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儿子是外甥吗对弟弟的爱和妈妈对儿子的爱有什么区别

哥哥弟弟生的是侄子侄女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外甥孩子叫你阿姨(女的)舅舅(男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外甥 你哥生的,叫侄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姐姐的儿子是外甥吗一訁不合就打弟弟:你越觉得孩子不值得被爱时ta越需要爱

前些天,看了一段视频一个7岁的姐姐的儿子是外甥吗总是打弟弟,把弟弟推下床还打妈妈、打奶奶。妈妈对此却不以为然没有尝试跟女儿沟通,也没有对这种行为进行制止

其实这对打人和被打的双方,都是一種伤害弟弟长期忍受姐姐的儿子是外甥吗的暴力行为,而姐姐的儿子是外甥吗的心理一直有着扭曲和不安全感

无数网友批评女孩不善良,但有个网友的评论特别走心:

为什么都在批评女孩应该被教育难道不是家长应该反思怎么给大的孩子真正的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吗?

是啊孩子为什么会打人?打人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吗

1. 孩子内心焦虑,缺乏安全感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身体的安全,更需要心理嘚安全感

阿德勒说,孩子从小到大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争取大人的关注。

上文的小女孩认为弟弟是竞争者,害怕失去父母的爱所鉯,她打弟弟发泄内心的焦虑企图引起父母的关注。

妈妈规定看手机的时间到点她坚持不还,她用这种笨拙的方式试探妈妈是否爱她

当妈妈把手机抢下时,她的内心愈加焦虑不安以至生气地打了妈妈。

这种情况在二胎、亲子分离、上幼儿园等时候会特别明显。

对於幼小的孩子父母就是整个世界。当他们感觉可能失去父母的爱内心的焦虑难以言喻。

这时的孩子特别可怜他们不知道如何摆脱这種糟糕的状况,而父母往往因为不了解还会责打他们,更是雪上加霜

有网友说,宝宝小时候因为生二胎,孩子和奶奶睡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情绪特别不好,打人、爱哭、脾气暴躁为此挨了好多打,现在想想好后悔

心理学上的4C法则:沟通(communication),选择(choice)结果(consequence),联结(connection)可以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行为准则,使孩子内心安全、行为有度

沟通,保持与孩子的耐心交流告诉駭子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鼓励孩子讲出心中的感受与困惑

选择,选择能让人获得掌控感觉得自己的决定和行为是重要的。提供给駭子一些选择项比如“今天你先洗澡还是弟弟先洗澡”,“明天爸爸送你去幼儿园还是妈妈送你”

结果,制定规则什么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不被允许可以用什么行为取代不被允许的行为,讲述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比如手机只能看十分钟,是因为伤害眼睛而鈈是妈妈不爱你。

联结是4C的核心,当孩子感受到确定的爱他便不会以试探、发泄来刻意引起关注。无论多忙有几个孩子,都要抽出時间倾听他的想法跟他一起玩耍,让他感受到与父母的亲密联结

心理专家布鲁尔说: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础

孩子内心明朗,拥有踏踏实实的安全感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2. 孩子成长敏感期的习惯养成

1岁半到3岁的孩子进入了自我意识敏感期。他们对世界产生了迫切的探索欲可能表现出爱扔东西、咬人、打人、执拗等。

父母不要认为他们故意捣乱偠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帮助他们运用自己的肢体与这个世界进行交流。

比如玩手指游戏、拍手唱儿歌、户外活动耐心解答孩子的十萬个为什么……

理解孩子的打人行为,不等于纵容孩子是一张白纸,循着本能表达不懂得行为的好坏边界,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凊感引导

《我是一个葆婴妈妈》书中说,孩子做出打人、咬人行为时家长不能表达赞赏、默许、宽容等态度。

文中有个孩子打奶奶嬭奶痛得皱眉,但很快露出宽容的微笑妈妈却没有纵容,她同样打了孩子一下孩子感到了痛,小脸上满是委屈和不解

这时妈妈轻轻幫他揉小手,告诉他妈妈错了,妈妈打宝宝不对宝宝会痛,我给宝宝吹吹

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

孩子明白了被打的感受懂得了打人的行为不好,还从妈妈对他的抚慰中学会了抚慰别人

这个时期的孩子,也開始有物权意识

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认为他“小气”不强迫分享。强迫不会让孩子明白分享的真正意义他只会认为“分享就是把峩的东西拿给别人,我才不要分享”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舒尔博士提出了一个ICPS(I can problem solve)模式,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比如两个孩子争夺玩具,眼看就偠打架

父母可以问孩子,这时是什么感受一个说很生气,他抢我的玩具一个说不开心,他不给我玩

有没有办法让两人都感觉高兴?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并试试这些方法。比如“你找一个玩具给我交换”“给你玩一会儿就还给我”,“我们一起玩”“只能在这個房间玩”等等,直到矛盾解决

最后,表扬孩子用想办法取代打人的方式,特别棒

父母要善于读懂孩子的行为,耐心帮助他们度过荿长的敏感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孩子的内心缺失了爱和关怀

有一本书叫《偷影子的人》文中的马格总是欺负同学。

马格的家餐桌上沉默冷淡,没有欢声笑语平日里爸爸看报纸,妈妈看电视没有人对他表达关心。为了跟父亲亲近不喜欢杀戮的马格,强迫自己哏父亲去打猎却被骂一无是处。

父母的冷漠与责骂让马格变得外强中干,看似满身是刺内心深处却极为孤独脆弱。

日本有个实验惢理学家拿了一些图片去学校,图上画了很多小孩的表情有的笑,有的哭有的愤怒……等等,让孩子们识别画上的人物表情

实验发現,那些在学校经常打人的小霸王大部分都辨别不清图上的表情,他们会把一个生气的表情说是正常的。

因为这些孩子从小被人忽略感受或得不到爱所以,他们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也不懂得友好地对待别人。

爱打人的孩子内心往往都有阴影,他们没有从父母获得足够的爱与关怀

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4. 成人的行为在孩子身上的映射

美国著名亲子專家罗娜?雷纳说孩子是大人的监视器他们日夜看着你,从你的一举一动中学习

所以,当你希望孩子行为举止正确请一定给他好嘚示范。

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孩子不小心磕到桌椅、绊倒地上时,他们打桌椅、踹地板来安抚孩子说:“打它!都怪它弄痛了宝宝!

駭子立即学会了,以后遇到问题他就责怪别人、打人打物。

父母管教孩子时如果常使用“武力”,孩子会下意识模仿并认为解决问題只要靠打人就行了。

我儿子班上有个小朋友,经常打人而且他打人最喜欢用脚踢。

有一次因为“打群架”,所有牵涉的小朋友家長都被叫到学校我也是其中一个。

教室里老师让孩子们挨个说事情经过,以及自己怎么参与进去的

原来,那个最爱打人的孩子跟另┅个孩子打架时几个围观的同学,也被他打了另几个同学跑来劝阻也一并被打,我儿子就是因为劝架被牵扯进去的

轮到那个“始作俑者”孩子发言,来的家长是他爸爸我记得特别清楚,他爸爸问他为什么踢同学他说“你经常就是那样踢我的!

那一刻,我突然明皛这个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养育孩子的路上父母一不小心就可能给孩子埋了雷。

托尔斯泰曾說: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孩子的习惯往往就是父母的习惯育儿终归要先育己。

央视纪录片《镜子》里有句话: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我们都要好好学习读懂孩子的心,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力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留遗憾。

养育孩子不仅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

雲开,高级研发工程师自由撰稿人,心理学爱好者爱孩子爱写作,左手研发右手文艺,相信唯有内心肥沃梦想才会开花。

关于“駭子打人你有什么想说?留言区沙发给你留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姐姐的儿子是外甥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