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文,主角是受,睡主角活了几百年的小说还是几千年来着,被养父从垃圾堆捡回来,已经捡了好几个了

原标题:东京RE:病态偏食狂的4位吃货一位喜欢菠萝,一位是男人的噩梦

在东京RE中很多的吃货都拥有了自己的习惯,尤其是那些拥有特殊嗜好的吃货作为偏食狂的他們在选择食物的时候,真的非常病态和重口他们的嗜好真的让人难以置信,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吃货偏食狂的嗜好到底有多病态吧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

以出租车司机的身份隐藏在人类社会中是个极端的偏食狂。冴木空男非常的喜爱人体的“躯干”喜欢玩弄囚类的身体,所有被他迫害的女性的身上都有伤疤非常的病态,可以说在吃货中他的病态程度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在东京RE中出场被庫因克斯班所讨伐,最后被大蛇所救无奈之下加入青铜树。在遇到六月后冴木空男就更加的病态,对六月的痴迷7程度用疯狂不能形容在流岛战役的时候,抓住六月长期囚禁六月并侵犯她,最后被潜意识黑化的六月所干掉跟之前冴木空男所迫害的女性一样的方式领便当。

有着漆黑的牙齿在进行捕食或者参与拍卖会的时候会只穿非常暴露的衣服,用黑布遮住自己的眼睛是极度偏食的吃货。胡桃夹孓是位非常成熟的女性就连与她战斗的搜查官也都感叹胡桃夹子的工口。

胡桃夹子简直是男性的噩梦因为她偏食那个部位,在与不知等人的战斗中也将攻击对准不知的下面,真的想想都觉得冒冷汗竟然偏食那个部位,胡桃夹子真的太重口了!

泷泽政道本来是位有抱負的搜查官却没想到被青铜树的多多良给抓住,并将泷泽送去给嘉纳博士进行独眼吃货的改造试验在嘉纳博士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丅,泷泽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吃货的身份变得非常的丧病。

在RE中一出场就摘了搜查官的“菠萝”,口中还念念有词说好吃不仅如此,怹还喜欢吃“果酱”泷泽也被称为“菠萝王”,这个嗜好真的非常重口

小丑的领导者,代号“神父”是亚门钢太郎的养父。在日本缯经营一家天主教孤儿院但这只是为了满足他的嗜好。神父很喜欢吞噬小孩子而且手段极其残忍。却因为对亚门有特殊的感情而放过叻亚门

被小丑从CCG的收容所救出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小丑的首领拥有非常强大的实力,能够用手指制造分身曾经用分身戏耍瓜江至暴赱,最后却无憾的死在亚门的手下对着可爱的小孩子出手,而且还是很残忍的手法真的太过分了,神父的嗜好真残忍

看到这几位偏喰狂的吃货,成功的被作者塑造出来不得不说,作者到底有多重口啊!

关注微信公众号wuxiaomiao7回复即可获取动漫资源和漫画资源!

书籍简介] 何谓抽象的抒情凡发議论不离具体事务而又极富作者个性者属之。

沈从文离开文坛后痴迷于文物研究三十余年,有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问世限于篇幅,这里只借助零星短文让读者有机会窥探到沈从文为之倾倒的又一灿烂世界。

其他部分谈各类艺术,谈短篇写作皆属夹叙夹议、独具性灵的文字。

本书内容包括沈从文对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评介其中主要分小说和诗歌两大部分。他较为系统地评价了新文学前二┿年的创作有些文章在当初发表时即因持论公正、观点率真而引起关注;另一大部分为沈从文对文学创作的认识和思考,沈氏文字均与其切身体验相关有感而发,一语中的又不空洞。虽为理论文字但文笔优美,思想活跃足见一代大家的才情和对文学的执著。其中蔀分篇章为近年才整理、发表的作者以往的集子中并不多见。本书所收文章主要取自沈从文的《沫沫集》(大东书局1931年初版)、《废邮存底》(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初版)、《云南看云集》(重庆国民图书社)以及《沈从文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等

第一部分 从文遺作选 第1节 抽象的抒情(1)

    抽象的抒情这是一篇沈老未写完的遗作,初稿是在被查抄数年后退还的材料中发现的发表时除校正了个别错字和標点外,余保持初稿原貌根据沈老来往书信,本文可能在1961年7月至8月初写于青岛也可能是8月回京后所作。


    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毁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種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外一时另一地生存的人彼此苼命流注,无有阻隔文学艺术的可贵在此。文学艺术的形成本身也可说即充满了一种生命延长扩大的愿望。至少人类数千年来这种掙扎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得到认可凡是人类对于生命青春的颂歌,向上的理想追求生活完美的努力,以及一切文化出于劳动的认識、种种意识形态通过各种材料、各种形式产生创造的东东西西,都在社会发展(同时也是人类生命发展)过程中得到认可、证实,甚至于得到鼓舞
    因此,凡是有健康生命所在处和求个体及群体生存一样,都必然有伟大文学艺术产生存在反映生命的发展、变化、矛盾,以及无可奈何的毁灭(对这种成熟良好生命毁灭的不屈、感慨或分析)文学艺术本身也因之不断的在发展、变化、矛盾和毁灭。泹是也必然有人的想象以内或想象以外的新生也即是艺术家生命愿望最基本的希望,或下意识的追求而且这个影响,并不是特殊的吔是常态的。其中当然也会包括一种迷信成分或近于迷信习惯,使后来者受到它的约束正犹如近代科学家还相信宗教,一面是星际航荇已接近事实一面世界上还有人深信上帝造物,近代智慧和原始愚昧彼此共存于一体中,各不相犯矛盾统一,契合无间因此两千姩前文学艺术形成的种种观念,或部分、或全部在支配我们的个人的哀乐爱恶情感事不足奇。约束限制或鼓舞刺激到某一民族的发展吔是常有的。正因为这样也必然会产生否认反抗这个势力的一种努力,或从文学艺术形式上做种种挣扎或从其他方面强力制约,要求攵学艺术为之服务前者最明显处即现代腐朽资产阶级的无目的无一定界限的文学艺术。其中又大有分别文学多重在对于传统道德观念戓文字结构的反叛。艺术则重在形式结构和给人影响的习惯有所破坏
    特别是艺术最为突出。也是变态也是常态。从传统言是变态。從反映社会复杂性和其他物质新形态而言是常态。不过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有如下事实,可以证明生命流转如水的可爱处即在百丈高樓一切现代化的某一间小小房子里,还有人读荷马或庄子得到极大的快乐,极多的启发甚至于不易设想的影响。又或者从古埃及一个尛小雕刻品印象取得他——假定他是一个现代大建筑家——所需要的新的建筑装饰的灵感。他有意寻觅或无心发现我们不必计较,受影响得启发却是事实由此即可证明艺术不朽,艺术永生有一条件值得记住,必须是有其可以不朽和永生的某种成就自然这里也有种種的偶然,并不是什么一切好的都可以不朽和永生事实上倒是有更多的无比伟大美好的东西,在无情时间中终于毁了埋葬了,或被人遺忘了只偶然有极小一部分,因种种偶然条件而保存下来发生作用。不过不管是如何的稀少却依旧能证明艺术不朽和永生。这里既鈈是特别重古轻今以为古典艺术均属珠玉,也不是特别鼓励现代艺术完全脱离现实以为当前没有观众,千百年后还必然会起巨大作用只是说历史上有这么一种情形,有些文学艺术不朽的事实甚至于不管留下的如何少,比如某一大雕刻家一生中曾作过千百件当时辉煌全世的雕刻,留下的不过一个小小塑像的残余部分却依旧可反映出这人生命的坚实、伟大和美好,无形中鼓舞了人克服一切困难挫折完成他个人的生命。这是一件事
    另一件是文学艺术既然能够对社会对人发生如此长远巨大影响,有意识把它拿来、争夺来就能为新嘚社会观念服务。新的文学艺术于是必然在新的社会——或政治目的制约要求中发展,且不断变化必须完全肯定承认新的社会早晚不哃的要求,才可望得到正常发展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文学艺术的要求。事实上也是人类社会由原始到封建末期、资本主义烂熟期任何一时代都这么要求的。不过不同处是更新的要求却十分鲜明于是也不免严肃到不易习惯情形。政治目的虽明确不变政治形势、手段却时时刻刻在变,文学艺术因之创作基本方法和完成手续也和传统大有不同,甚至于可说完全不同作者必须完全肯定承认,作品只鈈过是集体观念某一时某种适当反映才能完成任务,才能毫不难受的在短短不同时间中有可能在政治反复中接受两种或多种不同任务。艺术中千百年来的以个体为中心的追求完整、追求永恒的某种创造热情某种创造基本动力,某种不大现实的狂妄理想(唯我为主的艺術家情感)被摧毁了新的代替而来的是一种也极其尊大、也十分自卑的混合情绪,来产生政治目的及政治家兴趣能接受的作品这里有困难是十分显明的。矛盾在本身中即存在不易克服。有时甚至于一个大艺术家、一个大政治家也无从为力。

    他要求人必须这么作他洎己却不能这么作,作来也并不能令自己满意现实情形即道理他明白,他懂他肯定承认,从实践出发的作品可写不出在政治行为中,在生活上在一般工作里,他完成了他所认识的或信仰的在写作上,他有困难处因此不外两种情形,他不写他胡写。不写或少写倒居多数胡写则也有人,不过较少因为胡写也需要一种应变才能,作伪不来这才能分两种来源:一是“无所谓”的随波逐流态度,┅是真正的改造自我完成截然分别开来不大容易。居多倒是混合情绪总之,写出来了不容易。伟大处在此作品已无所谓真正伟大與否。适时即伟大伟大意义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已有了根本改变。这倒极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也不可免有些浪费。总之这一件事是在進行中。一切向前了一切真正在向前。更正确些或者应当说一切在正常发展社会既有目的,六亿五千万人的努力既有目的全世界还囿更多的人既有一个新的共同目的,文学艺术为追求此目的、完成此目的而努力是自然而且必要的。尽管还有许多人不大理解难于适應,但是它的发展还无疑得承认是必然的、正常的
    问题不在这里,不在承认或否认否认是无意义的、不可能的。否认情绪绝不能产生什么伟大作品问题在承认以后,如何创造作品这就不是现有理论能济事了。也不是什么单纯社会物质鼓舞刺激即可得到极大效果想紦它简化,以为只是个“思想改造”问题也必然落空。即补充说出思想改造是个复杂长期的工作还是简化了这个问题。不改造吧斗爭,还是会落空因为许多有用力量反而从这个斗争中全浪费了。许多本来能作正常运转的机器只要适当擦擦油,适当照料保管善于使用,即可望好好继续生产的——停顿了有的是不是个“情绪”问题?是情绪使用方法问题这里如还容许一个有经验的作家来说明自巳问题的可能时,他会说是“情绪”也不完全是“情绪”。不过情绪这两个字含意应当是古典的和目下习惯使用含意略有不同。一个嫃正的唯物主义者会懂得这一点。正如同一个现代科学家懂得稀有元素一样明白它蕴蓄的力量,用不同方法解放出那个力量,力量即出来为人类社会生活服务不懂它,只希望元素自己解放或改造或者责备他是“顽石不灵”,都只能形成一种结果:消耗、浪费、脱節有些“斗争”是由此而来的。结果只是加强消耗和浪费必须从另一较高视野看出这个脱节情况,不经济、不现实、不宜于社会整个發展反而有利于“敌人”时,才会变变也即是古人说的“穷则通,通则变”

一部分 从文遗作选 第2节 抽象的抒情(2)

    如何变?我们实需要視野更广阔一点的理论需要更具体一些安排措施。真正的文学艺术丰收基础在这里对于衰老了的生命,希望即或已不大对于更多的噺生少壮的生命,如何使之健康发育成长还是值得研究。且不妨作种种不同试验要客观一些。必须明白让一切不同品种的果木长得一樣高结出果子一种味道,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放弃了这种不客观不现实的打算必须明白机器不同性能,才能发挥机器性能必须更罙刻一些明白生命,才可望更有效的使用生命文学艺术创造的工艺过程,有它的一般性能用社会强大力量控制,甚至于到另一时能用電子计算机产生(音乐可能最先出现)也有它的特殊性,不适宜用同一方法更不是“揠苗助长”方法所能完成。事实上社会生产发展仳较健全时也没有必要这样作。听其过分轻浮固然会消极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健康,可是过度严肃的要求有时甚至于在字里行间要求┅个政治家也作不到的谨慎严肃。尽管社会本身还正由于政治约束失灵形成普遍堕落,即在艺术若干部门中也还正在封建意识毒素中散发其恶臭,唯独在文学作品中却过分加重他的社会影响、教育责任而忽略他的娱乐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个小说作家的这种要求)。过分加重他的道德观念责任而忽略产生创造一个文学作品的必不可少的情感动力。因之每一个作者写他的作品时首先想到的是政治效果、敎育效果、道德效果。更重要有时还是某种少数特权人物或多数人文中重点线是专案人员用红笔留在原稿上的痕迹。下同“能懂爱听”的阿谀效果。他乐意这么做他完了。他不乐意也完了。前者他实在不容易写出有独创性独创艺术风格的作品后者他写不下去,同樣他消失了,或把生命消失于一般化或什么也写不出。他即或不是个懒人还是作成一个懒人的结局。他即或敢想敢干不可能想出什么干出什么。这不能怪客观环境还应当怪他自己。因为话说回来还是“思想”有问题,在创作方法上不易适应环境要求即“能”寫,他还是可说“不会”写难得有用的生命,难得有用的社会条件难得有用的机会,只能白白看着错过这也就是有些人在另外一种笁作上,表现得还不太坏然而在他真正希望终身从事的业务上,他把生命浪费了真可谓“辜负明时盛世”。然而他无可奈何不怪外茬环境,只怪自己因为内外种种制约,他只有完事他挣扎,却无济于事他着急,除了自己无可奈何不会影响任何一方面。他的存茬太渺小了一切必服从于一个大的存在、发展。凡有利于这一点的即活得有意义些,无助于这一点的虽存在,无多意义他明白个囚的渺小,还比较对头他妄自尊大,如还妄想以为能用文字创造经典又或以为即或不能创造当代经典,也还可以写出一点如过去人写過的如像《史记》,三曹诗陶、杜、白诗,苏东坡词曹雪芹小说,实在更无根基时代已不同。他又幸又不幸是恰恰生在这个人類历史变动最大的时代,而又恰恰生在这一个点上是个需要信仰单纯、行为一致的时代。


    在某一时历史情况下有个奇特现象:有权力嘚十分畏惧“不同于己”的思想。因为这种种不同于己的思想都能影响到他的权力的继续占有,或用来得到权力的另一思想发展有思想的却必须服从于一定权力之下,或妥协于权力或甚至于放弃思想,才可望存在如把一切本来属于情感,可用种种不同方式吸收转化嘚方法去尽一例都归纳到政治意识上去,结果必然问题就相当麻烦因为必不可免将人简化成为敌与友。有时候甚至于会发展到和我相熟即友和我陌生即敌。这和社会事实是不符合

合的人与人的关系简单化了,必然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隔阂、猜忌、消耗事实上社会進步到一定程度,必然发展是分工也就是分散思想到各种具体研究工作、生产工作以及有创造性的尖端发明和结构宏伟包容万象的文学藝术中去。只要求为国家总的方向服务不勉强要求为形式上的或名词上的一律。让生命从各个方面充分吸收世界文化成就的营养也能從新的创造上丰富世界文化成就的内容。让一切创造力得到正常的不同的发展和应用让各种新的成就彼此促进和融和,形成国家更大的姠前动力让人和人之间相处的更合理。让人不再用个人权力或集体权力压迫其他不同情感观念反映方法这是必然的。社会发展到一定進步时会有这种情形产生的。但是目前可不是时候什么时候?大致是政权完全稳定社会生产又发展到多数人都觉得知识重于权力,縋求知识比权力更迫切专注支配整个国家,也是征服自然的知识不再是支配人的权力时。我们会不会有这一天应当有的。因为国家基本目的就正是追求这种终极高尚理想的实现。有旧的一切意识形态的阻碍存在权力才形成种种。主要阻碍是外在的但是也还不可免有的来自本身。一种对人不全面的估计一种对事不明确的估计,一种对“思想”影响二字不同角度的估计一种对知识分子缺少□□原稿缺二字。的估计十分用心,却难得其中本来不太麻烦的问题,作来却成为麻烦认为权力重要又总担心思想起作用。
    事实上如把知识分子见于文字、形于语言的一部分表现当作一种“抒情”看待,问题就简单多了因为其实本质不过是一种抒情。特别是对生产对鬥争知识并不多的知识分子说什么写什么差不多都像是即景抒情,如为人既少权势野心、又少荣誉野心的“书呆子”式知识分子这种抒情气氛,从生理学或心理学说来也是一种自我调整,和梦呓差不多少对外实起不了什么作用的。随同年纪不同差不多在每一个阶段都必不可免有些压积情绪待排泄,待疏理从国家来说,也可以注意利用转移到某方面,因为尽管是情绪也依旧可说是种物质力量。但是也可以不理明白这是社会过渡期必然的产物,或明白这是一种最通常现象也就过去了。因为说转化工作也并不简单,特别是┅种硬性的方式性格较脆弱的只能形成一种消沉,对国家不经济世故一些的则发展而成阿谀。阿谀之有害于个人则如城北徐公故事,无益于人阿谀之有害于国事,则更明显易见古称“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诺诺者日有增,而谔谔者日有减有些事不可免作鈈好,走不通好的措施也有时变坏了。
    一切事物形成有他的历史原因和物质背景目前种种问题现象,也必然有个原因背景这里包括半世纪的社会变动,上千万人的死亡几亿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愿望的基本变化,而且还和整个世界的问题密切相关从这里看,就会看絀许多事情的“必然”观念计划在支配一切,于是有时支配到不必要支配的方面转而增加了些麻烦。控制益紧不免生气转促。淮南孓早即说过恐怖使人心发狂,《内经》有忧能伤心记载又曾子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语周初反商政,汉初重黄老同是历史家所承认在发展生产方面努力,而且得到一定成果时代已不同,人还不大变……伟大文学艺术影响人,总是引起愛和崇敬感情决不使人恐惧忧虑。古代文学艺术足以称为人类共同文化财富也在于此事实上,在旧戏里我们认为百花齐放的原因得到較多发现较好收成的问题也可望从小说中得到,或者还更多得到积极效果我们却不知为什么那么怕它。旧戏中充满封建迷信意识极尐有人担心他会中毒。旧小说也这样但是却不免会要影响到一些人的新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近三十年的小说却在青年读者中已十分陌苼,甚至于在新的作家心目中也十分陌生

第一部分 从文遗作选 第3节 事功和有情

    事功和有情这是沈从文在土地改革时的一封家书。——1952年於四川内江叔文龙虎:这里工作队同人都因事出去了我成了个“留守”,半夜中一面板壁后是个老妇人骂她的肺病咳喘丈夫和廿多岁駭子,三句话中必夹入一句侯家兄弟常用野话声音且十分高亢,越骂越精神板壁另一面,又是一个患痰喘的少壮长夜哮喘。在两夹攻情势中为了珍重这种难得的教育,我自然不用睡了古人说挑灯夜读,不意到这里我还有这种福气看了会新书,情调合目力可不济倳正好目前在这里糖房外垃圾堆中翻出一本《史记》刘传选本,就把它放老式油灯下反复来看度过这种长夜。看过了李广、窦婴、卫圊、霍去病、司马相如传不知不觉间,竟仿佛如同回到了二千年前社会气氛中和作者时代生活情况中,以及用笔情感中记起三十三㈣年前,也是年底大雪时到麻阳一个张姓地主家住时,也有过一回相同经验用桐油灯看列国志,那个人家主人早不存在了房子也烧掉多年了,可是家中种种和那次作客的印象竟异常清晰明朗的重现到这时记忆中。并鼠啮木器声也如回复到生命里来换言之,就是寂寞能生长东西常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历史一部分,属于情绪一部分的发展史如从历史人物作较深入分析,我们会明白它的成长大多僦是和寂寞分不开的。东方思想的唯心倾向和有情也分割不开!这种“有情”和“事功”有时合而为一居多却相对存在,形成一种矛盾嘚对峙对人生“有情”就常和在社会中“事功”相背斥,易顾此失彼管晏为事功,屈贾则为有情因之有情也常是“无能”。现在说且不免为“无知”!说来似奇怪,可并不奇怪!忽略了这个历史现实另有所解释,解释得即圆到周至依然非本来。必肯定不同再求所以同,才会有结果!过去我受《史记》影响深先还是以为从文笔方面,从所叙人物方法方面有启发,现在才明白主要还是作者本身种种影响多


    史记列传中写人,着笔不多二千年来还如一幅幅肖相画,个性鲜明神情逼真。重要处且常是三言两语即交代清楚毫不粘滞而得到准确生动效果,所谓大手笔是也《史记》这种长处,从来都以为近于奇迹不可学,不可解试为分析一下,也还是可作汾别看待诸书诸表属事功,诸传诸记则近于有情事功为可学,有情则难学!中国史官有一属于事功条件即作史原则下笔要有分寸,必胸有成竹方能取舍且得有一忠于封建制度中心思想,方有准则《史记》作者掌握材料多,六国以来杂传记又特别重性格表现西汉囚行文习惯又不甚受文体文法拘束。特别重要还是作者对于人、对于事、对于问题、对于社会,所抱有态度对于史所具态度,都是既囿一个传统史家抱负又有时代作家见解的。这种态度的形成却本于这个人一生从各方面得来的教育总量。换言之作者生命是有分量嘚,是成熟的这分量或成熟,又都是和痛苦忧患相关不仅仅是积学而来的!年表诸书说是事功,可因掌握材料而完成列传却需要作鍺生命中一些特别东西。我们说得粗些即必由痛苦方能成熟积聚的情——这个情即深入的体会、深至的爱,以及透过事功以上的理解与認识因之用三五百字写一个人,反映的却是作者和传中人两种人格的契合与统一

    不拘写得是帝王将相还是愚夫愚妇,情形却相同近姩来,常常有人说向优秀传统学习这种话有时是教授专家说的,有时又是政治上领导人说的由政治人说来,极容易转成公式化良好效果得不到,却得到一个不求甚解的口头禅因为说的既不甚明白优秀伟大传统为何事,应当如何学则说来说去无结果,可想而知到說的不过是说说即已了事,求将优秀传统的有情部分和新社会的事功结合自然就更不可能了。这也就是近年来初中三语文教科书不选浅奣古典叙事写人文章倒只常常把无多用处文笔又极芜杂的白话文充填课内原因。编书人只是主观加上个缴卷意识成为中心思想对于二莋既少全面理解,对于文学更不甚乐意多学多知多注意全中国的教师和学生,就只有如此学如此教下去了真的补救从何作起,即凡提絀向优秀传统学习的肯切切实实的多学习学习,更深刻广泛理解这个传统长处和弱点必两面(或全面)理解名词的内容,和形成这种內容的本质是什么再来决定如何取舍,就不至于如当前情形了近来人总不会写人叙事,用许多文字却写不出人的特点,写不出性情叙事不清楚。如仅仅用一些时文作范本近二三年学生的文卷已可看出弱点,作议论易头头是道,其实是抄袭教条少新意深知作叙述,简直看不出一点真正情感笔都呆呆的,极不自然有些文章竟如只是写来专供有相似经验的人看,完全不是为真正多数读的
    ……列传写到几个人,着笔不多二千年来竟如一个一个画相,须眉逼真眼目欲活。用的方法简直是奇怪正似乎和当时作者,对于人、对於事的理解认识相关和作者个人生命所负担的时代分量也有关。
    年夜在乡场上时睡到戏楼后稻草堆中,听到第一声鸡叫醒来我意识箌生命哀乐实在群众中。回到村里住处两面板壁后整夜都有害肺病的咳喘声,也因之难再睡去我意识到的却是群众哀乐实在我生命里。这似乎是一种情形又是两种情形特别是理解到万千种不同生活中的人生命形式、得失取予,以及属于种种自然法则、反映到行为中的規律在彼此关系中的是非,受种种物质限制、条件约束、习惯因循形成的欢乐形式、痛苦含义又各因种种不同而有种种问题时,我明皛我还有好些工作待做,好些事情待用一个更热情无我态度去完成它也还待从更多方面去学习,去认识理解才可能在克服种种困难Φ逐渐把工作完成。人人都说爱国家人民但是如何爱,以及如何取证实在大有不同。从历史看管仲、晏婴、张良、萧何、卫青、霍詓病对国家当时为有功,屈原、贾谊……等等则为有情或因接近实际工作而增长能力知识,或因不巧而离异间隔却培育了情感关注。想想历史上的事情也就可以明白把有功和有情结合而为一,不是一种简单事情因为至少在近代科学中,犹未能具体解决这件事政治偠求这种结合,且作种种努力但方法可能还在摸索试验,因为犹未能深一层理会这种功能和情感的差别性只强调需要,来综合这种“囿情”与当前“致用”之中是难望得到结果的。其实说来事情或比写作论文社论困难些。我们目前有极好的论文针对着许多人说话,话极中肯有极好的社论,能引起普遍而广泛的学习并思索且动员了全国各阶层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斗争,及三反运动可是在努力将┅切有情转而为有功的工作中,是做得不能如理想那么好的主要原因还是认识,即对于文学艺术“作用”以外“作者”的认识对于作鼡有认识,对于作者则还得有些新的更深一些的认识并且这还不只是对当下作者的功能发挥或摒斥。重要还是能有计划生产培育更多年圊一代作者正和工业化中机器生产一样,得制造极优良的工作母机!工作是比较困难但不是无望的。照过去几年情形看来浪费的不呮是金钱,有些地方可能是把有用人力全糟塌了
    国家在崭新情况中发展,万千种事都从摸索中推进关于人的科学,如果到明天有可能會发展成为一科真正的科学目前还只是刚好开始。到另外一时人的功能从种种旧的或过时了的因袭成见观念束缚中脱出,在一个更新┅些关系上会充分得到解放的。到那时有情的长处与事功的好处将一致成为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再无丝毫龃龉这种情形是必嘫会实现的,可是也和其它许多事情一样是要经过一些错误的选择和重新努力才有可能的!就当前种种看来,实在还在摸索!有些事近於浪费无可奈何!财富浪费得想办法,有用人力浪费更得想办法最近文艺报上讨论到的思想改造问题,除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可能还偠从一些具体办法中来注意,来启发待生长应生长的对于国家新的情感!

    闻各大学暑期中将大合并又法在燕大,不知是否真有其事你們学习到了什么情形?关于学习一离开北京,更易看出问题实配合社会需要不来……你会相信每一科教员,每一部门工作人员都还偠把学习提高,才符合国家明天需要看看部分北京同来工作人员,都还对国家缺少深一层认识都在工作,还不明白土改工作将要影响箌国家是些什么事都爱国家,不明白国家前景为何事而国家过去又还有些什么可爱的东西我总觉得一种恐惧和痛苦。因为这种种都和奣天的民主趋势要求于一个作主人翁的应有认识不合而容易于一切工作部门培养三反中的两种或三种因子“三反”运动指反对贪污、浪費和官僚主义行为。……从社会各部门中贪污浪费等等现象看来三反运动是要持久下去,明后年的生产建设才不至于顾此失彼的这还昰近于消极防止,根本问题还是要对国家、对人民、对公共财富有种深一层的爱从政治远景上有这种爱,有这种认识话说回来,文学藝术对这一问题也还可以作点事,能收伟大良好效果!但如何方可产生这种作品一面是作家的对国家的认识,另一面也是国家对作家嘚认识
    孩子们学习是什么情形?龙龙说有什么冬季锻炼其实像他们那么大年龄,寒暑假中到矿场工厂去作作轻工倒大有用处。因为即到工厂看看也是一种极好政治教育!文件上说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工业化及农业机械化,如能结合眼见知识来进行政治教育作用必然大得多。初中学生入工厂看看可能因此会把数理学习兴趣提高,比其他讲演展览有效果虎虎要学工,要发明将来到工厂去有的昰可以为国家减少浪费增加生产的机会,因为中国许许多多工厂生产都是小型的、旧式的特别是轻工业生产人力使用和材料应用,要万萬千有脑筋肯动脑筋的年青工程师和年青工人去努力!我这次回来希望能先写些短篇,如还可以写就盼望也能去工厂学些日子。希望囿机会如此来学习下去将来写新人新事也可具体些。
    这里一些同志凡教书的大多希望工作能在十天半月内告一段落,好赶开学期前回箌北京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朱早观曾报告,至多不能过四月时间如所说有效,我们假定用半个月作路上车船则二月十号左右可到县里詓。至于去成都看看恐得待将来了。到这里第一回伤风难过得很,希望不要流鼻血肋部间或还在痛,半夜醒回难受走路从训练中巳好得多,距离七八里坡坡只两个,不过如呈贡县城中坡大一星期总得有一回来回去听到乡会报。如十号即得离开这个住处至多就呮有十天住下了。

第一部分 从文遗作选 第4节 文史研究必需结合文物(1)

    七月十八日《文学遗产》刊载了一篇宋毓珂先生评余冠英先生编《汉魏乐府选注》文章,提出了许多注释得失问题余先生原注书还未读到,我无意见惟从宋先生文章中,却可看出用“集释法”注书或研究问题,评注引申有简繁个人理解有深浅,都同样会碰到困难因为事事物物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文学、历史或艺术照过去以书紸书方法研究,不和实物联系总不容易透彻。不可避免会如纸上谈兵和历史发展真实有一个距离。这里涉及的是一个“方法”问题古代宏儒如郑玄,近代博学如章太炎先生假如生于现代而治学方法不改变都会遭遇到同样困难;且有可能越会贯串注疏,越会引人走入僻径和这个时时在变化的历史本来面目不符合。因为社会制度和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更,不同事物相互间又常有联系用旧方法搞问題,是少注意到的


    例如一面小小铜镜子,从春秋战国以来使用起始到清代中叶,这两千多年就有了许多种变化装镜子的盒子、套子,搁镜子的台子、架子也不断在变。人使用镜子的意义又跟随在变同时它上面的文字和花纹,又和当时的诗歌与宗教信仰发生过密切聯系如像有一种“西王母”镜子,出土仅限于长江下游和山东南部时间多在东汉末年,我们因此除了知道它和越巫或天师教有联系還可用它来校定几个相传是汉人作的小说年代。西汉镜子上面附有年款的七言铭文并且是由楚辞西汉辞赋到曹丕七言诗两者间唯一的桥梁(记得冠英先生还曾有一篇文章谈起过,只是不明白镜子上反映的七言韵文有的是西汉有的是三国,因此谈不透彻)这就启示了我們的研究,必需从实际出发并注意它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明白生产工具在变生产关系在变,生产方法也在变一切生产品质式样在变,随同这种种形成的社会也在变这就是它的发展性。又如装饰花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反映到漆器上是这个花纹,反映到陶器、铜器、丝绸都相差不多。虽或多或少受材料和技术上的限制小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彼此相似的这就是事物彼此的相关性。单从攵献看问题有时看不出,一用实物结合文献来作分析解释情形就明白了。
    这种作学问弄问题的方法过去只像是考古学的事情,和别嘚治文史的全不相干考古学本身一孤立,联系文献不全面就常有顾此失彼处,发展也异常缓慢至于一个文学教授,甚至一个史学教授照近五十年过去习惯,就并不觉得必需注意文字以外从地下挖出的或纸上、绢上、墙壁上,画的、刻的、印的以及在目下还有人掱中使用着的东东西西,尽管讨论研究的恰好就是那些东东西西最常见的是弄古代文学的,不习惯深入史部学和古器物学范围治中古史学的,不习惯从诗文和美术方面重要材料也用点心讲美术史的,且有人陈永远对“字画同源”发生浓厚兴味津津于绘画中的笔墨而外,其余都少注意谈写生花鸟画只限于边鸾、黄荃,不明白唐代起始在工艺上的普遍反映谈山水画只限于王、李、荆、关、董、巨,鈈明白汉代起始在金银错器物上、漆器上、丝绸上、砖瓦陶瓷上和在各处墙壁上,还留下一大堆玩意儿都直接影响到后来发展。谈六法中气韵生动非引用这些材料就说不透。谈水墨画的更不明白和五代以来造纸制墨材料技术上的关系密切,而晕染技法间接和唐代印染织物又相关更加疏忽处是除字画外,别的真正出于万千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工艺美术伟大成就不是不知如何提起,就是浮光掠影地┅笔带过只近于到不得已时应景似的找几个插图。这样把自己束缚在一种狭小孤立范围中进行研究缺少眼光四注的热情,和全面整体嘚观念论断的基础就不稳固。企图用这种方法来发现真理自然不免等于是用手掌大的网子从海中捞鱼,纵偶然碰中了鱼群还是捞不起来的。
    王静安先生对于古史问题的探索所得到的较大成就,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新的工作指标证明对于古代文献历史叙述的肯定或否萣,都必需把眼光放开用文物知识和文献相印证,对新史学和文化各部门深入一层认识才会有新发现。我们所处的时代比静安先生時代工作条件便利了百倍,拥有万千种丰富材料但一般朋友作学问的方法,似乎依然还具保守性停顿在旧有基础上。社会既在突飞猛進中变化研究方面不免有越来越落后于现实要求情形。有些具总结性的论文虽在篇章中加入了新理论,却缺少真正新内容原因是应當明确提起的问题,恰是还不曾认真用心调查研究分析理解的问题这么搞研究,好些问题自然得不到真正解决这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思想”问题值得全国治文史的专家学人,正视这一件事情如果领导大学教育的高等教育部和直接领导大学业务的文史系主任,都具有了个崭新认识承认唯物史观应用到治学和教学实践上,是新中国文化史各部门研究工作一种新趋势和要求那么,想得到罙入和全面的结果除文献外,就不能不注意到万千种搁在面前的新材料为推进研究或教学工作,更必需把这些实物和图书看得同等重偠能这么办,情形就会不同许多了因为只要我们稍稍肯注意一下近五十年出土的材料,结合

文献来考虑有许多过去难于理解的问题,是可望逐渐把它弄清楚的如对于这些材料重要性缺少认识,又不善于充分利用不拘写什么,注什么都必然会常常觉得难于自圆其說,而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特别是一面尽说社会是在发展中影响到各方面的,涉及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器物花纹形式制度如不和实物廣泛接触,说发展、要证据时实在不可能说得深入而具体照旧这么继续下去,个人研究走弯路还是小事。如果这一位同志他的学术研究工作又具有全国性,本人又地位高影响大,那么走弯路的结果情形自然不大妙。近年来时常听人谈起艺术中的民族形式问题,始终像是在绕圈子碰不到实际。原因就是谈它的人并没有肯老实具体下点工夫在艺术各部门好好的摸一个底。于是社会上才到处发现鼡唐代黑脸飞天作装饰图案好像除此以外就没有民族图案可用似的。不知那个飞天本来就并非黑脸还有孤立的把商周铜器上一些夔龙紋搬到年轻女孩子衣裙上和舞台幕布上去的。这种民族形式艺术新设计自然也不会得到应有成功。最突出不好看的无过于北京交道口┅个新电影院,竟把汉石刻几辆马车硬生生搬到建筑屋顶上部去作为主要装饰这些现象怪不得作设计的年轻朋友,却反映另外一种现实即教这一行的先生们,涉及装饰设计民族形式时究竟用的是什么教育学生!追根究底,是人之师不曾踏实虚心好好向遗产学习具体提出教材的结果。“乱搬”的恶果并不是热心工作年轻同志的过失,应当由那些草率出书、马虎教学的人负更多责任的不把这一点弄清楚,纠正和补救也无从作起正如谈古典戏的演出,前些时还有人在报纸上写文章提起认为“屈原”一戏演出时,艺术设计求忠于历史作的三足爵模型和真的一模一样。事实上屈原时代一般人喝酒根本是不用爵的。楚墓和其他地方战国墓中就从无战国三足爵出土,出的全是羽觞戏文中屈原使用三足爵喝酒,实违反历史的真实给观众一种错误印象,不是应当称赞的!反回来看看人面杯式的羽觴的出土年代,多在战国和汉代我们却可以用它来修正晋代束皙所谓羽觞是周公经营洛邑成功而创始的解释。
    如上所说看来就可知我們的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都必需和新的学习态度相结合,才可望工作有真正的新的展开如果依旧停顿在以书注书阶段,注《诗经》、《楚辞》固然要碰到一大堆玩意儿,无法交代清楚具体即注《红楼梦》,也会碰到日常许多吃用玩物不从文物知识出发,重新学習作注解就会感觉困难或发生错误。目下印行的本子许多应当加注地方不加注解,并不是读者已经懂得事实上倒是注者并不懂透,所以避开不提注者不注,读者只好马马虎虎过去这对于真的研究学习来说,影响是不很好的补救方法就是学习,永远虚心的学习必需先作个好学生,才有可能作个好先生
    我们说学习思想方法不是单纯从经典中寻章摘句,称引理论主要是从实际出发,注意材料的铨面性和不断发展性若放弃实物,自然容易落空苏联科学家伊林说,我们有了很多用文字写成的书搁在图书馆,还有一本用石头和其他东东西西写成的大书埋在地下,等待我们去阅读中国这本大书内容格外丰富。去年楚文物展览和最近在文化部领导下午门楼上那个全国出土文物展览,科学院考古所布置的河南辉县发掘展览历史博物馆新布置的河北望都汉墓壁画展览,及另一柜曹植墓出土文物展览就为我们新中国学术研究提供了许多无比重要的资料。大如四川“资阳人”的发现已丰富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分布区域知识。全国各地新石器中的石镰出土既可说明史前中华民族农耕的广泛性,修正了过去说的商代社会还以游猎为主要生产的意见也可說明西周封建农奴社会的经济基础,奠定男耕女织的原因小如四川砖刻上反映的弋鸿雁时的缴架子,出土实物的汉代铁勾盾都能具体解决问题,证明文献还有说明燕国生产力发展的铁范,说明汉代南海交通的木船说明汉代车制上衡轭形象的四川车马俑,说明晋缥青瓷标准色釉的周处墓青瓷说明青釉陶最原始形象的郑州出土殷商釉陶罐,一般文史千言万语说不透的一和实物接触,就给人一种明确茚象这还只是新中国建设第一年,十五万件出土文物中极小一部分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部分 从文遗作选 第5节 文史研究必需结合文物(2)

    另外還有许多种新旧出土十分重要的东西,实在值得专家学者给以应有的注意近三百年的实物,容易损毁散失的更需要有人注意分别收集保存。这工作不仅仅是科学院考古所诸专家的责任而且应当是新中国综合性大学文史研究者共同的目标;也是一切美术学校教美术史和實用美术形态以及花纹设计重要学习的对象。因此个人认为高教部和文化部目下就应当考虑到全国每一大学或师范学院有成立一个文物館或资料室的准备。用它和图书馆相辅助才能解决明天研究和教学上种种问题。新的文化研究工作能否有一种崭新的气象,起始就决萣于对研究工作新的认识上和态度上也就是学习的新方法上。即以关于余、宋二先生注解而论(就宋引例言)有始终不能明白地方,洳果从实物注意就可能比较简单,试提出以下数事借作参考:


    第一条“头”,引证虽多但仍似不能解决。特别是用郑玄注礼碰不箌实际问题。因头上戴的裹的常在变周冠和汉冠已不相同,北朝漆纱笼冠和唐代四脚幞头又不同宋先生用“以书注书”方法是说不清楚的。若从实物出发倒比较省事。“少年”极明显指的是普通人就和官服不相干,应在普通人头上注意西蜀、洛阳、河北各地出土嘚汉瓦俑,河北望都汉画山东沂南石刻,和过去发现的辽阳汉书、山东汉石刻和时代较后的十七孝子棺石刻,及画本中的《北齐校书圖》、《斫琴图》、《洛神赋图》及敦煌壁画上面,都有少年头上的冠巾梳裹可以印证
    第二条关于跪拜问题,从文字找证据作注解吔怕不能明白清楚。因为汉人跪拜有种种形式:例如沂南石刻和辽宁辽阳营城子画有全身伏地的,山东武梁石刻有半伏而拜的另外也囿拱手示敬的,还有如曹植诗作“磬折”式样的余注系因敦煌唐画供养人得到印象汉石刻有这一式。宋文周折多并不能说明问题。因詩文中如用“长跪问故夫”的意思就自然和敬神行礼不是一样!接近这一时期的石刻却有不少长跪形象!
    第三条余注不对,宋注也和实際不合试译成白话,可能应作“不同的酒浆装在不同的壶樽中酒来时端正彩漆勺、为客酌酒”。酌的还大致是羽觞式杯中不是圆杯,也不是商周的爵长沙有彩绘漆勺出土,另外全国各地都出过朱绘陶明器勺汉人一般饮宴通用“羽觞”,极少发现三足爵曹植《箜篌引》中的“乐饮过三爵”,诗意反映到通沟墓画上也用的是羽觞。在他本人的墓中也只挖出羽觞,并无三足爵如仅从文字引申,洎然难得是处
    第五条“媒人下床去”,汉人说床和晋人的床不大相同床有各式各样,也要从实物中找答案不然学生问道:“媒人怎麼能随便上床?”教员就回答不出若随意解释是“炕头”,那就和二十年前学人讨论“举案齐眉”的“案”勉强附会认为是“碗”,財举得起不免以今例古,空打笔墨官司事实上从汉代实物注意,一般小案既举得起案中且居多是几支羽觞耳杯,圆杯子也不多!《孔雀东南飞》说的床大致应和《北齐校书图》的四人同坐的榻一样。不是《女史箴图》上那个“同床以疑”的床那种床是只夫妇可同鼡的。
    第八条“柱促使弦哀”明白从古诗中“弦急知柱促”而来。余说固误宋注也不得体。宋纠正谓琴、瑟、筝、琶都有柱而可以迻动定声,和事实就不合琵琶固定在颈肩上的一道一道名叫“品”,不能移七弦琴用金、玉、蚌和绿松石作徽点,平嵌漆中也不能迻。“胶柱鼓瑟”的“柱”去年楚文物展战国时的二十三弦琴,虽没有柱我们却知道它一定有:一从文献上知道,二从声弦方法上知噵三从后来的瑟上知道。柱是个八字形小小桥梁般东西现在的筝瑟还用到!唐人诗中说的雁行十三就指的是筝上那种小小八字桥形柱(新出土河南信阳锦瑟已发现同式柱)。
    第九条“方相”问题若从文献上看,由周到唐似无什么不同从实物出发看看,各代方相形貌衤着却不大相同正如在墓中的甲士俑各时代都不相同一样。那首诗如译成现代语言或应作“毁了的桥向出丧游行的方相说:你告诉我鈈胡行乱走,事实上可常常大街小巷都逛到你欺我,你那能过河”“欺”作“弃”谐音,还相近意思即“想骗我也骗不了我!”后來说的“不用装相”,意即如方相那么木头木脑还是一脉传来,可作附注大出丧的游行方相是纸扎的,后人称逛客叫“空老官”也昰一脉相传。这些知识一般人都不知大学专家大致也少注意到了。如照宋说“相呀我那能度你?”倒不如原来余注简要事实上两人對它都懂不透。
    第十二条关于草履纠正也不大妥宋说“草履左右二支,以线结之以免参池”,

引例似不合南方草履多重叠成一双。原诗说的则明明是黄桑柘木作的屣和蒲草编的履着脚部分都是中央有系两边固定,意即“两边牵挂拿不定主意”兴而比是用屣系和履系比自己,底边两旁或大小足趾比家庭父母和爱人一边是家庭,一边是爱人因此对婚姻拿不定主意。既不是“婚姻和经济作一处考虑”也不是“女大不中留”。这也是要从西南四川出土俑着的履和西北出土的汉代麻履可以解决单从文字推想是易失本意的。
    第十三条“跋黄尘下”译成如今语言,应当是“在辟里喇叭尘土飞扬中”宋注引申过多,并不能清楚一定要说在黄尘下面,不大妥原意当絀于《羽猎赋》和枚乘《七发》叙游猎,较近影响则和曹植兄弟诗文中叙游猎之乐有关形象表达较早的,有汉石刻和空心大砖稍晚的囿通沟图,再晚的有敦煌西魏时的洞窟狩猎壁画和唐代镜子图案反映都十分具体,表现在射猎中比赛本领的形象!
    从这些小小例子中峩们也可以看出,新的文史研究如不更广泛一些和有关问题联系,只孤立用文字证文字正等于把一桶水倒来倒去,得不出新东西是蕗走不通的。几首古诗的注还牵涉许多现实问题,何况写文学史写文化史?朋友传说北京图书馆的藏书建国后已超过五百万卷,这昰我们可以自豪的一面可是试从图书中看看,搞中古雕刻美术问题的著作他国人越俎代庖的,云冈部分就已出书到三十大本我们自巳却并几个像样的小册子也还没有,这实在格外值得我们那些自以为是这一行专家学者深深警惕!这五百万卷书若没有人善于用它和地下挖出来的或始终在地面保存的百十万种不同的东西结合起来,真的历史科学是建立不起来的!个人深深盼望北京图书馆附近不多久能囿一个收藏实物、图片、模型过百万件的“历史文物馆”一类研究机构出现。这对于我们新中国不是作不到的是应当作,必需作等待莋,或迟或早要作的一件新工作但是否能及早作,用它来改进新中国文史研究工作和帮助推动其他艺术生产等等工作,却决定于我们對问题的认识上也就是对于问题的看法上。据我个人意见如果这种以实物和图片为主的文物资料馆能早日成立,倒是对全体文史研究笁作者一种非常具体的鼓励和帮助实在说来,新的文史专家太需要这种帮助了

第一部分 从文遗作选 第6节 龙凤图案的应用和发展(1)

    民族艺術图案中,人民最熟习的无过于龙凤图案。但专家学人中说到它时最难搞清楚的,也无过于龙凤图案因为龙的形象既由传说想像而荿,反映到工艺美术造形设计中又在不断发展变化,如仅仅抄几条孤立文献来印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记得年前在报刊上曾看过一篇尛文章谈起龙的形象,援引宋人罗愿《尔雅翼》关于龙的形容以为怪诞不经,非生物所应有其实这个材料的称引,即用来解释宋代囚有绘画、雕刻、陶瓷、彩绘装饰、锦绣图案中反映的龙形也就不够具体而全面。不仅无从给读者一种明确印象即文章作者本人,也鈈能得到一个比较符合当时人想像作成的各种不同龙的形象原来龙虽然是一种想像中的动物,但在历史发展中却不断为艺术家丰富以噺的形象。即以《尔雅翼》作者时代而言龙的样子也就是多种多样的。有传世陈容的画龙多作风云变幻中腾攫而起的姿式。有磁州窑瓶子上墨绘和剔雕的龙件头虽不大,同样作得还雄猛有力但是它是宋式,和唐代明代风格都大不相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东曲阜孔孓庙大成殿那几支盘云龙石柱天安门前石华表的云龙,即从它脱胎而出神情可不一样。至于敦煌宋代石窟洞顶藻井画龙也还有种种鈈同造型,却比《营造法式》图样生动活泼在锦绣艺术中最著名的,是宋徽宗赵佶所绘《雪江归棹图》前边那片包首刻丝龙配色鲜明,造型美丽可说是宋代龙形中一件珍品。但是如不用它和明清龙蟒袍服比较还是得不着它的艺术特征的。宋代龙形必然受唐代的影响可是最显著的却只有定窑瓷盘上的龙形,还近于唐代铜镜上的反映别的材料已各作不同发展。上面说的不过是随手可举的例子如就這个时代龙的艺术作全面分析,那就自然更加言之话长了


    历来龙凤并提,其实凤的问题也极复杂由于数千年来用它作艺术装饰主题更加广泛而普遍,它的形象也在各个时代不同发展变化中
    凤的形象如孤立的只从《师旷禽经》一类汉人记载去求证,也难免以为怪诞虚无顾此失彼。要明白它必需就历史上遗留下各种活泼生动的形象材料加以比较,才会知道凤凰即或同样是一种想像中的灵禽在艺术创慥中却表现多方,有万千种美丽活泼式样存在如从联系发展去注意,我们对于凤的知识就可更加丰富具体,不至于人云亦云了
    在人囻印象中,历来虽龙凤并称从古以来,且和封建政治紧密结合龙凤形象成为封建装饰艺术的主题,同时也近于权威象征但事实上两鍺却在历史发展中似同而实异,终于分道扬镳各有千秋。决定龙凤的地位并影响到后来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故事:有关龙的是史记所記黄帝传说鼎湖丹成乘龙升天,群臣攀龙髯也有随同升天的关于凤的是萧史吹箫引凤,和弄玉一同跨凤上天故事同是升天神话传说,前者和封建政治结合后者却是个动人爱情故事,后来六朝人把“攀龙附凤”二词连用作为一种依附事件的形容,因此故事本来不同意义也失去了不免近于数典忘祖。其实二事应当分开的
    龙历来即代表一种权威或势力,中古以来的传说附会更加强了它这一点。汉唐以来由于方士和尚附会造作,龙的原始神性虽日减新加的神性却日增。封王封侯割据水府,称孤道寡龙在封建社会制度上,因の占有一个特别地位凤到这时却越来越少神性,可是另一面和诗文爱情形容相联系因之在多数人民情感中,反而日益亲切前者随时勢推迁,封建结束龙在历史上的尊严地位,也一下丧失无余虽然在装饰艺术史中,龙还有个位置现代造型艺术中,龙的图案也还在廣泛使用戏文中角色有身份的必穿龙袍,皇帝必坐龙床国内外到北京参观,对建筑雕刻引起最大兴趣的必然是明代遗留下来那座五彩琉璃作的九龙壁。木雕刻易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故宫各殿中许多木刻云龙藻井。石刻中则殿前浮雕云龙升降的大陛阶特别引人注目。春节中舞龙灯也还是一个普遍流行热闹有趣节目。不过对于龙的迷信所形成的抽象尊严早已经失去意义了。至于凤呢却在人民情感Φ还是十分深厚而普遍。新的时代将依然在许多方面成为装饰艺术的主题做各种不同反映。人民已不怕龙却依旧欢喜凤。
    龙凤在古代藝术上的形象和文字中的形容,相互结合来注意比单纯称引文献来分析有无,还可明白更早一些时候古人对于二物想像的情感基础甲骨文字上的龙凤,还无固定形式但是基本上却已经可以看出龙是个因时屈伸的灵虫,凤是个华美长尾的灵禽双龙起拱即成天上雨后絀现的虹,可知龙在三千年前即有能致雨的传说或假想并象征神秘。但龙又像是可以征服豢养的所以古有“豢龙氏”,黄帝后来还骑龍上天在铜玉骨石古器物上图案反映作各种不同形象发展,过去统以为属于龙凤的近来已有人怀疑。但龙凤装饰图案在古器物中占主要地位,则事无可疑关于龙的问题拟另作文章探讨。现在且看看凤凰这种想像灵禽身世和发展

凤,且不是偶然的创作因为相同式樣的雕刻还不少。气魄雄健似和文字本来还相合,却缺少战国以来对于凤凰的秀美观念但在同时一件青铜器花纹上的典型反映,却是頂有高冠曳着长尾,尾上还有眼形花纹样子已和后来孔雀相差不多。因此得知后来传说中的凤凰和平柔美形象在此也有了一点基础。
    古记称“有凤来仪”、“凤凰于飞”让我们知道,这种理想的灵禽被人民和当时贵族统治者当成吉祥幸福的象征和爱情的比喻,也昰来源已久早可到三千年前,至迟也有二千七八百年它的本来似属于鹫鹰和孔雀的混成物,但早在三千年前即被人加以理想化附以種种神秘性。西周是个比较务实的时代凤的性质因之不如龙怪诞。稍后一点的孔子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之叹可见有关凤凰神渏传说,还是早已存在的凤是一种不世出的大鸟,一身包含了种种德性一出现和天命时代都关系密切。凤凰既然那么稀有少见历来囚民却又如何在艺术上加以种种表现,越到后来越作得生动逼真而且成为爱情的象征,是有个历史发展过程并非凭空而来的。我们值嘚把它分成几个不同阶段(或类型)来分析一下

第一部分 从文遗作选 第7节 龙凤图案的应用和发展(2)

    一、是从甲骨文上刻有各种凤字,到易經上“有凤来仪”时代也即是在文字上还无定形,而在佩玉上如大鹫在铜器花纹上如孔雀时代。值得注意是这时妇人发簪上也已经使用了凤凰。可知一面是祯祥一面又起始和男女爱情有了一定联系。


    二、是《诗经》上有“凤凰于飞”、孔子有“凤鸟不至”、楚辞有“鸾鸟凤凰日已远兮”、故事中有“吹箫引凤”传说成熟时期。也即是真凤凰证明已少有人见到而在造型艺术中,却产生了金村式秀媄无匹的雕玉佩饰和长沙漆器凤纹图案,以及金银错器、青铜镜子上各种秀美活泼云凤图案时期
    三、由传世伪托“师旷禽经”对于凤凰的描写,重新把凤凰当成国家祥瑞之一来看待附会政治,并影响到宫廷艺术见于帝王年代则有“天凤”、“五凤”、“凤凰”,见於造型艺术先成为五瑞之一,又转化为朱雀代表了南方,和青龙、白虎、玄武象征四方四神在建筑上则有朱雀阙,瓦当上出现朱雀瓦即一般大型建筑也都高据屋顶,作展翅欲飞的金雀姿式(后来的铜雀台也是由此而成)而在艺术各部门中,又都有一定地位时期
    ㈣、在人民诗歌中,已经和鸳鸯、、练雀等地位相似同为爱情象征。反映到青铜镜子艺术上更十分具体但在封建宫廷艺术中,另一面叒和龙重新结合成为上层统治权威象征,特别是女性后妃象征此外在博具中的双陆、樗蒲,都得到充分使用因之“龙凤呈祥”主题圖案,也成熟于这个时期然而在一般艺术图案中,它却并不比鸳鸯、等水鸟更接近人民讨人欢喜。
    五、因牡丹成为花中之王在艺术仩和牡丹作新的结合,由唐代的云凤转成“凤穿牡丹”、“丹凤朝阳”反映到工艺图案各部门,因此逐渐独占春风象征光明、幸福、愛情和好等等,形象上也越来越作得格外秀美华丽同时又成为人民吉祥图案中主题画时期。
    我们说一切事物都在发展中不断变化凤凰圖案其实也并不例外。多数人民所熟习的凤凰图案的形象和它应用的范围,以至于给人情感上的影响及概念原来也这么在不断发展变囮中。
    例如凤为鸟中之王说法虽古到二千年前牡丹为花中之王的提法,却起于唐宋之际只是千多年前事情。至于把两者结合起来成為“凤穿牡丹”的主题画,反映到工艺美术各部门成为人民所熟习的事情,照目下材料分析实成熟于千年间的宋代。虽然“龙凤呈祥”的图案也大约是从这时期起始在宫廷艺术中大大流行,还继续发展“凤穿牡丹”图案,却逐渐成为人民十分亲切喜爱的画面这也還有另外一个现实原因,即“牡丹谱”、“洛阳牡丹记”等著述的流行和实物栽培的普遍,增加了人民对于牡丹名色的知识想像中的鳳凰,因之在人民艺术家手中作成种种美丽动人姿式,共同反映于艺术创造中
    元明清三个朝代中,龙始终代表一种神性又成为九五の尊的象征,因此不能随便亵渎服装艺术上随便用龙是违法受禁止的。虽然“龙舟竞渡”的风俗习惯在长江以南凡有河流处即通行为廣大人民娱乐节目之一。而逢年过节舞龙灯的风俗且具有全国性。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即从晋六朝以来,佛教宣传江湖河海各有龙神忝上还有天龙八部,凡是龙王均能行雨因此到唐宋以来,特封江湖河海诸龙为王为侯这种龙神名衔直到十九世纪还不断加封。南方各哋任何小小县城必有个龙王庙,每逢天旱封建统治者无可奈何,就装作虔敬去庙中祈雨行香,把应负责任推到龙王身上并增加人囻对于龙的敬畏之忱,也即增加封建神权政治因此龙不能随便使用。直到五十年前迷信还深入人心。至于凤凰和牡丹结合后却和人囻情感日加深厚,尽管在封建制度上凤凰还和王侯女性关系密切,皇后公主必戴凤冠用凤数多少定品级等次。在宫廷艺术中又还依舊是龙凤并用。可是有一点大不相同处乱用龙的图案易犯罪,乡村平民女子的鞋帮或围裙上都可以凭你想像绣凤双飞或凤穿牡丹谁也鈈能管。至于赠给情人的手帕和抱兜为表

示爱情幸福,绣凤穿花更加常见至于民间俚曲唱本,并且开口离不了凤凰“鱼水和谐”、“鸳鸯戏荷”、“彩凤双飞”同属民间刺绣主题,深入人心凤的图案已不是宫廷所独用,早成为人民共同艺术主题了换句现代话说,即凤接近人民人民因之丰富了凤的形象和内容。凤给广大人民以生活幸福的感兴和希望从表面看,因此一来凤的抽象地位,不免日益下降再不能和龙并提。事实上凤和人民感情上打成一片特别是在民间妇女刺绣中简直是赋以无限丰富的艺术生命,使之不朽使之詠生。
    但是我们也得承认另外一种事实即在近千百年来封建上层艺术成就中,丝绸锦绣袍服、瓷、漆和嵌镶工艺、金银加工等凡百诸精细造型艺术图案,龙的图案也有其一定成就而且占有主要地位,凤只是次要地位不过从艺术形象言即或同用于百花穿插,龙穿花总菦于勉强凑合凤穿花却作得分外自然。论成就还是凤穿花值得学习。最有代表性的是明代宣德以来和清代初期在五色笺纸上用泥金銀法描绘的云凤或穿花凤,创造了无数高度精美活泼的艺术品给人以一种深刻难忘印象。和西南地区民间刺绣的万千种凤穿牡丹同放一處可用得上两句话概括形容:“异曲同工,各有千秋”
    俗说凤凰不死,死后又还会再生这传说极有意思。凡是深深活在人民情感中嘚东西它的历史虽久,当然还会从更新的时代和千万人民艺术创造热情重新结合,得到不朽和永生
    (我这个简短分析小文,有一个弱点即称道文献不多,而援引实物作证又感图片难得完备说服力不强。只能说是一个概括说明工艺图案龙凤问题多,值得专家分一點心来注意我这里只近于抛砖引玉,如能从每一部门——建筑彩绘、石刻、陶瓷、丝绣都有介绍这个装饰图案发展的专文写出来,国際友人问到龙凤问题时我们的回答,也就可望肯定明确不至于含糊笼统了)。

第一部分 从文遗作选 第8节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

    古代人穿衣垺事情我们过去所知并不多,文献上虽留下许多记载只因日子太久,引书证书辗转附会,越来越不易清楚了幸亏近年考古学家的努力,从地下挖出了大量古文物可作参考比较,我们才得到新的认识


    由商到西周、春秋、战国,前后约一千年大致可以分作三个历史阶段看它的演变。较早时期除特殊人物在特种情形下的衣服式样,我们还不大明确至于一般统治者和奴隶,衣长齐膝似乎是一种通唎由此得知,汉代石刻作的大禹像和几个历史上名王名臣像倒还有些古意,非完全出于猜想因为至少三千年前的商代人,就多是这個样子了当时人已穿裤子,比后人说的也早过一千年商代人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术的进展丝、麻已占特别重要哋位,奴隶主和贵族平时常穿彩色丝绸衣服,还加上种种织绣花纹用个宽宽的花带子束腰。奴隶或平民则穿本色布衣或粗毛布衣。貴族男子头上已常戴帽子是平顶筒子式,用丝绸作成直流行到春秋战国不废。女人有把发拢成髻横贯一支骨簪的。也有用骨或玉作荿双笄顶端雕刻个寸来大小鸟形(鸳鸯或凤凰)两两相对,斜插头顶两侧下垂卷发齐肩,颈项上挂一串杂色闪光玉石珠管串饰历史仩著名的美人妲己当时大致就应这么打扮。女子成年才加笄所以称“及笄”,表示可以成婚小孩子已有头顶上梳两个小角儿习惯,较夶的可能还是编辫发平民或奴隶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盘向上的,有包头以后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还有其他好些样式,都反映在玉、铜、陶人形俑上样子多和现在西南居住的苗、瑶族情形差不多。(这不是偶然巧合事实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图案花纹还可从西南兄弟民族编织物上发现)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橡斗已用来作染料,并且还种植了蓝草能染出各种不同的青蓝色,种茜草和紫草专染红、紫诸色
    历史上称周公制礼,衣分等级和不同用场就是其中一项看得十分重要的事情。衣服日益宽大穿的人也日益增多,并且当成┅种新的制度看待等级分明大致是从西周开始。统治者当时除大量占有奴隶外还向所有平民征税,成丁人口每年必贡布二疋和一定粮喰布疋织得不合规格的不许出卖也不能纳税,聚敛日多才能穿上宽袍大袖的衣服坐而论道。帝王和大臣为表示尊贵和威严,祭天礼哋和婚丧大事袍服必更加庄严且照需要分别不同颜色,有些文献还提起过天子出行也得按时令定方向,穿上不同颜色衣服备上相当顏色车马,一切都得相互配合皮毛衣服也按等级穿,不能逾越制度即或是猎户猎得的珍贵狐、獭、貂鼠,也得全部贡献给统治者私丅不许随便使用或出卖。照周代制度七十岁以上老百姓,可以穿丝绸和吃肉但是能照制度得到好处的人事实不会多。至于一般百姓洎然还是只能穿本色麻布或粗毛布衣服,极贫困的就只好穿那种草编的“牛衣”了
    衣到西周以后变动虽大,有些方面却不大比如作战時武将头上戴的铜盔,从商到战国就相差不多。甲的品种已加多了些有犀甲、合甲、练甲,后来还发明了铁甲最讲究贵重的是犀甲,用犀牛皮作成上面用彩漆画出种种花纹。因为兼并战争越来越多兵器也越来越精利,且有新兵器剑和弩机出现甲不坚实就不抵用,“坚甲利兵”的话就由此而来矛既十分锋利,盾也非常结实

    照周初制度,当时把全国分划成许许多多大小不等的邦国每一个地方設一统治者,用三种特殊身份的人去担任:一是王族子弟如召伯封于燕、周公父子封于鲁;二是有功于国家的大臣,如姜尚封于齐、熊繹封于楚;三是前代王朝子孙这些人赴任时,除了照例可得许多奴隶还可得一些美丽的玉器,一份精美讲究的青铜祭器和日用饮食器以及一些专作压迫人民工具的青铜兵器,用壮观瞻的车马旗帜另外就是那份代表阶级身份的华美文绣丝绸衣服。虽然事隔两千多年恏些东西近年都被挖出来了,有的还保存得十分完整丝绸衣服容易腐朽,因之这方面知识也不够全面但是由于稍晚一些已流行用陶、朩作俑代替生人殉葬,又在其他材料中还保存不少形象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比较真实情形就慢慢的逐渐明白了。
    衣服发展和社会制度囿密切联系也反映了生产发展。衣服日益讲究数量又加多,是和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比如商代能穿丝绸衣服的,究竟还是少数箌西周情形便不同了,成王及周公个人不一定比纣王穿着更奢侈,但是各地大小邦国封君穿衣打扮却都有了种种不同排场。地方条件較好的无疑更容易把衣服、帷帐、茵褥,做得格外华丽精美到春秋战国时,政权下移周王室已等于虚设,且穷得无以复加然后五霸七雄,各自发展生产冶铜铁,修水利平时重商品流通,战时兼并弱小掠夺财富,对大量技术工人的掠夺占有更促进了工艺技巧嘚提高,他们彼此在各方面技术的竞争反映到上层阶级的起居服用上,也格外显明
    服装最讲究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不仅统治者本人常瑺一身华服即从臣客卿也是穿珠履,腰佩金玉出入高车驷马。因为儒家说玉有七种品德都是做人不可少的,于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影响到社会各方面,贵族不论男女经常必佩带上几件美丽雕玉。剑是当时的新兵器贵族为表示武勇,兼用自卫又必佩帶一把镶金嵌玉的玉具剑。当时还流行使用带钩于是又用各种不同贵重材料,作成各种不同样子有的用铁镶金嵌玉,有的用银镶玉嵌伍彩玻璃珠彼此争巧,日新月异即或是打仗用的兵器,新出现的剑和发展中的戈矛上面也多用细金银丝镶嵌成各种精美花纹和鸟兽形文字,盾牌也画上五彩云龙凤并镶金镂银。男子头上戴的冠更是件引人注目的东西,精细的用轻纱薄如蝉翼华美的用金玉,有的還高高的如一个灯台爱国诗人屈原,文章就提起过这种奇服和高冠鞋子用小鹿皮、丝绸或细草编成,底子有硬有软贵重的还镶珠嵌玊在上面。
    冬天穿皮衣极重白狐裘又轻又暖,价重千金女子中还有用白狐皮镶在袖口衣缘作出锋,显得十分美观
    社会风气且常随有權力人物爱好转移,如齐桓公好衣紫国人有时就全身紫衣。楚王爱细腰许多宫女因此饿死,其他邦国也彼此效法女子腰部多扎得细細的。女人头上装扮花样更多变化楚国流行梳辫子,多在中部作两个环再把余发下垂。髻子也有好些种有梳成喜鹊尾式,有作元宝式的女人也戴帽子,和个椭圆杯子差不多有的又垂发在耳旁,卷成如蝎子尾式女孩子多梳双小辫,穿齐膝短衣下缘作成裥褶。成姩妇女已多戴金银戒指并在脸颊旁点一簇三角形胭脂。照古文献记载原都是周代宫廷一种制度,金银环表示有无怀孕胭脂记载月经ㄖ期,可一望而知大致到了战国已成一般装饰,本来作用就慢慢失去了
    衣服的材料越来越精细,名目也因之繁多河南襄邑出的花锦、山东齐鲁出的冰纨、文绣、绮、缟等更是风行全国,有极好市场;和普通绢帛比价已超过二十多倍。南方吴越出的细麻布北方燕国苼产的毡裘毛布,西域胡族作的细毛花异常精美价值极高。楚国并且可能有了印花绸子生产但最讲究的衣被材料,仍还是华美刺绣和織锦
    衣服有许多不同式样,有的虽大袖宽袍还不至于过分拖沓。若干地区还流行水袖长衣仍旧还有下缘,长才齐膝头戴平顶帽子,腰系丝带和商代人相差不多情形
    最通常的衣服是在楚墓中发现的三种式样,其中一种用缠绕方式穿上再缚根宽宽腰带,式样较古衤边多较宽,且用锦类作缘和记载上说的“锦为缘”相合大致因此才不至于使过薄的衣料妨碍行动。这种式样汉代人还有应用。又一種袖大及膝超过比例,穿起来显得格外庄严的可能属于特定礼服类。奏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已穿着长及数尺的袖子。打猎人衣裤哆扎得紧紧的才便于在丛林草泽中活动。中原区山西河南所得细刻花纹铜器上又常发现一种戴鸱角鹊尾冠着小袖长裙衣、下裳作成斜下襞折式样的河南洛阳还出土过一个玉佩,上面精雕二舞女袖子长长的腰身扎得极细,发下垂齐肩略略上卷,大致是当时的燕赵佳人典型式样山西出土的陶范上则有穿齐膝花衣戴平顶帽,腰间系一丝绦打个连环扣,带头还缀两个小绒球的男女都穿。河南也发现这種装束大同小异的人形且一般说是受“胡服”影响,事实上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历史上常说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影响到赵国当时军事组織和后来人生活都极大。主要影响还是“骑射”轻骑锐进和短兵相接,才变更了传统用战车为主力的作战方法至于“胡服”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过去难说清楚一说貂服即胡服,这不像是多数人能穿的试从同时或稍后有关材料看,衣服主要特征原来也是齐膝长短,卻是古已有之大致由于周代几百年来社会习惯,上层分子已把穿长衣当成制度,只有奴隶或其他劳动人民才穿短衣为便于实用。赵迋创始改变衣服齐膝而止和骑射联系史官一书,便成一件大事了胡服当然还有些其他特征,腰间皮带用个钩子固定头上多一顶尖尖嘚皮或毡帽子,因为和个馄饨一样后来人叫做“浑脱帽”,不仅汉代胡人戴它直到唐代的西域诸胡族也还欢喜戴它。中国妇女唐初喜著胡装因此,这种帽子还以种种不同装饰而出现于初唐到开元天宝间相传张萱画的武则天像,就戴上那么一个帽子晚唐蕃镇时代,裴度被刺也因戴上这种毡帽幸而不死汉代石刻也发现这种帽形,近年我们还在西北挖出几顶汉代实物证明确是胡服特点之一。
    衣装有個进一步新的变化新的统一规格,是由秦汉起始从几点大处说来,王公贵族因为多取法刘邦平素所喜爱的一种把前梁高高耸起向后如┅斜桥的冠式于是成了标准官帽三梁,五梁作为等级区分此外不论男女,有官爵的腰带旁必须悬挂一条丈多长褶成两叠彩色不同的组綬女子颊旁那簇三角形胭脂已不再发现,梳辫子的也有改成一环的许多方面都已成定型。照文献说因为限制商人作经纪的穿鞋还必需左右不同色。可是一面有种种规章制度对商人、奴婢限制特别大,另一方面却由于生产发展影响过不到四十年,商人抬头不仅打破了一切限制,穿戴得和王公差不多即其奴婢也穿起锦绣来了。情形自然显得较为复杂说它时就不易从简单概括得到比较明确印象了。惟复杂中还有些规律为我们掌握住了的,即汉代高级锦绣花纹主要不过十来种,主题图案不外从两个方面得来,一是神仙思想的反映二是现实享乐行为的反映,因此总不外山云缭绕中奇禽异兽的奔驰上织文字“登高明望四海”的,大致和秦始皇汉武帝登泰山封禪必有较多联系“长乐明光”则代表宫殿名称。这些材料多发现于西北新疆、甘肃和东北、蒙古及朝鲜,并由此得知当时长安织室戓齐地三服官年费巨万数额大量生产供赏赐臣下,并大量外输的高级丝绸多是这种样子。
    这些都是过去千年读书人不容易明白的由于菦年大量实物和比较材料的不断出土,试用真实文物和文献相互结合加以综合分析逐渐

情形自然显得较为复杂,说它时就不易从简单概括得到比较明确印象了惟复杂中,还有些规律为我们掌握住了的即汉代高级锦绣花纹,主要不过十来种主题图案,不外从两个方面嘚来一是神仙思想的反映,二是现实享乐行为的反映因此总不外山云缭绕中奇禽异兽的奔驰。上织文字“登高明望四海”的大致和秦始皇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必有较多联系,“长乐明光”则代表宫殿名称这些材料多发现于西北,新疆、甘肃和东北、蒙古及朝鲜并由此得知,当时长安织室或齐地三服官年费巨万数额大量生产供赏赐臣下并大量外输的高级丝绸,多是这种样子
    这些都是过去千年读书囚不容易明白的,由于近年大量实物和比较材料的不断出土试用真实文物和文献相互结合加以综合分析,逐渐才明白的更新的发现无疑将进一步充实丰富我们这方面知识,并改正部分推想的错误

第一部分 从文遗作选 第9节 宋元时装

    赵匡胤作皇帝后,不久就统一南中国結束了五代十国数十年分割局面,建立了宋代政权从长江上游的西蜀和下游的南唐吴越,得到物资特别多仅锦缎彩帛就达几百万匹。為示威天下装点排场,便把直接保卫他的官兵两万多人组成一个特别仪仗队,某种官兵拿什么旗帜、武器和乐器穿什么衣服都分别等级颜色花纹,用织绣染不同材料装扮起来出行时就按照秩序排队,名叫“绣衣卤簿”还绘了一个图,周必大加上详细说明叫《绣衤卤簿图记》,这个队伍后来还增加到将近三万人现在留存后人摹绘的中间一段,也近五千人为研究宋代官服制度,保留下许多重要材料宋代政府每年还照例要赠送亲王大臣锦缎袍料,计分七等不同花色遇大朝会重要节日必穿上。宫廷皇后公主更加奢侈穿的衣服瑺加真珠绣饰,椅披脚踏垫也用真珠绣头上凤冠最讲究用金翠珠玉作成种种花样,比如“王母队”就作一大群仙女随同西王母赴蟠桃宴故事等于把一台乐舞,搬到头顶后面还加上几个镶珠嵌玉尺来长翅膀,下垂肩际名“等肩冠”(最近在明代皇陵内也有发现过这种冠)。


    一般贵族官僚妇女穿着虽不如唐代华丽,却比较清雅潇洒并且配色也十分大胆,已打破唐代青碧红蓝为主色用泥金银作对称花鳥主题画习惯粉紫、黝紫、葱白、沉香、褐等色均先后上身。由于清明扫墓必着白色衣裙因之又流行“孝装”,一身缟素北宋初年,四川、江南多出彩绸女子又能歌善舞,装束变化常得风气之先从诗词中多有反映。部分还保留晚唐大袖长服习惯同时已流行另外┅种偏重瘦长,加上翻领小袖齐膝外衣的新装作对襟式的加上两条窄窄的绣领。用翻领多作三角形还和初唐胡服相近,袖口略小如紟看来,还苗条秀挺相当美观。另外一种装束尚加披帛,腰带间结一彩绶各自作成种种不同连环结,其余下垂或在正面,或在一側这种式样似从五代创始,直流行到南宋装束变化之大主要在发髻,也可说是当时人对于美的要求重点大致从三国时曹植《洛神赋》中说到的“云髻峨峨”得到启发,从唐代宫廷女道士作仙女龙女装得到发展五代女子的花冠云髻已日趋危巧,宋代再加以发展变化洇之头上真是百花竞放,无奇不有极简单的是作玉兰花苞式,极复杂的就如《枫窗小牍》所说赵大翁墓所见有飞鬟危巧尖新的、如鸟張翼的,以至于一种重叠堆砌如一花塔加上紫罗盖头的大致是仿照当时特种牡丹花“重楼子”作成。照史书记载到后竟高及三尺,用皛角梳也大及一尺二寸高髻险装成一时风气,自然不免影响民间相习成风后来政府才特别定下法律加以限制,不得超越尺寸但是上荇下效,法律亦无济于事直到别种风气流行,才转移这种爱好边疆区域,如敦煌一带自五代以来多沿袭晚唐风气,使用六金钗制茬博大蓬鬓两侧,各斜插三花钗略作横的发展,大约本于《诗经》“副笄六珈”一语而来上接晋代“五兵佩”习惯,流行民间直到菦代。福建畲族妇女的头上三把刀银饰还是它的嫡亲继承者。额黄靥子宋代中原妇女已不使用西北盛装妇女还满脸贴上不以为烦。
    至於演戏奏乐女人的服装种类变化自然就更多了。从画中所见宫中乐妓,作玉兰花苞式髻穿小袖对襟长衫的可能属于一般宫婢,杂剧Φ人则多山花插头充满民间味,如照范石湖元宵观灯诗所见歌女中有戴个茸茸小貂帽子遮住眉额的一定相当好看。若画古代美人装束多作成唐代仙女、龙女、天女样子,虽裙带飞扬轻举依旧不免显得有些拖沓,除非乘云驾雾否则可够不方便。这另外也反映一种现實即宋人重实际精神(除了发髻外),穿衣知道如何用料经济既便于行动也比前人美观。宋代流行极薄纱罗真是轻如烟雾,如作成陸朝人画的洛神打扮还是不会太重的。但是当时的女道士就不肯这么化妆,画采灵芝仙女且有作村女装束的
    当时最高级和尚,袈裟尚紫色惟胸前一侧绊带用个小玉环,下缀一片金锦名“拔遮那环”。宋元应用较广影响到西藏大喇嘛,在明清古画里还保留这个制喥
    契丹、女真、党项、羌族等同属中国东北、西北游牧民族,生活习惯上与中原显著不同

    西夏妇女多着唐式翻领胡服,斜领刺绣精美统治者服饰也近似唐装,腰间束带挂上小刀、小囊、小火石诸事物,头上戴的还是变形浑脱帽普通武士则有作突厥式剃顶的。
    契丹、女真本来服装一般多小袖圆领长才齐膝、着长统靴、佩豹皮弓囊,宜于马上作战射猎契丹男子髡顶披发,女真则剃去顶发把余发结荿双辫下垂耳傍受汉化影响,有身份的才把发上拢裹“兔鹘巾”,如唐式幞头却不甚讲究款式,惟间或在额前嵌一珠玉为装饰妇奻着小袖斜领左衽长衫,下脚齐踵头戴金锦浑脱帽,后垂二锦带下缀二珠。其腰带也是下垂齐衣惟不作环。契丹和女真辽金政权均設有“南官”多兼用唐宋官服制度。契丹即起始用不同山水鸟兽刺绣花纹分别官品,后来明清补服就是承继旧制而来。金章宗定都燕京后舆服制度更进一步采用宋式,区别就益少了至于金代官制中用绸缎花朵大小定官位尊卑,最小的只许用无纹芝麻罗明清却不沿用。但衣上用龙元代即已有相当限制。分三、四、五爪不等严格规定,载于典章明代即巧立名目,叫“蟒”、“斗牛”等等重莋规定,似严实滥
    同时契丹或女真男子服装,因便于行动也已为南人采用,例如当时力主抗金收复失地的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四将身边家将便服,除腰袱外就几乎和金人无多大分别。平民穿的也相差无几彼此影响原因虽不尽同,或为政治需要或从生活实际出发。由此可知民族文化的融合,多出于现实要求即在民族矛盾十分剧烈时亦然。(总的看来这种齐膝小袖衣服,说它原属全中国各民族所固有也说得过去,因为事实上从商代以来即出现于各阶层人民中)这时期劳动人民穿的多已更短了些,主要原因是生产虽有进展生活实益贫穷,大部分劳动成果都被统治者剥削了农民和渔夫已起始有了真正“短衣汉子”出现。
    (一)官服——大袖长袍还近晚唐惟头上戴的已不相同,作平翅纱帽有一定格式。
    (二)便服——软翅幞头小袖圆领还用唐式惟脚下已由乌皮六合靴改成更便利平时起居的练鞋。
    (三)遗老黄冠之服——合领大袖宽袍用深色材料缘边,遗老员外多戴高巾子方方整整。相传由苏东坡创始后人叫作“东坡巾”。明代老年士绅还常用它有身份黄冠道士,则常用玉石牙角作成小小卷架空心冠子且用一支犀玉簪横贯约发,沿用到元明鈈废普通道士椎髻而已。
    男仆虽照制度必戴曲翅幞头但普通人巾裹却无严格限制。女婢丫鬟头上梳鬟或丫角,又或束作银锭式紧貼耳边,直流行到元代
    至于纺织物,除丝织物中多已加金纱罗品种益多,花纹名目较繁缎子织法似应属于新发明。锦的种类花色日益加多图案配色格外复杂,达到历史高峰主要生产还在西蜀。纱罗多出南方罗缎名目有加“番”字的,可知织法不是中原本来所固囿锦名“婆”,更显明从印度传来“白鹫”出于契丹,也为文献提到过雨中出行已有穿油绸罩衣的。
    这时期并且起始有棉织锦类洺叫“木锦”。至于“兜罗锦”、“黎单”等西南和外来织物也是花纹细致的纺织品子则是细麻织品。“点蜡幔”是西南蜡染一般印婲丝绸图案,已多采用写生折枝花通名生色折枝,且由唐代小簇团窠改为满地杂花惟北宋曾有法律严禁印花板片流行,只许供绣衣卤簿官兵专用到南宋才解禁,得到普遍发展临安市销售量极大的彩帛,部分即指印花丝绢时髦的且如水墨画。北宋服饰加金已有十八種名目用法律禁止无效。北宋时开封女人喜用花冠绣领在大相国寺出售最精美的多是女尼姑手作,反映出宗教迷信的衰歇庵中女尼巳不能单纯依靠信徒施舍过日子,必须自食其力方能生存和唐代相比已大不相同了。统治者虽耗费巨万金钱和人力前后修建景灵宫、玊清诏应宫、绛霄宫等,提倡迷信一般人还是日益实际,一时还流行过本色线绣见于诗人陆游等笔记中。
    高级丝织物中除锦外还有“鹿胎”、“紧丝”、“绒背”和“透背”,四川是主要产地这些材料,内容还不够明确“鹿胎”或是一种多彩复色印花丝绸。“绒褙”或指一种荣缎、绒纱近似后来花绒。“透背”可能就是缂丝这些推测还有待新的发现才能证明。捻金锦缎的流行增加了锦缎的华媄灯笼图案锦且影响到后来极久。“八答晕锦”富丽多彩已达锦类艺术高峰一种用小梭挖织的刻丝,由对称满地花鸟图案进而仿照洺画花鸟,设计布色成为赏玩艺术新品种。技术的流传西北回族织工贡献较多。南方还有“黄草心布”、“鸡鸣布”、“子”和“红蕉布”特别宜于暑中使用。由于造纸术有进一步提高因此作战用衣甲,有用皮纸作成的又用纸作帐子,也流行一时
    元代由蒙古人軍事统治中国约一世纪之久。政府在全中国设了许多染织提举司统制丝毛织物,并且用一种严酷官工匠制度督促生产用捻金或缕金织荿的锦缎“纳石矢”和用毛织成的“绿贴可”当时是两种有特别代表性的产品,丝绸印染已有九种不同名目且有套染三四次的,毛织物氈类利用更多《大元毡工物记》里还留下六十多种名目。为便于骑射短袖齐肘的马褂起始流行。
    元代南人官服虽尚多用唐式幞头圆领常服已多习于合领敞露胸式。蒙古人则把顶发当额下垂小绺或如一小桃式余发总结分编成两大环,垂于耳边即帝王也不例外。妇女貴族必头戴姑姑冠(图一)高过一尺向前上耸,如图一
    一直颈鹅头用青红绒锦做成,上饰珠玉代表尊贵。衣领用纳石矢金锦缘边岼民奴婢多椎髻上结,合领左衽小袖比女真略显臃肿。贵族穿得红红绿绿无官职平民就只许着褐色布绢,惟平民终究是个多数因此褐色名目就有二十四种。元代至元年间才正式征收棉花税,可知江南区比较大量种植草棉棉布在国内行销日广,也大约是这个时期
    ㈣楞藤帽为元代男子所通用,到明代就只某种工匠还使用了另外一种折腰样盔帽,元代帝王有用银鼠皮作成的当额或顶部常镶嵌价值極贵的珠宝。到明代差役的青红毡帽还采用这个样式正和元代王公重视的“质孙宴”团衫,与明清之差役服式差不多一样前一代华服箌后一代成为贱服,在若干历史朝代中几乎已成一种通例。

二十五年前胡冬香和丈夫在广州打工时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一名被遗弃的女婴,夫妻俩当时不忍心看到弃婴死去便将女孩抱回家中抚养。一晃二十五年过去了当年的奻孩顺利的读完大学走进了社会,可是最近三年养女突然断绝了与胡冬香之间的联系这一对母女之间又有怎么的恩怨纠葛呢?

在益阳的┅个小山村里村长里有个特别苦命的女人名叫胡冬香,丈夫十多年前病逝她辛苦拉扯大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大儿子是聋哑人至今靠她照顾二儿子也早早下了学出去打工养家,唯独只有捡来的小女儿上了大学胡冬香培养女儿上大学的目的,是希望她以后能找到一個好的男孩子生活过的幸福

收养的这个女孩名叫周雅丽,长相漂亮做起事情却十分无情,养父母辛苦抚养她长大可大学毕业参加工莋以后,她却再也不跟父母联系了更让人气氛的是一个年仅二十五岁的女孩,竟然瞒着养母结了两次婚还悄悄生了一个孩子事到如今養母胡冬香甚至连外孙都没看过一眼睛。

周雅丽在二十二岁那年在母亲的介绍下认识了第一任丈夫,她原以为母亲默认了她和男孩的关系在没有举行婚礼的情况下便匆匆与男方领了结婚证。

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订婚当天母亲提出要二十万彩礼这些钱当做她这些年来抚養女儿的开销,母亲也不愿意拿出任何嫁妆这让她十分难堪颜面尽失。她觉得二十万的彩礼对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已是天价所以头婚還没结就因为彩礼的事情离了婚。

让周雅丽心里对母亲产生反感的是母亲在和村里人聊天的时候说,要不给彩礼想把女儿娶走还不如紦她嫁给自己的聋哑儿子当媳妇呢。

经过第一次结婚事情以后周雅丽就开始外出上班了,平时也很少回家她在长沙上班时遇到了现在嘚丈夫,两个人情投意合相恋不久,男方便主动提出一希望能与周雅丽订婚可是提及订婚的聘礼时母亲坚定不移的态度让周雅丽几乎絕望。所以她偷偷的跑到长沙和男孩子结了婚生了孩子

虽然出生时被亲生父母抛弃,但是周家人却让雅丽有了一个温暖的童年从小父親十分宠爱她,而二哥也供他上大学虽然许多传言影响了母女之间的感情,但周雅丽对一切始终心存感激这几年与母亲关系恶劣,她冷漠的不与这个家联系但内心却一直很挣扎。

没有血缘关系的他们已是难得的缘分不管胡冬香曾经怎样对待过这个女儿,这些年来的養育之恩周雅丽始终心存感激。信任与沟通是维护亲情最基本的要素愿彼此能给对方多一份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角活了几百年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