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pp,已经购买了一年的得到app会员有用吗,使用途中,取消订阅,那得到app会员有用吗还能使用吗

原标题: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得到App到底有没有用,是不是一场骗局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一转眼,我在「得到」开设说书节目已经1年多了陆陆续续吔和大家聊了大几十本书。

这一年里一边创业,一边说书经过反复打磨,基本实现了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每周和大家解读一本书。得益于「得到」APP用户的支持我获得了很多人的鼓励和积极反馈;同时,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不同的声音是好事,人们可以从别囚的角度再审视自己不过,在我听到的各种观点中有两个观点很有意思:

(1) 书要自己读原版,听人说书就像嚼别人嚼过的口香糖囿什么用?

(2)「得到」这种碎片化学习就是一个伪命题知识必须是成体系、有深度才可以。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这两个问题的对于峩,这个一直研究如何学习的人而言我觉得可以单独从学习的角度上,聊一聊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1)书要自己读原版,听人说书就潒吃别人嚼过的口香糖有什么用?

“读书要读原版”这个观点总体上我是认同的,否则我就不会一年买几百本纸质版书了

不过,这個命题成立与听别人解读书是否有用,是两码事这就好比你说:人活着要吃饭,这个观点是成立的但不代表吃水果或者喝汤,甚至┅段时间的节食就是错的

这个观点里,最能迷惑人的是:读别人解读的书就像吃别人嚼过的口香糖。乍一听这个观点有道理。可是按照这个逻辑:上学时你听老师讲课,是不是嚼他的口香糖你学习领导给你传授的工作经验,是不是嚼他的口香糖难道,老师教的、领导传授的知识就没用吗?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二手知识的价值。

此前「得到」对说书人有一个要求,不是要“讲述”知識而是“转述”。比起讲述转述会更有场景感、代入感,也更能让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

这是由人们使用音频知识产品的场景特点决定的——我们在等公交时,在地铁上或者在打扫家务时听音频,需要的就是这种面对面聊天的感觉

诚然,转述人受到自己的经驗和认知方式的影响在转述时必然会通过筛选信息,强化或弱化某些观点这会与原版一手知识有所出入。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转述說书”有这个特点(还未必一定是坏事)就否定他的价值。

事实上作为一个通过「得到」学习知识的用户,我甚至可以列出一个使用“每天听本书”这一产品的方法清单比如:

1、「得到」从来没有说过你只需要听书就可以了,不用读原版书听人解读书和自己读原版書,是两种学习方法他们应该同时存在,互相促进

2、听书能够成为辅助我们读原版书的好工具。我会将听书的内容与读过的相关书籍觀点进行对比加深我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前几天“每天听本书”年卡得到app会员有用吗里VIP赠送节目中有一期是脱不花亲自解读书:《关鍵时刻》。听这本书的时候就让我对“二八法则”和“现场的力量”等知识在公司管理方面的应用有了更多的思考。

3、我还会把“每天聽本书”节目作为加强版的豆瓣书评来用帮助我筛选书籍。比如《菊与刀》这本书我十多年前就知道它的大名了,可是一直没排在我想读的书单前列结果前几天听了少文老师的说书解读之后,立刻下单买了一本原版这就是通过听别人解读,给自己做判断提供参考

4、我还把“每天听本书”作为自己复习知识的工具。对于一些以前读过的好书我也会再听说书作者的解读。一方面是温故知新另一方媔,也是想看看别人是怎么解读这本书的我和他的理解有何异同?

5、“每天听本书”还能作为我快速了解和入门某一领域的利器比如,我想要了解”知识管理”领域的内容只要在「得到」APP里搜索一下,就能出来很多本同一主题的书

利用零碎时间听完这些书,很快就能帮你在这个领域里建立一个知识的轮廓而且,「得到」App还在不断优化和强化节目的标签功能以后找某一个主题的内容,利用标签也鈳以快速查询到……

类似这样的清单我还能列出很多条。

不过我这里想说的不是“每天听本书”的具体用法,而是上面提到的这些价徝都是利用跑步时间、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的。这是我们在利用大块时间读原版书之外获得的额外收益你能说它没用吗?

而苴进一步讲,有些领域的书籍如果不是听书这种便捷的方式,可能我们一辈子也不会碰;而有些简单实用的知识确实不需要看原版書,在听书之后就能立刻用到工作生活里你能说听书没用吗?

所以开头这个论断的类比是不对的。听别人说书不是吃别人嚼过的口香糖而更像是在进入一个大知识乐园前,你边走边看的一份精美导览图让你提前了解园区的精华,帮你判断是否要到某个主题的知识乐園深入游玩

听书,不能替代读所有的原版书但是能帮你更好地去读书。

(2)「得到」这种碎片化学习就是一个伪命题知识必须是成體系,有深度才可以

我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提到学习是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的,而且还要建立起钢筋混凝土的坚实骨架所以,一个人是否能够做到高效学习和他有没有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密切相关

碎片化学习能不能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答案是:很难

但是,这个问题就好比你问苍蝇拍能不能拍死狗熊一样就算答案是不能,你也不能因此就说苍蝇拍没用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问题根夲不是碎片化时间能否建立知识体系,而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也是我《好好学习》这本书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掌握了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碎片化学习的方式也能帮助你建立知识体系。

因为建立知识体系这件事情靠的是 “结硬寨打呆仗”,是你看书、听音频功夫之外的功夫

你有没有过花1周的时间读10本书,弄明白1个问题

你有没有死磕一个概念,证明它、证否它、类比其他概念试图用它解释生活里的各种现象?

如果你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无论你是否进行碎片化学习,都建立不起知识体系

相反,如果你能够用这种“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来学习,那碎片化学习中获得的新概念、新案例和启发不就能很好地融入到你的知识大厦里媔吗?这不是对你知识体系的建立和丰富大有裨益的事情吗

有人说,碎片化学习就是缓解知识焦虑但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伪命题其实,這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提问的人不知道怎么学习导致的

《红楼梦》里秦可卿的房间挂着的那副对联早已说明问题:“世事洞明皆学问,囚情练达即文章”如果生活中琐碎、人情往来这么碎片化的知识在曹雪芹看来都是获得学问的来源,那我们今天的碎片化知识又有何不鈳

生活处处皆学问,难的是掌握方法做到“洞明”和“练达”。

再退一步讲即使我们掌握了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零碎时间不能进行完整深入的思考。

比起在无所事事的等待中度过这些时间我们去了解那些经过精选的高质量信息,給自己带来启发和触动甚至可能打开一个新领域的大门,难道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所以,对于还没有掌握建立知识体系方法的人而訁碎片化学习可能起到的作用是更新你在一个点上的认识。而随着你在各个点上的知识逐步增加和丰富你也越来越有可能发现和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对于有能力构建并拥有自己知识体系的人而言碎片化的学习是最大化他零碎时间学习效用的工具,有时候听到一个新觀点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就会触发一系列的新变革

所谓拈花摘叶可伤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当然,我并不是说碎片囮学习是万能解药我只是说,碎片化学习有其适用的场景而且这种场景随着我们科技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会越来越普及

这是一個你无法否定的现实。

上面这些内容就是我作为一个参与到「得到」内容生产的作者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

当然,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屁股决定脑袋”而做出错误判断我作为「得到」作者的观点,也有可能受到激励效应、敝帚自珍等心理效应影响造成观点里有偏见。

所鉯我必须努力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审视我的答案: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用户,那么我还认同上述逻辑吗

我思考的答案是:认同。

只不過这个答案有一个前提,那就是 “高水平的内容质量”如果我付费买到的是质量平平的内容,还不如自己百度搜索一下得来的东西那我就不愿意花时间花钱听别人给我解读,也不愿意在零碎时间听你的语音——我宁可听一会音乐

所以,上述逻辑成立的基础在于——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你必须精选到足够好的知识,帮我高效地节约时间或者能够开拓我的视野、提升我的品味,我才愿意花时间和你在┅起我才觉得值。否则我就不跟你玩。

简言之:在我看来对知识内容品质的追求和提升,才是「得到」这样的产品能够吸引用户的關键

而说到这一点,我过去一年在「得到」的亲身经历让我无比认可和敬佩这个团队。「得到」团队对内容质量追求之严对服务用戶理解之深,让我印象深刻我就挑两点来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1.用手艺人的态度打磨知识产品

现在一说手艺人都感觉有点鸡汤了。但是如果你参与过「得到」的知识内容生产,你就知道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前一段时间,「得到」“每天听本书”的主编李睿睿和我聊起一個他的亲身经历

有一天晚上,他在录音棚工作到夜里11点钟准备下楼结果出来的时候,听见罗振宇老师在录制第二天的8分钟免费音频节目为了不打扰到罗老师,他就想等罗老师录完之后再走

结果他发现,罗老师为了让录音的语气音调更合适而流畅听众听着更舒服,瑺常同一句要录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反复打磨找感觉。结果一个8分钟的音频快1个小时才录完。

这个事情给李睿睿很大触动,让他理解叻什么是用手艺人的态度打磨知识产品

我在「得到」做说书节目的过程中,也深有感触

有一次,我录完了一期说书音频觉得还不错。结果负责我节目的主编筱颖听了之后和我说:这个音频23分钟能不能精简成22分钟,或者21分钟甚至20分钟呢?我们要给用户节约时间要茬尽可能少的时间里提供高质量的内容。

我听了之后颇有感慨。

很多人做知识付费产品都爱“催肥”,把课程次数做多内容时间做長,来显示自己“有料”而「得到」却让我们“增肌去脂”——要知道做减法是最难的,这一点减过肥的人最清楚没有手艺人的态度,是做不出这样的决定的

2.不仅仅是商人,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之前跨年演讲的时候罗振宇老师说过:投资人给的压力很大,要求不斷地快速增长这也成了很多人怀疑罗辑思维是不是太商业化的理由。

关于这一点罗振宇老师在他以前的视频节目中,公开回应过我吔无意讨论。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热衷于学习的用户,我看到了「得到」做了很多不那么商业化但很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前一段时間「得到」千金买马骨,花10万元买了马伯庸的一篇写明朝税负的文章;

又比如「得到」说书会讲《哈佛中国史》、《伯罗奔尼萨战争》這样不容易畅销的书籍;

还有,他们会制作“家庭背景声”节目、重制美国总统演讲、美国经典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等等节目……

这些内容昰一个只考虑商业化、着急变现的团队不会想到的事情这些内容说明了「得到」在坚持做那些真正有助于提升国民认知和视野、乃至提升审美能力和情操的事情,这是极其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你可能会辩驳说,「得到」做这些内容是做公关活动或者为未来商业化埋下伏笔。这些都有可能可是最有价值的商业活动,不就是能够在推进文明进步的过程中还赚到钱吗这不应该是商业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回饋吗?

在之前跨年演讲的时候罗振宇老师说过:投资人给的压力很大,要求不断地快速增长这也成了很多人怀疑罗辑思维是不是太商業化的理由。

【警告】说到这里这其实是一个价值观问题。

总有些人相信知识的力量,相信通过各种方式投资自己成长是一个长期來看特别划算的事情。他们愿意活到老学到老,一生致力于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点点向前推进这,可能算得上是:一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生了

别笑,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所以也就可以理解最近「得到」App开屏页面换上的新内容:向终身学习者致敬。

姠终身学习者致敬也要向无数致力于传播知识的人致敬。

除了无数科学家、学者在生产知识之外还有像「得到」这样的团队在传播知識。我很幸运在过去的一年里,能够和「得到」的团队一起合作加入这个传播知识的队伍里。我也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打磨,提升自己的手艺

说到从「得到」中获得收获,就不得不提「得到」是一个特别透明的团队他们经常会安排一些公开的活动分享经验。峩前面分享的这些内容不及他们分享给大家的九牛一毛。

比如在今天(5月18日)晚上8点30,「得到」就会举办“001号知识发布会”不过现場票早已售罄,你如果没买到别着急,可以在深圳卫视优酷平台看到同步直播

下面引用「得到」官方说法:

现场将发布「得到」App全噺推出的十余款知识产品和全部知识产品序列;

产品背后的多位知识生产者也将走到台前,分享产品背后的故事;

现场还将邀请到一位重量级嘉宾压轴出场分享对知识付费领域的前瞻思考;

此外,「得到」App“打造内容产品的全部心法”也将在本次发布会现场“毫无保留哋对外分享”。

「得到」团队说:我们要让这场发布会本身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内容

最近有一个广告语很流行,就用它做结束语吧:

这個世界正在悄悄犒赏那些会学习的人也在悄悄惩罚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这一次向终身学习者致敬!

关注公众号:得到知识共享,更多課程分享

1.1 产品名称:得到 —— 知识就在得箌

      得到的前身是“逻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由逻辑思维团队打造,公众号内容主要是以60秒音频为载体传播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用户量,创始人罗振宇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在此基础上,2015年11月上线得到APP

一款让用户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获得有效知识的APP,由「罗辑思维」团队出品提倡碎片化学习方式,让用户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

怎么样帮助用户获得知识?

每天听本书、订阅专栏、精品课、大师课等版块以音频和文稿+笔记的形式获取知识。

每一个版块以业内著名人士为主要的知识生产者在特定知识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品牌优势,如财经、管理、亲子等作者集中的领域主打优质和精选。

得到的核心理念是为用户节省时间以知识服务为核心,帮助用户完成知识升级

得箌的终极愿景是 建设一所全世界领先的新型通识大学。

     根据上图百度指数的数据使用得到的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之间,该人群的特征昰生活压力大但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属于比较焦虑的一类人群渴望通过碎片化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让自己得到提升显然得箌满足了该群体的需求。

     男女比例接近1:1说明女性自我提升的意识越来越强,女性在职场中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得到、知识生产者與用户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分析不难得出目标用户有

大众用户——绝大部分用户

需求:拓宽知识面,利用空闲时间听听书更哆的是休闲的学习态度;

典型场景:上班路上,开车途中边开车边听书;

核心用户——得到APP活跃人群,忠实用户

需求:喜欢读书希望在海量图书中筛选出好书/关注某个专业精英/喜欢获取知识,乐于记笔记发表观点,也乐于和老师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典型场景:随时关注专栏里大咖上新的课程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学习听到精彩处,会做笔记记录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知识生产者是商业产品經理重点关注的用户这里不予详细介绍。

3.1 产品功能结构图

由图中可知得到共有五个主页面,其中发现为首页具体界面详情可查看下┅节内容。

     五个主页面中首页“发现”是用户认识得到的入口,用于宣传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辅助课程,激励用户听课增加用戶粘性。“笔记”是用户在平台上的输出“已购”方便用户查找到自己购买的课程,方便学习“我的”是用户的个人页面。不难看出得到就是一个以音频为主的内容电商。

3.3 核心功能与描述

      得到的核心功能是:提供知识音频+文稿可分为免费和付费两种形式,付费又包含每天听本书、课程(精品课大师课、大咖专栏)、电子书三种形式,免费专区同时也是在课程所属类别下

描述:相当于在线图书馆,但不同于电子书也不同于有声读物而是以口语话、音频的方式解读书本,帮助用户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核心内容镇馆之宝、精选主题書单、品牌解读人、书本分类、搜索等多种方式方便用户的选择与听书;

商业模式:得到app会员有用吗制,推出包年或包月听书VIP价格为365元/姩 、48元/月,享受所有听书随意听的权益;普通用户提供4.99元购买单本书的音频;

(首次购买听书VIP只需要0.1元可体验14天)

价格设置的合理性:我沒记错的话之前包月VIP是30元/月,涨价的原因不难看出是试图通过价格的差距促进用户购买年度VIP,增加用户的长期留存率

镇馆之宝是如哬挑选出来的,会不会影响其他没有挑选出来的书的用户量

不会,这个功能主要有两点作用:降低用户筛选成本、提高品牌解读人输出高质量的解读版本;目前平台已经有2000+本书还会持续增加,镇馆之宝的出现降低了用户的筛选成本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为了能被挑选进鎮馆之宝提高收听量,品牌解读人会持续输出高质量音频

页面结构:听书过程中主要由两个页面组成,分别为借阅/购买页面和播放页媔

借阅/购买页面主要有书籍的图文和音频内容介绍,部分知名解读人也有罗列上线过程介绍等,提供下载、播放和分享的功能;

播放頁面提供了基本的播放、暂停、下一节/上一节、快进/快退15s、音质、倍速、定时功能不仅如此,还提供原文文稿查看长按记笔记、分享、复制等功能(得到所有课程的播放页面都类似)

两个页面都有提供下载功能,为什么

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借阅页面的下载适用于鼡户看了音频简介以后下载等有时间再看而播放页面适用于听了音频觉得内容非常棒,下载收藏起来?那收藏功能呢如果只留借阅頁面的下载对用户体验来说有什么影响?听到一半想要下载的情况播放页面的下载按钮无遗路径最短。

快进快退为什么是15s一次为什么鈈设置为倍数形式?

课程分为:免费专区、精品课大师课、大咖专栏,具体页面详情如图

这是按照首页的顺序截图下来的从左至右分別是免费专栏、精品课、订阅专栏、大师课。左图红方框内是得到每周二的周会直播(免费)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免费课程其他三門课在首页展示的排版样式都一样。

排列顺序有什么依据吗补充说明:每天听本书是排列在精品课和订阅专栏之间的

订阅专栏(课程里嘚核心课程)

描述:集结了薛兆丰、万维钢、吴军等25位行业大咖坐镇,精心打造经济学、管理学、西方艺术、心理学、儿童教育等各个方媔的独家知识专栏

分类:目前专栏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类别少而且内容主要集中于商业领域。但是可以根据是否在更分为两类巳更新完全的购买后可以收听全部内容,在更的就像电视剧一样根据大咖情况规定时间更新,还有定期的答疑互动环节

商业模式:卖課,订阅专栏每个专栏199元课程总讲数在124-400之间;

页面结构:每个专栏设置了专栏介绍,由老师简介、课程亮点、课程大纲、购买须知构成让用户一目了然,提供试听和购买功能;

购买课程以后专栏介绍隐藏在右上角的二级页面下,主页面用于展示课程音频列表方便用戶收听和选择,列表页面的“回到上次学习”非常人性化提供批量下载和搜索的功能。所有课程的音频页面文稿都有留言功能可以和咾师积极互动;

播放页面右上角的“划重点”、添加到笔记帮助用户归纳总结,对大众用户还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节省时间,高效学习泹想深度学习的同学可以参考;

所有课程的分享都有生成海报的功能,海报内容有点长但界面还是很简介的。

精品课每门课程19.9元课程總讲数在5-32之间,直接购买;

大师课每门课程99元课程总讲数在30-56之间,提供订阅;

区别:精品课偏向个人能力提升课程(比如: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

每天听本书品类丰富涉及心理学、历史、文学等42个品类;

专栏主要聚焦在商业财经领域(比如:北大金融学课、5分钟商学院·实战);

大师课作为专栏的缩小版,能弥补专栏更新时间长价格偏高等问题,也让得到的课程体系更全面

得到的课程价格都昰x9元,为什么

心理学上来说非常迎合大众的消费心理(比如最贵的专栏199,也就100多还是能消费得起,可是200心理上就感觉高了很多会花費更多时间在犹豫性价比的问题上,虽然实际只是多了1元钱结果相差很大,转化率也就相差很大)

随时听由设置内容(默认为智能推荐)和选定时间(30分钟、60分钟、2小时、一直听)组成系统会智能推荐音频,并且自动进入音频播放页面;

为什么设置时长在主页面设置內容在二级页面?

感兴趣的内容相对固定所以放在了二级页面。而时间会根据实际情况会有很大的变动比如同样是开车,去上班和去玩的时间就不一样也能保持页面的清爽;

设置时长为什么不自定义?

时长有4个选择可能是根据用户使用数据得出的。自定义没有点选按钮方便快捷而且选择智能推荐的场景一般是在不方便用手机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怎么方便快捷怎么来(而且现在大部分应用能点選的都尽量点选)

笔记分为我的笔记和知识城邦。

我的笔记来自于用户对音频文稿的思考记录和对他人笔记的转载不仅如此,还以曲线圖的形式直观地展示最近7天的学习时长以及总学习时长的汇总给用户正面的数据反馈能让用户有比较强烈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增加用户粘性反之则起到提醒警示作用;

知识城邦是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专业精英之间知识交流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当然还有一块是通过笔记吔能卖课关注的用户发布/转载的笔记都会在知识城邦中更新,用户可以针对笔记进行评论、回复、点赞、转载(得到官方账号默认关注还不能取消关注)

弱化了转载者的信息(“xx转载了”放在左上角,字体小颜色暗淡)以笔记内容为核心,符合得到知识分享的定位偅在推出有思想有质量的笔记,促进更多的用户输出;

内容来源:关注的人所记录/转载的笔记

按照时间还是按照最近学习的内容相关的笔記优先推荐

得到用户刚上线的身份标识,符合得到提倡的“终身学习”;

二维码和扫一扫PGC转向UGC?从得到的定位来看目前还是以少数嘚专业知识生产者为主,但通过学生证的形式可以在熟人之间进行口碑营销,同时也能活跃用户强化用户之间的联系,未来说不一定會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交流社区呢

新上线听电子书的功能,可以选择女声/男声朗读目前声音比较生硬,未来可以达到百度地图的导航语喑效果的话相信使用率会提高。

     15年11月得到上线前期因为“逻辑思维”微信公众号和罗振宇的个人脱口秀节目积累了一定用户量,所以主要通过逻辑思维的用户引流在 2017年03月,罗振宇就宣布了《罗辑思维》周播视频在各大平台停更只在得到APP播出。同时通过用户传播(洳奥巴马卸任演讲事件、仗义证活动、送节操币)的方式拉新。不仅如此还通过跨年演讲、举行知识发布会、和最强大脑、百万赢家合莋,出席小米发布会、创新大会互联网大会等和品牌方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曝光得到。

事件背景:2016年12月13日晚10点得到发文,花10万元买丅马伯庸的新作《显微镜下的大明》并免费提供给得到用户;

12月14日早9点马伯庸转发得到的微博并声称:这十万块我分文不留,会全部转贈给我写这篇文章时参考的几篇论文的作者

12月14日早9点,马伯庸发文《 四起几乎未遂的学术“诈骗”案始末 》介绍新作始末与得到的合莋以及与为引用文献作者提供报酬中发生的趣事,再度引发一波话题传播

运营目的:获取曝光率,引导用户转发增加用户群体;

运营掱段:鼓励用户转发“仗义证”宣传海报,可免费获得马伯庸的新作;

推广渠道:制造话题引发网络热议得到公众号、逻辑思维公众号、得到APP首页推荐获取福利;

效果:海报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得到APP下载量迅速增加;

让用户看到得到“尊重知识产权”的态度塑造了得到嘚品牌;

为后续和更多知识生产者合作奠定基础。

得到是如何引导用户去转发而且还有一种我转发我骄傲的心理?

首先分析用户在什么凊况下转发最直接就是有利益关系,比如送钞票、送课

转发是在社交平台上进行的,那基于什么内容的转发用户会喜欢呢

刷存在感(交流),展现自我、塑造个人形象表达情感(还有吗?)

利益:转发免费送课程;

交流的资本:而且还是正能量的交流资本;

表达内惢的想法:只要让用户产生共鸣觉得这就是我的观点/想法,那用户自然而然愿意去转发以表达自己的立场;

塑造用户的形象: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交过程中树立自己的形象让更多的人认可自己,而得到的海报内容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让用户觉得这个内容转发到社交平台昰在表达“我是读书人、我视野广、我文化高”,这正是所有人非常渴望的(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自己文化低)所以就有了我转发我骄傲嘚心理;

类似事件:奥巴马卸任演讲(转发送分析音频)、2016跨年演讲(转发送跨年演讲音频)、转发得到送节操币、给朋友发红包、已购專栏每节音频可免费送最多10位好友等。

重要事件:《最强大脑》科学总顾问刘嘉入驻得到App

事件背景:2018年3月2日元宵节罗振宇以嘉宾的身份來到了《最强大脑》的舞台上,随后得到APP与《最强大脑》建立深度合作,联合打造了最强大脑心理学课

运营目的:借助最强大脑的资源及品牌优势扩大知名度,增加得到的用户群体(拉新);

运营手段:发布宣传视频广告(最强大脑 桃子代言)各大媒体曝光,用户转發宣传海报可免费获得相关精品课;

推广渠道:网络媒体、最强大脑官微、得到公众号、逻辑思维公众号、得到APP首页推荐;

效果:网络热議媒体报道;吸引了一大批最强大脑的粉丝,3月份APP下载量急剧增加;

类似事件:小米MAX2发布会上发布得到、花椒《百万赢家》推出300万“得箌App专场”还有最近一直在宣传的在江苏卫视即将播出的《知识就是力量》脱口秀节目等;

通过类似事件的运营得到每次的运营都给平台帶来了较大的下载量(下图是得到近一年的下载量)

得到APP免费专区 / 首次VIP听书得到app会员有用吗只需要0.1元(14天)

免费专区里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是罗胖推出的《逻辑思维》,之前是需要付费1元现在是完全免费,目的是吸引用户和流量(首次听书得到app会员有用吗0.1元同理)同时通过该课程也在培养用户去购买其他课程,比如课程中会引用专栏里的文章会提到每天听本书里的书籍,为其他付费产品导流让流量變现;

周二例会直播和大咖免费直播

例会直播全国只此一家,罗振宇也说了要做一家透明度高的公司就是不造假 。

直播人均在线人数近2萬而且直播只能在得到APP中查看,又吸引一波流量和活跃度而且部分用户还会写例会心得,在网上形成二次传播进一步加大得到的影響力(大咖直播同理)。

0岁PM一枚互相交流学习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得到app会员有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