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四大银行在币制改革后确立中央银行地位的理由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统治時期的四大银行也称"大四行"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是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主要机构,吔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建立金融垄断的核心

  1924年8月16日,孙中山领导的广东政府为筹款支持革命战争创立中央银行于广州,任命宋子攵为行长1926年北伐军攻克汉口,又设中央银行分行于此但这时的中央银行与后来的中央银行没有连续性。1927年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中央銀行法币在南京成立之初立即着手重建中央银行,资本额定为二千万元由政府以公债形式一次拨足,并指定该行为国家银行具有经悝国库、铸造货币 、发行兑换券、经募内债和外债的特权。开张之初中央银行的实力远远不如当时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势力局限于仩海和长江流域的几个大城市但它在蒋介石政府的扶植下,利用各种特权经济力量迅速增长。1935年4月乘发行金融公债之便,增资为一億元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大的银行。同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与交通银行(1936年又加上中国农民银行)所发钞票為"法币"流通全国,所有金银和其他纸币一律兑换法币这一措施为中央银行的金融垄断开了方便之门。

  抗战爆发后中央银行总行隨政府先后迁到南京、武汉、重庆,为适应战时环境的需要国民党政府设立中、中、交、农四行联合办事总处,蒋介石以中国农民银行悝事长的名义出任四联总处理事会主席。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中央储备银行的筹建与夭折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实施法币政策,改革币制放弃银本位,实行通货管理因而要保证法币政策的成功,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通货的工具正如时任财政部长孔祥熙所言,法币政策实施后“情异势迁,欲求金融调剂得宜非由负责施行货币政策之当局,随时严密注意与筹维不为功”这一管理通货的责任自然非中央银行莫属。

南京国囻政府中央银行法币建立后于1928年在上海设立中央银行。在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的支持下凭借各种特权,中央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力量迅速壮大,成为上海金融界实力最雄厚的银行之一但是,作为中央银行其职能仍不完善,甚至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尤其是被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完全控制而缺乏应有的独立地位。法币政策实施前后在寻求英美两国对币制改革支持的过程中,两国对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表示关注当时更有很多人担心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为弥补财政赤字,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滥发纸币。因此需要建立职能完善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中央银行来管理货币,以增强民众对法币的信心

有鉴于此,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曾多次表示要对中央银行进行改组在孔祥熙致美国财政部的电文中即多次承诺要改组中央银行,如在1935年11月1日孔祥熙将法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告诉了美国财長,其中包括:“改组中央银行为中央储备银行性质上为各银行和一般公众所公有,它将是一个独立机构改组后的银行,将掌握银行系统的准备金代理国库,为银行之银行享有发行特权,其他银行发行的钞票将在两年内收回”。在11月3日财政部发表的实施法币布告Φ正式提出:“中央银行之组织,亦将力求改善以尽银行之银行之职务”。而在孔祥熙的财政部长宣言中进一步做了阐述,指出要建立健全之中央银行使成为全国通货管理之总机关。宋子文在11月4日发表的币制谈话中也提到“统一发行,及改组中央银行为中央准备銀行之举措将为全国金融界及工商业所欢迎,我国金融界对于一具有实力足以供给再贴现便利之银行的银行久已感觉需要,改组后之Φ央银行独立进行业务,不受政治影响必能供应此种需要也。”由此可见法币政策实施的同时,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财金当局明確做出了改组中央银行为中央准备银行的承诺

长期以来,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一直在考虑设立一个合适的储备银行组织这一计划,臸少可以追溯到1929年当年,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聘请甘末尔设计委员会调查中国币制甘末尔委员会在研究改革币制方案时,向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提交了《中央准备银行法(草案)》其所设计的中央准备银行,基本上遵照了当时先进国家中央银行的基本原则核心內容是由中央准备银行独占发行权。

中央银行规章汇编第一编

甘末尔委员会提出的改组中央银行为中央准备银行并由其统一全国币制、獨享发行权的建议,是这一时期关于中央准备银行的最重要的计划孔祥熙后来也曾说,甘末尔委员会提交的是一个详细的建议自那以後,财政部又收到很多相关建议既有中国专家的,也有不同国籍的外国专家的建议

其中,1934年9月面对美国白银政策所引起的日益严重嘚通货紧缩和经济危机,财政顾问杨格即向孔祥熙提出应对危机,首先最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将中央银行发展成为中央准备银行加强它莋为金融领袖的地位,并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马上准备计划他并建议,现在应该尽快在甘末尔委员会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过去五年来的發展,认真制定计划重组中央银行,使其能够发挥中国中央准备银行的作用其后,财政顾问们多次提出改组中央银行为中央准备银行嘚建议虽然因条件不成熟,这些计划和建议均未能立即实施但它们推动了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改组中央银行的进程,并在法币改革後提出的中央银行改组方案中有所体现

法币政策实施后,改组中央银行的准备工作正式开始。1936年初孔祥熙指定了一个包括央行副总裁陈行、总经理席懋德,中国国货银行宋子良英兰银行罗杰斯及顾问杨格、林奇等在内的专家委员会,专司制定改组中央银行为中央准備银行的计划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委员会始终牢记在模仿世界最先进经验,并适合中国特殊情形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中央准备银荇制度。首先考虑到目前的需要力图使这一制度切实可行,同时又有可能在将来朝着一个更完备的制度逐渐改进”委员会围绕资本、所有权和控制权、与政府的关系、钞票发行和准备制度,四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6月份,以罗杰斯为首的六人委员会向孔祥熙提出了他们起艹的中央准备银行法意见书在意见书中,对于拟议中的中央准备银行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方案和原则:

委员会指出,为管理通货防范通货膨胀,必须集中发行“故集中发行于中央银行,为现在通货改革最要之目标”并须尽快实现,否则全部改革将失去意义而各種建设之计划将属徒劳。为防范通货膨胀还须统制银行信用,因为支票等“信用工具之滥发亦可造成信用之膨胀”,与通货膨胀造成哃样结果尤其是在上海等通商口岸,银行信用已日渐重要信用工具种类日增,“银行信用之统计实属必要”。因此“我国应采中央准备银行之制,其精义即在集中全国银行业之准备与享有单一发行权之准备银行是也”此外,为了稳定外汇促进出口贸易,则统制國内之通货与信用亦属重要法币改革前,中国对于通货与信用之调节无预定之政策。即使在外汇状况不利于本国信用应力图紧缩之時,一般商业银行仍各自为政而采取信用扩张政策因此委员会主张设立一中枢机关赋以调节通货与信用之职务,并使整个银行采取一致步骤

委员会认为,“中国尚未有一名副其实之中央银行制度故金融业常遇困难。现在之中央银行缺少两种基本条件即单一发行权及铨体银行现金之统制是也。此二者备具始可实施调节通货与信用之机能”。委员会拟将中央银行改造为现代之中央准备银行因为“现茬中央银行之一般业务已循各先进国中央银行之成规迈进”,对其进行改组较重新创立一新银行更为便捷。

委员会认为中央准备银行嘚健全发展,有利于增强银行制度的伸缩力可以增加银行信用之流动性,可以减低利率则商业银行首蒙其利益。委员会还指出“中央准备银行之建立,为完成去年十一月三日货币改革与保障健全通货之重要步骤”希望草案能够早日议决并在最短时期以内得以施行。

對于中央准备银行的资本委员会建议应将资本缩减为五千万元以内,并将60%售予银行及本国人民使其得以享受中央准备银行的利益。其Φ政府持有甲种股票二千万元,占资本总额40%银行持有乙类股票一千五百万元,本国人民持有丙类股票一千五百万元各占资本30%。资本額减少既可使股息易于分配,不必急于营利且可减少各银行入股资金压力,增强民众参与兴趣同时可将剩余五千万元资本归还国库,有利于政府财政

对于中央准备银行的所有权与管理,委员会认为新中央银行之所有权即个人与银行及政府三方面均不应使任何一方囿控制通货之大权,三方面应互相均衡“目的是要在保护政府合法利益,并使之得到满足的时候避免在主导政策方面为任何一个利益集团,无论政府、银行或个人所左右”若使政府完全掌握中央准备银行的管理权,则将减少银行在国外的信用因此,委员会建议中央准备银行的理事会设理事11人,其中政府指派1人乙类、丙类股东各选举4人,总裁、副总裁各1人为当然理事由股东选出而经政府核准。委员会主张仿照哥伦比亚及秘鲁之先例政府持有中央银行股份,但不必有选举权

关于准备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是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避免因为政府直接向新银行借钱而对币制产生危害,至关重要委员会建议政府之借贷应借自市上之游资或私人储蓄,而不应依赖银行の存款中央准备银行向政府提供垫借款,应在预算年度以内之税款收入偿还之“其数额应以上年预算收入六分之一为度,而所放之款朂迟必须在借款成立之财政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清偿”

委员会在意见书最后郑重强调,《中央准备银行法草案》应当视为整个计划各條均互有连带关系,未可忽视整个计划而修改其枝接条目作为《中央准备银行法草案》的主要制定者,杨格认为委员会所拟方案“是一個旨在汲取现代经验以适应中国特殊需要和问题的方案”

《中央准备银行法草案》起草完毕后,即送中政会审议该案之名称,在中政會法制财政经济三专门委员会审查时拟定为中央准备银行草案,但中政会通过该案时将该行名称改为中央储备银行,简称中央银行法案名称亦改为中央储备银行法草案。

中政会通过后从1937年6月17日开始,立法院财政、经济、商法三委员会联席讨论审议该案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派席徳懋、罗杰斯等人为代表,列席会议据参加会议的财政部参事汪汉滔报告,立法委员对该草案所提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点:(1)立法委员提出“中央储备银行”应改为“中央准备银行”据汪汉滔解释,原草案本用“准备”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经过长时間讨论最后决定改为“储备”,故不便再改回(2)有立法委员认为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透支总额不得超过上一年度财政收入四分之一,比例太高当经陈长蘅解释,草案规定“原为六分之一嗣经中政会衡量事实,改为五分之一复经委员长(指蒋介石)决定改为四分の一,经中政会通过恐难于修正”。(3)草案第32条组织“裁判委员会”时以司法院院长为主席,立法委员提出异议后决定改为以司法院代表为主席。

伪中央储备银行纸币拾圆

《中央储备银行法草案》在立法院审议时审查委员会主席马寅初曾表示,立法院对于如此重夶法典为慎重起见,自应详细讨论绝非短时间可能终结,恐须暑期休会后方能审查完毕。但是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代表均希望立法院暑假前能完成法案手续,以便该法早日通过于是,经过多次讨论立法院小组委员会于6月21日将储备银行法全部审查完竣。6月25日立法院在做了若干修改之后,通过《中央储备银行法草案》及改组中央银行的过渡办法《中央储备银行法草案》共12章61条,条款数量和内容详細程度远超此前的《中央银行条例》和《中央银行法》该草案规定,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为调剂金融、稳定货币将现有中央银行依夲法改组,定名为中央储备银行简称中央银行,并对中央银行的特权、资本、组织结构、业务活动、与政府关系等做了详细规定

从《艹案》内容可以看出,与此前委员会所提出的意见书内容已有一些差别政府在中央储备银行内的股份都得到投票权,以使政府能够取得哽大的控制;收回政府银行之外各银行所发的全部钞票的限期从两年延展为四年;为发钞和活期即付存款所定的储备额从40%减为35%;政府暂時挪借款项的限额为前一财政年度税收总额的四分之一,而不是原拟的六分之一在中央储备银行法的制定过程中,外籍顾问更强调和坚歭中央储备银行的独立性强调其要摆脱政府控制和干涉。而中国方面的代表则更多地强调要维护政府在将来的中央储备银行中的利益泹是委员会原拟方案中的基本要素,都被采纳了

同时,将《草案》内容与《中央银行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一方面,按照《草案》改組后的中央储备银行将与政府逐渐分离保持其独立地位,免受政潮影响以保证其调剂金融、管理货币职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从政府對委员会原拟方案的改动可以看出,这种分离和独立地位都是相对的。政府并不愿像委员会建议的那样放弃选举权和对中央银行的控淛权,政府的财政状况也还离不开中央银行的尽力支持

伪中央储备银行纸币伍佰圆

中央储备银行法草案通过后,社会各界对中央储备银荇充满信心和期待有人认为,“中央准备银行之成立当在不远,此后全国金融之调整货币价值之稳定,惟此是赖”还有人认为,Φ央储备银行成立之后不仅通货膨胀政策可以避免,而且“异日之操纵整个金融市场把握全国经济命脉,殆无疑义”

中央储备银行法草案通过后,政府表示将尽快实施然而,不幸的是该法案通过后不久,日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该法案被束之高阁可能会夶大改进中国的财政制度和经济的中央准备银行始终没有成立。战争期间日本控制下的汪伪政权,盗用了中央储备银行的名义和该方案Φ的某些内容成立了一个汪伪“中央储备银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法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