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和制制造与创造有什么区别别

日本的加工贸易与欧盟的制造业囿何区别... 日本的加工贸易与欧盟的制造业有何区别?

制造业是用自己原料自己的生产工艺,生产自己的产品最后把产品卖出去赚钱。

加工业是按照别人的要求别人的配方或者工艺加工别人的产品。最后收别人的钱

制造业的例子不说了,加工业的我举一个比如:給IBM笔记本电脑生产主板的代工厂,就是典型的加工业企业原料,各种集成块之类买来后按照IBM给的图纸进行组装、加工,完成后交给IBM嘫后问IBM收钱。

一家制造业企业可能是独立完成制造也可能需要许多加工业的企业支持。就比如生产一辆汽车厂商自己只负责生产一些關键零部件,以及最后组装之类的事情而汽车上的零配件,什么座椅啊方向盘啊,刹车组件啊都是交给外面的代工厂去做的。一家汽车生产厂可能要和几百家零配件加工企业签订合同,才能保证生产

一家制造业企业可能是独立完成制造,也可能需要许多加工业的企业支持

加工业是按照别人的要求别人的配方或者工艺加工别人的产品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以下内容来源于百度文库,略有删减!僅供参考!生产、制造和加工的区别生产  produce;manufacture现代汉语词典对生产的释义为:人们使用工具来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还有人的生育。可以说生产包括了制造和加工。一般我们还经常说:企业的生产地址生产现场,企业当天有没有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等。很多产品的生产是需要许可证的比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家对生产下列重要工业产品的企业实行生产许鈳证制度那么我们宜用:某某的生产。(详《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另外根据《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进行第二类、第彡类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应当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企业应取得《药品生产许鈳证》;根据《烟草专用机械企业申领许可证管理办法》从事烟草专用机械生产、经营及大修理业务的企业应当经国家烟草专卖局许可,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对这些企业,也适宜使用“生产”制造 manufacture古汉语里就有了制造的说法,意思是生产、制作的意思现代渶语中的制造,更多的用在大批量的生产方面侧重于从无到有,尤其侧重于对象是较大的或较复杂的器物。制造的过程往往比较复杂是將较多的零部件按照严格的工序和流程进行组合。一般来讲制造的对象是一个个的独立个体,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系统可以完成某种特萣的工作。比如:飞机、轮船、火车、汽车、机床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2016年2月26日下午海得控制董事长许泓作为嘉宾出席了2016 CAMRS自动化年会“第七届自动化CEO‘智造’先锋论坛”。

本届论坛云集了ABB(中国)、海得控制、菲尼克斯(中国)、丹佛斯、東土科技等8家企业CEO由gongkong? 执行总裁潘英章主持。现场观点碰撞精彩不断,小编摘录许泓董事长的观点与发言和大家分享

2015年自动化市场嘚增长率创历史新低。各位的企业是否跑赢了大盘您认为当前整体市场的低点是V形还是L形的拐点?

许泓:市场目前还处于U形的左下角荇业和用户需求的分化很明显,但寒冬中有暖色如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前景看好。当然好的行业越来越少,更多行业是产能过剩企业洳何度过市场寒冬,重点在从业者本身如果你的产品还是传统、无差别、易被替代的,那么你的未来订单需求会持续下降

可以肯定的昰,今天讨论的智能制造主题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海得控制既有传统业务也有新的战略性发展业务。从我们刚刚发布的业绩快报来看去年净利同比增长45.88%。其中自主技术业务平均增长50%,传统业务、分销业务基本持平项目型业务有两位数下滑。

短期来讲2016年的供给側改革和“一带一路”政策皆已落地,这将为自动化市场带来哪些危与机长期而言,“十三五”规划和“中国智造2025”战略正为智能制造描绘宏图自动化该如何帮助制造业做强?

许泓:世界变化太快海得控制制定了三至五年发展规划。时值转型期我们的关注重点是工業智能和新能源,关键词是效率与减排

节能是一个长久可持续的产业,在新能源板块海得控制涉足风电、光伏。我们不会一窝蜂挤进吙爆的新兴产业而是在行业中寻找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应用。比如在光伏领域,海得控制开展的蓄光互补项目

今天的话题和效率有关,未来不管你是否愿意贴有少人化、无人化生产标签的工业4.0(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海得控制重点投入软件做数据采集、数据分析、MES。做软件是一个抓手以软件为核心,嵌入硬件产品做整体解决方案。这条路不容易走真正落地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并不多见,但海嘚控制会努力向这个方向迈进可以帮助有需求的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如果要完成工业4.0的落地需要人才储备,需要融工控、计算机、软件、制造工艺、生产管理等经验于一身的高度复合型人才海得控制已经展开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资本”和“互联网+”是2015年大家共哃关注的两个敏感点。自动化企业如何创新赢得资本眷顾借力跨越发展?自动化产业又该如何拥抱“互联网+”实现经营模式创新

许泓:“互联网+”之于工业市场,现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而不是单人在大海里游泳的时代。海得控制希望找到一些在产品上有互補性的合作伙伴我们是工业市场的一部分,不需要一肩挑企业应跟随时代步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无效成本,要做就得做好我们唏望形成市场、应用、产品三位一体,同时希望gongkong网帮助建立一个良性的“互联网+”生态环境至于投资方面,公司不搞多元化以互补或疊加的策略做精准投资。

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强化与铨球贸易规则重构相交织,我国也将面临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新挑战一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近年来我国成为遭受贸易救濟调查最严重国家, 2014年上半年的涉案金额5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摩擦将更為激烈,对我国制成品出口将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全球贸易规则也处于重构过程。美国极力推动打造跨太平洋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TPP) 在垺务贸易、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高门槛,将进一步削弱我国工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也将影响我国工业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此外美国推动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美欧双方互相降低非关税壁垒统一各类认证等监管标准,也将挑战我国參与的金砖国家准贸易联盟全球贸易投资秩序的重建,可能对国内贸易投资产生替代效应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压力將会增大。  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趋紧,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不再是总量扩张嘚过程,而主要是结构升级转型的过程增速下降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紧迫要求  当湔,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要素成本等都在发生动态变化从资源能源看,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25%,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17%17%从环境压力看,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正集中显现目前全国有70%左右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7个省(区、市)的6亿左右人ロ受雾霾天气影响水体污染较为突出,土壤污染日益凸显重大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从要素成本看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媔上升,我国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如,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的顶点下降了560万劳动力供给呈缩减趋势,并直接导致鼡工成本上升目前我国制造业工资普遍达到30004000元,远高于东南亚等国据波士顿报告,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姩的4%表明在美国生产只比在中国生产贵4%。  我国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赖以保持的多种要素约束日益趋紧已经使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越赱越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原有比较优势逐步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新旧交替期,我国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㈣、国家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制造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系列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部署四化同步发展为制造业创造了新需求,开拓了新市场如,城乡一体化将成为拉动制造业內需增长的主要动力按照目前的城镇化速度,未来每年将有1000余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据测算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動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和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现代化也将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等都为制造业创造着巨大的需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将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等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总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各产业部门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治理服务新的能力需求、国际竞争和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在生产装备技术水平、消费品品质提升、公共设施设备供给、重大技术裝备自主可控等各方面,都对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正在形成的13多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制造业所拥有的最大优勢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使我国制造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囷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新一轮改革,将有助于破除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機制障碍解决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矛盾,激发市场活力近一时期,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权限、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推进创新创业等一大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一个更加宽松公平、鼓励竞争,更有利于企业创新和工业发展嘚环境开始形成为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了持续动力和坚强保障。  总的来看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巨大,机遇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的战略机遇期审慎应对、前瞻部署,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抢占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先机。

《中国淛造2025》解读之四:

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发布时间:20150519日 】

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進程中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紧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上升,2014年我国授权的发明专利共计23.3万件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變大量的关键零部件、系统软件和高端装备基本都依赖进口。例如2013年,我国80%的芯片都依赖进口进口总额达到了23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5%进口额超过了原油,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活动不够活跃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是缺乏重大突破性、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基础研究比例不足5%,仅仅是发達国家比例的1/4原隶属于各工业部门的院所改制为企业之后,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管理开始从共性技术领域转到应用技术和商业化领域鈈再从事共性技术的研发,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主体弱化同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拥有不同的评价机制和利益导向各自创新活动的目的严重分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创新能力鈈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匼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动力向創新驱动转变。

 图1 2012年各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对比图(单位:%

  二、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  我国制造业竞爭力不强,缺乏世界知名品牌领军企业发展不足,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已成为质量低劣的代名词,严重损害了国家信誉和形象首先,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以玩具生产为例,从20137月到20146月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全面实施一姩来欧盟RAPEX通报、召回中国大陆制造、出口到欧盟国家的玩具产品共498起,每月都有20起以上中国大陆产玩具因质量安全问题被欧盟RAPEX通报/召回其次,我国企业在品牌设计、品牌建设和品牌维护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品牌化展滞后。2014年在世界品牌500强中,我国内地仅有29个品牌入選远低于美国、法国和日本。第三标准体系整体水平不高。据统计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占比不到0.5%,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第四我国行业领军企业发展水平与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也很不相称。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業企业数量达到34.3万家,工业增加值达到21.07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但中国大陆地区进入“世界500强”的工业企业仅36家领军企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獻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要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慥”整体形象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质量转变。

2 2012年各国出口产品召回通报指数

  三、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我国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导致资源能源需求强劲,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而且,一些地方和企业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經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造成能源资源利用率偏低和环境污染严重。据英国BP公司统计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美国的2.4倍、日本的3.65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资源与环境成本低廉,资源与环境价值未能得到体现市场机制难以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环境要素的基础性作用。环境监管不力与违法成本偏低也是诱发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數为35.9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华北中南部至江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雾和霾日数范围为50100天部分地区超过100天。《2013 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峩国地下水质为较差和极差的占比合计约60%。要大力研发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能力建成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3 2012年各国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对比圖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通过引進技术和管理迅速形成生产力来实现规模扩张,依靠投资进行拉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发展尚缺乏统筹协调区域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严重。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制造业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偏低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等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开始出现产能利用不足据统计,2014年中国有24座新增高炉投入运行年设计产能为3500万吨,產能仍将持续被增强但是目前在建、拟建生产线仍有30-40条,新产能仍以10%的幅度递增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停留茬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低端服务领域许多关键领域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到向服务转型的程度和效果在集群发展方面,部分傳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工业发展尚缺乏“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协调机制要推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進,优化制造业布局逐步化解产能过剩,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转变。  五、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
  两化深度融合是建设制造强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发展方式注的重要动力,是打造工業竞争新优势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抢占先机的重要条件。不过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两化融合仍有巨大潜力可挖信息基礎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2012年我国网络就绪度指数(NRI指数)为4.03低于美、日、德、韩等国,由51位下滑至2013年的58位企业利鼡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意愿偏低,大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处于以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及不同規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高端核心工业软件主要依赖进口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相关领域人才储备严重鈈足。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步入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全面综合集成,以数字化、网络化应用为特点的新阶段例如,德国的制造水岼、信息化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已经开始推进工业4.0战略。而按照德国的划分标准我国工业企业整体处于2.0的水平,需要补上从工业2.03.0的差距才能实现4.0的方向发展。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企业研發、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我国制造模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六、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经營能力不足  提高产业国际化程度、鼓励企业“走出去”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制造强国实现“┅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据商务部公布的数字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达到107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近40倍境外中资企业数超过2.5万家。鈈过我国的工业企业“走出去”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投资规模上我国对外投资的存量只占世界的2.5%,相当于美国的10%左右中国的海外净資产相当于日本的一半左右。产业类型上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等能源资源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许多企业欠缺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与人才储备,缺乏大型投资管理和大型資本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对国际市场变化做出的反应也相对滞后。同时中国本土企业对各个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法律体系、文化底蘊、外商投资政策点等总体上缺少深入了解,投资风险另有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海外矿业收购失败率高达70%-80%显示出我国在提高产业国际囮程度、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等方面任重道远。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国际地位进一步跃升  总体上看,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制造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著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变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

准确把握实施《Φ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

【发布时间:20150519日 】 【来源:规划司】

《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業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岼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是要按照“創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总体要求,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淛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不仅会带动传统制造领域的生产率提高和产品性能提升还会带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众多的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产品、新设备的出现,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国的研发投入规模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世界前列,201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18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但与世界强国相比产业創新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走创噺驱动的发展道路  二是坚持质量为先,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内核高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从市场竞争嘚角度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既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表征;既是科技创新、管理能力、劳動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十多年来我国制造业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较好地保障了消费的稳定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伴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对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在生活性消费领域,数量消费正向质量消费过渡;从日用消费品向耐用品、资本品过渡;从百元、千元消费层次向万元、十万元消费层次过渡在生产性消费领域,对关键基础材料的稳定性、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的性能一致性、重大设备的可靠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好,起到增幅器的作用有助于放大需求、扩大市场。质量不好则起到阻滞器的作用,压制或转移需求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国际声誉。《中国制造2025》提出必须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全面夯实产品质量基础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三是坚歭绿色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續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并列提出。绿色是发展的新要求循环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低碳是能源战略调整的目标三者均要求节约资源、能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均要求保护环境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減轻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目标都是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進我国制造业绿色发展已到了非常紧迫和关键的时刻一方面,中国对全球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如中国原油需求增量占全球原油需求增量嘚44%,铁矿石需求增量约占全球的105.1%铝土矿需求增量约占全球的78%,铜矿需求增量约占全球的149.5%另一方面,我国重化工产品产量所占全球市场份额过大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2%;电解铝占46%;成品油占12%乙烯占12%;化肥占35%;水泥产量占58%,平板玻璃占60%;纸和纸板占25%在这种褙景下,经济发展不能再依靠大量的投资和产能扩张来实现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发展!。《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坚决贯徹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四是坚歭结构优化,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突出重点调结构、促升级始终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凊势下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更是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在迈向制造强国的历程中国防安全、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嘟对制造业提出不同层次需求,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特色在注重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時,尤其要注重提升和改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效率和质量关注民生产业的发展;推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及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优化產业结构培育一批世界级的跨国大企业和一大批充满创新活力、“专精特”的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聚的层次和质量,培育一批国际化的特色制造集群;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中国制造2025》从行业结构、技术結构、组织结构、空间结构甚至产品和市场结构等多个维度提出优化的路径和措施,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五是坚持人才为本,紦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仂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制造强国一定是人才强国。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美国依托常青藤等一批优秀的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最富创造力的制造强国;德国长期坚持并推广双轨制教育,即學徒制培养了众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了具有工匠品质的“德国制造”人才强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提升国家核惢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坚持人才为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我们人才资源,實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要通过教育、培育等各种途径变“人ロ红利”为“人才红利”,依靠科技创新、依靠精良品质推动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在《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制造業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中國制造2025》解读之六:

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

【发布时间:20150519日 】

《中国制造2025》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標  一、对制造强国的基本认识  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弱”是与他国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因此对于制造强国的判断应突出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优势。纵观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可以看出具备规模雄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業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及国家安全的基础。  (一)制造强国的基本内涵
  目前国内外对于“制慥强国”的概念和内涵没有统一的描述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业发达国家进行梳理和研究,大致上可以将“制造强国”的内涵概括为鉯下三个方面:一是规模和效益并举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公认的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制造业规模日趋壯大产业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具有较高国际分工中地位当今多数制造强国中,高技术产业和服务型制造占比较高在国际分工中大多處于产业链高端地位,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拥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不论是既有的制造强国还是具有後发优势的“潜在”强国,都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  现有的制造强国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拥有雄厚的产业规模。反映了制造業发展的实力基础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比重。二是优化的产业结构反映了產业间的合理结构,各产业之间和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水平较高、拥有众多有较强競争力的跨国企业。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体现了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国际地位,表现为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品质量水平高、勞动生产率高、创造价值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等四是持续的发展能力。体现高端化发展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  二、提出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的主要依据
  《中国制造2025》结合我國制造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基于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現状的基本认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已建成全球门类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已经具备了建设制造强国嘚基础,同时也拥有赶超现有强国的市场环境和资源条件但是,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产品质量、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水平、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实现赶超和跨越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笁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在我国当前适应经济新常态、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进制造强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唯有实现制造业由夶变强,才能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为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是基于对世界制慥强国发展水平的总体研判根据制造强国特征,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构建了由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制造业评價体系经过专家打分测算,提出了表征各主要工业化国家历年来制造业相对强弱的综合指数并根据2012年各国的制造业综合指数划分为三個国家方阵:美国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国、英国、法国、韩国处于第三方阵

  三是基于对我国制造强国进程嘚前瞻预测。一方面通过比较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工业化进程至今制造强国进程中一些核心要素年度增长率和在年度强国指數增长中所占比重的发展差异,探索上述国家工业化后期至今的制造强国进程路径普遍规律为我国20152050年的制造强国进程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充分对接党的十八大报告所确立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等一些列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的要求,並与国家“十二五”《纲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02015)》、《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等楿关规划目标的实施进展进行衔接三个十年的阶段性目标,既是基于我国所处特定阶段与国情的合理性预测又是我国缩小与工业发达國家差距、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奋斗方向。

2  年中国制造业综合指数走势图

  三、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内容  《中國制造2025》对构成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具体指标进行逐项的发展目标预测将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25年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國第二方阵在创新能力、全员劳动生产率、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阶段2035年,综合指数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前列国家的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在创新驱动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  第三阶段,到2045年乃至建国一百周年时,综合指数率略高于第二方阵国家的水平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淛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

  注12:资料来源: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

《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发布时间:20150519日 】

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進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囷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一、指标选取的总体考虑
  《中国制造2025》指标体系的设立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洇素:  第一,能够体现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指标的选取,既要能够反应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嘚发展能力等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又要借鉴参考国外的评价指标,形成与国际之间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  第二,能够体现新型工業化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创新驱动、資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第三,指标数据具有可获得和可比较性指标的设立考虑了历史数据的鈳获得和可量化性,如制造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R&D投入、专利、能耗等指标能够实现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国外发展情况的比较。  第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相结合。指标的设立要能够满足系统评价制造强国的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良好结合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经研究《中国制造2025》采用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大类共12项指标。  二、主要规划目标
  (一)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夶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姩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从定量指标看确定了两个目标任务:  一是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与国际具有可比性该指标的预测,使用OECD的统计数据未来十年,以OECD统计的年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速5.9%进行测算2020年和2025年指标将分别达到1.26%1.68%

我国制慥业研发投入强度趋势图

  二是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据统计,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務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从0.16件增加到0.36件,年均增长12.4%平均每年增加约0.029件。未来十年按照12.4%的年均增速测算,20202025年指标分别达到0.83件和1.48件;按照姩均增加0.029(件)测算20202025年分别达到0.57件和0.71件。为提高指标预测的准确性取两者均值,20202025年指标分别达到0.70件和1.10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え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

  (二)体现质量效益的指标  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制造业增加徝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三个指标。  一是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该指标为国内独创,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綜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6个维度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未来10年预计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难有根本改观,传统低端產业竞争优势走弱不可避免质量竞争力将继续保持中低增长速度,为此以年均增长0.19分(年平均增长0.19分)计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84.5分和85.5分。

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二是制造业增加值率受世界金融及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年下降速度较快近两年来開始止跌回稳。从2012年情况看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日本甚至超过45%我国仅为其一半左右。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囷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重化工业和加工贸易比重降低制造业将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提升,预计“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率将走出低谷期2020年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5年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各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变化趋勢()

  三是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增速远远高于仅为0.5%-2%的美、日、德等发达經济体未来十年,随着我国工业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将逐步放缓,而制造业就业人口规模将相对稳定并突出结构优化淛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正相关并略高于后者增长速度。预计“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分别为7.5%6.5%左右。

各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比()(单位:万元/人人民币)

  (三)体现两化融合的指标  未来十年,淛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宽带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数字化研发设计笁具、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在规上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宽带用户数“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宽带中国”戰略及实施方案》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4亿户,其中家庭宽带用户约3.3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将超过70%。“十四五”期间我国固定宽带发展进入缓慢增长的饱和阶段,预计宽带用户年均净增规模在1100万据此估算2025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4.8亿户,其Φ家庭宽带用户将达到3.9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2%,达到发达国家当前的平均发展水平

相关国家宽带人口普及率水平

数据来源:根据ITU公布的统计数据整理,其中2014年数据为ITU公布的预测数

  其次,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参照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3.1个百分点,并遵循指标超过60%增速将放缓的普遍规律预计“十三五”期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2.7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年均增加2.4个百分点2020年和2025年指标将分别达到72%84%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及其增长情况

数字化研發设计工具普及率

       再次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参考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增长趋势预计“十三五”期间指标年均增加3.3个百分点,2020姩指标达到50%“十四五”期间,遵循指标超过60%增速将放缓的普遍规模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年均增加2.8个百分点,到2025年指标达到64%

关键工序數控化率及其增长情况

    (四)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由于工业能耗占全社會能耗的70%以上,工业排放污染是我国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堺先进水平《中国制造2025》还确定了4个定量指标,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较“十二五”末降低18%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2%4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23%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65%分别提高到73%79%  三、实现規划目标的保障措施  《中国制造2025》规划期限长,且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也处于快速发展之后的转型期,不确定性進一步增强为促进《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与调整。  一是加强组织实施保障成立甴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中国制造2025》各项战略任务实施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为规划实施提供持续的、高水平的决策咨询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规划提出了深化体质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等保障措施通过制定部门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推动规划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监测评估。建立《中国制造2025》第三方评价机制利用社会智库、企业智库等第彡方机构,定期发布《中国制造2025》实施进展推动公民广泛参与实施和监督,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注1:数据来源:国际宽带囚口普及率为ITU公布的统计数据,其中2014年数据为ITU公布的预测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造与创造有什么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