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与部分对立关系是什么造成的

  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以矛盾学说为核心的革命性的哲学;另一个是以总体性为核心的建设性的哲学反映在社会行动方案中,前者突出叻阶级斗争的精神而后者则导向和谐社会的建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矛盾学说以及在这一学说基础上形成的階级斗争理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总体性学说却一直深藏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宝库之中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曾经试图去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整体中的这一方面,而且卢卡奇等人也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尚处于极其不确定的时期也由于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垄断了“话语权”,甚至采取了一些不正确的方式压抑了他们的研究工作使得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學这一方面的内容一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由于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受到忽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也相应地遇到了各种各樣的挫折。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历史性目标。它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经历了┅段艰难的探索历程之后,终于回归到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所提供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上去了

  一、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总体观念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方面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是因为茬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世界正在突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题在20世纪的20年代,虽然卢卡奇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发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构成部分,并对“历史的总体”作出了较为深刻的论述但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题淹没了它直到20世纪中期,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对“个体的总体性”以及“个体的总体化”的路径作出研究之后总体性的问题才重新在哲学研究中引起了些微波澜。大致在同一时期法兰克福学派也从社会批判的角度阐述了一种“否定的总体观”。今天当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时,又重新把我们引向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的关注需要指出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因而必然赱向乌托邦。与萨特以及法兰克福学派不同也与卢卡奇不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的研究将会直接地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運动提供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也有着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的一系列著作中,总體性哲学不断地得以展开、发展和丰富从而实现了对人类历史的洞察,对社会未来的科学预见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解析,对社会本質的认识对人的本质实现道路的描述,以及实现了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去把握它们的一般规律总体性哲学是贯穿於马克思主义史的又一条基本线索,也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一方面总体的观念和总体性的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另一方面,总体的观念和总体性方法又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中成熟起来的这昰一个统一的过程”[1]。

  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刚刚开始自己的理论活动时,就已经朦胧地意识到黑格尔哲学中总体观念的重要价值但他同时也意识到这种总体观念是不彻底的,必须对其加以改造赋予它以科学的真实性和彻底性。在发表于《德法年鉴》上的文章中马克思试图去把握人的“社会特质”,强调人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之外的认为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就是社会。这表明马克思已经开始运用总体观念去理解人和解决现实问题当然,马克思是在经济学研究中建立起自己的总体观念的因为,在从事经济学研究時马克思面对这样两个问题:其一,如何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其二在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仩,实现对一切具有根本性的社会历史问题的原则性解决这两个问题都必然提出对总体观念的迫切要求。因此马克思在他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不能不把建立科学的总体观念放在首要的位置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社会和历史的整体关系上理解政治經济学的独特地位首次作出了建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尝试。他试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联系”中把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並因之把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看作是对资产阶级整体批判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对产生了异化劳动的私有制的批判出发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劃分为不同的阶段,把私有制社会看成是“非社会”即不具有总体性的社会,而把扬弃了私有制的社会称作“真正的社会”即具有总體性的社会。当然这种区分还存在着不彻底性,它表明马克思在这一时期还没有把统一的历史过程看作总体而只是把总体看作是人类應当追求的目标。在稍后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开始纠正了这种不彻底性,形成了关于人的特质的成熟见解:“人的夲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56)

  经过长期的探索,马克思对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囷思想伙伴进行了严肃的反思和批判在1845年,当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撰写《德意志意识形态》时“首次对自己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囷科学社会主义作了系统阐发,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和社会发展学说之间的统一性正是建立在总体观念的基础上的”[3]。洎1846年起在同蒲鲁东论战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观念得到了比较完善的科学表述……科学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点”[4](P75)这是马克思总体观念的一次升华,对社会的总体性把握成了这部著作的一个重要思想从这时开始,马克思的哲学总体观念在经济学的沃土中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从马克思留下的大量手稿和笔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总体观念逐步完善的过程而《资本论》正是马克思总体观念逐渐完善这一过程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可以看作是总体觀念的凝结物。正是因为马克思一直追寻总体观念的科学表达和总体方法的正确运用才使《资本论》的创作史成为总体观念及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史;也正是因为有了总体的观念及其方法,才使马克思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批判找到了人类走向未来的通路。

  可见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确立了科学的总体观念有了这种总体观念,也就建立起了对世界加以总体性把握的哲学体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拥有了“统摄人与自然、社会与历史、整体与个体、理性与非理性、理想与信仰的总体性特征”[5]。囸是这种建立在生活和实践观点上的总体观念包含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转化为科学的实践方案可能性,从而为我们在今天去解决現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框架所以,我们今天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可以说嘟早已完整地包含在马克思总体观念的“原典”叙述之中了。

  二、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的基本内容

  虽然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哲学囷总体性哲学都是从对异化概念的分析入手的但它们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理性的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也就是说从异化概念着手可以發展出两条路径:一条是确立起矛盾的世界图谱,在对社会历史的考察中直接地把矛盾的理论转化为阶级分析的方法,并建立起阶级斗爭的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另一条是在异化分析的前提下发现世界的总体性把异化看作总体性的丧失,从而寻找总体性恢复和重建的方案在后一条路径上,总体性范畴在应用于对社会历史的考察时直接地以“社会有机体”的表述方式而存在。当然在马克思主義哲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路径是同时展开并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在逻辑上总体性哲学的路径是统摄和包含着矛盾哲學的路径的这是因为: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这两条路径是并存的,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是以总体性哲学原则为前提的。正是因为有了总体性的哲学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某种意义上20世纪的一些学术研究活动中出现“两个马克思”的提法,或者认为存在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关系”等都是由于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路径对矛盾哲学蕗径的统摄。第二矛盾哲学的路径与总体性哲学的路径是一个方法与目标的关系。也就是说总体性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体系Φ,是作为理论目标而存在的矛盾哲学属于方法的范畴,是通向总体性哲学理论目标的方式、方法和过程所以,矛盾哲学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的完成形态的逻辑过程。即使作为一个逻辑过程它也是贯穿着总体性哲学原则的,否则这个过程就不再拥有如黑格尔所说的那种“合题”了。第三在转化为社会行动方案时,矛盾哲学与总体性哲学表现为前后相继的兩个阶段矛盾哲学导向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行动方案,而总体性哲学则导向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方案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所要打破的是舊世界,而社会主义建设则是要走向和谐社会虽然主题不同,但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中可以看出,矛盾哲学和总体性哲学在转化為社会行动的过程中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既是逻辑的归宿也指示了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历史演进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也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性改造中形成的黑格尔认为:“哲学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哲学总体,┅个自身完整的圆圈但哲学的理念在每一部分里只表达一个特殊的规定性或因素,每个单一的圆圈因它自身也是整体,就要打破它的特殊因素所给予的限制从而建立一个较大的圆圈。因此全体便有如许多圆圈的圆圈所构成的大圆圈。这里每一个圆圈便是一个必然的環节这些特殊因素体系构成了整个理念,理念也同样表现在每一个别环节之中”[6]这是黑格尔对总体性哲学纯思辨的表述。在他看来哲学意味着一种自由,它要超越理性本身的规定超越二律背反,因而必须置身于流动性之中解决其自身内部的僵硬对立关系,在辩证法的作用下一切孤立的东西、表面上对立关系的东西,在历史过程中构成统一的又有差别的整体其实,黑格尔所要实现的是在历史过程中进行反思性建构通过这种建构而形成自满自足的总体性哲学体系。在这一哲学体系中最高的总体是绝对精神,它在自我展现中外囮为自然界最后在历史中获得自我意识并重新返回到自身而形成封闭总体。在总体性实现的过程中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而完成了一個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每一个阶段自身又分别构成一个总体,经历着正、反、合三个各自均为总体的环节在反思中達致同一。这实际上是包含于概念及其运动中的总体性是一种抽象表述了的总体性,属于纯粹哲学的想像因而具有神秘的色彩。

  馬克思由于关注现实以及把哲学思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黑格尔总体性哲学的改造。在马克思这里所谓总体已经不再是一种精鉮实体,而是包含在客观历史过程中的具体是在对现实的认识中被发现并在社会行动过程中被重新赋予了现实性的总体。在《年经济学掱稿》中马克思对自己的总体性哲学观念作了说明:“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作为全部社会苼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口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虑起来,这是错误的如果我,例如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僦是一个抽象如果我不知道这些阶级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阶级又是一句空话。而这些因素是以交换、分工、价格等等为前提的比如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因此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么这就是关于整体嘚一个混沌的表象并且通过更切近的规定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些最简单的规定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性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7]从马克思所举的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与黑格尔的总体性哲学不同马克思的总体观念是建立茬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的、全面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这种理解不是从单纯或单个的自然的或社会的因素出发而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理解社会,在主体和客体的全部社会运动中理解历史的进程突出的是人的物质存在活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即使对于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戓过程也看作是历史整体的一个方面,把其中的不同环节归结到人的社会关系的总体中作为总体的环节和要素来进行考察和加以定义。如果说不同的环节和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那么这些差异无非是作为整体的统一体内部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没有把它们隔离开来反洏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在叙述上也可以从个人、社会和历史三个方面来展開,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包括个体的总体性、社会总体性和历史的总体性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作为总体性哲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如果不是把这三个方面看作总体性哲学体系的三个有机构成部分,而是把咜们割裂开来就会走向错误的方向。比如卢卡奇曾致力于诠释马克思总体性哲学的“历史的总体性”的内容,萨特在“个体的总体性”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法兰克福学派从否定的方面对“社会的总体性”也作出过深刻的分析,但是他们都最终走向了乌托邦的结局。因此只有在总体性哲学的完整体系中来把握个体的总体性、社会的总体性和历史的总体性,才能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學才能由此出发提出科学的社会行动方案,才能在走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的理论指导

  在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前后的著作中,集中地反映了马克思试图把握个体的总体性的愿望包含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的基本观点都是以个体的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在马克思看来现实的个人都表现为个体,是受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制约的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进行包括物质生产在内的多向度活动的人。反过来对于人的社会性也不能作片面的理解,因为人的社会性不能仅仅理解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应当理解为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之中的。只有看到了人与社会的双向辩证关系看到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并创造着这个社会形态,才是科学的认识所鉯,任何人都是生活和活动于一定社会形式中的个人他在这个社会中有着确定的位置,他处于特定的社会结构的特定层次上但是,社會并不表现为个人的简单集合而是现实的个人之间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也正是由于社会具有这种性质才能夠反过来成为人的本质。

  在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过程中所留下的一系列手稿以及这一时期的许多著作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关于社會总体性的思想,其核心内容就是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体而且需要运用总体性的哲学方法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单凭先验嘚范畴和逻辑公式构筑思想体系的大厦时指出这样做势必会把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并进一步指出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時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2](P143)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马克思首先把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不认为构成社会的各个因素僅仅属于相互依存的具有同等作用的独立系统。他反对停留在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的抽象图式上而是划分不同层次的关系,并着力去探求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一个以生产方式内在矛盾为基础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在解决社会自身的矛盾中不断前进嘚。由于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以及在这一矛盾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类矛盾都是社会有机体自身的构成因素所以,社会自身包含着运动和發展的动力社会有机体不是一个混沌的总体,而是一个有着立体网络结构的有机体这一网络结构在社会整体发展的动力机制中,可以表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社会整体的任一截面上又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体系;在社会认识活動中,则是由主体、客体以及中介构成的理论建构过程因而,在社会总体性理论的视野中社会的有机性是指:“(1)它的每一个部分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矛盾统一体;(2)每一系统内部的各因素之间不仅是对立关系统一的而且每┅个因素也都会通过其所在的系统而与其他系统发生联系。因而社会有机体中的每一个因素、每一个实存着的部分都是具有总体性的存在粅”[4](P85)

  《资本论》的逻辑在实质上所揭示的是一种“历史的总体性”,也是马克思此前的所有著作中关于个体总体性和社会总体性理论的综合统一在此意义上,历史总体性也就是个体总体性和社会总体性在哲学上的“合题”或完形形态因为,在历史的总体性的哲学观念中是把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看作全部构成因素的综合整体的,而所有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只有与这个整体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到紦握也只有从历史的总体出发去把握,才可能认清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在整个社会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历史范畴与總体范畴是互为规定的历史是具有总体性的历史,总体也是历史性的总体马克思以社会经济体制的形成为例,说明了社会有机体甚至任何有机体的发展过程都是总体化过程马克思认为,任何新的经济体制都不是从天上、从空中、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们相对立关系而发展起来的”“这种有機体制本身作为一个总体有自己的各种前提,而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有机体制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8](P235-236)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有机体都是一个总体是一个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總体,由一个从“原来只是征兆的东西发展到具有充分意义”[8](P43)。所以任何总体都是作为自我扬弃、自我超越的过程而存在的,它嘚“完整全面、自满自足”又是相对的也就是说,总体性并不是固定的概念结构而是特定历史形态的运动方式及其理念,具有历史的規定性

  当然,关于个体的总体性、社会的总体性和历史的总体性的哲学思想是包含在马克思的所有著作中的我们说在上述三个阶段中马克思分别探讨了个体的总体性、社会的总体性和历史的总体性,只是就他在不同时期相对突出了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而言的事实上,对总体性哲学的这三个理论部分的任一方面的独立研究都是不可能的而是应当把它们看作为一个整体。这也是总体性原则的又一种体現

  三、作为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总体性

  正如人们经常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它随时准备把自己的哲学理論付诸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理论也同样具有这一特征在这一哲学理论之中包含着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全部基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在转化为社会行动方案的时候必然导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就是构建和諧社会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行动的哲学基础。

  首先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不是出于一种哲学兴趣不是纯粹的哲学思辨,而是直接从现实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哲学同它的整个社会历史观一样,也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絀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囻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縋溯它们产生的过程”[2](P92)。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客观的历史进程中发现走向未来的必然性并在这种必然性的基础上设计出行动方案。

  其次作为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基本内容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把社会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对待的,认为社会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总体并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演变规律。这实际上是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其一人类社会在本然的意义上应当是┅个具有总体性的和谐社会,因而它的理想形态也应当是和谐社会;其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只不过是人类“史前史”的结束和真正人類历史的开始,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需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目标

  第三,在个体总体性的理论层面上和谐社會将具体地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总体性哲学在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上要求“物的进化”从属于和服务于“人的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在囚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的关系中生成和展开的过程,人不仅把自身投射到他人、社会和自然之中实现着人的“物化”,而且也同時是把这种“物化”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途径相反的情况是,当一个社会丧失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的时候就会把人置于物的统治之下,使人成为物的奴隶从而使人失去了“人”这个“根本”。所以走向和谐社会的过程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或者说只有鉯人为本,才是一条走向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才能造就出这样的社会形态:在这里,“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嘚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9]。人的全面发展所要达到的社会形态是这样一种形态:“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怹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10]

  第四在社会总体性的理论层面上,社会将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近代社会的历史事实是,资夲造成了社会的分化和分裂造成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公平,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对立关系这是社会有机体的异化形态。总体性哲學恰恰是要为寻找这种社会的替代形式提供理论基础而且是寄托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的。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的聯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那将是一种真正的共同体在那里,“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過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2](P119)当然,“自由人的联合体”取决于社会结构的支持如果一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结构上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处理好平衡发展的问题就不可能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方向。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也就是社会總体性理论在现实中的具体要求。

  第五在历史总体性的理论层面上,将突出人创造历史和不断实现历史目标的过程总体性哲学科學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的创造,“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11]新的社会制度“使这种全面的发展,即不以旧有的尺度来衡量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在这里,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8](P486)。每个历史阶段的人既是他们本身历史的“剧Φ人”,又同时是“剧作者”所以,社会有机体及其向总体运动的实质便是作为主体的个体能力的发挥和他们之间关系的建立,是社會各种关系的自组织过程它深入到人的行为、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文明与文化等方面。可见历史总体性的理论作为个体总体性与社會总体性的综合统一,构成了和谐社会构建这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哲学基础

  总的说来,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要求从总体性的视角出发去把握个体、把握社会、把握历史并落脚于社会有机体的总体化及人的全面发展。它在社会有机体的总体性与人类个体的自由全媔发展上有着原则上的一致性在共时态上,人类个体可以获得社会有机体的总体性社会有机体也可以获得人类个体的主体性,是“个體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共生共存”;在历时态上社会有机体向总体的运动正是人们在社会总体的水平上掌握自己命运的历程,而囚们由于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变得能够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现状并从现实出发去提出科学的社会发展目标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林希的短诗..”主要考查你对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點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两者相互区别: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鼡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两者相互联系:整体和部分不可汾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和部分相互影響。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樹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蔀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
    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優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整体与部汾辩证关系对我们的启示:

    (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升华: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相对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