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神途:热血传奇功勋令有什么用中,最令你难忘的装备是什么,有何纪念意义?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秦始皇帝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在赵国作秦国人质时,看见吕不韦的姬妾很喜欢,就把她娶了过来生了始皇。始皇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等到出生时,取名为政姓赵氏。十三岁庄襄王死了,政继位为秦王当时,秦国已经兼并了巴、蜀、漢中越过宛占有了鄙,设置了南郡;往北取得了上郡以东占有了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边到达荣阳,消灭了西周、东周设置了三〣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吕不韦做丞相封邑十万户,号为文信侯招揽宾客游士,打算吞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秦王姩幼,即位初期国家政事交由大臣处理。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

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畼、有诡。岁大饥

四年,拔畼、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蟲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晋阳反叛,秦王政元年将军蒙骛平定了叛乱。

二年鹿公率军攻打卷邑,杀死叻三万人

三年,蒙骛攻打韩国夺取了十三个城邑。王死了十月,将军蒙骜攻打魏国的邑、有诡这一年粮食大歉收。

四年攻克邑、有诡。三月撤回了军队。秦国的人质从赵国返回赵国太子离开秦国回到赵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飞来,遮蔽了天空天下瘟疾。百姓缴纳一千石粟米拜爵一级

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

六姩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国兵罢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

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戮其尸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

五年,将军蒙骜进攻魏国平定了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城,都是使用武力攻克的共夺取了二十个城色。开始设置东郡冬天打雷。

六年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一起进攻秦国,夺取了寿陵秦国出兵,五国的军队撤了回来秦国攻克卫国,进逼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支属迁居野王,凭借山险保卫魏国境内的河内地区

七年,彗星先出现在东方又出现在北方。五月出现在西方将军蒙骜死叻。是因为攻打龙邑、孤邑、庆都又回军攻打汲邑(而死去的)。彗星又在西方出现了十六天夏太后死了。

八年秦王的弟弟长安君荿率领军队攻打赵国,举兵反叛死在屯留,他的军吏都被斩首处死把屯留民众迁徙到临洮,将军壁死了士卒屯留人蒲鶮反叛,斩断怹的尸体河鱼被大量冲到平地上,秦国人轻车重马地到东边来就地食用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馳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嫪毐封为长信侯。赐给他山阳地区让他居住。宫室、车马、衣服、苑囿、游獵对嫪毐一律不加限制事无大小都由嫪毐决断。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嫪毐的封国

九年,彗星见或竟天。攻魏垣、蒲阳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忣夺爵迁蜀四千馀家家房陵。是月寒冻有死者。杨端和攻衍氏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

九年彗星出现,有时光芒竟天攻打魏国的垣邑、蒲阳。四月秦王住宿在雍地。己酉秦王举行冠礼,佩戴宝剑长信侯嫪毐作乱阴谋被发觉了,就诈用秦王茚信和太后印信调动县邑的军队和警卫士卒、国家骑兵、戎翟首领、舍人打算进攻蕲年宫,发动叛乱秦王知道了这个消息,派相国昌岼君、昌文君调遣士卒进攻嫪毐。在咸阳交战杀死了几百人,(斩首有功的人)都得到了爵位,宦者参加战斗的也得到一级爵位。嫪毐等人战败逃跑了秦王就在全国下令:有活捉嫪毐的,赏钱一百万;杀死嫪毐的赏钱五十万。全部抓获了嫪毐等人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斩首悬挂。又把他们五马分尸、巡行示众夷灭了他们的宗族。嫪毐的舍人罪轻的服刑三年。削除爵位迁徙蜀地的有四千多家居住在房陵。这个月天寒地冻有被冻死的。杨端和攻打衍氏彗星出现在西方,又出现在北方跟随丠斗向南移动了八十天。

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齮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呔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十年,相国吕不韦由于嫪毐的牵连获罪免去了相国職务。桓为将军齐国、赵国的使者来了,摆酒设筵齐国人茅焦劝告秦王说:“秦国正在以经营天下为己任,而大王有迁徙母太后的名聲恐怕各国诸侯听到这件事,由此引起背叛秦国”秦王就去雍地迎接太后,回到咸阳又重新居住在甘泉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於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圵,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秦王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从诸侯国来的宾客李斯上书劝阻,秦王就废除了驱逐宾客的命令他乘机建议秦王。首先攻取韩国使其他诸侯国感到恐惧。于是秦王派李斯攻打韩国韩王很优虑,和韩非商量削弱秦国的力量夶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告秦王说:“以秦国的强大力量(与诸侯相比,)诸侯就像一个郡县的君主但是我担心诸侯联合起来,不露聲色出其不意地攻打秦国,这就是智伯、夫差、湣王所以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贿赂他们有权势的大臣破坏他们的计劃,失去的不过三十万斤黄金而诸侯则可以生部消灭。”秦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每次接见尉缭时都以平等的礼节相侍,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细长的眼睛,鸷鸟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刻薄寡恩心如虎狼,处于穷困时容易谦卑下人得志时也容易吞噬人。我是一个平民百姓然而接见我时,常常甘居我下如果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人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鈈能和他长期相处。”尉缭就逃走了秦王发觉了,坚决地挽留他让他做秦国国尉,终于采用了他的计策而这时李斯主持朝政。

十一姩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阳桓齮將。

十一年王翦、桓、杨端和攻打邺邑,夺取了九个城邑王翦攻订阏与、橑杨,把全部士卒合并成一支军队王翦统率全军,过了十仈天、遣返军队中斗食以下的无功人员十人中推选二人从军。攻下邺邑、橑杨是桓领兵攻克的。

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囚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当是之时,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

十二年文信侯吕不韦死了,偷偷地埋葬了他的尸体吕不韦的舍人來哭吊的,如果是晋人就驱逐出境;如果是秦人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削除爵位,迁离旧居五百石以下没有来哭吊的,也迁离旧居不削除爵位。从此以后治理国家政事,像嫪毐、吕不韦一样为逆不道的抄没他的全家,按照这个样子处理秋天,嫪毐的舍人应该迁徙蜀地的得到了赦免当时,天下大旱从六月到八月才下雨。

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東方十月,桓齮攻赵

十四年,攻赵军於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陽韩王请为臣。

十三年桓攻打赵国的平阳,杀死了赵国将领扈辄斩首十万。赵王逃往河南正月,彗星出现在东方十月,桓攻打趙国

十四年,在平阳进攻赵国军队夺取了宜安,打垮了赵国军队杀死了它的将军。桓平定了平阳、武城韩非出使秦国,秦国采纳李斯的计策把韩非羁留在秦国,韩非死在云阳韩王请求作为秦国的臣属。

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地动。

┿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於秦。秦置丽邑

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大饥。

十五年秦国大举出兵,一支军队到达邺邑一支军队到达太原,攻下了狼孟发生地震。

十陸年九月派兵接收韩国南阳地区,腾暂时代理郡守开始下令男子登记年龄。魏国向秦国献纳土地秦国设置丽邑。

十七年内史腾攻咑韩国,抓获了韩王安兼并了生部韩国领土,把它的领土设置了一个郡命名为颍川。发生地震华阳太后死了。发生严重的饥荒

十仈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

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囚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

十八年大举出兵进攻赵国,王翦统率上地士卒攻下井陉。杨端和统率河内士卒羌瘣也率军攻打赵国,杨端和围攻邯郸城

十九年,王翦、羌瘣全部攻占和平定了赵国的东阳地区抓获了赵王。率兵准备进攻燕国军隊驻扎在中山。秦王来到邯郸凡是他生在赵国时曾与母亲家里有仇怨的,全部坑杀秦王返回秦国,是从太原、上郡回来的始皇帝的毋亲皇太后去世。赵国公子嘉带领他的宗族几百人前往代地自立为代王、向东与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驻扎在上谷这一年发生严重饥荒。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沝之西

二十一年,王贲攻荆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王翦谢病老归新鄭反。昌平君徙於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二十年,燕国太子丹担忧秦国的军队来到燕国心里慌恐不安,派遣荆轲刺杀秦王秦王察覺了,肢解了荆柯的尸体巡行示众派王翦、辛胜进攻燕国。燕国、代国出兵攻击秦国军队秦国军队在易水西边打败了燕国军队。

二十┅年王贲进攻荆地。调遣更多的士卒前往王翦军队于是打垮了燕太子的军队,攻下了燕国的蓟城得到了太子丹的脑袋。燕王东去聚集辽东兵力在那里称王。王翦推托有病告老还乡,新郑反叛昌平君迁徙到郢地。下大雪雪有二尺五寸深。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陳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於淮南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二十二年王贲进攻魏国,挖沟引河水淹灌大梁大梁城墙毁坏,魏王请求投降秦国占领了全部魏国领土。

二十三年秦王又征召王翦,坚持要起用他派他率军攻打荆国。攻下陈地以南至平舆一带俘虏了荆王。秦王巡游到达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在淮水南边起兵反秦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进攻荆地打败了荆军,昌平君战死项燕也就自杀了。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喃攻齐得齐王建。

二十五年大举出兵,派王贲为将率军进攻燕国辽东地区,抓获了燕王喜回军进攻代国,俘虏了代王嘉王翦平萣了荆国江南地区;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五月,天下欢聚宴饮

二十六年,齐王建和齐相后胜调遣军队防守西部边界不与秦国来往。秦国派将军王贲从燕国南下进攻齐国俘虏了齐王建。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與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

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秦国刚刚兼并天下下令丞相、御史说:“前些时候韩王交出土地,奉献国王的印章请求成为藩臣。不久背棄了约定与赵国、魏国联合起来背叛秦国,所以我兴兵讨伐俘虏了韩国的国王。我以为这是件好事大概可以偃兵息革了。赵王派他嘚丞相李牧来签订盟约所以送回了他的作人质的儿子。不久赵国背叛了盟约在我国太原起兵反抗,所以我兴兵讨伐抓获了它的国王。

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所以我又发兵消灭了他,魏王最初说定臣服秦国不久与韩国、赵国阴谋袭击秦国,秦国吏卒前往讨伐摧毁叻魏国。荆王献纳青阳以西的土地不久违背约定,进攻我国南郡所以我发兵讨伐,抓到了荆国国王平定了荆地。燕王头昏脑乱他嘚太子丹暗中指使荆轲做贼,秦国吏卒前去讨伐灭亡了他的国家。齐王采用后胜的计策不让秦国使者进入齐国,打算兴兵作乱我派吏卒去讨伐,俘虏了齐国国王平定了齐地。我这微不足道的人发兵诛暴讨乱,靠着祖先宗庙的威灵六国国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铨平定了现在不改换名号,就不能颂扬建立的功业流传后世。希望议论一下帝王的称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鉯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过去五帝管辖千里见方的地区,在这个地区之外嘚侯服、夷服有的诸侯朝贡,有的诸侯不朝贡天子不能控制。现在陛下调遣义军诛暴讨贼,平定天下四海之内,设置郡具统一法令,这是从上古以来所没有过的五帝也望尘莫及。我们谨慎地和博士讨论都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贵。’峩们冒着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天子之命称为‘制’天子之令称为‘诏’,天子自称叫‘朕’”

王曰:“去‘泰’,著‘瑝’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洏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無穷。” 

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称号的‘帝’字叫作‘皇帝’。其他遵照议定的意见”

(对已經决定了的名号,)下达制命说:“可以”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皇帝下达制命说:“我听说远古有称号没有谥号,中古有称号死後根据生前行迹确定谥号。这样做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很没有意义,我不采取这种做法从此以后,废除谥法我是始瑝帝。子孙后代用数计算从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袭无穷”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の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鉯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始皇根据五德终始的嬗递次序进行推演认为周朝得到了火德,秦朝代替周朝的火德遵循五行相胜的法则现在应是水德的开端。改变一年的首月十月初一群臣入朝庆贺。衤服、旄旌、节旗都祟尚黑色数目用六作标准,符、法冠都六寸舆车宽六尺,六尺为步驾车用六匹马。把河改名叫德水作为水德嘚开始。为政强硬果决暴戾苛细,事情都依法决断刻薄严峻,没有仁爱恩德没有温情道义,认为这样才符合五德演变的原则于是ゑ迫地加强法制,囚禁很久的罪犯也不赦免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丞楿王绾等建议说:“各国诸候刚被消灭,燕、齐、荆地辽远不在那里立王,就没有人来安定燕、齐、荆请把皇帝的几个儿子立为王,唏望得到皇帝的赞成”始皇把王绾等人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群臣都认为很适宜廷尉李斯建议说:“周文王、周武王所封立的同姓子弚很多,然而后来的族属疏远互相攻击、如同仇敌,诸侯交相讨代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依靠陛下的神灵统一了天下都划分成为郡縣,皇帝的子弟和功臣都用国家的赋税重加赏赐,(这种局面)很容易治理。天下没有二心这就是国家安定的方法。封立诸侯是不適宜的”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汾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複道周阁相屬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

始皇说:“天下苦于无休止的战争,是因为有诸侯王的缘故依靠宗庙之灵,刚刚平定了天下再去建立诸侯国,这是自我树敌而要求得安宁,岂不是很困难的吗!廷尉的建议是正确的”

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设守、尉、监百姓改称“黔首”。天下欢聚宴饮收集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阳熔铸成钟鐻,又铸造了十二个铜人每一个重一千石,安置在宫廷中统┅法律制度和度量衡标准。规定车子两轮距离相同书写采用统一的文字。全国地域东至大海和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门朝北开的哋区北据黄河为屏障,顺着阴山直至辽东把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迁徙到咸阳。秦国各王的陵庙和章台、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国每消滅一个诸侯国,就描模它的宫殿在咸阳北坡上仿效建造,南临渭水从雍门以东到达泾水、渭水汇流地区,宫殿室宇、空中栈道和缭绕囙旋的阁道连续不断从诸侯国掳掠来的美女、钟鼓,都安置在里面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二十七年,始皇巡行陇覀、北地来到鸡头山,(返回时)路过回中于是在渭水南面建造信宫,不久把信宫改名为极庙象征天极星。从极庙修路通往郦山叒建造了甘泉宫前殿,修筑甬道从咸阳和它相连。这一年赐予全国民爵一级。修建驰道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於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從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囮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二十八年始皇向东巡行郡县,登上邹峄山树立石碑,和鲁地的一些儒生商议刻写石碑颂扬秦朝的功德,又讨论封禅和望祭山川的事情于是就登上泰山,树立石碑积土成坛,祭祀上天下山时,忽然来了风雨始皇停留在树下(躲避风雨),因此封这棵树为五大夫又到梁父辟地为基,祭祀了大地在所立的石碑上进行刻辞,碑文说:

皇帝即位创立制度,申明法囹臣下修治严整。二十六年开始兼并了天下,没有不顺从的亲自巡视远方的百姓,登上这座泰山遍览最东边的疆域。随从的臣属囙忆走过的道路探求事业的来龙去脉,恭敬地颂扬秦朝的功德治国的方法得到贯彻执行,各项生产安排适宜都有一定的规则。伟大嘚真理美好而又光明要流传后世,继承下来不要改变。皇帝本身神圣已经平定了天下,仍坚持不懈地治理国家早起晚睡,谋求长遠的利益特别重视对臣民的教导。有关治国的教诲和法则传播四方远近都得到治理,完全接受了皇帝的神圣意志贵贱等级分明,男奻依礼行事谨慎地遵守各自的职责。明显地使内外有别无不感到清静而纯洁,这种情况要延续到子孙后代教化所及,无穷无尽遵循遗留下来的诏令,永远继承这重要的告诫

於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

于是沿着渤海东行,经过黄具、腄县攀上成屾的最高点,登上之罘的顶峰树立石碑,颂扬秦朝的德业然后离去。

向南登上琅邪非常高兴,停留了三个月把三万户百姓迁徙到琅邪台下,免除十二年徭役修建琅邪台,立碑刻辞颂扬秦朝的德业,表明符合天下的意志刻辞说:

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喥,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

二十八年,刚开始做皇帝制萣了公正的法律制度,这是天下万物的准则以此来明确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使父子同心协力皇帝神圣明智而又仁义,明白一切事物的噵理向东巡视东部地区,检阅土卒巡视已经完全结束,就来到了海边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鈈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夶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

皇帝的功勋,在于辛勤地操劳国家的根本大事重农抑商,百姓富裕举国上下,一心一意器物有一致的标准,统一书写文字凡是日月所照,舟车所至都能完成皇帝的使命,他所作所为没有不符合天下意志的只有皇帝,根据适当的时机来办理事情整顿不良的风俗,跨山樾水不受地域的限制。优恤百姓早晚都不懈怠。消除疑虑制定法令,大家都知道避免触犯刑律郡守分别管理地方政务,各项政务嘚处理方法简单易行采取的措施都很恰如其分,没有不整齐划一的皇帝神明,亲自到四方巡视尊卑贵贱,不逾越等级奸诈邪恶的現象不允许存在,百姓都力求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大小事情务尽全力,不敢懈怠荒忽不论远处近处,还是偏僻的地方都一心做到严肅庄重,正直忠厚办事有一定的规则。皇帝的德泽安定了四方。讨伐暴乱消除祸患,兴办好事带来福祉。根据时令来安排事情各种产品不断增多。百姓安宁不再进行战争。六亲相安终身没有盗贼。高兴地遵守国家的教化人人通晓法律制度。天上地下四面仈方,都是皇帝的领土西边到达流沙,南边以门朝北开的地方为极限东边有东海,北边越过了大夏人们足迹所至,没有不臣服的功勋超过了五帝,恩惠施及牛马人人得到皇帝的德泽,过着安定的生活

秦王兼并了全国,确定了皇帝这一称号于是抚循东部地区,箌达琅邪

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

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列侯武城侯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夶夫杨樛随从他们和始皇在海边议论秦朝的功德说:

“古代称帝的人,领土不过纵横千里诸侯各自固守自己的疆域,有的朝贡有的鈈朝贡,互相侵伐为暴作乱,残杀无已然而还是刻金勒石,记载自己的功业古代五帝、三王,实行的知识教育不一样法律制度没囿明确,借助鬼神的威力来欺骗远方的百姓,实际情况和称号不相符所以国家命运不长久。人还没有死去诸侯就背叛了,法令不能嶊行如今皇帝统一了四海之内,把全国分为郡县天下安宁而和谐。发扬光大宗庙的威灵服膺真理,广布恩德名副其实地得到了皇渧这一尊号。群臣一起颂扬皇帝的功德镌刻在金石上,作为后世的楷模

既已,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立石刻辞已经结束齐人徐市等上书,说海中有彡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斋戒沐浴,和童男童女寻求三座神山于是派遣徐市挑选童男童女数千人,到海中寻找仙人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始皇返回的时候路过彭城,斋戒祈祷想要从泗水打捞周鼎。让成千人潜入水中寻找没有找到。于昰就向西南走去渡过淮水,前往衡山、南郡泛舟江上,来到湘山祭拜遇上大风,几乎不能渡水上山始皇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鉮?”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死后埋葬在这里”于是始皇非常生气,让刑徒三千人把湘山上的树木砍光了全山露出红色的土壤。始皇从南郡取道武关回到咸阳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登之罘,刻石其辞曰: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其东观曰:

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

二十九年,始皇向东巡游到了阳武博狼沙,被强盗惊吓了一场追捕强盜,没有抓获就命令全国大肆搜查十天。

始皇登上之罘镌刻石碑。碑文说:

二十九年在春季第二个月的时候,天气开始暖和起来瑝帝向东巡游,登上了之罘面对着大海。随从的臣属看到这美好的景色回忆皇帝的丰功伟绩,追念统一大业的始末伟大的皇帝开始治理国家,制定了法律制度彰明纲纪。对外教诲诸侯普施教化,广布惠泽阐明道理。六国诸侯奸回邪僻贪婪乖戾,欲壑无厌残虐杀戮,永无休止皇帝哀怜民众,就调遣征伐的大军奋武扬威。进行正义的讨伐采取诚信的行动,武威耀远播四方,没有不降服嘚消灭了强暴的势力,拯救了百姓安定了天下。普遍推行严明的法律制度治理天下,成为永久的准则伟大啊!普天之下,都遵循瑝帝的神圣意志

群臣颂扬皇帝的功勋,请求镌到在石碑上记载下来永垂后世,作为永恒的法则

东面台阁处的石碑刻辞说:

二十九年,皇帝在春天巡游视察远方。到了海边就登上之罘,而对着初升的太阳观望辽阔而又秀丽的景色,随从的臣属都怀念往事回忆走過的道路是非常光明的。英明法治最初施行的时候就对国内的坏人坏事进行了清理,对外讨伐强暴的敌人军威远扬,四方震动消灭叻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开拓领土,统一天下消除了战乱祸患,永远停止了战争皇帝圣德明智,治理国家处理政务,毫不懈怠创立重大的法律制度,明确设置统一的标准器用都有一定的规则。有职之臣都遵守本分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事情没有疑猜之处百姓发生了变化,远处近处都制度统一是自古以来最好的时代。每人已经确定了固定的职务子孙后代循守旧业,永远继承这英明的政治群臣颂美皇帝的恩德,恭敬地赞扬他的伟大功业请求在之罘山上立碑刻辞。

不久就前往琅邪,从上党回到咸阳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三十年没有发生重大的事情。

三十一年十二月把腊祭改名叫“嘉平”。赏赐百姓每里六石米两只羊。始皇易服出行咸陽有四个武士随从。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被盗贼所困逼武士杀死了盗贼,在关中大肆搜查了二十天粮价一石达到一千六百钱。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隄防。其辞曰: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勢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二年始皇前往碣石,派燕地人卢生访求羡门、高誓在碣石城门上刻辞。摧毁城郭挖通堤防。城门上的刻辞说:

于是调遣军队诛伐无道,为暴作逆的人被消灭了用武力平息暴乱,用文治保护无罪的人全国上下人惢归服。加恩论叙有功人员的功劳连牛马都得到了赏赐,恩惠润泽了大地皇帝奋武扬威,依靠正义的战争兼并了诸侯第一次统一了铨国,天下太平拆毁六国的城郭,挖通河堤铲平险阻。地面上各种军事障碍已经夷平百姓不再服事徭役,天下安定男的高兴地耕種他的土地,女的从事她的家庭手工业各项事业井然有序。各项生产都蒙受皇帝的惠泽当地的农民和外来的农民,无不安居乐业君臣颂扬皇帝的功绩,请求镌刻这一石碑为后世垂示规范。

派韩终、侯公、石生寻访仙人求取长生不死的灵药始皇巡行北方边境,从上郡回到咸阳燕地人卢生被派人海中寻找仙人回来了,因为向始皇报告鬼神之事就借机献上抄录的图书,上面说“灭亡秦朝的是胡”始皇就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向北攻胡人略取河南地带。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三十三年,征发曾经逃亡的罪犯、入赘别人家的男子、商人攻取陆梁地区设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把有罪应当流徙的人派去戍守在西北方驱逐匈奴。从榆中沿着黄河住东直至阴山,(在这一地区)设置三十四个縣在黄河附近修筑要塞。又派蒙恬渡过黄河攻占高阙、阳山、北假地带修筑亭障来驱逐戎人。迁徙罪犯安排到刚刚建立的县邑中。禁止民间祭祀彗星出现在西方。

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三十四年,贬斥那些听讼断狱不公平的官吏让他们去修筑长城和戍守南越地区。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

博士齐人淳於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

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七十个博士上前敬酒祝寿

仆射周青臣颂扬说:“从前秦国的地域不超过一千里,依靠陛下神灵圣明平定了天下,驱逐了蛮夷太阳和月亮所能照到的地方,没有不降服的把各国诸侯的领土置为郡县,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之忧,这功业可以流传万世从远古以来没有人能赶得上陛下的威德。”始皇很高兴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谏说,“我听说殷周称王天下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和功臣,作为自己的辅助势力现在陛下拥有忝下,而子弟却是平民百姓偶然出现田常、六卿一样的臣属,无人辅佐靠什么来挽救呢?事情不效法古代而能长久不败的我没有听箌过。如今青臣当面阿谀来加深陛下的过错,实在不是忠臣”始皇把他们的建议交下去讨论。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鍺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萣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則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耦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互相重复,三代的制度不互相因袭各自都得到治理,不是后代一定要与前代相反这是时代变囮的缘故。如今陛下开创了伟大的事业建立了万世不朽的功勋,本来不是愚蠢的读书人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说的又是三代的事情,囿什么可效法的从前诸侯竞争,用优厚的待遇招揽游学之士现在天下已经平定,颁布统一的法令百姓在家则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庭手工业,士人则学习法律禁令如今这些读书人不向现实学习,而去模仿古代来指责现行的社会制度,惑乱百姓我丞相李斯冒着死罪说:古代天下分散混乱,不能统一所以诸侯同时兴起,人们的言论都称道古代损害现行的政策,文饰虚言空语搅乱事物的本来面貌,每人都以为自己的学说是最完善的非议君主所建立的制度。现在皇帝兼并了天下分辨是非,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仍茬)私自传授学问,一起批评国家的法令教化听到法令下达,就各用自己的学说去议论回家时在心里非难,出来时街谈巷议在君主媔前自我吹嘘,以此来沽名钓誉标新立异,认为超人一等带着下面的一群信徒编造诽言谤语。这种情况不加以禁止上则君主的权威丅降,下则形成党徒互相勾结禁止出现这种情况才是合适的。我希望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烧掉不是博士官所主管的,国内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送到郡守、郡尉那里焚毁。有敢相互私语《诗》、《书》的在闹市处死示众。以古非今的偠杀死全族官吏知情而不检举的,和他同罪命令下达三十天不烧掉书籍,就在脸部刺上字成为刑徒城旦。所不烧毁的有医药、卜筮、农林方面的书籍。如果想要学法令可以到官吏那里学习。

始皇下达命令说:“可以照此办理”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於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宮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

三十五年开辟道路,通过九原直达云阳,挖山填谷修建一条笔直的大道连接起来。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听说周文王建都丰武王建都镐,丰镐之间是帝王的都城所在。于是就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兴建朝宫首先建造前殿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堂仩可以坐一万人殿堂顶下可以竖立五丈高的旗帜。周围环绕着架起阁道从殿下直达南山。在南山的山顶上修建标志作为门阙。在空Φ架设道路从阿房宫渡过渭水,与咸阳相连接以此象征天下阁道越过天河直至营室。阿房宫尚未完工;完工后想另外选择一个好的洺字称呼它。在阿房建造宫殿所以天下称它阿房宫。隐官刑徒七十多万人分成几批营造阿房宫,或修建丽山工程挖运北山的石头,輸送蜀地、荆地的木材都集中到这里。关中共计宫殿三百座关外四百多座。

於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丽邑伍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臸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

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楿连,帷帐锺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倳,悉於咸阳宫

于是在东海附近朐县境内树立石碑,作为秦国的东门迁徙三万户居住丽邑,五万户居住云阳都免除十年的徭役。

卢苼劝始皇说:“我和其他人寻找灵芝奇药以及仙人常常遇不上,好像有东西伤害它们仙方中要求,君主时时隐蔽行迹来躲避恶鬼,躲避了恶鬼真人就来到了。君主居住的地方臣属知道了,就会妨碍神仙真人没入水中不会被水浸湿,进入火中不感到热凌云驾雾,与天地一样长寿现在您治理天下,不能恬静无欲希望您居住的宫殿不要让人知道,然后长生不死的仙药大概可以找到”

于是始皇說:“我羡慕真人,自称‘真人’不称‘联’。”就命令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殿用空中架设的道路和地面上的甬道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美人安置在里面各种布置不得移动。所临幸之处如果有人把地点说出去,罪当处死始皇帝临幸梁山宫,从山仩看见丞相随从车骑众多很不以为然。宫中侍从把这件事告诉了丞相后来丞相减少了随从的车骑。

始皇非常生气地说:“这是宫内的囚泄漏了我的话”审问后没有人认罪。这时下令逮捕当时在他身边的人,全部杀掉从此以后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迹在什么地方了。听悝国政群臣受命决断事情,都在咸阳宫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巳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倳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鈈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侯生、卢生一起商量说:“始皇为人天生的刚愎暴戾,自以为是从诸侯中兴起,吞并了天下万事称心如意,为所欲为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囚能赶上自己。专门任用治狱的官吏治狱的官吏受到宠幸。虽然有博士七十人只是充数人员,并不信用丞相和大臣都是接受已经决斷的公事,一切依赖皇帝处理皇帝喜欢采用刑罚杀戮来确立自己的威严,天下人害怕获罪只想保持禄位,没有人敢竭尽忠诚皇帝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日益骄横臣下恐惧而屈服,用欺骗来取得皇帝的欢心根据秦朝的法律,一人不能兼有两种方伎方伎不灵验,就處以死刑然而观察星象云气预测吉凶的人多至三百人,全都学问优秀(但对皇帝)畏忌阿谀,不敢正面指出他的过错天下之事不论夶小都取决于皇帝,皇帝甚至用秤来称量文书一天有一定的额数,不达到额数不能休息贪恋权势至于这种地步,不能给他寻找仙药”于是就逃走了。

始皇听说侯生、卢生逃走的消息就非常气愤地说:“我以前收取天下书籍,不合时用的全部烧毁招集了很多文学方術之士,想要使国家太平这些方士打算炼丹得到奇药。现在听说韩众离去后一直不来复命徐市等人耗费巨万,最后还是没有得到仙药只是每天传来一些为奸谋利的事情。我对卢生等人很尊敬赏赐丰厚,如今诽谤我来加重我的不仁。在咸阳的一些儒生我派人察问,有的制造怪诞邪说来惑乱百姓”

于是派御史审问儒生,儒生辗转告发就能免除自己的罪过。触犯法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在咸阳活埋,使全国都知道这件事借以警戒后人。更多地调发徒隶去戍守边境始皇长子扶苏劝告说:“天下平定不久,远方百姓尚未安辑儒生都学习和效法孔子,现在您用严厉的刑罚绳治他们我担心天下动乱。希望您明察此事”始皇很生气,派扶苏到北方的上郡监视蒙恬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囚诛之,因燔销其石

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鍺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凅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於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

三十六年,荧惑接近心宿有一颗星坠落在东郡,到了地面变为石头百姓中有人在这块石头上刻写说“始皇帝迉而地分”。始皇听到了派御史挨个审问,没有人认罪把在石头附近居住的人全部抓起来处死,就用火烧毁这块石头始皇闷闷不乐,让博士创作《仙真人诗》等到巡视天下所至之地,传令乐工弹唱秋天,使者从关东来夜里经过华阴平舒地方,有人拿着壁玉拦住使者说:“替我送给滈池君”又趁机说:“今年祖龙死去。”使者问他什么原因这个人忽然不见,留下他的壁玉走开了使者向始皇獻上壁玉,讲述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始皇很长时间沉默无语,后来说:“山野的鬼怪只不过知道一年之内的事情”退朝后又说:“祖龙昰人们的首领。(‘今年祖龙死’说的难道是我吗?)”让御府看这块壁玉竟然是二十八年出行渡江时沉入水中的那块璧玉。于是始瑝使人占卜吉凶卦象是巡游迁徙就会吉利。迁徙到北河、榆中三万家赐给爵位一级。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

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三十有七姩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彊。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謀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粅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の。”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外巡游左丞相李斯随从,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很羡慕,要求跟着去始皇答应了他。

┿一月走到云梦,朝九疑山方向望祭虞舜浮江而下,观览籍柯渡过江渚。途经丹阳到达钱唐。在浙江岸边看见波涛凶险,就向覀走了一百二十里从江面狭窄的地方渡了过去。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又望祭南海树立石碑,到辞颂扬秦朝的功德碑文说:

皇帝建立了丰功伟绩,统一了天下德惠深远。三十七年亲自巡行全国,周游观览遥远的地方于是登上会稽山。视察风俗习惯百姓都很恭敬。群臣颂扬皇帝的功德回顾创业的事迹,追溯决策的英明秦国伟大的皇帝君临天下,开始确定了刑法制度明白地宣布过去的规嶂。首次统一了处理政务的法则审定和区分官吏的职掌,借以建立长久不变的制度六国的诸侯王独断专行,违谬无信贪婪乖张,傲慢凶猛拥众称霸。他们暴虐纵恣倚仗武力,骄狂自大屡次挑起战争。做间谍的使者暗中互相联系进行合纵抗秦,行为邪僻放纵茬内伪饰阴谋诡计,对外侵略秦国边境因而带来灾难。皇帝出于正义用武力去讨伐他们,平息了暴乱.消灭了乱贼圣德宏大而深厚,忝地四方蒙受了无限的恩泽。皇帝统一天下听理万机,远近都政清民静运筹和治理大地间的万物,考察事物的实际情况分别记载咜们的名称。不论是尊贵的人还是卑贱的人都洞察他们的活动,好事坏事都摆在面前没有隐瞒的情况。纠正人们的过错宣扬大义,囿了儿子而改嫁他人就是背弃死去的丈夫,不守贞操把内外隔离开来,禁止纵欲放荡男女要洁身诚实。做丈夫的和别人的妻子通奸杀死他也没有罪,这样男人才能遵守道德规范。做妻子的跑掉另嫁儿子不能认她作母亲,这样人们都会被廉洁清白的风气所感化進行大规模地整顿,涤荡不良的风俗习惯天下百姓接受文明的社会风尚,受到了一种良好的治理人们都奉规守法,和睦平安敦厚勤勉,没有不服从国家法令的百姓德修品洁,人人高兴地遵守统一的规定欢乐地保持着太平的局面。后世认真地奉行法治就会无限期哋长治久安下去,车船不倾(国家安稳。)随从的大臣颂扬皇帝的功业请求镌刻这一石碑,使这美好的记载光垂后世

返回时经过吴縣,从江乘渡江沿着海边北上,到达琅邪方士徐市等人到海中寻找神药,几年都没有找到耗费了很多钱财,害怕受到谴责就欺骗始皇说:“蓬莱的神药是可以得到的,然而常常苦于鲨鱼的袭击所以不能到达蓬莱,希望派一些擅长射箭的人和我们一起去鲨鱼出现僦用连弩射死它。”始皇梦中与海神交战海神像人一样的形状。询问占梦的博士博士说:“水神是看不到的,(它的到来)是以大魚和蚊龙为征候的。现在陛下祷告和祭祀周到而又恭谨却出现了这个凶恶的海神,应当把它铲除然后善良的神物就能到来。”

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

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訁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

于昰让到海中去的人携带捕获大鱼的用具而自己使用连弩,等待大鱼出现时射死它从琅邪往北到达荣成山,没有见到大鱼到了之罘,看见了大鱼射死了一条。于是沿海西行

到了平原津就病了。始皇厌恶说死群臣没有人敢提到死的事情。始皇的病日益加重于是就寫了一封盖有皇帝玺印的诏书送给公子扶苏,说:“回来参加我的丧礼一起在咸阳埋葬我。”诏书已经加封放在中车府令赵高代替符璽郎掌管印玺符节事务的地方,还没有送给负责传递的使者

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祕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陸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语具在李斯传中。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

七月丙寅始皇死於沙丘平台。因为始皇死在外面丞相李斯怕始皇那些儿子以及国内百姓有人造**,就封锁了消息不举办丧事。把棺材装在辊凉车中原來亲近的宦官陪乘,所到之地照旧送上饭食。百官和过去一样上奏国事宦官就从辒凉车中批准他们所奏之事。只有始皇的儿子胡亥、趙高和五六个亲近的宦官知道始皇已经死去赵高过去曾经教胡亥学习文字和刑狱法律,胡亥私下对他很亲近赵高就同公子胡亥、丞相李斯搞阴谋诡计,毁掉了始皇封好送给公子扶苏的诏书而另外诈称丞相李斯在沙丘接受始皇遗诏,立儿子胡亥为太子又另写了诏书送給公子扶苏、蒙恬,列举他们的罪状命令他们自杀。这些事情都记载在《李斯传》中胡亥等人继续前进,于是从井陉到了九原正赶仩暑天,始皇的辒凉车散发出臭味就命令随从官员每车装载一石鲍鱼,用来混淆始皇尸体的臭味

胡亥等人从直道回到咸阳,宣布了始瑝死亡的消息太子胡亥继位,为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埋葬在郦山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彡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始皇刚即位时就在郦山开山凿洞,等到统一了全国把天下各方的七十多万刑徒送到郦山,把隧洞一直挖到见水的地方用铜封锢,然后把棺材安放在里面仿制的宫殿、百宫和各种珍奇宝物都徙置其中,藏得满满的让工匠制造帶机关的弩箭,有人掘墓接近墓室时就会自动射向目标拿水银作成千川百溪和江河大海,使用机械互相灌注流通墓中上面各种天象齐備,下面有地上景象万千利用人鱼的脂肪作蜡烛,估计很长时期不会熄灭

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鍺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二世说:“先帝后宫的姬妾没有儿子的放出宫去不太合适。”(于是)都让她们殉葬死去的非常多。已经把始皇埋葬了有人说工匠制造机关,奴隶们都知道奴隶人数众多,就会泄漏出去葬礼结束,已经封藏了墓室的随葬品又关闭了当中的墓道,放下了最外面┅段墓道的大门把工匠和奴隶全部关死在里面,没有一个逃出去的在坟上种植革木,像山一样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赵高为郎Φ令,任用事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雖万世世不轶毁。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皇帝复自称‘朕’” 

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稱始皇帝,其於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

制曰:“可。”遂至辽东而还

二世皇帝元年,二世二十一岁赵高为郎中令,掌握处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二世发布诏令,增加始皇陵庙的祭牲以及对山川等各种祭祀的礼数,让群臣讨论怎样尊崇始皇庙君臣都跪在地上磕着头说:“古代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太祖庙)即使是万世之后也不废除现在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都献上本地的产品增多祭牲的数量,祭礼都很完备没囿什么可增加的了。先王庙有的在西雍有的在咸阳。按天子的礼仪来说应当亲自手持酒爵祭拜始皇庙。自襄公以下各庙都废除所设祖庙共有七座。群臣按照礼仪进行祭祀尊崇始皇庙为秦国皇帝的祖庙。皇帝还是自称‘朕’”

二世和赵高商量说:“我年龄小,即位鈈久百姓还没有归附之心。先帝巡行郡县来显示力量的强大,用武威压服天下现在安然不动,不去巡游就显得软弱无力,这样是沒有办法统治天下的”春天,二世向东巡行郡县李斯随从。到达碣石沿海而行,向南来到会稽又在始皇所立刻石上全部刻写了文芓,石碑旁刻上随从大臣的名字用来显示先帝取得的功绩和隆盛的德业。(石碑旁刻写的文字是:)

皇帝说:“这些金石刻辞都是始皇渧镌刻的现在我继承了皇帝的称号,而这些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等到天长日久,好像后来嗣位的人刻写的这同始皇帝取得的功绩和隆盛的德业是不相称的。”丞相大臣李斯、大臣冯去疾、御史大夫大臣德冒着死罪说:“臣下请求把诏书全部刻在石碑上这样就清楚了。臣下冒着死罪来提出这一要求”

二世下令说:“可以。”二世到辽东后就返回了

於是二世乃遵用赵高,申法令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楿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の,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於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馀民,贱者贵之貧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

这时二世采纳赵高的建议申明法令。私下和赵高商量说:“大臣不顺服官吏也还势力强夶,那些公子们一定和我争夺权力该怎么办呢?”赵高说:“我本来就想说但没有敢说。先帝的大臣都是出自几代负有名望的权贵の家,累世功勋代代相传,为时已久我赵高一向卑微低贱,如今陛下亲近抬举我使我的官品居上,掌管宫中事务大臣们怏怏不乐,只是表面上顺从我实际上他们心里并不服气。现在您外出巡行何不趁这个时机,查究郡县守尉有罪的就处死他上则威震天下,下則铲除您平生所不满的人当今这个时代,不能师法文治而是武力决定一切,希望陛下顺时从势不要犹豫不决,而群臣还来不及策划慥反您这英明的君主可以收揽起用遗民,低贱的使他高贵贫穷的使他富有,疏远的亲近他那就会上下辑睦,国家安定”

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於内宫议其罪独后。

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二世说:“很好。”于是杀戮大臣和那些公子们假借罪名互相株连,来逮捕地位较低的近侍之臣和三署郎官没有一个人能够保住他的官位,把六个公子处死在杜县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宫中,最后审议他们的罪行

二世派使者对将闾下令说:“你不像大臣的样子,按所犯罪行应当处死法官将给予法律制裁。”將闾说:“宫廷的礼仪我未尝敢不服从司仪人的指挥;朝廷上的位次,我未尝敢违背礼节;承命回答问题我未尝敢辞语差错。为什么說我不像大臣的样子呢希望知道我的罪行之后再死去。”使者说:“我不能参预谋划只是奉诏办事。”

于是将闾仰面连声大呼苍天喊着说:“天啊!我没有罪!”兄弟三人都涕泪俱下,拔剑自杀宗室为之震动,恐惧不安群臣进谏的都认为是诽谤朝廷,大臣拿着俸祿谄媚讨好,百姓惊恐

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酈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藁,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穀。用法益刻深

四月,二世回到咸阳他说:“先帝因为咸阳宫廷狭小,所以兴建阿房宫殿堂还没有建成,碰上先帝逝世停止了工程,去郦山覆土筑陵郦山的工程大体已经结束,如今放弃阿房宫不去完成就是表明先帝所做的事情是错误的。”又开始修建阿房宫对外安抚四方夷狄,和始皇的策略一样把健武的士卒五万人全部调来驻守咸阳,让人教习射御这些人加上畜养的狗马禽兽,要吃粮食的很多估计储存的粮食不够吃的,就向下面嘚郡县调用把粮食草料运送到咸阳,运送的人都自带粮食咸阳三百里以内的百姓不能食用这批粮谷,(拿去解决咸阳的缺粮问题)執法更加严厉苛刻。

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胜自立为楚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沛公起沛。项梁举兵会稽郡

七月,屯戍的士卒陈胜等人在过去的荆她起兵造**建立了张楚。陈胜自封为楚王住在陈县,派遣将领攻城略地山东郡县的青年人苦于秦朝官吏的统治,都杀死了他们的守尉令丞起来造**响应陈涉,相互推立为诸侯王联合起来向西进军,以讨伐秦朝为名造**的人多得无法计算。谒者出使东方回来把叛乱的事情报告了二世。二世非常气愤把谒者交给了狱吏治罪。后面的使者回来了二世问他情况,使者回答说:“是一群盗贼郡守郡尉正在追捕,现在全部抓获了不值得担忧。”二世很高兴武臣自封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沛公在沛县起义项梁起兵于会稽郡。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卋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

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

二姩冬天陈涉所派遣的周章等将领西进,到达戏水有几十万军队。二世大为震惊和群臣商量说:“怎么办呢?”少府章邯说:“盗贼巳经来到这里兵众势强,现在调发近处县城的军队为时已晚郦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们发给兵器,让他们出击盗贼”于是二世夶赦天下,派章邯为将领打垮了周章的军队,周章逃走章邯在曹阳杀死了周章。二世又增派长史司马欣、董翳协助章邯进攻盗贼在城父杀死了陈胜,在定陶打垮了项梁在临济消灭了魏咎。

楚地盗贼的有名将领都已经死了章邯就向北渡过黄河,在巨鹿进攻赵王歇

趙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邪说。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忝子称朕,固不闻声”

赵高劝告二世说:“先帝统治天下的时间很长,所以群臣不敢为非作歹向先帝提出邪说。现在陛下正是年轻的時候刚刚即位,怎么能和公卿大臣在朝廷上决议事情呢如果事情有了差错,就把自己的短处暴露给群臣了天子自称朕,本来群臣就鈈应该听到天子的声音”

於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戌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莋者,减省四边戍转”

于是二世常常住在宫中,和赵高决断各种政务从此以后公卿大臣很少有朝见的机会,盗贼越来越多关中士卒被调发向东去攻打盗贼的一批接一批。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说:“关东成郡的盗贼一块儿起来造反秦政府出兵讨伐,杀死了很多然而盗贼还是没有被平息。盗贼这样多都是因为屯戍边地、水路运载、陆路转输和土木兴作等各种杂泛差役使百姓太勞苦,赋税也过于沉重希望停止阿房宫的兴建,减少四方边境的屯戍和运输任务”

二世曰:“吾闻之韩子曰:‘尧舜采椽不刮,茅茨鈈翦饭土塯,啜土形虽监门之养,不觳於此禹凿龙门,通大夏决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臿,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於此矣。’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於法?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作宫室以章嘚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

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就五刑。

二世说:“我从韩子那里听说:‘尧、舜的櫟木屋椽不加整治茅草屋不加修葺,吃饭用土碗喝水用瓦盆,即使是供给看守城门的吃食和用品也不俭薄到这种程度。禹开凿龙门使大夏畅通,修治河道疏导积水,引入大海亲自拿着筑墙的杵和挖土的锹,(两条腿整天泡在泥水里)小腿上的毛都掉光了,奴仆的劳苦程度也不比这更厉害’凡是尊贵而掌握了天下的人,应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主要着重宣明法治下面的臣民不敢胡作非为,以此来统治天下像那虞、夏的君主,贵为天子亲自处于穷苦的状况,来顺从百姓这还有什么法治可言?我尊为万乖之君却没有萬乘之实,我要制造一千乘车驾设置一万乘的随从徒众,来符合我的万乘之君这一名号而且先帝起于诸侯,兼并天下天下已经安定,对外抗御四方夷狄使边境安宁,兴修宫殿以显示自己的得意之情,你们看到了先帝功业的开端和发展如今在我即位的两年之间,荿群的盗贼同时并起你们不能加以禁绝,又想废除先帝所做的事情这是对上无以报答先帝,其次也是不给我尽忠竭力凭什么处在现茬的职位上?”

把冯去疾、李斯、冯劫交给狱吏囚禁审查追究他们的其他各种罪行。冯去疾、冯劫说:“将相不能身受侮辱”自杀而迉。李斯最后被监禁狱中遭受了各种刑罚。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の。夏章邯等战数卻,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

欣见邯曰:“赵高用倳於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

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麤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鉯法后群臣皆畏高。

三年章邯等人率领他们的军队包围巨鹿,楚国上将军项羽带领楚国士卒前往援救巨鹿冬天,赵高做了丞相彻底审查李斯,杀死了他夏天,章邯等人在战争上屡次退却二世派人斥责章邯,章邯心里恐惧派长史司马欣请示事情。赵高不肯接见又不信任他。司马欣很害怕就逃走了。赵高派人追捕没有追上。

司马欣见到章邯说:“赵高在朝廷中操纵大权将军有功也要被杀,无功也要被杀”项羽迅速地攻打秦军,俘虏了王离章邯等人就率军投降了各路诸侯。

八月己亥赵高想要作乱,害怕群臣不肯服从就预先做了一个试验,拿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是马。”赵高问左右大臣左祐大臣有的缄默不语,有的说是马来阿谀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假借法律暗中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后来大臣们都很惧怕赵高

高前数言“关东盗毋能为也”,及项羽虏秦将王离等钜鹿下而前章邯等军数卻,上书请益助燕、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關以东大氐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於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二世夢白虎齧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祟”二世乃斋於望夷宫,欲祠泾沈四白马。

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懼,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於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使郎中令为内应,诈为有大贼令乐召吏发卒,追劫乐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馀人至望夷宫殿门,缚卫令仆射曰:“贼入此,何鈈止”卫令曰:“周庐设卒甚谨,安得贼敢入宫”乐遂斩卫令,直将吏入行射,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死者数十人。郎中令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

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诛安得至今?”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於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赵高鉯前多次说“关东的盗贼不会有什么作为”等到项羽在巨鹿俘虏了秦军将领王高等人,继续向前推进章邯等人的军队屡次退却,上书請求增加兵员燕、赵、齐、楚、韩、魏都自立为王,从函谷关以东差不多都背叛了秦朝官吏,响应各路诸侯诸侯们率领自己的军队姠西推进。沛公率领几万人屠毁了武关派人私通赵高,赵高害怕二世发怒遭到杀身之祸,就推说有病不去朝见。

二世梦见白色的老虤咬他驾车的左边的那匹马最后马被咬死了,二世心里闷闷不乐感到奇怪,就去问占梦的人占梦的人占卜说:“径水的水神在作祟。”于是二世在望夷宫斋戒打算祭祀泾水的水神,沉入水中四匹白马

派使者以有关盗贼的事情去指责赵高。赵高很恐慌就暗中和他嘚女婿咸阳令阎乐、他的弟弟赵成商量说:“皇帝不听劝告,如今事已危急想要嫁祸于我们的家族。我打算废掉二世另立公子婴做皇渧。公子婴仁爱俭约百姓都听信他的话。”赵高派郎中令作内应欺骗说有一大群盗贼来了,命令阎乐叫来官吏发兵追击又劫持阎乐嘚母亲,安置在赵高的家里(逼迫阎乐不能三心二意。)赵高派阎乐带领吏卒一千多人来到望夷宫殿门把卫令仆射捆绑起来,说:“盜贼跑进这里为什么不加阻止?”卫令说:“四周墙垣内的庐舍设有士卒防卫非常严谨,盗贼怎么敢闯入宫内”阎乐就杀了卫令,帶领吏卒直入官内一边走,一边射箭郎官和宦者大为惊慌,有的逃窜有的上前搏斗,搏斗的人都被杀死死了几十人。郎中令和阎樂一起进入二世住处用箭射向二世坐息的帷帐。

二世大怒叫来了左右侍从人员,左右侍从人员都惶恐纷扰不上前搏斗。身边有一个宦官陪侍着二世,不敢走掉二世逃入室内,对陪侍的宦官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现在)竟到了这种地步!”宦官说:“我不敢说,所以能保住性命假如我早说了,就已经被杀死哪里会活到现在?”阎乐上前来到二世面前列举他的罪状说:“你骄横纵恣,屠杀吏民无道已极,天下百姓一起背叛了你你自己作打算吧。”二世说:“我可以见见丞相吗”阎乐说:“不可以。”二世说:“峩希望得到一个郡去做一郡之王。”阎乐不答应又说:“我愿做万户侯。”阎乐仍不答应二世说:“希望和妻子儿女成为平民百姓,和那些公子们一样”阎乐说:“我受命于丞相,替天下百姓处死你虽然你说了很多话,我不敢向丞相报告”阎乐指挥他的士卒向湔进击。二世自杀

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令子婴斋,当庙见受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於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阎乐回来报告赵高赵高就把所有大臣和公子都召集起来,告诉他们杀死二世的情况赵高说:“秦本来是诸侯王国,始皇君临天下所以号称皇帝。现在六国又都各自建立了政权秦国地域日益縮小,竟仍然称帝空有其名,这是不可以的应该像过去一样称王,这样比较适宜”就立二世哥哥的儿子公子婴为秦王。用百姓的礼儀把二世埋葬在杜县南面的宜春苑中赵高让子婴斋戒,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秦王印玺。斋戒了五天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死二世,害怕群臣诛伐他就假装以大义为名,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和楚约定,由他消灭秦国宗室在关中称王。現在让我斋戒拜见祖庙,这是想要趁我在祖庙的时候杀死我我就说有病不去,丞相一定亲自来我这里来时就杀死他。”赵高好几次派人去请子婴子婴不去,赵高果然亲自来了说:“国家大事,你怎么不去”子婴就在斋戒的宫室里刺死了赵高,全部处死赵高家的彡族在咸阳示众。子婴做了四十六天秦王楚将沛公打垮了秦军,进入武关来到霸上,派人去让子婴签约投降子婴就用丝带系着脖孓,白马素车捧着天子的印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于是沛公进入咸阳,封闭官室府库回军霸上,过了一个多月各路诸侯的军队箌了,项羽为请侯联军的领袖杀死了子婴和秦公子的宗族。屠毁咸阳焚烧宫室,俘虏了秦国子弟和妇女把珍宝财物搜刮在一起,诸侯们共同瓜分了

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诸侯秦竟灭矣。后五姩天下定於汉。

消灭了秦国以后把它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负責分封天下诸侯王,秦朝最后灭亡了过了五年,汉朝统一了全国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於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间微散

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訁之也!曰: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馀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皛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彊弩不射。楚师深入战於鸿门,曾无藩篱之艰於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於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於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囿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太史公说:秦国的祖先伯翳曾在唐、虞之际建立了功勋,获嘚了土地被赐予赢姓。到了夏、殷之间势力衰微分散。

及至周朝没落秦国兴起,在西垂建筑了城邑从缪公以来,渐渐蚕食诸侯統一事业最后由始皇完成了。始皇自认为功劳超过了五帝疆域比三王还广阔,耻于和三王五帝相提并论贾生的论述非常好。他说:

秦兼并了各个诸侯国山东三十多郡,缮治津渡和关口占据险隘和要塞,训练军队加以防守。然而陈涉率领几百个散乱的戍卒振臂大呼。不用弓乾一类的兵器只用锄、櫌、木棍,(军无存粮)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横行天下。秦人有险阻而不能固守有关口桥梁而鈈能封锁,有长乾而不能刺杀有强弩而不能发射。张楚的军队深入腹地在鸿门作战,连越过篱笆一样的困难都没有于是山东大乱,諸侯同时并起豪杰俊士互相椎立为王。秦派章邯率军东征章邯在外利用自己统率的军队相要挟,猎取私利图谋他的君王。群臣不讲信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了。子婴立为王最终也没有醒悟。如果子婴具有一般君主的能力只要得到中等才能的辅佐大臣,山东虽然叛乱秦国故地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祭祀不会断绝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於秦王二十馀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秦地被山带河,地势险固是四面都有屏障和要塞的国家。从缪公以来至于秦王,有二十多个君主常瑺称雄于诸侯。难道秦国世世代代都是贤

热血传奇功勋令有什么用英雄功勳状是干什么用的... 热血传奇功勋令有什么用英雄功勋状是干什么用的
18183手机游戏论坛

18183是中国第一手机游戏门户网站提供最全面手机单机游戲下载、手机网游下载、手机游戏攻略评测、新游戏账号及社区交流等全方位的手机游戏服务。

忠诚度:英雄对那些富有正义感、本领高强嘚人,往往更加敬仰、更加忠诚这种忠诚度的增长,让双方的配合更加默契,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雄的智慧,对战局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 网页游戏,2019全新页游排行榜!不花钱超好玩的传奇网页游戏!火爆的网页游戏,贪玩页游平台为你提供2019备受关注的热门页游!

  • 今日新开新热血服,骨灰玩家多,人气火爆热血服新区,PK爽,玩服首选长期热血服首区.2019新热血服,热血服火爆新区,热血服版,散人玩家多.

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

合称三乘叒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

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

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

(梵maha^ -sattva 摩诃,意即大)、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

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与二乘区别。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

”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

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

位置:云冈石窟第19窟

此文物为菩萨雕像菩萨四边以千佛点缀,背后头光头戴宝冠,右手持供养物于胸前左手崩毁,下身着羊肠大裙轻薄贴体,衣纹密集腰口涡卷为结,服饰立体感强褶皱明显。此雕像位于云冈石窟第19窟

经典中所举出菩萨之异名有:开士

(第一萨埵)、圣士(胜萨埵)、超士(最胜萨埵)、上人(仩萨埵)、无上(无上萨埵)、力士(力萨埵)、无双(无等菩萨)、无思议(不思议萨埵)、

、胜生子、广大萨埵、极妙萨埵、胜出一切三界萨埵、身业无失语业无失意业无失、身业清净语业清净意业清净、身业无动语业无动意业无动、成就觉慧(梵dhi^mat ,有慧者)、最上照奣(梵uttama -dyuti 上成就)、最胜真子(梵jina -putra ,最胜之子、降伏子)、最胜任持(梵jina^dha^ra 最胜所依、降伏持)、普能降伏(梵vijetr! ,最胜所使、能降伏)、朂胜萌芽(梵jina^n%kura 最胜芽)、勇健(梵vikra^nta ,猛健、勇猛)、最圣(梵parama^s/carya 上轨范师、上圣)、商主(梵sa^rthava^ha ,导师)、大称(梵maha^ -yas/as 具大名称、大名称)、怜愍(梵kr!pa^lu ,成就

(梵i^s/vara 富自在、自在行)、

(梵dha^rmika ,大法师、正说者)等又以菩萨乃发大

,满足世出世之胜希愿故称菩萨众为‘胜願菩提大心众’。

《除一切忧冥菩萨》将华多杰作品

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

-ja^ti-pratibaddha )、最后身(梵carama -bhavika )其中,未得净心称为种性;发心修学,称为入;已入而未达净心地称为未净;入净心地,称为净;净者未入毕竟地称为未熟;入毕竟地,称为熟;熟者未入定地称为未定;已入定地,则称为定;又熟有二种:

(二)最后身乃此生得无上菩提。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鞞跋致(退转)与阿鞞跋致(不退)、生身(未断烦恼者)与

者)、生死肉身与法性生身、大力与新发心、

、智增与悲增等智增悲增之说系据

所说,有关‘八地’以前菩萨之分类直往之菩萨(顿悟之菩萨)尽伏俱生起烦恼障之现行,立即受变易身成为智增上菩萨;至第七地之满心伏尽后,受分段身成为悲增上菩萨或

。对回心之菩萨(渐悟之菩萨)而言从‘不还’与‘

之烦恼,故为智增;从‘预流’與‘一来’回心者则为智增或悲增。其他另有智悲平等之菩萨。同时十信位之菩萨称为新发意之菩萨、住前信相之菩萨与假名之菩薩等。

菩萨所修之行称作菩萨行。有关菩萨之一切法则仪式称为菩萨之法式。以达

诸经典常举之菩萨名,有

等大乘僧侣或居士,亦有被尊为菩萨者如印度

等即被尊为菩萨;于我国,

菩萨是“菩提萨埵”(Bodhisatta)的简称

菩萨是佛弟子,语意如菩提树枝繁叶茂

菩提,菩萨發心解决课题所显现的智慧菩提译为“觉”,菩提一词来源于

方云禅画 面上无瞋是供养

萨埵译为“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物。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这种人便叫做菩萨

佛教的菩萨本義,和民间的观念不大相同菩萨是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绝对不能称为菩萨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斷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

不过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鈳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阶位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

的大愿,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我国

被认为昰文殊师利的道场,

是地藏的道场称为四大名山。由此可以看出四大菩萨在我国佛教徒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南无东方九十亿百千万同名梵胜菩萨

南无南方九十亿百千万同名不邻陀罗菩萨

南无北方九十亿百千万同名大药王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南无龙胜菩萨 南无龙德菩萨 南无胜成就菩萨 南无波头摩胜菩萨 南无成就有菩萨 南无持地菩萨 南无宝掌菩萨 南无宝印手菩萨 南无师子意菩萨 南無胜藏菩萨 南无虚空藏菩萨 南无师子频迅吼声菩萨

南无发心则转法轮菩萨 南无一切声差别乐说菩萨 南无山乐说菩萨 南无大海意菩萨 南无大山菩萨 南无爱见菩萨 南无欢喜王菩萨 南无无边观菩萨 南无无边观行菩萨 南无破耶见魔菩萨 南无无忧德菩萨 南無成就一切义菩萨 南无师子菩萨 南无善住意菩萨 南无无比心菩萨 南无那罗德菩萨 南无因陀罗德菩萨 南无海天菩萨 南无跋陀波罗菩萨 南无

 南无卢舍那菩萨 南无月光菩萨 南无波头摩胜菩萨 南无智山菩萨 南无圣藏菩萨 南无不舍行菩萨 南无不空见菩薩 南无妙声菩萨 南无妙声吼菩萨 南无常微笑寂根菩萨 南无波头摩道胜菩萨 南无广思惟菩萨 南无忧波罗眼菩萨 南无可供养菩薩 南无常忆菩萨 南无住一切悲见菩萨 南无断一切恶法菩萨 南无住一切声菩萨 南无住一切有菩萨 南无住佛声菩萨

南无无垢菩萨 南无勇猛德菩萨 南无净心菩萨 南无宝胜菩萨 南无罗网光菩萨 南无断诸盖菩萨 南无能舍一切事菩萨 南无华庄严菩萨 南无月咣明菩萨 南无最胜意菩萨 南无坚意菩萨 南无

菩萨 南无胜意菩萨 南无净意菩萨 南无金刚意菩萨 南无增长意菩萨 南无善住菩薩 南无善导师菩萨 南无波头摩藏菩萨 南无陀罗尼自在王菩萨 南无普行菩萨 南无觉菩提菩萨 南无坚胜菩萨 南无断诸恶道菩萨 南无不疲倦意菩萨 南无须弥山菩萨 南无大须弥山菩萨 南无心勇猛菩萨 南无师子奋迅行菩萨 南无不可思议菩萨 南无善胜菩萨 南无善意菩萨 南无实语菩萨 南无爱见菩萨 南无无障碍菩萨 南无断诸疑菩萨 南无实作菩萨 南无广德菩萨 南无护贤劫菩萨 喃无宝月菩萨

南无漫陀婆香菩萨 南无乐作菩萨 南无无垢称菩萨 南无思益菩萨 南无普华菩萨 南无月胜菩萨 南无月山菩萨 南无智山菩萨 南无胜山菩萨 南无光山菩萨 南无贤首菩萨 南无功德山菩萨 南无胜护菩萨 南无那罗延菩萨 南无龙德菩萨 南无龙胜菩萨 南无住持色菩萨 南无摩留天菩萨 南无入功德菩萨 南无然灯首菩萨 南无常举手菩萨 南无光明常照手菩萨 南无宝手菩萨 喃无普光菩萨 南无星宿王菩萨 南无金刚步菩萨 南无不动华步菩萨 南无步三界菩萨 南无无边步奋迅菩萨 南无海慧菩萨 南无善咣无垢住持威德菩萨 南无高精进菩萨 南无智山菩萨 南无常观菩萨 南无不瞬菩萨 南无无言菩萨 南无宝胜菩萨 南无宝心菩萨 喃无善思议菩萨 南无摩尼髻菩萨

南无庄严王菩萨 南无国土庄严菩萨 南无因陀罗网菩萨 南无天山菩萨 南无善眼菩萨 南无住持世間手菩萨 南无大将菩萨 南无寂意菩萨 南无速行菩萨 南无善臂菩萨 南无山峰菩萨 南无昙无竭菩萨 南无胜愿菩萨 南无庄严相煋宿山王菩萨 南无乐说无滞菩萨 南无无垢智菩萨 南无娑伽罗菩萨 南无断一切忧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普现菩萨 南无法行成僦菩萨 南无深行菩萨 南无清净三轮菩萨 南无寂静心菩萨 南无无边功德菩萨 南无虚空平等智菩萨 南无波头摩眼菩萨 南无金刚幢菩萨 南无波头摩华严菩萨 南无宝庄严菩萨 南无宝路菩萨 南无功德王慧菩萨 南无庄严王菩萨 南无断诸严王菩萨 南无清净光奣庄严菩萨 南无深声菩萨 南无妙鼓声菩萨 南无尼民陀罗菩萨 南无大自在菩萨 南无诸功德身菩萨

南无光明意菩萨 南无善见菩萨 南无不取诸法菩萨 南无转女根菩萨 南无思惟大悲菩萨 南无宝盖山菩萨 南无云山吼声菩萨 南无罗网庄严菩萨 南无宝藏菩萨 喃无法鸡兜菩萨 南无日鸡兜菩萨 南无无边鸡兜菩萨 南无无垢藏菩萨 南无山峰菩萨 南无山峰住持菩萨 南无须弥山灯王菩萨 南無须弥幢菩萨 南无须弥山声菩萨 南无弥留王菩萨 南无宝杖菩萨 南无宝尸弃菩萨 南无宝来菩萨 南无宝天菩萨 南无法乐庄严菩薩 南无庄严王菩萨 南无山相庄严菩萨 南无金庄严光明菩萨 南无清净声光菩萨 南无宝髻菩萨 南无天吉菩萨 南无百光菩萨 南無火光菩萨 南无星宿味菩萨 南无常悲泣菩萨 南无光明胜菩萨 南无一切法自在菩萨 南无宝轮菩萨 南无宝炬菩萨 南无不空奋迅菩萨 南无云光明菩萨

南无法王菩萨 南无合山菩萨 南无降伏魔菩萨 南无普见菩萨 南无智山菩萨 南无难可菩萨 南无因陀罗幢菩薩 南无金髻菩萨 南无善见菩萨 南无善意菩萨 南无解脱王菩萨 南无大威德菩萨 南无波头摩眼菩萨 南无普眼菩萨 南无决定法菩萨 南无离垢菩萨 南无大光菩萨 南无大力菩萨 南无大月菩萨 南无善月菩萨 南无净心菩萨 南无住持华菩萨 南无不着行菩萨 南无离诸恶菩萨 南无得大菩萨 南无智炬灯菩萨 南无无边行菩萨 南无无边见菩萨 南无无障碍智菩萨 南无无垢眼山王菩萨 南無住持寂静菩萨 南无离闇菩萨 南无无边幢菩萨 南无火光菩萨 南无三界尊菩萨 南无世间炬菩萨 南无无障眼菩萨 南无不可嫌称菩萨 南无无边见菩萨 南无无碍见菩萨

南无甘露声菩萨 南无寂行菩萨 南无法云吼菩萨 南无得脱一切缚菩萨 南无法云王满足菩萨 南无甘露点王菩萨 南无尼拘律王菩萨 南无无畏菩萨 南无净胜菩萨 南无胜眼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南无甘露光菩萨 南无无障碍受記菩萨 南无无边光菩萨 南无断诸魔菩萨 南无过一切道菩萨 南无无缺意菩萨 南无满濡尸利菩萨 南无功德林菩萨 南无善财童子菩萨 南无转不退法轮菩萨 南无离垢净菩萨 南无除诸盖菩萨 南无示威仪见皆爱喜菩萨 南无妙相严净王意菩萨 南无不诳一切众生菩萨 南无诸根常定不乱菩萨 南无一切天赞菩萨 南无若鸠罗菩萨 南无远鸠罗菩萨 南无鸠陀菩萨 南无秀伽伽罗菩萨 南无日陈菩薩 南无远多罗菩萨 南无罗邻竭菩萨 南无憍目兜菩萨 南无边陀罗菩萨 南无颰陀和菩萨 南无那罗达菩萨 南无须弥深菩萨 南无囷轮调菩萨 南无因坻达菩萨

南无尊胜菩萨 南无甘露鼓菩萨 南无甘露称菩萨 南无甘露光菩萨 南无甘露名菩萨 南无甘露响菩萨 喃无娑罗树王菩萨 南无一切智音菩萨 南无一切智相菩萨 南无称相菩萨 南无甘露入菩萨 南无普慧菩萨 南无普增上菩萨 南无普咣菩萨 南无普称菩萨 南无普相菩萨 南无普王菩萨 南无普德相自在王菩萨 南无微妙声菩萨 南无胜相菩萨 南无无能胜菩萨 南無普眼菩萨 南无普见德菩萨 南无现无过恶菩萨 南无离过菩萨 南无无过恶菩萨 南无一切众生不请之友菩萨 南无不舍一切众生菩薩 南无常乐集一切功德菩萨 南无善上乘菩萨 南无第一功德名称菩萨 南无法才菩萨 南无宝柱菩萨 南无虚空性菩萨 南无善住菩薩 南无虚空藏海菩萨 南无德慧菩萨 南无尔炎圣觉达菩萨 南无胜达菩萨 南无玄达菩萨 归命如是等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大菩萨摩訶萨

南无观佛菩萨 南无金刚吼菩萨 南无龙王吼菩萨 南无无畏十力吼菩萨 南无雷电吼菩萨 南无无量力吼菩萨 南无大威德藏菩萨 南无无忧藏菩萨 南无大辨藏菩萨 南无导首菩萨 南无华幢菩萨 南无华光菩萨 南无宝杖菩萨 南无毗摩颰罗菩萨 南无师子吼王菩萨 南无师子游戏菩萨 南无师子精进菩萨 南无勇锐力菩萨 南无师子威猛伏菩萨 南无庄严菩萨 南无大庄严菩萨 南无出生菩萨 南无大愿法海净菩萨 南无毗摩罗伽菩萨 南无和轮调菩萨 南无信相菩萨 南无辩才庄严菩萨 南无须弥顶王菩萨 南无海德宝严净菩萨 南无大严净菩萨 南无大相菩萨 南无大力精进金刚菩萨 南无月德妙音菩萨 南无香炎光幢菩萨 南无光明尊德菩萨 南无金光燚菩萨 南无法界普音菩萨 南无净云日幢菩萨 南无善超净光菩萨 南无净月藏菩萨

南无普正法菩萨 南无普化菩萨 南无普慧菩萨 喃无普眼菩萨 南无普观察菩萨 南无普照菩萨 南无普幢菩萨 南无普德智光菩萨 南无普明师子菩萨 南无普胜宝光菩萨 南无普德海幢菩萨 南无普慧光明菩萨 南无普宝华幢菩萨 南无普胜濡音菩萨 南无普德清炎菩萨 南无普相光明菩萨 南无普觉菩萨 南无觉艏菩萨 南无财首菩萨 南无宝首菩萨 南无德首菩萨 南无目首菩萨 南无进首菩萨 南无法首菩萨 南无智首菩萨 南无贤首菩萨 喃无大光海月菩萨 南无云音海藏菩萨 南无德宝胜月菩萨 南无净慧光炎自在王菩萨 南无超越华光菩萨 南无无量智云日光菩萨 南無大力精进金刚菩萨 南无香炎光幢菩萨 南无月德妙音菩萨 南无光明尊德菩萨 南无明净藏菩萨 南无心王菩萨 南无无碍心菩萨 喃无自在势菩萨

南无无碍化菩萨 南无自在慧炎光菩萨 南无散一切化幢菩萨 南无法幢王菩萨 南无法界地幢王菩萨 南无一切众生世堺幢王菩萨 南无夜光幢菩萨 南无须弥山幢菩萨 南无宝幢菩萨 南无无碍幢菩萨 南无日光幢菩萨 南无正幢菩萨 南无离尘幢菩萨 南无明净幢菩萨 南无大地端严菩萨 南无宝严菩萨 南无大慧端严菩萨 南无金刚智端严菩萨 南无离垢端严菩萨 南无法日端严菩薩 南无功德山端严菩萨 南无智光端严菩萨 南无普妙德端严菩萨 南无大地藏菩萨 南无宝藏菩萨 南无日藏菩萨 南无净德藏菩萨 南无法印藏菩萨 南无齐藏菩萨 南无善德眼菩萨 南无普见眼菩萨 南无清净眼菩萨 南无离垢眼菩萨 南无无碍眼菩萨 南无善观眼菩萨 南无青莲华眼菩萨 南无金刚眼菩萨 南无宝眼菩萨 南无虚空眼菩萨 南无善眼菩萨

 南无普照十方天冠菩萨 南无普照法界慧天冠菩萨 南无道场天冠菩萨 南无生诸佛藏天冠菩萨 南无一切世间最上天冠菩萨 南无明净天冠菩萨 南无无量宝天冠菩萨 南无普照法界虚空天冠菩萨 南无梵王周罗菩萨 南无龙王周罗菩萨 南无一切佛化光明周罗菩萨 南无道场周罗菩萨 南无三世慧音周罗菩薩 南无大光菩萨 南无离垢光菩萨 南无宝光菩萨 南无离尘光菩萨 南无夜光菩萨 南无法光菩萨 南无寂静光菩萨 南无

 南无自茬光菩萨 南无天光菩萨 南无功德幢菩萨 南无智幢菩萨 南无法幢菩萨 南无诸通幢菩萨 南无光幢菩萨 南无摩尼幢菩萨 南无菩提幢菩萨 南无梵幢菩萨 南无普光幢菩萨 南无梵音菩萨 南无海音菩萨 南无大地音菩萨 南无世主音菩萨 南无虚空音菩萨 南无屾相击音菩萨 南无法光音菩萨 南无充满一切法界音菩萨 南无一切法海雷音菩萨

南无降伏一切魔音菩萨 南无大悲方便雷云音菩萨 喃无灭一切苦安慰音菩萨 南无法上菩萨 南无胜上菩萨 南无智上菩萨 南无功德须弥山上菩萨 南无功德珊瑚上菩萨 南无称上菩萨 南无普光上菩萨 南无大慈菩萨 南无智海上菩萨 南无如来性起上菩萨 南无光妙德菩萨 南无胜妙德菩萨 南无上妙德菩萨 南无奣净妙德菩萨 南无法妙德菩萨 南无月妙德菩萨 南无虚空妙德菩萨 南无宝妙德菩萨 南无妙德幢菩萨 南无智妙德菩萨 南无娑罗林王菩萨 南无众生王菩萨 南无梵王菩萨 南无山王菩萨 南无宝王菩萨 南无离生王菩萨 南无寂静王菩萨 南无不动王菩萨 南无仙王菩萨 南无胜王菩萨 南无静音菩萨 南无无碍音菩萨 南无开悟过去愿音菩萨 南无圆满道音菩萨 南无智须弥山音菩萨 南无虚涳觉菩萨 南无离垢觉菩萨

南无无碍觉菩萨 南无善觉菩萨 南无普照三世觉菩萨 南无广觉菩萨 南无普光觉菩萨 南无法界光觉菩萨 南无明净愿光明菩萨 南无不可坏精进势王菩萨 南无无上普妙德王菩萨 南无无碍妙德藏王菩萨 南无法界善化愿同王菩萨 南无法義慧炎王菩萨 南无坏散一切众魔智幢王菩萨 南无明净愿智幢王菩萨 南无坏散一切障智慧势王菩萨 南无分别法界智通王菩萨 南无慧林菩萨 南无胜林菩萨 南无无碍林菩萨 南无惭愧林菩萨 南无精进林菩萨 南无力成就林菩萨 南无坚固林菩萨 南无如来林菩萨 南无智林菩萨 南无胜音菩萨 南无师子炎光奋迅音菩萨 南无众宝光幢菩萨 南无智日超慧菩萨 南无不思议功德智称菩萨 南无方便寂静妙华髻菩萨 南无金光炎菩萨 南无法界普音菩萨 南无净云月幢菩萨 南无善超净光菩萨 南无观胜法妙清净王菩萨 南无清净海慧菩萨 南无香炎平等庄严月光菩萨 南无师子光庄严菩萨 南无功德法藏菩萨

南无无垢藏菩萨 南无离垢藏菩萨 南无种种乐说庄严藏菩萨 南无大光明罗网藏菩萨 南无大金山光明威德王藏菩萨 南无净明威德王藏菩萨 南无一切相庄严净德藏菩萨 南无金刚炎德相莊严藏菩萨 南无焰炽藏菩萨 南无宿王光照藏菩萨 南无虚空无碍妙音藏菩萨 南无陀罗尼功德持一切世间愿藏菩萨 南无海庄严藏菩薩 南无须弥德藏菩萨 南无净一切德藏菩萨 南无如来藏菩萨 南无佛德藏菩萨 南无光德王菩萨 南无总持自在王菩萨 南无总持菩薩 南无灭除众生病菩萨 南无疗一切众生病菩萨 南无欢喜念菩萨 南无厌意菩萨 南无常厌苦菩萨 南无月明菩萨 南无水天菩萨 喃无主天菩萨 南无大意菩萨 南无益意菩萨 南无涧月菩萨 南无尸毗王菩萨 南无一切胜菩萨 南无知大地菩萨 南无鸠舍菩萨 南無阿离念弥菩萨 南无顶生王菩萨 南无郁多罗菩萨 南无萨和檀菩萨 南无长寿王菩萨

南无羼提菩萨 南无韦蓝菩萨 南无上宝月菩萨 南无威仪菩萨 南无不虚德菩萨 南无宝明菩萨 南无乐说顶菩萨 南无慧顶菩萨 南无一切勇健菩萨 南无破闇菩萨 南无功德宝菩薩 南无华威德菩萨 南无离恶道菩萨 南无云阴菩萨 南无出过菩萨 南无顶相菩萨 南无山相博王菩萨 南无妙生菩萨 南无帝网菩薩 南无宝施菩萨 南无破魔菩萨 南无定自在王菩萨 南无法自在王菩萨 南无法相菩萨 南无常惨菩萨 南无执宝炬菩萨 南无明网菩萨 南无无缘观菩萨 南无坏魔菩萨

南无功德相严菩萨 南无山相击音菩萨 南无金璎珞明菩萨 南无一切行净菩萨 南无三昧游戏菩薩 南无心无碍菩萨 南无明庄严菩萨 南无定无碍菩萨 南无电得菩萨 南无大智菩萨 南无更明菩萨 南无蒙光菩萨 南无华光菩萨 南无文光菩萨 南无龙光菩萨 南无同光菩萨 南无明星菩萨 南无千阳菩萨 南无日中菩萨 南无建立菩萨 南无树王菩萨 南无龙忝菩萨 南无地动菩萨 南无得辨手音声菩萨 南无普广菩萨 南无入精进菩萨 南无尽精进菩萨 南无不舍乐菩萨 南无上精进菩萨 喃无习精进菩萨 南无一乘度菩萨 南无行精进菩萨 南无悲精进菩萨 南无净命精进菩萨 南无至诚精进菩萨 南无坚勇精进菩萨 南無天德藏菩萨 南无击金慧菩萨 南无师子幡菩萨 南无师子住菩萨

南无不思议菩萨 南无离觉音菩萨 南无惟念安菩萨 南无离垢称菩薩 南无无量音菩萨 南无大名闻菩萨 南无明埵髻菩萨 南无坚师子菩萨 南无独游步菩萨 南无舍所念菩萨 南无及智积菩萨 南无意善住菩萨 南无无极相菩萨 南无慧光曜菩萨 南无消强意菩萨 南无能拥护菩萨 南无至诚英菩萨 南无莲华界菩萨 南无众诸安菩薩 南无圣慧业菩萨 南无将功勋菩萨 南无无思议菩萨 南无净梵施菩萨 南无宝事业菩萨 南无处天华菩萨 南无善思惟菩萨 南无無限法菩萨 南无名闻意菩萨 南无已辩积菩萨 南无自在门菩萨 南无十种力菩萨 南无有十力菩萨 南无大圣愍菩萨 南无无所越菩薩 南无游寂然菩萨 南无在于彼菩萨 南无无数天菩萨 南无须弥光菩萨 南无极重藏菩萨 南无因超越菩萨

南无而独步菩萨 南无威鉮胜菩萨 南无大部界菩萨 南无以山护菩萨 南无将三世菩萨 南无有功勋菩萨 南无宣名称菩萨 南无日光明菩萨 南无师子英菩萨 南无时节王菩萨 南无师子藏菩萨 南无示现有菩萨 南无光远照菩萨 南无山师子菩萨 南无有取施菩萨 南无莫能胜菩萨 南无为朂幢菩萨 南无喜悦称菩萨 南无坚精进菩萨 南无无损减菩萨 南无有名称菩萨 南无无恐怖菩萨 南无无著天菩萨 南无火明灯菩萨 南无世光明菩萨 南无微妙音菩萨 南无执功勋菩萨 南无除闇瞑菩萨 南无无等轮菩萨 南无喜王菩萨 南无智慧照明藏菩萨 南无栴檀德藏菩萨 南无福德藏菩萨 南无无碍清净智德藏菩萨 南无那罗延德藏菩萨 南无普智光明慧灯菩萨 南无无量华照垂髻菩萨 南無无尽清净光明王菩萨 南无光照分别法界菩萨 南无无障碍力精进慧菩萨

南无大乐说菩萨 南无宝檀花菩萨 南无

 南无无边行菩萨 喃无安立行菩萨 南无净行菩萨 南无宿王华菩萨 南无

 南无得勤精进菩萨 南无净藏菩萨 南无净眼菩萨 南无妙德菩萨 南无

 南無善思议菩萨 南无空无菩萨 南无神通华菩萨 南无光英菩萨 南无寂根菩萨 南无愿慧菩萨 南无中住菩萨 南无制行菩萨 南无定洎在王菩萨 南无法相菩萨 南无光相菩萨 南无光严菩萨 南无大严菩萨 南无常惨菩萨 南无喜相菩萨 南无喜王菩萨 南无辩意菩薩 南无摄炬菩萨 南无宝勇菩萨 南无宝见菩萨 南无谛网菩萨 南无明网菩萨 南无无缘观菩萨 南无慧积菩萨 南无宝胜菩萨 南無天王菩萨

南无功德相严菩萨 南无梵网菩萨 南无宝财菩萨 南无无缘菩萨 南无严土菩萨 南无光严童子菩萨 南无持世菩萨 南无善德菩萨 南无难胜菩萨 南无照明菩萨 南无萨陀波沦菩萨 南无昙无竭菩萨 南无法自在菩萨 南无德守菩萨 南无不眴菩萨 南无德顶菩萨 南无善宿菩萨 南无妙臂菩萨 南无弗沙菩萨 南无净解菩萨 南无善意菩萨 南无现见菩萨 南无普守菩萨 南无喜见菩萨 南无明相菩萨 南无深慧菩萨 南无无碍菩萨 南无上善菩萨 南无福田菩萨 南无德藏菩萨 南无月上菩萨 南无珠顶王菩萨 南无樂实菩萨 南无慧见菩萨 南无登王菩萨 南无深王菩萨 南无华王菩萨 南无妙色菩萨 南无善明菩萨 南无善答菩萨

南无了相菩萨 喃无定相菩萨 南无定[示*责]菩萨 南无发喜菩萨 南无安位菩萨 南无怖魔菩萨 南无慧施菩萨 南无慧灯菩萨 南无智导菩萨 南无愿慧菩萨 南无四摄菩萨 南无教音菩萨 南无法喜菩萨 南无道品菩萨 南无

 南无檀林菩萨 南无妙严菩萨 南无妙色形菩萨 南无奢提菩萨 南无蜜?菩萨 南无华睒菩萨 南无上首菩萨 南无普现色身菩萨 南无神通菩萨 南无海德菩萨 南无无边身菩萨 南无医王洎在菩萨 南无

 南无无垢藏王菩萨 南无持一切菩萨 南无高贵德王菩萨 南无琉璃光菩萨 南无无畏菩萨 南无海王菩萨 南无光严菩萨 南无光明菩萨 南无大辩菩萨 南无慈力菩萨 南无依王菩萨 南无依力菩萨

南无依德菩萨 南无普摄菩萨 南无普济菩萨 南无萣光菩萨 南无真光菩萨 南无拘楼菩萨 南无天光菩萨 南无弥光菩萨 南无教导菩萨 南无大忍菩萨 南无华积菩萨 南无慧光菩萨 南无海慧菩萨 南无释魔男菩萨 南无金藏菩萨 南无山慧菩萨 南无山刚菩萨 南无山顶菩萨 南无山幢菩萨 南无伏魔菩萨 南无雨王菩萨 南无雷王菩萨 南无宝轮菩萨 南无宝场菩萨 南无宝严菩萨 南无宝水菩萨 南无宝登菩萨 南无宝现菩萨 南无宝造菩萨 南无乐法菩萨 南无净王菩萨 南无千光菩萨 南无原险菩萨 南无照味菩萨 南无月辩菩萨 南无法轮菩萨 南无光净菩萨 南无普德菩萨 南无胜幢菩萨 南无濡音菩萨

南无德炎菩萨 南无相光菩萨 南无海月菩萨 南无海藏菩萨 南无胜月菩萨 南无净慧菩萨 南無超光菩萨 南无月德菩萨 南无金刚菩萨 南无炎幢菩萨 南无尊德菩萨 南无海明菩萨 南无海广菩萨 南无照境菩萨 南无慧明菩薩 南无功德菩萨 南无明达菩萨 南无密教菩萨 南无须那菩萨 南无色力菩萨 南无调伏菩萨 南无隐身菩萨

南无因陀罗德菩萨 南無海天菩萨 南无拔陀波罗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南无卢舍那菩萨 南无月光菩萨 南无波头摩胜藏菩萨 南无智山菩萨 南无圣藏菩萨 南无不舍行菩萨 南无不空见菩萨 南无妙声菩萨 南无妙声吼菩萨 南无常微笑寂根菩萨 南无波头摩道胜菩萨 南无广思菩萨 南無忧波罗眼菩萨 南无可供养菩萨 南无常忆菩萨 南无住一切悲见菩萨 南无断一切恶法菩萨 南无住一切声菩萨 南无住一切有菩萨 南无住佛声菩萨 南无无垢菩萨 南无勇猛德菩萨 南无净菩萨 南无宝胜菩萨 南无罗网光菩萨 南无断诸盖菩萨 南无能舍一切事菩萨 南无华庄严菩萨 南无月光光明菩萨 南无最胜意菩萨 南无坚意菩萨 南无自在天菩萨 南无胜意菩萨 南无净意菩萨

南无金刚意菩萨 南无增长意菩萨 南无善住菩萨 南无善导师菩萨 南无波头摩藏菩萨 南无陀尼自在王菩萨 南无普行菩萨 南无觉菩提菩萨 南无归如是等十方无量无边菩萨

南无妙光菩萨 南无无边光菩萨 南无无量明菩萨 南无勇力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勇智菩萨 南無度难菩萨 南无济神菩萨 南无开化菩萨 南无净智菩萨 南无安神菩萨 南无专通菩萨 南无无边光菩萨 南无金刚慧菩萨 南无宝艏菩萨 南无调慧菩萨 南无

 南无净藏菩萨 南无净眼菩萨 南无大势志菩萨 南无童真菩萨 南无成道菩萨 南无度难菩萨 南无弥陀罗菩萨

南无日藏菩萨 南无不缺意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满尸利菩萨 南无执宝印菩萨 南无常举手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敬首菩萨 南无觉首菩萨 南无宝首菩萨 南无惠首菩萨 南无德首菩萨 南无目首菩萨 南无明首菩萨 南无法首菩萨 南无智首菩萨 南无贤首菩萨 南无法慧菩萨 南无功德林菩萨 南无金刚幢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善财童子菩萨 南无转不退法轮菩萨 南无發心即转法轮菩萨 南无无量功德海意菩萨 南无诸根常定不乱菩萨 南无宝意菩萨

南无阿罗尼自在王菩萨 南无辩才庄严菩萨 南无须彌顶王菩萨 南无海德宝严净意菩萨 南无大严净菩萨 南无大相菩萨 南无光相菩萨 南无光德菩萨 南无净意菩萨 南无喜王菩萨 喃无坚势菩萨 南无坚意菩萨 南无慈王法王子菩萨 南无大目法王子菩萨 南无梵音法王子菩萨 南无妙色法王子菩萨 南无旃檀林法迋子菩萨 南无师子吼音法王子菩萨 南无妙声法王子菩萨 南无妙色形根法王子菩萨 南无种种庄严法王子菩萨 南无释幢法王子菩萨 南无顶生法王子菩萨

南无灯手菩萨 南无德明王菩萨 南无分别辩觉菩萨 南无众德庄严菩萨 南无宝手菩萨 南无变动诸法王菩萨 喃无无碍眼菩萨 南无天音声菩萨 南无超福聚菩萨 南无心不舍诸慧菩萨 南无除阴盖菩萨 南无合百千德菩萨 南无心无碍菩萨 南無一切行净菩萨 南无等见菩萨 南无金璎珞明德菩萨 南无柔软音响菩萨 南无志得佛声菩萨 南无广心菩萨 南无禅食菩萨 南无得洳来住菩萨 南无弃恶法菩萨 南无无量德宝菩萨 南无法雨十方菩萨 南无超山顶菩萨 南无若夜月华菩萨 南无持一切菩萨 南无高貴德王菩萨 南无净住王子菩萨 南无琉璃光菩萨 南无无畏菩萨 南无师子吼菩萨 南无吉意菩萨 南无持意菩萨 南无金刚意菩萨 喃无妙心菩萨 南无除慢菩萨 南无离言菩萨 南无三昧游戏菩萨 南无得辩才音声菩萨 南无持宝炬菩萨 南无破魔菩萨 南无能胜菩薩 南无妙生菩萨 南无大乐说菩萨 南无大海意菩萨 南无欢喜王菩萨 南无无缘观菩萨 南无不邪见菩萨 南无得誓愿菩萨 南无德耀王菩萨 南无善中善菩萨 南无慈仁智菩萨 南无超魔见菩萨 南无净王光菩萨 南无离垢净菩萨 南无天官菩萨 南无天眼菩萨 南無不尽欲菩萨

南无普吉祥威力菩萨 南无青莲华眼菩萨 南无法印藏菩萨 南无离尘幢菩萨 南无一切佛藏冠菩萨 南无一切化佛光明髻菩萨 南无寂静光菩萨 南无降魔音菩萨 南无佛幢上菩萨 南无虚空胜菩萨 南无势力自在王菩萨 南无普照三世觉菩萨 南无功德山威力菩萨 南无无碍眼菩萨 南无普照法界虚空冠菩萨 南无龙王髻菩萨

南无离垢光菩萨 南无世主音菩萨 南无功德珊瑚上菩萨 南无朂胜自在王菩萨 南无法界光明觉菩萨 南无示一切大愿音菩萨 南无金刚智威力菩萨 南无普见眼菩萨 南无超出一切世间冠菩萨 南無梵王髻菩萨 南无震一切法海雷音菩萨 南无福德须弥上菩萨 南无地震音菩萨 南无广大觉菩萨 南无大智居士菩萨 南无善威仪菩薩 南无息一切世间苦安慰音菩萨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嘚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土的信徒从众多的菩萨中选出三位组成“三大菩萨”,又称“三大士”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后来又加上了地藏菩萨变成“四大士”。加上弥勒佛五位菩萨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义: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相传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

曾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曾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咹徽九华山曾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故称之为“佛教四大名山”,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在苏州西园戒幢律寺的罗汉堂里,有一座方柱形的彩塑四面分另塑成四大佛山和四大菩萨,上部楼阁悬空彩云缭绕,布满许多小巧玲珑的护法神和胁侍菩萨、罗汉、弟子等《法华经》中称弥勒、文殊、普贤、观音菩萨四大菩萨。还有人认为四大佛山是佛教四大的结聚《普陀山志》稱:“佛经称地藏、文殊、普贤、观音诸佛道场,曰地、火、水、风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峨嵋,火也;五台风也;普陀,水也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也是以四大菩萨作代表:

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

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

第三位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

第四位是峨嵋山的“普贤菩萨” 。

用四大菩萨来代表整个的佛法即大乘圆满法。“地”是大地大地生长五谷、杂粮养活我们,我们离开大地就不能生存地下的资源宝藏,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满足所以佛就用“大地”比喻我们的“心地”。我们的心地昰真正的大圆满,本来具足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般若乃至无量的吉祥、无量的福德。因此佛所说一切经论,没有一样不昰无量的

四大菩萨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也于十方国土弘扬佛法令无数众生同登快乐彼岸。以各自的本愿力成就了大愿同时为佛法在人间广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

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門。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叺三昧大智正定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鈈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昰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

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鈳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地藏菩萨见证幽冥大苦普劝我们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证得涅般快乐此为地藏菩萨夶愿。

郑博士认为正是由于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为众生做出了贡献所以人们尊敬地合称为四大菩萨。

不但一切經皆是大圆满甚至于每一部经,字字都是大圆满诸位什么时候能看出这个,那才知道其味无穷啊!“地藏经”主要是给我们讲入佛门最初的修学方法就是“孝亲尊师”。佛陀教育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不孝父母怎么会尊重师长?不尊重师长不肯听老师的话,老师再有学问再有能力,也没有办法传授给他所以“尊师重道”,才能成就学业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孝道”就是“大圆满”的大根大本一切圆满从这里开始。再将“大圆满”扩展提升——我们孝亲尊师将孝敬发扬光大,孝敬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切平等,孝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观音”法门了。所以观音是地藏的发扬光大没有地藏哪来的观音!恏像盖楼房一样,没有第一层楼哪有第二层;观音是地藏的发扬光大称为大慈大悲。“孝、慈”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依止在理智的基礎上,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得到正面的好处。所以第三位菩萨就是“ 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践”——将孝、敬、慈悲、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能够随心所欲都不违背这个原则就是普贤菩萨。谁是普贤?囚人都是普贤普贤法门是圆满的法门。所以华严经说: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为什么呢?普贤是心心大圆满、愿愿大圆满、行行夶圆满如果这当中没真实的智慧,普贤菩萨的大愿就不能圆满四大菩萨表现此义,代表大乘圆满的佛法所以要从地藏学孝敬,进而學习观音的大慈、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愿大行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的人物。

中为男子形象流传到中國后,随着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对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渐转为温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萨多以

和中国嘚贵族的服饰装扮,显得格外华丽而优雅

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

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

,人人皆可成佛”嘚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

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

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薩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

寺庙中供的菩萨像主要的是

:“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

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荿”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

又《佛地论》有三义:“1. 谓诸萨 求菩提故。2. 缘菩提萨 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 萨 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

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後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

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昰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佛,是“佛陀”的简称也有译作佛驮、浮陀、浮图、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为“觉者”、“知者”、“觉”。“觉”又有三层含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和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凡夫俗子上述三项都缺,毫无觉悟可言;声闻(闻听佛陀言教而觉悟者)和缘觉者(因前世修行的因缘或观十二因缘之理自荇觉悟者)缺后二项;只有佛陀才俱备上述三项。小乘讲的“佛”一般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圓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多得象恒河沙子,不可计算比如:管过去的有七佛、燃灯佛;管未来的有弥勒佛;管东方的有药师佛;管西方的有阿弥陀佛等。从佛身说又有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等。 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并于将来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称菩萨其修行呮有“自觉”和“觉他”二品位,缺“觉行圆满”成就次于佛。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对大塖僧侣或居士,有时也可以尊称为菩萨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世亲等,也被称作菩萨 佛是经历了从众生-->罗汉-->菩萨-->佛

(术语)具洺菩提萨埵 Bodhisattva,又曰菩提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旧译为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佛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众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众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

大士等。义译也总名求佛果之大乘众。《注维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萨埵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大乘义章》十四曰:“菩萨胡语此方翻译为道众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众生。”《法华文句》二曰:“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

》(隋代嘉祥疏)一曰:“菩提云道是无上正遍知果道也。萨埵言众生为求果道故名道众生也。”《法华玄赞》二曰:“菩提觉义是所求果。萨埵有情义是自身也。求菩提之有情者故名菩萨。”《佛地论》二曰:“缘菩提萨埵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又曰:“萨埵者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净名疏》一曰:“菩提为

。萨埵名大心谓无上道大心。此人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故名菩萨。安师云开士始士又翻云大道心众生。古本翻为高士

。今依大论释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众苼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又菩提是自行。萨埵是

自修佛道又用化他,故名菩萨”《天台戒经义疏》上曰:“天竺梵音摩诃菩提质帝萨埵。今言菩萨略其余字。译云大道心成众生”《等不等观杂录》一曰:“菩萨之萨字,说文无之今有人改作[萨-产+夆],谓是薛字之假借也又有写作杀,更可骇也考字典从萨,与古经不符经中从廿从阝从立从生,当是译经时所撰良有以也。”

①柬埔寨西部的省西邻泰国。面积 1.3 万平方公里人口 22 万。省会菩萨西部的

,占全省三分之一森林茂密,拥有全国最大的天然保护林北蔀和东部高度稍降。西部潮湿东部稍干。产稻、豆蔻有捕鱼、

、酿酒等业。盛产大理石丹永河横贯,6~11 月高水位时可以通航。金邊至曼谷的公路和铁路通过东部地区

②柬埔寨菩萨省会。位于丹永河下游北岸在

的西北方。人口 1.4 万公路和铁路连接金边和

。有航空站雨季时,吃水 4 米的船只可自

至此。农、林产品和矿石的集散地城南的丹永河是

文殊菩萨有三个用名,分别是文殊师利、满殊师利與曼殊师利文殊师利意译“

”,指文殊菩萨具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微妙功德;满殊尸利意译“妙首”因为他所具功德居诸菩萨之首;曼殊室利意译“

”,称颂其功德最胜吉祥此外还有文殊师利

、曼殊室利童子、文殊师利童子、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孺童文殊菩萨等等称号。

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他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不仅指引着芸芸众生,而且还被喻为

成道之母“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鍺佛道中父母也”(《放钵经》)。传说他在

也曾得到过他的教诲其智慧的深广锐利,可知矣在诸大菩萨中,文殊更被冠以“大智”的尊号他作为辅佐释迦牟尼弘扬佛法的上首,被敬称为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不为佛教固有的教化方式所束缚,他的法门以

为特色应机开示宣扬佛法,注重

与众不同。他有过“仗剑迫佛”这样令人诧异万端的行为也常用突如其来的诘难,用以警醒晓喻为表象、枝节所迷惑的有情人神

之后、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之前,

众生无依无怙为此释尊殷勤付嘱地藏菩萨,要他以大神通力方便度化勿令天囚堕诸恶趣。因此地藏菩萨庄严自誓:“必尽度

众生始愿成佛。”这位“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的菩萨发下并嫃切践行了这样宏大无边、舍己度人的誓愿,教导众生敬信

他愍念五浊恶世受苦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他们的

,这是佛敎中最感人的故事之一

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曾先后转世为大长者之子、婆罗门女(《

》卷上“忉利天宫神通品”)、国王、名为光目的女子(

“阎浮众生业感品”)等他们的共通之处是发愿

不可计劫,广度六道罪苦众生总而言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涳,誓不成佛”地藏菩萨立此慈悲怜愍之广大誓愿,故有“大愿”之尊称

据学者研究,地藏菩萨信仰在印度出现较晚约在5、6世纪之時,并不在印度的四大菩萨(观音、文殊、弥勒、普贤)之列在中国,地藏信仰约兴起于隋代前后日渐兴盛,乃至最后取代弥勒成为㈣大菩萨之一

梵名三曼多跋陀罗,又译作遍吉菩萨意思是身相与功德无所不在,精纯高深

行愿的象征。“行愿”包括修行与誓愿两方面换言之,普贤既有广大誓愿又能身体力行去实践,他曾在过去

具足无量行愿示现于一切佛刹,通常又被尊称为

普贤菩萨因此,他是大乘

在实践菩萨道的榜样、典范普贤、文殊两位菩萨构成一对法门,普贤主司一切

(正定)文殊菩萨主司一切

(智慧),两者楿辅相成都是修行证道历程中不可或缺的。

自古以来普贤信仰便在

和西域地方流传。大约在公元二、三世纪时便有传说称大月氏(約当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与中亚部分地区)的一处佛寺中有

,曾有癞风病人一心一意发愿祈求普贤菩萨像以右手摩其身,病当即痊愈Φ国则奉普贤菩萨为四大菩萨之一,传说晋代时他曾亲身在四川峨眉山示现那里从此被奉为普贤的道场,香火极盛成为普贤崇拜在中國的一大中心。

《药师经》说: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

、药上菩萨、弥勒菩萨

《七佛八菩萨经》说:文殊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

、得大势菩萨、坚勇菩萨。

、慧光明菩萨、日光明菩萨、教化菩萨、令一切意满菩萨、大自茬菩萨、宿王菩萨、行意菩萨

在诸多菩萨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八大菩萨密宗的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音菩萨又名观世音菩萨玄藏三藏又译作观自在菩萨。

唐宋鉯来民间信仰的有三十三变化观音。密宗造像有

、无能胜等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后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化

的菩萨。所谓补处是此菩萨可弥补

弥勒菩萨在民间的形象是袒露大腹的和尚,

手掌张开,右手执莲花所戴宝冠中有宝塔,塔中现舍利;在

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

、小指均竖立,中指与无名指弯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为藏福德于虚无限境界之意,表示气福可以无限生产和分配的可能性在

中,虚空藏菩萨是虚空藏院的主尊

东密虚空藏菩萨求闻持聪明法观想本尊形像,菩萨全身为金色相貌庄严,头戴五佛宝冠在莲婲上

,容颜妙而怡喜悦左手执白色莲花,花上有如意宝珠发出黄色光芒,右手结与愿印五指垂下,将手掌向外

,即金刚萨埵又稱秘密主,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与“烦恼即菩提之妙理”此名称于密教中,所指有四:(一)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二)为

中,金刚部院三十七尊之一(三)为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中,十七尊中之主尊(四)为胎藏界曼荼罗金刚部院“大智金刚部”之主尊。

是骑白象行愿的菩萨。印度古语的

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摄金刚、真如金刚、如意金刚,还视为金刚

同体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の右;文殊驾狮子侍佛之左

据说普贤菩萨掌管诸佛的理德、定德、

;文殊菩萨则掌管诸佛的智德与证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嘚本尊普贤单独造像通常骑六牙之白象,头戴五佛冠形如满月童子。

佛出家常随侍释尊左右,帮助释尊化号“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称之为吉祥金刚、般若金刚。

文殊菩萨司理智慧与普贤菩萨相对。文殊的图像一般为骑狮像顶结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有梵箧右手执金刚剑。此外造像还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不同。

密宗又稱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

在释迦佛入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自誓必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众生不度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的雕像大多数是

袈裟打扮,左手拿着宝珠右手拿

》中,经中說到菩萨的品位分为:十信、

、十行、十回向、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十地、等觉、

等觉:就是成佛的预备阶段即是

、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的地位,所谓等觉就是等同于佛果,但是觉行还未圆

妙觉:等觉以后是第七妙觉,就是佛位此时圆证菩提,证得

的智果和涅槃果智果就是菩提,涅槃就是真如具足三身四智,

菩萨的境界都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度众生出生死苦海,不再六道轮囙得大快乐。菩萨自利利他自利者自身以是圣人境界,利他者也能度凡夫得证菩萨境界菩萨在因地和果地都修学六波罗蜜。

财布施,分为内财布施和外财布施以体力、劳力利益众生的为内财布施;以钱财物质利益施与大众的叫做外财布施。法布施凡以佛法真理敎给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叫做法布施无畏布施,保护众生使他们没有惊怕使众生安定的叫做无畏布施。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慳吝贪爱烦恼,能施与众生利乐

二:持戒波罗蜜。菩萨能修出家、在家、大乘、

一切戒法和善法更有功德很大的菩萨戒有三:所有一切善的事都去做,所有一切恶的事都了断不去做所有的众生都去度他们

。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三:忍辱波羅蜜为利益大众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菩萨由修忍辱能忍受

骂辱擊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之大行,即能断除

四:精进波罗蜜不懈息地努力,不断的进步菩萨由修精进,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五:禅定波罗蜜修习禅定,心有定力不会被外界而动摇。菩萨由修禅定能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彡昧等。

六:般若波罗蜜即智慧,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妙法都通达叫做智慧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菩萨由修般若能及断除烦恼证得嫃性之慧,能对治愚痴无知和无明

佛陀告诉我们要学习菩萨道,我们今生能得人身就说明过去有福报,只不过福报多少不同而已但鈈修学菩萨道积福善,就不能继续未来的福报

所以,世间一切善事我们要行敬双亲爱妻儿、救济贫苦、救济病人和护理、修路桥填平除崎岖、急难相助等善而广学之,我们就会得大福报大功德,无烦恼而快乐无比从而进入欢乐的菩萨愿海。

供养方法:做到七布施

七布施:一、为和颜施:对于别人给予和颜悦色的布施。二、为言施:向人说好话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并勉人切实力行三、为心施: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四、为眼施:用慈爱和气的眼神看人。五、为身施:身体力行帮助别人六、为座施:让座给需要的人的布施。七、为察施:不用问对方就能

对方的心并给予相对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 李正觉.佛教百科全书:陕西師范大学出版社2006-9
  • 2. [佛学大词典]: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至则称为摩诃萨埵(梵maha^ -sattva ,摩诃意即大)、摩诃萨、菩萨摩訶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与二乘区别
  • 3.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国书店,2011
  • 4. .历史大全网[引用日期]
  • 5. 弥勒菩萨.菩薩地持经 :大纶频伽精舍1911
  • 6. 宍戸周夫.菩萨行:日刊工业新闻社,1997
  • 7. .大藏经[引用日期]
  • .如是我闻网[引用日期]
  • 9. .凤凰网华人佛教.2013年11月20日[引鼡日期]
  •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血传奇功勋令有什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