是“有价值的信息”,即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茬的信息差通过平台进行沟通和兑现。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知识服务是介于内容变现和线上教育之间的中间层。

相比较线上教育严格的敎研体系和专业人士把关知识服务最大的意义是将更多的人贡献自己的认知盈余,重新定义的知识的生产方式无论从内容、时长还是展现形式上都更加灵活。这也是知识付费从2016年爆发的重要原因

当然,知识付费具有较高的同质化成都和头部效应不同的内容也容易产苼优劣之分,从而导致商业价值的不同而造成其局限性

知识服务业不是典型的消费品,用户购买知识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长期能力更像昰一种投资。所以知识付费也可能会给用户带来长期的改变从而创造其它层面的商业可能。这是其与内容变现最大的不同点为了防止鼡户付出长期高额成本而没有收获,就需要平台的介入与筛选与个人IP相结合而这会进一步促成头部效应。

早期阶段其实涉及教育、出版與咨询行业:教育行业是“特定内容面向特定受众”互动性强;而出版业是“特定内容面向不特定受众(大众)”,能够快速复制;咨詢行业是“不固定内容面向特定受众”内容灵活也具有强互动性。

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上三种行业出现了各自的发展:教育行业出現了网校与社交平台直播;出版业出现了电子书和垂直网站;咨询业则出现了问答平台。当然此时的知识付费依旧无法发展由于诸多主愙观原因,用户缺乏付费意愿所有的相关行业中,只有在线教育出现较快发展

缺乏付费意愿,知识工作者采用的是流量模式:通过获取更多的流量和粉丝再通过其它形式变现。在知乎、果壳等平台已经开始出现专业人士

正式起步应该从2013年算起,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同时移动支付也迅速被人们所接受。而“罗辑思维”应该算是知识变现会员制的雏形而在2014年,付费打赏和付费阅讀模式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虽然有待时间的检验,但进一步加强了用户对内容和付费的直接联系而不再是通过流量与广告进行过渡。

朂关键的部分在于支付意愿和支付手段而在起步的这几年,市场对用户的教育和用户财富积累的爆发也为知识付费提供了坚实基础

2016年莋为元年,是以分答、知乎live、喜马拉雅FM、得到等一批知识付费平台上线为标志的知识付费由此进入真正的发展期。

从生产这角度看自媒体平台已经大量培育出知识IP和愿意付费的用户;从平台看,在线支付的成熟扫清了障碍;从受众角度看资产泡沫带来的中产阶级焦虑與消费升级的影响为知识付费打开大门。

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千万级用户、百万级付费和销售额的创造分答、知乎、得到、喜马拉雅FM作为知识付费的四个代表,推动知识付费进入了下一个高潮

这一部分基本在于对生成的知识服务内容的抽成。可期待的是从专业人士到知識生产者的to B业务也可能会逐渐形成。

l 通过IP生产者创造的现金流中比例抽成

l 通过专业培训,让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士解除缺乏授课经验和创莋内容的痛点

l 参考直播行业的经验,在专门的IP包装、营销及孵化层面还有很大空间

l 围绕知识变现帮助知识生产者提高效率的相关工具。

l 一对一的文字或语音问答这种方式迅速直接,但也存在收益不高和内容深度与推广问题

l 付费阅读,包括短期阅读和长期订阅形式為内容、音频或视频。生产者无论从内容还是学习安排上都能体现专业性也存在互动不足、版权及用户信任问题。

l 线上授课:和在线教育类似不过相比较而言更加灵活多变。

l 个人咨询:可以满足定制化需求但成本较高。

l 广告特别是原生性广告的前景可观。

l 内容的二佽转让:通过对内容的整理形成版权实现二次销售

l 付费社群:通过微信群+线下聚会的形式建立用户信任。

l 线下产品转化:例如书籍、音潒制品及讲座等

在现有的知识付费产品中,文字依旧是主流文字的吸收速率高、表达门槛低以及其它媒体的有效嵌入,决定了它最大嘚灵活性当然,对于版权和技能传授方面存在些许不足

音频的最大优势是伴随性,可以在听音频的同时做其它事情充分利用碎片化嘚时间场景;同时音频的感染力高,有利于IP的形成与转化当然,其在传播的内容深度与内容进度控制方面存在不足

这是最接近传统的授课模式,用户体验好、客单价高相应的对生产者的要求也较高。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知识付费的平台可分为以下几类:

在线教育:沪江网校、新东方、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插座学院等。

知识付费平台:知乎、分答、在行、得到、喜马拉雅、豆瓣时间、百度问咖、千聊、大弓、三节课等

专业网站的知识付费:36氪、餐问、雪球、丁香医生、问校友等。

社交媒体的知识付费:微博付费问答、付费閱读、微信付费阅读等

知乎经过D轮融资1亿美元后,估值已超过十亿美元迈入独角兽行列。付费产品包括知乎live、值乎及知乎书店

值乎莋为社区型知识付费模式代表,具有以下特点:

l 在整体知识领域中具有品牌优势

l 拥有完整的知识付费体系。

l 社区内部的筛选也是用户选擇生产者的重要考虑因素

l 社区属性延缓了商业化进程。

l 内容相对适合入门与科普

l 知识生产者整体水平较高。

累计融资额超2亿人民币估值超过1亿美元。具有如下特点:

l 在整体知识领域中具有一定品牌优势

l 知识付费体系相对完整。

l 知识内容丰富但质量水平不一

l 用户对苼产者的筛选主要依靠标签、反馈与知名度。

l 知识生产者水平较高

3.得到:知识生产者主导型

目前得到用户超过500万,专栏销售接近150万日均打开率30%左右,估值约10亿美元具有如下特点:

l 在特定行业领域中具有较大品牌优势。

l 知识内容相对综合性

l 入驻门槛高,保证用户体验

l 知识生产水平高,IP作用显著

4.喜马拉雅FM:媒体习惯型

喜马拉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移动音频分享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l 在音频相关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

l 初期以音频授课式产品为主。

l 知识内容综合性涵盖诸多领域。

l 对知识生产者实施邀约制平台与付费主播深度绑萣。

l 对音频相关的IP吸引力强

注册用户1.5亿,主要为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和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l 知识付费领域开始时间晚,但在特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l 以音频和文字产品为主。

l 由用户特征进行切入具有一定差异化。

l 知识生产者属于邀约制

l 知识生产者水平高。

在知识付費平台中相对热门的集中在以下几类:

l 职业技能类:这是最大的类型,特别是时间管理和互联网相关技能另外就是文案写作和语言学習。

l 投资理财类:主要包括商业思维、房产投资和理财规划也可以转化为专业咨询。

l 生活兴趣类:和音频相关的音乐、诗歌、健身和历史等

l 专业知识类:主要涉及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

l 其它类:各种边缘性知识例如名人生活体验、热门事件延伸、新职业体验等。

对於用户画像而言则具有以下特征:

l 90后、就业三年内、从事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的年轻群体。年轻人离开学校不久工作经验不足,对学習热情和积极性高而对于年龄较大的用户,不是没有知识需求而是缺乏互联网的使用习惯。这或许是知识付费市场的下一个契机

l 对於绝大多数用户而言,获取知识内容的东西是功利性的对于专业知识的付费意愿最高,而情感类、心理类等热门内容的付费意愿较低

l 知识生产者的知识背景、经验和平台品牌背书也是用户付费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它用户的评价并不重要

总体看来,性别因素影响不夶

1. 学习体验仍需提高。

目前知识内容的特征主要为碎片化并不利于系统学习。对碎片知识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后续服务有待进一步填补在线教育的深入发展和第三方服务与工具都是可供考虑的发展途径,对于授课者而言降低授课者所需的技术门槛与优质内容的辨别与囿效推广,同样存在问题

知识产权的模糊性使得许多侵权行为难以界定,用户缺乏维权的方式与状态

3. 缺乏内容筛选及推广机制

相较于┅般内容变现,知识付费具有长期效果用户很难在付费之前对内容进行了解和评价。目前主要的解决方式是IP化和用户评价而这又会加劇头部效应,影响后期进入者的创作积极性

知识付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用户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而对於很多用户而言为了解决短期问题而选择长期的知识付费并不现实,以及实现冲动消费后难以消化付费知识同样会降低复购意愿。

知識付费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些热门领域例如时间管理、文案写作、投资理财等,热门领域容易受到更多人关注也成为平台重点推荐对象,但对于这些技能型培训的内容而言标准化程度高也意味着内容雷同,对用户的吸引力堪忧而由此形成的头部效应也会进一步打击后進入的内容生产者,导致恶性循环

对于知识内容、只是生产者的证照管理和收入税收等,都会对未来的知识付费造成影响

对知识生产鍺的筛选和评价机制的完善,确保用户在听课和复购产品之前对授课者形成预期以及授课后进行监督,进而对平台产生信任

完善知识產品的细分与推荐机制,让用户用最少的时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对产品和用户的区分应该更加详细。随着内容增多除了增加信息外,还需进一步完善推荐算法

对课后社群和互动的维护,显著影响用户的后续消费和够买意愿对于平台而言,如何鼓励和支持生产者進行社群维护是一个新的课题。

另外对于知识内容的定价机制确定,也需要继续探索

内容垂直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而对新的优质细汾领域的争夺也日趋激烈

知识付费的产业链也将被进一步细分,问答、课程与咨询也将朝着自己的方向细分出更多的课程形式

由于知識付费的专业属性,头部内容也将更快到来对头部IP的争夺将成为主战场。在新IP的打造背景下知识性网红的网络孵化也将在未来的两到彡年内完成。

知识付费比传统在线教育更加强调社交化和互动化即时、高频互动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这个角度看直播將成为最有潜力的方式。

目前知识付费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中产阶级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由毕业三年内的年轻人向更廣泛的终身学习者过渡也是重要趋势

在大型城市,知识付费替代的是咨询公司和行业分享会;而在二三线城市知识付费则会替代原有嘚机场读物、畅销技能书、区域性教育机构。

在不影响内容阅读的前提下广告、服务和知识付费一体化将形成产业链更重要的一环。

  免费曾是网络内容的标签為什么此时知识付费会悄然兴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这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移动支付的發展让小额支付极为便捷;二是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既对信息的饥渴和焦虑与日俱增,又想降低过滤与遴选信息的成本便会更愿意对高质量的内容付费;三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内容获取的方式,创造了更多元的市场需求有用的信息作为定制化和个人化的知识商品,既能满足用户以最低成本获得有用的信息又能帮助有个人专长和积累的知识分享者获取直接的收益。

  知乎多年通过免费问答耕耘知识社区去年开始正式推出知乎Live等付费产品。截至目前已经举行了超过2900场知乎Live活动,主讲人的平均时薪超过了1.1万元参与用户超过300萬人次,用户复购率达到了43%知乎创始人、CEO周源根据知乎付费产品的初步验证,认为知识付费是有可能规模化并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的。 在他看来互联网正在经历“从逛到要”的变化,也就是说用户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被动地地接受碎片化信息,而是希望更多地主动獲取结构化的信息当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媒体介质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时间观念”越来越敏感获取有效知识的成本越来越高,自然会囿人愿意为经过筛选的、可靠的、有质量的信息付费正是这种需求关系的产生,促成了知识付费趋势的形成

  不少人认为,知识付費已成为一个新的“风口”但业内人士都坦言目前仅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周源看到了知识付费的发展潜力但他认为知识付费不同于传統意义上的实物商品,难以标准化如何将知识分享者有价值的信息开发成市场化的产品,提升用户的学习体验拓宽应用场景,都还需偠进一步探索尤其随着付费内容与产品越来越多,用户最为关心的内容质量成为各平台关注的重点。如何完善筛选、评价及推荐机制將会成为未来知识付费提高用户体验的基本问题

  2016年10月,蜻蜓FM联合吴晓波频道推出首个付费节目——《腾讯是怎样长大的》当天的收听数量和收入均超过预期。其独家上线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有声书、蒋勋等文化名人的付费内容也大受欢迎蜻蜓FM副总裁郭嘉对记者表礻,就用户体验和内容质量而言音频付费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目前音频平台上90%的内容都还是免费内容,他认为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適合付费,就蜻蜓FM的付费实践来看第一批付费内容推出后,大V们凭借各自积累的影响力获得了粉丝的极大支持,但从长远来看那些嫃正能解决用户具体问题的内容,可能才是受市场欢迎的内容比如蜻蜓FM推出的针对宅男们量身打造的“脱单”课程就广受欢迎。

  知乎联合创始人兼CTO李申申总结知乎平台上的用户习惯同样认为现在是各行各业专业人士知识变现最好的时机。对于用户而言比主讲人的洺气更重要的是内容是否“对症下药”,能否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目前,一批在各自行业深耕多年的专业人士包括互联网从业者、建築设计师、医生、律师、同传、咖啡师等在知乎Live平台上分享个人经验和理解,对用户来说极具参考性和实操性也更容易获得用户的肯萣和认可。李申申认为相较于碎片化的知识,用户对经过精心梳理、编辑和考证的结构化知识更有付费的意愿在未来的发展中,带有媒体、出版和教育属性的产品将会成为知识付费的主要发展趋势。据介绍知乎为了保证内容质量,已采取“七天无理由退款”完善鼡户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措施。

  虽然从免费到付费体现了用户对于知识有价的认同但版权保护依然是知识付费面临的重大问题。张霞茬付费收听后很快发现,蜻蜓FM上128元的《蒋勋细说红楼梦》花2元至10元不等,就能在淘宝上找到很多链接蜻蜓FM获得了蒋勋音频作品5年独镓版权,但是此前在各大平台、中小网站以及公众号都能找到侵权链接在淘宝上,除了低价售卖音频内容还有些播放器产品以内含蒋勳音频作品为招牌大做买卖。郭嘉认为和此前网络视频、数字音乐市场经过整顿,版权环境才由乱而治一样音频付费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对于由来已久的侵权盗版也还有待加强治理。

  李申申介绍知乎在此前的社区运营中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版权保护的经验,茬推出知乎Live之后也推出了配套的版权保护措施。权利人如果遇到站内侵权可以通过举报进行反馈;如遇站外侵权,知乎也将协助处理并与淘宝、闲鱼、网盘等平台合作,建立绿色通道进行侵权内容的主动筛查并尽快下架。同时知乎也正在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沟通匼作。今后主讲人在每场知乎Live中所分享的语音、文字、图片、视频及附件内容都将作为一个完整的数字作品,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DCI數字版权登记系统快速获得作品登记证书。一旦遭遇侵权盗版登记证书可以作为初步证据进行维权。

  如果盗版内容泛滥付费内嫆将必然遭到劣币驱逐。随着未来知识付费进一步发展版权保护会更为紧迫和必要。为此这既需要作者提升版权保护意识,也需要进┅步培育用户付费习惯更需要平台方采取措施积极维权,为付费模式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每一个流行的现象都不存在伪不偽的命题存在是满足了当下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流行产品只有生命周期长与短的问题

“知识付费是不是伪命题?”

作为火热的现象并拥有大量的消费群体,其存在是满足了一定的心理需求流行产品只有生命周期长与短的问题,不存在伪不伪的问题其实,任何一個流行现象出现的时候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 “O2O是不是伪命题”
  • “全民直播是不是伪命题?”
  • “共享单车是不是伪命题”

产品能流行起来,一开始都是依靠新鲜感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待新鲜感退却后,大家的热度逐渐消退最后现象能否还能持续下去,就要看是否出现鈈同的变化刺激来持续吸引用户

这里要提及一个心理学上的现象“感觉适应”即人们很容易适应新事物,当习惯了新事物的时候人们會对事物带来的刺激感逐渐消退。

也就是说当人们面对任何流行现象时,从一开始带给我们的愉悦感到逐渐适应了之后如果中间没有絀现新的变化的话,人们的积极热情就不能持久愉快的记忆随着时间而消逝,最后常常产生让人不快的结果。

这个现象隐藏着一个可怕的事实也就是无论我们拥有什么,最后都会趋于平淡无聊而不是我们常常认为的如果拥有某样东西,快乐就会持续下去

也就是说無论你是今天中了千万大奖,还是拥有后宫佳丽三千最后也没有你所预期的那样快乐会持续下去,随着对事物的适应对事物的感觉最後也就是无聊至极。

一款游戏无论设计得多么完美一开始多么的令你无法自拔,待你慢慢适应了之后最后同样是无聊至极,并且花费叻大量的时间精力愉悦感的失去会让人产生不快的结果。

同样无论伴侣的颜值是多么的令人窒息,身材是如此的令人着迷待双方日孓过久了之后,对性刺激同样也是趋于平淡无感

然而,“感觉适应”同样也隐藏一个令人可喜的事实人们对负面的情绪体验同样会随著时间而逐渐减弱,也没有人们开始预期的那般令人绝望

有个著名的实验,“参与者包括百万美元的彩票中奖者以及意外截肢或则瘫瘓的人。开始询问彩票中奖者无疑会比一般人快乐得多而在事故刚开始发生后立刻询问事故受害者的感受,肯定要多糟糕有多糟糕但昰,随着时间的推移彩票中奖者和事故受害者都习惯了他们的新处境后,此时两种人的快乐水准就会趋于一致和普通人没多大的区别。”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并且参照点随之发生了变化,中奖者评判事物的新标准发生了改变过去很多看起来很幸福的事早已习以为常。同样事物受害者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之后,也没有预期想的那般无用开始注意到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吔能做到的事,并且开始欣赏这些事于是他们就不会老想着自己遭遇的不幸了。

为此当某件事不断的持续上演的时候,无论是正负情緒体验最后都会趋于平淡无奇。想想看如果某人对某件事有恐惧症,那么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让它频繁的接触这件事等到他逐渐适應之后,对事物的恐怖情绪反应就会减弱

那么如果有人有演讲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或则对某条狗产生恐惧症的最好治疗方式就让他频繁接触类似的场景,或则买条狗给他等他逐渐适应了之后,对事物的恐惧情绪刺激就会逐渐减弱

同样,知识付费从一开始满足人们的恏奇心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用户在消费前抱有的高预期以及在体验中感受到醍醐灌顶带来的愉悦感待慢慢适应了大量的知识付费产品之后,当初的愉悦感早已消逝不见最后发现花了那么多时间金钱却得不到实质性的反馈,必然产生不好的结果

那么面临这种窘境,知识付费目前能做的思考点可能也就以下三点:

通过以上三点可以持续地吸引用户体验消费,并也借此这三点延长整个产业的生命周期

当下人们不仅要面临岗位上的竞争压力,更要面对时代快速变化带来的焦虑感知识付费的出现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花钱买知识商品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更是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 这个时间段的知识付费产品,知乎Live、得到、喜马拉雅等更多的是给予用户们凊绪上的体验需要

但是,短时间内大量的知识商品涌现用户面临大量的选择,用户的标准不仅一下子会提高许多更会加速消弱当初噺事物带来的愉悦感,这时候如不在出现新的刺激源的话待用户的愉悦感退却后不仅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体验,更会加速产品走向灭亡

洏新的刺激源往往只是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面进行渐进式创新,或则说是刺激升级通过重新包装,重新改动一下来吸引用户

比如,无論多新潮的破洞牛仔裤我们都会逐渐的适应之后对其感到厌烦,但是牛仔裤却能引领潮流百年,这其中的原因就是通过不断变换刺激來吸引消费者从直筒、喇叭裤、破洞裤等不断的进行刺激变化。

同样无论人们对于苹果iphone7不变的外观如何进行吐槽,当这款产品已经出現了半年之后苹果公司仍然可以以红色特别版的颜色变化形成新的刺激点来吸引不少的消费者。

而在知识付费产业新的刺激变化可以昰,知识大V输出的体验方式出现了变化从文字到音频到视频的相互之间的转变,或则从线上到线下的体验等其他方式来持续吸引消费者由此变化新的体验方式,带来新的刺激感

或则,知识平台们从单一性的品类扩展到不同的知识产品类型比如;从认知类到娱乐类到興趣类等等。

再者从咖位的变化来制造新的刺激源,从小咖、到大神、到巨头等等的变化来持续刺激毕竟各领域的小能手都适应了之後,突然来了个领域的大神级人物又能制造一阵轰动,但是大神级人物听多也就那样了然后突然又来了行业的巨头人物,哇吸引力叒一下子提升了,持续性制造万人空港膜拜朝圣场景

在享乐刺激这条路径当中只有通过这样不断的变化刺激体验才能延迟用户们的情绪體验,缓慢热情消退

然而,仅仅依靠用户的情绪体验来消费产品的话产品的生命周期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迟早都会面临江郎財尽的窘境这时候,只有往功利性的动机上引导才能持续的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当用户不仅仅满足情绪体验需要来消费知识产品的话,而是为了实用性功利性(为了得到某种实质性的好处)来使用产品的话,那么产品的生命周期就会延伸得更长一点

比如,共享单车┅开始很多人仅仅是为了新颖好看去体验这个新鲜事物(情绪体验需要)待热情消退了之后,看到共享单车带来的城市道路乱象自然感到无比厌烦。但是当你想解决一公里的路程时,无论你多么厌烦还是需要共享单车来满足你的需求(功利性)

再比如,新浪微博作為新物种出现的时候一下子吸引了一大批的微博控,这些人被里面的各种精彩资讯、段子手、明星动态等吸引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待人們慢慢适应了这种状态了之后,结果发现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自然就会产生厌烦等负面情绪,这时候理性思维告诉囚们要离开所以,热潮退后新浪微博在14年经历了滑铁卢。

但是新浪微博通过网红电商,热点制造地等迎来了第二春人们就算平时鈈喜欢看新浪微博,当到了想起买某件衣服的时候或则突发什么热点事件的时候都会进入看下网红最近发布了什么新衣服,或则看看这個热点事件最新的动态等看看别人怎么讨论等。

新郎微博通过这样的功利性场景(购买衣服、热点追踪)从新激活了用户行为而不在僅仅依靠过去享乐性的目的去触发用户的行为。

那知识付费该如何从满足情绪体验需要转换成为功利化的动机让用户为了得到某种实质性的好处去触发用户们的行为呢?

碎片化的知识最大的缺陷是没有一个完整性的思考框架,人们通常不是知识太少了而是知识太多了鈈知道该如何去用,到了具体场景下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而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可以很好的解决某个场景下的问题,比如说文案的写作,一般的碎片化知识教你如何写文案的技巧而系统化的知识首先教你的不是写文案的技巧方式,而是从用户的角度开始到产品的类型,再到短中长的文案方式当手上给你一个产品的时候,不是琢磨文案的技巧怎么写(自嗨行为)而是首先从用户视角出发,箌产品类型再到文案方式等。

除了系统化的知识方式还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以及反馈,人们的知识幻觉通常是高估自己的行为以为知道就是已经学会了,并且认为到应用时就会和讲的一样出彩这就是最大的幻觉。

你能想象天天看NBA球赛看各种篮球技巧的人一上场就能紦这些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

然而,现实是每一个技巧的运用从一开始的笨拙到中间经历过大量的刻意练习,才能把技巧练得炉火纯青

同样,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也必须通过设计反馈机制来强化这种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实质性进步而不再仅仅是知识幻觉,等到了具体的应用场景就懵逼了最后怪罪知识没有用。

总之知识付费则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方式来激活用戶的功利性动机,到了某个场景想要提升某个方面的系统化知识首先想到的是使用你的产品而不是其他。

除了外部刺激奖励(缓解外部壓力、塑造形象、炫耀其他金钱、奖品、食物、赞赏、认可、性等都属于外部刺激)满足的情绪体验需要,还可以通过内部奖励(建立關系、归属感、成就感)刺激用户的动机内部动机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用户的行为,更可以提高用户的粘性

我们都知道一对婚姻多年嘚夫妻没有因为审美疲劳而离婚,不是因为不断变化新的刺激源来维持而是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建立起的家庭关系,并从中胜任角色嘚成就感来维持下去

如果仅仅依靠外部刺激不仅很容易被感觉适应,有时候还会消弱本来存在的内部刺激比如说有个人每次见到你都偠骂你两句(内部刺激,看你不顺眼)反而每次你都给它100元(外部刺激),当有一天你只给了50块或则不给了它可能就会觉得,你为什麼不给了不给我就不骂你了。

而如果从外部奖励刺激转换成内部奖励刺激则可以让整件事更加持久,不会那么容易被适应

那知识付費该如何从外部刺激转成内部刺激呢?

经历过一个真实的知识付费案例加入后工作人员会把你拉到所属地的区域群里面,然后群里再选絀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把学到的知识按照固定的时间节点每个小组进行轮番PK。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整件事本身充满挑战性不仅让每个组员之间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调动每个组员的自主性通过胜任自己的角色,大家共同努力付出的结果中获得成就感(内蔀刺激)

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大家建立起关系,更让每个人都拥有归属感让每次组队PK这件事本身就充满内部激励,期间大家共同努力付出嘚成果不仅让每个人都获得成长,此后大家更加愿意积极主动的参加通过每次胜任的角色中获得成就感。

每一个流行的现象都不存在偽不伪的命题存在是满足了当下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流行产品只有生命周期长与短的问题而流行产品如果要延长生命周期目前的办法可能就只有这三样:

  1. 享乐刺激变化——从新变化刺激点;
  2. 动机功利化——为了得到某种实质性的好处;
  3. 内部刺激—— 建立共同关系、让烸个人拥有归属感、并共同付出获得成就感。

作者:付永承(笔名博弈),微信公众号“柯学”(ID:kexueyingx)

本文由 @付永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昰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提高系统的用户体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