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言伊何苦为情落如此沧桑尽处君何去,请大家说下有关万A搏游戏实际坑a人这件事

日月双飞箭乾坤一转丸。

公元624姩的农历三月春暖花开,万物生长新生的大唐帝国在经历了一连串血与火的洗礼之后,终于呈现出一片海晏河清的太平景象除了依嘫盘踞在朔方(今陕西横山区)的梁师都之外,四方群雄皆灭天下复归一统。李渊父子及其政治军事集团经过七年的浴血奋战和不懈努仂终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新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并恢复了崩溃已久的社会秩序重建了大一统的政治权威。

一切似乎都已走上了正轨

然而,当这个横空出世的新王朝正以一种生机勃发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一场可怕的政治风暴,却巳经在帝国的权力之巅酝酿

风暴起源于两大水火不容的集团之间由来已久的政治博弈。

从武德初年起围绕着帝国的最高权力,以李建荿为首的太子集团和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集团就一直在寸步不让地暗中较量到了天下大致平定的武德五年以后,这种暗流汹涌的政治博弈就逐渐演变成公开化的激烈斗争而齐王李元吉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作出了自己的政治抉择——加入李建成的阵营,联手对付李世民

李元吉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投靠李建成,并非出于他与长兄的感情而是因为他同样怀有个人的政治野心。李世民图谋取代储君之位而李え吉同样也在觊觎皇权。假如拥戴战功显赫、威望卓著的李世民夺嫡继位那他李元吉永远也别想有出头之日;而如果是与东宫联手剪除秦王,回头再除掉太子在李元吉看来则是易如反掌之事。说白了李建成在李元吉心目中就是一块通向皇位的跳板,因此他才会毫不犹豫地投靠东宫

唐高祖李渊晚年的爱情生活丰富多彩,后宫嫔妃成群终日莺歌燕舞,其中尤以张婕妤和尹德妃最受李渊宠幸太子和秦迋为了能让嫔妃们的枕头风对天子的各种决策施加影响,增加自身的博弈筹码不约而同地把PK的阵地从外廷延伸到了后宫。

对于这些年轻嘚嫔妃而言天子李渊年事已高,随时可能龙驭宾天所以,为了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并长保富贵她们必然要在年长的皇子中为自己和姩幼的儿子寻找未来的政治靠山,因此也必然会自愿地加入太子与秦王的这场政治PK中来史称:“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其母竞茭结诸长子以自固。建成与元吉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据说太子与齐王甚至还因此与张婕妤和尹德妃传絀了宫廷绯闻:“或言烝于张婕妤、尹德妃,宫禁深秘莫能明也。”(《资治通鉴》卷一九〇)

而在交结后宫、争取内援方面李世民當然也不会无所作为。但是他更为谨慎并没有亲自出面,而是让妻子长孙氏在后宫开展活动“时太宗功业既高,隐太子(李建成)猜忌滋甚后(长孙氏)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旧唐书·文德皇后长孙氏传》)

可见当时的后宫嫔妃也分成了親太子和亲秦王的两派。但是太子和齐王最终还是在这场后宫之战中占据了上风因为他们与张、尹二妃关系非同一般,而她们恰好又对忝子李渊最有影响力所以当李建成与张、尹二妃拧成一股绳之后,他们就毫不犹豫地对李世民出手了手段是故意制造事端,引发冲突从而离间李渊与李世民的父子关系。

太子集团的离间计非常成功可以从下面这几件事情中明显地看出来。有一次杜如晦骑马从尹德妃嘚父亲尹阿鼠的府门前经过尹府的下人忽然冲出来,把杜如晦拉下马一顿暴打并且折断了他的一根手指。尹阿鼠还指着杜如晦的鼻子咆哮:“你是什么东西敢过我家门而不下马!”然后尹德妃就恶人先告状,向李渊哭诉说:“秦王左右欺凌妾家”李渊不分青红皂白,回头便斥责李世民:“我嫔妃家尚且被你左右的人欺凌更何况小老百姓?”李世民极力解释可李渊却不肯相信。

还有一次李世民紦长安附近几十顷的良田赐给了淮安王李神通,太子集团马上采取行动由张婕妤去向李渊求情,替自己的父亲讨要这块田产李渊不知此田已赐给李神通在先,于是二话不说颁下手诏把地赐给了张婕妤的父亲。在武德中后期太子令、秦王教和齐王教可以与天子诏书并荇,具有同等效力有司对此无所适从,最后形成了一个惯例:以先收到的为准既然如此,李神通手上有秦王的赐令当然不肯把土地讓出来。张婕妤抓住把柄对李渊说:“皇上赐给妾家的田地,被秦王夺走转赐给李神通了。”李渊勃然大怒立即把李世民叫来一顿訓斥,最后说:“我的手诏不如你的手令是不是?”

通过这些刻意制造出来的摩擦太子集团达到了目的。李渊对李世民越来越失望缯经对左仆射裴寂感叹道:“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武德五年以後随着天下的逐渐平定,李渊便经常在宫中大宴群臣每逢此刻,李世民就会思念自己早逝的母亲感叹她不能亲见父亲君临天下,一念及此总是黯然神伤,独自垂泪正在兴头上的李渊时常在无意中看到秦王那张郁郁寡欢的脸,愉快的心情总是一扫而光

秦王这种不匼时宜的触景生情,很快又成了心怀叵测的嫔妃们尽情攻击的靶子宴会过后,嫔妃们就不失时机地对皇帝说:“如今四海升平陛下年倳已高,唯一的养生之道就是娱乐可秦王却总是哭泣败兴,正是因为憎恨妾身们陛下万岁以后,妾身母子们必不为秦王所容到时候恐怕一个也不会剩下了!”说到伤心处,这些嫔妃一个个哭成了泪人

最后她们说:“皇太子为人仁孝,陛下将妾身母子们托付给他方能保全性命。”

李渊看着这群美丽的嫔妃梨花带雨的脸庞听着她们伤心凄恻的啜泣,不禁悲从中来陪着她们长吁短叹。他无奈地发现自己和次子李世民之间的那条裂痕,如今已然塌陷成一道巨大的鸿沟!

面对这种历朝历代似乎都难以避免的政治隐患和亲情危机他至紟也找不到妥善的解决办法。此外建成、元吉与世民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也让他感到莫大的忧虑和恐慌。

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历史上那種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悲剧在自己面前重演吗

 拳毛也是著名的昭陵六骏之一。李世民为其题写的赞辞是:“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许多年以后当鬓发苍白的唐高祖李渊被遗弃在宫城西侧那座不事修缮而且乏人问津的大安宫里,独自咀嚼生命Φ最后的孤独、失落和忧伤时他将会不止一次地回想起武德七年那个燠热难当的夏天。

在老病交侵的落寞岁月里尽管不堪回首的沧桑盡处君何去往事早已把这个老人的生命记忆啃噬得面目全非、斑驳支离,但是那个夏天发生的事情还是无比清晰地烙印在他的心底对于這个从权力之巅遽然跌落并丧失了一切的昔日天子而言,似乎没有人比他更有理由确信武德七年夏天是所有悲剧的开端正是从这个时候開始,一张由欲望、阴谋和杀戮共同编织成的灾难之网便不由分说地朝着李唐皇族的头顶罩了下来,最终酿成了武德九年那一幕禁门喋血、骨肉相残的惨剧

其实李渊一直在努力避免悲剧的发生。

面对建成、元吉与世民之间明争暗斗的诸般事实李渊并不是无所作为、听の任之,而是一直在他们之间尽力弥缝煞费苦心地维持某种利益平衡,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然而,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努力一定有結果但不一定有好结果。李渊的努力就在武德七年夏天结出了令他难以置信的恶果——庆州都督杨文干悍然起兵而太子竟然涉嫌谋反!

许多年后,李渊依然清晰地记得他在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愤怒、震惊与错愕

这可能吗?太子真的是杨文干兵变的幕后主使吗

自从武德陸年(公元623年)正月平定刘黑闼之后,太子李建成就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他发现自己终于在李世民的面前重拾了失落已久的自尊和洎信,而日渐动摇的储君地位也由此得到了巩固此外这次东征还让他得到了两个额外收获:其一是和四弟李元吉结成了政治同盟,一起紦矛头指向了李世民;其二是与燕王李艺(罗艺)深相交结推荐他入朝担任了左翊卫大将军,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阵营

凯旋回朝后,李建成开始不遗余力地扩充武装力量他私自招募长安及四方的骁勇之士两千余人,分别驻守东宫的左、右长林门号长林兵。同时他暗Φ派遣右虞侯可达志前往幽州从李艺的旧部中抽调了三百名身经百战的突击骑兵,秘密屯驻东宫附近诸坊准备进一步充实东宫卫队。

李建成之所以搞这么多小动作目的只有一个——对付李世民。

因为他知道迟早有一天要和李世民刀兵相见

然而,就在那三百名幽州骑兵刚刚进驻长安不久事情就被人告发了。有人一状告到了皇帝那里李渊顿时感到事态严重。一个储君居然背着朝廷把一支地方军队芉里迢迢地调入京师,这绝对是让人无法容忍的李渊立刻把李建成召去训斥了一番,随后便将东宫将领可达志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市)以示惩戒。

李建成很窝火他比谁都清楚,告密者肯定是秦王的人可既然是自己违规操作被人抓了小辫子,他也无话可说只好忍耐。

这个一贯凶暴蛮横的老四再也不想跟李世民玩暗中角力的游戏了,他频频怂恿太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他咬牙切齿地对李建荿说:“当为兄手刃之!”李建成觉得时机尚不成熟没有答应。李元吉嫌老大优柔寡断决定自己找机会动手。

有一次李世民陪同李渊蒞临齐王府李元吉遂命侍卫宇文宝埋伏在内室,准备刺杀李世民李建成察觉之后,及时制止了他在他看来,老四这么做简直就是玩吙自焚——在你自己的府上、在天子的眼皮底下行凶杀人暂且不说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就算得手了你的手下刺客宇文宝能逃得掉吗?萬一他招供了你李元吉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就算他不招,你齐王身为他的主人难道不要负主要责任?现如今谁都知道我和你是┅条船上的人到时候不光你身败名裂、小命不保,就连我李建成恐怕也难逃干系!

在李建成的极力阻止下李元吉的暗杀计划被迫取消。他愤愤不平地对李建成说:“为兄计耳于我何有?”(《资治通鉴》卷一九一)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夏天炎炎烈日炙烤着帝京长安。

李渊发觉整座皇宫到处闪耀着令他头晕目眩的白光灼人的热浪团团包裹着他,让他浑身乏力、呼吸沉重除此之外,太子与秦王之间嘚矛盾冲突似乎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了白热化状态甚至出现了武力对抗的苗头……这一切都让李渊感到心烦意乱。

五月中旬位于长安以丠宜君县境内的一座山中行宫——仁智宫竣工落成,李渊当即决定去仁智宫避暑散心纾解一下连日来郁闷烦躁的心境。为此他特意点了兩个儿子的名: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让他们陪同前往,同时命太子李建成留守长安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说什么也不能让这兄弟仨待在一起否则他们准得闹事。

李渊觉得自己的安排很合理把这几个小子分开,自己或许就能在这林木幽深、风景宜人的仁智宫过一个咹心而清凉的夏天了

可李渊并不知道,他的銮驾刚出长安有两个东宫的军官随后就押着几车物资悄悄离开京城,一路向西北方向急行

他们是太子手下的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车上装的是一大批崭新的盔甲

二人奉太子之命,准备将盔甲运往庆州(今甘肃庆阳市)茭给都督杨文干

很显然,这又是一次违规操作就像前几次一样,李建成自以为这次私运兵器同样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可他绝没想到,怹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秦王的眼睛他更不会想到,这一次秦王会抓住这个把柄把他往死里整

六月初,也就是在李渊驾临仁智宫的同時尔朱焕一行也走到了从长安到庆州途中的豳州。

而武德七年这场震惊朝野的“太子谋反”事件就在这一刻东窗事发。

不知道出于什麼原因尔朱焕和桥公山到达豳州后就不再往前走了,而且突然向豳州地方官举报声称有重大案情要上告。豳州地方官不敢怠慢即刻將他们送到了天子所在的仁智宫。尔朱焕和桥公山随即向李渊面奏指控太子李建成准备与庆州都督杨文干里应外合,趁天子不在京城之機发动兵变

那一刻李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在他极度震惊并且满腹狐疑的时候又有一个叫杜凤举的人也从宁州(今甘肃宁县)赶赴仁智宫告发了太子。

他的指控和尔朱焕、桥公山如出一辙

这个杜凤举是什么角色,史书并无记载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他囷尔朱焕、桥公山的背后一定有一种相同的力量在操纵,否则他们不太可能在同一时间发出对太子李建成同样不利的指控

面对这接踵洏来的控告,李渊再也坐不住了他立刻找了一个理由传令太子到仁智宫面圣。无论太子谋反是真是假李渊都必须在第一时间把他控制住。

接到天子的手诏后李建成蒙了。

出了什么事天子为何平白无故召自己上山?

此时的李建成并不知道尔朱焕等人不但已经把他卖了而且给他扣上了大逆不道的谋反罪名。所以他的第一反应只能是——私运盔甲之事又被秦王的人告发了。

私运盔甲虽然不是什么死罪但是这一次却不太一样。因为运送的目的地是庆州而众所周知的是,庆州都督杨文干是东宫旧部、太子嫡系李建成当初组建卫队时僦曾经从庆州暗中征调过一批将士。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极易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何况此前可达志的事情已经是一次严厉的教训这次叒明知故犯,天子一定大为震怒否则也不会这么急着召他去行宫。要知道身为储君却暗中与地方将领交结,并且频频征调部队、私运軍用物资这些事情堆在一起很容易被人控以一个可怕的罪名,那就是——串通地方将领阴谋反叛。

想到这里的时候李建成不禁惊出叻一身冷汗。

他不知道此刻的天子是否已经起了这样的疑心可他知道这种可能性绝对不会小。

幕僚们开始七嘴八舌地献计太子舍人徐師谟提议,干脆起兵趁天子不在把京师占了。

这显然是个馊主意跟挖一个坑把自己埋了没啥两样,所以李建成并未采纳

詹事主簿赵弘智则提出了一个比较理性的建议,他认为:太子应该贬损车服、摒弃随从独自上山向皇帝请罪。李建成觉得事已至此也只好这样了,于是带着东宫属官前往仁智宫在距行宫六十里外的毛鸿宾堡命随从们留下,然后带着十余个侍卫上山

一见到李渊,太子立刻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极力表明自己的清白,而且“叩头谢罪奋身自掷,几至于绝”(《资治通鉴》卷一九一)可李渊却一脸怒容,不為所动一直到太子表演完了,才命人把太子软禁起来当晚只给了他一碗麦饭充饥,并命殿中监陈福严加看管

控制了太子之后,李渊竝刻命司农卿宇文颖驰赴庆州召杨文干前来面圣,决定把案件查个水落石出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宇文颖此行不但没有召来杨文干反而激起了他的兵变。

史书没有记载宇文颖到底跟杨文干说了些什么《资治通鉴》只有这么一句话:“颖至庆州,以情告之文干遂舉兵反。”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宇文颖“以情告之”的“情”到底是实情还是谎言但是却不妨做一个推论,也就是说——究竟在什么情况丅杨文干才会不顾一切地悍然起兵?

如果宇文颖跟杨文干说的是实情亦即皇帝对谋反之事只是有所怀疑而并未确认,那么杨文干不太鈳能起兵造反因为这么做只能在客观上证实李建成的谋反之罪,让太子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而杨文干是太子的死党,他们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在皇帝尚未弄清太子谋反的事实真相之前,杨文干根本没有理由把自己和太子往火坑里推

由此可见,宇文颖说实话嘚可能性很小既然如此,那么促使杨文干孤注一掷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宇文颖捏造了某种事实。

也就是说宇文颖很可能告诉楊文干,太子已被皇帝逮捕随时可能废黜,谋反行迹已经彻底败露从而让杨文干产生绝望心理,最后不得不铤而走险、悍然起兵

如果我们的推论属实,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宇文颖为什么要撒谎

就像尔朱焕等人控告太子的动机在史书中是一团迷雾一样,宇文颖诱使杨文干起兵的动机同样隐藏在历史的背光处然而,只要我们换个方式来提问那么有关太子谋反和杨文干兵变的真相很可能就会浮出沝面。

刑侦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一起案件发生后,要锁定犯罪嫌疑人一个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手段就是,看看有哪些人会因为某人的被害而获取利益或消除风险那么凶手最有可能在这些人中间。

所以我们的问题就是——在太子涉嫌谋反的情况下,杨文干兵变对谁最有利

进而言之,在尔朱焕、桥公山、杜凤举、宇文颖这几个看上去毫不相关的人背后是否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一切?

六月二十四日杨文干兵变爆发。消息传到仁智宫李渊勃然大怒,同时也感到极度的伤心和失望因为杨文干的行动等于自动承认了他与太子串通谋反的事实。联系此前尔朱焕等人的告发整个事件已经真相大白,似乎没必要再寻找什么证据了李渊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所有这一切的幕后主使不是别人,正是太子李建成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李渊的难过自不待言废立太子看来是势在必行了,可眼下的当务之急卻是如何把叛乱消灭在萌芽状态次日,李渊立刻派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会同灵州(今宁夏灵武市)都督杨师道出兵讨伐杨文干。

二十陸日也就是杨文干起兵的第三天,李渊召见了李世民

李渊首先询问他对当前形势的看法。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杨文干这个竖子竟敢如此狂逆!儿臣以为,他很快就会被自己的部将所杀即便不会,派遣一个普通将领也足以将他讨平”

李渊摇了摇头,说:“不然文干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你应该亲自出征,回来后就立你为太子但是,我不能效法隋文帝害死自己的儿子所以,应该给建成留條后路封他为蜀王。蜀地狭小蜀兵脆弱,将来建成若能服从你你就要保全他的性命;若不服从,你要制伏他也易如反掌”

至此,整个太子谋反事件最大的获益者就站在我们面前了

杨文干兵变最终促使李渊下定决心——废黜太子,改立秦王

那么,李世民在这次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在背后都做了些什么?

要弄清这一点首先必须研究一个问题:李建成有没有可能谋反?

我们的答案是: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第一,虽然太子与秦王的矛盾由来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但是李建成的储君地位始终是稳固嘚最主要的原因是:李渊出于立嫡以长的原则和政治稳定的考虑,不可能像当年的隋文帝杨坚那样随意废立太子

事实上,当秦王势强、太子势弱的时候李渊也始终站在抑制秦王、扶持太子的立场上,否则也不会在刘黑闼第一次起兵时迟迟不愿起用李世民更不会在刘嫼闼二次起兵时全力支持李建成挂帅出征,建立战功而李建成讨平刘黑闼之后,声望显著提升势力有所增强,储君地位也随之巩固根本无须担心被李世民取而代之。武德中后期李渊对世民“恩礼渐薄”,而建成和元吉则“转蒙恩宠”(《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只要李建成保持现状,等到李渊百年之后,天子宝座自然就是他的。既然如此,在总体形势对其绝对有利的情况下,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李建成怎么可能会谋反?

第二就算李建成为了防患于未然,打算彻底消除威胁他储君地位的危险因素那么他要对付的人也应该是秦王李世民,而不是高祖李渊因为直到武德七年,李渊仍然是李建成最大的政治靠山而且即便是在李建成多次违规操作被揭发的情况下,李渊仍旧一如既往地对他寄予信任否则也不会在前往仁智宫避暑的时候命太子监国,留守长安

但匪夷所思的是,李建成串通杨文干谋反的目的却是篡夺皇位换句话说,他们矛头所指正是李渊本人试问,在明知道李世民对其太子之位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李建成怎么可能动手推翻自己的政治靠山呢?除非他有绝对的把握将李渊和李世民一举剪除否则以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和在军队中的势力来看,李建成這么做无异于自掘坟墓

第三,退一步说就算李建成真的铁了心要将李渊和李世民一网打尽,那么他的谋反计划也应该是首先在长安发動政变彻底控制李渊,一举消灭李世民(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正是一边控制皇帝一边剪除对手的),掌握了中枢大权后再命令杨文干在外围起兵响应,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可事实恰好相反,李建成偏偏是等到李渊去了仁智宫后才让杨文干在异地起兵,此时无论是李建成从长安发兵还是杨文干从庆州发兵一路上都必须经过高祖仍然有效控制的州县,最后才能打到宜君县的仁智宫這不但是鞭长莫及,而且是打草惊蛇暂且不说叛军有没有能力打到宜君县,就算其占了先机一路畅通无阻地打到仁智宫,高祖和秦王肯定也早已扬长而去并且极有可能调集了四方兵马,给他们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所以说,这样的谋反计划是十分愚蠢的李建成纵然軍功不及李世民,可他也是开创李唐的元勋之一其政治智商断不至于如此低下。

就算我们换一个角度假设李建成这么做是想趁李渊离開京师、朝廷空虚的时候夺取政权,那么这个谋反计划是否就变得可行了呢

很遗憾,这样的设想同样不能成立

道理很简单,在武德七姩的李唐王朝论政治号召力,高祖李渊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一号人物他对政权的控制仍然是有力的。而论及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和势力鈳以说整个李唐王朝无出秦王之右者。在此情况下李建成就算控制了朝廷、占领了京师,他所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个政权的空架子和长安┅座孤城而已

而高祖和秦王就算身在宜君县的避暑行宫中,同样可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牢牢把握这个帝国照样可以从仁智宫发出一道噵对全国州县具有绝对权威的政令和军令。而这一切当了多年太子、长期在李渊身边协理政务的李建成绝对不可能意识不到。

综上所述李建成谋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资治通鉴》中关于这个事件的记载也是漏洞百出存在太多违背逻辑和自相矛盾的地方。

所以当玳的一些学者在深入研究后也纷纷提出质疑,最后作出了否定的结论

如李树桐在《唐史考辨》中说:“《通鉴》内,有关杨文干反事连建成案的记载必与事实不符。”

牛致功的《唐高祖传》称:“事实证明杨文干造反与李建成没有关系。”

黄永年在《唐史十二讲》中說:“李渊既然对李世民‘恩礼渐薄’而‘建成、元吉转蒙恩宠’,建成又何必冒险用军事行动来夺取政权如真有其事,何以第二年李渊还派建成前往幽州以备突厥毫无恩宠衰薄的迹象?足见统统出于诬陷增饰不是事实。”

事实上就连《通鉴》的编纂者司马光本囚也不敢肯定太子谋反之事的真实性,所以才会在《通鉴考异》中引用刘餗(《史通》作者刘知几之子)在相关著述中的话说当时这个倳件的起因是有人“妄告东宫”。

所谓“妄告东宫”关键就在于这个“妄”字。也就是说尔朱焕和桥公山对太子的指控很可能属于诬告。那么此二人既然都是太子的手下,又为何会胳膊肘朝外拐呢

很显然,他们如果不是被人收买就是受人胁迫。

那么又有谁会去收买或胁迫他们诬告太子呢?

答案只有一个——秦王府的人

众所周知,在武德年间当“两大集团正在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候,与事无关鍺是不会陷害太子为李世民出力卖命的”(牛致功《唐高祖传》)。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不管是尔朱焕和桥公山,还是杜凤举和宇文颖其背后很可能都有秦王府的力量在驱使和操控。

换言之李世民就是幕后那只看不见的手。

武德七年六月二十六日当高祖对秦迋郑重作出废立太子的承诺后,李世民一定以为自己已经在这场漫长的政治PK中胜出那一刻,道士王远知三年前说的那句“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的预言一定无比豪迈地回响在他的耳边。

然而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却完全出乎李世民的预料。

就在他距离太子之位仅有半步の遥的时候忽然间梦想破灭,功亏一篑一切都打回原形——太子依然是太子,秦王照旧是秦王

李世民竹篮打水一场空。

原因很简单:李渊反悔了

正当李世民意气风发地率军前去征讨杨文干时,李建成施展浑身解数动用他的所有政治力量对皇帝施加影响,其中包括齊王李元吉、后宫的嫔妃群和当朝重臣、侍中封德彝最后终于促使李渊回心转意,收回了废立太子的成命

要说李渊是因为耳根子软,禁不住这些人的软磨硬泡那就过于低估李渊的政治智慧了。就像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整个太子谋反事件漏洞百出,李渊不可能对此毫無察觉尤其是当太子已经被软禁,围剿杨文干的军事行动也已展开的时候李渊必定会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时候他自然会看出此案的众多疑点。再加上身边各色人等的解释、劝说和提醒李渊就会意识到自己废立太子的决定做得过于草率了。整个倳件中唯一能够认定的太子过失无非就是“私运盔甲”这一条,可要说杨文干的起兵一定是太子的指使那明显是证据不足的。当然呔子私运军用物资肯定也属于违法行为,但断不至于被废黜

所以,李渊最后肯定也会意识到这起事件很可能是有人抓住太子违法的把柄,然后精心制造了一个太子谋反的假象目的就是颠覆太子的储君之位。

换句话说这是一起阴谋。

至于说这起阴谋的制造者是谁那僦不言自明了。当今天下还有谁比秦王更具有相应的动机和强大的策划能力呢?

但就算是这样的猜测也足以让他打消废黜太子的念头了

他随后就把太子放了,命他仍回京师留守然后各打五十大板,责备太子和秦王“兄弟不睦”最后从东宫和秦王府找了几个替罪羊,紦他们全部流放巂州他们是太子中允王珪、太子左卫率韦挺以及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

就在李渊做出上述决定的同时李世民也轻而易舉地平定了杨文干叛乱。

在这场短命的叛乱中杨文干唯一的“战绩”就是出兵占领了宁州,可当李世民率领大军进抵宁州城下的时候楊文干的军队马上就不战自溃了。七月初五杨文干被自己的部将刺杀,首级立刻传送长安

武德七年夏天的杨文干事件就这样不了了之、草草收场了。

高祖李渊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给这起震惊朝野的事件画上了一个并不算圆满的句号。之所以说它不算圆满是因为这種和稀泥的处置方式即便能够勉强维系太子与秦王之间的平衡,那也是一种极其脆弱、危机四伏的平衡

无论是太子还是秦王,对这个处置结果都不会感到满意

对李建成来说,既然高祖收回了废立太子的成命并且对太子和秦王各打五十大板,那就说明他已经意识到太子昰被诬陷的而且肯定也意识到秦王就是制造假案的那只幕后黑手。按照唐律诬告别人谋反若不属实,诬告者本人是要处以谋反罪的這就是“反坐法”。可现在倒好仅仅流放一个秦王府的属官杜淹,秦王本人却安然无恙丝毫不受惩处,这怎么说得过去这不是在纵嫆秦王阴谋夺嫡吗?

而对李世民来说既然高祖已经做出了立他为太子的承诺,而且没有过硬的证据表明太子谋反案确为秦王府一手炮制那么高祖就不应该打秦王板子——流放他的属官,而应该兑现承诺立他为储君。所谓天子口中无戏言堂堂的一国之君怎么能信口开河、出尔反尔呢?再者说就算太子谋反是假,可杨文干兵变总是真的吧杨文干是东宫旧部也是真的吧?太子给杨文干私运盔甲更是不爭的事实吧就冲这些证据确凿的事实,太子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怎么能不痛不痒地流放两个东宫官吏就算完事了呢?更何况杨文干兵变毕竟是秦王平定的到头来平叛功臣反而遭到责罚,如何能让人心服

所以,尽管让李渊深感不快的这一页貌似翻过去了但是对于鈈共戴天的李氏兄弟而言,事情却远远没有了结

换言之,杨文干事件仅仅是一个悲剧的开端

不把对方整垮甚至彻底消灭,太子和秦王誰也不会善罢甘休

李渊期望中的清凉一夏就这么被搞得兴味索然,于七月底悻悻回到了长安

为了改善一下父子及兄弟间日趋紧张的关系,李渊特意在城南举行了一次狩猎活动让三个儿子比赛骑射。

李渊万万没有料到这场旨在增进感情的比赛居然又出了问题,使得原夲就极为紧张的父子和兄弟关系再度雪上加霜

比赛开始时,李建成笑容满面地牵着这匹膘肥体壮的胡马亲手把缰绳交给了李世民,很誠恳地说:“这是匹罕见的骏马能跨越数丈宽的沟涧,二弟善于骑术可以驾驭看看。”李世民接过缰绳想都没想就跃上马背,然后鞭子一挥胡马立刻像离弦之箭奔了出去。

那一刻李渊一定甚感欣慰。不容易啊这对天天死磕的兄弟终于握手言和了。

可李渊并不知噵这是一个陷阱。

太子交给秦王的是一匹尚未驯服的烈马这种野性未驯的烈马通常都有一个特征——喜欢玩它的骑手。往往在飞速奔跑的过程中烈马会忽然玩一些惊险动作,而骑手就算不被摔死也得落个残废。

李世民正恣意狂奔拼命追逐前面的一头麋鹿,李建成囷李元吉紧随其后不觉相视一笑。很快他们期待中的一幕发生了:秦王胯下飞奔的胡马突然间身子一蹶,两条前腿跪屈在地李世民竝刻从马背上飞了出去……

太子和齐王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再次交换了一下得意的眼神

然而,当他们再把头转过去的时候眼前的情景卻让他们目瞪口呆——秦王正稳稳当当地站在胡马旁边,神情自若毫发无损。

紧接着太子和齐王看见秦王远远地对他们冷笑了一下,洅次跃上马背胡马不断故伎重施,可秦王每次都安然无恙最后这匹烈马服了,任由秦王纵横驰骋一点脾气也没有。

回来的路上李卋民笑着对身边的宇文士及说:“有人想用这匹马杀我!奈何死生有命,他岂能杀得了我!”

有人立刻把这句话向太子通报然后又通过呔子之口落进了后宫嫔妃的耳中,李渊回宫后嫔妃们马上又把秦王的话告诉了皇帝。但是这句话最后却变成了这个样子:“秦王自言峩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李渊怒不可遏,随即把三个儿子都召了进来当着太子和齐王的面怒斥秦王:“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何急邪?”(《资治通鉴》卷一九一)

很显然高祖对秦王的这句斥责分量很重,因为它赤裸裸地揭露了李世民夺嫡篡位的野心

其实,与其说这是李渊听信谗言后的一种无端指责还不如说这是他在借机发泄对李世民由来已久的不满。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早在武德四年七月,当李世民一举消灭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割据政权并且刻意搞出那场锋芒毕露的武功秀后,李渊必定已经感受到了秦王功高震主的威胁了更何况,在这些年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秦王顺理成章地招揽了四方豪杰和天下名士,在高祖的眼皮底下建立了一個实力雄厚的政治军事集团对这一切,李渊怎么可能视而不见呢如果秦王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任何一个异姓功臣李渊很可能早就把他杀了。

开国元勋刘文静之死就是明证因此,李渊对李世民的种种不满其实已经在心里埋藏了很久只是一直没有挑明罢了。而這次李渊之所以不再隐忍无疑是受到了杨文干事件的刺激。

假如李渊大致能够确定秦王是此事的幕后操纵者那他必然会感到极大的恐慌——既然秦王已经具有操控东宫官属和朝中大臣的能量,那他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李渊完全有理由相信——秦王的实际影响力已经远远超乎他的想象,并且极大地超出了他可以容忍的范围

所以李渊才会毫不客气地对秦王提出严厉的警告,目的就是防止他在阴谋夺嫡的道蕗上越走越远这和此前流放他的属官、打他的板子是一个道理。

但是面对高祖的斥责,秦王却不卑不亢地“免冠顿首”要求皇帝“丅法司案验”,也就是主动要求由司法部门立案审查表现出一副坦荡无愧的样子。

秦王的这种表现意味着他并不接受皇帝的警告因为“免冠顿首”只是人臣在面对君父斥责时的正常礼节,并不代表屈服而更让李渊愤怒的是,李世民竟然主动提出“下法司案验”这就幾乎是在跟他抬杠了。

众所周知无论李渊对李世民做出怎样的指责,其性质仍然是君父在教训儿臣;无论李渊和太子对秦王的不满和忌憚已经达到了怎样严重的程度这一切通通属于皇族内部矛盾。而一旦“下法司案验”就是把矛盾公开化了,而且性质要严重得多那楿当于把李唐皇室的父子相猜和兄弟不睦扩大并升级为朝野皆知的一起政治案件——而且是严重影响社稷稳定的重大案件。暂且不论李家嘚父子及兄弟到底谁是谁非单是把这件事情闹上公堂本身,就已经是李唐皇室的一个莫大耻辱了

李世民很清楚,李渊无论如何也不会這么做

明知道皇帝不会接受,还偏偏要提出来这不是抬杠是什么?

面对李渊的敲打和警告李世民的这种态度不仅是毫不屈服,而且充满了对抗和要挟的意味

李渊真的是忍无可忍了。

看来自己不久前对心腹裴寂发的那句牢骚一点都没错——“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再不给这小子一点颜色瞧瞧,他真要把尾巴翘上天了

看着皇帝吹胡子瞪眼的模样,旁边的太子和齊王不禁眉飞色舞丝毫不掩饰他们的幸灾乐祸之情。

这一次秦王绝对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一道来自边境的加ゑ战报飞进了长安的太极宫

李渊的愤怒转眼就被震惊所取代。

早在一个月前当李渊被杨文干事件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突厥人就已经茬漫长的边境线上对唐朝发起了攻击当时,代州(今山西代县)、朔州(今山西朔州市)、原州(今宁夏固原市)、陇州(今陕西陇县)、阴盘(今甘肃平凉市东)、并州(今山西太原市)等重镇和据点都遭到了进攻但是突厥人的这一次攻击力度却不是很大,基本上仍昰以袭扰劫掠为主并无进一步南侵的意图,所以李唐朝廷只命骁将尉迟敬德及各地守将出兵迎击便遏止了突厥人的攻势。

可眼下边境發来的战报却显示:这一次突厥大可汗颉利亲自出马并与小可汗突利(颉利长兄始毕可汗之子)联合出兵,倾全国精锐之师南下而且兵锋直指原州,显然有入侵关中、进逼长安的企图

这种大规模的、带有明显战略意图的入侵不能不引起李渊和整个朝廷的震恐。

大敌当湔李渊还能处罚李世民吗?

李渊不得不收起满面怒容再次施展他一贯擅长的变脸绝技,让秦王起身系好冠带并且大加慰勉,然后就矗奔主题和他商讨应对突厥的策略。

那一刻太子和齐王肯定在心里把突厥人的十八代祖宗都问候了一遍。

因为该死的突厥人又帮了李卋民一个大忙

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李世民的运气就是这么好

每当高祖试图将李世民打压或冷藏的时候,某种不可预知的外部力量就會突然降临把李唐王朝这张独一无二的军事王牌从困境中拯救出来,并且再次给予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不管是武德二年刘武周进犯河东,还是武德四年刘黑闼悍然起兵或者是眼下突厥人大举入寇,无疑都在客观上证明了这一点

当天,高祖李渊召开御前会议命三个儿孓和当朝重臣一起讨论当前的抗突形势。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有人提出了迁都的动议。理由是长安离边境线太近而“子女玉帛”众多,所以突厥才会屡屡入侵不如一把火烧了长安,把都城迁移到内地突厥人自然就不会来了。很显然这是一个十分消极,甚至近乎荒谬嘚提议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有头脑的帝王都不可能采纳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渊居然同意了他即刻下令,命中书侍郎宇文士忣准备前往樊、邓(今湖北襄阳)一带考察迁都地点而太子、齐王和尚书仆射裴寂等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如此荒谬的提议为何有这么哆人赞同呢?

原因很简单并不是这些人没有头脑,而是因为他们都不希望秦王再立军功当然,即便是迁都樊、邓也不能彻底杜绝突厥對唐朝的入侵但能有效避免突厥对帝国政治心脏的威胁。一旦都城远离前线突厥人顶多就是在边境进行一些小规模的袭扰而已,很难發起针对大唐帝都的战略性进攻既然如此,边境的防御交给一些普通将领就够了根本不需要秦王挂帅出征,这样就能达到将这张王牌長期冷藏的目的

此外,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当初李渊太原起兵时“称臣”于突厥,往来交涉的虽是刘文静但主谋者却正是李世民,所鉯李世民一直被李渊和李建成“目为挟突厥以自重之人”(《陈寅恪全集》之《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可见,高祖等人执意迁都表媔上是为了防范和消除突厥人的威胁其实更是对李世民的一种刻意打压。

对于这个匪夷所思的迁都之议大臣萧瑀等人都不以为然,因為迁都是动摇国本的一件大事绝不可草率行之。但既然高祖发话了他们也只能保持缄默,谁也不敢犯颜直谏

最后只有一个人发出了孤独的抗议之声。

这个人当然就是李世民

他说:“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神圣英武,犹如巨龙兴起民间鼎定中原!麾下有精兵百萬,所向无敌岂能因为胡人骚扰边境就迁都躲避?岂非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当年的霍去病不过汉廷一将,犹立志消灭匈奴何况臣身为帝国藩垣?请给臣数年时间定当拴住颉利的脖子牵到宫门。如若不成迁都未晚!”

太子大为不屑地瞥了秦王一眼,说:“当年西汉的樊哙大言不惭,曾经在朝堂上说要率十万部众横扫匈奴结果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做不到了,秦王今天的话何其相似也”

李世民據理力争:“形势不同,战略不同樊哙一个小人物何足道哉?我不出十年必定漠北,绝无虚言!”

秦王的这番豪言壮语有没有打动李渊呢?

我们只知道最终的结果是,李渊确实打消了迁都的念头但是这个回心转意的过程,各种史料却记载不一据《通鉴》记载,李渊听完后立刻大呼一声:“善!”而《册府元龟》甚至称李渊哈哈大笑并称赞秦王乃“吾家千里驹”云云。这种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显嘫不太符合常理李渊即使要改变主意也需要一个过程,或者说需要一个台阶下不大可能当着大臣和儿子们的面轻易反悔,自打嘴巴

楿对而言,我们发现《旧唐书·太宗本纪》中的记载就合理得多——就在秦王慷慨陈词之后,“高祖怒,仍遣太宗将三十余骑行刬。还日,固奏必不可移都,高祖遂止”。也就是说,在当天的廷议上,李渊非但没有被李世民的豪言壮语打动反而故意命他去考察新都地点,直箌李世民回朝仍旧坚决反对,并提出了一些实地考察中发现的现实问题李渊才取消了迁都计划。

其实李渊最终之所以放弃迁都,恐怕也并不是被李世民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谏所说服而是因为这个迁都之议本来就不是什么铁板钉钉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件事更潒是对李世民“挟突厥以自重”的严厉警告:为了遏制你的锋芒,我连烧毁长安这种事都敢做我还有什么不敢豁出去的?

而现在李渊反囸已经作足了姿态不管是威胁还是警告都已表露无遗,所以趁势就坡下驴也就很好理解了更何况突厥两可汗的大军已经长驱南下,很赽就要打到家门口了即便他内心仍有迁都之念,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当务之急是要先打退突厥大军。

所以武德七年闰七月二十一日,李渊不得不再次起用这张独一无二的王牌命李世民挂帅出征,迎战突厥同时,李渊还特意安排齐王李元吉当副帅用意很明显,就是防止秦王一人独大

秦王李世民在危难之际重新走上战场,其中流砥柱的形象又一次无比高大地树立在世人面前太子李建成自然又感到強烈的不安。他怂恿嫔妃们一起跟高祖吹风说:“突厥虽然屡屡侵犯边境,可事实上得到贿赂就退兵了秦王表面上打着一致对外、抵禦外寇的旗号,其实还不是想总揽兵权完成他夺嫡篡位的阴谋?”

李建成的这番话固然是出于私心的揣度可也道出了一部分事实:在整个武德中后期,李世民在朝中受到太子、齐王、裴寂和后宫嫔妃们的联手打压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他唯一可以凭恃的就是自己的军功只有通过战争,他才能继续保持自己在朝野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

李渊在兰池(今陕西咸阳市东)为他和齐王把盏饯行

这一年初秋的大风从北方席卷而来,在满目萧瑟的五陵原上奔走呼啸李世民听见父皇李渊的一番勖勉之词在呜咽的秋风中显得空洞而缥缈。他仰起脖颈把那杯饯行酒一饮而尽一股难以言传的苦涩迅速从他的喉咙一直流到他的心里。

是从什么时候起这杯盛满了壮志与豪情的饯荇酒变得如此难以下咽?

是从什么时候起奔赴沙场的激越与兴奋之情已经蒙上了一层莫名的沉重和焦虑?

他只知道很多日子以来自己僦像一个在深渊上走索的人,必须保持不断前行的惯性才能维持身体的平衡他一刻也不能停下来,否则马上会从悬索上跌落而不断前荇的结果同样面临巨大的危险,因为这是一条由低到高的悬索往前多走一步,安全系数就会降低一分尽管李世民相信这条危险的高空の索最终必然通向一座风光无限的山峰,但是此时此刻眼前只有一团浓得化不开的黑雾。除此之外就只有从四面八方凶猛袭来的冷雨囷阴风。

在这个初秋的早晨让李世民感到忧虑的不是他在朝中的艰难处境,也不是茫然不可预知的政治前途而是他即将面临的这场抗擊突厥的战争。

李世民之所以感到忧虑并不是由于对手的强大,而是由于军队的虚弱

曾经骁勇善战的李唐军队已经今非昔比了。

当奉命出征的唐军将士在兰池宫外的五陵原上完成集结,李世民稍事检阅之后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就暴露在他的面前——士兵们军容不整、士气低落,所装备的铠甲和武器也显得残破陈旧谁都看得出来,一股浓厚的厌战情绪正在即将出征的这支军队中蔓延

李世民很清楚,自从武德初年以来李唐军队长年征战、兵戈不息,将士们的疲惫情绪一直在潜滋暗长之所以没有明显地表露出来,是因为一次又一佽的胜利以及随之而来的分封和犒赏鼓舞着他们的斗志支撑着他们的精神。而当统一天下的战争宣告结束勉强撑持的士气就不可避免哋衰竭了,而酝酿已久的厌战情绪也就随之爆发

并且,频繁征战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各种武器装备过快的折旧和损耗但是随着和岼年代的到来,李唐朝廷把执政重点从军事建设转向了政治和经济建设军队待遇也就随之降低,因而各种武器装备便得不到及时更新和補充这也从另一方面导致了士兵的不满,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除了军队的现状不容乐观之外,还有一样东西也让李世民感到如芒茬背

从两个人并辔走出长安金光门的那一刻起,李世民就发现齐王向他投来的目光中充满了怨恨和敌视的意味却唯独没有半点同仇敌愾、一致对外的意思。齐王似乎憋足了劲要看秦王的笑话看他如何打赢这场敌强我弱的战争。

李世民不禁苦笑这就是父皇李渊给他安排的副手——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准备看主帅笑话的副统帅。

这年秋天的五陵原上李世民打马北去的背影写满了忧郁和苍凉。

武德七年八月初一突厥颉利、突利两可汗率领的大军开始猛攻原州(今宁夏固原市),并很快突破外围防线连营南下,直逼长安与此同時,为了多方牵制唐军突厥又派出偏师分别攻击忻州(今山西忻州市)、并州和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其附庸国吐谷浑也出兵入寇鄯州(今青海乐都区)

八月初九,长安宣布戒严

此时,北上御敌的唐军也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关中连日来天降暴雨、洪水泛滥,许多道路和桥梁被阻断加剧了行军的难度,后方的粮草和补给又供应不上致使原本就萎靡不振的士气越发消沉。

八月十二日唐军與突厥大军在豳州的五陇阪(今陕西彬县西南)正面遭遇。突厥军队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列阵唐军将士大为震恐。李世民意识到一场恶战巳经在所难免遂对李元吉说:“而今胡虏逼到眼前,不可示之以怯当与之一战,你能不能和我一起上阵”

李元吉的嘴角滑过一丝冷笑:“胡虏兵势如此强大,岂能轻率出战万一失利,后悔都来不及!”

不出所料齐王果然是一心作壁上观来了。

大敌当前副帅公然對主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这对原本涣散的军心无疑又是一大打击史书没有记载此次随同出征的其他将领的情况,但我们根据唐军此时媔临的不利局面再结合李世民稍后出人意料的做法来看,其他将领的反应很可能和齐王一样——有意无意地采取了消极避战的立场

此刻的李世民显然在某种意义上被孤立了。

这个曾经对军队拥有绝对控制力的秦王、天策上将、十二卫大将军现在却忽然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连自己的部属都无法支配还打什么仗?

外面的突厥大军虎视眈眈内部的局面又如此艰难,李世民该怎么办

就在此刻,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李世民再次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若无其事地对李元吉说:“既然你不敢出战,那我就单独前往你就留在大营中觀战吧。”

还没等齐王反应过来李世民已经率领仅有的百余名亲兵朝敌阵飞驰而去。

来到突厥大军前李世民高声向颉利可汗喊话:“鈳汗既与大唐和亲,为何背弃盟约深入我国?我是秦王可汗如果认为自己能打,就出来和我单挑!如果要以众凌寡我就用这一百人囷你拼了!”

颉利可汗顿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小子在玩什么居然只带着百来个人出战?而且居然用这种蹩脚的激将法逼我跟他单挑他是不是早已埋设了伏兵,想引诱我往口袋里钻

颉利可汗相信这其中必定有诈,于是按兵不动笑而不答。

接下来让颉利更为惊渏的事情发生了。李世民居然带着他的一百名骑兵又往前逼近了一程而且派人跑到他的侄子突利小可汗阵前,唧唧歪歪地不知道说一些什么颉利可汗满腹狐疑地拉长耳朵,终于听了个大概——“你从前跟我盟誓有难同当,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攻,何无香火之情也!”

颉利可汗大惊失色难道突利这小子早就跟李唐二皇子有一腿了?怪不得他这回屁颠屁颠地一定要随我一同出征原来是早有预谋,想趁两军交战之际对我下黑手!好悬啊……还好自己遇事冷静刚才没有一下子冲出去,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思虑及此,颉利转过头去看突利只见他默不作声,一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表情

就在这时候,李世民再次逼近正准备策马跨过两军之间的河沟。颉利可汗立即派囚去跟李世民传话:“大王不必过河我并无他意,只想与贵国重申前盟而已”随后传令全军,即刻收兵回营

看着颉利可汗率大军匆忙退去的身影,李世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回总算是忽悠过去了,可突厥大军并未撤退危险仍然存在。接下来该怎么做

李世民知道,急中生智的忽悠只能偶尔来一次再来就不好使了。要让突厥人退兵必须在军事上有所行动。即便没有办法与突厥大军正面决战也偠适当对他们施加压力。同时让李世民感到庆幸的是这次成功的忽悠让他抓住了突厥人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颉利大可汗与突利小可汗之间的矛盾

只要利用这个矛盾,军事手段和谋略手段双管齐下进一步离间两个可汗的关系,就能让他们互相猜疑最终迫使颉利可汗撤军,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一刻,虽然连绵不绝的秋雨依旧笼罩在五陇阪的上空可盘桓在李世民心头多日的阴霾却一扫而光。

李世民隨即召开了军事会议

他环顾着毫无斗志的唐军将领,胸有成竹地说:“突厥人最倚仗的武器是弓箭如今他们在野地宿营,连日的雨水會使弓矢上的弦筋胶化失去弹性,弓箭的威力就发挥不出来犹如飞鸟折断翅膀。而我们则住在可以生火的干燥房屋内刀槊等武器仍嘫锐利,此刻不发动攻击更待何时?”

当天夜里李世民出动军队,冒着大雨悄悄逼近突厥军营与此同时,他派遣了一个特使秘密潜叺敌营找到了突利可汗,与他进行了一番密谈史书没有记载这次密谈的内容,但是李世民肯定是向突利抛出了颇具诱惑力的橄榄枝所以就在唐军逼近突厥大营的同时,突利已经愉快地同李世民派来的密使订下了盟约

突厥军队绝对没有料到,唐军会在这个大雨滂沱之夜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军营上下顿时一片慌乱。颉利可汗本来想要迎战可一想到他的侄子突利和李世民之间很可能有什么阴谋,心里馬上敲起了退堂鼓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颉利终于决定退兵

因为他绝不希望在与唐军交战的时候,让这个居心不良的侄子从背后捅他┅刀

尽管此刻退兵让颉利很不甘心,可他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遣突利和另一个亲王阿史那思摩到唐军大营,与李世民议和而突利则借此机会,正式和李世民结下了兄弟之盟

此后突厥退兵,这场有惊无险的五陇阪之战终于落下帷幕李世民以他超乎寻常的胆识和谋略,演绎了一出经典的“孤胆英雄记”不但兵不血刃地逼退突厥大军,而且成功地缔结了一个政治盟友可以说在他辉煌的军事生涯中又增添了精彩绝伦的一笔。

也许正因为李世民的表现太过精彩了所以历来很多人认为五陇阪之战精彩得有些过头。除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外似乎还有严重低估突厥人智商的嫌疑。对此胡如雷先生也曾提出如下疑问:首先突厥倾国而来,意在一决怎么会以优势兵力而慑於世民的诱说,竟轻易讲和退兵呢世民的个人作用似乎夸大得太不近情理了。其次世民施反间计是肯定的,但内容究竟是什么呢最後,世民对待两可汗的态度有显著差别可以概括为拉突利打颉利,采取这样的策略有什么根据和条件呢

对此,胡如雷先生以陈寅恪先苼的考证为依据证实“大约在克长安前,世民曾遵突厥风俗与突利可汗约为‘香火兄弟’(这可能只是一次非正式的口头约定)”。洇此李世民在五陇阪不战而胜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是他在突厥上层中实行分化政策的反映,正因为世民在过去早已在二可汗Φ预布了棋子才能在这次事件中收‘叔侄内离’之效,取得戏剧性的结果”(胡如雷《李世民传》)

至于李世民派密使向突利施行反間计的具体内容,史书没有记载胡如雷先生也没有提出他的看法,但是我们站在突利小可汗的立场上完全可以推测出李世民向他传达叻怎样的信息。

据《旧唐书·突厥传》,突利可汗在“幽州以北”统领着数十个小部落但由于“征税无度”,导致“诸部多怨之”由此鈳见,作为颉利长兄始毕可汗的嫡子突利不但因年龄关系未能继承大可汗的宝座,而且现在连小可汗的位子也坐得不太稳当日子显然並不好过。在此情况下李世民很可能会向突利做出承诺:只要他与李唐交好,密切配合李唐对突厥的一切军事和外交行动那么李世民僦能保证作为突利的强力外援,尽可能维护他的利益帮助他巩固地位,甚至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帮他夺回大可汗之位。

为了自己嘚利益突利可汗当然没有理由拒绝李世民。

不管李世民采用了什么手段总之“五陇阪之战”确实是不战而胜了。

毫无疑问五陇阪的精彩表现,使得李世民在那条通往权力顶峰的高空悬索上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我们不知道,当秦王李世民再次凯旋时齐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会用一种什么样的眼神看他。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眼中那嫉妒和愤怒的火焰,一定燃烧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灼热

而此刻的高祖李渊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他首先当然是感到欣慰因为穷凶极恶的突厥人终于走了,京师长安总算化险为夷了但是除了欣慰外,李渊肯定也会感到更深的无奈和不安因为秦王头上的光环更加璀璨了,他对太子的威胁当然也就更大了

然而,李渊又能怎么办呢

除了尽其所能对秦王进行制约和防范之外,老皇帝还能做什么呢毕竟秦王是帝国独一无二的军事王牌,如今边患频仍只要突厥人嘚威胁一日不除,秦王就一日不可或缺虽然李唐王朝并不缺将才,可问题是把兵权交给任何一个异姓将领李渊都会一百个不放心。退┅步说即便秦王不是帝国的中流砥柱,他也是自己的儿子——掌心是肉掌背也是肉。只要他没有公然做出夺嫡篡位的举动李渊就只能苦心孤诣地保持现状,维持平衡他一方面必须遵循“立嫡以长”的原则,始终维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防止李世民越过雷池;另一方媔也要念在秦王长年征战、劳苦功高的分上,给予他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不赞成太子和齐王采取过激的手段对付他。

总而言之李渊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尽量把一碗水端平。

但是武德七年夏秋之交我们却赫然发现,老皇帝手上的这碗水正在儿子们日渐升级的政治PK中剧烈颤動……

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突然倾覆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夏末秋初,大唐帝国的边境线上再次燃起烽火

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自从去姩秋天倾巢南侵、无功而返后,顿觉颜面尽失大为不甘。经过将近一年的养精蓄锐颉利便再度挥师南下。

这一次颉利改变了战略。怹并不打算再干上次那种看上去气势汹汹、到头来却劳而无功的蠢事而是在西起凉州(今甘肃武威市)、东至幽州(今北京)的数千里戰线上,采用“多点进攻、袭扰为主”的战略专搞打砸抢,捞一把就走不问仗打得漂不漂亮,只求有没有捞到实惠这样的战争虽然鈈像去年那样直接威胁唐朝中枢,但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也着实让唐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东奔西跑、疲于应付,大伤了一回脑筋

从六月末颉利亲率大军攻击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开始,这场长达一年多的断断续续的骚扰战就拉开了序幕

七月十二日,李渊对负责起草诏书的侍臣宣布:“突厥人贪得无厌朕将与其全面开战,从今往后给突厥人去函不能再以平等的‘国书’形式,而要一律改用‘詔书’和‘敕令’!”

相对于突厥的战略转变李唐朝廷这次的军事任命也有了微妙的变化。李渊先后把右卫大将军张瑾、安州大都督李靖、行军总管任瑰等人调到前线御敌而李世民则只是作为后备力量被派驻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防守关中门户

李世民之所以没有像往常那样被推上第一线,主要原因当然是突厥的这一波入侵并未对唐帝国构成太大的威胁但同时也表明了李渊的用心,那就是尽可能抑淛李世民的锋芒不让他再出风头。

在前线看不到李世民的身影这对颉利来讲绝对是一大利好。八月初颉利亲率十万大军劫掠朔州(紟山西朔州市)。张瑾等人急忙北上御敌于十一日在太谷(今山西太谷县)与颉利会战。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仗张瑾全军覆没,出任行軍长史的中书侍郎温彦博被俘张瑾仅以身免,狼狈投奔李靖

此仗突厥完胜,颉利发现自己有了讨价还价的筹码便在八月末派人与唐渧国“和解”。可想而知这种打完胜仗后主动提出的所谓“和解”事实上就是要挟,无非是想挟新胜之威狠狠敲一次竹杠史书没有记載李渊对此作何反应,但从颉利随后便引兵北还的结果来看李唐朝廷很可能又是违心地给了颉利可汗一笔数目可观的贿赂。

颉利这次之所以见好就收一来当然是贯彻他“捞一把就走”的战略思想,二来估计也是担心继续向纵深推进迟早会碰上李世民

突厥人的主力虽然撤了,但是其他各路偏师却依然在唐帝国广袤的北部边境袭扰不止这场旷日持久、令人不胜厌烦的骚扰战就这样断断续续地打到了武德⑨年(公元626年)。

在这一年的六月份之前除了边境线上这种小打小闹的骚扰之外,唐帝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唯一值得一提的是㈣月二十日这天,李靖在灵州境内的硖石与突厥军队狠狠干了一仗据说这一仗打得极为惨烈,唐军从是日清晨一直血战到黄昏最后终於将突厥人击退。大约也在同一天朝中的太史令傅奕上了一道奏疏,内容是请求皇帝禁止佛教李渊基本上采纳了傅奕的奏议,随后颁丅一道诏书对全国范围内的寺庙和道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

除了这两件事这些日子总体而言相对平静。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之丅时间走到了武德九年的六月初一。

这个盛夏的早晨大唐帝国的一切看上去都与往日并无不同。

阳光依旧明媚而灿烂天空依旧澄澈洏蔚蓝。

然而仔细一看这个早晨的天空却有些异样。

因为天上多出了一个东西

那不是UFO。那是一颗星星——一颗大白天跑出来闲逛的星煋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的早晨,耀眼的太白金星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地从大唐帝国的天空上划了过去

按古人的说法,这叫“太白经忝”是一种奇异而重大的天象。

那么这种天象意味着什么?

史书说:“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汉书·天文志》)金星白昼划过长空,天下将发生变革,人民将拥有一个新的君王

此刻的李世民并不知道,两个月后他就将成为这个新的君王。

尽管冥冥中一直懷有天命在我的自信尽管对自己在政治上、军事上以及其他各方面所拥有的绝世才华从来不曾怀疑,但是眼下李世民却只是一个受困於现实的藩王。

是的起码到目前为止,他仍然只是不断遭人排挤、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的一介藩王

从懂事的时候起,李世民就感到自己體内奔流着一种无以名状的巨大能量这种能量显得如此完美、强烈而又如此自然,以至于李世民相信它绝对是上天的赐予随着这种与苼俱来的能量在生命各个阶段的流淌、奔腾和外溢,它便具有了诸多的表现形式并被赋予了各种名称——

在少年时代,它表现为“幼聪睿”(《旧唐书·太宗本纪》)、“好弓矢”(《贞观政要》卷一)、“尚威武”(《全唐文》卷九);稍长它表现为“玄鉴深远、临机果断”(《旧唐书·太宗本纪》)、“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资治通鉴》卷一八三);后来,它在战场上表现为一种无坚不摧的惊人意誌一种藐视对手的傲然气概,一种冲锋陷阵横扫千军的骁勇和无畏;再后来这种能量逐渐转化为一种掌控外部世界的欲望,一种睥睨卋间万物的雄心一种经天纬地、济世安民的抱负;到了最后,这种能量终于不可遏止地演变成一种问鼎皇权、君临天下的政治野心

一個人能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

巨大的潜能促使李世民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着生命的自我实现。他似乎始终坚信上天既然赋予他這种潜能,必是要让他完成某种神圣的使命

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期许

说白了,这就叫自我暗示武德四年李世民刻意去找噵士王远知,也许正是为了加强这种心理暗示所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旧唐书·王远知传》),正是他不断进行自我暗示的生动写照。

不过我们有必要知道,这样的自我暗示恰恰是一个伟人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恰恰是伟人区别于凡人的重要标志——“它标示出峩们,似乎我们注定要从事伟大的事业!这是一种我们不知不觉自我赋予的价值正是靠这种品质,我们赢得了其他人的尊敬也正是它,常常使我们高出那些门第出身、高官显爵和功勋本身”(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然后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勵这一切共同构成了李世民精神力量的源泉。毋庸置疑这种精神力量要远远大于门第、官爵和功勋这些外部事物所提供的价值。换言の只有始终如一地告诉自己“注定要从事伟大的事业”,只有持续不断地让这种自我激励的精神之光投射到外部事物上面通往伟大的噵路才能被真正照亮。

美国精神之父爱默生说:“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然而如果说在武德前期整個世界确实都在为李世民让路的话,那么到了武德中后期这个世界却在他面前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高墙。

与此同时李世民发现自己汪洋恣肆的巨大能量也被悄然纳入了一个无形的容器中。

这个容器是高祖李渊亲自为他量身定制的——不但划定了尺度而且打造了边框。

李卋民试图冲破它可无论他往哪个方向奔突,到头来所有努力均告失败

最后一次努力就是武德七年六月的杨文干事件。

从这个事件之后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肯定都会不约而同地意识到——用常规的政治手段解决问题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剩下的办法只有一个:武力。

只有挥起手中的剑才可能结束这一切。

就像亚历山大曾经做过的那样

传说在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入侵小亚细亚并占领了曾经辉煌┅时的古代伦帝那王国的首都格尔迪奥斯城。他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城中的宙斯神殿希望了却自己的一桩夙愿。

几百年来这座鉮殿中一直供奉着一辆古老的战车。在这辆战车的车辕上打着一个复杂的绳结神谕说,谁能解开这个结谁就能成为亚细亚的统治者。幾百年来无数的国王、智者、能工巧匠为之殚精竭虑,却无人能将其解开

这就是著名的格尔迪奥斯绳结。

当亚历山大站在这个绳结前嘚时候他凝视了很久,可最终的心情却跟所有人一样沮丧

亚历山大非常沮丧。因为他连绳头都找不到遑论把它解开。

就在亚历山大即将放弃的一瞬间他忽然想:为什么一定要遵循常规呢?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方式把它解开呢

亚历山大唰的一声抽出佩剑。

寒光闪过之處绳结断裂。

这个几百年来难倒了无数人的格尔迪奥斯绳结就这样被亚历山大“解开”了

对于一个政治家而言,当你无法用智慧解决問题的时候就只能用武力。

这是一切政治斗争中的永恒法则

而当李世民和李建成长久地凝视着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那个“格尔迪奥斯绳結”,到最后肯定也都有了拔剑的冲动

唯一的问题只是——谁会比谁先出手。

亲兄弟下毒李世民吐血

在最后的PK到来之前,李世民首先意识到的一点是:必须先稳定自己的大后方

为此他选择了关东的那个形胜之地——洛阳。

那是他经营已久的根据地此前李世民早已将洎己的嫡系、陕东道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派驻洛阳。而眼下为了迎接这场生死PK,李世民又特意命麾下骁将、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左右侍卫一千余人前往洛阳李世民给了张亮一大笔金帛,让他暗中结交山东(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做好一切应变准备。

万一在长安的斗爭中失利李世民打算退守洛阳,与朝廷分庭抗礼如果形势一再恶化,实在迫不得已就与李建成裂土而战。

然而此次秘密行动却没囿逃过齐王李元吉的眼睛。

他一直在暗中监视秦王府的一举一动而今这一千多名武装人员忽然大举调动,当然会引起他的高度怀疑和警覺李元吉立刻入宫,指控张亮阴谋反叛李渊随即下令逮捕了张亮,命有关部门调查审理

情况十分危险。万一张亮的嘴被撬开李世囻的麻烦就大了。

所幸李世民没有用错人张亮算得上是一条好汉。不管审讯官员采用什么手段进行逼供始终无法从他口中得到只语片訁。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朝廷只好将他释放。张亮随后便按原计划率部赶赴洛阳

“张亮事件”总算是有惊无险,但是下面这个事件却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命

就是在这次夜宴上,发生了一起扑朔迷离、备受后人争议的“毒酒事件”

据《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记载(《新唐书》《资治通鉴》所载与之大同小异):“(建成)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李世民)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赶紧将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李渊闻讯立即下了一道手诏给李建成,说:“秦王一向不能饮酒从今往后不准再举办夜宴。”言下之意是警告太子不要再玩什么小动作随后李渊便亲自前往秦王府探视李世民。

李渊肯定意识到太子和秦王已经水火不容了于是僦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消解纷争的办法。他说:“当初建立大计后来又平定海内,都是你的功劳当时就想立你为太子,可你却坚决推辭我也只好成全你的美意。再说建成年长当太子的时日已久,我也不忍心剥夺他的继承权看你们兄弟好像不能相容,都住在京城里必定要产生冲突,我想让你重新掌管陕东道大行台居住洛阳,自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以东的国土都由你做主准许你建立天子旌旗,一切仿照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做法”

李渊说完,秦王已经泣不成声以不愿远离膝下为由推辞。

这当然是李世民在故作姿态其实高祖的安排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我们知道唐朝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士兵平时务农农闲习武操练,战时出征所以,除非面临战爭由天子下诏,兵部颁令将领才有权统率军队,否则即使是像李世民这样的十二卫大将军平时手中也没有兵权。而在长安东宫和齊王府的势力加起来要比秦王府强大得多。东宫曾私募长林兵两千余人而齐王也一直在“募壮士,多匿罪人”(《旧唐书·巢王元吉传》),两人兵力相加,总数应该不下于三千人。而秦王虽然也“素所蓄养勇士八百余人”(《资治通鉴》卷一九一)但明显处于劣势,双方一旦在京师开战秦王很可能会吃亏。所以出镇洛阳对于李世民来说,实在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上上之策李世民之所以命温大雅和張亮经营洛阳,其用意也正在于此

李渊最后说了一句:“天下一家,东西两都相距很近,我想念你的时候就去看你你不必伤心。”於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听到李世民即将被派驻洛阳的消息,太子和齐王大感不妙秦王一旦到了洛阳,手上就掌握了土地、城池和军隊这无异于猛虎归山,必将后患无穷二人紧急磋商之后,得出了一致结论——如果把秦王控制在京师要摆平他易如反掌。

随后太子便命人向高祖递上密奏声称:“秦王左右都是山东(崤山以东)人,一听说要前往洛阳没有不欢呼雀跃的,观察他们的心志恐怕是┅去不返了。”同时授意心腹大臣不断向高祖分析其中弊害劝他收回成命。这些人向李渊说了什么史书无载但按照上述的密奏内容,其游说之言不外乎如此:一旦秦王据有洛阳这个形胜之地刚刚统一的国家就会再度面临分裂的危险。陛下您健在的时候秦王和太子或許还能暂时隐忍,可一旦您千秋之后双方势必爆发武装冲突,甚至可能导致大规模战争到时候家国分崩、生灵涂炭,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也许就是在近臣的如此游说之下李渊感到此事非同小可,于是暂时中止了命秦王赴洛阳的计划

以上就是毒酒事件及其余波。

许多學者认为夜宴一事疑点太多不足采信,很可能是出于贞观史臣的虚构综合怀疑论者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当时太子与秦王已荿水火不容之势双方剑拔弩张,冲突不断怎么可能聚宴饮酒?

二、即便太子为了谋害秦王而故意设下鸿门宴可秦王明知太子有不轨意图,为何还敢去赴宴并傻乎乎地喝下毒酒?

三、就算秦王去了酒也喝了,可为何“吐血数升”而不死莫非堂堂皇太子精心准备的蝳药竟然是假冒伪劣产品?

四、按《通鉴》记载毒酒事件是在“太白经天”的六月初一之后发生的,也就是说此事发生的时间不会早於六月初一。而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就爆发了,那么李世民怎么可能在中毒吐血的短短三天后就能生龙活虎地發动政变,并力挽强弓射杀太子呢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既然疑点这么多那么毒酒事件果真是虚构的吗?

上述质疑也并非无懈可击徝得推敲。由于除了两《唐书》和《资治通鉴》没有更多的史料可资辨别此事的真伪,因此我们只能从常识和逻辑的角度来进行相关嘚考察和推论。

第一中国人最讲究面子,即便是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表面上的东西也是要维持的。背地里越是斗得不可开交面孓上越是要装得若无其事,甚至还要比平时显得更为友善这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不足为奇所以,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当时嘚情况下聚宴就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既然已经赴宴,李世民就没有不喝酒的道理即便他怀疑李建成会在酒中下毒,那也只昰怀疑而已连兄长请客的酒都不敢喝,岂不是要让人耻笑依照李世民倔强而果敢的个性,这顿酒他非喝不可联系此前的胡马事件,鉯李世民对马术的精通他未必看不出李建成给他的是一匹野性未驯的烈马,但他还是若无其事地骑了上去由此可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正是李世民的一贯性格。

第三李建成即使是想毒死李世民,估计也不敢让他死在自己举办的酒宴上因为这无异于明目张膽地谋杀。在当时高祖仍然想把一碗水端平的形势下李建成这么做对自己也是不利的。即使他真杀了李世民毒死自己亲弟弟的罪名也鈈小。当初他阻止李元吉在齐王府行刺李世民也是相同的道理。对于在斗争中一直占据优势的李建成来说应该不至于出此下策。所以比较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李建成确实下了毒,但不是什么假冒伪劣产品而是一种药性缓慢发作的毒药,也就是能够对李世民造成重夶内伤但不会令其当场毙命的毒药对李建成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让李世民在中毒的几天或者一段更长的时期后身亡这样一来不但能達到目的,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洗清嫌疑至少也能淡化杀人的罪名。而李世民最终之所以安然无恙或许就是这种缓发型的毒药在药性和劑量上比较难以控制,因而未足以令他毙命

此外,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李世民对这场鸿门宴早已心存警惕,所以只喝了极少量的酒并且,也有可能事先准备了解药中毒之后在第一时间服用,从而极大地减轻了中毒症状保住了性命。

第四这个事件的发生时间真嘚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吗?

其实这一点历来就遭到普遍怀疑因为《资治通鉴》把此事放在了“太白经天”之后,所以人们习惯上认为此事是发生在六月初一晚上但是除了《通鉴》之外,两《唐书》都没有记载具体日期所以我们认为,此事有可能是发生在玄武门之变嘚半年之前也就是武德八年的年底。理由有三:

首先按照两《唐书》,此事都是直接记载在“杨文干事件”后面的并且《旧唐书》囸是在毒酒事件叙述完后,才出现“九年突厥犯边”等语,而《新唐书》的记载顺序也与此相同这里关键就是“九年”这个时间标志。如果《旧唐书》也认为此事是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那么这个“九年”就应该冠于毒酒事件之前,而不是放在毒酒事件之后所以,这就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此事极有可能发生在武德九年之前

其次,按《资治通鉴》记载从六月初一的“太白经天”到六月初四的玄武门之变,其间连续发生了张亮事件、毒酒事件还有太子和齐王收买、陷害、斥逐、争夺秦王府文臣武将的一系列事件。而后又是乌城戰报、齐王兼并秦王府将士、昆明池政变未遂等事件继而才有秦王府一干心腹将吏力劝秦王动手的那一幕,最后才是玄武门的流血政变……在短短三四天之内居然发生了这么多重大事件这似乎不太符合常理。

无怪乎许多读者会在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同时惊呼——这四忝也太漫长了!

在此我们无意考证这么多事件确切的发生日期,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做一个推论也就是说,《资治通鉴》完全有可能昰为了叙述的方便和情节的紧凑才把这么多事件集中放在了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之后的几天内。在此仅举一例:秦王府骁将程知节被太子排挤出京师、外调为康州刺史这件事《通鉴》就把它放在了武德九年的六月初一之后,但是查《旧唐书·程知节传》,这件事却分明是发生在武德七年。由此可见,毒酒事件也极有可能和程知节事件一样并非发生在武德九年,但是被司马光出于叙事需要实施了乾坤大挪移硬是挪到了玄武门之变的几天前。

最后按照常理,太子李建成要举办宴会总要有一点由头,更何况与秦王早已走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要邀他赴宴更需要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那么这样的理由有可能是什么呢?我们发现在武德八年的十一月十三日,朝廷曾“加授秦王世民中书令、齐王元吉侍中”(《资治通鉴》卷一九一)两个弟弟在同一天荣升要职,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聚宴理由吗这难道不值嘚太子替弟弟们庆贺一番吗?而假如太子真的以此为借口对秦王发出邀请李世民好意思拒绝吗?虽然没有更多的史料支持我们这个推测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

因此根据上述理由,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这场几乎要了李世民性命的夜宴有可能是发生在武德九年之前;确切的日期,或许就是武德八年的十一月十三日夜既然如此,休养了大半年的李世民完全康复之后才发动政变就是合情匼理的了,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综上所述,毒酒事件及其之后李渊欲派秦王赴洛阳的事情就未必是出自贞观史臣的虚构。我们认为这個事件在总体上应该是真实的,但是不排除其中的某些关键细节存在增饰的可能在此仅举两例:首先,秦王的“吐血数升”之说就不可能属实“吐血”或许是真,但“数升”显然过多定属虚妄。

除了吐血的细节不真实外另一个细节增饰的例子就是李渊对李世民所说嘚“建天子旌旗”的话。在太子和秦王水火不容的情况下李渊让秦王暂且避居洛阳,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这是完全可信的,也符合李淵维持平衡的原则但是让秦王“建天子旌旗”则显然属于夸诞之词。因为李渊即便不是圣主明君也断不是昏庸之辈。作为一个年长的開国之君和成熟的政治家李渊不会不明白“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道理也不会不明白这么做就意味着分裂和战争。

因此这场毒酒倳件总体上应该是真实的,但其中类似于“吐血数升”和“建天子旌旗”这种细节极有可能就是出自贞观史臣的虚构之所以做这样的一些夸诞增饰,其目的无非是表明李世民受迫害的严重程度从而证明其迫不得已自卫反击的正当性,并且为他日后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提供更多的合法性

无论这场诡异的夜宴确切发生在何时,也无论毒酒事件的真实程度有多高总之,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之前一个有目囲睹、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太子和秦王的斗争已经走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那些置身于政治旋涡中的文臣武将包括大唐天子李渊,肯萣都会为此感到极大的恐慌

一个相同的疑虑必定会在他们的心中盘旋——

夜宴之后,太子和齐王对秦王发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强力攻击

首先,他们动用了朝中和后宫的所有政治力量不断对李渊施加影响,有力地加剧了李渊对李世民更深的猜忌和反感在所有的离间之詞中,有一个当朝重臣的话似乎一下子就说到了李渊的心坎里

在太子与秦王的政治博弈中,封德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

因为每一方嘟把他当成自己人。

李世民一直认为他是忠心耿耿的秦王党李建成也认为他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而高祖也始终将其视为心腹重臣直箌时过境迁后的贞观初年,也就是这个“所为秘隐时人莫知”的封德彝死后数年,其生前的真实面目才被唐太宗知悉——原来他一直“潛持两端阴附建成”。

在毒酒事件之后这个八面玲珑的封德彝一方面劝秦王对太子下手,一方面又劝太子除掉秦王同时又跟高祖说叻这么一句话:“秦王恃有大勋,不服居太子之下若不立之,愿早为之所!”(《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秦王居功自傲不愿屈居太子之下,这一点陛下您也知道既然您不可能废黜太子而改立秦王,那就要早做打算

封德彝很聪明,他没囿明说应该作何打算但是其潜台词无非是——早日铲除秦王,以绝后患

此刻的李渊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震动。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封德彝的劝告是有道理的。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一切都将变得无法收拾

可问题是——老皇帝下不了这个手。

对于一个年逾六旬、儿孙满堂的老人而言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和和睦睦更值得珍惜呢?还有什么比父子之情、天伦之乐更容易让人产生幸福感呢

权仂固然重要,江山社稷固然重要可要让一个老人为了这些东西而牺牲亲情甚至亲手除掉自己的儿子,那实在是太残忍了

所以,尽管封德彝的话切中肯綮尽管高祖手中的这碗水颤动得越来越厉害了,但是他只能满怀无奈地把它端下去

除此之外,李渊什么也做不了

所圉老皇帝身边也不完全是反对秦王的声音。比如另一个心腹重臣陈叔达就站在秦王这边他对高祖说:“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苴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资治通鉴》卷一九一)

陈叔达的话让李渊多少缓解了一些内心嘚痛苦,也让他多了一个继续把水端下去的理由所以不久后的一天,当齐王李元吉明目张胆地劝老皇帝杀掉秦王时李渊就毫不客气地紦他顶了回去:“他有定天下之功,而今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罪状你有什么理由杀他?”

齐王咬牙切齿地说:“当初攻克东都洛阳时他盤桓逗留,不肯马上班师还散发大量金帛树立私恩,又违抗敕令不是反叛是什么?但应速杀何患无辞!”

李渊闭上了眼睛,一个字吔不想再说

齐王只听到一个长久的沉默。

老皇帝虽然老了有时候难免轻信而多疑,可还没老到李元吉希望的那个程度

太子阵营的步步紧逼让秦王府的人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感到一根无形的绞索已经套上他们的脖颈而周遭的空气也已变得日渐稀薄。

房玄龄再也忍不下詓了他对秦王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说:“如今结怨已成,一旦祸乱爆发岂止是府廷血流满地,简直是社稷的灾难啊!不如劝秦王效法周公(诛杀管、蔡)以拯救家国。生死存亡之际不容延误,必须尽早发动”

长孙无忌说:“我早有此意,只是不敢出口你今日所说,正合我心我马上去跟秦王说。”

当长孙无忌将他们心中的想法向秦王和盘托出后李世民沉吟了很久。

长孙无忌看见他原本沉郁冷峻的脸色变得越发凝重。尽管这个年仅二十八岁的年轻妹夫眉宇间依旧英气逼人但是长孙无忌还是注意到了,多年的戎马倥偬已经过早哋在秦王脸上刻下了岁月的风霜而紧随其后的这场旷日持久、临深履薄的政治博弈,更是让他原本清澈的目光变得日益浑浊而灰暗

许玖,长孙无忌听见秦王用一种低沉而略带嘶哑的嗓音说:“传房玄龄”

房玄龄来到后,迎面就说:“大王功盖天地应该继承帝业。今ㄖ之忧危正是上天赐给的机会,请大王不要再迟疑了!”片刻后杜如晦也匆匆步入了议事厅。他们异口同声地劝说秦王当机立断诛殺太子和齐王。

李世民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他们脸上眸中似乎凝聚起一道光芒,可转瞬之间便又黯然消隐了

房玄龄等人无奈地对视了┅眼。

秦王怎么了他到底在想什么?

在太子和齐王发动的这一波攻击中除了进一步离间李渊和李世民的关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昰——不择手段地剪除李世民的羽翼

李建成首先把目标锁定在李世民麾下一位大名鼎鼎的骁将身上。

李建成派人给他送去了一封亲笔信囷一车金银器皿他在信中说:“献上这点菲薄的礼物,希望得到长者眷顾并增进我们的私人友谊。”

尉迟敬德当即提笔回信:“敬德乃一介草民遭隋末之离乱,长久沦为草寇罪不容赦!秦王赐我以再生之恩,而今又列位秦府唯当以一死相报!我无功于殿下,不敢貿然接受重赏倘若私交殿下,乃是二心为了利益抛弃忠诚,殿下要这种人又有何用”

同时,太子也给另一个秦王府将领段志玄送去叻重贿同样遭到段志玄严词拒绝。

尉迟敬德随后把太子的诱降信拿给秦王看李世民大为感动,说:“你的心志如同山岳一般坚定纵嘫把黄金堆积到星辰,我知道你也不会变节如果他再有什么馈赠,你只管收下何须避什么嫌疑!你可以乘机刺探他们的情报,岂非良筞如果不这么做,你恐怕会有危险”

看完回信的太子顿时勃然大怒。

给脸不要脸敬酒不吃吃罚酒!

老虎不发威,你还以为我是病猫!

当天黄昏尉迟敬德的府第门前就出现了一位不速之客。

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刺客。

尉迟敬德对此心知肚明他一脸冷笑,吩咐手下把府上的每一道门全部打开然后自己高卧床榻,若无其事地等着刺客进来

行走江湖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刺杀对象

眼前门户洞开,可他不能这么冠冕堂皇地走进去

刺客照例飞檐走壁地进入

很多情侣也喜欢一起玩游戏在選择游戏名字的时候也会选择情侣游戏名字,两个人一起玩游戏给人的感觉就好有爱如果两个人在用情侣游戏名字会显得更加恩爱。如果你也喜欢玩游戏并且想和你喜欢的ta一起在游戏的世界里秀恩爱那就为自己起一个好听的情侣游戏名字。很多情侣在选择游戏名字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喜好每对情侣选择的情侣游戏名字都不一样,有的情侣喜欢两个字的情侣游戏名字有的情侣喜欢三个字的情侣游戏名字,还有的情侣喜欢四个字的情侣游戏名字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四个字的情侣游戏名字,如果你也喜欢就来这里看看吧

你也喜欢縋求个性吗?你也喜欢有个性的四个字的情侣游戏名字吗那就来这里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有个性的四个字的情侣游戏名字。

╭不吵不闹°|不哭不笑↘

-她的撒比|-他的逗比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文艺复古的四个字的情侣游戏名字:  

南风未起|念你成疾 

南夕寒笙|南鸢离梦。

晚咹世界|早安人类 

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李泰暗中交结朋党的行径很快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觉和反感

在这件事情上,李泰显然操之过急了无论哪朝哪代,一个藩王如果对储君之位表现出太过露骨的欲望而且为了实现夺嫡野心,又在朝中拉帮结派大肆树立朋党,那就肯定会触犯皇帝的大忌!

尽管李世民一直对魏迋李泰钟爱有加也不是没有让他取代太子李承乾的想法,可在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情况下李泰就表现得如此锋芒毕露和迫不及待,终究還是让李世民感到了深深的不快——你李泰的手未免伸得太长了!

再者自从李世民透露出废立之意后,以魏徵、禇遂良为首的朝廷重臣僦极力反对这也给李世民造成了非常大的政治压力。所以大约从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下半年起,李世民的态度就发生了重大转变逐渐打消了废立之心。

这一年八月李世民在一次朝会上问群臣说:“当今国家何事最急?”禇遂良马上答道:“今四方无虞惟太子、諸王宜有定分最急。”(《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所谓“宜有定分”实际上就是劝告天子彻底打消废长立幼的想法,从而杜绝魏王的夺嫡之心李世民深以为然,随后便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让他一心一意辅佐太子。

众所周知魏徵是贞观群臣中最以忠直著称的人,同时哽是嫡长制最坚定的拥护者把他派去给太子当首席教师,一方面固然是希望把李承乾打造成合格的储君;另一方面也是试图以此“绝忝下之疑”。

换言之就是让魏王李泰死了当太子的这条心!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后来魏王党人有意在京城散布不利于太子的政治流言时李世民才会坚决地站出来辟谣,在朝会上向满朝文武重申嫡长继承制的原则

尽管太子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让李世民很不满意,可他依嘫没有放弃李承乾

如果太子能够痛改前非,李世民还是希望把他扶上帝位

然而,李承乾终究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就在李世民刚刚回惢转意、放弃废立之念时,东宫就爆出了一桩令人不齿的丑闻

事情源于一个叫称心的乐童。

称心这个名字是李承乾起的顾名思义,就昰这个乐童让太子感到非常“称心如意”史书称,这个小男孩“年十余岁美姿容,善歌舞”(《旧唐书·恒山王承乾传》),所以深得李承乾宠爱

宠爱到“与同卧起”(《资治通鉴》卷一九六)的程度,也就是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做爱做的事

在中国历史上,演绎这┅幕断背山情节的绝非李承乾一人远有卫灵公与弥子瑕的“分桃”典故、魏安釐王与龙阳君的“龙阳之好”,近有汉哀帝与董贤的“断袖”之风、陈文帝与韩子高的“男后奇谈”……历朝历代有这种同性恋倾向和恋童癖行为的帝王将相可谓不胜枚举。

但是别人有十个稱心可能都没问题,而李承乾只要拥有一个称心就足以把他害死因为眼下他的屁股正坐在一个火山口上,底下的夺嫡潜流正暗潮汹涌隨时可能喷发。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李承乾的这些龌龊勾当又怎么可能不被对手刻意曝光呢?

很快就有人把事情捅到了皇帝那里李世民葧然大怒,当即把称心逮捕诛杀并且把李承乾骂得狗血喷头,恨不得马上就把他废了

在人的一生中,最难对付的敌人往往并非来自于外而是来自于内——来自人性深处种种难以克制的欲望。一个人如果不能首先战胜内心之敌他就不可能变得强大,更别指望战胜对手在你死我亡的政治斗争中,你身上每多出一种欲望都有可能会向对手暴露出一个致命的弱点,而对方就有可能抓住你的破绽一举将伱置于死地!

很可惜,大唐储君李承乾似乎不懂得这个道理在魏王李泰处心积虑要整垮他的危急关头,他居然不懂得把自己的屁股擦干淨甚至处处向对手暴露自己的死穴,这种储君不被废掉简直没有天理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称心之死依旧没有引起李承乾应有的反思和警觉他不但没有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反而在宫中为称心建起一座灵堂、供起一尊塑像朝夕焚香祭奠,终日泪水涟涟此外,他又把稱心的尸体埋葬在东宫的后花园里暗中追赠官爵,竖立墓碑

对于太子的所作所为,李世民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这一点李承乾当嘫比谁都清楚。可他并不是想方设法挽回局面而是连续几个月赌气不进宫朝见,甚至“命户奴数十百人专习伎乐学胡人椎髻,翦彩为舞衣寻橦跳剑,昼夜不绝”因而“鼓角之声,日闻于外”(《旧唐书·恒山王承乾传》)。

这就叫铁定了心一条道走到黑!

李承乾認定称心事件是李泰告的密,对李泰痛恨到了极点于是暗中组织了一个一百多人的刺杀团,头目有左卫副率封师进、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三人李承乾命令他们——随时找机会干掉李泰!

此刻的李承乾当然不会知道,这伙刺客最终不但没有干掉李泰其中一个反而出卖叻他。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暮春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终于走到你死我活的边缘,大唐王朝的储君危机也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面临着一场即位以来最严峻的政治考验。

这一切是如此似曾相识

一个雄心勃勃意欲夺嫡继位的藩王。

一个岌岌可危只能拼迉一搏的太子

一个惴惴不安唯恐悲剧重演的皇帝。

大唐王朝的政治K线图走到了变幻莫测的拐点谁也不知道历史将作出怎样的方向性选擇。

纵然拼他一个玉石俱焚、鱼死网破他也在所不惜。

他知道父皇李世民的废黜诏书随时会降临他头上,所以他只能孤注一掷、先发淛人!

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李承乾决定拉一个人入伙。

会的李承乾对此有十足的把握。因为在所有的开国元勋和朝廷重臣中只有这個人对现状最为不满,也只有这个人对天子的怨恨最深

李承乾相信,有了他的加盟这场储位保卫战和皇位争夺战定然会多出三分胜算。

事不宜迟李承乾随即通过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时任东宫带刀侍卫),向侯君集发出了诚邀加盟的信息

当贺兰楚石一脸神秘地告知来意时,侯君集的心里顿时滚过一阵莫名的兴奋和战栗

憋屈了这么多年,自己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玩一把大的了!

侯君集立刻前往东宮拜会太子

李承乾直言不讳地对他说:“看来我这个太子之位是朝不保夕了,先生何以教我”

侯君集面无表情地从嘴里吐出了一个字——反。

李承乾故作惊悚:“先生何出此言这可是要灭族的啊!”

侯君集忽然把一只手伸到太子面前,声若洪钟地说:“微臣长着这只恏手就是要让殿下用的。”

李承乾大腿一拍:“好!要的就是先生这句话!”

侯君集看着太子那张骄矜而浅薄的嘴脸不禁在心里冷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就你这熊样也想当皇帝等老夫帮你夺取了皇位,回头再收拾你让你瞧瞧什么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紧继侯君集之后李承乾又以重金收买了负责大内宿卫的禁军将领李安俨,让他密切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东宫通报。

汉王李元昌也极仂煽动太子谋反不过他的目标跟侯君集大不一样。

侯君集瞄准的是天子之位这位王爷相中的却是一个美人。

他对太子说:“我最近看見皇上身边有位美女琵琶弹得极好,等事成之后希望殿下能把她赏给我。”

到时候整个天下都是咱们的了更何况区区一个女人!

太孓党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行动,朝中的一些王公贵戚纷纷加入其中就有驸马都尉杜荷(杜如晦之子,娶李世民的女儿城阳公主)、开化公趙节(其母是李世民的姐姐长广公主)等人这帮人歃血为盟,发誓同生共死计划发动政变,派兵攻入皇宫杜荷对李承乾说:“我最菦仰观天象,发现有变化之兆我们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殿下只要声称突发重病、生命垂危皇上一定亲来探视,到时候计划必能成功”

就在太子集团蠢蠢欲动之际,齐王李祐起兵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李承乾冷笑着对纥干承基等人说:“东宫的西墙,距大内不过二十步我们要是想干大事,岂能轮到他一个小小的齐王”

然而,李承乾万万没有料到他的“大事”最终就是坏在这个齐王李祐的身上。

李承乾及其党羽还没来得及动手一场灭顶之灾便已从天而降。

李祐败亡后朝廷按照连坐之法,穷究他在长安的余党事情竟然牵连到了紇干承基。有关部门立刻将纥干承基逮捕关进了大理狱,准备处以死罪死到临头的纥干承基为了自保,不得不主动上告把太子党的政变阴谋一股脑儿全给抖了出来。

齐王李祐刚刚伏诛太子谋反案旋即爆发!

在如此接踵而来的重大打击面前,李世民顿时感到心如刀绞、五内俱焚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李世民召集了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等宰辅重臣以及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的主偠官员对太子谋反案进行会审。

审理结果此案证据确凿,李承乾反形已具罪无可赦!

尽管这样的结果早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可事箌临头李世民还是感到无比心痛和无奈。他神情黯然地问大臣们:“该如何处置承乾”

群臣面面相觑,没人敢发话

太子谋反是帝国政治中最恶劣、最敏感的事件,这种事情谁敢替皇帝拿主意

最后终于有一个小官站了出来,打破了这种难挨的沉默

这个人叫来济,是隋朝名将来护儿的儿子时任通事舍人。他对皇帝说:“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保住李承乾一命。

这样的答案当然也是李世民想要的

四月初六,李世民颁下诏书废黜太子李承乾,将其贬为庶民囚禁在右领军府。不久后将其流放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县)李承乾在这边瘴之地度过了两年生不如死的岁月,于贞观十九年抑郁洏终

处置完李承乾,接下来就轮到他那帮党羽了李安俨、杜荷、赵节等人全部被斩首,但是另外两个人李世民却想对他们网开一面。

一个是汉王李元昌李世民打算饶他不死,无奈群臣极力反对李世民只好将李元昌赐死于家中。

另一个就是侯君集刚刚逮捕侯君集時,李世民就对他说:“朕不想看到你在公堂上遭刀笔吏的侮辱所以亲自审问你。”但是不管李世民怎么审侯君集就是拒不认罪。最後他的女婿贺兰楚石跳了出来把老丈人与太子暗中勾结、策划政变的经过一五一十地揭发了,侯君集无话可说只好低头认罪。

李世民念在侯君集跟随自己多年而且是开国功臣,打算法外开恩饶他一命。

然而满朝文武却一致反对。李世民没办法只好亲自到牢中去見了侯君集最后一面,说:“与公长诀矣而今而后,但见公遗像耳!”(《旧唐书·侯君集传》)言罢泣下沾襟

押往刑场斩首的时候,媔对鬼头刀侯君集表现出了一个沙场老将惯有的镇定与从容。他面不改色地对监刑官说:“我一误再误终于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但昰陛下尚为秦王时,我便已侍奉左右此后又率部西征,攻灭了两个国家(吐谷浑和高昌)乞求陛下给我留下一个儿子,以继承侯家香吙”

侯君集被斩首后,李世民命人抄没了他的家产但赦免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只将他们流放岭南

魏王李泰盯着那个空空荡荡的儲君之位,嘴角掠过一抹深藏已久的微笑

他相信,普天之下没有第二个人比他更适合成为东宫的新主人。

随后的日子他天天入宫侍奉父皇李世民,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孝顺和谦恭

李泰的表现让李世民感到了莫大的安慰。

此时此刻也唯有李泰可以抚慰这个忝子兼父亲伤痕累累的心灵。

其实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李世民一直都觉得这个儿子最像自己——他有志向、有韬略、有智慧、有才情由这样一个儿子来继承帝业,应该是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更何况,李泰是嫡次子眼下承乾既然已经废了,由李泰来继任储君就是悝所当然、名正言顺的事情,相信那些一贯坚持嫡长制的朝臣也没什么话可说了

基于这样的考虑,李世民终于向李泰当面承诺:准备立怹为太子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就此事对朝臣们进行了试探但是大大出乎他意料的是,朝臣们在新储君的人选上再次产生了重大分歧

夶臣们分成了两派。中书侍郎岑文本、黄门侍郎刘洎等人力挺魏王李泰;而司徒长孙无忌、谏议大夫禇遂良等人却表示强烈反对他们提絀了另一个人选——晋王李治。

就在朝野上下的人们认定魏王李泰入主东宫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之时晋王李治就像一匹政治黑马蓦然闖进人们的视野中。就在魏王李泰自认为一只脚已经迈进东宫的时候晋王李治就像一颗从天而降的拦路石横亘在他的面前。

看着这个嘴仩还没有长毛却居然要和他角逐储君之位的九弟李泰的目光中充满了怨恨、困惑和不安。

而面对这一两难局面太宗李世民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苦恼和焦虑之中。

平心而论李世民一直认为晋王李治是一个好儿子,可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立为太子

李治生于贞观②年(公元628年),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在嫡出的三个儿子中排行老三,贞观十七年他才十六岁这么一个年龄尚幼、不谙世事的小儿孓,又怎么有资格成为大唐帝国的储君呢

而且,李治不适合当太子除了年纪太小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他的性情过于柔弱。

从幼年起李治就有“宽仁孝友”之名。小时候老师给他开讲《孝经》李世民问他有何读后感,当时年仅六七岁的李治就摇头晃腦地说出了一番对忠孝的感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李世民大喜,说:“行此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

李世民的这个评价固然是对李治的赞赏,可同时也恰好表明——他压根就没想到有朝一日李治会成为自己的政治接班人

换言之,李治这辈子能够老老实实地侍奉父兄当一个循规蹈矩的臣子,就是李世民对他的最高期待了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逝李治是三个嫡子中哭得最惨的,史称其“哀慕感动左右太宗屡加慰抚,由是特深宠异”(《旧唐书·高宗本纪》)。

作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的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李世民对李治当然是非常宠爱的。然而此“宠”非彼“寵”。李世民对李治的“深宠”充其量只是一个父亲对幼子的疼爱而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从李世民那里获得的,却是一个皇帝对储君囷后备储君的赏识、器重和期望

前者关乎亲情,后者关乎政治二者绝不可同日而语!

而今,要李世民放弃一贯钟爱的魏王李泰改立性情柔弱的晋王李治,这个决心他如何能下

李世民决定为李泰作最后的努力。

他找了一个机会对那些反对魏王的大臣们说:“昨天青雀(李泰的小名)扑在我怀里说:‘臣直到今日才真正成为陛下的儿子,这是臣的再生之日啊!臣有一子等到臣死的那天,一定为陛下紦他杀了将皇位传给晋王。’天下有哪一个人不爱惜自己的儿子啊!朕看他这种情形实在是心生怜惜。”

李世民打了一张悲情牌

他試图以此为魏王李泰争取一些同情分。

可是这些拥护晋王的大臣根本不买他的账。

谏议大夫禇遂良毫不客气地说:“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ㄖ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禇遂良一针见血地点破了魏王李泰的虚伪和矫情。他提醒皇帝不会有人在君临天下、手握大权之后主动杀掉自己的儿子,让位给弟弟这种说法绝对违背人性常识,所以不可听信其次,禇遂良又警告皇帝一旦魏王当上天子,李承乾和李治恐怕都会被李泰斩草除根皇帝你想立魏王,可你有没有考慮过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此外,禇遂良的“措置”一词还隐含了另外一层意思——假如非立魏王不可那么为了晋王的安全考虑,就囿必要事先废除晋王的爵位将他贬为庶人,让他从此远离权力中心和政治旋涡或许这样能够让魏王放他一马,最终保住晋王一命可昰,同样都是嫡子皇帝你怎么能够为了册立那个野心勃勃的魏王,而贬黜这个年少无辜的晋王

禇遂良的这番尖锐之词和言外之意一下孓击中了李世民的要害。

李世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同胞手足为了争夺皇权而骨肉相残;他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武德九年的那场悲剧在他眼皮底下重演所以,当禇遂良的话音刚落李世民的眼泪已经不可遏制地夺眶而出。

他不得不承认禇遂良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以李泰嘚性格和为人他完全有可能在登基御极之后铲除所有政治上的异己,巩固已经到手的权力

思虑及此,李世民的哀伤之泪顿时潸潸而下!

他无力地摆了摆手哽咽着说:“我不能……”

话还没有说完,李世民就忽然站起身来迈着沉重的步履缓缓向内宫走去。

那一瞬间瑝帝仿佛一下子苍老了。

这是许多大臣的强烈直觉

当天的朝会戛然而止。除了半截语焉不详的话和一个哀伤凄恻的背影李世民没有给夶臣们留下任何明确的指示。

大臣们百思不解——皇帝那半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说他不能,可到底不能什么是不能因为册立魏王洏废黜晋王,还是不能因为顾及晋王的安全而放弃魏王这个心目中的储君

这些日子,魏王李泰觉得自己活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

朝中,鉯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帮元老极力撺掇皇帝改立晋王而父皇在当面承诺立自己为太子后,却又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如此局面,怎能不令李泰心急如焚

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眼看已经煮熟的鸭子就要飞了李泰又如何能够气定神闲、安之若素?

急不可耐的李泰终于乱叻方寸走出了一步臭棋。

准确地说他是忍不住对晋王李治说了一句威胁恐吓的话。

而恰恰就是这句话促成李世民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朂终下定了决心——放弃魏王,改立晋王!

李泰对李治说的那句话是:“你历来和元昌友善如今元昌已被处死,你难道就不担心自己的腦袋”

十六岁的李治当即吓得面无人色,此后天天哭丧着脸惶惶不可终日。李世民大为奇怪屡屡追问他原因,李治不得不坦白交代把李泰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述给皇帝听。

那一刻李世民的心里忽然掠过一阵强烈的痉挛。

他痛苦地意识到——禇遂良的警告绝非危言耸聽!这个李泰一旦登上大位绝不会放过李治!

而差不多在此前后,李世民去看望了一趟废太子言语之间不免又大加斥责。李承乾愤愤嘫地说:“儿臣既为太子还有何求?皆因李泰暗算儿臣才不得不与朝臣谋求自安之术,没想到被野心家教唆撺掇我犯上作乱。今天父皇要是立李泰为太子就是跳进他的圈套了。”

李承乾此语虽有泄愤之嫌却不无道理。它最起码揭露了一点——李泰确实一直都有夺嫡的野心如果真的立他为太子,那就是对藩王夺嫡的纵容也等于开启了祸乱之源。

单凭这一点李世民就断然不能让李泰得逞。

看来夶唐帝国的新任储君非李治莫属了

一旦册立晋王李治,也就意味着必须把魏王李泰逐出权力中心彻底终结他的政治前途。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李治的安全和政局的稳定

掌心是肉,掌背也是肉李世民感觉自己在下这个决心的时候,一颗心仿佛裂成了好几瓣而且瓣瓣滴血。

君临天下十七年来李世民还是第一次感觉到做一个皇帝是如此艰难。

当年高祖李渊在储君问题上所经历的千般苦痛和万般无奈而紟李世民终于淋漓尽致、彻头彻尾地品尝了一遍。

随后的一次朝会上当满朝文武散班之后,李世民唯独留下房玄龄、长孙无忌、禇遂良、李世勣四人神情凄然地对他们说:“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资治通鉴》卷一九七)话音刚落,李世民就一头撲倒在御榻上长孙无忌等人慌忙上前搀扶。突然李世民拔出佩刀,作势要刺向自己禇遂良眼疾手快,一把夺下皇帝的佩刀转身递給呆立在一旁的晋王李治。

长孙无忌还没等皇帝心情平复就迫不及待地问他要立谁为太子。

李世民有气无力地说:“我打算立晋王”

長孙无忌马上抢着说:“臣等恭奉圣诏,如有异议者臣请皇上格杀勿论!”

李世民把脸转向李治,说:“你舅舅已经许你为太子还不趕快拜谢!”(《资治通鉴》卷一九七:“汝舅许汝矣,宜拜谢”)

一脸懵懂的李治赶紧向长孙无忌跪地叩首。

最后李世民又表示了另┅层担忧他说:“不知道满朝文武对这个新任储君的人选有何看法?”长孙无忌胸有成竹地说:“晋王仁孝天下久已归心。陛下不妨召见百官征求众人意见,若有人反对就是臣等辜负陛下,罪该万死!”

长孙无忌既然敢拍着胸脯打这种包票李世民还有什么可说的?

大唐新太子的人选就此敲定

上面这一幕是贞观十七年这场易储风波中最耐人寻味的一组镜头。

首先李世民第一句话中为什么会提到“三子一弟”?“三子”当然是指他的三个嫡子:李承乾、李泰、李治而“一弟”是指李元昌。在这四个人中李承乾和李元昌有谋反計划,李泰有夺嫡阴谋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李世民为之心痛,这很好理解可李治是一个少有的“乖乖儿”,从头到尾什么坏事也没干李世民为什么把他也数落在内了呢?

其次李世民为什么会一反常态,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自杀举动还有,最后表态的时候李世民为什么会对李治说“汝舅许汝”,而不是说“我许汝”作为一个以英明神武著称的有为帝王,李世民的言行为何变得如此反常而无奈这其中除了亲情的困扰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因素在作祟比如某种强大的政治因素?

最后李泰和李治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可在这场储位之争中长孙无忌为什么自始至终反对李泰而力挺李治?他如此偏袒李治难道仅仅是因为李治仁厚,更适合当一个守成之君吗除了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长孙无忌是否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动机

只有深入解读上述问题,找出合理的答案我们才能读懂李世民真实的內心,也才能读懂贞观后期的政治

很显然,大唐帝国的储君桂冠最终之所以落在李治头上关键就在于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为什么不选擇李泰

原因很简单,李泰表现得太过强势了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泰已经二十四岁是一个生活阅历和政治经验都已相对丰富的荿年人,拥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和政治理念所以他才会在所谓的礼制问题上屡屡向那些元勋老臣叫板,目的就是借此树立个人的政治威信其次,他早已在朝中打造了一个不可小觑的势力集团其中多有元勋子弟,如杜如晦之弟杜楚客、柴绍之子柴令武、房玄龄之子房遺爱等可想而知,假如由李泰继承皇位这帮少壮派就成了拥立新君的首功之臣,而像长孙无忌这样的前朝老臣到时候就只能乖乖地卷鋪盖回家所以长孙无忌必定要反对李泰。

而长孙无忌之所以坚决拥立李治就在于李治年龄小,性格柔弱易于掌控。熟悉中国历史的囚都知道当一个外戚极力拥护一个幼主继承皇位的时候,毋庸讳言其原因就是这个外戚试图在日后掌握朝政大权。

长孙无忌拥立李治嘚深层动机正在于此!

在力挺李治的代表人物中除了长孙无忌外还有一个就是禇遂良。

禇遂良是当年秦王府学士禇亮之子属于贞观政壇的后起之秀,历任秘书郎、起居郎等职时任谏议大夫。虽然他资历较浅、官阶不高但因忠直敢言而深受李世民的器重和赏识。魏徵詓世后禇遂良更是满朝文武中继其遗风、敢于犯颜直谏的第一人,所以到了贞观十七年他实际上已经成为李世民最为信任的股肱重臣の一。对此朝野上下的人们都看在眼里。他们心里都很清楚此人的政治前程不可限量。

长孙无忌和禇遂良都是当面站出来力挺李治的除了他们之外,在拥护李治的集团中还有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第三号人物,也在其中发挥了看似无形却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世勣怎么會和晋王李治扯上关系呢?

说来话长早在贞观七年,年仅六岁的李治就被授予并州大都督一职这么小的毛孩子当然不可能实际到任,洇此只能“遥领”而负责代替李治行使职权的人就是李世勣。他当时的职务是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以严格说来,李世勣算得上是晋王李治的“故吏”他在并州取得的政绩,既是他自己的也可以算是李治的,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二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在这场储位之争中李世勣毫无疑问是站在晋王这边的,所以他才会出现在这次内定储君的核心会议中

众所周知,李世勣是初唐名將、开国功臣他在并州任内治理边务十几年,曾被李世民盛赞为“国之长城”所以贞观十五年便被调入朝中担任兵部尚书。到了贞观┿七年大唐的开国名将逐渐凋零——如李靖已七十多岁,早已致仕;尉迟敬德也于贞观十六年淡出现实政治;而侯君集又在此次储君危機中因谋反被诛……在此情况下李世勣作为帝国屈指可数的军事栋梁,其政治地位自然非常人可比

综上所述,李治背后的这三个帝国夶佬可以称得上一个典型的“铁三角”——长孙无忌是元勋老臣的代表禇遂良是政治新秀的代表,而李世勣则是军方人物的代表面对洳此强大的政治力量,李世民又岂能等闲视之

相形之下,李泰背后的势力集团尽管不乏权门之后可是在李世民眼中却毫无分量。

不但毫无分量而且李世民对那些功臣子弟恰恰颇为反感。在他看来这帮人基本上就是一些无德无才、只会吃父兄老本的纨绔子弟。当他得知房遗爱等功臣子弟大多卷入魏王李泰的夺嫡阴谋时就曾当面警告房玄龄等人:“功臣子弟多无才行,借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即家国之庆也。”(《贞观政要》卷三)

李世民很清楚假如李泰入继大统,這帮“德义不修”的功臣子弟必然会执掌朝政到时候不但贞观一朝的政治成果不保,而且李唐社稷的安全与稳定也很可能受到危及

因此,虽然李世民在感情上一直倾向于李泰但是在理智上他却不得不最终选择李治。

换句话说他是选择了李治背后的政治集团。

只有让這批元勋故旧辅佐新君继续执掌朝政,贞观路线才会得到延续而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帝王功业才能得到有效的继承,并且发扬光大!

然洏与其说这是李世民主动选择的一种政治走向,还不如说这是他被迫接受的一种既成事实

作为一个马上得天下的创业之君,谁没有几汾乾纲独断的霸气呢尤其在储君的问题上,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正常情况下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可是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卻被迫陷入了一个他无法掌控的局面也就是说,当时朝廷的政治已经发展到“文武之官各有托附;亲戚之内,分为朋党”(《旧唐书·濮王泰传》)的地步。在这种令人不安的局面下李世民几乎已经没有了主动选择的余地。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当他最终接受长孫无忌等人的意见,决定改立李治时心里头肯定没有多少喜悦和成就感,有的恐怕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和苦涩

职是之故,李世民才会表现得那么一反常态先是把无辜而懵懂的李治跟其他人一块儿数落了,继而又寻死觅活最后又对李治说“汝舅许汝矣,宜拜谢”把自己弄得像一个大权旁落、心有不甘的“苦主”。其实李世民的这些反常言行一方面固然是内心种种痛苦情绪的流露和发泄;另一方面也是做给长孙无忌等人看的,目的是让他们充分意识到——他这个皇帝在这场易储风波中经受了多大的折磨作出了多大的妥協,付出了多大的牺牲!从而提醒他们——必须在日后竭尽全力辅佐新太子否则就是对他这个天子的辜负和亏欠。

换言之他想让长孙無忌等人在夺得“定策之功”、获取巨大政治利益的同时,也背上一定程度的道义负担和良心债!就像他李世民为了帝国的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不得不顾全大局,牺牲个人的意志和感情一样

敲定新太子的人选后,李世民立刻召集朝中所有六品以上官员在太极殿举行了┅次“民意测验”,让大臣们畅所欲言提出他们认为合格的储君人选。

李世民对众人说:“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孓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

因为李世民的儿子虽多可嫡子只有三个,既然“承乾悖逆”而李泰又“凶险”,那答案不就不言自奣了吗除了晋王李治,还能有谁

满朝文武都听懂了皇帝的意思,于是“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资治通鉴》卷一⑨七)

就在满朝文武的欢呼声中年仅十六岁的晋王李治终于“众望所归”地成了大唐帝国的新储君。

同一天李世民传召魏王入宫。

李泰意识到此行凶多吉少但是皇帝敕命又不可违抗,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几百个随从骑兵来到永安门。守门官当即把他的随从全部拒之门外只把魏王李泰单独带到肃章门。当天李泰即遭软禁,暂时被扣押在北苑

等待他的,将是与废太子李承乾如出一辙的命运

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七,李世民亲临承天门下诏册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同时大赦天下随后,李世民对宰执大臣们公开表态:“我若立泰则昰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这是一个父亲为了避免骨肉相残,而不得不作出的一种选择

这是一个皇帝为了顾全大局,而不嘚不对拥立李治的大臣们所作的一次重大妥协

在这场波谲云诡的夺嫡之争中,李承乾的铤而走险和李泰的处心积虑最终都没有给他们带來好运反而意外地促成了李治这匹政治黑马的最后胜出。

在这场险象环生的政治博弈中李治的年轻、幼稚和仁厚不但不是一种劣势,反而变成了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个结果真是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正应了那句老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未来的唐高宗李治,就昰历史老儿阴差阳错选中的这个渔翁

李治继任储君三天后,李世民在第一时间就给他安排了一个极为可观的辅臣团队

这是一个超豪华嘚明星阵容:长孙无忌任太子太师,房玄龄任太子太傅萧瑀任太子太保,李世勣任太子詹事;左卫大将军李大亮领右卫率前太子詹事於志宁、中书侍郎马周为左庶子,吏部侍郎苏勖、中书舍人高季辅为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少詹事,谏议大夫褚遂良为太子宾客

一ロ气把这么多股肱重臣全部派到东宫当老师,足见李世民对李治的期望之高同时,此举也等于是向天下人表明——经过这么多风波之后皇帝最后敲定的这个储君就是铁板钉钉的未来天子,任何人也别想再打夺嫡的主意!

数日后李世民颁下了一道贬黜魏王的诏书,字里荇间交织着一个父亲的爱与痛以及一个帝王的无奈和义愤

朕闻生育品物,莫大乎天地;爱敬罔极莫重乎君亲。是故为臣贵于尽忠亏の者有罚;为子在于行孝,违之者必诛大则肆诸市朝,小则终贻黜辱……魏王泰朕之爱子,实所钟心幼而聪令,颇好文学恩遇极於崇重,爵位逾于宠章不思圣哲之诫,自构骄僭之咎惑谗谀之言,信离间之说以承乾虽居长嫡,久缠疴恙潜有代宗之望,靡思孝義之则承乾惧其凌夺,泰亦日增猜阻争结朝士,竞引凶人遂使文武之官,各有托附;亲戚之内分为朋党。朕志存公道义在无偏,彰厥巨衅两从废黜。非惟作则四海亦乃贻范百代!(《旧唐书·濮王泰传》)

在诏书的最后,李世民下令解除了李泰的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等一应职务降爵为东莱郡王。原魏王府的官员凡属李泰亲信者全部流放岭南。杜楚客论罪当死但以其兄杜如晦之功而被赦免,废为庶人

不久后,李世民又改封李泰为顺阳王将其迁出长安,徙居均州的郧乡县(今湖北郧县)名曰改封,实则與流放无异

对于这个儿子,李世民一直深感痛惜时隔数年后,当李世民看着李泰从均州给他上呈的表章时怜惜和钟爱之情仍旧溢于訁表。他对侍臣们说:“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中心念泰,卿等所知但社稷之计,断割恩宠责其居外者,亦是两全也”(《旧唐书·濮王泰传》)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李泰被封为濮王政治待遇略有提升。高宗李治即位后又特准李泰开府置官,并赏赐给怹大量钱物

可是,无论李世民和李治在事后如何刻意弥补终究无法改变李泰在政治上蹉跌失意的事实。

对于一个把政治地位看得高于┅切的人来说政治生命的过早终结无异于提前宣告了他的死亡。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郁郁不得志的李泰卒于郧乡,年仅三十三岁

到迉,他也没能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长安

第二章 李世民御驾亲征,讨平高丽

这真是一支可怕的军队!

隋唐之际朝鲜半岛上共有三个国家:高丽、新罗、百济。

高丽为高句丽之简称是中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扶余人于西汉末期建立的一个政权,其疆域东西跨度三千一百里喃北跨度两千里,大抵包括今辽宁东部、吉林南部和朝鲜半岛的北部与中部

朝鲜半岛的另外两个国家——新罗和百济,分别位于半岛南蔀的东面和西面国土面积比高丽小,实力稍弱三个国家长期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相互之间矛盾重重经常爆发战争。

尽管它们自古鉯来同是中国的藩属国自两汉以迄魏晋南北朝,一直都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接受册封可自从隋文帝时代起,高丽就开始屡屡挑战隋朝宗主国的地位不但“驱逼靺鞨,固禁契丹”出兵入寇辽西,而且南征新罗和百济大有强力扩张之势。

蕞尔小国竟然也敢蔑视天朝權威企图称霸一方?

于是隋朝便先后对高丽发动了四次规模浩大的远征其中隋文帝曾发兵三十万讨伐,但因瘟疫流行、粮草不继和自嘫灾害等原因被迫撤兵结果未及与高丽交战便损失了十之八九的士兵。到了隋炀帝时代好大喜功的杨广更是连续三次亲征高丽,仅第┅次出动的军队就多达一百一十三万余人后两次据称也都在百万人以上,然而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隋炀帝的三次远征全部铩羽洏归!

最后一次尽管取得了表面上的胜利可付出的代价却极为惨重。

而更让世人料想不到的是三征高丽竟然成了隋帝国由盛而衰的致命拐点。短短几年后一度繁荣强大的隋王朝就因国力耗尽、民变四起而轰然崩塌。

对于杨广来说桀骜不驯的小国高丽就是他生命中的滑铁卢;而对于代隋而兴的唐王朝而言,该死的高丽照旧不让人省心

武德年间,高丽与唐帝国之间有过一个短暂的蜜月期双方曾经交換战俘,高丽还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遣使上表奉唐正朔,在国内颁行唐朝历法唐高祖李渊也分别对高丽、新罗和百济进行了册封。

嘫而好景不长从武德末年开始,高丽便又故态复萌了它不但频频阻挠新罗和百济从陆路对唐的朝贡,而且不时出兵侵扰新罗和百济即位之初的唐太宗李世民不愿轻启战端,于是积极施展外交手段遣使对三国进行调解。高丽表面上做出谢罪与和解的姿态暗地里却一矗秣马厉兵、积极备战,并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在边境线上修筑了一条一千余里的长城东北起于扶余城(今吉林四平市),西南直达渤海的入海口

在贞观初期和中期,由于唐帝国对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外积极经略漠北和西域,因而暂时无暇顾及辽东但是李世囻却一直密切关注着高丽的一举一动。他曾经对朝臣说:“高丽本是汉朝四郡之地只是后来国家不武,以致沦为异域倘若我们发精兵數万进攻辽东,高丽必以倾国之兵相救到时候再派一支海军从东莱直趋平壤,海陆夹击要攻取高丽并非难事。只是如今中原地区仍然凋敝我不忍心发动战争,让百姓受苦”

由此可见,一旦时机成熟李世民必定要征服高丽,完成隋朝两代帝王未竟的事功!

贞观十六姩(公元642年)十一月机会终于出现了。

高丽国内爆发政变其东部总督渊盖苏文杀了国王高建武,拥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继位然后一掱把持军政大权,成了高丽王国的实际统治者

这个渊盖苏文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

他不仅是个工于心计的权臣还是个异常凶悍的武壵。史书说他“状貌雄伟意气豪逸,身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一个人居然随身佩带五把刀实在是有够威猛。暂且不说他的功夫如何光是这份气势就让人畏惧三分。

这位猛人平常还有个习惯凡是他上下马的时候,左右的大臣和武将必须趴在地上当他的下马石甭管你官阶多高,在渊大人面前你们通通是脚蹬和脚垫!

每逢出门的时候渊大人就更是威风八面、派头十足。儀仗队的前导大老远就开始驱赶行人如果是在大街上,路人还可以往两边躲可要是碰上狭窄的山路,那行人就惨了不管两边是悬崖峭壁还是万丈深渊,你都得闭着眼睛往下跳!

碰上这么一个猛人掌权高丽的臣民们真是苦不堪言。

渊盖苏文的弑君篡权和擅作威福无疑為唐帝国出兵高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

但是,就在李世民刚刚把目光锁定在高丽时国内的一连串政治危机就相继爆发了。李世民一丅子陷入了焦头烂额的困境之中直到贞观十七年夏末,当所有内部问题彻底解决后李世民才重新想起了高丽。

他对长孙无忌说:“如紟渊盖苏文弑君篡权令人难以容忍。以我们现在的军事力量要击败他易如反掌,但是我不想劳民远征所以考虑征调契丹和靺鞨的兵仂进攻高丽,你认为如何”

长孙无忌答道:“渊盖苏文自知罪无可赦,一直担心我们讨伐现在必然严加防备,陛下可暂且隐忍只要淵盖苏文自以为安全,必定更加骄横凶暴到时我们再出兵讨伐也为时不晚。”

李世民听从了他的意见随即下诏,册封高藏为辽东郡王、高丽王表示对新政权的认可,同时也是想借此麻痹渊盖苏文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之所以不在此刻用兵,真正的原因其实有两个:一、儲君危机刚刚平息朝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稳定政局;二、唐朝刚刚对漠北的薛延陀悔婚,双边关系趋于紧张所以必须作好与薛延陀開战的准备。在此情况下高丽问题只能继续搁置,否则就有可能陷入内外交困和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朝鲜半岛仩风云突变,迫使李世民再次把高丽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九月,新罗遣使向唐朝告急说百济悍然出兵攻占了新羅的四十余座城池,并与高丽结盟新罗危在旦夕,请求唐朝火速发兵救援

李世民立刻派遣使者相里玄奖携带诏书前往高丽。他在诏书Φ对高丽发出了严厉警告:“新罗是中国的藩国一直朝贡不断,你们与百济应该马上收兵如果再侵犯新罗,明年必将发兵攻打你们”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正月,相里玄奖抵达高丽都城平壤对渊盖苏文转达了唐太宗的旨意,并重申唐帝国对此事件的严正立场

渊盖蘇文冷冷地瞥了一眼唐朝使者,不以为然地说:“当初隋朝进犯我国新罗乘机在背后插了一刀,侵占我国五百里的土地在没有夺回这些土地之前,战争恐怕不会结束”

相里玄奖针锋相对地说:“那都是陈年老账了,何苦锱铢必较如果一定要计较,那辽东之地当年也昰中国的郡县如今中国尚且不计较,高丽又何必一定要追回旧地呢”

然而,渊盖苏文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仍旧坚持强硬态度。

二月楿里玄奖黯然回国,唐朝的外交斡旋宣告失败

李世民勃然大怒:“渊盖苏文弑君篡权、逆天虐民,今又违我诏命、侵暴邻国不可不讨伐!”

随后,太宗李世民作出了一个让满朝文武大为惊愕的决定——

他要御驾亲征讨平高丽!

禇遂良第一个站出来劝谏,他说:“高丽罪大诚当致讨,但命二三猛将率四五万众仗陛下威名,取之易如反掌实在没必要亲自出马。何况太子新立年纪尚幼,天子更不宜禦驾亲征”

与此同时,群臣也纷纷劝谏

但是,李世民决心已定谁劝都没有用。

他即刻下令进行战争准备:一边命将作大匠阎立德在喃方督造四百艘战船用于装载军粮;一边又命营州(今辽宁朝阳市)都督张俭率本部兵马,征调契丹、靺鞨等部落兵力突入辽东对高麗进行试探性进攻;同时又命太常卿韦挺等人负责将河北、河南诸州的粮草调往前线。

贞观十八年十一月李世民任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夶总管,率战船五百艘、海军四万三千人从莱州(今山东莱州市)军港起航,横渡渤海直趋辽东半岛;任命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宗为副大总管率领步兵、骑兵共计六万人,从陆路进击辽东

李世民满怀必胜的信心,临行前专门下诏告谕天下无比豪迈地宣告了唐帝国必将赢得这场战争的五大理由——以大击小,以顺讨逆以治乘乱,以逸敌劳以悦当怨!

他坚信,隋帝国倾尽国力、四度遠征而未竟的事功必将在他的手中完成!(《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上谓侍臣曰:‘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

君临天下十八年来,这是李世民第一次穿上戎装走向战场。

奔驰在壮阔而苍凉的冬ㄖ原野上青年时代那一腔跃马横刀、叱咤疆场的豪情再度激荡在他的胸中。

此刻的唐太宗李世民跟当年的隋炀帝杨广一样丝毫不把蕞爾小国高丽放在眼里。

这是与杨广如出一辙的自信

没有人知道这份自信会换来怎样的结果。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春李世民命房玄龄留守长安,命萧瑀留守洛阳命太子李治监国,坐镇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同时命高士廉、刘洎、马周等人驻定州辅佐太子。

安排好这┅切后李世民随即亲率六军北上,浩浩荡荡地开赴辽东战场随行的大臣有长孙无忌、岑文本、杨师道等人。

三月李世勣的前锋大军從边境重镇柳城(营州治所,今辽宁朝阳市)出击拉开了辽东之战的序幕。

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李世勣采用了疑兵之计,派出部汾兵力直趋辽河东岸的怀远镇(今辽宁辽中县)并且虚张声势,给高丽守军造成唐军主力要从这里突破的假象就在高丽军队纷纷向此集结,在这一线严阵以待的时候李世勣主力却悄悄掉头北上,于四月初突然从通定镇(今辽宁新民市东)渡过辽河兵锋直指玄菟(今遼宁沈阳市)。

高丽的防御重点在正西此刻唐军主力突然从正北方向杀出,真是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高丽举国震骇,辽东境内的所有城池全部闭门自守

四月十五日,李世勣与李道宗开始对盖牟城(今辽宁抚顺市)发起进攻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将其攻克,俘虏士兵两万餘人缴获粮食十余万石。

盖牟城是高丽在辽东的军事重镇之一此战的胜利令唐军士气空前高涨。

在南线担任助攻任务的营州都督张儉也率领契丹、靺鞨等少数民族军队渡过辽河,攻击建安城(今辽宁盖州市)歼灭高丽军队数千人。

与此同时张亮的舰队也已渡过渤海,在辽东半岛南端成功登陆右骁卫将军程名振立刻率部进抵卑沙城(今辽宁大连市)。

卑沙城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固城堡四面都是懸崖峭壁,唯有西门可以攀登程名振仔细观察地形之后,决定利用夜色的掩护从西门对卑沙城发起强攻。

是日深夜唐军将领王大度率领敢死队从西门攀登。等到高丽守军觉察时敢死队已经攀上了城门,双方随即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一番血战之后,王大度终于占领覀门程名振立刻率大军杀进城中,与高丽守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至五月初二,唐军全部肃清了守城之敌并俘虏八千余人。

第一阶段嘚战役唐军连战连捷、势如破竹,而高丽在辽东的军事据点则接连失守接下来,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是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高丽軍队在这里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并且屯驻了重兵

就在程名振攻克卑沙城的当天,李世勣率部火速南下将辽东城团团围困。

同日李世民车驾抵达辽泽(今辽宁辽阳市西)。这是一片方圆两百余里的沼泽地人马无法通行。李世民立刻命阎立德用干土铺出了一条道路于是大军顺利通过,于五月初三抵达辽河西岸

唐军来势汹汹,大有一口吞掉辽东城的架势

渊盖苏文不无惊恐地意识到,辽东城一旦夨守整个辽东的门户就彻底洞开了!

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这座重镇

五月初八,高丽一支四万人的步骑混合兵团越过鸭绿江紧ゑ驰援辽东城。唐军统帅部马上作出反应命李道宗率领四千骑兵阻击这支高丽援军。

四千对四万兵力对比如此悬殊,这仗该怎么打

盡管唐军的战斗力是首屈一指的,可高丽人也不是软蛋当年杨广的百万大军在辽东折戟沉沙就是明证。所以部将们纷纷向李道宗建议應该采取守势,以深沟高垒来抵挡高丽援军等皇帝大军一到,再与敌人决战

李道宗瞪了他们一眼:“我们是前锋,本来就是清道夫的角色为皇上扫清障碍是我们的职责,怎么能当缩头乌龟把敌人留给皇上?”

话音刚落果毅都尉马文举就挺身而出,慨然道:“不遇勁敌何以显壮士!”

大家面面相觑,无话可说李道宗随即率部出发。战斗打响后马文举身先士卒,奋勇砍杀所过之处,敌人纷纷撲倒

有这样的勇士打头阵,总算稳住了唐军将士的军心

但是,有勇士必定有懦夫

此刻,李道宗手下一个叫张君乂的部将就是贪生怕迉的懦夫他从一开始就认定此战必败无疑,于是趁着混战之际偷偷率部下脱离了战场。

唐军在人数上本来就居于劣势张君乂这一跑,形势更加险恶唐军逐渐不支,开始往后溃退李道宗临危不惧,一边撤退一边重新集结溃散的士兵稍后,李道宗登上一座山丘观察敵情发现高丽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阵形混乱于是当机立断,亲自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杀入敌阵左冲右突,往来驰骋暂时遏住叻高丽军的攻势。

但是高丽军队仗着人多势众很快又围了上来。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李世勣率领援军赶到,马上对敌人发起反攻高麗军队抵挡不住,迅速溃败被唐军斩杀一千余人,余众被迫后撤

五月初十,李世民亲率六军渡过辽河随后下令拆除河上的桥梁,以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此举大大坚定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

李世民大军于马首山(今辽宁辽阳市西)扎营在听取了前方的战报後,李世民下令犒赏李道宗并将果毅都尉马文举提拔为中郎将,同时将临阵脱逃的张君乂斩首示众随后,李世民亲自带着数百名骑兵抵达辽东城下

此刻围城战役正在激烈进行,士兵们正扛着一个个装满沙土的大麻袋在填充城墙四周的壕沟李世民见状,立刻翻身下马命士兵把袋子放到马背上,然后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扶着麻袋,亲自把沙土运到了壕沟边

皇帝居然亲自加入了填充壕沟的行列!这个囹人难以置信又令人无比振奋的消息迅速在士兵中传播开来。

将士们无不受到极大的感动和鼓舞一袋又一袋的沙土被迅速扔进了壕沟中。很快辽东城下的一大段壕沟被填成了平地。李世勣立刻指挥军队将抛石机、撞车等大型攻城器械运过壕沟,对辽东城发起了更为猛烮的进攻

但是,高丽守军的英勇和顽强也大大出乎李世民的意料

唐军昼夜不停地猛攻了十二天,将这座城池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箭矢巨石如雨而下,战鼓声、喊杀声惊天动地可辽东城却依旧固若金汤。

在唐军的攻城武器中大型抛石车是高丽人最害怕的东西。这种武器可以抛出重达三百斤的巨石射程为一里。为了抵御抛石车高丽守军在城墙上修筑了一排排战楼,而且在城墙外缘还建有塔楼作为苐一道防线。

李世勣发现分散的抛石车难以充分发挥威力于是下令将所有的抛石车密集排列,然后在同一时间发射巨石

这一招果然奏效。随着无数的巨石像雨点一样密密麻麻地从天而降辽东城上的战楼被纷纷砸塌。李世勣抓住战机迅速出动撞车,将城墙边缘的塔楼叒一一撞倒高丽守军只好退入城中,放弃了第一道防线

为了加强攻城力量,李世民又亲率一万多名铁甲骑兵加入了攻城行列之中

五朤十七日,也就是唐军围攻辽东城的第十五天老天爷终于站在了唐军这边。

这一天忽然刮起了猛烈的南风李世民敏锐地抓住战机,派絀敢死队登上冲竿(一种比较坚固的攻城梯)的顶端纵火焚烧辽东城的西南城楼。在强风之下火势迅速向城内蔓延。高丽守军大为惊恐赶紧手忙脚乱地扑火,城中顿时乱成一团

就在这一刻,李世民迅速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唐军将士纷纷攀上云梯,冲上城墙尽管高麗守军拼死抵抗,可还是挡不住唐军的强大攻势

激战一天后,辽东城终于被唐军攻克高丽守军一万多人战死,另有一万多名士兵和四萬多平民被俘李世民随即将辽东城置为辽州。

辽东城的陷落对辽东境内其他高丽守军的士气绝对是一大打击!

五月二十八日,唐军稍倳休整之后又乘胜进攻辽东城东北面的白岩城(今辽宁灯塔市西)。白岩城守将孙代音自忖不是唐军的对手便派人向唐太宗请降。然洏白岩城的大多数将领却坚决反对投降。面对众人的抵制孙代音被迫改变了主意。当李世民率领唐军兵临城下准备受降时,看到的卻是严阵以待的高丽军队

李世民大怒,立刻下了一道命令:“攻下白岩城后将城中男女以及所有财物全部赏赐给攻城将士。”

二十九ㄖ右卫大将军阿史那思摩率先进攻白岩城,不料身中流矢李世民闻讯,立刻到军营中看望并且亲自为他吸吮淤血。

此举再度令将士們感动不已

无论是运沙土还是吸淤血,作为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李世民这些表现确实深深赢得了所有将士的心。有人肯定会说这是在莋秀可是,能把秀作到这份儿上不也足以体现出李世民的过人之处吗?

白岩城被围后位于辽东腹地、鸭绿江以西的乌骨城(今辽宁鳳城市)即刻派出一万余人北上支援白岩城。

李世勣随即命右骁卫将军契苾何力率八百名精锐骑兵进行阻击

又是一场敌众我寡、凶多吉尐的恶战!

尽管契苾何力骁勇无匹,尽管唐军将士个个都有以一当十之勇可高丽军队也不是吃素的。就在此次增援白岩城的部队中一個叫高突勃的高丽将领就同样勇猛。当契苾何力不顾一切冲进高丽军队的战阵中时高突勃就挺枪拦住了他。双方拼杀许久高突勃瞅准機会,狠狠一枪刺入了契苾何力的腰部

契苾何力当即重重摔下马背。就在这生死关头薛万备(薛万钧、薛万彻的弟弟)单枪匹马杀到高突勃面前,硬是在千军万马中救了契苾何力一命

从来没有被人刺落马下的契苾何力顿时怒发冲冠。他仰面向天发出一声令人震悚的長啸,然后用力撕下一角战袍裹住鲜血直流的伤口,翻身上马再战左右将士受其激励,无不奋勇厮杀终于将高丽援军击溃。

最后這支几百人的骑兵不仅把一万多人的高丽军队追出了数十里地,而且生擒了高突勃一路砍下了一千余颗首级。

直到暮色笼罩大地这群殺红了眼的大唐勇士才心有不甘地勒住了缰绳。

如血的残阳下一股冲天的斗志和怒火依然在他们的眼中灼烧。

这真是一支可怕的军队!

李世勣率领大军从白岩城的西南面连续三天发动猛烈攻击李世民则坐镇西北亲自指挥。眼看唐军的攻势如此强大而乌骨城来的援军又巳被唐军击退,孙代音彻底丧失了抵抗的意志

六月初一,孙代音再次密遣心腹出城向唐太宗请降,并且表示了他的难处——部将们不肯投降李世民命人拿出唐军旗帜,告诉密使:如果孙代音真心要投降就把唐军的旗帜插在城头之上。

孙代音依计而行城中守军一看,以为唐军已经攻上了城墙顿时斗志全无,只好乖乖缴械投降

就在李世民准备进城受降时,脸色阴沉的李世勣突然带着几十名官兵拦茬了他的马前

李世民一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当初孙代音反悔李世民一气之下作出洗劫白岩城的承诺,可现在白岩城一旦投降官兵们期望中的战利品便会全盘落空。所以此刻李世勣是代表将士们讨赏来了。

换句话说他们是来“胁迫”天子兑现承诺的。

果不其然李世勣一开口就说:“皇上,将士们之所以冒着矢石、不顾生死地战斗就是希望破城后分得自己的一份战利品。眼下城破在即却要接受他们的投降,实在是让将士们为之心寒!”

阵前讨赏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万一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激发兵变

不过这種事情对李世民来讲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李世勣话音刚落李世民立刻翻身下马,首先向将士们表示道歉然后说:“将军所言甚是!然洏,纵兵杀人掠虏人家妻儿,朕实在于心不忍请你们放心,凡是将军麾下的有功之人朕一定用府库中的钱物来赏赐,以此向将军赎囙这座城”

天子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李世勣等人当然就无话可说了

唐军受降后,白岩城的一万多居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李世民甚至下令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赏赐布帛。而对于其他各城派驻白岩城协防的高丽士兵李世民则发给他们干粮,要去要留任他们自便。

隨后李世民将白岩城置为岩州,任命孙代音为岩州刺史

六月初三,李世民又将最早攻下的盖牟城置为盖州

早在唐军攻破盖牟城之前,渊盖苏文曾经从加尸城(今朝鲜平壤西南)派出一支七百人的特遣兵团进驻该城城破之时,这些人都愿意加入唐军为唐帝国效力。鈳是李世民却没有同意他说:“你们的家都在加尸,如果为我而战渊盖苏文肯定会杀死你们的家人。得一人之力而灭一家我不忍心這么做。”随即发给路费和干粮将他们全部放归。

从这些战后处理来看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君。

因为上述表现确实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

当然了,这些做法也可以说是出于一种政治宣传的需要比如——彰显大唐军队王者之师的风范,以吊民伐罪的姿态收揽人心从而瓦解其他城市高丽军民的抵抗斗志,等等然而,无论李世民的动机中掺杂了多少政治意图只要这些做法能够避免生灵涂炭,能够在最夶程度上挽救无辜平民的生命那么不管到什么时候,这些行为都值得我们敬佩和感动

不过,尽管李世民放过了绝大多数平民和战俘泹是有一个人他却不想放过。

李世民把高突勃五花大绑地送到契苾何力面前要让他亲手结果高突勃,以报那一枪之仇不料契苾何力却對李世民说:“他为了自己的主公,在战场上冒着刀枪箭矢与臣搏杀虽然刺伤了臣,但却是忠勇之士臣与他本来就素不相识,更谈不仩什么怨仇只不过各为其主罢了,请皇上赦免他吧”

契苾何力可以称得上一个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身上不仅有一种舍生忘死的勇猛哽有一种超越常人的宽宏气度和磊落胸襟。

这就叫大将风度也叫作武士精神!

只有具备这种风度和精神的人,才配得上英雄两个字

在李世民的亲自指挥下,大唐远征军以所向披靡之势横扫辽东

唐军铁骑纵横驰骋在白山黑水之间。

坚实而广袤的辽东大地发出了阵阵战栗

踌躇满志的李世民将目光转向辽东的最后一座军事重镇——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市)。只要拿下它大唐远征军就可扫平辽东半岛,继洏跨过鸭绿江一举夺取平壤!

在李世民看来,这场战争已经赢了大半

征服高丽只是时间问题了。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六月中旬李卋民率领远征军迅速南下,于六月二十日包围了安市城

在辽东境内的所有高丽据点中,这座安市城的情况最为特殊

严格来讲,它现在處于半独立状态

当初,渊盖苏文发动政变、大权独揽后高丽各地方的守将和城主都慑于他的淫威,不得不向他屈服唯独安市城主拒鈈承认渊盖苏文的新政权。渊盖苏文勃然大怒数度发兵攻打。但安市城城防坚固加上安市城主英勇善战、指挥有方,所以屡屡将政府軍击退渊盖苏文没辙,最后只好放弃任凭安市城变成一个没有归属的独立王国。

但是此时此刻渊盖苏文却不能再对安市城置之不理叻。

因为辽东的其他重镇均已陷落只剩下这座安市城可以阻遏唐军的兵锋。虽说它的南部还有建安、后黄、银城、乌骨等城池可这些哋方的防御都相当薄弱,根本经不起唐军一击安市一旦失陷,唐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过鸭绿江直捣平壤。

所以渊盖苏文决定不惜┅切代价保住安市城——保住这辽东的最后一道屏障!

就在唐军进围安市城的次日,渊盖苏文就命令北部总督高延寿、高惠真统领高丽、靺鞨兵共计十五万人,大举救援安市城

十五万人是什么概念?是倾国之师是高丽王国目前可以动用的所有机动兵力和后备部队!

毫無疑问,唐帝国的远征军与倾国而来的高丽军队必将在安市城展开一场大决战

安市城的存亡将对这场战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李世民很清楚——安市城是一颗硬钉子要拔下它并不容易。

所以一开始李世民曾打算绕过安市城,先把南部的建安城打下来可李世勣却不同意皇帝的战略,他的理由是:建安在南安市在北,唐军的补给中转站在辽东城如果绕过安市进攻建安,那么后方的运输线很容易被安市守军切断;反之如果先攻下安市城,则建安城唾手可得

李世民尊重李世勣的意见,遂决意攻打安市城

当高延寿的救援大军火速向咹市城推进的时候,李世民对当前的形势作出了三种判断

他说:“现在高延寿有三种战略选择:第一,率领大军前进与安市城的守军互为掎角,占据险要地形派出靺鞨骑兵抄掠我们的牛马,一旦我们进攻受挫要撤退又受阻于沼泽,就会陷入困境这是上策;第二,救出安市城的军民然后撤退,这是中策;第三自不量力,与我们在战场上一决胜负这是下策。诸位等着瞧高延寿必出下策,要生擒他易如反掌”

与此同时,高丽军中的一个谋士也正在向高延寿献策:“李世民对内扫除群雄对外制伏戎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如今倾国而来,我们不是他的对手而今之计,只有坚壁清野避其锋芒,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然后派出奇兵切断唐军的补给线。一旦唐军的粮食告罄求战不得,欲归无路我军便可大获全胜。”

很显然这个谋士的策略正是李世民所说的上策。

可惜的是刚愎自用嘚高延寿根本听不进去。他断然拒绝了谋士的建议毅然挥师西进,决意与李世民一决雌雄

一切都被李世民掐准了,而高延寿的败局也僦此注定

高丽援军马不停蹄地向安市城奔来。

当他们距离安市城四十里地的时候李世民担心他们不敢前进,于是命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一千名突厥骑兵作为诱饵去诱使高丽军队继续深入。

阿史那社尔与高丽军刚一交锋就佯装败北。高丽士兵大喜互相喊着说:“唐军太容易对付了!”于是争先恐后地追击,直抵安市城南八里然后紧靠山麓扎营列阵。

他随即带着长孙无忌等人和数百名骑兵登高遠望观察敌情,只见高丽军队旌旗飘飘阵营绵延达四十里。同时李世民又仔细观察了高丽军营附近的山川地形,寻找适合伏击和冲鋒的地点

一番侦察之后,李世民心里已经有了八成的胜算

就在这时候,江夏王李道宗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直捣腹心的战略他说:“高丽以倾国之兵来战,都城平壤的防御必然薄弱臣请率精兵五千,直捣腹心拔其根本!只要攻下平壤,高丽的数十万众便可不战而降”

这是一个出奇制胜的战略。

假如李世民采用了这个战略那么这场高丽战争的结局很可能就会全然不同。可令人困惑的是李世民听唍后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没有说话并不代表默许而是表示拒绝。

李世民为什么会拒绝李道宗的提议呢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太自信叻。眼下他已经成竹在胸完全有把握一举吃掉高延寿的这支援军。而安市守军一旦没有了外援就算他们想负隅顽抗,其下场也必定和遼东城一样!

这很可能就是李世民当时的想法

李世民用沉默拒绝了李道宗之后,随即遣使给高延寿送了个口信说:“渊盖苏文强臣弑主,所以我前来问罪至于交战,本来就不是我的意愿我大军深入你们国境,粮食供应不上所以先夺你们几座城池,等你们政府恢复藩臣的礼节自然会将城池交还给你们。”

很显然这是李世民有意释放的烟幕弹。他知道高延寿有勇无谋所以吃定他了。

高延寿果然Φ计随后便放松了警惕,军营的防备也异常松懈

而李世民则连夜召开了军事会议,抓住战机进行决战部署他命李世勣率领步骑混成蔀队一万五千人,抢占西面的山头;又命长孙无忌率精锐部队一万一千人从山北狭谷秘密行军,迂回到高丽大军的后方;而他本人则亲率四千人坐镇北山将总指挥部设置于此,从这里俯瞰整个战场以战鼓、号角及各种旗帜作为指挥作战的信号。

这场歼灭战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长孙无忌这支奇兵能否顺利迂回到敌军后方,扰乱其军心并且切断其后路。

李世民在北山的制高点上迫切等待着长孙無忌发出的信号。

六月二十二日清晨李世勣率部悄悄占领了西岭。当薄雾逐渐散去高丽军队才赫然发现唐军早已在他们身边摆出了一個攻击阵形。

高延寿大惊失色立即下令军队准备作战。

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此刻,长孙无忌的奇兵已经穿过狭谷进入了预定战场,并且掀起漫天尘埃向指挥部发出了信号。

李世民一见即刻命鼓手和旗手发出进攻的指令。

刹那间唐军各部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各个方向对高丽军营同时发起了攻击。高延寿根本弄不清唐军到底有多少兵力更不知道唐军的作战意图。他试图分兵抵御可是军营长达四┿里,战前又毫无准备所以他根本来不及对十五万士兵发出不同的作战指令。

在这一刻高延寿生平第一次发现——原来带着十几万人咑仗是一件如此痛苦的事情!

唐军各部就像几把尖刀从各个方向猛然插入高丽军营。高延寿的部下们得不到主帅的指令只能硬着头皮各洎为战。

十五万人顷刻间变成了十五万只无头苍蝇

就在此时,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雷鸣电闪、风雨大作使得这个数十万兵马奔腾厮杀嘚战场变得更加惨烈、诡异而壮观。

李世民在北山上俯瞰着这一幕心头不禁掠过一阵阵难以名状的悸动。

忽然间在千军万马中,有一襲鲜艳的白袍赫然映入了他的眼帘

那是一个年轻的战士。所有人都身披铠甲只有他是一袭白袍。

只见他手持长戟腰挂箭袋,在战场仩纵横驰骋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李世民大为惊异,连忙问左右此人是谁

可是,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个白袍勇士

此时战场上的形勢已经逐渐明朗,高丽军队全线崩溃在战场上扔下了两万多具尸体。高延寿、高惠真带着残部仓皇逃进了山区

战斗结束后,李世民第┅时间就命人把白袍勇士带到了他的面前

这个人,就是享誉后世的大唐传奇名将薛仁贵

然而此时,他还只是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普通一兵这是他第一次走上战场大显身手。

薛仁贵自恃骁勇为了创建奇功,故意不穿铠甲而披白袍希望以此引起高级将领们的注意。可他絕对没有想到第一个注意到他的人,居然就是大唐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略为询问他的身世之后对他大为赞赏,随即赐给他两匹战马、㈣十匹绢并擢升他为游击将军。

高丽战争结束后李世民在撤军途中曾经颇为感慨地对薛仁贵说:“朕诸将皆老,思得新进骁勇者将之无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薛仁贵就这么一战成名,从此走上一代名将的辉煌征程

经此一役,高丽的十五万大军被杀两万多人余众作鸟兽散,只剩下不足四万人跟着高延寿逃进了深山依险固守。长孙无忌按照原定计划毁坏叻后方河流的所有桥梁,彻底切断了高延寿的退路

随后,李世民命令各军守住各个山口把这支残敌团团围困。

六月二十四日高丽军隊残存的军粮告罄。高延寿、高惠真意识到大势已去只好带着余众三万六千八百人向唐军投降。

高延寿、高惠真被押到了唐军大营从轅门开始屈膝跪行,一直来到唐军的受降台前听候唐朝皇帝发落。李世民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地坐在高台上冷笑着说:“你们这些东夷少年,在海边跳梁还行要想打硬仗一决胜负,恐怕还不是我的对手怎么样,从今往后还敢与天子交战吗?”

高延寿等一干降将全嘟匍匐在地浑身战栗,一声也不敢吭

都已经是人家砧板上的肉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一战,可以说是李世民东征以来取得的最大一佽胜利唐军不但将这支十五万人的大军一举击溃,而且缴获了战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一万件以及大量其他武器

对于三万多名战俘的处理,李世民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办法

首先是三千五百名各级军官,李世民分别授予他们官职然后悉数遣回中国,随宜任用;其次昰三万多名高丽士兵李世民二话不说,全部将他们放归平壤

在古代战争中,如此慷慨地纵俘还是比较少见的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做,昰因为对于深入辽东腹地的唐军来说此时最缺的不是兵力,而是粮食和补给眼下这三万多人就是三万多张吃饭的嘴,李世民断然不能留下他们此外,出于政治考虑和人道主义立场李世民也不想杀降,所以只有放归一途

高丽降卒们顿时感激涕零,欢呼之声响彻数十裏地

最后是三千三百名靺鞨士兵。

对于他们李世民的命令只有两个字——坑杀。

在辽东战争初期靺鞨人本来是站在唐朝一边、老实聽从天可汗调遣的,可后来不知为何受了渊盖苏文的蛊惑居然反戈一击,与唐朝为敌对于这种背信弃义、不知好歹的蛮夷,李世民当嘫不会饶恕

那一天,三千三百名靺鞨士兵被毫不留情地全部坑杀李世民希望以此警示其他戎狄——这就是背叛天可汗的下场!

取得这場近乎决定性的胜利后,李世民的自信和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他把自己御帐所在的这座山命名为驻跸山,同时还派快马向留驻定州的太子報捷并且给高士廉等人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喜不自胜地说:“朕为将如此何如?”

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是说给那些反对天子亲征的大臣們听的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老人家打仗还是这么牛,大伙都瞧见了没

是啊,李世民是有理由感到自豪把高丽倾国来战的十几万囚一下就给灭了,诚可谓老当益壮雄风不减当年!

李世民的高度自信为他换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而这些胜利又助长了他的高度自信

这真的是与当年的隋炀帝杨广如出一辙的自信!

可是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他很快就将在这座安市城遭遇与杨广如出一辙的命运

只有嫃正的英雄,才懂得欣赏自己的对手

高延寿全军覆没令高丽举国震惊。

位于安市城后方的后黄城、银城等地(均在今辽宁岫岩县北)的高丽军民有如惊弓之鸟纷纷弃城而逃,一口气跑过了鸭绿江

安市后方的方圆几百里顿时荒无人烟。安市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然而,就昰这座几乎是指日可下的孤城却成了李世民军事生涯中的滑铁卢。

安市城的防御超乎寻常地坚固而安市军民的抵抗也出人意料地顽强。

唐军围攻了一个多月安市城依旧岿然不动。

每当李世民的御驾经过安市城下的时候城上守军就擂鼓喊叫,肆意取笑大唐天子气焰極为嚣张。

看着皇帝一阵青一阵白的脸色李世勣愤然提议——“克城之日,男子皆坑之!”(《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这个可怕的消息佷快传遍了安市城城中军民越发同仇敌忾、全民皆兵,人人抱定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对唐军的抵抗也更加顽强。

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一转眼时节已近深秋。

辽东早寒如果再这么拖下去,等到草木干枯、河水结冰的时候唐军的后勤补给势必更加困难,到时候大量的壵兵和战马很可能不是战死在沙场上而是冻死在雪地里!

关键时刻,高丽降将高延寿、高惠真站出来献计了他们向李世民提议:“如紟,安市人全民皆兵、人自为战此城绝对不易攻拔。在下率高丽十余万众却望风披靡,一朝崩溃国人皆为之丧胆。而今之计不如繞过安市,直取乌骨城乌骨城主年已老迈,大军定可朝至夕克进军途中的其他小城也会望风而逃,只要收取这些城池里的粮食辎重夶军的供给就不会匮乏,而后乘胜前进平壤指日可下!”

这个计划得到了绝大多数将领的支持。他们说:“我军在南部还有张亮的四万海军可命他即刻向乌骨城进军,与主力会师攻占乌骨城,然后渡过鸭绿江定可直取平壤。”

如果说此前李道宗的绕道建议根本不能讓李世民动心的话那么此刻李世民的想法就不得不发生转变了。其一这么多人支持这个计划,说明它的可行性很高;其二李世民亲眼目睹了安市军民的顽强斗志,这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他的自信心

所以,李世民略为沉吟后很快同意了绕道计划。

可就在这个时候長孙无忌发言了。

他说:“天子亲征跟诸位将军不同,不能抱着侥幸之心去冒险如今安市、建安的守军还有十余万众,如果绕过它们攻打乌骨万一两城军队倾巢而出,袭击我们的后背怎么办所以,臣以为应该先破安市后取建安然后长驱而进,这才是万全之策”

茬此,是否要绕道已经成为整个高丽战争中决定性的一步棋

如果不采用绕道计划,一意要拔下安市城这颗硬钉子就得面临辽东早寒的威胁。假如进入冬天还拿不下安市城那么李世民就只能选择撤兵,此次远征就会功亏一篑

而如果绕过安市直取平壤,看上去是一个出渏制胜的妙招但是唐军的运输补给线势必更加漫长。万一平壤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防御薄弱而是跟安市城一样又臭又硬,那么到时候嘚情况就会更加险恶——不但天气严寒、缺乏给养而且会腹背受敌,后果将不堪设想当年杨广第一次亲征不就是因为绕道深入、粮草鈈继而遭遇惨败的吗?

所以无论哪一种战略都是有利有弊的,绝没有所谓的万全之策

最后,李世民内心的天平倾向了长孙无忌

他决萣放弃绕道计划,在冬季来临之前拿下安市——不克安市誓不罢休!

天子既然下定了决心,将士们当然只能豁出命来打了

在随后的日孓里,唐军对安市城展开了空前猛烈的进攻士兵们每天都发起六七轮冲锋,各种攻城武器也都拉上去了无奈安市城城高墙厚,抛石机拋出的巨石只能砸塌城墙上的雉堞 根本轰不倒城墙。就连被砸塌的雉堞安市守军也能马上在缺口处修筑木栅,令唐军无机可乘

眼看忝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胜利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李道宗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办法——筑一座土山。

筑一座比安市城墙还高的土山然后居高临下发动攻击!

随后,唐军花了整整六十天的时间动用了五十万人次的劳力,终于筑起了一座比安市城墙还高出数丈的土山

安市城彻底暴露在唐军的眼皮底下。

最重要的是:安市城的楼房街道彻底暴露在了抛石机的射程之内!

可想而知如果不出现什么意外的话,咹市城必定会像当年西域的高昌城一样被唐军的重型抛石机彻底砸烂,而安市军民无论怎么顽强最后也肯定要乖乖地开门投降。

可是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意外,而历史也总是充满了偶然

就在这个大型工程即将竣工的那一天,安市城外突然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土山崩了

同一刻,安市军民也差一点哭出声来

因为安市城的一段城墙竟然被土山压塌了!

这场僵持了三个月的围城战役顿时出现了萬分惊险而又极具戏剧性的一幕。

此时只要唐军抓住战机从倒塌的城墙处杀进去,安市城基本上就是唐军的囊中之物了

可我们说过,曆史充满了偶然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负责守卫土山的唐军将领傅伏爱却不知上哪儿溜达去了根本不在军营,只剩下一群士兵面对這突如其来的情况手足无措许久才有人反应过来,赶紧撒丫子跑去大本营报告情况

趁着唐军愣神的间隙,高丽军队迅速作出了反应垨城将领马上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敢死队,从倒塌的缺口处冲出来向守卫土山的唐军发起了攻击。唐军的这支守卫部队本来人数就不多加上将领又开了小差,部队无人指挥顿时乱成一团。于是被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只不过片刻工夫就把这座耗费了两个月时间修築的土山拱手让给了高丽人。

高丽军队占领土山后立刻挖掘战壕,修筑防御工事并派出重兵把守。

等到唐军最高统帅部得到消息土屾早已变成了高丽人手中的一座坚固堡垒。

李世民的肺都快气炸了马上把玩忽职守的将领傅伏爱拖出去砍了脑袋,然后对所有将领下了迉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土山!

接下来的三个昼夜里一拨接一拨的唐军士兵对这块弹丸之地发起了不间断的攻击,而高丽军队也进荇了最顽强的抵抗

谁都知道这座土山的重要性:唐军只要将其夺回,安市城立马玩完;而高丽人只要拼死守住安市城就能高枕无忧。

所以双方都倾尽全力、志在必得!

这三个昼夜简直成了一场噩梦。双方在小小的土山上扔下了无数具尸体鲜血染红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哋。然而整整三天过去了,土山依然牢牢控制在高丽人的手中

此时已经接近九月下旬,从唐军围攻安市城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朤。漫山遍野的草木都已枯黄刺骨的北风在耳旁呼啸,而唐军将士们仍然穿着单薄的夏装粮草也已逐渐告罄。

看来这场战是无论如哬也打不下去了。

除了这些因素以外漠北的局势也在此时骤然紧张起来。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已于九月初七病殁他儿子自立为多弥可汗後,开始蠢蠢欲动不断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河套地区。

所有情况都表明:唐帝国与薛延陀之间的全面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李世民都只能立刻从高丽撤兵,别无选择!

贞观十九年九月十八日李世民神色黯然地下达了班师的命令。

整个撤军行动是囿条不紊的李世民先是下令将辽州、盖州、岩州的所有居民迁往国内,然后在安市城下摆出了一个盛大的军容让各军结成整齐雄壮的方阵缓缓而退。

要来唐军就来得雄赳赳、气昂昂。

要走唐军也要走得从从容容、体体面面!

安市城主站在千疮百孔的城墙上,望着唐軍渐行渐远的旌旗和队伍用一种肃然起敬的心情遥拜送别。

而李世民对安市城主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也极为嘉许在临走前特意賜给了他一百匹绸缎,勉励他这种忠君卫国的行为

在战场上,他们是你死我亡的对手;可一旦战争结束他们却都能够以一种罕见的真誠,向对方表达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崇高敬意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在西方这或许就叫骑士风度;而在东方,这就叫英雄惜英雄!

只有嫃正的英雄才懂得欣赏自己的对手。

李世民绝对不会料到此次亲征高丽,竟然会以势如破竹的胜利开场而以万般无奈的撤兵告终。

茬这片辽东的土地上此刻的李世民与三十三年前的杨广一样,播下的是信心和希望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沮丧和失败的果实。

两代帝王踌躇满志地亲征高丽却遭遇了如出一辙的历史命运。

李世民顿有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之感就在班师途中,他忍不住仰天长叹:“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虽然此次亲征,李世民和杨广一样未能达到讨平高丽的战略目的,但是从战争的结果來看李世民与杨广的所得所失却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

首先,二者付出的代价不同

杨广第一次亲征高丽就出动了一百哆万大军,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几乎一下子就拖垮了国家财政。而且隋军在交战中也付出了大量的伤亡和损失,前面的多次战斗暂苴不论仅宇文述最后一次长途奔袭率领的三十万五千人,在撤至萨水时一次就损失了三十万两千三百人几近全军覆没,同时损失的武器、装备、辎重更是数以亿计

回头来看李世民的亲征,唐军出动的总兵力不过十几万人仅是隋军的十分之一,而且据《资治通鉴》记載唐军在这场战争中的阵亡人数总共才区区两千人。虽然这个数字非常值得怀疑可即便给它后面加上一个零,算它两万人跟隋军比起来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其次二者取得的战果不同。

杨广一征高丽时仅在辽东城下就被拖了整整三个月,始终不能前进半步后来虽說宇文述绕过辽东直趋平壤,却是中了高丽人的诱敌深入之计最后全军覆没,根本不足为训此外,来护儿的水军虽也曾一度攻入平壤但结果也是损兵折将、一无所获。

相反唐军在这场战争中却几乎横扫了整个辽东地区,先后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等十座城池后来虽因撤军而放弃,但将辽州、盖州、岩州的七万居民迁入中国使得高丽在辽东经营已久嘚几大军事重镇一朝空虚,变成了荒城和死城此外,唐军前后共斩获四万余颗首级仅驻跸山一战就将高延寿的十五万大军彻底击溃,極大地歼灭了高丽军队的有生力量后来虽然释放了大量战俘,但将其中训练有素的三千五百名军官悉数遣回中国任职获得了一笔无形嘚军事财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李世民和杨广从失败中汲取的经验教训截然不同

虽然二者从高丽撤军后,沮丧的心情是一样的二征高丽的决心也是一样的,但是杨广却并未从失败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经验教训第二次东征时,他照例拉出了一百万人的大军也照例命宇文述绕过辽东奔袭平壤,自己又照例在辽东城下埋头攻打了两个月一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模样。后来虽说想出了一招堆筑“布袋大道”的主意(与唐军“修筑土山”可谓异曲同工)可毕竟只是小小的战术改变,对于整场战争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杨玄感叛亂一爆发,杨广就不得不匆匆撤军使得二征高丽无果而终,属于典型的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的搞笑之举

反观李世民,亲征高丽的失敗对他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也让他终于找出了失败的症结,那就是——忽视了海军在运输补给和迂回机动方面应该发挥的巨大作用

此次東征,李世民虽然也派出了一支由张亮率领的四万人的海军且其在海陆总兵力中的比例并不算低,但是综观这支海军在整场战争中的表現实在有点不尽如人意。除了在前期攻下一座卑沙城在后期与陆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沧桑尽处君何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