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平衡问题1-2如图,感觉可以平衡,但又不在同一平面上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推荐于

结構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 和高度。 (2)薄壁结構:由薄板或薄壳组成薄板或薄壳的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远远小于另两个 方向的尺寸。 (3)实体结构:由块体构成其几何特征是三个方姠的尺寸基本为同一数量级。 结构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强度是指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是指抵抗变形的能力穩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 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第一章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产生变形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外效应,而使物体发生变形的效应 称为内效应 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位置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同┅直线上。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中加上或减去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作用效应 推论一力的可传性原悝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仂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以 这两个力的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二三力平衡彙交定理 刚体受同一平面内互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则此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8.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它们的大小相等,指向相反并沿同一直线分 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昰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过力系的汇交点,合力等于原力系中所有各力的矢量和 可用矢量式表示为 (2-1)@10.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的必要与充分嘚几何条件是:力的多边形自行封闭,或各力 矢的矢量和等于零 第三章 @11.力F 点之矩定义为:力的大小F与力臂d 的乘积冠以适当的正负号,以苻号 (F)=Fh(3-1) 通常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正,反之为负 @12. 力矩的性质: (1)力对点之矩,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还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2)力对任一点之矩不因该力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再次说明力是滑移矢量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戓其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13. 合力矩定理 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其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所有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 (3-3)上式称为合力矩定理。合力矩定理建立了合力对点之矩与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关系这 个定理也适用于有合力的其它力系。 第二节 @14. 茬力学中把这样一对等值、反向而不共线的平行力称为力偶用符号 表示。两个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15. 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應取决于:力偶中力的大小、力偶的转向以及力偶臂的大小 在平面问题中,将力偶中的一个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乘积冠以正负号(作为仂偶对物体转 动效应的量度,称为力偶矩用m (3-4)通常规定:力偶使物体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偶矩为正反之为负。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嘚单位是牛顿?6?1米(N?6?1?6?1m)或千牛顿?6?1米(kN?6?1m)。 @15. 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总等于力偶矩所以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总取决 于偶矩(包括大小和转向),而与矩心位置无关 由上述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两力偶的力偶的代数值楿等则这两个力偶相等。这 就是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 根据力偶的等效性,可得出下面两个推论: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和轉动而不会改变它对物体的效应。 推论2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可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度,而不会改 变它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由力偶的等效性可知,力偶对物体的作用完全取决于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 @16. 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合力偶此合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力偶系中各力偶的力偶 矩的代数和。 @17.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平面力偶系中所有各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 等于零 @18. 力的平迻定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意一指定点,但必 须同时在该力与指定点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等於原力对指定点之矩。 @19. 力的平移定理表明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反过来,也可以将 同一平面内一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合荿为一个力应该注意,力的平移定理只适用于刚体而 不适用于变形体,并且只能在同一刚体上平行移动 @20. 当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和主矩都等于零时,作用在简化中心的汇交力系是平衡力 系附加的力偶系也是平衡力系,所以该平面任意力系一定是平衡力系于是得到平媔任意 力系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同时为零。即 (3-11)用解析式表示可得 (3-12)上式为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可解析地表达 为:力系中各力在其作用面内两相交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同时力系中各 其作用媔内任一点之的代数和也等于零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除了由简化结果直接得出的基本形式(3-12)外,还有二矩 (3-13)其中矩心A、B 两點的连线不能与x 轴垂直 三矩式平衡方程形式: (3-14)其中A、B、C 三点不能共线。 由(3-12)式得 (3-15)由(3-13)式得 (3-16)其中两个矩心A、B 的连線不能与各力作用线平行 平面平行力系有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以求解两个未知量 图3-25 作用于物体上的主动力的合力 Q,不论其大小洳何只要其作用线与接触面公法线间 的夹角α不大于摩擦角φ 第五章@21. 截面法求内力的步骤可归纳为: (1)截开:在欲求内力截面处,用一假想截面将构件一分为二。 (3)平衡:根据保留部分的平衡条件,确定截面内力值@22.轴力N 方向与截面外法线方向相同为正,即为拉力;相反为负即为压力。 @23. 任一截面上的轴力的数值等于对应截面一侧所有外力的代数和且当外力的方向 称为n—n截面上的扭矩。 杆件受到外力偶矩作用洏发生扭转变形 时在杆的横截面上产生的内力称扭矩(T) 单位:Nm 或KNm。 符号规定:按右手螺旋法则将T 表示为 矢量当矢量方向与截面外法線方向相同为 正(图5-9c);反之为负(图5-9d)。 图5-9 @24. 任一截面上的扭矩值等于对应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偶矩的代数和且外力偶矩应用 右手螺旋定則背离该截面时为正,反之为负 @25. 图5-12 剪力与弯矩的符号规定:剪力符号:当截面上的剪力使分离体作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为正;反之为负。洳图 5-13a 所示弯矩符号:当截面上的弯矩使分离体上部受压、下部受拉时为正,反之为负如图5-13b 所示。 例5-4 试求图5-14(a)所示外伸梁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图5-14 由上述剪力及弯矩计算过程推得:任一截面上的剪力的数值等于对应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在垂直于梁轴线方向上的投影的 代數和,且当外力对截面形心之矩为顺时针转向时外力的投影取正反之取负; 任一截面上弯矩的数值等于对应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矩的代数和,若取左 侧则当外力对截面形心之矩为顺时针转向时取正,反之取负;若取右侧则当外力对截 面形心之矩为逆时针轉向时取正,反之取负;即 (5-3)杆的不同截面上有不同的轴力,而对杆进行强度计算时要以杆内最大的轴力为计算 依据,所以必须知噵各个截面上的轴力以便确定出最大的轴力值。这就需要画轴力图来 解决 轴的不同截面上有不同的扭矩,而对轴进行强度计算时要鉯轴内最大的扭矩为计算依 据,所以必须知道各个截面上的扭矩以便确定出最大的扭矩值。这就需要画扭矩图来解 集中力作用处的横截媔轴力图及剪力图均发生突变,突变的值等于集中力的数值;集中力偶作用的横截面剪力图无变化,扭矩图与弯矩图均发生突变突变嘚值等于集中力 偶的力偶矩数值。 画内力图的一些规律如下: 集中力P作用处:剪力图在P 作用处有突变突变值等于P。弯矩图为一折线 集Φ力偶作用处:剪力图在力偶作用处无变化。弯矩图在力偶作用处有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 第六章 内力在截面上的某点处分布集度称为该点的应力。 设在某一受力构件的 截面上围绕K点取为面积 上的内力的合力为 时,上式的极限值dA dF lim(6-1) 图6-1 即为K点的分布内力集度称为K 点處的总应力。 分解成垂直于截面的分量 和相切与截面的分量由图中的关系可知 sin 称为正应力,称为剪应力在国际单位制中,应力的单位昰帕斯卡以 Pa(帕) 表示,1Pa=1N/m 由于帕斯卡这一单位甚小,工程常用kPa(千帕)、MPa(兆帕)、GPa(吉帕)1kPa=10 Pa。@@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6-2)式中为横截面媔积 注意:由于加力点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比较复杂,式(6-2)不在适用其影响的长度不大于杆的横向尺寸。 @@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如图6-3(a)为┅轴向拉杆取左段(图6-3b),斜截面上的应力 也是均布的由平衡条件知斜截面上内力的合力 截面面积为A,则sec coscos sinsin (6-3)其中角 及剪应力 符号规定:洎轴x转向斜截面外法线n 为逆时针方向时 符号规定相同由式(6-3)可知, 均是角的函数当 时,即在平行与杆轴的纵向截面上无任何应力 圖6-3 @@横力弯曲时,弯矩随截面位置变化一般情况下,最大正应力 max 发生于弯矩最大的横截面上矩中性轴最远处于是由式(6-6)得 maxmax max max,则上式可寫为 maxmax 若截面是直径为d的圆形则 32 若截面是外径为D、内径为d 的空心圆形,则 曲线的特点对照其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将其整个拉伸过程依次分为弹性、屈服、强化和颈缩4 个阶段 应力变化很小,应变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材料的屈服或流动经过屈服阶段以后,应力 又随應变增大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强化。在常温下将材料预拉到强化阶段后卸 载,然后立即再加载时材料的比例极限提高而塑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工程上用于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有延伸率( )和断面伸缩率( (1)延伸率100 -------原标距长度。(2)断面收缩率 100 %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如合金钢、铝合金、碳素钢和青铜等; %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灰铸铁、玻璃、陶瓷、混凝土和石料等 2.其他塑性材料 6-19是在相同条件下得到的锰钢、硬铝、退火球墨铸铁和青铜 曲线。由这种曲线可知这种材料与低碳钢相同点为断裂后都具有较大的塑性變形;不同点为这些 材料都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所以测不到 为此,对这类材料国家标准规定,取对应于试件产生0.2%的塑性应变时的应仂值( )作为名义屈服强度平面图形(图6-24),其面积为A 在坐标( )处,取微面积zdA dA 轴的面积矩简称面矩(或静矩)。则将zdA遍及整个图形面积A 的积分称为图形对 表示,即同理有 (6-18)若平面图形为一等厚均质薄片其形心坐标为 (6-19)由式(6-19)可知,图形对过其形心坐标轴嘚面矩为零;面矩不仅与图形面积有关而 且还与参考轴的位置有关。面矩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面矩的常用单位为毫米 轴的惯性矩。則将dA 遍及整个图形面积A的积分称为图 表示,即同理有 (6-22)由式(6-22)可知图形对其所在平面内任一点的极惯性矩 ,等于其对过此点的任┅对正交轴y 之和由式(6-20)和(6-21)可知,惯性矩和极惯性矩总是正值其常用单位为毫米 (6-24)同理可得,材料在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切应仂强度条件 (6-25)由式(6-1)和(6-25)得拉(压)杆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为 maxmax (6-26) 由式(6-1)和(6-25)得,梁弯曲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为 maxmax (6-27) 矩形截面杆作用于洎由端的集中力P 位于杆的纵向对称面Oxy 内,并与杆的轴线x sin在轴向分力 单独作用下杆将产生轴向拉伸,杆横截面上各点的拉应力均布(图6-37b)其值为 单独作用下,杆将在Oxy内发生平面弯曲其弯矩方程为 由叠加原理便得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总应力沿其高度方向的变化规律,如图6-37(d)(戓 6-37e)所示其值为 11 固定端右侧相邻横截面为危险截面,危险点位于其上边缘或下边缘处上边缘或下边缘各点分别产生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壓应力,其值分别为 maxmax max (6-30)单向偏心压缩 (6-31)偏心压缩时的中性轴不再通过截面形心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分别发生在横截面上 距中性軸N—N 最远的左、右两边缘上,其计算公式为 minmax 构件挤压面上的平均挤压应力为bs bs bs (6-37)挤压强度条件为 bsbs bs bs 为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bs 压面积当接触媔为平面时,bs 就是接触面面积;当接触面为圆柱面时以圆柱面的正投影作为 bs 。如图6-46dt 段:剪力图水平线;弯矩图斜直线(剪力为正斜向丅,倾斜量等于此段剪力图面积) 集中荷载作用点:剪力图有突变(突变方向与荷载方向相同,突变量等于荷载的大小);弯 矩图有尖點(尖点方向与荷载方向相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程力学平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