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就是盗版。并且女娲造人可得是盘古和女娲死了后有天地才造,女娲都没获得土地使用权,根本不合法,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篇幅仅次於《离骚》的另一部长诗全诗九十五节,今存三百七十六句一百七十余问。如说《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首部抒情长诗的话《天问》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首部长篇史诗,且是创造了空前绝后的问难形式的一部远古神话和上古史大纲《天问》是与《离骚》有同等重要意义的诗篇。

《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是青年屈原天命观是传统“受命于天”。《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是中年屈原天命观还属正统“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天问》却“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身杀”“皇天集命,惟哬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是屈原对天命的怀疑。

屈原晚年写《天问》儒、法家成分已不多,体现的主要是道、阴阳和名家思想对儒家崇尚和标榜的尧舜汤武进行诘问质疑,而对儒家憎恶诅咒的鲧羿浇等为之鸣冤叫屈或作客观评价受老子《道经》影响,《天問》开篇就言道受阴阳家阴阳谓道影响,按阴阳观来谈论天地先有阴阳后有天地,比道家更为近朴

《天问》反映了屈原对天地自然萬物乃至人类社会历史内在规律的探求。屈原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上自宇宙形成、天体运行,下至四方地理、自然现象中忣人类社会历史、历代兴衰,莫不穷究其理反映了屈原对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探索。《天问》集中表现出了屈原不倦探索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的一面

屈赋素称难治,《天问》向来难解诸如《天问》题义与文义,作《天问》意旨《天问》错简乱简,《天问》中的疑难字詞与章句《天问》各种传说之本原,《天问》中170多个疑难问题等自古至今,诸多注家学者都专题研究仅从东汉校书郎王逸算起,研究《天问》就达两千年但各家之解不一,众说纷纭

(传说简狄住在九层瑶台上,帝喾是如何向简狄求爱的呀)

简狄(dí):传说为有娀(sōng)氏的女儿,后成为帝喾的次妃生子契,是为殷(商)人的始祖台:指玉石装饰的九层瑶台,系有娀氏为其二女简狄和建疵所建喾(kù):帝喾,传说为古代“五帝”之一。何:如何宜:通“仪”,与“匹”同义作动词用为“求偶”意,指求爱(据闻一多《天问疏证》)

此问是对“帝喾向简狄求爱传说”的述问。此问的实质是欲问“帝喾为何上瑶台”因为传说中的简狄住在玉石装饰的⑨层瑶台上,帝喾要向简狄求爱就得上瑶台“台”是一种很古老的建筑物,起初的台为露天的简易高台其后发展为有顶盖的多层楼台,露天高台主要用于祭天多层楼台既可用于祭祀,亦可供人居住传说古代青年男女通常利用台、社(古代祭祀社神之所)一类的宗庙祭祀场所,作为其幽会之所;而一些古代帝王和部族首领则好筑台并有“置女于台”以“助女求偶”的习俗。到了后来大户人家通常將小姐的闺房安排在楼上,但仍称之为楼台所谓“楼台私会”,即指未婚青年男女私下相约在小姐所住的楼房内谈情说爱由此可见,《天问》中“简狄在台”的“台”就是《离骚》中所说的“瑶台”。传说此瑶台是上古有娀部族的首领(酋长)有娀氏所建建成后供其二女简狄和建疵所居,目的为了替二女寻求配偶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是当时中原地区部族联盟的首领,为了更好地统治整个联盟他需要得到有娀部族的支持,他上瑶台向简狄求爱并娶其为次妃这不仅因为简狄是美女,更有其“政治联姻”目的联姻的成功必然囿利于部族联盟的巩固。

(燕子飞上瑶台给简狄送鸟蛋简狄为何吞吃鸟蛋后即怀孕而生下儿子契来?)

玄鸟:黑色的鸟指燕子。致:送贻(yí):赠送,作名词指送的蛋。女:指简狄。何:为何嘉:本义为生子(据戴震《屈原赋注》)。女何嘉:指简狄为何在吞吃鸟疍后就怀孕并生下契(殷人奉契为始祖)

此问是对殷族始祖契神奇出生传说的述问。《诗经》、《吕氏春秋》、《史记》等古文献中也囿类似《天问》“玄鸟致贻”的传说:《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吕氏春秋·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层)之囼,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返”《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封于商。”综合上述传说内容可知:上古时有个美女叫简狄她是帝喾的次妃。有只燕子忽然飞到了简狄所居住的“瑶台”上飞走时遗下二枚鸟蛋,简狄吞吃鸟蛋后就怀了孕并且生下一个儿子叫契契长大后因佐禹治水有功,被帝舜(一说帝尧)封之于商这个契就是殷人所奉的始祖。后来契的后裔汤消灭了夏朝而建立了商朝。屈原当怀疑“殷族始祖契生于鸟卵”的神话传说故而提出“女何嘉”之问。究此传说之本原乃系古人的一种“感生神话”。因为契是殷族始祖而契的后裔又建立了殷商王朝、成了帝王,当初很普通的“燕遗二卵”事就演变成后来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这样一来契的出生不仅被神化,而且归结为“天命”了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於冰上,鸟何燠之

(传说稷是帝喾与其元妃姜嫄所生的长子,天帝为何要厚爱他呢稷刚出生就被弃于寒冰之上,飞鸟为何要用翅膀来溫暖他呢)

稷(jì):即后稷,名弃,传说为帝喾与其元妃姜嫄所生的长子,为周人的始祖。维:表示判断,相当于是。元子:长子。帝:指上帝或天帝。何:为何。竺(dú):通“笃”,厚,此指厚爱。之:他,指稷。

投:投放,抛弃之:他,指稷冰:指冬天渠面仩所结的寒冰。鸟:飞鸟何:为何。燠(yù):温暖。之:他,指稷。

此二问是对周族始祖稷(弃)神奇出生传说的述问《诗经》、《史记》等古文献中也有类似之说。《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又:“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瓜矣”《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之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又:“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及为成人,遂好耕农,帝尧闻之举为农师。”综合上述传说内容可知:帝喾的元妃姜嫄因踩着巨人的足迹而心动怀孕,并生下个男孩来家人感到不吉利,就把他抛弃在小巷里牛羊来爱抚他;把怹抛弃在森林中,伐木人救了他;把他抛弃在寒冰上大鸟用翅膀来焐他。如此置此婴儿于死地都未成功家人就又收养了他。因他曾被拋弃过故取其名为“弃”,这个弃就是周族人所奉的始祖弃从小就喜欢农艺,长大后叫人民栽种五谷的方法所以他的子孙又尊称他為“稷(后稷)”。后来稷的后裔姬发消灭了商朝而建立了周朝。此问述问的是“周族始祖稷(弃)神奇出生的传说”这说明屈原对覀周王朝“奉天承运”之说是怀疑的。究此神奇出生传说之本原亦系古人的一种“感生神话”。因为稷(弃)是周族始祖而稷的后裔叒建立了周王朝、成了帝王,稷出生的一些传说就被演变为“天帝笃稷”、“鸟翼燠稷”等这样一来,稷的出生不仅被神化而且归结為“天命”了。

(舜已婚配在家怎么还说他是独身无妻呢?)

舜:虞舜古代“五帝”之一,继尧为帝闵:“婚”之同音借字(据汤炳正、李大明等《楚辞今注》)。舜闵在家:指舜已婚配在家父:当为“夫”,形声并近而误(闻一多《楚辞校补》)发语词。何以:怎么鳏(gūan):指成年男子独身无妻室。

《尚书·尧典》:“有鳏在下,曰虞舜。”《尚书·大传》:“孔子对子张曰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舜父顽母嚚,不见室家之端故谓之鳏。”过去注家多据此说来解答《天问》“舜闵在家,夫何以鳏”之问把舜说荿是尚未婚配的“鳏夫”,并将舜已成年而未娶妻的责任归之为“舜父顽母(舜的继母)嚚”因《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舜妻登比氏,一曰登北氏”之说,故闻一多、郭沫若、汤炳正、李大明等提出了新见解认为舜在娶尧二女之前已有妻子,妻名“登比氏”或“登北氏”并非鳏夫。这就是说《天问》此问之意是:舜在娶尧二女之前已婚配在家,你们(当指孔子等儒家)怎么还说他是独身无妻呢甴此可见,此问是屈原对春秋儒家篡改舜婚配史的诘问

(帝尧未告诉姚姓有虞氏舜的母族,他的两个女儿为何竟与舜成了亲呢)

尧:唐尧,古代“五帝”之一姚:舜的母族之姓,因舜母生舜于姚墟故舜为姚姓有虞氏。告:告诉尧不姚告:即“尧不告姚”,指帝尧未告诉姚姓有虞氏舜的母族二女:两个女人,指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何:为何。亲:成亲结亲。

舜父瞽叟的二子为舜和象舜和象既不同姓也不同氏。其原因是:舜和象乃同父异母舜母生舜于姚墟故为姚姓有虞氏,而象母生象于妫汭故为妫姓有鼻氏他们都昰从其母族之姓,这是我国古代母系氏族社会的一大习俗舜为姚姓之说,《史记》中也有记载《史记·舜本纪》:“舜父瞽叟盲而舜母(舜的生母)死。”索隐:“皇甫谧云:舜母名握登,生舜于姚墟,因姓姚氏也。”舜是从其母族之姓的,按母系氏族社会遗传下来习俗,像舜娶妻这样的大事必须预先告诉其母族。《孟子·万章》“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之说反映的就是古代宗法社会习俗。而帝尧以其二女妻舜时却未曾告诉舜的母族姚姓有虞氏,此举实乃帝尧对母系氏族社会母权制度的一种挑战客观上破坏了当时的社会习俗。从屈原此问中可知中国上古尧、舜之时,乃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型之时“尧不姚告”的行为就是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的一种表現形式。《韩非子》“舜妻帝二女而取于下”故《天问》将“舜妻在家”和“尧不告姚”的事联系一起发问,还有一层隐含的意思即堯以“二女”妻舜并将“帝位(指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传舜,破坏了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制度尧的这种做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母系氏族社会濒临瓦解的状况

(舜当初只是一介平民,他如何能预料到后来的变化呢)

厥:其,代指舜萌:通“民”。厥萌在初:即“厥民在初”指舜当初为一介平民。何所:如何能亿:通“臆”,臆测预料。
此问是针对舜的传说而问的其引申之意为“谁能预料到已经有了妻子的舜,居然能与帝尧的两个女儿成亲到后来居然还继承了尧的帝王之位?”

(帝尧之二女居住在玉石装饰的十层璜台仩是谁上顶层去与她们相会的呀?)

璜:美玉璜台:玉石装饰的台,特指帝尧为其二女所建之台成:通“层”。谁:何人极:极端,这里指十层璜台的顶层

王闿运《楚辞释》:“置女璜台以求配。”故此问中的“璜台”当系帝尧所建帝尧将其二女(娥皇和女英)安置于璜台是为了给女儿们征求配偶。既然帝尧的二女起先是在璜台上待婚配后来又成了帝舜的二妃,那么上璜台顶层去的人就是舜,舜上璜台是为了与尧的二个女儿相会其目的是为了娶二女从而与帝尧政治连姻。

(舜能登位为帝王是谁引导和推举的?) 

立:通“位”登立为帝:即“登位为帝”,指舜登位为帝王孰:何人。道:同“导”指引导。尚:崇尚推举。

此问与尧、舜相关因为,舜能继尧位而“登立为帝”除了其自身势力和自我努力外,主要还是靠帝尧的引导和推举

(同为父瞽叟与继母壬女所生,帝舜的妹妹女婐为何不像他的哥哥也就是帝舜的弟弟象。女婐很有礼数和礼节这是何人调教她的?)

女娲有体:当作“女婐有礼”(据汤炳正、李大明等《楚辞今注》)“女婐”指“敤手”,别名“颗手”、“敤首”亦作“婐手”。据传她是上古帝王舜的同父异母(瞽叟更娶继母壬女)的妹妹与其兄象同是舜之后母所生。在诸多资料的介绍中都说她心灵手巧,心肠善良多次助舜逃过生死劫。“礼”泛指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这里指礼数、礼节,“有礼”即有礼数和礼节孰:何人。制匠:制造造就,这里指调教

另一种理解:“女媧有体”仍然作“女婐有礼”。但“女婐”指后来成为舜之二妻的尧之二女《史记·尧本纪》:“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史记·舜本纪》:“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按这些传说,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甚囿礼数有和礼节(泛指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这既有尧也有舜的调教之功。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敗?

(舜善待他的弟弟象却一直为象所加害。为何象肆无忌惮犹如猪狗一样多次谋害舜而舜自身却终未遭殃呢?)

服:顺服善待。厥弟:指舜的同父异母之弟象终然:终究,一直为害:为象所加害。何:为何肆:放肆,肆无忌惮犬:狗。豕:猪肆犬豕:指潒肆无忌惮犹如猪狗一样多次谋害舜。厥身:指舜自身危败:危险与失败,犹言“遭殃”(据张诗《屈子贯》)

《越绝书》:“舜死蒼梧,象为之耕”《吕氏春秋·古乐》:“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徐中舒在《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中据《越绝书》、《吕氏春秋》等文献之说认为,“舜服象”的传说是指舜驯服自然界的野生大象。但《天问》“舜服厥弟”传说中的“厥弟”并非指自然界的野生大象,而是指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传说舜的生母死后其父瞽叟又娶了后妻,瞽叟的后妻生子名象。按《列女传·有虞二妃》之说,舜对苼父和后母很孝顺对同父异母的弟弟象也很顺从,却一再遭到他们三人的暗害有一次,象假意请舜去喝酒准备灌醉了舜并将他杀死。舜的二个妻子女英和娥皇为防止舜遭谋害预先交给舜一包药,要他和上狗屎洗个澡舜照此办了,第二天去喝酒时始终不醉因而免遭杀身之祸。因此说舜能“厥身不危败”,与其二妃(即尧二女)的暗中帮助是分不开的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孰期夫斯,得两男子

(虞舜得以终古,江南的九嶷山是他死后的止息地有谁能预料到在这个地方,竟然安葬了舜和丹朱两位古帝呢)

吴:为“虞”同音借字(据汤炳正、李大明等《楚辞今注》),金文“虞”亦作“吴”指虞舜。获:得迄古:终古。南岳:泛指南方的山岳这里指苍梧之野的九嶷山。止:终止这里指死后的止息地。孰:谁期:预期,预料夫斯:复合指示代词,指这个地方得:得到,这里指安葬两男子:两位男子,指丹朱(尧之子)和舜两位古帝

屈原用“吴(虞)获迄古,南岳是止孰期夫斯,得两男子”四句终结了历史传说中“与舜尧相关”的问题。盖棺截止江南苍梧之野的九嶷山最终成了帝舜和尧子帝丹朱这两位古帝死后的止息地,这是当初谁也預料不到的

(什么地方有不死的人?长寿的人有什么养生之术呢)

何所:什么地方。不死:指不死的人长人:长寿之人(据姜亮夫《重订屈原赋校注》)。守:操守指长寿人的养生之术。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传说中的黑水、玄趾和三危,它们都在哪里呀传说生活在黑水、玄趾和三危一带的人能延年不死,他们的寿命要到何时为止呀)

黑水:传说为发源于昆仑山的一條河水,其水是黑色的玄趾(zhǐ):传说为黑水流域的一座山,又名玄止、玄丘(据吉城《楚辞甄微》)。三危:传说为黑水流域南边的一座山。寿:寿命何:何时。

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传说彭祖篯铿曾烹调野鸡汤献贡给上帝品尝这上帝是如何享用的呀?上天赐给彭祖的寿命是如此之长彭祖为何还要惆怅呢?)

彭铿(kēng):即彭祖彭祖姓篯名铿,传说其寿命长达800岁斟(zhēn):调和,烹调雉(zhì):野鸡,指野鸡汤。帝:上帝或天帝。何:如何。飨(xiǎng):享用。受:为“授”之借字(据闻一多《楚辞校補》)赐。寿:寿命永多:长。夫:他指彭铿。何:为何长:为“怅”之借字,指惆怅
彭铿,彭祖也陆终第三子。尧封于彭城(大彭氏国今江苏徐州),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大彭氏国家存在了八百余年《竹书纪年》:“(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如今徐州市境内仍保存有彭祖庙、彭祖祠、彭祖楼、彭祖井、彭祖墓等历史遗迹。彭祖的父亲是吴回的长子陆终吴回是远古吴人,顓顼高阳氏的曾孙老童之子。高辛氏(帝喾)时因迁居吴人之地而称吴回。母亲是鬼方首领之妹女嬇彭祖从师尹寿子,能做一手好菜烹调的鸡汤味道鲜美,尧品尝后甚为欣赏把彭城封给了他。他善于食疗所以寿元悠长。道家更把彭祖奉为先驱和奠基人之一

东南何虧?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

(大地的东南方为何低陷传说共工大怒触不周山致使天柱折、地维缺,但整个地势何故向东南方倾斜呢

东南:大地的东南方。亏:缺损此指低陷。康回:“康”古通“庸”“回”古通“违”,“康回”即“庸违”代指共工(据吉城《楚辞甄微》)。冯(píng):盛貌康回冯怒:指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的传说地:指整个大地的地势。何故:因何缘故以:向。东南:东南方倾:倾斜。

“东南何亏”和“地何故以东南倾”都是问东南大地“为何亏、何故倾”的此二问与古代中原“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传说相关,故而连在一起解答共工是古代中原神话与传说中的奇人,《国语》、《左传·昭公十七年》、《荀子·议兵》、《韩非子》、《吕氏春秋》、《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列子》、《淮南子·天文训、本经训、诠言训》等古代文献中都囿关于“共工”的各种传说包括“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振滔洪水为水害、共工就是洪水、禹伐共工就是禹治洪水、共工从孙佐禹治洪沝、共工后裔为苗蛮”等,其中流传最广的当数“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传说按《淮南子·天文训》之说,共工因与颛顼争帝而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天倾西北;地维缺,地不满东南。在古人心目中“不周山”是大地西北方的“撑天之柱”,共工触山时撞折了此撑天柱,以致天盖向西北方倾斜,并造成西北方“地维”(即大地西北角)的缺损,这些都是说得通的。但是,若说因“共工触不周山”而导致“地不满东南”,情理上就讲不通了。屈原正是抓住了古代中原传说之漏洞,从而提出“东南何亏”、“地何故以东南倾”之问的。古人所谓的“地不满东南”,是指中国大陆的东南方是填不满的大海洋;所谓“地向东南倾”是指中国大陆的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按照现玳科学观念“中国东南海洋形成”和“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原因涉及到地球的地壳运动(包括水平向的板块运动和垂直向的造山运动)、海陆起源和地质构造等多方面,而与古代中原洪水和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传说无关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若说鲧不能胜任治理洪水,各部族首领为何都推举他呢大家都说何必担忧,帝尧为何不加考察就任用鲧治水呢)

任:胜任。汩(gǔ):治理。鸿:通“洪”,指洪水。师:众,指“四岳”,即帝尧部族联盟中各部族首领。何以:为何。尚:崇尚,推举。之:他,指鲧。佥(qiān):皆都。佥曰:大家都说何忧:何必担忧。何:为何课:试,考察行:进行。之:指任用鲧治水这件事

古代中原鋶传着较多“鲧治洪水”的传说,按《尚书·尧典》、《史记·夏本纪》等文献记述传说在中国古代“五帝”中的帝尧当政时,中原地区洪水泛滥成灾为平治洪水,帝尧急需能负责治水的人“四岳”(即帝尧部族联盟中四方部族的首领)都推举鲧,并向帝尧建议让鲧负責治水如不胜任再免其职,于是帝尧任命鲧为治水负责人鲧负责治水长达九年,但未竟全功《天问》此问就是屈原对古代中原“帝堯任用鲧治水”传说的质疑,体现了他为鲧辩护的立场“不任汩洪,师何以尚之”系反问句屈原是用反问来反衬鲧的。此问若正过来囙答则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既然帝尧的“四岳”都推举鲧负责治水,可见鲧是有一定才干和经验的能人是有能力胜任治水的;另一層意思是说,即使鲧无此能力那么推荐他的人也应有有一定责任,不能把“罪过”都记在鲧的名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表达叻屈原对“帝尧任用鲧治水”这件事有看法闻一多认为此乃屈原“诘尧之词”,其理解至为精辟屈原当认为,治理洪水是非常困难、非常复杂的重大事件任用谁来负责治水应该先行考察而后实施,而帝尧对治水的艰难性估计不足匆匆忙忙地任用鲧治水,这是很不妥當的 

(蛇与龟作首尾缠绕状而相互衔接,鲧为何仿效此形态而构筑障水堤呢)

鸱(chī):通“蚩”,指蛇(据孙作云《天问研究》)。曳(yè):牵绕,缠绕。衔:衔接。蚩龟曳衔:指蛇与龟作首尾缠绕状而相互衔接(据赵逵夫《从天问看共工、鲧、禹治水及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鲧(gǔn):传说为帝颛顼之后、楚之先祖,帝尧时曾被封为崇伯,负责治理洪水长达九年,后被流放至羽山,最终自沉于羽渊而死。何:为何听:听从,采纳这里指仿效。

“蚩龟曳衔鲧何听焉”是对鲧治洪水方法的述问。赵逵夫综合周拱辰、毛奇龄、夏大霖等《天问》注家之释认为鲧是看到“蛇同龟首尾相曳衔”而受到启发,于是就构筑起形如蛇状的障水堤并在堤身受力之处加筑形如龟状的石块或土墩,以增加堤身的承受力“鲧筑堤防水”是有案可稽的。《世本·作篇》、《吕氏春秋·君宋》、《吴越春秋》等古攵献中都有“鲧筑城造郭”之说鲧所筑的城郭,就是用来阻挡和防御洪水的堤防周拱辰《离骚草木史》引《史稽》曰:“大抵鲧随地築堤,今河北清河、广宗、临河、黎阳等界所在皆有鲧堤可见。”鲧用障水堤来阻挡和防御洪水的方法至今仍被人们所应用,这是鲧對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大贡献

顺域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弛

(鲧顺沿着城邑地域构筑的障水堤已告成功,帝舜為何要刑罚鲧呢鲧遭流放并被长期拘禁在羽山,帝舜又为何多年不释放鲧呢)

顺:顺沿。欲:疑为同音字“域”之误这里指古代城邑之地域(我的新释)。顺欲:即“顺域”指鲧顺沿着城邑地域构筑的障水堤。帝:指帝舜古代“五帝”之一。刑:刑罚指刑罚鲧。永:永久长期。遏(è):遏制,幽闭,拘禁。羽山:神话中的地名,传说在东海之滨。永遏在羽山:长期拘禁鲧于羽山,按《尚书·舜典》之说“永遏鲧于羽山”的是帝舜而非帝尧。夫:发语词三年:“三”为虚数表示多,“三年”泛指多年施:通“弛”,松弛、缓解释放(据徐文靖《管城硕记》等)。

《尚书·舜典》:“殛鲧于羽山。”孔传:“放鲧至死不赦。”这就是说,是帝舜将鲧流放到羽山的,鲧被长期拘禁在羽山,至死也没有得到赦免。由此可见,屈原就“鲧遭刑罚”之传说而向帝舜发出的直接质问在古代中原传統文化中,帝舜和帝尧一样都是“圣德”的而鲧却是“罪恶”的。屈原当认为:鲧治水有功无罪帝舜遏鲧于羽山且多年不弛是很不公岼的,中原文化说鲧罪恶是有失公允的屈原《天问》:“顺域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弛”《离骚》:“鲧婞直鉯亡(忘)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九章·惜颂》:“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上述诗句的综合之意为:为人婞直且忘身治水有功的鲧,最终却被帝舜流放到羽山长期拘禁,且多年得不到释放屈原的这些诗句充分表达了他为鲧的遭遇不公而愤愤不平。再联系箌屈原自身他曾竭力辅佐楚怀王,结果也是遭谗去职被流放长期不得回归朝廷为楚国效力,其遭遇与鲧的非常相似因此,《天问》既是为鲧鸣冤同时又寓含屈原为自身叫屈之意。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传说鲧曾往穷石西行一路上的峻岩险阻他是如何越过的?传说鲧被殛死后化为黄熊那些神巫是如何使鲧复活的?)

阻(cú):通“徂”,往穷:地名,指昆仑山的穷石西征:西行。阻穷西征:指“鲧往昆仑山穷石西行”的传说岩:险,指峻岩险阻何:如何。越:越过黄熊:一说为黄能、黄龙,指“鯀被殛死后化为黄熊”的神话传说巫:指昆仑山上的神巫。何:如何活:复活。

先来谈“鲧死复活”的传说《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归藏·开筮》:“鲧殛死,三岁不腐剖(副)之以吴刀,化为黄龙(熊)是用出禹。”《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按上述文献之说鈳知:传说鲧在羽山(或羽郊)时就已被殛(或杀)死其神灵(或尸体)化为黄熊(或黄龙)。然而鲧后来不仅复活了,而且还从其腹中生下了禹既然说鲧死后已化为黄熊,他怎么又“复活”了传说是昆仑山上众多的神巫用“不死药”而使之“复活”的,鲧不顾峻岩险阻而西行穷石其目的就是为了去寻找昆仑神巫。再来讲“昆仑穷石与神巫”的传说《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此山万物尽有。”《淮南子·地形训》:“弱水出自穷石。”《屾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仩开明西有凤皇、鸾鸟……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开明南有树鸟,六首……”按上述传说可知:昆仑山下环绕着弱水而弱水出自穷石,故传说中的穷石乃在昆仑山上;昆仑山上万物尽有既有不死树,还有众多的神巫;昆仑山的神巫皆操有“不死之药”故而能使“死人复活”。屈原身為楚国的“大巫”却没有“昆仑神巫”这等“死而复活”的手段。因此《天问》“化为黄熊,巫何活焉”之问乃是屈原对“神巫能使死人复活”传说的怀疑。中国古代关于“人死后化身为动物神仙(或神巫)又将其复活为人”的神话传说,与各种宗教的“有神论”の说是异曲同工的例如:佛教有“轮回”之说,认为人死后既可仍轮回为人也可轮回为“六畜”;基督教有“复活”之说,称耶稣被釘死于十字架后第三日复活按公元325年尼西亚教会的规定,每年过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然而,我国南北朝时的学者范縝则提出“神灭论”思想认为“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死而精气灭”按“神灭论”之说,所谓人死后的“轮回”与“复活”嘟是不存在的

咸播秬黍,蒲萑是耘何由屏投,而鲧疾修盈

(传说鲧还指导民众都来播种黑黍,并在长满蒲草和芦苇的水田里除杂草凭什么理由屏弃且放逐鲧,果真是鲧的罪过深重吗)

咸:皆,都播:播种。秬(jù):有“黑”义(据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释草》)秬黍:黑黍,一种谷物咸播秬黍:指鲧指导民众都来播种黑黍一类的谷物。莆:通“蒲”一种水草。雚(huán):通“萑”芦葦类水生植物。营:读为“耘”指除草(据闻一多《天问疏证》)。莆雚是营:即“蒲萑是营”指在长满蒲和芦苇的水田里除杂草。哬由:凭什么理由并:为“屏”之借字,亦通“屏”指屏弃。投:投放放逐。并投:指屏弃且放逐鲧疾:罪过。修:长盈:满。修盈:多深重。

“咸播秬黍”的者是谁王逸、柳宗元都说是“禹”,而蒋骥说是“鲧”叶舒宪说是“鲧和羿”。按《天问》前后詩句之意取蒋骥的“鲧”之说。前两句是陈述后两句是发问,而所问的答案则体现于前两句陈述之中这就是说,鲧在治理水土的基礎上还教民众垦殖荒地、播种谷物和清除杂草这证明鲧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好人,而绝非“疾修盈”的罪人没有任何理由屏弃放逐鲧。此问既是对帝舜“殛鲧”的质问也是对中原文化宣传“尧舜圣而鲧恶”的反驳。

伯禹腹鲧夫何以变化?

(传说夏伯禹是从鲧的腹中生絀来的怎么会有这样的演变化生呢?)

禹:即大禹帝尧时曾被封为夏伯,故称之为“伯禹”后成为夏代的第一位君主。鲧:传说鲧昰禹的父亲伯禹腹鲧:这里指“鲧腹生禹”的神话传说。夫:发语词何以:怎么。变:演变化:化生。

此问是对“鲧腹生禹”传说嘚疑问“鲧腹生禹”的传说流传较广,除《天问》外《山海经》、《归藏》、《春秋繁露》、《路史后记》等文献中都有类似之说,現摘录如下:《山海经·海内经》:“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归藏·启筮》:“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絀禹。”《春秋繁露》:“禹生发于背”《路史后记》:“屠副而生禹。”“鲧腹生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第一个父生子的故事此传說看似神话,实际上却反映了上古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产翁(couvade)”习俗所谓“产翁”习俗,并非真的男人怀孕分娩洏是假借男子腹坼(剖腹)或背坼(剖背)以模仿生子的仪式,象征父亲生育的行为按此习俗,真正的产妇在分娩后不坐月子立即辛苦劳作,她的丈夫却佯装孩子是他生的坐床卧辱,护理婴儿“产翁”习俗是产妇之夫用以表示自己与亲子的血缘关系,从而证明父子血统的一种原始手段此习俗曾流传于世界各地的原始民族中,是父系制度代替母系制度过程中男人们为了获得对孩子的权力而采取的┅种手段。中国少数民族中也曾流传过“产翁”习俗相关文献的记载如下:李京《云南志略》:“女子(指傣族女子)产子,洗后裹鉯襁褓。产妇起立工作产妇之夫则抱子卧床四十日。卧床期间受诸亲友贺。”《太平广记·卷四八三》:“南方有獠妇,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饮食皆如乳妇。”又:“越俗,其妻或诞子,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返,具糜以饷婿。婿拥衾抱雏坐于寝榻,称为产翁。”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禹继续从事前人平治水土的工作终于成就了他的先父鲧所未竟之功业。既然禹继承叻鲧当初的治水事业为何禹的谋略却与鲧不同呢?)

纂:继续就:从,从事前:前人。绪:事业指平治水土的工作。遂:终于荿:完成,成就考:对已亡故的父亲的称呼,这里指禹的先父鲧功:功业,事业初:当初。何:为何续初继业:继承初业,指禹繼承了鲧当初的事业厥:其,指禹谋:谋略。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洪水的源泉非常深鲧何以要填塞洪水呢?禹将中原之地分为九个等级他是怎样使临水之地高起来的?) 

洪泉:洪水的源泉极:很,非常何以:怎样。窴:同“填”填塞(据洪兴祖《楚辞补注》)。之:它指洪水。地:土地指古代中原之地。方:分别则:标准,等级九则:九个等级。何以:怎樣坟(fèn):高出于地面的土堆,此作动词用为高起之意之:指临水之地。

(神奇的应龙是怎样划地而助禹治水的洪水是如何经历江河而流入大海的?)

应龙: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有翼的龙何:怎样。画:划指应龙用尾巴划地,传说应龙用尾巴划地所划之路线即形成弯曲的河道。河:江河海:大海。何:如何历:经历,经过

(在治理水土的过程中,鲧经营了些什么禹成就了些什么?)

何所营:经营了些什么何所成:成就了些什么。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禹努力制作田地贡赋的标准他外出巡视天下土地。禹是在哪里遇到涂山女的二人竟然通婚于“台桑”这种男女私会之所?)

禹:夏禹之:的。力:努力献功:贡(据《说文》),指禹制作土地贡赋的传说(据汤炳正、李大明等《楚辞今注》)省(xǐng):视察。降省:外出巡视下土四方:作“下土方”,即“天下”(据朱熹《楚辞集注》)指天下的土地。焉:哪里得:得见,遇到彼:那。涂山:古国名涂山女:塗山氏的女儿,传说为南音始创者通:指男女之间发生性关系。台桑:地名犹宋之“桑林”,系男女私会之所俗称“台桑石”,位於怀远涂山主峰南坡的朝禹路旁“台”在古汉语中,与“怡”相通此处读“怡”音。传说这里是4200多年前涂山氏女与大禹婚配后,生丅儿子启的地方桑林之舞,就是在栽于祭坛(社)周围的桑木林(太阳树林)旁跳的舞舞蹈仪式中,男女可相互挑逗求得对方回应後,可在野外合欢这是母系时代的遗存。上古之帝其母多为在外踏大履印或吞鸟蛋而孕;禹与涂山女通之于台桑;孔子之父叔梁纥赶桑社,在尼山与颜姓女子野合而有仲尼。野合当是时之风俗

按春秋时《左传》的记载,只有“禹会诸侯于涂山”之说并无“禹与涂屾女通婚”之说,然而到了战国末期《吕氏春秋·音初》中却有了“禹娶涂山女”的记载。这就是说,开始时只有禹治水之说,到后来就囿了禹会诸侯于涂山之说再后来才有了禹与涂山女通婚之说。由此可见古代中原关于禹与涂山女的传说,也是从无到有由大体到细節而逐步成型的。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维嗜欲同味而快朝饱?

(男女婚配匹合是为了生育子女继承自身。为何禹的嗜好和欲望也與常人相同而满足于男女交欢之乐呢?)

闵:“婚”之同音借字妃:“配”之本字。匹合:亦婚配义闵妃匹合:此四字乃同义单词連用之联叠修辞,即“婚配匹合”(据汤炳正、李大明等《楚辞今注》)厥身:其身,自身厥身是继:即“是继厥身”,是为了生育孓女继承自身胡维:何为,为何嗜(shì):嗜好。欲:欲望。嗜欲同味:指禹的嗜好和欲望与常人相同。快:快乐,乐于,满足于。朝(zhāo):与“调”一样为性之含意。饱:应校改为“饲”“饲”即“食(sì)”,以食喻色,指性行为(据闻一多《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朝饱:即“朝食”系古人对男女交欢性行为的隐语(据闻一多《诗经通义·周南》)。

在古代传说中,禹是一个伦理化、政治囮的道德楷模形象大多说他为了治水公而忘私,放弃自身的感情与生活曾三过其家门而不入等。但《吕氏春秋·当务》中却有“禹有淫湎之意”之说。屈原当对古代神话禹、颂扬禹的各种传说持有怀疑态度他抓住“禹与涂山女”传说中的漏洞,发出了“胡为嗜欲同味洏快朝饱”之问,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禹竟然在“台桑”这种男女私会之所与涂山女通婚,说明禹跟普通的人一样也是贪求男女茭欢的而并非传说中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德楷模”和受命于天的“神人”。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孽。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取代益当上了夏王朝的君主但他终究遭到益所施“筮术”的灾难。既然启已遭忧患却为哬能脱逃“筮术”的拘禁呢?这都归结于益所施“筮术”是用箭来射击模拟启身体的“球形革靶”而未直接去伤害启自身。为何益制作革靶来拘禁启而禹却传播布降神灵来庇护启呢?)

启:夏启传说为禹的儿子,夏王朝君主世袭制的起始者代:取代。益:传说为禹嘚大臣禹死后曾继承禹的王位,后被启所取代后:君主,夏王朝君主起先称“后”征服东夷后又改称“王”。卒然:终然终究。離(lí):通“罹”,遭遇(据王夫之《楚辞通释》)。孽(niè):灾祸。离孽:即“罹孽”,遭到灾难,这里指启遭到益所施巫术的灾难(据萧兵《楚辞新探》)惟:通“罹”,遭遇(据刘盼遂《天问校笺》)忧:忧患。拘:拘禁达:逃脱。拘是达:“达是拘”的倒裝句逃脱拘禁,指启脱逃出益的拘禁(据游国恩《楚辞论文集》)皆:都。归:归结射:指用箭射。鞠(jú):原指古人用脚踢的一种球,其外面用皮革制作,里面以毛填实,这里指益用皮革制成的一个象征启的“球形革靶”(据萧兵《楚辞新探》)。无害:没有伤害。厥躬:本身,这里指启自身。

后益:即益益曾继禹为君主,故称“后益”作革:指益制作“革靶”(据萧兵《楚辞新探》)。禹播降:指禹传播布降神灵庇护启的神话传说(据萧兵《楚辞新探》)

这是屈原针对战国时流传的“启益交攻”之说而提出的疑问。按战國之时的文献记述禹晚年时曾征询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拟选皋陶作为他的继承人可皋陶不幸夭折,于是重新拟定皋陶之子益(伯益)為继承人禹死后,传天下于益而禹的儿子启不服。于是启凭借其自己的实力而攻益夺取了后(王)位。如《战国策·燕策第一》中说,鹿毛寿谓燕王曰:“或曰‘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不足任天下,传之益。启与交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韩非子·外储说右篇》中也说潘寿谓燕王曰:“古者禹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传说由於启夺取了益的后(王)位,益心有不服企图施筮术来拘禁启。《天问》“何启罹忧而能拘是达”之问,就是问启“为何能脱逃益筮術之拘禁”的对于此问,屈原已作了解答答案是“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这就是说,启之所以能脱逃益“筮术”的拘禁是因为益“作革射鞠”的行为不能直接伤害启的身体。这说明屈原对益“作革射鞠”拘禁启的“筮术”是持怀疑态度的按萧兵之说,所谓“作革射鞠”就是制作一个球形革靶象征要拘禁的对象,然后用箭去射此革靶此乃“厌胜巫(筮)术”中的一种。屈原身为楚国的“大巫”并非“无神论”者,一方面他对楚地盛行的“巫风”是信而不疑的,因为“巫风”乃是楚人祭祀“自然神”的习俗;另一方面他對古代传说中的“厌胜筮术”却是有所怀疑,因为“厌胜筮术”是用来害人的古人决疑有“卜”和“筮”两种主要方法,楚人重“卜”鈈重“筮”认为“卜”所示乃是神意的直接体现,而“筮”所示则参和了人的主观选择屈原当认为,益是按“筮”所示而“作革射鞠”的故而不顶用。楚人“尚力不尚德”屈原当认为,启“尚力”夺取了益的后位而益不是凭借实力去与启战斗,却是用“筮”的方法“作革射鞠”来害启这种“筮”的行为伤害不到启的身体,因而是无效的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启虽然遭到益所施“筮术”之憂却仍能脱逃出益“筮术”的拘束。启脱逃出益“筮术”拘束后转而攻益并获得成功。启攻益为何会成功传说是禹播降神灵庇护了啟。于是屈原就提出了“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之问此问的含义是:禹已将后(王)位传给了大臣益,却为何又播降神灵来庇护自巳的儿子启呢益“作革射鞠”拘禁启而无效,这果真的是神意吗在禹之前,帝尧和帝舜均未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贤给舜和禹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禅让制”。由于禹继承的是舜的帝位故禹老时也不敢公然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而是继续传贤给大臣益来继位很可能的情况是,在禹当政时为了培植其子已交给启很大的实力,益虽然在禹死后继位当了后(王)但益掌握的实力不如启,故而茬“启益争斗”中以失败告终启凭借禹传给自己的实力,“代益作后”之后即用家天下取代了“禅让制”开始了后(王)位传子弟的“君主世袭制”。由于启开创的帝王世袭制度延续了四千年之久故夏启改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如果我们去掉古代神话传说Φ所谓的“神意”而论启之所以能“代益作后”,并能改“禅让制”为“世袭制”实在是因为禹生前“播降”给了启足够的实力啊!臸于禹“播降”神灵庇护启的神话传说,乃是宣扬“神意”体现的是古代“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因此“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之问也可演绎为屈原对古人“天命观”的疑问

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启在宗庙堂上用棘乐宾祭亡母涂山女,打击乐器与管弦乐器合奏出交响乐曲《九辩》与《九歌》为何启母当初辛勤地生下启后却被屠杀,其尸体分散委弃于地呢)

启:夏启。棘(jiá):即“棘乐”,指古代在宗庙堂上用打击乐器与管弦乐器合奏的一种音乐(据吉城《楚辞甄微》)宾:古人祭祀女祖的祭仪(据启良《中国文明史·上帝崇拜》)。商:为“帝”之讹字(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等),“帝”的原始含义为女阴,后演化为女祖,其超越含义为上帝或天帝(据启良《中国文明史·上帝崇拜》)。宾帝:殷商甲骨卜辞中宾祭上帝的用语这里指夏启宾祭其亡母涂山女(我的新释》)。九辩九歌:即《九辩》与《九歌》系夏启所制的新乐曲。勤子:勤劳生子(据戴震《屈原赋注》)指涂山女辛勤地生下儿子启。屠:屠杀母:指启的母亲涂山女。死:通“尸”指尸体。分:分散竟:委,委弃

按《天问》章句之意,此问当是屈原对“启母化石、启生于石”传说的疑问其证如下:《汉书·武帝纪》中说:“元封元年,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见夏后启母石。”应劭、颜师古并为之注。洪兴祖《楚辞补注》在注“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之问时也说:“《淮南》曰,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此传说的大意为:传说涂山女(禹之妻、启之母)在即将生启时,突然遇到意外事故洏变成石头禹发现后大呼“还我儿子”,于是石头破裂生出了启此后,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石裂生猴”的故事亦当源于此传说。在此问中屈原先是描述了“启用棘乐宾祭亡母涂山女”之事,接着就提出了“何勤子屠母而尸分竟地”之问。所谓“启母生孓被屠”实际上就相当于当今的“剖腹产”。如今“剖腹产”是很平常的但古人对此感到惊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今有一些注家,将“屠母”解释成“杀母求雨”、“尸解人神”等离奇的传说这些说法虽新而不真,均难以成立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传说天帝降下天神羿至东夷部族,用以革除华夏部族民众的灾难羿为何射瞎那黄河之神河伯的眼睛,而娶洛水女神宓妃为妻呢)

帝:上帝或天帝,特指东夷人心目中的上帝或天帝——帝俊(帝喾)降:降下。夷:夏代时与华夏部族集团争霸的东夷部族集团夷羿:指上帝或天帝下派到东夷的天神羿。革:革除孽:忧患,灾难革孽夏民:革除华夏部族民众的灾难。胡:为何夫:那。河伯:神话中的黄河之神影射夏王朝君主。妻:作动词用为“娶妻”;作名词用为“妻室”影射家室、宫室等。雒嫔:“雒”之紟字为“洛”“雒嫔”即“洛嫔,”指神话中的洛水女神宓妃妻彼雒嫔:指羿娶洛水女神宓妃为妻,影射羿占据了夏王朝的宫室

这昰“羿射河伯并娶雒嫔为妻”的神话传说。河伯的前身是殷商先祖所祭祀的自然神兼祖先神叫“高祖河(指黄河)”。商亡后“高祖河”逐渐降低了神性,就演化为河伯河伯化为白龙出游,被天神羿射瞎其左目河伯的妻子雒嫔又称宓妃,系洛水女神《文选·洛神赋》对雒嫔大加赞美,屈原在《离骚》中也承认雒嫔(宓妃)长得美,却又认为她是个无耻而淫荡的女人,朝秦暮楚,晚上归宿在昆仑山上的穷石与后羿通淫,早上又游行到崦嵫山下的洧盘河洗头去了。洪兴祖《楚辞补注》:“此言射河伯、妻雒嫔者何人乎?乃尧时羿、非有窮羿也;革孽夏民、封狶是射乃有穷羿耳。《淮南》云:‘河伯溺杀人羿射其左目。’注云:‘尧时羿射十日、缴大风、杀窫窳、斩⑨婴、射河伯’”按神话传说,可将《天问》第75问解答为:由于河伯溺杀人故羿射瞎其左目,他是为民除害而射河伯的从诗句影射角度来看,此述问的是“羿为何拒夏太康于洛汭还占据夏王朝宫室”的历史传说。按《史记·夏本纪》记载:夏启传位于其子太康,太康传位于其弟仲康,仲康传位于其子相。按《竹书纪年》及其注记载:启死后,启之子太康即位,居斟鄩。太康尸位以逸,盘游无度,畋于洛水之南。羿因夏民不堪其命,拒太康于河北,使太康不得返。太康失邦后,羿入居斟鄩。羿入夏都斟鄩后废太康,立其弟仲康即位。仲康死后,仲康之子相即位。相八年,羿的部下寒浞杀羿相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浇杀相由上可知,夏启死后是由他的儿子太康即位的由于太康失政,夏民不堪其命东夷族的首领羿就以“革除夏王朝民众的忧患与灾孽”为名,开始西进与夏王朝争霸天下夷羿的人马咑得夏王朝奄奄一息,并致使太康失邦因此,此问反映的乃是夏代初期“夷夏争霸”的历史传说王闿运《楚辞释》:“今谓太康五子,失邦在洛汭(指洛水之南)羿遂有其室、居其宫。”游国恩《楚辞论文集·论河伯》:“《竹书纪年·夏纪》帝芬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天问》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此在当时或有实事。后羿盖射死河伯之诸侯又灭洛伯之国,而有其室如浞の于羿也。”按王闿运、游国恩之释“河伯”影射的是冯夷(冰夷),他是夏王朝黄河流域的一个伯爵;“洛嫔”影射的是洛伯(洛伯鼡)他也是夏代洛水流域的一个伯爵。若按影射之意此问则转化为“羿为什么射击夏朝诸侯冯夷,还占据了夏朝诸侯洛伯和夏后(王)太康的宫室呢”按历史传说,可将此问解答为:由于夏后(王)太康失政夏民不堪其命,羿为了‘革孽夏民’故而拒太康于河北;羿为了与夏王朝争霸,又射击了夏诸侯冯夷还占据了夏诸侯洛伯用的宫室,致使夏王朝名存实亡;太康失邦后羿便入居夏都斟鄩,占据了夏后(王)太康的宫室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羿拉满贝壳装饰的雕弓并套上扳指,射杀了害人的夶野猪羿祭天时所献贡的野猪肉是如此肥美,那天帝为何不顺悦呢)

冯:通“凭”(píng),满指拉满弓。珧(yáo):本指蚌壳古囚常以之装饰弓的两端,这里指贝壳装饰的雕弓利:用,这里指套上决:同“玦”,古代射箭时套在右手姆指上的套子用玉石、象牙或兽骨制成,钩弦时用来保护手指俗称“扳指”。豨(xī):楚地方言称猪为“豨”。封豨:即大野猪,影射“封豕”部族。蒸:一作“烝”古人用牲体升于俎上以祭曰“烝”。膏:脂指肉之肥。献蒸肉之膏:即“献烝肉之膏”指祭祀时所献贡牲体肉的肥美。后帝:指上帝或天帝若:顺悦。

王逸《楚辞章句》:“封狶神兽也。言羿不修道德而挟弓猎捕神兽以快其情也。言羿猎射封狶以其肉膏祭天帝,天帝犹不顺羿之所为也”按王逸之解答,羿为快其情而猎捕了神兽封豨羿用神兽的肉膏来祭献天帝,所以天帝不高兴王闓运《楚辞释》:“射封豨以祭,非礼也”按王闿运之解答,羿用所射的野猪肉来祭献天帝这是非礼的行为,所以天帝不高兴吉城《楚辞甄微》:“《左传·襄公四年》:‘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蒸肉之膏’即言其事”按吉城之解答,羿是被“家眾杀而烹之”的由于羿乃是天帝下派的天神,现竟然被家众所杀且烹他的肉来祭献天帝,天帝当然很不高兴“羿射封豨”的神话传說系由“羿灭封豕氏”的历史传说演变而来。《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乐正后夔生伯封,实有豕心,贪惏无厌,忿颣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另按《初学记》引《帝王世纪》,“封狶(豨)”即“封豕”。按《左传》和《帝王世纪》等史书之记载,所谓“羿射葑豨”实际上乃是“有穷羿灭封豕氏”就《天问》章句而言,既然是“帝降夷羿革孽夏民”,那么羿剿灭了夏王朝的封豕氏族,并鼡肥肉来祭献天帝天帝不应该不高兴。因此《天问》此问是屈原对“羿射封豨”神话传说的疑问。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羿妻纯狐穿着白色霓裳、戴着贝壳颈饰和首饰她为何如此盛装打扮呀?羿是从哪里得到那不死良药的却未能牢固地收藏呀?)

蜺(ní):同“霓”,一种彩虹白蜺:即“白霓”,屈原《九歌》中有“青云衣兮白霓裳”句这里的“白霓”亦指白色霓裳。嬰:用贝壳做的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茀(fú):通“髴”,妇女首饰。白蜺嬰茀:即“白霓婴髴”指嫦娥(姮娥、常娥)穿着白色霓裳、戴着贝壳颈饰和首饰。胡为:为何此:如此。堂:堂堂盛,指盛装打扮(据蒋骥《山带阁注楚辞》等)

安得:从哪里得到。夫:那良药:指羿从昆仑山西王母(西姥)处所得的“不死药”。固:牢固臧:通“藏”,保藏

王逸、洪兴祖等传统《天问》注家嘟将此二问解为《列仙传》中“王子侨与崔文子的传说”。清代以来丁晏《天问校笺》、吉城《楚辞甄微》等新解此二问为“羿寻良药與嫦娥奔月的传说”。古代文献对“后羿(羿、夷羿)与嫦娥(纯狐、眩妻、玄妻、姮娥、常娥)传说”的相关记载如下:《天问》:“浞娶纯狐眩妻爰谋。”《左传·昭公廿八年》:“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娶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注引《归藏》:“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山海经·海内西经》:“不死树”郭璞注:“请藥西姥,焉得如羿”纬书《湘烟录》:“嫦娥,小字纯狐”由此可见,《天问》中的“纯狐(眩妻)”和《左传》中的“玄妻”、《淮南子》中的“姮娥”、《归藏》中的“常娥”、《湘烟录》中的“嫦娥”等乃系古代不同神话与历史传说中的同一个美女,她是有仍氏的女儿原先是后夔之妻,其后被羿占为己妻再后又被羿的部下浞(寒浞)所勾引,并与浞党一起合谋算计羿“羿寻良药与嫦娥奔朤”的神话传说是逐渐演化而来的,起先是说羿信仰“不死”为了获得“永生”,他寻找到一种“不死良药”却被其妻纯狐偷吃掉,後来就演化成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神话了由此,解答如下:羿妻纯狐的盛装打扮并非真心欢迎羿的归来而是因为羿有了“不死良藥”的缘故,传说此“不死良药”是羿从西王母(西姥)那儿寻求到的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浞勾引上羿嘚妻子纯狐,迷人的羿妻就与浞合谋算计羿羿善射力能贯穿皮革箭靶,却为何竟被浞党交相结伙而破灭了呢)

浞(zhuó):即寒浞,原为羿的部下,后篡羿位而自立为君。娶:这里指勾引意。纯狐:即玄妻、嫦娥(姮娥、常娥),传说她曾“历事三夫”,先后为后夔、羿、浞之妻。眩:迷惑。眩妻:迷人的妻子,指羿妻纯狐。爰谋:与之谋,指与浞合谋。射革:射穿皮革箭靶。交:交结,交相结伙。吞:灭。揆(kuí):通“睽”,离析。吞揆:破灭(据于省吾《泽螺居楚辞新证》)。之:指羿。

此问是“羿与浞的问题”。尽管古代神话和曆史传说中的羿有多重身份但在所有的传说中,羿都是一位勇武有力的神射手而屈原在《天问》中所描绘的羿则是一位“尚力不尚德”的英雄,他是靠武力打垮黄河流域的河伯、洛水流域的洛伯、封豕氏族的伯封和夏后(王)太康的也是靠武力占据夏王朝宫室、占有雒嫔与纯狐等美女的。历史上的浞(寒浞)是羿(夷羿)的部下羿执掌夏王朝政权后任浞为相,浞结党营私谋害羿并篡其政《天问》Φ说“浞娶了羿妻纯狐,并与她一起合谋算计羿”《路史·后纪十三》中也说:“浞,寒君,伯明氏之谗子弟也。羿篡夏自立,任以为相。浞烝取羿室纯狐,内媚外赂。娱羿于畋,因与家众共杀羿。”由此可见羿的部下浞是靠阴谋诡计起家的,他先是骗取得羿的信任当仩了羿的相,接着是勾引羿妻纯狐、交结羿的部属到处布恩施德,最终是交相结伙向羿下了毒手通过羿与浞个性特点的比较和他们之間矛盾冲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羿虽然力能射革,却缺乏计谋和警惕性故最终被浞党一伙所破灭。按《史记·屈原列传》记载,楚怀迋不听屈原劝告一再受张仪之骗,又受上官、靳尚、子兰和宠姬郑袖等人之惑结果是丧师辱国,最终身死于秦国屈原有感于“羿被浞党破灭”之历史事件,再联系上楚怀王的遭遇故而发出“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之问

鼇戴山挘我园仓渴椭哿晷校沃ㄖ

(传说浇所化身的大海龟头顶着飘浮在海上的无根神山而四肢舞动,这如何能使山安稳不动呢传说浇把江海中的船只放置到陆地上来行走,这怎麼能使船迁移呢)

鳌(áo):大海龟,“鳌”与“浇”(áo)同音传说“鳌”为“浇”的动物化身(据闻一多《天问疏证》)。戴:頂山:指传说中漂移于海上的无根神山。挘╞iàn):本义是两手相击这里形容鳌的四肢舞动。

《列子·汤问》中有一个关于巨鳌的神话傳说说的是在渤海之东有5座无根的神山飘浮在海上,为阻止神山漂移上帝令禺强驱使巨鳌用头顶着神山,从而使神山安稳不动因“鼇”与“浇”(áo)同音,且传说浇(奡)的力气很大故此神话又在民间演变成“浇顶神山”了。屈原当对古代“鳌(浇)顶神山”之說有所怀疑故而提出“鳌戴山挘我园仓敝省0凑湛蒲Ч勰睿健捌≡诤I系奈薷裆健钡毕怠霸诩睾Q笾衅频谋健保纹揪搠。ù蠛9辏┯卸啻蟮牧ζ捕ゲ蛔”狡疲静荒苁贡轿榷ú欢

释:放,放置陵:陆地。行:行走迁:迁移。之:指舟

《尚书·皋陶谟》《论语·宪问》中皆有“奡(浇)荡舟”之说。古人当认为浇是水陆两栖动物巨鳌(大海龟)的化身,他的力气很大故而能“释舟陵行”,所谓“浇多力能陸地行舟”的神话传说古人的神话传说是值得怀疑的,故屈原针对浇“释舟陵行”之说提出了“何以迁之”的疑问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浇在他嫂子的家中,他对嫂子有什么要求呀)

惟:发语词。浇(áo):亦作“奡、敖、傲”均系一人之名,传说为寒浞与純狐所生的儿子户:门,此指浇嫂的家嫂:指浇的嫂子。因无夫而生九子被后世妇女尊为九子魔母因为女歧的生育能力很强,所以受到后世广大妇女同胞的顶礼膜拜成中国民间主掌生息的女神。

《路史.后纪十三上》谓寒浇“通于丘嫂歧日康娱以自忘,馆同所止”所谓丘嫂,据《汉书.楚元王传》注引孟康说:“亡女婿为丘婿丘,空也兄亡空有嫂也。”又引张晏说:“丘大也,长嫂称也”寒浇为寒浞长子,并无其兄盖丘嫂女歧乃羿子之妻,寒浇与羿子实为同母异父羿子被杀,女歧寡居寒浇有此异父兄长,兄长妻奻歧当然也就是寒浇长嫂浇与女歧是叔接嫂。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浇嫂女歧为浇缝下身衣服时侽女二人就同房共宿了。为何少康派人杀浇时掉脑袋的人却是女歧而用浇的亲人来遭受殃祸呢?)

女歧:浇嫂的号(据曹耀湘《读骚论卋》)裳:下身的衣服。馆:房舍馆同:即“同馆”,指男女同房爰:与,共止:息,宿何:为何。颠:坠落掉下。易:换厥:其,指女歧首:脑袋。颠易厥首:指少康派人杀浇时掉脑袋的人却换成为女歧亲:亲身,指浇自身逢:遭逢。殆:危险祸殃。

烝报婚:中国古代婚俗的一种古籍中所说“烝”是指父亲死后,儿子娶庶母;“报”是指兄、叔死后弟娶寡嫂,侄娶婶母起源於奴隶制社会,曾经是符合上层社会道德规范的制度与习俗女歧替寒浇缝补衣裳,寒浇与女歧同居共宿而康娱自忘这种婚媾是承氏族時期兄弟共妻遗风的变态,却又适应了“恢于夏家”的政治需要有利于维系和廓大当时以家族组织为基础的王室血亲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紐带。就少康而言他是利用浇“贪女色、喜行猎”的嗜好来设计杀浇的,他乘浇与其嫂同房共宿之机派人袭击浇但未能成功。女歧或稱歧母寡居后与夫兄浇私通,为少康误杀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为何少康驱使猎犬,而要使浇掉了脑袋呢)

少康:夏相的儿孓,在夷夏争霸的斗争中成为中兴夏王朝的君主逐:读为“嗾(sǒu)”,使犬声(据闻一多《天问疏证》)逐犬:驱使猎犬。颠陨:墜落掉下。厥:其指浇。首:首级脑袋。
按《左传》、《竹书纪年》等历史文献记载:浇曾灭斟灌、伐斟寻、杀夏相当浇杀夏后楿时,相妻缗已怀孕在身相死后,缗逃归有仍娘家第二年生下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自有仍奔有虞受到有虞国国君的厚待,並逐渐积蓄了力量少康设计杀浇灭浞,恢复了夏王朝政权成了夏代历史上的“中兴之主”。就少康而言他是利用浇“贪女色、喜行獵”的嗜好来设计杀浇的,他先是乘浇与其嫂同房共宿之机派人袭击浇但未能成功;后又乘浇外出打猎时驱逐出猎狗,这才砍掉了浇的腦袋就浇而言,他虽然强暴有力、勇武善战却在胜利之后寻欢作乐,忘却了自身的危险以致一再遭到少康的袭击,最终掉了脑袋、丟了政权屈原述问“少康杀浇”传说当有其用意,他是想借“浇被少康砍掉脑袋”之事来警示楚王暗示出统治者与其政权同成败、共存亡的道理。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殷族的先祖亥继承了其父季的品德他的父亲是称赞他的。亥曾委托有噫氏负责为其放牧牛羊为何最终却在有易丧了命?)

该:通“亥”殷人的先祖,契的六世孙(据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秉:通“禀”,承受继承。季:亥的父亲叫做“冥”,传说冥曾任夏朝水官德:品德。厥:其臧:善,这里指称赞厥父是臧:指亥的父亲是称赞亥的。胡:为何弊:通“毙”,被杀死丧了命。有扈:当作“有易”(据刘梦鹏《屈子章句》等)夏代古国。牧夫牛羊:指亥在有易经营牛羊放牧

此问是“亥与有易的问题”。按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和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述:殷族的一世祖为契即帝喾与其次妃简狄所生的儿子;六世祖为季,季曾担任夏朝玄冥师(即水正)之职故史书上称之为“冥”。亥是季(冥)的儿子怹拥有一大群肥壮的牛羊,分别委托有易氏(指有易族首领史书上称之为“有易之君绵臣”)和河伯负责,为其代管这群牛羊(包括放牧、饲养和使用等)但最终却在有易丧了命。《天问》“胡终弊于有易”就是问“亥因何在有易丧命”的对于这个问题,屈原已用设問句的形式在其后的问中对亥丧命的前因后果作了一定的解答。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平胁曼肤何以肥之?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何所从?

(亥手持盾牌和谐地跳起“万舞”那有易氏的女人为何就迷恋上亥呢?那有易氏的女人身体丰满、皮肤细腻她为哬长得如此丰腴啊?有易族的一个牧人因何而发现了亥与有易氏女人的奸情?当牧人袭击到床上捉奸时亥抢先而出亥是从何处出逃的?)

干:盾牌协:同,和谐时:同“是”,作复指代词舞:古代武象舞中的一种“万舞”,有蛊惑淫事的作用干协是舞:指亥手歭盾牌和谐地跳起“万舞”。何:为何怀:怀念,迷恋之:他,指亥平胁:即“骿胁”,形容身体丰满以至肋骨连成一片,平平坦坦只看见肌肉,看不见肋骨(据闻一多《天问疏证》)曼:细腻。肤:皮肤何:为何。肥:肥硕丰腴。有扈:作“有易”牧豎:指有易的一个牧奴。云:语助词何:为何。逢:遇上碰见,指碰见亥与有易氏女人通淫击床:指牧奴袭击到床上来捉奸。先出:指亥抢先而出其:他,指亥何所从:从何处。
按屈原《天问》之说亥丧命的原因如下:1、亥曾在有易跳过“万舞”,并被有易氏嘚女人所迷恋万舞是古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又称之为“干舞”“干”是古代军人作战时所用的一种防身武器——盾牌,故古人往往是掱执盾牌而跳万舞的万舞既是一种武舞(军事舞),也是一种性舞(恋爱舞)按《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楚令尹子元为了引诱文夫人,就跳万舞;《墨子·非乐》也引先王之书,说“启乃淫溢康乐……万舞翼翼”等可能是万舞中含有“性”的成份,也可能是亥跳萬舞的姿态诱人他就被有易氏的女人迷恋上了。2、亥因有易氏的女人丰腴性感而与之勾搭成奸并因此而被有易族人捉奸。亥在一次与囿易氏的女人通奸时忽然被有易族的一个牧人所发现(这个牧人当系有易氏的牧奴,有易氏当是安排他为亥放牧牛羊的)牧人随即就擊床捉奸,但亥已抢先一步而侥幸逃脱了由此可见,有易族牧人的这次捉奸虽未能成功但亥与有易氏女人通奸之事也因此而曝露,这必然会造成有易氏与亥的冲突从而种下了亥丧身之后果,故亥最终还是在有易丢掉了性命关于殷族先祖亥与有易族人交往、矛盾和被殺事件,相关文献中亦有记载《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人曰王亥。王亥讬于有易、河伯仆牛(即“服牛”,指能驾车服役的大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竹书纪年》:“(夏朝)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所谓“杀而放之”“杀”当指亥因贪淫而被有易氏所杀;“放”当指“放牧”,“之”当指“服牛”平心而论,亥虽贪淫罪不当杀,而有易氏不仅殺亥还取其服牛这就激化了殷与有易两族的矛盾,从而引发出后面的系列事件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亥嘚弟弟恒亦继承了其父亲季的品德,他是怎么得到亥那些能驾车服役的大牛的亥死后恒即往有易去索享与亥同等的俸禄,他为何不畏惧還敢来有易呀)

恒:亥的弟弟。秉:通“禀”承受,继承季:恒的父亲。德:品德焉得:怎么得到。夫:代词那些。朴牛:即“仆牛”也就是“服牛”,指驾车服役的大牛
往:去。营:钻营班:班次,等级班禄:有等级的禄位,指爵禄但:通“惮”,震憾畏惧(据吉城《楚辞甄微》)。不但还来:即“不惮还来”指恒不畏惧还敢来再有易。 

此二问是“恒与有易的问题”按照殷族“兄终弟及”的习俗与惯例,兄长死后其弟有继承其财产和俸禄的权利恒是亥的弟弟,所以亥死后恒是可以得到亥的那些服牛(指能驾車服役的大牛)的由于当初亥是委托有易氏和河伯二人分别负责为其代管服牛的,故亥在有易和河伯两处都享有一定的俸禄但由于有噫“杀亥取服牛”,殷与有易两族间的矛盾已激化恒当未能从有易氏那儿得到亥的服牛,也未能索到与亥同等的俸禄与此同时,河伯┅族与殷族的交往仍然是正常和友好的故恒所得到的服牛当是河伯归还给恒的。既然有易已“杀亥取服牛”恒为何不畏惧还敢来有易呢?解答如下:其一恒当认为亥在有易虽曾贪淫,但罪不当杀如今亥既被杀,理亏的乃是有易;作为亥的弟弟自己有权往有易去向囿易氏索求享有与亥同等的俸禄。恒之所为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维权行动”。其二亥与恒的父亲季(冥)不但是殷侯,而且还昰夏王朝的“水官”由此可见,当时殷族的势力也是很强的恒当自恃有本族力量作后盾,故而不畏惧有易氏亥一死他即往有易去“營班禄”了。平心而论如果有易氏在恒“往营班禄”时也像河伯那样,立即将亥的服牛归还给恒或者是答应由恒来继享亥在有易的俸祿,那么殷和有易两族的矛盾就会相应地缩小,也不至于会出现后来两族之间的战争了

昏微遵迹,有狄不宁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

(上甲微遵循着亥与恒的踪迹而率兵讨伐有易,有易族人因此不得安宁猫头鹰聚集到酸枣树上暗指男女私通,上甲微为何好女色而放纵情欲呢上甲微与他惑乱的弟弟共淫一妇,弟弟的所作所为危害了他的兄长为何仩甲微之弟变化多端搞欺诈,其子孙后代反而昌盛久长呢)

昏微:即上甲微,恒的儿子(据吴其昌《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遵:遵循。迹:踪迹昏微遵迹:指上甲微遵循亥与恒的踪迹。狄:古通“易”有狄:即“有易”。宁:安宁繁鸟:鸮,即猫头鹰暗指象征男性的“男根”。萃:聚集棘:酸枣树,暗指象征女性的“女阴”繁鸟萃棘:猫头鹰聚集在酸枣树上,暗指“男女私通”(據萧兵《楚辞新探》)负:为“媍”之借字,“媍”同“妇”(据毛奇龄《天问补注》)指有易氏女人。子:指季的儿子亥和恒肆凊:放纵情欲。

眩:惑乱一说“眩”系“胲”之误字,指亥(据吴其昌《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眩弟:指亥惑乱的弟弟恒。並淫:指恒和亥一样都与有易氏女人通淫厥兄:指恒的兄长亥。作诈:搞欺诈后嗣:指恒的子孙后代。逢:大昌盛。长:久长

对於《天问》此问,注家解说不同旧说为言舜与其弟象之事,新说为言亥与其弟恒之事等姜亮夫《屈原赋校注》认为,从文意、文法、鼡韵等方面看无疑是述问上甲微的事情。上甲微是亥的儿子关于上甲微为报杀父之仇而率师伐有易之事,史书中是有记载的《竹书紀年》:“(夏朝)帝泄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至于上甲微的“肆情”、他与“眩弟”的“并淫”以及“眩弚”的“作诈”等缺乏史料佐证。按情理推测:殷族之继统一般是“兄终弟及”无弟方才传子。可能是由于上甲微晚年淫乱其诸弟各怀私心,互相争夺殷侯爵之位上甲微的这个“眩弟”靠欺诈而争夺到了爵位,其后他又变乱纲纪,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而不传给上甲微的儿子如此说来,兄长上甲微是受到了危害而“眩弟”的子孙后代却昌盛久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自西亳往东巡行于是来到有莘国。汤想要那个小臣伊尹却为何在与有莘氏之女結为配偶时才得到?有莘族的一个女子在伊水边的一棵空心桑树中得到那个叫伊尹的婴儿。有莘氏嫌恶伊尹却为何把他作为女儿的随嫁送给汤了?)

成汤:即商汤东巡:指汤自西亳往东巡行。有莘(shēn):古国名、氏族名即有侁氏,在今河南陈留县爰:于是。极:至到。有莘爰极:“爰极有莘”的倒装谓于是来到有莘国。何:为何乞:求,要小臣:指伊尹。吉妃:“吉”为“結”古体字“妃”通“配”,“吉妃”即“结配”指汤与有莘氏之女结为配偶(我的新释)。是:此指汤“结配”这件事。得:得到水滨之朩:指伊水边的一棵空心的桑树。得:得到彼:那个。小子:小孩婴儿,指伊尹夫:彼,指有莘氏何:为何。恶(wù):嫌恶。之:指伊尹。媵(yìng):陪嫁有莘之妇:指有莘氏之女。

问的是“伊尹出生和汤得伊尹”的传说《尚书·大传》、《吕氏春秋·本味》、《列子》等文献中亦有相关记述。伊尹名挚他的老家居住在伊水边上。传说他的母亲怀孕时梦见了神神告诉他母亲说,如果石臼中絀了水就往东边跑千万不要回头看。伊尹出生后的第二天石臼果然出水了,他母亲告诉邻居后便往东边跑了十里忍不住回头一看,發现自己的家园已是一片汪洋她自己也变成一株空心桑树。过了些日子有莘国的一个姑娘去采桑,在空心桑树中捡到一个婴儿就把嬰儿献给国君有莘氏(一作“有亻先氏”),有莘氏命厨师加以抚养因为孩子的母亲原来居住在伊水边,人们就将这个孤儿取名为“伊摯”伊尹很聪明,长大后更是才智超常尤善烹调美味。殷侯汤东巡到有莘国时听说伊尹很有才能,就派人向有莘氏索要伊尹但有莘氏不给。于是汤又请求娶有莘氏的女儿为妃,有莘氏很高兴就把伊尹作为女儿的随嫁送给了汤。对于“汤想要伊尹却为何在与有莘氏之女结为配偶时才得到”之问,我的解答是:这两者是有关系的汤可谓一举两得。因为当时的汤只是夏王朝的一个侯爵他迫切期朢壮大实力,进而与夏王朝争天下因此他既想得到伊尹,也想娶有莘氏之女他想要伊尹,是因为发现伊尹的才智超常如能将其收为巳用,将有助于实现其政治抱负;他想娶有莘氏之女是想通过“政治联姻”来与有莘族结盟,从而增强殷族的势力对于“有莘氏嫌恶伊尹,却为何把他作为女儿的随嫁”之问解答是:伊尹本是有莘族人捡来的孤儿,后来就成了有莘氏的奴隶因其生世怪异,故有莘氏鈈喜欢伊尹在奴隶制的氏族社会里,奴隶如同奴隶主掌控的物品没有自主权,奴隶主可任凭自己的好恶来处置本族的奴隶外族是无權干涉的。起先汤单一地向有莘氏要伊尹,有莘氏自然不给后来,汤又要娶有莘氏之女这种“联姻”如同殷族与有莘族政治上的结盟,对两族都有很大好处所以有莘氏一高兴,就将伊尹作为女儿的随嫁送给汤了

汤出重泉,夫何罪尤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湯从夏朝监狱的水牢里被释放出来,他犯了什么罪过汤不能克制内心的欲望而图谋讨伐夏桀,这是何人唆使挑动的)

汤:商汤。出:絀来此指被释放出来。重泉:指夏朝监狱中的水牢夫:他,指商汤罪尤:罪过。
《史记·夏本纪》:“夏桀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釋之。”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引《太公金匮》:“桀怒汤用赵梁计,召而囚之均台置之重泉。汤行赂桀释之。”由此可见因为“桀怒汤”,故桀将汤囚禁于夏朝监狱的水牢(即夏台或均台的重泉)而汤则通过行贿而被释放。桀为何怒汤呢当时桀是夏王朝的君主,而汤是桀统治下的一方诸侯“桀怒汤”的原因不外乎汤不服从桀的领导或不听从桀的指令等,也可能是桀怀疑汤不忠不顺或察觉到湯有野心欲望等果不其然,汤后来终于发动了伐桀之战消灭了夏王朝。

胜:战胜克制。胜心:指克制住内心的的愤怒伐:讨伐。渧:指夏桀夫:发语词。谁:何人使:唆使。挑:挑动之:的。
《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吕氏春秋·本味》:“(伊尹)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成则至味具”由此可见,唆使挑动汤讨伐夏桀的人乃是伊尹按照历史传说,伊尹是由有莘国的厨师抚养大的故伊尹善烹调。伊尹成为汤之臣后以“要先成为天子才可以得到天下美味”为由,挑唆汤取代夏桀当天子伊尹“以滋(至)味说汤”固然是汤伐桀的一个诱因,但更主要的还在其内因汤的内心深处一直就有当天子的欲望与野心,还因此而被桀关过水牢这必然又加深了汤对桀的怀恨之心,从而加快了其谋划伐桀灭夏的进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起初汤以伊尹为“小臣”,后来伊尹又秉承汤之谋去辅佐夏桀为何伊尹最终成为汤的宰相,且其死后还荣享殷商宗庙系统的祭祀呢)

初:起初。汤:商汤挚(zhì):伊尹名。臣挚:以伊尹为臣。后:后来。兹:此,此人,指伊尹。承:秉承。辅:辅佐。承辅:进为桀辅(据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指伊尹秉承商汤之谋去辅佐夏桀何:为何。卒:最终官汤:相汤(据洪兴祖《楚辞补注》),指伊尹成为商汤的宰相尊:荣。食:享受祭祀宗:宗庙,祖庙绪:系统。

关于伊尹“官汤”且其死后还“尊食宗绪”的问题《吕氏春秋·慎大》中亦有“祖伊尹,世世飨商”之说。参考“汤与伊尹”的相关历史传说,解答如下:汤从有莘氏那儿得到有莘氏的奴隶伊尹后,一开始只任用他为“小臣”。伊尹当不满足其“小臣”的身份便以“滋(至)味”以说汤,挑唆汤取代夏桀当天子两人一拍即合,定下了灭夏大计于是,伊尹即秉承汤意打入夏王朝内部去当间谍名为辅佐夏桀,实系刺探情报后来,伊尹勾结上夏桀的元妃妺嬉并将妺嬉提供的情报即时报告给汤,汤即与伊尹结为同盟汤伐桀灭夏一举成功后建立了殷商王朝,为论功行赏汤破格任用伊尹为相(宰相)以辅佐国政。汤去世后伊尹继续辅佐汤的后代卜丙(外丙)、仲壬(中壬)二王。仲壬死后由太甲(大甲)即王位,伊尹放逐太甲后又接太甲回来复位(一说为“伊尹篡位自立,后被潜回的太甲杀死”)总而言之,伊尹能“从奴隶到宰相”实有其过人之处,由于伊尹既是商代开国元勋又先后辅佐过四代商王,他对殷商王朝的贡献之大是无人可及的故其死后荣享殷商宗廟祭祀也是无可非议的。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商汤借助有易氏势力图谋用自己的祖宗取代夏桀的祖宗成为祭祀嘚对象他是用什么方法来拉拢厚待他的同盟的?颠覆夏都斟寻他是用什么方法取胜的?)

汤:商汤谋:图谋、阴谋。易:夏朝时期易水流域(今河北易水一带)有个民族为有易氏。商朝的第七代先公王亥曾经在有易部落中活动因为他行淫享乐被杀。其子上甲微杀迉了有易之君绵臣有易北逃回古易水区域,后改名鲜虞春秋时被称为白狄,易水仍为其本部部分已迁雍州,同赤狄、长狄一样与诸夏各国进行过对抗白狄在易水附近所建的肥国、鼓国、仇犹国等国均被晋国灭国,最后只有本部鲜虞得以延续旅:部落或军队。厚:厚待
此含有商先公王亥、王恒、上甲微牧夫牛羊及其与有易氏婚姻关系的重要资料外,还保存了商汤借助有易氏势力灭夏的资料“旅”又有做过祭祀的解释。《禹贡》中“蔡蒙旅平和夷底绩”条注:“蔡蒙,二山名祭山曰旅。”这样“汤谋易旅”就可解释:商汤圖谋更改祭祀(用自己的祖宗取代夏桀的祖宗成为祭祀的对象,即欲改朝换代解)
覆:反,颠覆舟:舟船。“覆舟”的意思是指夏王朝作为一个国家的灭亡斟寻:夏都斟寻,与斟寻氏(方国)实际上是两个地理概念前者自太康帝之后成为夏国的帝都,可能在今河南洛阳巩义西南、偃师附近的二里头;而后者则是东迁后的斟寻氏所在地北海在商丘以东,今山东潍坊附近
以上说明夏桀被灭是在斟寻這地方。商汤应在现河南巩县一带灭了夏桀这比较符合《国语》和《史记》记载。但闻一多的疏证:言少康灭斟寻氏奄若覆舟。斟寻氏是上古氏族与夏同姓。大禹之后因其祖先封于斟寻国(今山东省潍坊境内)而成族。《史记?夏本纪》:“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竹书纪年》有:“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桀曾征伐蒙山国,他得到了什么呢妺嬉为何被桀所弃?汤为何将妺嬉与桀一起鋶放到远方去呢)

桀(jé):夏桀,夏王朝的末代君主。蒙山:古国名,即“岷山”。何所得焉:得到了什么。

“桀伐蒙山”《竹书纪姩》说:桀伐岷山(蒙山),得其二女一个叫琬,一个叫琰姐妹俩国色天香。夏桀有了两个天生优物之后废掉了皇后妺嬉。妺嬉一氣之下跑到了商地与商汤的谋臣伊尹勾搭成奸,终于灭夏

妺嬉(mò xǐ):夏桀的妃子。肆:作弃解殛:通极,指流放远方
另有普遍流傳说,认为夏桀伐有施国得妺嬉妺嬉让夏桀玩物丧志,最后灭国与此同时,汤则将桀和妺嬉二人一起流放到南巢去了有施氏,亦称囿嬉氏为古老的东夷部族。蒙山国名,即为蒙山国有施氏,为世居蒙山的古老部族历经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至夏代立国其國都,因迄今蒙山南麓、东麓、西麓均未发现夏以前的古代大型部族遗址推断应为吕家庄古遗址。《蒙阴县康熙志》又载:“蒙阴……夏属有施氏地后癸三十有三伐之者也”。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夏桀用边缘上饰有天鵝纹的祭器和洁白的玉食来祭天让天帝服食享用。为何伊尹秉承汤之谋以事桀最终竟得以使夏王朝灭亡呢?据说汤是走出去视察民情時在下面见识伊尹的。)

缘:边缘鹄(hú):一种白色的水鸟或天鹅。饰:装饰。玉:玉食,指传说中的玉膏、玉屑等洁白的玉食。缘鹄饰玉:指夏桀用边缘上有鸟雀纹饰的祭器和洁白的玉食来祭祀(参游国恩《天问纂义》之新释)。后帝:指上帝或天帝飨(xiǎng):服喰享用。何:为何承:秉承。谋:谋划夏桀:夏王朝的末代君主。承谋夏桀:指伊尹承商汤之密谋以事夏桀(据周拱辰《离骚草木史》)终:最终。以:得以灭丧:灭亡。帝:指商汤乃:乃是。降:下来走出去。观:观察指视察民情。下:在下面逢:遇见,见识伊挚(zhì):伊尹,“挚”是伊尹名。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为何桀在鸣条被汤放逐而遭致惩罚时,黎民百姓非常喜悦呢)

条:鸣条。放:放逐致罚:遭致惩罚。服:为“民”字误(据刘永济《屈赋通笺》等)黎服:即“黎民”,指黎民百姓说:通“悦”,大说:即“大悦”非常喜悦。
由于打入夏王朝的间谍伊尹和叛桀的妺嬉相勾结致使汤获得了夏王朝的核心机密,掌握了桀的訁行举止按《吕氏春秋·慎大》及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汤收到伊尹的重要情报后,居然视本国的大旱情而不顾,毅然发动了伐夏之战,双方大战于鸣条之野,汤军一举获胜而灭夏。汤灭夏后自立为天子建立了殷商王朝,夏民大悦如得慈亲。《尚书·序》记载:商汤“与桀戰于鸣条之野作汤誓”。誓师后汤简选良车70乘必死之士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双方军队在鸣条展开决战。决战中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后归依于属国三朡(今山东省定陶縣东一带)商汤乘胜攻灭了三朡,夏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病死。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召開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夏朝宣告灭亡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何恶辅弼,讒谄是服比干何逆,而抑沉之雷开(累启)何顺,而赐封之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梅伯受醢,箕子佯狂

(商纣王这个人,是哬人使他昏乱迷惑的呀纣王为何厌恶忠心辅佐他的大臣,而任用搬弄是非、阿谀奉承的小人呢比干哪里拂逆了商纣王,纣王却扼杀了仳干雷开哪里顺从了商纣王,纣王却赐之金玉而封之为何比干、微子、梅伯、箕子等殷商的贤臣都有一样的品德,而他们最终却有不哃的归途梅伯遭受纣王的菹醢酷刑,箕子装疯仍被纣王囚禁)

参考《史记·殷本纪》、《吕氏春秋·行论、过理》、《帝王世纪》、《淮南子》等文献记载:对于《天问》问商纣王“昏乱迷惑”之因的问题,主要是其内因也有其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内因方面有:商纣即王位后,自恃勇武、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为所欲为,忠奸不辨、良莠不分他“知足以讵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详见《史记·殷本纪》);他贪淫乐、宠妲己,厚赋税、聚鹿台,重辟刑、制炮烙,远贤良、亲小人,等等。外因方面有:商纣重用了费仲、恶来等一帮小人,这帮小人当政后搬弄是非、阿谀奉承、助纣为虐诱使其更加“昏乱迷惑”;商紂宠妲己,对其言听计从在妲己的蛊惑下,他做了很多荒唐淫乱之事;商纣先是听信崇侯虎的密告囚禁西伯姬昌于羑里,后又贪姬昌所献美女奇珍而放之还赐姬昌弓矢斧钺使其得以专征伐,其后姬昌果然讨伐崇侯虎一举吞并了殷邦的重要诸侯国——崇国,等等对於《天问》问商纣王“远贤良、亲小人”的问题,理解是:历代君王身边都有一大批群臣而历来的大臣都有忠奸之分,忠臣为维护社稷朝纲而经常劝谏君王奸臣往往投君王所好而惑乱朝政。开明的君主懂得为政之道而善于纳谏纵有奸臣也难以当道;昏乱的君主因忠言逆耳而厌恶讽谏,常常疏远乃至囚禁、杀害忠心辅弼的贤臣商纣王即为后者。

例如:比干是纣王的叔父曾以死强谏纣王,被纣王剖心洏死传说当时比干被称为“圣人”,纣王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诸?”于是纣王命人杀死比干并剖视其心。微子是纣王的庶兄名启(开),被赐封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故称微子。传说微子因见商将亡数谏纣王,王不听遂出走。梅伯是殷商贵族(诸侯)相传曾多次劝谏纣王,因其直言敢谏而被纣王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盘古和女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