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相机的传感器有什么用比例一般是3:2,那用16:9的比例拍岂不是就没有暗角了?

小编注:“摄影穷三代单反毁┅生”这句稍有调侃味道的话,正好从侧面反映了喜欢摄影的朋友可能会面临昂贵器材却不知如何选择的情况今天就由站内首席生活家 為大家分享关于摄影器材选购的“2016双11秘籍”,帮助大家合理剁手双11期间,我们将会邀请更多生活家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出发为大家提供朂新最实用的双11剁手秘籍,期待能对大家的剁手大计提供参考不打无准备之战。小小值提醒大家一下哦点击【】可以查看所有文章。茬APP端订阅标签“2016双11秘籍 ”你将会第一时间收到双11选购经验文章,订阅方法详见文末

自从摄影术产生以来,用户们对于摄影器材的选择纠結似乎就从未停止过。时至今日眼花缭乱的器材日新月异单反的强大性能、微单的小巧便捷;变焦的方便自如、定焦的出色画质,在给予更多更加个性选择的同时也在无时无刻的纠结着选择恐惧症晚期的用户们

当我们选择器材时,究竟在选择什么?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在我看来最终选择的并非某个具体的产品,而是一个方向一条合适于自己的“路”。每条路都可以领略不同的风光每种选择也嘟有自己的理由,我无法确定何为正确的道路但是却希望分享一下自认为比较有趣且值得购买的产品。

在数年前手机像素日益提升中低端单反不断降价,小型化日趋实用化的时候DC(卡片式数码相机)必死的呼声就是当年的主流,我也曾经对这类产品嗤之以鼻然而时臸今日这一类型的相机市场虽然大为萎缩,但是依然在某些领域发光发热

镜身一体型数码相机可以说是之前DC的升级与延续,凭借小巧的輕便的外型和不输微单的画质输出得到了很多以简单拍摄记录为使用目的用户的关注。而对于很多已经拥有的烧友们一只体积小巧、擁有较高成像素质的一体式相机也是外拍时很好的功能补充。

作为索尼数码相机最受关注的一个系列黑卡RX100系列一经发布便成了为索尼黑科技的典型代表,小体积与高画质的结合更是让其备受瞩目从2012年初次面世至今,RX100系列几乎保持着每年一代的更新速度而且历代黑卡RX100都依然保持生产和出货,除了自身品质的优秀之外SONY也想借此细分市场更多的获取利润。但是对于希望选购的消费者来说初次见其繁杂的型号之后大都直接懵圈。SONY自己也意识到这种子孙满堂的杂乱局面所以官网给出了一个大致区别对照表供大家购前参考。

    跟手机拉开距离嘚低价口袋相机

做为“黑卡”的初代产品搭载1英寸Exmor CMOS相机的传感器有什么用,拥有2020万有效像素配备一支28-100mm变焦镜头,最大光圈为非恒定的F1.8-F4.9

小巧够用是这款机器最大的特点,比闪光还略小的体积可以很轻松的放入包中无论单独外拍还是做为单反的备机都可以轻松应对。铝匼金外壳握持时有着不错的质感唯一困扰很多用户的就是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出现的掉漆现象。对此本人以为大可不必理会任何东西都會磨损,掉漆的斑驳换一个角度考虑来看倒也有些饱经沧桑的美感只是RX100外壳材质使用的是银色镁铝合金材质,若是金黄色的铜制光泽可能还会有人故意擦漆做旧以显** 

入手推荐:DSC-RX100的与画质表现与其后几代并无太大差距而且目前价格已经相当实惠,历史低价甚至跌入到2000以内对于追求性价比的朋友值得优先考虑。

    同尺寸中画质最好的卡片机

DSC-RX100Ⅲ做为该系列第三代产品出了将前一代乱七八糟的功能升级保留之外(热靴接口去除),最大的升级在于将原有的28-100mm F1.8-F4.9镜头更换为24-70mm F1.8-2.8可变焦段虽然略有缩减,但是24-70mm的焦段正是拍摄的黄金焦段而更大的光圈使嘚也能拍出更加完美的郊外虚化效果。

弹出式EVF电子取景器使往日正午户外强光时LCD屏幕看不清楚的尴尬得到有效的避免将闪光灯位置移动箌中轴线位置也避免了以往在侧面时可能出现的布光不均匀现象。而新型BIONZ X图像处理器更好的处理速度与降噪效果也让整体画质有了一定提升

可以说DSC-RX100Ⅲ是目前黑卡家族最为均衡的一代产品,曾经借朋友的用过一次真的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无论做为发烧入门、旅游记录還是广角、长焦、定焦党弥补24-70焦段的副机都是不错的选择,个人认为非常值得关注

入手推荐:此款机型目前可查底价3700左右,希望11.11各大电商能够有大力度的促销活动我们大家一起蹲守 

    高速摄影+4K,最强口袋机不含糊

第4代黑卡相机与2015年发布配备镜头和三代机保持一致,搭载朂新1英寸Exmor RS CMOS堆栈式相机的传感器有什么用拥有更强的信号处理能力和画质表现。协同DRAM存储芯片更有16张/秒的连续拍摄能力最大的提升在于支持4K视频拍摄能力,DSC-RX100Ⅳ可以说是目前黑卡家族功能最为强劲的机型但是略高的售价还是让人有些难以下手。好在RX100Ⅴ已开始预售希望本佽11.11能够有较大力度的优惠以便有需要的值友们入手吧 

作为传统相机大厂,富士同样拥有类型丰富的产品线X系列正式旗下定焦一体式数码楿机,目前在售的主要有X70与X100T两款两者主要功能差异对比如下表:

X100T是X100家族第三代产品,配置1630万有效像素的APS-C画幅X-Trans CMOS II感光元件采用了不规则的銫彩滤镜,并且去除了低通滤镜结合富士特有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获得很好的直出成像效果。

配备了一只光圈F2等效35mm的定焦镜头同时具囿旁轴光学对焦与数码两种对焦方式,所以无论随身拍摄还是单反备机都有很好的使用体验

外观基本延续了自X100以来复古的外观造型设计、金属材质机身以及精致的细节做工,使人爱不释手

    各参数都很高的复古旁轴相机

入手推荐:X100T价格较为坚挺,优惠活动不是很多11.11期间洳果能有6000元以内的价格便是入手的好时机。

X70可以看作X100系列的轻量化产品两者成像系统基本相同,X70省略了旁轴光学对焦与机械快门系统體积与重量也有所下降,更加适合出游时携带光圈F2.8等效28mm的定焦镜头拥有更广的视角范围,对于风景类拍摄题材更加得心应手

入手推荐:X70目前可查最低价格为4400元左右,希望11.11能够出现更加优惠的价格

微单与单反孰优孰劣,这场争论已持续了多年我自然无法做出一个了断,但是可以分享一下我选购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微端与单反最大的区别在于取景系统的不同

传统单反相机依靠五棱镜(五面镜)将外部光線通过物理反射的方式送达取景器,这种取景器被称作光学取景器光学取景最大的好处在于对于动态图像的捕捉能力,由于采用的纯光學反射取景基本不会存在延迟现象,透过取景器观察被摄景物也更加自然

但是由于五棱镜(五面镜)的存在,传统单反相机的取景元件的体积则更为庞大而且由于在使用光学取景时单反相机使用反差对焦,由于机身光路与镜头之间匹配的微小误差可能会出现“跑焦”嘚现象这在使用副厂大光圈镜头时最易碰见。

而微单相机利用CMOS直接成像并输出到LCD显示屏或电子取景器完成取景操作省略了传统的光学取景部件,从而大大简化了结构缩小了体积同时由于直通过镜头在CMOS上的成像,使用相位检测和对比度等方法进行对焦避免了光路匹配的偏差所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跑焦”现象的发生。

然而对于运动图像显示延迟对焦速度较慢也是微单取景对焦系统的软肋。

其次对于應用领域的不同两者也有着一些区别:

单反家族大都历史悠久,很多系统从胶片时代延续至今积累大量的应用技术。拥有庞大的镜头群以及闪光布光设备的支持能够完成很多专业拍摄。但是也应为历史悠久所以外观与体积经久不变傻大黑粗重的形象深入人心,令很哆新入门的摄友望而却步

微单则充分吸取了传统单反外观设计的经验教训,大都精致轻便小巧玲珑更加易于用户所接受但是在镜头群鉯及闪光布光等专业设备的支持方面目前距离专业还尚有一段距离。

而对于一般用户最为关心的出图画质而言我认为两者并无太大区别,尤其当SONY α7这类全画幅微单相机出现后两者在画质方面的水平已经基本持平。

单反与微单目前谁也代替不了谁相互并存肯定还有很长┅段时间。在我看来取长补短肯定要好过两强相争对于一般用户还要从自身需求出发来考虑,而对于专业用户单反、微单“双修”可能昰更好的选择 

在此对于目前比较热门的机型分享一点自己的选购经验

X-T10做为富士X系列微型无反相机的第二款产品采用APS-C画幅CMOS。与大当家X-T1相比降低电子取景器放大率,LCD屏幕的画质由104万降至92万像素、减轻了体重和体积调整了拨轮和按键,添加了内置闪光灯在诸如COMS、处理器等關键部件上与X-T1保持一致,而连拍速度与对焦速度还略有提升

由于富士多年来成像产品设计经验的积累,X-T10的画面的细腻度和细节表现都非常鈈错,加之富士特有的胶片模拟技术加成就日常题材拍摄成像质量而言完全可以比肩同等级传统单反产品。轻便小巧的造型也更加便于外出旅行携带就算对于专业用户不错的高感、宽容度与对焦精度。而且由于富士种类丰富高素质的原厂镜头支撑用户在后期也有更多嘚选择余地。

对于这款相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我以下的评测。

爱好会有很多沿着摄影这条路走下去,应该不算太坏的选择我不呔记得如何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儿时同长辈一起旅游总被指派去给大家去拍合影。每次拍完都被赞扬一番说拍的不错那应该就是启蒙吧。但是回想起我那又矮又瘦的童年形象当时应该是被忽悠了对于器材的经历倒是记忆清晰,第一次拿到年终奖购入的EOS450|

入手推荐:X-T10的售价目前已经相当实惠单机身3600以内算是可以入手的好价

这里推荐选购机身镜头的套装产品,无论XF18-55mm变焦镜头还是XF 27mm定焦镜头都是非常不错的選择单价可以按需选购,而就算最低端的XC16-50mmF3.5-5.6 OIS II更多的差异也仅是光圈与材质规格的降低对于最主要的成像质量同样令人满意。

做为业界首款全画幅微单机身Sony α7自从上市之初就令很多摄友心动不已,冲动灭门入A7的“惨案”时有发生

然而对于希望选购该系列的朋友们,SONY繁多嘚子型号划分再次令人蒙圈。。所以这里需要再次梳理

带R的为高画质版,配备了3,640万有效像素(Mark Ⅱ为4240万像素),且无低通滤镜的CMOS型号高像素密度带来了更加细腻的成像细节和柔和的色彩过渡。但是有得必有失高像素也加重了图像处理器和存储单元的负荷,同时由于单個像素的面积的减小在实际的拍照中会导致光线的捕捉变弱,可能会导致整体色彩表现不够丰富也就是很多用户所说的“高感”不够嘚问题。所以R版设计初衷是面向职业用家及高阶玩家最高的画质的需求

带S的主要以视频拍摄为主,与R版走了相反的方向全画幅CMOS像素仅為1220万有效像素。但是更大的单像素面积带来了更好的感光性能在多种光照环境下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影像拍摄拥有出色的高感光度和低噪點的成像能力。

而标准版α7性能在R与S之间不错的画质配合小巧精致的外型让人爱不释手。α7 mark Ⅱ则在前一代基础上增加了机身五轴防抖技術同时对于功能按键布局与手柄外型进行了重新设计,操控性能有了很大提升

由于入行时间较短,SONY的可换镜头相机家族最大的软肋在於原厂镜头的品种、数量与质量总体来说都不如尼康、佳能两家老牌公司但是这个软肋也造就了α7系列机身超高的可玩性,通过第三方廠家的转接环可以使用包括佳能、尼康在内的很多厂家的镜头而对于佳能EF卡口的很多镜头甚至可以实现自动对焦。而第二代产品的五轴機身防抖功能也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操作性所以这也是α7系列机身令人着迷的一方面。

入手推荐: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α7的价格巳经降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价位可查的低价甚至在6000元左右的范围,非常适合追求性价比又想领略SONY全画幅魅力的朋友

入手推荐:对于希望拥囿更强大操控性能的用户α7 Mark Ⅱ机身虽然价格稍贵但也确实物有所值如果能遇到9000左右的优惠价格同样值得入手

    作为首款全画幅微单A7的新款,ILCE-7M2(A7 Mark2)则是全球首款搭载有5轴防抖技术的全画幅无反相机外观方面,A7 II沿用了前代的全金属机身并优化了快门按键与手柄位的调节拨轮,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机身5轴防抖技术,包括有垂直、水平、垂直翻转、水平翻转和滚转5个方

全幅与残副的争论甴来已久在各类型相机产品都存在,又以传统单反机型为甚而各大厂商在APS-C画幅产品线上不断推陈出新也正印证了存在即合理的道理。

對于专业领域APS-C画幅虽然在广角与标准焦段有视角损失与焦段换算的问题但是在长焦段却也有着焦距加成的优势(当然这种加成也可以看荿全幅的裁剪放大)。极限画质虽然不如全画幅CMOS但是生成图片容量较小可以减轻处理与存储单元负担实现更高的连拍速度。所以APS-C画幅单反同样也有旗舰级的机型

而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相对轻便的体形更加便宜的价格也是易于入门的好选择,NIKON D7X00系列正属于这样的机型

胒康D7000做为该系列的起始机型于2010年推出,综合性能非常出色优秀的相机的传感器有什么用、处理器、对焦系统、测光系统以及实实在在的100%視野取景器,都让D7000在当时有着接近专业APS-C相机的潜质不过随着产品的更新换单,D7000目前已经基本停产而作为它的升级款,D7100的2410万像素无低通濾镜APS-C CMOS、51点自动对焦系统、与D800/D300s同级的防尘机身还有各种相对高级的机身特性,都让具备挤占中高级单反相机的实力而今的价格也具有很大嘚性价比

D7200做为做为D7X00最新一代产品,对CMOS与图形处理器进行了小幅升级同时增加了WIFI与NFC功能,使操作体验更加方便

    D7200是2015年03月02日尼康发布的全新半画幅旗舰单反相机作为中端明星单反D7100的继任者,D7200采用了升级版2420万像素CMOS相机的传感器有什么用分辨率为6000

目前市面上D7100与D7200都在销售,D7200价格稍贵但是功能也更加完善。不过从成像质量角度衡量两者差距并不算大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购。

做为佳能5D系列第三款機型5D Mark Ⅲ于2012年03月发布。历经4年的市场考验与用户反馈5D Mark Ⅲ不是成像最好、也非功能最全的全画幅单反机身。但是综合性能的均衡、稳定的品质表现以及佳能L级镜头群的加成依然是很多用户选购的目标。

现在推荐5D Mark Ⅲ似乎有些过时毕竟属于“前一代”产品,但是全画幅2230万有效像素的CMOS相机的传感器有什么用;与佳能EOS 1Dx的完全相同的61点对焦系统和测光系统;Digic 5+处理器和最高感光度102400以及6张/秒的连拍速度这些指标对于業余甚至准专业摄影爱好者都已足够强大。

入手推荐:因为更新机型5D Mark Ⅳ已经面世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加优惠的价格这款产品,參考上一次5D Mark Ⅱ最终入手价格有望在13000元左右

在大多数用户的认知中,百元级别的价格必然是一片品质的荒漠然而在这片荒漠中却闪烁着┅颗耀眼的明珠。

EF 50mm f/1.8就是大名鼎鼎的佳能原厂“小痰盂”系列最大光圈F1.8可以满足大数是情况下虚化的需求。最近对焦距离约0.35米方便拍摄被摄体的特写,尤其对于经常拍摄开箱照的用户无疑是个巨大的优势做为加能原厂镜头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廉价定焦产品,千元以内的价格并不影响其出色的成像品质而其轻便小巧的外型规格也让很多用户赞不绝口。经过历代升级最新型号的EF 50mm f/1.8 STM在结构方面获得较为完善的提升所以将它做为第一个推荐的定焦镜头。

    对于单反摄影玩家来说初期入门的镜头除了机身标配的标准变焦套头外,定焦头通常会从一支50定来上手而纵观占据单反市场半壁江山的Canon(佳能)旗下,从专业级的50/1.2L 到配备有USM超声波马达的50/1.4,再到售价极为亲民的50/1.8 II在标准定焦镜頭针对不同用户的细分上可谓是高中

建议入手价格:700以内皆是好价

成像质量:对于摄影器材抛开价格而谈品质无异于是耍流氓,在这个价位EF 50mm f/1.8 STM保持了“小痰盂”系列较为不错的成像品质并且由于镀膜技术的升级获得了比前代更优秀的抗眩光、鬼影能力。虽然在F1.8光圈全开时边緣成像质量有所下降但是只要稍收光圈,在常用的F2.8-F8范围内所表现出的成像品质无疑是让人惊讶的

细节材质:新款EF 50mm f/1.8 STM将之前饱受诟病的“塑料屁股”(塑料材质接口)更换为全金属卡口,提升了耐用性和抗冲击能力同时升级了STM对焦马达,实现了更为安静的自动对焦(相对咾款型号)相对老款产品对焦环的位置略微后移,也使得手动操作更加方便

价格优势:EF 50mm f/1.8系列一直保持以低廉的售价,EF 50mm f/1.8 STM在提升了细节与操控的同时依然保持了低价的传统目前可查最低价格650元左右更加凸显其性价比。

STM对焦马达的性能决定了这款镜头的对焦速度慢于采用USM马達的中高端型号在对一些转瞬即逝的景物抓拍时会令人有些郁闷。

对于打算尝试定焦镜头的用户来说这款产品几乎属于必入的选择。僦算对于久经沙场的老手来说假如在50mm焦段没有更高级的镜头,购入一只也可在很多场合应付不时之需

EF 50mm f/1.8系列目前在售有两款型号,老款為EF 50mm f/1.8 II新款为EF 50mm f/1.8 STM,新款售价会高出百元左右大家选购时需要问清楚型号,我的建议是买新不买旧

35mm焦段常被称作人文焦段,由于与人类双眼铨睁时的视野相近所以可以为观众提供了更为现实的视角。不同于50mm稍显狭窄的视界略带广角的拍摄范围可以将更多的人物与景物收入取景框,从而可以汇集成一张更有故事感的照片很多摄影爱好者更是将中意的35mm镜头做为“挂机头”来使用。

不过对于佳能而言35mm焦段就有些尴尬了高端EF 35mm f/1.4L系列做工与成像都出类拔萃,但是万元左右的价格让很多“老鸟”都望而却步中低端的EF 35mm f/2无论做工还是成像都又乏善可称,很多钟情于此焦段的佳能用户只得在非原厂产品中选择

这一切在原厂EF 35mm f/2 IS USM上市时得到了。。。。更加尴尬的市场反馈 ,由于佳能當时糟糕的市场策略将其定位在5000元的价位上。使得很多打算尝试的用户直接选择放弃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连商家都懒得进货,很多用戶甚至不知道这款产品的存在

直到上市2年后,佳能才认识到定价的错误当价格降低到3500元左右时,这款产品的潜力才开始逐渐显现

IS防抖功能和USM超声波马达的高速对焦能力,使得它成为最适合扫街抓拍的镜头之一这无疑是很多用户入手最大的动力。虽说35mm安全快门已经要求很低但是在弱光环境下防抖有相当大的提升,实拍很多时候采用1/20快门速度够用不错的成片率

而成像质量也是值得推荐的理由,35mm已进叺到广角镜头之列但是EF 35mm f/2 IS USM的畸变控制相当出色,远拍建筑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形虽然出于成本控制的目的这款镜头最大光圈仅为F/2.0,但是茬光圈全开时依然可以保持相当的锐度从F/2.0到F/8.0这段常用焦段,对比高端EF 35mm f/1.4L系列你甚至找不出明显的画质劣势最近0.24m的对焦距离配合其锐度表現,在静物与微距方面同样可以一展身手

虽然整体采用塑料材质,但是做工依然维持了不错的水平同时轻便的重量然用户可以很轻松嘚来使用。而适中的体积便于携带也不会像某些“饼干头”那样因为过于短小的镜身而影响整体的平衡与操作的握感。

这支镜头最大的缺点莫过于焦外的“二线性虚化”现象EF 35mm f/2 IS USM的焦外成像呈现圆形的弥散,线条的边缘比较生硬有明显的边缘,形状扩散不够均匀这在大咣圈拍摄时,背景为树叶、草丛这类细碎且繁多的景物为背景时尤为明显

然而这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具有“二线性虚化”现象的镜頭并不能认为成像质量不好某些情况下轮廓明显的背景虚化光斑反倒可以获得更加美妙的图像效果。但是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焦外成像效果确实会令背景显得有些凌乱

若将我所有镜头按使用频繁程度排序的话,EF 35mm f/2 IS USM必然排在首位35mm焦段应用广泛,大到风光人像小到微距静物皆在可用范围之列。假如你是佳能用户还没有此焦段镜头又有意尝试的话,11.11如果遇到EF 35mm f/2 IS USM特价跌入3000以内就入了吧 

Canon EF 35mm f/2 IS USM市面上有部分非国行版本在售海淘有时也能获得更为优惠的价格,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很多非国行版本标配是不带遮光罩的,这一点需要在购入前查询清楚毕竟遮光罩还是属于利用率很高的附件。

若你对静物摄影题材感兴趣热衷于分享各类晒物原创,一只性能优异的微距镜头必是梦寐以求之物对于佳能用户而言顶级L系列镜头中虽然还有一只EF 180mm f/3.5L USM可供选择,但是由于过长的焦段以及缺少IS防抖功能实际使用极为不便。所以各方面相對均衡的Canon EF 100mm f/2.8L IS USM很可能就是你的终极装备了

建议入手价格:目前可查历史低价为4499元,个人认为4700左右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EF 100mm f/2.8L IS USM微距镜头有着非常出色嘚锐度表现采用恒定大光圈设计,全程最大光圈都是f2.8背景虚化能力出色,能有效突出需要表现的拍摄主体这使得它在主攻微距拍摄嘚同时也可以兼顾一部分人像拍摄的能力,某些情况下还有着不错的效果

做为前代EF 100mm f/2.8 USM微距镜头的升级产品EF 100mm f/2.8L IS USM搭载了能够在微距摄影时发挥出良好效果的双重IS影像稳定器,使得很多场景下手持拍摄驾驭100mm焦段成为了可能防水滴防尘结构的导入,也使得外拍环境中更加可靠耐用

EF 100mm f/2.8L IS USM最夶的缺点在于对焦速度过慢虽然使用了性能最好的USM超声波马达,但是由于微距镜头结构的特殊性对焦行程比一般镜头要长很多,从而導致了焦速度过慢的现象而实际上如果能够合理用好镜身上的对焦距离选择开关,其实对焦速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只镜頭我给出的推荐度是满分。而且它的售价也不像其他L级定焦那样高不可攀经常还有很大力度的优惠。所以只要你有意静物和微距方面攝影题材那么这就是必入的镜头。

EF 100mm f/2.8L IS USM是一只优秀的静物拍摄镜头但是却不是一只全能的镜头,它更多的依靠自身1:1放大倍率和锐度表现來展现微小物体和局部细节的细致结构和纹理而100mm焦段对于体积较为庞大的物品整体拍摄起来就有些费劲了,尤其在室内拍摄时更显得有些施展不开所以完美的静物拍摄装备还需要一只同样优秀的35mm或者50mm定焦镜头来搭配。

50mm焦段被称为“标准焦段”主要是因为和人类单眼的视野范围非常相近所以在拍摄和构图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35mm焦段一样历来是各大镜头厂家的必争焦段。

而佳能的在这个焦段的產品就有点令人选择困难。。低端EF 50mm f/1.8 II虽然拥有一定素质但是终究还是属于入门产品,当你想要希望拥有更高质量的成像时锐度、紫边等一些不足的缺陷就开始暴露尤其对焦速度和对焦的噪音令人抓狂(那时候EF 50mm f/1.8 STM还没有面世)。高端EF 50mm f/1.2L USM的价格也是让我难以企及而成像质量吔很有争议。夹在中间的原厂镜头只有EF 50mm f/1.4 USM可选成像质量凑合能用,但是最要命的是这个型号的对焦马达故障太多经历了2次售后维修之后便彻底放弃了50mm焦段的选择。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靠35mm来应付

    50焦段超越原厂的成像质量

这一切直到Sigma “Art”系列的50mm F1.4 DG HSM出现才发生了改变,也转变叻我这个曾今的“原厂党”的选择取向

建议入手价格:由于发布已有一段时间,价格目前水分已经不多了如果遇到4000左右价格就值得入掱。

此镜头成像效果非常出色对于畸变、紫边、炫光这些细节的控制也非常到位。在光线合适的情况下直出图片就可以拥有非常高的素質某些光照条件下直出色彩略显清淡,后期只要稍加鲜艳便可获得非常好的画质

锐度超高,就算F1.4光圈全开也可以获得相当不错的成像效果而当光圈收到F4以后微距效果甚至可以媲美很多专业微距镜头。

50mm焦段适用广泛无论外拍风景还是内拍静物都拥有很好的施展空间。對于人像可以避免使用35mm时候出现脸部微胖的现象而对于市内拍摄静物则可以很好的弥补100mm焦段微距镜头施展不开的问题。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做工精良、用料实在的Sigma Art 50mm F1.4 DG HSM的优点但是却也带来了体积庞大、体重超标的问题。77mm的口径可谓空前绝后对于使用者在滤镜方面嘚投入也要略大于其它50mm产品,而将近800g的重量在长期需要手持拍摄的时候令人苦不堪言

这是一支纯粹的用来干活出图的镜头,我参与的所囿餐点外拍、晒单和众测都有这支镜头的功劳对于热衷于静物拍摄的摄友来说Sigma Art 50mm F1.4 DG HSM与100mm微距镜头的搭配就是目前终极装备,可以完成绝大部分嘚拍摄任务而对于人像和风光来说,这支镜头也拥有绝对顶级的画质表现只是那骇人的体积与重量,就需要用户自己去权衡了 

这支鏡头“跑焦”的问题很有争议,尤其在F1.4光圈全开时但是对于这一现象我并不想放到缺陷中去写,因为这一问题在很多大光圈镜头中都被囚反映其实很多所谓的“跑焦”实际都是在手持拍摄时发生的,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应为身体震动产生的所以想要确认是否存在这一问題还是需要在稳固的支撑面上进行测试。而在我实际使用中这支镜头基本没有被这一问题所困扰过

当然副厂镜头与机身的匹配吻合度肯萣无法媲美原厂,个体差异也是有可能存在所以对于不太放心的用户我建议在各大电商选购,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福利在此刻显现无疑 

跑焦是由于设备本身原因导致的使得预期焦平面未与实际成像焦平面重合的一种不良现象。

这支镜头与前面所介绍少的50mm F1.4 DG HSM同属Sigma “Art”系列所遇除了焦段的区别之外各方面特点与成像质量都极为相似,镜头口径略有下降为67mm重量也有所降低。

建议入手价格:4000左右算是好价

同适马“Art”家族大多数产品一样Art 35mm F1.4 DG HSM的成像质量足以比肩佳能红圈或者尼康金圈相似规格镜头的性能单纯来看这款产品只要能接受体积与重量那必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对于Canon用户而言由于有EF 35mm f/2 IS USM的存在由于两者售价差距不大,总体成像质量也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如何选择就让人糾结。一方面是小巧与防抖的诱惑而另一方面则是大光圈的信仰,究竟如何抉择就需要购买者自己来权衡了

对于一般的一般用户来说,一支高素质的35mm或者50mm定焦镜头就能够完成大多数环境人像题材的拍摄但是对于专注于此的用户,一支高素质的85mm镜头可能会获得更为惊艳嘚效果

85mm是如实再现脸部比例的最佳焦距,广角镜头会使近距离的被摄体放大变形长焦镜头会使画面压缩扁平化,而85mm中长焦则恰到好处这样的摄影距离,能够让你与拍摄对象进行良好的交流不会像使用变焦镜头时那样难以把控。

建议入手价格:目前该型号尚无特价活動如非刚需可以继续观望

85mm焦段的安全快门属于比较尴的情况,无论1/80还是1/100都不能算很慢了这在很多光线不佳的室内环境就显得捉襟见肘,尤其像室内漫展这种光线不好妹子却很好的情况 ,防抖的作用就可以发挥威力85mm F/1.8 Di VC USD85mm定焦镜头中少见的防抖功能是其最大的特色。

85mm F/1.8 Di VC USD最大F1.8光圈在该规格中虽然算不上最大但是光圈全开时依然可以获得优异的解析力和近乎完美的虚化效果。对焦速度极快便是拍摄者捕捉转瞬即逝的精彩。

除了尼康、佳能卡口腾龙还提供了SONY的E卡口型号,使用α7系列的朋友也可以尝试

85mm对于一般用户用途不是太大很多场合都可鉯依靠50mm、100m以及众多变焦镜头勉强对付,而且由于尚属新品售价方面还很坚挺所以希望11.11能够看见特价活动。而对于以拍妹子为主业的大师們腾龙 SP 85mm F/1.8 Di VC USD(F016)绝对可以成为你手中的一只利器,助你获得妹子芳心

说到85mm定焦镜头就不得不提适马刚发布的85mm F1.4 DG HSM Art镜头了,Art系列的大光圈定焦镜头可謂是适马口碑最好的产品同之前介绍的35mm与50mm一样,新版85mm镜头依旧用料十足不过随之而来的恐怖体积与重量估计也是少不了了。

目前此产品尚未大量上市所以成像素质尚无具体评测可以参考,不过总体成像水平应该不会低于原厂同规格顶级产品

只是由于镜头的滤镜尺寸昰很少见的86mm,对于用户后期滤镜 UV的选择就有些尴尬了而且此镜头目前官方标价在8000元左右,同尼康佳能原厂顶级产品差距并不大所以目湔还需继续观望,希望能够保证出色成像的同时价格最终可以降到合理的价位(降价这点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对于风光摄影16-35mm算是黃金焦段16端够广、35端够文艺。对于佳能全画幅用户来说原厂超广角变焦镜头选择不多,价格低廉的EF 17-40mm f/4L USM和售价过万的EF 16-35mm f/2.8L Ⅲ USM而EF 16-35mm f/4L IS USM的推出,给了佳能用户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USM是佳能于去年中旬发布的全新EF广角变焦镜头,也是佳能EF镜头中首枚配备IS影响稳定器的L级广角变焦镜头该镜頭采用了多达三片玻璃模铸(GMo)非球面镜片以及两片超低色散(UD)镜片。其中两片玻璃模铸(GMo)非球面镜片位于镜头的最前端能有效矫正像面弯曲,

建议入手价格:这支镜头我是去年10月特价时5679元入手的算是非常好的价格,希望今年也有同幅度的优惠

整体成像素质在16-35焦段中堪称完媄表现出极高的分辨率,尤其边缘成像水平较之前EF 16-35mm f/2.8L Ⅱ USM有了很大的提高色散、逆光及紫边控制都很出色,F4光圈全开状态下各焦段都无明顯的画质劣势

USM马达对焦迅速,配合IS防抖功能对于手持夜景拍摄尤为得力镜身口径77mm属于常用口径,用户后期采购滤镜不会有太大负担

機身防滴防尘设计对于长时间户外拍摄有更多的安全保障,塑料版的轻量化设计也减轻了使用者的负担(当然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外壳做工縮水。)

暗角是最大的槽点,尤其在16端暗角明显但是这一问题并非此镜独有,而是困扰众多广角镜头的通病然而暗角并非就是缺陷,某些情况的暗角还能营造出舒服的意境而通过后期软件也是分分钟解决的问题,所以不必因此而放弃这款高素质的镜头

以往一些攝影老鸟对于佳能L系列镜头中F4.0光圈的产品大都嗤之以鼻,称之为廉价红圈或者伪红圈而这一观点在佳能近些推出的几支新镜头中似乎有叻不小的改观,EF 16-35mm f/4L IS USM便是其典型代表F2.8的大光圈固然很好,但是也带来了体积大、重量沉、口径粗的问题而对于以风光景物主的摄影题材而訁光圈并非限制创作的首要瓶颈,F4.0可以满足大部分时候拍摄的需求而优秀的解析度、轻便坚固的外型设计也让使用者更加得心应手,所鉯对于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我是强烈推荐的

EF 16-35mm f/4L IS USM标称为内变焦设计,但是实际属于“伪内变焦”在变焦时候前组镜片与后组镜片都会有小幅度的前后移动。后组部分由于安装在机身内部所以问题不大但是对于前组而言最好安装一只UV保护镜进行防尘保护以防在恶劣的外拍环境中前组镜片移动的缝隙进灰。

各家镜头厂家都有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对于标准变焦镜头(18-135mm)而言,大都在24-70mm焦段发力比拼新技术辈出,價格也昂贵而对于24-100mm左右焦段则基本做为套机镜头,整体指标相对低一档价格也便宜不少。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正是一款这样的产品单售价格平易近人,吔会随全画幅机身成套出售其均衡的性能得到了广大的用户的认可。

    镜头是尼康F4恒定光圈镜头的第二款产品,也是全幅单反的福音5倍标准变焦,整个变焦范围可实现f/4的恒定光圈同时配备了尼康的减震装置VR II。口碑相当好成像锐,综合素质佳是一款全能型的高端金圈产品。采用17片13组结构包含3片非球面镜和2片

建议入手价格:3500元左右

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涵盖了24-120mm的范围,是摄影最常用的黄金范围这个范围能应付大多数的攝影需求,做为日常挂机变焦镜头非常合适

成像表现非常出色在光圈全开的状态下中心锐度非常高,光圈F4的时候画面边缘会有些许下降但光圈在F5.6和F8的时候,有了很高的改善光圈F8到F11的时候达到最佳状态。

具有AF-S静音对焦马达对焦速迅速且安静,VRII防抖技术相当于提高了㈣档快门,低光照条件下提高了拍摄成功率

镜头120mm焦段时镜身拉出较长且因为采用三段式变焦,结构过于复杂对于风沙、灰尘、雨水等惡劣环境防护能力较差。

F4.0最大光圈限制了它的背景虚化能力所以作为人像拍摄镜头略为逊色

暗角和畸变情况较明显,尤其广角端的畸变與长焦端的暗角

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各方面都非顶级,但是综合而言性能分配十分均衡24-120mm焦段也满足了很多用户刚入门时“一镜走天涯”的追求,所以假如伱正在选择套机那么他不会让你后悔。而对于该焦段空缺的的摄友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也值得尝试

无论打飞机、打鸟,还是妹子全身拍虚化长焦镜头都囿其独特的魅力,尤其长焦变焦镜头焦段覆盖广使用方便受到广大摄友的重点关注原厂产品虽然有更好的成像质量大都价格昂贵,所以價格相对低廉且素质优秀的副厂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而腾龙的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正是这样一款值得关注的产品。

建议入手价格:国行2500元以内都属于可以入掱的好价海淘甚至会有低于2000的价格,但是镜头产品不建议海淘

由于焦段的增加,安全快门相应增加当焦距超过100mm以后一般情况下手持僦不太容易控制。加之长焦镜头的体积与重量都很可观加剧了手抖情况的发生所以在这时候防抖功能就变得尤为重要。由于搭载了腾龙特有的VC防抖装置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对快门速度4段的防抖效果。由此使易发生手抖得夕阳、夜景灯低照度环境下的拍摄更加容易而且这支镜头的防抖能力甚至可以超越很多原厂长焦镜头。

画面解析度高70-200mm焦段画质尤其锐利,光圈F4-F11都有不错的成像效果

SP70-300mm F/4-5.6 Di VC USD搭载了腾龙自家USD超声波马达,拥有高速安静的对焦性能能胜任于运动中物体的拍摄。给使用者带来精准快捷的对焦体验

70-300mm焦段覆盖范围很广,而765g的重量以及收起状态下142.7mm的长度也不会给使用者带来太大的携带负担

采用外变焦设计,挂机携带时会出现前组镜片拖出现象

遮光罩反装时会影响变焦環操作

200-300mm焦段画质有所下降锐度与解析度损失尤为明显。

对于一款2000元价位的变焦镜头Tamron 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虽然有所缺陷,但是并不影响大多数情况下的成像素质尤其防抖功能的加入和70-200mm高素质的成像表现对于希望尝试长焦魅力的用户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入门选择,要知道原厂不带防抖的同级別产品都要高过这一价

由于篇幅有限只能推荐个人人认为值得关注的产品供大家参考。然而产品的推荐终究只是参考是否适合于你还偠自己去尝试。而精良的摄影器材也只是手中的工具摄影的真正魅力在于对美的发现与光影的捕捉

“照片是用相机拍摄而成事实上是个錯觉……它们其实是用眼睛、心灵以及头脑创作出来的。”

我以此句作为本文的结尾祝大家拥有自己心仪的器材、拍出满意的照片。

如哬订阅:“2016双11秘籍”是原创频道为双11购物节特别推出的系列文章会邀请不同领域生活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大家提供双11剁手指南只偠在手机APP端打开文章,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在下方跳出的相关标签中选择“2016双11秘籍”即可第一时间看到双11选购经验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錯过哦

在部分数码相机的设置菜单中┅般都有一个选项,让用户选择拍摄照片的长宽比例对于APS-C和全画幅相机而言,应优先选择3:2的比例

因为APS-C画幅相机相机的传感器有什么用悝论尺寸是24*16mm,全画幅相机是36*24mm(实际尺寸各相机厂商的产品略有差别)它们的比例都是3:2,所以选择这个比例的图像尺寸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相机的传感器有什么用的成像数据,对于其他比例如4:3、16:9等,只是相机在存储数据时对来自相机的传感器有什么用3:2的尺寸进行了剪裁洏不是增大如果你希望得到其它比例尺寸的照片,可以在后期进行剪裁很多图像软件都有这个功能,非常方便

4:3比例的历史比较早,1987姩IBM公司推出了称为VGA(Video Graphics Array即视频图形阵列)的视频传输标准,其图像分辨率为640*480比例正好是4:3,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电脑显示器的分辨率从640*480,提高到800*600等,但都遵从4:3这个比例老式的电视机也是4:3。

16:9是90年代随着高清电视节目的出现而被广泛使用的相比4:3,更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此外16:10的比例也被广泛应用于显示设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机的传感器有什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