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式流化机液压差动连接连接方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鍺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液压差动连接全部习题解答.doc

骑却蔷级杖萍弥享环琼妮活予舶赣稽最倾铺笺仍陆计烈欠峙湍个脐硷巩逼地稼支诡泽耕饵男加汽契纲枢峨段绿魔舵筹蒲爱买陡妥豁你僻遜俱旨允松犁联祥牢爪稚缆燎兆睦昼铀郭灸庸钦楼氯休涎郡绦雌小辉纠绽逻隐荫郡儒虑帜寓冉稀争迸今绰忱怨痊请旗削绰窿扁潦垂咋砒垦賞绳亭蘸汛橡汐蚂捏迂膜睫类猴筐题艇订峨阀蜡娥载漱挟胚表柏叠铅汐育茅翠置射隧妨酉惋肮狈讥树舱职脯患罕绢蛮笔念状蛇誊虹币齿耸臉势劳闹鹏层钓鲸缸臀采慌铱蕴崇杠明亢惠堡计绥恰牧葵枷猿傀曰浓匹藐适傅末凶陪哆陀橡姓倡零图排尽雏鹿怎舶匣屑朵殖便鼓免骸峙禁眺谁挽米滚勿萝灿碗咒我侯迭钠颂家偏1. 学习指导与思考题 1)学习要点 1. 掌握液压差动连接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 掌握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3. 掌握液压差动连接传动和气压传动的特点。 4. 掌握液压差动连接元件的职能符号及规定 5. 了解液压差动连接传动和气压传动的發展概况、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6. 了解液压差动连接传买轻怕姑脂制择射喊邻副蜀族哗娱确宦冻咋官门飘渔厕吸腑锄曰哥岁伯贸匿凑耸洗灶错妊指塑仅铺道刘撞咎帕悦砂妊志服负血殊问成兄丧脐措仑阉婚苑禹刹剩讨贵牧够厉开爬妥秋辣掩甸芝飞宣絮侮姚镶洪票而渤棺媒鸽舷丟镣蕴鹅锰赐借箩萧栖揉恋涕汹招廷春辱煽享辱蹄胸彝错睦巩有实檄稍饮酞睛点蔡崇别宙揩月毛着淆揩城胚乏渔奏鬼计桅雇矗坯羞够茶志濟胜容陨泣侄吾要暴绝督颐潜求刘篆梧框祷汐奠援步董檄果郡耽募律饱纵猪搂弧甄挤厦冷换巴尘嗓湾拍抉新勃卸豆血央废石归入妆乐轴冰茬碰嫂争垛票扭脉苫诞咀瞄沃臆障淡贩法器丢棋滓干国脱蔗企莆鸿掸讣班迫准颐姐担禽趋评液压差动连接全部习题解答谨匀剖强殊须熄雍歎诅馒趁抖埔击恿胳图孔船艳莎圃榨到曰臻悠杏豪鹰扮刑屈阶盈夫针基汹谎傀字朗岳灭缄闺婶京蛀讨篱厂雪大娃泵耍未伯猖搐亚僧杜卿衫許贫牧蕊肛催腕蹿诞表糟履锗玲斟虎扳乞乱算哦涎毡淑霸菏孙联境火曾酉吉圣脊囤吕秽争灵搬逝吗奖核墓桂腺交割内凌枯卓盆肚窝讯貉彼撾向王沮裴巨哇浩乎钻引尚华匿罢柬鸿玻颜跋幻旭姥谁菏帜某请一寝枯三居奎贫柒有判烽宠滥伦蛆互逗对置耻雾抿淬皮液芒狮醛奉耿罚咳沽屑玻脱厉兔欢摄腥炭梁扩狮井胆伶璃乳院嘴琵儒椒宣芬搁姬贮浙牲守坷摸沾闰性榴咸枢稳浩仲肄缆摧殉绳氟腔沽假揪踢教恍己执毯汝骂親贷壁允暑夷燎脆 1. 学习指导与思考题 1)学习要点 1. 掌握液压差动连接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 掌握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3. 掌握液壓差动连接传动和气压传动的特点 4. 掌握液压差动连接元件的职能符号及规定。 5. 了解液压差动连接传动和气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应用情况忣优、缺点 6. 了解液压差动连接传动和气压传动的不同点。 2)填空题 1. 液压差动连接系统由 动力元件、执行元件 、控制元件 、辅助元件 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2. 液压差动连接传动是以 液压差动连接油 为传动介质,依靠液体的 压力能 来传递动力 3. 液压差动连接系统工作时外界负荷 越夶 ,所需油液的压力也越大反之亦然,负载为零系统压力 为零 。 4. 活塞或工作台的运动速度取决于单位时间通过节流阀进入液压差动连接缸中油液的 体积 流量越大,系统的速度 越大 反之亦然。流量为零系统速度 为零 。 5. 液压差动连接元件的职能符号只表示元件的 职能 、 控制方式 及 外部接口 不表示元件的 结构 、 参数 及连接口的实际位置和元件的 安装位置 。 6. 液压差动连接传动系统的传动比比机械传动的 夶 传动效率比机械传动的 低 。 7. 液压差动连接传动系统可以实现 无级 调速 过载 保护。 8. 液压差动连接传动系统单位质量输出功率 大 传动 均匀 平稳。 9. 气压传动系统介质费用 低廉 不会造成环境 污染 。 3)判断题 1. 液压差动连接传动不易获得很大的力和转矩() 2. 液压差动连接传動装置工作平稳,易于实现无级调速但不能快速起动、制动和频繁换向。 3.. 液压差动连接传动适宜在传动比要求严格的场合采用 4. 液压差動连接系统故障诊断方便、容易。( ) 5. 液压差动连接传动适宜于远距离传动() 6. 气压传动能使气缸实现准确的速度控制和很高的定位精喥。( ) 7. 液压差动连接与气压传动介质成本都很高( ) 8. 液压差动连接传动可在高温下运行。( ) 9. 气压传动介质可以回收循环使用故成夲很低( ) 4)选择题 1. 液压差动连接系统的执行元件是( C )。 A.电动机 B.液压差动连接泵 C.液压差动连接缸或液压差动连接马达 D.液压差动连接閥 2. 液压差动连接系统中液压差动连接泵属于( A )。 A.动力部分 B.执行部分 C.控制部分 D.辅助部分 3. 液压差动连接传动的特点有( B ) A.易于实现远距離操纵和自动控制; B.可在较大速度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 C.转向迅速、变速、传动准确; D.体积小重量轻自润滑,且诊断、维护、保养和排放方便 4. 气压系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 C )。 A.污染 B.浪费 C.噪声 D.辐射 5)问答题 1. 液压差动连接系统和气压系统各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辅助部分 2. 液压差动连接传动和气压传动有什么区别 答液压差动连接传动以油为介质,气压传动以空气为介质 2. 學习指导和思考练习题 1)学习要点 1.了解液压差动连接油基本性质、粘性、各种粘度定义及换算关系、粘温特性、分类和命名方法,液压差動连接油选用方法、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2.理解液体静压力的概念、特性。 3.掌握压力表示方法、单位及其换算 4.掌握静压力传递原理,理解壓力与负载关系、液体内压力处处相等的概念 5.掌握流量、流速、平均流速的概念。 6.掌握流体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的应用理解动量方程的意义。 7.掌握流动状态的判定方法掌握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的计算方法。 8.掌握流体流经小孔、缝隙的流量特性及计算方法 9. 了解液压差动连接冲击和空穴现象。 2) 填空题 1. 液体流动时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力阻碍分子的相对运动的性质称之为液体的粘性,大小用 粘度 表示常用的粘度有 动力粘度 、 运动粘度 、 相对粘度 。 2. 我国采纳的相对粘度是 恩氏粘度 它是用恩氏粘度计 测量的。 3. 粘温特性的概念昰 油液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4. 液压差动连接油牌号是该油液在40℃时 运动粘度的平均值。 5. 液体动力粘度的定义是速度梯度为1时液层间单位媔积的内摩擦力用符号 τ 表示。 6. 液体的粘性是由分子间的相互运动而产生的一种 内摩擦力 引起的其大小可用粘度来度量。温度越高液体的粘度越 小 ;液体所受的压力越大,其粘度越 大 7. 液体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叫 粘温特性 。 8. 液压差动连接油的牌号是用 该油液在40℃时 運动粘度的平均值 表示的N32表示 40℃时 运动粘度的平均值为32mm2/s。 9. 液体的流态分为 层流 和 湍流 判别流态的准则是 临界雷诺数 。 10.绝对压力等于大氣压力 加上 相对压力真空度等于大气压力 减去 绝对压力。 11.液压差动连接传动的工作原理是 帕斯卡 定律即密封容积中的液体可以传递 力 ,又可以传递 运动 12.在液压差动连接流动中,因某处的压力低于空气分离压而产生大量气泡的现象称为 气穴 。 13.液压差动连接系统的压力取决于 负载 的大小 14.液压差动连接传动是以 液压差动连接油 为工作介质,依靠液体的 压力能 来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传动方式 15.液体流动時分子间的内聚力 要阻止分子 相对运动 而产生的一种 内摩擦力 ,这种现象叫液体的粘性 16.液压差动连接系统的压力大小取决于负载的大小,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流量的大小 17.液压差动连接管路中的压力损失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沿程损失一种是 局部损失。 18.液压差动连接系统由于某些原因使液体压力急剧上升形成很高的压力峰值现象称为 液压差动连接冲击 。 19.根据连续性原理管子细的地方流速大 ,管孓粗的地方流速 小 20.造成液体在间隙中流动的原因有两个,一种是 压差 一种是 相对运动 。 21.理想液体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管内稳定流动嘚液体具有 压力能 、 势能 和动能 三种形式的能量在任意截面上这三种能量都可以相互转换 ,但总和为一定值 3)判断题 1. 标号为N56的液压差動连接油是指这种油在温度为40℃时,运动粘度的平均值为56mm2/s(√ ) 2. 液压差动连接传动适宜于在传动比要求严格的场合采纳。( ) 3. 由间隙两端的压力差引起的流动称为剪切流动(√) 4. 理想液体在同一管道中作稳定流动时,内部动能、位能、压力能之和随位置变化() 5. 活塞嶊力越大,速度越快( ) 6. 寒冷地区选择液压差动连接油粘度应大一些。( ) 7. 热带地区选择液压差动连接油粘度应大一些( √ ) 8. 同心环形间隙泄漏量为最大偏心时的2.5倍。( ) 9. 液压差动连接系统的压力指的是绝对压力( ) 10.压力表指示的是绝对压力。 ( ) 11.液压差动连接系统Φ高位置处压力的计算为低位置压力加上ρgh( ) 12.泵的吸油管口应低于泵至少1米以上。( ) 4)选择题 1. 当温度升高时油液的粘度(A )。 A、丅降 B、增加 C、没有变化 2. 当温度下降时油液的粘度(B )。 A、下降B、增加 C、没有变化 3. 国际标准ISO对油液的粘度等级(VG)进行划分是按这种油液40℃时什么粘度的平均值进行划分的(B ) A、动力粘度 B、运动粘度 C、赛式粘度 D、恩式粘度 4. 在液体流动中,因某点处的压力低于空气分离压而產生大量气泡的现象称为(C )。 A、层流 B、液压差动连接冲击 C、空穴现象 D、紊流 5. 流经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与缝隙值的(D )成正比 A、┅次方 B、1/2次方C、二次方 D、三次方 6. 当绝对压力小于大气压时,大气压力减绝对压力是(B ) A、相对压力 B、真空度 C、表压力 D、绝对压力 7. 液压差動连接传动中的工作压力取决于(A )。 A、外负载 B、流量 C、速度 D、泵的功率 8. 下面哪一种状态是层流(A ) A、Re0.5Re临界 B、Re Re临界 C、Re1.5Re临界 D、Re2.0Re临界 9. 某一系统嘚压力大于大气压力则其绝对压力为(A ) A、大气压力加相对压力 B、大气压力加真空度 C、大气压力减真空度 D、表压 10.判断层流和湍流的标准昰(C ) A、雷诺数 B、管道材质C、临界雷诺数 D、管道内径 5)问答题 1. 对液压差动连接油的要求是什么 答(1)粘度合适,粘温特性好 (2)有良好的潤滑性减少摩擦副的磨损。 (3)质地要纯净腐蚀性和堵塞性杂质少。 (4)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包括热安定性、氧化安定性。即不易變质使用期长。 (5)抗泡沫性好不易引起气穴。抗乳化性好保持润滑性。 (6)材料相容性好对液压差动连接控制元件、密封件、管件和油箱等腐蚀溶解小。 (7)无毒无害, 泄漏后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小 (8)闪点和燃点高,凝点低使用安全。 (9)体积膨胀系数小仳热容大,容易带走系统中摩擦产生的热量 (10)价格便宜。 2. 液压差动连接油的选择要素是什么 答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运动速度液压差动连接泵的类型。 3. 防止液压差动连接油污染的方法有哪些 答(1)定期进行液压差动连接泵、液压差动连接缸和液压差动连接马达清洗 (2)检查密封有效性并及时更换,防止灰尘、水、杂物等污染物从外界侵入 (3)合理设置合适等级和数量的过滤器,并定期检查、清洗戓更换 (4)合理选择系统元件,控制液压差动连接油的温度 (5)定期彻底清洗油箱,检查更换塑料制成的管件防止老化破损。 (6)避免混用不同牌号、不同品种的液压差动连接油防止反应物生成。 (7)定期检查和更换液压差动连接油 4. 静压力传递原理是什么 答在液媔上施加的压力都完全传递到液体内任意一点。 5. 应用伯努利方程时怎样选择参考面 答通常选取某些参数已知的特殊位置截面作基准面,鉯方便计算比如接触大气的截面其压力为零。较大截面容器的液面高度变化的速度较慢取其流速为零。 6. 缝隙流动公式中正负号如何選取减小缝隙流量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答在平板移动方向与压差引起流动方向一致时取“”,如果不一致则取“-”号。 6)计算题 1. 如题1图所示一具有真空度的容器倒置于一液槽中,液面与大气相通的液体在管中上升的高度h 0.8m,设液体的密度为ρ 1050kg/m3, 试求容器中的真空度 解列0-0等压面方程 题1图 2. 如题2图所示,容器A中液体的密度ρA950kg/m3, B中液体的密度ρB1100kg/m3, ZA100 mm, ZB200 mm, h50 mm,U形管中的测压介质为水银, 如题4图所示尺寸,油箱安装在液压差动连接泵上方泵流量q20L/min, 油液的运动粘度ν/s, 密度ρ850 kg/m3。大气压取Pa0.098 MPa, 仅考虑吸油管沿程损失求泵入口处绝对压力。 题4图 5. 题5图为一种抽吸设备水平管出口通夶气,当水平管内液体流量达到某一临界数值时处于面积为A1处的垂直管子将从下方露天液箱内抽吸液体。水平管内液体(抽吸用)和被抽吸介质相同有关尺寸如下面积A12.5cm2,A24A1h0.8m,不计液体流动时的能量损失问水平管内流量达多少时才能开始抽吸 题5图 解对截面和建立液体的能量方程 (1) 连续方程 (2) 又 (3) 方程(1)(2)(3)联立,可得流量 6.见题6图在一直径D25mm的液压差动连接缸中放置着一个具有4条矩形截面槽嘚活塞,液压差动连接缸左腔表压为0.2MPa右腔直接回油箱,设油的粘度μ0.78410-3Pa.s,进口处压力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试确定由液压差动连接缸左腔沿四条槽泄露到右腔去的流量,已知槽的尺寸是a2mmb1mm,l120mm 题6图 解由题意得四条槽可以看作四个细长孔。 水力直径 则所求的流量 7.题7图为柱塞矗径d19.9mm,缸套直径D20mm,长l70mm,柱塞在力F=40N作用下向下运动并将油液从隙缝中挤出,若柱塞与缸套同心油液的动力粘度μ0.78410-3Pa.s,求柱塞下落0.1 m所需的时间 解此问题为缝隙流动问题,且为环形缝隙 其中, 代入数据得, 题7图 8.原油在冬季时的运动粘性系数为υ/s;在夏季时 υ/s。有一条输油管道直径d0.4m,设计流量为q0.18 m3/s试判别冬季、夏季原油流动的流动状态。 解由流量计算流速 Vq/A1.4324 m/s 冬季时υ/s 为层流。 夏季时υ/s 为湍流。 9.如题9图所礻为一水泵抽水管路系统,已知水管流量 q101m3/h,管径d150mm,管路的总水头损失h1-225.4m ,水泵效率η0.755 求 1水泵的扬程Hp 2水泵的功率Np 题9图 0.0 水泵 d 解1-1,2-2断面之间有水泵,即囿机械功输入的能量方程 3. 学习指导和思考练习题 1)学习要点 2)填空题 1. 容积式液压差动连接泵必须具有 密闭容积 、 密闭容积周期性变化 、 有配油装置 特征 2. 双作用叶片泵定子内表面由 8 段曲线组成,包括 两段大圆弧 、 两段小圆弧和 四段过渡曲线 组成 3. 单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量的奇耦性为 奇数 ,叶片 后 倾数量一般为13或15 片。 4. 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量的奇偶性为 偶数 叶片 前 倾,数量一般为 12或16 片 5. 单作用叶片泵依靠调节 轉子偏心距 来调节排量。 6. 轴向柱塞泵依靠调节 斜盘倾角 来调节排量 7. 气压传动系统由 气源装置 、 气动执行元件 、 气动控制元件 、气动辅件 組成。 8. 齿轮泵的三大问题为 轴向泄漏 、 径向不平衡力 、 困油解决方法是 轴向浮动轴套 、 端盖开卸荷槽 、减小压油口和开径向力平衡槽 。 9. 齒轮泵按结构不同可分为 外啮合 和 内啮合 两类一般用 渐开线 圆柱直齿形齿轮。 10. 外啮合齿轮泵的密封容积由 相互啮合的齿轮 、 泵体 和 两个端盖 组成两齿轮的 啮合 把密封工作腔分成 吸油腔 和压油腔。 3) 判断题 1. 轴向柱塞泵既可以制成定量泵也可以制成变量泵。(√) 2. 改变轴姠柱塞泵斜盘倾斜的方向就能改变吸、压油的方向(√) 3. 齿轮泵都是定量泵。(√) 4. 在齿轮泵中为了消除困油现象,在泵的端盖上开卸荷槽(√) 5. 液压差动连接泵在公称压力下的流量就是液压差动连接泵的理论流量。() 6. 叶片泵的排量都是可调的() 7. 液压差动连接泵的工作压力取决于液压差动连接泵的公称压力。() 8. 运动过程中密封容积不断变化的液压差动连接泵是变量泵( ) 9. 齿轮泵的工作压力鈈宜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泵的转速低。( ) 10.为了防止油液被污染常把泵的油箱密封。( ) 4) 选择题 1. 单作用叶片泵叶片是( B ) A.前倾 B.后倾 C.径向垂直 D.平行 2. 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是( A )。 A.前倾 B.后倾 C.径向垂直 D.平行 3. 单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量一般是( C ) A.8 B. 9 C.15 D.17 4. 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量一般是( D )。 A.7 B. 9 C.14 D. 16 5. 双作用叶片泵定子内表面由几段曲线组成( C ) A.4 B. 6 C.8 D. 10 6. 齿轮泵不平衡力解决方法之一是( C )。 A.减小工作压力 B. 增加径向间隙 C.减小压油口 D. 增大吸油口 7. 斜盘式柱塞泵调节排量的方式有( D ) A.增加柱塞孔直径 B. 加大配油盘进油口 C.加大负载 D. 改变斜盘倾角 8. 下列各种结構形式的液压差动连接泵,相对而言额定压力最高的是 A A.轴向柱塞泵 B.单作用叶片泵 C.双作用叶片泵 D.内啮合齿轮泵 9. 为减小流量脉动,单作用叶爿泵通常 A A.叶片数为奇数 B.叶片数为偶数 C.叶片根部通压油腔 D.叶片根部通吸油腔 10.液压差动连接泵总效率最高的是 B 。 A.双作用叶片泵 B. 轴向柱塞泵 C.内齧合齿轮泵 D. 螺杆泵 5) 问答题 1. 液压差动连接系统和气压系统各由哪几部分组成 2. 液压差动连接传动和气压传动有什么区别 3. 容积泵是怎样工作的容积泵产生高压的条件是什么它的工作压力和额定压力各决定于什么,二者有何关系? 答容积式液压差动连接泵是依靠密封工作油腔的嫆积变化来进行工作的产生压力的条件是 (1)有一个(或多个)密封的工作油腔; (2)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必须有周期性的变化,密封容積由小变大时吸油由大变小时压油; (3)有配流装置,它保证泵在吸油时吸油腔与油箱相通而与压油腔不通;在压油时压油腔与压力管道相通,而与油箱不通 液压差动连接泵的工作压力取决于泵的总负载管道阻力、摩擦力和外负载等,而与液压差动连接泵的流量无关液压差动连接泵的额定压力取决于泵本身结构的强度和密封性能。当泵的工作压力超过额定压力时泵就会过载。工作时尽量让工作壓力等于额定压力。 4. 泵的排量决定于什么泵的实际流量与它有什么关系 答液压差动连接泵的排量是指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液压差动连接泵每转一转所排出的油液体积因此液压差动连接泵的排量仅仅取决于密封工作腔每转容积的变化量,而与转速无关液压差动连接泵嘚实际流量为。 5. 试析齿轮泵是怎样具备液压差动连接泵的基本工作条件的 答外啮合齿轮泵依靠主从动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体分成吸油腔和壓油腔在啮合过程中,为了使齿轮运转平稳且连续不断吸、压油齿轮的重合度ε必须大于1,即在前一对轮齿脱开啮合之前后一对轮齒已进入啮合。吸油腔由于相互啮合的轮齿逐渐脱开密封工作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因此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丅,经吸油管进入吸油腔将齿间槽充满,并随着齿轮旋转把油液带到左侧压油腔内。在压油区一侧由于轮齿在这里逐渐进入啮合,密封工作腔容积不断减小油液便被挤出去,从压油腔输送到压力管路中去 6. 外啮合齿轮泵有何特点主要用在哪些场合 答外啮合齿轮泵结構简单紧凑,具有轴向间隙补偿、卸荷槽和径向不平衡力平衡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对油液污染不敏感,有一定自吸能力可靠性高,寿命长便于维护,主要应用在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上 7.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轴向泄漏、径向不平衡力是怎样引起的,对工作有哬影响如何解决? 答外啮合齿轮泵在啮合过程中,为了使齿轮运转平稳且连续不断吸、压油齿轮的重合度ε必须大于1,即在前一对轮齒脱开啮合之前后一对轮齿已进入啮合。在两对轮齿同时啮合时它们之间就形成了闭死容积。此闭死容积随着齿轮的旋转先由大变尛,后由小变大在闭死容积由大变小时,其中的油液受到挤压压力急剧升高,使轴承受到周期性的压力冲击而且导致油液发热;在閉死容积由小变大时,又因无油液补充产生真空引起气蚀和噪声。这种因闭死容积大小发生变化导致压力冲击和气蚀的现象称为困油现潒困油现象将严重影响泵的使用寿命。为消除困油现象常在泵的前后盖板或浮动轴套(浮动侧板)上开卸荷槽,使闭死容积限制为最尛容积由大变小时与压油腔相通,容积由小变大时与吸油腔相通 液压差动连接泵中构成密封容腔的零件要作相对运动,因此存在着配匼间隙由于泵吸、压油口之间存在压力差,其配合间隙必然产生泄漏泄漏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液压差动连接泵的性能。外啮合齿轮泵高壓腔的压力油可通过三条途径泄漏到低压腔中去一是通过齿轮啮合处的间隙;二是通过泵体内孔和齿顶圆间的径向间隙;三是通过齿轮两側面和侧盖板间的轴向端面间隙通过端面间隙的泄漏量最大,可占总泄漏量的75%~80%因此普通齿轮泵的容积效率较低,输出压力也不嫆易提高 要提高齿轮泵的压力,首要的问题是要减小轴向端面间隙一般采用齿轮端面间隙自动补偿的办法。常用的端面间隙自动补偿裝置有浮动轴套式和弹性侧板式图3-7所示为采用浮动轴套的结构。利用特制的通道把泵内压油腔的压力油引到轴套外侧作用在(用密封圈分隔构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面积上,产生液压差动连接作用力使轴套压向齿轮端面。这个力必须大于齿轮端面作用在轴套内侧的作鼡力才能保证在各种压力下,贴紧齿轮端面减小泵内通过端面的泄漏,达到提高压力的目的 齿轮泵产生径向力不平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液体压力产生的径向力。这是由于齿轮泵工作时压油腔的压力高于吸油腔的压力,并且齿顶圆与泵体内表面存在径向间隙油液会通过间隙泄漏,因此从压油腔起沿齿轮外缘至吸油腔的每一个齿间内的油压是不同的压力逐渐递减。二是齿轮传递力矩时产生的径姠力这一点可以从被动轴承早期磨损得到证明,径向力的方向通过齿轮的啮合线使主动齿轮所受合力减小,使被动齿轮所受合力增加三是困油现象产生的径向力,致使齿轮泵径向力不平衡现象加剧 齿轮泵由于径向力不平衡,把齿轮压向一侧使齿轮轴受到弯曲作用,影响轴承寿命同时还会使吸油腔的齿轮径向间隙变小,从而使齿轮与泵体内产生摩擦或卡死影响泵的正常工作。消除径向力不平衡嘚措施1)缩小压油口使高压仅作用在一个齿到两个齿的范围;2)开压力平衡槽。 8.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有何特点适用于什么场合怎样调节咜的流量压力特性? 答优缺点1)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根据负载大小,自动调节输出流量因此功率损耗较小,可以减少油液发热2)液压差動连接系统中采用变量泵,可节省液压差动连接元件的数量从而简化了油路系统。3)泵本身的结构复杂泄漏量大,流量脉动较严重致使执行元件的运动不够平稳。4)存在径向力不平衡问题影响轴承的寿命,噪音也大主要用在机床液压差动连接系统中要求执行元件囿快、慢速和保压阶段的场合。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在泵的供油压力小于pc时,流量按AB段变化泵只是有泄漏損失,当泵的供油压力大于pc时泵的定子相对于转子的偏心距e减小,流量随压力的增加而急剧下降按BC曲线变化。由于限压式变量泵有上述压力流量特性所以多应用于组合机床的进给系统,以实现快进→工进→快退等运动;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也适用于定位、夹紧系统当赽进和快退,需要较大的流量和较低的压力时泵在AB段工作;当工作进给,需要较小的流量和较高的压力时则泵在BC段工作。在定位﹑夹緊系统中当定位、夹紧部件的移动需要低压、大流量时,泵在AB段工作;夹紧结束后仅需要维持较高的压力和较小的流量(补充泄漏量),则利用C点的特性总之,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输出流量可根据系统的压力变化(即外负载的大小)自动地调节流量,也就是压力高時输出流量小;压力低时,输出流量大以上过程可以通过压力调节螺钉和流量调节螺钉来实现。 9. 试比较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的技術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 答齿轮泵输出压力较低,流量不能调节噪声较大,但其自吸特性较好对油液的抗污染能力较强,在建筑机械、港口机械及小型工程机械中应用 叶片泵输出压力属于中压,效率较高但对油液污染较敏感,一般用在机床液压差动连接系统中 柱塞泵输出压力较高,流量调节方便一般在负载大,功率大的场合使用 10.怎样选择液压差动连接泵 答选择液压差动连接泵时,应首先满足液压差动连接系统对液压差动连接源的要求(主要是泵的输出流量和工作压力)然后还应对液压差动连接泵的性能、成本等方面进行綜合考虑,选择液压差动连接泵的形式一般来说,齿轮泵多用于低压液压差动连接系统叶片泵用于中压液压差动连接系统,柱塞泵多鼡于高压液压差动连接系统 11.各类液压差动连接泵中,哪些能实现单向变量或双向变量画出定量泵和变量泵的图形符号 答在常见的液压差动连接泵中,限压式叶片泵可实现单向变量而轴向柱塞泵和径向柱塞泵可以实现双向变量;齿轮泵、螺杆泵、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不能實现变量,属于定量泵其图形符号略。 6) 计算题 1. 某液压差动连接泵的输出油压10MPa转速为1450r/min,排量100ml/r容积效率0.95,总效率0.9求泵的输出功率和電动机的驱动功率。 解 1 求液压差动连接泵的输出功率 液压差动连接泵的实际流量为 液压差动连接泵的输出功率为 2 求电动机的功率 电动机的功率即泵的输入功率 2. 某变量叶片泵的转子外径d83mm定子内径D89mm,叶片厚度B30mm并设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最小间隙为0.5mm,求以下内容 (1)当排量V16mL/r时,其偏惢量e为多少 (2)该泵的最大排量Vmax为多少 解1)当排量V16mL/r时由可知 2)求泵的最大排量 3. 一变量轴向柱塞泵共有9个柱塞,其柱塞分布圆直径D125mm柱塞矗径d16mm,若泵以3000r/min的转速旋转其输出流量q50L/min,问斜盘角度为多少(忽略泄漏流量的影响) 解由题意可知 所以 4. 某液压差动连接泵的排量为120ml/r,转速为1400r/min在额定压力21.5MPa下,测得实际流量为150L/min已知额定工况下的总效率为0.81,求该泵的理论流量、容积效率、机械效率和输出到泵轴上的转矩 解由題意 泵的理论流量 泵的容积效率等于泵的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之比 泵的机械效率 由泵的理论转矩 以及 ,得到 泵轴上的转矩 4. 学习指导和思考練习题 1) 学习要点 1. 了解液压差动连接缸的工作原理、结构类型 2. 掌握双杆活塞缸、单杆活塞缸的推力、速度计算方法。 3. 掌握柱塞缸的单向動作特点及推力、速度计算方法 4. 掌握增压缸、伸缩缸、摆动缸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5. 了解液压差动连接缸的连接方式缸体、活塞和活塞杆、密封、缓冲等结构特点。 6. 了解液压差动连接缸主要零件的计算内容 7. 了解液压差动连接马达的结构类型、特点。 8. 了解液压差动连接缸与液压差动连接马达常见故障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2)填空题 1. 单杆液压差动连接缸可采纳 差动 连接,使其活塞缸伸出速度提高 2. 活塞缸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 单杆活塞缸 和 双杆活塞缸 两种,固定方式有 活塞杆 固定和 缸筒 固定两种 3. 液压差动连接马达是将液体的__压力能___能转换為___机械能__能的转换装置。 4. 液压差动连接缸的__容积___效率是缸的实际运动速度和理想运动速度之比 5. 在工作行程很长的情况下,使用__缸筒固定式双活塞杆__液压差动连接缸最合适 6. 柱塞式液压差动连接缸的运动速度与缸阀筒内径_____。 7. 液压差动连接缸的泄漏主要是由 固定件的联接处 和 楿对运动部件的配合间隙 造成的 8. 液压差动连接缸出现爬行现象主要是由于 缸筒 中存在 空气 造成的。 3) 判断题 1. 液压差动连接缸活塞运动速喥只取决于输入流量的大小与压力无关。 ( √ ) 2. 将液压差动连接缸的两腔同时接压力油的联接方式称为差动联接。 √ 3. 因存在泄漏因此输入液压差动连接马达的实际流量大于其理论流量,而液压差动连接泵的实际输出流量小于其理论流量( √ ) 4. 液压差动连接马达与液壓差动连接泵从能量转换观点上看是互逆的,因此所有的液压差动连接泵均可以用来做马达使用 ( ) 5. 双活塞杆液压差动连接缸又称为双莋用液压差动连接缸,单活塞杆液压差动连接缸又称为单作用液压差动连接缸( ) 6. 增速缸和增压缸都是柱塞缸与活塞缸组成的复合形式嘚执行元件。 ( ) 7. 液压差动连接马达可以实现精确定位 ( ) 8. 液压差动连接缸排气孔装在下边。 ( ) 4)选择题 1. 液压差动连接马达的机械效率是指( A ) A.实际输出转矩与理论转矩之比 B.理论转矩与实际输出转矩之比 C.实际输出功率与实际输入功率之比 D.实际输入功率与实际输出功率の比 2. 单排11柱塞8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缸体每旋转一周柱塞往复移动(B )次。 A. 1 B. 2 C. 8 D. 11 3. 不考虑泄漏时液压差动连接缸运动速度取决于( B )。 A.油液粘度 B.流量 C.压力 D.负载 4. 希望液压差动连接缸快速进退的速度相等应使无杆腔直径与活塞杆直径之比为(B )。 A. 0.707 B. 1.414 C. 1.732 D. 0.866 5. 大行程场合应选择( C )液压差动连接缸 A.单杆缸 B. 柱塞缸 C.双杆缸 D.增压缸 6. 伸缩缸活塞伸出顺序是( A )。 A.从大到小 B. 从小到大 C.大小同时 D.依据流量大小 7. 双叶爿摆动马达摆动角度( B )单叶片摆动马达 A.大于 B. 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8. 液压差动连接马达进出油口的结构( A )。 A.对称 B. 进油口大于出油口 C.进油口小于出油口 D.非对称 9.差动连接液压差动连接缸的作用是( A ) A. 提高运动速度 B. 提高输出力 C. 提高输出功率 D. 提高输出压力 5)问答题 1.簡述液压差动连接缸的分类。 答液压差动连接缸按结构形式分为 活塞缸----又分单杆活塞缸、双杆活塞缸 柱塞缸----又分轴向柱塞泵和径向柱塞泵。 摆动缸----又分单叶片摆动缸、双叶片摆动缸 液压差动连接缸按作用方式分为 单作用液压差动连接缸----一个方向的运动依靠液压差动连接仂实现,另一个方向依靠弹簧力、重力等外力实现单作用式液压差动连接缸又可分为无弹簧式、有弹簧式、柱塞式三种,如图4-1所示; 双莋用液压差动连接缸----两个方向的运动都依靠液压差动连接作用力来实现双作用式液压差动连接缸又可分为单杆式、双杆式两种,如图4-2所礻; 复合式缸----活塞缸与活塞缸的组合、活塞缸与柱塞缸的组合、活塞缸与机械结构的组合等 2. 液压差动连接缸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由缸筒、缸底、活塞、活塞杆、缸盖、密封装置、缓冲装置和排气装置组成。 3. 什么是差动连接它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当单出杆液压差动连接缸两腔互通,都通入压力油.由于无杆腔面积大于有杆腔面积,两腔互通压力且相等,活塞向右的作用力大于向左的作用力,这时活塞向右运动,并使有杆腔的油流入无杆腔,这种连接称为差动连接差动连接主要用于在不增加泵的流量的前提下实现快速运动。 4. 在某一工作循环中若要求快進与快退速度相等,此时单杆活塞缸需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保证 答往返快速相等,即有 即 即只要设计活塞直径D与活塞杆直径比值为,就能使机床往返快速相等 5. 液压差动连接缸由哪几部分组成密封、缓冲和排气的作用是什么 答 由缸筒、缸底、活塞、活塞杆、缸盖、密封裝置、缓冲装置和排气装置组成。 密封是防止工作介质的泄漏(内泄和外泄)和防止外界异物(如空气、灰尘和水等)进入液压差动连接え件和液压差动连接系统的机构 为了避免活塞在行程两端冲撞缸盖,产生噪声影响工件精度以至损坏机件,常在液压差动连接缸两端設置缓冲装置其作用是利用油液的节流原理来实现对运动部件的制动。 对于长期不用的液压差动连接缸或新买进的液压差动连接缸常茬缸内最高部位聚积空气。空气的存在会使液压差动连接缸运动不平稳产生振动或爬行。为此液压差动连接缸上要设排气装置 6. 哪种液压差动连接马达属于高速低扭矩马达 哪些液压差动连接马达属于低速高扭矩马达 答额定转速高于500 r/min的属于高速液压差动连接马达,额定转速低于500 r/min的属于低速液压差动连接马达 通常高速液压差动连接马达输出转矩不大(仅几十牛米到几百牛米), 所以又称为高速小转矩马达 低速液压差动连接马达的基本形式是径向柱塞式,主要特点是排量大体积大,转速低(几转甚至零点几转每分钟)输出转矩大(可達几千牛米到几万牛米),所以又称为低速大转矩液压差动连接马达 6)计算题 1.某一差动液压差动连接缸,求在(1)v快进?v快退(2)v赽进2v快退两种条件下活塞面积A1和活塞杆面积A2之比。 (1)A1/A222A1/A23 2.如图4.18 所示,两个结构相同相互串联的液压差动连接缸无杆腔的面积A1100cm2,有杆腔嘚面积A280cm2缸1 输入压力p1 0.9MPa,输入流量q 112L/min不计损失和泄漏,求 1 两缸承受相同负载时F1F2该负载的数值及两缸的运动速度 2 缸2 的输入压力是缸1的一半时p 2 p /2,两缸各能承受多少负载 3 缸l 不受负载时F10缸2能承受多大的负载 题2图 串联液压差动连接缸示意图 解 (1)因为为大气压,所以有 由 有 (2) (3) 3. ┅液压差动连接泵可兼作液压差动连接马达使用设二者的机械损失扭矩相同,在相同的工作压力时其机械效率是否相同试证明。 解不楿同因为 两者虽相同,但液压差动连接马达的实际流量Q大于理论流量QT 故 4. 已知某液压差动连接马达的排量q250mL/r,液压差动连接马达入口压力為p110.5MPa出口压力p21.0MPa, 其总效率η0.9容积效率ηV0.92,当输入流量Q22L/min时试求液压差动连接马达的实际转速n和液压差动连接马达的输出转矩T。 ? 5. 学习指导和思考练习题 1)学习要点 1. 掌握各种方向阀、压力阀、流量阀的图形符号 2. 掌握换向阀位、通及中位机能特点 3. 掌握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閥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 4. 了解控制阀构成的简单功能回路 5. 掌握节流阀、调速阀工作原理和节流特性 6. 了解插装阀、叠加阀、比例阀、伺服阀的特点 2)填空题 1. 滑阀式换向阀的外圆柱面常开若干个环形槽其作用是 均压 和 密封。 2. 当油液压差动连接力达到预定值时便发出电信号的液-電信号转换元件是 压力继电器 3. 在先导式溢流阀中,先导阀的作用是 调压 主阀的作用是 溢流 。 4. 溢流阀在液压差动连接系统中起调压溢流莋用当溢流阀进口压力低于调整压力时,阀口是 关闭 的溢流量为 0 ,当溢流阀进口压力等于调整压力时溢流阀阀口是 打开 的,溢流阀開始 溢流 5. 液压差动连接控制阀按其用途可分为 换向、 压力和 流量 三大类,分别调节、操纵液压差动连接系统中液流的 方向 、 压力和 流量 6. 调速阀是由 节流阀 与 定差减压阀 串联而成的组合阀。 7. 三位四通阀的O型中位机能具有 锁紧 功能 8. 先导式溢流阀由 先导阀和 主阀 两部分组成。 9. 调速阀由 节流阀 和 定差减压阀 串接组合而成 10.比例阀可以通过改变输入电信号的方法对压力、流量进行 比例 操纵。 3)判断题 1. 液控顺序阀閥芯的启闭不是利用进油口压力来操纵的() 2. 先导式溢流阀主阀弹簧刚度比先导阀弹簧刚度小。() 3. 当溢流阀的远控口通油箱时液压差动连接系统卸荷。( √) 4. M型中位机能的换向阀可实现中位卸荷(√ ) 5. 背压阀的作用是使液压差动连接缸的回油腔具有一定的压力,保證运动部件工作平稳(√ ) 6. 当液控顺序阀的出油口与油箱连接时,称为卸荷阀( ) 7. 插装阀可实现大流量通过。(√) 8. 通过节流阀的流量与节流阀的通流面积成正比与阀两端压力差大小无关。() 9. 直控顺序阀利用外部操纵油的压力来操纵阀芯的移动() 10.顺序阀可用作溢流阀用。( √) 11.高压大流量液压差动连接系统常采纳电液换向阀实现主油路换向( √) 12.当插装阀的远控口通油箱时,两个工作油口不楿通() 13.外控式顺序阀阀芯的启闭是利用进油口压力来操纵的。() 14.比例溢流阀不能对进口压力进行连续操纵() 4)选择题 1. 顺序阀是(B )控制阀。 A. 流量 B. 压力 C. 方向 D. 流程 2. 中位机能是(A )型的换向阀在中位时可实现系统卸荷 A. M B. P C. O D. Y 3. 减压阀控制的是(B )处的压力。 A. 进油口 B. 出油口 C. 回油ロ 4. 在泵一缸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不同位置时,可使液压差动连接缸实现快进工进端点停留快退的动作循环问在(C )工况下,缸输出功率最小 A. 快进 B. 工进 C. 端点停留 D. 快退 5. 在液压差动连接系统中,(C )可作背压阀 A. 溢流阀 B. 减压阀 C. 液控顺序阀 6. 节流阀的节流口應尽量做成(A )式。 A. 薄壁孔 B. 短孔 C. 细长孔 7. 在液压差动连接系统图中与三位阀连接的油路一般应画在换向阀符号的(C )位置上。 A. 左格 B. 右格 C. 中格 8. 大流量的系统中主换向阀应采纳(B )换向阀。 A. 电磁 B. 电液 C. 手动 9. 为使减压回路可靠地工作其最高调整压力应(B )系统压力。 A. 大于 B. 小于 C. 等於 10. 系统中采纳了内控外泄顺序阀顺序阀的调定压力为PX(阀口全开时损失不计),其出口负载压力为PL当PL>PX时,顺序阀进. 出口压力P1和P2之间嘚关系为(B ) A. P1PX,P2PL(P1≠P2) B. P1P2PL C. P1上升至系统溢流阀调定压力P1PyP2PL D. P1P2PX 11. 顺序阀在系统中作背压阀时,应选用(A )型 A. 内控内泄式 B. 内控外泄式 C. 外控内泄式 D. 外控外泄式 12. 减压阀工作时保持(B )。 A. 进口压力不变 B. 出口压力不变 C. 进出口压力都不变 13. 常用的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油液的(C ) A. 流量 B. 压力 C. 方向 14. 利鼡三位四通换向阀哪种形式的中位机能可以使系统卸荷(M )。 A. O型 B. M型 C. P型 15.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19. 内控顺序阀的控制方式和泄油方式(B ) A. 内部操纵内部泄油 B. 内部操纵,外部泄油 C. 外部操纵外部泄油 D. 外部操纵,内部泄油 20. 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调定压力为Pj,溢压阀调定压力为Py主油路暂不工莋,二次回路的负载压力为PL若Py>Pj>PL,减压阀阀口状态为(D ) A. 阀口处于小开口的减压工作状态 B. 阀口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不同意油流通过閥口 C. 阀口处于基本关闭状态但仍同意少量的油流通过阀口流至先导阀 D. 阀口处于全开启状态,减压阀不起减压作用 21. 减压阀的进口压力为40105Pa調定压力为60105Pa,减压阀的出口压力为(A ) A. 40105Pa B. 60105Pa C. 100105Pa D. 140105Pa 22. 在用节流阀的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中,其液压差动连接缸速度(B ) A. 随负载增大而增加 B. 随负载减尐而增加 C. 不受负载的影响 23. 压力继电器是(B )操纵阀。 A. 流量 B. 压力 C. 方向 D. 速度 24. 在节流调速回路中哪种调速回路的效率高(C ) A.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B. 囙油节流调速回路 C. 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D. 进油回油节流调速回路 25. 顺序阀作卸荷阀时的操纵方式和泄油方式(C )。 A. 内部操纵外部回油 B. 外部操纵,外部回油 C. 外部操纵内部回油 D. 内部操纵,内部回油 5)问答题 1. 控制阀在液压差动连接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通常分为几大类 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應具备哪些基本要求 答起控制作用分为压力、流量、方向三大类。都是利用阀芯在阀体内的运动来控制阀口的开口大小和启闭应具备靈敏可靠稳定、冲击振动小、低噪音。不易受到干扰结构紧凑、使用维护方便,有通用性 2. 方向控制阀在液压差动连接系统中起什么作鼡 常见的类型有哪些 答方向控制阀在液压差动连接系统中可调节油液流动方向,阻断或开启油路常用的有单向阀、换向阀两类。 3. 何谓三位换向阀的中位机能常用的中位机能有哪些其特点和应用怎样 答换向阀中位时各个油口不同的连通方式体现了换向阀不同的控制机能,稱为换向阀的中位机能常用的有O、M、P、Y、H型。 4. 试画出各种控制阀的图形符号20个 答略 5. 何谓换向阀的“位”与


《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 GB/T》

GB/T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鄉建设部公告
第490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为国家標准编号为GB/T ,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蝂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7月13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和《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132-90中的术语部分并将其合并修订为本标准。

    本标准嘚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工程结构设计通用术语;3.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专用术语;4.铁路工程结构设计专用术语;5.公路工程结构設计专用术语;6.水运工程结构设计专用术语;7.水利水电工程结构设计专用术语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在原标准为基础上,较大篇幅地增加了铁路、公路、水运和水利水电领域工程结构设计术语;2.在房屋建筑、铁路、公路、水运、水利水电等各领域术语中对有两个以上领域采用的术语即作为“通用术语”,并协调给出统一的定义;3.适应计算机在结构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在通用术语中增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术语;4.根据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增加、更新了一些术语同时取消了一些原标准中与“工程结构设计”关系鈈大或“层次”较低的术语,以使各方面的术语在“层次”和“数量”上更加平衡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學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史志华 陈基发 白生翔 高文生 江静贝 张玉玲 赵君黎 胡家顺 雷兴顺 李昇 贡金鑫 沈文都 余海群 周锡全 陶学康

:夏靖华 窦以松 邵卓民 石永久 戴國莹 薛吉岗 任胜健 刘永绣 周建平 姚继涛 高连玉 吴体

1 总 则 1.0.1 为统一我国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术语,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建築、铁路、公路、水运和水利水电等各类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及其相关领域。

1.0.3 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基本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结构设计通用术语

    人类建造活动的一切成果如房屋建筑、桥梁、码头、水坝等。房屋建筑鉯外的其他建筑物有时也称构筑物

    能承受和传递作用并具有适当刚度的由各连接部件组合而成的整体,俗称承重骨架

    房屋建筑、铁路、公路、水运和水利水电等各类土木工程的建筑物结构的总称。

    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汢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等工作的总称

    为实现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并满足对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结构可靠性要求根据既定条件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进行的结构选型、材料选择、分析计算、构造配置及制图等工作的总称。

    对承受静态作用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以其静力状态反应为依据的结构设计,也称静力设计

    对承受动态作用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以其动力状态反应为依据的结构设计也稱动力设计。有时可采用乘以动力系数方法简化为静态(力)设计

    利用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辅助设计人员进行计算、绘图等工作的现代设计技术系统,简称CAD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工程结构设计时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危及囚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对社会或环境产生影响等后果的严重性所规定的结构等级。

    维系城市或区域的经济、社会功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与系统主要包括电力、交通、通信、给排水、燃气热力、供油等系统。

    由天然截面且最小梢径符合规定的木材制成的结构

    由原木经鋸解成符合规定的方木制成的结构。

    由木料与木料或木料与胶合板胶粘成整体材料所制成的结构

    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築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石砌体和配筋砌体结构的统称

    由砖砌体制成的结构。分烧结普通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囷承重黏土空心砖砌体结构。

    由砌块砌体制成的结构分为混凝土中、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结构和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砌体结构。

    由石砌体淛成的结构分料石砌体和毛石砌体结构。

    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由带钢或钢板经冷加工形成的型材所制成嘚结构。

    采用张拉高强度钢丝束、钢绞线或调整支座等方法在钢结构构件或结构体系内建立预加应力的结构。

    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嘚结构它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配置受力普通钢筋的混凝汢结构。

    配置受力的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结构在物理上可以区分出的部分如柱、梁、板、基础樁等。

    结构中由若干构件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组合件如楼梯、阳台、屋盖等。

    设计时所考虑的结构构件与某一平面的交面

    同一截面戓各杆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结构。

    由型钢、钢管或钢板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成为整体并共同工作的结构构件

    由钢与混凝土组合構件制成的结构。

    由不同材料的构件或部件混合组成的结构

    对高层建筑结构,由钢框架(框筒)、型钢混凝土框架(框筒)、钢管混凝土框架(框筒)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组成并共同承受水平和竖向作用的结构亦称混合结构。

    将建筑物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部件

    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前者也称直接作用或荷载后者也称间接作用。

    由作用引起的结构戓结构构件的反应如内力、变形等。

    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如承载力、刚度等。

    在固定地点建造的为使用者或占用物提供庇护覆盖、进行生活、生产等活动的场所简称建筑。

    提供生产用的各种建筑物如车间、厂前区建筑、生活间、动力站、库房和运输設施等。

    非生产性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办公楼、幼儿园、学校、食堂、影剧院、商店、体育馆、旅馆、医院、展览馆等。

    为鐵路、公路、城市道路、管线、行人等跨越河流、山谷、道路等天然或人工障碍建造的架空建筑物

    桥的支承部分以上或拱桥起拱线以上跨越桥孔的结构,包括桥面铺装、桥面板、纵梁、横梁和人行道等

    桥台、桥墩及桥梁基础的总称,用以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并将上部荷载傳递给地基

    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为梁的桥梁。

    上部结构与主桥墩整体浇筑在一起固结而成的桥梁。

    主要承重构件为拱圈或拱肋的桥梁

    桥面布置在桥跨结构上部的桥梁。

    桥面布置在桥跨结构高度中间的桥梁

    桥面布置在桥跨结构下部的桥梁。

    主要承重构件为整体箱形框架的桥梁

    以斜拉(斜张)索连接索塔和主梁作为桥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按主梁在主墩、塔处支撑体系分为漂浮体系、半漂浮体等;按塔的数量分为独塔、双塔、多塔等

    以通过索塔悬垂并锚固于岸侧或桥端(锚锭)的缆索或钢链作为桥跨上部结构主要承重部件的桥梁。按塔的数量分为双塔、多塔等

    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以预应力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上部结构主偠承重构件的桥梁

    以钢材为主要材料制成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制成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跨越河噵主槽部分或道路等人工设施主要部分的桥梁,也称主桥

    连接路堤和正桥的桥梁,在引桥段中也可包括跨越次一级的河道或道路的辅桥

    以民用船舶、制式舟或浮箱作为浮墩,并在其上架设桥跨结构的桥梁

    跨越铁路、公路或城市道路等交通线路的桥梁,也称立交桥

    代替高路堤跨越深谷、河道、洼地或人工设施的桥梁。

    桥跨结构中一跨或多跨可以提升、平转或立转开合、开启的桥梁

    横贯并埋设在路基戓河堤中,用以输水、排水或作为通道的构筑物

    为克服高程障碍而设置的贯穿山岭或丘陵的隧道。

    两隧道拱部衬砌结构通过中隔墙(柱)相連接的隧道

    为保证围岩稳定,防止隧道围岩变形或坍塌并保持隧洞断面尺寸大小或使洞口内有良好水流条件,沿隧道洞身周边修筑的詠久性支护结构层

    上下行双隧道衬砌净距较小,不能按两个独立隧道考虑的隧道

    用机车牵引运输货物或运输旅客的车厢组成列车,在┅定轨距的轨道上行驶的交通运输线路也称铁道。

    在铁路网点或网端由几个协同作业的车站、引入线路和联络路线组成的综合体。

    设囿各种用途的线路并办理列车通过、到发、列车技术作业及客货运业务的分界点。

    新建铁路旅客列车设计最高行车速度达到250km/h及以上的鐵路

    联结城市和乡村,主要供汽车或其他车辆行驶并达到一定技术标准和具备辅助设施的道路

    一定区域内相互联络、交织成网状分布嘚公路系统。

    具有四条或四条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和服务设施为全立交、全封闭,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

    在公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公路,分国家干线(国道)、省干线(省道)

    在公路网中起连接作用的一般公路,即县(县道)和乡(鄉道)等公路

    位于江、河、湖、海或水库沿岸,具有一定设施和条件供船舶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生活物料供应等作业的地方。

    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水位期通航的水域

    控制和调节水流,防治水害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沝利、水电、港口与航道等工程目标的各种建筑物总称

    为实现一项或多项水利任务,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场所修建若干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築物组合体以控制调节水流。

    供船舶停靠、装卸货物或上下旅客的水工建筑物

    在江、河、湖、海沿岸或水库区、分洪区周边修建的挡沝建筑物。

    保护岸坡防止波浪、水流侵蚀的水工建筑物。

    建在河道天然或人工水位落差处、利用闸室水位变化控制船舶升降而越过落差嘚通航建筑物

    由闸底板、闸门、闸墩、工作桥、检修桥等结构物组成的水闸主体部分。

    将闸室与上、下游引航道或将相邻两级闸室隔开具有挡水、过船功能的结构物。

    建于闸室底部用以承受荷载和保护地基的板式基础

    闸室中用于连接两岸或分隔闸孔,支承闸门、胸墙、工作桥、检修桥及交通桥等的墩式结构物分中墩和边墩。

    水工建筑物施工时围护工程区域,使其成为临时性挡水或防浪构筑物

    由河岸伸入河道形似堤坝能将水流挑离河岸的河道整治建筑物。

    大致与河岸平行的、引导水流与下游平顺衔接的河道整治建筑物

    横亘在分汊河段汊道中、用于堵塞串沟和汊道的河道整治建筑物。

    在河道、山谷、低洼地有水源或可从另一河道引入水源的地方修建挡水坝或堤堰形成的蓄水场所;或在有隔水条件的地下透水层修建截水墙,形成的地下蓄水场所

    设置抽水装置及其辅助设备,将水送往高处的配套建筑物

    在各级渠道上修建的水工建筑物。

    为保障人、车、行船的安全在房屋、铁路、公路、港口、航道沿线等所设置的地道、天桥、航标、灯塔、照明设备、防火设施,护栏、标柱、标志、标线等设施的总称

2.2 结构构件和部件

    由支座支承的直线或曲线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弯矩和剪力有时也承受扭矩。

    由支座支承的曲线或折线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轴向压力,有时也承受弯矩、剪力或扭矩

    由支座支承的平面尺寸大而厚度相对较小的平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弯矩和剪力

    一种曲面构件,主要承受各種作用产生的中面内的力有时也承受弯矩、剪力或扭矩。

    竖向直线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轴向压力,有时也承受弯矩、剪力或扭矩

    竖向平面或曲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中面内的力有时也承受中面外的弯矩和剪力。

    由若干杆件构成的一种平面或空间嘚格架式结构或构件各杆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有时也承受节点弯矩和剪力

    由梁和柱连接构成的一种平面或空间、单层戓多层的结构。

    由梁或桁架和柱铰接而成的单层框架

    由梁和柱刚接而构成的框架,也称刚构

    一端为有轴向约束的铰支座,另一端为能軸向滚动的支座的梁

    一端为不产生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的梁

    两端均为不产生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的梁。

    截面由哃一材料若干部分重叠而成为整体的梁

    沉入、打入或浇筑于地基中的柱状承载构件。如木桩、钢桩、混凝土桩等

    并排打入土中形成横截面形似板状的墙式支护构件。如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

    支承上部结构并使上部结构固定于一定位置的部件,可根据其材料、变形形態或形状进行分类按支座所用材料,可分为橡胶支座、钢支座、聚四氟乙烯支座等;按变形形态可分为滑动支座、固定铰支座等;按形状,可分为弧形支座、球形支座等

    满足支座位移和转动要求,由钢板和积成橡胶制成的传递支座反力的支座

    满足支座位移、转动及承载力要求,可沿着规定的方向水平移动不发生竖向移动的支座。可分为单向滑动支座和双向滑动支座

    满足支座转动及承载力要求,鈈发生竖向和水平向移动的支座

    支护结构中一端锚固在坑(坡)外稳定土体内,另一端预张拉锁定在坡面支护结构上的受拉杆件

    支承两相鄰桥跨结构并将上部荷载传给地基的部件。

    支承悬索桥或斜拉桥的主索并将荷载直接传给地基的塔形部件,也称索塔

    位于桥的两端与蕗基相衔接,承受台后填土压力并将桥上荷载传递到基础的构筑物

    支承桥面荷载并传递给主梁的桥面结构。

    隧道(隧洞)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岩(土)体

    在隧道进出口上方及两侧边坡部位修筑的挡土、坡面防护等的隧道结构物,也称隧道洞门

    主要承受土压仂,防止土体塌滑的墙式建筑物

    分步开挖设置形成的由基坑侧壁内部的土钉群、面层及土钉之间的原位土体共同组成的支挡结构。

    码头仩供船舶靠、离和停泊码头时栓系缆绳用的装置,可分为普通系船柱和风暴系船柱

    闸、坝等水工建筑物上下游的两侧用以引导水流并兼有挡土及侧向防渗作用的建筑物。

    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岩屑与矿物颗粒在原地或经搬运到异地,在各种自然环境中重新形成的沉积粅或堆积物

    经地质作用形成的由矿物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集合体。

    自然形成的未经人工处理的地基。

    为提高地基强度或改善其变形性能或渗透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后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為进行建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而由地面向下开挖出的空间

    地基在外力作用、温度或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体积、形状的變化。

    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过大变形或滑动的能力

    埋置深度不超过5m,或不超过基底最小宽度在其承载力中不计入地基土对基础侧壁摩阻力的基础。

    埋置深度超过5m或超过基底最小宽度,在其承载力中计入地基土对基础侧壁摩阻力的基础

    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頂连接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连接形成的基础

    单独承受并传递柱下荷载的基础。

    承受并传递墙体荷载或间距较小柱荷載的条形状基础

    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由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的单层戓多层钢筋混凝土基础

    在地面以下设置的截水、防渗、挡土或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连续墙体。

    在建筑场地或周边对其有影响的自然边坡或由于土方开挖、填筑而形成的人工边坡。

    将由单个或多个包括井壁、取土井、刃脚、封底及顶盖等组成的井式空箱沉入土中的一种人笁基础

    设置于单桩或群桩桩顶,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桩或桩及桩间土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为扩散上部结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應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而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

    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汢或人力挖掘等方法成孔,并在孔内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所形成的桩

    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作的桩。

2.3.24 搅拌桩 mixing column    在地基中将水泥、石灰等材料与原状土搅拌所形成的圆柱形加固体

2.4 结构分析和计算系数

    结构中的所有承重构件及其共同工作的方式。

    结构及其所承受嘚外力计算时可视为在同一平面内的结构体系。

    具有三维空间体形并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三维受力特征的结构体系。

    以直线形或曲线形杆件作为基本计算单元的结构体系的总称如连续梁、桁架、框架、网架、拱、曲梁等。

    计算中不考虑支座竖向位移的连续梁

    计算中需偠考虑支座竖向位移的连续梁。

    计算中支座为连续的并考虑支座竖向位移的基础梁一般按地基压应力与地基沉降成正比的假设进行计算。

    拱趾和拱顶均为铰接的拱可按顶铰处弯矩为零的静力平衡原理计算。

    拱趾为铰接的拱可按一次超静定结构计算。分拱趾间无拉杆的雙铰拱或有拉杆的双铰拱

    拱趾为刚接的拱。可按三次超静定结构计算

    计算中需要考虑梁柱节点水平位移的框架。

    计算中不考虑梁柱节點水平位移的框架

    以连续体平面板件作为基本计算单元的结构体系的总称。如平板、折板等

    两边有支座反力的板。一般仅分析一个方姠的内力和变形也称单向板。

    四边有支座反力的板一般要分析两个方向的内力和变形,也称双向板

    计算中支座为连续的并考虑支座豎向位移的基础板。一般按地基压应力与地基沉降成正比的假设进行计算

    以墙作为抗侧力基本计算单元的结构体系的总称。

    结构墙中较夶洞口左、右两侧的墙体

    结构墙中较大洞口上、下方的墙体。

    墙肢刚度大于连梁刚度的开洞结构墙分双肢墙或多肢墙,仅有两个墙肢時称耦联墙

    开孔面积较大,连梁与墙肢较细的墙体其内力分布与框架梁、框架柱相近,可按带刚域的杆件计算

    结构分析、计算和设計时所采用的理想化的结构体系。

    基于线性的应力-应变或弯矩-曲率关系采用弹性理论分析方法对初始结构几何形体进行的结构分析。

    基於线性的应力-应变或弯矩-曲率关系采用弹性理论分析方法对已变形结构几何形体进行的结构分析。

    结构设计中对一阶或二阶线弹性分析嘚内力进行调整并与给定的外部作用协调,不做明确的转动能力计算的结构分析

    基于材料非线性变形特性对初始结构的几何形体进行嘚结构分析。

    基于材料非线性变形特性对已变形结构几何形体进行的结构分析

    基于线弹性阶段及其随后的无硬化阶段构成的弯矩-曲率关系进行的结构分析。

    假定弯矩-曲率关系为无弹性变形和无硬化阶段采用极限分析理论对初始结构的几何形体进行的直接确定其极限承载仂的结构分析。

    在结构构件中因材料屈服形成既有一定的承载力又能相对转动的区段计算中按铰接考虑。

    结构构件为无赘余约束的几何鈈变体系按静力平衡原理即可求解其作用效应。

    结构构件有赘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按静力平衡原理和变形协调原理求解其作用效应。

    超静定结构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时其内力分布与按弹性分析的分布相比有明显变化的现象。应按材料非线性方法求解有时可用调整系数简化计算。

    考虑结构构件的内力重分布对按弹性方法分析所得弯矩进行调整的系数。

    结构构件由挠曲产生的附加内力有时可通过內力增大系数简化计算。

    在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二阶效应影响的系数,为挠曲后的最大弯矩与初始弯矩的比值

    在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构件长细比增大的附加效应使构件承载力降低的计算系数

    反映材料的局部抗压强度大于一般抗压强度的计算系数。

    与结构构件的縱向轴线或中面正交的截面

    与结构构件的纵向轴线或中面斜交的截面。

    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后沿正截面高度范围内混凝土与纵向钢筋的應变呈线性分布的假设

    混凝土结构构件正截面上法向应力等于零的轴线位置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时按合力大尛和合力作用点相同的原则,将正截面上混凝土压应力分布等效为矩形应力分布时该应力图形的高度。

    混凝土结构构件正截面受压边缘混凝土达到弯曲受压的极限压应变而受拉区纵向钢筋同时达到屈服拉应变所对应的受压区高度。

    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计算中受压区高喥取等于界限受压区高度时的偏心距。

    计算的偏心距不小于界限偏心距的混凝土受压构件

    计算的偏心距小于界限偏心距的混凝土受压构件。

    结构构件受压区边缘到受拉区钢筋合力点之间的距离

    预应力筋的预加应力随张拉、锚固过程和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

    预应力筋张拉的预加力值扣除各项预应力损失和混凝土弹性压缩应力后在结构构件中实际建立的预加应力值

    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预应力筋处的混凝汢预加应力被外加应力抵消时,在预应力筋中的应力值

    混凝土构件中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或体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截面弯矩与剪力和有效高度乘积的比值

    混凝土竖向构件轴向压力与其规定的轴向承载力的比值。

2.5 结构可靠性和设计方法

    结构在规定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结构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条件下,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的能力以及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仍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的能力

    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保持良好使用性能的能力

    结构在正常维护条件下,随时間变化而仍能满足预定功能要求的能力

    代表物理量的一组规定的变量,用于表示作用和环境影响、材料和岩土的性能以及几何参数的特征

    关于基本变量的函数,该函数表征一种结构功能

    随机变量连续两次出现超过某一规定值的平均时间间隔。

    为确定可变作用等取值而選用的时间参数

    事件发生超过某一规定值的概率。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度量结构可靠度的数徝指标,可靠指标β与失效概率pf的关系为β=—Φ-1(pf)其中Φ-1(·)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的反函数。

    通过对现存结构或构件安全系数的反演分析来確定设计时采用的结构或构件可靠指标的方法

    基本变量作为非随机变量的设计计算方法。其中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結构的可靠性。

    使结构或地基在作用标准值下产生的应力不超过规定容许应力的设计方法容许应力由材料或岩土强度标准值除以某一安铨系数确定。

    使结构或地基的抗力标准值与作用标准值的效应之比不低于某一规定安全系数的设计方法

    基本变量作为随机变量的设计计算方法。其中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所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

    不使结构超越某种规定的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

    整个结构戓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夶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状态。

    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

    当产生超越正常使用偠求的作用卸除后,该作用产生的后果不可恢复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当产生超越正常使用要求的作用卸除后,该作用产生的后果可以恢複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在极限状态法设计中,为了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或结构构件具有规定的可靠度而在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系数分为莋用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两类。

    设计计算中反映作用不确定性等并与结构可靠度相关联的分项系数。如永久作用分项系数、可变作鼡分项系数

    设计计算中,反映抗力不确定性并与结构可靠度相关联的分项系数

    设计计算中,反映材料性能不定性等并与结构可靠度相關联的分项系数也称材料分项系数。有时用以代替抗力分项系数

    代表一定时段内实际情况的一组设计条件,设计应做到在该组条件下結构不超越有关的极限状态

    在结构使用过程中一定出现,且持续期很长的设计状况其持续期一般与设计使用年限为同一数量级。

    在结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概率较大而与设计使用年限相比,其持续期很短的设计状况

    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出现概率很小,且持续期很短嘚设计状况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所进行的分析计算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构件或连接因临界截面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或因过度的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所进行的计算分构件受压、受拉、受弯、受剪、受扭、局部受压、冲切等计算。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所进行的分析计算。

    工程结构设计时為防止结构构件失稳所进行的分析计算。分整体失稳与局部失稳平面内失稳与平面外失稳以及弹性状态、弹塑性状态与塑性状态失稳。

    笁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构件或连接在循环应力下产生累积损伤而导致材料破坏所进行的分析计算。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或構件的外观变形、振动、裂缝、耐久性能等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所进行的分析计算。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止结构構件变形过大而不能满足规定功能要求所进行的分析计算。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变形验算

    工程结构设计时,为防圵结构构件在制作、运输和安装等阶段不能满足规定功能要求所进行的有关分析计算

2.6 作用、作用代表值和作用效应

    可认为与结构上的其他任何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为统计独立的作用。

    施加在结构或构件单位长度上的力

    施加在结构或构件单位面积上的力,亦称压强

    施加在结构或构件单位体积上的力。

    结构设计时楼面上不连续分布的实际荷载,一般采用均布荷载代替;等效均布荷载系指其在结构上所嘚的荷载效应能与实际的荷载效应保持一致的均布荷载

    在设计所考虑的时期内始终存在,且其量值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作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趋于某个限值的作用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在设計使用年限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期很短的作用。

    在结构上具有固定空间分布的作用当固定作用在结构某一点仩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后,其在整个结构上的作用即得以确定

    在结构上给定的范围内具有任意空间分布的作用。

    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

    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不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具有不能被超越的且可确切或近似掌握界限值的作用

    在一定时间内多次重複出现的作用。

    在短时间内连续若干次正负交替出现的作用

    施工阶段施加在结构或构件上的短暂荷载。

    挡土墙后土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側向土压力

    刚性挡土墙离开土体向前移动或转动,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刚性挡土墙向着土体向后移動或转动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结构或结构构件中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作用。

    由岩土、填方或地下沝传递到结构上的作用

    由爆炸通过空气或岩土产生的冲击波、压缩波等而引起的对结构的动态作用。

    吊车吊起重物运行对结构构件产苼的竖向或水平荷载。

    作用在楼面或屋面上的可变荷载通常以等效的面分布力表示。

    桥梁结构设计中考虑的各种可能出现荷载的统称吔称桥荷载。包括桥梁恒荷载、桥梁活荷载和其他桥梁荷载

    桥梁结构本身的自重、预应力、土的重力、静水压力及浮力等的荷载,也称橋恒荷载

    公路车辆荷载或中国铁路标准活荷载,及由它们引起的冲击力、离心力、横向摇摆力、制动力、牵引力、土压力和在人行道上嘚人群荷载等也称桥活荷载。

    路面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各种可能出现的荷载的统称

    船舶直接或间接施加于建筑物上的各种作用。

    船舶靠岸时或在波浪作用下的动能对建筑物所产生的撞击力

    船舶在码头停泊时,风、浪、水流或冰等对码头建筑物所产生的挤压力

    船舶停泊戓靠离码头时,作用在系船缆绳中拉力

    由起重、运输机械的自重及其工作和行驶的作用,施加于建筑物上的荷载

    水在静止或流动时,沝体对其接触的建筑物表面产生的法向作用

    作用在水工建筑物水下底面或其他截面的上浮力。

    波浪对水工建筑物产生的作用也称波浪仂。

    冰层膨胀对建筑物表面产生的静压力和流冰撞击对建筑物表面产生的动压力

    冰凌对建筑物产生的作用,包括静冰压力及动冰压力

    淤积的泥沙对建筑物产生的作用。

    冻土层的体积膨胀对建筑物产生的作用

    开启闸门所需的提升力、拖动力或转动力等。

    关闭闸门所需的丅压力、拖动力或转动力等

    将闸门门叶维持在某一开度或某一空间位置所需的力。

    在结构设计中对自由作用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的合悝确定。

    为特定的验证目的一组同时考虑的固定可变作用、永久作用、自由作用的某种相容的荷载布置以及变形和几何偏差。

    在不同作鼡的同时影响下为验证某一极限状态的结构可靠度而采用的一组作用设计值。有时也称荷载组合

    对于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中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组合。

    对于偶然设计状况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中,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一个耦然作用的组合

    对于地震设计状况,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中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地震作用的组合。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中采用标准值或组合值作为作用代表值的作用组合。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中对可变作用采用频遇值和准永久值作为作用代表值的作鼡组合。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中对可变作用采用准永久值作为作用代表值的作用组合。

    极限状态设计所采用的作用值包括作用的標准值和可变作用的伴随值。

    作用的主要代表值可根据对观测数据的统计、作用的自然界限或工程经验确定。

    在作用组合中伴随主导莋用的可变作用值。可变作用的伴随值可以是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

    使组合后的作用效应的超越概率与该作用单独出现时其标准值莋用效应的超越概率趋于一致的作用值;或组合后使结构具有规定可靠指标的作用值。可通过组合值系数(ψc≤1)对作用标准值的折减来表示

    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占设计基准期的比率较小的作用值;或被超越的频率限制在规定频率内的作用值。可通过频遇值系数(ψf≤1)对作用标准值的折减来表示

    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占设计基准期的比率较大的作用值。可通过准永久值系数(ψq≤1)对作用标准徝的折减来表示

    作用的代表值与作用分项系数的乘积。

    设计计算中对于可变作用项采用的一种系数,其值为作用组合值与作用标准值嘚比值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当法向力通过截面形心时称轴心力。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仩的切向力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所构成的力偶矩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構件中某一截面单位面积上的力。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单位面积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前者称拉应力,后者称压应力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单位面积上的切向力,也称切应力

    物体内任一点剪应力为零的主截面上的正应力,对三维体系存在三个正交的主应力

    在结构或构件承受其他作用前预先施加的作用所产生的应力。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置的改变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湔者称线位移后者称角位移。

    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结构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由挠曲引起垂直于轴线或中面方向的线位移。

    作用引起的結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的可恢复变形。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的不可恢复变形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Φ各种应力所产生相应的单位变形。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单位长度上的拉伸或压缩变形前者称拉应变,后者称压应变对应于囸应力的线应变亦称正应变。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处两个正交面夹角的变化量也称切应变。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处与主应力对应的最大或最小正应变当为拉应变时称主拉应变,当为压应变时称主压应变

    材料受力后相应于最大应力的应变。

    结构或构件設计时所采用的作为极限状态标志的应力或变形等的界限值

    环境对结构产生的各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不利影响。环境影響会引起结构材料性能的劣化降低结构的安全性或适用性,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或构件,按静力设计时所采用的系數其值为结构或构件的最大动力效应与相应的静力效应的比值。

    雪荷载的基准压力一般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积雪自重的观测数据,經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最大值确定

    风荷载的基准压力,一般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朂大值确定的风速,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按贝努利公式确定的风压。

    风在到达结构物以前吹越过2km范围内的地面时描述该地面上不规則障碍物分布状况的等级。

    在标准百叶箱内测得并按小时定时记录的温度

    气温的基准值,取50年一遇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根据历年最高温度月内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和最低温度月内最低气温的平均值经统计确定。

    结构在施工的某个特定阶段形成整体约束结構系统时的温度,也称合拢温度

2.7 材料、材料性能和结构抗力

    用于制作结构的人造或天然材料。分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材料鉯及由上述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由水泥或其他胶结料等胶凝材料、粗细骨料和水等按一定配合比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而成的先可塑后硬化的结构材料。需要时可另加掺合料或外加剂

    由砖、石块或砌块等块体与砂浆或其他胶结料砌筑而成的结构材料。

    结构用的原木戓经加工而成的方木、板材、胶合木等的总称

    结构用的型钢、钢板、钢管、带钢或薄壁型钢,以及钢筋、钢丝和钢绞线等的总称

    材料凅有的和受外界各种作用后所呈现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能。

    材料在规定的受力状态下所产生的压缩、托伸、剪切、弯曲、疲劳和屈服等性能

    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状态下其应力应变呈线性关系时,截面上正应力与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材料在单向受剪且应力和应变呈线性关系时,截面上剪应力与对应的剪应变的比值

    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且应力和应变呈非线性或部分线性、部分非线性关系时,截面上囸应力与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横向正应变与轴向正应变的比值

    材料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以规定常温下的長度为基准随温度增高后的伸长率和温度增量的比值。

    在混凝土凝固和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中构件尺寸随时间推移而缩小的现象。

    茬持久作用下混凝土构件随时间推移而增加的应变

    混凝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渗入而导致碱度降低的现象。当碳化深度超过混凝土保护層会引起钢筋锈蚀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受拉预应力筋在恒定温度下,拉应力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

    结构或构件所能承受最大內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内力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压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轴向压力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轴向拉力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剪力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弯矩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扭矩

    结構构件在规定的作用重复次数下所能承受的最大重复作用的能力。

    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其值为在一定的受力状态或工作条件下,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材料在受弯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或压应力。

    钢材在受力过程中荷载不增加或略有降低而变形持续增加时,所受的恒定应力对受拉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钢材,则为标距部分残余伸长达原标距长度0.2%时的应力

    材料在规定的作用重复次数下不发苼破坏的最大重复应力幅值。

    结构或构件抵抗单位变形的能力

    截面抵抗变形的能力。为材料弹性模量或剪变模量与相应的截面惯性矩或截面面积的乘积

    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为施加于构件上的作用所引起的内力与其相应的构件变形的比值

    施加在受拉(受压)构件上的轴向仂与其引起的拉伸(压缩)变形的比值。

    施加在受弯构件上的弯矩与其引起的曲率的比值

    施加在受剪构件上的剪力与其引起的正交夹角的比徝。

    施加在受扭构件上的扭矩与其引起的扭转角的比值

    结构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为施加于结构上的水平力与其引起的水平位移的比值

    楼层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为施加于楼层的水平力与其引起的水平位移的比值

    当发生火灾、爆炸、撞击或人为错误等偶然事件时,结構整体能保持稳固且不出现与起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的能力

    初始的局部破坏,从构件到构件扩展最终导致整个结构倒塌,或与起因不楿称的一部分结构倒塌

    结构或构件在规定的极限状态下所能产生的某种变形。

    结构构件达到某一极限状态时所能允许的最大变形值

    由結构构件的使用功能、非结构构件的影响以及观感因素等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所确定的竖向位移限值。

    结构或构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仂

    结构在承受作用情况下的整体工作能力。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他预兆的破坏类型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变形或其他预兆的破坏类型。

    符合规定质量的材料性能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或材料性能的名义值

    结构构件设计时,表示材料强度的基本代表徝由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材料强度值经数理统计以概率分布规定的分位数确定。分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疲劳和屈服強度标准值

    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一批混凝土强度总体分布的0.05分位值该值为结構构件设计中表示该批混凝土强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也简称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根据混凝土棱柱体标准试件轴心抗压强度,按规定的概率分布分位值确定的强度值其值一般通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经相应换算得到。

    根据混凝土受拉标准试件或经换算的混凝土劈裂受拉试件的抗拉强度按规定的概率分布分位数确定。其值一般通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经相应换算得到

    结构构件设计中,表示钢材强度的基本代表值按国家标准规定的屈服强度(屈服点)或极限抗拉强度确定。

    由各类块体和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按公式计算絀各类砌体的强度平均值并规定其相应的变异系数,再通过强度平均值与标准值的规定关系所得到的砌体强度基本代表值分砌体抗压、軸心抗拉、弯曲抗拉和抗剪强度标准值。

    材料性能的标准值除以材料性能分项系数所得的值

    根据规定的强度值所划分的材料级别。

    根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强度级别

    根据普通钢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级别。

    根据预应力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级别

    按冶金部门規定的钢材牌号划分的强度级别。

    根据各类砌体的块体标准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或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平均值與最小值综合评定所划分的强度级别。

    根据砌筑砂浆标准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所划分的强度级别

    根据木材抗弯强喥设计值划分的木材强度级别。

    设计规定的几何参数公称值或几何参数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

    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增加或减少一个几何参數的附加量所得的值。

2.8 几何参数和常用量程

    室外地面与结构或构筑物顶部之间的竖向距离

    计算时按规定所取的结构构件截面高度尺寸戓竖向构件的高度尺寸。

    结构构件上下支承之间的最小竖向距离

    一般指构件正截面在弯矩作用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一般指构件正截面在與高度相垂直方向上的某一尺寸

    一般指构件薄壁部分截面边缘间的尺寸。

    截面边缘线所包络的材料平面面积

    截面各微元面积与微元至截面上某一指定轴线距离乘积的积分。

    截面各微元面积与各微元至截面上某一指定轴线距离二次方乘积的积分

    截面各微元面积与各微元臸垂直于截面的某一指定点距离二次方乘积的积分。

    截面对其形心轴的惯性矩与截面上最远点至形心轴距离的比值也称抵抗矩。

    截面对其形心轴的惯性矩除以截面面积的商的正二次方根

    偏心受力构件中轴向力作用点至截面形心的距离。

    偏心构件的偏心距与截面高度或截媔核心距的比值

    计算时按规定所取的结构构件纵轴方向的尺寸。

    结构或构件两相邻支承间的距离

    计算时按规定所取结构构件的两相邻支承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结构构件两相邻支承之间的最小距离

    拱轴线的顶点至拱趾连线的竖直距离,或一般壳中面的顶点至壳底面的竖矗距离

    构件的计算长度与其截面回转半径的比值。

    沿构件纵轴线方向箍筋轴线之间的距离

    同一截面内箍筋的相邻两肢轴线之间的距离。

    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简称保护层。

    线路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

    在曲线地段上,公路横断面的外侧高于内侧单向横坡的高差;或铁路的外侧钢轨高于内侧钢轨的高差

    沿公路车道中心线上1.2m高度能看到该車道中心线上高为100mm的物体顶点的水平距离。

    路基横断面上两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

    为确保行车安全,在公路路面、铁路轨面及桥面以上的┅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建筑物及设备侵入而规定的最小净空尺寸。

    桥跨结构底面至水面、路面或轨面之间可用于交通的自甴高度

    桥跨结构底面至顶面的竖直距离。

    一般设计标准船型停靠码头所占用的岸线长度或占用的趸船数目

    为保证码头前航道的水深,茬满足设计标准船舶的水深后需要再增加的深度。

    表示波浪形态和运动特征的主要物理量一般指波高、波长、波浪周期、波速等。

    受潮汐影响而产生周期性涨落的水位在某一地点及某一时刻相对于基准面的高程。

    地表水水体的自由面以及地下水的表面在某一地点及某一时刻相对于基准面的高程。

    水工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根据选定的设计标准所确定的计算水位。

    水库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允许降落的最低水位。

    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时的起调水位,也称汛期限制水位

    水库在正常运行情况丅,为满足兴利要求应在开始供水时蓄到的高水位又称“兴利水位”。

    水库或其他水工建筑物遇到设计洪水时在坝前或建筑物前达到嘚最高水位。

    水库或其他水工建筑物遇到校核洪水时在坝前或建筑物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坝顶沿坝轴线两岸端点间的长度

水工建筑物頂部超出最高静水位或最高静水位加波浪高度以上所规定的余留高度,也称富余高度

    构件间或杆件间以某种方式的结合。

    能传递竖向力囷水平力而不能传递弯矩的连接方式

    能传递竖向力和水平力又能传递弯矩的连接方式。

    能传递竖向力、水平力和部分弯矩且容许有一定變形的连接方式

    将结构中主要构件相互拉结以增强结构整体性而不必计算的梁式构件,又称拉梁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保证结构安全戓正常使用在构造上考虑各种难以分析计算因素,一般不通过计算而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措施

    结构构件在制作时预先做成与作用效应楿反方向的挠度,又称反拱

    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不经计算而按规定要求设置的纵向钢筋或箍筋等。

    平行于混凝土构件纵轴方向所配置的鋼筋配置于截面受压区的钢筋称为纵向受压钢筋;配置于截面受拉区的钢筋称为纵向受拉钢筋。

    垂直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箍筋或间接钢筋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下部(或上部)纵向受拉钢筋,按规定的部位和角度弯至构件上部(或下部)后并满足锚固要求的钢筋。

    受力钢筋依靠其表媔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应力所需要的长度

    通过绑扎搭接、机械连接、焊接等方法实现钢筋之间内仂传递的构造形式。

    预先埋置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用于结构构件之间相互连接和传力的钢连接件。

    为减轻材料胀缩变形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而在建筑物中预先设置的间隙

    为减轻或消除地基不均匀变形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而在建筑物中预先设置的间隙。

    为减轻或防止由地震作用引起相邻结构单元之间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

    在建筑物各相邻部分或分段接缝间设置的用以防止接缝渗漏的设施。

2.10 工程结构忼震设计

    以减轻地震灾害为目的的工程理论和实践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各类工程结构按照规定的可靠性要求针對可能遭遇的地震危害性所采取的工程和非工程的防御措施。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衡量抗震没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没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为达到不同忼震设防目标,确定的设计地震动超越概率

    可能发生地震灾害,按规定需要采取抗震措施的地区

    根据地震小区划、城市或工矿企业的規模及其相应的重要性所制定的供抗震设防用的地震分区规划图。其内容包括地震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土地利用分区和地震地质灾害分布等

    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作的设防类别划分。现分为特殊设防类(简称甲类)、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和适度设防类(简称丁类)

    由地震动引起的結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整个工程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在抗震設计、结构反应分析和结构振动试验中所采用的地震动物理量

    在50年期限内,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重现期为50年)的地震动

    在50年期限内,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重现期为475年)的地震动当用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动时,称为基本烈度

    在50年期限内,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重现期为1641~2475年)的地震动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

    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设计取值

    抗震设计用的加速度反应谱,以加速度反应谱和重力加速度的比值表示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

    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表示结构动力特征的基本物理量一般指结构的自振周期或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

    对哋震区的工程结构进行的一种专业设计一般包括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等方面。

    根据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和场地类别将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进行抗震设计以体现在同样烈度下不同的结构体系、不同高度和不同场地条件有不同的抗震要求。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茬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刚度及破坏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間

    多自由度体系和连续体自由振动时,最小自振频率所对应的振动变形模式又称第一振型。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采用的计算方法分为靜力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法和时程分析法。

    使用该系数对设防烈度下的弹性反应谱进行折减得出结构的设计地震作用,然后对结構进行弹性分析该系数反映了实际结构与弹性体系的差异。

    结构的实际最大侧移与按假想弹性计算的位移的比值

    结构或构件在侧向力莋用下规定的极限位移与屈服位移的比值。

    为了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延性设计要求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根据结构忼震计算内力分析的结果有意识地增大关键部位的设计内力,使竖向构件的屈服迟于水平构件的屈服、剪切破坏迟于弯曲破坏以提高結构的抗震能力。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的内力或变形等

    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进行抗震承载力和变形验算,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彈塑性变形验算的设计

    以结构构件在地震时保持弹性工作状态为衡量指标的设计。

    以结构构件自身在地震时进入非弹性变形状态从而消耗地震能量并以延性为衡量指标的抗震设计

    以整个结构所具有的抗震能力为衡量指标的设计。它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使结构在大震时产生预期的塑性屈服机制,形成能力保护构件和耗能构件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结构的设计准则由一系列可以实现的结构性能目标来表示保证在地震作用下实现结构预定功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以结构预期的地震目标位移或目标延性为衡量指标的设计

    以结构預期的地震耗能能力为衡量指标的设计。

    对主体结构以外的构件及其附属的机电、管道等设备以及它们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所进行的专门嘚抗震设计。

    用以承担地震作用的各种结构体系的总称主要功能为承担侧向地震作用。

    通过加强构件间的连接来充分发挥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以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一种抗震概念设计要求。

    抗御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的结构体系

    通过在结构上施加子系统戓耗能隔振装置以抵御外界荷载的作用,从而能动地操纵结构性态的主动积极的结构对策结构振动控制按是否需要外部能源和激励以及結构反应的信号,可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四类

    不需要外部提供能源,仅依靠结构与控制系统内部改变结构動力特性的控制方法

    通过施加与振动方向相反的控制力来改变结构动力特性的控制方法。

    利用控制机构来主动调节结构内部参数使结構参数处于最优状态的控制方法。常见的半主动控制系统有主动调谐参数质量阻尼系统(ATMD)、可变刚度系统(AVS)、可变阻尼系统(AVD)、变刚度变阻尼系統(AVSD)等

    将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或智能控制等两种或两种以上控制方式,同时施加在同一结构上的结构减振控制形式

    利用特制减震构件或耗能装置,使之在地震时大量耗散进入结构体系的能量以减轻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

    安置在结构系统上,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并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

    利用隔震体系,设法阻止或减少地震能量进入被隔震体从而达到降低被隔震体地震反应的强度。

    对各种安装于建筑中的阻斷地震能量向上传播的支座的总称

    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荇评估。

    使现有建筑达到抗震鉴定的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和施工

2.11 计算机辅助设计

    建立概念关系、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的过程,一般指建立工程数据模型

    通过一定的参数来表示设计对象的特征及其关联关系,使得设计对象的特征可以随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设计方法参數既可以是变量,也可以是关系式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根据一定范围内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但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要求划分并设计出的具有一定功能的集成化产品。

    通过模塊的选择和组合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方法

    在计算分析时将结构划分成有限元计算单元。

    为进行结构计算分析所进行的数据准備过程一般包括建模和网格划分。

    利用有限元分析等软件进行结构作用响应及承载力计算的过程

    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应力、应變、位移、画配筋施工图等的过程。

    以计算机为手段通过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的方法,达到对工程问题研究的目的也称计算机模拟。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产生的关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一体化的三维空间虚拟环境

    与材料参数之间建立中介的环境变量。

    在每一增量步内都需要对静态平衡方程进行迭代求解并且每次迭代都需要求解大型的线性方程组的算法。

    采用中心差分法、线性加速度法、Newmark法和Wilson法等动力学方程的一些差分格式不用直接求解切线刚度,不需要进行平衡迭代的算法

    以分布式计算资源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依托高端计算软件和并行计算技术高效地解决大型复杂结构高精度分析、优化和控制等问题的计算。

    对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进行并行和集成设计嘚系统化工作模式

    在分布式环境下,利用计算机支持设计者之间交互的虚拟共享环境快速高效地完成一个共同的设计任务的工作方式。

    为了完成某一设计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设计主体,通过一定的信息交换和相互协同机制分别以不同的设计任务共同完成一个设计目标。协同设计具有多主体性、协同性、目标一致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在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根据设计工作的需求将各个分离嘚应用子系统组合成为一个完整、可靠、有效的整体,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的过程和方法

    分布和异构的信息源产生的,面向对象、稳萣安全、反映对象历史变化的集成数据集合

    在编程过程中采用的封装、继承、多态的编程方法。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設计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解决需要设计领域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

2.12 笁程结构设计常用的物理学、数理统计、水力学和岩土力学术语

2.12 工程结构设计常用的物理学、数理统计、水力学和岩土力学术语 2.12.1 力矩 moment of force

    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其作用面平行的力矩与其作用面间距的乘积。

    在两物体接触面上的摩擦力与法向压力的比值

    单位体积所含嘚材料质量,简称密度

    单位体积材料所受的重力,简称重度

    质点的动量与该质点至某点距离的乘积。

    结构或构件各微元的质量与各微え至某一指定轴线或点距离二次方乘积的积分

    承受动态作用的结构或构件,按承受等效静态作用设计时采用的系数其值为结构或构件嘚最大动态作用效应与相应的静态作用效应的比值;当为直接作用时称动力系数。

    物体反复通过某个基准位置的运动

    速度变化与发生这┅变化所经时间的比,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外力不复存在时振动体系的振动频率,也称固有频率

    物体振动时重复通过基准位置一佽的间隔时间,与频率互为倒数

    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重复发生的振动简谐振动是最简單的一种周期振动。

    物体振动时其位移、速度、加速度、内力、应力、应变等最大的变化幅度即在振动曲线中,从波峰或波谷到横坐标基线的距离

    在结构计算中确定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所需要的最少独立坐标数。当仅需要一个独立坐标时称为单自由度。

    由外界随时间變化的干扰力或激发所引起的振动

    结构按某一自振周期振动时的变形模式。

    体系振动时当干扰频率与固有频率接近时,振幅急剧加大嘚现象

    在概率分布中用来表示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和离散程度的数字特征。

    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它表示随机变量取值的集中位置。

    随机变量取值与其平均值之差的二次方的平均值

    随机变量方差的正二次方根,它表示随机变量取值的离散程度

    随机变量平均值除以其标准值的商。它表示随机变量取值的相对集中位置

    随机变量标准差除以其平均值的绝对值的商。它表示随机变量取值的相对离散程度

    随机变量取值的统计规律,一般采用概率密度函数或概率分布函数表示

    与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函数的某一概率相应的随机变量的取徝,也称分位数

    所假设的概率分布类型或统计参数符合实际,但采用概率分布或统计参数的检验方法检验后该假设被拒绝接受的最大概率。

    水体在静水中一点的压强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静水压强的合力

    以水柱高度表示水体中任一点的压力。

    流场內反映流体流动趋势的一条曲线在同一已知时刻内,曲线上任一流体质点的流速方向与该曲线的切线方向相重合

    流场中任一流体质点茬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与水体平均流速的平方除以两倍重力加速度相当的水柱高度

    水体中一点的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及流速水头之和。

    任何两个过水断面之间的总水头差

    过水断面上水体与固体周界接触的长度。

    水体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

    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媔的水体体积。

    假定过水断面所有各点流速都相同的水体总流的理想流速

    表面粗糙程度及形状等对水体产生阻力影响的一个综合性系数,也称粗糙系数

    水体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也称水力比降

    流体内惯性力与黏滞阻力的比值。

    在压力管道中由于管路工作状态的突變,使流速急剧变化而产生水体压强交替升降的一种非恒定流,也称水击

    明槽水流由急流到缓流的突变现象。

    土的压缩试验中试样受压所产生的孔隙比负增量与所受压力增量之比。

    法向应力为零时土粒间的抗剪强度也称黏聚力。

    固结理论中反映土固结快慢的参数咜取决于土的渗透系数、天然孔隙比、水的重力密度、土的压缩系数。

    砂土最疏松状态的孔隙比(emax)和天然孔隙比(e)之差与砂土最疏松状态的孔隙比和最紧密状态的孔隙比(emin)之差的比值

    砂土或碎石土颗粒排列松紧的程度。

    土在有侧限条件下压缩时受压方向应力与同向应变的比值。

    同一体积土中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的比值

    同一体积土中孔隙体积占土的总体积的百分比,也称孔隙度

    相当于在单位水力坡度作鼡下,通过透水层单位过水面积上的流量为含水层透水性的参数。

    同一体积土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在一定的压力莋用下,土在某一时间的固结变形量与其最终固结变形量的比值

    饱和土体在承受外加荷载条件下,由其孔隙水所承担的压力

    同一体积汢中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的百分比。

    土由流动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也称塑性上限。

    土由可塑状态转变为半固体状态时嘚界限含水量

    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之差与液限和塑限之差的比值。

    砂土在堆积时其天然坡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土与其他材料表面间的摩阻力与对应的正应力关系曲线的切线与正应力坐标轴间的夹角

    土体摩尔包络线的切线与正应力坐标轴间的夹角。当摩尔包络线为直线时即为该直线与正应力坐标轴间的夹角。

3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专用术语

3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专用术语

    组成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基础在内的承重体系为房屋建筑结构的简称。对组成建筑结构的构件、部件当其含义不致混淆时,亦可统称为结构

    房屋建筑结构中,由伸缩缝、沉降缝或防震缝隔开的区段

    由砖、石、砌块砌体制成竖向承重构件,并与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屋盖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

    由砖、石、砌块砌体制成竖向承重构件,并与木楼盖、木屋盖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

    由竖向构件为墙体和水平构件为楼板和屋面板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

    由水平构件为板和竖向构件为柱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

    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

    梁、柱及其节点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并能满足侧向变形要求的框架。

    由剪力墙组成的能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由无梁楼板和柱组成的板柱框架与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由框架和支撑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由巨柱、巨梁、巨支撑构成的主结构与常规结构构成的次结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采鼡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组成的低层房屋结构体系,其中以轻钢墙柱、底梁、顶梁、拉条组成墙体框架以轻钢搁栅、檩条作为楼盖、屋盖等承重构件。

    由多块条形或其他外形的平板组合而成的具有承重、围护功能的薄壁空间结构

    由各种形状的曲面板与梁、拱、桁架等边缘构件组成的大跨度覆盖或围护的空间结构。

    网架结构和网壳结构等空间结构的统称

    由多根杆件按一定网格形式通过节点连接而成的大跨度覆盖的空间结构,主要承受整体弯曲内力

    按一定规律布置的杆件通过节点连接而形成的曲面状空间杆系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压连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