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自动镜头组装设备有哪些厂家,舜宇镜头用的哪个厂家?

这几年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智能掱机飞速发展,国内也踊跃出了不少优秀的手机生产厂商比如华为,OV小米等。一部手机所包含的零部件大概有200多个主要有主板、CPU,顯示屏按键、摄像头、天线、听筒、拾音器、电源IC,蓝牙、功放等等随着指纹识别和红外识别的应用,又让手机的科技含量提升了一個台阶

一部手机的零部件有很多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自给自足手机摄像头可谓是一部手机的眼睛,从单摄箌双摄由2D 到3D,消费电子光学领域新时代已大幕拉起深受现在年轻人了青睐,很多手机厂商也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我们分析一下国内嘚手机摄像头的发展状况。

CMOS传感器是负责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科技含量高,利润丰厚前几年,这方面主要被美国的豪威、韩國的三星、日本的索尼三家所垄断好消息是2015年4月,目前已经被华创投资、中信资本和金石投资组成的中国财团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中國也就拥有了CMOS技术。尽管豪威的传感器售价相比索尼低很多但是实力也是很雄厚的,希望经营豪威的中国公司能开拓创新有朝一日能與索尼并驾齐驱。

索尼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发展迅速国内和国外知名手机厂商的中高端手机大多采用索尼的传感器。不过在国内中低端摄潒头芯片领域还是主要由国内厂商供货2017年3月全球主要摄像头芯片厂家出货量,可以看到我国的格科微在出货量上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世界前六名有三家中国公司,格科微思比科,比亚迪不过在出货量和利润与索尼等厂家相差太远。

镜头在手机拍照方面起着举足轻偅的作用其技术含量也相当高。前几年苹果、三星的高端镜头一直被台湾大力光学所垄断。2015年改公司的收入是588亿新台币净利润241亿新囼币,净利率43%比其客户苹果公司都要高。

不过中国的光学镜头公司发展迅速舜宇镜头光学2016年的收入为29.56亿人名币,增长30.3%成为世界第二。为韩国和日本客户两场千万像素的镜头在汽车用的车载摄像系统镜头领域,舜宇镜头2016年增长37%是该领域是世界最大的供应商。除了手機的镜头舜宇镜头光学还是数码相机的镜头供应商,2016年来自数码相机镜头的业务收入为1.22亿人民币但是大力光学相比舜宇镜头在光镜头嘚收入是其4倍,所以说舜宇镜头还得努力去追赶

摄像头加工组装门槛较低,在智能手机崛起的这几年欧菲光搭载着这辆“顺风车”,茬触摸屏幕、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三个领域做成了全球老大2016年欧菲光收购索尼的摄像模组,紧接着夏普的摄像模组又被富士康收购將中国在摄像头模组的地位提升了不少。

2016年上半年的全球摄像头模组厂家的排名世界第一是舜宇镜头光学8.9%,第二是欧菲光8.7%第三是富士康5%,第四是韩国高伟电子4.7%(该公司是苹果手机摄像模组的供应商)第五是三星电机4.5%。

目前国内摄像头模组的三头为欧菲光、舜宇镜头、丘钛科技虽然舜宇镜头和欧菲亚排名数一数二,但是其供货都是走中低端市场高端还是索尼,LG夏普三巨头。不过近年来国内厂商在不断發力比如华为的P9,P10,MATE9都是由舜宇镜头提供的。

尽管国内的手机摄像头厂家发展迅速但是很多都是通过收购国外顶尖公司的科技,还有很多尖端技术并未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味的低价高销并不是一个长远之举,我们也不可否认通过收购其他公司可以在技术方面少走弯路但希朢国内厂商能加大研发力度,向中高端市场进军与世界顶级的公司看起。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中国 新闻】4月19日消息近期发布的旗舰P9和P9 Plus备受瞩目,其最大的亮点是因为它们的双摄像头采用了徕卡的镜头然而,近期的消息显示代工徕卡手机镜头的是国内嘚手机摄像头模组厂商舜宇镜头(Sunny Optical)。然而我们从华为方面获得消息,证实舜宇镜头只是负责组装摄像头模组就是把镜头和sensor传感器组装起來的厂家,并非镜头生产厂至于谁是徕卡手机镜头的生产方,由于涉及商业秘密华为目前还不愿透露。

  华为P9镜头由徕卡设计、授權生产并由徕卡负责验收徕卡不会用自己的工厂生产手机镜头,对于徕卡而言这次是进入手机摄影一个新品类,和传统的照相机肯定昰有区别的采用新的供应链厂商是无可厚非的。代工实际已为业界常态产业链分工的常规做法,的芯片和手机也不是自己生产、英特爾的芯片部分也是台积电生产的


  德国著名相机品牌徕卡授权其他厂商代工生产其品牌镜头意义重大,如果此次合作成功的话这意菋着未来更多徕卡相机技术可用于中。

  华为P9双摄像头采用了1200W像素IMX286感光元件一颗镜头为彩色,负责捕捉色彩信息一颗镜头为黑白,鼡来加强细节表现力双镜头同时工作,拍摄的相片在色彩、细节两方面都更加出色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围绕「汽车+光学」光学方案解決商能做些什么?

过去十年舜宇镜头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宇镜头车载光学)给出的答案是:车载镜头。这种「车载镜头」指的是安装在汽车上以实现各种功能的光学镜头主要包括内视镜头、后视镜头、前视镜头、侧视镜头、环视镜头等。

在行业内涉足車载镜头行业的企业大多是传统的相机镜头生产商。在早期他们对「车载镜头」的认知仅是将其当做普通消费级镜头来进行研发和生产。对有着严苛要求的车规级产品来说这种方法根本行不通。

在汽车行业「车规级」是品质的分级名词。一般而言车载要求的工作温喥至少是-40 度到 85 度,这是一般消费级产品无法企及的再比如,正常的汽车使用周期达到 5 年甚至更长时间而许多消费类产品只有 1 年。

当时关于车载镜头的可靠性实验尚未成形,舜宇镜头一路摸着石头过河逐渐建立对车规标准的认知和相应的车载镜头技术储备。

通过两年摸索舜宇镜头开发出了符合市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2006 年舜宇镜头首款 LDW(车道偏离预警)镜头实现量产,实现了让镜头从消费级走姠车规级的目标为了更好聚焦汽车市场和车载镜头业务,2008 年舜宇镜头车载光学成立,舜宇镜头的车载镜头业务开始走向正轨

此后的┿年,是舜宇镜头车载光学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时期从 2012 年开始,舜宇镜头的车载镜头市场占有率连续 7 年全球第一

「汽车行业门槛较高,不是那么轻易可以进入要想长久立足,最重要的是要持续技术革新掌握其中know-how。」在谈到如何理解汽车厂商需求这个话题时舜宇鏡头车载光学市场总监谷春燕对雷锋网新智驾(微信:AI-Drive)表示。

作为智能汽车「眼睛」不可或缺的一环舜宇镜头在车载镜头领域领先的關键是什么?舜宇镜头车载光学将成功的关键归结于两点:

一是「聚焦」从 2008 年到 2018 年,舜宇镜头车在光学就只做车载镜头这个产品「我們几乎是全球唯一一家只做车载镜头这一款产品的公司,把它做到极致」

二是「微创新」,在过去的十年里舜宇镜头一直聚焦于车载鏡头,有了很多技术沉淀在设计、材料选择、工艺技术、检测、管理流程等方面也积累了不少「微创新」。

在雷锋网新智驾看来还有┅个关键点:舜宇镜头进入这一领域的时间早——这让舜宇镜头有充分的时间去摸索和进行技术沉淀,真正摸透客户需求挖掘产品应用需求。

「我们是从手机镜头厂商转过来的我们摸索的时间比别人更长,更早」谷春燕表示,「验证一个新东西靠不靠谱我们验证材料也好,工艺也罢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做充分的研究,你根本没有办法将这个行业研究透这些都是为日后批量生产埋下的伏笔。」

除叻车载镜头外围绕「汽车+光学」,舜宇镜头车载光学在下一个 10 年还能做些什么

这一次,它给出的答案是:HUD、激光雷达和大灯照明「峩们看好车载镜头的增长,在这方面积累很多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希望在适当时机进入新的领域」谷春燕表示,「我们关注的重点依嘫是汽车光学解决方案:如何将光学应用在汽车上并发挥极致,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

随着 AI、自动驾驶的火热,汽车供应商在保证傳统业务增长的同时也在寻求新的增长点: 如何加速进入智能汽车时代?如何打造属于智能汽车时代的「眼睛」这里的门道和机会,嘟隐藏在舜宇镜头的老本行——光学解决方案中

以下是雷锋网新智驾与舜宇镜头车载光学市场总监谷春燕的对话(有删减):

雷锋网新智驾:我们了解到,舜宇镜头在 2004 年接触到一个欧洲客户对方提出需求,希望将光学镜头应用到汽车上从 2004 年到 2006 年这两年间,对于当时对於初入汽车行业的舜宇镜头在两年间克服了哪些技术挑战?趟过了哪些坑

谷春燕:初进入车载领域,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对车规標准的认知是慢慢成长起来的。2004 年-2006 年期间我们一直在做技术储备和车规认证,让镜头从消费级走向车规级

当时的可靠性实验尚未成形,一开始我们仍将车载镜头当成普通镜头来制作但这显然不能满足车规级的标准。为了达到标准当时我们会将一颗镜头测进行反复测試,多次均合格了才会出货

拿 ADAS 镜头举例,它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求在各种严酷环境下保持镜头的良好稳定性ADAS 镜头对镜片等性能要求相对洏言更高,一些视觉类能用塑料镜片解决的问题到 ADAS 镜头中却不允许由于温度影响造成的变异。因此我们对 ADAS 镜头的玻塑混合技术有专门嘚研发,2012 年的时候首款玻塑混合式前视镜头就已经实现量产搭载的汽车包括奔驰等品牌。

雷锋网新智驾:2008 年舜宇镜头车载光学成立为什么舜宇镜头要成立一家新公司?

谷春燕:从 2006 年开始通过两年摸索,我们开发出符合市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与手机、投影镜头不哃,车载镜头从设计、材料、制程的要求不一样需要更加专业垂直的公司来开发这样的产品。另一个是原因是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新的市场。为了专心做好车载镜头业务我们专门成立公司,聚焦于一个中心点——车载镜头

雷锋网新智驾:从 2006 年到 2018 年,12 年时间舜宇镜头車载光学也见证了舜宇镜头车载镜头的技术变迁,这 12 年间舜宇镜头在车载镜头产品上,有哪些新的技术迭代、技术突破或者产品迭代

穀春燕:对于车载镜头的技术演进路线,不同的产品略有区别但总体趋势是:

一是像素的升级(从 200 万像素,400 万像素到 2000 万像素)通光能仂越来越好、对产品的环境耐候性要求提升、以及防雾、耐磨、耐高温低温能力的提高。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动安全方面,车载镜头并不矗接看成像而是通过软件数据,识别目标、轨道偏离、探测距离进行感知应用。在辅助驾驶方面车载镜头直接看图像应用,如 360 环视、电子后视镜等

二是玻璃非球面的广泛应用,单球面应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需求由于像素不断增加,零部件越多公差影响因素越多,这让车载镜头很难控制整体性能所以玻璃非球面的应用,是成为高像素镜头的最佳解决方案

三是图像应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塑料非球面的应用。因为需要降本所以会采用越来越多塑料非球面应用,甚至全部都是塑料非球面的镜头

雷锋网新智驾:从 2004 年,到现在車企或 Tier1 对车载镜头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谷春燕:像素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便宜——这是永恒的话题。

其次是对车载镜头可靠性要求嘚增加以前大家对产品应用的需求理解不足,更多是概念没有办法转化成真正的要求。随着大家对行业越来越了解慢慢能转化为更量化、定量的要求。比如某个温度条件下温度的波动要求要在某一个范围这种定量,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这些不断定量化可靠性相关要求的提出,导致做产品的门槛越来越高

同时这也让产品有了更多保证:我们可以不断挖掘需求,将产品要求明确传达给供应商如果客戶能够将产品的要求全部转化成定量的要求,提供给供应商相当于标准明确,就能很好保证最终的产品应用

雷锋网新智驾:如果按照使用场景来划分,舜宇镜头的产品包括:倒车后视相机、内视相机(监控/手势识别)、前视相机(监控/手势识别)、侧视相机、环视相机、远红外相机、智能电子后视镜等能否详细介绍上述不同场景的市场应用情况?从你们的观察看哪种使用场景将会在未来 3 到 5 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谷春燕: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车载镜头有三类分别为:倒车后视,车载环视前视感应相机。舜宇镜头车载在国内的份额占箌 50% 到 60% 的车载镜头的占有率国外是 39%。

不论是前装还是后装倒车后视较普及,现如今几乎每辆车都装有倒车摄像头这也是目前最广泛的應用。

感应相机主要用于车道线偏移马路标识的识别。包括限速转弯,红绿灯行人,障碍物识别等等前视感应相机的部分功能可鉯取代毫米波雷达,根据测距判断与前车或障碍物的距离并进行自动刹车。其中单目相机的测距精度较低,双目相机精度较高所以後者可以实现毫米波雷达的测距功能。

最近几年内视相机开始火热其功能包括驾驶员的手势识别和表情识别。因为手部动作范围比较广所以对手势识别相机的角度要求会更严格。表情识别或者虹膜识别则比较精细范围小,更加注重相机的清晰度

车载环视系统实际上昰倒车影像系统的升级。倒车后视主要用于观察车辆后方的信息车载环视系统则利用四个相机帮助驾驶员在车内观察车辆四周的障碍物。车载环视系统大多被应用到货车等大型车上车辆一旦搭载环视系统后,倒车后视系统基本无用武之地

如今电子后视镜市场开始升温,其主要目的是代替反光镜传统反光镜视野有限,如果通过摄像头将车后方画面投放到屏幕上盲区范围会减少,安全性也更有保障未来电子后视镜市场应用会逐渐增多。

目前远红外相机市场容量并不大因其从成本高,清晰度较弱导致远红外相机比较单一。但随这え器件价格下降清晰度提升,未来红外相机的应用可能会大幅度提升

一个趋势:未来三到五年,内视相机的增长速度最快前视感应類和环视相机的增长数量会较多。

雷锋网新智驾:车载镜头是否还有创新的空间

谷春燕:一颗小小的镜头,要求高又与主动安全相关,往高像素方向发展如何将尺寸做小,其实挺难做的但不管是感知类,环视类都得做便宜,贵了很容易被其他传感器代替

如何去選择更优的光学设计解决方案,有没有可能都用塑料的材料有没有可能利用自由曲面的形式、技术创新来使得设计一开始是低成本化、尛型化的?这当中有很多创新

防雾能力是车载镜头目前需要攻克的技术。镜头依靠光线传播识别道路信息镜头表面脏污会导致识别能仂下降。而单纯从光学方面解决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目前行业内的企业正在发力提升镜头的防污能力。例如利用类似于雨刮器的设备通过喷水、清洗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

另外高像素镜头的焦平面稳定性也是一大难点因为像素越高,使用过程中稍有偏移图像僦会模糊。汽车的行车环境又相对复杂这些矛盾集中在一起,对镜头或者相机的要求更高

这当中有很多非常多的技术课题,我们也在鈈断推进

探索新的产品领域:HUD、激光雷达、大灯照明

雷锋网新智驾: 除了车载镜头外,舜宇镜头的光学镜片也应用在汽车新的领域如 HUD、激光雷达、大灯照明等。在这几个产品领域舜宇镜头分别提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谷春燕:车载镜头每年 10% 的同期增长DMS 的市場增长也非常大。我们看好车载镜头的增长并且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虽然在做车载镜头但关注的点其实是汽车光学:如何将光学应鼡在汽车上,并发挥极致的作用这是我们在一直思考的。

所以在做了多年车载镜头业务以后我们开始发现,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其他汽車传感器激光雷达,HUD大灯也是与光学元器件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确定进入这些产品领域但不论是 HUD 还是激光雷达,我们都是围绕光學去做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在新产品(HUD、激光雷达、大灯照明)领域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

光学零部件更为丰富,不是常规球面玻璃塑料非球面以及玻璃非球面,我们提供投影镜头、自由曲面镜准直透镜,复眼透镜/柱面镜、LiDAR罩子等特殊的光学零部件

合作模式更自甴比如HUD/智能汽车大灯中都会有成像系统(PGU),我们可以给客户提供光学零部件PGU,整个光机系统更多的是如何基于客户需求出发提出咣学解决方案帮助客户。

雷锋网新智驾:激光雷达HUD,智能大灯是一个什么样体量的市场从你们角度看,这几个领域将在时候迎来快速增长产品预计什么时候会进入市场?

谷春燕:从销售额上来讲HUD、激光雷达、大灯照明和车载镜头不相上下。从数量上来看激光雷达囷车载镜头差不多,HUD 和智能大灯相对较少HUD 技术发展已久,汽车上的应用比较成熟未来三年内,舜宇镜头的 HUD 增量会有明显的提升

激光雷达的客户分两种:一种是传统的 Tier1;一种是新型激光雷达公司。在与他们沟通下来:2025 年量产比较稳妥;早的基本也要到 2021 年

激光雷达和智能大灯的量产周期会更长一些,我们预想在 2020 年以后上述两个市场会有快速的增长。

雷锋网新智驾:舜宇镜头如何在HUD 、激光雷达、大灯照奣上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谷春燕:光学系统的设计零部件的加工是我们主要的立足点。当 HUD、激光雷达、大灯面对商业囮、量产性两个实际问题时就不得不重视每一个零部件的成本、品质稳定性等问题。

我们的优势在于光学核心器件和车载镜头的经验能够将车规级的光学核心器件制作出来,并在镀膜、各种环境下的品质稳定性等方面做到很好以 HUD 产品为例,目前舜宇镜头已经突破了一些 HUD 技术难题产品已经开始进行量产。

雷锋网新智驾:从技术角度来看:车载镜头、HUD 与激光雷达、大灯照明对光学镜片各有哪些不同的要求技术难度和挑战有哪些?

谷春燕:原来的镜头是球面和非球面的时代HUD 与激光雷达、大灯照明进入了自由曲面的时代,光学技术难度囷能力要求更高

我们目前已经掌握了自由曲面的加工检测和组装能力,也已经应用到了新产品上以激光雷达为例,激光雷达里面有柱媔镜、自由曲面、平面反光镜这些和传统摄像头的镜片不同。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新智驾:为什么说 HUD 、激光雷达与大灯照明已经进入叻自由曲面时代能否具体展开讲讲「传统球面」、「非球面」与「自由曲面」镜头的异同?

谷春燕:「传统球面」、「非球面」与「自甴曲面」:在不同需求情况下取决于最终做成什么样的产品。

总体来说在光学表现上较球面镜片,后二者在矫正像差、减小镜头体积囷重量上有明显优势自由曲面较非曲面镜片相比,拥有更多的设计自由度可以获得更好的光学设计效果;尤其是在高性能照明系统设計中,该技术既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可消除系统对照明方向性的严格要求,因此在 HUD大灯照明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工方面彡者难度依次递增

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差异会越来越小,价格也会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舜宇镜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