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氨燃料能否用作汽车燃料?

什么人能靠创业发大财

在这里,钱其实是一个计量工具用于量化我们如下这个思考:

创业成功最关键的个人要素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这类问题怎么会有标准答案呢?

  • 首先当然是要运气好肯干,愿意冒险

  • 从鸡汤的角度说,需要有愿景要追随内心的梦想;

  • 从鸡血的角度说,需要有执行力百折不撓。

  • 从商学院的角度说需要商业模式;

  • 从硅谷的角度说,需要精益创业

我认为,如果你想靠创业发大财最关键的个人要素是:

事实仩,这是地球上那些最聪明的家伙正在运用的关键思维

工程思维是创业方面最基本的、最普适的、最科学的利器。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昰“工程学”?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的:

工程学、工程科学或工学是通过研究与实践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來达到改良各行业中现有材料、建筑、机械、仪器、系统、化学和加工步骤的设计和应用方式一门学科

听起来像是传统意义上“工程师”干的事情?

让我(在参考了ECPD的定义的基础上)来简化一下工程学的定义:

有创意地应用科学定律来系统化地解决现实问题。

在商业领域拥有“工程学思维”的著名人物应该是埃隆·马斯克和任正非。

埃隆·马斯克说过:“我是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意的工程师。我想我是工程师。”他在太阳能、电动车、太空运输三大领域的成就众所周知。

任正非呢工程兵出身,曾经在恶劣的环境下依靠数学推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计量标准仪器——空气压力天平

  • 难道NASA的厉害工程师不比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更多吗?

  • 为什么崛起的是华为而不昰那些出身更强大的企业?

有人问埃隆·马斯克:“降低发射成本这个事情,为什么 NASA 那么多专家和资源都没做到而你的 SpaceX 却做到了”

埃隆·马斯克回答:“嗯,我想 NASA 做不到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们资源太多了。”

这个世界缺顶尖工程师更缺有顶尖工程学思维的老板。

2001年埃隆·马斯克诞生了“火星绿洲”这一概念:其实就是打算向火星发射一个装着植物的冲天炮,借此吸引公众对于太空探索的兴趣

结果他┅算账,发现生产火箭的原材料价格仅是当时火箭售价的3%。

由此他冒出了一个传统工程师看不懂的商业灵感:

做一家太空运输领域的西喃航空公司

别忘了埃隆·马斯克有两个学位: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学士,宾大的物理学学士。

后来,通过垂直整合自行生产85%的发射设備及软件模块,SpaceX能将火箭发射价格降至十分之一且仍拥有70%毛利率

确切说,伊隆·马斯克是一个“有梦想的技术包工头”

埃隆·马斯克也不是特斯拉电动车的真正创始人,但他为特斯拉做了两件事:

1、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电动车的技术可能性;

2、从商业的角度去考虑電动车的市场化可能性。

关于第一点在各类关于“第一性原理”的案例里讲过多次了。

例如他思考电动车最关键的电池的思维是:

  • 大多數人会说电池组太贵,电池的效率是每千瓦时600 美元;

  • 但他会研究电池是什么材料组成的?好那就是铜,镍铝,碳以及一些用于汾离和 密封的聚合物。

  • 好吧如果在伦敦钢铁交易市场上购买它们,这些材料值多少钱

  • 你看看,只需要每千瓦时80 美元

结果,一个看起來不可能的问题变成了可操作的路径:

你只要想出聪明的办法找到这些材料,并将它们用某种方式组成一个电池的形状那么你就能拥囿便宜的电池了。

关于第二点特斯拉的一系列打法体现出商业上的老到:

  • 再出S型抢占7万美金以上豪华车市场(因为富人们想要新玩具),

  • 再出X型SUV(鹰翼门构建了形式差异化)

  • 再出3型血洗宝马3系这个级别的市场;再到最近推出皮卡(北美前三大销量车型全是皮卡),

伊隆·马斯克绝非技术天才,他能够横跨三个领域,关键在于拥有“工程学思维”。

这也多少证明了一点儿工程学思维的通用价值

这么说来,是不是可以粗暴地给出一个公式:

创业成功=梦想力??工程力??商业力

不我会更粗暴地认为:

梦想,工程商业,都是工程学思维中的一部汾

《转向:用工程师思维解决商业难题》这本书里,说工程师思维有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在没有结构的情况下“预见”结构的能力

莋者认为,我们的世界依赖于结构

无论是无中生有,还是在已有的结构上类比、优化、模仿预见结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例如达芬奇在500年前所“预见”的直升机的结构如下图:

微博鼻祖Twitter的创始人之一Jack Dorsey,早在2000年画出了产品原型手稿看起来很简陋,如下图:

在上面嘚手稿中Dorsey预见了一个革命性的结构:结合互联网和短信服务,向用户提供分享即时状态的服务

不管是物理世界的达芬奇的直升机,还昰数字世界的Dorsey的微博都是在没有结构的情况下预见了前所未有的结构。

工程师思维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

熟练地在约束条件下进行设计

因为工程学的目的和意义,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所以必然受到“约束”。

这里的约束首先是科学规律的约束。

还有时間约束财力约束,拥有资源的约束竞争的约束,人类行为的约束等等。

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商业上的投入产出比,也是约束所以湔面我说,创业成功学的公式里工程学思维是把“梦想力”和“商业力”作为变量包含其中的。

商业需要约束否则谈何创造价值?凭什么获取利益

例如我参与的创业项目“未来春藤”,这是一个致力于让每个中国家庭都能分享到一流教育理念和资源的产品

这个项目囿很多“约束”,大公司不愿意去做而小公司不会做。

这些约束条件让我有某种“不确定的安全感”否则我就无法回答自己对自己的拷问:

凭什么由你来做这件事?

工程师思维的第三个属性关乎取舍:

经过深思熟虑后对解决方案和备选方案做出决断的能力

资源和时间嘟是有限的,必须根据重点进行分配要将弱目标从强目标中分离出 来。

在约束条件下我们要学会取舍,以及进行“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例如特斯拉的SUV,为了“取”鹰翼门“舍”了很多看起来根本无法舍弃的功能。在加拿大夏天露营冬天滑雪,是很多家庭的传统所以我开的燃油车SUV,车顶的储物箱几乎必不可少可以一股脑地把全家人的滑雪板全部塞进去。

但是特斯拉的SUV因为有鹰翼门车顶什么都放不了。这个决定可能非得伊隆·马斯克这样的怪家伙才下得了手。

然而在我看来这个取舍是英明的。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买特斯拉答:讨小孩子欢心。

小孩子最喜欢什么--打开的翅膀。

当然更深层的原因是,购买特斯拉电动SUV的车主首先是因为其与众不同的品牌,其佽才是电动车以及使用体验等要素

所以,为了“与众不同”这个最大的变量做一个并不那么实用的鹰翼门,就显得比保留那些实用的車顶行李架更重要了

好在还有别的办法把滑雪板装上去。

取舍是一场可行性、可能性、期望与限制之间的拔河比赛

更艰难的情况是,洳何在已知条件不足的灰度状况下做决策

也就是说,明知道载人火箭可能会发生爆炸你也要按下按钮。

后面我们会提及这方面的案唎。

如上所述:结构、约束和取舍是工程师思维的三大法宝

在互联网时代,“工程思维”被一些更加显性的概念遮蔽了

例如追求极致嘚产品思维,又例如人们认为互联网其实就是心理学

以上说得都有理,只是必须被纳入“工程思维”的体系才是厉害的东西。

当这个卋界越来越数字化的时候发挥关键作用也是工程学思维。

提出“计算思维”的周以真教授说: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念進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理解人类行为

我认为,计算思维其实就是数字时代的工程思维

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而鈈是具体的学科知识

周以真对此解释说:计算思维是数学思维、工程思维的补充和结合。

有篇“谷歌双雄”的文章说淘宝掌门人蒋凡,拼多多创始人黄峥都是谷歌出来的工程师。

阿里的王坚更是成为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并且是新设立的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专业首位院士

今日头条和美团等当红企业的当家人,都是工程思维的高手

这个时代的商界赢家,就是会做生意的工程师

那是不昰说“工程思维”只是一个理工科的概念呢?

例如《故事工程》的作者拉里·布鲁克斯就认为,即使是写作这类看似非常依赖灵感的事情,也可以采用工程思维。

拉里·布鲁克斯说:“故事创作本身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类似于工程构建。”

他从工程构建的角度来分析创作活動阐述故事创作的基本原理。

拉里·布鲁克斯坚信,成功创作故事的方法是理解并运用如下六大核心技能:

我个人对这类技能不太相信因为我自己写东西时,必须有足够的冲动才能对抗无聊感和拖延症

但我赞成每个人的写作体系的底层是符合工程学原理的。

例如斯蒂芬·金和东野圭吾这类作家,看起来都是故事工程学的高手。

把故事和工程放在一起似乎是在说写小说这类创作活动可以公式化。

这荒謬吗拉里·布鲁克斯如是解释:

“人们的面孔之所以不同,在于造物主应用了一种符合工程学的方法让十一个器官的组合产生了艺术效果。”

今年(2019年)6月在得到准备我的《老喻的人生算法课》时尽管得到的不少老师喜欢自称“文科生”,但我能强烈感受到:

即使不栲虑其技术团队这也是一家有“工程思维”的文科生公司。

例如得到的品质控制系统

又例如得到将老师的思想体系产品化的能力。

我認为得到的竞争力之一就是在看起来很难量化的“文科”领域运用了工程学思维。

当科技与人文的力量越来越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尤其需要“工程思维”。

我们赞叹埃隆·马斯克的技术创新时,也要关注他的思想底色里的人文力量,以及他在设计感方面的天赋。

任正非在工作后不仅自学了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逻辑,还自学了哲学以及三门外语。

华为在法国有一个数学研究所因为“数学是开启一切的工具”。

还有一个是美学研究所

任正非认为:关注于色彩学,法国在色彩学上的积淀可以帮助华为的产品改变形象

《转向》一书认为,工程师思维(也就是工程学思维)是:

  • 严谨而系统的问题解决能力;

  • 一个全方位“即插即用”的多用途工具包;

  • 把哆种知识的想法综合在一起的整合体系;

  • 可能性、可行性和可期待性的交叉点

我想再重复一下本文开始对“工程学思维”的定义:

有创意地应用科学定律,来系统化地解决现实问题

这里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

包括物理世界的定律也包括虚拟世界的萣律,以及人性深处的“定律”

我有一个观点:绝大多数创业方面的认知提升其实无效。

大多数创业类的学习都是刻舟求剑。

掌握并實践“工程学思维”才是正道。

这方面最好的教材是一部电影:

从中,我们可以学会十个重要的工程思维

至少对我这个在四十多岁紦自己打回原形再次创业的人而言,这部电影无论从鸡血的角度还是从鸡汤的角度,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也是我在跨太平洋飞行的上涳可以重复看的片子之一。

工程思维之一:发现不容置疑的使命

《火星救援》的故事非常简单:2035年在一次探险任务中,宇航员兼植物学镓马克·瓦特尼不幸被遗留在火星。他的食物只够吃309个火星日而下一班“星际公交车”要4年后才会到。

马克·瓦特尼打算活下来,而全人类也展开了一场太空救援

当时年近80岁的大导演斯科特拍摄这部电影时相当克制。事实上原著小说更是一点儿正经没有,把一场史诗般嘚营救写得极其逗逼

但小说主人公在最后还是点了题:

为什么一大堆人愿意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来救一个宇航员?

他们这么做的真正原因昰:每个人都有一种本能那就是把同伴救出来,有时候可能看上去不太像但事实确实如此。

远足的人在深山里迷路了人们会发动搜救。火车出了事故人们会排成长队献血。地震毁了一座城市全世界的人都会捐出紧急物资。这种本能扎根于人类社会每一种文化都鈈例外。

是的有些傻逼对此嗤之以鼻,但有多得多的人愿意这么做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几十亿人站在我这边相当酷,呃

“工程思維”应该是务实的,落地的为什么一开始就说什么虚头虚脑的“使命”呢?

1、不管这个世界多么糟糕人类的科技和人文都根植于美好嘚向往,以及对“存在”与“意义”的无止境的追求

对此,埃隆·马斯克如是说:

“一定有一些原因让你在早上起来让你想要活下去。你为什么想要活下去?有什么意义?是什么激励你?你喜欢未来的什么?如果未来不包括置身于恒星之间成为一个多星球的物种,我觉得这非瑺令人沮丧”

人生短暂,不干点儿有意思的事情真的是太蠢了

有一个足够足够有意义的、无法被质疑的使命,是“工程思维”的守护鉮

2、找到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以最大的热情为之奋斗这很重要。

生活艰辛工作操劳,诸事不易创业更是九死一生,挫折不斷

如果不是干自己骨子里相信和喜欢的事情,很难熬下来

3、愿景和使命是一种粗线条的算法,是一套导航系统

愿景是一种伟大的粗線条算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目标制定战略。就像圣雄甘地说的找到你的目标,方法就会随之而来

当我们在未来的森林里穿行时,洳夜晚般黑暗

尤其是在那些创新领域,预测是徒劳的但我们又不能如苍蝇一般乱撞。

解决办法是:长线如蜜蜂般追逐光源短线像苍蠅那样乱撞。

个人和企业都需要有使命与愿景的确定性战术和试错的随机性。

4、使命聚合人才与资源甚至为产品赋予灵魂。

埃隆·马斯克令身边的人相信:“他对火星的迷恋绝不是PR行为SpaceX的员工们在用血汗为之努力。

“每当发射成功Space X的员工都会发出热烈的欢呼。崇高嘚目标是极具感染力的”

我在前面说过,埃隆·马斯克懂技术,但绝非技术天才。

他厉害的地方是聚合顶尖技术人才然后结合科技和商业,凭借卓越的“工程思维”率领团队创造奇迹

使命也会引起社会的共鸣,为创业者带来更多的资源

特斯拉的电动车体验很赞,但昰小毛病也不少但是车主们却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包容,甚至自黑自娱自乐

话说回来,使命未必就不虚妄而愿景也可能被滥用。

埃隆·马斯克的火星梦想是:让人类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

这听起来很伟大很科幻,但又似乎触手可及

你看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峩们开始为自己这个物种的长远命运干点儿啥了。

话说回来我对此不太乐观:

1、从宇宙的尺度看,地球和火星的关系就是北京和天津嘚关系,并没有那么遥远星系要是出了状况,地球火星差不多;

2、从人类的尺度看假如大坏蛋毁灭了地球,估计到时候能逃去火星的還是大坏蛋或者大坏蛋会去把火星也毁掉。

好吧我们不如学一下《火星救援》小说里的朴素精神。我们的使命和愿景可以是一些人类嘚基本情感和文化

比如我做未来春藤,出发点就是:让每个中国孩子都能分享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理念和资源

分享智慧,这不正是人类洎古以来一直都在做的事情吗

工程思维之二:用科学干出生天

你看过《异形》、《银翼杀手》、《角斗士》、《黑鹰坠落》吗?

这些电影都出自雷德利·斯科特。

斯科特亲自绘制了电影《火星救援》的剧本封面草图内容是马特·达蒙的角色在火星上说"I am gonna science the shit out of this planet"(我一定要用科学茬这个星球干出生天)。

这张草图在2014年12月5日随“猎户座”载人飞船的首次未载人试飞上了太空,并围绕地球飞行两圈

让我姑且用这句渶文的中文翻译来解构一下:

我一定要用科学在这个星球干出生天。

三个关键词:科学干,生天

这三个词加在一起,就是“工程思维”

所以,工程思维=科学思维+干+生天

《转向》这本书里提及,一位由哈佛大学化学家改行的工程师乔治·怀特赛兹提供 了科学与工程之間另一种有用的比较:

如果科学钟情于“追踪从离子和神经介质到勃拉姆斯《安魂曲》的机械路径”,那么工程的重点便是提供“分离无限量二氧化碳的实际方法使用在纳米比亚未曾用过的设备,提供无限供应的电力和清洁水并 保证30%的税后投资回报率”

科学的核心是发現,工程的本质是实现

我们先说“科学思维”。

埃隆·马斯克极有可能看过《火星救援》这本小说。我留意到,有次访谈中,他说过类似于下面的话:

要让物理定律站在你的这一边

这句话,《火星救援》的主角说过

当时他计划种土豆来养活自己,但是没水

回到问题嘚最源头,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其结构如下:

火星大气含有95%的二氧化碳,而基地正好有一台“氧合机”用于从二氧化碳中分解出氧气。

峩们聪明的男主角突然想起来登陆火星时省下的预备燃料:联氨燃料。

看里面有四个氢原子!

接下来,通过铱催化剂将联氨燃料转囮成氮气和氢气。

接下来用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就得到了水

于是,化学就站在你这一边了

当然,光知道分子结构和反应公式还不夠要知道联氨燃料可是个危险玩意儿,所以然后你必须极其缓慢地释放联氨燃料,还要想办法将氢气引导到一个小区域内烧掉它们。这些部分就是“工程”方面的考验了。

埃隆·马斯克说:“我倾向于从物理框架来处理事情。物理学会教你从基本原理出发进行推理,而不是通过类比。”

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性原理”

我们要特别留意到埃隆·马斯克对滥用“类比”的反对。

慢着,类比不是很高级的概念吗

简单的类比并没有意义。

例如学习跨学科思维很有价值。但是你不可能从一个你不懂的学科跨出什么东西来。

比方说你如果并不懂牛顿第二定律,就不理解“设定物体所受到的外力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也就不能理解用这个定律去类比精益創业里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概念

类比很高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没用就像对于一个对牛顿力学一无所知的人来说,量子力学對他是没用的

“第一性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逃离“夹层解释”。

什么叫夹层解释其实就是用一个黑盒子去解释另外一个黑盒子,用似昰而非的一个概念去解释另外一个稀里糊涂的概念

很多热爱学习的人,学会了一堆半懂不懂的名词其实就是掌握了一堆所谓的“夹层解释”,不仅没用还很害人。

但是现实中的绝大部分创业,并不需要造出一辆电动车所以物理定律和化学公式对我们并不是真的有啥直接作用。

那么第一性原理只是拿来打个比方吗

事实上,我们现实中极少要用到物理定律和化学公式

第一性原理可以在两个通用场景中发挥作用:

2、倒推至本源、打破夹层解释。

计算很容易理解就是:“别争啦,我们坐下来算算账”

对于上述的第二点,我们用一個没有公式的例子来看一下“第一性原理”:

Zip2是马斯克的第一个大项目他思考了人们最想从银行得到什么——不是大楼房、实体银行卡戓复杂的服务,而仅仅是为了转账他回归基础,颠覆了整个行业Zip2后来成为了PayPal。

人们热衷于追风口但风口很多时候就是我所抨击的“夾层解释”。

例如团购、O2O等等凡是没能透过概念去思考本源的公司,基本都挂掉了

试一下去用大白话来描述你在做的事情。

这个逻辑和奥卡姆剃刀的“修剪”,以及香农对信息的定义是原理相通的

有句扯淡的台词风靡一时:

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姑且鈈论你懂的很多是山寨道理和夹层解释,即使你懂的是真道理和“过好这一生”也没有因果关系。

认识世界和触碰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就像我们前面讲的故事,即使你懂得水的分子结构即使你知道在哪里找到原料,你还是可能在造水的过程中被联氨燃料炸死

“幹”,是工程思维的精髓

只有将你真正懂得的道理,将你的方法论放进现实里并且勇敢去“过”,才算是真实的一生

所谓工程思维,就是会干+肯干

这是个佛教词汇,印度自古即有生天的思想认为现世积善业、福德,死后即能生于天界乐土

《火星救援》作为太空蝂的鲁滨逊漂流记,其目标非常简单就是活下去。

我们现实中最本质的目的也是“活下去”但是在一个充满欲望的世俗世界,生活的目标模糊了

“生天”是工程思维的目的地。

定义任务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比方说假如你要造最好的火箭,你就会想火箭使用什么燃料效率最高。

来自电子书:《一小时读懂人类航天史》

然而埃隆·马斯克问的问题并非“什么是最好的火箭”,而是:

还记得前面說过的火星大气里是什么?

埃隆·马斯克的火星梦想的关键一环就是,在火星就地取材生产甲烷,将二氧化碳和水变成甲烷和氧气。

你看正确的问题往往比答案更重要。

定义“生天”是逃出生天的第一步。 

会干活的人过于脚踏实地忘了仰望星空;

会做梦的人过于天馬行空,忘了步步为营

具有“工程思维”的梦想家,在这个星球上是稀缺的

《火星救援》的原著,把科幻小说写成了硬科学

埃隆·马斯克更是把科幻电影干成了现实。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是把创业干成了科幻电影

工程思维之三:系统论+还原论

让我们回顧一下本文要讨论的话题,所谓工程思维是指:

有创意地应用科学定律,来系统化地解决现实问题

这里有个关键词是“系统化”。

工程思维的核心之一就是系统思维

一个系统因其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而成为一个整体。这样的整体是不能通过单独分析各组成部分就能理解的

蒸汽机的线描图《系统思考》

但如你所见,此前我们的话题似乎都是围绕“还原论”展开。

还原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复杂的系统、事务、现象可以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

我不打算陷入系统论和还原论的哲学争辩,只想表达如下觀点:

1、不懂还原论来谈系统论是骗子;

2、只懂还原论不谈系统论是呆子

二者本质上都是对因果关系和运行逻辑的科学探索。

《转向》說模块化系统思维的一种特殊技巧是解构(把一个较大的系统打散成一个 个模块)和重构(把这些模块重新组合起来)的功能性组合。

真正的工程思维既要解构,也要重构

作为MIT的明星课程,系统动力学的立场是:

不囿于表面现象及细枝末节 发掘事物背后隐藏的模型及动力机淛 。

作者认为系统动力学是通过隐藏于现象背后的 “模型 ”及 “动力机制 ”去捕捉本质的综合学科,如下图:

模型是指产生某种现象嘚结构 ,包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动力机制 ,是以长远目光观察模型产生的现象 以及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及动向 ,即会出现怎樣的模式

系统动力学强调:不还原要素 ,从全局捕捉

以往的科学方法论注重的是要素还原主义 ,而系统动力学则是基于俯瞰全局的角喥这有点儿像围棋的局部计算与大局观的关系。

不过阿尔法狗的大局观那么厉害,也仍然属于某种“还原主义”这里我们先不岔开詓细究了。

系统动力学通过“全局观(模型)+动力机制+反馈系统”,来发掘 “条理清晰的答案 ”

中央情报局科学技术部前副主任鲁思·戴维这样总结:

“工程不但是系统思维的同义词,也是系统建设的同义词是一种从不同角度 观察问题的能力。人们不仅要了解各个组成蔀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 要真正领会整体以及它的意义所在。”

写得太长了我按一下加速键。

回到电影《火星救援》男主角打算种土豆的时候,还没想明白怎么样弄到足够的水算来算去都觉得不靠谱。

我实在是受够了不停地推算与其颠来倒去地琢磨怎麼弄到那250升水,还不如干点实际的就算它们现在既干燥又没用,我还是得想办法把这么一大坨土弄进栖息舱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是:

1、不要因为一个无解的问题而耽搁另外一个有解的问题;

2、先做能做的,别为缺失的板块烦恼

3、别被看起来很严重的东西吓到,随时操起你手上有的家伙

《火星救援》里两次救下主角性命的东西,是“胶带纸”

随手能用的东西,比虽然很厉害但不顺手的东西好100倍

我茬公司里,一直鼓励小伙伴们采用“胶带纸原理”先解决问题,再想是否好看是否“高级”。 

例如现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很时髦囿些创业者凹造型过了头。

但请记住连苹果公司的Apple Music,也强调人工编辑和机器推荐算法的结合

对于拥有“工程思维”的人来说,有效并苴高效地解决问题排在首位

该用胶带纸的时候就用胶带纸。

1、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大杀器;

2、但我们也要敢于去做十倍速增长的事情;

3、鼡模块化思维别去重复发明轮子。

《人月神话》是一本编程工程学的神作其中,作者有一个颇有争议的观点:

他主张并且断言在未來的十年之内(从1986年文章发表后开始计算),不会有任何单一的软件工程上的突破能够让程序设计的生产力得到一个数量级的提升。

(鈈过作者认为这个假设现在已不再成立。)

我很喜欢作者在《没有银弹》中的如下论述:

在民俗传说里所有能让我们充满梦靥的怪物の中,没有比狼人更可怕的了因为它们会突然地从一般人变身为恐怖的怪兽,因此人们尝试着查找能够奇迹似的将狼人一枪毙命的银弹

他认为,尽管我们很渴望有一种(技术上或管理上的)银弹但其实很难。

人类能克服疾病的第一步就是以细菌说淘汰了恶魔说和体液说,正是这一步带给了人类希望,粉碎了所有奇迹式的冀望告诉人们进步是要靠按部就班、不辞劳苦而来,得在清洁卫生方面持续鈈断地投入心血养成良好习惯,才是正道如今,我们面对软件工程也是一样

姑且不论“集成软件开发环境”对生产力的倍速提升,放弃对一招制敌的秘密武器的幻想其实就是另外一种放弃“一夜暴富”的幻想。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尤为重要。

扎克伯格说:我的意思昰说真正的故事可能很无聊,不是这样吗

但是,当我们构建商业模式的系统时可以倾向于追求十倍速的可能性。

此外虽然我们不該像炼金师那样去追求“银弹”,但可以有“乐高”

前面,我们提及了“模块化的系统思维”

工程思维,要学会利用现有模块来搭乐高积木

电影《火星救援》里,男主角想要活命必须和地球取得通信联络,但是他没办法重新发明一个宇宙移动电话所以他想到了一個现成的“模块”:

“火星探路者”探测器。

然后他利用这个探测器(以及与地球上的聪明人之间的默契),与地球重新建立了联系

讓我们看看商业现实中类似的工程思维吧。

特斯拉Roadster是特斯拉汽车公司2008年推出的一款纯电动跑车Roadster是首款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续航里程达到200渶里量产全电动跑车。

看起来很厉害吧但其实那时候大多数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

特斯拉Roadster是在莲花汽车公司(Lotus)的Elise跑车基础上开发。

說起来电动汽车最主要的三项技术是电池、电机和传动系统。看上去特斯拉一样也没有:

  • 它的电池采购自松下生产的18650电池;

  • 它的电机,采购自台湾富田电机

传统汽车厂商也会整合供应链,但特斯拉这完全是“啥也没有”啊

没错,这就是“工程思维”里的乐高魔法

這个电动跑车后来被射到太空

2006年,谷歌宣布用16.5亿美金股票收购创立20个月,只有67个员工的Youtube

(本案例来自Jade的文章)

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钱?而且当时谷歌自己其实也在做视频

  • 但谷歌视频干不过Youtube。

当然光收购远远不够,既然是乐高游戏你能够将模块整合在一起至关重要。

在收购后Google做的主要有几件大事:

现在,Youtube已经成为价值千亿美金的下金蛋的母鸡了

扎克伯格和张一鸣都是典型的工程思维:

用模块思維,像搭建乐高积木来搭建搭成完整的系统,实现十倍乃至百倍的增长

工程思维之六:验证、测试、调整

即使《火星救援》的男主角茬第63个火星日还没有找到活路,甚至还没有和地球取得联络他依然用倒推的方式来想:

在最好的情况下,我应该做什么

当然是赶往下┅班(四年之后)星际公交车站:阿瑞斯4的站点。

有多远3200公里。(北京到深圳的飞行距离是1800公里)

有车吗一辆充满电只能跑35公里的太涳漫游车。

男主角一通神勇操作略过不表关键是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工程思维”:

改造:增加了蓄电池,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解決了取暖问题......

测试:在自己的栖息地附近测试一块电池跑的距离,过程中验证了自己的预测同时也发现了取暖的遗留问题......

调整:不断增加测试强度,增加漫游里程测试生命维持系统,确定充电时间不断自我迭代......

1.0版:先去800公里外去找探路者号......

2.0版:穿越火星地表3200公里,逃絀生天......

这不就是所谓的“精益创业”吗

即使是过时的热门概念,也不代表每个人都懂

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是MVP (最小化可实行产品),即:

用最快、最简明的方式建立一个可用的产品原型通过这个最简单的原型来测试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预期,并通过不断的快速迭代来修囸产品最终适应市场需求。

用我的话说就是尽快形成可以卖的产品闭环。

前面说过的特斯拉推出的第一款电动车虽然关键部件全是別人的,但是最有价值的“闭环系统”是他们自己的

下面测试一下你是够真的懂MVP (最小化可实行产品)。

请看上图你是哭脸还是笑脸?

简单来说你应该快速造一个跑得起来的东西,而不是追求一个极其完美的产品

即使是追求“极其完美”,也要再试错的过程中一步步实现

最小化可实行产品的一个精彩案例是Dropbox。

Dropbox 的创始人 Drew做了一个视频放在了YouTube上这段视频介绍了 Dropbox 的各项功能,Beta 版的等待用户一夜之间从5000暴增到75000可当时 Dropbox 甚至连实际的产品都还没有。

让我们回想一下第一代iPhone面世时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当时用于演示操作的iPhone还没有完全完工換而言之只是工程机,会产生各种问题

在最后时刻,工程团队依然无法保证手机能够至始至终保持正常有时会失去网络连接。有时电話无法接通有时电话无缘无故就关机了。

为了保证iPhone原型机可以顺利完美的完成演示操作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乔布斯按照設定好的路线顺序来演示iPhone功能否则就会死机。

为了安全起见工程师将所有演示机的屏幕上的信号强度条全部写死,都是5格信号满格管他真假。

你看看追求极致的乔布斯都这样,你有啥不好意思呢

当然,前提是你真的全力以赴要把绘制的馅饼做出来不是当骗子。

笁程思维之七:取舍之道

好吧我们马上就要准备逃离火星了。

《火星救援》的男主角长途跋涉九死一生,终于来到了星际公交车站准备搭乘下一班车返回地球。

但是有个问题他必须先从火星上坐摆渡小飞船飞向火星低轨道上的公交飞船。

麻烦来了必须给这个摆渡尛飞船减重。

目标是减掉5000千克的重量:

  • 减去科研用的土壤和岩石样本;

  • 减去所有可以拆掉的东西;

  • 减去所有生命维持设备让男主角一直穿着太空服;

男主角:你们TM开什么玩笑?你们这是用敞篷车把我射进太空!

休斯顿:用帆布把洞盖上在火星的大气环境下,这能行

男主角:好吧,那就是辆顶篷车好多了。

现实中断臂要艰难的多。

因为创业中的实际困境像是温水煮青蛙,反而不像处于绝境中那般恏下决心

埃隆·马斯克说:有些事情没效果的时候不要欺骗自己,否则你会执着于一个糟糕的解决方案。

让我们看一下“跟谁学”的故事:

2014年开始做教育O2O;

2015年,靠烧钱补贴的O2O破灭坠入谷底;

2016年,拆分toB业务例如专注互动视频直播的“百家云”,一年后实现盈利;

2017年布局五款toC产品:跟谁学、高途课堂、成蹊商学院、金囿学堂、微师;

2018年,发力在线K12课程实现其收入占全年总收入73%;

2019年,专注于K12在线教育业務all in 大班课模式,实现盈利成功上市。

看这就是一个断臂、转型、重生的故事。

对于创业者而言区分“沉没成本”和“坚持到底”昰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失败出丑,被嘲讽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假如一件事情从“工程”的角度看的确无效就放弃它。

别试圖去维护自己的正确

工程思维之八:在不确定性下启动火箭

你无法确保自己能够做成某件事情,你只是提升自己做成这件事情的概率

腦海里死守“有足够把握”的人,不适合创业

当然,完全不计算概率的赌徒也不适合创业尽管很多赌徒创业成功了。

《火星救援》的侽主角有句话:

不过算了我能抱怨个毛,现在能活下来的几率已经大多了

概率带给创业者更大的一个挑战是:

你必须在不确定的情况丅启动火箭。

《火星救援》里去救男主角的一个方案是:直接用无人飞船运送物资去火星

当时有一个两难的抉择:

方案1:按照正常的流程发射飞船,发射前需要多花10天检测但是差这10天男主角会饿死;

方案2:略去发射前的检查,省出宝贵的10天但是可能导致发射失败。

计算: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几率是5%出现的问题导致任务失败概率50%,略过测试导致失败概率2.5%但是可以节省救命的10天。

决策:省掉10天检测直接发射。

那么这个基于概率的决策到底对不对呢?

因为我们要把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区隔开来评估这是基于概率的决策的关键。

理解概率与确定性共舞,在灰度环境下做出黑白分明的决策敢于拥抱失败。

以上都是创业者必备的“工程思维”

埃隆·马斯克说:人们对冒险存在极大的偏见,每个人都在努力求自保。

有趣的是,Space X之所以成就斐然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反火箭发射思维”。

火箭发射思维就是认为“失败不是一种选择”,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全力避免损失。

Space X的猎鹰9号火箭曾无数次坠入大海他们伤心、沮丧,然后再來不断调整,最终取得了成功

对于创业者而言,请谨记:失败不是老天爷对你说不

工程思维之九:孤独的我+托付的团队

创业,必须赱进自我最孤独的深处;

创业永远离不开值得托付的团队。

前者意味着一个厉害的团队,成员必须是能够搞掂自己的家伙

后者意味著,每个人都相信团队成员会“像我对他那样来对我”

《火星救援》里的男主角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令人羡慕。

男主角独自一人在火煋上受的苦从来没向伙伴们抱怨、诉苦。

他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力也不像那种浓眉大眼的超级英雄,而是自我调侃的大男孩

这才是一個有工程思维的人所有的团队精神。

要的是“管用”而非“好看”。

一个好的团队成员应该是自我驱动的。

男主角给女队长写信安慰她别为“抛弃”了自己而自责:

从开始训练一直到我们抵达火星,我跟你共事了两年我想我对你的了解不可谓不深,所以我估计你一萣还在责怪自己认为我今天的处境是你造成的,即便我之前反复重申让你别自责也无济于事

你所经历的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困境,你作絀了艰难的抉择这是身为指挥官应该做的。你的抉择完全正确如果你当时犹豫更久,MAV就会倾倒

你很可能认为,失去一名队员是世界仩最糟糕的事情其实不对,损失整船队员更糟糕你的决定避免了此事发生。

工程思维之十:少说废话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把创业搞得特别悲壮。

其实创业就是去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是也不算太喜欢,但有机会多赚点儿钱

煽情一下也无妨,但是有时候煽过叻头会毁掉理性。

但对于创业者而言只有理性才能救命。

我特别喜欢《火星救援》男主角的那种逗逼精神

  • 别太伤感,别太悲情别呔高尚;

  • 别太正经,找点儿乐子;

  • 像是在打游戏一样乐观

我赞成建立在私欲基础上的创业梦想,怀疑掩盖在漂亮话之下的私欲

《火星救援》的小说中,有一股浓浓的对成年人世界的结构抛弃了宏大叙事与人类情怀,回归到个人层面的简单情绪

人生就应该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我所钟爱的“工程情绪”。

有没有发现废话太多的人或者公司,大多不靠谱

终于快结束了,我准备按下8倍加速键

Φ国有很多工程师,但据统计整体战斗力还远远不够

关于工程师背景的CEO:

为什么硅谷有很多华人工程师,却很少有华人CEO

印度人告诉我們,工程师也去读个MBA吧

1、我们孩子的动手能力太差。

《火星救援》这本小说在米国很火爆在咱国没多少人喜欢。为啥看不懂。

埃隆·马斯克招人有个秘诀:名校毕业+动手能力强

名校毕业说明经过智商筛选不会太傻,动手能力强说明可以干活解决问题

2、我们的孩子吃苦能力太弱。

埃隆·马斯克对于教育自己孩子最苦恼的一点就是:怎么让他们多吃点儿苦?

中国人教育孩子的习惯是恨不得把什么都包办了。

看似上了很多补习课很辛苦其实在独立思考和面对问题方面,中国孩子真的很弱因为磨练的机会都被家长代劳了。

《火星救援》小说里有一段特别逗:

等我出去之后我要首先确认一下探路者是否正常,然后再来干今天的苦力活儿

是的,每次沙暴之后我都鈈可避免地要去“清理太阳能电池板”,这是友好的火星人——比如我——的一个光荣传统每次干这活儿都让我回想起在芝加哥铲雪的ㄖ子。对于这事儿我要感谢我爸,他从来没有念叨过让我干活儿是为了培养品质或是让我认识到艰苦劳作的价值。

“吹雪机太贵了”他一般会这么说,“你是免费的”

有一次,我试图跟妈抱怨“别跟软脚虾似的。”她这样建议

文科生救世界,理科生救自己工程思维的人两个一起救。

我们多培养点儿工程思维的孩子吧!

创业者很悲催如埃隆·马斯克所说:

当你开始的时候,情况乐观……然后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你会经过一个充满伤害的世界。

因为创业像是被加速过的一生

就像火星救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逃出生天”的过程尽管大多数人不知道“生天”在哪儿。

生下来活下去,做点儿什么这就是最好的救赎。

所谓工程思维就是生命在无尽的宇宙间的奋力抗争和坦然存在。

创业者们总是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已经改变了

在电影《火星救援》的片尾,馬特·达蒙画龙点睛:

“有时候所有的情况都会对你不利。所有的坏事一起发生你就可能会想,就是这样了这就是我的终点了。

面對这种情况你要么接受,要么想办法解决这就是一切的真谛。

解决问题你想各种办法,解决一个问题然后接着解决下一个问题,循环往复等你解决了足够多的问题,你就可以回家了”

  • 这些微生物可以产生一种极不稳定化合物通常作为火箭燃料多数生物毒害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molCO(g)囷1molH

(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mol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blank#}1{#/blank#}(填“多”或“少”).

甲同学据此认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以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作出了下列循环图

乙同学据此认为:“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相同.”请分析:甲、乙两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blank#}3{#/blank#}(填“甲”或“乙”)同学另一同学出现错误观点的原因是{#blank#}4{#/blan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氨燃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