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诗咋样读着什么地读着感觉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

《宿建德江》的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嘚语言之美。
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略诗歌意境。
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
一 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   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忝,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昰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艏诗。
二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好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絀诗里的节奏
三、入境悟情 体验升华
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伱看到了什么地读着(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媔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地读着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裏行间(齐读)
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來读一读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地读着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地读着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地读着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地读着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地读着(温馨嘚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地读着(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地读着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瑝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緒(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 、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帶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地读着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五 铨诗回读、情感共和
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懷愁绪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回读或背诵全诗指名背  小组背  比赛背)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原标题:钱穆:如何读古诗

国學大师钱穆在这篇《谈诗》的文章中说,“中国文化讲思想与哲学,有些处不如讲文学更好些”而更能直接显现修养和人格的文学,即是古诗在钱穆看来,读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或文学家而是学会欣赏,通过欣赏接触到更高级的人生获得一生中无穷的安慰。但同樣是读诗方法的问题钱穆主张读诗应该读某个诗人的全集,然后再将每首诗放进诗人的年谱去读比如杜甫的诗、苏轼的诗,都可以这樣去读倘若只读选出来的《全唐诗》,那么读诗的境界终究是不高的

今天我讲一点关于诗的问题。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做我讲这问题的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莋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洏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地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

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地读着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尽有人买一件古玩,烧一炉香自己以为很高雅,其实还是俗因为在这环境中,换进别一个人来不见有什么地读着不同,这就算做俗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

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红楼梦》作者或是抄袭王渔洋以摩诘为诗佛,太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的说法。故特举此三人摩诘诗极富禅味。禅宗常讲“无我、無住、无着”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

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莋例这一联是大家都喜欢的:

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咑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囿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嘫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聲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

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地读着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鈈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讓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地读着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地读着呢我们也会因于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

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囿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詩的很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今再从禅理上讲如何叫做无我呢?试从这两句诗讲这两句诗里恰恰没有我,因他沒有讲及他自己又如何叫做无住无着呢?无住无着大体即如诗人之所谓即景此在佛家,亦说是现量又叫做如。如是像这样子之义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只把这样子这境提示出来,而在这样子这境之背后自有无限深意,要读者去体悟这种诗,亦即所谓诗中有畫至于画中有诗,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画到最高境界,也同诗一样背后要有一个人。画家作画不专在所画的像不像,还要在所画の背后能有此画家西方的写实画,无论画人画物与画得逼真,而且连照射在此人与物上的光与影也画出来但纵是画得像,却不见在畫后面更有意义之存在

即如我们此刻,每人面前看见这杯子这茶壶,这桌子这亦所谓现量。此刻我们固是每人都有见却并没有个悟,这就是无情无景而且我们看了世上一切,还不但没有悟甚至要有迷,这就变成了俗情与俗景

我们由此再读摩诘这两句诗,自然會觉得它生动因他没有执着在那上。就诗中所见虽只是一个现量,即当时的那一个景但不由得我们不即景生情,或说是情景交融鈈觉有情而情自在。这是当着你面前这景的背后要有一番情这始是文学表达到一最好的地步。而这一个情在诗中最好是不拿出来更好些。唐诗中最为人传诵的:

这里面也有一人重要的在欲断魂三字。由这三字才生出下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两句来但这首诗的好处,则好在不讲出欲断魂三字涵义且教你自加体会。

这一诗最重要的是对愁眠三字中一愁字。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天色已经亮了,而他尚未睡着于是他听到姑苏城外寒山寺那里的打钟声,从夜半直听到天亮为何他如此般不能睡,正为他有愁试問他愁的究竟是些什么地读着?他诗中可不曾讲出来

这样子作诗,就是后来司空图《诗品》中所说的羚羊挂角这是形容作诗如羚羊般紦角挂在树上,而羚羊的身体则是凌空的那诗中人也恰是如此凌空,无住、无着断魂中,愁中都有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如凌空不着哋有情却似还无情。可是上引摩诘诗就更高了因他连断魂字愁字都没有,所以他的诗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以上我略略讲了王維的诗继续要讲杜工部。杜诗与王诗又不同工部诗最伟大处,在他能拿他一生实际生活都写进诗里去上一次我们讲散文,讲到文学應是人生的民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主张文学要人生化。在我认为中国文学比西方更人生化。

一方面中国文学里包括人生的方面比西方多。我上次谈到中国散文姚氏《古文辞类纂》把它分成十三类,每类文体各针对着人生方面。又再加上诗、词、曲、传记、小说等一切不同的文学,遂使中国文学里所能包括进去的人生内容比西洋文学尽多了。

在第二方面中国人能把作家自身真实人生放进他作品里。这在西方便少西方人作小说剧本,只是描写着外面中国文学主要在把自己全部人生能融入其作品中,这就是杜诗伟大嘚地方

刚才讲过,照佛家讲法最好是不著一字,自然也不该把自己放进去才是最高境界。而杜诗却把自己全部一生都放迸了儒家主放进,释家主不放进儒释异同,须到宋人讲理学才精妙他讲出。此刻且不谈现在要讲的,是杜工部所放进诗中去的只是他日常的囚生平平淡淡,似乎没有讲到什么地读着大道理他把从开元到天宝,直到后来唐代中兴他的生活的片段,几十年来关于他个人他镓庭,以及他当时的社会国家一切与他有关的,都放进诗中去了所以后人又称他的诗为诗史。

其实杜工部诗还是不著一字的他那忠君爱国的人格,在他诗里实也没有讲,只是讲家常他的诗,就高在这上我们读他的诗,无形中就会受到他极高人格的感召正为他鈈讲忠孝,不讲道德只把他日常人生放进诗去,而却没有一句不是忠孝不是道德,不是儒家人生理想最高的境界若使杜诗背后没有杜工部这一人,这些诗也就没有价值了倘使杜工部急乎要表现他自己,只顾讲儒道讲忠孝,来表现他自己是怎样一个有大道理的人那么这人还是个俗人,而这些诗也就不得算是上乘极品的好诗了所以杜诗的高境界,还是在他不著一字的妙处上

我们读杜诗,最好是汾年读拿他的诗分着一年一年地,来考察他作诗的背景要知道他在什么地读着地方,什么地读着年代什么地读着背景下写这诗,我們才能真知道杜诗的妙处后来讲杜诗的,一定要讲每一首诗的真实用意在哪里有时不免有些过分。而且有些是曲解我们固要深究其莋诗背景,但若尽用力在考据上而陷于曲解,则反而弄得索然无味了但我们若说只要就诗求诗,不必再管它在哪年哪一地方为什么地讀着写这首诗这样也不行。你还是要知道他究是在哪一年哪一地为着什么地读着背景而写这诗的至于这诗之内容,及其真实涵义你反可不必太深求,如此才能得到它诗的真趣味

倘使你对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都不知道,那么你对这诗一定知道得很浅他在天宝以前的诗,显然和天宝以后的不同他在梓州到甘肃一路的诗,显和他在成都草堂的诗有不同和他出三峡到湖南去一路上的诗又不同。我们该拿怹全部的诗配合上他全部的人生背景,才能了解他的诗究竟好在哪里

中国诗人只要是儒家,如杜甫、韩愈、苏轼、王安石都可以按姩代排列来读他们的诗。王荆公诗写得非常好可是若读王诗全部,便觉得不如杜工部与苏东坡这因荆公一生,有一段长时间为他的政治生涯占去了。直要到他晚年在南京钟山住下,那一段时期的诗境界高了,和以前显见有不同

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茬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我第一次读苏诗,从他年轻时离开四川一路出来到汴京如是往下,初读甚感囿兴趣但后来再三读,有些时的作品却多少觉得有一点讨厌。譬如他在西湖这一段流连景物,一天到晚饮酒啊逛山啊,如是般连接着一气读下,便易令人觉得有点腻在此上,苏诗便不如杜诗境界之高卓此因杜工部没有像东坡在杭州徐州般那样安闲地生活过。茬中年期的苏诗分开一首一首地读,都很好可是连年一路这样下去,便令人读来易生厌试问一个人老这样生活,这有什么地读着意義呀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鈳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我们讀诗正贵从各家长处去领略。

我们再看白乐天的诗乐天诗挑来看,亦有长处但要对着年谱拿他一生的诗一口气读下,那比东坡诗更噫见缺点他晚年住在洛阳,一天到晚自己说:“舒服啊!开心啊!我不想再做官啊”这样的诗一气读来,便无趣味了这样的境界,無论是诗无论是人生,绝不是我们所谓的最高境界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杜工部生活殊不然。年轻时跑到长安饱看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况像他在《丽人行》里透露他看到当时内廷生活的荒淫,如此以下他一直奔波流离,至死为止遂使他的诗真能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从前人说:“诗穷而后工”穷便是穷在这个人。当知穷不真是前面没有路要在他前面有路不肯走,硬要走那穷的路这条路看似崎岖,却实在是大道如此般的穷,才始有价值

即如屈原,前面并非没有路但屈原不肯走,宁愿走绝路故屈原《离骚》,可谓是穷而后工的最高榜样他弟子宋玉并不然,因此宋玉也不会穷所以宋玉只能学屈原做文章,没学到屈原的做囚而宋玉的文章,也终不能和屈原相比

现在再讲回到陆放翁。放翁亦是诗中一大家他一生没有忘了恢复中原的大愿。到他临死还莋下了一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诗即此一端,可想放翁诗境界也尽高

放翁一生,从他年轻时从家里到四川去后來由四川回到他本乡来,也尽见在诗中了他的晚年诗,就等于他的日记有时一天一首,有时一天两三首乃至更多首,尽是春夏秋冬长年流转,这般的在乡村里过他那时很有些像陶渊明。你单拿他诗一首两首地读也不见有大兴味。可是你拿他诗跟他年龄一起读尤其是七十八十逐年而下,觉得他的怀抱健康和他心中的恬淡平白,真是叫人钦羡而他同时又能不忘国家民族大义,放翁诗之伟大僦在这地方。可惜他作诗大多他似乎有意作诗,而又没有像杜工部般的生活波澜这是他吃亏处。若把他诗删掉一些这一部陆放翁诗集,可就会更好了

在清诗中我最喜欢郑子尹。他是贵州遵义人并没做高官,一生多住在家乡他的伟大处,在他的情味上他是一孝孓,他在母亲坟上筑了一园一天到晚,诗中念念不忘他母亲他诗学韩昌黎。韩诗佶屈聱牙可是在子尹诗中,能流露出他极真挚的性凊来尤其是到了四十五十,年龄尽大上去还是永远不忘他母亲。诗中有人其人又是性情中人,像那样的诗也就极难得了

李太白诗凅然好,因他喜欢道家爱讲庄老出世。出世的诗更不需照着年谱读。他也并不要把自己生命放进诗里去连他自己生命还想要超出这卋间。这等于我们读庄子尽不必去考他时代背景。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这个超人生的人生上。李太白诗也有些不考索它背景是无法明得他诗中用意的。但李诗真长处实并不在这点上。

我们读李太白、王摩诘诗尽可不管他年代。而读杜工部韩昌黎以至苏东坡陆放翁等人的诗他们都是或多或少地把他们的整个人生放进诗去了。因此能依据年谱去读他们诗便更好郑子尹的生活,当然不够得丰富鈳是他也做成了一个极高的诗人。他也把他自己全部放进诗中去了他的诗,一首首地读也平常。但春天来了梅花开了,这山里的溪沝又活了他又在那时想念起他母亲了。读他全集一年一年地读,从他母亲死他造了一个坟,坟上筑了一个园今年种梅,明年种竹这么一年一年地写下,年年常在纪念他母亲再从他母亲身上讲到整一家,然后牵连再讲到其他这就见其人之至孝,而诗中之深情厚菋也随而见他诗之高,高过了归有光的散文归文也能写家庭情味,可是不如郑子尹诗写得更深厚

由于上面所说,我认为若讲中国文囮讲思想与哲学,有些处不如讲文学更好些在中国文学中也已包括了儒道佛诸派思想,而且连作家的全人格都在里边了某一作家,戓崇儒或尚道,或信佛他把他的学问和性情,真实融人人生然后在他作品里,把他全部人生琐细详尽地写出来这样便使我们读一個作家的全集,等于读一部传记或小说或是一部活的电影或戏剧。他的一生一幕幕地表现在诗里。我们能这样地读他们的诗才是最囿趣味的。

文学和理学不同理学家讲的是人生哲理,但他们的真实人生不能像文学家般显示得真切。理学家教人好像是父亲兄长站茬你旁对你讲。论其效果有时还不如一个要好朋友,可以同你一路玩耍的反而对你影响大。因此父兄教子弟最好能介绍他交一个年齡差不多的好朋友。文学对我们最亲切正是我们每一人生中的好朋友。正因文学背后一定有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一佛家或道家,戓儒家清儒章实斋《文史通义》里说,古人有子部后来转变为集部,这一说甚有见地新文化运动以下,大家爱读先秦诸子却忽略叻此下的集部,这是一大偏差

我们上边谈到林黛玉所讲的,还有一陶渊明陶诗境界高。他生活简单是个田园诗人。唐以后也有过不尐的田园诗人可是没有一个能出乎其右的。陶诗像是极平淡其实他的性情也可说是很刚烈的。他能以一种很刚烈的性情而过这样一種极恬淡的生活,把这两者配合起来才见他人格的高处。西方人分心为智、情、意三项西方哲学重在智,中国文学重在情与意情当境而发,意则内涵成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须明得此真意,始能读陶诗

陶、杜、李、王四人,林黛玉叫我们最好每人选他们一百两百首诗来读这是很好的意见。但我主张读全集又要深入分年读。一定要照清朝几个大家下过工夫所注释的来读

陶、李、杜、韩、苏诸家,都由清人下过大工夫每一首诗都注其出处年代。读诗正该一家一家读又该照着编年先后通體读。湘乡曾文正在中国诗人中只选了十八家而在这十八家里边,还有几个人不曾完全选即如陆放翁诗,他删选得很好若读诗只照著如《唐诗别裁》之类去读,又爱看人家批语这字好,这句好这样最多领略了些作诗的技巧,但永远读不到诗的最高境界去曾文正嘚《十八家诗钞》,正因他一家一家整集钞下不加挑选,能这样去读诗趣味才大,意境才高

这是学诗一大诀窍。一首诗作很好也鈈便是一诗人。一诗中某句作得好某字下得好,这些都不够当然我们讲诗也要句斟字酌,该是僧推月下门呢还是僧敲月下门?这一芓费斟酌又如王荆公诗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绿字是诗眼一首诗中,一个字活了就全诗都活。用吹字到字渡字都不好须用绿字才透露出诗中生命气息来,全诗便活了故此一绿字乃成得为诗眼。正如六朝人文“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绿字长字,皆见中国文人用芓精妙处

从前人作诗都是一字一字斟酌过。但我们更应知道我们一定要先有了句中其余六个字,这一个字才用得到斟酌而且我们又┅定先要有了这一首诗的大体,才得有这一句这首诗是先定了,你才想到这一句这一句先定了,你才想到这一字该怎样下并不能一芓一字积成句,一句一句积成诗实是先有了诗才有句,先有了句才有字应该是这首诗先有了,而且是一首非写不可的诗那么这首诗財是你心中之所欲言。有了所欲言的然后才有所谓言之工不工。主要分别是要讲出你的作意你的内心情感,如何讲来才讲得对讲得恏。倘使连这个作意和心情都没有又有什么地读着工不工可辨?什么地读着对不对可论

譬如驾汽车出门,必然心里先定要到什么地读著地方去然后才知道我开向的这条道路走对或走错了。倘使没有目的只乱开,那么到处都好都不好,那真可谓无所用心了所以作詩,先要有作意作意决定,这首诗就已有了十之六七了作意则从心上来,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先要决定你自己这个人你的整个人格,伱的内心修养你的意志境界。有了人然后才能有所谓诗。因此我们讲诗则定要讲到此诗中之情趣与意境。

先要有了情趣意境才有诗好比作画尽临人家的,临不出好画来尽看山水,也看不出其中有画最高的还是在你个人的内心境界。例如倪云林是一位了不得的畫家。他一生达到他画的最高境界时是在他离家以后。他是个大富人古董古玩,家里弄得很讲究后来看天下要乱了,那是元末的时候他决心离开家,去在太湖边住这样过了二十多年。他这么一个大富人顿然家都不要,这时他的画才真好了他所画,似乎谁都可鉯学几棵树,一带远山一弯水,一个牛亭就是这几笔,可是别人总是学不到没有他胸襟,怎能有他笔墨!这笔墨须是从胸襟中来

我们学做文章,读一家作品也该从他笔墨去了解他胸襟。我们不必要想自己成个文学家只要能在文学里接触到一个较高的人生,接觸到一个合乎我自己的更高的人生

比方说,我感到苦痛可是有比我更苦痛的。我遇到困难可是有比我更困难的。我是这样一个性格在诗里也总找得到合乎我喜好的而境界更高的性格。我哭诗中已先代我哭了。我笑诗中已先代我笑了。读诗是我们人生中一种无穷嘚安慰有些境,根本非我所能有但诗中有,读到他的诗我心就如跑进另一境界去。

如我们在纽约一样可以读陶渊明的诗。我们住伍层、六层的高楼不到下边马路去,晚上拿一本陶诗吟着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句下边马路上车水马龙,我可不用管我们今天置身海外,没有像杜工部在天宝时兵荒马乱中的生活我们读杜诗,也可获得无上经验我们不曾见的人,可以在诗中见没囿处过的境,可以在诗中想像到西方人的小说,也可能给我们一个没有到过的境没有碰见过的人。而中国文学之伟大则是那境那人卻全是个真的。如读《水浒》固然觉得有趣,也像读《史记》般但《史记》是真的,《水浒》是假的读西方人小说,固然有趣里邊描写一个人,描写得生动灵活而读杜工部诗,他自己就是一个真的人没有一句假话在里面。这里却另生一问题很值我们的注意。

Φ国大诗家写诗多半从年轻时就写起一路写到老,像杜工部、韩昌黎、苏东坡都这样我曾说过,必得有此人乃能有此诗。循此说下必得是一完人,乃能有一完集而从来的大诗人,却似乎一开始便有此境界格局了。此即证中国古人天赋人性之说故文学艺术皆出忝才。苏黄以诗齐名而山谷之文无称焉。曾巩以文名诗亦无传。中国文学一本之性情曹氏父子之在建安,多创造李杜在开元,则哆承袭但虽有承袭,亦出创造然其创造,实亦承袭于天性近人提倡新文学,岂亦天如人愿人人得有其一分之天赋乎。西方文学主偠在通俗得群众之好。中国文学贵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此亦其一异

故中国人学文学,实即是学做人一条径直的大道诸位会觉得,要立意做一人便得要修养。即如要做到杜工部这样每饭不忘君亲念念在忠君爱国上,实在不容易其实下棋,便该自己下唱戏,便该自己唱学讲话,便该自己开口讲要做一个人,就得自己实地去做其实这道理还是很简单,主要在我们能真实跑到那地方去要嫃立志,真实践履亲身去到那地方。中国古人曾说“诗言志”此是说诗是讲我们心里东西的,若心里龌龊怎能作出干净的诗,心里卑鄙怎能作出光明的诗。所以学诗便会使人走上人生另一境界去正因文学是人生最亲切的东西,而中国文学又是最真实的人生写照所以学诗就成为学做人的一条径直大道了。

文化定要从全部人生来讲所以我说中国要有新文化,一定要有新文学文学开新,是文化开噺的第一步一个光明的时代来临,必先从文学起一个衰败的时代来临,也必从文学起但我们只该喜欢文学就够了,不必定要自己去莋一文学家不要空想必做一诗人,诗应是到了非写不可时才该写若内心不觉有这要求,能读人家诗就很够我们不必每人自己要做一個文学家,可是不能不懂文学不通文学,那总是一大缺憾这一缺憾,似乎比不懂历史不懂哲学还更大。

再退一层言之学文学也并鈈定是在做学问。只应说我们是在求消遣把人生中间有些业余时间和精神来放在那一面。我劝大家多把余闲在文学方面去用心尤其是Φ国诗。我们能读诗是很有价值的。

我还要回到前边提及林黛玉所说如何学作诗的话要是我们喜欢读诗,拿起《杜工部集》挑自己囍欢的写下一百首,常常读虽不能如黛玉对那个丫鬟所说,那样一年工夫就会作诗了在我想,下了这工夫并不一定要作诗,作好诗可是若作出诗来,总可像个样至少是讲的我心里要讲的话。

倘使我们有一年工夫把杜工部诗手抄一百首,李太白诗一百首陶渊明詩一共也不多,王维诗也不多抄出个几十首,常常读过了几年拿这几个人的诗再重抄一遍。加进新的替换旧的,我想就读这四家诗吔很够了不然的话,拿曾文正的《十八家诗钞》来读也尽够了。

比如读《全唐诗》等于跑进一个大会场,尽多人但一个都不认识,这有什么地读着意思还不如找一两个人谈谈心。我们跑到菜场去也只挑喜欢的买几样。你若尽去看看一整天,每样看过这是一無趣味的。学问如大海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所要喝的,只是一杯水但最好能在上流清的地方去挑。若在下流浊的地方喝一杯浊水會坏肚子的。

学作诗要学他最高的意境。如上举“重帘不卷……”那样的诗我们就不必学。我们现在处境当然要有一职业。职业不洎由在职业之外,我们定要能把心放到另一处那么可以减少很多不愉快。不愉快的心情减掉事情就简单了。对事不发生兴趣越痛苦,那么越搞越坏倘使能把我们的心放到别处去,反而连这件事也做好了这因为你的精神是愉快了。

我想到中国的将来总觉得我们烸个人先要有个安身立命的所在。有了精神力量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这个精神力量在哪里灌进新血,最好莫过于文学民初新文化運动提倡新文学以来,老要在旧文学里找毛病毛病哪里会找不到?像我们刚才所说《红楼梦》里林黛玉,就找到了陆放翁诗的毛病指摘一首诗一首词,说它无病呻吟但不是古诗同全是无病呻吟的。说不用典故举出几个用典用得极坏的例给你看。可是一部杜工部诗哪一句没有典?无一字无来历却不能说他错。若专讲毛病中国目前文化有病,文学也有病这不错。可是总要找到文化文学的生命茬哪里这里面定有个生命。没有生命怎么能四五千年到今天?

又如说某种文学是庙堂文学某种文学是山林文学,又是什么地读着帮閑文学等这些话都有些荒唐。有人说我们要作帮忙文学不要作帮闲的文学,文学该自身成其为文学哪里是为人帮忙帮闲的呢?若说偠不用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典故用来已不是典故。《论语》“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孟子“勇士不忘喪其元志士不忘填沟壑”。杜工部诗说“饿死焉知填沟壑高歌但觉有鬼神”,此两句沟壑两字有典填字也有典,饿死二字也有典高歌也有典,这两句没有一字没有典这又该叫是什么地读着文学呢?

我们且莫尽在文字上吹毛求疵应看他内容。一个人如何处家庭、處朋友、处社会杜工部诗里所提到的朋友,也只是些平常人可是跑到杜工部笔下,那就都有神都有味,都好我们不是也有很多朋伖吗?若我们今晚请一位朋友吃顿饭这事很平常。社工部诗里也常这样请朋友吃饭或是别人请他,他吃得开心作一首诗诗直传到现茬,我们读着还觉得痛快

同样一个境界,在杜工部笔下就变成文学了我们吃人家一顿,摸摸肚皮跑了明天事情过去,全没有了觉嘚这事情一无意思般。读杜工部诗他吃人家一顿饭,味道如何他在卫八处士家夜雨剪春韭那一餐,不仅他吃得开心一千年到现在,峩们读他诗也觉得开心,好像那一餐在我心中也有分,也还有余味其实很平常,可是杜工部写上诗里你会特别觉得其可爱。不仅杜工部可爱凡他所接触的,其人其境皆可爱

其实杜工部碰到的人,有的在历史上有有的历史上没有,许多人只是极平常至于杜工蔀之处境及其日常生活,或许在我们要感到不可一日安但在工部诗里便全成可爱。所以在我们平常交朋友且莫要觉得这人平常,他同伱做朋友这就不平常。你不要看他请你吃顿饭平常只是请你吃这件事就不平常。

杜工部当年穷途潦倒做一小官,东奔西跑他或许昰个土头土脑的人,别人或会说这位先生一天到晚作诗,如此而已可是一千年来越往后,越觉他伟大看树林,一眼看来是树林跑箌远处,才看出林中那一棵高的来这棵高的,近看看不见远看乃始知。我们要隔一千年才了解杜工部伟大两千年才感觉孔夫子伟大。现在我们许多人在一块并无伟大与不伟大。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要隔五百年一千年才会特别显出来。

那么我们也许会说一个人要等迉后五百年一千年他才得伟大,有什么地读着意思啊其实真伟大的人,他不觉得他自己的伟大要是杜工部觉得自己伟大,人家请他吃顿饭他不会开心到这样子,好像吃你一顿饭是千该万当还觉得你招待不周到,同你做朋友简直委曲了,这样哪里会有好诗做出来

我这些琐碎话,只说中国文学之伟大有其内在的真实性所教训我们的,全是些最平常而最真实的倘我们对这些不能有所欣赏,我们莋人可能做不通。因此我希望诸位要了解中国文学的真精神中国人拿人生加进文学里,而这些人生则是有一个很高的境界的这个高境界,需要经过多少年修养但这些大文学家,好像一开头就是大文学家了不晓得怎样一开头他的胸襟情趣会就与众不同呀!好在我们並不想自己做大文学家,只要欣赏得到便够了

你喜欢看梅兰芳戏,自己并不想做梅兰芳这样也不就是无志气。当知做学问最高境界吔只像听人唱戏,能欣赏即够不想自己亦登台出风头。有人说这样不是便会一无成就吗其实诗人心胸最高境界并不在时时自己想成就。大人物大事业,大诗人大作家,都该有一个来源我们且把它来源处欣赏。自己心胸境界自会日进高明当下即是一满足,便何论荿就与其他让我且举《诗经》中两句来作我此番讲演之结束。《诗经》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不求不忌刻他人来表现自巳,至少也应是一个诗人的心胸吧!

欢迎各位喜欢创作的书友向我们投稿请发送至。

投稿作品可以是作者在个人博客、公众号等发布过嘚内容但不得在其他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发表过。

经作者授权可开通打赏打赏收入全部归作者所有。

来自@季羡林國学讲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地读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