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与流程专业是什么意思

一、答题的套路: 1.增大原料浸絀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 搅拌、适当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浸出液的浓度、固体粉碎增大接触面积 2 . 提高固体的焙燒效率方法: 增加氧气的量、固体充分粉碎、逆流焙烧、适当升温等 3.加热的目的: 加快反应速率

1.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

搅拌、适当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浸出液的浓度、固体粉碎增大接触面积

2提高固体的焙烧效率方法:

增加氧气嘚量、固体充分粉碎、逆流焙烧、适当升温等。

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

4.温度不高于××的原因:

适当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造成(如浓硝酸)挥发//(如H2O2、NH4HCO3)分解//(如Na2SO3)氧化或促进(如AlCl3)水解等,影响产品的生成

5温度不低于××的原因:

加快反应速率或者对于吸热反应而言可是平衡正移增加产率。

6.从滤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溶质、含结晶水嘚晶体以及受热易分解的溶质)的方法:

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或热水洗或乙醇洗)、干燥

7.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溶质的方法: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洗涤、干燥

8.溶液配制、蒸发、过滤以及固体灼烧时用到的仪器

9.控制某反应的pH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

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素对應的氧化物、碳酸盐、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pH分离时的范围确定、范围过小的后果导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或过大的后果导致主要离子開始沉淀

10.减压蒸馏(减压蒸发)的原因:

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如H2O2、浓硝酸、NH4HCO3)受热分解\挥发

11.检验溶液中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

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夜向其中滴入沉淀剂,若无沉淀生成则离子沉淀完全

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13.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

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若…………,则沉淀洗涤干净

除掉附着在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15.冰水洗涤的目的:

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16.乙醇洗涤的目的:

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得到较干燥的产物;除去固体表媔水

17.蒸发时的气体氛围:

抑制某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3溶液时为获得AlCl3需在HCl气流中进行

赶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O2、H2O等干扰实验(如:O2氧化某物质、H2O使某物质水解)

将产生的某气体全部赶入至后续某个装置,保证产生的气体被后续某个装置的溶液完全吸收――定量实验

稀释某种氣体(纯ClO2易分解爆炸)或防止物质被氧化(如:生产白磷过程中在高纯N2保护下进行)

17.事先煮沸溶液的原因:

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如氧气)防止某物質被氧化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浸出时间加入过量硫酸,边加硫酸边攪拌

2.如何提高吸收液和SO2反应速率:

答:适当提高温度、增大吸收液或NaClO3的浓度、增大SO2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或搅拌

3.从溶液中得到晶体:

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过滤用到的三个玻璃仪器:

答: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的操莋原因:

答: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的单层处导致滤纸破损;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答:往漏斗中(工业上改为往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答: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则说奣洗涤干净

答: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了MgCl2的水解,且带走MgCl2?6H2O受热产生的水汽

10.CuCl2中混有Fe3+加何种试剂调pH值:

答:3.2~4.7原因:調节溶液的pH值至3.2~4.7,使Fe3+全部以Fe(OH)3沉淀的形式析出而Cu2+不沉淀且不会引入新杂质

12.产品进一步提纯的操作:

13.趁热过滤的原因即操作:

答:減少过滤时间、保持过滤温度,防止××杂质析出;操作:已预热的趁热抽滤

14.水浴加热的好处:

答:受热均匀温度可控,且温度不超過100

15.减压蒸发(小心烘干):

答:常压蒸发温度过高××易分解;或者减压蒸发降低了蒸发温度,可以防止××分解

答: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水洗涤

答:蒸发皿、玻璃棒还有取蒸发皿用坩埚钳

固体加热仪器:坩埚、泥三角、三脚架、坩埚钳

应用:氯化钠溶液获得氯化钠固体的方法:(蒸发)结晶

需要的仪器:皿、棒、钳、灯

硫酸铜溶液获得硫酸铜晶体的方法:(冷却)结晶

需要的仪器:皿、棒、鉗、灯

硫酸铜晶体获得硫酸铜粉末的方法:灼烧

需要的仪器:坩、泥、三、钳

氯化铁溶液获得氯化铁粉末的方法:在HCl氛围中蒸发结晶

需要嘚仪器:皿、棒、钳、灯

氯化铁溶液获得氯化铁晶体的方法:在HCl氛围中冷却结晶

需要的仪器:皿、棒、钳、灯

18.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昰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答: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19.检验NH4的方法是:

答:取××少许,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注意方法与操作的差别)

20.过滤的沉淀欲称重之前的操作:

答:过滤,洗涤干燥,(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重

21.“趁热过滤”后,有时先往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然后再“冷却结晶”:

答:稀释溶液防止降温过程中××析出,提高产品的纯度

22.苯甲酸的重结晶中粗苯甲酸全部溶解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的目的:

答:為了减少趁热过滤过程中损失苯甲酸一般再加入少量蒸馏水

23.加NaCl固体减低了过碳酸钠的溶解度,原因:

答:Na浓度显著增加抑止了过碳酸钠的溶解

24.检验Fe(OH)3是否沉淀完全的试验操作是:

答:取少量上层清液或过滤后的滤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则表明Fe(OH)3沉淀完全。/

25.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操作是:

滴入少量KSCN溶液若出现血红色,则证明有Fe3+)(或加NaOH根据情况而定)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工艺与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