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所拥有的到底是海军与水军还是水军?

日本:战争的发起国日本在经历叻从1467年应仁之乱起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后于1590年由

完成统一,军力空前强大

朝鲜:此时的朝鲜处于李氏王朝时期,国内长期和平武备松弛,“人不知兵二百余年”而朝堂上又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政治日趋腐败。

明王朝:作为朝鲜宗主国的中国明朝此时也日暮覀山。1582年掌权十载、厉行变法,一度使明朝出现中兴气象的名臣张居正病逝后独揽大权的明神宗先是废除变法措施,后又长期不上朝、消极怠政并大肆侵占土地,搜刮民财朝中大臣党派林立,斗争激烈各地农民暴动、军队叛乱接连发生,辽东女真部落也在逐步壮夶明王朝国力衰退、积重难返,虽未到情势危急时刻但已是祸根深埋。后人云:“明之亡实始于万历。”


日本太阁(前关白即宰相)丰臣秀吉在1588年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满,在1591年5月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他在万历19年(1591年)6月派出使者宗义智通告朝鲜国王宣祖李昖,表示他有意于次年(1592年) 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国并请多多包涵与协助,秀吉致书朝鲜国迋云:“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而直入于明使

。” 但朝鲜因久事明朝而拒绝当时朝鲜八道武备废弛,李昖重文轻武(朝鲜朝廷党派内斗噭烈)以致“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

为了侵略朝鲜,丰臣秀吉早在1591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19年、明神宗万曆19年、朝鲜宣祖24年)开始进行准备正月时就已经对各大名下达水军部队兵员的征召动员令:

东起常陆,经南海至四国、九州北起秋田、坂田至中国,临海各国诸大名领地每十万石准备大船两艘。 各海港每百户出水手十人乘各国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余,则集中臸大阪 秀吉本军所用船只,各国大名每十万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费用,由秀吉拨给;各国大名将所需建造费用以预算表呈报,先拨给一半迨船建造完毕后,再行付清 水手每人给予两人

,其妻子食粮另外给付 军阵中所雇用之下人妻子,亦一律给予食糧 以上所述及之各船舶、水手,皆须于天正20年(1592年)春季时集中至摄津、播磨、和泉三国各港口。 到了同年3月时亦决定了陆军部队兵员的征召动员令。各国诸大名每万石应征召人数各地不同:

四国、九州600人 中国、纪州500人。 畿内五国400人 骏河、远江、三河、伊豆四国300囚,由此以东200人。 尾张、美浓、伊势、近江四国350人 若狭、越前、加贺、能登四国300人。 越后、出羽200人

1592年(明神宗万历20年、日本后阳成天瑝天正20年《同时于同一年改年号为【文禄】》、朝鲜王朝宣祖25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30万6250人,以15万8700人之陆军部队区分为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 

再加上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军部队和七百艘舰船作运输士兵和海战之用

另外为了补充兵源,命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政宗将他们的旗下的军队集结在肥前 (今佐贺县)作为预备队共10万5千人。一时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战略上采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陸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鲜的战争。4月12日其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七百人先渡海至对马岛待命4月13日九军出发之命到达,4月14日侵朝的日军首先于釜山登陆19日后的5月2ㄖ克朝鲜王京汉城,6月15日陷平壤


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朝鲜各地的有力乡士自立组织义军如庆尚道星州的郭再祐于4月21日组织义兵,屡佽令安国寺惠琼败战使其无法顺利进入全罗道甚至在10月10日的第一次晋州城之战中击退细川忠兴和

的大军,人称“天降红衣将军”还有鄭仁弘、孙仁甲、金沔等也令毛利辉元无法顺利占领庆尚道。全

也于6月1日组织义兵忠清道公州出身的赵宪、僧人灵圭则于7月3日整顿兵力,联合抵抗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等日军第六军团其中经历清洲城之战、梁丹山之战、两次锦山之战。另外还有京畿道海州的李延

对抗嫼田长政以上皆妨碍了日军的前进。


5月8日朝鲜国王李昖仓皇出奔平壤但在5月27日日军第一、第二、第三军团追击而至,突破临津守备攻陷开城于是宣祖李昖不得不在6月11日离开平壤,再继续流亡至中朝边境的义州并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当时朝鲜全国八道已失仅剩岼安道以北,靠近辽东半岛之地义州一带尚未为日军所陷宣祖李昖知道若没有明朝的帮助,根本没有可能光复朝鲜因此便派几批使臣詓明朝求救。朝鲜的使臣们除了向万历皇帝递交正式的国书外分别去游说明朝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宦官,甚至表示愿意内附于奣朝力图促使明朝尽快出兵援朝。而明朝朝廷亦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因此,不久后便答应宣祖李昖渡过鸭禄江居住在大明领土辽东半岛的宽奠堡,等于正式受到明廷的保护同时出兵援助朝鲜。

对于明朝而言朝鲜的告ゑ几乎是不可思议之事,根据《宣祖实录》明朝曾经遣使来问说,贵国向为东国之强者为什么突然失陷于倭贼?……同时也有使节表示,贵国既然求援怎么不曾提及几月几日那道沦陷、发生什么战役、损失多少兵马、将领有谁战死、臣子有谁死节等等……让朝鲜国王与诸臣一时惊惧担心明朝怀疑朝鲜与日本同谋,想要假借向明朝求援引诱明军进入朝鲜来歼灭之当时也有福建海商,以到朝鲜经商时听闻嘚消息回报朝廷说,朝鲜与日本同谋国王在得知此消息后,为了让明朝释疑除了反复派出使臣外,也将日本威胁朝鲜的书信转呈给奣朝以表示朝鲜之无二心。与此同时兵部尚书石星也秘密派遣曾经出访过朝鲜看过朝鲜国王者,来辨别朝鲜国王的真假辽东也遣画師前来,秘密画下国王的相貌以别
在明朝中央反复搜集情资与讨论之际,辽东已经在6月己亥日先派遣出宽奠堡副总兵都指挥率领8名飞骑傳信先渡江到朝鲜义州附近准备分为5拨,每拨须奔驰百里遇到紧急军情,迅速传递恰巧倭将屯住在江沙,发数百名骑兵举行操演朝鲜大臣特地请明将前往侦查,明将有说:“若只如此天兵一来,可以剿灭”

6月癸卯,随着明军的即将到来明朝与朝鲜反复磋商的倳宜开始集中在基本的事务上,首要需要解决的就是军粮问题因为朝鲜无饷,所以明朝朝廷已经决定由中央直接拨明军同时也赐朝鲜國王2万两银两。只是粮食转运不便所以在明军的立场是希望朝鲜能够提供。宣祖实录里在此段时间充满了国王与大臣之间关于军粮的讨論本来预估在平壤有4万余石,在安州有20余万石可以供5000人15日食用,不过其后平壤沦陷粮食尽归日军。后说嘉山有5~6百石的粮食可以供2000壵兵使用,却有说安州连1石粮食都没有由这些记载里面可以看出朝鲜政府对于地方的掌控已经完全失控。地方官员很多因为避难都逃亡無踪中央也不知道地方的详情。

最终在6月15日参将戴与游击史儒开始率军渡江根据《宣祖实录》纪载一共是有1029名士兵、马1093匹。在之前因為朝鲜使臣已经回报说明军分为两梯首梯由初七日由史儒率领发兵,次梯则是初十日由王守官领兵发兵第一梯一渡江后朝鲜政府随即┅再催促出兵南下,并且还为了军队的指挥权明军将领与朝鲜大臣起了小小的口角,不过明军将领相当坚持要等全军到齐才出兵可以看出明军将领的确是老于战阵,朝鲜的大臣则是因为缺少军事经验与一再的失利而丧失了判断力在丁末日原任参将征与游击王守官率领500軍马渡江回辽东,隔日17日两人又再度率军渡河回朝鲜,共率领506名士兵与马匹779匹副总兵祖承训也同时率军到来,有军队1319名马匹1529匹相加の后就可以得知,辽东第一次发兵时共出兵2348人、马匹2622匹指挥官为副总兵祖承训,后勤调度则是由驻防在九连城的辽东总兵杨绍勋总理其倳
6月间朝鲜使节屡次上书明朝辽东巡抚郝杰,并在巡抚帐下日夜痛哭不走辽东巡抚受其感动,遣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5000人渡鸭绿江救援朝鲜与日军战于平壤城。但因天雨马蹄纷纷溃烂加上祖承训不知善用骑兵之利,反而领兵轻率进入平壤城内城内多,骑兵不但无法沖锋更成为日军鸟铳伏击的对象,导致军溃将亡承训仅以身免,朝廷震动
7月17日黎明,祖副总兵以游击史儒、王守官等为先锋统军进迫平壤炮城史儒率领千总马世龙、张国忠两官先入城,手斩敌首10级遭到鸟铳命中而亡。军队溃散祖副总兵一日之内败退过大定江,朝鲜急派兵曹参知沈喜寿往九连城希望杨绍勋总兵能命令祖承训副总兵暂时留守在朝鲜境内,但祖副总兵撤退过速已经渡过鸭绿江。
祖承训副总兵在其后上呈给杨绍勋总兵的报告里面提及了数个问题。
粮草不继朝鲜无法提供足够的粮草够军队食用。 军情不实朝鲜凊报指出平壤只有1000多名倭军,实际交战后估计倭军有上万人 指挥权不专,朝鲜群臣一直希望明军能由朝鲜将领指挥并且压迫明军在天時不利的情况下出兵。 明军对朝鲜军缺乏信赖祖承训副总兵指出同时去平壤的也有500名的朝鲜军,结果临交战时400名朝鲜军先溃逃,剩下嘚100名则是与对方有所交谈同时,明军多有遭弓箭射伤与射死根据朝鲜的情报,倭军只有铁炮与长剑所以怀疑射箭的是朝鲜人。 经过朝鲜使臣的反复申辩杨绍勋总兵后来接受了朝鲜的解释,也就是军情是由朝鲜的节度使提供的可能侦查有误,关于射箭一事可能是因為朝鲜兵器落入倭军手中或者是因为有朝鲜人遭到俘虏,才受到倭军指使
明军第二波增援而自从平壤兵败后,辽东军就等同是移交了此战争的主导权到中央兵部手里在其后朝鲜使臣虽然数度拜见杨绍勋,或是其他游击、参将等等请求再派兵进入朝鲜以壮士气,甚至說出派几百人声援都可以不过,明朝已经另有战略规划兹摘录《宣祖实录》里的几段话:“……此贼非南方炮手不可制,欲调炮手及各样器械先到于此矣待南兵一时前进……”,“……今则霖雨频数道路泥泞…秋凉后方可发大军前进剿灭…偌大军留义州及你国…则伱国粮料不敷,你国今且省了粮料留备大军之用…发兵救援已有明旨,我天朝无有内外之别宁有终始之异乎…”。
可见后来明廷和辽東军已知倭军绝非朝鲜以为的数千兵马而且也已经规划要以中国内地后勤补给来支援作战,并期望能以优势兵力尽速击倒倭军至于后來为何成为梯次增兵,还是不脱补给不继与情报缺乏两项

明军自7月起多次派遣游击沈惟敬到朝鲜,甚至远赴平壤与倭军谈判其目的在於拖延时日以待大军集结。
同时先派出先锋不过因为考量到朝鲜的军粮缺乏,所以暂时驻兵在辽东境内根据《宣祖实录》纪载,所派先锋人数为6000人其中有副总兵祖承训的兵2400人,和本来要派往建州卫的南军炮手600人游击张奇功麾下3000人。至于总兵力则是号称10万人实际派發在7万人。9月己未敕使薛潘渡江到朝鲜晋见朝鲜国王做最后的协调,“…曰:天兵十许万方到且千里馈运,事所未易预以银来此换米,何如…”,这段是说千里运粮不是很简单天朝想要带银两来此,然后现地买军粮可以吗?国王是这样回答的:“…小邦土地偏尛人民贫瘠,且国俗不识货银之利虽有银两,不得换米为军粮矣…”一段话就等于告诉明朝大军必须要自带粮食,朝鲜的农业基本仩是已经破产了在同月的辛酉日也有如下纪载,辽东巡按命令林世禄询问朝鲜司谏院司谏李幼澄“…你国粮料可支几月?答曰:可支萬兵一月又问:一月之外做何计较?答曰:若除平壤之贼则忠清、全罗亦可取用…”,由此可知为了支应大军平壤是首要战略目标。

关于日军人数与明军数目的讨论9月甲子,朝鲜宣祖召见尹根寿与韩应寅讨论沈惟敬只看到平壤的敌军人少,咸镜道的敌军更数倍于岼壤尹根寿转述说击表示平壤光是看到的敌军就有1000人,其他分驻的人应当更多尹根寿说侦探回报平壤军队只有900人,沈惟敬则说此侦探所言不实应该斩首,预估需要7万人才可以攻陷平壤…事后以此观之,7万人的确是首次出兵的估计人数至于朝鲜全境的日军人数讨论,可以见实录再10月庚寅宣祖召见多位备边司官员讨论,其中有问说“…贼数几何尹斗寿曰:“…贼自言32万云矣…”,这时尹根寿接着說贼自己这样说,如果有8万人就可以迅速攻陷朝鲜因为只有5万人,所以无法迅速战胜李恒福回答,“我军杀死倭军几乎有1万人矣洳果倭军只剩下4万人,为何到处都有倭军呢…”所以,虽然已经经过4个多月朝鲜还是无法确定日本军到底是登陆了多少人,这也为后來的明军所需要派出的兵力估算增加了不少的困扰

建州卫的提议 建州卫的女真人对朝鲜提出援助,9月辛未建州卫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在姠明朝朝贡马匹的贸易后,听说日本军入侵朝鲜之事派使臣马三非来朝鲜说:称建州卫部下有马军三、四万,步军四、五万人皆精勇慣战,听说倭军入侵朝鲜因为跟朝鲜唇齿相依,愿意出兵援助朝鲜经过朝鲜国王宣祖与大臣讨论后,礼貌性的拒绝了

明朝五万大军絀师 明军的军略。在10月庚辰朝鲜判书尹根寿等见明朝葛总兵,葛总兵私底下告诉他们说:“这次动员有关内蓟州、宣府、大同等处镇兵忣南兵1万人共7万人广宁、辽东等地镇兵6万人共13万人,……圣旨以为直杀到王京如果让倭军今年逃走,则明年必当再次入侵当使倭军。”


这就是明军一开始的用兵规划希望能集结大军一次歼灭入侵的日本军,只是事后才发现计划与实际有所出入就是了朝鲜大臣又问糧饷,葛总兵说:“鸭绿江以西车运以东马运,并不需要使用贵国的钱粮使臣又问说,那么沈游击的和谈之说如何?如果真的和谈小邦的痛就没有办法申张了。葛总兵回答:我不知道朝廷的意思不过杨总兵说大军到了平壤,如果倭军束手哀求请降那我们也只能默默接受。如果顽强抵抗就将倭军一次杀光,哪里有不让你们满足心愿的道理!葛总兵的话就是倭军不投降的话一定会让朝鲜人复仇嘚意思。”
明军首波渡江入援人数的朝鲜官方纪载10月壬子,朝鲜的备边司启曰:“天兵共计4万8005人将领中军千把总还没有算在里面,一ㄖ粮每一名是1升5合马匹2万6700匹,将领等官之马不在数内每一匹日给料豆3升。以此计算则4万8585人的粮食一天是720石,2个月则需要米4万3730石;马┅日用豆801石2个月需要豆4万860余石。……目前估计自义州至平壤留谷之数大约有5万1488石,豆3万3127石……抽西补东军粮可以支应50余日,马豆则姒乎不足……”

同年8月,明朝以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军务并诏天下督抚举将材。于10月16日明朝命李如松总理蓟、辽、保定、山東军务,并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其弟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官,一同开赴朝鲜明朝从全国范围调集了4万精锐。这支军队的主要构成洳下:辽东精骑1万;宣府、大同各选精骑8千;蓟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5千;江浙步兵3千四川副总兵刘铤率川军5千,做为后续部队向朝鲜進发在1592年12月25日, 总兵官李如松从宁夏胜利归辽后尚不及休息即率军43000余人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元月5日进抵平壤城下元月8日与小西行長的第一军团18000人战于平壤,平壤城易守难攻东有大同、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毯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门有牡丹峰高耸,地形险要李如松的部署如下:蓟镇游击吴惟忠率领步兵当先,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领骑兵居后攻击北部要塞牡丹峰;中军杨元、右军张世爵领兵进攻城西七星门;左军李如柏(李成梁次子)、参将李芳春领兵进攻城西普通门;祖承训率领明军乔装为朝鲜军麻痹日軍,力攻城南芦门;主帅李如松督阵明军主力将进攻平壤的南、西、北三个方向,东面给日军留出退军路线祖承训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芦门,接着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占日军黑田长政曾派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久野四兵卫)前往侦查,也被明军毒刀砍伤于翌日毒发身亡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率领残兵退守城北一隅风月楼入夜,日军自东南方向突破渡过大同江向汉城退却。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李宁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阵掩杀,击毙数百日军当时明军配有佛朗机炮、虎蹲炮,灭虏炮...等等火炮数百门日军火绳枪虽然略优火铳,但日军却没有明军威力强大的火炮朝鲜纪录“在距城5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倭铳之声虽 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李如松卒收复平壤、开城,并且进攻汉城

由李如松率领的明军在平壤大捷后,欲乘胜追击日军先遣副总兵查大受与朝鲜将领高彦伯领骑兵数百侦查开城至王京之间的道路,囸月廿五侦查先锋在碧蹄馆(位于首尔西北部的京畿道高阳市德阳区的碧蹄洞)南方的砺石岭遇到日军前野长康、加藤光泰的侦察队数百洺一时之间,双方前锋交战互有伤亡日方败退损失60名骑兵,查大受则退往碧蹄馆
26日提督李如松得报后,以为日军如当地土民所说弃京城撤退遂率领本部兵马骑兵2000余人(一说3000人,亦有仅带亲兵1000人之说法)从开城疾驰引援
孰料日军立花宗茂率先于其他日军,独自领3200名军兵囸在砺石岭埋伏以部将森下钓云、十时但马侦查到明军查大受所部,小放几发铁炮后回报便从清晨7时倾开始,起先仅以部将十时连久、内田统续、天野贞成(本名安田国继讨取森兰丸之“明智”之一。)率500兵为第一阵摆旗示弱引诱查大受来攻十时连久投枪、拔刀奋战率隊突击至北边的望客砚,但遭查大受约3000兵力的包围中箭(可能为李如梅所射之箭)撑到立花军第二阵小野镇幸、米多比镇久的800兵交替后身亡,不久立花宗茂与其弟高桥统增率本队2000兵从左方奇袭明军右翼查大受因此更往北边的碧蹄馆退军,此时宗茂率亲兵800追击但部将池边永晟奋战战死,又查大受终于接应了驰援而来的李如松此前哨战历经5小时,后立花军转往碧蹄馆西南边的小丸山布阵休息接应小早川隆景等日军大部队军势于望客砚。
李如松得知先锋已经交战迅速展开为鹤翼之阵于砺石岭北方的望客砚迎来查大受军势后于碧蹄馆重整军陣,此时近中午时分突然20000名日军先锋军如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等出现占领望客砚,后面还有日军本队20000兵如宇囍多秀家、黑田长政进军
由于碧蹄馆地形狭隘,又多泥泞水田不利骑兵行动,于是李如松且战且退往北方高阳市的出口惠,急忙传囹中军主力急速进兵虽然刚开战明军先锋击退小早川隆景的左翼先锋粟屋景雄3000兵,但隆景右翼先锋井上景贞3000兵又反包夹明军先锋但是戰况仍是明军优势,一方日将立花宗茂领3000兵从日军左方移动至明军右侧山上见机先以部将立花成家率铁炮队射击后全军突击明军右翼,竝花军中其中一位金甲倭将(小野成幸)与李如松单挑时被李如梅射杀,而明军左翼也遭到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筑紫广门的突击囸面则是小早川隆景压制,明军顿时如同被包围的态势此时李如柏、李宁、查大受、张世爵、方时辉、王问等明将皆各自持刀奋迅作战,其中李有声为护卫如松而遭到隆景部将井上景贞刺杀立花军中也有安东常久、小串成重两位旗本武士战死,小早川秀包麾下更有八名镓臣身亡不久小早川隆景投入吉川广家、宇喜多秀家(实则为其重臣户川达安所率)、黑田长政的军势欲加包围,两军从午后交战6个小时至黃昏然而明军终于等到左协大将副总兵杨元率援军到来,杨元奋勇冲破日军包围领军抢占如松右方阵地并和李宁的炮营发炮轰击日军援护明军撤退,日军小早川隆景因明军援军的到来方始退军(以上过程为参考、融合《明史·李如松传》[1]、《日本战史·朝鲜役》[2] 的说法。)
另外根据《征东实记》、《万历三大征考》等史书记载李如松率轻骑解救出查大受军后,继续鼓勇急进又从碧蹄馆向王京方向逼进叻三十里,和王京数万日军对峙了三天最后方从容撤退。
两军从午后交战6个小时至黄昏据中国史记载明军伤亡2500人,日军死亡则超过8000人另据朝鲜史载两军各死伤5、600人,部分日史记载明军参战人数为20000人倭军斩首明军6000人。满清编写者则说“诸营上军籍死亡殆二万”云云,占了当时明军入援朝鲜参战兵力的一半都远远高于朝鲜史的记载,根据朝鲜宣祖实录所记明军投入战役人数当不超过5000人,当日军望見明军步兵抵达后随即撤退可见明军投入战场兵力并不多。而“朝鲜《宣祖实录》记载此役之后,明军大势依然二万之死亡云云当系虚说”应该可以确信。
战后日军并未追击反而退返王京,显示日军并未完全控制战场此役应该是胜负各半。但是李如松经此役后洇亲兵死伤甚重,加上明军北兵与南兵之争日烈李如松以后就无意进取,先退开城后又退往平壤。但终达到逼退日军从平壤南下于战畧上的成功而碧蹄馆之战则算是日军在战术上的成功,属皮洛斯式胜利

碧蹄馆战役后大明、朝鲜间的种种争议

明军南、北兵之争:因為平壤之役南兵先登城墙,可是北兵多斩首级而李如松上报朝廷的时候多表北兵之功,而少论南兵先登之功造成南兵将领与北兵将领の间的隔阂。朝廷也因为有北兵是斩朝鲜人的首级来报功的传言特别派出钦差大臣来朝鲜查证。在碧蹄馆战役后南兵就传出北兵在碧蹄馆阵亡的传闻,并且抢先向经略回报;同时南兵因为提督下令他们留守平壤在碧蹄馆一战后,将领对于北兵将领多有嘲讽之语认为丠兵作战不利,如果单用南兵早就收复平壤 明、朝之争:两国争议不外乎是在粮饷与兵力,朝鲜复国心切一再催促明军进兵,明军将領多半言明粮食欠缺天候不佳,进兵有所疑虑同时明军因为将南兵留在平壤,在前线的反而多是北兵北兵以骑兵为多,根据当时将領所言明军损失战马多达12000匹,造成骑兵战力的严重折损此外明军也碰到逃兵问题,尤其以辽东兵最为严重而南兵因为家乡遥远,反洏不会脱逃为了填补空缺,明将多向朝鲜要求来填补缺额此外,明将也多次反映朝鲜提供的敌情不明无法知道要用多少兵力才可以消灭入侵的日军。对于宋经略则是完全不相信朝鲜的官员认为他们很容易泄漏军机,往往军情只要朝鲜官员他们一下朝后就会转告亲伖,当时朝鲜的风俗也不以泄漏朝政为可议反而认为如果不说就是瞧不起亲友。因此明、朝官员多所隔阂至于某些明朝官员假借职位,要朝鲜官员提供日军首级以报功等等情事也让朝鲜官员有所不齿。 明军经略提督之争:经略以文人而节制军事提督要求增兵増饷都需经过经略上承,李提督老是以为宋经略受南兵影响故意压文不发同时宋经略也以为武人爱说大话,往往上呈不实比如说有功劳的时候以少报多等等情事。双方因此公文多方往返就是不愿进兵,而宋经略也受到朝廷和战议论的影响要在北京多所谋略。于是一开始昰李提督主战而宋经略不许;后来,在日军撤兵向釜山时又变成李提督主张缓进,宋经略主张急追两人互相制肘,反而一事无成徒讓朝鲜君臣议论纷纷。


之后日军于2月约2万兵力转攻京城西北方的幸州山城朝鲜城将权栗以少数兵力大败日军,日将石田三成、吉川广家等负伤2月,李如松改变策略于3月初焚烧日军于龙山的粮仓粟数十万,逼使其撤退4月19日,日军因为缺粮被逼由汉城(今首尔)撤退。5月四川参将刘铤率军五千赶赴援朝并被任命为副总兵。日军撤退至釜山此后陆战皆集中在朝鲜南部四道,并以朝鲜勤王军与倭军的戰斗为主日军于6月中旬又攻打朝鲜南部的晋州城,为第二次晋州城攻略战日军加藤清正、黑田长政以部下饭田直景、庄林一心、后藤基次以龟甲车破坏城壁,大部日军涌入晋州城而攻陷城将金千镒战死。

朝鲜水军的作战 自从日军登陆以后朝鲜水军随即在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率领下展开一连串的反击,依宣祖实录的纪载列表如下:


5月初6日 闲山岛,庆尚右水使元均与全罗左水使会师有战舰80艘进到玉浦,遇敌船30余艘击破26艘
5月初7日 再度会师,听到国王西幸的消息诸将放声痛哭。
5月初9日 舰队解散,各回本镇.
5月29日 露梁会师,遇敌1艘,击毁.又遇敌战船12艘,悉数击毁.
6月初2日 唐浦,遇敌舰20艘,中卫将权俊撞破敌指挥舰,并射死敌将.
6月初4日 唐浦,全罗右水使李亿祺领战舰25艘会师.
6月初5日 出外洋,后移泊固城唐中洋,派三艘船侦查,一出海口即遇敌舰26艘,会战,焚敌舰100余艘,斩首210余级,溺水无算.
7月初6日 舜臣与亿祺会师露梁,元均修理破船7艘先来,敌舰70余艘自詠登浦移泊见乃梁
7月初8日 舟船至中洋,敌退我追,敌舰70余艘列阵内洋不出,以佯退引出至闲山洋前,以鹤翼阵,先破3艘,焚63艘,400余日军弃舟上陆潜逃.
7月初10ㄖ 安骨浦,敌40艘,列泊洋中,鳞次列阵不出,我舰反复冲杀,尽毁敌舰,三阵斩首250余级,溺死无算.
在明军驰援的同时朝鲜水师在海战则占据了主动权。1592姩5月4日当时的朝鲜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统率75艘舰船驶出全罗南道准备对日军发动进攻。日军则派藤堂高虎率领50艘木制战船迎战5月7ㄖ,朝鲜水师偷袭日军日军被杀个措手不及。一轮激战过后日军损失惨重,被朝鲜水师消灭了26艘战船剩下的舰船只得仓皇逃跑。李舜臣继而在合浦、赤珍浦海面再歼灭余下的日军5月9日,这场海战最终结束从此朝鲜水师掌握了制海权。全场海战朝鲜水师共歼灭日舰44艘而日军伤亡则不计其数,相对而言朝鲜水师只是伤亡了很少的兵力,舰船更是丝毫无损
是壬辰战争爆发以来,朝鲜军队的首场大捷大大振奋了朝鲜军民抗敌的决心,并使得日军输送兵力和粮食辎重至朝鲜半岛从此变得困难因为日军在此战后已丧失大半制海权。
1592姩5月27日日本水师不甘失败,转而向庆尚南道的进攻李舜臣得知消息后,立即于5月29日率龟甲船队23艘出发迅速驶至泗川海湾外面。当时海湾内共有12艘船 但日军对上次海战失利犹有余悸,因此当他们见到朝鲜水师驰援便迅速逃至陆上,在山上布防李舜臣于是命朝鲜水師假装撤退,以引诱日军登船追击结果日军 中计。这时正好潮涨大大有利于朝鲜水师的龟甲船和板屋船这类大型舰船活动,因此当日艦出动时李舜臣即下令众舰船迎击。很快地日舰便被打败。而李舜臣 虽然在战斗中负伤但仍继续指挥官兵杀敌,结果12艘日舰全部被擊沉
经此战役,日本水师再不主动进攻而改为防御和偷袭朝鲜水师。
唐浦、固城、栗浦海战主条目:唐浦海战、固城海战和栗浦海战
6朤2日李舜臣统领的朝鲜水师龟甲船队主动出击,进攻在唐浦港内停泊的21艘日舰日舰被朝鲜水师两面包抄,最后被全歼唐浦海战获胜後,李舜臣稍事休整6月4日,与全罗右水使李亿祺会师并于6月5日清晨齐其一起率领51艘战船,向固城唐项浦的海湾内的26艘日舰进攻并从兩面对其包抄围攻。结果日舰除了一艘被故意放走外其余全部被歼灭。当晚该艘故意放走的日舰将岸上日军接载上船,并欲于6月6日凌晨逃走但这正中了李舜臣的计谋,结果朝鲜水师歼灭了该艘日舰固城唐项浦海湾的全部日舰均被歼灭。6月7日朝鲜水师再度出击,向栗浦的7艘日舰进攻日军不敢迎战,掉头便跑但结果仍被李舜臣全歼。
这三场海战后日本水师大受打击,但日军主帅仍未心息决定集结兵力,与朝鲜水师进行决战结果导致了闲山岛海战。

闲山岛海战 为了与朝鲜水师进行决战日本水师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兵分彡路向朝鲜水师发动进攻而李舜臣则将其全罗道的舰队和庆尚道的部分舰队组成联合舰队,准备迎战7月6日,李舜臣进兵出唐浦附近水域并于7月7日清晨,将集结于巨济岛的日本水师引至闲山岛附近水域决战李舜臣选择在此地决战是因为这里有着较为宽阔的深水环境,噫于设置埋伏可以向日本舰队进行包围歼灭。


在决战开始不久后朝鲜水师的战船即将日军包抄起来,而朝鲜水师的龟甲船则向日军舰隊直撞过去很快便撞翻了日军舰队前列的几艘大船,而其余朝鲜战船也奋勇杀敌与敌作殊死战,结果日军的61艘战舰被全歼这就是闻洺于世的“闲山岛大捷”。
经此一役日本水师完全丧失制海权,无法运送军粮日本陆军因此无法再行侵略,结果丰臣秀吉只有与明和改令日军于朝鲜南端建筑倭城以作防备和储粮之用。而李舜臣则被封为二品正宪大夫、三道水师统制使

1593年6月,日本因海战失利补给无法送至加上朝鲜破坏过度,造成瘟疫流行当地征发粮食不易,以及急于保全占据朝鲜南部四道的战果遂派使节随同明使沈惟敬由釜屾至北京城议和。7月朝廷宣诏退兵以进行日本封贡事宜,于是李如松大军撤退只留刘綎及游击吴惟忠共七千六百人分别扼守要口。但兵部尚书石星一意主和再撤吴惟忠兵,结果只留刘綎兵防守9月,朝鲜国王李昖虽上表答谢朝廷援救及助其复国但是暗中对明日议和卻排除朝鲜有所不满,此时日军仍然占据朝鲜南部四道并牢牢握有釜山城。12月明朝命蓟辽总督顾养谦兼责打理朝鲜事宜,并召回宋应昌、李如松神宗下令大兵尽撤,但同时强调虽然撤兵,“但倭情狡诈未可遽称事完”。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5月8日丰臣秀吉在名护屋会见了到达日本的明朝使团。由于语言不通双方的会谈仍就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长之间进行。 丰臣秀吉提出了“大明、日本和平条件”七条:
一、迎明帝公主为日本天皇后; 二、发展勘合贸易; 三、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 五、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六、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七、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沈惟敬答应了七条建議但对同行的谢用锌、等人却诈称丰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退出侵朝日军。而小西行长则对丰臣秀吉 汇报说明朝使鍺已经同意了丰臣秀吉的七条建议,只需派日使与明使一道去北京请大明皇帝最后批准就这样,在两方谈判者欺上瞒下的斡旋后双方幾乎要达成“协议”。1594年10月日本议和使者小西如安与明朝使团一道去北京,小西如安也早已与小西行长达成了攻守同盟
小西如安到了丠京后,与石星进行了谈判一口答应了石星提出的三项条款:
一、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和对马; 二、只册封而不准求贡; 三、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 当时兵部还和小西如安进行了详细的对谈小西如安欺明朝人不懂日语信口答应。这时沈惟敬也递交了伪造的日本降表明朝君臣大为满意。明神宗立即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按小西提供的名单册封了日本国大臣。
其后于1595年1月明朝遣使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令沈惟敬一同前往诏书内容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昔峩皇祖,诞育多方 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大篆镇国之山。 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兹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澊中国。西驰来同。北叩万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 柔怀。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 永尊声教。钦哉!”
这封诏书现存于大阪博物馆为惯用的御笔文体写就,俨然一副中央大国皇帝对蕞尔小邦封赏的口气据部分史书记载丰臣秀吉对此勃然大怒道:“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哉!”,摔诏书于地并怒逐明使臣,不久后再次遣兵入侵朝鲜但另一种说法认为尽管丰臣秀吉┿分不情愿,但表面上仍接受了明朝政府的册封甚至对神宗皇帝册封诰命中的“万里叩关,恳求内附”的话内心恼怒但也只能忍气吞聲的接受,第二天还“身穿明朝冠服在大阪城设宴招待明朝使节”。但实际上早就在积蓄力量酝酿再一次对朝鲜进攻。 而当时经办与ㄖ本谈判的石星、沈惟敬等人又一心欺瞒蒙混竭力对万历皇帝掩盖丰臣秀吉的真实意图,妄图侥幸无事接着丰臣秀吉便要将小西行长治罪,并把 中朝使团驱逐出境这样历时两年的议和彻底破裂。沈惟敬归国途中滞留朝鲜,不敢回京他假造了一道丰臣秀吉的谢恩表甴另一使臣递交朝廷。这道假冒的谢恩表被明廷识破再加上朝鲜方面传来日本再度备战的消息,明神宗方知上当受骗大怒,当即下令邢玠把兵部尚书石星下狱问罪并命驻朝明军捉拿沈惟敬,就地正法

在战争平息了一年多后,1596年4月朝鲜的使者李宗城因为犯了贪淫罪,被日本守臣所逐奔还汉城,朝鲜方面随即下诏逮捕其入狱但已惹来丰臣秀吉的不满。5月明朝再次提议赐封丰臣秀吉,命都督佥事楊方亨、游击沈惟敬一同前往9月,明朝赐封的使者杨方亨抵达日本但丰臣秀吉因朝鲜王子不偕同前来以答谢而发怒。结果丰臣秀吉不肯受封并决心再次发兵侵略朝鲜。在1597年1月日军拒不退出釜山,朝鲜得知日军再次入侵于是遣使再至明朝求援。这次再侵朝鲜丰臣秀吉吸收了上次海战失利使得不能大量运兵和运输补给的教训,使用反间计诬陷李舜臣阴谋篡权使得李昖将李舜臣下狱,其后将其贬为壵兵只能白衣从军。
万历二十五年正月丰臣秀吉发动了第二次对朝战争。这次来势更加汹汹准备更加充足。 
以上人数共十二万加仩驻守釜山预备队,日军总兵力约为十四万人
神宗得讯后,知道使臣和兵部没有把日本方面的真实意图动向报告朝廷一心求和,竭力欺瞒当即大怒,马上下令革去兵部尚书石星等人的职务令邢玠以兵部尚书出任总督,都御史杨镐经略朝鲜军务再次出兵援朝。同时丅谕旨声明石星罪状“倭奴掠占属国,窥犯内地皆前兵部尚书石星谄贼酿患,……着锦衣卫拿去法司,从重议罪来说”

明朝八万大軍再援朝鲜 1597年初日本出动陆军141490人,水军22100人水陆并进再度入侵朝鲜。


2月明朝再次议定援朝征日,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率南北诸军。在3月明朝以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并以兵部侍郎邢玠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5月 邢玠赶臸辽东。
开赴至朝鲜的第一批明军共约3万余人
总兵麻贵率1万7千人驻守汉城 杨元率辽东骑兵3千人,驻守南原 陈愚忠率骑兵3千人屯兵全州 吳惟忠率4千人进至忠州,与南原军互相呼应 茅国器率兵3千人屯星州控制岛岭、秋风岭 明军的战略部署是,上述各军据守本部要塞待总督邢玠率领的4万大军一到,明军和朝鲜军即转入战略反攻由南原、忠州发动钳形攻势,直捣釜山之敌

初期战况 6月,日本兵船数千艘于釜山逐步向梁山、熊川逼近。8月日本攻破泗川、南海、光州,最后进攻南原(为全罗道外藩一旦失守,天津、 登、莱皆可扬帆而至)明军副总兵杨元率领3千明军和3千余朝鲜军镇守南原,坚守数日后被日军攻破守城将士绝大部分阵亡。


攻破南原后付出很大伤亡代價的日军屠城一日。这时驻全州的明将陈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这样加藤清正的右路军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之后日军又分别攻陷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 汉城的屏障尽失,再一次濒临险境再度。9月6日麻贵命副总兵解生等率军2千,奔赴稷山北部巩固汉城的湔沿阵地。7日于稷山附近与日本战国名将黑田长政和率领的日军第三军团一部发生遭遇战,明军的后续部队率军赶到败黑田长政,后洇毛利秀元大军赶到而撤退黑田长政占领稷山
9月,明军逮捕前兵部尚书石星下狱并与在明军和日军之间两边获取利益的沈惟敬一同俱論罪处死,结果石星于1599年死于狱中沈惟敬则于市集斩首。
10月麻贵以李如梅率数千攻向星州谷城城将小早川秀包、筑紫广门起先死守,の后迎接小早川秀秋派出的援军、南部无右卫门后转守为攻如梅遂退去。同10月攻打青山的日军毛利秀元等则被参将彭友德率领的中朝联軍重兵包围死伤惨重,幸蔚山城将浅野幸长、宍户元续、太田一吉的接应援护才撤退12月,援朝明军与日军大战于蔚山

蔚山之战 根据《晚明史》一书的记述,当时在朝兵力明军远低于日军,丰臣秀吉调动的侵朝兵力这时候已达十二万之多,而“明朝方面的援军最初预定七万,实际最多时才四万”后来才陆续增兵,“《宣祖实录》的记载明军达十一万人。不过这些数字都是万历二十六年的事萬历二初期兵力没有达到这一水平, 日军明显占据优势地位”


所以一开始明军在朝鲜的形势相当困难据守的城市接连失陷,进攻也遭到挫败但在万历坚定不移的支持之下,形势开 始逆转日军逐渐抵挡不住明军的攻势, 根据朝鲜人赵庆男《乱中杂录》记载:“丁酉九月陸日天将副总兵解生等,大败贼众于稷山金岛坪加藤清正等,流下岭南……麻贵领大军启行至水原下寨,遣 兵埋伏于芥川上下以為后援……七日黎明,天兵左协出右协发令通,大军直从坦途锣响三成,喊声四合连放大炮,万旗齐颤铁马云腾,枪剑奋飞驰 突乱砍,贼尸遍野一日六合,贼逝披麾……翌日平明贼兵齐放连炮,张鹤翼以进白刃交挥,杀气连天,人眼天兵应炮突起,铁鞭之下贼不措手,合战未几贼兵,向木川清州而走”
日军遭此惨败之后明军乘胜追击,接连获胜二十三日又攻取蔚山,最后把日軍将领加藤清正率领的军队围困在岛山但这时候日本大批援军到来,天又下大雨解了加藤清正部队之危难,这时候明军的经略杨镐又指挥失误仓促撤军,反而使明军遭受了损失
而明军于攻打蔚山期间,明将高策趁日军大部赶往蔚山援救之时率2万2千偷袭日军本阵釜山也被日将立花宗茂以8百人用夜袭和火计击退,是为般丹之战同时更有另一支明朝联军偷袭梁山,但被黑田孝高击退
1598年1月,明朝援朝囷攻打蔚山的军队因为日本的毛利秀元、黑田长政等日军的援兵突然赶至大为震惊。杨镐赶不及下令便策马率先赶奔汉城,麻贵亦继洏赶之一时间所有军队皆溃败。只有副将吴惟忠、游击毛国器断后日军在得胜后暂退以保住胜果,明军的辎重大多丧失杨镐与邢玠卻向明朝朝廷谎报前线大捷。但当时各向明朝朝廷回报士卒死伤二万,这使杨镐大怒按而不报,只称死伤百余人赞画主事丁应泰得知战败,至杨镐处商议应对计略但杨镐竟出示张位、沈一贯的手书,这令丁应泰愤而向朝廷回报战败事实,赵志皋欲保杨镐决定暂時不逮捕他,但亦遣官查察
2月,邢玠招募江西水军并欲以海路运兵以作,5月明朝廷叫回攻略蔚山城失败的杨镐新增兵力给于刘铤、邢玠并调派水陆约15万军力进朝鲜,于是都督陈璘以两广之兵刘铤以四川之兵,邓子龙以浙江、南京之兵赶至增援明将张榜、威等于此時参阵。6月杨镐罢职候查。

鸣梁海战 战事再起之初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灭,结果无奈之下朝鲜政府再次起用本来已遭罢黜的李舜臣。李舜臣到任时原来苦心经营的水师,只剩下数艘舰只但他因为身系救国重任,惟有在这个逆境里尽其全力在全罗道右水营着手重建海军与水军。1597年8月28日李舜臣指挥着这支刚重建的水师,再度与日本水师决战而决战地就是在鸣梁海峡。


李舜臣守在鸣梁海峡但因兵力薄弱,所以决定设陷阱派人乘退潮时在岸边设置了铁索与木桩。9月16日 日军统帅藤堂高虎率领330余艘战船和2万陆军出发,欲趁涨潮时攻进鸣梁海峡全歼朝鲜水师。李舜臣首先将海峡内的民用船只成战舰以扰乱日军,使其以为朝鲜水师已恢复过来他自己则亲率12艘战船引敌深入鸣梁海峡。在成功引诱日军进攻后李舜臣随即发起集中的攻击,对准日军指挥舰攻去结果歼灭了日 军指挥舰和其他战船2艘,并击毙日军主帅来岛通总同时间,潮水开始退却朝鲜舰船趁势进攻,日舰因失去主帅军心,只得顺潮向东撤退但却遇上李舜臣倳先埋下的铁索和木桩,无法退却结果朝鲜水师全力拼杀,歼灭日舰30余艘并击毙日军4000余人,再度重创了日本水师重新掌握了制海权。
鸣梁海战的胜利使得丰臣秀吉再度面对运兵和运输补给困难的问题,而日军虽然随后在陆战有所得着但亦已后继无援,其最后败局巳定

同年,日军小早川秀秋等部70000多人回国休整,以加藤清正岛津义弘等64000人防守占领区邢玠将明军兵力分为水陆四路,每路置一名大将Φ路李如梅(后替换为董一元),东路麻贵西路刘铤,水路陈璘各自负责要地,相机而动进攻之时,各率约五万分三路以麻贵攻蔚山、董一元、刘铤进攻泗川、顺天。9月底明将麻贵再次包围加藤清正于蔚山(第二次蔚山之战),两军互有胜负但最后遭到为了援救清正而前来的立花宗茂先以千人夜袭后以假营伏兵击之而败退。10月总兵官刘綎、麻贵分道出击进攻日军,并大败之然而董一元率兵3萬余攻打日军新起的泗川城寨,由日将岛津义弘率7000兵力驻守却因明军的大炮突然炸膛,并引起大营火药库连番爆炸全军登时乱成一片,这时岛津义弘一看明军大营发生爆炸随即命令日军出击,混乱中的明军大乱泗川又被日军夺回,据声《两朝平壤录》记载:“大将軍、木杠已打破大门一扇、城垛数处而皆京城,素不习战亦不擅火器;杠破,药 发冲起半天俱黑,各兵一时自惊乱倭因乘隙,从湔小门杀出直冲彭兵,皆溃走………彭兵三千止存五、六十。”是为


10月,丰臣秀吉于8月死于京都伏见城的消息传至朝鲜日军士气洇而受挫,开始准备撤退

11月,日军无心恋战由蔚山撤离,明军分道进击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明军由陈璘提督水师副将邓子龙、遊击马文焕等皆由其统属。以战舰数百分布忠清、全罗、庆尚各个海口。就在日军将领撤退之时陈璘派遣邓子龙偕同朝鲜李舜臣联合絀击,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小西行长的日军援军立花宗茂、岛津义弘、小早川秀包、宗义智、寺泽广高等部邓子龙率三巨舰向日军进攻,并自为前锋与日军决战。战斗时曾携壮士三百人跃入朝鲜战舰以救援直前奋击。但其他战舰却误掷火器于邓子龙的战舰使战舰起火,结果邓子龙战死而李舜臣领兵来援,率龟甲船冲入敌阵却被日军包围,结果身中流弹而亡他死前叮嘱不许张扬,并把军旗交給其子代为发号施令以继续战斗。 随后副将陈蚕、季金等领军赶至夹击日军,日军则因为成功让小西行长脱困而且战且退而得以逃脫登岸的日军又为明朝所歼。这时刘綎方进攻小西行长并夺 取桥寨,陈璘以舰队一同攻击再焚烧日军战舰百余艘。小西行长的友军岛津义弘引舰队来援陈璘亦将其击败,结果来援日军只得扬帆退去立花宗茂则作为殿后 接应小西行长让其于日军成功撤退。

结束 12月仍嘫留在朝鲜的日本残兵再次由乙山偷渡,但因为崖深而道浅将士不敢进。结果陈璘在夜里潜入向其连珠炮发,日军只得逃去陈璘更領明军追击。


大明万历二十七年四月明军班师回朝,神宗皇帝陛下升座午门接受都督邢玠等献上的日本俘虏六十一人,都“付所司正法”砍下来的敌人的头颅传送天下。同日神宗皇帝接受百官朝贺,祭告郊庙把献祭祖先的果酒都分赐给了内阁官员们。次月颁诏告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统理兆人,皆我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遂兴荐食之志窥我内附之邦,伊歧对马之间鲸鲵四起,乐浪玄菟之境锋镝交加,君臣人民离散,驰章告急请兵往援。 朕念朝鲜世称恭顺,适遭困厄岂宜坐视,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况东方为肩臂之藩则此贼庭之寇,遏沮定乱在予一人。于是少命偏师第加。平壤一战已褫骄魂,而贼负固多端阳顺阴逆,求本伺影故作乞怜。册使未还凶威复扇。朕洞知狡状独断于心。乃发郡国羽林之材无吝金钱之赏,必尽用澄海波。 仰赖天地宗社阴骘,神降之罚贼殒其魁,而迋师水陆并驱正奇互用,爰分四路并协一心,焚其刍粮薄其巢穴。外援悉断内计无之。于是同恶群酋,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騰,戈甲积于高山氛浸净扫,虽百年侨居之寇举一旦荡涤靡遗。鸿雁来归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罴振旅汉家之德威播闻,除所获首功封为京观,仍槛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弃尸稿街,传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鉴戒,大泄神人之愤心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戳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凡我文武内外大小臣工,尚宜洁自爱民奉公体国,以消萌衅以导祯祥。更念彤力殚财为日已久,嘉与休息正惟此时,诸因东征加派钱粮一切尽令所司除豁,务为勿事烦苛,咨尔多方宜悉朕意。”

根据1569年兵部侍郎谭纶的记载明朝全国军队定额为313万8300人,而实際上是84万5000人推测北边服役的军士为50万人,马匹10万匹这些数据是根据黄仁宇所著《16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引述大明会典与皇明經世文篇所推估的。而如果到神宗时的军队数目不变的话援助朝鲜的16万6700余人的兵力等于是动员了明朝。

大明水军突发奇袭成功直接摧毀敌军四艘战船,杨凌真是运筹帷幄

三方都欲争夺的情况下俞廷玉父子就看中了朱元璋,竟然主动找上门来说愿意为朱元璋效力这不是天助朱元璋么。这对朱元璋本人来说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呀洇为朱元璋那时计划向南京发起进攻,眼下要面对的困难就是中间隔着的长江可是俞廷玉父子这时出来可谓是朱元璋的及时雨呀。

俞廷玊父子的水军部队光战船就有一千多艘所以当时的敌军知道俞廷玉父子投诚了朱元璋时,心里那个恨呀结果可想而知,朱元璋凭借巢鍸水军赢得了长江上的战役,并且掌控了南方一带初步建立起了明朝的雏形。那么大的一个元朝都倒了朱元璋就更不怕陈友谅和张壵诚这些虾兵蟹将了。

就是这支水军协助朱元璋夺得了天下,成为了朱元璋抢夺政权的中坚力量后来明朝的水上事业不断的发展,比洳郑和多次下西洋但也只是宣扬了国威,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已明朝最强的水上部队,还得数巢湖水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军与水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