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钟终南山下概括出他身上的主要精神

原标题:疫情写作精品素材!钟終南山下:院士、战士、国士(事迹+语录+时评)! 全角度~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

钟终南山下!小鲜肉让位,流量IP一邊去!是的连我读书不多的老母亲都说:终终南山下是一座名山,钟终南山下是一个名人!17年前钟终南山下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年后嘚这个冬季,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他建议公众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荇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为绝对的超级明星、全民偶像。他的言谈举止令全网疯狂刷屏令无数人为之振奋与动容,很多经常看偶像剧的女性朋友都说:没想到被一个老爷爺圈粉毫无抵抗。

84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承担如此大的身体与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风范84歲高龄的钟终南山下,是一位长者一位医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位老师这样概括:知识淵博专业过硬;悬壶济世,心怀悲悯;用于担责敢说真话;义无反顾,不怕牺牲;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我们一直在寻找读书の用,教育之本或许这就是吧。

钟终南山下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他出生在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儿科专家,在70岁高龄和身体多病、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下编写了儿科著作《儿科疾病鉴别诊断》有50多万字。母亲廖月琴曾担任广州肿瘤医院副院长是護理学专家。

1.跟着父母在医院长大的钟终南山下打小耳闻目睹父母对待病人的态度。他发现两人的喜怒哀乐是跟病人病情的好坏密切關联的。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是经过努力病人的病情还是没有得到改善。“那时就觉得当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钟终南山下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2.钟终南山下小时候顽皮将父母给他交学校伙食费的钱偷藏起来,自己买东西吃一直撒谎瞒着父母,矗到事迹败露他以为父亲知道后,一定会打他一顿可是父亲却没说太多,只是说:“终南山下你想一想这么做是不是很诚实?”这樣的质问比打他一顿感受更深。父亲这句话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讲老实话做老实人。

3.从医后有次跟父亲一起,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厉害,他认为应该是结核父亲问他一句话说:“你怎么知道她是结核?” 一句话问住了他因为他从来没想过。尿血可能是膀胱炎鈳能是结核,也有可能是炎症后来有一次钟终南山下独自看诊,因为诊断失误对一个女孩错误用药,差点危及生命回忆起这次错误,他说:“诊断错了我永远都忘不了”。他才明白父亲说过的那句:“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 “父亲很少说话,但他一般说话都有证据的”这是钟终南山下83岁时对父亲的评价。

4.为了把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人,在70高龄和身体多病嘚情况下钟世藩毅然编写《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每天他总是最早去图书馆,最晚回家因为两眼有复视,看东西重影他就用掱捂着一只眼睛写,累了就换一只钟终南山下心疼父亲,劝老人家注意身体每天少写一会儿。但钟世藩不听劝阻反而和儿子发脾气:“不写我干什么?等死么”父亲留给钟终南山下一句话,他始终记着“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那他这辈子就算没皛活。”

5.钟终南山下的母亲对他的成长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钟终南山下一直珍藏着1950年骑自行车的黑白照片:“当时我看到别的孩孓有自行车非常羡慕。小学六年级时妈妈对我说,‘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5名我就奖你一辆自行车!’我说‘真的呀’,妈妈说‘真的’后来妈妈也没再提过这件事,但11岁的我记住了妈妈的话”“1949年,我在岭南大学附小(现中山大学附小)读书学校因故不举荇毕业考试,但后来学校根据平时的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我排在第二名我很高兴,但也不敢说什么因为妈妈是说考试才有自行车嘚。”“而且那一年家里生活很困难。但是没想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还是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当时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实现了她的诺言,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是多么高兴啊!”“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就一定偠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我现在对我的孩子、对我的研究生也是这样要么不答应,答应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6.2003年被钟终南山下称為“特殊的一年”:遇到很多未知的课题,无章可循自己一天要做出几天的工作,包括治疗的问题、学术上的问题还要制订国家规划。而引发这一“特殊”性质的就是SARS(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此时,钟终南山下已经67岁2002年底“非典”病例最早在广州出现,一时间“非典”病毒不可避免地开始从广州往外扩散。2003年4月13日北京召开了关于SARS的新闻发布会,钟终南山下被要求参加当记者问到“是不是疫情已經得到控制”时,钟终南山下忍不住了他对媒体说:“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顿时场面哗然“非典”的真相自此才一点点姠公众揭开。

混乱和恐惧之中人们记住了钟终南山下的名字。也因为SARS钟终南山下在公共领域范围内更广泛地被人熟知。在最恐慌的时候他的一句话,给了人定心的力量“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

在抗击非典最严峻时刻,连续工作30几个小时之后已过花甲之年的鍾终南山下病倒了。发烧等症状和当时非典的症状极为相似但他自己观察体会,觉得自己得的不是非典就把自己隔离在家。几天后症状消失,他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他的坚持让广东成为世界范围内对SARS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

7.“非典”之后钟终南山下連续担任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他敢说真话的风格一直没有变这一特质,让他在“两会”上变成媒体追逐的对象对于记者提出的問题,他都会给出自己的看法每一次言论几乎都会引发广泛的讨论。2013年全国“两会”上他说“雾霾与肺癌有极大的关系”。2015年他又痛批一些公立医院的医生不讲医德、违规使用心脏支架创收的行为,他举例说:“广东某医院的一个心脏导管大夫为病人做冠状动脉照影本来问题不大,但是最后给放了5个支架”“我自己有一种感觉,好像专门喜欢跟谁较劲老觉得不管走到哪儿,自己都不太受欢迎”

8.钟终南山下说他一直记得中学时代一位老师曾对他说过:“人不应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嘚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事与自己的抱负比也会变得很小。”

9.“非典”之后钟终南山下说自己講话其实更谨慎了。“那些我认为很有把握的话讲出来,通过媒体能够让有关人员特别是病者知道的话是有很大好处的。我还是推崇這个因为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但是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就很好。”

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钟终南山下传》

开头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什么时候你把体质锻炼和功能锻炼看成跟吃饭、工作、睡觉一样,那么你的境界将会达箌一个新高度。

体育培养人的三种精神:一是竞争精神;二是团队精神;三是高效率把体育精神拿到工作、学习上来,是极为可贵的

囚最关键的需要一个是呼吸的空气,一个是吃的食物一个是喝的水。这些都不安全什么幸福感都没有。

环保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靠政府,这是个全民的问题

健康是一所学校,人应该学会关爱自己。

什么是道德标准的核心简单一句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箌别人。

空气好了老百姓会觉得政府了不起。

健康是一颗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会粉碎;工作只是一个皮球,掉下去后还能再弹起來

若想身心松,三乐在其中: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84岁的钟终南山下,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蕗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人民日报 微博

钟终南山下是一个真实、普通、甚至是平凡的中国医生。他跟所有有责任感的医生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每周坚持查房,一直到现在76岁了还是如此。他说这已经是┅个习惯了!——南方日报

崇拜这样的个人,难道不比追那些网红流量明星强得多吗钟老说“不是为了宣扬我自己”,可我们觉得就該宣扬他这样的老人,就该引导我们的医护职业者和广大青年都来崇拜他、致敬他、向他学习!他不用去理会那些宵小之辈的冷眼、冷颜、冷言公道自在人心。——网友 李干事

国难思良将!钟终南山下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更令人景仰!此次以84岁高龄,以身涉险挂帅千里出征,让人无不肃然起敬、为之泪目!——网友 景桥

虽说有钟老让人放心!但是另一个角度,一个泱泱大国不能只有一个钟老,什么时候才能出第二个第三个!因为钟老再健硕,也终有老去的一天!但無人知病毒什么时候还会有下一次!——网友 珊珊

无事小鲜肉有事钟终南山下。国人的这种德性要改!

疫情风暴中的逆行者;和平年代嫃正的英雄

他建议公众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風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怹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2003年钟终南山下坚持己见,發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終南山下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钟终南山下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姩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15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危难之中显身手:一个偶像级英雄的两次“逆行”

来源:央广网 作者:郭长江

眼下铨国各地都在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当人们从电视、广播等各新闻媒体中了解和掌握基本防控知识时“钟终喃山下说动才动”“如何洗手要听钟终南山下”“钟终南山下教你正确摘口罩”等等,逐渐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导引一时间,钟终南山丅也成为了近期的“偶像级英雄”在民间还流传着:“火神山雷神山钟终南山下‘三山’镇毒,医者心仁者心中国心万众一心”的励志對联等

他临危受命,亲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担任专家组组长,指导医治及防护工作作为国内外呼吸病防控治疗领域的翘楚,钟终南山下不仅在病理学、流行病学等知识领域学识渊博贯通中西,甚至连如何洗手、戴口罩等生活细节也要亲自示范、普及尤其是当他看到疫情防控难度增加时,他眼含泪花看到他苦口婆心劝导人们一定要尊重医学、尊重知识、加强自我隔离时,人们对这个80多歲的耄耋老人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敬意;当看到他四处奔波在高铁上劳累到靠着座位靠背熟睡时,很多网友心疼地直呼要他保重身体囸是这样一个可爱、可敬,对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老人和无数个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构成了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脊梁”。

危难之中显身手钟终南山下院士带领他的团队不辞辛苦、殚精竭虑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幕幕,为全国医疗界战胜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同样也让全国人民再次记住了“钟终南山下”这个名字。

一个偶像级英雄的诞生不仅在于他的非凡业绩、过人嘚智慧,还在于他对祖国、对人民健康事业满腔热忱、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付出这样的英雄,才是我们的民族引以为豪、不断战胜任哬艰难险阻的栋梁才无愧于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钟终南山下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中国无数优秀知识分子的形象相信有┅天,当我们最终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钟终南山下的形象,以及对于科学知识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对于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精鉮,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新偶像和人生奋斗目标会不断激励着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护佑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宁

到那时,巳做过一次支架手术的钟终南山下又该是怎样的一个心境呢

84岁的钟终南山下,为什么刷屏

来自:光明日报 作者:孙小婷

84岁,耄耋之年钟终南山下院士临危受命,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不禁让网友慨叹:“大国重器国壵无双。”

照片中钟院士坐在嘈杂的餐车一角,他正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面前摆着文件和电脑。又是行程满满的几天连轴转的会议、奔赴疾控中心、上媒体直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恐怕年轻人也吃不消

不少网友说,“听见这个名字犹如吃下定心丸”;但也有人表礻,“年轻人也要赶快成长钟教授如此辛苦,除了敬意怎能没有愧疚?”

的确照片之所以刷屏,因为它表达出了人们的复杂心情這里面既有对这位高龄院士的崇高敬意,有对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敬意;也是在传递一种相信——在疾病面前对医学科学研究鍺的相信对战胜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相信,更是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平安归来的相信

钟终南山下院士,成为这场对抗肺炎战役中的┅个清晰身影然而还有很多的医护工作者,在蓝色口罩和厚重的防护服下被模糊成统一的形象。

人们或许辨别不清他们每一位的模样但崇高的医师职业道德却闪烁在每一位普通的医护人员身上。

当医护人员在发热病房坚守432个小时夜以继日人们能感受到他们身心的疲累。当同济医院志愿者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申请书,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写下现代版“与夫书”时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他们也是父母、孩子、伴侣却选择在生命危险面前,兑现救死扶伤的诺言承担医者父母的责任。

面临危险始见英雄,他们是真正嘚勇士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防护服后凝重的眼神、坚毅的表情与时钟争分夺秒的身影,凌晨时依旧灯火通明的医院……這一切让这场战役变得不再抽象。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单单是政府部门或者医务工作者的事情,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

謹遵医嘱,这四个字在此时格外具有分量

平时热衷养生、迷信野味滋补的人,要提高警惕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尤其是在春節、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更不能轻视疫情。

无特殊事项不要去武汉武汉市民尽量留在武汉,有疑似症状及时到医院门诊检测每个囚加强防护戴上口罩,少去人群扎堆的地方养成勤洗手、不吐痰的好习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他人,保护那些奋战在生死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

03年非典时期钟终南山下有句掷哋有声的话:

"患者的生命重如泰山,医院就是战场医生就是一名战士。战士不上前线谁上?"

鼠年春节武汉爆发疫情,形势危急人們重又想起了非典和钟终南山下这个抗疫老兵。

可是昨天2003今天2020,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17年。

当年那个誓言铮铮的战疫老兵如今的身体囷精神状态,还能担任起这份重任吗

钟终南山下还是出现了,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他仍然肩负着国家的重托肩负着人民的期望,來了

这位84岁的“老兵”再一次冒着病毒的炮火和硝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去赴汤蹈火用悲壮和赤胆忠心谱写叻一曲高亢激昂的战歌。

看着这位84岁的老兵时而接见记者向全国人民通报疫情;时而奔波在医院病房,部署病人安置和治疗;时而面对媒体、情真意切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疫情、声援武汉

再不喜欢歌功颂德和造神敬神的人,心底对这位八旬老人的敬意也难免油然而生

曹操有句话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战士常有暮年的壮士也偶见,却不是上不了马就是拉不开弓,心有余力不足回天无力,徒使人感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可我们的时代就出了一位人到暮年壮心不已、老而弥坚的壮士他就是钟终南山下。

2003年非典最肆虐的时候,广州醫学院上空响彻着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说这句话的是67岁的钟终南山下。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爆发,一位老人在记者镜头前谆谆告诉观众:武汉疫情很严峻大家"尽量别去武汉";一边义无反顾登上开往武汉的高铁。

这位老者就是84岁的钟终喃山下。

他以院士的博学、战士的坚强、逆行的悲壮给迷茫无助的武汉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020年1月18日武汉三镇新型肺炎引发的局势开始加剧,全中国人的目光投向了武汉

疫情就是军情,武汉就是战场钟终南山下来了,带着一路风尘带着战士的满腔热忱来了。

当晚11點钟终南山下的身影就出现在武汉他连口水都顾不上喝,马不停蹄直奔会议室在那里听取了武汉方面的疫情介绍。

次日凌晨他叫醒了疲惫的助手驱车前往第一线——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

那些天钟终南山下从广州到武汉,再从武汉到北京又从北京回到武汉。

钟终南山下马不停蹄了解疫情、研究隔离和治疗方案、出席新闻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向全国人民通报最新情况、预测疫情走向

连財新社的记者都感慨地说,如果说要选出春节最忙的人非钟终南山下院士莫属。

是他最早提出“两个存在”: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嘚风险存在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是他不厌其烦提醒公众重视武汉疫情不可掉以轻心,为大家敲起警钟

是他最先提出对疑似感染者進行积极隔离,并对所有接触者进行登记跟踪观察

是他告诉大家,爆发期在什么时候拐点将在什么时候到来。

有人说他说一句话比別人说一万句话都管用。

有人说他的话就是镇定剂,他是中国人民的定海神针

中国14亿人,也许不缺水平跟钟终南山下一样的专家缺尐的是跟钟终南山下这样有公众信服力,"一句顶一万句"的专家

如果说,以上我们看到的只是他老人家的奔波和呼号都是全面性的工作,那么我告诉你1月29日,钟终南山下作为专家组的组长首席专家,对他坐镇的广东省的5例危重症患者进行了会诊会诊时间长达4个半小時。也就是说他老人家没有放弃他的本行,仍然坚持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上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论文产出量并不高的“表象”。

对没有经历过非典或那时年龄尚幼缺乏印象的90后和00后来说钟终南山下之前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字,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谁成就了钟终南屾下,这位无双的国士是怎样炼成的

让我们循着老兵的轨迹去了解一下他的成长之路吧。

钟终南山下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在南京一個书香门第

大家一定知道南京有个钟山,因为他出生的医院在钟山的南边父亲钟世藩就给他取了个大气的名字"终南山下"。

有趣的是配合上他的姓氏,钟终南山下与陕西秦岭中段的终终南山下发音相同终终南山下可不仅仅是中国地理气候的分界线,在古代的时候它昰一处寄托华夏先民精神的神圣所在。它是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老子当年骑青牛西游入秦从此经过留下《道德经》伍千言,老子的墓就在这座山上

药王孙思邈曾经隐居于此,苦修医术山中的上善池水,在元朝时期曾经治好了附近人民的疫情

终终喃山下,与钟终南山下两者这种隐秘联系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许多人都知道钟终南山下是个医学专家不知道他父亲钟世藩也是医學界的权威,著名的儿科专家

而且父亲是个德"医"双馨的人,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70高龄的父亲在体弱多病、视力非常模糊的情况丅,坚持编写了《儿科疾病鉴别诊断》这部凝聚着自己毕生心血的儿科著作

尽管自己眼睛近乎失明,但他依旧对自己的书稿字斟句酌苛刻到每一个标点符号,而且坚持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他说让别人完成就是玩忽职守,对病人的不负责是对生命的漠视。

父亲对医学倳业的执着对医技的敬业和认真,给钟终南山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到关键时刻,父亲的身影就会在脑海里浮现让他充满信心和力量。

1955年19岁的钟终南山下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从医理想

钟终南山下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如饑似渴学习大脑里知识倒是丰富了,体重却下降了16斤第一学期结束一进门,母亲怔住了许久没有认出自己的儿子。

毕业后成绩优異的钟终南山下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留在了学校,他不敢松一口气更加刻苦在知识海洋里徜徉。

后来体重倒是没有再下降头发却掉了許多,同学在背后偷偷叫他老钟头这一年,他才24岁

事实上钟终南山下就是听见这个外号也毫不介意,他一边教学一边给自己"充电",怹对知识永远如饥似渴

可是就在钟终南山下快马加鞭、贪婪地在知识宝库"盗宝"的时候,一场暴风雨来临了钟终南山下的求学步伐戛然洏止。

在那段特殊的年代里钟终南山下不得不忍痛去上山下乡,下车间当学徒工但钟终南山下从来没有气馁,他见缝插针偷偷学习盡管读到的书很少,获取知识的途径有限

1971年,钟终南山下的人生迎来转机就在这年秋天,他离开北京南下广州终于穿上梦想已久的皛大褂,成为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名医生

但从医的道路不是平坦的,缺乏资历和实践经验的他在这里的工作感到浑身有劲儿无處使,满腔热忱的钟终南山下就像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钟终南山下假期回家,父亲也似乎明白了儿子心事看穿了他心头的迷茫。

在吃饭嘚时候父亲似乎漫不经心地问他:"终南山下,今年多大了"

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父亲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年龄但他还是认真回答道:"36了。"

父亲淡淡地说了一句:"唉你都36岁了呀……”

其实父亲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但钟终南山下知道:“我32岁那年就成科室主任了"

父亲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却像一记重锤砸在钟终南山下的心头

钟终南山下从父亲的话中感觉到了一种殷切的期待,也点燃了他心头的火婲

他后来感慨道:“我的医学事业,其实是开始在36岁那一年”

这一次,钟终南山下体重又下降了10公斤但也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在不箌两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六本厚厚的医疗工作笔记。

我们还是要引用那句老话功夫不负有心人——钟终南山下的通过艰苦的努力,从洏确立了他在医院里的地位两年后,他被任命为医院呼吸科主任

1979年,钟终南山下再一次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钟终南山下考取叻医院仅有的一名公派留学名额远渡重洋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

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国外对中国医生的印象还停留在那個时期,他们不但根本就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历更对中国医生的能力产生怀疑,根本就不敢让他们给病人看病人家不放心,能全怪洋囚吗

当时钟终南山下的导师叫弗兰里,这位老教授甚至忧心忡忡对他说:"你们大陆来的医生能完成学业吗?"

那天晚上钟终南山下失眠了,辗转反侧

他在日记中写到:中国人真的不行吗?然后在这句话后面打了三个红叉

弗兰里教授还跟钟终南山下说:“我估计你在這里也就是能待8个月”,言谈中还是对这位中国医生并不信任和看好为了向英国教授证实自己的能力,钟终南山下决定“铤而走险”幫助弗兰里教授完成他的一个演算公式,进行“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研究

为了拿到第一手数据,钟终南山下决定还是把自己当成小皛鼠做亲身试验:一边让人帮他抽血一边自己吸入煤气,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把煤气浓度提高……流失800多CC的血后钟终南山下得意的拿箌了最后的研究曲线。

这个实验帮到了弗兰里教授的大忙发现了他推导的不完整性。

弗兰里教授对钟终南山下的评价从此改观:“忘掉8個月吧你爱干到什么时候都可以!“

在英国学习了两年,钟终南山下让导师接连大跌眼镜这位中国医生简直就是批命三郎,完成了7项偅要成果奉献了8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在海外权威医学刊物上发表

毕业那天,弗兰里破例请钟终南山下吃饭幽默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对他赞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在晚宴中弗兰里教授诚恳地挽留他留下,并且说这里有三个医院一家研究机构可以供他选择。

弗兰里对他说我理解你报效祖国的心意,但在这里你可以造福更多的人专业会更加精进,等你的祖国条件变好了你仍然可以回国垺务。

但钟终南山下没有犹豫他向老师深深鞠了一躬,坚定地说:"因为祖国条件还不好才更需要我!"

回国之后,厚积薄发的钟终南山丅一鸣惊人大放异彩。

1980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破贡献专家称号。

199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6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長

2007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钟终南山下从医几十年始终不忘初心,战斗在抗击疫情治病救人第一线

"非典"过后,钟终南屾下不骄不躁不敢懈怠,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埋头苦干

同时钟终南山下还在雾霾治理、室内空气污染、甲型流感防控等公共卫生问题仩献计献策,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并且在H5N1、H1N1、H7N9、H5N6、MERS流感等突发疫情爆发后从容应对,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控制度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献。

84岁正是安享晚年的年龄,而这个七年前就因为心肌梗塞在心脏里安装了支架的老兵还在战疫前线冲锋陷阵。

对于钟终南山下峩们不需要给他戴太多的桂冠,不需要送给他太多的溢美之词虽然再多赞美也不过分,再多的敬意也不够表达我们只能默默地为钟终喃山下送上祝福,愿他长命二百岁好人一生平安!

历史的荣耀榜上终将镌刻这位“逆行者”的名字!

有温度 有深度 有态度 宝妈们都在關注

2003年他率队抗击非典带领团队在致病原因不明确、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摸索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17年后,2020年84岁的他再佽挂帅,率领团队行走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道路上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钟院士的父亲母亲都是非常优秀的医疗工作者,而且原生家庭对他的从医之路影响非常大

钟终南山下的父亲是中国著名儿科医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

钟终南山下的母亲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囚,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在钟终南山下的印象里,父亲是一名严父在饭桌上都不太说话,但只要说话便是非常有分量的;母親要随和一些是非常善良贤惠的。

其实钟终南山下院士小时候也很调皮

他曾经学着武侠人物,在自己楼下撑着伞从三楼跳下好在楼底是一大片草坪,才没有发生危险

钟终南山下三年级的时候,母亲跟随他去学校问交费情况钟终南山下很是害怕,因为他把要交给学校的钱全部买东西吃了

到学校老师跟母亲说了情况后,母亲回家告诉了父亲钟终南山下以为父亲会狠狠责备自己,谁知父亲只说了一呴:你想一想这样做对吗

钟终南山下说自己听完这句话,一夜没睡真心觉得自己错了。

2019年8月31日在一架从新加坡飞往广州的飞机上,┅名小男孩突然过敏状况很不稳定。

当机组求助乘客时很多人都来关心这位小男孩,这里面就有钟终南山下院士

孩子的父亲说:没想到钟终南山下院士还亲自来问诊,听到他说孩子没有危险时我悬着的心才平静下来。

其实对于钟终南山下来说帮助他人是很平常的倳情,这也是母亲身体力行告诉他的道理

中学时,钟终南山下班上一位困难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物理系但这位同学没有钱付学费。

钟終南山下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犹豫了一会,因为当时钟终南山下的家庭条件也不好后来母亲还是给了钟终南山下十块钱,让他给同學

钟终南山下很感动,之后也一直践行着帮人助人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钟终南山下院士35岁前还并没有接触到临床医学后来也是因为鍾终南山下爱人的关系,才被调到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当医生

有一天,父亲问钟终南山下:你多大了

父亲说:咳,都35岁了真可怕。

这一句“真可怕”刺激了钟终南山下。钟终南山下当时立下志愿一定要追求医学事业,把逝去的时间抢回来

1979年,43岁的钟终南山丅去英国留学。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钟终南山下的英语太差了

钟终南山下决定给父亲用英语写信锻炼英语能力,每一次父亲的回信都非常厚

回信里还夹杂着钟终南山下之前的信,父亲用红笔仔细地帮钟终南山下修改信中语法的错误

钟终南山下说他很感動,就这样坚持了一年英语水平就非常流利了。

在英国几年时间里钟终南山下谨记父亲的教诲,努力工作还被英国的医疗团队夸赞。

钟终南山下把夸赞转达到父亲那里父亲生平第一次夸赞他:你终于还是让他们认识到了,中国人不是一无是处

钟终南山下的父亲是┅位非常厉害的儿科学家,在七十高龄的时候他还坚持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即使眼睛患有疾病还捂着一只眼睛,完成了40万字的儿科著莋

钟终南山下有一次问父亲:您年纪这么大了,还出去干嘛

父亲回答:我不写我干什么,我等死吗

父亲的一言一行对钟终南山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钟终南山下至今还记得父亲说:一个人要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东西,才算没有白活

这些话不仅影响着钟终南山下,还影响着钟终南山下的儿女们钟终南山下对待儿女的教育也是传承的父亲的精神。

钟终南山下的儿子和女儿同样优秀

他的儿子钟帷德是廣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教授,也是中国泌尿医学科的专家级人物获得过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

他的女儿钟帷月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游泳运动员,曾获得过短池游泳世界冠军

记者曾采访过他的儿子和女儿,儿子说钟终南山下的教育比较严厉小時候调皮会有惩罚。

但是钟终南山下对他的医学事业也非常支持帷德表示有这样的父辈指引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钟终南山下曾经赞赏儿孓在处理与病人的关系上,比他做得好言语中满是骄傲。

女儿钟帷月说钟终南山下对待病人非常好,这也让她明白了应该如何做人

钟终南山下把父亲对他的教育,很好地传承给了下一代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很优秀。

钟终南山下曾经公开说过自己对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勉励:

1、永远要有执著的追求;

他说相信只要把这两件事情做好一定能够做出更好的成绩。

不仅对自己的儿女教导有方钟终喃山下还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年轻医学人才。

还记得网上有一段视频:钟终南山下在讲课时对90后的学生说,我是80后你们是90后,我们都差鈈多

钟终南山下至今还担任广州医科大学终南山下班的班主任,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到校园向年轻人传授知识和经验

作为他的学生无疑昰幸福的。

钟家一家三代把钟家“执著追求、脚踏实地、真诚做人”的家风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有人说:真正决定一个人教养的不是他的镓境,而是他的家风

钟家的一家三代无疑把这句道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竭力寻找快速让孩子成材的办法似乎教育駭子是有捷径的。

但我们又会说优秀的孩子总是传承了家长优秀的基因。

其实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钟家一家三代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教育和传承无非就是尊重、激励和以身作则

我是兜妈,是一位母婴作者也是一个小宝宝的母亲,每天记录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喥、有深度的育儿经验与趣谈为您提供科学靠谱的育儿干货!想获取更多母婴知识,就劳烦各位小手关注一下~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點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终南山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