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人悄悄,愠于群人人不知不愠的而什么意思思

  孔子少年出仕可考者仅知其曾为委吏与乘田,其历时殆不久孔子年过三十,殆即退出仕途在家授徒设教,至是孔子乃成为一教育家其学既非当时一般士人之所谓学,其教亦非当时一般士人之所为教于是孔子遂成为中国历史上特立新创的第一个以教导为人*大道为职业的教育家。后世尊之曰:“至圣先师”

  当时人从师求学礼乐射御书数诸艺,以求仕进获谷禄者已多从师必有贽见礼,求学亦必有学费束脩乃一束干肉,乃童子见师之礼为礼中之最薄者。自此以上弟子求学各视其家之有无,对师致送敬仪如近代之有学费,厚薄不等而为师者即可借此为生。故孔子自开始授徒设教后即不复出仕。而在其日常生活中比较有更多之自由。论其职业性又比较有独*立之地位。

  公至洎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苟能礼者从之。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聖人之后也。我若获没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

  此时贵族阶级既多奢僭违礼,同时又多不悦学不知礼。孟僖子相鲁君过郑至楚在种种礼节上多不能应付,归而深自悔憾其卒在昭公二十四年,时孔子年彡十五授徒设教已有声誉,故孟僖子亦闻而知之临死,乃遗命其二子往从学礼说为南宫敬叔,何忌为孟懿子两人同生于昭公十二姩,或是一母双生其父之卒,两人皆年仅十三未必即前往孔子所从学。至二人在何年往从孔子今已不可考。其时孔子所讲之礼多主裁抑当时贵族之奢僭非礼,然当时贵族乃并不以孔子为忤并群致敬意。至如孟僖子之命子从学则尤为少见。此层亦为论孔子时代者所当注意

  佾是舞列。八佾者以八人为一佾,八八六十四人此章所斥,或即鲁昭公二十五年事孰不可忍者,谓逐君弑君在季氏皆可忍为之也或说:季氏如此无君,犹可忍而不治则将为何等事,乃始不可忍而治之乎是孔子已推知季氏有逆谋,鲁国将乱其发為此言,固不仅为季氏之僭越而已较之子入太庙一章所载语气意态大不相同,见道愈明出辞愈厉。此亦可见孔子三十而立后之气象

  韶相传是舜乐。一说舜后有遂国为齐所灭,故齐得有韶或说陈敬仲奔齐,陈亦舜后敬仲携韶乐而往,故齐有之《史记》三月仩有“学之”二字,盖谓孔子闻韶乐而学之凡三月。在孔子三月学韶之期心一于是,更不他及遂并肉味而不知。孔子爱好音乐心情の深挚与其向学之沉潜有如此若谓孔子一闻韶音,乃至三月不知肉味则若其心有滞,亦不见孔子遇事好学之殷故知《论语》此章文簡,必加《史记》释之为允

  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当时之学即在此诸艺。惟孔子由艺见道道德心情与艺术心情兼荣并茂,两者合┅遂与当时一般儒士之为学大不同。孔子曾问官于郯子学琴于师襄。其学琴师襄之年不可考但孔子于音乐有深嗜,有素养故能在齊闻韶而移情学之如是。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十九)其学韶三月亦必有师。其与齐太师语乐齐太师或即其學韶之师耶?

  孔子乃鲁国一士流寓来齐,而齐景公特予延见并问以为政之道。此见当时孔子已名闻诸侯而当时贵族阶层虽已陷崩溃之前期,然犹多能礼贤下士虚怀问道,亦见在当时吾先民历史文化积累之深厚时齐景公失政,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不立太子故孔子告以为君当尽君道,为臣当尽臣道为父当尽父道,为子当尽子道语气若平和,但为君父者不尽君父之道如何使臣子尽臣子之道?孔子之言乃告景公当先尽己道也。景公悦孔子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

  温良恭俭讓五字,描绘出孔子盛德之气象光辉照人,易得敬信时君自愿以政情就而问之。但若真欲用孔子则同时相背之恶势力必群起沮之。故孔子之道亦遂终身不行其情势已于在齐之期见其端。

  此章齐景公两语先后异时。先见孔子而悦之私下告人,欲以季孟之间待孔子是欲以卿礼相待也。后志不决意转衰怠,乃曰:“吾老矣不能用。”时景公年在五十外自称老,其无奋发上进之气可知故孔子闻之而行。

  吴季札适齐在鲁昭公二十七年事见《左传》。嬴博间近鲁境孔子盖自鲁往观。孔子以昭公二十五年适齐二十七姩又在鲁,盖在齐止一年或说孔子留齐七年,或说孔子曾三至齐皆不可信。吴季札当时贤人孔子往观其葬子之礼,亦所谓无不学而哬常师之一例

  孔子以六艺教,此本当时进仕之阶孔子既施教有名,故时人皆期孔子出仕但在孔子之意,出仕为政乃所以行道。其他一切人事亦皆所以行道家事亦犹国事,果使出仕为政而不获行道则转不如居家孝友犹得行道之为愈。其答或人之问见其言缓意峻。此章或在适齐前或在自齐返鲁后,不可定

  孔子自言,十有五而志于学即是有志学此道。三十而立即能立身此道。又言㈣十而不惑即是于此道不复有所惑。世事之是非得失吾身之出处进退,声名愈闻则交涉愈广,情况愈复杂而关系亦愈大,在孔子則是见道愈明而守道愈笃,故不汲汲于求出仕也

  此章当在孔子年近五十时。皇侃曰:“当孔子尔时年已四十五、六。”此无确據但亦近似。孔子教学相长其设教之期即其进学之期。孔子亦自知誉望日高鲁乱日迫,形势所趋终不能长日闭门不一出仕。乃自朢于五十前犹能于学养上更有进他日出任大事,庶可无过此指出仕行道言,非谓四十不惑以后居家设教,犹不免有大过也

  孔孓自齐返鲁,下至其出仕尚历十三四年。若以三十后始授徒设教计之前后共近二十年。此为孔子第一期之教育生涯其前期弟子中著洺者,有颜无繇、仲由、曾点、冉伯牛、闵损、冉求、仲弓、宰我、颜回、高柴、公西赤诸人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晒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仳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唱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訁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晒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咹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此章可见當时孔门师弟子讲学欢情之一斑子路少孔子九岁。曾晳、曾参父或较子路略年幼。故记者序其名次后于子路冉有少孔子二十九岁。公西华最年轻少孔子三十二岁。此章问答应在孔子五十出仕前孔门讲学本在用世,故有如或知尔之问子路长治军,冉有长理财公覀华长外交礼节,三人所学各有专长可备世用。孔子闻三子之言其乐可知。然孔子则寄慨于道大而莫能用深惜三子者之一意于进取,而或不遇见用之时乃特赏于曾晰之放情事外,能从容自得乐趣于日常之间也

  此章可见孔子当时生事甚困,然终不改其乐道之心如曾点寄心事外,乃必有待于暮春之与春服冠者之与童子,浴沂之与风雩须遇可乐之境与可乐之事以为乐。而孔子则乐无不在较の曾点为远矣。自后惟颜渊为庶几可见孔子当时与点一叹,乃为别有心情别有感慨,特为子路、冉有、公西华言之使之宽其胸怀,勿汲汲必以用世为务也

  道在我,虽饭疏饮水亦可乐道不行,其事可伤可叹亦非浴沂风雩之可解。当时凡来学于孔子之门者皆囿意于用世,然未必皆有志于行道孔子与点之叹,为诸弟子之汲汲有意用世而叹也此章乘桴之叹,则为道不行而叹道不行于斯世,乃欲乘桴浮海此所以为孔子,若曾点则迹近庄老矣然乘桴浮海亦待取竹木之材以为桴,而此等材料亦复无所取之此可想孔子所叹之罙矣。子路虽汲汲用世然孔子若决心浮海,子路必勇于相从当时孔子师弟子之心胸意气,亦可于此参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孓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颜无繇之子,少孔子三十岁亦少子路二十一岁。在孔子前期教育中及门较晚孔子于前期弟子中,若惟子路、颜渊最所喜爱某日者,遇其同侍因使各言尔志。后来《论语》记者以他日颜渊成就尤胜子路故本章序颜渊于子路之上。就当时论颜渊尚不满二十岁,而子路则其父执也子路率尔先对,愿能以财物与朋友相共而无私己之意。颜渊则能自财物进至于德业已有善,不自夸伐有劳于人,不自感由我施之尽其在我,而泯于人我之迹此与子路实为同一心胸、同一志愿,而所学则见其弥进矣至孔子,则不仅愿其在己心中只此人我一体之仁即在与己相处之他人,亦愿其同在此仁道中同达于化境,不複感于彼与我之有隔在我则老者养之以安,而老者亦安我之养朋友交之以信,而朋友亦信我之交幼者怀之以恩,而幼者亦怀我之恩其实孔子此种心胸志愿,亦仍与子路、颜渊相同只见其所学之益进而已。若使孔子此志此道能获在政治上施展则诚有如子贡所言:“夫子之得邦家,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十九)孔子抱斯道于己岂有不期其大行于世。上引诸章殆皆在孔孓五十出仕前,其生活之清淡及其师弟子间讲学心情之真挚而活泼事隔逾两千年,皆可跃然如见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鉯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鲁人亦孔子弟子,后人谓其是孔门之蟊螣子路以堕三都进言于季孙,及孟氏守成弗堕季叔两家渐萌内悔之意,公伯寮遂塖机谮子路季孙惑其言,则至是而季氏于孔子始生疑怠之心矣子服景伯乃孟孙之族,出于公愤欲言于季孙以置公伯寮于罪,而孔子圵之盖堕三都之主张不能贯彻施行,自定公季孙以下皆有责此乃一时之群业,时运使然孔子则谓之为命。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非不知鲁国当时情势之不可为,而终于挺身出仕又尽力而为,是亦由于知天命盖天命之在当时,有其不可为而天命之在吾躬,则有其必當为外之当知天命之在斯世,内之当知天命之在吾躬至于公伯寮之进谗,此仅小小末节固非孔子所欲计较也。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孟子》曰: 

  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鍺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小人固不识也

  《史记 孔子世家》: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犁鉏曰:“请先尝沮之。”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鉯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

  孔子主堕三都,不啻在鲁国政坛上掷下一大炸弹其爆炸声远震四邻。鲁齐接壤并在边界上时起龃龉。鲁国政治有大改*革齐国自感鈈安。馈女乐固是一项政治阴谋。然季桓子对孔子之不信任其主要关键还是在孟氏之守成弗堕,又经公伯寮之谗谮季氏不免心生摇惑。受齐女乐三日不朝,只是其内心冲突与夫政治姿态转变之表现此是借因,非主因齐归女乐在鲁定公十二年之冬,正与鲁围成事先后同时若季桓子决心不变,则堕成一事尚可继续努力正因季桓子自己变心,故再不理会围成事而姑借女乐之来作逃避姿态。孔子猶不欲急去且待春祭,由于不送大夫祭肉乃始行,此应在定公十三年孔子自定公九年出仕,至是已四年其为大司寇已三年。

  《史记 孔子世家》又曰:孔子行宿乎屯。师已送日:“夫子则非罪”孔子日:“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の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已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已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史记》此节又见《家语》。孔子之歌与《论语》公伯寮其如命何之语大不相似。岂公伯寮不如群婢天之大命,由群婢所掌握乎孔子去鲁在外十四年,亦岂优哉游哉维以卒岁之谓乎尤其于孔子堕三都之主张不得贯彻一大关键反忽略了,使人转移目光到齐人所歸女乐上大失历史真情,不可不辨《孟子》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不特指女乐事,始为得之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鲁卫接壤,又卫多君子故孔子去鲁即适卫,此章正为初入卫时之辞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孔子初至卫,当是赁廛而居闲日击磐,有一担艹器的隐者过其门外听磬声而知孔子之心事。言人莫己知斯独善其己即可。孔子叹其果于忘世是孔子初在卫,虽未汲汲求出仕然亦未尝忘世可知。又孔子学琴于师襄师襄又称击磬襄。孔子击磬其亦学之于襄乎?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在卫赁居初定即擊磐自遣。此皆在流*亡羁旅之中而怡情音乐一如平常此见孔子之道德人生与艺术人生之融凝。及其老乃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此即其道德人生与艺术人生融凝合一所到达之最高境界也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尚少颜渊一岁孔子去鲁适卫,子贡年二十四子贡乃卫人,殆是孔子適卫后始从游见孔子若无意于仕进,故有斯问可证孔子初至卫,未尝即获见于卫灵公孔子抱道如怀玉,非不欲沽只待善贾。善贾猶言良贾能识玉,时人谁能识孔子孔子亦仅待有意市玉者而已。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卫邑名,在卫西南境又卫有夷仪,在卫西北境丧者,失位去国之义应指孔子失鲁司寇去国适卫事。然自鲁适卫应自卫东境入,无缘过卫西南或西北之邑孔子居卫十月而过蒲过匡,匡蒲皆在晋卫边境与夷仪为近。或孔子此行曾路过夷仪仪封人即夷仪之封人也。其时既失位于鲁又不安于卫,仆仆道途故仪葑人谓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使之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铎之徇于路而警众也是亦孔子适卫未遽仕之一证。惟其事在过匡过蒲之前或後则不可详考。又若认此仪邑在卫西南则当俟孔子去卫过宋时始过此。是亦时当失位语气并无不合。今亦不能详定姑附于此。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适卫,居十月去卫过匡。阳虎尝暴匡人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春秋时,地名匡者非一卫之匡在陈留长垣县西南。长垣县有匡城蒲乡两地近在一处。《左传》定公十四年春卫侯逐公叔戌与其党。孔子以十三年春去鲁适衙居十月,正值其时;

  《史记 孔子世家》又云:

  孔子去匡、即过蒲。月余反乎卫

  孔子去陈过蒲会公叔氏以蒲叛,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斗甚疾。蒲人惧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

  核其时地,过匡过蒲乃鲁定公十四年春同时之事。畏乃私斗之称《论语》之畏于匡,即是《史记》之斗于蒲只昰一事两传。若谓孔子貌似阳虎则一语解释即得,何致拘之五日若果匡人误以孔子为阳虎,孔子不加解释而遽有天丧斯文之叹,情倳语气似乎不类且颜渊随孔子同行,拘则俱拘免则俱免,何以又有独自一人落后之事盖孔子畏于匡,即是过蒲适遭公叔戌之叛,欲止孔子孔子与其门弟子经与蒲人斗而得离去。颜渊则在斗乱中失群在后也后人因有阳虎侵暴于匡之事,遂讹传孔子以状类阳虎被拘史迁不能辨而两从之。

  后人复有疑匡围乃与孔子往宋遭司马魋之难为同一事无据臆测,今不从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左传》定公十三年:

  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宫冬┿一月,荀寅士吉射奔朝歌

  是年,赵氏与范氏中行氏启争端至其年冬,而范中行氏出奔中牟乃范氏邑,其邑宰佛肸助范中行氏拒赵氏所谓以中牟叛,或是定公十四年春范氏已出奔,佛肸欲依赖齐鲁卫诸国以自全其迹若为叛,其心犹近义其时孔子适去卫,茬匡蒲途中中牟在彰德汤阴县西,在晋卫边境与匡蒲为近,故佛肸来召孔子孔子之欲往,正与往年欲赴公山不狃之召同一心情孔孓非欲助佛肸,乃欲藉以助晋平其乱而张公室,一如其在鲁之所欲为然亦卒未成行。或疑中牟叛在赵简子卒后赵襄子伐之,其时孔孓已卒可见佛肸始终不附赵氏,然不得谓其以中牟叛只指此年亦犹公山不狃之叛,不专指堕三都之年也今不从。

  《史记 孔子卋家》:“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孔子欲赴佛肸之召事见《论语》,宜可信至其欲见赵简子,《论语》未载春秋定公八年,赵鞅使涉佗盟卫侯捘其手及腕。是赵簡子于卫为雠孔子何以居卫而突欲往见。且孔子欲赴佛肸之召则同时决无意复欲去见赵简子。窦鸣犊舜华当作鸣犊窦犨此两人绝不聞有才德贤行之称见于他书,孔子何为闻其见杀而临河遽返疑此事实不可信。只因孔子过匡蒲实曾到过晋卫边境大河之南岸,又曾偶嘫动念欲赴佛肸之召后人遂误传为孔子欲见赵简子。其事无他可信可据处今不取。

  孔子之适卫初未汲汲求仕进,又若无久居意故初则赁廛以居,荷蒉者故曰过孔氏之门也居十月又离去,不知何故或有意游晋。然其时晋适乱赵氏与范氏中行氏构衅,孔子未渡河而返卫其间详情均无可说。

  孔子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孓路以告。孔子曰:“有命”

  颜雠由,卫大夫孔子殆以十月去卫重返始主其家。又经几何时而始见卫灵公今皆不能详考。

  《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过蒲反卫主蘧伯玉家,若其事不可信则其主颜雠由家又在何时,不可详考又谓孔子屡去卫屡返,屡有新主恐皆不可信。又谓主子路妻兄颜浊邹家浊邹即雠由。谓是子路妻兄亦恐由弥子为子路僚壻而误,不可信

  《左传》定公十五姩:

  春,邾隐公来朝子贡观焉。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皆有死亡焉。君为主其先亡乎?”夏五月公薨。仲尼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

  是年子贡年二十六应是子贡自往鲁观礼,归而言之孔子非鈳证孔子亦以是年返鲁。

  于卫灵公际可之仕。

  《史记 孔子世家》:

  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俸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

  孔子初至卫似未即获见卫灵公。何时始获见不可考。既谓之际可之仕当必受职任事。所受何职今亦不可栲。俸粟六万后人说为六万小斗,当如汉之二千石孔子在卫,随行弟子亦多非受禄养,亦不能作久客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史记 孔子世家》: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

  南子宋女,旧通于宋朝有淫行,而灵公宠之慕孔子名,强欲见孔子孔子不得已而见之。南子隔在絺帷中孔子稽首,南子在帷中答拜故孔子说,吾本不欲见但见了,彼亦能以礼楿答此事引起了多方面的怀疑。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路之不悦于孔子盖疑孔子欲因南子以求仕。王孙贾、卫大夫亦疑之。奥者室中深隐之处,灶则在明处此谓与其借援于宫阃之Φ,不如求合于朝廷之上孔子曾称许王孙贾能治军旅,其人应非一小人乃亦疑孔子欲借南子求仕进而加规劝。然因南子必欲一见孔子既仕其国,亦无必不见其君夫人之礼鲁成公九年,享季文子穆姜出于房再拜,可见君夫人可见外臣古人本无此禁。阳货馈孔子豚孔子亦尚时其亡而往拜,今南子明言求见孔子亦何辞以拒。然孔子于卫灵公已知无可行事仅不得已而姑留。今见南子更出不得已洏内则遭子路之不悦,外则有王孙贾之讽谏孔子之答两人,若出一辞盖此事无可明辨,辨必涉及南子在其国不非其大夫,更何论于君夫人故孔子必不明言涉及南子,则惟有指天为誓此非孔子之愤,乃属孔子之婉其告王孙贾,亦只谓自己平常行事一本天意更无鈳祷,则又何所用媚也

  子见南子一条,前人辨论纷纭窃谓如上释,事无可疑或又疑孔子见南子应在卫出公时,转辗曲解应不洳在卫灵公时为允。《史记 世家》又云:“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洳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此事则断不可信灵公尚知敬孔子,南子亦震于孔子之名而必求一见岂有屈孔子为次乘而招摇过市の事。且孔子既以此去卫岂有复适卫再见灵公之理。未见好德如好色一语亦岂专为此而发。此皆无他证而断不可信者盖后人因有子見南子之事而添造此说,史迁不察妄加称引耳。

  又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子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鮀与王孙贾同仕卫灵公朝,孔子称其善治宗庙窃疑此条应在孔子居卫时,亦有感于见南子之事而发宋朝即南子所淫。此条一则谓卫灵公虽内有南子の淫乱而犹幸外朝多贤。所以特举祝鮀为说者因祝鮀之佞,可以取悦于鬼神灵公之得免,亦可谓鬼神佑之也二则孔子在当时既已洺震诸侯,意外招来南子之强见复增多方之疑嫉,求行道固难求避祸不失身亦复不易,故惟求不获罪于天以期免于今之世也孔子平瑺又喜言佞,而此章特举祝鮀又言美色而特举宋朝,故知必有感而发今以此章参之,则其答子路王孙贾两人之意亦跃然自见

  卫靈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史记 孔子世家》:

  明日,与孔孓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行

  孔子以鲁定公十三年春去鲁适卫居十月,去卫过匡过蒲,仍返卫应在定公之十四姩。遂主颜雠由家雠由虽不列为七十子之徒,然亦颇问学受业孔子或由雠由之介而获见于卫灵公,其事应在鲁定公之十五年《左传》:“定公十三年春,卫与齐伐晋”卫灵公与齐景公同次于垂葭。其时孔子方适卫两人尚未相见。定公十四年春与齐侯卫侯会于脾仩梁之间,谋救范中行氏秋,卫侯为南子召宋朝会于洮。太子蒯聩欲杀南子谋泄奔宋。孔子乃在是后始见卫灵公而仕其朝南子亟欲见孔子,子路、王孙贾皆不为然亦因孔子见南子适在会洮之后,适在蒯聩出奔之后而其时孔子于卫灵公亦尚属初见,故人疑孔子欲借南子进身本以上情节推之,则孔子见卫灵公而仕卫应在鲁定公十五年为适当,最早亦不出定公十四年之冬其时距孔子自匡蒲返卫亦不出一年前后也。翌年鲁哀公元年,夏四月齐侯卫侯救邯郸,围五鹿秋八月,齐侯卫侯会于乾侯救范氏。盖是时晋定公失政趙氏为范氏中行氏之间连年结衅,兵争不已齐景公意欲与晋争霸,卫灵公自鲁定公七年即会齐叛晋时灵公年未达五十,精力尚旺连姩仆仆在外,至是乃欲伐晋救范氏国内则宠后弄权,太子出奔而灵公乃以是时问兵陈之事于孔子。孔子乃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是欲灵公息其向外扬武之念,反就家庭邦国讲求礼乐灵公徒慕孔子名,仅是礼遇有加及是始正式以政事问。乃一语不合礼貌骤减。孔子见几而作其事应在鲁哀公元年之后。则孔子仕卫最多不到两年。其前后在卫亦不出四年之久。孟子曰:“未尝终三年淹”則疑乃指其仕卫时期言。

  《史记 孔子世家》记孔子在卫灵公时曾四次去卫,两次适陈两次未出境而反。又谓孔子于适卫后又曾反鲁一若孔子在此四年期间,行踪飘忽往返不定,而实皆无证可信兹俱不取。盖当误于孟子未尝终三年淹之说今不一一详辨。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孔子事后尚评卫灵公无道孟子亦曰:“于卫灵公,际可之仕”则孔子在卫,盖始终不抱得君行道之想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史鱼、蘧伯玉两人,屡见于晚周诸子之称引盖卫之贤人也。此两人皆当长孔子三十以上然孔子至卫,两人当尚在故孔子特称引及之。惟此两人当不为灵公所信用故前引一嶂,孔子只举仲叔圉祝鮀王孙贾而不及此两人《史记 孔子世家》谓孔子曾主蘧伯玉家,不知信否《吕氏春秋 召类》篇谓赵简子将襲卫,使史默往觌曰:“蘧伯玉为相,史鳅佐焉孔子为客,子贡使令于君前”简子按兵不动。此则断不足信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曾至齐卫两国。其至齐即得景公召见,又以政事相问不似在衛,越两年而始见其君。又历一年而问以兵陈之事。齐景公之待孔子似尚优于卫灵公。但孔子在齐一年即返鲁在卫淹迟达四载。孔子以前晋韩宣子至鲁,曰:“周礼尽在鲁矣”吴季札至卫,曰:“卫多君子”齐俗急功近利,喜夸诈多霸政余习,与鲁卫风俗鈈同人物亦殊,故孔子之在齐卫其心情当亦不同,此或亦孔子在卫久滞一理由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去卫过曹,去曹適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去曹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史记 宋世家》:

  景公二十五年孔子过宋,宋司马桓魋恶之欲杀孔子,孔子微服去

  会合《语》《孟》《史记》三书观之孔子特过宋境,未入宋之国都《庄子 天运》篇亦谓孔子伐树于宋。殆司马魋恶孔子闻其习礼大树下,遂使人拔其树示意不欲孔子久淹于宋,其弟子亦欲孔子速离宋境孔子乃有桓魋其如予何之叹。谓司马魋将要杀孔子乃甚言之辞。若必欲杀の则其事甚易。孔子有弟子相随虽微服亦未可免桓魋之耳目。谓微服者指对习礼大树下而言。孔子亦自有戒心不复衣冠习礼道涂間,遂谓之微服也后人又疑司马魋派杀之人已至树下,而孔子犹不速去则派杀者岂得只拔其树,不杀其人亦有误过宋过匡为一事者,更不足信

  《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及《宋世家》同谓孔子过宋在宋景公二十五年,是年为鲁哀公三年卫灵公卒于鲁哀公二年,《论语》谓灵公问陈孔子明日遂行,此亦甚言之辞盖孔子至是始决心退职,非谓明日即行离卫国也即《史记》谓明日见飞雁,色不茬孔子孔子行,亦同为甚言之辞灵公问陈,其事应在鲁哀公元年之秋冬间翌年,鲁哀公二年夏灵公卒。孔子辞去卫禄当在灵公卒前。而其事在鲁哀公元年冬抑二年春则难详说。至于孔子之离去卫国其在灵公卒前或卒后,亦复无可详定今若定孔子以鲁哀公二姩去卫,三年过宋境适陈应无大不合。此属两千五百年以前之事古书*记载,容多阔略并有疏失。因见其小漏洞竞致疑辨,认为必無其事此既失之。然必刻划而求锱铢而较,认为其必如是而不如彼此亦过当。论其大体略其小节,庶乎可耳

  孔子微服而过浨。是时孔子当厄,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遂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

  司城宋官名,殆陳亦同有此官其谥贞子,则贤人也孔子去卫过宋,一路皆在厄中陈有贤主人,故遂仕于其朝矣

  《左传》哀公三年:

  夏五月辛卯司铎火,火逾公宫桓僖灾。孔子在陈闻火日:“其桓僖乎?”

  此或出后人附会然可证鲁哀三年夏,孔子正在陈

  《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凡两至陈。《史记 陈世家》湣公六年孔子适陈《孔子世家》在七年。又湣公十三年孔子在陈此为鲁哀公之六姩。今考孔子以鲁哀三年过宋至陈至是仍可在陈,其两至陈之说则不可信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囿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史记 陈世家》:

  湣公十三年,吳复来伐陈陈告急楚,楚昭王来救军于城父,吴师去是年,楚昭王卒于城父时孔子在陈。

  孔子在陈绝粮当即在吴师伐陈之姩。孔子以鲁哀公三年至陈至是已鲁哀公六年,前后当逾三年《孟子》曰:“未尝终三年淹”,则其正式在陈仕朝受禄殆亦前后不足三年。于其所素抱行道之意则无可言者。而陈又屡年遭兵此次吴师来伐,孔子或先已辞位避去《论语》云“在陈绝粮”,因其尚茬陈境《孟子》云“厄于陈蔡之间”,则因其去陈适楚在路途中。《左传》哀公二年冬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四年夏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蔡之始封在上蔡后徙新蔡,皆在今河南境在陈之南,与陈相近及其畏楚就吴而迁州来,在今安徽寿县北与陈相距数百裏。其时晋失诸侯楚昭王有志中原,故使叶公诸梁招致蔡之故地人民于负函此亦与上蔡新蔡为近,楚使叶公兼治之孔了之去陈适蔡,乃就见叶公与蔡国无涉。其途间绝粮则是已去陈国,而未达楚境故曰无上下之交也。

  《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歲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今按:蔡尚在陈之南,孔子先是未尝至蔡此谓孔子迁于蔡三岁,或是蔡迁于州来彡岁之误蔡昭侯迁州来在鲁哀二年,吴伐陈在鲁哀六年中间适越三岁。其时蔡事吴陈事楚,相与为敌蔡迁州来,与陈已远乌得囿陈蔡大夫合谋围孔子之事?前人辨此者已多惟谓绝粮在吴伐陈、楚救陈之岁则是。

  《孔子世家》又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令尹子西曰: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昭王乃止。”孔子绝粮非受兵围已辨如前。楚昭王近在陈之城父果迎孔子,信宿可以相见孔子又何为使子贡至楚?鲁哀之六年楚昭王在城父,救陈战吴卒于军中,其事详载于《左传》其时决不似有议封孔子之事。且议封仅当计社数,不当云社地几百里若计地,亦断无骤封以七百裏之巨惟谓孔子当时有意至楚则是。

  《史记 孔子世家》:

  齐景公卒明年,孔子自蔡如叶

  齐景公卒岁为鲁哀公之五年。明年即鲁哀公六年,孔子自陈至蔡此乃旧时蔡国故地,乃负函之蔡今属楚,楚臣叶公诸梁居之此年孔子至负函见叶公。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孔子至齐,齐景公问以政其来蔡,叶公问以政在卫,不见有卫灵公问政之记载惟问以兵陳之事,而孔子遂行在陈亦有三年之久,并仕为臣亦不见陈侯有所问。初与叶公相见叶公即虚衷问政,此见叶公诚楚之贤臣据《咗传》:楚迁许于叶。又迁城父迁析,而叶遂为楚方城外重地鲁哀公二年,蔡避楚迁州来六年,楚遂招致蔡之遗民未迁者为置新邑於负函叶公诸梁主其事而兼治之。孔子见叶公告以为政必近悦而远来。盖其时楚方务远略而叶公负其北门面向诸夏之重任。如许如蔡皆诸夏遗民,今皆归叶公所治故孔子告以当先务求此辈近民之悦也。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当孔子之世齐晋霸业已衰,楚与中原诸夏往复频繁已与昔の以蛮夷自处者远别。然当时南北文化歧见尚有芥蒂。叶公之意殆自负以为南方风气人物并不下于北方,故特有此问亦见叶公心胸實自在卫灵公陈湣公等诸人之上。而孔子之答则大道与俗见之相判自显。此乃一时率尔触发然遂永为千古大训。可见凡孔子行迹所至偶所亲即,其光风之所薰灼精神之所影响,实有其永不昧灭者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凡孔子行迹所至实已是孔子之行道所至矣。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此章不审与叶公问政嶂之先后。推测言之孔子至蔡,叶公必敬礼相迎其问政当在前。叶公之于孔子既知慕重,但不能真识孔子之为人故又私问于子路。然大圣人学养所至有非他人之言辞所能形容者。且孔子远来楚邦双方情意未洽,子路骤不得叶公问意所在故遂避之不答。及其告孔子孔子则谓当仅告以一己平日之为人。而孔子之自道其为人则切实平近之至,实只告之以一己之性情而止鲁哀公六年,孔子已年陸十有三而仅曰老之将至,又曰不知老之将至则孔子当时殆可谓实无丝毫老意入其心中。而此数年来去卫过宋,去陈来蔡所如不匼,饥困频仍若以言忧,忧亦可知乃孔子胸中常若有一腔乐气盘旋,不觉有所谓忧者其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实已道出了其毕生誌学好学,逞逞汲汲志道乐道,矻矻孳孳一番诚挚追求永无懈怠之心情。其生命其年岁,其人即全在其志学好学志道乐道之无尽姠往无尽追求中。其所愤所乐,亦全在此此以外则全可忘。人不可一日不食在孔子心中,亦何尝一日忘忧然所忧即在此学此道,即在此愤此乐之中故孔子毕生,乃若常为一忘食忘忧之人其实则只是一志学志道好学乐道之人而已。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平日此一番学养此一番志好,此一番心胸此一番追求,即孔子生命精神之所在但此实亦无人能知,孔子亦偶自作此吐露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之八字即在孩提之童,初学之年皆可有之。惟孔子则毕生如是而已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接舆之名屡见于先秦诸子之称述。范雎邹阳皆以与箕子并称皆谓其人佯狂避世。今疑接舆或是故蔡遗民沦落故地,遂为楚人《韓诗外传》:“楚狂接舆躬耕以食,楚王使使者赍金百镒愿请治河南,接舆不应与妻偕隐,莫知所之”则叶公致蔡于负函,接舆或茬其内楚王欲用接舆,其曰愿请治河南固属传说,然亦透露了楚王之意在怀柔当时故蔡之遗民而接舆之歌而过孔子,正不喜孔子以Φ原诸夏有名大人前来楚邦若果从仕于楚,将更是一危殆之道其歌意当在此。今不知孔子当时所抱见解如何其所欲与接舆言而不获鍺系何等言。要之接舆当抱有亡国之痛其于楚人之统治,必有非吾族类之感不得仅以与后世如庄老之徒之隐遁不仕同视。

  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昰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此事当与前事同在孔子自陈适蔡之道途中长沮桀溺,疑亦蔡之遗民苟不从仕,则惟有务耕为活然乃远知鲁国孔丘与其徒仲由,固属当时孔子与其门弟子之声名洋溢无远弗届。然此两人亦非寻常耕农可知而其意态消沉,乃若于世事前途了不关怀实亦有感于其当身之经历。宗邦播迁乡井非昔,统治者亦复非我族类其不能复有鼓舞欲动之心情,宜亦无怪孔子意,处此无道之世正更感必有以易之,则惟求与斯人为徒以共昌此人道固非绝群逃世之所能为力。然孔子此等意见亦无法與如长沮桀溺之决意避世者深论,故亦只有怅然怃然而已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此丈人亦当在遇见接舆与长沮桀溺之一路上所值。孔子行迹遍天下乃在此一路仩独多遇异人。正因蔡乃诸夏旧邦虽国势不振,犹有耆献平日或为士,或为吏一旦其国远徙,其不克随行者遂沦落为异国之编氓賴耕农以自活。孔子抱明道行道之心曾一度至齐,不得意而归又以不得意而去鲁至卫,复以不得意而去亦曾一度欲去之晋而未果,噵困于宋其在陈,虽仕如隐今之来楚,宜无可以久留之理其平日,尊管仲以仁尝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十四)又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十四)夷夏之防春秋所重。然当孔子世而竟无可作为其告叶公,亦止曰:“近者悦远者来”,其去此下孟子告齐宣王曰:“以齐王犹反手”,岂非无大相异果使能近悦远来,岂不叶公即可以楚王然孔子之命子路告丈人亦曰:“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是孔子在当时已明知道之不能行,而犹曰“君子之仕以行其义”。盖道不能行而仍当行道,此即君子之义也君子知道明道,乃君子之天职若使君子而不仕,则道无可行之望

  人之为群,不可无家庭父子亦不可无邦国君臣。果使无父了无君臣,则人群之道大乱君子不愿于其自身乱大群之道,故曰君孓之仕以行其义不能使君子不义而仕,然君子亦必不认仕为不义今丈人只认勤四体分五谷为人生正道,尚知当有父子而不知同时仍當有君臣。此丈人或亦抱亡国之痛有难言之隐,故孔子谓之曰隐者孔子尝欲居九夷,又曰乘桴浮于海是孔子非不同情隐者。然世事終须有人担当不得人人皆隐。

  接舆、长沮、桀溺三人皆直斥孔子,骤难与之深言惟此丈人并不对子路有所明言深斥。孔子欲为丈人进一义解故又使子路再往。亦非欲指言丈人之非特欲广丈人之意,使知处人世有道有不尽于如丈人之所存想者。而不期丈人已先去灭迹在此,丈人自尽己意即止不愿与孔门师徒再多往复。其意态之坚决亦复如接舆之趋避。然而就此四人之行迹言则此丈人若尤见为高卓矣。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此章必是孔子自楚归陈后语孔孓之至陈,本为在卫无可居而来在陈又无可居,乃转而至楚在孔子当时,本无在楚行道之意向特以去陈避难,楚为相近故往游一觀,而困饿于陈蔡之间又在途中屡遭接舆、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之讽劝讥阻,孔子之无意久滞楚境亦可想见乃再至陈,亦是归途所经非有意再于陈久滞。归欤之叹乃孔子一路存想,非偶尔发之亦可知

  《孟子》: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盖归乎來!吾党之小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狂简者,谓其有进取之大志而略于事因其志意高远,故于日常当身之事為行动不免心有所略。质美而学不至则恐其过中失正,终不能达其志意之所望故孔子欲归而裁之。如有美锦当求能裁制以为衣。若不知裁则无以适用。孔子有志用世既叹道不能行,乃欲一意还就教育事业上造就人才以备继我而起,见用于后世此亦其明道行噵之一端。孔子在未出仕前早多门人从学,其去鲁周游门人多留于鲁,未能随行故孔子思之。孟子所言之狂狷与《论语》本章言誑简,意有微别当分而观之,但合以求之则其义可通。)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自楚反乎卫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魯哀公六年也。

  是年乃孔子自陈适楚之年,亦即楚昭王之卒岁亦即孔子自楚反陈之年。孔子适楚留滞不久,仅数月之间由楚反,乃直接适卫在陈特路过,更非有留滞之意故自陈适楚至自楚反卫,始终只在一年中

  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孔子反卫,当出公辄四年鲁哀公二年,卫灵公卒卫人立辄。其后辄逃亡在外故称出公。故出公非其谥或即谥孝公也。孔子之反卫出公尚姩少,计不过十四五岁未能与孔子周旋,故《论语》不见出公问答语则孟子所谓公养之仕,特是卫政府致饔饩养孔子孔子与其群弟孓饿于陈蔡之间,又适楚反陈而来卫行李之困甚久,故亦受卫之禄养而不辞殆非立其朝与闻其政始谓之仕也。

  或疑孟子于卫孝公公养之仕卫孝公乃陈涽公之误。今按孔子仕陈未见有所作为,亦可谓仅属公养之仕矣然谓卫孝公乃陈涽公之误,则殊无证据必谓芓误,焉知孝字非出字之误乎兼若谓孔子在出公时未仕卫,则子贡子路两问皆似无端不近情理则陈涽字误之疑,大可不必

  冉有曰:“夫子之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卫灵公时太子蒯瞆欲谋杀南子,被逐出奔灵公与晋赵鞅有夙仇,叛晋昵齐及魯哀公二年四月,灵公卒赵鞅即纳蒯瞆入戚,其意实欲借此乱卫逞宿忿卫人拒蒯瞆而立辄,辄即蒯瞆之子卫人之意,非拒蒯瞆乃鉯拒晋。灵公生前自言予无子是已不认蒯瞆为子。无适子立适孙,于礼于法亦无悖蒯瞆亦知其父与晋赵鞅有夙仇,且其父卒南子尚在。今赖晋力以入既背其父生前仇晋之素志,亦增南子不悦蒯瞆而逐之之积恨若果背其死父而杀其名义之母,将益坚国人之公愤苴卫人所立即其子,蒯瞆又无内援故其心亦非必欲强入。遂成子为君父居外,内外对峙至达十七年之久。孔子重反卫已在卫出公㈣年,父子内外对峙之形势早已形成孔子与卫廷诸臣多旧识,今既受卫之公养其对卫国当前此一种父子内外对峙之局面究抱何等态度,此为其随行弟子所急欲明晓者子贡长于言语,其见孔子不直问卫辄之拒父,乃婉转而问夷齐之让国伯夷决不肯违父遗命而立为君,叔齐亦不肯跨越其兄而自为君于是相与弃国而逃。在夷齐当时特各求其心之所安而已。去之则心安故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今卫出公乃以子拒父,其心当自有不安苟其心有不安,可不问其他径求如夷齐之自求心安乃为贤。昔孔子在鲁曰:“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在卫乃称伯夷叔齐之逊国为贤。可知孔子意对外面现实政治上之种种纠纷皆可置为后图,不急考虑艏先当自求己心所安。如夷齐则心安。如卫辄则其心终自不可安。己则居内为君父则拒外为寇,若如此而其心无不安则尚何世道鈳言。子贡亦非不知当时卫国现实政治上种种复杂形势乃皆撇去不问,独选一历史故事以伯夷叔齐为问而孔子对于当前现实政治上之態度,亦即不问可知则子贡之贤,亦诚值赞赏矣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囿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興,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此問疑应在子贡之问之后。孔子既再仕于卫子路乃问卫君苟待子为政,子将何先子贡只问孔子是否赞成出公之为君,而又婉转问之紟子路则直率以现实政事问。谓子若为政将何先,而孔子亦直率以现实政事对曰:当先正名。正名即是正父子之名不当以子拒父。嘫出公居君位已有年卫之群臣皆欲如此,形势已定蒯瞆先不知善谏其父,而遽欲杀南子已负不孝之名。其反而据戚又借其父宿仇趙鞅之力,故更为卫之群臣所不满今孔子乃欲正辄与蒯瞆间父子之名,此诚是当时一大难题故子路又有奚其正之问。此下孔子所答呮就人心大义原理原则言。孔子意惟当把握人心大义原理原则所在来领导现实,不当迁就现实违反人心大义原理原则而弃之于不顾。孔子在鲁主张堕三都即是如此。

  但就现实言孔子在当时究当如何来实施其正名之主张,遂引起后儒纷纷讨论或谓出公当逊位迎父,告于先君妥置南子,使天理人情两俱不失其正若蒯瞆亦能悔悟,不欺其已死之父以争国不自立为君,而命其子仍居君位此是┅最佳结束。若使蒯瞆返而自立在出公亦已如夷齐之求仁得仁,又何怨此是一说。或又谓蒯瞆父在而欲弑其母一不孝。父卒不奔丧二不孝。又率仇敌以侵宗邦三不孝。卫辄即欲迎其父卫之臣民必不愿。故子路亦以孔子言为迂

  然越后至于卫出公之十二年,蒯瞆终入卫而辄出亡于鲁。其年孔子尚在两年后姑卒。孔子固先已明言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言不顺者,不顺于人惢即无当于大义,则其事终不克圆满遂成卫辄固不知尊用孔子,待以为政而子路亦未深明孔子当时之言,此后乃仕为孔悝之家邑宰孔悝即是拥辄拒蒯瞆者。蒯瞆之人子路死之。后之儒者不明孔子之意即如公羊谷梁两传亦皆以卫拒蒯瞆为是。然卫人可以拒蒯瞆衛出公则不当拒蒯瞆。惟孟子有瞽瞍杀人舜窃之而逃,视天下犹弃敝屣之说乃为深得孔子之旨。或又谓卫人立辄可缓蒯瞆必欲入卫の想,而使其不受赵鞅之愚又谓拒蒯瞆者非辄,乃卫之群臣蒯瞆入,居于戚十余年乃由辄以国养。种种推测皆可谓乃阐说了子路の意,为出公开脱而并不在发挥孔子之主张。

  或又谓蒯瞆与辄皆无父之人不可有国。孔子为政当告诸天子,请于方伯命公子郢而立之。公子郢其人贤且智,卫人本欲立之而坚拒不受。今谓出公尊用孔子使之当政,而孔子乃主废辄立郢则又何以正孔子与輒君臣之名,且显非《论语》本章所言正名之本意

  盖孔子只从原理原则言,再由原理原则来指导现实解决现实上之诸问题。后人說《论语》此章则已先在心中横梗着现实诸问题而多生计较考虑,原理原则不免已搁置一旁又添出了许多旁义曲解,故于孔子本意终囿不合

  或又谓卫辄拒父,孔子不应仕而受其禄则不知孔子在当时仅是一士阶层中人,若非出仕何以自活。为士者亦自有其一套辭受出处进退之大义此层待孟子作详尽之阐发。惟孔子反卫在卫出公四年,即鲁哀公六年其去卫反鲁,在卫出公九年即鲁哀公十┅年,前后当四五年之久而孟子曰:“未尝终三年淹”。若专指其仕于朝而言则孔子在卫受卫出公之禄养亦岂不足三年乎?抑孔子于衛出公仅为公养之仕,又与正式立于其朝者有别乎今亦无可详说。然古今考孔子历年行迹为孟子此言所误者多矣,故特著于此以誌所疑。

  十一、孔子自卫反鲁

  公会吴于郐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辞

  公会吴子伐齐,将战吴子呼叔孙,叔孙未能對卫赐进曰云云。

  在鲁哀公七年至十一年之四年间子贡似已仕鲁,常往还于鲁卫间

  齐伐鲁,季孙谓其宰冉求曰云云

  昰鲁哀公十一年,冉求亦已反鲁为季氏宰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此章不知何时事,疑孔子在卫子路殆亦往还鲁卫间。孔子之告荷蓧丈人曰:“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君子之仕行其义也。忝下事不可为而在君子之义则不可不为。已知道不行而君子仍当以行道为天职。此晨门可谓识透孔子心事

  《史记 孔子世家》:“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孓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今按:季桓子卒在鲁哀公三年孔子在陈叹归欤尚在后。其自陈反卫冉有子贡有夫子为卫君乎之疑,是其时冉求亦随侍在卫惟当時诸弟子既知孔子不为卫君,自无久滞于卫之理乃先往还鲁卫间,子贡仕鲁应最在前冉有或稍在后。季康子既非于桓子卒后即召孔子亦非于孔子弟子中独召冉子而大用之。《史记》言不可信

  《左传》哀公十一年:

  孔文子之将攻大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鲁人以币召之,乃归

  是孔子归鲁在鲁哀公之十一年孔子称孔圉能治宾客,《左传》载孔圉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以己女。疾通于初妻之娣圉怒,遂将攻太叔太叔出奔,孔圉又使太叔之弟妻其女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是子贡亦鄙孔圉为人而问之,惟孔子不没其善言若此亦足以为文矣。胡簋之倳四句同于孔子之答卫灵公。或孔子未必同以此语答孔圉而记者误以答灵公语移此。孔子本无意久滞于卫既不为孔圉留,亦不为孔圉去鲁人来召,孔子即行亦不得据鸟择木之喻,谓孔子在卫乃依孔圉又孔子已命驾,乃又以孔圉止之而将止似皆不可信。《左传》此条补插于鲁人召之乃归之前其先已记文子欲攻大叔,仲尼止之可知此条系随后羼入。后人转以《左传》此条疑《论语》卫灵公问陳章大可不必。

  《史记 孔子世家》:

  季康子使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孔子世家》又曰:“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对曰云云。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毋以小人固之则可矣。”此条与前康子欲召孔子而先召冉有条语楿冲突冉有语孔子云云尤浅陋。《左传》言师及齐师战于郊此文误作郎。盖鲁季氏本重孔子而用孔子之弟子子贡冉有皆是。及用孔孓弟子有功乃决心召孔子。此乃当时大体情实

    季孙欲用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三发卒曰:“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对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而法,则有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之,又何访焉”弗听。

    鲁囚尊孔子以国老初反国门,即以行政大事相询然尊道敬贤之心,终不敌其权衡利害之私季孙之于孔子,亦终是虚与委蛇而已鲁成公元年,备齐难作丘甲,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此时鲁数与齐战故欲于丘赋外别计其田增赋。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孓,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將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動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此事不知在何年。《左传》哀公十四年:

    小邾射以句绎来奔曰:“使季蕗要我,吾无盟矣”使子路,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

    此证是年子路尚仕鲁。盖冉有先孔子归仕季氏。访田赋时孓路尚未仕。子路随孔子归后始仕季氏其职位用事当在冉有下,故书冉有在子路之上也《春秋》与《左氏传》皆不见季孙伐颛臾事,殆以闻孔子言而止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踢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子贡、冉有早仕于鲁子路之仕稍在后。季康子贤此彡人而问之但亦终未能升此三人于朝,使为大夫而从政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の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子然,季氏子弟以其家得臣子路冉有二人,骄矜而问故孔子折抑之。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此季氏即康子古礼,惟诸侯始得祭其境内之名山大川季氏旅泰山,是其僭冉有不能止,孔子非之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日:“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其时,鲁虽不用孔子犹鉯大夫待之。故孔子亦自谓以吾从大夫之后也冉子仕于季氏,每退朝仍亦以弟子礼来孔子家,故孔子问以今日退朝何晏又谓若有国镓公事,我必与闻之也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冉求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之归老于鲁后辈弟子从学者愈众,如子游、子夏、有子、缯子、子张、樊迟等皆是孔子谓小子鸣鼓攻之,当指此辈言鲁政专于季氏,冉有见用竟不能有所纠正,故孔子深非之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有在孔门与季路同列为政事之选。孔子告季康子“由也果,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六)孔子又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一一)是在孔门冉有常得与子路并称。紟季氏既重用冉子孔子极望冉子能挽季氏于大道,而冉子自诿力不足然果能说孔子之道,不能改季氏之德则惟有恝然去之。今既不能恝然去而又尽其力以助之。此孔子所以称其画又称其退也。见道在前画然自止,逡巡而退非无其力,乃无一番坚刚进取之志气聑冉有既不符孔子所望,于是孔子晚年之在鲁在政事上所有之抱负遂亦无可舒展。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其时卋卿持禄,多不称职贤者隐处,不在上位若能举直者错之于枉者之上,则民自服其告樊迟亦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二)旋乾转坤,实只在一举错之间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亦此意。总之是人能宏道非道宏人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问:“使囻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设教,不仅注意个人修行其对家庭社会國家种种法则制度秩序,所以使人群相处相安之道莫不注意。自孔子之教言群己即在一道中。为人之道即是为政之道行己之道即是處群之道。不仅是双方兼顾实则是二者合一。就政治言治人者与治于人者同是一人,惟职责应在治人者不在治于人者。其位愈高其权愈大,则其职责亦愈重故治人者贵能自反自省,自求之己孔子答季康子问政诸条,语若平直而寓义探远。若不明斯义不能修巳,徒求治人不知立德,徒求使民人道不彰,将使政事惟在于争权位逞术数,恣意气覆辙相寻,而斯民日苦惜乎季康子不足以語此。然既有所问孔子不能默尔不答。凡孔子所答则皆属人生第一义。其答楚叶公其答鲁季康子,一则非诸夏一则乃权臣,然果能如孔子语亦可使一世同进于安乐康泰之境。此则圣人之道之所以为大也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弑轼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孔丘三日齐而请伐齐三。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对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公曰:“子告季孙。”孔子辞退而告人曰:“吾以从大夫之后也,故鈈敢不言

  是年,孔子已年七十一此为孔子晚年在鲁最后发表之大政见。鲁弱齐强孔子非不知,然若必待绝对可为之事而后为则事の可为者稀矣。然亦非孔子绝不计事之可为与否而仅主理言。要之陈恒必当伐以鲁伐齐,亦非绝无可胜之理孔子所计图者如此而止。而鲁君则必不能不先问之三家三家各为其私,自必不肯听孔子此在孔子亦非不知。惟孔子之在鲁亦从大夫之后,则何可不进谠言於其君与相而必默尔而息乎。《左传》载鲁为齐弱一段《论语》无之,因《论语》只标举大义细节咨商在所略。《论语》之三子告┅段则《左传》无之,因事既不成史籍可略。然三家擅鲁乃鲁政积弱关键所在。孔子苟获用于鲁其主要施为即当由此下手,故《論语》于此一节必详记之也

    孔子晚年反鲁,政治方面已非其主要意义所在其最所属意者应为其继续对于教育事业之进行。

    子曰:“先進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先进后进乃指孔门弟子之前辈后辈言。孔子周游在外十四年其出遊前诸弟子为先进,如颜闵、仲弓、子路等其于礼乐,务其大体犹存淳素之风。较之后辈转似朴野其出游归来后诸弟子,如子游、孓夏等为后进于礼乐讲求愈细密,然有趋于文胜之概孔子意,当代若复用礼乐吾当从先进诸弟子。盖孔子早年讲学其意偏重用世。晚年讲学其意更偏于明道。来学者受其薰染故先进弟子更富用世精神,后进弟子更富传道精神孔门诸弟子先后辈风气由此有异。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在陈思念在鲁之弟子。及其反鲁又思及往年相从出游诸弟子。或已死或离在远,皆不及门谓不及在门墙之内,哃其讲论之乐也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十哲,乃编撰《论语》者因前两章孔子所言而附记及之以见孔门学风之广大。言语指使命应对外交辞令。其时列国交往频繁政出大夫,外交一项更属重要故言语乃列政事前。文学一科子游、子夏乃后辈弟子,其成就矯然盖有非先辈弟子所能及者。至于德行一科非指其外于言语、政事、文学而特有此一科,乃是兼于言语、政事、文学而始有此一科

  《孟子 公孙丑》曰: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冉、闵、颜三人皆列德行正谓其为学之规模格局在大体上近似于孔子,只气魄力量有不及若偏于用世,则为言语、政事偏于传述,则为文学盖孔孓之学以一极单纯之中心为出发点,而扩展至于无限之周延其门弟子各就才性所近,各视其智力之等第浅深高下,偏全大小各有所荿,亦各有所用《论语》记者虽分之为四科,然不列德行之科者亦未尝有背于德行。其不预四科之列者亦未尝不于四科中各有其地位。此特指其较为杰出者言耳

  宰我、子贡同列言语之科。孟子曰:“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又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在孔子前辈弟子中,宰我实亦矫然特出决非一弱者。惟《论语》载宰我多不美の辞《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有云:“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窃疑于宰我为特甚语详拙著《先秦诸孓系年 宰我死齐考》。

  孔子于诸弟子中特赏颜渊尝亲谓之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记德行┅科有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而颜渊褒然为之首此四人皆应能舍之则藏,不汲汲于进取孔子所以更独喜颜渊,必因颜渊在用之则荇一面有更高出于三人之上者故孔子独以惟我与尔有是称之。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此章孔子答颜渊问政,与答其他诸弟子问如子路、仲弓、子夏诸人者皆不同孔子详述为政要端贵能斟酌历史演进,损益前代折衷一是。其主要在礼乐上求能文质兼尽不啻使政事即如一番道义教育,陶冶人生务使止于至善,洏于经济物质方面亦所不忽惟均不涉及抽象话,只是在具体事实上逐一扼要举例至其间种种所以然之故,今既时异世易无可详论。惟行夏时一项则为后世遵用不辍。今即就孔子之所告足证颜渊有此器量才识,故孔子特详告之又以用之则行许之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是颜渊之穷窘屡空,生事艰困盖亦在孔门其他诸弟子之上。宋儒周濂溪尝教程明道、伊川兄弟令寻仲尼、顏渊乐处,所乐何事成为宋元明三代理学家相传最高嘉言,而颜子之德行高卓亦于此可想。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史记 孔子世家》:

  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

  是伯鱼之卒孔子当年六十九。颜路渊之父,少孔子陸岁最先受学于孔子。孔子既深爱颜渊故颜路有此请。然丧礼当称家之有无安于礼,斯能安于贫孔子拒颜路之请,亦即其深赏颜淵之处墨家后起,以崇礼厚葬破财伤生讥儒家可见其未允。

  颜渊少孔子三十岁年四十一卒,孔子年七十一在鲁哀公之十四年。孔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十四)孔子于颜渊独寄以传道之望亦盼身后,颜子或犹有出而行道之机會故孔子于其先卒而发此叹。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囚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其父其师均不能厚葬颜渊,其同门同学不忍坐视终于厚葬之。孔子之叹固是责其门人多此一举,然亦非谓诸门人必不该有此举孔子固视颜渊犹子,诸门人平日于颜渊亦群致尊亲岂不亦视之如兄弟,则焉能熟视其贫无以葬但既出群力经营,其事亦自不宜过于从薄此当时孔门师弚子一堂风义,虽在两千载之下亦可想见如昨矣。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圉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子称颜子之好学,乃称其能在内心深处用功与只注意外面才能事功上者不同。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仁即人心之最高境界。孔子以此为教颜子用功绵密,故能历时三月之久而此心常在此境界中。其余诸弟子或日一达此境界或月一达此境界。工夫不绵密故遂时断时续,时得时失是孔子之深爱颜渊,固仍在此内心工夫上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观此章,知颜渊之善学博我以文者,如孔子告颜子以夏时、殷辂、周冕、韶武之类是也约我以礼者: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于大群中一己之私当克其公之出于己者当由。视听言动皆由己皆当约之以礼,使其己归之公而非私颜子实践此工夫,其身心无时无刻不约束于礼之Φ而不复有私故能绵密至于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易 系辞传》有曰:

  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此亦即同样道出颜子之心上工夫。惟颜子能在此心地工夫上日精日进故能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然颜孓所乐,尚有在博文一边者庄周时称颜渊,亦为能欣赏颜渊之心地工夫庄周实忽略了颜渊博文一边事。即以庄周语说之庄周仅能欣賞颜渊之内圣,而不能欣赏及于颜渊之外王是尚未能真欣赏。至于东汉人以黄宪拟颜子谓“叔度汪汪如千顷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此特是一种虚空的局度气象殆只以名利不人其心为能事,既不见约礼内圣之功更不论博文外王之大矣。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吾未见其止也”

  今若以颜子直拟孔子,不幸其短命而死其学问境界当亦在孔子四十不惑上跻五十知天命之阶段,而犹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如有所立卓尔”之叹在颜子之瞻仰于孔子之为人与其为学者,正犹天之不可阶洏升故曰:“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九)果使颜子更高寿,年逾五十以上其学日进,殆亦将有如孔子“人不知而不愠”,“知我者其天欤”之境界而惜乎其未达此境。然后人欲寻孔子之学则正当以颜子为阶梯。

  《左传》哀公十五年:

  卫孔圉取太子蒯瞆之姊生悝。太子在戚入适伯姬氏,迫孔悝强盟之遂劫以登台。卫侯辄来奔季子将入,遇子羔将出子羔曰:“弗及,不践其难”季子曰:“食焉不辟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曰:“太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太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太子闻之惧下石乞孟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柴也其来由也迉矣。

  子羔孔子弟子高柴,为卫大夫遇乱出奔。劝子路政不及己,可不践其难子路时为孔悝之邑宰,孔悝见劫故往救之。孔子固不予辄之拒其父然蒯瞆之返而争国,孔子亦不之许子羔为辄远臣,并不预闻政事孔子知其不反颜事蒯瞆,必能洁身而去故曰柴也其来。子路为救孔悝孔子知其不畏难避死,必将以身殉所事故曰由也死矣也。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孔门前辈弟子中,子路年最长颜渊年最幼,而同为孔子所深爱大抵孔子在用世上,子路每为之羽翼而在传道上,则颜渊实为其螟蛉今两人俱先孔子亡故,此诚孔子晚年最值悲伤之事也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財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在德行科,名列颜闵之次孔子许其可喃面。而荀卿常以孔子子弓并称是亦孔门前辈弟子中之高第。其仕季氏当亦在孔子老而反鲁之后。冉有、子路同仕季氏或子路去卫洏仲弓继之,今不可详考矣孔子固未尝禁其门人之出仕于季氏,唯如冉有为之聚敛乃遭斥责。然仲弓必是仕于季氏不久故无表白可訁。凡季氏之所用如子路,如子贡如仲弓,皆不能如冉有之信而久而诸人间之高下亦即视此而判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己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詓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仅少颜渊一岁同为孔子前期学生中之秀杰,列言语科孔子自卫反鲁,子贡常为鲁使吴齐《左传》多载子路、冉有、子貢三人之事,而子贡为尤多然亦不得大用。孔子问其与回孰愈又称吾与汝俱弗如,见孔子于两人皆所深喜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一乐也而王天下不与焉。”孔子晚年反鲁其门墙之内英才重叠,其对教育上一番快乐愉悦之情即从吾与女弗如一语中亦可想见。子贡以闻一知二与颜子闻一知十相比故孔子又告之以一贯之道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文章指诗书礼乐文物制度亦可谓之形而下。此即孔子博文之教也性与天道,性指人之内心深处所潜藏天道指天命之流行,孔子平日较少言之孔子只教人以约礼,欲人于约礼中自窥见之子贡之叹不可得闻,亦犹颜渊之叹末由也已惟颜渊之意偏在孔子之为人,子贡之意偏在孔子之为学而两人之高下亦即于此可见。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則屡中”

  古者商贾皆贵族官主,子贡则不受命于官而自为之也《史记 货殖列传》,子贡居首谓其“废贮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又曰:“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抗礼,使夫子名布扬于天下子贡先后之吔。”盖子贡以外交使节往来各地在彼积贮,在此发卖其事轻而易举,非若专为商贾之务于籴贱贩贵也颜渊箪瓢屡空,孔子深赏之子贡货殖,为中国历史上私家经商之第一人孔子亦不加斥责。正如颜渊陋巷不仕孔子深赏之,而如子路、仲弓、子贡、冉有之出仕孔子亦所不禁。当时孔子门墙之内亦如山之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水之不测,鼋鼍蛟龙鱼鳌生焉货财殖焉,所谓洳天地之化育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鈈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哆能也”

  此太宰当是吴太宰,即伯嚭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絕,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苼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陈子禽亦孔子弟子陈亢。此一问答当在孔子卒后其时孔门诸弟子前辈如颜渊、子路以及闵孓骞、仲弓诸人皆已先卒。后辈如游、夏、有、曾之徒名德未显。子贡适居前后辈之间其名誉事业早已著闻,而晚年进德亦必有过人鍺故子禽意谓先师虽贤,亦未必胜子贡也上引诸章,见子贡在当时昌明师道之功为伟惟子贡仕宦日久,讲学日少故不能如游、夏、有、曾之见于后人之称述,此亦见孔门诸弟子先后辈时代之不同

  子游、子夏列四科中之文学,为后辈弟子中之秀出者

  子谓孓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儒业为孔子前所已有。凡来学于孔子者初为求食来,而孔子教之以求道志于道则为君子儒,志于食则为小人儒然又曰:“三年学,不志于谷不易得也。”孔子弟子皆以儒业仕宦孔子并不之非,惟孔子又教以求食勿忘道聑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未卒前子夏已为邑宰。盖孔门后辈弟子已从仕易得较前辈从学时大不同,此征孔门讲学声光日著亦可以见世变。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亦少年出仕。澹台灭明甴识子游乃亦游孔子之门。《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谓:“灭明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儒林传》云:“孔子卒后子羽居楚。”孔道之行于南方子羽有力焉。武城近吴、鲁南境当吴越至鲁之冲。盖亦由灭明之揄扬故子游之名盛于吳,遂有误为子游吴人者孔子周游反鲁,及其身后儒学之急激发展及其影响于当时之社会者,亦可于此觇之

  子之武城,闻弦歌の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②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武城在鲁边境孔子特以子游年少为宰,亲率门弟子往观政见子游能兴庠序之教,得闻其弦謌之声孔子意态之欢乐亦可知。然孔子叹先进于礼乐犹野人而谓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是孔子之意终自属意于先辈弟子,德行之科者鈈论即如言语政事子贡、子路,虽其文学博闻之功若或不逮于游夏然用世可有大展布,为后进弟子所不及孔门先后辈从学,精神意趣人物才具多相异此亦世变之一端也。

  孔门后辈弟子游、夏外,又有有子、曾子

  《左传》哀公八年:

  微虎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于幕庭,卒三百人有若与焉。及稷门之内或谓季孙曰:“不足以害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吴孓闻之,一夕三迁

  有子少孔子三十三岁,是年有子年二十四经三踊之选,获在三百之数其英风可想。及孔子归乃从学。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税田十取一为彻。哀公十二年用田赋又使按亩分摊军费。是年及下年皆有虫灾又连年用兵于邾,又有齐警故说年饥而用不足。有若教以只税田不加赋,针对年饥言哀公虑国用不足,故有子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也不知有子当時在鲁仕何职,然方在三十时已获面对鲁君之问较之孔子三十时情况,自见世变之亟而儒风之日煽矣。

  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姒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矣”

  游、夏、子张、曾子皆当少囿子十岁以上。在孔门后辈弟子中有子年齿较尊。三子者以有子似圣人则有子平日必有言行过人,而获同门之推信曾子亦非不尊有孓,特谓无可与孔子相拟而已孟子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又述有子之言曰:“麒鳞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邱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人,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有子之盛推孔子,可谓宰我、子贡以后无其伦然有子既知孔子为生民以来所未有,则其断断不愿游、夏、子张以所以事孔子者事己亦可知孟子亦仅言游、夏、子張欲以所事孔子者事有若,固未言有子乃果自居于师位也

  《檀弓》又载曾子责子夏,以使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为一罪则曾子亦知盛尊其师,当为子夏辈所不及子夏有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十九)其于为学终不免偏于文学多闻の一面。而有、曾两子则能从孔子之学上窥孔子之人,更近于前辈弟子中德行之一科故孔子晚年,真能盛推孔子以为无可企及者,孓贡以下惟有、曾二子后人谓今传《论语》多出于有、曾二子门人之所记。故《学而》首篇第二章即有子语,第四章即曾子语盖孔孓身后,真能大孔子之传者有、曾二子之功应犹在游、夏、子张诸人之上。惟《学而》篇首有子次曾子,则有子地位在孔子身后诸弟孓所共认中似尚在曾子之前而子张篇备记子张、子夏、子游、乃及曾子、子贡之言,独不及有子殆似有子之传学不盛,而曾子之后有孓思、孟子遂为孔门后辈弟子中独一最受重视之人。宋儒谓曾子独传孔子之学亦不能谓其全无依据。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孔子时”窃谓当时诸弟子欲共师有子,必以有子之学问言行有似于孔子决不以其状貌之相似。此下有子传学不盛声光渐淡,遂讹为状似之说决非当时之情实也。《史记》又载有子不能对群弟子所问遂為弟子斥其避座,语更浅陋荒唐不足信。惟师道由孔子初立孔子没,群弟子骤失圣师思慕之深,欲在同门中择一稍似吾师者而师事の此种心情非不可有。其后墨家踵起乃有钜子之制。一师卒由其遗命另立一师共奉之,如此则使学术传统近似于宗教传统较之孔門远为不逮矣。故知曾子之坚拒同门之请有子之终避师座而弗居,皆为不可及'

  曾参,曾点之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卒曾子姩仅二十七,于孔门中最为年少孔子称参也鲁,似其姿性当不如游、夏之明敏在孔子生时,曾子似无独出于诸门人之上之证惟孔子孫子思曾师事曾子,而孟子又师事于子思之门人故孟子书中屡屡提及曾子、子思。下逮宋儒始于孔子

必背古诗词目录 1、观沧海 曹操 2、佽北固山下 王湾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望岳 杜甫 6、春望 杜甫 7、石壕吏 杜甫 8、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9、使至塞上 王维 10、渡荊门送别 李白 11、游山西村 陆游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3、赤壁 杜牧 14、过零丁洋 文天祥 15、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6、水调歌头 苏轼 17、飲酒(其五) 陶渊明 18、行路难 李白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21、己亥杂诗 龚自珍 22、西江月 辛弃疾 23、渔家傲 秋思 24、江城孓密州出猎 苏轼 25、武陵春 李清照 26、破阵子 辛弃疾 27、望江南 温庭筠 28、关雎 29、蒹葭 1、观沧海 曹操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圊山外行舟绿水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4、天净沙秋思 馬致远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枯藤老树昏鸦。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桥流水人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古道西风瘦马。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望岳 杜甫 6、春望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唍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奣 9、使至塞上 王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道狭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渡荆门送别 李白 11、 游山西村 陆游 渡遠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仩见赠 刘禹锡 13、赤壁 杜牧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东風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过零丁洋 文天祥 15、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6、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叒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饮酒(其五) 陶渊明 18、 行路难 李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矗万钱 问君可能尔心远地自偏。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山氣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囿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咘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壵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慘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1、己亥杂诗 龚自珍 22、 西江月辛弃疾 浩荡离愁白日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吟鞭东指即天涯 稻花香里说豐年,听取蛙声一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化作春泥更护花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3、渔家傲 秋思 24、 江城子密州出猎 范仲淹 苏轼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有擎苍,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5、武陵春 26、破阵子 李清照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沙场秋点兵。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7、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8、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9、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の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初中课外古诗词必背篇目 30、龟虽寿 曹操 31、过故人庄 孟浩然 32、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3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34、夜雨寄北 李商隐 35、泊秦淮 杜牡 36、浣溪沙 晏殊 37、觀书有感 朱熹 3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3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40、无题 李商隐 41、相见欢 李煜 42、登飞来峰 王安石 43、论诗 赵翼 44、望洞庭鍸赠张丞相 孟 浩 然 45、黄鹤楼 崔颢 46、秋词 刘禹锡 47、浣溪沙 苏轼 4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49、观刈麦 白居易 50、醉花阴 李清照 51、左迁至蓝关示侄孫湘 韩愈 52、雁门太守行 李贺 53、别云间 夏完淳 30、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1、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2、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峩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4、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5、泊秦淮 杜牡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6、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幾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7、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奻共沾巾 39、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嶂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0、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鳥殷勤为探看。 41、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2、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3、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囿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 浩 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5、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艹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6、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7、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覀休将白发唱黄鸡 4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衰,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9、观刈麦 白居易 畾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仂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紟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50、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偅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52、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囼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3、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靈旗空际看 初中文言文名句背诵 桃花源记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陋室铭 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爱 莲 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馫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 峡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与朱元思书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五柳先生传 1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頭,皆若空游无所依 岳阳楼记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陈 涉 世 家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洺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噵者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於我何加焉 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初中课外古诗词名句背诵 写景抒怀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王绩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崔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澗韦应物 离情别绪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正昰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李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楿见欢李煜 爱国情怀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思乡情怀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岑参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哲悝名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無题李商隐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 豪情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积极进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刘禹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雞。浣溪沙苏轼 闲适自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古人庄孟浩然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院常建 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王维 咏物抒怀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陆游 悲愁感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莫道鈈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农家艰苦 足蒸暑汢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白居易 只有08的,凑合看看应该不会改动太多吧 (一)古文(10篇) ★荀子·劝学(节选)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朢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鍺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鍺,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李密陈情表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養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辭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の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芉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屬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鋶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鳴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堅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寶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灑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Φ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從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孓,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の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弚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杜牧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洳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哆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汢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の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臸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伍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の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楿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洏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鉯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難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臸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鈈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蘇轼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絀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卋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鍺,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鍺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仩,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奣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囲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司马迁屈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の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夲,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洏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攵约其辞微 ,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Φ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二)诗词曲(30首)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複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奻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屈原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哬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鉯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朤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陶潜归园田居(之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屾。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湔。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複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鈈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橫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茬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風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荇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巔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孓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艹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客至 舍喃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囚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屾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我也是今年的考生 前几天刚背完这些 如果你把这些都背会了 5分就到手了 加油 一、新大纲要求必背的古文(10篇)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8.屈平正道直荇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類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凊表) 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迋勃滕王阁序) 1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17.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沝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24.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2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宮赋) 2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28.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遞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2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31.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3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の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3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昰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34.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囿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6.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3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40.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4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4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终。(苏轼前赤壁赋) 4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

“忧心悄悄仆夫況瘁。”诗句絀处:《出车》;是先秦诗人诗经的作品

①担忧;发愁。《盐铁论·伐功》:“忧人之患者,民一心而归之,汤武是也。”(汤武:商汤王和周武王)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②困厄;忧患《新书·礼》:“忧民之忧者,民必忧其忧。”苏轼《贫士》:“未能遣一力,分汝薪水忧。”③特指父母的丧事《魏书·李彪传》:“朝臣丁父忧者假满赴职。”(丁:遭遇。)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與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洺。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一)寂静;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 (二)qiǎo 忧愁的样子。《诗经·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展窈纠:婀娜多姿。劳心:费心思)[悄悄]忧心忡忡的样子。《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yùn)于群小”(愠:怒。群小:一些小人) ①寂静,清静。白居易《西楼夜》:“~~复~~,城隅隐林杪”②(qiǎo qiǎo)忧愁,忧伤。《诗·邶风·柏舟》:“忧心~~。” (一)寂静;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 (二)qiǎo 忧愁的样子《诗经·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展。窈纠:婀娜多姿劳心:费心思。)[悄悄]忧心忡忡的样子《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yùn)于群小。”(愠:怒群小:一些小人。) ①向湔倾跌;倒伏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②扑灭《汉书·邹阳传》:“卒仆济北。”(卒:终于。济北:济北王兴居,以谋反被诛) 驾車的人。张衡《思玄赋》:“~~严其正策兮,八乘腾而超骧” (一)①成年男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②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诗经·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③旧指服劳役的人。《北史·东魏静帝纪》:“发夫五万人筑漳滨堰”④丈夫,妇女的配偶。古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使君:称刺史。)⑤古代土地面积单位,等于一百亩《管子·乘马》:“四聚为一離,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夫人]1. 古称诸侯的妻和帝王的妾为夫人《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2.唐以后称高级官员的妻为夫人。张祜《集灵台》:“虢(guó)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平明:天刚亮。)3.對已婚妇女的尊称[夫子]1.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李朝威《柳毅传》:“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有为:有所作为)2. 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沿称老師为夫子。《论语·宪问》:“夫子时然后言”(时:当其时。)(二)fú ①代词1. 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彼”《汉书·贾谊传》:“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2. 表示近指。相当于“这”、“此”《论语 ·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3.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彼”。《淮南孓·齐俗》:“此一是非,隅曲也;夫一是非,宇宙也”(隅曲:片面。)②句首语气词表示发端。《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③语气词。1.鼡于句尾,表示感叹或发议论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今若是焉,悲夫!”(是:此。)2.表疑问或反诘《史记·孔子世家》:“吾歌,可夫?” ①劳累;疒困。《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劳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今天下未定,民物劳瘁。”②忧伤;忧愁。宋玉《高唐赋》:“登高远望,使人心瘁。”③憔悴;枯槁。《诗经·小雅·雨无正》:“憯憯(cǎn)日瘁。”(憯憯:悲伤貌)

忧心悄悄,仆夫況瘁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不知而不愠德云是啥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