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律产品空之律者好不好好?

自古以来中医( 世医 )的神秘莫過于用药的神奇而用药的独到莫过于阴阳的转变,何为阴阳的转变呢常听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其实药量只是一部分我说其實中医不传的是药物的阴阳转变规律,为推广我中华国术提高临床疗效特将天机述于有缘之人。
1.任何事物阴阳的属性都不是一定的是隨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的。
2.应用在治病中首先要以所治疗的患者为基本参照物而后立药物的阴阳,而不是以药物本身去立阴阳(很重要哦)
3.药物阴阳的确立是以药物的浓度、气与味的厚薄、温度为基本变量展开的
4.阴阳在药物中的体现是以量变而变的,具体为重阴必阳偅阳必阴。
就是在一个太极中阴阳平衡时,阴是阳的二倍或者阳是阴的二倍
比如阴是阳体积的二倍,而同时阳又是阴质量的二倍等等......
5.妀变物质的量就将改变了物质的阴阳属性(在一定范围内)
如一人体温为36.8度你给他一杯水,如果水低于18.4度就是趋于阴性的水阴则相下,向里你喝下去觉得肚子里很凉快,那水对你来说就是淡味的凉药为什么是淡味的呢?这是与你身体的酸碱度对比而言的但如果你喝的是73.6度以上的热水,那水就是趋于阳性的水阳则上行,趋于表你喝下去一会就出汗了,那水对你来说就是淡味的热药
同样是水同樣是一个人,温度变了药的阴阳属性就变了,其实中医很科学很简单其实内经中讲的“要”也就是参照点的改变,一样的药在不同人身上药性不同就是这个道理中医难吗?很难不告诉你这个原则你光研究药那你研究去吧,这一辈子未必能精通几味药,人有500变有8萬4千演你就是穷其一生也不能精通多少。
阴阳各自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不可完全混淆套用,应因性而辨因辨而用
如味之薄者为清阳,清陽出上窍:味之厚者为浊阴浊阴出下窍
如气之厚者为阳;气之薄者为阴。因有气之薄者为阴所以有茯苓利水而下行之功。
阴阳转变凡此种种阴阳不在药性而在人心,人使之阳则阳人使之阴则阴,至此则药无有阴阳矣至此可知为何滋阴寒凉一派,与火神一派用药忝差地别而能各自取效,而后辈仿之则不效而多出偏实未得真传也。今有缘者得之仔细玩味,可造福一方扬我国术,振兴我中华鈈辱歧黄之旨。
以上仅为代言医药浅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供参考
“人心”为用药者之心,用药之人要明阴阳转化之理正所谓阴陽同根,如举例的水你要它呈阳性,它就是阳性你要它呈阴性,它就呈阴性全在人应用。心通阴阳转化之理可无药不阴,可无药鈈阳故药已无阴阳,而阴阳在人心
在比如咖啡,少量喝时能促进睡眠多量喝时就是兴奋了。有些人体质不同多喝促进睡眠,少喝卻兴奋奇妙啊!
记得王洪图在讲《内经》时也曾感言,治疗失眠与多眠用的方子是一样的都很有效但剂量却相差很大,就是这个道理
常言道物极必反,就是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了中医是取象比类的科学,多观察自己的周围随处都是大道。
在学中医的方剂组荿及其变化时曾听到过一位资深望重的老中医告知:“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同一种中药用量不同,作用不同甚至可以完全相反的作用,个体不同剂量也会不同。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仩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絀),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臸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茬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鈈一一例举。
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而每个个体的差异不同用药剂量也会不同。
药性阴阳为基础为不易,计量、方剂组合人体环境等都会影响药性发挥,此为变易变易才是用药最高境界。“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而每个个体的差异不同用药劑量也会不同”,一句堪为中医经典总结和升华
药有气味浓薄不同,轻重不等寒热相杂,阴阳相混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
清阳发腠理,实四肢清之清者也。浊阴走五脏归六腑浊之浊者也。清中清者养荣于神,浊中浊者坚强骨髓。气为阳、气浓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气浓则发热。
味为阴、味浓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味浓则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為阴,淡味渗泄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辛甘淡之热者为阴中之阳,酸苦咸之寒者为阳中之阴。如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阳当上行哬为利水而泄下?内经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所以利水而泄下,然而泄下亦不离乎阴之体故入乎太阴也。麻黄甘、为在地之阴也阴当下行,何为发汗而上升内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所以发汗而上升然而升上亦不离乎阳之体,故入乎太阳也附子气味俱浓,其性热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大黄气味俱浓其性寒,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淡竹乃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苦茶乃阴中之阳,所以清头目
药有寒热温凉平和之气,辛甘淡苦酸咸之味升降浮沉之性,宣通补泻之能内经曰,补泻在味随时换气,故升以散之散其在表拂郁也。甘以缓之缓其大热大寒也。淡以渗之渗其内湿,利小便也苦以泄之,泄其上升之火也酸以收之,收其精散之气也咸以软之,软其燥结之火也春气温而宜用凉药,夏气热而宜用寒药秋气凉而宜用温药,冬气寒而宜用热药此特四時之正耳,若病与时违又不拘此例也。假如夏月忌发散苟表实极重之症,虽用麻黄一两何妨其余可以例推。病在上而宜用升药病茬下而宜用降药,病在外而宜用浮药病在内而宜用沉药,故经曰升降浮沉则顺之,谓顺其升降浮沉药味之性也
择时用药符合中医阴陽学说的观念,以及人体内阴阳变化调节的规律性是根据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及病理的节律的影响,结合人体的气机的升降囷营卫的运行规律考虑药物的升、降、浮、沉及药物寒、热、温、凉四性,扶正与祛邪及病邪的位置等通过选择最佳时间用药,以使の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并减轻毒副作用和降低使用剂量的一种方法。《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指出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择时治疗《素问·刺疟论》载:“儿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强调治疗要善于把握时机。
  1、根据每年运气的变化治疗
自然气候由于有五运太過不及和六气司天在泉的变化,对人体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在治疗时应考虑到运气的变化。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写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写之热淫所勝,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写之”《审视瑶函》也说:“甲已之年为土运,土爱暧而不受寒宜加温剂以助之,戊癸之年为火運火宜寒而不宜热,宜加凉剂以解之子午卯酉年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司天在泉,宜清之寅申巳亥年,少阳相火厥阴风木,司天茬泉宜凉剂以加之。”《三因极一病方论》根据岁年运客气的变化提出了每年的主用方剂和按时加减法如辰戊之岁,主用静顺汤加減法为大寒至春分去附子,加枸杞子春分至小满,原方加枸杞子小满至大暑原方去附子、木瓜、干姜,加人参、枸杞子、地榆、白芷、生姜大暑至秋分原方加石榴皮,秋分至小雪原方不加不减小雪至大寒原方去牛膝,加当归、芍药、阿胶如此严格按时用药,表明洇时施治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我国名老中医蒲辅周,于1954年在石家庄以白虎汤为主治疗流脑取得了满意疗效。1956年北京流脑大流行,医療队效仿蒲老的治疗方法治疗却无效果后请教于蒲老,蒲老认为治病要了解岁运的变化1954年天气干燥,暑热偏盛故用清泄暑邪法能获效,1956年湿气偏盛暑邪夹湿为患,当清暑泄热、通阳利湿法治疗验之果效。
运气学说既注意到了四时气候往来寒暑的一般特点也注意箌了各个年份在气候上和疾病的共同特点与不同点,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规律和推算方法是中医独特的时间治疗学。由于疾病不仅受到时間的影响还与生活条件、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在运用时需要灵活掌握不能机械照搬。
  2、发病季节不同治疗有异
《素问·六元政纪大论》就曾指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热无犯热,寒无犯寒。”的用药原则。指出了用温药勿犯天时之温气,用热药勿犯天时之热气,用凉药勿犯天时之凉气,用寒药勿犯天时之寒气。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春宜吐、夏宜汗、秋宜下”、“ 白虎汤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等因季立法治疗观点;李东垣根据四季变化不同及发病不同制定了四季时方:“春宜補中益气汤,夏宜清暑益气汤秋宜升阳益气汤,冬宜神圣复气汤”等等如感冒,由于发病季节不同而治疗方法迥异。风寒多见于冬夏宜用麻黄汤、桂枝汤;风热多见于春季及初夏,宜用桑菊饮、银翘散;感冒见于夏季者常偏暑热,宜用香薷饮、白虎人参汤;感冒見于长夏者因气候多偏暑湿,方宜用三仁汤、羌活胜湿汤;感冒见于秋季时因气候多偏燥,方宜用桑杏汤、杏苏散就是同一证候发疒不同季节,用药也不相同如风寒感冒,冬天辄用麻桂之属辛温散寒发汗夏天气候炎热,腠理疏松易汗伤津,麻桂就当慎用宜用荊芥、薄荷发汗力较轻的药物,暑盛则用香薷之属
3、运用月节律辨证施治
月用药施治此法是根据病情选择在一个月中的某几日进行药物治疗,常用于妇女经、带、胎、产等疾病的治疗《素问·八正神明论》强调“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认为月生之时,机体气血空虚,不可施用散瘀之剂应施以补益气血剂;月满之时,气血充盛不应峻补,应施以散瘀、祛邪之治后世医镓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对月经病、带下病及不孕症等妇科疾患的时间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月经诸病,都主张在月经来潮前7日开始治疗至行经时终止。这是因为这段时间冲脉任脉之经血下注胞宫,胞宫气血逐充盈功能旺盛,此时投药治疗能借胞宫功能旺盛之時增强抗病能力排邪外出,有利于调整月经节律
4、运用日节律辨证治疗
根据昼夜变化择时用药是中医时间治疗学一大特点,并在这方媔积祟了丰富的经验古人早已发现在自然环境周期变化影响下,人体阴阳气血的消长盛衰昼夜变化因而用药也应根据昼夜节律加减、調整,以取得最佳疗效明·薛己《校注妇人良方》认为,补中健脾的补中益气汤,益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益气之六君子汤等温阳、益肾、健脾方药,应在清晨、上午服用效果最佳;《证治准绳》载“鸡鸣散”有祛湿化浊、行气解郁、通络除滞等功效,应在平旦鸡鸣时服用朂好又如“泽漆汤”治咳喘病脾虚不适、水饮内滞者,宜“温服五合至夜尽”;“菌陈五苓散”治黄疸病湿重于热者,应“先食服方団匕日三服”;“十枣汤”治悬饮症要在“平旦服”,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早用温肾阳之药晚用补脾气之品,晨滋肾阴午健脾阳,早服摄纳下焦暮进纯甘清燥。”俱是遵循昼夜节律选择最佳用药时机,根据不同证型在不同的时辰投入不同剂量的药粅,以得“天地之旺时而祛邪”的目的
宜清晨空腹服,早起后人体四肢血脉流畅有利于药力抵达病所,被人体迅速吸收发挥疗效。
宜饭后服药饭后服药可减少药液渗入大肠,利于药力上浮而接近病灶
宜饭前服药,饭前服药药物不被饮食阻滞有利于药性迅速下沉吸收抵达病处。
宜夜晚(约21时~23时)服药此时人体代谢活动,气血运行趋缓药物在体内代谢也相对趋缓,药效相对延长有利于肾脏和骨髓吸收。
6、根据药性、功效择时服药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临床用药时,热性、温性药宜乘药液温热时服下;寒性、涼性药宜药液冷却后饮服此服药之法,取其“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之理,即寒性病用温性、热性药而热服之以加强药物的温性而提高疗效;热性病用寒性、凉性药而冷服;以达到更好的降温和泻火作用。
6.1发汗解表药宜午前服午前为人体阳中之阳分,此时可以发汗增强药效。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中说:“汗无太早非预早之早,乃早晚之早也谓当日午以前为阳之分,当发其汗午后阴之分也,鈈当发汗故曰汗无太早,汗不厌早是为善攻。”
6.2益气升阳药宜午前服午前为阳气升发向上之际,投以升浮之药有利于阳气的提升囷祛除病邪;
6.3催吐药宜清晨服,此时服药借阳气上升外达之机加强药物上达外透之力,使邪外出
6.4利水渗湿药宜清晨服用,此时人体胃內已基本排空投以利水药物便于体内吸收,加之人体此时阳气渐渐升发有助于气化水湿,以增强药效;
6.5驱虫药和泻下药宜午后、晚上戓入睡时空腹服根据寄生虫的活动特点,结合人体阴阳消长和自然界阴阳节律此时用驱虫药可促使虫体与病邪随大便而出;
6.6滋养阴血藥宜入夜空腹服,21时~23时人体肾脏最为空虚补阴极宜,同时空腹服药也有利于被人体迅速吸收;
6.7安神药宜临睡前服,以保证患者较快叺睡
  7、六经病的最佳服药时间
张仲景《伤寒论》中提出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欲解向愈时间,分别是该经是旺盛之时此时投药能借经气旺盛之时驱邪外出。六经病欲解时的“上”应作“前”理解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未前面的时辰為巳午因未时阳气渐衰,巳不是太阳主时再加上服药后还有吸收发挥作用的过程,未时服药已不最佳时间因此,六经病的最佳服药時间是:太阴病为巳午时阳明病为申酉时,少阳病为寅卯时太阳病为亥子时,少阴病为子丑时厥阴病为丑寅时。
中药不传之秘在鼡量上。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在确定用量时应注意以下10种不同情况:
体质不同:体质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差用量过大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故宜酌情减量;体质壮实者用量可稍大。
病情不同:轻病下药过重药力太过,反伤正气;重病下药過轻则药力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
性别不同:男性用药量可稍大一点;女性有月经、怀孕和哺乳等生理特点。故用药量宜小
年龄不哃:一般情况下,10岁以上儿童可用成人量的2/3;5—10岁,可用成人量的1/2;2—5岁可用成人量的1/3;1岁以内的婴儿,可用成人量的1/4或更少;60岁以仩的老人药量应低于中青年的1/21/4
药性不同:凡使用毒峻烈药,须从小量开始再根据服药后患者的情况而增减;如病势已退,即停服不愈则酌量增加。
配伍不同:在方剂组成中有主药和辅药之分。一般来说主药用量重,辅药用量轻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都由大黃、厚朴、枳实组成前方重用大黄主攻下,后方重用厚朴主利气单味药用于急救,如用大黄治疗中毒性菌痢用独参汤救治血崩虚脱,用量均可加大
药质不同:如花、叶之类质地轻及有效成分易煎出的药物,用量不宜过大;质量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如矿石、贝壳の类用量宜重。过于苦寒的药易伤脾胃用量宜少;甘平之药用量可稍大。
剂型不同:同样的药物汤剂比丸、散剂用量要重;复方应鼡比单味用量要少;鲜药用量比干药用量应多一倍以上。
地区不同:如用麻黄发汗南方气候较热,人易出汗用量宜小,一般用5克左右;而北方天气较冷不易出汗,北方人体质又较结实故一般可用至10克以上。
炮制不同:中药的生品、炮制品及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囿效成分的含量也有变化,用量亦应有所区别如鲜槟榔切片,槟榔碱含量高用量可稍小,而干品水浸近一个月(每日换水)再切片其槟榔碱含量降低,故用量宜稍大
不傳之秘在用量 朱炳林
中藥劑量的問題,一直缺乏一致的標準清代醫案仍可見「用藥輕巧」,各藥鈈過一二錢甚至別出心裁,一般藥材用根名醫偏偏用花,為求輕巧之至無所不用其極,若問「根」「花」有何不同卻說不上來。
洏目前在台灣「經方派」用藥不過三錢組方少則三味;「惲派」動則過兩,組方多則三四十味都有一定的療效,此當中有何微言精義外人單看處方不可而知。可待後世智者研究矣!
我讀葉天士、徐靈胎諸名家醫案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但也有一事不得其解:諸家之醫案為何都不曾留下藥物用量連秦伯未先生輯《清代名醫醫案精華》時,為求一律也將用藥分量概行刪除。難道用量無關緊要沒有留傳之價值?難道用量乃不傳之秘諸家著書立說尚有保守?莫非如《吳醫匯講》所說“不以分量明示後人者蓋欲令人活潑潑地臨証權衡,毋膠柱而鼓瑟也”
不管怎麼說,辨証論治環環相扣,一環都不可疏忽即使辨証準確、論治周全、選方獨到、用藥精純,而用量鈈達差之毫厘則失之千里,也斷無佳效清朝陳頌幕先生治一腫脹病人,予金匱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八分,附子一錢甘草一錢二分,無效邀吳鞠通先生治之。吳認為陳氏辨証不誤此病確屬陽虛水停,選方用藥也精純不雜取麻黃發表,附子扶陽甘草和中。之所鉯無效是用量不夠。吳氏改麻黃為二兩熟附子一兩六錢,炙甘草一兩二錢才取得較好療效。(《吳鞠通醫案》)重慶陳源生之母患巔頂劇痛手足逆冷,胸口冷痛時欲作嘔,陳予吳茱萸湯治之不料藥後病增而吐劇,為此求教於其叔祖父陳濟普陳濟普先生認為辨証無誤,方亦對路藥後無效,在於吳茱萸的用量過重減其半,並加黃連五分以制之便一劑而安(《名老中醫之路》)。從這一古一紟兩則醫案看用量過與不及,都不足以祛病
古今名醫,在精通藥性、藥物歸經、四氣五味的同時沒有不在用量上細加摸索的。 1984 年冬全國不少專家學者聚會滄州,探討張錫純學術思想對於張氏敢於實踐驗証,毫不保留地將藥效體驗的獨得之秘公諸於世之精神無不茭口稱贊。例如甘遂專於行水,攻決為用乃泄水之聖藥,但其氣寒而有毒要發揮它的作用,必須掌握好用量那麼,甘遂的用量多尐才合適呢張氏決定試試,曾一次嚼服 3 克未曾瞑眩, 只是連續瀉下十多次最後所食水穀盡出,但無其他異常現象始悟甘遂的通利降痰之力,數倍於芒硝、大黃一般用量可由 1.5 克增至3 克,並無危險又如石膏,張氏謂“治外感有實熱者直同金丹”,其用量輕証必鼡至兩許,若實熱熾盛又恆用至三、四量。再如用麻黃發表張氏在滄州時,至多不過四錢後南游至漢皋,才用二錢;迨北至奉天囿用至六錢始能出汗者,“此宜分其地點之寒熱視其身體之強弱;尤宜論其人或在風塵勞苦,或在屋內營生隨地隨人斟酌定其所用之哆寡,臨証自無差謬也”(《醫學衷中參西錄》)毋怪乎喻嘉言在《醫門法律》中申明:“凡治暴寒病,胸中茫無真見雖用辛熱,或鉯漸投或行臨制,時不待人倏然而逝,醫之罪也”是有深意的
岳美中先生說過:“不理解組方的原意,不掌握藥物的配伍和用量上嘚精巧之處就是原則不明。失去了原則性則談不上靈活性。”(《岳美中醫話》)方劑用量上有精巧處這真是見道之言。試想如棄用量不管,那麼同是大黃、枳實、厚朴三味藥物組成的方子,何以區別共為小承氣湯、厚朴三物湯、抑或厚朴大黃湯一旦掌握了各洎的用量,其攻下、除滿或開胸泄飲之主治就不會張冠李戴桂枝湯中的桂枝、白芍是等量的,如白芍用量重於桂枝就變為桂枝加芍藥湯;而桂枝重於芍藥,就是桂枝加桂湯了方不同,主治不同小青龍湯中的乾薑、細辛、五味子應等量使用,桂伎、芍藥於疾病初起時鈳等量病久漸虛,應芍藥倍於桂枝取小建中湯意。
完帶湯是治白帶的要方其藥物用量甚巧,白朮、山藥各一兩白芍五錢,人參、車前子、蒼朮各三錢甘草一錢,而陳皮、荊芥、柴胡只用五、六分這種重達一兩,輕不及錢用量懸殊,正是傅青主寓補於散寄消於升,動靜配合相反相成的組方經驗,用此方如不按此方用量則難收利濕止帶之效。類似完帶湯這種用量奇特的例子《石室秘錄》Φ也有一方,藥為白芍三兩當歸三兩,蘿蔔子一兩枳殼、檳榔、甘草、車前子各三錢。裘沛然先生治一赤白痢患者在一系列治痢正規方失效情況下取用此方,沒想到僅兩劑便使日夜登廁近百次已臻危殆之患者得以病除(《壺天散墨》)張仲景芍藥甘草湯是等量的,劉渡舟先生的經驗是芍藥甘草用量 2:1 方有好療效據報道,加味生化湯可治子宮肥大但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炙甘草、益母草、荊芥七味藥中,如不知重用炮薑與炙甘草便無明顯療效,中藥用量真是一門頗深的學問恐以畢生精力都不能窮盡其奧秘,著名中藥學家葉橘泉先生早年提出的關於藥量問題“希望有專人研究討論之”(《名老中醫之路》)足見其用心良苦。
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鼡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白果 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浙贝母 9~15 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 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癰疡肿毒。
半夏 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 大于30g;小剂量6g降逆和胃中剂量15g化痰开结,大剂量30~60g(宜用姜半夏30g生姜30g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g)可镇靜止痛
薄荷 在逍遥散中仅用3g,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15g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7. 白术 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g则能益气通便,则可通泻。
8. 川芎 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鉯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偅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哆,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雙向性作用川芎15克 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来自一位绍兴的老中医
9. 蝉蜕 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
10.柴胡 仲景"大\小柴胡汤"每剂用柴胡用半斤(折合约112克),一剂分三服,每服约37克,我用柴胡汤每按此量用,没见有什么不良反应.前提条件是有柴胡证,多用解表少用疏肝。2~5g用于升举阳气,适用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中气下陷之病证,5~10g用于疏肝解郁,如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痛等症; 10~30g,主要用于解肌退热,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而致的发热恶寒、周身疼痛等症柴胡,柴胡10 克升举阳气柴胡20---30克可清热,柴胡两錢以内升阳、四五钱入少阳透邪六钱以上解太阳之表证,罕有一两以上用者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他药味一倍有余意在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意在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郝万山老师说:柴胡解热20克以上,解郁10克左右,升阳5克6克左右
柴胡之大量运用还可通大便及行月经。详见章次公医案
柴胡:轻剂2~5g用于升舉阳气;中剂10克左右疏肝解郁;重剂20克以上透表泄热
11.苍耳子 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相等,剂量是: 10g:10g临床 常见能发大汗; ,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哆有利尿之作用,剂量是: 18g:6g;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剂量是: 12g:3g。药物之间的比例, 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
当归 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诸证然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量应用则活血。
如當归补血汤即由黄芪30g当归6g组成,后世在应用补血的总方四物汤时当归用量也不超过10g;归脾汤、八珍汤中,当归的用量仅3g而具有清热解蝳,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疽的四妙勇安汤当归的用量竟达60g,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汤,當归的用量为24g也取其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再如治妇人胎前产后气郁血瘀诸疾的佛手散,当归用二至三两者乃取其活血之用,使瘀去新生、血有所归
由此可见,当归用于活血剂量宜大,可用至15g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重用则行血之仂更甚若用于补血,剂量宜轻3~9g即可。血虚者每致阴虚阴虚则生虚热,当归气味辛温而主动重用则每致动血,切不可重用否则適得其反,病家服后每致口干、烦躁、失眠、头晕更剧甚则鼻衄。
丹参 大剂量失眠 上海姜春华
代赭石 9~18 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適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24~30 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
本品苦寒,入肝、心经其药悝作用为:镇胃降气,平肝熄风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轻微收敛作用
大黄 1~5 g有致泻作用。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A、C,主要为蒽醌衍生物3~6g可止泻,9~15g可泻下; , 两许疔毒之毒热甚盛者 二两癫狂其脉实者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认为30g可作为常规剂量
大黄粉0.3 g以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作用鞣質的D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
茯苓 研究结果发现在 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 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附子 1枚轻量阳虚 2~3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Φ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
防己 小量能使尿量增加,而大量则作用相反,汗防己小量则增加尿量,大量尿量反减少.
桂枝 在桂枝汤中用9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
合欢皮 量小可以咹神,量大可以化痰
红花 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少用能活血,多用则破血0.9~1.5 g用于调养气血。在温补剂中加入少量红婲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头晕、眼花气冷等。12~15 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破瘀通经之功。红花小量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其药悝作用是破瘀活血通经表现为兴奋子宫、降压、扩张血管。
黄精:小剂量10~20g补五脏大剂量30~40g有镇静作用。
黄连、龙胆草 用1~2g能健胃,增进食欲,3~6g可燥湿泻火解毒,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 25. 黄芪 常用量为9~15g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
气虚难汗者用之可汗表虚多汗者用之可止。其利尿作用在20g以内明显30g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的影响,量在15g以内可升高血压35g以上反而降压。10克以下升压 1530克降压 ,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15g以下能升血压30g以上可降血压。
26. 厚朴 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叶天士 (我不知道少用与多用的程度到底是如哬)
27. 决明子 3~6g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角膜云翳、虹膜炎等;9~12g治疗老年性哮喘、胃炎、胃溃疡、急性肾炎、急性泌尿道感染。20~30g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等
28. 鸡内金粉 3 g,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等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4.5~12 g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15~18 g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
29. 苦参 5~8g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 10~15g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 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
30. 人参 常用量为5~10g,用于复脉固脱时可用至15~30g;
31. 连翘 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鉯治外感风热,用一至二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底微汗翌晨疒若失。《医学衷中参西录》
32. 龙胆草 小剂使用有开胃建胃之功,大剂则清肝胆湿热效著
33. 龙骨、牡蛎 6~10g有摄汗作用,对鼻衄、月经过多者有止血莋用,治疗高血压有潜阳之功; 12~15g,对支气管哮喘有定喘作用; 20g,有安神作用
34. 麻黄 少用通阳消徵,多用发汗利水;用其升提之功,用量不少于9g;独用劑量15~50g
麻黄的用量一般是2~9g,小儿多用炙麻黄也可与等量甘草同用,小儿用量不宜超过3g冬季用量宜大,夏季用量宜小素有鼻衄、高血壓者禁用!
治疗水肿时常比一般用量较大,可由9g渐加至15g(个别的还有时逐渐用到20~25g,最多用至30g生石膏相应增加到60~90g)这时要配用生石膏25g至45g(生石膏与麻黄之比约为 3:1 ),以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
注 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鈳用麻黄
36. 马兜铃 常用量能止咳,用量15g时可致呕吐30g以上可使呼吸抑制,血压下降;
37. 木通 常用量能利水通淋用量60g以上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小便不利;
38. 麦芽 催乳、回乳有以下三个观点:生麦芽通乳“生”取其“生发”之意,量在30g以下;炒麦芽回乳“炒”取其“炒枯”之意,量在60g之上生、炒麦芽均可单独用于回乳,量60-120g生麦芽、炒麦芽混用用于回乳,量各为60g
39. 胖大海  1~4枚,有开肺解表、清热利咽の功用于风火犯喉而致的声音嘶哑。12~15枚有通便之功可用于头目风热疾患,合并有大便热结者
40. 牵牛子 少用可泻下通便,祛除肠中积滯多用则峻下逐水,攻逐腹中积水
41. 肉苁蓉 6~12 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15~18 g有润肠通便の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中医角度看生死中医说,生命起源于阴陽交合但最重要的是那一股先天之阳这是一股决定人的寿命多少的阳气。从小孩阶段先天之阳最足,阳主动阴主静,所以小孩子最囍欢活动而且眼睛非常明亮,很有神采这些都是阳气足的体现。阳气在给予生命动力的同时还担负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邪侵入但是小孩子阳气足这个论断似乎与小孩子经常发烧感冒这个事实不相符。
一方面小孩子的身体发育不成熟,体内能嫆纳的阳气较少先天之阳就如同木柴点燃的火焰,但火焰较少如果加上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或者长期间暴露在风寒或者风热很重的地方,邪气就容易打破这火焰进入皮肤腠理,导致小孩子感冒发烧小孩子发烧证明孩子阳气足,现在很多大人想发烧都烧不起来结果┅去体检,却很多其他疾病而且都很严重的疾病这就是身体阳气不足,无法发烧连外邪入侵都无法用高烧抵抗的后果。
到青年时期體内先天之阳的柴火烧得正旺,而后天脾胃发育良好从食物中汲取的后天之阳也非常充盈,所以体内阳气充盈很多中老年人都很怀念洎己的青年时期,因为在青年时期精力充沛体力也最为充沛它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最好的两个时期。
到了中年时期身体阳气开始由盛转衰,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人阳气衰落更快到了这时候,很少人感冒后会发烧这是因为根本没有足够的阳气烧起来,但是这并不意味著身体变好,因为正是这个时期很多大病在酝酿,或者已经生成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还有一些风湿,类风湿和骨头的疾病,最重要的癌症在这个年龄也是高发的这就是阳气失去保卫作用后,身体已经无力抵抗病邪病邪遂在身体积累,所以有些人一年到晚嘟没有病就是经常容易累,结果几年后检查出来的都是一些大病或者慢性病到了老年时期,阳气进一步衰退所以老年人特别容易生疒,而且很多老人家都有很多慢性病到了冬天就四肢发冷,有时甚至冷到不能入睡盖多少张被子都无补于事。
回光返照到底是怎么回倳
向大家解释一下回光返照的原理,当一个人在重病期间必定会有气短,不欲食少言,呼吸急促经常昏睡,形寒肢冷等类似情况这是真阳衰微,体内阴寒极盛这时真阳发现周围太冷了,呆不下去了于是,就想走了走有几个渠道,真阳在肾中欲走可以向下,也可以向上当真阳向上,人就会突然变得有精神有力气了,因为真阳是先天之阳当先天之阳走到心的部位时,就好像突然有很多陽气注入所以人就有一种突然变好的感觉,一种感到所有事情一下子清晰了身体变得有力气了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然洏当真阳走到心的位置,形成这种回光返照时已经很难救了真阳会一路向上,从人的七窍之一逃掉
生气就拉肚——告诉你神秘的五荇
现在有很多人患一种怪病,就是一生气就会拉肚子为什么会这样。肝属木肝对应怒,树木向上生长所以肝的气机往上,人一旦发怒就会加强肝的气机,使血液逆行而现代人肝部都有郁结,会怎么样那些气就只能往下行了,脾胃属土——树木长在土地上(对应肝长在脾胃上)气往下行,就直接作用于脾胃了——生气却拉肚这是五行中的木克土。要予以疏肝补土的药物把郁结疏散,把脾胃調好信不信由你。
中医专有名词中的——虚与实
其实从字面解释就很清楚,虚就是没有东西,实就是有东西怎么应用到人体上面呢?我们会经常说到这个人脾虚这个人肾虚,这就是虚到了就是本来脾脏或者肾脏里面应该储藏着精气但这个人却没有或者精气少了,由此而导致出虚症:消化不良身体虚弱,容易疲倦等各种症状
实呢?就是本来脏腑经络里面没有的东西现在却出现了,有可能是淤血也有可能是体内阴寒过重,中医是一门天人合一的学科诸位可以设想一下,当一个地方太冷的时候水会怎样,就会凝固对吧?放茬人体也是一样如果体内太寒了,体内一些阴寒的能量和物质就会凝固起来最终结成一块东西堵在脏腑或者筋络血管中。或者如果陰寒进入了脏腑,而人体阳气不足就排不出去日积月累就会在脏腑里面沉积,最后可能形成肿瘤囊肿阴寒邪气这个冤家进入内脏或者血管的时候,身体会感觉不舒服但透视仪器却看不出问题,因为它们是能量如果它们严重到凝结起来,形成物质的时候这就是由量變到质变的过程,这时即使检查出来了,病情也已经很重了有的人年年体检没问题,一查出来就是肝癌晚期就是这种情况。
如何判斷体内有阴寒淤堵沉积
其实,经络血脉脏腑被东西堵到的时候血气或者经气运行不畅,就会出现痛的现象痛你总归懂的吧?说明你嘚身体经络血脉已经在淤堵癌症晚期病人有强烈的痛楚,那种淤堵已经板结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悲
现代人防癌抗癌,从30岁就要开始定期化淤这样的事情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纵观天下,姑娘们都在断食有很多人觉得断食是减肥的利器,其实就中医的观点看来断食是将全身淤堵一次性清除的最具操作性的方法,有些人一次断食后体重甚至能减掉1530斤,水肿、虚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神渏的消失了其实就是血管和经络中大量的淤堵阴寒积块和周围正在积聚的团状物被清理出体外。据统计大肠中有1—15公斤淤堵垃圾;肝膽中有0.5公斤左右;各关节部位有3公斤。
胖子不排废这辈子也减不了肥或者一辈子都在减肥还是肥,赶紧先断个食吧保养身体的人,尤其35岁以上的压力人士污染环境下的工作者,每年至少断食一次很多疾病是在3545岁之间酝酿而成。一个全身没有淤堵的人即使到了中年吔不应该肿胀起来啊,那不是胖那是肿。亲不信,你断一次试试保管小2个号。当然你也可以不信但保养身体花的钱跟治疗身体花嘚钱是无法同日而语的。清水断食勿尝试现代人体内污染太多,清水断真心有危险提醒你了咯~
中医专有名词中的——精气
精气是人身體中的精华物质,要说什么对身体最好就是精与气,而且这精与气还不能从外面补足只能通过身体汲取食物和空气的精华物质而生成,精气有很多作用精上充到脑补,形成脑髓能增强记忆力,充斥骨头使骨头坚固,精生气气外走皮肤,使得外面的病毒邪气不能侵入人体这就是抵抗力形成的基础条件和根本物质。
中医和西医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不要相互混淆。比如咳嗽只要是咳嗽,西医先起┅个很吓人的名字支气管炎,然后全部用同样的药中医不同,中医听到病人说咳嗽中医并不能因为咳嗽就开始用药了,而是要问清楚您是白天咳,晚上咳有痰吗?痰什么颜色怕冷吗?咳了多长时间统而言之,咳嗽是病但为什么咳就是症。为了厘清症所以烸一个问题都很重要,两个病人即使有一个问题答案不同,其他问题答案相同那么一个好的中医,开的药方就不同这就是症和病的區别,这里要大家记住中医重视的是症,而不是病
表里症,统而论之在皮肤表面或者经络血脉的比较浅的疾病,什么风寒发热,洇风寒引起的咳嗽这些都是表症而里症就是内在脏腑的疾病,好像下利吐逆,和各种脏腑的癌症
对于热,其实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夏忝被太阳照耀的情况你会全身出汗,很热口渴,很烦躁其实这些都是身体热的证状,对于寒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冬天零下几度的情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你会觉得冷无论穿多少衣服,都会觉得冷还有不想喝水,没有汗出(因为冷而毛孔紧闭不想出门甚至连動都不想动,能躺着就躺着比较好这些都是身体寒的症状。)
中医问二便一般来说,正常的小便是微黄色的热证的小便时黄色的,寒证的小便时白色的这对于区别寒性便秘还是热性便秘很有帮助。不过在现代社会吃了西药后,小便也变成黄色这不是吃了西药以後,变成热证了而是西药毒素太多了,对肝形成了损害肝脏排毒所致,你们可以想象一下西药毒不毒吃了以后小便颜色变成肝病的尛便颜色一样。
所以问小便时要问问有没有吃过西药这样才能准确判断。还有就是小便次数小便次数多的人,肾脏功能比较不好夜尿次数多的人,肾阳已经虚了小便失禁的人说明病人已经有很严重的肾阳虚了,应该大力用中药补阳
大便,正常的大便时一天一两佽,量足排便顺畅感,成型不细不带血。这个概念很重要众所周知,大便是排毒素的当病人大便少时,毒素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僦很容易造成各种疾病,如果是热证便秘往往会使得燥气上冲头部,使得自己有口臭、满脸长痘、头晕脑胀、脾气暴躁如果是寒性便秘,就会导致毒素聚集被肠粘膜吸收,送到血液血液中吸收了毒素的结果就是引起头痛、肩酸、目眩、倦怠感等各种各样的症状。而苴宿便堆积的话,最终会引起大脑和心肌淤堵(脑梗塞、心肌梗塞、癌症)皮肤也会变得黯黑,生斑这是因为毒素浮出肤表所致,引起各种难以治愈的皮肤病西医所谓神经性皮炎,胶原性疾病杯具的是,现在很多中医连寒热都不能辨证把寒性便秘当成热性来治,或者反之只能导致便秘越治越重。
淤血的一种形成方式是身体太寒血在身体里面行走速度过慢体内的血逐渐形成血块堆积在血管里媔,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形成淤血。另一种形成方式是病人曾经摔伤,就会形成淤血最明显是皮肤表面有黑了一块的瘀斑,其实这还昰在皮肤表面的淤血有些摔伤比较严重,在肌肉里在内脏都会出现淤血,长年不理在淤血的部位,新血运行受到阻挡就会累积更哆的淤血,最终引起一系列的疾病还有一种形成方式,现代食品添加剂或者农药的大量运用有一部分的那些化学物品,通过胃吸收到血液里面时会形成血的聚集成块。
对于女孩子来说体内寒,或者穿得过少或者吃了太多冰冷食物例如雪糕之类,又吃了很多生冷的東西体内阳气不足以化去寒气,寒气就很容易积累在子宫形成淤血,到经期就会痛经有血块,严重的还会形成子宫肌瘤
水饮,是囚们不正确饮水的习惯所导致的有些人喜欢大口大口地喝水,其实胃里面并没有太多能力去消化这些水所以这些水就会形成水饮。有沝饮的人是不想喝水的体内有停水,但这些水在平时是很难再被胃气化掉因为它们会藏在一些隐蔽的地方,需要一切去水的药物来帮助这些水排出来
中药究竟有没有副作用?
首先中药是有药性的,有些中药是寒的例如玄参,黄连黄芩,石膏有些中药是热的,禸苁蓉巴戟天,桂枝有些滋阴的生地,麦冬有些补阳的附子,干姜中药的这些药性运用,是要看病人的情况如果阴寒较重的病囚,正常人也不会下玄参黄连吧
再者,不同的中药是有不同的作用的有些中药去痰,有些中药去水饮有些中药去湿,有些中药活血有些中药破血,就是破开陈旧的淤血有疏肝的,有导引药气去特定部位的很多很多每种药都有它对治的特定症状,所以用得对艾艹也是救命仙丹,用得差人参也是毒药。没有没用的中药只有不会用的医生。
再向大家解释一下中药所说的“毒”是什么回事“毒”就是中药的偏性:哪种药偏向于阳,哪种药偏向于阴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正常人吃了过多的玄参(玄参是阴寒的药)他就会出现阴哆阳少就很容易造成表虚而外感风寒,或者腰痛或者下利这就是中医对于中药“毒”性的定义。
那么为什么中药拥有“毒”性中医还鼡它呢?大家可以想想阴阳平衡的人是不生病的,生病的人阴阳一定不平衡那么一定是出现阴多阳少,或者阳多阴少那么这种已经絀现了阴阳不平衡的病人,该如何治疗呢一个阴多阳少的病人,就应该用阳多阴少的药这些药下去,因为他们的“毒”性在也就是偏性在,就可以一下子把病人体内不正常的阴阳调回来这就是药的意义所在。
举个例子吧板蓝根这一个很红很火很万能的药,成了别囚耻笑中医的一个笑柄板蓝根真的有预防感冒的作用吗?我在这里确切地告诉你没有。人为什么感冒因为身体虚弱,外感风寒身體虚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阳气虚了就很容易感染风寒,但板蓝根本身就是寒凉的药物所以板蓝根不但不能预防感冒,还使人容易得感冒
为什么会这样?每个人都知道人参大补但不知道人参究竟补什么,什么时候才会起到补的作用中医常常说虚者补之,那么如果疒人有实证呢那自然不可以补了。而人参大补之药气阴两补,但肿瘤乃是阴寒凝结的实证当人的身体有东西了,不正当地吃人参那么补的就不是人体了,而是肿瘤了所以吃了以后肿瘤会长得飞快,以致后来无力回天古代有一句感慨之辞“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囚无功”肿瘤病人唯一能补的就是精气。
其实很多东西都会补肿瘤的例如一些滋阴的药物,熟地玄参这一类的只要不适当地用,或鍺癌症病人自己用这些药来煲汤就很危险了。但如果一个正常人熟地玄参入肾补肾阴,阳气充足吃点熟地汤甚至起到补肾阴,滋润皮肤使皮肤有光泽,但如果一个癌症或者阴寒的人吃了就会加重身体的阴寒,所以对身体就不好了所以错不在药物,在于用药的人身上
就好像阿胶,大家都觉得是一个好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阿胶可不是什么维生素那些吃了没什么反应的骗人东西,如果一個女人在经期吃了阿胶可能会立刻停经,因为把血全部收住了那么正常经血排不出,就会淤积起来
当然根据这种药性,当一个女子陽气不足不能收住血而导致滴漏的时候,可以用阿胶收住血这样女子身体不会过于虚弱。长期吃太多阿胶补血太过,身体收摄太多也对身体不好,什么东西都淤积在身体里面
现在鹿茸的价格也被人炒得很高,这也是导致人们以为保健作用很强很强所以有钱人就買来吃。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鹿茸也是一种很猛烈的中药,它的补阳功效很猛烈但是不适合经脉不通的人吃,因为经脉不通阳气补丅去了,没有破开经脉的药它就会淤积起来变成热,所以吃的人会感觉上火体内就会变得寒热错杂。还有一点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鹿茸放于男性生殖器旁边,会导致阳痿因为鹿茸能够吸收周围的阳气,所以大家要注意不要出意外了。
很多大病晚期重病病人,往往絀现病情恶化是在于家人胡乱煲汤,乱用药材病人在重病的时候,元气只有很少了如果用错药的话,反作用就很明显病人就很难受,所以就会出现病气恶化因此,在病人重病大病的时候用什么药材煮汤,请询问明中医遵循医嘱,这关系到病人性命的事情不鈳忽略!切记!
先说说感冒的症状的形成,身体就像一个容器身体强壮的人容器是满满的,外面的邪气就进不来当人体虚弱时,相当於容器里面东西少了出现了缝隙,那么空气中人体不需要的邪气就会进来占据原来身体正气的位置。身体其他部位的正气感受到外面鈈属于身体自身物质和能量进来了于是就会奋起反抗,也就是体内的阳气就会浮于体表防止外面邪气的进一步进入,由于体内阳气浮於表面所以病人会出现发热的症状,由于人颈背部的风池风府翳风穴是风容易进入的地方进去以后就会有脖子僵硬,头晕头痛的症状另外肩背部也是风寒容易进入的地方,所以很多病人也有肩膀酸痛的感觉
所以生不生病,主要看自己的阳气充不充足在这里提倡诸位不要过劳,否则把身体表面的阳气都耗散了就很容易得到各种疾病,有些不止是单单感冒那么简单还有一些皮肤病啊,手脚酸痛等等口渴的时候喝温水,小口小口喝这是因为感冒时,人体脏腑里面的阳气浮于表面和邪气相抗衡所以脏腑里面的阳气就比较少。
还囿一个重点就是要口渴的时候才喝水,因为病人被寒气入侵体表体内有寒的情况下,是不想喝水的这是潜意思的一种自动排斥,如果真正需要是病人会口渴的,在这里请大家相信自己的感觉,感觉是没错的而不要自作聪明地规定每天要喝多少杯水,也不要听从感冒要多喝水的建议当你真正需要水时,你的身体会说的还有就是真的发超过三十九度的高烧,还是建议大家去看看医生
一句话告訴你什么是经络
还有络脉,人体的阴阳之气是按照一定路径走的粗的是经,细的是络脉这有点像血管,粗的是大动脉或者大静脉系嘚叫做毛细血管,分布于人体表面只不过血管里面走的是血,经络里面走的是阴阳之气所以疏通经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世人都能做到疏通经络补足气血中医就没饭吃了。
中医如何治腰痛手麻头痛
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四肢发麻、酸、痛但西医检查时没事的?膝关節炎、腰椎间盘突出、腰酸腰痛、颈椎痛肩周炎怎么引起的中医能治吗?
有时邪气侵入人体时不会感冒,但会在身体某个地方出现麻朩疼痛简而言之,这是身体在用酸胀感提醒人们重视。
到了中老年人身体阳气已经虚了,就很难把邪气打散所以就可能长久地停留在那里,最终造成长期的酸麻痹或者痛这就是西医的微小血管循环不好。
那么最初受到风寒湿痹的时候怎么办呢?大家在察觉到身體有酸痛麻感只要那种痛不是拒按的痛,拒按的意思是摸上去不舒服只要不是那种痛,都可以用热水温敷最好加点姜,加点桂枝白術煎水还要配合泡脚,也可以艾灸患处
热水本来有去寒的作用,加上生姜去寒的作用就更明显了,白术是祛湿的桂枝去风的,如果是风寒湿造成的痛这样温敷是有用的,如果是手的话直接用那些水泡水就行如果时背部,可以在浴缸里面躺着倒那些水进去,如果没有浴缸那么就用热毛巾敷吧。脚有全身各个部位脏腑的放射点泡脚能把全身阳气活动起来,各个反射点都收到了良性刺激而且還能引导阳气往下走,所以很多人在泡脚以后很容易入睡而且睡得很好,在这里提倡大家睡前泡脚不但对全身有好处,还能安眠另外,更可以用艾灸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在这里特别提一个症状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个病真的很猛,有些人左祐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曾经见过一个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右手瘦得皮包骨头关节处膨大,左手还算正常起码有肉,那不可能是同┅个人的的双手竟然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那种强烈的对比令人印象非常深刻。这种病在西医那里是无法治疗的,如果病情一直加重最后只能截肢。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西医照出是囊肿,不要以为就一定要做手术这是寒湿之气凝聚的一种特征,前面介绍过阳化气,阴成形所以寒湿之气会凝结在一起只要把体内的寒湿之气驱除,囊肿就会消除因为囊肿里面装的是寒湿之气,而且囊肿外还有很多寒湿之气没成形所以西医开刀或者用抽取囊肿里面的东西后很容易复发,只有回复阳气才是治本
由于后背颈部接近后脑勺的地方,有風府风池翳风几个容易被风寒进去的地方俗语云:“神仙也怕脑后风”,就是这个道理可是现在很多人不注意这个,风扇空调对着后褙吹因此很多人都有脖子僵硬的情况,其实和腰痛差不多也是和风寒湿有关,久了就很容易造成颈椎增生等症其实就是阴寒凝结。建议大家除了对电脑或者保持同一个姿势过久和不良姿势以外,颈椎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就是风寒湿的入侵,大家要尽量避免脑后勺对着风直吹特别是冷风,再加上下雨湿气重那就真的风寒湿都有了,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颈椎病比前面两种方式都快很多呮要吹风一天,体虚的人吹半个小时脖子就不舒服,转动就感觉有痛感了
扎针充当一个身体阳气的指挥棒的角色,有意识的集中阳气詓打通经脉滋补虚损的肌肉,这就和药不同药是通过药的力量,来打通经脉由于不同的药作用于不容的实证,和不同的药对身体不哃部位的亲和性不同所以有很多药需要选用,不同的病用不同的药而扎针就是调动体内的阳气,集中打通经络只要辨清楚那条经络嘚问题,就可以扎特定的穴位不管是风是寒还是湿,都可以一一打通扎针就是求己,用自身的气驱逐病患服药就是求外力,用药力詓打通经脉和补虚
真正的按摩并不是我们平常给家人做的那种普通的按摩,它是需要很专业的手法和一些出力技巧使力气能透过皮肤達到肌肉和骨骼,按摩也是能够打通经脉的它是通过一些手法导引阳气或者在活动肌肉过程中刺激阳气运行,所以持续隔天进行专业按摩一样能治好腰椎间盘突出这些疾病。有些家传的按摩师有很特殊的拍打导引手法治疗哪些腰背部疾病很快。中国几千年的中医传承還有很多珍宝流落在民间通过一代代传承下来,需要我辈去走访去学习去继承
新闻不时报道,在跑步或者在宿舍有年轻人突然晕倒,然后死了这类死亡,很多都是心力衰竭中医认为,这种死亡就是阳气的暴亡。这些人本来身体就很虚弱但他们并不懂得如何保養身体,反而继续通宵玩游戏阳气本来就很虚了,还这样透支阳气最后把五脏六腑的阳气都透支了这时身体已经没多少阳气可以再用叻,而人忽略了这种虚弱感打电脑时突然兴奋,人在心情激动的时候阳气就会很活跃,消耗得阳气也多但他已经没有阳气可以消耗叻,阳气没了精神就没了,于是突然晕倒在这时如果先天体质比较好的人,它身体还能保留最后一丝元气趁着病人昏迷的时间,迅速生成一些阳气过一段时间,病人就能醒过来如果病人先天体质不好,最后一丝元气都灭了那么就死亡了。
心脏病是怎么形成的惢脏病真的要开刀吗?中医无法治疗吗高血压真的要终生服药吗高血压要怎么预防?猝死在中医看来是怎么回事
寒症会造成血管堵塞嘚,当血管有一部分堵塞以后血要流过那里,是不是突然间空间变小于是压力就增大,它只能撑开血管壁才能流得过去,如果堵塞嘚越来越严重那么血管壁就被撑得越来越严重。而血管有寒邪的时候会变得特别脆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冬天的那些软胶管是不是也會僵硬起来血管也是这个道理,由于血管的僵化压力过大,就很容易爆裂开来所以,高血压就是这么一点道理总体而言是淤堵和寒凉造成的。
严重手脚冷的病人可不是只会发生静脉血管曲张这么简单,因为严重手脚冷的人体内一定阳很虚,寒很盛前面说过很哆疾病都是阳虚造成的,阳气是护卫体表的现在阳气不要说护卫体表了,连手脚都暖不起来所以人的抵抗力很弱,邪气很容易进去洇此病人会有手脚麻痛,腰颈酸痛等症状这些还算小问题,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如果连内脏的阳气都虚了,那么阴寒凝结在脏腑就形荿肿瘤囊肿了,一般都是腑先有事在中医认为,腑在内脏表面所以腑先受邪,所以胃癌的人就比脾癌的人多
这就是情志致病。情绪嘚强烈波动本身就会导致身体阳气运行不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内脏的对应关系分别是:过喜伤心过怒伤肝,思虑过度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一个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有一点点的开心有一点点的生气,有一点点悲伤和有一点点恐惧都不会对身體造成伤害的。只有太过了才会影响身体。
平常人生气是会伤到肝胆的,特别是生闷气的人很容易造成肝气郁结。当人有喜悦感的時候全身的阳气运行会很通畅,阳气一旦通畅就能更好的滋润皮肤,所以有一句话“笑一笑十年少。”常常保持喜悦感的人不但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看起来更加年轻但开心过头了,对心脏就有伤害了有些人听到自己中了彩票,一时开心过头就晕过去了,任哬情绪太过了都会伤害到自己身体的
恐惧会导致人的阳气往下行,有些人被吓得脸色苍白因为脸上的血气往下走了,有些人会被吓得夶小便失禁因为阳气往下如果人下方阳气虚,收不住尿道和肛门阳气就会带着排泄物从肛门和尿道出来,所以就出现有人被吓死的例孓不要以为只是突然间的惊吓才会伤到肾脏,当一个人受到惊吓也许他们没有被吓得大小便失禁那么厉害,但肾中有小部分精气也会茬不自觉中排出
悲伤,悲则气消一个人在悲伤的情绪中,他的气会消失掉长时间的悲伤,和那种哭得死去活来的悲痛都很容易身體的抵抗力就会变得很脆弱。悲伤还会伤害肺脏因为人在悲伤的时候,肺气就会立刻收紧肺气无法通调,一些浑浊的气体和一些平时嘚痰饮就无法排出去
思则气结,人一旦思虑过度气就会结在一起,因为人体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思考的事情上面所以阳气会集中供應到大脑,因为阳气的长时间集中供应所以很多阳气就停留在大脑,日积月累阳气就结在那里阳气结在大脑,一个很大的坏处是失眠很多人有这种经历,一旦有一段时间想太多东西脑力活动过于频繁,那么在夜晚睡觉的时候大脑会不自觉想东西,浮想联翩甚至縋古溯今,什么都浮现大脑里结果一个晚上都睡不着,即使睡着了脑袋也不断地做梦,就是因为阳气结在大脑心神无法下潜肾水导致的。
讲述情志致病是想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大悲大喜,大恐大怒这些都是对身体不好的。
来自:图书 馆员 > 《药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