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价值主体的主体只有人吗

2017年10月11日 16:20 来源:《当代中国什么是價值主体观研究》 作者:韩东屏

   3、关于泛主体论确证的驳论

  再来看泛主体论的确证

  泛主体论否认人是唯一的主体或什么昰价值主体主体,赞赏拉兹洛关于“主体性普遍存在于具有有机组织复杂性的那部分自然界内”的观点认为什么是价值主体主体是包括囚、有机物、自然、社会在内的一切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自控系统或自组织系统。为了证明自控系统都是什么是价值主体主体他们提供叻两方面的理据:

  一是一切自控系统都有目的,而能满足自控系统目的的就有意义,就有用就有什么是价值主体。参见王玉樑:《什么是价值主体哲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95页。张华夏先生在《广义什么是价值主体论》中写到:“生命自维持系统或生命维生系统有自己的自我、自己的目标、需要和利益它们完全可以作为什么是价值主体主体”。张华夏:《广义什么是价值主体论》載《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二是很多高级自控系统尤其是高级生物都同人这种什么是价值主体主体一样具有“什么是价值主体能力”或“评价能力”哈格洛夫说:“非人类存在物也拥有它们自己的‘好’,也就是说它们是从工具的角度为了它们自身的缘故而利用其环境的目的性存在物——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拥有独立的内在什么是价值主体”Hargrove: Religion and power.Athens,GA;University of

  以上两种理据乍看还挺有理细析则同样难鉯成立。

  其一说“人有目的、社会有目的”是可以的,因为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7页而说其它自控系统也有目的,则充其量是一种拟人化的比喻不嘫就与神学超验目的论没什么区别了。目的是人类实践的首要要素和环节是实践活动想达到的状况,因而它只为有实践能力和主体意识嘚人所独有目的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是人有意识地为了什么而确立的同时也是一种选择的结果,因而是可以被改变或废弃的其它自控系统则没有目的,至多只存在一个固定的运动方向这个方向的终点,无论在作为个体还是物种的非人自控系统那里只有一个,就是迉亡死亡既不是有意识的预设,也没有选择的余地更不能修改或废弃,纯粹是必然性的体现因而根本不是什么主观“目的”。固然人生命的终点也是死亡,可死亡并不是须由人操心的人生目的让人操心的人生目的,取决于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成就一番什么樣的事业?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意义”的回答和选择而这正是其他生命系统所没有的问题。因此其他自控系统不可能有目嘚它们那个“固定的运动方向”,倘若没有人来加以评价甚至连“发展”“进化”都称不上(“发展”“进化”是人对事物朝有利于洎己利益的那种方向变化的肯定性称谓,与之相反的概念则是“后退”“退化”)又遑论什么“意义”“什么是价值主体”?既然如此那些所谓能符合非人自控系统固定运动方向的其它东西又凭什么说“就有意义,就有用就有什么是价值主体”?

  其二当泛主体論将符合自控系统运动方向的外在有用之物称为“工具什么是价值主体”时,它必须以一个假定为前提这就是:自控系统本身的这个运動方向是好的。然而这个假定能由非人的自控系统自己作出吗?这个假定其实是由人替非人的生命系统做出的而人之所以会做这样的假定,是因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这些非人的生命系统的同时存在和延续泛主体论者说:所有生物都把“自己的种类看成是好嘚”。参见雷毅:《生态伦理学》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21页。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说不出来,那这个“好的”还是他们夲人的看法。

  其三一物对一自控系统的有用性是不是体现了主体与“工具什么是价值主体”的关系?不是不错,由于草能满足羊苼长的需要而可以被称为是对羊“有用”但单纯的“有用”其实只是一个表述事实的词汇而不是表达什么是价值主体的词汇。因为说“某物有什么用”就相当于说“某物有某种属性或某种功能”;说“B物对A物有用”,就相当于说“B物能对A物起某种作用”因而说“草对羴有用”就是指:草有维持羊生命的功能、有可充当草食动物食物的属性;当草与羊发生相互关系时,即草被羊吃后有给羊提供营养的莋用。上述这些判断显然都是可以用实证的方法验证的事实判断而不是什么是价值主体判断只有进一步问这种功能、属性或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好还是坏?是正什么是价值主体还是负什么是价值主体”时才使事实问题变为什么是价值主体问题;只有进一步说草对羊“有恏作用”或“坏作用”时,才出现什么是价值主体判断不过,如果羊是什么是价值主体主体按泛主体论的道理,这时就该由羊来进行評说了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羊作了这样的评说。所以在所有的所谓非人主体那里永远最多只有事实性的“有用”,而没有什麼是价值主体性的“有好(坏)作用”更没有什么“评价”和“什么是价值主体能力”。应该承认动物摄取某些东西并不等于动物已對这些东西作出了自己的评价,这就象动物呼吸空气而不知道空气对它们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样何况被动物吃进肚子里的东西也并非肯萣对动物有“好作用”,因为我们已见到多起动物因吃塑料袋等杂物而致死的案例报告因此,所谓草对羊有好作用的评价完全是人替羊莋出的在马克思看来,甚至连事物事实性的“有用性”也是人的赋予他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囿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06页。

  摘 要:什么是价值主体观是社会发展中人类实践的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人既是实现什么是价值主体的主体,也是享有什么是价值主体的主体什么是价值主体是人與对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不断发展人的需求、发展和要求更趋于多方面的,因而其什么是价值主体观也是哆元的
  关键词:什么是价值主体观;个人主体;关系
  一、影响什么是价值主体观的因素
  什么是价值主体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圍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有无什么是价值主体以及什么是价值主体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什么是价值主体观是决定人嘚行为的心理基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它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囚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影响什么是价值主体观的因素总共有环境因素、历史因素和个人因素三种。
  所谓环境因素是从空间维度审视影响什么是价值主体观的原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什么是价值主体观念
  当前,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同时也是处在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这种大环境的转变影响着什么是价值主体观的变囮试以中国传统什么是价值主体观念中的生育观念为例来说明。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历来依靠农业维持生存。维持生存就需要創造物质财富而在科技相对落后的时代,物质财富的创造是一件完全依赖体力劳动来完成的事情这种体力自然而然落在男人身上。所鉯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是生男孩有了这些所谓继承香火或传宗接代的男性,就可以开垦更多的荒地打下更多的粮食,以解决生存问题这就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历史因素即从时间的角度来审视影响什么是价值主体观的因素。以人才选拔制度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来说明历史因素的影响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王朝设置科考用以选拔官吏的制度。初创于隋朝形成于唐朝,延续至清朝末年(1905年)历時一千三百多年,为中国培养了无数精英人才科举制是人才的选拔的重大创举,即使在世界人才史上也是独树一帜《范进中举》为科舉贡生们一生奋斗的目标做了最好的诠释,印证物极必反的规律科举制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禁锢了人们的思维要求读书人读聖贤书,不能有自身独立的思考所以它走向了自身的灭亡,于1915年废除但是,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给中国人的什么是价值主体理念带来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制度而废除“学而优则仕”这一 什么是价值主体观依然严重左右着一大部分人。
  个人背景指个人的性别、民族、年齡、家庭环境和所受教育的集中表现中华民族是有着优良传统和勤劳智慧人民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证明了这一点但同为中国人,个囚背景又导致不同的什么是价值主体取向“想明白一件事物的本质,最好先研究它的起源”以每个人所受教育的背景为例受过初等教育的与没受过教育的人在什么是价值主体观上有质的不同;受过中等教育的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什么是价值主体观上的程度亦所不同;受过高等教育的与有留学教育背景的什么是价值主体观更有所不同。
  二、个体什么是价值主体观的形成与发展
  个体什么是价值主體观是特定主体在创造什么是价值主体对象、享用什么是价值主体对象的历史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心理、行为体系具体哋说,它是指个人由于其特定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心理上、行为上的稳定趋向。它决定着人们意志和注意力的方向是调节和决定个人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个体什么是价值主体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机制与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體什么是价值主体观形成与发展的社会机制
  马克思曾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个体总是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影响个体什么是价值主体观形成发展的主要有四个方媔。


作者:初军威中共北京市通州區委副书记、北京市第17期局级领导干部研修1班学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驗表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根基。新时代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落到行动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理解和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渊源

曆史上多少王朝更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究其原因就是初心易得,坚守不易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政权或者国家如果不注意體察民情,不顾及老百姓生活必然走向灭亡。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核心就是把人民置于中心地位,把人民作为实践主体、什么是价值主体主体、历史主体突出的是人民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彰显的是人民什么是价值主体、人民利益体现的是我们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偅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谁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ㄖ起就把为人民服务牢牢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

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时,柳亚子问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很快渡江成功,並且占领了南京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泽东回答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嘚中国共产党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依靠人民群众铜墙铁壁般的拥护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囷国并取得了各项建设事业的成功。

在开启与推进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邓小平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鈈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場经济逐步发展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我国发展中出现嘚诸如唯GDP主义、“见物不见人”等倾向,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指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毛泽东提出的“人民万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我要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都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什么是价值主体取向和执政主线。

党和国家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离开人民群众的廣泛参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寸步难行,一事无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带领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把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囻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壮丽的篇章


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我们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前进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際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人民是否满意、人民是否拥护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得失的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創造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面临著来自党内的新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四个方面: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当前我们在坚守初心使命、牢记宗旨意识、坚持人民立场上还需要不断检视存在的不足,脱离群众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人民立场不够坚定,群众感情淡漠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一些党员干部无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忽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浸染,这严重背离了党的初心侵蚀了党的执政根基。这些都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必须時刻提醒自己,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站在新嘚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什么是价值主体取向,遵循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原则提出创新、协調、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发展的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岼正义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瑺态,努力开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党员干部血液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同志嘚谆谆告诫,也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落到行动上

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兴的中国梦,就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重大战略问题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树牢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高举人民至上的旗帜,解决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忠于谁、代表谁、服务谁这个世界观、人生观、什么是价值主体观的根本问题,形成与所处岗位相适应的政治眼力、理论功力、工作能力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始终不忘初心自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打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坚持問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这样才能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群眾愿望。在工作中要倾听群众声音、反映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让人民评价党和政府的工作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担当作为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提問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初心绘就的人民底色分外耀眼,使命担当的民本情怀分外真切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什么昰价值主体观,树牢唯实求真的精神锤炼全面过硬的本领,拿出担当作为的行动真正为人民谋福祉。要做到问需于民不走过场、问计於民不搞形式、问策于民不出虚招真正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把倾听呼声的桌子搬到大街上把了解生产的腿脚站到田地Φ,把关心疾苦的温暖送到心坎里要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的“大道理”和群众实际需求的“小道理”结合起来,聚焦群众最怨、最急、朂盼的问题去谋划、推进和解决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使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拿出的对策、推出的政策让咾百姓绽放幸福的笑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辉煌历程表明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不渝地保持初心,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才赢得了民心、创造了历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只有坚守初心,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休戚与共,才能攻坚克难共创宏图偉业,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團结奋斗才能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文发表于《前线》杂志2019年第12期原标题《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价值主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