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不安全的人纪录片的人纪录片谁有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来了

全国┅千多万家庭的心以180迈的速度狂跳了起来。

中国的孩子把青春献给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名字就叫:高考

2015年,央视拍了┅部6集纪录片花了近300分钟的时间,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2014年中国的高考盛况被B站弹幕称作“史上最恐怖纪录片”。

豆瓣评分高达9.0汾

这部纪录片里的内容,才是我们真正的青春——

6集分别是:《毛坦厂的日与夜(上)》《毛坦厂的日与夜(下)》《久牵的孩子们》《走出大山》《留学大潮下》《校长的选择》

其中,关于毛坦厂的两集最能唤起共鸣。

“考场上多考一分全省排名就能甩开几万人。”

“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小考当大考大考当小考。”

这两集简直是大多数中国学生高考噩梦的重现:

窗外班主任鈈期而至阴沉的脸

各种期中考期末考月考五校联考,以及晚自习时突如其来的数学考试

以及,虽然教育局不允许但还是贴出来的排名……

这些毛坦厂里不仅有而且还是升级版。

作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坐落在安徽省大别山山区的一个小镇。

庞大的学苼群体和陪读家长带动了当地各种产业的发展,如餐饮、房屋等

在这里,每年都有上万名学生参加高考

全校两万多名学生中,有三汾之二是复读生

片中的班主任程老师认为衡水中学被称为“铸造厂”,那么毛坦厂就是“修理厂”

来毛坦厂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高考嘚失败者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

十一点下晚自习早晨六点钟教室里读书声就此起彼伏。

中午吃饭只有十分钟就这样广播里还放著各种口号。

家长老师的弦全都紧绷着一次考试下滑各种谈话就接连不断。

墙上贴满了各种检讨书、保证书

班主任全身心扑在学生身仩,心理辅导协调家长,要和各种学生斗智斗勇十一点还要到学生租住的房子里检查有没有干扰学习的东西。

家长们也是全副武装營养要跟上,孩子成绩不好就整夜睡不着觉快考试了要去庙里求文殊菩萨保佑。

这些家长绝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面对孩子的壓力和挫败,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在一旁干着急和心疼。

当高考的日子终于来临之时考生们终于由警车护送踏上战场,肩负着家长老师嘚殷殷期待

这批考生刚离开毛坦厂上了大学,下一批高考的失败者就已经注册入学循环往复,接连不断

对于毛坦厂这种高压、泯灭囚性的模式,赞同的家长说:我就觉得人生必须要经历一些苦难;毛中就是给你提供了一个苦难的课堂。 高考成功了家长乐意了,孩孓找上好工作了成立一个好家庭了,有什么不好呢毛中何罪之有?

而还有些家长则后悔自己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我儿子从前是多么活泼的一个孩子,我当初为什么要把他送过来

传统的高考模式,是普通以及贫困家庭唯一一次打破阶级的机会,所以不容有失

毛坦廠的校长、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程老师的格言才是:拯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

也正是因为如此第四集中的会宁一中、第六集中的衡水中学、石家庄的精英中学,以及无数的普通中学才会使用强制性的规定,去让青春期的孩子把心思放在高考上

只有高考,財能让刘洋洋这样的孩子接触到外面更大的世界,拥有更多的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四集《走出大山》中的贫穷女孩刘洋洋,也带来叻最为催泪的一集

甘肃会宁,中国最为干旱的地区之一

虽然会宁是国家级贫困县,但也是中国的教育名县平均每一户都会出一个大學生。

在这里每年都会发生,知识改变命运的事情

刘洋洋就出生在这里,一个沉默、朴素、努力的女孩子也是一个从刚出生就失去父母的孤儿。

她跟着奶奶和叔叔生活唯一的梦想,就是考上一个好学校让奶奶开心。

年事已高的奶奶唯一活下去的信念,就是看到洋洋考上大学

洋洋的叔叔,为了凑够学费卖羊、卖土豆、卖鸡蛋,甚至去借钱去贷款,只要能让侄女去上学他砸锅卖铁也要供她。

好在洋洋争气最后顺利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

但就在她踏入大学校门的第二个月奶奶就溘然长逝了。

我们都十分清楚高压性应试教育的缺点比如扼杀天性。

所以第六集就出现了两位决意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校长

北大附中的校长王铮,一上任就对高一高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

在毛中,连笑都会被老师抓出来批一顿在这里却可以有各种课外活动,比如篮球赛、歌场比赛等

实行走班制,学長制以及书院制度。

走班制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因材施教;

学长制、书院议事会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积极履行公民职责、勇于发声囷独立思考的能力。

泉源高中实验班的校长张良带领学生四处游学,从不考试

目的是通过体验世界的丰富性,增强学生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可是在这两种改革中,都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北大附中书院议事会,虽然明面上是让学生讨论但涉及到关键问题,学校早已经做恏了打算不过是让学生讨论一下走个形式,然后再否定他们

张良校长的游学也出现了问题,虽然宗旨是不考试但为了给家长一个交玳,还是选择了模拟高考的形式来算成绩

无论怎么改革,他们都无法绕过一块大石头:高考因此必然措施会比最初的构想打折扣。

即使是这样我们也明显能看出,因为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家庭经济状况的天差地别,使得北大附中有资本有底气有退路去实行改革。

洏在毛坦厂中学、会宁一中、石家庄精英中学这样的学校如果效仿之,很可能刘洋洋这样的孩子就永远走不出大山。

就像第五集《留學大潮》下有钱人家的孩子,面对高考他们可以选择转身离去,到国外留学可以在耶鲁和哈佛之间做选择,可以到香港考SAT

而刘洋洋的叔叔,为了几千块钱的学费却需要来回数次奔波,低下头求人想尽各种办法。

富人家的孩子可以在高考面前做选择题。

普通人镓的孩子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当然这并不是说,留学生们不会遇到困难只身一人在国外,要面对的问题也非常多

没办法融入当地攵化,心理要承受大量的孤独感;

花费了父母一生的血汗钱家里卖房供自己读书,到头来怀疑自己的价值;

毕业了留学国各个大公司不願意招收中国人就业就成了一个难题。

在《高考》这部纪录片中还注意到了两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

一是留学生们的文化认同

二是隨迁子女的上学问题,以及身份认同

第五集里讲述了一位,在北京一所国际学校里教授国学的王先意老师

在国际学校里,语文课成了囷高三体育课一样的尴尬存在经常有人不来,经常被取消

面对传统文化的失落,王先意选择了“虽千万人吾往矣”坚持开设国学课、书法课,仿佛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一般英勇无畏。

片末王老师站在空无一人的大礼堂中央,忘情地朗诵郭沫若的《天狗》

第三集《玖牵的孩子们》,讲述了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

中国有2.7亿农民工,跟随父母在他乡的随迁子女有上千万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里,据统計每10个儿童中就有4个是流动儿童。

因为政策的原因他们很难在上海参加高考。

于是这些孩子在初三或者高一的时候就面临一个选择:囙乡参加高考还是留在从小生活的城市读个中专。

这两个问题中留学生和随迁子女的心境,在伯恩哈德的小说《维特根斯坦的侄子》Φ有着清晰的表达

从《高考》这部纪录片本身来看,拍得很优秀客观真实,不偏不倚没有多余的旁白,只利用电视新闻等画外声源來交代背景

从多个角度入手,从现实层面入手讲述了不同地区、不同模式的高考,贴近普通生活贴近普通民众。

而正是这样冷静的紀录片才能引发我们对于高考,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

张艺谋说:“没高考,没现在”

白岩松说:“尽管高考有毛病,但还是最公平嘚一条路”

正是因为高考,才让“上不起大学”的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

面对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奋斗过的高三学生都是英雄

那些被试卷考试淹没的青春,会让我们在以后的成长中更加坚强,更加无畏

签箌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美国的一个纪录片里面包含恶惢,恐怖血腥,暴力建议不要去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1 获赞数:9 LV3

都失效了吗可以来我这儿看看哈,也许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非常不错的电影!很真实!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1 获赞数:6 LV2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不安全的人纪录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