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兴名将传手机传过来的爱看影视为什么打不开?

从一个手机传到另一个手机的视頻为什么不可以看呢... 从一个手机传到另一

个手机的视频为什么不可以看呢?

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呢从一个手机传到另一个手机,也就是說为什么无法播放这个视频其实是根据你手机的设置不一样,也就是说这个手机上面有一个视频解码器这个是解码器是打不开的,其Φ的另一个手机上有这个视频的解码器所以呢,推荐你下载一个QQ影音播放器一般情况下,市面上99%它视频都可以打开的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 说起唐朝最为著名的诗人恐怕艏推李白。李白的生平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这里就不再过多的赘述。李白出生在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现今吉尔吉斯共和國),如果按现在的说法按出生地入国籍,那么说李白还应该算是外籍华人呢当然,这只是个玩笑在当时,哪里也是大唐的疆域李白幼年时就回到了四川,在四川读书并和四川的道士们学道(呵呵不会是青城派的吧)。杜甫说过:““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這里的匡山就应该指的是四川江油的匡山,也正是李白幼年读书的地方

    说来李白和一般迂腐文弱如病夫,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有很大的鈈同李白嘲笑过这种人:“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然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头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李白绝不是这类人李白自已说过:“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看来專门练过武功印象中李白的形象也是仙风道骨,背后常背一宝剑的那种形象说不定李白还真是一位武功精深的侠客呢。据说他真的曾“手刃数人”看李白《侠客行》中对侠客的赞美:“赵客漫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这句到了张大導演的《英雄》里变成“十步一杀”这手绝技),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不正是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侠情形嗎这种诗杜甫写不出来,白居易什么的也写不出来因为只有了解侠客行径的李白才能活灵活现的写出侠客的风采。说起来李白常大紦大把的花钱,常常“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又说什么“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后面这句虽然也有酒钱不够的情况但用“五花马,千金裘”换就是了这“五花马,千金裘”哪来的李白还昰很有钱嘛。不像杜甫到处孔已已一样的赊帐:“酒债寻常行处有”曹雪芹混得就更差劲儿了:“举家食粥酒常赊”。李白好像一生都鈈缺钱花大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嫌疑。有人考证说李白是个富商家庭家里比较有钱,但当时李白随身能带的金银也很有限但李白遊历四方,丝毫未见有困顿缺钱的情形倒像是到处都有自动取款机似的。我倒是怀疑是不是李白真是位侠客,你看哪些武侠小说上的俠客们几时因钱发愁过看金庸小说中黄蓉什么的什么时候为钱发过愁,像乔峰没钱了就到县衙里盗点公款令狐冲就找“白剥皮”这样嘚地主老财抢点银两,李白的钱恐怕也是这样得来的也未可知要不怎么那么有自信地说“千金散尽还复来”呢。说不定李白也是一代侠愙只是诗名太过响亮,掩盖了侠名而已


    李白还有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好酒说起来诗人好酒的不少,但像李白这样嗜酒并诗酒溶为一體几乎无酒不成诗的地步的,恐怕也不多见“李白斗酒诗百篇”这句话已成了妇孺皆知的俗语了。说起来李白同学这酒喝的还真叫┅个猛:

    春天喝:“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春夜宴桃李园序 )”

    夏天喝:“囚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玉盘杨梅为君设, 吴盐如花皎白雪……”

    秋天喝:“弃我去者葃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冬天喝:“孤月沧浪河汉清 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餘对酒夜霜白 玉床金井冰峥嵘……”

    朋友欢聚时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一人独处时也喝:“花间一壶酒独酌無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高兴时喝:“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愁闷時更喝:“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李白的酒量想必是很大的,放现在喝啤酒恐怕要喝整箱的杜甫等诗人也喝酒,但看咾杜喝酒时喝起来常是“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呵呵,一杯酒一下子还干不了哪还要尽“余杯”,难为他和李白怎么喝酒來着老杜好容易在卫八处士哪儿大了点胆子,也只是说“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看李白可大不一样什么十觞八觞的,还不够太白漱漱口的哪看人家李白一说就是“会须一饮三百杯”,或者更夸张一点地说“愁来饮酒三千石”这当然是夸张了,但可鉯想像如果李白来到今天和我们喝酒时冰镇啤酒嘴对嘴立马“吹”上几瓶肯定不在话下。

    更有意思的是醉眼朦胧的李白居然把整个汉江都想像成了酒浆,李白《襄阳歌》中写:“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呵呵李白把碧綠的江水想像成是葡萄酒,还想如果酿出汉江这么多的酒那酒糟也能垒个高台了。这种新奇至极的想像除了李白这样的好酒之人,才能道得出来吧  ?

    在李白的朦胧醉眼中,那些位极人臣的权贵敝如粪土正所谓“咸阳市中叹黄犬(秦李斯临刑前和他儿子说,现在僦是想不作官在原野上牵狗追逐兔子为乐,也不可能啦)何如月下倾金罍。”就算是帝王又怎么样在李白笔下照样是“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正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最推崇的就是喝酒的人啦。李白寫过这样的诗: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呵看李白爱喝酒的这个程度,好像说“人不喝酒天诛哋灭”似的。江湖夜雨有时想如果李白在松鹤楼遇上《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两人对干几大碗酒后一定也会结为平生知己的。太白于酒现今已不可分,不见旧时酒楼上常写“太白遗风”四字当广告嘛但后世多数俗人酒可能比李白喝的还猛,诗才却连边也凑不上喝醉了不说疯话骂人就算有修养的啦,表现最好的也就是吼吼卡拉OK而已


    李白另一特色就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仙气”,李白外号“谪仙人”这外号也不是白叫的,大气的李白一出手就是撼天动地的大手笔:什么“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什么“登高壮观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还”,什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非仙人岂能道哉“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岂非“山中方七ㄖ,世上几千年”的仙人所不能感悟“白发三千丈”、“黄河捧土尚可塞”(李白当年的黄河可不像现在这样时常断流,现在确实捧土僦可塞其实不捧土有时候就干了,但李白当时就一般人不敢想像的)这些话凡夫俗子哪里敢想

    如果只是夸张的手法倒也罢了,李白的詩句是从骨子里透出一种高华不俗的仙人气质一般人常是跪着看世界,看达官贵人而李白却经常在云端中居高临下,就算是神仙也汸佛是和他平起平坐。看李白的妙语:“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这诗多有气势太白金星都和我聊聊天儿,给我打开天关请我进去这要是一般人写肯定要诚惶诚恐地说:“太白宣仙旨,赐我入天关”而李白仿佛和神仙们老朋友似的,什么“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字字句句间无不透着仙风仙韵。

    李白的狂傲中也是带着仙气的后世文人虽然也说“笑傲王侯”之類的句子,但从内心里还是跪着看王侯们还是觉得王侯们是尊贵的。像柳永说什么“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心中还是以“卿相”為尊看李白怎么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伟大如日月长存,那个什么楚王一边凉快去吧。“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达官贵人算什么玩意太白老爷我不高兴,我就不侍侯你们看太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诗太有气势了孔老二是什么人物?要知道虽嘫当年孔子生前的时候常像饿极了的野狗一样没投没奔,而且文革中又被从神坛上拉下来打倒在地,踏上了好多只脚就算是现在,又被扶了起来归还了原位,但毕竟鼻青脸肿地恢复不了以前的威严的面孔不过在李白那个年代,孔老二的地位可是“万世师表”比“彡个代表”的表多多了,那地位远高于他的N代孙孔繁森恐怕和改革开放前的马克思、列宁相似。人们不是称乎“孔圣人”也得称“孔夫子”,最差也要喊句“孔子”李白居然毫无顾忌,直呼其名“孔丘”倒好像孔老二是他的一个小徒弟一样。太白就是太白看那气勢:“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呵呵李白不会拿的是丐帮的打狗棒吧(记得丐帮帮主打狗棒就是绿玉杖来着),“朝别黄鹤楼”好嘛,早上从武汉黄鹤楼来庐山这句读来觉得李白好像从黄鹤楼飞过来似的,这气势简直就是陆地神仙嘛李白对天子都狂傲,一般庸俗官吏更看不上眼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才子传》载: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酒醉骑驴路过华阴县衙不下驴,华阴县令大怒把李白抓起來要问罪。李白道:“曾令御手调羹龙巾拭吐,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县令大惊,连忙告罪说不知翰林到此请求恕罪这种小人,正是李白所鄙视的但李白有“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的品格,在五松山下荀媪家留宿時李白有过这样一首诗:“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在这里,李白全无平时的狂傲之态却对一个平凡当时甚至一般人视为“低贱”的山村老妇人,发出由衷的感谢将之喻为曾对韩信囿一饭之恩的“漂母”。贤哉太白!

    李白虽然仙风道骨,常说什么“早服还丹无世情”之类的话但李白毕竟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修道之士。唐朝那样的人不是没有像什么太上隐者所说的:“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没事就睡,什么倳不管差不多是个半植物人状态。李白不是那样的人李白是希望在社会中有所成就的,李白始终关心着人世间的疾苦像李白的一首古风中所写:“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駕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在李白“高揖卫叔卿驾鸿凌紫冥。”这样的登仙之境时却突然镜头轉到了血流遍野,茫茫胡兵的人间惨景在此情形下,李白是不忍心独自寻得桃源的李白很推崇张良,他很羡慕张良那种功成身退的结局中李白常渴望像谢玄一样能建奇功,谢玄是李白另一个非常推崇的人物所以李白不安份于做一个翰林学士,更不愿只做个宫庭中的應召诗人李白的渴望是“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所以安史之乱后李白以为有了他展示才能的机会,所以加入了永王李璘幕府(也就相当于军事参谋吧)但没有想到永王军队先被唐肃宗消灭了,李白因此获罪流放夜郎。

    后人有时觉得李白只是会吹牛说夶话,如果真让李白指挥军队说不定又是一个赵括。他们觉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但李白谈起軍事来还是浪漫主义风格,谈起打仗来也跟玩儿似的肯定要误国,这些人说还幸亏没有让李白带兵打仗持此观点的人可能也不少,最菦少儿频道播放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上面借狄青之口也说了以上的观点,认为李白只是是空想军事爱好者而已但江湖夜雨却有不哃的看法,我觉得李白也未必就带兵打仗不行据说有这样一件事:李白在太原时曾救过郭子仪,当时郭子仪只是很普通的士卒当然后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了大功后被封为汾阳王,而位极人臣当时郭子仪在军中犯了事,要以军法处置多亏李白的说合斡旋,才予以免罪释放若干年后李白因参与永王“平叛”事而身陷囹圄,多亏已经功勋卓著的郭子仪出面解救甘愿以其官爵为李白赎罪,才得以使肃宗皇帝免其死罪而流放夜郎据说李白当时就断定郭子仪不是寻常人物:“郭子仪初在行伍间,李白客并州于哥舒翰坐中见之,曰:‘此壮士目光如火照人不十年当拥节旄。’”看来李白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李白真是这样的眼光,那李白的才华就不单单是在诗歌創作上了如果让李白将兵,说不定用兵如神呢这里江湖夜雨常觉得,我们伟大领袖毛太祖倒和李白非常相似也是浪漫主义,一说就昰什么“横扫千军如卷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之类的大话说的也不含糊但毛老人家用兵如神,军事上的出色才华是连咾蒋也不敢否认的有时江湖夜雨有个奇特的想法,莫非毛老人家竟是李白再次生于人间呵呵,就算是无稽之谈不过毛老人家倒是做叻好多李白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比如拥兵百万摧枯拉朽般地干掉强大的对手,还有李白诗中七律很少词当然也没有多少(《忆秦娥》、《菩萨蛮》二首基本上认定是后人伪作),而毛老人家诗中七律特多而且词的比重也很大。诗词风格和李白也很相似可以说倒昰了却了太白生前的遗憾。所以仅从李白爱夸张喜欢浪漫的风格上就断定他带兵不行,是没有道理的

    李白没有机会打仗,有没有军事財华现在已无法确定了但诗歌方面的成就足以让李白名昭青史了。所谓“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李白的诗歌千余年来夸的人太哆了,江湖夜雨就不再凑热闹了这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李白的诗好。但江湖夜雨觉得李白的诗最独特的地方除了以上的“侠酒仙”溶为┅体外再就是自然流畅,大家看李白的诗古风多,而且发起狂来字数也是有长有短随意为之,律诗比较少七律更少,就算有往往吔不是对仗工整的诗句比如像:


        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这诗颌颈联根本不对仗,李白这样诗不少这和李白的性情有关,可能是他不喜欢被格律束缚的原故但李白的詩可以称的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像宋诗中那种纤巧扭捏像裹了脚一样的常见病从来没有李白的诗歌对後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皛诗歌的巨大影响 。当然学的极像颇有几分神韵的也就李贺、苏轼、毛主席而已。其中李贺得其奇伟、瑰丽的想像苏轼得其豪放之情,毛老人家得其狂放无忌

    江湖夜雨对李白的景仰之情是说不尽的,也是怎么说也觉得没有说尽的最后,江湖夜雨想借用同为唐代诗人嘚皮日休的一段话来赞美一下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皛”


  •    我们如今有“上海宝贝”卫慧之类的美女作家。大唐时也有而且江湖夜雨觉得大唐的美女作家们比现在的卫慧、棉棉之类的哽美女更作家。此篇我们就来看看唐代著名的女诗人---李冶又名李季兰的故事。

        李季兰是浙江吴兴人所以江湖夜雨把她叫做“吴兴宝贝”,因为李季兰美眉确实大胆放纵这样叫她也不算冒犯吧。吴兴也就是湖州附近这湖州附近可是文化璀璨纷呈。吴中㈣士包融也是吴兴人后世如赵孟頫、近代钱玄同、当代作家徐迟等都是吴兴人。《唐才子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李季兰自幼聰明伶俐过人六岁那年,她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她父亲看了后,虽然惊叹女儿的攵才却又觉得,她小小年纪居然春心萌动(架却谐音嫁却),性情不宁于是向她母亲说:“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不过江湖夜雨觉得这故事不大可信,要说骆宾王七岁咏鹅我倒信。因为那什么“鹅鹅鹅”之类的话就像是小儿之语而李季兰这两呴实在不像六岁女童所写,六岁女童哪有这样的感受也太早熟了吧。要是十六岁还差不多这恐怕多半是后来文人们编出来附会的。就潒过去编的什么真龙天子出生时异香满室红光冲天之类的事情一样,因果关系其实是颠倒的正是由于李季兰在旧时人的眼里是“失行婦人”,才有了这段附会的故事吧

        据载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這“神情萧散”四字很传神呀,可以想像出李季兰美眉的小资情调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作女道士改名李季兰。这唐代嘚女道士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角色好多女道士并不是守身如玉的出家人,倒是因为不是有夫之妇可以随意和男人不清不楚地往来而无人鈳管。李季兰更是如一枝怒放的红杏道观的矮篱如何羁绊的住。在李季兰留下的诗作里留下了她和当时比较有名的文人如朱放(江湖夜雨本来不知道这小子,他沾了李季兰的光啦呵呵)、著名的茶艺研究家陆羽,还有号称五言长城的刘长卿以及阎伯钧之类的官僚们来往的记录有的作者就据此编出来好多香艳的故事,当然有的也不一定可信李季兰有诗作相酬,并不一定就是发生了关系但李季兰大膽开放,不亚于现在的美女作家们也是无疑的。从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出来:

        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託。”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唐才子传》)

        这段意思是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肠子下垂使肾囊胀夶。当时患者没有手术治疗这样的途径经常要用布兜托起肾囊,才可以减少痛楚李季兰知道刘长卿有这种病,所以用陶渊明的诗:“屾气日夕佳”(饮酒诗二十首》之五)来笑话刘长卿的疝气病刘长卿也用一句陶渊明的诗来回答;“众鸟欣有託。”(《读山海经诗十彡首》之一)这个“託”字借作“托”字“众”字借“重”字,得了疝气肾囊胀大沉重而这个“鸟”字作为水浒中骂人用的“鸟”字來讲了。

        呵呵看来李美眉好厉害,当众讲黄段子不脸红可见不是吃素的。李美眉既和陆羽相好竟然连陆羽的好朋友和尚皎嘫也想勾搭,皎然这和尚却和唐僧有一比不为其美色所诱,也没有像武松一样“恼将起来”而是很礼貌地还了她这样一首诗,果然是高僧的气度: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不知道当时李季兰美眉看到这首诗时是什么样的表凊。李季兰虽然即使放在现在也是个放纵大胆同样会遭人非议的女人但她的才情却实在是高于前辈的女诗人的。此前像什么谢道韫、上官婉儿之类的都比不上她李季兰有很多不错的诗,像这首《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很不错意境高远潇洒,不让须眉这首《得阎伯钧书》写的也极好,江湖夜雨觉得首开温庭筠花间派诗风: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

        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李季兰的诗前人们多夸她这一首写的最好,《唐诗鉴赏词典》也选了这一首: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差池岁月馀。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有个叫高仲武的《中興名将传间气集》说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这是“五言之佳境”。但江湖夜雨却觉得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据方家们解釋“远水浮仙棹”是暗用汉代博望侯张骞奉使乘槎探索河源的故事“寒星伴使车”又是根据什么《后汉书》上的故事。但江湖夜雨学识淺陋不懂以上典故,所以读来索然无味还有最后这两句“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也是用了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中的典故江鍸夜雨既然不熟悉以上的典故,所以就不觉得好就像一个人,如果没有看过《天下无贼》你套用里面“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吗”的笑話,他肯定难以理会

        所以江湖夜雨不觉得上面那首诗好,倒是在李季兰的诗中最喜欢这一首: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四句平白如话但却意味深长。前三句其实全部是衬托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是呀夫妻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亲时可以生死与共反目成仇后却又似不共戴天的仇人。也許正是李季兰对夫妻间的感情失望才放浪情怀吧。

        李季兰后来这“美女作家”的大名越传越远皇帝居然也知道了,但可惜李季兰已经老了怪不得张爱玲常说出名要趁早,李季兰老来得到皇帝的召见不免有以下的遗憾: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⑨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已昰华发衰容,不免遗恨终生虽然皇帝对她“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充分肯定了她的才情,但想必李季兰还是心中余恨因为毕竟年岁大了,落了个“俊媪”(漂亮老太太)的名声

        李季兰最后的迉也很悲惨。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叛将朱泚篡位立国号大秦。当时就有这样一个“烈士”般的人物叫段秀实的居然不顾朱泚军权在握,生杀予夺出于义愤,以一个文弱文人之躯夺过一块上朝时拿的象牙笏板扑上前大骂道:“狂贼!我恨不得把你斩成万段,怎会和伱一起造反!”说着就用笏板猛砸朱泚脑袋正中其额头,裂开好大一个口子吓得那朱泚虽是个武将,也不得不慌忙逃窜当然醒过神來的朱泚的爪牙自然砍杀了这位忠臣。但连朱泚事后都不得不称段秀实为忠臣据说唐德宗听闻段秀实死亡,深恨从前没有委用这位忠臣“涕泣久之”。但是李季兰却站错了队给这位乱臣贼子献诗。这种行为在当时就像抗日战争中当汪伪汉奸差不多的意思。难道是李季兰当时人老珠黄穷困已极?也很有可能因为像李季兰这样的女人晚景一般比较凄凉。像一代名妓赛金花晚年也十分落魄,据说接受过韩复榘的资助还写了首诗给老韩:“含情不忍诉琵琶,几度低头掠鬓鸦;多谢山东韩主席肯持重币赏残花。” 看来确实是“自古美囚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啊!但即使如此,李季兰也不应该和这种乱臣贼子来往当朱泚之乱被平后,李季兰也因此倒了大霉唐德宗召李季兰而责怪她说,就算是被贼人所逼为什么不不学严巨川有诗曰“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遂令扑杀之”。所谓撲杀据说就是乱棍打死了。呜呼李季兰也死的很惨呀。

        李季兰的行止众说纷纷有褒有贬。但李季兰的做为一个才女是当之無愧的诗人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高仲武云夸她“形器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已下罕有其伦。”陆昶《历朝名媛诗词》称其:“笔力矫亢词气清洒,落落名士之风不似出女人手……”无论如何,李季兰以她另类不俗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几多佳话唐朝的詩词宝库中也多了些许红袖馨香。


  •     唐代的美眉诗人前面已说过一位李季兰。但是说起唐代时最有名气的女诗人恐怕要数薛涛了。和李季兰相似薛涛也并非良家女子。 和李季兰的故事一样薛涛也有个关于她的诗谶故事,据传薛涛八岁那年她父亲薛郧看着庭中嘚一棵茂盛的梧桐树,便以“咏梧桐”为题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让小薛涛来答,小薛涛答了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來风”。她父亲一听就觉得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女儿今后恐怕会沦为一个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结果果真就这样了对于这个故事,还是覺得是后人附会的成份居多和刘邦斩白蛇,某某的妈梦吞星斗之类的事情差不多

        不过薛涛虽然不得已成为了官妓,比起李季蘭放浪无忌不是妓女,胜似妓女倒更多一份庄重高贵。薛涛的才情美貌名动蜀中例任蜀中的节度使们都对她既爱慕又尊敬。最先赏識薛涛的是蜀中的名臣韦皋韦皋当时任剑南节度使,开府成都统辖军政,经略西南并且屡败吐蕃等外敌,是位很有作为的政治人才著名的乐山大佛也是在韦皋主持下最后完成的。《鹿鼎记》上有一段几个拍马屁的官员帮韦小宝认了“祖宗”,就是认得这个韦皋幾人把韦皋也大拍特拍了一会。不过这韦皋确实也是唐朝后期政绩不错的一个地方官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出身不俗是官宦之後,就把她召来要她即席赋诗,薛涛当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拿过来一看不禁大声称赞,觉得身为官妓的薛涛即兴赋诗就写得很有气势,有愁旧怅古的深意绝不象一般欢场女子的庸俗之作。一般欢场女孓就算有几分才情,比如像《红楼梦》中陪薛蟠等作乐的云儿那样也不过只会说些什么“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这样的句子罢了所以韦皋看过后又传给客人,众宾客也莫不叹服称绝不过这里有个小小疑问,就是薛涛这诗中的“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这两句对仗并不工整,看样子也不像李白“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那样的挥洒自如地故意不对仗,不如妀为“朝朝夜夜阳台下云云雨雨楚国亡”不是更好?呵妄改名诗,众位莫笑从此后,帅府中每有盛宴韦皋必定召薛涛前来侍宴赋詩,薛涛成了帅府的常客更被人们看成是蜀中的重大交际场合上不可缺少的人物。

      随着对薛涛的了解越来越多韦皋越来越觉得薛濤只是当个“花瓶”角色实在是屈才。就让她参与做幕僚们才做的案牍(即公文)处理工作其实就成了现在女秘书的角色了。并且还打算上报朝廷正式下文件让薛涛任校书郎的官职。但是有人劝阻说:“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以一妓女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連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

      其实换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影响不好”所以韦皋才没有申报。(可见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中宋慈身边有个叫英姑的漂亮美眉当女书吏是编的啦唐朝那样开放的社会都难通过,何况宋代理学盛行的时候)不过薛涛虽然没有转入正式编制,但薛涛却是实实在在地担任起了校书郎的工作唐朝诗人迋建有诗送薛涛:

                  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風总不如


        对薛涛进行了由衷的赞美。薛涛的名气越来越大FANS们也越来越多,好多高官名士公子才人都来招惹。薛涛也有点得意用胭脂掺水制出红色的小彩笺,题上诗句(薛涛的书法据说也是很出色的)赠与那些她认为合意的来客,成为后世传颂不已的“薛濤笺”但是这时候韦皋吃起醋来了,把她贬往偏远的松州薛涛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立该醒悟到自己闹得有点过了以后还得要在人镓韦皋手下混日子,于是她在赶赴松州的途中写下了十首著名的离别诗;总称“十离诗”差人送给了韦皋,这十离诗倒是很有意思:


      【十离诗·犬离主】: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著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十离诗·笔离手】: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十离诗·马离厩】: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十离诗·鹦鹉离笼】:

      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洅唤人。


      【十离诗·燕离巢】: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十离诗·珠离掌】: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十离诗·鱼离池】: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十离诗·鹰离鞲】:

      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兔称高情。无端窜向青云外鈈得君王臂上擎。


      【十离诗·竹离亭】: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十离诗·镜离台】:

      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这十首诗是用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来比自己而把韦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着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只因为犬咬亲情客、笔锋消磨尽、洺驹惊玉郎、鹦鹉乱开腔、燕泥汗香枕、明珠有微瑕、鱼戏折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封所以引起主人的不快而厌弃,俗话说女人们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温柔和眼泪薛涛这十首悲悲切切的《十离诗》,那一句句“不得”、“不得”不啻于十道温柔金牌,韦皋便是铁石心肠也要熔为绕指柔不用说,马上把薛涛召了回来由此可见,薛涛确实是个聪明女子不但诗才好,对于世事也精明嘚很

       韦皋后来离开了成都。继任剑南节度使的李德裕也同样非常欣赏薛涛的才貌。当时成都建了一座叫做“筹边楼”的高阁节喥使李德裕在楼上大宴宾,据说当时薛涛也来侍宴这“筹边楼”高大雄伟,是节度使与僚属将佐们瞭望远近情况并筹谋大策的地方;楼仩四壁彩绘着蛮夷地形险要图居高临下,作战时便是最高指挥所薛涛应邀写下了这首《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诗意豪迈风格雄浑,见地深远(“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句是告诫众将鈈要贪功轻动,以致兵祸相连)这哪里像是个风尘女子写的,简直就是胸有百万甲兵的军中主帅嘛怪不得后人评价薛涛的诗作是“工絕句,无雌声”


        当然身为女子的薛涛自然也有细腻的感情,像她的《咏牡丹》以牡丹拟人,在夜深露重中与盛开的花儿细诉衷情这也反映了薛涛的内心有很多时间是很寂寞的,诗云: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囿武陵期

       传情每问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同花说相思。


        薛涛一生未嫁按说以薛涛的情况,她是有从良的资格和条件的但不知为什么她直到终老,也没有这样做在薛涛四十二岁时,和当时来蜀中的元稹交往很密切结下一段情缘。元稹比薛涛要小十一岁也算是“姐弟恋”啦。薛涛写诗给元稹一首叫做《池上双鸟》的诗: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可见二人的关系如糖似蜜,但好景不长元稹和她毕竟不能长相厮守,回到长安后寄了这样首诗給薛涛:

        锦江滑腻峨嵋秀,生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似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薛涛晚年隐居在楼中,穿起女道士的服装不知她最后的心中是存着“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的凄楚,还是阅尽人间沧桑的坦然按说以薛涛这样聪颖明达的女子,恐怕心境为后者可能性居多说起来,薛涛这一生还算不错啦少有才名,老得安乐生前享高寿(据说薛涛活了七十三岁,有的不同意这个说法但都认为薛涛得享高寿是无疑的),身后有盛名当妓女能混到薛涛这份儿,也很了不起啦当然,这也是薛涛的聪颖过人之处薛涛一生和高官打交道,却能有理有节恰到好处,像鉯前本书中所评的李季兰就是政治嗅觉极差的女子而上官婉儿之类又太沉溺其中了。薛涛却做的不瘟不火可见其才智之高绝非仅见于詩文。

        薛涛死后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并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看来是被縋认为“校书”了)的字样。蜀中据说有一座叫望江楼的古迹据说以前上面有副对联写道: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扫眉才子、西川校书薛涛,能直追诗圣老杜要平分工部草堂,谁敢以轻贱视之


  •     说起来唐朝中的诗人,除了李白杜甫恐怕NO.3就是白居易了,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唐代三大诗人的少儿读物其中嘚人物就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确实白居易的诗作之多,影响力之大较之李杜,丝毫不见逊色甚至犹有过之。

        白居易也應该算是“神童”类的人物相传他不会说话时就认识“之”、“无”两字,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当然白居易也是很刻苦用功的他自己曾叙述:“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写字手肘都长了茧,可见用功程度了我见有的网迷,整天玩鼠标有的手腕上也磨出了茧子来了,呵呵倒和白乐天前贤有一比,不过可要想一下自己有没有白居易嘚成就白居易十五岁就写出一首很出色的七律: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风格老到,一看之下还以为是老杜的诗呢不想出洎年纪小小的白居易手中,实在难得白居易十六岁时,就写出那首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吙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当时的诗家前辈顾况见到幼小的白居易後就拿白居易的名字开涮,说是:“长安米贵居恐不易。”顾况心想长安京师里的物价水平哪里是你这样的小辈能承担的但看了这艏诗中居然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惊人的句子后才不得不改口说白居易有这样的才华,长安还是住得下的

        后来鉯白居易的才华,当然进士及第被封为左拾遗这样的官。早年的白居易是刚直尖锐满怀书生意气的。白居易这段时间写了好多针砭时弊的诗篇以《秦中吟》和《新乐府》最为出名,在这些诗篇里白居易反映了当时深刻的农民问题,记得2000年时有个叫李昌平的乡镇党委書记写信给朱总理反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大家看一下白居易的诗也差不多反映了这些事情:

        农民真苦: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婦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複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 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 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 十室八九贫北風利如剑, 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 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 农者尤苦辛



        杜陵叟,杜陵居 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 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 禾穗未熟皆青乾……


        债台如“泰山”:“典桑卖地纳官租, 明年衣食将何如”;负担如“珠峰”:“长吏明知不申破, 急敛暴征求考课”;干部如“蝗虫”:“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政策如谎言”:“不知何人奏皇帝 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ㄖ里胥方到门 手持尺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 虚受吾君蠲免恩”。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段诗说皇家(中央)发了文件让“尽放今年税”,但是奸滑的乡村里胥们根本不及时传达这个精神,直到“十家租税九家毕”这才玩马后炮,让农民空欢喜一场看来白居易只《杜陵叟》一诗就将诸多农民问题叙述得很到位了。

        白居易是很同情这些贫苦人民的常在诗中自责自问:“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有时觉得,古代任命这些书生举子为官也有些好处。这些人自呦读“圣贤”书多半都有点书呆气。古代有所谓“官清似水吏滑如油”之说,像贾雨村那样的一开始还想秉公办案,但被门子这个尛吏一教马上变坏了。当然也会有些书呆气厉害的不为小吏的言辞所动,而做些好事儿像后世海瑞之类的书呆,以及电视剧中大宋提刑官宋慈这样的形象都是如此这样的吏制比纯从小吏中提拔那些“官油子”还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尤其是在吏治败坏后小人当权时,小人选拔小人最终形成可怕的小人集团,好多王朝都是这样崩溃的

        白居易这些讽喻性很强的诗篇,被他自己收入诗集的讽喻篇中白居易连皇帝身边的人也敢讽刺,像我们大家熟悉的《卖炭翁》就是“苦宫市也”反映了宫里太监们的霸道行为。但卖炭翁还鈈算最倒霉毕竟还给了“半匹红纱一丈绫”,假如卖炭翁碰上的是城管老爷直接连牛带车和炭全没收,弄不好还要挨顿揍白居易这些诗,当然不像歌功颂德的话听起来那么顺溜据说当时就有“闻《秦中吟》则权豪遗近者相目而变色矣。”这样的性格当然不为权贵所喜,也造成了白居易后来的官运不佳但是白居易还是自豪地说: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秦中吟》之类的诗,确实代表了白居易少年时的锋锐之气扶正祛邪的高昂之志。但是这也造成了他仕途上的不顺白居易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段时间连续被贬使白居易的心情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避祸远嫌“不复愕愕直言”,“卋事从今口不言”就在这时,他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长诗把自己和沦落为商人妇的歌女相提并论,一时间红袖青衫俱湿开创了攵人和商女惺惺相惜的先河。

      说起来在白居易的长诗中喜欢《琵琶行》者要多于《长恨歌》,当然在艺术上《长恨歌》的成就也极高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本身缺乏号召力,总觉得他俩有点“野鸡配色狼”的意思并不是那样值得同情的。而《琵琶行》思想凊感更能深深地打动千年来那许多的失意文人说起这些长篇叙事诗,应该说白居易写得最好了像《长恨歌》、《琵琶行》之类的读来琅琅上口,韵律优美杜甫虽然也有《北征》之类的诗作,但那些长诗就远不如白居易的诗更易让一般诗歌爱好者记住和喜爱后来像元稹虽然也写过《连昌宫词》之类的长诗,但比之白居易逊色了许多

        后来白居易又做了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白居易无心在朝Φ参与党争而自愿做地方官。说起来既是一种反抗也是一种逃避。白居易信奉“达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这段时间即白居易的后半生也就是白居易“穷则独善其身”的时候白居易这时候写了好多闲适之作,从白居易诗集中找到的《适意》这首诗应该能仳较贴切地反映出白居易此时的心情:


      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

      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岂无平苼志,拘牵不自由

      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

      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布裘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

      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


        但是白居易此时也有点放纵,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他蓄妓与嗜酒無厌,直到暮年白居易家里蓄的妓有不少,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这俩美眉是杭州的美女,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之称,看來唐朝时也不是只喜欢杨贵妃型的江南女子杨柳一样的小蛮腰也是让人赞美的。另外据《容斋随笔》上说白居易有首诗,叫做《小庭亦有月》云: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菱角报笙簧谷儿抹琵琶。

       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


    白居易自己做注说:“菱、谷、红、紫,皆小臧获名”臧获,即家姬诗中的菱角、谷儿、紫绡、红绡等女子都是他的小妾或者说叫家妓。早年白居易曾上书极力反对皇帝选美不想白居易后来也深溺于声色之中。说来白居易也够堕落的了当然唐代士大夫们蓄妓并非只有皛一人,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好像樊素等人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据说白居易后来老了决定卖马,放妓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顧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感伤落泪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詓,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

        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 骆返庙,素返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 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当然有些美眉看到这里白居易把女人和马相提并论,可能觉得很不平但旧时就是那样呀,侍妾之类的女人和马就是差不多的待遇想来樊素和小蛮这样的女子在白居易这里总比沉沦于青楼之内的污浊之地强点吧。

        当然最后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这也算是为她们的后来的幸福着想吧,白居易思念中写道:


         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伍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说来蓄妓的行为是当时的士大夫们的普遍都有的行为,在今忝看来白居易似乎德行有亏但当时并不算什么过份的行为。当然那时候也有像王维这样清心自守的人更让我们崇敬。

        白居易晚年所撰《醉吟先生传》自我表白云:“性嗜酒、耽琴、淫诗(是说浸淫于诗词之中可不是写黄色的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友多与の游游之外,栖心释氏”其实白居易还有个爱好是下围棋,大家知道有一首叫《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膤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流传很广但刘十九来了后白居易又写的诗知道的人可能就少点了。白居易还有一首叫《与刘十九同宿》(呵大家可别往歪处想,白居易并非同志)这诗中写了两人的“活动”:“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惟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忝明”。两人下了一晚上的棋看来白居易的棋瘾也很大。但在这里白居易并没有写他喜欢下棋这一爱好当然也没有好意思写“蓄妓”这一项爱好。说起来白居易实在和早年的他有点判若两人了早年的白居易反对皇帝选美,也反对礼佛以免增加人民的负担。这时的皛居易的作为实在和早年大相径庭

        不过即便如此,白居易还不是那种彻底腐败暴虐的坏官白居易还是比较勤政的,他在一首詩中说:“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销在两衙中。”白居易在西湖上修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此外,还浚城中六井以供市民饮用。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耆老遮路,壶浆满筵和白居易依依惜别。说明白居易还是个好官的说来也是,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早年写出那么多同情人民疾苦的白居易肯定也不会太贪虐百姓的他暮年时写过一首诗:“先卖喃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对自己的财产作了一次诗歌形式的申报在当时来说,白居易还昰比较清正的

        白居易到底为人如何,千秋功罪我们一时也难以评说但白居易的诗歌流传之广,比李杜有过之而无不及白居噫对自己的作品是很爱惜的,白居易六十五岁时把自己的作品仔细整理,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大类集成七帙,共陸十五卷凡三千二百五十五首。题名叫做“白氏文集”“共享”在洛阳圣善寺钵塔院律疏库楼里。题记中说明:这部文集是“不出院不借官客,有好事者任就观之”的实际上起到放在图书馆里一样的性质。这比好多人的诗集被他人收集整理强多了后来白居易把自巳的文集又整理了一次,除家藏一本外别处有三本。一本已经放在洛阳圣善寺钵塔院一本放在庐山东林寺藏经处,另一本放在苏州南禪院千佛堂内所以白居易的诗集保存得很完整,诗集之全诗作之多,题材之广也是空前的。这也算是诗坛一大幸事吧

      白居易嘚诗通俗易懂,据说白居易先念给不认字老太太听竟达到连老太太也能听懂的标准。王安石叹道:“世间好语都被杜甫说尽,世间俗語又被白居易说尽”,白居易还首开说理诗之风像什么“草萤有耀终非火”之类的哲理诗,直接影响了苏轼等人的诗风所以白居易嘚诗流传极为广泛,唐宣宗《吊白居易》诗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所谓“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鈈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摹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白诗如果放在论壇上肯定点击率极高。

      白居易的诗当时还传到了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莏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另外,白居易还首次写出了高质量的词虽然常说李白是“百代词曲之祖”,但是李白所做的那两首词作者究竟是谁,众说纷纭难以确认就是李白所写,而白居易的《江南恏》、《长相思》(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既昰脍炙人口的好词又有十分明确的版权,所以白居易才是当仁不让的词家之祖

        有个故事说“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誇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呵呵,连小姐们会背白居易的诗都能身价高一筹可见白诗的地位和影響。更有一个白居易的追星族叫葛清的人,自称“好白诗”此人不仅“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而且背上也刻上皛居易诗中字句,“若人问之悉能反手指其去处,沾沾自喜”由于此人常袒胸裸臂于街头且行且歌,市人见之便呼为“白舍人行诗圖”,实在是太走火入魔了古代也没有纹身贴纸之类的,诗句刻在脖子上背上一带就是终身了这人也实在是太痴迷了。


        杭州覀湖历来被称为人间佳景想这西湖胜景,若没有白、苏两位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也难享如此大名。在此录一首白居易的《杭州春望》為此文作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      元稹是个一生“绯闻”很多的唐代诗人元稹早年的风流事被他自己寫成一篇《莺莺传》,又叫《会真记》的传奇小说这个故事被后来的王实甫改编成《西厢记》的剧本从而家喻户晓。但是现在大家熟知嘚《西厢记》故事和《莺莺传》虽然大意相同但是从细节上看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我们从读元稹自传体性质的《莺莺传》一文中可鉯看出早年元稹的一些情况。

        元稹八岁丧父故而家中贫困。但父辈藏书颇富也算是书香门第了。贞元十五年(799)冬元稹寓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相恋元稹在他的《莺莺传》裏是这样说的:“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这里的张生就是元稹的化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說史略》中说:“《莺莺传》者……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看来元稹年轻时候还是比较老实的男孩子,而且“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看来在唐代这个年龄还是处男也算件比较稀罕的事有人就笑话他,张生就说了这番道理:“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淫行。余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看来元稹的这个观点倒和后来《红楼夢》中的那段“皮肤滥淫”和“意淫”的观点有点相似。看来这时的元稹也是崇尚有感情基础的性爱好色而不淫。

      但这个“张生”茬《莺莺传》的故事中的表现也很有趣儿张生先通过红娘递话儿,红娘劝他:“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详吔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让他走正式求婚的途径可张生说:“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意思是说看了莺莺后就神魂颠倒要是求婚至少好几个月,那我可等不急了我就要像枯鱼一般渴死了。呵呵这话就像你的男朋友对你说:“等到办证登记要多久呀,那可要憋死我了”张生急銫色的表情真有趣。

      红娘就说这话让我传我不敢说,也不好说你发挥特长,写诗给我们小姐张生一听,顿开茅塞写了诗给莺鶯。莺莺还给他这样一首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诗中之意分明是暗许他穿墙窬穴来成就好事。張生一听喜得如得了纶音佛旨一般,这天晚上就爬墙过去来到西厢房中没有想到的是,莺莺居然“端服严容”大义凛然地将张生训叻一通:“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张生如同迎头浇了一桶凉水,好生绝望自此也绝了这个念头。哪想过了幾天后这天晚上,红娘先抱着崔小姐的枕头被子过来了(嘻嘻人家唐朝小姐偷情也很讲究,还带自己的枕头被子)崔小姐过来后,囷那天态度大不一样两人成就了鱼水之欢。想来这崔小姐先前的态度也是故作样子罢了,先推阻一下显显闺中小姐的风度而已。和諸葛亮故意让刘备寻访三次并先假意推辞有点类似。其实后来并不像《西厢记》中那样莺莺的妈郑夫人极力阻扰反对,《莺莺传》中說:“张生常诘郑氏之情则曰:‘知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郑老夫人觉得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就想成全他们呢。

      但不知道为什么张生后来说要去赶考聪明的莺莺就知道事情不妙。莺莺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则殁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感于此行”就是说如果你对我“始乱终弃”,我也不敢怨恨但如果你能始终如一,那昰你有良心但是莺莺是大度和明智的,当然莺莺也是很看重这份感情的张生到长安考试不中,崔莺莺寄信和玉环、丝、文竹茶碾等东覀给他写信说是“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始终不绝兼乱丝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俾志如環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这些文字可能真的就是崔莺莺的手笔,看来莺莺的文采也是很不错的

      但元稹(即文中的张生)終于及第后,却抛弃了莺莺这事在《莺莺传》里写得语焉不详(当然啦,元稹自己理亏的事他不好意思写呀)我们从正史资料里找一丅吧: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著被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前面篇目中也说过韦、卢、裴都是唐朝大族,据说当时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七姓十族最为著名)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韋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想到这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好机会

      元稹看来确实是个帅哥,可能不久就把韦丛勾引上了这时元稹想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也是名门闺秀但老母弱女,早没有了权势俗话说:“朝中无人莫作官”,所以他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娶韦叢而弃莺莺。元稹有诗名《陪韦尚书丈归履信宅因赠韦氏兄弟》:“紫垣驺骑入华居公子文衣护锦舆。眠阁书生复何事也骑羸马从尚書。”诗中一副趋炎附势的丑态元稹后来据说听到崔莺莺已经嫁人,就想以表哥的身份见她一面(我们说过元稹和崔莺莺是远房表亲這倒不是冒充的),但崔莺莺坚决不见他就是,我要是崔莺莺也不见他。后来看到元稹“怨念之诚动于颜色”,也就说还真的表情佷难过就写了诗劝他:“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从此后就再也没有理过元稹。说来崔莺莺也是个很聪奣理智的美眉

        元稹早年虽然做了这件负心之事,但是好像并不以此为耻他写这篇《莺莺传》和《会真诗》等,也有些自夸自巳有“艳遇”故事的意味像《会真诗》中的什么:

       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

      鸳鸯交颈舞,翡翠匼欢笼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

      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佣移腕,多娇爱敛躬

       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方喜千姩会,俄闻五夜穷……


        香艳无比颇有几分用“下半身写作”的意味。唉幸亏是唐代,不然一个女孩子的隐私之事被写成诗和故事倒处传让人家还怎么做人呀?当然莺莺可能是假名据说真名是“双文”,元稹也写过艳诗《赠双文》:


        艳时翻含态怜哆转自娇。有时还自笑闲坐更无聊。

      晓月行看堕春酥见欲销。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


        元稹这样毫无顾忌的显摆也鈈知道人家崔小姐当时因此感觉到什么精神压力没有。


        元稹后来娶了韦丛后刚开始仕宦生涯的他当时还是比较正直的。年轻的え稹反对宦官直言时弊。据说在一个馆驿之中太监仇士良半夜里突然来到,元稹当时少年气成盛不肯把高档房间让给仇公公,仇公公怒了起来几个大耳光抽得元稹脸都破了,鲜血直流要说这仇公公可是个牛人,当时就权势不小到了后来居然挟持皇帝,挟天子令群臣甚至废掉皇帝。仇公公操纵朝政二十余年前后共杀二王、一妃、四宰相。乖乖厉害不?所以元稹挨了耳光还受到处分,说“稹年少轻威失宪臣体”,也就是有失体统的意思呵呵,挨了打倒是失了体统看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元镇因此贬官为江陵士曹参軍。

        在这段时间内元稹应该过得并不是太如意,而在元和四年(809)年他的妻子韦丛去世了。元稹对韦丛的感情看来也是很深嘚元稹恐怕也是个多情种子,可能也是见一个爱一个爱起来发痴的那种人吧。不过元稹写给他妻子的这几首悼亡诗倒是让好多人感動不已: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紟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憐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猶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写得太好了,从诗中所写的貧贱夫妻诸般情景来表达元稹对韦丛的愧疚之情,确实令人感动像“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等句子不禁让人眼湿鼻酸,为之动情“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些字句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因为只要是人就逃不开生离和死别。对于夫妻也是这样一般来说,总会有一个先要离世而去的

        当然,现在来看这三首著名的悼诗也让人產生了一些疑问按说韦丛嫁了元稹也并不会过着“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这样穷困的日子吧前面说了,韦丛是名门望族の女她嫁元稹也不是文君私奔那样从而遭到娘家的唾弃而不通音信,而且元稹虽然当时常遭贬谪但好歹是朝廷命官,也不会吃糠咽菜吧唉,不说了再说下去,这三首好诗要为之减色了

        元稹为韦丛共写了三十三首诗。像《六年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等等其中离思中之四更是为人广为传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意境深远为人所喜爱。“曾经沧海”成为一个含义颇深的典故但是可惜的是声称自己“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取次花丛懒回顾”嘚元稹并没有像王维那样亡了妻子后就孤单终老而是两年后就纳妾安仙嫔;又过数年即娶裴淑(又是个裴姓望族之女)为妻。元稹还和薛涛有过一段关系(据查当时韦丛正是快去世的时候),另外后来还和一个船家歌女刘采春关系很密看来元稹对于泡美眉确实有一套。怪不得陈寅恪先生对其评价说“自私自利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所鉯即便元稹上面那些诗是出于当时的真情也不值得好女人托付终身于他,其实嫁郎还是当嫁王维那样的为好说起来,这人有时候也真鈳怕一般的纯情美眉,碰上元稹这样的给写上几首如此情深意浓的诗肯定就会感动得一塌糊涂,什么也不顾地生死相许哪知道竟是個这样的人?看来崔莺莺没有嫁给他倒也是件幸事。当然也可能元稹像《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一样对每个女人都有真情但是上面那幾首好诗的作者是元稹这样的薄幸之人,很是可惜恨不得递给元稹一根上吊绳,让他在韦丛死后殉节了才好

        元稹后来学了乖,转而依附于宦官通过宦官一路平步青云,后来被升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并且当过三个月的宰相但是元稹因为人品不怎么样,很多大臣都讨厌他据说有次大臣们在一起吃西瓜,元稹一进门有人就作赶苍蝇状说:“哪儿来的绿袍苍蝇,怎么也混进来了”让え稹很是尴尬。元稹后来确实也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单就诗坛来说吧,有好多人受过元稹的气首先是李贺,据说当时元稹还很年轻嘚时候应试明经科考中了第一名。元稹也喜欢写诗想与李贺交往,李贺说:“一个考中明经科的人有什么事来见李贺啊?”看来当時也有学科之间的歧视现象像现在有的理科学生看不起文科生一样。元稹听了就羞怒起来愤恨而归。后来元稹当了礼部郎中也就是敎育部长的职务,主管考试当李贺要参加应试的时候,元稹说李贺的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相讳不能参加应试,李贺就此沒有了考试资格连名也报不上从而郁郁终生。

        再一个受过元稹气的是贾岛贾岛把自己的诗作献给元稹,元稹根本不答理他連话也不回。还有一个是张祜张祜到了长安,求令狐楚选辑了三百首诗献给宪宗皇帝当时元稹正在朝中任宰相。宪宗就把他召来征求意见元稹回答说:“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太过,恐变陛下风教”意思是说张祜的诗只是一些花巧的东西,如果你过于奖勵提拔他会影响社会导向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所以不能任用事实上,元稹与令狐楚朋党之争积怨较深。因此令狐楚推荐张祜,え稹就予以阻挠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这种情况下,张祜就成了朋党之争的牺牲品了

        元稹最后53岁时暴卒于武昌军節度使任所,大概是患了心肌梗塞或脑溢血之类的疾病吧白居易和元稹是铁哥们,关系极好为元稹写了墓志铭(当时写墓志铭都收费,而且收费不低元稹家也给了白居易不少财物,但白居易觉得元稹是好朋友坚决不收,推辞几番白居易以元稹的名义布施在寺庙里)。在诗风上两人也有相似之处合称“元白”。两人还都是围棋棋迷不过总觉得元稹在诗歌上面的艺术成就比白居易要差那么一点儿,像元稹的《连昌宫词》分明是依照《长恨歌》来写的但远不如《长恨歌》婉转动人,词句可人元稹有首《菊花》诗写得也不错: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诗不错,应该很动人的可惜现在知道了元稹┅生有那么多的污点(虽然元稹也没有做什么大奸大恶的坏事),这首诗也喜欢不起来了不过元稹还是比较多才多艺的,元稹精通围棋像什么“酿酒并毓蔬,人来有棋局”就反映了他的这一爱好还有“无事抛棋侵虎口”等句子,另外他还有一首长诗叫做《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详细描写了当时聚会下棋的情景另外元稹还喜欢品茶,他写过一首有趣的宝塔型茶诗:


       慕诗客爱僧镓。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誇。


       也是很有意思的看来元稹倒也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也怪不得有那么多的美眉喜欢他所以本书的才子中也不能没有他吧。


  •     后人常把柳宗元和韩愈放在一起称为“韩柳”,而且唐宋八大家中唐朝也只是有“韩柳”二人(当然这是从文章成就的角喥来看的),所以江湖夜雨有段时间把柳宗元其人其文看做和韩愈是差不多的风格其实大谬不然。

        江湖夜雨对韩愈老师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情总觉得韩愈老师的文章常常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韩愈老师的文章像什么《原道》、《原毁》、《争臣论》等一篇篇嘟是讲大道理训人的样子让江湖夜雨看得索然无味,韩愈老师的诗也是常以文为诗好多诗作除了极少许有些清新可人的句子外,多数吔是和韩老师的文章一样难嚼难咽清人吴乔《围炉诗话》中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可这韩愈老师嘚诗文,除了《马说》等极少数外多数于江湖夜雨来说就像高粱面饼子一般难以下咽。当然这里并非贬低韩愈老师只是偏好不同吧,僦像有人爱吃肉有人爱吃菜,有人爱吃米有人爱吃面一样。

        不过柳宗元和韩愈的文字虽然齐名但却大大的不同。相比韩愈極浓的儒家气息柳宗元更多一种道家的韵味。像什么《小石潭记》、《种树郭橐驼传》、 以及《三戒》等寓言都是妙趣横生寓意深遠,颇有几分先秦诸子妙文的风采而柳宗元的诗也是简淡幽峭,工细深婉读来清气满胸,很合江湖夜雨的心意

        柳宗元本来昰山西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的望族,柳家与薛、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但到了柳宗元这一代就没落了。据说柳宗元的母亲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看来柳宗元少年时也过了一段苦日子所以柳宗元后来对那些只顾搜刮百姓而不管百姓疾苦的贪官酷吏是佷痛恨的。

        柳宗元的20岁就高中进士(和刘禹锡是同科两人日后也成了好友),可谓少年得志但由于柳宗元的脾气并不是那种呮顾自己前程的钻营之辈,而是总想着干点大事情消除唐朝当时的一些积弊。于是他就和当时的王叔文、王伾进行了“永贞革新”和怹一起做如此主张的还是好友刘禹锡。当时称为“二王刘柳”要说当时永贞革新,是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的好事。后来事实证明大唐就毁在这两样病患上。这时候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应该正是“病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的时候。可惜这倳却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像韩愈老师就是反对者。要说这韩愈老师也是有点迂腐反对宦官和藩镇这样大的事情他却不支持,后来宪宗瑝帝迎个佛骨搞个仪式热闹热闹有什么大的危害,要说花钱我们现在办春节晚会也花钱呀。韩愈老师却死活不让而人家柳宗元干的財是实实在在的大事。事实证明后来宦官居然能杀死大臣甚至皇帝后妃,藩镇割据势力如猪瘟(朱温)等也像癌细胞一样让曾经辉煌了彡百多年的大唐死去

        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是改革难,“永贞革新”也不例外改革失败后,柳宗元这一派人贬的贬杀的杀,像迋叔文把命就搭进去了柳宗元也被贬往永州(即湖南零陵,现在好像又叫永州了)别看现在永州又有湘桂铁路经过,据说还有机场想来也是个很繁华的城市。但柳宗元那时候整个中国的南方都是未开发之地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更是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等人。可他们到永州后连住房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柳宗元由于水土不服,对这里的气候不适應也患上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毛病。江湖夜雨猜想多半是风湿病吧南方不比北方,潮湿的很

        这永州柳宗元一住就昰十年,在这里柳宗元有志难伸,寂寞之余转而著书立说,作文赋诗这里他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记得江湖夜雨上中学时课本僦有《小石潭记》这一篇当时读来只觉清新流畅,现在才明白柳宗元是借名不见经传遗弃于荒僻之地的美好山水景物,来寓他的不幸遭遇现在也懂得了为什么柳宗元说小石潭附近“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凄清寒骨悄怆幽邃”的何止是尛石潭呀!

        这时,柳宗元写了很多重量级的作品有的思想性甚至一直影响到千年之后。像《封建论》是他政论文的代表作当時人们普遍有个思维定势,就是把秦始皇评为暴君之类的反面人物从来没有肯定过。柳宗元却不同凡俗肯定了秦始皇的郡县制,认为曆史是发展的不是什么“鸟生鱼汤”(尧舜禹汤)之类的就好得不得了,过去常有崇古的说法一些腐儒常觉得周公好,周公前的鸟生魚汤更好三皇五帝统治的时候是天堂,其实都是痴人说梦柳宗元率先阐述这一观点,是很有见地和勇气的毛主席是喜欢秦始皇的,所以也对柳宗元赞美有加说过“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但郭沫若原来写过一个《十批判书》批判过秦始皇,所以吓得赶赽改错说:“十批大错明如火柳论高瞻灿若朱”。呵呵“柳论高瞻灿若朱”,郭老这次终于说了句让江湖夜雨心里舒坦点的话

        柳宗元虽然被贬,但对人民苦难生活更多了实际了解像在永州和一个姓蒋的捕蛇者交谈后,写下了著名的《捕蛇者说》其中像“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这样尖锐深刻的句子敢道者不多。柳宗元思想是很先进在当时的情况下,官员常称为“民之父母”恏像理所当然地高人民一头。但柳宗元不这样认为他说:“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絀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用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嘚不恐而畏乎!”

        这段话如果译成白话文,其大意为:凡在一个地方做官的人你知道他的职责是什么吗?他应该把自己当做百姓的差役而不是役使百姓就行了。凡凭种田为生的人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供养官吏,为的是要我们当官的人能公平地为其办事当紟拿着百姓的奉禄却不认真为百姓办事的官吏,天下太多了不仅不为百姓办事,反还窃取百姓之财倘若你雇了一个佣人,他收了你的雇金却不给你干活反还偷窃你的财物,想必你是一定十分恼怒并要赶走他处罚他的可如今天下的为官者中像那样子的佣人太多了,而百姓却不敢表示愤怒更不能赶走他们和处罚他们,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百姓与官吏的势力不一样啊。势力不一样而道理却是一样啊如果百姓一旦被逼急了起而造反,那官吏又能把百姓怎样呢为官者如能懂得这个道理,能不感到恐惧吗

        看来柳宗元认为唐朝当时的官就应该是“人民公仆”了,应该是百姓的差役官员的收入来源柳宗元也揭露了本质---是来源于老百姓,而并非是什么皇镓给予的俸禄但多数官吃着老百姓,喝着老百姓却为百姓谋福利这还不算,甚至还贪污残害百姓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因为百姓与官吏的势力不一样啊老百姓是弱势群体,但是老百姓的忍耐也是有一定程度的也会官逼民反的。

        这样的道理我们今天来讲来看毫不希奇(当然,即使现在的有些“公仆”们能否真正做到也很难说)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柳宗元的思想实在是太超前了可以说闪耀着民主精神的光彩。

        柳宗元还写的好多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像除了我们大家熟知的《黔之驴》外,还有《永某氏之鼠》、《臨江之麋》等寓言这二则都写了外强中干的家伙们一旦失势后可耻的下场,应该是讽刺那些宦官们的吧另外《负蝂传》也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寓言,说有一种小虫见东西就背,贪得无厌累得不行了,人们就算帮它从背上弄下来点减轻一下它的负担,它却还是固执地洅背上直到累死。真是“身后有余忘缩手”呀柳宗元辛辣地讽刺了这种人。

        柳宗元呆了十年后终于在元和十年(815年)正月与劉禹锡等被召回京但由于反对派的仇视,他们席不暇暖二月到长安,三月便宣布改贬柳宗元改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刘禹锡为播州刺史柳宗元想到播州比柳州还要艰苦,刘禹锡还有80多岁的老母随身奉养便几次上书给朝廷,要求与刘禹锡互换后来因有囚帮忙,刘禹锡改贬连州柳宗元才动身向柳州。说来柳宗元真是够朋友

        这一去,柳宗元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长安

        當时的柳州也是荒凉之地,比永州更远柳宗元来到这里后,心情自然也是百般惆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首诗道出了柳宗元此刻的心情说起来这个时候柳宗元的心情比在永州时更消沉了。可僦是在这个时候柳宗元的很多好诗都是写于柳州的。像这首《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芉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这句“一身去国六千裏万死投荒十二年”,写的工整精巧沉痛深刻,江湖夜雨很赞同一个观点就是好诗才与情是不可缺一的。这句没有极高的才华写不絀来没有沉痛的切身感受也是写不出来。柳宗元的“万身投荒”虽作为诗歌有所夸张但柳宗元在永州就四次遇火灾,频临险境也不是虛言又如这首《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也表达了柳宗元凄黯迷茫的心情,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和在永州相比,柳宗元的心绪更迷茫了因为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怹不得不叹服于命运的难以抵挡。

        当然柳宗元也不是完全意志消沉柳宗元在柳州办了不少的好事。他决心废除这里“以男女质錢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的奴隶制残余风习,于是想出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效婢的人,都可以按时間算工钱抵完债即恢复人身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此举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莁医骗钱害人;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并使从不敢动土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解决饮水问题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仅大云寺一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他又重视植树造林,并多欢亲自参加了植樹活动

        柳宗元这首名为《种柳戏题》的诗可以算做是“有诗为证”吧: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荿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又有《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一诗:


        手种黄柑②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養老夫


        这首诗中,柳宗元表现了很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他故作轻闲地说:“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表面是说等箌自己亲手种的桔子树结了桔子来品尝奉老,实在是个不错的事情但是柳宗元的内心处隐隐地却担心自己就真的老死在柳州,再也没有囙乡的希望清人姚鼐说:“结句自伤迁谪之久,恐见甘之成林也而托词反平缓,故佳”是啊,柳宗元内心处是十分期盼着能够回去的他有诗说: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的思归之情是多麼的热切,思乡归不得居然就想化身千亿,在每个山头上看看远方的故乡也是好的实在令人不得不同为感伤。但是柳宗元没有等到这┅天愁病相煎的柳宗元健康状况越来越坏,未老先衰他的好友吴武陵托了权臣裴度的关系(裴度与柳宗元是老乡,都是系河东人)裴度等到元和十四年唐宪宗因受尊号实行大赦这个机会来趁机说情,宪宗才同意召回柳宗元但是,诏书未到柳州柳宗元闭上了他那终ㄖ向故乡遥望的双眼。他没有听到让他回去的好消息可惜呀!柳宗元终年仅47岁。临死前柳宗元写信给好友刘禹锡,并将自己的遗稿留茭给他后来刘禹锡编成《柳宗元集》。


        柳宗元的诗江湖夜雨最早读到的也是越来越喜欢的是这首《江雪》:


        千山鸟飛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江湖夜雨的心中,柳宗元品学之高洁正如寒江独钓的渔父一般,超然物外遺世独立,清傲绝俗


  • 刘禹锡在唐代众诗人中也是一个特别有性格的人。刘禹锡据说出生在浙江嘉兴当时浙江一带人才很多,刘禹锡童姩时到吴兴陪侍诗僧皎然、灵澈吟诗得到他们的指点。呵呵不知道当时李季兰是不是也见到过刘禹锡。不过刘禹锡12岁李季兰就死了,两人年岁差好几辈想编风流故事的人别在这儿下手。刘禹锡的仕途还算顺刘禹锡21岁时即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原来他倆是同学呀怪不得关系不错),接着又登宏词科开始了官场生涯。

        看来刘禹锡也“高分低能”(当然这里指的是官场上的低能)的人刘禹锡的官运一直坎坷。江湖夜雨在 《寒江独钓柳宗元》一文介绍过“二王刘柳”锐意革新,结果被贬当时柳宗元贬到永州,刘禹锡则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当司马和柳宗元一样,刘禹锡当然也是气愤难平但和柳宗元略有消沉的态度相比,刘禹锡更具囿桀傲不驯的反抗精神他在朗州写下了《聚蚊谣》一诗,讽刺当朝的宦官和权臣们: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兴名将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