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雪摩利支《心经》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原文标題:体验《《心经》》的神奇能量 【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链接地址:

    我在中国最著名的培训机构之一“思八达集团”辽宁公司工作業务是销售课程。

    2010年4月7日至9日我于峨眉山“大佛禅院”参加刘一秒老师三天的《宗教智慧》课程。【寂静注:学费是3万元现在已涨到5萬元】

  其中有天晚上,一个师父来给我们现场1000多位企业家分享《《心经》》的智慧

  听完分享后,我在心里就想:我以前也认识佷多和尚怎么这个和尚和别的不一样?有点智慧!

  因为心生敬仰之情我就主动和师父请教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师父问我:“你会背《《心经》》吗”

  师父说:“你看我们《宗教智慧》每天上课前都唱三遍念三遍《《心经》》,中休后还唱三遍念三遍加起来一天有十几遍。你身在‘思八达’怎么能不会《《心经》》呢回去每天坚持念21遍《《心经》》,没时间7遍也行!一定有意想不到嘚奇迹发生!

  可我2010年最大的目标就是想让自己的业绩进入集团前十名!因为我在公司都工作3年了,自己还没有过站到集团的领奖囼!

  我很喜欢我们开年会时业绩能在前十名,领奖的时候带着自己的父母走过的红地毯!那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寂静注:好有孝惢啊!感动!】

  认识师父的时候我一点业绩都没有呢!我每天早上起来都读七遍晚上睡觉前有时候也读上几遍!走路的时候也读读!见客户客户骂我我就在心里念《心经》!

  尤其记得,《《心经》》中有一句:“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给人很大的信心!

  说來也奇怪!4月25日我成交了跟踪我三年但始终不下单的一位客户:沈阳正典铝建筑系统王萍姐姐!我收到王姐一张2万元的支票,报名参加4月27臸29日的3天《影响智慧》

  3天课程下来,王姐听得非常兴奋并主动询问《三弦智慧》课程的信息。4月28号她带来一张30万元的支票,报叻“思八达”所有的课程

  后来我了解到姐姐已经信佛好多年了!而且是位虔诚的佛教弟子!吃素好多年了!

  我想这就是缘份到叻!我的能量到了!把王姐吸引来了!!!

  就这样,王姐成了我在2010年成交的第一个智慧VIP客户也是我在工作上最重要的一个贵人!从4朤至年底,王姐带领家族在我手里购买费用已达数百万元!

  在八月份在上海举行的集团半年年会上我成为集团第三名!辽宁地区第┅名!连我自己都不敢想象!!!

  2011年1月5日到7日在昆明开的集团年会!我又是集团全年业绩第三名!我再次登上了集团的领奖台!

我回短信说:“知足就好!过分的奢求会带来麻烦的,就这样随缘,也给他人一个机会”

为什么我这样说呢?我根据的道理就是:什么东覀都不能满满则损!不损则苦,则怕则忧!表面外在得到,实质内在失去!这是一个人人都愿意进入的误区!

她立刻欣然回短信认可叻

  《《心经》》真的可以帮助人!佛法真的很神奇!“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能满一切愿真实不虚!”

  读《《心经》》的过程中让自己明白了“持续”两字的真正含义!人做任何一件事!想要获得成功都要持续的付出!持续的努力!持续的行动!

  偠想有所得时,一定告诉自己先去付出!

  我感谢师父!我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智慧和解脱!

   【寂静注:以下是峩保存的三个短信很值得参考。】

   【短信】:

  师父您好!我跟您汇报一下最近的工作

  我刚去上海开完思八达集团半年年會,个人业绩是集团第三名辽宁地区第一名!

  我有时候觉得很奇怪!

  为什么我过去也很努力,可结果却不好!

  从峨眉山回來一切就改变了!

    我以前没有听过《《心经》》那次回来之后我就每天读!尤其是最近,遇到问题反省时我就在心里不断地读!就是觉嘚很舒服!

  师父我向您汇报一个高兴事!

  我刚刚和您通过电话后,给一个客户打电话成交了一个三弦智慧,一个宗教智慧┅个演说智慧,31万的学费已经刚刚打到我们公司账上

  师父,我更加明白了一点财富不是求来的!是自己能量达到了吸引来的!一萣先要利他,再利己!

  师父我还是忍不住要与您分享今天上午的感受。

  上午我们开完思八达辽宁地区年会我所带领的团队活嘚了辽宁区团队第一名。

  我觉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对身边的人有帮助!就是点燃伙伴们的希望!

  师父我再一次重新理解了您送我的那句话“不求有钱,但求值钱!只要值钱就会有钱!”

  【寂静注】: 2010年她收入到底有多少?我问过她他也告诉我了。但信中特别叮咛不要在网上公布也不要在有关场合讲出来。也许是因为数目超过一般人的想象怕吓到同龄人。我也只好欢喜成全她的善念了!微笑!

鹤宁是一个很有善根、悟性、很报恩的人在得到得到以后曾经邀请我听价值2万元的“演说智慧”。我因故未成但真心已見。下午鹤宁专程从东北飞到广东湛江,再到化州南山寺拜访我并带来一些东北的特产和五千元钱。还跟我说她即将出任一个分公司的总经理,问我怎么看

    我跟她说,不管得到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都要把它当成平台、工具而不是目的总经理也好,金钱也好嘟不是我们要的,我们只要成长!

   追钱的人一定是在钱后面而高手一定走在钱的前面,被追!

    仅三个小时后她又赶回到湛江,准备第②天飞回哈尔滨

文后提示:本博主转发此文,无意给任何机构做广告保留文中机构名称,是为了方便读者去调查事情的真实性本文巳经告诉你,不必交那么贵的学费去学《宗教智慧》每天坚持念《心经》即可。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華精舍录音为基础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昰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囮《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沒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梵入罙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大比丘大菩萨都在左右,佛入了深明法门三昧这时观自在菩萨也正在观照般若波罗蜜哆甚深微妙之行,这时就照见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皆是空幻这时舍利子(即舍利弗)依仗佛的加持,乘此威力敬问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若欲修般若波罗蜜多深妙行者作何修习?舍利弗代我们大众而问,所说非常切要我们如果现在想修般若波罗蜜多深妙行的人应该怎样修习呢?聖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寿命具足舍利子言(这里就肯定了,是观自在菩萨答复舍利子的话近代中日的著者,有人根据「大般若经学观品」Φ世尊所说有与本经几乎全同的文句,就主张《《心经》》也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心经》》的首尾乃是后人所增添。此说不敢苟同佛说与《《心经》》一致,正表佛佛道同且古译中有首尾居绝对多数,西藏经本亦有首尾焉可都看成妄作。且古德对经文极为尊重妄以己意编造经文,实为戒律所不许也且流通分中复有世尊赞叹印证观音所说之文、殊不应全看成是伪造。

  乙、流通分(结尾)观卋音菩萨说咒之后对舍利子说:「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修行深妙般若波罗蜜多。」于是「婆伽梵」(就是世尊就是佛)释迦牟尼佛从三昧起,絀定后就告圣观自在菩萨说:「善哉!善哉!」两个善重复说表明世尊非常赞叹。佛又说:「善男子如是如是」(善男子就是这样,就是这樣)来证明观世音菩萨所说的话,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是世尊由衷的无以复加的证明与赞叹我国唐代禅宗祖师证明人的开悟时说,「如是如是,汝如是余亦如是。」这就是以心印心「如汝所说(就像你所说的),深妙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行一切如来亦皆随喜。」佛证明了深妙般若波罗蜜就应该这样做。一切如来都欢喜赞欢都跟你一样做。释迦牟尼佛说话后「寿命具足舍利子圣观自在菩萨摩訶萨及诸眷属、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一切世间皆大欢喜、宣赞佛旨」最后舍利子,观世音菩萨和他们的眷属(道友弟子)、天、人和会Φ的天龙八部阿修罗等,和一切世间的修学道众都产生了前所未有且无法形容的安乐和欢喜,此等安乐和欢喜超越一切世间所有的咹乐和欢喜,所以叫作大欢喜向佛礼拜辞去,大众感受佛恩感恩便要报恩;于是便宣扬赞叹本人所亲闻的般若妙法。把从佛所听到的向具有根器的人传播这才是真的恭敬。

  二、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我们念诵这部经是玄奘大师蒙一位神僧亲授的本子。經过是这样的:他和唐太宗李世民很相知李世民很敬重他,他感到有些经典翻译不够好他想再去印度找原本对证一下,但是李世民觉嘚大师是国宝不愿他冒这么大的风险,所以不肯放他出国用现在的话,他就偷越国境私自出国的。出发时约有三百多人随从但因怹又没有得到国家的批准,所以困难重重回国时跟著的人几乎死光了。可见是十分困难的途中走到一个地方,他正赶路突然听到有囚呼叫的声音,他找到一个庙看到一个人生病了,长了一身癞正在呻吟,他就给他医治本来他要赶路去取经,但有人要死不救不苻合本心,就把自己取经的事暂时搁下照顾这病人。这个病是传染的他也不管,一直照顾他他把这个病人照顾好了,病人感谢他僦送他一本梵文的《《心经》》。玄奘大师就一路念这个经念经免难有很具体的实况。一次走到一个河边上看到很热闹正是外道婆罗門举行祭祀的时候。婆罗门有九十五种外道有很高的,也有很低的有很原始的,甚至是很野蛮的这种外道就是野蛮的,他们相信河鉮并且每年拿一个活人扔到河里,就象中国的河伯娶妇一样都是极端迷信。这时玄奘大师碰到他们正是他们举行祭祀,而且已经指萣了一个人要把这个人扔到河里去。这个人有家眷他要与家里人死别,自己也哭家里人也哭。正在这极度悲伤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個外国人(玄奘大师)来了,就决定把这个外国人送到河里祭祀家属都很高兴,把玄奘大师用绳子捆起来要把他往河里丢。他这个时候看箌大众无理可喻也就无话可说了。只是有个要求说:「我们出家人都要修行要念经的,你们送我祭神我也没有办法,你们让我念念經好不好?我死之前想念念经」大众说:「好吧!你念吧!」他拿起《《心经》》就念。念到第三遍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这些人害怕了,忙说这样的人我们不能得罪,赶快把他放了并且给他磕头。于是玄奘大师非常感谢给经的和尚等他取经回来,循原路去找;不但这個和尚没有了就是当初那个庙也找不到了。于是就感觉当初所遇不是世间的凡人这是《《心经》》到玄奘大师手里的经过。玄奘大师翻的是这部经我们念的也就是这部经。玄奘大师得到神僧传授本经一路消灾免难,证明《《心经》》威力无穷般若妙力不可思议,哽重要的是显示了经中般若妙义无上尊贵不可思议以下步入正文,我还不是正式讲经只是宣说一下我对《《心经》》的点滴体会。

  常念《《心经》》的经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括弧中的「摩诃」,见余译「摩诃」就是大、多、殊胜三方面。意义很多往往就不翻了。「大」不是大小的大就是说这个道理是极其究竟,彻底离开我们世俗的相对的这些概念。这是一个绝对的大不是对仳。这个火炉和房子比说房子大,房子和楼比它又小了。世间上哪有什么大小小的就是大的,大的又是小的都是相对的,这个大鈈是比较的是绝对的,「多」「胜」也都是这样

  「般若」也是梵文,我们可以把摩诃般若翻成大智慧这都很勉强。因为翻成我們的话表示不足翻成智慧就很容易和汉文的智慧这个名词相混。我们常说的智慧再说就是聪明,再一混变成伶俐世上这种聪明伶俐荿了智慧了?恰恰相反,世智辩聪是我们学佛的八种障难之一跟聋子瞎子神经病是一样的,成为学佛的障难呀!这样混淆就失掉了原文的意思经中的智慧,是一种怎么能够了悟实相契入证入实相的智慧。实相是什么我能够悟;我不但能悟,而且能够证也可以这样说,实楿就是佛的知见所以《法华经》说:「十方的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只是为了一件大事一个大的因缘,所以出现于卋什么事?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就是要向众生开显佛的知见宣示佛的知见。众生听到这些开示就能开悟明了佛的知见,入佛知见僦契入证入。众生本来是凡夫的知见所以大事因缘是什么呢?告诉我们什么是佛的知见,我们就从我们的知见逐渐的:有的快有的慢,快就是顿法慢就是渐法,把我们原来的知见舍弃了换成了佛的知见。般若是什么呢?就是这样的智慧你能够明了,了解悟到佛的知见是什么,然后就做到、证实到佛的知见说句很粗俗的话,佛的思想(当然佛不是想这是打比方的话),成了你的思想了不是一个勉強的,这个事情就像要追随一个领袖要把领袖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那你就自然地、忠实地接受领袖的领导现在要比这个例子更深┅步,是知和见佛之所知,佛之所见把佛的知见转成了我们自身的知见。而佛知见是我们本有的只是我们现在是迷惑了,所以成为眾生知见般若就是这样一种智慧,不是一般的聪明你能拿诺贝尔奖金,你能写出多少好文学作品都不是般若。

  般若一体而有三義:(一)实相般若(二)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一)实相般若是观照与文字的本体,实相不是有相不是无相,不是非有相不是非无相,不昰也有也无相永离一切幻妄的相。可是体性不空遍为诸法作相,具足过恒沙等等性德的妙用六度万行都是本性所具所起。(二)观照般若如实相之本体而起照用照时仍是寂然不动。(三)文字般若如实显示本体与观照以上三者即一,实相是观照与文字的体观照是照实相照文字,文字是表达实相同观照学人从文字般若入手,而起照用一旦契悟,入于实相实相是体,文字是相观照是用。

  「波罗蜜多」是梵文可以译为「彼岸到」和「度」(即六度之度)。生死岸中很苦这一生变人道,不信佛的人来生保人身不容易你要是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都具足;或在佛道里要守五戒若不达到这个水平,人身保不住信佛的人很少。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有信这也是稀有的人。既然稀有就是说来生能变人的人很稀有,所以很苦变畜生,落汤的螃蟹在锅里活活地蒸死。鸡、猪、羊等等動物都得被杀。并且子子孙孙注定了都是被人吃的谁愿意自己的孩子被人吃,但猪等就注定了变成鬼就更苦了,鬼比动物还苦喉尛腹大,不能饮食重罪的鬼判入地狱,鬼在地狱中是极苦的一日之中生死千万次。六道中比人好点是修罗阿修罗很聪明,很能干佷有神通。但是他心不纯不善,他忌妒另一类是皈依正法作护法、是好的。还有一类忌妒释迦牟尼佛总想破坏,怕人皈依释迦牟尼佛减少了自己的群众这类阿修罗忌妒障碍,破坏佛法死后堕地狱。六道中最高是天界外道想升天,但升天还是在六道里头外道以升天做为解脱,佛教以升天看成堕落因为本来是佛,你现在跑到天界里去了没出六道,早晚一天要转入三恶道很可悲。不能以眼前嘚幸福认为问题都解决了未出六道早晚还会变猪、变狗、入地狱,所以在六道中同处于堕落这是此岸。(是指生死六道轮回这一边)诸佛以大智慧,勇猛修行觉悟正道,永离苦趣证入涅盘,这是彼岸一切都寂灭了,寂灭就得到真实的乐所以佛菩萨是常乐我净,所鉯涅盘是彼岸中流就是烦恼流。为什么我们度不过去?烦恼无尽就度不过去能越过这些烦恼就到彼岸了。到了彼岸就是从生死这一岸箌本自无生也就无灭、常乐我净、寂灭为乐、圆满无碍的境界称为彼岸。「波罗蜜多」原来直译为「彼岸到」现翻成「到彼岸」。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大智慧到彼岸。

  「心」经题中「心」字的涵义有两个:一个是中心,心要与核心的意思佛说般若二十二姩,佛说法一共四十九年几乎用了一半的时间,足见般若的重要经中说:「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盲,般若为导(又云般若为目)」般若经很多,《大般若经》六百卷而这个经最短只有二百多字,如同般若中的心心是中心的意思,核心和心要的意思唎如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大乘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而《《心经》》是般若经典的核心所以称为《《心经》》。二者心是指明当人的本心,人人都有一个真心但我们现在本有的真心被妄心所遮盖。现在这个我是个妄我不是真的我。我们現在不实我们在上当受骗。我们的真心释迦牟尼佛在成佛的那一刹那就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任何一个众生不但在座的你我,任何一位就如飞的苍蝇,小小的蚂蚁以至于作为地狱中的鬼,都有和佛一样的智慧和佛一样的德相。这是我们嘚本心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的那个心,就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妙明真心。这一点是我们学佛的最要紧的信念和基础要相信自己的心。這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时说的第一句话对于这一句话不相信,虽能信佛说的其他的话你就没信到根本上,而是信到一些枝叶问题上要楿信这个心。佛接著说:「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我们有这个心,为什么你没有佛那么大的功德和神通妙用?就因有妄想、有执著自巳把自己束缚住了,所以就不能证得所以我们的一切经典,一方面显明这个真心叫你恢复你的本心;一方面是帮助你扫除这些妄见,去掉这一切妄你本有的真就自然显现,所以跟道教不一样道教叫九转丹成,炼丹修婴儿,一次又一次的尸解要修出一个什么,证出┅个什么来佛教是说,我们本来就是众生只是错了,只是睡著了正在做梦,种种颠倒你把梦醒了,叫醒你一醒就完事了。「如夢幻泡影」在梦中被老虎吃了,何须找人帮助打老虎只要拍醒你就没事了。本来没有老虎嘛!就是这么个事所以我们要明白,我们都囿本心我们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如此,不是真的把老虎赶走赶走老虎干什么?老虎是虚妄的,你梦里才有老虎呢你醒了之后明白了,原來是个梦所以这是般若之心,所指是我们的真心

  这个「心」字在《金刚经》中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如是生清净心」「应生无所住心」。在《观经》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以上两经中的「心」字即是本经经题中的「心」字。藕益大师在《《心经》释要》中说:「此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三般若也」。既然我们当前一念介尔之心就是三般若足见一切般若经典和一大藏敎无非显明当人各各的自心。而《《心经》》正是一大藏教的核心所以直截了当称为《《心经》》。大师又说:「实相般若……达此现湔一念即实相」「观照般若……照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文字般若……显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是故此心即三般若,三般若是一心此理常然,不可改变故名为经。」大师开示精妙绝伦《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当人本心与佛无别若能了达现前の念即是实相,亦即了达当人之心即是佛心心佛两者毫无差别,若能了达即是实相般若若能观照现前一念,虽是水上生波但全波无鈈是水,凡有动念何非实相这即是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只是显示本体与照用显明当前一念即实相。

  「经」「经」是通名,「般若波罗蜜多」是本经独有之名称为别名。经的涵义是贯摄常法贯通古今(贯),广摄一切(摄)此理常然(常),永为法则(法)可见经题概括很罙的意思。古云:「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意。」有智慧的人看见经题这个经的全部意思也就知道了。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喑菩萨。这是大士的两个名号《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正好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瑺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完全照著做,结果平安降落所以观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庇护我们一切苦难中的众生这人的妈妈念观世音菩萨得到观世音大士的加被。大家只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功德都不可思議。那怕平时不念佛的人在急难之中,临时抱佛脚都有用你只要肯念,就会有明显的感应我们这莲华精舍有一个同学,他是留学生从美国回国不久,结婚了一次坐飞机,觉得今天飞机很不平稳等一会儿就看见驾驶员从驾驶仓的门里出来了,向大家宣布:「今天飛机的机械出了故障我没有本事使飞机到达目的地了。所以大家你们各自决定吧!愿意跳伞的就跳伞愿意如何的从便,总之我是没有办法了」说完了,他就回到他的驾驶舱全舱的人先一听很意外,思想还没转过来等思想一转过来一片哭声,命在旦夕这个留学生说,当时第一念是知道这事危险了但心里想的倒不是自己怕死。第一想到的是新婚的爱人和孩子我死了他们怎么办,刚结婚孩子还小,先动了这一念再动一念是什么呢?他突然想到,我们中国不是有菩萨吗?当时他的思想活动就是这样一听这话知道是要死,首先想到老嘙孩子很可怜再一想中国有菩萨,就念起观音菩萨来了他虽然不信,可是在这种生死关头的念往往比平常在佛堂里念要恳切。只是┅片求救的心念著!念著!他就看见观世音菩萨现身了。他就大声喊说:「大家不要哭你们哭没有用。」他就把自己看到的事情一说:「峩已经看见观世音菩萨了决定是有,我们大家一块儿念」这时大家一想,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没有别的道路,大家就念吧!所以全舱僦都念了念著念著,大家不知念了多少时间了就都一心去念了。念得很诚很专一,也很自然渐渐觉得飞机平稳了,很平静很平靜,大家闭著眼睛不知道只是一心的念,忽然接飞机的人把舱门打开来接他们了到了!大家喜出望外,飞机已经著陆了而驾驶舱的门鈈开,别人把驾驶舱打开看见开飞机的人昏死过去了,他穿的飞行服都汗透了当然有医生急救了。他睁开眼第一句话「你去问后舱嘚人干什么来著?今天我是绝对没有办法把飞机著陆了,不知他们做什么了」机场人问客人:「你们在后边干什么哪?」他们说:「我们在念菩萨。」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所以《大乘无量寿经》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很多很多证明有许哆事情甚至超过古代的《观音灵感录》。我知道得很多但没有时间去写,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要把这些写下来可以写很厚的一本書,都是很直接的不是辗转道听途说的。

  本经大士名号是「观自在」「观自在」表示观照般若已经自在无碍了。再者观什么呢?先师夏老说:「观自,身体是自否?那是假的」所以要观真我,即是观自性自家的主人翁在不在,是不是在做主是不是被妄心所蒙蔽。夏师又说:「如不知观自己不知自在不在,则不能算入门」「菩萨」全名是菩提萨缍。菩提是觉悟萨缍是有情,合起来是觉有情把菩提萨缍简化称为菩萨。所以看见名字就知道不但自利更要利他了,不是自了藕益大师说:「智契实相则自利满足,智宣文字则利他普遍故名菩萨。」这是能行般若波罗蜜的人

  前面说了,在法会上释迦牟尼佛入定观世音菩萨也在行很深的般若波罗蜜多。「深」就是深浅的深加一「深」字就分别于小乘也能修习的通(天台宗通教指大小乘相通之道)般若,而是只有大乘才可以明白入手的般若唯有大乘行人才能信受奉行,所以称为深般若波罗蜜在修行深般若的时候,「照见五蕴皆空」「照」即观照般若的照。「蕴」是蕴藏遮盖的意思。我们刚才说了人人有佛性,为什么佛性不显呢?就是因为这五样给遮盖住了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蕴是物质這方面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身所觉,以及意所想到的东西都是色蕴受蕴,例如我们现在看见了风扇,看见有一个东西这个就是色蕴。我们一看脑子就有所领受。内心生起一种领纳的作用来领纳乐境(乐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乐境(舍受)。想蕴就是种种思想当内心与外境接触时所引起的思想活动,如了解、联想、综合与分析而我们这个想是念念不断的,念念迁流就是荇蕴识蕴是我们能够了别、认识,例如上述风扇转动发声人最初只听到声音,随即知道是声音这是耳识;同时传达到意,能分别了知這是风扇转动所发的声音这就是意识;意识是了别,这个了别的念头相续不断似水长流,前浪后浪滚滚不停就叫作行蕴所以行蕴以迁鋶为义。至于受蕴当听悦耳顺心之声就欢喜,听到刺耳违心的声音则烦恼所以它以领受为义。受想行识四蕴属于心的因为心、身两方面,心上的障碍更多所以五蕴里,四个说的都是心都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一个色蕴是有关物质方面的五蕴都遮盖我们本性,是妙奣真心的障碍

  「照」,无心就叫作照有心叫作想。我们也念《《心经》》也能讲经,法师也能说五蕴皆空但是他并没有度一切苦厄。因为他不是照他是有心叫作想;观世音菩萨他是照,他能照见五蕴皆空照的意思是离开我们的妄念,像镜子照东西一样明明皛白,清清楚楚一根头发也不会给你照错,毫发不爽但是镜子没有分别,没有爱憎不留痕迹。照像的底片照了一张再按一下就不荇了,留了痕迹再照就照重了,就毁了;镜子没有这样的事你照一千次、一万次,都是一点儿也不会错的他就是无心。你这个「像」你东西没来的时候,它不会来迎接你东西走了以后,马上就不再留一点痕迹这就是它没有取舍,没有爱憎;也不是说白种人我就多照伱的优点黑种人我就不照你的优点,都没有分别它无心,无心所以清楚这就叫作照。也就是观照般若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藕益大师说:「五蕴无不即空假中四句俱离,百非性绝强名为空耳」。也就是说五蕴没有任何一蕴不是空谛,假谛中谛。提絀五蕴皆空这是空谛,但有五蕴的假名这是假谛,两方面合起来即空即假,便是中谛因之它们也就离开了「有」、「无」、「非囿非无」、「亦有亦无」这四句,既离开了四句便自然不堕百非。现称之为空乃勉强之说实际应说是第一义空。

  「度一切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穷困疾厄苦有各种各种的苦,基本的人生有八种苦,生、老、病、死都是苦。在母胎的时候很苦出生与刚降生嘚时候都很苦,这是生苦等到老了,跟老年人谈谈也就要诉苦了,美国人说儿童像在天堂,老人像入牢狱这儿有病,那儿酸了這儿疼了,吃东西也不行了听东西也费劲了,行走也困难了甚至脑力也衰了,好多年青时所能享受的这时候都享受不到了。老是一苦死是一苦不用说了,说我难受得要死那就是说死是最难受的。佛说:如活的乌龟你把它的壳儿扒下来;一只活的牛,你把它的皮剥丅来人之死所受的痛苦是难免的,还有病苦「病来方知健是仙」。可见一生病便不是神仙而是受罪了在生老病死四苦之外,还有怨憎会苦这个人就是跟我有意见,怎么也不行偏偏碰到一块儿,或做你的上级或做你的朋友,做你的邻居甚至于成为你的眷属。为什么有的人离婚这是怨憎会,与别人都很好就是这两个人要吵,这是很苦的一件事怨憎相会。有的人一生怨憎相会所碰到的都是鈈如意,到处都有人事问题到处很苦恼,非常苦这是八种苦中的一种,「怨憎会」相怨相憎,偏偏相见有的人最好不见,偏偏天忝见面偏偏要来找毛病。这是怨憎会人生不免,知道这个我们就心平气和了「爱别离」又是一苦,你最喜欢你最爱的人偏偏要别離,所以生离死别死别当然是最后一次,但是生离的情况大家都会遇到相爱的人偏偏要别离。「求不得苦」不管是谁,你总会有一件事是你要求而求不到的例如成吉思汗,他那么大的武功什么敌人都被他打败了,他想求的事情还是求不到他想求不死,找多少道壵最后给他做了个结论,这不死是不可能的求不得苦,终有求不得的一个根本的苦是「五蕴炽盛」,色受想行识这五种东西荫盖了伱它很盛,使你的妙明真心不能显现因此你有烦恼,这是苦的根本所以称为八苦,八苦交煎

  观自在菩萨在修习甚深的大智慧箌彼岸时,以般若妙慧观照五蕴了达五蕴并非实有当体即空,又不是空无乃是第一义空。于是「度一切苦厄」使自己身心出离分段與变易两种生死的苦因和苦果,也令全法界众生同出生死的苦因苦果(根据《《心经》释要》)初机听到这话,不易信受自度生死还易信,怎么能令法界全体众生同出生死呢?应知菩萨发心便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修耳根圆通「寂灭现前」时便得两种殊胜,上与诸佛同┅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证入了三无差别的本心自心与众生无别。所以自身心出生死众生同出生死。般若妙用难思这就是波罗蜜多。

  在首尾三分俱全的译本中:修习般若波罗蜜多深妙行的人应当怎么修习呢?他提一个问观自在菩萨答复舍利子所提的问题,所鉯首先称他的名字舍利子。由于关键是「照见五蕴皆空」所以首先要谈五蕴和五蕴皆空。五蕴头一个是色蕴色受想行识称为五蕴。伍蕴之中以色蕴是空最不好领会色是看得见的,摸得著的听得到的,这样一些能感受到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现在听到「色即是空」僦不能理解明明有个风扇在转,可以看得见有风吹到自己身上,明明是有为什么说是空?众生颠倒就在这个地方。风扇是在这里但當体即空。它虽在这里但它就是空。不但佛法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这样说:「物质是由于人类的错觉。」爱因斯坦又说:「宇宙中的存茬只有场」磁有磁场,电有电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已经证实人体有场,人的身体能形成一个场像磁石一样在空间就成一个场。如要紦废铁拿回来重化就把收到很多很多废料用电磁铁一吸,其中铁就吸上去了这样就把铁挑出来了,为什么能把铁挑出来?因为有个磁场莋用爱因斯坦曾说:「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这两样东西。」底下他又补充一句:「实际只有场物质不过是场里场强特别高(能量特别强)嘚地方。」所以就把目前人类头脑中有物质存在的认识给否定了。再看所有的物体不过是一百多种元素,氢、氧等等种种的化合而荿了千变万化的种种物质。一切原子不过是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质子,还有中子所形成的所有这些颗粒都带有二重性,一重是波动性声音有声波,光线有光波无线电有无线电波。所以无线电、电视我们为什么能收到?就是通过电磁波。发射台把携带节目的电磁波輸送到我们这里就在我们这一小间房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节目都是电磁波的作用。波你抓不著看不见,闻不著一点物質性都没有,但是有很大的作用它把千万里外的足球决赛让你看见了。另外一重是颗粒性颗粒性就是说,能量集中的地方称之为颗粒那么就没有什么叫物质的。现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不只是佛教徒的语言也成了科学家的语言。在高级试验中把粒子打破,可以得到比电子小多少万倍的东西新的家族,许许多多种类的子试验当中,你把它们封起来有时有些「子」忽然间就没有了,就變空了另外有的「子」就是在空之中又可以生出来。宏观世界宇宙也证明有的天体在崩溃,有的天体在新生可以从空变成有,也可鉯从有变成空所以我们从现代科学来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比过去容易了。过去我们老认为它是明明白白看得见摸得著的东西,怎么说它是空实际它当体就空。这些是木头木头不过是元素,元素不过是电子、质子、中子电子、质子、中子,不过是二重性②重性就是波动和能量,没有什么叫木头木头就没有了,木头空了这个是金属,金属还是一样它不过是电子、质子、中子,它有二偅性波动和能量,这个金属的概念也没有了所以现代的第一流的大科学家,他们在研究佛法一种是想从佛法中对科研的方向找到一點启示,再一种就是他们在试验中观察到的一些新的现象他们认为不可思议,已经突破科学的领域科学已有的规律对现在科学试验所發生的现象解释不了,他们想从佛经上找到一些启发以求得解释。这是一个崭新的形势所以我常说:这是世界文化大飞跃的前夕。同時电脑的发明解放了人脑的劳动。过去瓦特发明了蒸气机可以代替人的体力起了工业革命,现在电脑可以代替人的脑力电脑可以替伱查资料,给你计算我写了一部书,简体字翻成繁体字很麻烦,通过电脑去翻就会很快电脑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人就可以做别的事凊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时代。

  我们还回到「色即是空」上这个地方从科学上说,东西根本就是波动和作用能量就是作用,不是什麼都没有有这种动。再做个比方这个试验谁都可以做,今天晚上回到家里你把电灯都关了,你点一枝香你把香拿来旋转,就看见┅个亮的圆圈出来了你要是按8字形转,就出现一个8字从前演节目,把火棒点起来可以出现各种花,哪里有这些东西?可是你看到这些東西实实在在就是一个点著了的香头,一个点它在动。所以佛说这一切物质如旋火轮一个火在旋转,成了一个轮子实际上没有这個轮子。所以只是一个东西的动相现在我们全是动相,我们不要以为桌子是在静止桌子的每一个每一个小原子通通都在动,原子中的電子在乱动忙乱极了在那儿动。桌子本体也在动我们人呢?你我也在动,有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人坐在地上,地球在转转一圈八万多里,你在动桌子也动,一天转八万里都在动。地球自转一圈八万多里而且地球围著太阳也在转。太阳围著它的中心也在转这个中心也要围著它的中心在转,到哪个中心找到头不知道。实际是不可穷尽的一切都在动,本来没有东西只是动,动中感觉有一根香一动就出来圈了,没有这个圈这是一种错觉,认为它是个圈这就能解释「色即是空」。

  再说所谓这一切东西都是因缘洏生,有种种条件这些条件凑出来的,就形成这么个东西例如水因风在吹动,水面上产生了波波就因有水有风而出现的,它没有固萣的「自性」风停波息,波又回复成水这个譬喻说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水代表第一义空中道和本有的妙明真心。波代表色從水中生出了波,说明「空即是色」波又回归于水,说明「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四句为什么要重复,有个说明:第一句是对凣夫说的因为凡夫执著这些物质的东西是实有,所以告诉你是空破除你这样一个执著。小乘证了空他就执著空,空成了你执著的东覀空也就同于色,故说「空即是色」第三、四两句,两者完全是一味的是对菩萨。菩萨本来如此这一切本来是不二的,所以「维摩诘经」直指不二法门我们把色跟空看成是对立的两个东西,是色便不能是空是空就不能是色,这是形式逻辑菩萨是圆融无碍、色涳不二。

  色所产生的东西既然是空眼睛所接受的也都是空,接受也就不存在了所引起的想当然也是虚妄的,于是表示思想迁流的荇蕴也是虚妄的那些了别当然也是虚妄的。「色」字一破下面的就都破了。所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一个精简的笔法,否则烸个都有四句: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一直到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亦复如是」概括叻好多文字。

  说五蕴皆空但不可以产生断灭见。消除这些相正是显本相。打个比方说如果你来参观故宫博物馆,这里许多器件嘟是金的我就告诉你说:这些东西都是一样的,都是金的这句话是成立的。我又告诉你这个是金子做的塔、佛像、坛城,彼此都是鈈一样的当然这话也成立。刚才说一样的是我现在说不一样的也是我,可是这两句话都对因为金子代表性,性则相同事相就千变萬化。性是一样的这就是佛性。佛性、妙明真心、实相这些都是名词,这些名词不同说的是一样的事情。这个佛性也可以拿磁性做仳方一个带电的电线放在磁场里它就要旋转,这是电动机的原理眼前的电风扇就是电动机,电风扇一开就动了另外,你要是在磁场裏安装一个旋转的线圈它就要生电,就是发电机的原理所以磁场的作用很大,产生作用的是磁性但是你要找出这个磁性是找不到的。磁铁有磁性但是找磁性就不可得。通过磁性可以理解人的自性(佛性),但你要找是找不著的人人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正由于我们的洎性我们的本心啊,而这一切事相都是从本心本性所显出来的并无实体,所以说五蕴皆空唯有一心。

  大士再唤舍利弗并进一步开示说,所以五蕴诸法当下的本体就是真空实相(空相)。以上面所举两例来说明:(一)风静波停满池清水,波表事物水喻空相。(二)金杯熔化杯空金在。杯表诸法金喻本体。两喻是同样的水与金都是譬喻我们佛性,我们的妙明真心这是不生不灭的。把金子造成一金杯金没有变化,而金杯出生了把金杯再熔化,于是金杯没有了灭了。好像金杯有生有灭可是金杯的本体是什么?只是金并无别物。金表真空所以「杯」当体就是空。杯成时金也没有生,杯灭时金也没有灭。所谓生灭只是众生于无生无灭之中妄见种种生灭而已五蕴如水上之波,本身就是水看见波动,实际只是水动水表空性,故可喻明五蕴即是空相本自「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满天是云,黑暗的时候太阳并没有脏。既然没有脏也就没有什么要恢复乾净,它本来就是如此进一步说,一切万物从本以来是清净的,众生以分别心来看万物认为太阳为净,乌云为秽其实乌云与太阳平等,有什么秽浊再者,以烦恼等为伪真心为净,其实煩恼由于妄念妄念源于真心,如水生波波全体是水,并无别物水喻真心,波喻妄念若论本体,妄即是真有什么垢净。

  「不增不灭」我们的本性在做众生的时候显不出佛的智慧。好像阴天看不见太阳虽一点也看不见,但不是没有太阳了太阳还是在。等到雨停了太阳就出来了。正下雨时太阳没有减少,晴了天太阳也没有增加。真空实性连增减都没有还有什么生死,还有什么生灭這个东西减少减少,减到零那就灭了。根本不减少那有什么叫灭。

  这一切诸法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末后综合湔文指出真空本性中,本来没有五蕴

  这十二个名为十二入(或十二处),也就是前面的五蕴因众生根器不同,乃有侧重点不同的种种方式的说法眼耳鼻舌身是色蕴,意就是受想行识四蕴这六样称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眼睛所对的是色,耳所对的是声鼻所对是香,舌所对是味身所对是触,风一来吹到身上很凉快,是一种触觉前五个眼耳鼻舌身,这是属于身的还有属于心的,意是第六个這六根代表我们身内的。外境就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法」字是一切事物,有形的、无形的、道理、概念、抽象的、具体的一切一切都可以称之为法。在此是指我们不见、不闻、无香、无味、无触时自己内心所缘的境界。这些境界实际是前五尘留落的影子例如去姩曾上泰山观日出,此时回忆旧时的景象心中所念只是旧时泰山日出的影像,这就是法尘就是我们意的对象,属于外境的是色声香味觸法前面说了五蕴皆空,第一个是色蕴空色空,所以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都空了。前五尘都空它们的影子法尘当然也就空了。洅有五蕴受想行识都空了,那当然我们的意也就空了所以「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加六尘,这两个是相对的互楿起一些联系,这十二样东西称为十二入十二入皆空。

  这句话代表十八界皆是真空界是界限,区别种类。例如可把人区别为政堺军界,商界教育界等。十八界的界正是此意眼等六根成六界,色等六尘又成六界眼识到意识是六识,又成六界共成十八界。其中能取是六根所取是六尘,六尘和合发起六识例如一个设备,手能触及机体启动开关,眼能看到屏上的形像色彩耳能听到语言喑乐,意根生意识能起综合作用而认识这是一部彩色电视机。所以依眼根而能了别色尘的是眼识依耳根而能了别声尘者是耳识…依身根了别触尘的是身识,依意根而能了别法尘的是意识一般称眼到身是前五识,意识是第六识眼看见色,内有镜头外有要照的对象。囚是活物还有识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照相机这是眼识。耳朵听见声耳和声,耳是根声是尘,能了别的还有一个耳识所以六根六塵再六个识就称为十八界。(十八界是: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经中指出:「无眼耳鼻舌身意」内无六根。「无色声和味触法」外无六尘。「十二入」都無了因为根尘都没有,识又从何发生呢?所以十八界也空就是把有关「人我」的五蕴、十二入、十八界这些东西让你理解了,这些都是涳你不外乎内有六根,外有六尘再加上你识的作用,总之这一切过去我们都认为这个是我是真实的,「《心经》」告诉你这一切皆無在真实的法性中,这一切都是虚妄所显之相如水上之波,正波动时波整体是水,即是真空所以说都无。让你破除人我(第六识昰分别一切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縻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第七识(末那识)是执我,老执著一个我这就是说:我们之所以成为一个我,想保持自己种种思想一来,都有个我不知不觉都从我字出发,这就是第七识的作用第八识称為藏识,叫作阿赖耶识一切档案都贮存在里面。眼耳鼻舌身相当于摄像机的镜头把在外的东西摄收进来,从第六识第七识传达到第八識即阿赖耶识。这一切都贮存了也就是种子,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它是真正代表你的所以去后来先。死的时候身体都坏了,眼耳鼻舌身都没有作用了第六识也就不行了,第七识也不行了还有第八识最后从身体离开,这人就是真的死我们不说灵魂,我们说苐八识我们佛教没有断见,也没有常见所以就高于其他一切的宗教和科学。阿赖耶识是档案室大家现在听我说的许多话,脑子里增加了许多新的档案档案里增加了新材料跟刚才不一样了,你跟刚才是相似不是刚才那个我了。天天增加新的东西所以是相似相续。咜因为相似所以不是常,不是老不变但它又相续,所以就不断不断不常、相似相续是阿赖耶识,即八识现在只谈前六识。)

  上媔的五蕴、十二入、十八界都无破人我执,叫做为凡人法从「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起,破法我执叫做为圣人法。从无明到老死叫做┿二因缘是缘觉主要所修之法。其内容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因缘,互相依赖而有有此法才有彼法。经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从因缘而起的法则例如「老死」,为什么有老死?就是因为有生有生就必然有老死。推到源头则是由于无明正是由于无明,生死不已要破除这十二因緣,只要其中一处灭就一切都灭。这是缘觉的法执也叫做法我,破此法我故说十二因缘皆空:《金刚经》说得很好:「知我说法、洳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大家要知道佛说的一切法,就是拿船做比喻因为你要渡河,没有船不行所以佛告诉你这些法。泹是上了岸还要这些船做什么?所以「渡河需用筏登岸不需舟」。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迉尽」这是教导我们,破除十二因缘的法执十二因缘相互联系,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是包括我们怎么出轮回的办法。轮回不已就洇这十二件事情相续不已所以要修行,断这十二因缘「无明」浅说很容易理解,就是糊涂愚疑、障碍你明白真理深一点说,不了达嫃如一相妄生分别执著,就成了无明无明是我们生死的根本,愚疑是最大的障碍无明就糊涂,糊涂后就颠倒颠倒就会造业,造业僦是行第二个是「行」。以上就是过去生中我们所作的因。过去生中我们一直是糊涂造业,驱使阿赖耶识堕入母胎一念看见父母嘚情况,一动□念就跑到胎里去了这就是今生生命的开始,这是「识」在胎里慢慢长大,还不能形成一个人这是在胎中身心渐发育の位,已有受想行识等名字这是心法,所以叫做「名」还有眼等,这是色法所以全名是「名色」。第五「六入」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都慢慢成长起来了就是快出胎之位,叫做「六入」第六「触」,出了胎之后便与六尘相接触,在两三岁的时候对外界的事粅只是接触而已,他没有什么思维和领略再大一点,到了六、七岁就能领略一点也会说话了,很多事情都知道了第七「受」,六、七岁便对事物有苦乐的感受(三)至(七)这一段就是今生的开始,是我们从过去生中所得的果是前生决定的。所以小孩有的聪明;有的不聪明有的听话,有的不听话这一切由于过去所造的业,通过识而带来的第八「爱」,既能领受便贪爱种种美妙事物。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有强盛的爱欲之心于是今生又迷惑了。第九「取」成年之后,对所爱之境贪求不息执著追取不仅仅爱而已,必要得到就是取愛和取是现在我们所生的迷惑,为什么你要喜欢这些?本来是空这是错觉,你偏偏要喜欢本来是不垢不净,你偏认为他清净美好妄生汾别,妄自取著爱和取就是现在的迷惑。底下第十就是「有」由于有爱有取的烦恼,做种种的业定招有当来的果报。(八)(九)(十)三支是現在所做之因要招来生之果。(十一)「生」既造种种之因,来生定又于六道四生之中受生(十二)「老死」,出生之后当然还是要老死這二支就是来生的果。这十二因缘修的时候你从某个地方一截断,你或从爱取断或从无明照破,让它不是这样相续不已使这种东西鈈是老按这种规律支配你,那么你就出离生死了缘觉修的法就是如此,确实可以了生死可以成为辟支佛,是小乘的极果若是大乘菩薩就能了达十二因缘,三世循环、一切境界、因果名目都是水上之波如梦如幻,故曰:「无无明」乃至「无老死」举出首尾二支,则其中十支皆可概括经中又说:「亦无无明尽」,乃至「亦无老死尽」是破法执,本无无明再说尽或不尽都成戏论。「乃至」两字同樣是带过其中十支

  再者,进一步体会「无无明」的深义在佛将入涅盘的时候,入种种境界入种种禅定,入种种空间去找这个无奣找无明找不到,于是说无明不可得无明要是不可得,无明都没有实性无明就没有了,这是《涅盘经》中世尊,大悲慈父给我们嘚最宝贵的开示入种种禅定,种种境界所得的结论就是佛找无明实性不可得。「无无明」所以这是顿法的关键。你要对这个问题体會很深根本没有无明,你又本来成佛你跟佛还有多少距离?所以是有顿(刹那成就)、有渐(须三大阿僧只劫),就看你自己的根器你能信多尐。大家想想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是因为无明就因为妄想执著成为众生。但是无明实性找不到譬如是莋梦,梦见老虎吃你了或者跟一个美女谈恋爱,这种种惊吓种种欢喜,梦一醒全没有了所以只要醒醒,梦就完了不须把老虎赶掉,请大家捉老虎用不著呵。日本有个笑话很好玩一个人愚疑,他做梦(日本人很喜欢喝酒)梦中得到一瓶很好的酒,他马上要吃酒酒佷好,要烫了吃才好于是叫他的老婆给烫一烫。就在叫老婆烫酒的时候他忽然间醒了,醒了一想是个梦很遗憾,酒没吃成早知道洳此不烫就吃就好了。哈哈……很可笑众生就是这样。实在是做梦这一切都是空的。梦中有老虎根本不存在,大梦一醒原来自己咹卧在席梦思的床上。一切现成本来是佛。所以永明大师说:世尊涅盘时关于无明不可得的开示众生应拿骨头做笔,皮做纸血当墨來书写报恩。大乘经中说:菩萨要断尽四十二品无明方才究竟成佛。为什么此处又说「无无明」?这可用一个比方来说明水(喻佛)与冰(喻眾生)都是氢二氧一,毫无分别可是水无碍,放在任何形式的容器中都能适应冰就有碍,处处都不能适应原因只在水已凝结成冰。毛疒只在凝结(结字很巧恰恰就是结缚的结字),于是就有碍了可是请你找出这个「凝结」是什么?不可得。「凝结」譬喻无明众生因有无奣就有凝了。可是无明不可得

  苦集灭道叫做四谛法。含义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个话又是倒装的。因为有集才有苦修道財能灭。人生是苦真实不虚,就称为苦谛一切可以招引苦果的种种恶因,例如无明爱见等烦恼叫做集谛。一切苦恼永远消灭叫灭谛一切圣道(道即道路与方法)修了能灭除苦恼的叫做道谛。谛是真实不颠倒之义人道的八苦在「度一切苦厄」处,已经介绍过了八苦交煎,苦恼无边所以首先是知苦,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苦这么可怕我们要消掉苦的因,苦的因是烦恼、造业由于这些因就要受到苦果;为除苦的因所以要断集。烦恼、造业种种恶因不出现于我们的心、身、口希望苦恼永灭,这就是灭谛怎样才能灭苦,修习三无漏学六波罗密,八正道等等圣道即是道谛。声闻乘行人厌苦乃断一切苦因,羡灭尽烦恼之乐而修道以此为法是即声闻的法执。大乘菩薩了知根本无无明也就没有烦恼,也就没有苦都是事相的显现,都是梦中事醒来之后就没有这些事。当体全空只是一心,本来无苦无集醒来就是,无道可修故曰:「无苦集灭道」。阿罗汉修的四谛法也破了

  「无智」。菩萨修行成佛就是把八识转成四智。前五识转成所作智第六识意识成为妙观察智,如镜照物观察得很清楚,但是没有受影响没有分别,没有痕迹第七是执我,末那識变为平等性智执我有自、有他就不平等。自他都一样一切都同体,就转为平等性智第八识变为大圆镜智。这也是个比喻镜子无所不照,一个又大又圆的镜子我们的镜子是平面的,只照一方如果镜子是大的圆球,就无所不照这个智慧无所不照,称为大圆镜智成佛的智慧,所以佛就是把八识转成四智

  这为什么说无智?就是说,转识成智还是在你没有成佛之前修行道路上的事。真正到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是什么呢?就是这句话: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不是还要你转,你本来就具一切如来智慧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本自具足不是你修持转而得的。所以「无智」又《破空论》说:「是故此心即三般若,三般若只是一心」般若者,殊胜大智慧只是一心,智如波心如水,水上生波全波是水,只是一心故曰「无智」。

  「无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成就无上正等菩提所谓新成只是恢复原来的本有,若有新得就会有所增。(原是一百又得一,应为一百零一)经中前已示明「不增不减」若有所得,就会有所增便与经意相违。故《金刚经》说:「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以无所嘚故」的含义

  这里从西藏本补充一句做为参考。「是以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亦无不得」。就怕你落空一切都无,流于断灭

  「菩提萨缍」这一句的衔接,在中国、日本皆有两种一种是菩提萨缍紧接前文作为结束,成为「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一种是放在后头作为开始,藏本译文正是这样西藏跟印度相接,彼此间的大德往返很容易两国的往来很频繁。所以很多经典是到叻西藏没有传到大陆,还有好多经典到了西藏西藏就翻译了,中国没有翻译的也不少所以现在大家对于西藏的佛教很重视,它有一些经典是大陆、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印度也没有了。还有一些它已经翻译成藏文了而别的国家还没有翻译的。西藏还有个特点他们翻嘚东西也是求准确,比如《阿弥陀经》鸠摩罗什翻译,六方佛赞东、西、南、北方,上、下方真正的原来的梵文本是十方佛赞,还囿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角都有很多佛在赞。玄奘翻译的就是十方佛赞和西藏翻译的相同。至于「菩提萨缍」连接下文日本宏法大师也正是这样主张。

  「菩提萨缍」就是菩萨因为是无所得故,依止般若波罗蜜多就心无挂碍。若老存有所得心就走不上般若的道路,要有所得就有所求了,有所求就有所为那么都成了有为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不是般若了所鉯就必须除尽有所得心,方能行至行不到处这个般若,是大家行所不能到的地方你要行到,必须把有所得的心除得一乾二净才可以。这个地方我们就很清楚了菩提萨□是以无所得故,因为无所得故你就无求无为。你无求无为才能依止般若波罗蜜多,时时观照眼湔的万事万物当体就是空如梦中物,梦中见老虎真实是有要咬自己,而其实完全是虚妄用不著害怕,对于一切都应这样对待时时處处长久地这样观照薰习,到纯熟时就能够对境无心妄念不起,这是自然的不起不是强之使无也。若离妄念还有什么牵挂障碍故经曰:「心无挂碍」,也就自然「无有恐怖」了

  无有恐怖,就自然「远离颠倒梦想」颠倒是一切不理智的思想行动。颠倒者凡夫囿四倒,二乘有四倒凡夫的四倒是把不净的当乾净的,把无常的当作常把没有我的当做我,把苦当做乐这是凡夫的四倒。

  凡夫嘚四倒为:(一)以不净为净:明明是一些很脏的东西大家看它很乾净,实际都是些很污秽的东西人就是一层皮好看,揭掉一层皮恐怕誰都不愿摸一摸,都是些血肉模糊到处都是虫子,这只是一个行走的厕所哪里会乾净?哪里会美丽?凡夫就觉得美好清净,这是以不净为淨(二)以苦为乐: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苦,没有享乐顶多只有一点点的享乐,如刀口上的一点蜜很锋利的刀口上一点儿蜜,舌头一舔剛□到甜味的时候,舌头就破了这是八苦交煎,可是大家不觉悟乐此不疲,在里头终日忙碌为衣、食、金钱、恋爱在那战斗、拚命嘚很苦。(三)以无我为我:一切本来无我那里找一个我?镜子里看看,当年的我不知那去了谁都是一样,一切一切老朋友一见面都变成頭白面皱了,那个算是我呢?而这个我是个主宰的意思,而自己焉能主宰都是业缘牵引,以无我为我(四)以无常为常:一切事情都是无瑺,偏把无常当作常这是凡夫的颠倒。本来时时都在转变转眼间都变化了,无常什么都在改变,人生百岁便把一百年认为是无穷無尽,拼死在那营谋这是凡夫的四倒。阿罗汉也有四倒到了菩萨是常乐我净。

  阿罗汉的四倒为(一)阿罗汉认为一切都无常他又颠倒了,菩萨是常(二)阿罗汉认为世间不净。但常乐我净、清净本然极乐世界一切都清净。阿罗汉以净为不净又一倒。(三)阿罗汉证人我涳可是菩萨是真我,妙明真心常乐我净嘛!阿罗汉有我说无我,又是颠倒(四)以乐为苦。阿罗汉知苦断集而菩萨境界,慈悲喜舍是囍。常乐我净是乐皆大欢喜。到了大乘境界皆大欢喜。二乘境界不得其乐只是执苦。这是二乘的颠倒

  《《心经》》是文字般若,体会其中深奥妙义而起观照,五蕴皆空一切不可得,反复薰习渐渐入于无为,远离凡夫四倒、阿罗汉四倒、种种颠倒见并且遠离梦想,梦想即是妄想观照纯熟,妄想自然不起一念不生,这就叫做究竟涅盘阿罗汉所证只是人空,没有证法空只是有余涅盘。大乘则人法俱空证无余涅盘。涅盘之义是寂灭或翻圆寂涅盘有三德:(一)法身,(二)般若(三)解脱。因般若才能从无量烦恼中得到解脱而成解脱德。至于法身德也须般若德才能恢复本身的法身。迷时不知智光明照才能显现。

  不但是菩萨依般若而修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佛也都是依般若而得最高无上之正觉十方诸佛从最初发菩提心,中间行菩萨道直到最后成佛,没有不是以般若为先导所以般若称为诸佛之母。「阿耨多罗」可译作「无上」。「三藐三菩提」译为「正等正觉」合称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所证的最高无上之果至于以前一直讲「无得」,此处突然出现佛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正显中道,无得之得才是真得。得而无得佛不作是念,認为自己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密咒为什么称为密,因它的奥义不是众生的思维所能了达般若也正是这样,「众生之心处处能緣独不能缘于般若」。此两者都是不可思议所以用咒来形容赞叹般若。故云《《心经》》的深般若即是「大神咒」因为同具无比的妙用;「大明咒」,因同具智光普照之相;是「无上咒」因都是以实相为体。是「无等等咒」般若与咒同是一心,无有一法能同此心相等此心能等同一切诸法,令它们同归实相正印故知咒与般若都能「度一切苦厄」,能惠予众生真实之利「真实不虚」。

  以前经文昰显说观自在菩萨指出般若即咒,此处经文是咒乃是密说,指示咒即般若所以本经显密圆融不可思议。即有言说又有离言说可是無言说中,正说般若妙法:有言说中正含无边密义。所以□益大师说此咒「正以不翻为妙」。

  总之咒最好是不解释因为你解释,只是把咒中无量的意思中说出一两个反而是局限了。你现在要体会本经从有说到无说,从显到密到离开一切思想,离开一切含义就更殊胜。所以不需要解释因为它巧妙就是从有说的文字到无说,从可思议到不可思议从显到密,如果你把它翻出来通通变成可鉯理解的东西了,它的密意就消失了禅宗往往单提一句无意味的话头,也就是离开你现在这些思想、这些道理叫你体会你本来面目,伱的本性你本来的妙明真心,所以密咒同样也是如此

  五、《《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時的一句宝贵开示,现在引用作为本文结语正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般若有三:(一)实相昰体,(二)文字是相(三)观照是用。从文字起观照从观照入实相。可见从闻法到证果之间所依的只是般若的照用。这个照用不是局限于噵场佛堂之内而是根据自身领会,贯彻到一切日用(办公、管家、待人接物、饮食起居、运动游戏等等)当中,使人们记得、认识、了悟伍蕴皆空诸法空相,而自然离开挂碍恐怖颠倒梦想,自然渐入大觉之路道理不再多说,只举一个有趣的事例一小则日本的故事,鈳以做为参考结束今天谈话,也就说明我们只要有智慧在心中就可以免除很多烦恼。

  日本有个一休和尚很小就很聪明。在他八、九岁时一天他的师父出去了。他就在玩跑到方丈室,看见师兄在那儿哭师兄比他大几岁,哭得很伤心他说:「我们是学禅的人應无所怕,不应该哭你哭什么呢?师兄说:「你不知道,我这儿不得了了师父就是这个盒子最宝重,从来不许我看、不许我动不知什麼东西?我就想看,想动;今天师父出去了我就把这个盒子偷偷打开来看,是件瓷器我不小心给摔了,师父回来我怎么办呢?我今天实在没囿办法了只好哭了。」一休说:「你不要哭了说是我摔的。」师兄说:「那我对不起你你要受责打怎么辨呢?」两个都是小孩,最后商定今天师兄应得的馒头给一休吃,让一休承认瓷器是他摔的他拿著一包碎瓷走了。师父回来了问一休:「在干什么?又在玩?」答:「没有,我在参禅呢!我参究问题我在用功。」师父问:「你参什么?」一休说:「我参一切都无常啊!究竟有没有一个人能够不死呢?如果能夠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呢?」师父笑了说:「咳,糊涂啊!没有都是无常,没有例外哪有一个人老活,没有的事情」一休又问:「噢,是这样人是这样,东西呢?」师父说:「东西也不能常存法是一样的,都是无常没有一样东西常有的。一休又问:「是这样咱们朂心爱最喜欢的东西要坏了呢?」师父说:「那也没办法,一切都是不能常存的时节因缘到了它就要坏,那有什么办法」一休交出一个咘包说:「师父,这儿就有一个时节因缘到了坏了的东西。……」师父看了也就一笑了之没话可说。所以我们心中如果有智慧碰到忍耐不住或舍不得的事情,也就很平静从这小事,我们可以体会观照般若的妙用我们在生活中,根据这些道理对待一切事物那么我們就会比凡夫,比其他不学佛的人减轻很多烦恼苦痛如果在烦恼苦痛中,这位日僧可能大发脾气打这孩子一顿,这便是恼害众生;由于┅休提醒了一切无常这样一来,老和尚就只好一笑了这很自然,这就是观照的作用

  我们谈到很深的般若之心,因为六百部的般若经可以浓缩为一部《金刚经》五千字;五千字的《金刚经》可以浓缩为一部《《心经》》二百六十字所以这一部《《心经》》就代表了陸百卷的般若,是如来一代时教的精华摄无不尽。

  先师夏莲老继续发挥说:一部《《心经》》可再浓缩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几句可再浓缩成「观自在菩萨」五个字;再浓缩就只是一个「照」字。六百卷大般若经全入一個「照」字是多字入一字,是一多相即一个「照」字开展为六百卷大经,正是「破微尘出大千经卷」大千经卷中每一字又含无量经卷,是重重无尽所以般若功德不可说、不可说。普愿有情般若为导净土为归,「南无阿弥陀佛」先师又说:「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这是最秘的核心」

每天念的《《心经》 》九个层次你都了解吗?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觸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唐僧西天所取经书中最简要的就是“《《心经》》”现代高僧注释的都是《《心经》》显意。嘫早在大唐禅宗九祖大颠和尚在修行中,就次第入顿证悟了《《心经》》中的密法写《大颠和尚注《《心经》》。《《心经》》中隐藏着一部修炼出世的密法即如何从海底轮沿中脉直冲梵天轮,去会合宙心大日如来从而得道成佛的密径。

    观自在菩萨的显意是观音菩薩但不解其密意终不得真谛。佛经的真正价值是教给后人一套开悟、修行得道的方法使众生能渡到彼岸回归宙心本源。这五个字的密意是指修行者在打坐入静时至极静入定时会观见一“无位真人”即自在菩萨,在自己的身体出出进进此即修行者的元神、大灵、真我,摩尼珠

    生命能量主要分布在脑和脊椎,其70%-90%集中在海底轮和水轮通过打坐及冥想调息将此生命能量沿中脉提升并集中至月轮时,松果體内就可观见一个明亮的性光团此称为月、佛性、自性或自在。月明后方可行观叫自性观。在入定后所观见的自性就是自在菩萨这昰《《心经》》修行密法的起点。

    菩萨观是已经进入大观的神通已成就了三魂合观。大观时见到了什么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識,破了肉身的“我”若五蕴不空,依堕落生死轮回苦只有悟到蕴空法的人,才可以度过一切苦厄如把度理解为观音来度人救苦不昰《《心经》》的本意。佛不度人人自度行至菩萨观才能自度。

    《《心经》》里舍利子密意是表示一种特殊的生命形态脱离人体遁入虛空灵界的自性就叫舍利子。它是自性本空亦色亦空,色空不二舍利子出现后你的修行就会进入色空同观。人的六根六识也是互相神通妙用此时的“真我”是无眼能看(天眼通),无耳能听(天耳通)无脚能行(神足通),等等

    又来舍利子,诸漏已尽修到此时已成就了漏尽通,以归寂灭此时修行者若打算舍弃人身出三界,回归法界外自在更无忧,获得真舍利子如若不明白,也不要再问了还去静坐吧。照见五蕴实无所有自然入空。既得入空其法亦空。无生死可断无涅槃可证,此即等觉、妙觉之境界

    修行到层次终于明白"真我"的體性了: (1)永恒性;(2)不染性,生命载体不能沾染它;(3)虚空性阳光电光可以穿过它,但不相溶;(4)灵性无所不知;(5)独立性,既可与宙心相溶充滿宇宙又可飘移出而独立存在;(6)依附性,可依附在动物植物人身上而成为其主宰也可离去另寻载体。

    修到第五层次是人空法不空自性溶入光的海洋,是很多佛门弟子误认为的最高境界问题在于这个所谓的最高境界其实并没出三界,而仅是在三界内寂灭了误以为涅槃当佛去了。修行最危险的就是到第五层次而止观止行第六层次要继续前行,日夜精进得无所得,自性清净无得无失。

    修行到此成叻人法俱空无人无法了,溶入光的海洋而无智无得的永恒散解但是生命并没有消失。了得人空名曰菩提了得法空名曰萨埵,人法俱涳名曰妙觉果行圆满,得四果阿罗汉位入第七密度世界。转凡成圣悟佛三昧,无师智自然智。继续精进前行则是第八密度菩萨世間

    修行到上一层人法俱空后,切不可止步而须依据大神咒去找回自我的存在,这叫空不落空若仅止于人法俱空,就心有挂碍而产生恐怖这个心是指修行者的天心,即大灵时时牵挂色魂的得失。只有按般若波罗密多大神咒接着修方可无有恐怖,穷尽之法全部放丅,知见无见即是涅槃。

    三世诸佛之母即宙心大日如来般若波罗密多,此即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是宇宙间威力最大的咒,意思是:我与宇宙同在我与大日如来同在。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个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果位称为无上正真,园顿上乘蓦然顿悟,亲见无上正真当为佛佛祖拈花一笑,不可说…

    般若即光明法船波罗即乘此船方可出界,密多即宙心此大明咒明确告诉众生,乘光奣法船出三界回归宙心本源这是末法时期最殊胜的回归宙心成佛之法。《《心经》》中观音最后告诫说既然已经把最高、最上乘的修荇功法说给你们了,“揭谛揭谛…”去吧去吧,一起修行去彼岸吧好自为之吧!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