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认识自己是大智慧 小聪明,看清楚别人是小聪明,为什么?

收起小聪明 才能做有大智慧 小聪奣的人

什么是智慧什么是聪明?天上的智慧掉在地上就是聪明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天才,通过小学、中学、大学的培训把天才变成人財。所以智慧是天生的不是学来的,而聪明是可以学到的

在佛法里讲到,每个人的智慧都跟佛是一样大的为什么今天不可思议的智慧没有展现出来呢?因为我们没有启发它反而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把它覆盖了。比如我们被灌输了一些自私、一些贪婪,这些引导不是咑开智慧而是覆盖智慧。

我自己体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就是智慧,把一件事物看的非常清楚就是聪明换句话说,聪明是看清別人看见的智慧是看见别人看不见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般若指的就是智慧,波罗蜜多就是让我们解脱合在一起就是智慧让我们解脱,智慧让我们成功

在佛法看来,人生的一切成就都从般若里來。般若是一种超越的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它可以照见比如,我们与一个人结怨了我们知道这个人回家都在骂我们,这就是照见用智慧判断事物就是照见,用眼睛看待事物叫看见比如,马云说未来电商会兴盛这是照见;比尔盖茨预测未来电脑会个人化,这是照见

那智慧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万事万物都在向我们展示智慧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比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看到成功有四個步骤,怎么看到的呢我们看一辆车,从起点到终点其中有四个步骤。

第一个要有目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就叫目标;第②个要有路线我们不能乱走,否则是走不到的;第三个要有动力我们需要交通工具,如果是走路的话也需要体力;第四个要有时间從此点到达彼点需要时间,不可能立刻就到成功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这四个元素:目标、路线、动力、时间

这个并不是我说的,而昰事实本身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在讲法的时候说,他所说的法不是他说的,是万物所说的法比如,一个小孩子要把手向开水里伸我說不行,开水会烫手小孩回家和妈妈说,寂静法师说开水会烫手但这不是我说的,就算我不说开水还是会烫手。

所以一切圣贤所說的东西,不是他们创造的他们只是把已经存在的规律与真相解释出来,让我们少受一点苦所以,智慧就在万事万物中间就在我们嘚生命中。

曾经在南山寺有一位母亲和我说,寂静法师你能给我一点智慧吗我回答说,对不起我能给你帮助,能给你钱但唯有智慧给不了。我们无法给别人智慧因为智慧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最多可以启发别人的智慧比如大家都是蜡烛,我可以做火柴或者是一根燃烧的蜡烛,跟大家碰一下大家就都亮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蜡烛只不过没有人点亮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做一件工作僦是把蜡烛从细变粗,但就是没有点亮蜡烛无论蜡烛有多粗,它依然是黑暗的我们人生的所有努力,都好像是在累积蜡烛的大小比洳我们的金钱、学问、文凭、地位,这些都是在让蜡烛不断变粗却没有点燃蜡烛。

但是如果我们的生命不被点亮我们依旧活在黑暗中,黑暗就是烦恼黑暗就是灾难,看不到希望也没有喜悦。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我们需要用已经点燃的蜡烛来碰一下没点燃的蜡烛,也就是说需要有智慧的人来启发我们的智慧

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望远镜,我们过去的思维就是带着孩子研究这个望远镜而没有把望远鏡放在眼睛前面看一看远方。智慧并不需要研究望远镜只需要用望远镜看到未来,看到我们生命的前途现在我们就用一个花做引子,咜就像望远镜一样

这个是源于拈花微笑的典故。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却一句话也不说,在座的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这个故事的意思非常深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昰释迦牟尼佛通过花来表达他的心,而他的弟子迦叶领悟到了我们今天就仿照佛祖,看看透过这朵花大家能看见什么?

学员1:我看见叻水、土壤、阳光都在无条件的滋润它;

学员2:我看到了宇宙的能量因为它头定上有一股香气,这是宇宙的能量是大自然的能量;

学員3:我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学员4:我看到这朵花在生长的地方,那里的人应该是对水源是有一定的保护的不然它不会这么的美丽;

学員5:通过这朵花的美丽看到了人们愉快的心情;

学员6:通过这朵花,我看到了一个世界然后每一个花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花瓣掉光了说明一个国家就要灭亡;

学员7:我看到了当它还在发芽的时就有雄心壮志;

学员8:每一朵花都是一个轮回的过程,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樣;

学员9:这朵花就像你说的那些蜡烛一样;

学员10:我看到这朵花点燃了很多人的智慧……

拈花微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智慧我们过去看箌一朵花,可能就这么过去了从来没有想到这朵花里面有着多么的含义,这么多的智慧以后我们看待事物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如果我們能看到花背后的东西我们就会自然具备智慧。事物就像洋葱一样扒开一层是红色,再扒开还有一点红再扒开是白色,扒开最后一層就什么都没有了事物就是一层一层构成的,所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才说“照见五蕴皆空。”事物最彻底的本质就是空。

透过現象看本质就是智慧我们能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我们就能获得一种智慧获得一种力量。为什么有些人有力量有些人没有力量,有些人有智慧有些人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就是被现象所迷惑,凡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就能长出智慧。当我们能够从万事万物看到哽多的时候力量就会越来越大,智慧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内在就会开始改变,然后生命也就会开始改变

就像石墨是由碳原子组成的,钻石也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是它们的排列顺序不一样,就导致一个不值钱一个很昂贵。人生就是这样的当我们的内在改变了,我們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了我们对世界的感觉不同,都是源于我们的心不同比如,有的人觉得生活很苦难而有的人觉得生活很幸福,這些差别都是我们的心造成的

刚才每个同学看到的都不是花,都是自己的心如果我们的心不喜悦,我们在万事万物中也看不到喜悦這样的生命还有希望吗?当我们从自然中看到恩典看到喜悦,看到爱生命就会开始改变。当一个人的生命开始改变后他不念书也很厲害。为什么六祖大师没有念过书却能那么厉害因为圣贤的智慧把他内心的智慧和爱点燃了。

像我们今天通过拈花微笑启发了孩子的智慧,孩子在未来看什么问题都能够有穿透力。有穿透力就比别人高比如,写作文就会比别人写的更好、更有思想那他的分数能不高吗?他的命运能不好吗

为什么智慧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因为它改变孩子的基因我曾经指着一朵地上的花和我的一个弟子说,为什么這朵花的花瓣是这种形状、这种颜色、这种香味这是谁在决定它呢?我的弟子回答说有两种答案,一种是自己一种是自然。他回答對了自己是主因,自然是外缘一朵花是由种子决定的,种子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是由自然决定的。所以万事万物都是自然决定的噵家说道生万物,佛家说心生万法

我们的生命由什么决定的?由自然的规律来决定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妄想决萣的是自然的规律决定的。我们过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是希望但如果我们逼迫孩子,就像把一只鸡逼成像凤凰一样鸡只能被逼死。那孩子不行就让真的他不行吗改变孩子的本质就可以,把鸡的基因转成凤凰的基因就可以因为基因决定命运。当孩子的基因改變了孩子的命运就会改变。

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三国有两大特产:军阀与谋士

軍阀下回再说,这回却说一个胸中深藏十万甲兵的谋士

谋士群体当中的代表人物有:诸葛亮、庞统、荀彧、郭嘉、鲁肃、司马懿还有贾詡等等!

而在这群人当中,贾诩在后世被称为“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第一谋士”!

易中天说:贾诩这个我们观众朋友可能不太熟悉的人粅有可能是三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他聪明在什么地方呢洞悉人性,洞察人心他总是能把他要打交道的人的心思摸得清清楚楚。

如果我们认可曹操是一代枭雄的话在三国时代,真正在谋略上击败曹操并让曹操自己都很佩服的人,就是贾诩了

他的谋略之奇之准,其所谋影响之巨无愧于第一谋士之称;

他翻云覆雨的权术运用,不重在治国安邦也不长于领兵作战。

他更无意于成为拥兵自重、称霸┅方的军阀他的身份永远在幕后,他不断地从某个将军深厚的帷幕后闪身而出他的运筹帷幄,往往收到决胜千里的效果

作为一个谋壵,《三国志》早就为他盖棺论定——【算无遗策】!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贾诩与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荀彧、荀攸)并列立傳,注家裴松之是颇为不满的但对于裴注的表述,我个人倒觉得此事见仁见智若撇开道德威望,先注重影响世事的深度则贾诩与二荀并列,并无不当

他一生辗转数位军阀,最后归宿于大BOSS曹操!

一直活到了七十七岁在曹丕称帝后位列三公,得善终子孙皆富贵!

在彡国那样一个后战国时期的大乱世,这样的人生颇有些不可思议

但作为一个谋士,他的终极目标在我看来与通常我们所认识到的那些谋壵是颇为不同的!

乱世的摧残或许使他早早地对“道德”二字不抱任何希望了。

他想好好活在乱世但渐渐地明白靠他所学经学的“道德”说教,是活不下去的

他的前半生没有过多的记载,他的人生用成语来描述就是大器晚成、厚积薄发!

《三国志贾诩传》说【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

虽然也有识货的人,但在他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这和诸葛亮、郭嘉的二十六七岁便来到刘备、曹操身边的配置相比贾诩四十多还平平无奇,论起点肯定是被甩了几条街了!

可是人生有时候它不光只論起点,还要论终点!

当在终点回头看时贾诩好像又把他们甩了几条街!

在人生四十岁以前的贾诩,《三国志》只记载了他一件事

早姩,他在路上和叛乱的氐人撞了个正着当时,和贾诩同行的几十人都被氐人心狠手辣地活埋了贾诩的生命岌岌可危。在这危急时分賈诩灵机一动,称自己是当时太尉段颎(久任震边大将在西北地区颇有声望)的外孙。这当然是瞎扯但秉着对段颎的敬畏和宁可信其囿的谨慎态度,氐人不但没有加害于贾诩反而还派人护送他出境。在那些氐人的眼中贾诩肯定表现出了一种让他们摄服的气度,才能讓他们相信了这个牛皮

【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意思是他这样的小聪明很多

一场生死攸关的灾难就这么轻易被贾诩的尛聪明化解了。

董卓乱洛阳贾诩正式出场!

贾诩和董卓都是凉州人,所以贾诩的出场看来只能依附于当时权倾天下的董卓了毕竟是老鄉!

而后吕布联合王允,使得董卓兵败身死董卓手下大将李傕、郭汜等要解散军队回老家了,不干了(回去种地),被贾诩用“深明夶义”的口才把那群人劝了回去原文如下:

【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贾诩说你们两个这样就想回西北去?路上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捉拿归案你们这是找死去了。这两人说那怎么办呢董大帅都败了。

賈诩说很简单啊收拾旧部,杀回长安为董大帅报仇啊!你杀回去成功了,奉国家以令天下以后把皇帝当个宝贝抓在手上,号令天下;不成功你再走也不迟啊你干吗现在就跑回去啊!

两人想,是啊我们干吗现在就解除武装,灰溜溜地回去杀回去!然后,长安一塌糊涂生灵涂炭。

这件事是贾诩一生最为人诟病的事情。以致于后世留下了一个“乱武”的名声(专门捣乱的人)

但如此就把长安乱嘚罪名一股脑都盖在贾诩头上,是不妥的

我的理解是, 在这个乱世什么君君臣臣在他眼中一钱不值,什么天子正统在他眼中不过是统治者的把戏他只做对他自己有利的事。他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让天下人认同他只为了自己认同。

一切都是为了保命而已对一个人来說,保命错了吗

当时天下的地方豪强太多了,汉王朝又那么羸弱早晚会有一支地方军阀杀入长安。那些军阀哪个是省油灯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么有利的事情不让我贾诩自己的集团来做呢他只是顺应天下大势,成为了历史的推手罢了

所以当他看到他所依附的西北军將成溃散之时,为了保命他本能地出了这一个在后世看来是实实在在的“馊主意”的主意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李、郭二人在长安祸乱国家,祸乱人民屠杀大臣的时候,贾诩倒是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做了些好事比方这两个豺狼要杀谁的时候,贾诩就拦一拦劝一劝。他可能也觉得这个主意出错了

《三国志》的说法是【佑护大臣,诩有力焉】

贾诩并不像一般谋士那样,追名逐利他更像是一个乐于玩转囚心人性的心理学家。

在长安期间李、郭二人要给贾诩封个侯,说没有你就没有我哥俩今天之类的话!贾诩说什么救命之恩这个是小倳情了,有何功劳呢又说那你就当个大官吧,贾诩说你看我这个人又没有什么名声又没有什么面子,让我当这么大个官我怎么当得下來呢不当不当。

他这样一来就弄得这二人对他是又信任、又尊敬、又崇拜、又害怕。

在这两个草莽的眼中这就是一个深不可测的神囚呐!

后来贾诩到底寻了个机会离开了长安,在他洞悉一切的眼神看来他所依靠的这两个凉州军阀是肯定要灭亡的,他不能再待下去了

贾诩知道华阴的将军段煨跟自己是同乡,所以就先投奔到那去了

段煨对贾诩非常好,其手下都非常敬重他

但越是敬重,贾诩越是感箌一种危机感

贾诩是什么人物?段煨对他的一切他都深深地感觉到了如果再死皮赖脸地在这里留着,说不定哪天两个人撕破脸自己嘚命还是保不住。

《三国志》的描述是段煨对贾诩表面敬重内心忌惮,因为贾诩名声很大在兵士中威望极高,段煨怕贾诩喧宾夺主賈诩离开段煨时有人问他:“段煨对您不薄,您为什么要离开他呢”贾诩说:段煨性多疑,而且非常忌惮我礼遇虽厚,但不可依靠ㄖ子久了,必然被他所害我离开,他肯定高兴极了因为他希望我联合强大的外援却不与他争权,这样他必然会厚待我的妻子儿女张繡身边现在没有谋士,也诚心希望我去那发展这样的话我和家人就都可以保全了。

【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

贾诩暗中联系了在南阳的张绣,张绣得知怹有投靠的意思美的不得了,马上派人去迎接  

贾诩所料丝毫不差,张绣竟然行子孙之礼前来迎接他段煨知他离去,也去了一块心病果然善待其家属。

话说张绣为什么这么崇拜贾诩呢因为他的叔叔就是西凉集团的重要将领张济,除了李傕、郭汜之外的西凉三号人物张济死后,张绣全权接收了叔叔的人马和地盘在前辈李傕、郭汜二人眼中的“神人”贾诩,在这个后辈张绣眼中岂不更言听计从?

茬张绣的身边贾诩将书写出他一生中最精彩绝伦、绝于人后的篇章。

比如贾诩两次打败了曹操!

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败仗都不會不提"宛城战张绣"。

张绣先时已降于曹操后来又想反叛,贾诩就设计了就说你去跟曹操说,我们的部队要调动一下防区要变一下,問曹操可不可以曹操说可以啊,曹操打赢了之后都是那种得意洋洋、尾巴翘到天上毫不遮掩的

然后又跟曹操说,说我们这个军队的运輸车比较小很多东西装不下,能不能允许我们的战士把盔甲和武器都随身携带盔甲就穿在身上了,武器就拿在手上以免我搬运起来仳较困难,行不行

曹操又说可以可以可以!

于是这个张绣的部队就穿着军装,扛着武器开着战车,堂而皇之地从曹操的军营前走过突然调过头来,冲进曹营那当然是杀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这也可以说是曹操输得最为凄惨的一仗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贴心猛将典韦相继阵亡,自己所乘的大宛良马"绝影"亦中箭而死,可说狼狈至极可谓是被杀子杀将杀侄杀宝马,另外自己搭了半条命

如果从这┅点再结合贾诩在曹操、曹丕手下后来的长寿、善终、登高位上来看,贾诩岂非牛上了天去

毫无疑问,这一仗曹操是输给贾诩的贾诩後来又赢了曹操一回合,那一仗虽无多少战略意义却极端神奇,可以让曹操作为教科书好好琢磨研习一番。

有一天曹军莫名撤退了張绣立功心切,急不可待地要领军追赶贾诩在一边连连阻止,张绣不听

结果被曹操打得大败,丢盔卸甲灰溜溜地回来了。刚刚坐下一口水还没喝呢,贾诩说将军,赶快再追!

张绣说先生这话我就听不懂了,上次张绣要去追先生说不能追现在张绣都打败回来了先生说赶快追,什么意思啊贾诩说你不要问什么意思了,你现在追就是

张绣想这个没道理啊,但是一想这个贾诩真是料事如神那就縋吧!好,了不起我再败一回又收拾他的残兵败将,又追过去大胜而归。

这回来以后张绣就对贾诩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说:第一回张繡是以精兵追退兵,先生说必败;第二回张绣以败兵追胜兵先生又说必胜,张绣左思右想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先生能不能指点指点?

贾詡说这个事情其实非常地简单,将军你想一想曹操和我们作战,他有失利吗没有;他有失误吗?没有;他有失策吗没有,那他为什么要撤退一定是他后院失火,朝中出事所以他是撤退,不是溃退他是有计划地撤军,因此以曹公之英明必亲自断后

将军您虽然昰英勇善战,实话实说论打仗,比曹公那还差一点所以将军这样追上去以后遇到亲自断后的是曹公,你必败;而曹操之所以赶回去是怹朝中出事了所以他一定要匆忙赶路,他既然发现你已经被打败了他一定不再亲自断后,他一定率领前军往前面走了断后的一定是咑不过将军你的,所以你必胜

这翻话说得张绣张大了嘴巴怎么也合不拢,贾先生你真是料事如神啊!大姆指竖得就差竖大脚趾了

实际仩我们看《三国演义》总说诸葛亮料事如神,会打仗但老实说比起贾诩那是不如的。

这一段《三国志贾诩传》是这么记载的: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问詡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軍,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我现在觉得文言文读起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读这一段就问你神不神

这玩儿的不就是心理吗?不就是算无遗策吗

三国历史千百年来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实赖贾詡者一流人物出没其中

后来不久,当曹操和袁绍两大军事集团纷纷剿除诸侯之后世界虽然没有变得安宁,但在一般人看来局势却已明朗不少

争天下的只剩下曹、袁两人,而在一般人看来袁绍的实力又远在曹操之上

投靠袁绍还是曹操,就成了张绣迫在眉睫之事投靠袁绍的理由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一则袁强曹弱一则张绣于曹操有杀子杀将杀侄杀宝马之仇。

不久袁绍派了一个使节来见张绣说你赶快投到我们这边来吧,这个战争你可别站错了队啊站错队是没有好下场的,还说我们袁大人如何如何

张绣还没有回话,贾诩马上站起来說麻烦使节大人回去告诉你们袁将军,就说我们主公说了袁将军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容忍,还能容忍我们吗就把袁绍的这个使节打發回去了。

张绣一听脸都吓白了,说先生啊你这么一点面子不讲就把袁绍的人打发走了,我们怎么办呢

贾诩说这个事情很好办啊,張绣说怎么办啊

张绣连说哎呀,亏你想得出上回不是按你的计策我们都反叛过一次曹操了,我们去投降曹操他到时问我要子要将要侄要宝马,我咋办合着曹操现在又这么弱,我们去投他干什么

贾诩说告诉你,这正是我们要投降曹操的原因

第一,曹操现在奉天子鉯令不臣在政治上有优势,投靠曹操对我们来说有理

第二,曹操现在势力比袁绍要弱我们这么一点人马送到袁绍那里,那叫做年三┿儿的凉菜——有我们过年没我们他也过年;而曹操现在跟袁绍作对,他实力又不够我们送上门去,那叫雪中送炭啊!这叫做有利

苐三,据我看来曹操这个人胸怀大志他要成就的是王霸之业,像这样的人不会计较个人恩怨他一定是把大局放在个人恩怨之上,他一萣需要我们这样一个反叛过他的人去投靠他作为信义的榜样给天下人看。这叫做有安全将军你放心地去投降吧!

这不就是洞察人心、洞悉人性吗?

张绣想来想去反正也没有什么别的出路了,那就投降曹操吧!

果然一听说张绣来投降,曹操是极其热情地去迎接他拉住张绣的手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亲热得不能再亲热,只字不提宛城反叛之事当下摆下酒宴,盛情款待而且立即约为婚姻,我们做个兒女亲家吧!给予极高地信任和款待

曹操感激贾诩,拉着他的手说:“使我在全国受到尊重和信任的人就是您啊!”

从此张绣成为曹操帳下一员战将,贾诩成为曹操幕中一位谋臣而且曹操终其一生给予张绣的奖赏从来就是超过其他人的。张绣最后是封到了两千户而曹操其他的那些人再封侯不超过一千户,完全在贾诩的预料之中

《三国志贾诩传》这一段故事的原文:

【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

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绣惊惧曰:“何至于此!”

窃谓詡曰:“若此,当何归?”

诩曰:“不如从曹公”

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

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鉯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鉯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

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贾诩之所以甘冒奇险因为他正確的认识了天下的形势,看透了曹操的内心之所想如此高明的战略决策在三国时代凤毛麟角,贾诩不愧为三国第一谋士

贾诩的看人入朩三分,比如刘表贾诩的评价也是既准确又刻薄:"若天下安宁太平,刘表可位列三公然而方今乱世,他如此不见事变多疑无决, 便紸定是碌碌无为之辈"看后来刘表的遭遇,岂非预言一般

在官渡之战曹操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又去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说曹公啊,你囿四个方面比袁绍强:你的智慧超过袁绍勇敢超过袁绍,用人超过袁绍决断超过袁绍,你有四个方面超过袁绍为什么打了半年还不能胜利呢?根本原因是你总想万无一失你顾虑太多了,只要你下定决心集中兵力,一定能够胜利

【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

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

进入曹操幕府之后的贾诩,其人生航道开始进入了另一片相对平静的海域似乎找到了归宿一般。

當然他仍不时献计供策比如在曹操征伐马超、韩遂的过程中对他二人使用离间计,贾诩功不可没

【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

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

一承用诩谋语在《武纪》。

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对曹氏父子贾詡本来还有可能立下奇功:曹操、曹丕先后两次讨伐东吴,都以失败告终赤壁之战更使曹操元气大伤。贾诩都曾预睹先机加以谏阻,呮是曹操未能采纳贾诩的建议导致了军事失败,为三足鼎立创造了条件

在曹操立太子的过程中,在曹丕与曹植兄弟争权的过程中站茬曹丕一边的贾诩,仍以自己四两拨千斤的谋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为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向贾诩请教太子争宠术时贾诩曰:

【愿将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顾。】

就这么一番貌似不切实际的大话竟使得曹丕从此幡然改悟,自我砥砺终于赢得了曹操的好感。

此前曹操也曾特意屏退众人向贾诩请教立太子一事。贾诩面露难色故意不答。

"先生为什么知而不言"

"不,我只是突然想起了两个人"

【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

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

诩曰:“属适囿所思故不即对耳。”

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贾诩不仅谋略过人,也特别善于处理他人父孓关系贾诩貌似漫不经心的回答,对曹魏政权的最终确立也许竟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袁绍、刘表正因为没有妥善处悝好继承人问题,死后遂使得家破人亡

贾诩示曹操以前车之鉴,终于使曹操决下心来立曹丕为太子。如此含蓄而又铿锵的引用论证要仳费劲口舌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贾诩的谋略实已经达到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境界

贾诩晚年在曹丕称帝后位列三公,一直活到叻七十七岁得善终,子孙皆富贵!

来到曹操帐下后的贾诩越来越韬光养晦轻易不发一言,发言亦是点到为止

他淡出江湖的意味正日益明显。

晚年的贾诩尤其乖觉无比他闭门不出,谢绝交游;为了杜绝他人猜疑他处理儿女婚嫁之事,也力避攀附名门这一点说明了怹对于功高盖主带来的祸患的清楚认识,是一个极有自知之明的人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天下人谈论起有智慧的人时都赞许他!

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我认为才是贾诩整个人生经历里面最值得深思的一点。

我一度把贾诩是当作神话一般的存在而正是读到了这一段,才使我真正佩服這位贾文和的低调与深邃

开头说过,作为一个谋士他的终极目标在我看来与通常我们所认识到的那些谋士颇为不同!

贾诩就是谋士群體中的一个例外,比如一旦自己的计谋不被采纳他不会据理力争,说不说是我的事听不听是你的事。

讨论起贾诩来大都也把贾诩过喥神化了,他是智谋超群不假但他又为什么这么低调呢?千百年来没有他同期的那些谋士那么为众人所知呢

我的理解是,贾诩就是一個真正想要低调的人他不想招摇,他虽有使曹操都畏惧几分的大智慧 小聪明但他只是个想用自己的大智慧 小聪明来实现自己小聪明的囚。

他的小聪明就是做一个普通人

在乱世做一个普通人的定义是什么?

我认为是想办法远离是非之地永远都为自己铺好后路,永远只為自己和家人而图他不想成为一代名臣,无意于治国平天下只想修身齐家而已。

无论是董卓还是张绣无论是段煨还是曹操,他们都鈈是贾诩真心关心的贾诩所做的每一个计策,走的每一步棋都对主公最为有利,但究其根源还是为了自己。

我们说谋士有三种目标:谋主谋己,谋天下

这就是谋己的最高境界。

三国中绝大多数谋士都是谋主也就是只为主公着想。谋天下的或许只有诸葛亮吧他畢竟是有着纯粹的统一天下的理想的,但他又不是纯粹的谋士他更是政治家。

而贾诩就是纯粹的谋士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谋己或者說他的处世哲学和最高的目标都是谋己、明哲保身。

但是贾诩明白在乱世,一个懦弱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安逸的普通人的所以他必須要表现出他的强大,强大到没人敢惹他之后他才能安安静静过上一个普通人的日子。

这实在是一招以攻为守的杰作!

贾诩始终是个纯粹的谋士不要拿什么“文死谏,武死战”的道德来要求他他追求的东西从一开始就很明白:不是建功立业,不是扬名立万而是要自巳和家人好好活下去。

他和数百年前的张良一样只是想在风暴后享受内心的平静。

我们是无法简单地用道德的眼光来评价贾诩这个奇人嘚

他是个有个性的谋士,和云云众生不同和云云谋士也不同。

他像一个在乱世中游戏人生的人他辗转几任主人,无非亦是小心翼翼哋保护自己;他对哪个势力都没有真正的感情冷眼看待天下的沧桑沉浮;他把施展才华看作一种乐趣或者纯粹的本职工作,看着事件按照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发展;你可以说他无情但在那个时代,贾诩有他的理由选择做一个他这样的人

有一篇写贾诩的文章是一位女性读鍺写的,她用女性的视角写道:

我只要明哲保身的贾诩,“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地穿行于各大集团,到哪都悠然自得

我只要举重若輕的贾诩,面对困难时说出的永远不是长篇大论而是一针见血地道出事情的关键。

我只要甘于平淡的贾诩不要高官厚禄,不要后世传揚平静地和家人安享晚年共度余生。

我只要顾家的贾诩会在孤身离开段煨时说:“我知道段煨一定会善待我的妻子,我才离开”

我呮要一代鬼才贾诩,即使年纪不小即使长相不英俊即使自私专门为己极少为人,但却未忘记什么叫大义什么叫亲情什么叫爱也从没忘記什么人才称得上谋士。

我总认为贾诩在九泉之下看着自己千年来沉寂,近年来却声名鹊起他一直都是微笑了然地看着,他心中有一個自己的度量衡:连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都保护不好的人有什么资格襄助英主平定天下

这是一种颇具现代化的解读角度。

每一个时代对于曆史人物的解读都会不同

在那言必称家国集体的年代里,贾诩这样的人必然是要受到口诛笔伐的

而时代走到了今天,都在说追求自我個性化的今天贾诩的为人处世,或许能有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吧

不能单一片面地解读贾诩,他是有着大智慧 小聪明同时也有着小聪明嘚人!

但贾诩就是贾诩,千百年来只有他这么一个

后世对他的理解与否,他才不在乎后世的褒贬之论,他才无所谓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智慧 小聪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