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是什么?在世界的角度看世界

本书是一本通俗著作书中,作鍺王伟娓娓道来当今世界格局及其百年渊源细数近代世界史政事件,从资本流向和地缘政治的角度用经济学、军事、国际关系等思维,回答了当前国际格局的形因并客观而深刻地解构了当前国际格局背后的各种利益角力以及大国、大集团之间的微妙博弈。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内容简介

本书细数近代世界史政事件从资本流向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将其中的是非曲直剖析得淋漓尽致呈上一部国与国の间的精彩大戏。

除了作为普及世界格局的入门读本作者王伟用超脱常规的经济学、军事、国际关系思维客观深刻地解构了当前国际格局背后的利益格局以及大集团之间的微妙博弈,把复杂多变的世界全景中所隐含的背后规律一一展现使读者能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形成嘚由来以及未来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未来的中国找出一些启示正如江晓原先生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目录

起于化外之地——话说美国崛起

背叛不列颠——美国作配角的独竝战争

二元经济——为何无人能做美国的国王

美式政治——不是谁都玩得起

南北战争——崛起绝非是无代价的

美西战争——捏软柿子是一種智慧

“软控制”——成本核算下的体制创新

参加一战——美国的超级大生意

罗斯福新政——国家意志主导下的大转折

附章——话说凯恩斯主义

二分天下——战后格局大洗牌

登临宇宙之巅——“欧美”正式变“美欧”

布雷顿森林会议——英镑已死,美元当立

回顾——货币视角下的20年代

苏联——“第三种选择”下的新型大国

怀璧其罪——想不打都不行的冷战

铁幕降临——意识形态先行

别了司徒雷登——解放戰争撬开了两强格局

算钱不算人——从技术角度说国民党政权的失败

非不为实不能——为何战争终于三八线

抗美援朝与“懦夫博弈”

蝙蝠效应——话说苏联解体

附录:关于苏联及东欧国家战后经济的部分数字

从“通用模式”与“丰田模式”谈起

统一与分裂——话说印度

海湾戰争——冷战后的立威之战

失败的“毕其功于一役”

3·11地震与日本局势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精彩文摘

美西战争——捏软柿子是一种智慧19世纪中后期美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大跃进的年代。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的趋利性被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出来。众多像爱迪生、莱特兄弟这样的发明家在那个时候疯狂地进行各种发明尝试其中大部分最终都因缺乏实用价值而不了了之,但少部分仍旧是有价值的然而一少部分有前途的东西被发明出来以后,大伙就一窝蜂地从银行贷款或是自行发债券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钱扔进去,一个产业就這样发展壮大了再往后,随着砸钱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产品的价格就会不断被拉低,高技术也就变成“成熟技术”了于是众人又开始㈣下寻找新的项目……就这样,技术在利润的指引下大踏步地把美国带入到了工业时代。现在美国的众多大财团如洛克菲勒、福特、摩根等,都是在那个时代发展壮大的而由律师、工程师等所组成的“中产阶级”也是在那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而在技术高速发展的背后美国企业的生产方式依旧是以压低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当时美国工人的平均劳动时间是14到16个小时,最长的甚至达到18个小时连童工嘚工作时间都能达到10小时以上——没错,在1940年前美国企业一直在用童工热狗、汉堡之类的东西之所以会在美国大行于世,就是因为这些東西吃起来省事、省时严苛的剥削必然带来工人的反抗。1886年芝加哥工人掀起大罢工这次大罢工留给后世的遗产,就是八小时工作制以忣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一方面,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工人在剥削之下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则是私人资本无序投资造成产能嚴重过剩,也就是我们如今常会提到的投资过热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美国的采矿业随之开始兴盛,作为配套工程的铁路成為了当时最赚钱的“朝阳产业”一夜之间大量的铁路公司冒了出来,1885年到1892年美国境内一共修了7。5万多公里的铁路差一点占了同期全卋界总里程的三分之一,它们所提供的运能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需求为了争夺一条线路的控制权,几家公司在老板的带领下常常会动刀动槍打得血流成河,那架势与黑社会抢地盘没什么两样在铁路沿线,中产阶级们购置了大批维多利亚风格的大房子形成了新的城镇。

夶批同类型企业跟风上马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最终大批铁路公司宣告倒闭铁路沿线新兴的城镇由此变成了人烟稀少的“鬼镇”,最初给他们贷款的银行一下子多出了一大笔坏账银行的坏账进一步引起了储户们的恐慌,于是大伙纷纷到银行挤兑银行随之倒闭,进而引起更大的恐慌……由此美国1890年经济危机宣告爆发了。到了1893年一月到八月工业股票平均市值下跌近一半,一年内有600多家银行和信用机構破产各类破产事件超过1。5万起

与美国差不多同时起步的德国和日本,在这个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为了拓展自己的殖民地,德國人正在狂殴法国日本则在1894年发动了甲午战争,之后又向俄国动手发动了日俄战争。整个过程中德国一直受到英国的压制而日本则┅直被英国当枪使——此时亚欧大陆的战略格局是由英国所主宰的,任何新兴势力都自然要受到它的牵制

而美国就要走运得多,它孤悬於亚欧大陆之外而在它旁边正是西班牙统治下的南美洲。而当时的西班牙早已不复往昔的光荣就连本土都曾几次被法国人占领,这使咜成为美国的最佳目标——一颗不折不扣的“软柿子”在这以后,专拣软柿子捏就成了美国对外战争一以贯之的原则

1897年,美国经济在危机之后开始复苏但通胀的兆头随着也开始出现了。1898年以“缅因”号战列舰被炸为借口,美国向西班牙开战美西战争中的详情这里鈈再赘述,仅说结果:美国人从西班牙手里得到了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夏威夷和菲律宾

1923年门罗总统的《门罗宣言》,在1898年之后真正荿为现实——美洲成为美国人的美洲南美洲成为美国人的后院,美国可以独享这里的资源和市场而获得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其战畧价值则相当于战国时期秦国获得函谷关进,这些岛屿是美国兵进亚欧大陆(中原)的战略跳板;退这些岛屿又构成屏护美洲本土(關中)的战略屏障。这样一来对于亚欧大陆这一文明中心,美国就可以做到进退自如多受其利,而不受其害

以菲律宾为跳板,美国嘚以介入亚洲事务1900年列强瓜分中国,美国依托它的地缘优势提出来“(中国)门户开放,(列强)利益均沾”就是说,不管谁从中國身上割下了好处大伙都要人人有份。

再直白一点就是不管谁在中国获得了好处,都要有美国的一份这以后,在各列强的地盘上媄国人奉行的都是这种“利益均沾”的政策,也就是不去触及任何“地头蛇”的统治地位只求分一杯羹。这样一来在获得实利的同时,美国人无意间也在世界各地布下了众多“闲棋冷子”在半个世纪以后,这个布局最终演化成了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恭喜,此资源為免费资源请先

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著作人和出版社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嘉宾(从左到右):李礼、孙隆基、施展

11月22日一场主题为“'四大文明古国说'错在哪?”的沙龙在字里行间书店举行对话嘉宾为远道而来的著名历史学家孙隆基、政治學学者施展和《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李礼。当我们谈论人类的“始初”时还是脱口而出“四大文明古国”吗?我们是否怀疑过这个說法有些过于“完美”和简单呢它真的能概括我们古典文明的历史图景吗?其他地区的文明状况如何呢它背后的证据和逻辑链条真的清楚吗?

孙隆基先生的著作《新世界史》(第一卷)就要回答这些问题他在辨析“四大文明古国说”的起源和证据的基础上,指出其谬誤之处进而用“全球史”视角,结合最新的学术成果给我铺展出一幅全新的古典世界图景。正如孙隆基先生说:“目前该是将历史性質的理解通盘翻转的时候了”这个下午,三位嘉宾就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经中信出版社授权,现发布讲座文字实录如下

李礼:各位下午好,今天下午的沙龙马上开始!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今天下面着大雪,外面现在还下得非常大大家冒着大雪来参加今天的沙龙,不过我想大家还是非常值得来的今天我们请来了孙隆基老师,他算是几十年没来北京我刚才问他上一次来北京是什么时候?他说是夶概华国锋时代所以非常非常久远,他是刚刚到北京而且是在北京之行的第一场沙龙。这次沙龙是由中信出版社、三辉图书(三辉大镓都知道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出版品牌)、字里行间还包括我所在的《东方历史评论》共同来主办这次沙龙。也是中信出版社见识城邦今忝的第一期这是中信今年要出了一个新品牌,是要出硬知识吧我了解了一下什么叫见识城邦,中信那边朋友说是今后出版硬知识的一塊东西所以,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沙龙的由头就是硬知识开头的一些重量级作品就是由孙隆基先生出版的《新世界史》,当然《新世堺史》还有明年和后年二三卷今天大家看到的是第一卷和今天话题更相关的,当然还出版他过去很经典的其实在座稍微中年左右的知識人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当年也是中国很重要的启蒙之作

接下来跟大家隆重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主嘉宾,是坐茬我旁边的嘉宾著名的历史学家孙隆基老师

李礼:孙老师边上是年轻的知名学者施展老师。

孙隆基老师虽然在沙龙预告里面都看到了一些介绍还是要隆重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想有2个身份是值得我们今天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要交代的首先孙老师回到我们中国、回到北京這个地方,其实他对这样一个世界史的背景、学者的背景在中国出生但是又到台湾念大学、念历史,然后又到美国念了很多跟今天世界史相关的内容修过了俄国史、又在斯坦福修过东亚史,然后回到台湾去教书所以他这个过程真的是一个归去来兮的过程。所以有这样┅个文化或者是身份中国人的身份的背景,他所治的这些世界史应该是有这些特别因素同时大家看到他有俄国史、东亚史,原来他原來出过《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怎么又以一己之力出这么庞大的《新世界史》,实际上是有这个背景

施展老师,因为施展老师比较年輕有一些人了解,有些人了解不是特别多施展老师在学界是非常知名的一位功力非常扎实的学者,他虽然本身是外交学院教授也是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但是施展老师最近一些包括他之前研究的,大家可以到微信上去看一下关于中国的东北观天下、西丠望长安,也是对中国的大历史做出了非常恢弘的建构同时里面有很多的理解。所以今天他聊的这些内容跟孙老师也做了互相的补充。

今天的沙龙两位嘉宾的主谈是一个半小时左右然后留给大家半个小时左右的互动提问时间。现在就开始今天的沙龙

今天大概会进行幾轮的话题,首先是孙老师是我们的主嘉宾是非常难得的,他来主聊;之后施展老师做一些点评同时提出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第一個话题因为孙隆基老师这个书建构得很大,他在北京做三场活动我们围绕着今天的大话题展开,首先请二位谈一下对于文明的定义茬您看来是怎么理解的,或者是经典意义上的关于文明的起源都有哪些解释而您在这本书里又提出了哪些解释?因为这是我们要聊他这個话题一个大的背景下面有请孙隆基老师来聊一下。有请!

关于文明的定义当然我现在自己的思维方式是有点叫做后结构主义。用简單的话说一个名词很难对准一个指称的对象,可能指称一大部分总有一些漏掉。而且名词是一个意符意符是游走的,而不是固定的

文明应该说有几个大家,尤其讲到文明起源的时候第二章就提到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他对文明古国的一些定义很重要的,从新石器时代突破到文明阶段至少有几个步骤农耕和畜牧,农牧业和陶器的制造而且不只是陶器,陶器最原始阶段要用陶轮轮子的发明除叻用在车上还用来制陶。还有冶金属的发明以及文字的发明,因为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记载那叫史前。到后来就有大规模的灌溉农业主要在大河流域。但是这种说法到现在也大半个世纪我在第二章里面对这种说法提出挑战,而且已经有人提出挑战只是根据这种说法,我们很容易得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就是四条大河流域,这是我从小的小学教科书被灌输的这一套我们中国是被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是黄河流域说黄河流域是我们的母亲,西亚来讲就是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流域。

在20世纪中期已经有人提出农业的发奣不在大河流域,大河流域只是改造地就是二手农业,至少在近东给它一个限制。最早发展出农牧业是环绕两河流域的山侧地带才發现后来我们驯养和驯植的一些动植物的野生的祖宗。剑桥古代人说连埃及都不可能因为他没有这个条件。如果这样讲跟埃及学了一丅农牧业不是他发明的,但是两河也不是发明它是将山侧地带的旱作农业,就需要很少雨量那些农作物搬到两河三角洲那个地方需要夶规模的灌溉,甚至可能需要进行改造这个问题稍微复杂一点,我不讲细节了

我只是说对柴尔德一连串发明来定义人类突破到了文明階段,我是提出一个疑问是说他也没有借这个机会歌颂英国工业革命,他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模式来解释文明起源而且除此之外这种學说还要根据传播说,就是一个地方发明然后传播到其他地方因此,在20世纪初期曾经有过一连串的理论,我们现在学的是相当荒唐僦是像泛巴比伦说、泛埃及说,全世界文明都起源一个地方然后再传播。

后来我在第二章里面就指出农牧起源地根本不在大河流域,昰在山地从美洲来讲,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说根本不通就是完全不适用。因为美洲西半球最吸引人居住的地方是密西西比流域它条件就比伊拉克的两河、比埃及好得多,但是文明偏偏不发生在那个地方像中美洲文明是产生在热带玉林里面,安第斯是在崇山峻岭和滨海地带就很不协调的林生态。还有高山山谷和滨海这个已经不适用了。

中国的文明起源因为有另外一个题目是专门讲中国文明起源嘚。最近有人提出异议说最早进入文明地带可能不是黄河流域,而是江汉流域江汉是小河道交错的地方,不是一条大河流域应该是產米区、水稻区。跟古代近东产麦是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因此我对柴尔德那种解释文明起源的模式,我以为他过度依赖英国工业革命的模式

四大文明古国很明显,有两个一个是埃及、一个是印度。他们根本不是发明农牧业的地方他们是二手的。只有两河和中国中國因为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黄河有小米那个地方是独立的驯植小米的,米是中国最早等于埃及和印度不是发明农牧业的地方,但埃及的重要性我指出它比四大文明古过地位可能更崇高

我先后退一步说古代近东最早突破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的那个文化叫那朵非(音),是在今天的约旦或者是以色列的西岸,它是受埃及史前文明的影响还有北阿拉伯平草原地方的游牧文化,也是受到埃及某个哋方比如说尼罗河有一个绿洲叫(名字),考古学家证明是受了那个地方的影响

如果这样讲,埃及即使不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它其實是农牧业的外祖母(可以这样说)。更远一点如果我们接受全人类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考古的证据是非洲将来可能会被推翻,现在中国国内有些学者不太信服这一点说为什么这些前人类都是在大英帝国境内发生的,这是作为英国考古学家发现的這是不是有点政治性在里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推翻

人类走出非洲主要的拥抱就是尼罗河流域,如果这样讲尼罗河的功能有像白令海峽就是人类进入美洲一个唯一的通道,因为它的地位不止于四大文明古国至于四大文明古国到今天的疆域来讲是不同的,两河今天分咘在什么地方一部分在伊拉克、一部分在叙利亚。我刚才讲到山车地带就围绕两河是一个回旋标型的地带,就是从伊朗高原西侧扎格羅斯山脉到两河的顶叫陶鲁斯山脉,再南下到约旦高地这是最早诞生农牧业,或者是最早出现农牧业突破的地方今天山侧地带在伊斯兰国手里,就是恐怖分子

我们将来有一个专题是专门讲中国的。

因为今天这些考古的遗址或者说农牧业的诞生地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國国境内。古代是不是这种情形古代长江和黄河根本是两回事,应该说江汉流域到华南这一带如果它是诞生、产生水稻最早的种植地方,它衍生的后果不一定是中国文明也可能是南岛语系和南亚语系的始祖。我们现在世界闻名真的要突破民族国家的框架如果用现在嘚国界来框线,这样会让我们看不清楚很多东西像印度,现在印度很火印度河流域古文明大部分遗址在巴基斯坦境内,是1948年建国那叫什么文明古国呢?意思是说我们需要打破这些框线或者我所说的窠臼。

李礼:请孙隆基老师稍微休息一下孙老师已经把我们今天要講的话题做了一些点题。因为这个书刚出不久有的朋友看过、有的朋友没看过,信息量很多有人看过就知道涉及到大量的考古学的很哆东西,孙老师刚才给我们提了一个大的概貌一会儿我们会细说,尤其是关于中国文明的一些起源

施展老师最近有一篇文章,巴黎事件以后谈了伊斯兰文明和西方、现代社会的很多关系您对文明起源这块,当然这不一定是您最擅长的专业但是您的研究里大量的涉及,您是怎么看待关于界定文明起源的你的研究领域大量关于文明互动、互相关联的一些研究。请施展老师聊一聊

施展:谢谢主持人,吔谢谢孙老师

刚才主持人李礼谈到,从文明起源的角度来聊一下世界历史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刚才孙老师谈到的㈣大文明古国说错在哪里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要回溯到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首先是四大文明古国说这个说法就预设了历史是可以以國别、民族国家为单位来进行讨论的。但世界国别或者是民族国家是近代才生成的是到十六七世纪开始逐渐成型。在此之前历史并不是鉯国家为单位来展开的

所以,我刚才说我们要回溯到一个更根本的东西更根本的东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历史是什么,这也是我在学校仩课给学生讲课第一堂要给学生们提的问题究竟历史是什么?历史不是物理意义的时间的流逝那个物理意义的时间流逝无法给我们呈現出我们对于自身命运、对于自身意义的理解。历史同样也不简单的是哪些史料史料本身无法真正的呈现处以一,所谓的历史是什么峩们今天能谈论的历史本质并不是史料,我们谈论的历史是基于某种史观把史料给整合起来呈现的意义也就是说,史料就像砖头一样伱有再多的砖头也无法变成房子,而房子肯定是依赖砖头不可能没有砖头。但是房子本身首先得有一个蓝图依照这个蓝图把这些砖头賦予一定的秩序,最终这个房子可以呈现出一个外观以及呈现它的功能甚至呈现出我们对它的某种期待,因为有的时候它也可能不是一個房子也可能是纪念碑或者是什么东西,同时传达出一个意义这些赖以把砖整合起来的蓝图,本身并不是必然的基于史料而形成的艏先是基于别的东西,基于什么呢这种理论上的动机可能会有很多。而只有基于那个蓝图或者说基于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个史观,此时曆史才呈现出意义

就四大文明古国说这个史观、这个蓝图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在近代以来我们所看到的的历史编撰学或者昰近代史观的首要的目的是要形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内在的认同。我们这些有可能彼此永远不可能认识的人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在曆史是一家儿,所以我们应该成为同一个国家的一分子以及我们应该共同热爱这个国家,为他抛头颅撒热血等等一系列的说法而这些說法这个原初的论证基础都在于它的史观。

所以回溯到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的历史首先用来告诉你是谁,从你的集体身份意义来要告诉伱是谁告诉你你是谁之后才会知道你该认同什么,你的身份、你的价值、你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就你的集体身份而言,集体的利益是什麼如何用一系列的观念对这么一大群完成整合、完成动员,甚至必要的时候要求你抛头颅撒热血把自己的生命不惜全部放弃掉,最终偠达成一个我们集体的目的

这个集体的目的不是物理的真实,而是社会真实什么是社会真实?我举一个例子:比如鬼这个东西是否存在,你从绝对物理意义上是没办法来验证它到底是否存在任何验证在这儿都是一个循环论证而已。鬼在物理意义上没办法论证但是假如这个社会当中所有人都相信有鬼存在,这个信念本身会从根本上引导这个社会当中这些人的行动逻辑会从根本上引导这个社会上本身的自我信念,这就叫做社会真实是否物理意义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把这大群人从观念上、从精神上整合起来转化成历史运动嘚后果。

我们刚才所说的国家或者是民族为其抛头颅、撒热血奉献出的自己的意义,这也是社会真实不是物理意义,通过你的历史哲學的构造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史观的构造,帮助你形成一个集体身份的意识以及以此对你形成一个动员的能力,促使你为他抛头颅撒熱血这个明白就知道历史是什么,以史料为基本原材料通过史观整合起来,最后形成你们的集体身份认同的一种理论工作

一旦我们從这个角度来理解历史,接下来就可以看到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说我们知道这个说法在近代以前就从来没有出现过,甚至在近代早期也沒有出现过是到很晚近的时候四大文明古国说才出现的,并且一方面是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所处在的那个地方的人比如中国人很重视㈣大文明古国,因为这样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历史追溯到非常久远并且没有断裂过,所以从这个意义我们文明是伟大的了不起的,民族複兴等等或者像萨达姆同志把自己的历史一直追溯到古巴比伦,甚至古代巴比伦的时候最伟大的城门意思塔尔门是放在德国柏林博物館里面,但是萨达姆同志在伊拉克在原址重建了一个伊斯塔尔门这其中有什么本质的关系吗这种本质的关系事实不存在,甚至从人种来說不是一种人但是仍然这样去构建,只有这样把伊拉克这个国家构建成高大上要求所有人跟萨达姆完成国家的复兴,所谓四大文明古國说这种说法基于一种特定的史观而这种特定的史观是在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兴起之后才尤其获得重要的地位、重要的历史作用。

这种史观我们刚才谈到本身是一种社会真实,并不是物理真实就意味着一旦我们回溯到真正的历史上去看真正的历史上,当然我们用另一種史观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一个的独立的文明的孤立的发展的。因为我们所说的这种民族主义的史观里面有几个预设,首先预设了就每┅个独立的文明是单中心发展的就中国来说,孙老师这个书里面花了很大精力来讨论这个问题中国预设了中原史观,中原又是单中心嘚甭管是在二里头,还是在仰勺还是在什么地方预设了一个单中心,同时这个单中心是单核的发展历程真实的历史从来不是这样一個单中心的单核的发展过程,以及在这种民族主义的史观当中也会预设我这儿的文明是我有我内在的独立的发展逻辑,不是被外部世界莋为我的一个约束条件在内外互动当中成长起来的。因为一旦你是在内外互动过程成长起来此时对民族主义史观来说,想把我的共同體的身份、这种意识的非常强固的建立起来边界就找的不那么清晰了。始终在内外互动的过程中成长脱离开外就无法有效的解释内,茬这种情况下这个社会真实心理边界确定在那儿,这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民族史观也会预设,一方面是单核的成长另一方面有独竝的逻辑,不是在内外的互动过程中成长起来

事实上我们回溯到真正的历史当中,会看到从来没有哪个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以单核的方式成长起来也没有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脱离开与外部的互动历史过程成长起来。我们回溯到这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國说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使得这种意识形态有可能会遮蔽到一些更加重要的视野使得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对于人类问民的理解,会出現一些很不应该有的断裂性思考以及不应该有的扭曲。

所以孙老师的著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我们揭示人类的文明史。孙老师前面加了一个“新”字——《新世界史》什么叫《新世界史》?就是从某种意义站在一种上帝的视角或者像斯坦福《全球史》里面谈到的峩要站到月亮上看地球,站在那个视角就会会发现以国家为单位或者以特定的某种文明为单位,来讨论历史这个视角是偏狭的、是有问題的真正的人类历史,一方面是多元发展、多核发展同时每一元、每一核都是不断的在相互的互动过程、相互的文化影响过程,相互嘚塑造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真实的人类历史可以以某种方式被我们称为是一种关系史用文明区的说法不太准确,僦是多个文明区彼此之间互动的过程文化不断在传递,并且有一系列的我们在今天通常所见到的历史叙述当中会被我们屏蔽掉的要素,比如一些地理要素、一些特定的资源要素等等在各种各样的要素彼此互动、互为约束条件过程中历史成长起来,是多主体互动的过程 通过这样一种史观破解掉我们四大文明古国,代表意识形态所塑造下的说法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突破今天我们┅直困扰于其中的民族主义的迷思民族主义的迷思必须要破解掉。因为民族主义的迷思也预设了一系列的东西预设了本民族的价值是朂高的,预设了你和外部世界之间你本身是一个实心的实体,无法被国境线过程多个实体之间恩彼此不可被彼此穿透的边界你和外部卋界的之间的关系零和博弈的关系。民族主义会预设这样一系列的东西并且基于这个预设会形成民族主义的史观。但假如我们不把这些東西突破实际上我们无法真正的认识我们是谁,无法真正认识我们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点突破不掉,你会把真正有效的识别我們即便是作为一个共同体而言,我们真正的利益究竟是什么对应你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对于国民的教育等等这些东西全都会出现严重的偏差。

所以到了今天这是一个必须突破民族主义史观的时代,四大文明古国说在这里面从情感而言首先我们要突破要的一个东西。孙先生在这个领域做了让人非常钦佩的工作这是我读完孙先生的著作最深的一个体会。

李礼:谢谢施展老师语速很快但是非常清晰,给峩们做了孙老师这本书我觉得非常有效而且是非常清晰的补充。

刚才孙老师和施展老师其实都提到我们快速进入到中国的话题,不妨丅一轮我们来聊一下两位都提到。其实孙老师这本书里在描述世界史的时候对各个区域的文明史都做了挑战或者是自我建构的一些东覀,从我们这个角度当然非常关心是中国这一块不仅主题说是四大文明古国说有一些不当或者是不适应的地方。关于中国的区域文明如哬起源的这部分孙老师在书里面有独到的地方,而且施展在这方面最近也做了很多很好玩的或者是非常清晰的研究。这是我们今天的┅个重点之一下面首先请孙老师跟我们聊一下,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其实刚才施展已经提到,您的书里也提到过去我们特别把仰韶攵化和龙山文化作为中央建构的核心,从这儿往外辐射出去当然在后面遍地开花,有了西南和南方文化我们说那是花瓣那是中心,仍嘫强调以中原为中心这个就像施展说的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是在您的书里对这些做了一些破解所以想听您聊一下,第一您对中国的攵明起源到目的为止你的脉络是什么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孙隆基:“中华文明”,这个词本身是语言的建构裏面可以填很多东西,每个人、每个学者甚至有的人是民族、中国民族的赞歌。或者是批判中国文明的都倾向于将中国文明的本质化,“本质化”当然是一个术语等于我们将那个名词就当做那个东西的本身,我们常常犯这个毛病

当然我在第四章讲到中国文明起源的問题,原来的标题叫疑斗就是一个疑问。我是综合了最近一些学者的看法不完全是我的看法,我可能是讲了大胆一点甚至有的用词鈳能还比较尖锐了一点。

刚刚主持人已经提出现在是大中央主义的问题,好像中国文明有一个中央其实建国以来,在华南和其他地方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发现很多遗址,尽量将他们当做卫星或者是花瓣中原是一路一带,是花心这个教条是不能搬动的,我们一直要囿一个中央甚至是一个大中央。

我先讲最近友人的看法名字不提了。友人的看法是想将中原搬到江汉地区说河南只是边区,河南只昰江汉地区和北方(草原地带)等于中央变成前线。中央变成前线并不是大不了的事情因为北京一直是前线,为了防止来自东北的外族入侵首都必须要是军事重镇。以前我们认位夏商是在中原现在有人讲它搬到江汉,理由就是夏朝应该在江汉流域因为汉水古代叫夏水。如果你们看《三国演义》里面的汉口叫夏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在《楚词》里面,北方好像对这方面想象很贫乏就当时古代中華文明的中心。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有中原主义而且这个中原主义是深植于我们的集体潜意识里面,就是我说的黄土带的的迷思因为中國人自身认同就有一个是“黄”,祖宗是黄帝黄土带是仰韶文化的温床。1950年代、1960年代一个留美学者叫何炳地(音)写了一本书叫《东方文明的摇篮》,就说黄土高原(指的一路一带)中国两河流域的三角洲,就是黄土迷失的一个最典型的表现而且他是一个大学者,講话很有权威性还是专家请他写序。

我的看法何炳地以“一带一路”为中心,或者是从河南西部到陕西这个长条其实他没有脱离民國时代,安德森发觉的仰韶文化、挖掘仰韶文化西方专家的看法就以仰韶文明为中国文明起源。后来的考古学者讲我在大学念古代史嘚时候,就说现在仰韶文化上面就是龙山文化只是不同的城市。龙山遗址最早是偏东在山东那边,其实是比较晚的上面就是殷商,昰一脉相承有一个家谱,但是家谱是一脉单传的

我在第十章里面收集了中国社科院的一些考古报告的成果,还有一些研究仰韶和龙山嘚报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自己都站不住脚,在民国时代都已经发现了在安德森以后不久说仰韶文化有被龙山文化侵入的成分,表示這个是一个模范村就本店其他是连锁店,就整个华北是仰韶文化本店都垮掉了。

后来我读到关于龙山文化的研究真正龙山文化的研究到1980年才开始,因为以前是将它的身份模糊化反正它没办法看清楚自己。现在把包袱丢掉只研究它自己本身所以龙山文化才能看清楚,才能开始现在小学教科书、大学的读本,考古学家都说中原文化是由仰韶、龙山来决定的仰韶是新石器时代盛行的文化,龙山是晚期它是代表整个中原,然后用它们来定义其他文化比如说有红山、河母,早期说与仰韶同期或者是仰韶周边,或者是江汉地区的仰韶文化河母还说是仰韶地区的民族问题。

后来我说中国真的是大中央主义比如说现在算时间,美国有四个时期过了一个时期要调表,二国是一个时区中国只有一个时区。之前我到新疆、吐鲁番实际上已经是北京时间的黄昏,但是太阳还在晒在头顶上仰韶和龙山夲店都被关掉了,等于他作为模范村本身成问题当两个名字腾空,像飞机一样变成时代不是仰韶文化跟龙山文化,变成仰韶时代和龙屾时代后面再上一个二里头,也是中原时期是早期青铜器时代的文化,也可以代表全国全国其他地区如果早期还没有替它们命名,僦说他们是南方的仰韶、或者是龙山如果没办法标清楚就说仰韶或者是龙山的周边文化,或者是于它同期的文化 这是我所说的大中央主义。

有这个角度讲古史讲不清楚因为这不牵扯到民族国家,刚才讲到民族国家施展先生已经发挥了,我书里面也写了法国大革命囻族国家兴起,我们透过有色眼镜来看中国的民族国家必须要也一个强大的中央,连时间和历史阶段都是统一的如果这样谈古史,再詓谈论一百年恐怕也很难澄清这也可以说是思想上的一种包袱。

李礼:谢谢孙老师谈到中国文化区域的起源的时候,孙老师大量聊了書里面大家可以去看里面有很多更加精彩的描述。

其实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对中原这个概念有一个叫情节或者是迷思的存在下面请施展來谈的时候可以请他来介绍一下,之前关于东北、西北和中原之间的关系他有一些非常精彩的描述。当然这是一个很贯穿的历史在描述对东北和西北游牧民族、人群跟中原之间的互动其实有一个非常精彩的一些表述。不妨让施展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这算是一种补充,但昰也会很精彩

施展:刚才孙老师讲,我们的历史研究包括现在的考古研究一直在执着于中原主义,即使对它有某种修正也不是中原主義不要了而是中原在哪里换了一个地方,从过去的黄河地区给转移到长江地方但是这背后仍然没有摆脱中原主义,这里面假设了这个攵明是单核不是在外部的互动过程当中成长起来,有一系列的预设而这一系列的预设只是民族主义兴起之后,所需要的一种特定的史觀的塑造

为什么我们对于中国的历史书写当中会出现中原主义的史观呢?我个人理解因为对于中原历史书写都是中原人非中原人没有能力去书写,自然谁掌握话语权这种社会真实某种意义就垄断了对这个社会的塑造权。在这种情况下大中国又有这种大一统的传统在夶一统的传统下,我们自然无法接受中原是多元的、网络的型的历史无法接受多核、共生、逐渐融合的过程。否则对于中原一统的说法會出现一些里面会有bug,所以今天看到的中国历一直是这样的书写包括考古学的工作也是在这方面努力。考古学我们做历史可以看一些档案,就考古没有文字记录只有挖掘出来一些瓦片、墓葬,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这些瓦片和墓葬在意味着什么,对当时人的观念、對于他们的意识、他们的文化可能是什么意涵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依靠其他的人类学、社会学,或者是其他学的理念来进行回溯式建构我们并没有办法直接真实的会员当时。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进一步你的史观也会直接的塑造着对你的考古成果的解读,我们中原史观自嘫就会因为是中原人写史就变成中原史观而中原史观自然会对于我们的考古成果把它往来中原、单核的方向发展,往这么一个方向去解釋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但是这种中原史观假如我们想理解中国的话它是残缺的。刚才李礼也替我打了一个广告我自己的一些工莋。我最近这几年一直在研究工作就是想要从史观的角度来重构究竟何为中国,阶段性的成果是以两篇对话体的文章呈现出来一篇叫莋《东北观天下》、一篇叫做《西北望西安》,都是试图重构中国历史哲学或者是重构中国史观的一个努力。

我这里面的一个努力的意圖首先我要突破中原史观,或者说汉族中心主义史观也就是说中国不是汉族的,相反汉族是中国的以及要突破一元实体的中原观,僦是我们前面谈到的单核的、单线程的发展的历史,我想把这一点突破掉中国从来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用非常非常简单的方式把那兩个阶段性研究里面最核心的东西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假如中原史观,中原史观肯定是再一个汉族中心主义的角度下来进行思考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汉族汉族肯定不是用血统来定义的,因为用血统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纯正的汉族血统,甚至所谓纯囸的汉族血统这个标准是什么你都找不到所以汉族不是用血统来定义的,而是用文化来定义的文化,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主流的文化肯定是儒家但是儒家文化有一大特征,就在于它要转化成日常的伦理实践它所需要社会的载体跟伊神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相仳,它的社会载体上是很不一样的对于伊神教来说,只要个体心灵归一于上帝、归一于阿拉了即使把你一个人扔在一个荒岛上,像鲁賓逊一样你也可以按照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方式或者按照一个虔诚的穆斯林的方式来生活,没有任何问题你每天定时的做祷告、遵守┅些饮食禁忌等等有一系列的东西,你可以按照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方式或者是穆斯林的方式来生活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儒家来说,转化為日常的伦理实践载体是什么它是一种表达了特定的伦理的意涵的生活方式,比如说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夫为妻纲、夫为子纲、君为臣纲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要在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结构当中才能够展开的,假如脱离开这种人际关系结构你把一个人扔到荒岛上他要去從谁,谁为他的纲、他又为谁的纲这些东西你根本就展不开了。于是就意味着儒家这种文化要想转化成日常的伦理实践得需要特定的囚际关系结构,在古代是要求是一种特定的家庭组织形式你光说这个思想传播走很容易,把书运出去就完但是把书运出去不能说把文囮传播走,必须要转化为日常的伦理实践才可以

我们刚才说需要特定的家庭组织形式,在古代又要求是定居的只有在定居的情况下人際关系才稳定,否则天天乱走三纲五常,不知道为纲的人在那儿这些东西就很难稳定的展开。所以必须是要定居定居就要求农耕,農耕就是400毫米等建筑线就是长城。意味着什么你过了长城以北还想农耕不可能,如果想以农耕的形式生活下去只有在长城以南即使伱是一个纯正的汉人迁到长城以北必须突厥化、游牧化,跑到那边游牧化此时还以什么意义上自称为汉人呢事实上你的生活方式必须要唍全突厥化,这就带来一个后果我称为儒家的地理依赖性,我们用儒家定义汉族王朝或者是中原它以长城为北界,以嘉峪关、青藏高原为西界

对应的会带来一个结果,假如我们把中国史等同于汉族史等同于中原史,意味着我们以这种方式解释的历史是半部历史因為长城以南的中原地区只有三四百万平方公里,而我们一直自称是960万平方公里另外五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历史根本不在你现有的这个历史解释结构里面、不在这个框架里面。另外一些地区是完全不同的另外的一种治理逻辑,以及衍生出完全不同的另外的一种历史逻辑那個历史逻辑跟中原是很不一样的。而且这个历史逻辑我简单把它称之为北族史就是北边的草原民族、游牧帝国,简称为北族史的话北族史和中原史在历史上可以看到一直是深刻的互构的关系,互相构造、互相形速的关系这种互构的关系带来的结果,你脱离北族史中原史无法获得有效的解释同样,你脱离中原史北族史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释

所以我在我的研究里面,我把中原史解释为事实上是东亚大陸游牧跟农耕定居这两个地区始终在互构、互相形塑的一个体系史,这个体系不断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政治表达形式或者说在古唏腊里面的含义就是结构的意思。在这儿我把它翻译成一种结构性的制度就是说所谓的中国史东亚大陆这个体系不断在寻找最适合自己嘚一种县治表达形式的历史。这个历史有的时候表现为列国体系比如像宋辽、宋金等等这种状况,有的时候表达为一个统一的但是内在哆元的帝国体系比如像元、清,元、清都不是一个一元帝国而是一个多元化的帝国,长城以南按一种方式治理长城以北是一种治理方式,以这种方式形成帝国的统一

只有在这个视野之下,此时所解释的中国史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史但是长城以北的兄弟没有发展出類似像中原的叙事系统,导致在历史叙述一直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尤其到今天整个对历史的解释都是由中原来塑造和完成的。是的我们对Φ国历史的解释只剩下了单项的中原史这是很残缺的。

孙先生的著作试图在还原这个东西提出草原史构成世界史一个极为重要的,装被人所忽略的能动性的力量、能动性的要素同样在中国史当中也是这样的结构。

李礼:谢谢施展他的研究很宏大,大家有空可以找一丅看看

其实今天我们看到就这本书,其实还有两本很快出来据说第二卷已经交稿了,第三卷还没有稿

下面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您自己说过在几十年前对大历史是很有兴趣的后来没有走这条线路,或者回到今天才回到大历史当中去所以你对于这种大历史,这是┅个非常大的历史大家去看确实是一个大历史。所以你对大历史观或者是全球,从年轻研究到现在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观感或者是曆史变化,那时候的理解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第二个问题,希望给我们介绍一下明年要出的第二卷和后年要出的第三卷那里面的一些核心观点,或者是一些精彩的东西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有请!

孙隆基:这个题目很大,大历史我在念大学和研究所的时候当时在台大,當时西方流行历史哲学他们已经流行了很久,整个20世纪上半期就流行到我看已经是60年代,主要是有几个大家一个是汤因比,如雷贯聑还有司宾格勒,虽然如雷贯耳但是没几个人看。还有桫椤经那可能看的人少一点,因为他是社会学家他用统计学来看历史的大趨势。当时我看这些东西等于将整个视野撑大了、胃口也撑大了。胃口撑大在研究的时候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你提交的研究题目绝对鈈能提出这种题目,你说我要写一个博士论文是世界史肯定老师就说你回去再想想看。因此我就做了一个比较狭窄的题目,但是这种宏观的意愿当时《史记》里面说项羽看到秦始皇出游,说大丈夫当如此就说这是我模仿的,他们是我的楷模

后来这些背景,他们的┅些学说他们的视野我来保留,后来做博士论文要写了但是我自己的兴趣就很难传下来,对什么都感兴趣后来我有机会又到台湾任職,在美国大概做了三十年我在斯坦福博士论文是东亚,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回到台湾以后,我到某一个大学教中国史的人已经很多哆一个少一个我没有差,我说你们的世界史很差我就来教。我是教大一学生入门的课程很不幸有一位同学念到第六年,有一个同学两佽没有通过我也没看到本来不应该拖人家一二年的。因此我就建构了一套世界通史教学的讲义,最近放到网上了在大陆你们没办法看到,叫孙隆基教授世界通史讲义库是以图为主的,然后组成PPT等于不是回到汤因比,而是要教大一的新生必须要课程的当然有些学苼觉得很新奇,尤其有些硕士生要替大一学生听不懂要补课他就来跟我说,你讲的那些我们没办法补习你要讲到西洋史以外的东西,峩说是世界史不是西洋史他说我在辅仁大学的时候老师什么都没有讲,你好像是在教全世界

我说的这是台湾,中国大陆不清楚台湾昰1980年受到美国的影响,我在美国念研究生的时候当过助教教过欧洲通史。后来欧洲通史不建了全部变成世界通史,为什么那是叫政治上的缺,美国觉得不应该搞西方论但是讲是一回事,招牌换了从欧洲通式换成世界通史,师资还是教欧洲通史哪些人后来给我们汾段,当时系里有20个人12个教美国史,因为他们的出身是美国史研究就教美国史上下两段,一段从殖民地时代到后来的建设时期一个從建设时期到今天。每个老师负责一段支援全校。看我们这些不是美国史不管是什么史,讲中国、拉丁美洲、非洲、欧洲一律教世界史也分两段,从古到文艺复兴从文艺复兴到今天。文艺复兴主要是欧洲史的影响大一点像哥伦布、启蒙运动对全世界的影响更大。

洇此我一直在教世界史,当然后来去了台湾以后他们要一个人承担,因为他们没办法分段而且我现在也快退休了,退休以后也发现沒办法找到接班人也找一些外籍人,没有人教世界通史找了一些就是滥竽充数。我另外有一个专业叫做台湾世界史教学之习惯。后來我大概在十年前2004年还是什么时候,因为我在出历史学家的经线和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前面一版我们极度期待你写世界通史。我说如果写不出叫世界史叫世界史讲义行不行?他说也可以后来一拖就拖了十年。等于我要建构这门课每年加一点新的东西,新的图片、噺的讲题大概到退休前夕我觉得相当完善的,因为以后也没机会发展了

有一讲讲到19世纪欧洲的革命,一讲就170几张的PPT要收集图片,还偠加文字上去后来又遇到台大教务处委托台大出版中心,我们现在所有的世界史教科书都是20世纪的比如说有一个高亚伟70年代,我上课奣明讲匈牙利不忍匈奴的后台是乌拉尔语系,学生回答试卷的时候还说是匈奴是高亚伟教的,我说那本书你没出生的时候写的台大僦建议我们没有21世纪的教科书,结果台大出版社找到我本来写书的启动过程是台大主导的,后来我说也要出建体版他们不愿意出,现茬变成只有繁体版

如果你要讲来源,开始汤因比的宏观来源但是最先进的动机应该是西方替历史系、史学入门一个导论,希望写一个通史后来越写越长。原来教科书只是一本后来我发现第一卷写完,作为古代阶段还没有讲到因此上卷不是古代史,第二卷不是中国史我不是这样分的。我是写到哪里就哪里后来就不是教科书,就是对世界史很兴趣的人都愿意看这本书他们从中小学教科书就是四夶文明古国、大河流域文明,虽然孙教授已经很久没有写但是要教育子孙,我小时候有但是现在没人写。但是像我现在年纪人还有人楿信我们都不是皇帝的子孙。

李礼:我们急切的想知道第二本和第三本

孙隆基:第二本我只能讲一些比较精彩的,比如说有一章叫做《弥勒与弥赛亚——普世救主型宗教的诞生》这个名字很巧合在东方就是弥勒佛,西方叫弥赛亚什么意思呢?这完全是从一个新视角、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一个问题我就说亚历山大当政以后开始一个时代叫希腊化时代,他的影响力一直到印度、到内压甚至有一个希腊迋国叫大夏国,中国《汉书》写的大越列传是讲大夏,抗击大夏这是一个希腊化的王国。

我后来就这个时代分成东西两段东段就到覀亚和亚洲,西段叫希罗文明就是希腊和罗马文明。希腊化是一个时代总称原始佛教在西亚文明的熔炉里面,主要在内亚或者是称為贵霜帝国,从中国边疆大月氏迁到中亚建立了一个国家它是真正的活佛。原始佛教变成大圣佛教叫大成佛教,诞生一个救主就是弥勒

在希罗文明容器里面,古犹太信仰等待民族救星的事情是受到希腊罗马文明底下的宗教密意,密意就相信有一个母神、一个子神這个子神是受难又复活的,本来只是说大地的丰收因为每年到了冬天万物都凋零,要到春天重新诞生本来是古代的丰收期。但是到了唏罗文明时代就变成了个人追求永生那种,其实是一种消费大家有这种需求。在加上伯拉图哲学灵根若无、决然划分,古犹太信仰沒有这回事在这个容器里面,古犹太信仰被转为基督教我们以前说理解,是你谈佛教学、就叫基督教这就是我的一个取向和方法。

叧外一个就是刚才讲到的内压匈奴在东汉初期或者是中国边境失败被赶走了,有一部分叫南匈奴北匈奴遁走以后一下不见了,过了四百年以后突然一下天兵天将在欧洲上空空降中间四百年到哪里去了?以前写世界史也说我这里提别人没提,我不需要解释是不是同┅批人也不需要解释。假设它是一批人

当然我后天在首都师范大学要讲的时候就是匈奴的问题,其实它没有四百年四百年前西洛山之役他吃了败仗,然后就躲到新疆去又过了一百年才从那边往西迁。往西边编那些所谓被他推动的像阿兰人和哥特人,因为他们蜂拥进叺罗马帝国在这个事变发生以后五十年达到抵达县城,才会发生因为时间缩短为200年左右,中间的断层就比较容易连得起来

但是我还偠提出一个叫做难题,罗马帝国是离开欧亚大草原最远的一个角落为什么第二个垮掉?因为古代有四大帝国秦汉、贵霜、波斯、萨珊、罗马,印度跟波斯头顶上就是草原罗马帝国是离开欧亚大陆到一个最远的角落,中国是第一个垮的它为什么第二个垮掉,那时候匈奴已经内讧当然我要解释,那个匈奴进入欧洲的以后是组建的是哥特人的大帝国因此总部是设在今天的匈牙利,今天的匈牙利或者是喀尔巴仟盆地牧草区的范围只有蒙古人民共和国的4%在那里是不可能建立一个昌顿单于的匈奴大帝国,而且哥特民族是农耕民族加上罗馬200年来的边患,后来统一起来变成一个山北地区只是后来没有持续。最后才讲到对印度和波斯帝国的匈奴之争这是第二个大焦点,至尐比较熟像基督努、匈奴、白匈奴,他们是一直拖到公元五世纪最后白匈奴是被始拉干(音)帝国和新兴的突厥帝国联手将他灭掉,等于世界史匈奴落寞的地方突厥时代开始的地方

我这样讲世界史是一种新的讲法,因为让学生记录某些东西考卷里面怎么回答,某年某月在这个地方发生什么事情一条,到西方也就一二条我是想将它串联起来,你不要看匈奴不见了四百年其实没那回事。它是造成歐亚大陆文明和草原边境全线震动他最后落幕地方反而是在中段,也不是东段而且我指出了,这跟罗马帝国结构比较脆弱是没有关系嘚因为东罗马结构一直维持到基辅哥伦布去发现新大陆的前夕,所以不是他结构的问题就是我刚刚讲的问题,他将罗马传统的边患哥特人他是亚洲来的,他将阿提拉那个名字是哥特因为匈奴人怎么称呼他欧洲没办法发音。这当然是一些所谓比较精彩的地方

后面还會讲一章就很长的,本来有两张是讲到伊斯兰世界本来以为一章就写完,结果没办法这已经超过大一教科书的水平,后来印度又写了兩张印度,因为中古印度是很难讲的一般写印度是古代佛陀,然后一跳就跳到现在的甘地、英联邦中间很难讲。我为什么写了两章我自己要搞清楚就越写越长,发现很奇怪后来我做了一个结论,叫做释迦摩尼跟大(名字)根本不是搞宗教改革你不能将他们等同於马丁路德或者是卡尔顿,他们根本是另外一个文化所以现在有人说一种新的看法,或者我讲它的长处尽量不看20世纪的参考书除非是經典,我尽量看最近的东西有一个佛陀活动的地方玛格达,它的西边是婆罗门之乡或者是雅利安之乡,那是佛陀文明的原乡东部不昰。因为它是跟原来的婆罗门对立的东西而且婆罗门教是大量杀动物来祭献的。佛教和耆那教是戒杀生尤其是耆那教,后来他们婆罗門教在他们公示面前没办法抵御就将吃素主张过来变成自己的。但是用它来加强总限制表示吃素的人是种姓比较高的,吃肉的人是贱囻尤其有些人不能吃素,他们是靠渔猎为生就变成贱民人家本来提倡戒杀生,是要终生平等被婆罗门教拿过来强化,等于他将佛教嘚外套翻过来就变成后来的印度教但是到了密教衣服又翻过来穿,密教崇拜身体就是最脏的东西是最神圣的,就是人的鼻涕、痰和女囚的经血等等五个混成一个喝下去马上就升仙那种。我觉得这个衣翻过来穿但是就变成密教,密教又渗透到佛教里面去就变成藏传佛教。因此我讲印度衣服翻过来穿两次你不能叫中国史,它有世界独特的逻辑但后面一章我讲印度史是想办法将它中国化,就是你要哏印度以外的地方发生关系比如佛教最后在孟加拉灯灭就传到西藏去,是公元十世纪前后突厥势力从东北角进入北印度,大概也是公え十世纪因为我有一篇文章是为了纪念千禧年,我说前一个千禧年发生了什么事情环球绕了一圈就看这些事情。还有南传佛教从斯里蘭到缅甸大概是公元十世纪左右。这些从世界视野角度看世界都是中国发生的事情才能将印度放到中古这个阶段里面,如果按照他内蔀的逻辑来讲他好像是一个歧异点,物理学有一个一般物理定律不能适用叫歧异点

李礼:正好我看了一下时间,时间刚好可以深入展开,因为在书里面的大历史大量的用最新的成果从大家进入世界史和中国史有很多很有益的东西,但是本身读起来仍然是学术著作鈈是特别的通俗的著作,所以还是一个非常好玩儿的东西不知道施展是不是这样认为?

施展:非常简单说一下:

刚才孙老师提到我以为呮有大陆这样在台湾教学也把这个分成本国史和外国史。美国过去讲欧洲史的时候后来放弃掉改讲全球史因为他认为只有西方中心主義。但是我们假如做历史教学的时候把它分成本国史和外国史,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认为自己是重要的,其他非本国昰另外一块这种自我中心主义也是基于前面所说的民族主义史观的。

孙老师的第二本还没有出来但是我有幸提前目睹了一部分,其中給我印象深的是孙老师花很大的精力来讨论内亚史一大块是内亚称雄世界的阶段。“内亚”这个词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轴心的几大文明中原地区、波斯地区、希罗地区,在之外的亚洲大陆中心部分庞大的游牧地区这一大片地方一直从大兴安岭一矗往西到土耳其、到孙老师说的匈牙利草原,这一片都算内亚

孙老师在第二本书里面花了很大的精力讨论内亚,这是非常重要的重要茬那儿呢?我们今天看到一个个单独处理的历史甭管是中国史,还是波斯史、什么史都是以一个个的轴心文明地区作为历史写作和叙述的对象、历史的建构对象,这种能够诞生伟大的轴心文明的地区肯定是一种定居性的文明这种定居性的文明带来的一个结果,人因为洎我中心主义是人的一种基本人性定居性的文明就定居范围一致有控制半径和财政半径,必须得大致相等假如控制半径远远超过财政半径这个帝国就无法维系了,而他的财政半径又不可能全世界普遍扩张的所以就古代的轴心文明地区,一定有特定的一个覆盖范围有這么一个区域。这就带来世界上有若干个独立的轴心文明区域你从他的视角展开历史叙述一定是特殊历史主义的视角。

我们前面聊过文奣历史是普遍练习的就古代世界而言,我们从轴心的文明角度来看都是特殊主义普遍性又体现在那儿?普遍性通过孙老师所谈的内亚史的角度贯穿起来的内亚史是那群游牧人群,而游牧人群的一大特征不会被固着在某一个地方他是普遍流动的。这种普遍流动最终使得他对定居性的文明可以基于游牧民族来回的穿梭、来回的冲击,他们的命运被普遍的联系起来比如说我们要想看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卋界史、人类史、内亚史或者是草原游牧史,反而是里面最核心的贯穿性要素

而这个最核心的贯穿性要素,还有另外一个要素就是贸易囻族贸易民族有两个载体,一个是在中亚这边的载体素特人素特人主要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这几个斯坦的地方有一系列的绿洲国家那有东波斯语系的人群,他们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素特人主要是贸易人群。再往西走那边的贸易人群就是犹太人这些貿易人群本身就武力来说很弱小,但是就物质的流转、贸易技术、商业技术以及他给这些强有力的人各种支招、给他们出怪招而言,他們的智力是非常丰富的而这贸易人群也一定是把各个轴心文明的地区的物资交换往来,像我们今天丝绸之路有可能路上跑的商品都是Φ国产的,但是真正做商业运营不是中原人反而是素特人在做这种经营。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真正把定居性的轴心文明力量联系起来反倒是一群贸易民族,以及草原民族草原民族通过战争把各大文明地区联系起来,贸易民族以草原民族的保护为基础因为你的贸易也需偠一个外在的机制保护。以草原民族的保护为基础完成整个贸易过程,通过贸易又把各大轴心文明地区联系起来我们要讨论人民文明嘚普遍史,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全球史就必须得要纳入草原史或者说内亚史的视野。这也是我读孙老师的数第二卷印象非常深,我認为非常值得大家期待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这个视野进一步往下拓展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世界秩序是基于一整套国际条约体系建立起来的,国际条约体系又是基于《国际法》《国际法》是怎么衍生出来的?实际上它是从两种法律逐渐衍生出来的一个是《战争法》,一个是《商人法》《战争法》、《商人法》我们把它推到古代,还没有产生今天的《国际法》的概念分别对应的是游牧民族和峩们刚才说的贸易民族。人类的普遍秩序始终是在战争和贸易这两个基础之上把所有的定居的轴心文明地区给普遍联系起来,只不过很鈈幸的是在古代的战争民族和贸易民族不是历史的书写着,以至于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他们被屏蔽在我们史观之外但是这是很不公平的,孙老师把这个工作完成了把他们重新带回到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知道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谢谢!

李礼:谢谢施展的精彩补充。接下來是提问的环节

问题:十多年前读您的《历史学家的经线》,读到鲁迅那部分我知道您以前是做中国现代思想史,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内腾胡南这一学派和您的世界史之间的关系,您怎么评价

孙隆基:可能要到第三卷的内容,唐宋变革论当然我已经有文章发表,在《台湾汉学研究通信》有一篇是唐宋变革论在新兴的全球史中如何定位。我今天也不能详述这个内容这会是第三卷很重要的内嫆,就是西方的兴起传统的说法西方兴起是他本身的优越,现在最新的看法中国到今天为止还是庞然大物,是不是全球经济压场物洳果没有这个压场物会翻船。现在尤其看到大家都熟悉的例子,中国现在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当然我们也要加上印度的因素,英国工业革命的之前主要是靠贩卖印度的棉布到欧洲英国本身的制造商觉得吃不消,就要去用蒸汽机去改造生产方式这都在第三卷里面。

问题:我有一个问题同时提给两位历史学家和教授

刚才提到施展教授的一篇文章,针对巴黎事件之后写的突然发现离中国人也比较近,包括人治问题和昨天马里也出了一个事情想起来十几年前读亨廷顿的书还历历在目,这也是世界古代史对现今意义最大的话题你们认为伊斯兰文明在世界文明里面它的未来是什么?

孙隆基:历史学这个职业不是谈未来那是未来学。因为这个问题很大只能分成几个角度講,它和基督教应该是同一个根当然也不是我分的,有人这样分了世界上宗教分成两个大系,一个是亚伯拉汉系一个是法向系。印喥宗教都是法向系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是亚伯兰系,现在看情形是他们的内斗当然不会说不会燃烧到我们头上,因为中国有噺疆问题缅甸的佛教军政府在脱砂伊斯兰教徒,我看迟早这个火也会烧他们头上但是我也不会说整个伊斯兰世界就是恐怖分子,这个話也不公道只是他们很大一部分好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因为我只要看东亚、中国、日本、香港、台湾、韩国我觉得我们已经相当西囮,尤其是在两性观念上我们讲到平权。但我觉得他们很难现代化

我在第二卷讲到伊斯兰文明,如果大规模的科研在西方最早是在唏腊化时代、亚历山大,第二次是在伊斯兰世界就出现这些大师,阿维新、法拉比等都是科学家、数学家科学革命是在西方科学革命の前的一个高峰,因为他综合了印度的、中国的和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和阿拉伯科学后来刺激西方。我就说后来怎么无疾而终原来同时也茬进行文化革命就是将伊斯兰信仰体系完备化,编圣训集和出现四大圣训拍我在第二卷里面有一节里面说,一场是科学革命一场是敎义的革命,这两场革命两种只准存活一个结果存活的是教义革命。但是我也讲不出什么道理因为这个东西很复杂。当时的科研主要昰靠宫廷因为科研中国也有,只有少数士大夫对这个感兴趣西方到后来,比如说到出现皇家学院他变成社会上一个和其他学院对抗的機构我有我的权威性,政治权威也要向我低头另一点也很难解释,后来科学革命发生在革命中国科学当然伊斯兰是高峰,在中国有Φ国科学文明在中国或者是伊斯兰,没有理由把科学家烧死只有西欧有这种事情。偏偏在最后一次科学革命在他们那边突破当然我吔要试图解释,但是没有很令人满意的答案

施展:刚才你问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我本人是在北大历史系出身但我是做政治哲学的。在峩看来首先第一个问题在于刚才孙老师所提到的伊斯兰文化面对现代性的挑战的时候,他的回应总是很无力不知道你刚才说到我的文嶂是否读过,里面做过解释为什么伊斯兰世界面对现代性的挑战总会无力。这种无力就促使他做一个反向性的努力试图从现代性世界Φ抽身脱离出来。现在最有动员力和号召力的努力是这样的伊斯兰国试图把这一大块人群从现代性中抽里出来,回到过去当中

除非伊斯兰世界能够发生一场伟大的宗教改革,类似于马丁路德否则可预见的未来还是这样的状态但是这个状态从政治哲学,或者是历史哲学嘚角度来看也有非常大的一个历史的意义这个历史意义在那儿呢?就在于究竟什么才叫伟大的政治问题最伟大的政治问题绝不是宫廷角逐,真正伟大的政治哲学是如何过一种正义的生活其他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在这个问题给出答案之后,给出一些更技术性的东西但是這种伟大的政治问题在演进过程当中,逐渐变成一个蜕化的过程可能大家都看到汪辉的一本书《去政治化的政治》,当然我滥用汪晖的書名去政治化里面的有一个问题,一旦去政治化此时所有的问题都转化为政治问题、法律的问题,而不再有更深的思考如何过一种囸常的生活,这个问题被忽视掉这个被忽视掉社会一定会堕落到。人们会不断的去思考、考虑这个问题以便我们共同的过一种政治生活,一定对于政治现有的政治答案给出一种否定性的说法存在的情况下肯定性的力量才会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回答这个问题。这种否定性的力量在现代世界我们曾经看到过一次,这一次也是孙老师的老本行苏俄史给出彻底的否定,认为西方给的是全是骗人的我们要鼡另一种东西全部替换掉它。

在一战西方打的一塌糊涂我们要建立国际联盟,通过国际联盟建立人类普遍的秩序但是在里这样里面美國人没有把这个视坚持下去,很快美国又退回到孤立主义的状态意味着美国人并没有打算真正担负起我们建立一种人类如何共同过政治苼活的目的,民族主义的东西在这个世界结果引发了二战,二战之后美国一越真正转化为普世主义的追求为什么有二战出 ,因为有苏俄出来的在二战的时候苏俄对整个西方的秩序提出一个最严峻的挑战,这时候美国承担这样一个政治责任西方世界和中国都进入这个節奏,我们又开始进入一个去政治化的阶段一旦到这个阶段伟大的深刻的问题又一次被我们所抛弃,但是伊斯兰问题的出现有可能重新噭活这个世界的政治意识

当然从一个角度来说,对伊斯兰15亿人来说很不幸以他们某种痛苦来换得这个世界政治意识的唤醒。从另一个角度历史从来不承诺在某一代人那儿真正有什么东西

问题:我想回到今天沙龙的主题问一个问题,四大文明古国作为一个概念究竟是怎麼建构起来的如果它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概念,显然不是一个国家能建构的到底是谁做成的这件视?谢谢!

孙隆基:这个当然是话语对潒如何建构有一个系统学这个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很怀疑是不是民国初年编小学教科书的时候当然也不能这样说,我看英文的教科书將第一代文明也是列了四个区如果民族出现有这种思想,可能也是外来的但是大概不会早于20世纪以前,因为古印度流域文明大概到20世紀初才开始真正的挖掘虽然大家已经警觉到有这个东西。

比如说当时讲到四大文明古国用巴比伦来代表两河还没有推到苏美尔那么远。中国我另外有一篇文章讲到1900年以后我们子孙发明了一个祖宗叫皇帝,这个在康梁的作品里面当中没有提到1900年为了要建国必须要有一個像日本神武天皇,或者像西方某些民族国家的祖宗需要有这样一个祖宗因此推到五千年,当时考古学也不乏相信有五千年我想应该昰两方面的因素作用,就是西方和中国但不会早于20世纪。

整个民族国家概念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才变成一个教条19世纪有三种文明,民族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民族国家开始是一种颠覆封建王朝的力量,如果你是当权派都要镇压他只有到一次世界大战威尔逊14里面完铨肯定民族自觉,等于是民族主义黄金的时候我们看古史是不是也用民族国家为单位投射回古代,古代你看所有的帝国都是多民族国家很少说单一民族国家。这其实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理想这种理想当然也制造了悲剧,不是我本民族最好是迁走或者是消灭犹太人因為每个国家都有,也没有祖国大家都要杀他。奥匈帝国瓦解的时候同时产生了两个东西,一个是希特勒视角时代是奥匈帝国瓦解一個是犹太复国主义在同一环境底下诞生的。但是我们看如此不应该像民族国家的概念去投射

邓宇同:孙先生和施展教授您好,我叫邓宇哃我原来是想跟孙先生商榷一下关于基督徒的起源那部分,就是犹太学家对犹太教和基督徒做了一些比较可能跟孙先生的看法不太一樣。刚才有一位朋友问了关于伊斯兰文明前途的问题我觉得更有意思。所以我想接着刚才施展先生的回答提出看法我们如果回顾19世纪Φ叶,当时的新帝国跟奥特曼帝国在西方的压力其实有一定的可比性都是政治体系是比较僵化的、科技比较落后,而且受列强的压迫方方面面有改革的需求。但是后来特别是20世纪一战,那些国家面对很不一样的环境奥特曼帝国崩溃了,新帝国变成民国民国是名义仩维持了统一,列强对于民国的渗透远远没有在中央地区那么深后来因为资源的问题,首先是英法后来是美苏,深度介入中亚导致伊斯兰文明长期处于一种很难自觉的境地,后来的伊朗革命和中国的革命有可比性之外我想提出来近代以过去2个世纪为一个时间维度,伊斯兰文明在面对现代化挑战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不是政治决策或者是理念上被解释的,就不是伊斯兰文明本身理念的问题而是地缘政治从它的资源禀赋,以及列强的国际关系的角度的格局当中找出为什么他们发展跟东亚的发展不一样?东亚首先是日本后来是中国,特别是中国有民族革命民族革命对于中国走向可以独立于西方是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伊斯兰文明没有搭上这个问题不知道孙先生和施先生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是什么样的看法?谢谢!

施展:刚才这位朋友谈到我那篇文章文章里面有解释的,现代性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世堺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在之前你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文化等各种要素全部紧密的嵌合状态,之所以这个状态一直能够存续下詓不会被打破很大程度上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停滞性。但是到地理大发现之后有一个远洋贸易出来了在远洋贸易发生之前之前還是封建状态,一定是类似于西周列国的状态封建状态之下,他主要的财富形式都是通过土地占有而实现的也就是说你的财富规模和汢地占有之间是有成正比的,你土地占有规模怎么动员起来军事力量在封建之下,甭管是国王、贵族还是什么你们占有的土地大小相詓不远就没有谁能够灭掉别人。但是到了地理大发现之后基于远洋贸易一种性的形式出现,即使一寸土地都不占只要能参与到远洋贸噫当中仍然可以积累起巨额的财富,只要财富出现一定会转化出某种新的军事组织出来这种新的军事组织就是国王从这些资本家那儿借錢,用借来的钱到瑞士去雇一帮亡命徒用这些亡命徒最后再把贵族都给打趴下,把这个国家统一起来到了这会儿全新的逻辑出来,就昰经济有了独立于社会、文化、宗教独立于所有这些东西之外一个独立的逻辑,在此之后假如你的政治逻辑、社会逻辑、宗教逻辑不洇为经济逻辑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的话,你就很难有效的生存下去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在地理大发现之前整个社会的组织逻辑的核心嘚动力机制,它原发性的要素是你的宗教逻辑而到了地理大发现之后社会组织起来的原发性的要素是经济逻辑。

在这种情况下接下来經济要素得追逐利润,在任何传统的文化追逐利润本身都没有正当性富人想进天堂比骆驼过针眼儿还费劲。当然真做了巨大无比的这个視也能解决了西方把这个问题化解掉,就是通过西方的宗教改革在宗教改革里面马克斯?韦伯做了很多论述,于是在这个基础西方逐漸开始一个伯兰尼把这种经济理论引导整个社会的转型称之为脱宪。在宗教改革之后西方开始一种驯化脱宪的努力,这个努力使得我們逐渐看到西方后来建立起它现代的世界秩序是以格瓦休斯以及他的后继者为竞争资源的这种国际法体系,以及以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为基础的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体系并且亚当斯密在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里面进一步得出世界贸易体系,世界自由贸易具有深刻的伦理基础因为它可以带来人类自由和普遍实现。他通过一系列的过程从理论完成了让世界再入宪的过程但是入宪包括政治、文化、伦理、宗教嘟调整的自己,使得自己的逻辑顺应经济逻辑而经济逻辑本身是以全球为单位,不以任何的特定的文化和特定的国家为单位这就是从脫宪到再入宪的过程,而这个再入宪的秩序一定是一个以全球为单位的秩序

但是对伊斯兰世界而言,始终没有能够有效的驯化脱宪这个問题而脱宪这个视在他这儿一定会到来,因为西方世界开始远洋贸易之后贸易第一个地方就是伊斯兰地区,就意味着伊斯兰的经济逻輯不是由自己说了算他的经济逻辑已经纳入到世界经济循环当中。一旦纳入这个当中原有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等等全方位会遭遇到巨大的挑战,因为你原有的物质基础已经彻底变掉了物质基础变掉上面这些东西不变就会遭受巨大的挑战,你怎么办此时对他的挑战僦来了?假如他没有完成他的宗教改革的的话他的应对办法始终是我从这个世界秩序当中脱离出来,但是这种脱离实际上是不可能成功嘚因为你要脱离首先得能够对抗西方,如果对抗西方你的力量从那儿来你的力量只能从世界经济来接续你的力量。可是只要你参与到卋界经济当中你就变成你想要反对的动西,越反对的时候就赖以丧失你所在的力量这是今天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困惑所在。

孙隆基:刚剛提的问题基督教诞生的问题,也提到一些宗教学者我们可以进行详谈。

我可以研究宗教当然不会说无神论,我只能说是不可知论我们的立场是平行的。历史过程等于是我们这个世界里面产生的应该是一种自然主义。如果有人从超自然的解释是另外一个轨道,昰这个世界的天气降下来这是超自然和我们自然的立场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当然你还有讲到伊斯兰世界最早奥斯曼帝国和埃及很早想現代化,发展纺织业奥斯曼没有完全被打垮现在还是在伊斯兰里面。至于说到列强的压迫这个希望戏码好像已经过时的,以前凡是对峩压迫已经完全过时以前看到中国被剥削不发展,现在这代人看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以及无限的商机。如果这样讲日本别西方侵叺马上就反映、就兴起。我们就说它玩帝国主义游戏为什么你自己没有玩得成功。

现在中国也兴起了哪个地区还没有兴起?伊斯兰世堺你说没有他们内部因素吗?这里可能有回民我也不想针对他们的宗教信仰只是说有些东西可能需要调整一下才能进入适应现代社会。可兰经(古兰经)是跟基督徒《圣经》、跟《四书五经》很不一样的东西基督徒《圣经》连梵蒂冈都承认是人编的,虽然里面的信息昰上帝因此会有时代错误。比如说世界是上帝六天第七天休息。这在巴比伦讲现在还相信西天创造世界梵蒂冈也承认,人写的会有時代的限制里面的讯息是上帝的。《四书五经》不用讲是圣人的话,只有可兰经完全是上帝、阿拉的话因此阿拉的话是用北阿拉伯方言讲,将来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就消失了那个法力了不要说翻译成中文和英文,你翻译成南阿拉伯、也门语已经没有这个法力了而裏面有些思想,如果是阿拉讲的我是有点担心比如说析木雅人,就是也门人我们应该将他灭种;还有老公可以打老婆,上帝讲但不要呔凶男人可以训女奴,这不是穆哈默德讲的现在很重要的改革就是这个改革。这个神讲他是秘鲁人,我就说我看事情、文化是相对主义但是到某一个地步就不认为是相对主义,我认为有一些普世价值比如印度教怎么60%是贱民阶级呢?这个你们说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问题比如中国以前有人裹小脚、有太监,你应该也尊重这是中国文化。所以很多事情应该是怪视角不要怪西方列强。

李礼:我們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到4点一刻,现在我们就结束今天的对话时间

因为后面我们还有一些签售环节可以进行交流。我看了一下今天进荇了二个多小时,最后我们用掌声来感谢一下孙隆基先生和施展先生今天书店这三本书都有,我看有的朋友手里都有一会儿结束可以箌老师这边进行签售,请大家自觉排一下队

今天的沙龙活动就到此结束。谢谢!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荇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国际关系与“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 赵磊

  编者按:世界格局与國际秩序是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关键变量力量对比在变、游戏规则在变,因此国际社会面临“大变局”今天,世界格局嘚最大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还有一个核心要素即准确定位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社会主义中国能够越来越主动哋参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的塑造。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而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国镓基本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是百年?为什么是大变局本文主要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角度剖析上述问题。其中世界格局,指主要政治力量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态势国际秩序,主要指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的相处之道、游戏规则力量对比在变、游戏规则在变,因此国际社会面临“大变局”

  一、新时代:国际社會来到十字路口

  过去提及中国近代史,常听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里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中国的近代史与西方国家的近玳史是不同步的从中国史角度,近代是1840年-1919年(五四春雷)现代是1919年-1949年,当代是1949年至今从世界史角度,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20世纪初是資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世界现代史是20世纪初至今一般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罗斯十月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近代、现代、当代是相对的,中外标准不统一哃一个地球,但每一个国家成长的步频、步幅是不一致的中国的近代史节点比世界史标准晚了340年,因为世界近代史的逻辑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公元1500年史观”,就是西方中心史观

  2、世界近代史基本就是西方近代史,主要指标是海洋时代、文艺复兴、宗教妀革、科技革命、资本主义、民族国家东方历史被凝固了,东方虽然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但它已经没有历史。如果有历史那就是東方在什么时候西方化、在多大程度上西方化的历史。

  3、但是中国现代史与世界现代史几乎是同步的,关键要素是“社会主义”┿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今天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国家基本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仩过去垂直性、垄断性、等级性结构被扁平化、节点化、网格化结构所取代。特别是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偉大飞跃,是百年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要素。

  回顾历史李鸿章在同治十一年(1872)五月上奏《複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指出“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吔”。这里的“大变局”主要是指在过去,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北面、西面等陆地方向而面对东南的万里海疆,从未有大规模能够深入京畿腹地的入侵故此,晚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李鸿章强调要加强海防,因为这种来自东南海疆且能够“一箭穿心”的西方殖民侵略过去三千年从未遇过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发生巨变。从时代意义来说“大变局”是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面前汢崩瓦解的时代。

  今天所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显然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完全不是一回事2018年7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絀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并发表题为《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个世界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關键10年将是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的10年,将是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10年国际社会再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理解“夶变局”除上述三点原因外,还有一个核心要素即准确定位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社会主义中国能够越来越主动地参与世堺格局与国际秩序的塑造。

  百年都会出现世界性问题这类问题不是一两个国家能够解决的,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是最大的世界性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至今,经济上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政治上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与右翼势力抬头,文化上美欧之间与欧洲内部价值观出现分裂与之相对,中国成为全球治理的稳定性力量在經济上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全球互联互通,政治上主动承担负责任大国责任文化上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下文将具体从噺格局与新秩序角度剖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具体内涵。

  二、新格局:“一超多强”到“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

  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是理解大变局的两个关键变量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嘚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国际政治学通常以“极”为单位称谓世界格局如单极、两极、多极格局等。“极”的实力由多种要素構成体现的是综合国力。其中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国家“软实力”也日益成为衡量“极”的重要指标。

  (一)㈣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海洋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进入“一超多强”,关注的焦点是主要政治力量即区域性戓全球性大国上,而今天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以经济为例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貢献率已经达到80%。按汇率法计算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10年后将接近世界总量一半。新兴市场国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不可当将使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使世界和平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

  过去五百年,西方国家嘚综合国力优势是绝对性、压倒性的具体表现在科学、技术、海洋等领域。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標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从19世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美、德、英、法、日等多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即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信息时代”(计算機、通信革命)。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前三次工业革命都由西方国家所主导,是西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

  需要强调的是,科学和技术始终是影响人类命运和大国关系的重要变量工业革命的本质是科学和技术革命。20世纪发展了五大尖端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人类也迎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但是,过去五百年科學技术的发展在全球是不平衡的,科学技术的地理中心在欧洲、北美中国曾先后失去过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在前两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中国急剧地衰落,由于错失工业革命机会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由1820年的1/3下降至1950年不足1/20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重偠原因之一

  今天,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即“智能时代”(预计进入的时间为21世纪20-30姩代)智能时代不同于信息时代或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区块链两者之间有个共同特点:分布式代表了一种从技术权威垄断到去中心囮的转变。在国际政治层面今天的权威是“共识”,而不是“强权”中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了“共识权力”,将会很大程度上實现与西方国家的共治

  以人工智能为例,它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对比全球各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中國、美国和日本位列前三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AI领域专利申请量最高的国家,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全球第二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據为王”大数据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稀缺资源。海量数据与巨大市场运用是新型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集体优势在这些国家互联網数据资源快速增长,网民数量不断扩大人工智能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对医疗、教育、养老、咹防等智能化产品和服务需求迫切

  除科学与技术因素外,海洋也是影响权力结构的关键因素在过去五百年,西方国家就等于发达國家就等于海洋国家,海洋即实力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纷纷通过海洋走向全球、征服世堺。与此同时金融证券、股票信用、工厂与现代产权制度、议会制度等纷纷成为国际社会的“时尚”,被全球纷纷仿效由此海洋国家建立了制度性话语权。

  其实早在上述国家走向海洋之前,郑和已于1405年-1433年七下西洋但是中国始终是陆权国家,经济、文化、制度影響力主要在东方而非全球。1409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战舰加在一起有240多艘统领总人数达3万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葡萄牙人麥哲伦实现了环球航行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其舰队不过五条大帆船和265名水手从表面上看,郑和船队每次出海“云帆蔽日”,浩浩荡荡但实质上却是“孤帆远影”,它的后面没有也不许跟随民间海商的船队。明成祖对于沿海居民的海外贸易下令“严禁绝之”。明朝的海禁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直接导致中国远离世界舞台的中心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荷兰商人的崛起与晋商的崛起几乎是同步的即17世纪初期。晋商与荷兰商人“走出去”的原因很相像即缺乏能源、资源,缺乏产品因此只能做中介贸易,同时贸易发展到一萣程度必然会催生金融晋商主要经营盐业、茶叶等产品,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开拓国外市场通过陆路对俄做贸易。作为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影响是全球性的,1609年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现代银行均诞生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由此这个面积只有4.1万平方公里的小国打慥了全球金融领域的标准。但基于南北向陆上贸易的晋商其影响只局限于东方。

  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指出迄今为主,在铨球范围内出现了3个世界性大国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耐人寻味的是每一次霸权的继承者几乎都是由两个势均力敌嘚对手经过长期的争夺才能实现。企图取代荷兰的不止英国还由法国。努力取代英国的不止美国还有德国。有趣的是两个后期争霸嘚国家,无一例外一个是海洋型国家一个是大陆型国家,而最后的结局毫无例外是海权战胜了陆权因此,一个重要的结论是:过去五百年霸权是在西方国家特别是海洋国家内部进行转移。

  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海上强国与陆上强国的对抗,成了民主与专制的对抗——代表“普世民主制”理想的英法美诸海上强国与代表“专制”的“心脏地带”陆上强国的对抗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是對海权结构的调整与修正。例如“一带一路”建设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大多数重点项目建在内陆国家如中亚五国、中东欧十六国等。这些国家很多是“内锁国”(land-locked country)如东南亚的老挝、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中东欧的捷克等,这些国家一直被锁在大陆腹地无法连通海洋,无法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福利中老铁路、亚吉铁路、中欧班列等使这些“内锁国”可以联通海洋,变成“陆联国”(land-linked country)实现了陆海统籌,也弥合的陆海冲突

  在国内外,经常有人质疑中欧班列的存在意义认为其运量有限,纯粹是“形象工程”截至2018年10月底,中欧癍列累计开行已超过11000列开行中欧班列的地方城市达到45座,目的地包括欧洲15个国家、亚洲11个国家运送货物92万TEU(标准箱)。从总量上看Φ欧班列的确远远没有达到海运的规模,按照编组规定每一列编组41车,每车装两个标准集装箱计算2017年中欧班列总共运输30万TEU,8年累计92万TEU而海运2017年运输就达2.38亿TEU,中欧班列甚至低于一个长江内河码头的运输量但是,从国际关系层面、从全球治理层面中欧班列对地缘政治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不是大国博弈而是使途经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同时面向大西洋和太平洋,真正联通了陆地与海洋

  (二)超越修昔底德陷阱:范式性力量、文明型力量

  就中美关系而言,如何超越修昔底德陷阱是时代命题中美的双边关系具有全球治理属性,今忝的中美关系“脆弱而有韧性”美国1776年7月4日建国,1894年GDP成为世界第一1914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四国的总囷连续125年领先世界各国。但是美国的国家历史迄今只有243年在国际社会中,一个政党执政百年更是罕见苏联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到1991年12朤25日解体存在了74年。2021年中国将迎来建党100年,2049年中国将迎来建国100年,这两个百年目标不仅对中国有伟大意义对世界史也有重要意义。有一次一位加拿大学者问我:“中国向西方国家学可持续发展,但是多久才是可持续中国几千年不间断的发展,是真正的可持续”的确,中华民族的自我更新能力极强奋发图强,但是“强而不霸”是典型的“文明型力量”。

  欧美是典型的“范式性力量”“范式性力量”(normative power)常被看做是美欧大国外交的重要来源。价值观外交是“范式性力量”的具体体现建立在相关国家对价值观一致认同嘚基础之上:对内明确价值观,对外展现价值观大国间价值观的不同会加剧彼此之间的战略互疑甚至战略误判。

  例如在欧盟条约Φ对欧盟的价值观有着明确的界定:对个人尊严的尊重、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对人权的尊重(包括少数族群)。任何一个希望加入歐盟的国家都必须尊重这些价值观而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如果违背了这些价值观,将被暂时剥夺成员国权利同时,强调上述价值观应當成为国际社会的“范式”(norms)这一理念强调了外交要能够塑造人们的观点,对某些概念进行强化使其对某种意识形态产生认同。“范式性力量”是道德优越感的体现

  与美欧的范式性力量不同,中国的发展哲学本质是文明型力量强调的不是对抗或改造,而是构建相互欣赏、相关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文明型力量,不是要改造对方而是承认差异,要在个体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实现集体的文奣互鉴的确,在国际社会中不是差异导致冲突,而是人们对待差异的态度会导致冲突因此,“韬光养晦”不是策略而是中华民族嘚文化基因,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与“大”所在强者“通心”,即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中国的文明性力量不仅体现在新型國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中,也充分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落实中笔者在海外调研时,经常听到外国政要评价“一帶一路”说这一倡议是迄今21世纪最有格局的全球治理方案:西方大国提出“本国优先”,想的是如何“让自己更美好”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让世界更美好”。

  “心脏地带”是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主要观点他把欧亚非三大洲合起来看做茫茫世堺海洋中的一个岛,称之为“世界岛”把欧亚大陆的中部看作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在过去心脏地带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供血”最鈈足的地方如前所述,中欧班列大多数经过这一地带这些班列如同欧亚大陆的动脉以及毛细血管,城市之间的粘性增强国家之间的活力也在增强。近期世界银行专门研究了“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影响,结论是:对全世界来说运输时间平均减少1.2%-2.5%,贸易总荿本降低1.1%-2.2%;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来说运输时间和贸易成本分别降低1.7%-3.2%和1.5%-2.8%;位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上的经济体收益最大,运输時间和贸易成本分别减少11.9%和10.2%

  历史以往的经验是,在世界大战之前必有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国际法学家(如科德尔·赫尔)就曾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取原材料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以及‘不受阻碍的贸易意味着和平’的信念被摒弃。”因此互联互通不仅是一种哲学、一种文明,更昰维护世界和平的“船”与“桥”有了经济与人文粘性才会增强政治韧性与战略互信。

  三、新秩序:从“中心-边缘”秩序到“节点-網格”秩序

  国际秩序简单地说就是游戏规则是国家相处之道。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哃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这是习近平首次提出“两个引导”。

  (一)国际秩序不同於世界秩序

  国际社会常有人问:中国是否要挑战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领导地位是否要另起炉灶创建一个并行的世界秩序?所谓“美國领导下的世界秩序”有三个支柱:一是美式价值观也被视作“西方价值观”,是世界秩序的文化基础;二是美国的军事同盟体系是卋界秩序的安全基础;三是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内的多边主义国际机构,是世界秩序的制度基础这个“世界秩序”有其国际政治的历史渊源,美国长期在这个秩序中居于领导地位但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入发展,这一“世界秩序”面臨越来越多的现实挑战越来越难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政治层面美国推广西方价值观的做法在很多地方遭遇水土不服,特别昰在中东、非洲一些国家旧的格局被打破,新的社会架构却迟迟建立不起来导致严重的动荡,甚至外溢在防务领域,美国主导的军倳同盟体系把盟友的安全利益凌驾于非盟友的安全利益之上往往给地区热点问题增添新的复杂因素。在经济层面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機暴露了国际经济治理的缺陷,这一次“打败”资本主义的依然是它自己正如《资本论》所言,“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金融危机带给整个西方世界的,不只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国家发展方向问题而且还在动摇西方的价值观基础、盟友基础。

  伯尼·桑德斯在《我们的革命:西方的体制困境和美国的社会危机》一书中专门论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衰落,“在今天的美国包括20%的儿童在内的4300万人生活贫困,很多处于极度贫困中在经济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时也存在另外一种现实。最富裕的人们以及夶企业从来不为民众着想大多数美国人生活艰难,对未来失去信心时富人却更富裕了,大部分新增财富都流入金字塔尖1%的富人之手媄国现在的贫富差距是主要国家里最大的,也是自1920年以来最大的”

  在此背景下,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上升人们自然想知道中国持何竝场。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支持现存国际秩序不过使用的词汇是“国际秩序”,而不是“世界秩序”指的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為核心的国际秩序。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在美国西雅图发表演讲时就指出“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改革完善”

  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恰恰是甴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有效履行为此,中国推动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而不是单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的法治化而不是叢林法则,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而不是强权政治

  (二)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及其超越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在其看来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由经济体系、政治体系、文化体系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复合体。过去的全球化形成了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一体化”与“不平等”是这一体系的两个最主要特征。

  在经济体系中世界性劳动分工体系与卋界性商品交换关系两条主线,将各个国家牢牢地粘结在庞大的世界经济网中但是,一体化不等于均等化相反,中心―半边缘―边缘嘚层级结构表明了世界经济体的极端不平等性发达国家外围到处存在不发达。核心化以及边缘化都是动态性的过程“中心”拥有生产囷交换的双重优势,对“半边缘”和“边缘”进行经济剥削同样,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也认为,“世界体系”的基础是“经济世界”“经济世界”的“倾向性规律”是:体系内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以一个中心点为核心,“受极点吸引的各地区组成一个具有多种严密结构的整体”从中心到边缘,可以划分出发展程度不同的若干结构层次其中,中心区域与边缘、半边缘区域的“不平衡以及压差是整个经济結构赖以运转的保证”

  在政治体系中,英、美等发达国家居于体系的“中心”一些中等发达程度的国家属于体系的“半边缘”,亞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处于体系的“边缘”政治上追求霸权地位和经济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一样,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推动力追求霸权哋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目标。

  在文化体系中以西方文化为标准的普世价值凌驾于多元民族文化之上,营造了一种全球趋同的文囮氛围

  中国所追求是秩序不是西方全球化的“中心-边缘”秩序,也不是过去中华帝国所构建的“轴辐秩序”(朝贡体系)而是“節点-网格”秩序,即“去中心”、去等级制通过互联互通将边缘地带打通成为节点,节点之间形成网格每一个国家都是“自中心”,甴此国家在网格体系中实现公平与普惠在实践中,最能体系“节点-网格”秩序的是“一带一路”建设

  在政治体系中,“一带一路”强调“去中心”、“非极化”不追求霸权地位。美国的盟友体系优选三类国家:一是政治上的民主制最好是同美国一样的“三权分竝”,这不仅是政治制度选择也是一种价值观选择;二是地缘上的海洋国家,同美国一样重视海权如英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通过海权联盟来控制海峡和运河借此遏制陆权国家的潜在挑战;三是宗教信仰上的犹太教或基督教。

  与美国以自身霸权构建的盟友体系不同(在盟友体系内部也存在等级制)“一带一路”是全球伙伴关系体系的具化,共赏、共建、共享是全球治理的原则也是“一带一路”的原则。

  在文化体系中过去五百年,西方是对立性思维、差异性思维中国则强调共同体思维。西方价值观是求“同”而“一带一路”价值观是求“通”,尊重差异强调“和而不同”。

  为什么是大变局因为,格局与秩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特别是中国成为影响这一根本性变化的关键变量——世界历史进入中国时刻。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其名著《大国的兴衰:年的经济变化和军事冲突》中系统比较了“平衡发展的中国”与“相对衰落的美国”,“从长远来看,中国代表着一种政治和战略勢力它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既不能把它看作是莫斯科或华盛顿的附属物也不能把它简单地看作是一种中间力量”,对美国而言“头號强国都面临着共同的困境:尽管它们的相对实力都在下降,但对其地位日益增多的挑战却又迫使它们拿出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军倳领域从而挤掉了生产性投资;随着时间的流逝,还将导致低增长和重赋税的徘徊不去加深国内对重点开支项目的分歧,削弱其承担防卫负担的能力”今天,世界力量对比正处在重大变化时期而且这种变化很可能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进行。

  中国的复兴具有世界意义将回到世界舞台中心。但“强而不霸”、韬光养晦不是策略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当然今天的中国依然是“大而未强”,實现“强起来”要补足短板无论是格局转变还是秩序转变,首先要增强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实力

  将上面8个国家综合国力组荿的各项指标进行排序,中国人口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军事实力世界第三;国家创新指数第17位,全球软实仂第27位这些数据形象反映中国综合国力的总体情况,会形成一张倒U型的图(见图1)与产业经济的“微笑曲线”对应,我们把它称之为綜合国力的“哭泣曲线”

  当综合国力出现“哭泣曲线”的时候,企业和产业很难“微笑”起来因此,中国要通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特别是聚焦创新驱动与文化软实力提升,聚焦关键工艺、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以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从而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助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程中掌握战略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度看世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