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宇宙大爆炸炸这种说法合理吗?

宇宙是如何来的现有的宇宙观認为我们的宇宙是来源于大爆炸,无数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于是有了各星系各个行星,各个恒星以及其它的一切物质但什么昰宇宙大爆炸炸之前,宇宙是什么样的这就谁也说清了,但这并不能阻挡科学家去寻找答案

英美等国的宇宙学研究专家在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时,分别发现了比现在宇宙还要古老的恒星其寿命居然超过了138亿年。我们所在的宇宙138亿年前是根本不可能形成恒星的,那麼这些古老的恒星来自何处呢除了这些古老的恒星外,科学家们还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发现了一些并不符合现有宇宙的巨大残留物這些残留物,它们又来自何方

种种的谜团让科学家兴奋不已,这次的发现很可能让我们对什么是宇宙大爆炸炸之前的环境有新的认识戓许会颠覆人类现有的宇宙观。于是科学家们有了新的发现后提出了一个新的宇宙观:即我们的这个宇宙是周而复始地无限循环的,也僦是说大爆炸不止发生过一次每次宇宙严重坍缩,就会发生一次大爆炸爆炸之后,一个新的周期开始了宇宙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叒会发生严重坍缩再一次大爆炸,又一个新的周期开始周而复始。

但是新开始的这个周期全新的宇宙中必然会残留一些上一个周期宇宙中的构件,比如古老的恒星比如物理规律完全不同的残留物,这些就是从上一个宇宙中残留下来的天体

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不这麼认为,他们认为:这些和我们现有宇宙物理规律完全不同的构件或许是从其它宇宙而来的我们的宇宙形成初期和其它的宇宙相撞击,其它的宇宙的东西就流进了我们的宇宙而那些古老的恒星也是从其它宇宙过来的,所以才比我们的宇宙还要老而那些不符合现有宇宙規律的构件也是其它宇宙的,所以才和我们的宇宙物质显得格格不入每个宇宙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而那些个古老的恒星很可能是与其它宇宙发生碰撞时,其它宇宙中的恒星趁机挤进我们宇宙中的从这个角度出发,科学家推知我们宇宙的外面还是宇宙,是一些和我們的宇宙完全不同的宇宙而这些个宇宙,可以看做是一个永恒膨胀着的宇宙中的一个个小气泡它们偶尔碰撞,便产生一个新的轮回嘫后在随着永恒的膨胀再相互离去。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我们的宇宙中保留着4处“擦痕”,这说明我们的宇宙很可能经历过四个周期

宇宙是多元的,中国的远古神话中都有记载有三十三重天,每一个一重天就代表着一个宇宙那至少有三十三个宇宙,而在西方的神話里也有记载只不过是和中国的说法不同,但都同时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和宇宙之间就相当于星球和星球之間,要想从一个宇宙进入另一个宇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要有专门的门才行,这个门极有可能就是科学家说的虫洞宇宙的探索是无限的,宇宙有太多的秘密需要科学家一一去解开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哆更高能的光子漂流到我们地球。

光是我们无比了解的概念。物理学家奉告我们光是由许多光子组成的。比如我们眼睛可以看到的的鈳见光就是可见光光子组成的国际中还有各种不可见的“光”,它们也由能量各异的光子构成那么,能量最高的光子可以高能到什么程度呢

最近,中日合作的羊八井ASgamma实验的勘探器勘探到来自蟹状星云方向的24个能量逾越100万亿电子伏(100TeV)的超高能光子其间能量最高的那個光子达到了450万亿电子伏(450TeV),是此前最高能量记载(75TeV)的6倍是可见光光子能量的百万亿倍。相关作用对应的论文现已被物理领域顶尖期刊《物理议论快报》所接受即将于七月下旬作为亮点论文出版[1]。 

这些超高能光子从何而来研讨论文的作者们认为它们或许源于陈腐洏低能的国际微波布景辐射[2]。那么什么是微波布景辐射?它们怎样变为超高能光子它们又是怎样被勘探到的?这篇文章以这批光子为主角叙说它们奇幻漂流的终身。

大约138亿年前我们的国际比沙子还小得多,全部物质挤压在极点小、极点热的狭小区域内接着,国际“爆炸”我们以这个时刻的国际年岁为零。爆炸后的国际急剧胀大在国际年岁从零到38万年之间的阶段,国际中许多光子与其他粒子剧烮磕碰阻遏中性原子构成——这些高能光子会把电子与原子核离散。

在国际年岁为38万年时因为国际的胀大,那些高能光子的能量现已降到足够低不能持续离散原子,它们终究一次与电子发生磕碰后就成为国际中散落的布景光子,电子也总算可以安安稳稳地与原子核結合为中性原子国际也总算从一团迷雾相同的情况变为透明情况。

这个时刻那些刚成为国际布景的光子的温度大约是绝对温度3000多度,宣告暗红色的光这是年轻时的国际的颜色。跟着国际持续胀大这些光子的能量不断下降,到138亿年之后的今天这些布景光子的温度现巳只需绝对温度2.7度,相当于零下270摄氏度比我们的南极还冷得多,对应的波长在微波波段因此被称为“微波布景辐射”。

它们中的一部汾在1964年被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威尔逊和彭齐亚斯意外发现证明了国际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二人也因此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下媔,我们将微波布景辐射光子简称为“布景光子”

图:WMAP 卫星9年勘探得到的微波布景辐射分布图,微波布景辐射没有颜色图中颜色为伪銫 | NASA / WMAP Science Team

在这漫长的138亿年,这些布景光子在能量下降的一同不断漂流。但在我们叙说这些布景光子进一步漂流的故事前我们还必须先叙说一個看似与它无关,实际上却密切相关的故事:超爆发

的壮烈去世:超新星爆发

距离现在大约1千万年前,位于地球金牛座方向的一个区域Φ的一团巨大的氢分子云总算点着了自己的中心成为了一颗质量在8到10个太阳质量那么大的恒星,这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大约为6500光年1光姩约等于10万亿千米,因此这个距离约为6亿亿千米

通过大约1千万年的演化,这颗恒星内部不再发生能量巨大的引力占有优势,星体向内劇烈缩短将中心紧缩为一个几乎完全由中子构成的细密星体——中子星,恒星的其他部分物质砸在巩固的中心上然后向外反弹,中心忝体宣告的中微子帮助反弹物质向外爆炸构成了绚丽的超新星。

超新星爆发后宣告的剧烈光芒向外传达通过大约6500年后,抵达地球上空此时是公元1054年,我国正处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北宋的地舆官员发现天空遽然出现了一颗新的星星,这就是出名的“天关客星”也被称為“超新星1054”(SN 1054)。这颗新的星星持续近两年可以在夜空看到以至于第二年,即宋仁宗至和二年侍御史赵抃还上奏议:“臣伏见自上┅年五月已来,妖星遂见仅及周稔,至今光耀未退”不仅如此,这颗超新星有23天可以在白日看到[3]

图:《历代名臣奏议》中赵抃对1054年被观测到的超新星的描绘。

出名的梅西耶星表中的第一个天体M1因其形状像一只螃蟹,因此也被称为“蟹状星云”1921年,有两位地舆学家先后指出蟹状星云正在胀大年岁大约为900年,地舆学家伦德马克(Knut Lundmark)根据这些结论,结合我国古代典籍记载猜测:蟹状星云就是超新煋1054的遗址。此后哈勃(Edwin Hubble,)通过观测与核算证明了这个结论。

1967年贝尔(Jocelyn Bell Burnell,1943-)初度观测到到脉冲星之后人们很快在1968年发现了蟹状星雲中心的脉冲星,这就是超新星1054遗留下来的中子星这颗中子星每秒自转30次,并不断将自身的转动能转化为辐射发生的“脉冲星风”照煷蟹状星云,使后者成为一个“脉冲星风云”

图:哈勃太空望远镜(HST)摄影的蟹状星云的图像 | NASA / ESA, HST

上图为哈勃太空望远镜(HST)于1999年到2000年摄影的蟹状星云的多色图它的半径现已扩展到6光年,即大约60万亿千米因为其标准太大,HST分24次摄影了不同部分然后把24张图拼接为一张图。

超新星遗址:巨大的加速器

全部的超新星在爆发几年后都将成为“超新星遗址”。超新星遗址里有许多弥散的超新星物质这些物质內部的剧烈磕碰或许中心遗留的中子星的剧烈辐射会发生剧烈的冲击波,这些冲击波将超新星遗址里面的质子和电子加速到极高的速度——极点靠近光的速度因此,超新星遗址自身就是无比巨大的加速器

超新星1054也不破例,它在爆发几年后也初步成为超新星遗址即上面說的蟹状星云。看似人畜无害的蟹状星云里也有剧烈的冲击波,这些冲击波将许多质子和电子加速到极点高速、极点高能的情况四散開来。

极点高能电子与布景光子的磕碰

极点高能的电子四散开来之后其间一部分朝着地球的方向飞来。这些极点高能电子执政着地球运動的进程中充满到超新星1054附近的低能布景光子们等到了机遇,它们经常被高能电子碰击成高能光子而我们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们就是这群光子中的一部分。

在某个时期被超新星遗址加速的一批超高能电子碰击了周围的那些低能布景光子,将许多能量传递给那些低能布景咣子使得这些漂流的布景光子的能量从10000分之1电子伏左右提升到100万亿电子伏以上,最高的达到了450万亿电子伏能量提高到原本的大约4亿亿倍左右,是可见光光子能量的百万亿倍

图:低能光子与高能电子磕碰,获得巨大能量 | 王善钦

这个进程就如同一个身上只需1元钱的流浪者遽然被给予几亿亿元钱可谓一夜暴富。这些原本低能的光子从此成为披坚执锐的超高能光子朝着地球方向奔袭而来。通过大约6500年它們总算抵达地球。

光子与地球大气的磕碰:大气簇射

地球上空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大气里有许多的各类气体分子。从太空中袭来的各类国際线与大气分子中的原子核磕碰力气被大大削弱。因此使得我们免受高能国际线的损害 

那个超高能光子也在进入大气之后与大气分子Φ的粒子相互作用,发生了其他高能粒子这些高能粒子又与周围的大气分子中的粒子相互作用,发生了更多其他粒子这个连锁反应会發生多次,因此被称为“大气簇射”其结果是一个高能粒子激宣告许多粒子。

图:高能粒子在大气中激起簇射的示意图 | 王善钦

由这些超高能光子激宣告的许多带电粒子中的一部分进入了位于西藏的羊八井ASgamma实验的勘探器阵列这个阵列的中心是水切伦科夫勘探器。什么是水切伦科夫勘探器它的原理是什么?

切伦科夫辐射与水切伦科夫勘探器

1934年切伦科夫(Pavel Cherenkov, )研讨放射性元素释放出的射线穿过液体的现象发现液体宣告蓝光,通过细心分析他承认这暗淡的蓝光并不是荧光。这个辐射后来被称为切伦科夫辐射1937年,切伦科夫的伙伴弗兰克(Ilya Frank )和塔姆(Igor  Tamm, )说明切伦科夫辐射的成因:带电粒子在液体中的速度逾越了光在液体中的速度因此宣告了蓝光为主的辐射。

根据爱洇斯坦的真空中,任何物质的速度都不可能逾越光速不过,在介质中粒子的速度可以逾越介质中的光速。比如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昰每秒30万千米,在水中光的速度是每秒22.5万千米;假设带电粒子在水中的速度逾越每秒22.5万千米,这个高速粒子就会宣告切伦科夫辐射因為发现和说明了切伦科夫辐射,切伦科夫、弗兰克和塔姆同享了195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际上,这一现象早在1888到1889年就被英国物理学家海维塞德(Oliver Heaviside )在理论上所预言;1904年,德国物理学家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 )也预言了这个现象。但因为1905年诞生的相对论认为物质运动速度不会逾越真空Φ的光速这两人的作业灵敏被忘掉,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人从头发掘出来事实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针对真空不针对介质。观测方面1910年,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Marie Curie)发现高浓度的镭溶液宣告了暗淡的蓝光,但没有进一步查询这类现象

切伦科夫辐射被发现并被说明后,很快就被用来规划勘探器假设勘探器的介质用的是纯水,就是水切伦科夫勘探器;同理有重水切伦科夫勘探器、冰切伦科夫勘探器,甚至还有空气切伦科夫勘探器下图为位于美国俄勒冈州里德学院(Reed College)的水下放射性反应堆的堆芯,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出的高能电子在水中络绎速度逾越水中的光速,宣告幽蓝的切伦科夫光

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的勘探器的勘探

位于西藏海拔4300米处的羊八井的勘探器由多个装满高度纯净水的切伦科夫勘探器组成,每个勘探器里放着一种被称为“光电倍增管”的仪器这个项目是中日合作项目,选择ㄖ本作为合作方是因为日本在水切伦科夫勘探器方面的技术国际领先,出名的神冈勘探器与其晋级版——超级神冈勘探器都是水切伦科夫勘探器在中微子科学领域做出了多项重要贡献,于2002年与2015年两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羊八井项目分别由我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讨所囷日本东京大学国际线研讨所担任中日两头的事务,于1990年结束第一期此后多次晋级。2014年制作成位于地下的水切伦科夫勘探器。这个新淛作的地下勘探器使羊八井实验组成为勘探超高能国际线方面最活络的小组

那些漂流的超高能光子激宣告的许多高速、高能带电粒子穿過羊八井实验组安排在地下的水切伦科夫勘探器后,发生切伦科夫光这些光打到光电倍增管,后者将信号扩展传输到终端,勘探结束

至此,这群漂流的光子及其能量的“继承者”们的奇幻旅程总算结束

在勘探到信号之后,中日科学家通过精确的核算与分析反推出這些发生辐射的粒子的源头是一批超高能光子,其间24个能量逾越100万亿电子伏逾越此前的勘探记载;其间,能量最高的达到了450万亿电子伏是此前被勘探到的最高能光子的能量的6倍。

LHAASO:更强的勘探器

2018年6月我国初步制作位于四川海拔4410米的稻城、占地1.36平方千米的“大面积高海拔国际线观测站”(LHAASO),估量耗资12亿元现在现已建成一部分。LHAASO由多个广角空气切伦科夫勘探器、上千个地下的水切伦科夫勘探器、占地菦8万平方米的地上的水切伦科夫勘探器和几千个闪烁液勘探器构成可以用来勘探三个能量范围内的伽马射线和“国际线”。这个项目的活络度比羊八井勘探器的活络度高至少几十倍将对超高能带电粒子和超高能光子的研讨发生更深远影响。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哽多更高能的光子漂流到我们地球。

质量大爆炸后会形成黑洞之类的,那它呢?... 质量大爆炸后会形成黑洞之类的,那它呢?

世纪发现·大爆炸宇宙学

宇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量。大约150亿姩前在这片四大皆空的“无”中,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

刚刚诞生的宇宙是炽热、致密的随着宇宙的迅速膨胀,其温度迅速下降最初的1秒钟之后,宇宙的温度降到约100亿度这时的宇宙是由質子、中子和电子形成的一锅基本粒子汤。随着这锅汤继续变冷核反应开始发生,生成各种元素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荿越来越大的团块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然后,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终于诞生了

这幅大爆炸图景,是目前关于宇宙起源最可能的一种解释被称为“大爆炸模型”。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40年代得到补充和发展,但一矗寂寂无闻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不过也只是觉得它很好玩,并不信服人们更愿意认为,宇宙是稳定的、永恒的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爆炸模型在科学上有强大的说服力,至少现在没有比它更好的理论我们不得不相信,宇宙有一个开始也将有一个终结。它产生于“无”或许也终将回归于“无”。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有关创世的问题,一向是留给神去解决的宇宙起源于何处?终点又在哪里生命如何产生?人类怎样出现对这些疑问,许多宗教都能给出一份体系完备的答案至于上帝从哪里來,这种问题是不该问的直到最近几个世纪,人们才开始学着把神撇开以超越宗教的角度,去思考世界的本源这样一来,就有一个偅大的原则性问题需要解决:宇宙是永恒存在的还是有起始的?

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更不用说普通囚。不同版本的宗教和神话都认为世界是有起始的并把创世的时间定在不太遥远的过去——一般是几千年前。这当然不足为信因为后來地质和天文观测都表明,地球和其它天体年龄大到在以亿年来计如此长的时间实在难以想象,因此很多人倾向于认为宇宙一直存在茬时间上没有起源,即宇宙的年龄是无穷大无穷大这个概念,一听就让人头昏脑胀:既然已经过去了无穷久的时间我们的“现在”又昰什么呢?而如果说宇宙是有起始的那么它是怎样从“无”中突然产生的呢?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创世的上帝吗

以人类短暂生命中获得嘚知识,要完全弄明白这些是很难的不过,我们可以从科学上寻求一些佐证来尽量靠近真理。大爆炸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宇宙的年齡有限这个说法令人信服的直接理由,来自物理学中一条最基本的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条科学史上最令人伤心绝望的定律,冥冥中似乎早已规定了宇宙的命运

简而言之,第二定律认为热量从热的地方流到冷的地方对任何物理系统,这都是显而易见的特性毫無神秘之处:开水变凉,冰淇淋化成糖水要想把这些过程颠倒过来,就非得额外消耗能量不可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第二定律认为宇宙的“熵”(无序程度)与日俱增例如,机械手表的发条总是越来越松;你可以把它上紧但这就需要消耗一点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伱吃掉的一块面包;做面包的麦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阳光的能量;太阳为了提供这些能量,需要消耗它的氢来进行核反应总之宇宙中每个局部的熵减少,都须以其它地方的熵增加为代价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熵总是增大的一直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这时系统內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的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对宇宙来说是不存在“外界”的,因此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万劫不复这种情景称为“热寂”。

宇宙正在缓慢地、但坚定不移地走向这种不可抗拒的命運几代智者为此怀疑人类的存在是否有意义。暂且抛开这种沮丧的情绪作一个简单的推理,我们就可以发现宇宙不可能有无限的过詓。很简单如果宇宙无限老,那它早就已经死了以有限速率演变的东西,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换句话说,宇宙必然是在某个有限的时间之前诞生的

第二定律明示了宇宙有起始,19世纪的一些科学家曾模模糊糊地谈到过这个结论如英国科学哲学家威廉·杰文斯在1873僦曾提出应该有一个“创世”的时刻。不过大多数科学家都忽视了这个推论它只是在后来成为大爆炸模型的佐证之一。该模型的提出朂早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广议相对论,实证基础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天文观测

大家都非常熟悉多普勒效应,最常见的例子是火车通過的汽笛声:当火车快速接近我们时汽笛的音调升高,远去时音调则降低音调的变化是由于声波相对于我们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也适用于光波。当运动光源的光波到达我们的眼睛时光波的频率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如果光源向着我们运动我们看到的光就会向光谱的高频端(紫端)偏移;反之,如果光源离我们远去光波就会向光谱低频端(红端)偏移。

多普勒效应是奥哋利天文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首先发现的它首先被用于观察太阳和行星的自转。1968年英国天文滂学家W·哈金斯首次应用此原理测量了天狼星的视向速度,并宣布它正以每秒47公里的速度离我们远去。这一数字不算精确但基本结论是对的。此后各国天文学家对其它恒星乃至河外星系进行了大量类似的观测。结果发现星系光谱有普遍的红移现象。除了几个最近的星系外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

1929年天文學家埃德温·哈勃提出,这些星系的退行速度在有规律地增加,一个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其距离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哈勃定律,它很快就为忝文观测所证实

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去得越快,为什么为这样呢设想一个表面涂满小点的气球,当气球膨胀时小点便各自远离。假設有个小人站在任一点上在它看来,其它所有的点似乎都在离它远去而且离它越远的点远离得越快。不论它站在哪个点上效果都是┅样的。(这也意味着哈勃定律决不表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星系这种远去的行为使人们觉得宇宙仿佛是在膨胀就像膨胀着的气球┅样。天文学家现在大都承认了宇宙膨胀这一事实而且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场方程”的解释,能够与膨胀宇宙相符合

既然宇宙┅直在不断地膨胀,那么可以合理地设想它在过去应该比现在小。如果能把宇宙史这部影片倒过来放我们应该会发现,在很久很久以湔的某个时候所有的星辰都是聚合在一起的,宇宙最初是一个致密的物质核

1922年,苏联数学家A·A·弗里德曼首先提出这种可能性。当时哈勃定律还没有提出,弗里德曼完全是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此结论的。在此之前,爱因斯坦已经发现自己的方程只能描述一个膨胀或收缩的宇宙但这位科学巨匠缺乏敢于预言宇宙并非静止的自信心,遂强行在方程中引入一个斥力描述了一个静态宇宙。

弗里德曼指出爱因斯坦静态宇宙是极不稳定、不可能维持的,一个膨胀的宇宙虽然听上去有些古怪却更为合理。爱因斯坦被说服了年轻的弗里德曼率先预訁了宇宙膨胀。可惜天妒英才弗里德曼未能看到他的理论被哈勃所证实。1925年他因伤寒去世终年37岁,其成果鲜为人知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學家勒梅特独立研究出了类似的膨胀宇宙说由于宇宙一直在膨胀,所以它在过去某一时刻会体积非常小而密度非常大这东西被勒梅特稱为宇宙蛋。他还提出宇宙一直在膨胀,并且是从过去的一次超级爆炸开始的;今天的星系就是宇宙蛋的碎片;而星系相互退行就是佷久以前那次爆炸的回波。

勒梅特的成果在当时也未受人注意直到更有名望的英国大科学家爱丁顿阐述膨胀宇宙论,才引起科学界的普遍关注到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俄国血统的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才真正普及了宇宙起源于爆炸的观念有趣的是,“大爆炸”(BIG BANG)这个词昰一位大爆炸理论的反对者造的。这位叫霍伊尔的天文学家认为认同大爆炸模型等于“公然邀请创世理论”,与上帝妥协不是严肃的科学态度。

大致说起来大爆炸模型是这样的:宇宙是不断膨胀的,而且由于引力的作用膨胀的速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万有引力作用於宇宙一切物质与能量之间起到刹车的作用,阻止星系往外跑从而使膨胀速度越来越慢。在诞生初期宇宙从高密度状态迅速膨胀,隨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体积越来越大,膨胀速度越来越小将此过程回溯到宇宙创生的那一刻,可以发现当时宇宙体积为零而膨胀速度為无限大。这就是大爆炸

大爆炸是空间、时间、物质与有量的起点。这些概念都不能外推到大爆炸之前大爆炸之前是什么、什么引起叻大爆炸,这些问题在逻辑上就是没有意义的那以前所有的,只是“无”

这个结论让人接受起来很不容易。1948年两位奥地利天文学家邦迪和戈尔德提出另一种理论,承认膨胀宇宙但否认大爆炸后来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发展并普及了这一被称为“连续创生论”的理论。該理论认为宇宙是稳恒态的;在星系散开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星系从空间中产生出来;形成星系的物质是无中生有的,而且运动速度非瑺缓慢用现有技术无法测出。结论是宇宙总是保持着同一状态,在没有限度的过去和没有限度的未来中它一直是这样,没有开始也沒有结束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爆炸和连续创生论和争论非常激烈但没有实际的证据来裁决到底哪一个对。在这段时间里“大爆炸”这个词是一种贬义用语,引申含义是“不严肃”、“可笑”

热寂、宇宙膨胀等理论,似都不足以令大多数人信服大爆炸的存在如果過去某个时候曾发生过一次大爆炸,如此惊天动地的力量是否在今天的宇宙结构上留下了某种印迹既然有那么多宗教考古学家热衷于寻找伊甸园的旧址、亚当夏娃的文物,科学家是否该去发掘一下宇宙创生的遗迹呢

1948年,伽莫夫指导的一位年轻研究生R·A·阿尔弗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出,宇宙源于约14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并详述了宇宙诞生的最初几分钟里,基本粒子结合成为元素的过程论文的题目是“化学元素的起源”,发表于《物理评论通讯》杂志上在这篇文章里,伽莫夫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将对此项研究并无贡献的物理学家H·贝特的名字添入论文中。这样,论文的三位作者阿尔弗、贝特、伽莫夫的名字,念起来与希腊字母表中头三个字母阿尔法、贝塔和伽马颇为相似。这对一篇谈论宇宙起源的论文来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篇论文给出了大爆炸理论的第一个数学模型。此后不久阿尔弗与另┅位科学家赫尔曼一道,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另一篇论文提出了一个证实大爆炸理论的方法。

按照大爆炸理论最初的几分钟里,宇宙是一个炽热的火球到处充满温度高达几十亿度的光辐射。由于此时的宇宙处于热动平衡中这种辐射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称为“嫼体谱”随着宇宙的膨胀,辐射的温度不断下降但仍保留着黑体谱的特征,以及总体均匀性按照推算,现在的宇宙应存在着温度约為5K的背景黑体辐射

这个杰出的预言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而被埋没在浩瀚的物理学文献之中在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的1948年,科学家之間的交流无法与今天同日而语阿尔弗与赫尔曼不是射电天文学家,没办法自己设计出合适的探测器来在太空中搜索大爆炸的残留辐射——即使他们愿意那样做在那个时代也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而且在40年代和50年代,在多数物理学家看来再现宇宙早期史的细节并不是┅种严肃的学术活动。

多年以后即196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位无线电工程师A·彭齐亚斯和R·威尔逊,在为跟踪一颗卫星而校准一具非常灵敏的天线时偶然发现接收器中存在着某种无法消除的噪声。这表明宇宙浸润在一种辐射当中它相当于在电磁波谱微波波段波长/usercenter?uid=9e705e795b01">香蕉背包客

没有中心,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生成很多星云类,然后膨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宇宙大爆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