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生二十岁,突然跳楼学生轻生遗书,如果留下的遗书太长,家人会不会看的不耐烦

一个拖延了三年的问题终于在這里终结了。

不要以你们的价值观来判断我的死亡除非先充分了解我的价值观,在这两者之间孰对孰错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才有资格對我的死亡进行评价。

三年前我问自己,一个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不赞同社会上流传的几乎所有的观点,我认为它们要么太过於狭隘仅仅适用于个人或某一小部分人;要么属于自我欺骗型的谎言;要么是找对了方向,但挖得不够彻底没有找到根本。我把最后┅种叫做“架空的理论”它没有一个稳固的基础,只是一种凭空产生的一种说法

关于人生意义问题的答案,我自己也找到了一个所鉯我死了。不仅如此我认为所有人都不应该活(虽然话这么说有点不好听,但是我们却不可能找到一个有力的让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那么我开始打靶靶子主要是前面所说的“架空的理论”。关于人的根本意义、根本价值貌似所有人都支持这么一个观点:个体的存茬时为了集体,个人要为了整个人类的和平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说法,我们都觉得很“大”觉得它的境界很高,都上升到“整個人类”了觉得很接近根本,甚至就是根本但我认为它还不是根本,它缺少一块基石没有这块基石作为基础,它立马垮台我有这麼一种质疑:“整个人类”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整个人类”的存在不具有意义的话我们个人对“整个人类”所做的一切又算什麼?在这个“如果”成立的条件下那个很“大”的说法不得不垮台,必须的所以我们应该先考虑一下“整个人类”的存在。不过同样哋我们又可以先考虑一下“所有生命”的存在。

我们所处的环境不管它再怎么复杂,我们都可以把它分成两部分:生命体和非生命体我们现在要对其中的一个进行讨论。不过在讨论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意义”。在讨论A的意义的时候我们必须找到一个B,A的意義就是A对B的意义即A要对B做某件事,成功之后我们才说A具有了意义。那么对于“所有生命”而言,它所对应的B是什么呢如果B指代的昰非生命体,那么完了生命的存在就不可能具有意义了。我想关于这一点众多的老师、教授、副教授们也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B指代嘚应该是生命体即“生命”是为自己而存在的,为了自己能活下去以及能活得更好这样的理由似乎总算比较正确了,但是却有一个更夶的悲剧那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年龄。世界终将毁灭我们这些渺小的生命也会被一同带走(也许在世界毁灭之前我们就已经不再了)。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的“为了自己能活下去”这个目标最终也不可能实现,更别提什么“活的更好”了难道我们要再一次失去存在的意义?有人提出质疑,说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但是我们存在的过程再精彩,给谁看呢除了生命就是非生命,我不认为非生命具有欣賞的能力那么是给生命体——我们自己吗?是不是只要无愧于自己活出一个精彩的自我就可以了呢?我当然是不赞同这样的观点的峩认为这种叫唯心主义,唯心主义都是自我欺骗我有时候甚至会疑惑,唯心主义为什么还会存在于这个世上因为任何学科、任何学说嘟必须符合科学,都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否则我就可以说它是骗人的东西。

综上所述生命的存在不具有意义。

关于人的存在不具有意义這个观点我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方法。

一个人究竟怎样活着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人类出现于这个世界上开始一直到人类灭亡,我们必须一直去追寻它的答案并不断地去实现。而这个答案必须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不会随朝代更替、时代进步而變化。其实说得简单点就是这里所说的“人”是指“人这种生命体”。人作为一种生命体存在于自然界中究竟要完成怎样一个使命?峩觉得还是从宇宙和人的本质来解释比较好

宇宙中有各种各样的物质:尘埃、恒星、彗星、行星、光、宇宙辐射等等,但无一例外的一點是他们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它们可以被拆成各种各样的微粒: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甚至更小组成物质的所有粒孓的运动状态叠加,就在宏观上表现为物质的状态因此我可以说,宏观现象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我们人体也一样。人体也是由各種各样的微粒构成的我们的肢体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于大量肌肉细胞的收缩引起的细胞的收缩就是它们的细胞骨架收缩,其本质吔就是蛋白质的结构变化所以人类的肢体行为,我们同样可以追溯到粒子水平去看这种行为的本质当然这只是我们人的肢体活动,人還有丰富的精神活动和强大能动性、感觉、知觉等这些也都可以从粒子水平去解释。现代心理学中一块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大脑结构與人的各种行为(包括思想行为)的联系根据这些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的一切感觉、知觉以及思考等都是大脑某一特定区域的神經细胞兴奋引起的。细胞兴奋就是某些化学反应比较剧烈,化学反应依旧是一个微粒间的问题大脑中的这些微粒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相互作用,是因为收到了一些外来微粒(体外的微粒或体内别的部位的微粒)的刺激比如说形成光的光子,形成声波的微粒形成各种辐射的其他微粒。这些特定的微粒作用于特定的人的特定部位根据这些部位的结构特性,必然会完全符合自然规律地产生某种结果这样嘚结果就比如说感觉、判断以及各种行为等。那些特定微粒刺激或来自于他人或来自于自然界。如果是来自于他人那么我们可以再往湔推一下,刺激的最终来源必然是自然界是宇宙,一个非生命的环境而我们的生理机构,又同样是由自然界赋予的应该不会有人去質疑“我们人是自然界在发展过程中诞生的”这一说法吧。自然界之所以会创造出我们人类是因为宇宙中所有的粒子的运动和彼此间的莋用都符合自然规律,因此宇宙从形成开始也就是从宇宙的初始状态开始,它的发展就已经注定了注定会形成那么多的星系,注定会囿那么一个星球上面会诞生人类。注定这一切的就是自然规律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话,其实上帝是存在的只不过它有一个科学仩的名字,叫做自然规律“上帝”创造了我们,也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决定了我们的一切,那么当然也决定了我们人的意义即我们人來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可事实上呢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在宇宙发展过程中就这么诞生,很快地又那么灭亡和普通的星球的形成和毁灭沒有什么区别。我们人类纵使具有再强大的能动性也只不过是自然规律的提线木偶而已。我的死亡不过是一个木偶的毁灭而已生与死變得毫无区别。所以我就这么死了

虽然我早就下定决心要结束这一切,但是毕竟受一般观念的影响太大想死却又不想死,即使是现在最终下定决心要走了,依然会有眷恋我想在大学里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凌驾于众人之上;我希望以后能在科学领域做研究并能够开拓自己的一片天;我也有喜欢的女生,不过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谈过一次恋爱……但是每次当我告诉自己这些只不过是浮云,一切都只昰表象其本质是空的,我也就渐渐地对这些淡忘真正抛弃这些情感,只需那么一瞬间

在死前跑来跑去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忽然间感觉到很有趣周围那么多人,他们是否会知道身边的一个人很快就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呢尤其是我的室友们,傍晚回寝室时碰到的輔导员他们知道我变成了一具尸体时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还有我的父母、亲戚们他们会怎么样呢?当时考上浙大时他们都觉得我很厲害。我也不知道当时消息是怎么传开去的好多我不认识的人都认识我,都知道我考上了浙大我当时也在偷笑,如果他们知道我考上浙大是为了确认自己的死亡那他们又会怎么想呢?

算了最后我还要表示一下,这次我比较没经验居然选择了写文章来留下我最后想說的话。写作文太累了如果有下次,我会选择录音毕竟说比较简单。

猛然间想起来还要补充一下关于人生意义这个问题我曾经邮件過张家成、董平、孔令宏、王俊、黄新华五位老师、教授、副教授们,其中董平老师回复最多但是我们聊得并不怎么好。聊的内容我放茬 另外我还电话请教过何善蒙老师及王志成教授与他们之间的电话录音我也放在上面的邮箱中,也许能更好地解释我的死因

说明:1.此攵章为董平老师在12月3日《孔子与论语》通识核心课开始之前所发表的观点,LZ吐血整理最近一直比较忙,今天才放上;

2.董平老师说“我也鈈主张学校把这种事情藏着掖着按照我的观点,这种事情可以在青年学生当中讨论”因此我将此文奉上,主要目的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并且希望我们学校以后不要再有此类事情发生;

3.此文为课前董老师讲话的记录稿,所以有些地方在用词、前后用语及逻辑上可能有尛小问题但这是记录稿没办法,请大家谅解;

4.强调此文的真实性可由全体《孔子与论语》的同学作证。


   在上课之前我想占用大家几汾钟的时间,与同学们谈一谈前几天我听说了某位同学跳楼的事情,真的是非常可惜这位同学曾经与我用邮件交流过,来信的语言也嘟很正常看不出有自杀的倾向,所以我真的感到十分惋惜我想告诉同学们:尊重生命是科学精神之第一原理!

   在这里,我想给年轻的萠友们一个忠告:多读书!那位同学把人分解为一个个分子、粒子从而得出生命没有意义的结论,但是我认为粒子能构造成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那位同学还扩展到了宇宙虽然人的世界的意义领域是可以拓展的,比如我们以后很有可能在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那么我们的意义领域就拓展到了其他星球,但是就现在来说,脱离开我们人的世界的意义领域——地球来谈人生命的意义是没有意义嘚。

   我们人能对世界进行感知、理解进而能把握、创造和发展,这些都是生命的意义如果你仅仅把人看做一个“粒子团块”,把所有嘚东西都还原到分子、原子的层面那么我们的艺术、我们的哲学、文学、历史该如何解释?一本书从分子上来讲,无非就是“碳”泹是书里面的内容、它的载体以及它所表达的意义和思想是分子吗?所以这种过度的唯物主义还原是有害的应当我们自己主动地、自觉哋为我们自我精神空间的扩展保留充分的领域,这是我作为一个年长的人对你们年轻小朋友们诚恳的建议、非常诚恳

   我再退一万步讲,伱即便要终结自己的生命即便这个生命本身是苦,即便你领会到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但当你领会到生命没有意义的时候,实际上你应当建立起意义不知道我有没有给大家讲过,佛家讲“一切皆空”但这不是“无为”,它告诉你“人生皆苦”但是他告诉你“苦”是可鉯超越的,人的伟大就体现在对于自我苦的领会并能超越这才是人自身的伟大,这才叫做价值这才叫做有意义。不是说我领会到这仅僅是一个分子结构然后我也是一个分子结构,然后生命意义还怎么体现然后我就终结自己的生命,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昰与我们过度的唯物主义教育有关,但是从我们这位年轻朋友的话语中我感觉到:是有联系的我们系还有许多其他的老师跟他交流过,泹是他反驳的理由很简单他是唯物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唯心主义这种东西就根本不应该存在于世界上这就是问题,所以我讲青姩朋友们一定要打开自己我也不主张学校把这种事情藏着掖着,按照我的观点这种事情是可以讨论的,可以在青年学生当中讨论

   自殺这件事情,在中国的高校中也并不在少数不仅仅是浙大,这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所以我觉得很难受,二十余年你自己只以为自己是┅个“粒子团块”,在你的亲人、在你的父母眼里你是个“粒子团块”吗?所以我们说儒家所提倡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今天传递的這叫做“恕”,我们等会会讲到要懂得这个道理,比如世界观这个事情我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有的世堺观除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之外,必须要有唯心主义的世界观那么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唯物主义是有道理的那么所谓的唯心主义難道一点道理都没有吗?如果它一点道理都没有为什么会存在呢

   我们一定要看到任何一个事物,当它以一种结构形式存在的时候它一萣包含着多面性,所以我个人在这里也不妨表达一个我对现在哲学界的一个观点现在有一种哲学叫做“心智哲学”,是现代哲学相对新嘚一个潮流这个“心智哲学”的潮流是什么呢?就是要整合现在的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生物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就是要还原人嘚感觉结构,将其还原为分子、神经结构这些物理、生物现象也就是把人的心智通过物理或者生物的手段还原出来。我说这件事情很好玩但是,这仅是我个人观点因为我们系里这个学科还很前沿、在全国很有名气,我说你把人的精神现象包括感情都还原为传导、生物粅理现象之后你最终得到的是什么?它对我们个人每一个的现实生活有没有用所以我一直在讲一个话,我今天再讲一遍:个人生命承載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是自我对于自我未来的一种预设或期望,用另一种你们经常说的说法是“有理想”用佛教的话说就是“发大心”,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话说叫“励志”

   你把自己当做什么,是很要紧的事情因为当你在把自己当做什么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在预設自己的存在价值我对企业家讲过:你们别生气,你们现在很喜欢什么“丛林法则”就是竞争,竞争最激烈的当然是丛林所以当你們在讲、在鼓吹“丛林法则”的时候,你已经脱离现实社会、进入丛林了你充其量会成为丛林中的强者,不是狮子就是老虎所以我讲伱把自己当做什么,中国的古代人这个实际上古今中外是一致的,在西洋宗教家告诉你,信仰上帝你就会得救那么信仰上帝被得救僦成为你生命的预设;哲学家告诉你,追求真理真理本身是完美的,那么追求真理就成为了你的预设你的所谓价值、意义,是在这个過程中体现出来的你不可能一下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展示。中国人讲要成为圣人那么圣人就是你的预设,你在向着圣人前进的整个过程就是你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表现所以这个意思年轻的同学一定要懂得。

   讲到底一句話要尊重生命,不要将自然科学里的东西说实话,只学到了自然科学的皮毛还没有真正深入到自然科学本身,不能把皮毛的东西当莋真理要敞开自我,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自然会向你开放。当你把自己的心灵关闭、闭锁之后意义是得不到呈现的,只有当你打开洎己的心胸开放自己的心灵,俗话就是“开心”在我们自我心灵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愉快;将心灵闭锁不开心、不愉快,意義怎么会呈现呢意义不是在那里的一个东西,意义永远是通过你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的一个过程要懂得这个道理,好不好

   我借这个機会发表一点感想,是不是会产生共鸣我不知道但是我绝不希望从此浙江大学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据说这就是昨天自杀的那位浙大学苼的遗书,如果属实那可真是可惜了,他之前找了那么多我都熟悉的教授谈过为什么就不来找我谈谈呢?这真是一个被科学主义、唯粅主义毒害了的可爱的生命啊!

[大千世界]美国高中的英语课怎么上

我在美国高中的第二年,也是高中最后一年终于和同年级的同学坐進了同一个英语课堂。私立高中的英语课和美国大学英语课设置类似同一等级的课程分成很多专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己选莎士比亞、战争文学、存在主义、诗歌和小说写作……一眼扫下来,若不是亲眼在课表上看到很难相信这是高中英语教授的内容。

害怕自己眼夶肚子小我选了一门看上去比较浅显的主题为“文学中的物质主义”的课程,老师是我宿舍楼层的舍监(很多美国私立高中的老师和学苼一起住在宿舍)有个七八岁一头金毛的可爱儿子,平时总是笑眯眯的然而在开课前,学校临时发现她的课程时间排不进我的课表於是将我分到另一门课里。课时是每天下午让人昏昏欲睡的第六节课名叫做“自白式记叙”。

在Deerfield的两年与跟在美国求学的这七年一样,令我最难忘的经历总是来得阴错阳差而经历的过程常常有如一场艰难的长跑,站在起点时往往并不会带着欢欣鼓舞的心情

第一天的課程结束后,我找到老师告诉他我一点都没听懂他关于詹姆斯?乔伊斯作品的讲解,然后沉默地等着他开口劝我换到别的班级。

Dr. Driskill有一頭花白的头发和雪白的络腮胡年龄似乎在五六十岁,具体岁数难以估计他摘下眼镜,看着我静静思考了一会儿“我晚上会在英语教學楼一层的大书房看书,”他若无其事地说:“我们可以聊聊”

晚上八点钟,我来到英语教学楼大书房的门半开着,高高的天花板下棕红色木壁前悬挂着一圈历代校长的画像。Dr. Driskill坐在房间正中央一张长木桌的尽头看到我微微点了点头。

我一本本地列出来有《杀死一呮知更鸟》、《麦田里的守望者》、《紫色》、《老人与海》等。在英文文学里每一本都以文字简明出名。而这学期Dr. Driskill课表上的书则艰深晦涩又带着浓重的时代背景,似乎每一本都是这些书的反义词

听了这个单子以后,Dr. Driskill出乎意料地看上去很满意用不疾不徐的语速,他開始解释这学期要读的书: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的主人公其实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带着类似的困惑都是渴望能够挣脱身边生活禁锢的年轻人;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和《老人与海》一样,描述的都是主人公为了追寻某物而踏上的遥远征程;莫里森的《宠儿》则反映和《紫色》类似的社会话题:美国历史上的黑人在社会歧视下做出的挣扎;《洛丽塔》他顿了顿,可能是唯一┅部比较大的阅读挑战不过——我至今记得他的表情,双眼微微瞇着好像单提到小说的名字就把他拉回到了那些令他着迷的词句间——“太值得一读了”。

第二天我回到了Dr. Driskill的课堂,或许是由于他对我的“阅读恐惧”漫不经心的态度或许是由于他在文学作品中的牵线搭桥使那些“面目狰狞”的书变得不再高不可攀,或许还有其他说不清的原因总之,在那个学期的每天下午两点钟在英语教学楼的二層的一张圆桌旁,我和十几位同学一起穿越时间和空间窥探了一位又一位英文作家私密而引人入胜的“自白式记叙”。

美国私立学校的渶文教学或许相当于中国高中的“语文课”不过两者的形式和内容则天差地别。Deerfield的英语课是由老师带领的圆桌讨论以整本书作为教学單位,比起就书论书更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有鉴别力的读者,和文字保持一定距离学会分析各种文学技巧,从自己的立场欣赏或批判莋者的写作手法

Driskill带着我们分析一本书,如同在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快速切换着轮流审视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流派的介绍為我们勾勒出理解作品的大框架,逐字逐句的审读和关键词的分析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艺术一节课有时一扫几百年的美国历史,有时辩论几句对白中体现的人物性格很有大学课堂不拘一格的风格,一路听下来非常过瘾而考试的形式往往是建立在整本书之上的當堂小论文,不会为平时的课堂教学加上框框因此一本书十位老师可以教出十种风格,而同一位老师每一年的授课内容也会根据自己的惢得调整不尽相同。如同俗话说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中国的语文课堂以课文为单位老师习惯指出大纲上列絀的词句,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地分析:我记得在北京高中时老师曾花了半节课的时间为我们讲解《孔乙己》的最后一句,应该如何理解“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和“的确”的冲突所问的问题也大多已经暗示着标准答案的方向,比如:“孔乙己的悲剧反映了当時封建科举制度怎样的特征”而Dr. Driskill的课堂上则是另一种风景。他常常在每节课开头随意问:“那么大家对上一周的阅读感觉如何?”然後靠回椅子里听学生七嘴八舌的看法。讨论如同前行的船只由学生的兴趣和临堂辩论产生的激流推进,而老师仅偶然抛出几句评论来嶊动讨论使船只不至于偏离航道太远。

Driskill从不害怕提出一些对十六七岁的学生听来高深抽象无边无际的问题。在讲解《一个青年艺术家嘚自画像》时他鼓励我们探讨“主人公对艺术的看法和对宗教、家庭、学校、祖国的看法有哪些区别?为什么他会在艺术中寻求解脱”他也从不避讳听上去有些离经叛道的问题:“《洛丽塔》整本书是否包含了任何道德教训?作者有没有打算通过这本书传达任何道德教訓”久而久之,虽然读书仍要翻着字典我对这些问题慢慢不再惧怕,也不太担心自己答案的片面和幼稚毕竟最终的答案总是在大家嘚你一言我一语当中慢慢成形,而许多问题最后总是没有答案的

尽管每次的阅读只有短短几十页,课堂上几十分钟的讨论却往往不能穷盡其中丰富的内涵于是,在每周二Dr. Driskill晚上在宿舍值班的时候我常常造访,在一栋低年级男生宿舍楼一层的公共客厅里周围十四五岁男駭打闹嬉笑声中,和他继续探讨课上没有聊完的话题

在这些谈话中,我和Dr. Driskill有时会跃过书本聊到各自的生活。他是爱尔兰裔美国人大學上到一半,征兵被征到了越南战场上曾在那里担任了好几年飞行员。回到美国后在加州伯克利大学读了文学博士,开始了当老师云遊四方的生活在意大利、香港、日本、西班牙的国际学校都曾当过英语老师。或许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为我们布置的阅读书籍中,有愛尔兰裔代表作家乔伊斯有以写越战小说出名的Tim O’Brien,也有几位以英语作为第二甚至第三外语创作的作家

正如在课堂上,我学着在每本書的语句和片段中捕风捉影揣摩作者的意图,通过Dr. Driskill布置的书籍也可以阅读出他的思考、信仰和一生的阅历,以及一些他从不愿开口谈起的回忆

最后一节课,Dr. Driskill背着吉他拿着一罐雪碧来到教室。“其实我根本不爱喝汽水”他干笑了一声,啜了一口雪碧润润嗓子拨动琴弦,开始演唱他为越战当中死去的士兵兄弟们创作的歌曲教室安静得出奇,只有窗外树叶沙沙的响声我努力捕捉他的歌词,但在吉怹的伴奏下很难听懂。甚至比第一节课上他关于詹姆斯?乔伊斯的讲解还难听懂。

然而我仍满心感激Deerfield是我所接触过校规最严格的学校,生活中处处是条条框框然而在课堂上,学校却给予学生完全的信任天高任鸟飞,相信不谙世事的我们也可以吸收文学世界中的精華对我的自我怀疑,Dr. Driskill漫不经心的态度如同一支镇定剂因为他也同样相信,哪怕借着磕磕绊绊的英语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女孩也一定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读懂西方文学巨匠们的“自白”;而通过这些文字,以及他的琴声歌声她也能够理解一位足迹遍布世界的越战老兵的“自白”。

或许正如同他说的这一切都“太值得一读了”。

高雨莘是自由撰稿人现居北京。

3日上午有微博网友发帖称:“農安县万顺中学初三学生在学校六楼坠楼,不明原因正在抢救。”并附有一段视频帖子中介绍了这个孩子的基本信息:“万顺中学,初三级一班周同学,16岁男生,2017年9月1日下午1点左右在学校不幸坠楼目前在农安县人民医院抢救。”

3日上午记者联系到了周同学的姑父陈先生,陈先生表示现在孩子家长都已经崩溃了“孩子是在9月1日12点40左右坠楼的,那天是周五孩子是住宿生。孩子母亲是在下午1点37分嘚时候接到班主任老师微信通知的但是没有跟家长说孩子出了什么事情,就说让家长到学校来一趟”陈先生介绍,周同学家到学校大約有4公里的距离母亲赶到学校时,才被告知孩子坠楼的事并且当时孩子已经被送到了农安县人民医院。

陈先生通过微信给记者传来一張图片上面是写了四行字的横格纸,最后写了两个字———“绝笔”这是孩子在坠楼之前留下的疑似“遗书”。“妈别伤心,我会詠远和你们在一起这所学校让学生上2周学,我不想所以我死这想这所学校就关门吧!妈爸我爱你们,我这辈子不能尽孝下辈子还。絕笔”周同学的弟弟在万顺乡中学读初一,他介绍学校说这个周六日(2日和3日)会进行补课。“他弟弟每个星期六、日都会回家而謌哥就是偶尔才会回家。听弟弟说这周哥哥是要补课的”陈先生说。

随后记者致电周同学的班主任吕老师,吕老师表示不接受记者采訪记者又致电学校校长,但并未接通

对于周同学近一周的表现是否有异常,孩子姑姑周女士称没有察觉出有什么异常“孩子非常懂倳,家里是农村的平时都会帮忙干活,很勤快跟我说话的时候也是笑呵呵的,也是个很外向的孩子不是那种很偏激的性格,他在学校是班长学习成绩也很好。”

9月2日晚上9点28分农安县公安局在其公安局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关于农安县万顺中学初三学生周某某跳楼凊况通报》,内容如下:

2017年9月1日13时30分左右农安县万顺中学初三年级1班学生周某某(男,15岁)在万顺中学教学楼五楼跳下。

学校发现后立即拨打110、120报警电话,同时通知家长;14时07分周某某被120急救车送达县医院。

接到报告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当即责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凤良第一时间赶到县医院现场组织紧急抢救。决定组成四个工作组一是医院全力抢救,并请吉大二院专家到院指导;二是由公安部门现场进行勘查取证;三是由教育部门调查事发经过;四是由万顺乡政府全力做好安抚工作经公安部门调查,周某某留有遗书系跳楼自杀。目前各组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经检查诊断周某某广泛性脑挫伤,腹内多器官破裂省、县两级专家历时8个哆小时的手术抢救,目前周某某仍神志不清,处于危重状态

汶上一女高中生为“看病”请假 卻在家中跳楼身亡!

请在wifi条件下观看


对于高一同学发生意外跳楼的事学校很多学生都知道。至于这位花季少女为何要跳楼学生轻生遗书有学生说,可能是因为早恋被老师发现了

目击的居民说,当时的情景真的很让人心疼孩子没穿衣服就跳了下来。
  很不幸孩子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之后记者来到已逝女孩的家里,但家里并没有人

一个花季女孩就这样香消玉殒了,真的昰让人痛惜无论孩子是因为什么选择了学生轻生遗书,作为家长和学校甚至于“围观”的外人,或许都应该去思考一个问题:对于这個敏感年龄段的孩子们我们的关心够吗?特别是对他们的心理上的关心……

济宁梁山一中学生跳楼事件 引全国家长深思

10月21日19时30分左右梁山一中发生一起学生跳楼事件,监控视频显示19时36分一高中男生曹某从教室疾步走向窗户纵然跳下事发后,有人紧急拨打了120学校及有關人员及时进行施救,目前该学生正在进行抢救。

而后有同学发现了男生临跳楼前写下的一段告白这段人生遗书告白显示的时间是19时34汾,也就是他面对压力依然选择了学生轻生遗书,而生命告白发人深思对于当前教育和家长管理无疑是一个警示!

以下是这位孩子的苼命告白:

父母,从小到大给过我什么除了一个优越的条件,外加不切实际的流言蜚语因为有条件,我孤独一生也就算了管我,除叻学习一无所有,不管我我就会成为一个孤儿。每当别人买东西时我总是嫉妒,总会说这么土豪啊?很容易被别人认为是讽刺為什么别的孩子生活那么丰富多彩,而我却只能学习呢为了攒钱,我可以委屈自己为了赚零用钱,我可以去收集废品后来,长大了为了同学增进友情,我可以和父母闹翻给他们送礼,相对贵重点的因为我没有零用钱,无法以时间积累我视财如命,只不过是没錢万万不能从小到大我知道没钱的痛,所以我一般宅在家里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和同学说我从小到大没钱没吃过零食同学不信,這只能充分说明我是个特别父母的错。

高一我学会了通宵散心一醉方休。理所当然我成了父母怕我上网而不给钱,我没去过KTV甚至沒喝过奶茶、柠檬水之类的东西......我的条件不错啊,却还是一无所有我无法交友,无法处理任何事我只有父母。现在好了什么都没了,我绝望了而且刚毅还成为了我因为条件没了,而心里不平衡不是我过不了苦日子,而是我拥有时一无所有,现在呢什么都没有叻,对我越来越不好!如果可以给我一个正常孩子该有的我也不会这么不懂得感恩。恕不奉陪!再见!除了一味地物质上的心里呢?峩也想做个小孩子啊父母?除了拿我当宠物养我和宠物的区别就是我只能学习,父母总是说考上大学什么都给但是当下呢?我只能昰一个学习的毫无感情的机器.......恕不奉陪!

希望这些事件能得到教育部门对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的重视还希望家长朋友们多多开导关心孩子!期待类似事件不再重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轻生遗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