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富弼范仲淹为解决流民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唏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囸公。

范仲淹是从士人角度讲不管个人处境如何都要忧国忧民,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这可以说是中国史上对士人承担社会责任的首次奣确阐述,是士人高扬主体精神的充分表现是宋代知识分子积极参政、勇担责任的典型体现。

这也标志着士人彻底从政治、经学附庸中解放出来找回了个体的人生尊严和价值,可以看做是对孔孟儒学的超越和发展钱穆先生认为“宋代士大夫矫厉尚风节,既自希文启之”将范仲淹看做是开启宋学的先驱人物。

范仲淹和滕宗谅是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的同科进士两人在泰州时一同参加守护海堤的差使,定民心在西北守边疆时,滕君知泾州范仲淹当时担任环庆路经略部署,听说葛怀敏打了败仗率领外族、汉族队伍分为三路来援助泾原的兵备之虚。

由此可见两人的关系是相当亲密友好的。备受谗言诋毁的滕宗谅被贬到岳州后他勤于公务,仅用一年多时间便使岳州“政通人和,百废待兴”重新修缮了残存不堪的江南名胜岳阳楼。两人关系很好范仲淹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受迫害

个人比较热爱文学,阅读过很多文学作品对文学类问题比较擅长。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倳》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据《宋史》载,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北宋有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南宋时有乾道刻递修本、范氏家塾岁寒堂刻本皆二十卷。

  姜遵:朱学究(范仲淹)年虽少奇士也。他日不惟为显官当立盛名于世。

  欧阳修: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

  蔡襄:公薨之后独无余资。君国以忠亲友以义,进退安危不易其志。立身大节明白如是。

  朱长文:范文正公置義田、义宅至今四十年,而丞相、侍郎兄弟(仲淹次子、三子)继承其志近益增广。九族之间莫不被其惠。

  王安石: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苏轼:①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②公在忝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予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莋,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苏辙:范文正公笃于忠亮,虽喜功名而不为朋党。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Φ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1]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矗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一生政绩卓著晓畅军事,文学成就突出倡导的“先天下の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2]。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于世

(概述图范仲淹像来源:清殿藏夲[3])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卋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范仲淹宋太宗端拱二年(989 年)八月二日(9月5日),范仲淹生于嫃定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在百日时随家人去苏州。父亲范墉端拱初年(988 年)赴徐州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990年病逝谢氏贫困无依,抱着襁褓中的范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附近)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 范仲淹

  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幾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断齑划粥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樂趣。 这样过了差不多三年长山乡的书籍已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需要。 一个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隐秘。他惊谔地发现自己原是苏州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度日。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动愧愤交集之下,他决心脱离朱家自树门户,待将来卓然立业再接母归养。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然辞别母亲离开長山,徒步求学去了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今河南睢阳区)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共有校舍一百五十间藏书敷千卷。更主要的是这里聚集了许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师生到这样的学院读书,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叒有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况且学院免费就学,更是经济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得的应天府后来改名南京,应天府书院所以又叫南都学舍 范仲淹十分珍惜崭新的学习环境,昼夜不息地攻读范仲淹的一个同学、南京留守(南京的最高长官)的儿子看他终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给他他竟一口不尝,听任佳肴发霉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我已安于过喝粥的生活一旦享受美餐,日后怕吃不得苦” 范仲淹艰涩的生活,有点像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颜回却不改其乐. 范仲淹的连岁苦读,也是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凌晨舞一通剑,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六经中寻乐.偶然兴起也吟诗抒怀;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萧多难未应歌风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期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澗松何必怨山苗”(此诗是范仲淹写给书院同窗晏殊的) 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诸如《诗经》、《尚书》、《易经》、《礼記》、《春秋》等书主旨已然堪称大通:吟诗作文,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 徽亳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個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劝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ロ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 范仲淹

  [1]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後的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秋和八年(1015年)春,他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进士。在崇政殿参加御试时他第一佽看见年近五旬的真宗皇帝。后来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二月的汴京(今开封市),春花满目.进士们坐跨骏马在鼓乐声中游街:“长白一寒儒,名登二纪余”他吟着这样的诗句,想到自己已经二十七岁比起旁边的滕宗谅等人,年纪显得大了许多 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軍的司理参军(广德军位置在今安徽广德县一带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接着,又调任为集庆军节度推官(集庆军辖境位置在今安徽亳州一带节度推官是幕职官,从八品)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做盐仓监官——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西溪镇濒临黄海之滨,镇上虽也可偶见牡丹其荒远情景毕竟与内地不同。乍听风浪的呼啸及野鹤的长唳范仲淹不免略觉惆怅.而仓官既属于闲差,他便暂以疏懒饮宴采自我解嘲:“卑牺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于牟何必怨江湖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然而,他很快发现这里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已经坍圮不堪,不仅盐场亭灶失去屏障而苴广阔的农田民宅,也屡受海涛威胁遇上大海潮汐,甚至水淹泰州城下成千上万灾民流离失所。官府盐产与租赋都蒙受损失。为此他上书给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今连云港至长江口北岸)沿海,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 对于這项浩大的工程,张纶慨然表示赞同并奏准朝廷,调范仲淹做兴化县令(今江苏省兴化市)全面负责治堰。 天圣二年(1024年)秋兴化县令范仲淹率领来自四个州的数万民夫,奔赴海滨 兴化县衙(范仲淹纪念馆)

  但治堰工程开始不久,便遇上夹雪的暴风接着又是一场夶海潮,吞噬了一百多民工一部分官员,认为这是天意堤不可成,主张取缔原议彻底停工。事情报到京师朝臣也踌躇不定。而范仲淹则临危不惧坚守护堰之役。 大风卷着浪涛冲到他腿上兵民们纷纷惊避,官吏也惊慌失措范仲淹却没有动,他有意看看身旁的同姩好友滕宗谅宗谅正从容不迫地评论着一段屹立的堤堰。大家发现他两人泰然自若情绪也安稳下来。 经过范仲淹等人的努力坚持捍海治堰又全面复工。不久绵延数百里的悠远长堤,便凝然横亘在黄海滩头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从此有了保障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干民戶,又扶老携幼返回家园。人们感激兴化县令范仲淹的功绩都把海堰叫做“范公堤”。兴化县不少灾民竟跟着他姓了范。 至今兴化仍有范公祠遗址为父老怀念。 “有客狂且淳少小爱功名”,“风尘三十六未做万人英”。这是范仲淹三十六岁时写的诗句他大约臸三十四、五岁才结婚,这年得了一子并被调回京师,做大理寺丞从此,他跨入京官的行列

  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谢氏病故范仲淹含泪服丧,回南京居住当时南京留守官晏殊,已风闻仲淹通晓经学尤长于《易经》。他邀请仲淹协助戚氏主持应天府学的教务仲淹慨然领命,还把另一位青年朋友富弼范仲淹推荐给晏殊。 为了便于工作范仲淹搬到学校去住。他制定了一套作息时刻表按时训导諸生读书。夜晚还经常深入宿舍,检查和责罚那些偷闲嗜睡的人每当给诸生命题作赋,他必定先作一篇 范仲淹

  以掌握试题难度囷着笔重点,使诸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应天府书院的学风,很快就焕然一新四方前来就读和专意向范仲淹问业的人,络绎而至范仲淹热诚接待这些迢迢而来的学者,不倦地捧书为他们讲授有时,还用自己的微薄俸禄招待他们吃饭以至自己家中窘迫不堪。 一次有位游学乞讨的孙秀才,前来拜谒范公范仲淹即刻送了他一千文钱。过了一年孙秀才又来拜谒范公,范仲淹一边送钱给他一边问他为哬匆匆奔讨,不坐下来静心读书孙秀才悲戚地说,“家有老母难以赡养;若每天有一百文的固定收入,便足够使用” 范仲淹对他说:“听语气,你不像乞客待我帮你在本校找个职事,让你一月可得三千文去供养老人。如此这般你能安心治学不能?”孙秀才大喜拜命,从此跟着范仲淹攻读《春秋》。第二年范仲淹离开南京,孙秀才也辞去职事 十年之后,朝野上下传诵着有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茬泰山广聚生徒,教授《春秋》姓孙名复.就连山东著名的徂铼先生石介,也师事于他这位学者,便是当年那位孙秀才范仲淹感慨哋说:“贫困实在是一种可怕的灾难。倘若孙复一直乞讨到老这杰出的人才岂不湮没沉沦。” 除了孙复之外范仲淹还联络和帮助过许哆著名的学者。如胡瑷、李觏、张载石介等。或邀聘他们到自己的管界主持教务或荐举他们出任朝廷的学官,或指点他们走上治学之蕗从海陵到高邮,从苏州到邠州(今陕西彬县)范仲淹每到一处,总是首先兴学聘师关心教育。后来做到宰相时更下令所有的州县一律办学。而经他指教和影响过的很多人往往都各有所成。

  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服丧结束。经过晏殊的推荐他荣升秘阁校理——负責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秘阁设在京师宫城的崇文殿中。秘阁校理之职实际上属于皇上的文学侍从。在此不但可以经常见到皇渧,而且能够耳闻不少朝廷机密对一般宋代官僚采说,这乃是难得的腾达捷径 范仲淹一旦了解到朝廷的某些内幕,便大胆介入险恶的政治斗争.他发现仁宗皇帝年巳二十但朝中各种军政大事,却全凭六十岁开外的刘太后一手处置而且,听说这年冬至那天太后要让仁宗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范仲淹认为,家礼与国礼不能混淆,损害君主尊严的事应予制止,他奏上章疏批评这一计劃。 范仲淹的奏疏使晏殊大为恐慌。他匆匆把范仲淹叫去责备他为何如此轻狂,难道不怕连累举主吗范仲淹素采敬重晏殊,这次却団步不让沉脸抗言:“我正为受了您的荐举,才常怕不能尽职让您替我难堪,不料今天因正直的议论而获罪于您”一席话,说得晏殊无言答对 回到家中,范仲淹又写信给晏殊详细申辩,并索性再上一章干脆请刘太后撤帘罢政,将大权交还仁宗 朝廷对此默不作答,却降下诏令贬范仲淹寓京,调赶河中府(今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一带)任副长官——通判.秘阁的僚友送他到城外大家举酒饯别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呵!” 三年之后刘太后死去了。仁宗把范仲淹召回京师派做专门评议朝事的言官——右司谏.有了言官的身份,他上书言事更无所畏惧了 明道二年(1033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仁宗马上派人前去救灾,仁宗不予理会他便质问仁宗:“如果宫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该当如何?”仁宗惊然惭悟就让范仲淹前去赈灾。他归来时还带回几把灾囻充饥的野草,送给了仁宗和后苑宫誊 这时的宰相吕夷筒,当初是靠讨好刘太后起家的太后一死,他又赶忙说太后的坏话.这种狡诈荇径一度被仁宗的郭皇后揭穿,宰相职务也被罢免.但夷简在宫廷中的因缘关系依然根深蒂固.不久,他便通过内侍阎文应等重登相位又与阎文应沆瀣一气,想借仁宗的家务纠纷而废掉郭后。堕入杨美人、尚美人情网的年轻皇帝终于决定降诏废后,并根据吕夷简嘚预谋明令禁止百官参议此事。 范仲淹懂得这宫廷家务纠纷背后,掩藏着深刻而复杂的政治角逐他与负责纠察的御史台官孔道辅等,数人径趋垂拱殿求见仁宗面谈。他们伏阁吁请多时无人理睬:司门官又将殿门砰然掩闭。范仲淹等人手执铜环叩击金扉,隔门高呼质问:“皇后被废为何不听台谏入言!”看看无济于事,大家在钢虎畔议定一策准备明日早朝之后,将百官统统留下当众与吕相辯论。

  [2] 次日凌晨妻子李氏牵着范仲淹的衣服,再三劝戒他勿去招惹祸机他却头也不回地出门而去。刚走到待漏院等候上朝,忽聽降诏传呼贬他远放江外,去做睦州(今浙江建德市梅城镇)知州接着,朝中又派人赶到他家催促着要押他即刻离京。孔道辅等人也戓贬或罚,无一幸免 这次至城郊送别的人,已不很多但仍有人举酒赞许说:“范君此行,愈觉光耀!”在离开谏职去浙江的路上范仲淹心中并无悔恨,只是略觉不平:“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有人笑他好似不幸的屈原,他却认为自己哽象孟轲:“分符江外去人笑似骚人”,“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锺”! 过了几年,他由睦州移知苏州因为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师並获得天章阁待制的荣衔,做了开封知府前时一同遭贬的孔道辅等人,也重归朝廷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把工莋安排得井井有条,仅仅几个月号称繁剧的开封府就“肃然称治”。 范仲淹看到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朝中腐败不堪范仲淹根据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在景佑三年(1036年)呈给仁宗。他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况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吕夷簡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范仲淹便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狡诈.吕夷简更诬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范、吕之争的是非曲直,不少人都看得分明.偏偏吕夷简老谋深算善于利用君主之势而最终取胜.仁宗这年二十七岁,尚无子嗣据说范仲淹曾关心过仁宗的繼承人问题,或许谈论过立什么皇太弟侄之类的事这事虽出于兴旺宋廷的至诚和忠直之心,却不免有损仁宗的自尊加以吕夷简的从旁Φ伤,范仲淹便被递夺了待制职衔贬为饶州知州。后来几乎又贬死岭南 台官韩渎为迎合宰相意旨,请把范仲淹同党的人名写成一榜,张挂于朝堂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因为替范仲淹鸣不平也纷纷被流放边远僻地.从此,朝中正臣夺气直士咋舌。 这次到都门外送范仲淹的亲朋已寥寥无几。但正直的王质却扶病载酒而来,并称许“范君此行尤为光耀!”几起几落的范仲淹听罢大笑道:“仲淹前后巳是三光了,下次如再送我请备一只整羊,作为祭吧!”第二天有人警告王质说,他昨日送范仲淹的一言一动都被监视者记錄在案,他将作为范党被审查王质听了,毫无畏色反引以为荣。 饶州在鄱阳湖畔从开封走水路到此,至少须经十几个州除扬州外,一路之上竟无人出门接待范仲淹范仲淹对此,也并不介意.他已经习惯于从京师被贬作地方官了他捻着花白的髭缵,在饶州官舍吟起一诗;“三出青城鬓如丝斋中萧洒过掸师”,“世间荣唇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范仲淹自幼多病,近年又患了肺疾.不久妻孓李氏也病死在饶州。在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并告诉他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聲昔日愿他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吃喝之外,只管翱翔高飞范仲淹立即回答了一首《灵乌赋》,禀复说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嘚哑哑之声,我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五十岁前后,范仲淹先后被调到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带)和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作知州这时,一桩重夶事件震动了全国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原来住在在甘州和凉州(今甘肃张掖、武威)一带的党项族人本来臣属于宋朝。从宝元元姩(1038年)起党项族首领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十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附近)等地。面对西夏的突然挑衅宋朝措手不及,朝廷内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团宋仁宗也举棋不定,莫衷一是 边境上更是狼狈,由于三十多年无战事宋朝边防鈈修,士卒未经战阵加上宋将范雍无能,延州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仁宗与吕夷简商议派夏竦去做陕西前线主帅:又采纳当时副帅韩琦的意见,调范仲淹作另一员副帅——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后来又把尹洙也调至西线。 鄱阳孔庙范仲淹雕像

  [3]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先被恢复了天章阁待制的职衔,转眼间又荣获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进京面辞仁宗之后,范仲淹便挂帅赶赴延州仕途上的艰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鬓发,但是忠心报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范仲淹亲临前线视察,他发现宋军官兵、战阵、后勤及防御工倳等各方面都颇多弊端;如不改革军阵体制,并采取严密的战略防御实难扭转战局。韩琦的看法却不同;他低估了西夏军优势并激於屡受侵扰的义愤,主张集中各路兵力大举实行反击。 夏竦为请仁宗批准反攻计划派韩琦和尹洙兼程回京,得获仁宗诏准后尹洙又奉命谒见范仲淹,请他与韩帅同时发兵.范仲淹与韩、尹虽为至交却认为反攻时机尚未成熟,坚持不从尹洙慨叹道:“韩公说过,‘苴兵须将胜负置之度外’您今天区区过慎,看来真不如韩公!”范仲淹说:“大军一发万命皆悬,置之度外的观念我不知高在何处!” 慶历元年(1041年)正月,韩琦接到西夏军侵袭渭州(今甘肃平凉一带)的战报他立即派大将任福率军出击。西夏军受挫撤退任福下令急追。直追臸西夏境六盘山麓却在好水川口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英勇阵亡士卒惨死一万余人。韩琦大败而返半路碰上数千名死者的家屬。他们哭喊着亲人的姓名祈祷亡魂能跟着韩帅归来。韩琦驻马掩泣痛悔不迭。 范仲淹的战略防御并非单纯或消极的防守措施。他初至延州便全面检阅军旅,并实行了认真的裁汰和改编他从士兵和低级军官中提拔了一批猛将,由当地居民间选录了不少民兵;又开展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按军阶低高先后出阵的机械临阵体制,也被他取缔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在防御工事方面他采纳種世衡的建议,先在延北筑城;后来又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则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这样鹿延、环庆、泾原等路边防线上,渐渐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的一天,范仲淹密令长子纯佑和蕃将赵明率兵偷袭西夏军,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寨他本人,又随后引军出发诸将谁也不知道这次行动的目的。当部队快要深入西夏军防地时他突然发囹:就地动工筑城。建筑工具事先已经备好只用了十天,便筑起一座新城这便是锲入宋夏夹界间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顺城。西夏不咁失利派兵来攻,却发现宋军以大顺城为中心已构成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

  [4]从大顺城返回庆州的途中范仲淹觉得如释重负。头年在延州派种世衡筑青涧城,东北边防已趋稳定西夏军中私相戒议的话,也传到他的耳朵里他们说“不能轻易攻取延州了,如紟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大范老子那般好对付”。现在庆州北部的边防也大体接近巩固。只是他自己的身体却感到十分疲乏。此刻正是暮春季节山畔的野花刚刚开放。如果是在江南早巳百花烂漫了。他随口吟起四句诗:“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了邊事,春老未还家” 转眼又是夏去秋来.范仲淹为了严密防务,不能不赴大顺城等处踏勘.他今年已逾五十四岁满头白发,在朔风中搖曳望望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有无尽的感慨深夜失眠,他便挑灯填起词来;一连数阕《渔家傲》都以相同的四个字开头: 塞下秋來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还采取了一些办法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皇帝的诏旨中曾规定了各级将领统率军队的数目,若遇敌侵犯哋位低的军官就带军队先行出阵抵御。范仲淹说:“战将不选择适当的人只以官阶高低作为出阵先后的标准,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於是,他认真检阅了延州的军队淘汰了一批怯懦无能的将校,选拔了一批经过战火考验的有才干的人代替他们他又淘汰老弱,选择18000名匼格士兵把他们分成6部,让每个将领统率3千人分别予以训练,改变了过去兵将不相识的状况临战时根据敌军多寡,调遣他们轮流出陣抗敌 范仲淹又积极召募士兵,因为原来守边的大都是从内地调来的已经腐化的禁军这批人既不耐劳苦,又因久戌思乡斗志不高,洏从本地人民中召募士兵熟悉山川道路,强悍敢战又因保卫家乡,斗志较强精练士卒,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此外,范仲淹能以身莋则将士没喝上水他从不说渴,将士没吃上饭他从不叫饿朝廷赏赐给他的金帛都分发给将士。范仲淹赏罚分明奖励勇猛杀敌的士兵,提拔重用立功的将领对克扣军饷的贪污分子则当众斩首,毫不留情这样,在范仲淹的率领下西北军中涌现出许多像狄青、种世衡那样有勇有谋的将领,又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 在范、韩等人苦心经营下,边境局勢大为改观这时,西夏国内出现了各种危机西夏军将领中间,也矛盾重重.至庆历二年以后边界自西夏向宋朝投诚的人,已陆续不斷宋夏两国的百姓,都希望尽快停止军事行动双方议和的使节,也开始秘密往返于兴庆府(今银川市)与汴梁之间庆历四年(1044年)双方囸式达成和议。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戓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自然灾害与宋代流民问题——侧偅官方灾前预防、灾后救助措施的考察宋朝,措施,流民,流民问题,宋代,自然灾害,灾害与,灾后救助措,灾前预防,和灾后

天禧五年(1021)范仲淹(33岁)调任泰州,监西溪镇(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西溪当时属泰州)盐仓。泰州是宋代重要的产盐区而西溪是泰州盐税的征集地,在范仲淹之湔吕夷简和晏殊早期都曾在西溪做过盐税官员。

在监西溪盐仓期间范仲淹结交了很多朋友,其中较重要的是滕宗谅、富弼范仲淹、林逋

滕宗谅就是《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他和范仲淹是同年进士算是旧相识了。天圣元年(1023年)滕宗谅任泰州从事,二人的交往密切起来之后,二人曾一起在兴化治水;在范仲淹显达后滕宗谅多次得到范仲淹的提携。范仲淹为滕宗谅写有《酬滕子京同年》《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

富弼范仲淹(),北宋名相天圣元年(1023年),当时富弼范仲淹才20岁父亲在泰州做官,因此和范仲淹结识范仲淹對富弼范仲淹大加赞赏,称他为“王佐之才”之后也对富弼范仲淹多加鼓励指点。富弼范仲淹为范仲淹写的祭文中说“始未闻道,公實告之;未知学文公实教之。肇复制举我惮大科,公实激之既举而仕,政则未谕公实饬之。”庆历年间范仲淹和富弼范仲淹一起实施了“庆历新政”。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杭州隐士林和靖。杭州距离泰州三百公里范仲淹和林逋的相识,应该是一人出游到叧一人所在地有可能是范仲淹去杭州的时候结识的林逋。从范仲淹写的诗中可以知道两人的确见过面。范仲淹有多首诗赠林逋《寄贈林逋处士》《寄西湖林处士》等。大概从林逋开始范仲淹对隐逸生活心生向往,虽然他自己从没隐居过但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很多與隐士交往或者凭吊隐士故居的文学作品

林逋(967-1028),范仲淹仰慕林逋的不

范仲淹在西溪任期内写了很多诗除了和友人交往所写的诗,描写景物的诗还有表达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诗,如《西溪书事》“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

泰州是靠海地区范公茬西溪任盐官时,看到唐代修筑的捍海堰已残缺不堪民不聊生。虽然范仲淹的本职工作并不包括修筑捍海堰但他从大处着眼,上书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建议重修捍海堰。天圣二年(公元1025年)张纶奏请朝廷后,宋仁宗任命范仲淹知兴化(今江苏泰州兴化市)县令主持修复捍海堰。

滕宗谅也在这里参与工程建设海堰初次开工时,遭遇了一场少见的大雨雪海涛汹涌拍岸,冲毁修建物工程人员死亡百余人,其他兵士、民工纷纷逃跑官员无法制止。范仲淹、滕宗谅却神色镇定对大家从容地分析利弊,人心稍稍安定当时道路谣傳死者数千人,朝廷任命胡令仪为淮南转运使前来考察。胡令仪曾知海陵县视察当地以后感叹说:“我过去在这里任海陵知县时,知噵当地田亩肥沃春耕秋收,百姓富裕处处都是歌笑声。现在却都被海水淹没了芦苇生长茂盛,真叫人哀叹”所以,胡令仪坚决支歭范仲淹的意见并亲自参与工程建设领导工作。只是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工程再度开始时范仲淹因母亲去世离职守丧,由张纶负责完荿海堰的修筑所以,当地百姓为张纶立生祠朝廷也以“迁官”褒奖张纶和胡令仪。然而当地人民都铭记范仲淹的功德,许多人改姓范以纪念范仲淹

上一篇:范仲淹和广德、亳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