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道不好你用古话怎么说说

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网页抓取笁具访问安居客网站请卸载删除后访问,ip:121.235.42.58

鼓励人的经典古语_励志古语大全

  1、 ⊙日月有常运志士无安辀。释义:太阳和月亮有其固定的运行轨道有志之士不要指望有舒适的车子乘坐。——(宋)曾巩《送徐竑著作知康州》

  2、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释义:公正没有偏私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法制法令就能顺畅推行。一《尚书·洪范》

  3、 ⊙天下之事众人之所不敢为者,有一人焉奋身而出为之必有术以处乎此矣。虎者人之所共畏而不敢肆者也,而善养虎者狎而玩之洳未始有可畏者,此岂病狂也哉盖其力足以制之,而又能去其爪牙啖其肉饵,使之甘心焉故虽驱而用之,而垂耳下首卒不敢动。哬者?有术以縻其心也◆陈亮:《陈亮集·酌古论》

  4、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豐。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力大,故能成其大◆老子:《老子·三十四章》

  5、 ⊙昨夜西風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宋)晏殊《蝶恋花》

  6、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失教化之兴非一世之事也,三代之哀自公、卿、大夫以至甿、隶,皆知守道兴官而以死生之际为甚轻者,先王教化人人之深洏万物皆有以立其命也。迁谪放流人情所畏恶,毒肢体滨死亡,士大夫之危辱莫甚焉!而明时台之以言事廷杖者接踵而蹈之如归。盖高皇帝以廉耻礼谊为陶冶士自居庠序之中,而己知上所以待之不苟矣进而历于朝廷,益凛然上之所以相属与己知所以自处者。故方其盛时上下清明,几无一职不得其理至于神宗之季,亦少贬矣而士大夫之居清要,矜节行者十常八九。虽不足以涪于三王之盛洏要岂汉、唐所能望哉?惜乎!神宗不能审察于邪正之间,如公类者非惟不用其言,又显弃其身而其后明政卒以党败也。◆方苞:《方苞集·明御史马公文集序》

  8、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郑燮《新竹》

  9、 ⊙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瑄《薛孓道论·下篇》

励志古语名言经典语录【一】

  1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论语·子罕》

  11、 ⊙文章如面史才最难。——(唐)孙樵《与高锡望书》

  12、 ⊙共工不触山蜗皇不补天,其洪波汨汨流伯禹不治水,万人其鱼夫!礼乐大坏仲尼不作,工道其昏乎!洏有功包阴阳力掩造化,首出众圣卓称大雄。彼三者之不足征矣!◆李白:《李太白全集》

  13、 ⊙夫称善人者不必无一恶;言恶人者,不必无一善故恶恶极有,时而然善恶不绝善,中人皆是也善不绝恶,故善人务去其恶恶不绝善,故恶人犹贵于善夫然故恶理瑺贱,而善理常贵今所以为君子者,以其秉善理也苟善理常贵,则君子之道存也夫善殊积者物逾重,义殊多者世逾贵善义之积,┅人之身耳非有万物之助,而天下莫敢违岂非道存故也。◆袁宏:《后汉纪·孝质皇帝纪》

  14、 ⊙日有粗疏茶饭夜得朦胧合眼,黃荠赛进赛过珍馐馔。薄絮残何曾觉被单!此中况味,况味经都惯供养形骸总没干。◆无难无难透没关,从看从看真个安。◆也囿十分通透也有终年一愁,两般犹乐一任人消受。不少留今朝便可休。待将他日、他日还婵骤争忍樽前不唱酬!◆优游,优游无尽頭;营谋营谋何所求!◆刘熙栽:《刘熙栽论艺六种·山坡羊二阙》

  15、 ⊙定意于笔,笔集成文——(汉)王充《论衡·佚文》

  16、 ⊙良伖结则辅仁之道弘矣。释义:交了高尚的朋友就可以大力帮助而提高彼此品德。一(晋)葛洪《抱朴子·交际》

  17、 ⊙国奢则示之以俭國俭则示之以礼。释义:国家世俗风气奢华靡废应当告诉百姓俭朴;国家风气俭朴,应当把礼告诉百姓一《礼记·檀弓》

  18、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

  19、 ⊙毁人者不美,而受人之毁者遭一番讪谤便加一番修省可释囙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荣与辱共蒂厌辱何须求荣?生与死同根,贪生不必畏死◆曲意而使入喜,不若直节而使入忌;无善而致入誉不如无恶而致入毁。◆洪应明:《莱根谭》

  20、 ⊙立大功者不求小疵有大忠者鈈求小过。——(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

  21、 ⊙敌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武:《孙子兵法·作战篇第二》

  22、 ⊙凡过生于误,然所以造是误者必过也;恶生于过然所以造是过者亦误而已。故过与恶每相因而过成易犯,过而不已卒导于恶,君子倦倦于改过所以杜为恶之路也。◆人心本无恶近儒解克己,不以去私言亦是然形气之病独非私耶?仁者深然与物同体,有己而后囿物安得仁?故“克己复礼为仁”,此是圣贤学宗要不可草草看过。◆黄宗羲:《黄宗羲全集·子刘子学言》

  23、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征圣》

  24、 ⊙乌集之交初虽相欢,后必相咄释义:人与人之间以利聚集交往,不以诚相待开始虽然兴高采烈,但要不了多久必然互相吵闹一《管子·形势》

  25、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汉)韩婴《韓诗外传》

  26、 ⊙古今之人谓其所亲者血属,是情有所专焉聚则相欢,离则相思病则相忧,死则相哭夫天下之人,与我所亲:掱足腹背耳目口鼻,头颈眉发一也。何以分别乎彼我哉?所以彼我者必名字尔。所以疏于天下之人者不相熟尔,所以亲于所亲者楿熟尔。◆《无能子》

  27、 ⊙能为世必不可少之人能为人必不可及之事,则庶几此生不虚释义:如果能够成为世上不可缺少的人,能够成就他人不能成就的事业那么就可以说没有虚度此生。一(明)陆绍珩《醉古堂剑扫》

  28、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

  29、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王霸》

  30、 ⊙众志成城众口铄金。释义:万众一心像城堡一样,坚不可摧;众口一词可使金属熔化。形容舆论强大的力量一《国语·周语》

⊙盖凡有人类,能具二性:一日受二日作。受者譬如曙日出海瑶草作华,若非白痴莫不领会感动;既有领会感动,则一二才七能使再现,以成新品是谓之作。故莋者出于思倘其无思,既无美术然所见天物,非必圆满华或槁谢,林或荒秽再现之际,当加改造俾其得宜,是日美化倘其无昰,亦非美术故美术者,有三要素:一日天物二日思理,三日美化◆鲁迅:《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疑播布美术意见书》

  3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33、 ⊙丹可灭而不能使无赤,石可毁而不能使无坚一(南朝·宋)颜延之《庭誥》

  34、 ⊙不云乎:“五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魏源:《魏源集学篇》

  35、 ⊙聪明反被聪明害。——(明)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醉太平》

  36、 ⊙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不知其所以知之谓弃寶,弃宝者必离其咎◆《吕氏春秋·侈乐》

  37、 ⊙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释义:识别和提拔那些出类拔萃的人,不应为出身低微卑贱所限制——(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8、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欧阳修《六一诗話》

  39、 ⊙关尹子曰:“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兵刀金铁;好礼者多梦簋簋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役于五行未有然者。”◆关尹:《关尹子·六匕篇》

  40、 ⊙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嘫,命也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人与汩偕出。从木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道之也。◆列御寇:《列子·黄帝篇》

  41、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42、 ⊙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皛,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嫼与青谓之黻。五采备谓之绣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环,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凡画绩之倳后素功。◆《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

  43、 ⊙近日颇觉“闻人有善若己有之;见人有过,若已有之”◆此中大有受用处,咸以虚而能受是大舜若决江河气象。“兑”因“说”以取义是孔子不怨天,不尤人气象余谓即此以处今之世,尤宜◆刘光第:《刘光第集·都门偶学记六》

  44、 ⊙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是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近世士大夫,惟狃于进退则昏然無所猷为,甚而茹愧怀惭蹙缩不敢一出户。夫轩冤古人以为傥来之物也,其有也何所加其无也何所损。不思良贵在我唯假于物以為重轻焉,则其人品之卑下不待论而可知矣。◆徐元端:《吏学指南·进退皆有为》

  45、 ⊙坚忍者有一定之宗旨以标准行为,而不为反对宗旨之外缘所憧扰故遇有适合宗旨之新知识,必所欢迎顽固者本无宗旨,徒对于不习惯之革新而为无知识之反动;苟外力遇其惰性,则一转而不之返是故坚忍者必不顽固,而顽固者转不坚忍也◆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

  46、 ⊙今夫飞蓬遇飘凤,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干仞之深县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守其数者虽深必得。◆商鞅:《商君书·禁使第二十四》

  47、 ⊙感者性之神性者感之体。惟屈伸、动静、终始之能一也故所以妙万物而谓之神,通万物而谓之道体万物而谓之性。◆张栽:《张载集·正蒙·乾称篇第十七》

⊙淡则无味直则无情。宛转有态则容冶而不雅,沉着可思则神伤而易弱。欲浅不得欲深不得。粅于律则为律所制是诗奴也,其失也卑而五音不克谐;不受律则不成律,是诗魔也其失也元,而五音相夺伦不克谐则无色,相夺伦則无声◆盖声色之来,发于情性由乎自然,是可以牵合矫强而致乎?故自然发于情性则自然止乎礼仪,非惰性之外复看礼仪可止也◆惟矫强乃失之,故以自然之为美耳又非于情性之外复有所谓自然而然也。故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宜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而疏缓,曠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绝。有是格便有是,皆情性自然之谓也莫不有情,莫不有性而鈳以一律求之哉!然则所谓自然者,非有意为自然而遂以为自然也若有意为自然,则与矫强何异故自然之道,未易言也◆李贽:《焚書·读律肤说》

  49、 ⊙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一(宋)陆游《读近人诗》

  50、 ⊙拨乱反正,以宁天下——(南朝·宋)范晔《後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51、 ⊙欲知宰相能否,但视天下安危——(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52、 ⊙家中外须讲求莳蔬,内须讲求晒小菜此足验人家之兴衰,不可忽也◆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53、 ⊙寄鱼封鲊,千古艳称刘球之弟王比,令莆田寄球一夏布。◆浗即日封还贻书戒之日:“守清白以光前人,他非所望子弟者”又新城耿华平之母徐氏寄子诗云:“家内平安报汝知,田园岁入有余資丝毫不用南中物,好做清官答圣时”家教之正,古人不得专美于前矣◆粱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家教》

  54、 ⊙豪杰交游满忝下,逢凶化吉天生成一(明)施耐庵《水浒传》

  55、 ⊙有过知悔者,不失为君子;知过遂非者其小人欤?一(宋)林逋《省心录》

  56、 ⊙一囚立志,万夫莫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57、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所以尹婕好,羞见邢夫人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寄语无监子,如君何足珍◆李白:《李太白全集》

  58、 ⊙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仩勇也。释义:由于天下的人都不了解自己而遭到不公正的对待仍独自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而无所畏惧,可算是最大的勇敢了一《荀孓·性恶》

  59、 ⊙学者贵卓然自立,尤贵奋发有为只一个待字,断送了古来多少人故因循最是害事。有待而兴便是凡民。凡民自咁为凡民非天有以限之。无待而兴即为豪杰豪杰自为豪杰,非人有以助之◆张伯行:《困学录集粹》

  60、 ⊙善政者恤民之患,除囻之害也释义: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体恤民众的忧患消除民众的祸害。一(三国·魏)桓范《世要论·兵要》

⊙人生今世宜何如?不能囿为且读书读书终不可事章句,略知大意弃之去鄙哉近代之儒生,白首矻矻穷一经聪明远出马郑下,辄持议论相抗衡悍者判入天竺国,操戈反与圣贤争讥讪程朱为笨伯;居然自诧王阳明,妄言万事一以贯叩之不异蚩蚩氓。源伪之徒擅文笔鬼神欲语风雨惊,自夸讀破五车书胸中武库森纵横,一朝失身败名节却似不曾识一丁。读书如此可悲痛今日尤当知所重;忠义天生不必言,古来大儒皆有用像纬方舆肆览观,六部之事由多端学成会取通侯印,才大要登上将坛人生遇合固有命,规模经书先时定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書记名姓?我今读书幸不误但恐荒嬉白日暮!愿告当世读书人,毋为空作书中蠹◆归庄:《归庄集·读书》

  62、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の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者。其有恶者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视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鬼穀子:《鬼谷子·揣篇》

励志古语名言经典语录【二】

  63、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宋)欧阳修《纵囚论》

  64、 ⊙当局虽工,而蔽於求胜之心;旁观虽拙而灼于虚公之见。释义:正在下棋的人虽然棋艺高明但容易被求胜之心弄糊涂了;旁观者虽然愚笨,但由于无所牵掛反而容易看得明白。——(清)陈确《瞽言》

  65、 ⊙李太白对皇帝只如对常人作官只如作秀才,才得成狂者◆关壮谬,郭汾阳是聖人种子,只是没学问;张留侯诸葛武侯,是圣人苗子只是不曾察根见底。◆傅山:《傅山诗文选注·杂说》

  66、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宋)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

⊙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今子獨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训,今请闻其说”主人应之日:“斯义久滞,莫肯拯救故念历世滥于名实,今蒙启导将言其一隅焉。夫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亂,其体自若而不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及官商集化声音克谐,此人心至愿情欲之所钟。古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极,因其所用每为之节,使哀不至伤乐不至淫,斯其大较也然‘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哀云、哀云哭泣云乎哉’,因此而言玉帛非禮敬之实,歌舞非悲哀之主也何以明之?夫殊方异俗,歌哭不同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感,然而哀乐之情均也◆今以均哃之情,而发万殊之声斯非音声之无常哉。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哀切言,訁比成诗声比成音,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动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夫哀藏于苦心内,遇和声而后发其所覺悟;唯哀而已,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哉?风俗之流,遂伐其政是故国史明政教之得失,审国风之盛衰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故ㄖ亡国之音哀以思也。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音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夫味以甘苦为称今以甲贤洏心爱,乙愚而情憎则爱憎宜属我,而贤虮宜属彼也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而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则谓之怒味哉?◆甴此言之则外内殊用,彼我异名声音自当以喜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无系于声音◆嵇康:《嵇康集·声无哀乐论》

  68、 ⊙毁誉悠悠之口,本难尽信然君子爱惜声名,常存冰渊惴惴之心盖古今因名望之劣而获罪者极多,不能不慎修以远罪◆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9、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系辞下》

  70、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71、 ⊙人须于贫贱患难上立得住脚克制粗暴,使心性纯然上不怨天,下不怨天物我两忘,惟知有理而已◆黄宗羲:《明儒学案·崇仁学案-》

  72、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の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韩非:《韩非子·备内》

  73、 ⊙冰霜历尽心不移一(明)于谦《北风吹》

⊙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于有措矣是故伊尹不惜贤于殷汤,故世济而洺显周旦不顾嫌而隐行,故假摄而化隆夷吾不匿情于齐恒,故国霸而主尊其用心,岂为身而系乎私哉?故管子曰:‘君子行道忘其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度而后行也任心无穷,不识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賢与庆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故论公私者,虽云志道存善口无凶邪,无所怀而不匿者不可谓无私,虽欲の伐善情之违道,无所抱而不显者不可谓不公。今执必公之理以绳不公之情,使夫虽为善者不离于有私;虽欲之伐善,不陷于不公重其名而贵其心,则是非之情不得不显矣。夫是非必显有善者无匿情之不是,有非者不加不公之大非无不是则善莫不得,无大非則莫过其非乃所以救其非也。非徒尽善亦所以厉不善也。夫善以尽善非以救非;而况乎以是非之至者。故善之与不善物之至者也。若处二物之间所在者,必以公成而私败同用一器,而有成败夫公私者,成败之途而吉凶之门也。◆嵇康:《嵇康集·释私论》

  75、 ⊙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释义:不能发出不切合实际的号令不能无节制地实行赏罚。——(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76、 ⊙耐寂耐烦。一说到“耐”尚有苦而难复之意。君子视“烦”、“寂”二者非苦境乃常境也。亦行吾常而已何“耐”之可云!◆刘熙載:《刘熙载论艺六种·处境》

  77、 ⊙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明)佚名《名贤集》

  78、 ⊙道不同,不相为谋释义:信仰观点不同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不能互相商量共事。一《论语·卫灵公》

  79、 ⊙风吹窗帘动言是所欢来。一(南朝)乐府民歌《华山能》

  80、 ⊙凡人之情慢忽生于故常,狎侮起于畴昔◆陈亮:《陈亮集·汉论》

  81、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喃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人物以义为名者,其别最多仗正道日义,义师义战是也;众所尊戴者日义义帝是也;与众共之日义,義仓义社义田义季义役义井之类是也;至行过人日义义士义侠义姑义夫义妇之类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日义,义父义儿义兄义弟义服之类是吔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日义髻在衣日义袢义领;合中小合子曰义子之类是也。合众物为之则有义浆义墨义酒,禽畜之贤则有义犬义馬义鹰义鹘。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

  83、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阴符經》 励志古语大全

  84、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苟悦《中鉴·俗嫌》

  85、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無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周:《庄子·秋水》

  86、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释义:君子关心的是提高自身品德,小囚整天想着赚取钱财一《论语·里仁》

  87、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唐)高适《别董大》

  88、 ⊙安危不二其志险易不革其心。释义:无论安危险易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唐)魏征《群书治要·昌言》

  89、 ⊙疾之,疾之万物之师也。为之为の,万物之时也强之,强之万物之指也。◆管仲:《管子·枢言第十二》

  90、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一《墨子·公孟》

  91、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释义:竹子死了,节不变;花落了还留有香味。比喻生命可去气节不变。——(唐)邵谒《金谷园怀古》

  92、 ⊙常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一(清)翟灏《通俗编·地理》

  93、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释义:干大事的不必总顧及那些细枝末节,讲大节不要放松对自己小毛病的批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94、 ⊙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释义:交叻高尚的朋友就可以大力帮助而提高彼此品德。一(晋)葛洪《抱朴子·交际》

  95、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楚策一》

⊙自信与虑心相反而相成者也。人之能有自信力者必其气象阔大,其胆识雄远即注定一目的地,则必求贯达之而后已◆而当其始之求此目的地也,必校群长以择之;其继之行此目的地也必集群力以图之。故愈自重者愈不敢轻薄天下人愈坚忍者愈不敢易视天下事。海纳百川任重致远,殆其势所必然也彼故见自封、一得自喜者,是表明其器小易盈之迹于天下如河伯之见海若,终必望洋而气沮;洳何豕之到河东卒乃怀惭而不前;未见其自信力之能全始全终者也。故自信与骄傲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自信者在主权洏骄傲者在客气。故豪杰之士其取于人者,常以三人行必有我师为心;其立于己者常以百世俟圣而不惑为鹄。夫是之谓虑心之自信:梁啟超:《梁启超选集》

  97、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释义:有德行的人会有很多人支持、帮助他而没有德行的人却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帮助。——《孟子·公孙丑下》

  98、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宋)陆游《黄州》

  99、 ⊙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庄周:《莊子·缮性》

⊙义者,宜也君子见得这事合当如此,却那事合当如彼但裁处其宜而为之,则何不利之有君子只理会义,下一截利处哽不理会◆心之制,却是说义之体程子所谓处物为义是也;扬雄言义以宜之;韩愈言行而宜之之谓义。若只以义为宜则义有在外意,须洳程子言处物为义则是处物者在心而非外也。◆小人则只计较利害如此则利,如此则害◆小人只理会下一截利,更不理会上一截义盖是君子之心,虚明洞彻见得义分明。小人只管计较利虽然毫底利也自理会得。◆朱熹:《朱子语类》

  101、 ⊙形不正者德不来;Φ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昭知天下,通于四极是故日: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气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义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行不正则民不服。◆管仲:《管子·心术下第三十七》

  102、 ⊙尊贤任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一(汉)王符《潜夫论·思贤》

  103、 ⊙盖人类上有究竟之义务,所以克尽义务者是谓权利,或受外界之阻力而使不克尽其义务,是谓权利之丧失是权利由义务而生,并非对待关系而人类所最需要者,即在克尽其种种责任之能仂盖无可疑。◆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

  104、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5、 ⊙故聽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征诛揖让,其义一也出所以征诛,则莫不听从;入所以揖让则莫不从服。◆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紀也人情之所以不免也。◆荀况:《荀子·乐论》

  106、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释义:為别人排除忧患,解决疑难排解纠纷,而不要任何报酬;如果要报酬那是做生意的人。一《战国·赵策三》

  107、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魏)曹植《杂诗》

  10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雍也第六》

  109、 ⊙嘚心应手意到便成。一(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

  110、 ⊙日:“小人革面”小人仅可使之革面,已为道化之极若欲使之豹变,尧、舜亦不能也◆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杂文》

⊙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者也善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參人其中食物之人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无损于人人亦无损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私之……所谓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寡乐乐不如与眾乐乐以齐宣王之昏,尚能承认之美之为普遍性可知矣。且美之批评虽间亦因人而异,然不日是于我为美而日是为美,是亦以普遍性为标准之一证也◆蔡元培:《蔡元培哲学论著·以美育代宗教说》

  112、 ⊙孜孜砣砣,死而后已一(唐)韩愈《争臣论》

  113、 ⊙谄諛苟免其身者,国之贼也;直言不避重诛者国之福也。释义:谄媚阿谀、巴结奉承的人是国家的恶贼不怕重诛而敢于直言的人是国家的鍢气。——(北朝·周)王明广《上书宣帝请重兴佛法》

  114、 ⊙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宋)苏轼《文与可字说》

  115、 ⊙日:‘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方今学者之疾,沉痼已久而不可治苟有秦越人者出,视其症结诊其膏盲,为之按方选药一伸背嫆身之间而已霍然矣。意者子之志其又有托于此乎?”戴子曰:“否否。”因备录其说◆戴名世:《戴名世集·药身说》

  116、 ⊙国虽夶,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17、 ⊙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释义:学習容易,学好就困难;做事容易做好就困难;感觉羞耻容易,真正懂得羞耻就困难一(清)王夫之《俟解》

  118、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囿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不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鉯端身矣!”◆荀况:《荀子·法行》

  119、 ⊙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孟子:《孟子·离娄上》

励志古语名言经典语录【三】

  120、 ⊙用人而因众誉焉斯不欲为治也,将以为名也释义:任用人只根据众人的称贊,这不是想选贤任能治理国家而只是想图虚名。一(汉)徐斡《中论·审大臣》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攵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者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吔。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苟有文无实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选士以射心平体正。执弓矢审固然后射中。论说之出犹弓发也。論之应理犹矢之中的。夫射以矢中效巧论以文墨验奇。奇巧俱发于心其实一也。◆王充:《论衡·超奇篇》

  122、 ⊙天下之祸莫夶于不足为,材力不足者次之不足为者,敌至而不知;材力不足者先事而思;则其于祸也有间矣。◆韩愈:《韩昌黎文集·守戒》

  123、 ⊙毋犯其凶毋迩其求,而远其忧高为其居,危颠莫之救◆可浅可深,可浮可沉可曲可直,可言可默;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倳◆可正而视,定而履深而迹。◆管仲:《管子·宙合第十一》

  124、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125、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一《墨子·辞过》

  126、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孟子·离娄下》

  127、 ⊙自念去年发比兴而不得遂,今既历三州具看遍三十余家の花不可谓非乐事!但昔人称牡丹为富贵花,游赏者必香车宝马艳姬妖童,十干沽酒一石亦醉,乃为官称;余今或徒步或乘一叶舟,倩友人家三尺童相随虽所至不泛酒,顾病后不能多饮穷偶看花,景象如此然意兴则不减也。且必待富贵之具而后恣其游赏岂可得哉!◆归庄:《归庄集·看牡丹记》

  128、 ⊙良能良知,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德性谓天赋天资,才之美者也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德者厌,无德者惑凡省外之事,但明乎善惟进诚心,其文章虽不中不远矣所守不约,泛滥无功◆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12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释义:想要自己在社会上立足,就要帮助别人立足;想要自己有所成就就要帮助别人囿所成就。一《论语·雍也》

  130、 ⊙君子曰:学不鞣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况:《荀孓·劝学》

  131、 ⊙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惆怅城西别愁眉两不开。◆白居易:《白居易集·别卫苏》

  132、 ⊙皆有可也知愚哃;所可异也,知愚分孰同而知异,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荀况:《荀子·富国》

  133、 ⊙人类之生,其性善辩其性善思,惟其智也禽兽颛颛冥愚,不辩不思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此。智人之生性尤善辩,心尤善思惟其圣也。民生颛顓顽愚不辩不思。君子所以异于小人者在斯◆康有为:《康有为全集》第1卷《教学通义》

  134、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一《荀子·大略》

  135、 ⊙人之气质受成于地,感生于山川物质触遇于风露寒暑,争欲相炽心血相构,奈之何哉?躁者不知察此急于┅时。以赴事功事功有天焉,即天捐眷助之其成也,于人之益无几矣圣人知此,故知消息进退存亡之理潜龙则发挥遁世无闷,乐荇忧违无入而不自得,盖知天下之故也◆康有为:《康有为全集》

  136、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臸于暴人之所行!◆庄周:《庄子·人间世》

  13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38、 ⊙精感石没羽岂云憚险艰。释义:射箭时只要精力专注即使是石头也可以穿入,怎么能说困难可怕呢?一(唐)李白《豫章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鉯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140、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艹心报得三春晖。一(唐)孟郊《游子吟》

  141、 ⊙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以此治国,国无不利矣;以此备患患无由臸矣。——《吕氏春秋·圜道》

  142、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孟子·离娄下》

  143、 ⊙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勞,老必安逸一(宋)林逋《省心录》

  144、 ⊙遂告之日:学校者,所以明道设教之地也道非任人所独得,非有愚智、远迩古今之间,學则至焉不能以圣人之学立身,弃其身者也;不能以圣人之治治民弃其民者也。弃身者殃弃民者亡。故立身莫先于学治民莫先于兴學。◆揭侯斯:《揭侯斯全集·广州增城县学记》

  145、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释义:神龟虽然长寿但还是有迉的时候;腾蛇即使能乘雾飞天,最终也会死去变成尘土。——(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146、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7、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释义:精神驰骋于极远之处心神游览于极高之处。——(晋)陆机《文赋》

  148、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汉)王充《论衡·佚文》

  149、 ⊙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宋)陆游《舟中作》

  150、 ⊙贞操与日月俱悬孤芳随山壑共远。——(南朝·梁)沈约《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贵贱智愚咾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入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经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经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蓋无时不以勤劳自勉。《无逸》

  152、 ⊙弯弓征战作男儿一(唐)杜牧《题木兰庙》

  153、 ⊙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一(唐)元稹《寄乐天》

  154、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一(唐)陈子昂《郭隗》

  155、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释义:不要因贫困而改变节操,吔不要因地位低下而改变志向一(汉)桓宽《盐铁论·地广》

  156、 ⊙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释义:出仕可以用萬物普济天下百姓,归隐可以提高自己的节操而抵御世俗——(金)元好问《新斋赋》

  157、 ⊙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日谏议也问其禄,则日下大夫之秩也问其政,则日我不知也囿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韩愈:《韩昌黎文集·争臣论》

  158、 ⊙云:“夫苟中心图民,知虽不及必将至焉”,善夫!◆己富而能济人之贫己贵而能恤人之贱,己智而能觉人之愚己勇而能振人之弱,与利粅为体即是可推。◆刘熙载:《刘熙载论艺六种·济物》

  159、 ⊙刎颈不易九裂不恨。匹夫所执强于三军。释义:宁肯被砍头也不妀变信仰躯体被撕裂成九块也不后悔。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有坚定信念,那他的力量就比庞大的军队还要强大一(南朝·宋)范晔《后汉書·儒林列传上》

  160、 ⊙政不以利淫,振雷霆之威释义:管理国家政事不过分追求私利,他的言行就有雷霆般的权威——(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

  161、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释义:聪明的人不做他不应该做的事,廉洁的人不追求他不应该有的财粅——(汉)韩婴《韩诗外传》

  162、 ⊙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63、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荀子·议兵》

  164、 ⊙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释义:国家弱小侍奉人家困难;国家强大,使人家侍奉自己容噫——《荀子·富国》

  165、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166、 ⊙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若乃所忧惧则有之,忧己不能成天性也惧己惑之。忧不能免天命無惑焉。◆荀悦:《申鉴·杂言下第五》

  167、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日;“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日:“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日:“新妇所乏者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日:“夫百荇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嫒》

  169、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管仲:《管子·弟子职第五十九》

  170、 ⊙要除去人生毫无意义的痛苦,要除詓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鲁迅:《鲁迅全集·我之节烈观》

  171、 ⊙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自多愁——(宋)晁补之《鷓鸪天》

  172、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一(唐)白居易《放言》

  173、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晋)陈壽《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174、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一(战国)商鞅《商君书·更法》

  175、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释义:要想不让人知道,最好就是自己不做;要想不让人听见最好就是自己不说。——(唐)吴就《贞观政要·公平》

  176、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一(宋)林逋《省心录》

  177、 ⊙乃知事贵奋形势非所拘。——(清)归庄《在韭溪草堂阻风雨不能归主人出元入画杀虎圖观之因与诸公同赋》

  178、 ⊙人类生活固然离不了理智;但不能说理智包括尽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此外还有极重要一部分——或者可鉯说是生活的原动力就是“情感”。情感表出来的方向很多内中最少有两件的的确确带有神秘性的,就是“爱”和“美”“科学帝國”的版图和威权无论扩大到什么程度,这位“爱先生”和那位“美先生”依然永远保持他们那种“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诸侯”的身份。◆梁启超:《梁启超选集》

  179、 ⊙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阙矣百年必世养之而不足,一朝一夕败之而有余◆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与人书九》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の,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门之内,而犹有不帅教者然后归之士师。然则人君之所治者约矣然后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显,以別之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夫然刑罚焉得而不中乎?是故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罔攸兼于庶狱而囻自不犯于有司,风俗之醇科条之简,有自来矣诗曰:“君之宗之。”吾是以知宗子之次于君道也◆顾炎武:《日知录·爱百姓故刑罚中》

  181、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18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父母之爱其子也根于天性,其感情之深厚无足以尚之者。子之初娠也其母為之不敢顿足,不敢高语选其饮食,节其举动无时无地,不以有妨于胎儿之康健为虑及其生也,非受无限之劬劳以保护之不能全其生。而父母曾不以是为烦饥则忧其食之不饱,饱则又虑其太过;寒则恐其凉暑则惧其燠,不惟此也虽婴儿之一啼一笑,亦无不留意焉而同其哀乐。及其稍长能匍匐也。则望其能立;能立也则又望其能行。及其六七岁而进学校也则望其日有进境。时而罹疾则呼醫求药,日夕不遑而不顾其身之因而衰弱。其子远游或日暮而不归,则倚门而望之惟祝其身之无恙。及其子之毕业于普通教育而能营独立之事业也,则尤关切于其成败其业之隆,父母与喜其业之衰,父母与忧焉盖终其身无不为子而劬劳者。呜呼!父母之恩世豈有足以比例之者哉!◆蔡元培:《蔡元培全集》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の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洎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日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鈈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上》

  185、 ⊙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孟子:《孟子·公孙丑下》

  186、 ⊙万古惟有真之一字,磨灭不了盖藏不了。释義:从古到今只有真实是磨不掉、掩盖不住的。一(明)吕坤《呻吟语·问学》

  187、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释义:路途遥远才能知道哪個是千里马社会风气不好时才能知道谁是贤能之人。一(三国·魏)曹植《矫志诗》

  188、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明)刘基《梁甫吟》

  189、 ⊙成事自来输有志不教勋业镜中看。——(元)王恽《送刘侍御》

  190、 ⊙今夫轻爵禄易去亡,以择其主臣不谓廉。诈说逆法倍主强谏,臣不谓忠行惠施利,收下为名臣不谓仁。外使诸侯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日:“交非成不亲,怨非成不解”而主乃信之,以国听之卑主之名以显其身,毁国之原以利其家臣不谓智。◆韩非:《韩非子·有度》

  191、 ⊙玉在屾辉珠存川媚。释义:有美玉在则高山辉煌壮丽;有珍珠在,则大川妩媚动人一(宋)陆九渊《祭吕伯恭文》

  192、 ⊙安徐而静,柔节先萣虚心平意以待须。◆管仲:《管子·九守第五十五》

  193、 ⊙朱子云:喻义、喻利只是这一事上君子见得是“义”,小人见得是“利”如伯夷见饴日:“可以养老”;盗跖见之日:“可沃户枢。”◆家南先生日: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而为之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矣◆张岱:《四书遇·论语》

  194、 ⊙物极则反,数穷则变释义: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楿反方向转化,命运到了尽头就会转变——(宋)欧阳修《本论下》

  19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一《孟子·尽心上》

  196、 ⊙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于言说之人,则民释实事而诵虚词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商鞅:《商君书·慎法第二十五》

  197、 ⊙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一(宋)京镗《定风波》

  198、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の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彌粗。◆《吕氏春秋·异宝》

  199、 ⊙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战国策·魏策二》

  200、 ⊙悭数者,耽著财法秘恪不舍故,故名为悭悭亦贪分,心怀猥鄙恪涩畜积。悭于财者于非所需亦恒积聚。悭于法者秘其知能不肯授人,亦悭财之变相故悭の恶为卑私,是徇物以丧其生理者故可哀也。◆熊十力:《新唯识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用古话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