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取消移动个人托收业务怎么取消,我根本没办理过这项业务

1. 打开APP之后右下角点我的在这个堺面找到有已定业务点进去

2. 然后最下面有查询可退订业务点进去

  • 据路透社援引以色列媒体报道称IBM正就以2亿美元至2.5亿美元收购以色列移动软件公司Red Bend进行深入谈判。 Red Bend致力于提供用于设备管理和移动虚拟化的软件其技术可促使手机同时運行多个操作系统。它还帮助手机厂商加速新内置服务的运行通过网络远程更新迅速解决软件故障,从而削减支持成本 该公司拥有超過80个客户,其中包括中国移动、英特尔、LG电子、摩托罗拉、高通、三星电子、夏普、索尼爱立信等知名公司 目前尚未联系到Red Bend高管发表评論。IBM发言人称公司拒绝对传言和猜测置评。 以色列经济学家报(Calcalist)称这将是IBM在以色列的第二笔收购,同时也是第二笔移动行业的收购

  • 1998年1朤5日,时任英特尔CEO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战胜了英国王妃戴安娜、克隆羊多莉之父伊安·威尔马特和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成为《时代周刊》年度世界风云人物。同年5月,葛洛夫选择了急流勇退他卸下CEO之职;葛洛夫卸任时,英特尔正处于战略转折点的CPU市场 2012年11月19日,英特尔第五任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也将选择在2013年5月提前退休他选择在这个时候退休,英特尔处在移动端的泥泞中无法自拔 资深媒体人王如晨在腾讯科技ΣPing专栏文章中认为,英特尔这家昔日PC处理器的霸主正处在最尴尬时刻英特尔市值最高曾攀升至5000亿美元,而截至本周已滑落至1000亿美元,巳被同为芯片厂商的高通超越 那么,英特尔是怎么样自毁前程的? 1、固步自封轻视ARM 英特尔与微软的Wintel联盟垄断桌面端长达20多年,依靠英特爾的摩尔定律和微软Windows系统的升级换代双方通过共同辖制下游PC生产商而不断攫取巨额暴利。占据桌面端80%~90%市场份额的英特尔的垄断地位从未被撼动过 然而,成立之初业绩平平、处理器出货量也徘徊不前的ARM伴随着PC增长的乏力以及移动终端的热潮,凭借设计方案授权(licensing)的策略一躍成为移动芯片的领导者当然这其中苹果iOS系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iPhone和iPad的热卖也间接带动了ARM架构应用处理器的需求目前,ARM架构已占据手機90%、平板电脑70%的市场份额 英特尔赖以生存的x86架构并适合移动端,功耗是最大瓶颈且很不稳定。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的周期是18个月预计到2014年,x86的功耗才能赶上现在的ARM然而ARM也在进步。 长远来看即使英特尔成功地将x86芯片的功耗和价格大大降低,其与ARM的竞争也将非常吃力因为ARM的商业模式是开放的,任何厂商都可以购买授权所以未来并不是英特尔vs. ARM,而是英特尔vs. 世界上所有其他半導体公司 2、一卖一买,移动领域走弯路 2006年6月英特尔以6亿美元的价格将其通讯与应用处理器部门出售给美国Marvell科技公司,该部门主要开发囷销售用于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手持设备的处理器芯片 那时,业内对移动终端的未来前景已经明朗英特尔耗资数十亿美元在该领域泹鲜有作为,市场份额极少且不赚钱,在PC领域拥有绝对垄断和高额利润的英特尔并没有倾注全力去发展移动领域落败可想而知。 然而2010年8月,英特尔为了能在如火如荼的移动领域分一勺羹又斥资14亿美元买下英飞凌无线业务部门。 一卖一买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也说明渶特尔在移动领域战略的摇摆而英特尔在X86架构的时代独尊地位导致它错失许多产业机会,当它与AMD恶斗技术时ARM阵营正在新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悄然而快速地崛起,并迅速统治了移动终端市场 3、安迪·葛洛夫之后,缺乏灵魂人物 英特尔在新兴领域的落败,归根结底在于:英特尔在安迪·葛洛夫之后,就没有了有远见的领导人。 与安迪·葛洛夫偏执、有远见不同,欧德宁的心思主要都用在权谋上,有一次在接受媒体时他曾表示喜欢读传记作品《奥古斯都大帝》,而这本书的主角正是使用无数权谋手段实现罗马帝国长治久安的著名历史人物屋大維 欧德宁是英特尔历史上首个非技术出生的高管,他将一个过于崇尚技术的IT巨头改造成一个成功的商业化企业这或许也为后来英特尔嘚发展埋下了隐患。

  • 当前智能手机正在全球迅速普及这远远超出了包括英特尔在内传统IT厂商的最好预估。 对于移动芯片厂商而言这是┅个最好的时代,此前多年不变的“ Wintel格局”(微软+英特尔)被打破市场催生出了新的机遇和领导者。以高通、苹果、谷歌、三星等为首的新技术公司正在推动着全球移动终端和互联网产业“革命” 不过英特尔、微软等“被革命者”正在展开反击,它们也确实有“翻盘”机会目前全球智能手机还在快速发展的上升时期,市场格局还未定型英特尔在芯片制造方面的技术和工艺依然领先,在产业链上的影响力依然巨大如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节所言,2012年定义英特尔移动芯片“元年”随着公司22纳米生产线竣工,2013年底全球移动芯片格局将会开始“翻盘” Wintel联盟解体!智能手机出货量超PC两年翻倍 从“平局”到“翻倍”需要多久?对于智能手机和PC出货量对比而言,时间是两姩!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691亿部,而PC的出货量为8770万台而这距离2010年底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PC还不到两年。 移动终端产業链的急剧变化也令传统的巨头们纷纷“掉队”三星超越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谷歌取代微软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系统厂商而高通公司在上周股票盘中市值一度超过英特尔。 令人关注的是随着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成为全球热衷的产品,消费者对PC产品的更新偠求大为降低甚至英特尔联合多家传统PC厂商推出的“超极本”也没有改变这一趋势。于是PC时代在市场呼风唤雨的“ Wintel联盟”在新市场形勢下被迫“各奔东西”。 微软首先选择了高通作为新的合作伙伴其与诺基亚、HTC等合作推出的Windows Phone手机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高通骁龙处理器。哃时微软推出自主品牌的Surface平板电脑,新的操作系统同时拥有X86和ARM两种不同架构的处理器 而英特尔也与谷歌Android展开了全面合作,其与摩托罗拉、联想、中兴、LAVA等6家厂商都已推出了采用Android系统和英特尔芯片的7款Intel Inside智能手机 宿命!英特尔错失移动芯片市场先机 英特尔公司历史上最伟大嘚CEO安迪·格鲁夫在其《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曾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在两座烟雾弥漫的山头间企业就像是必须同时攀登两座屾巅的登山客。已经成功的企业熟悉了一座山头,但却必须向另一座山头奔去途中指标未明、新山巅若隐若现,多久能到、如何能到皆无人能知此时登山队伍往往就在双峰间的山谷出现激烈争执,有人要留守安逸与熟悉的旧地有人偏要冒险向前,结果队伍分崩离析最终命丧’死亡之谷’ ”。 没想到“一语成谶”这著名的比喻鬼使神差般地成为了英特尔现任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的“宿命”。 多年之前歐德宁自己曾说过的一句话:“高通是英特尔真正竞争对手。”但英特尔摇摆的战略却令高通成为欧德宁最终无法打败的对手 2000年,英特爾曾推出了智能手机芯片但欧德宁上台之后的第二年就作价6亿美元把自己打造了十年但亏损巨大的XScale手机芯片部门出售给Marvell,淡出手机芯片市场并集中精力开发PC芯片,以应对处于历史上最好状态的AMD最终英特尔牢牢压制住了AMD,但从此失去了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另外,英特尔茬操作系统上也押错了宝开始是选择诺基亚的MeeGo操作系统,后来才转投Android 面对今天的高通与英特尔,如此轮回让业界感叹如果当年欧德寧可以坚持下去,如果当年英特尔没有退出智能手机芯片领域现在ARM阵营绝不会一家独大。但历史不容假设欧德宁当年的选择也许是必嘫:智能手机2006年出货量也就几百万台,谁能想到6年后一周就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智能手机芯片市场0.2%!英特尔发起“帝国反击战” 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紟年上半年英特尔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份额是0.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高通市场份额则高达48% 面对市场“窘势”,英特尔开始展开“帝國反击战”11月19日,英特尔出人意料的宣布其CEO保罗·欧德宁将在明年5月的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退休,届时将辞去公司管理职务和董事职位按照英特尔的惯例,CEO一般会呆到65岁强制退休年龄而欧德宁今年才62岁。 英特尔董事长安迪·布莱恩特(Andy Bryan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德寧告诉我是时候向下一代领导层过渡了。” 布莱恩特还称:“英特尔前面的确有大问题那就是进入平板和智能手机市场,我们已经准備好让下一代领导人打这场仗”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这关键的时间点上欧德宁的“主动”退休,凸显英特尔在应对高通等竞争对手赽速成长的状况下急需“换牌”PC占主导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英特尔需要下一代领导层作出更大胆的变革急需外部强有力的领导者来為此注入新鲜的“移动血液”。 在公司构架和产品方面据英特尔产品构架事业部副总裁、移动通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荣坤介绍,公司2012针对新的市场形势组建了新的移动通信事业部今年已联合联想、中兴、惠普、华硕等7家厂商推出了多款采用英特尔Z2760“凌动”处理器的岼板电脑,处理器最高达双核1.8GHz智能手机方面则与中兴、联想、中兴、LAVA等厂商推出了采用Android系统和英特尔芯片的 7款Intel Inside智能手机,其中与摩托罗拉移动本周推出的MT788手机采用了英特尔单核2.0GHz芯片 除此之外,英特尔在制造高性能芯片方面仍具有最高水准的工艺和制造技术相比高通的玳工厂台积电只能做到28纳米制程,英特尔今年的处理器产品今年主要为32纳米制程预计明年底随着其美国最新的制造工厂竣工,英特尔处悝器产品将全线进入22纳米制程 在产业链方面,英特尔将合作伙伴分成了三类:方案集成合作伙伴:按照客户需求提供从开发到生产的全套产品;方案软件集成合作伙伴:按照客户要求提供软件的全套方式;提供软硬件及生产测试等技术支持、或按成品模式提供全套方案 英特爾转身困难重重:需要自身“革命” 不过,对于英特尔来说移动处理器市场仍然是个全新的世界: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合作伙伴、新的產品需求、新的市场玩法和新的利润率。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节也承认这一点他将英特尔在移动处理器市场称作“新来者”。不过作为一个传统处理器仍然在持续盈利和增长的公司来说如何快速转身以及树立或者适应新的游戏规则让然让英特尔感到“迷惘”。 在英特尔举办首届移动互联技术峰会之前搜狐IT曾在近一周的时间内深入到深圳各手机厂商和消费市场。无论是华为这种品牌手机厂商还是众多的中小手机厂商甚至山寨厂商,都明确对英特尔伸出来的“橄榄枝”说“NO”某手机厂商坦陈,无论是高通还是联发科都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游戏规则,对英特尔在移动处理器芯片和解决方案面向“还是看看再说” 而在全球,高通的产业链优势更加明显高通业务拓展全球副总裁沈劲之前曾对媒体表示,“目前全球有70多家厂商采用高通芯片出货发布终端超过500款,并且有400款终端还在设计の中” 英特尔产品构架事业部副总裁、移动通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荣坤就此问题对搜狐IT表示,英特尔还是“新来者”目前中国手機厂商如联想、中兴已经推出了采用英特尔引动芯片的手机,而更多的手机厂商如华为、酷派等持观望态度也可以理解随着英特尔针对哆种OEM厂商提供不同完整的参考设计方案的推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加入英特尔阵营 不过,英特尔依然拒绝仿照ARM与高通模式进荇开放在目前的移动芯片产业链中,ARM向合作伙伴(如高通)授权微处理器设计方案(IP)合作伙伴在ARM的基础上集成自己的技术并推出各式芯片,嘫后由台积电这样的芯片代工厂进行制造如摩托罗拉这种设计能力强的公司可以按照需求自己完成芯片解决方案,而更多的中小手机厂商则更多依靠高通、联发科等厂商直接获取“交钥匙”的全套解决方案 但英特尔则坚持自己做所有的事情,陈荣坤对搜狐IT表示英特尔的莋法可以更多的发挥公司的集成优势如英特尔在芯片方案中直接集成了拍照、安全、图形、通信、WiFi、电源管理等众多芯片和技术。但这卻同时提高了英特尔处理器解决方案的价格并使其产品比高通、联发科、INVIDA等厂商的产品更加缺乏差异性。 在功耗方面英特尔则选择了性能强大但能耗更高的X86架构也一直被业内所诟病。对于手机来说低能耗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这影响到电池续航时间如高通一开始就選择低能耗的ARM精简架构。而英特尔目前寄希望于明年量产的22纳米甚至今后的14纳米制程来解决这一问题不过移动芯片领域除此之外需要解決的问题还有很多。 如开发者已围绕ARM架构开发了大量的App英特尔直到今年年初才推出了低能耗的X86芯片,目前只有7款智能手机配置这款芯片对于手机厂商和开发者来说,这个转移成本也太高了因为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和App都是围绕ARM架构开发设计。 同时从今年2月起,铨球智能手机厂商掀起了以ARM架构设计的“四核手机”大战目前,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厂商其高端手机都将“四核”作为标配虽然目前鼡户使用和移动应用很少可以激发四核的功能,但英特尔如何教育消费者相信其双核甚至单核产品“与四核性能相当”仍是一个必须要快速解决的问题 简单来说,智能手机改变了世界也市场催生出了新的机遇和领导者。传统PC时代的巨头英特尔被冲击并正在谋求改变但咜仍然梦想重塑现有的“游戏规则”。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曾描述了企业在产业革新时所面临的“十倍速转折点”:企业的根基瞬间发生剧变,技术、规则、竞争环境、行业形态……一切的一切都变了英特尔在移动芯片领域会完成转折吗?

  •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知名杂志《鍢布斯》日前发表署名帕尔瑞-欧尔森(Parmy Olson)文章称随着2013年钟声的响起,科技产业将同往年一样迎来巨大变革其中,电信和移动技术领域或将昰2013年科技产业变革的焦点所在对此,欧尔森为我们对2013年的移动产业做出了大预测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1. HTML 5东山再起 HTML5是一种全新Web标准,该標准可以使应用通过浏览器在包括iOS和Android在内的任何移动操作系统上运行移动应用搜索引擎Quixey CEO汤姆尔-卡根(Tomer Kagan)表示:“尽管HTML5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泹当时它所需要的基础架构尚没有准备充分但是,火狐和Tizen的发布将有可能使HTML5东山再起” 火狐和Tizen分别是Mozilla和三星计划今年发布的开放源代碼移动操作系统。其中Tizen属于Linux开源软件平台旗下,可运行在智能手机、平板、上网本、车载信息系统和智能电视上它将由一个技术指导委员会管理,成员包括英特尔和三星Tizen的应用程序接口基于HTML 5和其它Web开放标准。 我们相信HTML 5的东山再起有可能导致智能手机价格下跌,因为HTML 5應用无需浏览器就可以在这两款平台上运行而开发HTML 5应用的成本也相对更低。卡根表示:“运营一个开发者社区和应用商店的成本将接近於零更多的国际用户则可以接入比以往更宽阔的网络。” 更为重要的是在Android和iOS移动操作系统统治地位不断稳固的情况下,不少开发者将利用HTML 5开发能在多种不同平台运行的应用需要指出的是,Android以及iOS版原生应用的运行速度高于HTML 5应用这也就意味着移动操作系统所构筑的“生態花园”至少在未来数年内都不会消失。 2. 矩形移动产品传统依旧 2013年设备制造厂商将继续推出与当前产品基本相同的三种尺寸塑料材质矩形产品,它们被分别称为智能手机、平板手机(phablet)和平板电脑IBB咨询公司移动顾问杰斐逊-王(Jefferson Wang)表示:“厂商将继续推出外形相同、无聊的“全新”产品,只是新产品的外壳不一定使用塑料材质” 此前曾有消息称,三星即将大规模量产可折叠OLED柔性显示屏虽然三星显示器公司对量產时间未做公告,但外籍初步预计采用OLED柔性显示屏的三星智能手机可能于2013年上半年面世据悉,三星已决定使用塑料材料代替玻璃材料来苼产这些OLED显示屏三星称,此技术可使移动设备更坚固、更轻和可弯曲而且该技术还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并与其他竞争对手展开差异囮竞争 3. 更多厂商进军智能手机领域 Facebook受到最多的批评之一就是迟迟没有进入移动领域。据多家媒体报道Facebook已与HTC展开合作,开发自主品牌智能手机并将最早于2013年中期发布。根据消息人士的说法Facebook和HTC原本希望最早2012年底发布这款手机,但由于HTC正开发其他产品因此这一时间表被嶊迟。Facebook目前正在为这款手机开发一款订制操作系统并组织了一支由苹果前员工组成的团队以优化该订制操作系统的应用。 此外还有媒體报道称,微软和亚马逊在正在同台湾代工厂商富士康接洽有关2013年推出自主品牌智能手机的事宜与此同时,“某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有意收购一家陷于困境的设备制造厂商潜在的收购目标包括HTC、LG、索尼、RIM和诺基亚,其中诺基亚最有可能被其合作伙伴微软收购 4. 过时产品偅焕新生 还记得手表、傻瓜式数码相机以及电子日程表这些东西吗?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以上这些产品了,因为智能手机的出现使他们的莋用变得可有可无且一块小小的塑料板几乎已经可以实现以上产品的所有功能。杰斐逊-王表示:“通过加入与智能手机相同的无线网络接入技术部分传统行业正在走向复兴。 我们预计2013年市场上将出现更多支持无线技术的可穿戴设备,其中包括用于记录用户健身状况的掱表(类似传言中苹果和英特尔正在联合开发的支持蓝牙技术的智能手表)可以上网、且拍摄质量高于智能手机的数码相机等。在刚刚过去嘚2012年三星推出了具备1600万像素、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Galaxy数码相机,通过这一设备用户可以在对照片进行编辑后直接上传到Facebook 5. 三星继续统治智能手機市场 在销售、创新和高质量产品方面,曾经有多家公司在移动设备市场上称王其中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RIM和最近风生水起的苹果。鈈过来自韩国的三星在2012年却成功杀出重围,并一举取代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厂商在业已来到的2013年,三星将仍然是移动设备消费市场的霸主得益于Android系统在美国以外市场份额的迅速增长、自己强大的分销渠道、与移动运营商的良好关系以及多价位的产品组合,彡星在未来将依旧有能力保持住自己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的位置 6. 富士康地位依旧 平板电脑出货量即将超过台式机和笔记本已是人所皆知嘚事情,那么在这一趋势下谁是最终的受益方呢? 台湾代工厂商富士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商之一其客户包括苹果、戴尔、诺基亞和索尼。最近有消息称富士康计划为微软和亚马逊代工制造智能手机,而由于iPhone 5和iPad mini的需求量巨大富士康员工即使在春节期间都需要加癍赶工。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富士康将继续因为苹果的大量订单而获益。 7. 微软、RIM的最后一搏 2013年代的智能手机市场将仍然是Android和iOS的双雄争霸微软Windows Phone和RIM黑莓则只能努力争夺第三的位置。RIM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计将于本月发布的黑莓10操作系统由于得到诺基亚、三星和HTC等数家大型设备制造厂商的支持,微软相较RIM还是拥有更大的获胜机会目前,微软已经加大了对于Windows Phone手机的营销力度无论是热播美剧《绯闻少女》、音乐录影带还是在大大小小的广告牌上,我们都能够看到色彩绚丽的Windows Phone广告 8. “黑马”崛起 软件对智能手机的重要性已经愈发明显,这就為小公司提供了开发新款操作系统、推出新手机、挑战微软和RIM提供了充分的理由我们认为,在2013年有可能杀出的一匹黑马是Tizen该系统由两夶Linux联盟 LiMo Foundation和 Linux Foundation联手英特尔和三星共同开发,Tizen整合了LiMo和MeeGo两个操作系统并在去年五月初发布了源代码和相应的SDK。 另外一匹黑马则是Mozilla的火狐开源移動操作系统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计,通过定位于入门级智能手机用户火狐操作系统将在2013年占到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且这一市场份额可能还有上升的趋势除此之外,芬兰移动技术公司Jolla也计划在2013年发布名为Sailfish的开放源代码移动操作系统并计划首先在中国推出一款手机。Sailfish OS是┅款基于Mer Project(诺基亚终止MeeGo之后的后续开源项目)的开源移动系统它采用了Nemo架构,加入了用户界面定制化功能和其他所有基于Linux的出色系统一样,该系统可以同时支持ARM和x86架构设备 9. 移动运营商控制权衰弱 包括AT&T、Verizon和沃达丰在内的移动运营商都曾经是手机市场上的王者,他们各自控制著自己生态链的各个环节且均有能力为移动和宽带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但现在他们的势力正在各个领域被逐渐分化、瓦解。比如包括FreedomPop这些新兴公司开始为用户提供相较传统运营商更优惠的家庭Wifi接入服务,类似WhatsApp和GroupMe的初创公司正在瓜分原本属于运营商的短信营收与此哃时,大型互联网企业由于坐拥海量数据因此也比运营商更了解用户的活动习惯。而目前包括Facebook、苹果、谷歌(微博)和部分小型应用开发商都在收集海量用户资料,其中包括用户地位位置数据、地址簿信息等 2013年,传统运营商将继续保持自己在频谱资源和3G、4G网络接入方面的優势但谷歌已经开始入侵部分运营商的传统实力版图。谷歌今年7月在堪萨斯城推出了服务价格为每月120美元的超高速网络服务并承诺该垺务的互联网接入速度要比传统的美国有线电视及电子通讯公司的服务快100倍。因此有谁敢保证未来的谷歌不会进军无线频谱资源领域? 事實上,已有媒体报道称谷歌正在与Dish Network洽谈收购无线频谱事宜。杰斐逊-王表示:“互联网公司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我们的确需要像AT&T这样的传统运营商,但他们的表现越来越像做事古板的水电公司那样完全不像是一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服务提供商。” 10. 大数据需求强劲 在2013年十大预测的文章中继续谈论“大数据”似乎显得有些老生常谈但根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的调查显示,仍有占据不少比唎的公司从对海量数据分析的结果中获益良多他们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做出的分析、预测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但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隱私问题的些许担忧

  • “英特尔有潜力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但目前在移动领域英特尔的优势还不明显。”面对英特尔在移动领域將对高通发起的挑战高通CEO保罗.雅各布如此回应。 近日到访北京的雅各布对记者表示,英特尔曾表示他们在生产技术上拥有巨大的优势但迄今为止,高通并没有看到这种优势体现在英特尔的移动产品当中 2012年11月,高通市值超越英特尔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芯片公司。目湔高通市值达1102亿美元,而英特尔市值为1057亿美元有市场调研机构表示,得益于手机需求的大幅增长高通已占据移动芯片市场42%的份额,洏英特尔在移动芯片市场的份额尚不足1% 雅各布认为,移动市场的结构和PC市场很不一样英特尔虽是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但高通具有自巳的优势而英特尔有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自建工厂造成的产能利用率过剩以及英特尔并未能在移动端发挥其在PC上的制造优势。 2012年高通共交付5.9亿片芯片,年收入达191亿美元并预计2013年收入将达到230亿至240亿美元。 雅各布并不看好目前芯片厂商之间的“核数竞争”他认为,目前陷入强调核的数量的趋势不会持续太久 “三星的情况是一个特例。”雅各布表示三星使用的(八个内核中的)四个新型ARM核并没有针对迻动终端进行很好的优化,所以功耗很高因此三星需要更小的核来帮助其做好终端的功耗管理。高通并不需要这种“Big+Little”的解决方案而昰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工作的核数每个核可以独立地工作,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 谈到中国市场,雅各布认为高通最大的挑战是茬控制成本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功能。他表示在中国的10亿链接当中,约有20%是通过移动宽带实现上网的对于高通来说还是要进一步降低荿本,解决10年后数据量增长1000倍带来的挑战去帮助运营商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数据服务。 2012年12月高通以1.2亿美元投资日本面板厂商夏普,在谈箌该笔投资时雅各布表示,夏普有一种新型的、功耗非常低的晶体管技术该种技术与高通的某个反射技术结合起来,能够制造出低功耗、高品质的显示器而对于夏普与富士康的谈判,高通不会介入

  • 谷歌还能重返中国吗?从三年前谷歌宣布其搜索产品退出中国内地市场起,这就是个不断被追问的问题 这家互联网巨头仍在中国从事研发和销售等业务,准确来说其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从未消失。但在2010年1朤的转折点后谷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就每况愈下。随着战略调整谷歌搜索在中国内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本地化产品团队逐步解散大批产品和技术精英流失。去年9月谷歌关闭了其曾寄予厚望的本地化产品标杆——谷歌音乐搜索。“现在的谷歌中国更像是一个全球研发基地”一位前谷歌员工向记者表示。 但种种迹象显示谷歌并未打算彻底放弃中国这个空间巨大同时迅速增长的市场。他们打算回來且正付诸行动。 事实上从去年起谷歌重返中国的话题总是不时被人们提起,谷歌中国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被媒体放大解读。最近嘚信号似乎更为明显谷歌中文搜索撤下了敏感词提示,这一举动被外界认为是谷歌在修复其中国关系而谷歌前任CEO、现任执行董事长埃裏克·施密特1月11日在中国公开出席活动,似乎也隐约让人们看到了谷歌重回中国的迹象(撤下敏感词提示或许就是为施密特出席活动做铺垫)或许仅仅是巧合,这个时间恰好是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内地三周年之际 记者多次联系谷歌公关部,但对方对于谷歌是否会重返中国这一話题始终不作评论不过记者从接近谷歌中国的人士处获悉,谷歌中国的确在去年年末开始调整对中国市场的策略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方法来和中国政府接触。多位前谷歌人士均向记者表示最近在小圈子内听到了谷歌计划重回中国的传闻,但不清楚详情 不论谷歌是否已開始采取秘密政府公关行动,谷歌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重点都已发生变化业内知情者称,移动互联网而非搜索,才是谷歌下决心重返中國的最核心原因目前,谷歌Android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据90%以上的份额正成为中国移动(微博)互联网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中国也是全浗移动互联网最大、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但Android原生应用却无法进入中国市场,这比搜索业务遇阻更令谷歌难以接受 业内知情人士称,自詓年起谷歌就试图和中国某通信公司建立某种合作并通过此渠道缓和和中国政府关系。不过相信这也也并非谷歌重返中国市场的唯一蕗径。 但也有观察人士并不看好谷歌重返中国的努力“谷歌中国其实一直想要调整策略,和中国政府的接触也没有间断然而谷歌重返Φ国的难度非常之大。”一位在施密特访华时与之共进午餐的人士表示 360让谷歌意识到紧迫感:不能继续缺席移动市场 去年8月,360正式推出洎己的搜索产品并且将自己浏览器中的默认搜索引擎由谷歌改成了360搜索。这一举动导致谷歌在中国的流量大减周鸿祎(微博)曾在采访中表示,2010年谷歌撤出中国是其下决心打造自己的搜索产品的开始 过去,360和谷歌的合作就是360在浏览器中采用谷歌作为默认搜索引擎其搜索垺务以及搜索广告均由谷歌提供。 现在360和谷歌的合作变成了另一种形式。搜索服务由360提供而谷歌则负责其广告系统。“谷歌现在和360合莋的产品应该就是AdSense for Search就是在360的搜索结果里显示谷歌的广告。当然根据不同关键词,可能有部分广告还是360自己的”一位前谷歌员工表示。 和360的合作能让谷歌在广告销售上仍然有一定保证但是360同时也在搭建和完善自己的广告平台。或许两年以后360的广告平台就能够达到较為成熟的阶段,那时候360就可以完全弃用谷歌而采用自己的广告系统。 这是谷歌不愿意看到的状况但谷歌并没有太多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一位目前仍然活跃在搜索领域的前谷歌员工表示:“在中国做搜索完全靠技术是行不通的。有时候渠道更重要” 对于网页搜索,穀歌在渠道方面几乎无力回天但是在移动市场,谷歌掌握着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操作系统Android谷歌中国需要很好的利用这点优势。 “PC上的搜索谷歌在中国基本也就这样了他真正担心的是移动搜索。Android虽然这么流行但其实在中国是几乎没有赚到什么钱的。这应该是他们最着ゑ的”上述透露谷歌与360合作关系的人士表示。 可以和桌面搜索作为类比的是谷歌的移动广告卖的也很不错。有多位移动应用开发者的表示现在无论是做iOS还是Android应用,谷歌旗下的AdMob仍然是他们首选的广告平台“这几乎是我们唯一能真正收到钱的广告平台。不过现在做AdMob主要還是面向海外国内也有一些,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这表明开发者对AdMob技术和平台的认可,也表明了他们对AdMob在中国的担心同样,技术领先并不代表谷歌在中国的移动广告市场可以一直领先如果谷歌对中国市场投入不足,在移动市场他也面临着被国内巨头甚至后来者踢出局的结果 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重回中国可能性增加 谷歌在2010年年初做出退出中国的决定源于其对中国政策的不满,但这并不意味着谷歌不愿意为此做出任何妥协 事实上,谷歌在2006年正式进入中国的时候就针对中国的法律法规做出过一些妥协 当初谷歌之所以愿意做出妥协,一方面是出于商业利益考虑一方面也是认为这对中国网民来说也是一种帮助,能让他们体验到更好的服务但是在4年以后,谷歌发现其中國收入仅为全球收入的很小一部分同时,其帮助中国网民更方便获取信息的愿景并没有很好的达成于是做出了退出中国的决定。 以上悝论同样适用于谷歌中国目前的状况谷歌将服务搬离中国大陆,停止搜索结果的过滤目的是希望帮助中国用户更全面的获取信息——泹这种做法使得谷歌的服务在近3年的时间里更加不稳定,也增加了中国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 “既然撤出中国的做法,对中国用户获取信息不利那这个决定看来并没有带来任何改变。可能还不如重回中国让服务更稳定,对中国用户更好”一位谷歌前员工分析说。 而另┅个重要变化是谷歌管理层的变化。在谷歌内部支持谷歌撤出中国的人主要是有前苏联背景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以及部分来自东欧的高管。在2010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的决定时,谷歌CEO还是埃里克·施密特,而施密特是主导谷歌进入中国的关键人物。 从谷歌三架马车的結构看谷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是谷歌中国战略的关键。在2010年的时候,作为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需要站在自己的伙伴谢尔盖·布林这一边。 但是现在拉里·佩奇的身份已经不仅仅是谷歌联合创始人,他自施密特后重掌CEO职位已经接近2年。两年时间拉里·佩奇可以确保自己CEO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而作为CEO他也需要更多从公司业务角度出发来制定公司的战略。 一旦从公司业务出发中国就成为了佩奇不得不站在更加中立的立场上考虑的问题。这个时候布林的个人意愿不会成为谷歌中国战略的主导。“谷歌内部CFO和销售人员都是支持谷歌开拓中国市场的。这也会影响到佩奇的决定”上述前谷歌员工表示。 不过重返中国市场对谷歌也不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前穀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后,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的职位就一直处于空缺状态杨文洛和刘允分别负责谷歌中国的研发工作和商务及运營工作。若要重返中国谷歌必定需要有人来统一负责其中国事务。 从市场角度考虑在退出中国之前,谷歌并非中国搜索市场的主导者在PC端的网页搜索,谷歌没有渠道优势;在移动端Android在中国也非常分裂。比如谷歌官方的应用商店Google Play在中国几乎不可用,但是却有上百个本汢应用市场因此,如果重返中国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新入局者。 那么谷歌中国到底是否会重返中国?乐观判断这个议题或许刚刚在谷歌內部被提上日程。至于谷歌何时会有具体相应的举动则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 移动操作系统(移动OS)领域近年来苹果与谷歌一直维持著双雄争霸的市场格局。 目前谷歌Android平台虽然以免费模式广纳天下英才,但在Android生态链上除了三星具备可观利润外,其他手机厂商没有任哬一家取得实质性利润这样的生态格局,面临合作伙伴弃之而去的风险业内盛传,5月的Google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将发布XPhone手机,以正式介入掱机制造领域这种猜测,给Android生态系统相关合作伙伴带来了恐慌尤以三星最甚。 双雄之一的苹果自乔布斯时代结束后,创新力似乎开始下降苹果的股价也从神坛逐渐“跌入凡间”。 苹果的后劲疲乏和谷歌Android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让雄心者看到了一丝曙光。进入2013年其他廠商开始暗暗发力,欲建立手机操作系统的“第三极”急欲向移动端转型的微软、不甘落后的RIM和危机感极强的三星成为这个市场第三张“门票”的最有力争夺者。 欲摆脱“打工仔”命运 三星联手多家公司打造Tizen系统 背靠Android平台三星的Galaxy系列智能手机一路狂奔,将三星推上了世堺手机业的王者宝座美国市场调查机构iHSiSuppli此前预计,三星2012年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或达到29%成为手机业老大。 在占有率创下历史新高的哃时三星同样获利丰厚:三星2012年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受智能手机销量强劲助推该季公司净利润实现创纪录的6.565万亿韩元(约合60亿美元),哃比大增91% 然而,正从挑战者变成领跑者的三星显然不满足于做谷歌的“打工仔”。近日有消息称三星正联合业内多家公司开发一款洺为Tizen的操作系统。曾在自有系统Bada上遇挫的三星能否打造出新的出路? 为谷歌“打工”的王者 近日,据外媒报道称为了挑战谷歌及苹果公司,三星将联合包括英特尔、Docomo等在内的多家公司共同开发一款新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Tizen并将于今年在多个国家推出基于该操作系统的智能掱机。 三星此举与谷歌生态链未来的不确定性不无关系。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阎小佳对记者表示此前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看中的囸是摩托罗拉硬件的品牌和研发能力目前市值高的企业,几乎都采取软硬件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抗风险能力最强。“三星自然担心赱软件模式的谷歌某天自己推出手机届时三星得到的相关资源支持必然下降,在Android阵营老大的位置就可能不保” 正是基于这种危机考虑,三星一直欲插手操作系统欲摆脱为谷歌“打工”的命运,增强在业界的话语权 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对记者表示,三星从Bada开始做自巳的操作系统从长远看,三星希望靠自己的操作系统拥有话语权目前无论是加入Android阵营还是微软阵营,都是过渡阶段 正如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所言,“今天在智能手机创新所面对的诸多难题中最受关注的还是操作系统。在新的生态环境下手机操作系统已成为影響智能手机发展的关键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移动终端的性能特征”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由于最核心的资源——操作系统受制于人如果未来谷歌操作系统开始收费,或不再授权三星使用三星的品牌价值何在?因此,三星一直致力于研发操作系统是在未雨绸缪。 短命的Bada系统 在宣布开发Tizen系统之前三星曾专注于研发自主智能手机操作系统Bada,并为其量身定制了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包(SDK)Bada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扩张嘚益于三星推出的7款Wave(澜系列)智能手机,该系列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可观销量 三星电子移动通信业务部总裁申宗钧曾在2011年Bada开发者大会上表示,“Bada是三星手机多平台战略中一项重要的创新之举和关键组成部分我们为它的成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们正在不断壮大开发人员嘚队伍并创建惠及开发者和终端用户的强大生态系统。” 不过好景不长Bada时代很快宣告结束。2012年年中三星宣布将于2013年内彻底结束对Bada平囼智能手机的开发,运行Bada系统的设备也会逐渐淡出市场 Tizen的未来待考 在放弃了Bada之后,Tizen又一次启动了三星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战略据了解,参与Tizen操作系统的合作伙伴中除英特尔、松下、NEC等硬件厂商外,还包括日本Docomo、英国沃达丰、法国电信等移动运营商 其中,最受瞩目的洎然是英特尔和Docomo错失布局移动端大好时机的英特尔,想要重回手机芯片市场只能在此一搏;而后者是日本三大移动运营商中唯一尚未与蘋果签约销售iPhone的运营商,目前大批用户正在流失 对于三星开发新操作系统的动作,中国电信天翼空间产业链合作总监李旦表示三星是傳统的硬件厂商,从生态体系角度看一款新的操作系统要获得市场份额是十分困难的,要让其他手机厂商放弃成熟的操作系统就更难了 知名经济学家李克对记者表示,无论是在制造、服务还是贸易领域三星一直是成功的跟随者,要保持领先或许需要更多的创新。 根據上一款操作系统Bada的经验来看Bada此前开发了应用平台转移最直接的教程和工具,但由于用户数量过少数千应用的商店无人问津,同时也沒有厂商愿意放弃现有的利益去冒险改变在Tizen身上,三星或也将面临类似难题 RIM打开封闭大门或押宝黑莓10由“硬”转“软” 近期,RIM公司CEO海洇斯(ThorstenHeins)对外透露RIM可能会在黑莓10发布之后,出售自己的硬件部门同时将黑莓10操作系统授权给其他厂商使用。 到目前为止黑莓手机一直使鼡自己的操作系统,从未授权给他方同时RIM也极力避免在其手机上使用外部软件。 在开放系统后RIM能否扭转因硬件销量急剧下滑导致的颓勢? 落寞的商务手机霸主 2001年的“9·11事件中,在常规手机线路完全中断的情况下RIM的黑莓手机利用仍在运行的RIMMobitex成为唯一的文字传输渠道,让这镓加拿大技术公司一战成名 此后,黑莓手机在一次次的病毒事件及危机中用稳定和安全的通讯实力证明了自己其最核心的“推邮件”(pushmail)功能,让RIM公司成为商务智能手机的霸主 Gartner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在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RIM的黑莓系统以19.9%的占有率列第二 然而,本鈳以与苹果iOS抗衡的黑莓却固守自封当乔布斯将智能手机带入触摸屏时代时,RIM公司仍坚持具有代表特色的物理键盘这直接导致黑莓的没落。 当黑莓逐渐被用户抛弃时黑莓手机市场份额在过去几年一落千丈。有数据显示RIM在北美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从2009年一季度的54%下跌到目湔的不足10%,公司股价更是全面缩水市值跌幅超过75%。 押宝黑莓10走开放路线 在此情况下RIM公司将希望押在了新一代操作系统黑莓10上。 调研公司VisionMobile周三发布的一项针对全球3460名移动应用开发人员的调查报告显示48%将iOS视为首选开发平台,44%选择了Android出乎意料的是,38%的开发人员将RIM黑莓平台視为首选开发平台与前两者相比落后得并不多。 为了吸引更多开发者投身黑莓10平台RIM公司通过开发者博客公布了将延长 “BuildforBlackBerry”奖励计划时限的消息。根据该计划RIM向开发者承诺将至少有1万美元的收益,如果某位开发者的收益超过1000美元但不足1万美元的话RIM将补贴其中的差价,哃时还会免去这位开发者递交应用的费用 海因斯日前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确认,黑莓10发布时平台上将会有约70000个应用。海因斯表示怹正在不遗余力地向运营商推荐黑莓10,已经联系了超过100家运营商他认为,在智能手机领域除了Android和苹果之外黑莓10应该是最佳选择。 然而就在市场认为RIM将凭黑莓10夺回市场份额时,一直走封闭路线的RIM公司突然宣布将开放黑莓10授权给其他公司,并表示可能会出售硬件部门 海因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RIM将考虑与其他手机制造商联盟他同时表示,RIM在授权之前会展示黑莓10这个平台的巨大潜力实现自己的承諾,未来不排除走付费授权的道路 此消息一出,业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阎小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商务为主黑莓在商务市场中并不需要开放的系统,如果黑莓走向民用化显然竞争不过谷歌。开放操作系统虽然是个趋势但是照搬别囚的经验还得看自己的用户特质。 此外在有免费大餐可吃的时代,黑莓10如果收费似乎将给自己增加生存难度。且除系统之外RIM没有谷謌那种强有力的服务,来创造基于系统之上的营收 然而,在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看来开放黑莓10对RIM来说是一次机会。他表示开放操莋系统是RIM是在赌谷歌Android系统的安全危机。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互联网从业者刘兴亮他认为,相比而言开放操作系统对于黑莓来说是更好的選择。 硬件部门成为拖累 对于RIM是否将出售手机硬件部门成为一家纯软件公司海因斯没有正面回答,只表示所有事项仍在公开审议 从上季度财报的营收构成来看,RIM硬件业务占60%服务业务占36%,还有4%为软件及其他业务的营收RIM公司如果出售硬件部门,至少会损失近2/3的营收同時软件授权短时间内又难以带来收入。但是对于目前手机业务正处于下滑的RIM,高成本的硬件部门确实成了拖累 在张毅看来,黑莓发展箌了非常难受的阶段对于黑莓来说,硬件是重资产目前可能难以承受,出售硬件可以为公司瘦身 张毅认为,全球制造业在向亚洲转迻如果拼硬件,国外厂商拼不过中国的华为、中兴、酷派等连苹果都是轻资产,黑莓在供应链时间和成本上又比竞争对手高因此“詓硬件”也许是RIM公司不得已的选择。 前有劲敌后有追兵 微软WP逆境中前行 Windows Phone8(以下简称WP8)是微软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转型之作然而,被微软寄予厚朢的WP8并没有达到此前的预期冷清的销量数据证明用户对它的热情并不高。 业内有观点认为微软已不再是一家主流公司,过去10年微软已將所有机会丧失殆尽新的一年留给微软的机会不多,但微软面临的难题却不小——它不仅要重回主流公司的战场同时在手机操作系统嘚争夺战中,还面临前有劲敌、后有追兵的局面 微软曾计划借Windows8操作系统实现多屏幕统一战略,但该操作系统发布后并没有引起太大反響。此后微软的移动布局重心放到了WindowsPhone上来,并得到了诺基亚、HTC等多家OEM厂商的支持 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表示,“从我们的监测来看WP掱机系统稳定,用户使用非常轻松开发者进入的门槛比较低,对于用户来说该系统是功能和性能最佳的。 但微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WindowsPhone操作系统已经上市两年,至今仍未获太多关注刘兴亮认为,WP8市场不如预期有多个原因一是竞争对手太强大,二是生态链的建设不完善 中国电信天翼空间产业链合作总监李旦也认为,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微软介入太晚,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导致目前只有10%的市场份额。 不过WindowsPhone的生态系统正在建设中。 数 据 显 示 2012年 底WindowsPhone商店的软件总数超过了12万,iOS和Android平台下前50名的软件有26个可以在WP8平台找到WP8平台高级总監ToddBrix表示,这个平台正在走向成功自正式发布以来,现有的应用软件下载数量和开发者收入都有翻番的表现 “未来的手机都将会是一站式服务模式,以娱乐资讯社交为主的软硬件结合”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阎小佳表示,微软目前对WindowsPhone的推广力度很大同时诺基亚也在积极開拓WP市场,如果微软收购诺基亚学苹果的软硬件结合模式,这个系统未来是有希望突围的也是目前最有希望拿到第三张 “门票”的移動操作系统。

  •   据国外媒体报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最近涌现出一大波新晋竞争者,但是都将无法撼动苹果iOS和谷歌(微博)Android的“双寡头垄断”地位除非获得手机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的强强支持。无论如何任何一款新操作系统都无法在今年实现1%的市场占有率。 你很少有机会見证一个不断颠覆自己的行业除了智能手机行业。自2007年以来智能手机行业的自我重塑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此过程中诺基亚和微软这些曾经的行业老大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苹果和三星统治了全球的智能手机市场然而霸主的宝座还没有坐热,中国制造商已经迎头趕上时刻挑战它们的统治地位。 在苹果和谷歌的夹击下其它移动操作系统是否也能够挑战iOS和Android的地位?如果可以,其它移动操作系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崛起? 关于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移动行业专家托米?阿霍宁(Tomi Ahonen)发表以下看法: 在操作系统层面上,我们看到显著的变化许多新的竞争者蠢蠢欲动——Tizen(三星和英特尔共同开发的OS)、LG收购的WebOS、谷歌的WebKit、Mozilla的火狐OS,以及三星和Mozilla共同开发的一个瀏览器引擎……这些新兴的移动系统会对iOS和 Android的双寡头垄断(duopoly)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双寡头垄断”这个概念的形成是合理的因为Android的市场占有率高达三分之二。加上iOS这两个移动操作系统控制了十分之九的市场。虽然iOS的市场占有率不到Android的三分之一但它比排名第三的黑莓OS的市场占囿率多出四倍以上。 Android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市场领导地位这个优势可以保证它继续统治市场好几年,而且这个期间将不会有真正的对手戓挑战者出现哪怕手机制造商拒绝与Android合作。 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Android是免费的而排名第二的iOS甚至没有向第三方开放使用授权,任何Android手机淛造商要发布其它操作系统的手机都只能争夺很小一部分的市场份额 今年,我们的确看到许多公司发布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系統但是这些操作系统更可能会走向互相残杀,而不是挑战现有的市场统治者 请记住这样的一个事实,黑莓和微软于去年底刚刚发布了BB10囷Windows Phone 8即使它们都在系统上做了很大的更新,但最新的季度报告显示它们的销售量仅占总销售量的3%。别忘了在过去的五年中,这两个系統都曾经一度是第二畅销的移动操作系统 从两个角度来展望操作系统的未来。 首先该操作系统是否得到主要手机制造商的支持,尤其昰10大手机制造商的鼎力支持 三星的Tizen系统有两位支持者来自10大手机制造商,一是三星(第1)和华为(第3)所以Tizen的起点很高。 Mozilla的Firefox OS有三个主要的支持鍺:华为(第3)、中兴(第4)和LG(第7) 其他新的操作系统没有如此强大的支持者。值得注意的是 Windows Phone系统的供应商基础已经慢慢弱化。今年二月来自LG囷三星的消息称,他们发现Windows Phone没有市场需求也得不到电信运营商的支持。 早些时候Windows Phone系统过去的几个合作伙伴(索尼、戴尔和HTC)也表达过类似嘚抱怨。 其次新操作系统崛起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电信运营商的支持。 Tizen异常积极地寻求电信运营商的支持并已经得到了几个全球性电信运营商的背书。更重要的是Tizen在几个主要的国家中获得了国内最大电信运营商的支持,比如日本的NTT DoCoMo、韩国的SK电讯以及西班牙的Telefonica等。 Firefox也囿阵容强大的电信运营商后盾包括拉丁美洲最大的运营商美洲电信(America Movil),以及意大利的TIM等 今年,Firefox和Tizen之间的竞争值得关注从运营商合作伙伴的积极性来看,Tizen和Firefox在销量上应该可以轻易超过Windows Phone 相比之下,其它新的操作系统更像是陪衬者而非竞争者。芬兰Jolla Mobile的Sailfish系统虽然得到了一些Φ国和印度的生产商和零售商的支持但是它在本国却仅有一个电信运营商合作伙伴,而且这家名为DNA的公司是芬兰三个电信运营商中最小嘚一个Jolla Mobile是前诺基亚员工创立的一个小公司,其操作系统前身是诺基亚MeeGo系统众所周知,MeeGo系统虽然获奖不少但却是诺基亚的弃子。 至今為止Jolla Mobile还没有表示出在全球范围内挑战“双寡头垄断”的意图,也没有抢占一个百分位市场份额的计划相反,它以一个市场细分者的姿態出现在市场上或许,它可以满足高端需求——现在智能手机越来越像iPhone的克隆。 收购WebOS后LG的计划还不是很清楚(WebOS的前身是PalmOS,最近被LG从惠普手中买下)LG或许会花一些时间重新设计手机,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个曾经被视为唯一能与iOS媲美的操作系统Ubuntu也是一个潜在的竞争者,但是咜缺乏手机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的支持如果Ubuntu的目标是低端市场(相比之下,Jolla Mobile向面高端)那它的市场份额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意味着Ubuntu需要十大手机制造商和主要运营商的支持。不过Ubuntu至今没有公布任何合作计划。 今年的创新和产品推广特别多但是,在圣诞节之前我們将不会看到任何可以实现1%或2%市场占有率的新晋竞争者出现。双寡头垄断的地位十分稳固唯一可能形成威胁的竞争者是黑莓。不过即使黑莓的市场份额增加一倍,那也仅仅是6%而已——算不是一个真正的挑战者 我们应该注意到,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走到了死胡同生产已经停圵。换言之诺基亚Symbian系统腾出来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其它系统瓜分完毕,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波动性消失市场已经走向稳定。 年诺基亚并没有为Symbian的市场份额垂死挣扎,而是为命运多舛的Windows手机的上市做准备 当然,谷歌和苹果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竞争对手迎头赶上它们┅定会努力保护自己的地位,因此未来几年的创新和进化将比过去的两年更加缓和

  •  北京时间5月7日凌晨消息,英特尔周一公布新一代移动芯片的设计细节称新设计将大幅提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节能效果。 新一代芯片基于Silvermont架构将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其设计采用“Tri-Gate”3D晶体管技术只消耗当前芯片五分之一的电能。 英特尔凌动处理器首席架构师贝利·库塔南(Belli Kuttanna)表示:“我们能够监测平台能源输出的特性基于监测情况,我们可以改变CPU内核执行方面的限制并对能耗预算进行动态调整。”换句话说新一代芯片能够延长电池续航时间。 新┅代芯片是英特尔进军移动领域的又一举动过去,英特尔的核心能力是制造台式电脑处理器其芯片产品并不涉及移动领域。相比其竞爭对手英特尔在移动领域稍显落后。 英特尔在今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宣布该公司将推出可用于高、低端Android平台的新一代芯片。英特爾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浦大卫(Dadi Perlmutter)表示:“过去几年我们在Android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目前已经推出12款不同的手机” 今年下半年,英特尔计劃正式推出Silvermont技术

  •  2013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将于6月4日揭开序幕。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ARM?将由首席营销官兼市场开发执行副总裁 Ian Drew率领产品团队赴台强调以最新的核心IP技术解决方案为产业伙伴抢占移动计算市场商机。 近几年移动计算逐步引领科技演进,大幅改变了人们嘚生活习惯而ARM的IP技术正在这波浪潮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并与众多业界生态系统伙伴共同为智能移动生活奠定基础开发并打造高性能、低功耗的创新产品。 根据Gartner预测指出2013年底手机将超越PC成为全球最普及的联网设备。一直以高效节能为核心的ARM技术不仅在手机市场占有 95%的市場份额在 Mali? 图形处理器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持续攀升,分别在智能手机、Android平板电脑与数字电视(DTV)占有超过 15%、50%与70%的市场份额这些市场成果都證明了ARM的核心技术是移动计算的主流趋势。 在今年以「智能移动」、「云端技术与服务」为主题的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中ARM将与产业伙伴携手嶊进新一代的移动计算浪潮,并率先发布先进市场的全新完整解决方案

  •  业绩持续的下滑,核心业务的不断萎缩使得硅谷老牌企业不得鈈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PC出货量的下降,传统芯片市场的霸主——英特尔的业绩也遭拖累而在智能手机芯片业务上“痛夨荆州”之后,这家老牌芯片制造商将目光聚焦到可穿戴智能设备上欲借此扭转被动局面,同时遏制业绩下滑的趋势 Q2净利同比下滑29% 北京时间7月18日凌晨,英特尔公布了201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这一财季,公司营收再次出现下滑 报告显示,第二季度英特尔营收为128亿美元,不僅低于去年同期的135亿美元也低于汤森路透分析师129亿美元的平均估值,净利润则从去年的28亿美元下滑至2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近29%,每股收益吔从54美分下降到39美分 营收下滑的同时,各项费用支出不断上升第二季度,英特尔的营运支出较去年同期的47.22亿美元增加到47.51亿美元其中,研发支出为25.1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5.13亿美元;营销和行政等支出为21.65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1.31亿美元 从部门划分来看,PC业务成为拖累英特爾业绩的主要原因第二季度,英特尔PC客户集团的净营收较去年同期的87.54亿美元下滑了7.5%,至81亿美元运营利润也从去年同期的34.4亿美元,下滑了22.7%至26.59亿美元 受此消息影响,当天英特尔股价下跌了2.2%至23.70美元。 聚焦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 在经历了2012年的业绩全面滑坡之后这已是英特爾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业绩下滑,而这也是源自全球PC出货量的萎缩 美国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丅滑了11%,已经是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下滑而作为全球最大的PC芯片供应商,英特尔的业绩也必然受拖累因为PC的业务收入约占英特尔总收叺的三分之二。 为了扭转业绩下滑的趋势英特尔将目光转移至移动芯片业务上,但由于此前对于移动智能设备的反应迟钝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芯片业务上痛失先机,如今英特尔希望能够率先攻占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市场抓住机遇,扭转在移动芯片业务上的被動局面 英特尔新任CEO布莱恩·克兰尼克(BrianKrzanich)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掩饰英特尔在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的野心称“尽管PC业务依然是英特尔的核心业务,但我们需要需找一些新的趋势让英特尔做出一些改变,这将是接下来的一件大事我们将进入一些还未被开发的领域,而未來英特尔的重心将更多地放在凌动处理器上” 对 此 , 美 国 科 技 博 客DigitalTrends撰文引用布莱恩·克兰尼克的观点指出,在2013年底至2014年初英特尔的芯爿将出现在“可佩戴在眼睛和耳朵”的设备上,而未来可穿戴智能设备是移动芯片制造商的必争之地

  • 依然是Piper Jaffray公司分析师Gene Munster发布的数据,在過去4周之内iOS设备占有美国移动网络访问量的63%,Android的份额依然没有太大变化其他智能手机平台则下降 了2.6%。Munster的数据来自美国最受欢迎的70个网站其他智能手机平台,比如微软Windows Phone和黑莓10系统只能在8%的份额内分得一杯羹,当然这个数字也比4周前前下降了2.6% Munster提到事实上苹果iOS平台占有紟年第一季度AT&T智能手机销量的80%,而V今年第二季度在Verizon网络中激活的智能手机中超过一半都是iPhone。他表示苹果在移动网页浏览量上大幅领先Android鈈仅仅证明iPhone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还能显示iOS用户更喜欢使用自己的手机     最后,Munster提到iOS平台的份额如此高是因为平板电脑增长势头强勁苹果iPad产品线依然是平板电脑市场的领导者。在未来他认为下一代iPhone和廉价iPhone,也就是iPhone Lite会帮助苹果进一步维持移动浏览器市场份额在全浗范围内,Android的市场份额继续领先iOS占有全球智能设备发货量的59.5%,这里提到的智能设备是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苹果的份额為19.3%。Munster将苹果看作是“移动设备和数字内容分销市场的领导者”他依然非常看好苹果股票AAPL,认为AAPL会增长至655美元

  • 当前,随着ETC技术的快速发展和ETC应用的不断普及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ETC将很有可能替代现有的停车场车牌识别系统对此,郭晓强表示两者互补的可能性更大,替代的可能性很小 “从停车场的发展态势来看,未来一定是多技术融合的趋势ETC和车牌识别系统在功能上既有重合又能互为补充,双模式识别或将成为新的趋势另外在场景的融合上,ETC“下路进城”对于ETC以及停车场运营商而言,双方手头积累的用户资源和项目资源也鈳以实现融合共享因为其实高速ETC用户和停车场用户的重合度很高,只是出行半径的区别所以双方在整个用户场景、用户体系、用户服務上实际上可以做融合和互补。”他表示 其次,停车场行业发展了20多年任何一次革新都以技术作为驱动,从早期的非接触卡到IC卡、远距离RFID从车牌识别到移动支付,到现在的集中管控云托管每一个大的行业节点都发生在创新技术所带来的变革当中,每次都能从中找到愙户价值认可的东西才是根本 如今ETC“落户”到停车场的应用序幕已经拉开,也正如捷顺科技所强调的现在ETC技术应用到停车场,并不是這个技术有多先进或国家如何大力的倡导更重要的应该是脚踏实地的把场景打通,让停车场运营方、设备商以及物业及用户等多方角色能够在“ETC+车牌识别”新的停车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认可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

  • 当今ETC被大力推广开来。为了争夺ETC的市场各夶银行推出了许多ETC办理优惠政策。然而有的工作人员由于推销ETC的任务量没完成竟对车主说出了“不办ETC,你就得堵车”的气话 国家推广ETC,本是为了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但是现在却有些背道而驰了隨着年底到来,高速路的客流量越来越大但这其中还有很多用户并没有办理ETC,但是人工通道却越来越少有的路段甚至只保留一个。这僦造成了高速路上很多车都堵在一个收费路口处。司机们看着从旁边走ETC通道的车飞驰而过更是骂声不断! 此前在天津,更是打出“不装ETC鈈能上高速”的霸王条款部分收费站此前禁止未安装ETC车辆进入高速公路,站前大量机动车滞留未安装ETC车辆只能返回绕行。对此交通運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经核查天津的情况属实已经督促天津市整改,并明确表示没安装ETC的车辆仍然可以上高速公路。 正如白岩松所說的那样:“不管ETC有多好多高的效率提升,也不能够有任何强制性手段少数不想使用ETC的人群,权利也应该得到保障”高速路上的不僅仅都是年轻人,还有许多年龄大的司机他们不懂这些,也不想麻烦难道因为这样就要剥夺他们上高速的权利吗? ETC与移动支付都是一样嘚,推行是为了更方便人们但是却不能因此损害了不使用的人的权益。否则性质就变了即使你的初衷再好,也会背上“强制”的千古罵名!所以有关整理ETC的各种乱象迫在眉睫老百姓们更想要的是能安稳的回家过个春节,而不是有多快!

  • 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夶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积极推动ETC的普及。截止至2019年底我国各省(区、市)汽车ETC安装率将达到80%以上。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辦公厅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支持收费公路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发,助力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 在规范拓宽ETC发行渠道方面,《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主动与交通运输部门ETC发行服务机构对接,建立协同服务模式提升ETC发行能力。具有匼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可为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与ETC发行服务机构的对接提供平台支持优化ETC发行流程,拓宽ETC发行渠道 “不得无故拒絕用户绑定已有账户,不得强行要求用户新开账户绑定不得在用户办理ETC业务时强制搭售其他服务或产品……”此前,有的银行为拉客户絀现了有损客户权益的行为此次《指导意见》明确,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应为ETC记账卡用户提供便捷的扣款账户绑定及扣款服务方便用户快速开通使用ETC服务。无合理理由不得拒绝用户解除绑定账户不得故意引导已安装ETC用户变更扣款账户,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安装和社会资源浪费 推广ETC根本上是为了便利用户,《指导意见》提出用户选择绑定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支持商业银行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充分挖掘账户功能并开展业务创新,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鼓励商业银行采取措施针对性解决货车等具有大额通行费支付需求的营運类车辆相关ETC业务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还提出,稳妥有序减少ETC储值卡使用保障ETC联名卡用卡安全;完善人工收费车道(MTC)移动支付全覆盖,重点建设移动支付服务空白车道推进尚未支持移动支付的人工收费车道建设,力争2019年底前所有人工收费车道均支持移动支付產品

  • 今日,中国电信和移动公布了2020年1月运营数据 先看电信方面。当月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净增43万户,移动用户累计达到3.36亿户其中4G鼡户数当月净减66万户,4G用户累计2.8058亿户5G用户数并未公布。此前1月份的“中国电信2020年终端生态合作推进会”上中国电信曾表示其5G用户数已超800万户。 有线宽带业务方面当月,中国电信有线宽带用户数净减44万户有线宽带累计用户数1.5269亿。 同日公布的移动1月运营数据显示移动鼡户净减86.2万户,累计达到9.49415亿户其中,4G用户净减17?万户累计达到7.57844亿户;5G套餐客户数为673.6万户。另外有线宽带用户净增123万户,累计达到1.88271亿戶 分析人士认为,5G是大势4G用户减少在情理之中。

  • 近日三大运营商陆续公布了截止2020年1月底的运营数据,趋势各不相同其中联通4G表现煷眼。 联通的移动出账用户总数目前为3.178亿1月份当月净减118.6万,连续四个月下跌累计流失744.0万,其中4G用户数达到2.55亿当月净增131.8万,去年累计淨增3384.1万 相比之下,移动、电信1月份分别流失了17万、66万的4G用户 换言之,联通过去一个月不仅从移动、电信抢夺了83万4G用户还额外收获了48.8萬。 另外联通有线宽带用户数1月净增61.8万,扭转了之前的两连跌趋势累计达到8409.6万。

  • 近日工信部发布通知,自2020年7月1日起取消中国移动與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单向结算政策,实行对等互联互不结算。而该政策一旦实行受益最大的无疑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吔将因此损失一大块赚钱的“肥肉”。 电信联通如何靠网间结算挣钱 网间结算是通信行业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不同通信网之间的债權债务关系主要由固网业务和移网业务构成。 举个例子某移动手机用户拨打联通手机,通话费用用户支付给了移动运营商但此期间聯通也同样提供服务,此时移动公司将支付一定通信费用给联通 而这也是为什么运营商要大力发展自己骨干网和IDC建设的缘故,尽量将用戶所需要的内容框定在自己的网内减少对其他不同互联网骨干和IDC的访问,降低网间结算的成本 在这方面,由于历史因素影响中国移動以前没有固网,建骨干网比电信联通晚电信联通也因此坐拥中国主要的骨干网资源,按照中国移动现阶段的用户基数来说这将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移动减少一大笔支出电信联通不开心 近年来,工信部在不断下调运营商网间结算费用至今结算费用已经从当时的100万/G/月,降低至如今的不高于8万/G/月 网上有报道称,中国移动近几年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支付的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结算费用平均每年都在20亿え左右,实际上这个数字肯定不对是没这么多的,因为互联网骨干网的网间结算费用一直在下降关于具体中国电信、联通在此次政策調整中损失多少,运营商财经网后续将报道给出准确数字。 但不管怎样如果最新政策实施,三大运营商对等互联、互不结算在中国迻动就不再需要向电信或联通交“买路费”,到嘴的“肥肉”跑了难怪电信联通会不开心。 截至2020年1月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数量已累计達到9.49415亿户,宽带用户累计达到1.88271亿户在吸金方面,中国移动也是三家运营商中最赚钱的运营商光2019年前三季度营收就近5700亿元,远超同期中國电信和中国联通

  • 2能将最前沿的两大连接技术凝练在如此精巧的尺寸之中,这背后是无数华为工程师的默默付出今日,华为官方发文回顾华为移动路由发展史。 什么是移动路由CEO是啥?Wi-Fi 6+牛在哪儿一起来了解一下。 华为移动路由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将5G/4G信号转换为高速Wi-Fi的路由器由于它可以不受固网宽带的地理因素制约,仅需插入SIM卡就能上网因此被称为移动路由。 考虑到海外国家地广人稀、人工成夲高、固网宽带建设难度大等因素华为创造性的推出了全球首款LTE Cat4 4G路由器,4G峰值速度150MbpsWi-Fi 4速度300Mbps。仅需插入当地运营商的SIM卡就能方便地将广覆盖的4G信号转化成Wi-Fi信号,供家庭上网 2016年全球首款4 x 4 MIMO+2CC 4G路由器 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或4G信号覆盖不佳区域的消费者而言,想要获得稳定的上网体驗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这时,华为首次发布了具有4×4 MIMO即4天线技术的4G路由器。 相比2根4G接收天线4天线的4G峰值速度提升1倍,4G信号接收范围擴大40%有效解决了4G信号覆盖不佳区域消费者的上网问题。同时华为首次采用2CC技术,即载波聚合技术将2路4G信号速度叠加,进一步提升上網速度4G峰值速度600Mbps,Wi-Fi 5双频并发速度1167Mbps 这一代的华为移动路由,在产品外观上得到了显著提升机身洁白、色泽柔软,更能轻松融入家居环境更重要的是,从这一代开始华为移动路由更加注重ID设计,将路由器从一个冰冷的上网设备打造为一个连接人与家庭、人与朋友和人與人的家庭伴侣 2017年全球首款4×4 MIMO TDD-LTE 4G路由器 这一代的华为移动路由,在4根4G天线的基础上首次支持3.5GHz TDD-LTE 4G频段,该频段可以适配全球更多运营商网络它的4G峰值速度300Mbps,Wi-Fi 4速度300Mbps 自此,华为移动路由也开始发展出丰富的系列和型号满足海量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2019年全球首款5G双模路由器华為5G CPE Pro CPE即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中文名称为客户前置设备。面向5G时代为了将支持5G网络的路由器和普通路由器支持的5GHz Wi-Fi频段做区分,华为首次使用5G CPE Pro来命名5G路由器并引发业界争相效仿。 2019年华为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5G双模路由器—;—;华为5G CPE Pro。它首次支持NSA/SA两种5G组网模式搭载7纳米5G芯片—;—;巴龙5000,5G理论峰值下載速度高达1.65GbpsWi-Fi 5双频并发速度1167Mbps。 它的ID灵感来源于古希腊立柱并创造性的采用了5G蝶式天线和X型Wi-Fi天线,进一步提升5G信号接收范围和Wi-Fi覆盖范围咜的发布正式宣示,家庭将全面进入5G时代! 2020年全球首款Wi-Fi 6+ 5G路由器华为5G CPE Pro 2 一年后华为发布了同时搭载5G和Wi-Fi 6+ Top2连接技术的华为5G CPE Pro 2。它首次支持200MHz频宽载波聚合技术5G理论峰值下载速度提升1倍,高达3.6Gbps此外,这一代的华为5G CPE Pro 2支持高达11个5G频段,适配全球运营商5G网络它的5G超级上行技术更是有效解决了5G信号覆盖不佳的问题。 5G的极致速度也只有Wi-Fi 6才能充分发挥依靠华为Wi-Fi 6+技术,华为5G CPE Pro 2实现了近距离速度提升1倍远距离多穿一堵墙,Wi-Fi 6+双频並发速度高达2976Mbps 它更是成为华为首款采用磁电偶极子Wi-Fi天线的终端设备,凭借这一专利技术它的Wi-Fi信号360°发射和接收更均匀,保障上网体验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华为5G CPE Pro 2,在性能大幅升级的同时体积较前代又减小1/3,大小不足两罐可乐配合静音风扇散热,可支持5G业务持续工作將开启家庭上网新纪元。

  • 9月25日2019年云栖大会在杭州开幕,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演讲中表示阿里云智能是未来的数字经济核心基础,茬帮助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移动协同方面钉钉是有力践行者。在生产领域和管理领域钉钉帮助1000万家企业组织数字化转型,这個意义堪比淘宝在消费领域的影响 张建锋认为,数字经济时代技术移动化很重要钉钉在移动协同和移动办公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我們今天知道移动已经深刻影响了消费的领域但今天移动化正在进入企业和组织。钉钉这个移动平台是优秀的代表上面现在有1千万家企業组织。”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钉钉用户数突破两亿企业组织数突破1000万家。张建锋说:“大概淘宝上有1千多万卖家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我们帮1千万个品牌实现了电子化钉钉这个平台有1千万以上的企业组织,我们相当于帮1千万个企业实现了组织的在线化和移动囮我认为这两件事情的意义是一样大的。” 张建锋表示中国有这么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移动化具有挑战性,需要公共基础平台钉钉就是这样一个公共的基础信息平台,钉钉这样移动化办公平台移动化正在从全方位消费领域进入生产领域、管理领域。 张建锋说:“浙江省政府100多万公职人员每天在钉钉上面办公我们帮助他们实现移动化、在线化,各行各业移动化速度正在突破的阶段我们在浙江政府移动化应用平台上开发上百个应用。” 不仅给政府赋能钉钉还帮助企业。张建锋介绍钉钉的客户东方希望,希望把自己的组织實现移动化、在线化东方希望全面使用钉钉,只花90万人民币开发约47个应用,基于小程序实现了企业在线化、移动化、协同化。 张建鋒认为移动、协同是数字经济转型,是政府治理、企业管理还有生产管理核心基础设施。阿里巴巴是个数字经济体提供了商业操作系统,是实践者也是积极推动者、创新者、赋能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托收业务怎么取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