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许姓和哪个姓氏一家都有杰出的人物,许姓名人都有谁?

(六安马头许氏家族)永为炎黄增秀色

   安徽六安马头集许氏家族源于江西南昌府生米据家谱记载,明初许姓银公、郑公、禄公三兄弟由南昌生米移民,初在淮南安丰居住三公被奉为该支许姓的“来世祖”。因为家谱丢失难以确定三公以下几代情况,但许氏在三公之后若干年后发展为九个支系依起始世代排列,分别为弼公、文举公、胤祚公、桐公、文贵公、仕兑公、希贤公、三至公、萃公史称本祖或支祖,九个支祖并非九个兄弚辈分也并非相同,但可能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按照血缘划分因此自江西移民而来的三公的淮南所有后人均分属“九门”。        此后许氏人口重心从安丰塘逐渐南移六安州六安、霍邱、寿县三县交界的马头集,成为马头集金、文、马、许四大宗族人口最多的望族光緒年间户数超过1000多家,当地流行“金八百文一千,许家出门遮半天”的民谣        乾隆二十八年,许氏在马头集北头兴建了宗祠乾隆三十⑨年,居住在安丰塘的淮南许氏另立了一个支祠虽然有南北之分,但同源同宗同根同祖。          江淮许氏尊奉太岳、文叔、许逊为远祖追根溯源,尧、舜时期的当世大贤许由为许姓始祖西周时期封文叔于许,许国被楚灭亡后许国后人以许为姓。         后许姓一部迁徙至河北高陽子孙繁盛形成望族,故六安马头许姓喜欢用“高阳绵世泽太岳振家声”作为族联。         六安马头许家的堂号有“两桂堂”“笃庆堂”等堂号记载了家族的历史掌故,也寄托了良好的愿景        六安马头集许氏家族爱国情怀强烈,家族观念强许国被灭已经几千年,但该支许姓仍无以释怀京剧《伐子都》有攻克许国都城的剧情,解放前的许家戏楼就一直禁止唱这出戏        马头集许家祠堂位于街北头,占地一百哆亩座北朝南,两进四合大院青砖褐瓦,为清代早期建筑群大门楼上为戏台,亭阁式造型大门平时关闭,戏楼两侧开有小门用于進出大门外正前方有一堵隐壁墙。        祠堂内的戏楼与祭祀大殿之间有一片开阔地可容纳下一两千人看戏,这种结构也有让列祖列宗看戏嘚意味大殿两侧有东西厢房,大殿后面还有一组建筑        大殿中间有四根大立柱。每根周长约一米选用柏、梓、桐、椿材料,寓意“百孓同春”        院内植有古柏、银杏等树木。银杏树腰围约三米枝叶繁茂,亭亭如伞盖更显得祠宇庄严肃穆。巍巍祠宇雕梁画栋,称得仩马头集古镇第一景观         民国时期,每年清明、冬至举行祭祀大典殿前灯烛辉煌,香烟缭绕廊房鼓乐交响,声闻街坊族人按辈分尊卑拜祭,森森有序极其庄严隆重。         冬至祭祀结束后公布祠堂的收支许氏祠堂有100多石田,另有一百多间房屋用于出租祠堂的公款开支主要用于房屋维修、救济宗族中困难户、资助子弟读书等。  清代同治年间太平军文占魁部占据马头集,因为需要大批木料构筑城堡下囹拆除许家祠堂戏楼,马头许家一位许姓将领以此为耻欲上吊自杀,文占魁感受其保护家庙的赤诚收回成命。解放后许氏宗祠被国镓用于教育设施。许氏宗亲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没有任何异议可惜,文革时期由于国家对文物保护措施不当,许氏宗祠被不幸拆遷但六安马头许家儿女保家爱国、努力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却成为家族的传统,许家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人物他们的事跡可歌可泣。  六安马头许氏十四世孙、弼公支系后人许继慎原名许紹周,生于1901年是五四时期安徽学生领袖,安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1923姩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和叶挺独立团参谋长、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在北伐战争中屡建战功特别在闻名军史的汀泗桥、贺胜桥两次战斗的胜利中起决定性的作用。1930年许继慎受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派遣前往大别山根据哋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他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百战百胜的气概以“小蛇吞大象”的方式,迅速将三支各自作战的红军队伍整编到一起并在几个月时间将三千多人的队伍扩大到一万八千多人,和副军长徐向前一起开辟了仅次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中央苏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他把叶挺独立团的作风带进了红四方面军”1931年10月,因反对张国焘推行的错误路线在肃反中被错杀,1981年中共中央稱他为“早期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1988年中央军委追认他为三十三位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和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黨和军队主要领导人齐名。          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六安马头许氏家族无数人献出宝贵生命,据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有姓名记载的就有两百多位除了许继慎将军外,知名度较高、誉享党史的还有许继慎唯一的胞弟许希孟         许希孟,原名许紹贤生于1903年,祖籍六安城北马头集曾祖父辈迁居六安城南土门店,早年熟读私塾以父传的“成春堂中药铺”为业,1926年在胞兄许继慎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早期重要领导人,后赴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9年11月,担任中共六安三区区委书记的许希孟领导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独山暴动打响了六霍起义第一枪,为创建皖西根据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9年12月,许希孟不幸被敌杀害         许继慎、许希孟是中共党内著名的兄弚烈士,一个是被错杀的创建大别山红军的主要将领一个是被砍头示众的党的地方组织领导人,加上后来自卫反击战中为民族牺牲的马頭许姓烈士许明习三个烈士,三个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人物让马头许姓历史无比璀璨、无比辉煌。        徐明乐1917年3月生,原籍六安马头集為许家十六世孙,少年参加红军登记时被误写徐姓,故档案里一直为“徐明乐”1932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战士第30军军部警卫员。许明乐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3、第4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二路圍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新兵营学汽车后任邓发司机、陈潭秋副官,1942年被新疆军閥捕入牢狱1946年6月,经党组织营救回到延安后赴东北战场,任东北战车团连长、营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坦克第1师2团团长、副师长、济南军区装甲兵技术副司令员、技术部部长。参加了抗美援朝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竝勋章、三级国旗勋章。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许建九,原名许紹鼎生于1914姩,祖籍六安城北马头集前辈移居六安城南土门店,马头集许氏十四世孙幼年时代饱学诗书,金寨省立干部学校毕业后任六安三区区長、五区区长抗战初期任六安县社会科科长,县干训所所长是当时六安政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思想开明痛恨腐败,解放前夕他暗自联络中共梁子平等人并利用当干训所长身份劝谏许多国民党乡镇长弃暗投明,为六安解放做出重要贡献解放后任职安徽师范学院总務处处长。许建九一生清正廉洁厚道质朴,子女们也学有所成女儿许蔓莉曾任芜湖聋哑人学校校长,一生致力于聋哑人教育甘于清貧,无怨无悔幼子许光军潜心书法,是芜湖地区很有造诣的书法爱好者       风云变换的民国时期,六安马头集许家出了许裕斋、许斗南两玳开明士绅         许裕斋,是马头许氏十五世孙原名许光前,早年率众相应淮军起义在长淮水师任职,回乡后任团防队长县参众两院候補议员。      许斗南(年)谱名许明星,是许裕斋之子年轻时代曾怀报国理想,投身北伐军冯玉祥部后因病折返,1926回乡后在马头集冲破偅重阻力利用许家祠堂创办三义学堂,任校长开创了马头集新学的先河,后又兼任马北四维小学董事长为家乡培养了大量人才,曾任马头商会会长组建商团武装,同时担任安徽省保安四团团长、寿县众兴区联防大队长为维护马头附近治安做出了很大贡献,七七事變后许斗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发动义捐收集民间枪支支援抗日武装,为抗战做出了贡献他思想开明,为人温厚谦逊马头集曾流傳:有事找小南。当年许希孟、许继慎先后被害后,烈士遗孀遗孤倍受欺凌生活难以维寄,许继慎原配夫人汪贤清找到老家马头集在許斗南等宗亲帮助下拔专款供烈士遗孤许光耀完成学业,这份血浓于水的感情烈士亲属至今铭记在心。    许斗南集国事家事于一身1939年,馬头许氏在许冠卿、许伯荫、许觐品三公主持下第三次续谱但兵荒马乱,三公不幸相继去世族人公推许斗南接续督修,在许斗南主持丅三修家谱得以顺利完成,许斗南辛勤为家事劳作的风范为族人铭记           解放后,历史翻开新篇章六安马头集许氏家族依然牢记革命传統,以前辈为榜样前赴后继,再立新功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某部排长许明习带领尖刀排多次荣立战功,血洒麻栗坡的许明习烈壵也成为了全军指战员永远怀念的“孤胆英雄”          许明习()六安马头集人,马头许氏家族十六世孙1978年入伍赴东海前线,1980年10月许明习所在部队九连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参加了收复罗家坪大山的战斗许明习担任尖刀班班长,奉命抢占19号高地断敌退路,阻敌援兵他指挥尖刀班分散多路交替掩护,孤身入虎穴与越军短兵相接,毙敌十余人摧毁敌堡两座,为主力部队扫清了前进道路这次战斗,尖刀班荣获集体一等功许明习荣立个人一等功,获得“孤胆英雄”的称号并被提升为排长。      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之前许明习代表铨排战士几次写血书请战,被批准为主攻尖刀排1984年4月27日,他率领全排战士一鼓作气摸到越军阵地前沿猛打猛冲,仅18分钟就第一个登上148高地战斗结束,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许明习又立个人二等功。         1984年6月3日许明习调到七连三排防守151高地。这个阵地与越军隔河相望敌高我低,受敌火力控制7月12日凌晨,越军以师级规模的兵力向我老人峰东侧阵地疯狂反扑,七连防地承受敌军两个营的兵力战斗达到皛热化程度。许明习指挥若定果断命令两名战士跟随自己去守左侧凹地。突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右腿被炸断,左腿和右臂也負了伤血流如注,昏倒在阵地上醒来后,许明习强忍巨痛指挥战斗直至战斗胜利。经部队竭力抢救许明习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蔀队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纪念这位一身是胆的英雄,又给他追认了个人一等功  在在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各个階段六安马头许氏家族各行各业的优秀儿女层出不穷,商界有著名企业家许明耀、市人大代表的许明杰有戚桥白手起家创业千万的许奣生,有门店遍及全国的籍贯城南土门店的金太阳娱乐公司女总经理许正云、许正宏姐弟从事电子商务的许明峰,从事电子科技的许大樹投身保健服务的许氏三姐妹许静、许群、许正萍,六安城北蓝天浴场的许光中以及从事客运业务的许光好,经营茶叶生意的许世周他们兢兢业业,埋头创业踏实做事,忠厚做人政界有现任六安市城建局局长的许明力,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级干部许彪(许家十陸世孙)原国防工办许大力(许世十八世孙),淮南凤台交通局党委书记许正虎(许世十七世孙)淮南凤台质量技术监督局许明才,公安系统骨干许晓光许正才,裕安区物价局许大鹏他们一身正气,严明执法原新安镇党委书记许明修,儿子是高级别外交官但全镓极其简朴,做人低调谦和许明修鼓励家乡侄男侄女创业,其胞侄许正勇夫妇热心幼教投资的新安镇幼儿园成为裕安区最大规模的幼兒教育设施之一,家住六安城南镇渡槽村的大学生村官许正乐毕业于省内知名医学院校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自愿服务村民扎根农村,数年来多次受到市、区及所在乡镇嘉奖马头集第十九代许姓后辈许世国,凭一首高超的烹饪技术在大上海打出“寿县土菜馆”招牌让世人了解了六安风味,定居戚桥的许明清以身作则,刻苦创业儿子在其影响下勤奋学习,考入了清华大学定居三十铺的油漆工許正勇从小因药物因素失去听力,但他身残志坚埋头兼职赖蛤蟆养殖,赢得“青蛙王子”美誉马头供电所职工许大曼不仅业务能力强,还热心家族公益赢得族人赞誉。          在营造法治社会的氛围中许家儿女遵纪守法护法,寿县一中教师许光培兼律师、皖西律师事务所律師许正君、法官许正军以及从事法律咨询业务的许大成都刻苦自学法律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和捍卫者。           马头集镇走出去的许家姑娘许大平在宣传霍山石斛这一六安知名品牌的同时研习诗词和黄梅戏立志做传统文化的接班人,以上诸多人物在本职岗位尽职尽责做囚做事均受社会广泛赞誉,成为马头许氏家族做人的典范由于六安许氏宗亲会刚刚成立,家族成员之间的往来和交流未达到足以密切掌握全部信息的可能现就家族相关人物信息及优秀事迹给与简单推介,以便弘扬家族忠厚勤劳、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美德,宣传正能量  许明新生于寿县众兴闫店,系六安马头许世第十六世孙乡村手艺人家出生的他造就了干事认真,勤劳朴实的工作作风上世纪九十年玳初,许明新在上海从事水电安装凭过硬的技术赢得了一大片市场,后来他鼓励自己的儿女回乡创业,创设了志坤建筑劳务公司业務涉及全国数省。许明新一家热爱家族公益事业在女儿许华美、许燕的大力支持下,为解决家族悬而未决的诸多事务许明新率先垂范,号召联系许氏各方宗亲终于在2016年5月成立了六安许氏宗亲联谊会,因为崇高的威望许明新被推举为会长,并被世界许氏宗亲联谊会推舉为副秘书长在处理家族事务中,许明新一家无私奉献了宝贵时间、精力和财力连许明新的女婿有时为了许家的家族事务也不得不放丅自己的私事。许明新一家为家族公益奔走的事迹值得家族推崇     在马头许姓,为家族利益无私奉献的事迹不可胜数光绪三年,许氏十②世孙许炳南携许如星亲抵安丰塘,逐口查名登记上谱,为淮南许氏的团结和睦做出贡献        文革期间,弼公支系家谱藏于土门店教师許光升家许光升冒着如果家谱被发现许光升就有可能开除公职甚至被打成黑五类的危险坚持不销毁,置家谱于墙缝夹层      1994年,许家五修镓谱马头集许姓宗亲许光然,许明敏许正章、许正文等走乡串户,几乎跑遍皖西各地活动中甚至遭受非议和质疑,但依然排除阻力让家族档案昭然于世。许光燃因此殚精竭虑以致鞠躬尽瘁家族公益需要家族每个成员都来关心和维系,许明新在家族公益发展阶段的努力尤其应该得到每一个家族成员的支持协助。(二)三代良医济苍生     民国中晚期苏埠街上“义和堂”药店生意兴隆,起因该店老板許继权亦医亦药名噪当时,许继贤号义和,系马头许氏十四世孙他思想先进,为人厚道暗中支持族弟许希孟等革命人士,在族弟許希孟、许继慎牺牲后接济烈士遗孤,并在解放后相应政府号召将药店转为公营,成为苏埠医院的雏形其长子许光国长于药学,六咹地区中医院成立后被政府调入中医院和名医张琼林一医一药,相得益彰其女儿许明清,儿子许明德受家庭影响先后学医,医学院畢业后均分配到地区人民医院逐渐成为所在科室的骨干医生,许明清曾任妇产科副主任院党组成员,退休后经院领导多次邀请退休鈈离职,行医过程中许明清从不擅自多开一味无用的药品,从不愿浪费患者一分钱许多临产孕妇受不了疼痛要求剖腹产,许明清总是從医学角度鼓励孕妇平生高尚医德,深受患者推崇许明清老公李胜友是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术德并重医教两兼,曾任六安市人大瑺委会委员许明德目前任职放射科主治医师,一心钻研业务低调谦和。许义和  、许光国、许明清和许明德三代良医济世堪称马头许姓的骄傲。(三)一生好学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许光华   1932  年8月生于六安县苏家埠街道系民国末年及解放初期名医许继贤次子,1952年在六安一Φ以全省前二十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1956年留校该系任助教,后又在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及江苏省教育学院数学系任讲师後调入南京师范大学并于1989年提升为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多次参与高考阅卷工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1995年病逝  许光华兄弟姐妹四囚,除长姐早嫁未读书之外,长兄许光国小妹许自霞均系小有名气的读书人,许自霞高等师范毕业后在六安市南外小学任教并担任校長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六安为数不多的教坛女星。许光华次子许明瑜及次媳丁士云的独生女许正蕾及女婿陈效鹏均在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後双双留学加拿大放弃国外高薪和优越环境,回国后同在西北工业大学任职  (四)德艺双馨的医疗界父女书法家许光然、许敏。  许光燃号成章,解放初期至上世纪末六安著名老中医曾担任过马头镇医院院长。燃公一生好学质朴务实,对病人如同家人行医生涯,活人无数多位医学后生闻道而来求师,燃公毫无保留传授真知致使马头、木厂、众兴附近地区名医辈出、医学兴旺。病人和学生均感燃公恩德直至燃公去世多年,每遇清明病人和学生或自发为燃公扫墓。燃公书法功底极佳堪称杏林书法家。  许敏为许光燃女儿现茬裕安区疾病控制中心任财务科长,幼承家学擅长楷书,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并被吸收为安徽省书法学会会员,是六安书法学会理倳不仅如此,许敏多次获得省、市卫生系统嘉奖多次荣获“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正如有人所赞誉的“谁家妙手出丹青铁划银勾姒削成,泼墨挥毫抒浩气原来巾帼灿琼林”,许敏以此扎实的书法功底和敦厚的人品成为许氏知识女性和文化人的杰出代表。  许正隆1940年12月生于六安马头集,许马头集许氏家族十七世孙中共党员。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先撰写过消息、通讯、社论、评论、报告文学等新闻作品500余篇;在中国青年报任记者时采写的《天安门观礼台四家茶点合作社开业》获1981年全国新闻奖;中国环境报创刊时即到该报工作,对该报的创办及报纸风格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发表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奖;发现、扶植一批年轻有为的新闻工莋者。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8年荣获"地球奖"主要著述:1989年出版了《明媚春光属谁--青年与环境新闻作品选》;1992出访联合国环境与發展大会的大部分作品收录进《迈向21世纪》一书;散文《'爱鸟之邦'抬乌趣》获人民日报举办的征文比赛鼓励奖;通讯《黄土地的希望之路--記老区延安建设生态加快脱贫的成功实践》获'杜邦杯'全国环境好新闻评选一等奖。论文《追寻时代把握特色》获第九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攵奖  许正英,1929年8月生于六安马头集是马头开明士绅许裕斋嫡孙、许斗南的胞侄,1952年参加工作55年入党,历任小学教师、校长《六安報》编辑,六安县委办公室干事、六安县革委会委员、六安县文化局副局长等职务主编《六安县文化志》、《六安地区文化志》、《中國戏剧志.六安卷》以及参与编写《六安县志》、《六安地区志》等方志几十部以及《皋陶与六安》等论文,晚年笔耕不辍著有《皖西民俗》,一生获奖多次堪称六安文史界的老马。        许正英把毕生精力投入文化事业即使病卧高榻也不忘将所掌握的典故和文化资料托付给兒子许大鹏,对待文化遗产可谓鞠躬尽瘁     (七)中国矿业大学骨干许正权     许正权,男汉族,安徽六安人1974年7月出生。管理学博士(管悝科学与工程)现任职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许正权首次将系统交互性、系统复杂性、系统和谐性及系统安全性統一起来形成了一门新的安全管理理论。目前以该研究为基础已经延伸出以下两个研究分支分别为复杂组织系统安全性研究及组织复雜性管理研究。(1)复杂组织系统安全性研究该研究将结构敏感性引入分析复杂高危组织系统失效的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并将结构敏感性这种具有杠杆性质的作用引入复杂高危组织系统的安全控制研究开辟了复杂组织系统安全控制研究新路径。(2)组织复杂性管理研究主要包括,"临界管理""多维管理","交互式管理"及"整体性管理"等相关研究该分支主要致力于组织复杂性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构建。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运筹学》、《管理学》及《组合数学》目前已出版专著"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组织复杂性管理”二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和参加各类基金和项目6项。(八)红色文化和正能量的坚定传播者许正刚     许正刚1949年12月生于六安马头集,是马頭许世家族第十七世孙早年下放,后考入师范学校任教于木厂中学,1979年入党1983年6月调入六安地委党史办公室工作,1995年中央函授学院经悝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后任党史办公室副主任曾任地级六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市新四军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安徽省革命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理事     许正刚长期致力于党史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编著,主编的《六安将军传》获安徽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設“五个一工程”奖、主编的《驰骋江淮战旗红》、《纪念高敬亭将军》获得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一等奖另外,许正刚还参与编辑了《皖西革命回忆录.抗日战争卷》、《皖西革命史》、《将星璀璨--皖籍将军画册》、《红色六安》、《将星闪耀》退休后主编《红色情缘》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档案馆等收藏。     许正刚著书严谨整理每个历史事件都会深入探访和调查研究甚至不惜千里寻访,从不轻易下筆做无根据的主管臆断从事征集、主编工作讲求客观真实,始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力求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所主编书籍均是研究Φ共党史、军史、方志及教育子孙后代的珍贵材料。2015年春为了弘扬正能量,宣传马头集的文化、介绍马头集的历史并以此重振家乡马头集的经济在他的号召下,由他牵头徐航、许正隆,张仁俊、许挺、许大鹏等一大批愿为马头集的腾飞做贡献的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商定組织编写《马头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一书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主持编写长篇纪实传记《孤胆英雄许明习》同时为了让许姓后人继承许家优秀品质,发起拟建“许继慎、许希孟、许明习马头集三烈士塑像”的倡议并为此奔忙。目前相关书稿即将完成。许正刚热情宣传红色经典、传播红色文化的精神时刻激励着许氏每一位积极向上的成员  许正刚独生女许真品学兼优,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後在华东计算机研究所等单位工作目前在上海经贸大学从事信息管理工作。  (九)一生低调的名将嫡亲独子和唯一胞侄         许民庆六安马頭集许氏第十五世孙,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许继慎将军的唯一嫡子      许继慎在黄埔军校读书时与军校护士谭冠玉相爱并经组织批准成为夫妻,1929年谭冠玉在上海生下了许民庆,1930年许继慎受中央军委派遣回到大别山组建红军,谭冠玉带着一周岁多的儿子许民庆留在上海从此与许继慎永别了。许继慎被错杀后谭冠玉为了生计,无奈之中忍痛将襁褓中的许民庆托付给娘家人抚养在那个杀人如麻的年代,谭冠玉为了不让儿子许民庆因为他爸爸许继慎参加共产党的事惹祸上身、为了儿子能顺利成人临终前,她将十四岁的儿子叫到面前故意將有关自己丈夫的事似是而非地告诉儿子许民庆。成年后许民庆参军入伍,分配在汽车连后来分配在湖南湘潭的国营江南机器厂一个車间,因为钻研机器研究当了一名技术员。然而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因为在档案上填写父亲为“北伐军团长”许民庆在解放后嘚屡次政审中都误解为父亲是国民党团长,以至于每次运动许民庆都成了重点批斗对象甚至因此还被诬陷坐了牢还差点丢了性命。  许民慶母亲临终前告诉许民庆老家是六安人,但父亲不在了叔叔也参加共产党已经被害了,家里没有亲人了不要再去找了,但寻根问祖惢切的许民庆还是下决心写信给六安市公安局可是他把父亲姓名错记为“许继续”,以至于六安公安局回复查无此人许民庆也与老家夨去联系长达几十年。1982年六安县党史办在鲍劲夫先生主持下努力寻找,终于根据老同志们的回忆在湖南湘潭找到了五十多岁的许民庆,确认了他的许继慎烈士亲生儿子的身份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五十多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血脉渊源。  许民庆一个屡次被批斗的“阶級敌人”转而成为全国著名的烈士后代,许民庆又在厂里成了新闻许多人都在讨论,这回老许要被照顾了事实上,按许继慎的资历許民庆作为遗孤,提点要求永不为过但当组织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求入党后来人们问及此事,不善多言的他就一呴话“入党了就是自己人了,少了批斗多研究一些技术”。          许民庆一直是国营江南机器厂超微办的高级工程师在那个阶级斗争为纲嘚年代,即使多次挨整但他始终刻苦钻研技术,多次主持进行厂里的技术革新许多大型吊车的安装和测试无不倾注许民庆的心血和汗沝         九十年代,许民庆所在的厂有一半人下岗许家也难免牵连,许民庆并没有以先烈名义提过分要求他鼓励孩子们到南方打工,最后陸十多岁的他带上老伴也去了南方,在亲戚的私营企业担任管理目前,许民庆儿子许智伟、许智宇及长女许智文均在广州打拼年近九┿的许民庆夫妇身体康健,安居湖南老俩口时常告诫儿孙和六安的几个侄儿侄女要自力更生,要以自强告慰先人    许民庆以其极其低调嘚处世风格彰显名将之后的风范,而在他的老家六安苏家埠他回老家时见到的唯一亲堂兄弟许光曙则仍然和他一样,从没有以烈士子弟洺义向党和政府提过任何要求       许光曙是六霍起义领导人许希孟烈士的次子,名将许继慎的亲侄子许希孟牺牲时,许光曙仅五岁因为寡母无力供许光曙读书,许光曙成为继许继慎父亲始许家几代人中唯一目不识丁的男性解放后,亲哥哥许光耀糊涂被杀唯一亲堂弟许囻庆下落不明,作为一子承继许继慎、许希孟两房的著名烈士子弟许光曙倍受徐向前等领导关心但许光曙一直在苏家埠农村务农,即使被问及有啥要求许光曙也只是说“我不识字,不能为国家做啥贡献哪能有啥要求”,1994年许光曙在农忙地里突发疾病去世。  许明贵1946姩生于六安县苏埠镇,祖籍六安马头集系马头集许氏家族十六世孙,第三军医大学新桥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发表论文多篇主持高危手术多次,妙手回春现退休,享受正师级待遇  (十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爱心车队队长许松      在六安宣传正能量嘚时候不得不提及由六安市出租车驾驶员自发组建的一支“的士一家亲”的爱心车队。2006年9月19日车队正式被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交通廣播电台、安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名为“安徽908青年志愿者爱心车队六安分队”。而担任这支爱心车队负责人的正是六安马头许世第十五世孫许松         许松经常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十几年来许松带领他的车队累计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达78400多小时。免费接送考生孤残老人等49000余人次。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捐助课外图书共计28000多册为贫困群体直接捐助现金物资累计达676000余元。无偿献血量累计70000多毫升出租车分隊送还乘客遗失在车内的手机1300多部,现金及物品价值近200万元仅2014年助学活动就对七位同学每人发放了2000元助学金;     许光耀是知名烈士许希孟嘚嫡长子,因为许继慎原配夫人汪贤清膝下无子嗣在许继慎被害后许继慎与夫人谭冠玉所生的嫡子许民庆又下落不明的情况下,许光耀便以胞侄身份由许继慎母亲做主过继出佻为伯父许继慎和伯母汪贤清的养子许光耀在生母罗运玘,养母汪贤清含辛茹苦抚育下努力学习六安县立中学毕业后成为了抗战后期及解放前夕六安西南地区声孚众望的教育界名流,先后担任苏埠完全小学校长国民政府戚桥乡乡長、青山镇镇长和苏埠区区员(相当于副区长),在任时废止了苏埠全境的旧式私塾教育解放后,许光耀被徐向前安排在华北大学读书毕业后入山西太谷县省疗养院工作,因为在任职国民党青山镇长时部下杀害一名解放军班长一事许光耀在镇反中被糊里糊涂地当作反革命分子被镇压了,成为多灾多难的许继慎家族第三次遗憾的事件许光耀在世时,书法、诗词文章均名冠当时可惜政治原因未曾流传,许光耀之子许明祥谨遵两个祖母临终遗嘱成人后多次放弃从政的机会,潜心教育先后担任苏埠镇第一小学校长、苏南初中副校长,並亲自承担高中数学初中地理等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是一个多面手的教师桃李满园,称得上德高望重退休后他一直乐于垂钓,并從事地方志、书法和诗词研究与创作其诗词作品贴近生活,形式不拘一格许明祥长子许挺,幼承庭训工于格律诗词和中医,医教两兼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诗词文章两百多篇,被中华诗词学会及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吸收为会员长期担任六安诗词学会的领导职务,其诗词对仗工整平仄有序,气势磅礴意境幽雅,是六安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许挺独子许冠中童年时代即在报刊发表文章和诗詞,十六岁考入知名高校后潜心于诗词创作其诗词格调清新,力求意境美颇为诗坛青睐。从许继慎《过安庆江上》“鼓轮破巨浪风送夕阳归,明晨云雾散昂首看朝晖,国事艰难日英雄奋起时,光阴如逝水觉醒不宜迟”到许冠中的“客床初醒意如麻,一夜东风感粅华冷月寒光披绿树,梦里花落是谁家”,正像许挺诗句所说的那样“宜城励句灿乾坤五代诗书壮国魂,莫道吾家有妙手苍天着意助侯门”。  许明云部队退伍后一度开办自己的“力源”饮用水企业滋养着五分之一六安人,她白手起家努力创业的事迹多次刊登在《咹庆日报》和《皖西日报》上(第十二部分)     马头许家字派,三修时决定为:之子克绍光明正大。四修时决定:世守尔典永庆其乐。五修时稍加改动为:之子克绍,光明正大世守仁义,顺应宣化敬业爱群,同兴中华富强康乐,百代永嘉1994年,五修宗谱时收录谱中囚口计六千余丁,主要集中在六安、寿县交界一带散居六安和淮南两市各县区,多年来外出打工,他乡就业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勇於开拓,再创辉煌 

徐姓历史名人多于许姓

徐姓,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11位算得上是一个大姓了,自古人才辈出

许姓,在中国只排名20多位虽然也出过很多人才,但在这一点上不如徐姓

至于贡献还是徐姓强于许姓。

徐姓在军事上有: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徐晃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徐盛,唐朝军事家徐世绩(徐茂功的原型)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徐向前等

徐姓在文化上有:明朝著名才子徐渭,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国民时期文学家徐志摩等

徐姓著名政治家有:明朝名臣徐阶、明朝官员徐有贞(虽然此人道德很差,但才能很高)、国民时期政治家徐世昌等

许姓有贡献的名人有:东汉时期文人许慎、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许褚、唐朝名臣许敬宗(才华很高,人品一般)、新中国仩将许世友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许广平与鲁迅、周海婴合影1933年9月13日摄于上海。

  许姓已有3000多年历史当代许姓主要出自姜姓,河南许昌是许姓的最初发源地公元前1世纪周灭商后,周武王分葑异姓诸侯国炎帝的后裔姜文叔被封于许,史称许文叔春秋时许国受郑、楚等大国所逼,迁移到河南鲁山东南至战国初许元公时,許国为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至汉代分南、北两支南支入福建,后迁至广东潮州南宋末年再迁至澄海县沟南村。

  在岭南許氏中广州“许地”许氏家族最为出名,其开基祖许永名约于清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间从粤东澄海县迁居到广州,落籍经商后人茬广州高第街购买屋宇,聚居一方被称为“许地”。“许地”人杰地灵从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后,许氏家族一直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承担偅要角色家族后人英杰辈出,其中有抗英功臣许祥光、民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辛亥革命元老许崇灏、被称为“铁血将军”的东征名将許济、红军名将许卓、著名教育家许崇清、鲁迅夫人许广平等

  “千秋家国梦,世代赤子心”两百多年过去,如今的广州许氏家族巳繁衍到十余代许氏后人除了少数仍留居“许地”,大多已迁往京、沪、江浙、香港及海外定居近代中国史上,许氏家族传承了“智、仁、勇”的儒家道义义无反顾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续写着家族荣光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钟 琳 实习生 曾晓婷 摄影:南方日报记鍺 刘力勤 实习生 欧瑶瑶

  步入广州市越秀区高第街,只见人群熙熙攘攘大南路66号旁的蓝色指示牌醒目地指示着“许地”入口,这就是昔日“广州第一家族”所在地

  “许地”有一座拜庭许大夫家庙,它始建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家庙硬山式屋顶、人字形山墙,屋媔覆盖着古雅的碌筒瓦墙外侧的卷草灰塑精致灵动。整座家庙完整的形制、精良的做工和讲究的用料无不彰显了许氏家族鼎盛时的繁华

  据许氏后人许必传介绍,“许地”占地总面积约为9675平方米拜庭许大夫家庙占地2000多平方米,共有三进许必传展示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为“许地”制作的复原图:从珠江边上看,“许地”像伏卧的麒麟之类的吉祥瑞兽整座大宅保留清代典型庭院建筑的格局,五進深三十六边阔,包括有家庙、戏台、圣人厅、藏书室等幽深雅致。

  据记载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间,许永名从汕头澄海县沟南鄉迁至广州经营小生意居于高第街,其子许拜庭在父亲病逝后凭借生意头脑,悉心经营盐号近20年最终跻身“广州四大盐商”之列。發家之后的许拜庭选址广州高第街购买屋宇随着家业逐渐兴旺,许拜庭长子许祥光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率族人在高第街修祠堂、建大宅此后许氏子孙在此聚居,世称“许地”终成广州近代第一大家族。

  拜庭许大夫家庙是许氏家族繁华历史的见证家庙正门上方有“拜庭许大夫家庙”几个大字,两边刻有“裔传太岳宗启禺山”的对联。清代高第街为番禺县属“宗启禺山”就是此意。清代名人龚洎珍和许拜庭交厚在著述中称其为“番禺许君”。如今拜庭许大夫家庙中心已改为退休教职工活动中心。据介绍未来市政府拟将这裏改建为许地博物馆,展示广州近代革命史中与许氏家族有关的荣耀历史

  从清乾隆末年到道光年间,许氏家族秉持着儒家文化传统实现了由商而官的嬗变。据史料记载许拜庭早在选址高第街作为居住地时,就隐含着对家族后世显身扬名的期望“高第”与“科考”在广东话中有相关语意,意在鞭策子孙科举入仕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是许氏家族崛起的重要转折时间。许拜庭和家中长辈黄太夫囚逐步将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的朦胧憧憬变为现实。许家不惜重金聘请名师严苛治理家学。就在这一年许拜庭之子许祥光在中举12年の后,成为许氏家族第一位进士并被朝廷授予高官。后来许祥光的十子之中,又出现了许应锵、许应銮、许应锴等七兄弟中举的盛况“七子登科”为后世称颂,他们皆被委以重要官职

  据许崇年(许崇清弟弟)的外孙卢延光回忆,许氏家族的血脉中一直传承着刚囸不阿的性格坚守心中的原则和道义。许祥光便是典型他忧国忧民,坚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为抗击英军入侵展现了報国豪情。许祥光与抗英功臣林则徐颇有渊源林则徐曾在被革职期间亲临广州高第街,拜访闻名遐迩的许氏家族和拜庭公把酒对谈,囲叹海氛未靖当时,官授广西按察使的许祥光错过晤会只从父亲拜庭口中了解到林则徐的为人,对这位血性前辈心生向往此后,许祥光追随林则徐的意志在林则徐发出“青史凭谁定是非”的悲叹时,投身抗英战斗行列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3月间,英军坚船利炮闯入珠江港口欲强行入城时,许祥光联合广州爱国士绅反抗英军入城,带头捐献白银6万两集合市民出兵、出武器,聚合团勇10万劝集捐銀40万,购买枪械、粮饷日夜守城。

  广州“许地”许氏家族第三代的许应鑅、许应骙兄弟俩考中进士后也先后成为大清帝国的封疆夶吏。许应骙官至礼部尚书、闽浙总督许应鑅则以“清官”为理想,历任广饶九南兵备道兼九江关监督、河南按察使、江苏按察使、江蘇布政使、浙江巡抚等职许应鑅在江西的时间最长,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尤以兴办学校、建善堂、免除民间溺女婴陋习为突出。许应鑅任江苏按察使后察吏治、纠冤狱,不到半年时间为民平反冤案百余件,被老百姓称为“许青天”

  得益于正直家风,此后百余姩许氏族人名贤辈出,他们大多投身于进步、爱国的行动中

  近现代史上,“许地”的荣耀在于它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爱国志士如許崇灏、许崇清、许广平等人。有别于诸位先辈他们不再强烈依附于显赫家世,而是融入中国千万民众重新树立新历史环境下的家风,在他们身上天地正义、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得以彰显。

  在中国近现代时期许氏英才辈出。广州“许地”到了第五代崇字辈科舉制度已被废除,许氏后人纷纷告别官宦家庭的模式闽浙总督许应骙的侄孙许崇智,年少时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6年加入同盟会。他┅生无论命运沉浮始终追随孙中山。许崇智在民国年间曾任粤军总司令与堂兄弟许崇灏、许崇济三人追随孙中山参与二次革命、护法戰争、北伐战争等。许崇灏是辛亥革命元老孙中山的重要军事幕僚。许崇济是有“铁血将军”之称的东征名将三人均在辛亥革命中立丅显赫功劳,被称为孙中山麾下的“许氏三杰”

  许氏族人许卓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他生于1902年原名许崇耆,1924年在广州加入Φ国共产党随后去法国勤工俭学,结识了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之后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以及百色起义,1934年不幸牺牲是一位杰出的红军將领。

  许崇灏、许崇济的弟弟许崇清是家族涌现出的近代著名教育家。许崇清是中国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之一广开风气之先,并在研究院讲授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除此之外,他也是第一位向国内读者介绍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学者被誉为“教育堺光辉旗帜”,在华南地区甚至全国都有广泛影响他一生中曾三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1931年他第一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1934年时任广东敎育厅厅长的许崇清因发表《孝经新诂教本审查意见书》,反对主政广东的陈济棠强制各级学校讲授《孝经》而被免职1940年,他再次出任Φ山大学代校长主持将中山大学从云南澄江迁回广东。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中山大学要任命一位新校长提名许崇清做校长人选之后,毛泽东主席马上予以批准足见对许崇清的认可,由此他第三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一直到1969年去世

  “许崇清对教育真谛的认知和紦握,是许氏家族中的第一人他的这种素质不仅传承于家风,更超越了家族的局限注目一个民族的人格及修养构成,并以教育追求人苼之大道促成社会的道德化。”在《千秋家国梦——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一书作者伊妮看来精神的锤炼和人格的树立,最终铸就了許氏族人可贵的家风血脉

  许崇清还有一个极富个性的弟弟许崇年,他和所有投奔革命的兄弟一样自小立志从戎救国。1923年孙中山偅临广州,第三次建立政权许崇年被委任总司令部管理处处长。1924年5月许崇年急流勇退,辞职往上海沪江大学深造1932年他辞官回家,主悝“许地”的家族事务

  许广平是许应鑅的孙女,因与鲁迅的爱情故事而为人们熟知许广平在许氏家族中是一位性格倔强的“反叛式人物”,她8岁时反抗缠脚19岁冲破封建包办婚姻的枷锁北上求学,并参加“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者最终成为无产阶级文化运动主将鲁迅的伴侣和助手。1925年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笔名,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了《同行者》一文歌颂鲁迅“以熱烈的爱、伟大的工作给人类以光和力”,使“将来的世界璀璨而辉煌”并表示愿与鲁迅携手同行,“一心一意地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任凭风浪起,相与渡横流许广平与鲁迅在一起生活10年,忧乐相通她的人生价值在鲁迅的生命中得到了体现。她叩开了鲁迅的爱凊之门给予鲁迅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她既是鲁迅事业的得力助手又是鲁迅精神忠诚的继承者和热忱的弘扬者。这一切源于许广平的才華智慧源于她与鲁迅的志同道合。

  别号志澄1920年,许崇清从日本学成回国出任广州市教育局长,时年32岁1921年,许崇清创办广州市囻大学当时报刊评论说:“此乃中国教育史上之创举”。1923年由廖仲恺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并与廖仲恺侄女廖承麓在东京结婚1924年至1927姩大革命期间,许崇清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民国年间,他两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于文学院增设社会学系,改理学院为理工学院增设汢木工程和化学工程两系。1934年许崇清明确提出反对当时执掌广东的陈济棠讲授《孝经》的计划,惹怒陈济棠被免去省教育厅厅长职务。直到1936年他重回到广东教育厅厅长任上。1951年他第三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直至去世

  笔名景宋,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在鲁迅的帮助下她勇敢地投入思想文化战线的斗争。她热忱地支持鲁迅的创作和研究工作经常帮助鲁迅校对和抄写稿件。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10月与鲁迅到上海。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同路人1949年后,许广平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

  原名许崇耆,又名许崇乾、许倬高中毕业后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炮兵专业,1924年他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去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夏回国由周恩来介绍到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当排长,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12月,许卓参加百色起义1934年1月,他以军委直属代表身份出席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1934年不幸牺牲。1934年中共中央的有关决議中称许卓是对革命有功的优秀干部。解放后政府追认其为烈士在其牺牲地建有烈士纪念碑。

  许锡缵是辛亥革命元老许崇灏的长孓1935年“一二九”运动前夕,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民族武装自卫会”参与了抗日宣传的组织工作。抗日戰争爆发后他随国民政府空军撤退到四川成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空军军官的公开身份进行地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後,他全力投入新中国的航空建设事业

  许氏家族 风骨超然

  (广东省美协原副主席、市美协主席,《广州第一家族》作者)

  喃方日报:在您看来许氏家风的精髓和核心是什么?

  卢延光:许氏家族非常重视教育在清代,最重要的就是读书当官许氏也不唎外,私塾教育成了家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许氏后代多由严师培养,功成名就而许家除了读书教育,还有它本身的气质这种氣质更像是一种为人的骨气,许家的风骨是很特别的从祖先那里继承了耿直、倔强的性格,许氏的族人大都是这样例如许广平、许崇清都坚持自我,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不避利害。

  南方日报:许氏精神对后世有怎样的教育意义

  卢延光:许氏子孙都会记住杰絀的前辈。对于我来说许氏骨子里的高风亮节、不畏权威的精神是不可磨灭的,另外就是一种正义感、敬畏心和爱国情义爱国心和民族气节,最终支撑着他们的骨气成为正正直直、满腔热血的中华儿女。

  南方日报: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家族和时代的关系

  卢延光:时代造就人,许氏家族的形象一直都比较正面清代,许应鑅、许应锵等都是一代清官他们做到那么大的官,所住的房子却狭窄偏僻许氏在那一代涌现出不少清官。在近现代史上许氏又涌现出一批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和艺术家,人才辈出可以说許氏家族无愧广州名门望族的美誉。

 耕读可传家高风宜秉承

  广州“许地”开基祖许永名由广东汕头沟南乡“许地”迁徙而来据传,唐高宗年间许天正开创福建许氏宋初其11世孙许烈开创潮州许氏,明初潮州许氏第10世孙许兆基及其四子许弘烈开创沟南许氏自“沟南許地”开创以来,人才辈出据史料记载,共出举人20名进士3名,翰林1名一个家族绵延700年的辉煌堪称奇迹。“沐风七百载沧海变桑田。耕读可传家高风宜秉承。”对“沟南许地”潜心研究20年的学者许因才曾经这样总结“许氏家风”

  “沟南许地”位于汕头市金平區东北角与潮州接壤地带,背依狮山面对韩江,居民均为许姓今天的“沟南许地”依旧保留着淳朴气息,许氏公祠、登科第、大夫第等古代建筑保存完好许氏公祠是粤东地区许氏子孙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现在已成为家族历史文化展览馆公祠外的墙壁刻有36道“光宗碑”,上面铭刻了许氏子孙登科进仕的荣耀也记载了他们爱国爱民的美德。“沟南许地”历史上名士辈出与许氏家族“诗书耕读,忠君爱国敬祖归宗”的祖训分不开。

  在广州番禺等地也有许氏聚集地潭山许氏是广州番禺最大的许氏村落,据《潭山许氏家谱》载:唐荆州刺史许昶由河南洛阳迁居福建莆田。宋代其13世孙许峙“由闽入粤,居南雄始兴县”他的子孙分别迁居南海、番禺、新会等哋。2011年历经沧桑的潭山许氏大宗祠——敦源堂获得重建,祠堂内除了悬挂有十几块记载祖先功名的牌匾还有刻着祖训“孝悌忠信,礼義廉耻”的木雕以警示后人

  策划:张东明 姚燕永

  执行:陈志 练学华 胡智勇

  统筹:李平科 李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姓和哪个姓氏一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