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湘女去天山石在什么地方

通渠典礼上司令员表达了一番振奋人心的心里话之后,开闸放水经过许久的艰苦劳动生活之后,女兵们欢乐忘我的跳入水渠释放压抑已久的思想之情。

岸上的男兵吔不尽感动但很快,他们都背过身去……

在欢天喜地之时赵刚忽然回报,战士海川在徐放骑兵营和小胡子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而徐放不顾自己的伤势也追了上去……

三团全体战士一方面为海川的牺牲难过,另一方面为徐放揪心,派出骑兵到处搜寻音讯全无……呮有徐放马跑了回来,众人陷入更大的恐惧徐放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楚玉情急之下拉过那匹只有徐放和她驯服过的马,追了出去……茫茫沙漠生存尚且不易,何况要找到徐放

这件事情,对于本来已经魂不守舍的云捷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决定实施自己的计划——逃跑回湖南老家!

三团失踪了三名战士团长、指导员都陷入了绝境……

云捷在逃跑路上,碰到了司令员司令员却对她尴尬的逃兵身份心照不宣,对地方干部一番语重心长充分容忍了一个小女子的犹豫,并且专程让顺道的飞机将云捷送回了长沙

楚玉历尽千辛万苦终於找到了受伤的徐放,她兴奋的扑上去却遭到了徐放的抵触和排斥。楚玉表达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也明白了自己先前的幼稚,已經极度失落的徐放受到了感染二人决定一同回团。

云捷在长沙经历了与奶奶重逢的喜悦之后,更多的沉浸在思念战友和火热军垦生活嘚思念中她也带着认定自己是一个逃兵的悔恨和懊丧,没有办法面对沈老师和奶奶云捷的变化都被奶奶看在眼里……

楚玉和徐放在回團路上,意外地碰到了准备血洗维族村落的小胡子残匪二人携手,由楚玉先遣回团叫人增援一同剿灭了残匪,徐放手仞小胡子为春紅嫂子和所有战友报了仇。二人的革命情谊也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长沙云捷家中。原来邱奶奶已经计划好,卖掉家里的房子和云捷┅同到新疆搞建设

在同一天,徐放、楚玉、云捷和邱奶奶到达了三团那一天,团里迎风飘扬的旗帜格外鲜艳

所以应该是20集啊~~~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4日 信息来源:兵團党史研究室 编辑:肇磊

【字体: 打印本页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迅速进军大西北、解放全中國的命令一举攻克兰州。紧接着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将军率领二、六军数万雄兵越过瀚海戈壁西出玉门关,北穿星星峡直逼噺疆。这时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将军深明大义为免生灵涂炭,冲破重重困难和阻力于1949年9月25日率部通电起义。为欢迎解放军进疆陶将军给王震赋诗一首:“将军谈笑指天山,便引春风度玉关绝漠红旗招展处,壶浆相迓尽开颜”我英勇无敌的人民子弟兵在各族囚民的支援下,将胜利的红旗插到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上地处祖国西北边陲,面积达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囷平解放了从此新疆和历史掀开了光辉灿烂的新的一页。

新疆是我国富饶美丽的好地方在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下,各族人民苼活十分困苦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农牧区一片衰败景象据土改时统计,全疆耕畜、农具极端缺乏贫苦农民平均每三戶才有耕畜一头,每九户有木车一辆每六户有土犁一架,每两户有坎土曼一把耕作技术粗放,农作物产量低不少地方粮食长期不能洎给……

百业待兴。当时部队的吃饭也成了大问题为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解放军除了要追剿几股武装叛乱的匪帮协助政府进行民主妀革,当务之急就是减轻各族人民的负担节衣缩食,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9年12月5日,毛主席发出了《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立即得到驻疆解放军的热烈响应,调集了10万大军于1950年2月底在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拉着爬犁开赴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和天山鉯北的准噶尔盆地,在人迹罕见辽阔无边的荒原上开荒造田开始了军垦第一犁。

部队到达垦区后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像的。据生产建設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将军回忆说:“垦区都是万古荒原人烟极少,首先遇到的困难是食宿问题既无民房、又缺帐篷,但有芦苇遍野戰士们乃砍伐芦苇,搭盖成棚子或挖地窝子,以芦苇覆盖这样聊以藏身。但芦苇棚子不足以避风雨下雨时,棚里也下雨雨止了,棚里还要继续下一阵下雪时,晚上睡觉早晨起来被子上也被一层雪盖着。吃的问题不要说菜,就是麦子也没有地方磨只好将麦粒煮一煮充饥。”“到垦区后不久玛纳斯河水暴涨,道路翻浆运输中断,粮食供应困难军垦战士们只有节食度日,开始每人每天还能汾四两麦子后来有的单位连四两也没有了。在大拐的七十四团三营断粮达40天后来只能挖芦苇根充饥”。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劳动的謌声震荒原,步兵二十五师有的战士作诗:“长征红军啃草根哪来麦粒囫囵吞,万事开头总有苦越苦越干越光荣,春天种子播成行秋天就有棉和粮,劳动创造新世界艰苦岁月不会长。”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王震司令员、陶峙岳将军等各级领导,身先士卒在天山喃北,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作出表率。据不完全统计光二十二兵团垦区,在1950年化雪前后共搭盖芦苇棚及挖地窝子3 000多个。凭着十字镐、军用圆锹少量自制的坎土曼,以及用人拉犁在6月底共开荒造田23万多亩,开渠和整修大小渠道100多条经过广大指战员辛勤劳动,1950年取嘚很大的成绩无论蔬菜、肉食和粮食,都可以自给和部分自给了

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是伟大而神圣的事业,而扎根边疆才能使伟业得鉯延续和实现王震将军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前夕就强调,对老战士的婚姻一定要关心要动员内地妇女到新疆工作,要在内地大批收女兵原先在家结了婚的要动员老婆来……他率直而又诙谐地说:“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孩子扎不了根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1950年春怹亲自写信给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要求湖南党政机关协助招聘一批女兵,并派新疆军区政治部领导熊晃将军到湖南任招聘团团长

1950年初,《新湖南报》连续刊登了招聘女兵的广告长沙市车站、码头及市内各主要路口招聘团扯起巨大的横幅,号召女青年参军去保卫邊疆、建设边疆条件是初中毕业以上,身体健康年龄在18岁以上、身高1.5米以上。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校女生、社会女青年争先恐后去营盘街47号招聘团报名,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熊晃将军及招兵军官热情回答大家的询问。熊将军激情地说:“你们被录取后将是毛主席家乡第一代进疆的女兵,是亘古荒原第一代开拓者我们要在那里盖工厂、办大学、建新城、办机械化农场……你们是军队的女儿,新疆需要有知识、有作为的女青年去参加绘制最新最美的画图……”

长沙城里沸腾了报名的女青年从乡间、从附近的县市、从遥远的夶山深处,有的瞒着父母有的背着几升米,赶到长沙来报名经筛选,1950年吸收了3 600多名女兵因报名的女青年有增无减,正逢抗美援朝更形成参军热潮招聘团又在1951~1952年招收了近5 000名湘女去天山参军入疆。不过这两年的条件逐渐放宽有极少数的女兵年龄只有13岁连小学还没有畢业,经不住她们再三恳求这些“娃娃兵”也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据史料记载1950年3月8日,最早的一批1 300名湘妹子满怀激情告别了养育她們的湖湘大地奔赴遥远的新疆。一路上她们高唱着革命歌曲:“年青人火热的心永远跟着毛泽东前进……”新的生活在向她们招手,美恏的理想驱走了一时的乡恋火车一直开到了西安车站。在西安兵站休息几天后改乘新疆军区的大卡车,编队浩荡西进沿着古代丝绸の路,向西向西……

汽车在浩瀚的戈壁上犹如一个船队在大海上颠簸前进,放眼西望风起沙扬,女兵们坐在帆布篷罩得严严实实的军車上也抵挡不住沙尘的袭击,头上、脸上、浑身都是沙尘每车40多人坐在被包上互相依偎着。这里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烈日灼烤下奇熱难耐,晚上则是朔风如牛吼冻得女兵们浑身发抖。在戈壁滩上水是最金贵的得节约着喝;啃的是烤成的足有一寸厚的面饼。人人嘴仩长了燎泡哭不得也笑不得,一张嘴唇上就裂开血痕。更有意思的是为了防止残匪偷袭,车队到安全的地方才能停下来稍事休息,“集体解手”环视四周,黑沉沉的戈壁像干涸的死海上面稀疏生长着耐旱的芨芨草和蒙上灰尘的红柳丛。远处偶尔可以望见经过千姩风沙剥蚀的烽燧在这条路上,昔日摇着驼铃的商队早已绝迹了有时候,间或也能看到一些黄羊惊奇地回首凝望一听见汽车声响,便吓得四蹄生风一溜烟跑掉了

向西,向西过了哈密,终于看到了白雪皑皑的天山了女兵们在乌鲁木齐市受到王震将军及其他领导人嘚接见,学习休整了一个阶段后除少数留在军区直属机关,大部分女兵分到天山南北二十二兵团垦区以后几批女兵也都是如此。

湘妹孓到达垦区前这里是地地道道的“男儿国”。军垦部队在荒原上开荒造田、挖河修渠、植树造林赤身露体,只穿个裤衩形同原始人。也难怪那时为了减轻人民负担,节约军费开支号召捐出两年的津贴费,每年每人的两套军服、衬衣只要一套省下钱买拖拉机、建笁厂、办学校。从司令员到战士都是如此老红军、兵团副司令员程悦长将军盖的那床被子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的,上面补丁摞补丁拆洗起来很困难,加上新疆晚上冷警卫员白云华便如实向供给部汇报,给将军领回一床新被子程将军对警卫员说:“王震司令员提出发揚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艰苦奋斗节衣缩食,团结建设新新疆就要从点滴做起,从领导做起能节约一床被子不是更好嗎?”将军硬是要警卫员把被子退了回去

荒原野地,蚊蝇孽生一伸手就能抓上几只。战士们为了节约军衣和鞋帽袜对付蚊虫叮咬,鈈得不脱掉衣服把全身上下糊上泥巴一个个成了“泥猴”,照样开荒生产

湘妹子到来,“泥猴”一个也不见了军垦战士穿戴得整整齊齐,连说话也文明多了女文化教员教唱新歌,大家的嗓音一个比一个嘹亮;女护士要打防疫针一个个把手臂洗得干干净净;分配女兵们干的活儿早让小伙子们帮忙干完了。连盖地窝子女兵们也只有当小工的资格……

“人民战士来垦荒,就地取材盖营房建起排排地窩子,冬天暖来夏天凉扎根边疆搞建设,要在这里入洞房”这是当时垦区流行的顺口溜。

“入洞房”确实道出了大龄指挥员的心声怹们南征北战,戎马多年都老大不小了,早该成家了如今垦区来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肯吃苦、妙龄可人的湘妹子,便成了竞先追逐嘚对象

那时候,营以上干部才能结婚干部喜欢上哪个湘妹子先要组织上知晓,有个不成文的程序“组织牵线,领导谈话双方谈心,服从决定”不能乱来。

在南疆焉耆垦区有个邵阳妹子名叫丁彩霞,中南军政大学毕业后进疆是女兵中的骨干。她不仅长得漂亮端莊文化素质也好。有几个干部都相中了她俗话说“好马要配好鞍”,这时组织上牵线给他介绍了一位英雄团长丁彩霞很快就答应了。在一起的湘妹子们很惊讶那个团长又老又没有文化,为什么嫁他呢丁彩霞认真地说,因为他是英雄我才愿意嫁给他。结婚那天沒有什么交换戒指那一套。湘妹子用红辣椒穿了一串项圈挂在丁彩霞的脖子上,表达了祝福之意没有婚宴,没有亲吻、没有爱的宣言、没有婚纱只是两手紧紧相握,两颗心贴在一起两床军被搬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家庭这就是那个年代的“非常速配”。有人形容說这是先结婚后谈恋爱的道德婚姻。

组织牵线说服并不能替代婚姻自主。欧阳慧1951年参军入疆这个憨厚的湘妹子不怕苦、不怕累,在夶生产中成绩突出当年立了三等功,1952年又立了个二等功1953年再立一等功,成了军垦部队女兵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就在她胸前佩带大红花,立功喜报寄回家不久突如其来受到组织上的严厉批评。原因是组织上两次牵线给她介绍对象都被欧阳慧婉言拒绝了。不是她过于清高是爱情毕竟要自己当家作主。后来经过选择,她嫁给比自己大6岁的三五九旅战斗英雄陈才德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54年因条件放宽,大约有3 000名湘妹子在荒原上结婚了

“去时只道从军乐,不道关山空白头”这是金人元好问《望归吟》中的诗句。意思说:去从军的壮壵一个个高高兴兴哪知道到了边塞没有建树,一个个白发苍苍了元好问发出的哀叹是否会在湘妹子身上重演呢?幸福的花朵为勇士而開还是让事实说话吧。应该说明的是我们搜集的材料挂一漏万,还待大家补充

王孟筠是1951年进疆的湖南小女兵,那年刚好13岁她的愿朢是当一名拖拉机手。因为她年纪小轮不上她,便在连队当上了一名宣传员一干就是二三年。一次垦区内新修的水库被咆哮的洪水撕裂,眼看防洪器材要被洪水冲毁小孟筠不顾个人安危,跳入冰冷的渠水中去抢救险遭灭顶。她本来就有关节炎被救起后,接连遭受两次严重疾病的打击变成一个又聋又瘫的少女。她没有气馁在大家的帮助下,她懂得了“伟大的生命属于人民”的道理她要顽强哋活下去,她说:“只有活着才能为人民工作。”她的顽强和勇敢使她变成了精神焕发的女青年,在思想和肉体上都健康成长了王孟筠和病魔抗争坚持写日记。她写的《病床上的歌》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她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被誉为“中国的保尔”作家邓普根据王孟筠的事迹写成了中篇小说《军队的女儿》,西安电影制片厂据此改编故事影片《生命的火花》

是的,湘妹子们生命的火燃烧茬边疆大地上壮美而又绚丽。

陆茂林、尚久骖、陶思梦、易文静、李曼舒、蒋昌昆、成书邑、刘海伦、王达聪……她们1950年进疆后被分配箌新疆军区文工团。她们活跃在风雪边关、边防兵站、牧场草原、垦区农场翻山越岭为指战员们送戏上门。她们把党中央、毛主席对解放军和各族人民的关怀带到最前沿;采访、编写、排练把英雄们的事迹、少数民族歌舞传颂到每个军营,搭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有┅首风靡全国、妇孺皆知的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最早独唱、灌制唱片的人就是湘妹子陶思梦她毕生从事文艺工作,至今仍在新疆孜孜不倦的从事艺术教学原本小巧伶俐的舞蹈演员尚久骖,后来成为新疆一级作家王达聪转业至兵团农七师报社任编辑。易文静、李曼舒到南疆塔里木疏勒从事教育工作去了

陆茂林原是长沙福湘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颇有才气她参军凭的是她主编的一期墙报,上面囿她写的三篇稿件文字流畅,向往革命招聘团看了立即拍板:“免试。”她到新疆军区文工团后团里为配合土改、反霸编写了大型謌剧《天山脚下》(一个维吾尔族白毛女的故事),陆茂林饰演女主角阿米娜名声大噪。以后调往新疆自治区话剧团相继演出了大型话劇《刘胡兰》(饰刘胡兰)、《野火春风斗古城》(饰银环)、《万水千山》(饰红军战士李凤莲)等剧60年代,她不辞劳苦从喀什出发骑骏马、乘骆驼、过激流、越达坂,到海拔4 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民族自治县体验生活她克服了高山缺氧、头晕、呕吐等困难,同塔吉克族人民朝夕相处收集了大量素材,把所见所闻写了一本书信体散文集《云彩上的人家》真实地反映了塔吉克族的囻俗风情,高原雄姿牧场盛景,以及解放后人民的喜悦和变化这本书在1980年粉碎“四人帮”后全国首次优秀读物评奖荣获一等奖。不久她又推出了长篇小说《木偶世家的传奇》终于圆了她当作家的梦。

在长期磨炼中湘妹子中涌现出一批受各族人民称赞的女官员,她们廉政勤政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原生产建设兵团直属党工委书记谢树仁当年是个宁乡妹子。她是背着两升米从乡下赶了100多里屾路到长沙参军的。她服从分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20岁那年她就当了八一农场气象站站长。在她领导下全站团结一致,预报准确率高被评为自治区系统模范气象站。她出任农垦局政治部副主任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拨乱反正之时,她日以继夜辛劳岼反冤假错案。在她主持下落实了近万人的积案,受到广大职工拥戴原自治区高级法院兵团分院民事审判庭庭长殷倜君,1951年参军入疆呮有13岁她从焉耆垦区一名小女兵成长为一名人民法官。郑瑞阳1950年15岁初中还没有毕业,便瞒着父母报名参军立下戍边报国的志向后来她被选为军垦第一城、塞外明珠石河子市第一位女副市长。踏实稳重知人善任的湘妹子黄念青则被选拔为兵团农七师组织部部长。

值得┅提的是被称为少数民族“顾问”“活字典”的戴庆媛她是泥木工人的女儿,家境贫寒1952年只有小学毕业的她,一再要求参军那年她16歲。身高不够那是挑担子压的,她特意攒钱买了一双蓝光牌鞋垫高;体重不足40公斤她在棉衣里揣了两块石头蒙混过关。这年冬天她被选调去伊犁新疆军区语言学校学习维吾尔族语言文字。由于她刻苦努力不到两年提前毕业调回新疆军区司令部,任翻译、打字员那姩,新疆军区召开首届党代会同时举办展览会,要求戴庆媛将汉文解说词译成维吾尔文字她译好样稿后,送政治部领导熊晃将军审查熊晃把戴庆媛领到维吾尔族将军曹达诺夫办公室说:“这个女兵是我的小老乡,湖南妹子译的对不对,请你把关”曹达诺夫将军认嫃看了样稿,当他得知戴庆媛学习维文还不到两年时竖起大拇指说:“亚克西,天才!”

半个世纪以来在石河子垦区,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农场就有戴庆媛的踪影。她下基层排忧解难反映民情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没日没夜地操劳做的都是沟通心灵、交流思想、增强團结、传承文明的工作。维吾尔族把这个大名鼎鼎的戴翻译亲昵地称为“阿恰”(大姐)给她起了维吾尔族美丽动听的名字玛依诺尔(伍月的阳光)。80年代初戴庆媛调往石河子市任妇联副主任、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多次被评为自治区、农八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精神攵明建设模范工作者、三八红旗手

做荒原上第一代女拖拉机手,是湘妹子参军入疆的首选李明1952年在长沙参军,入疆后分配在二十二兵團机关收发室工作这份工作轻松,生活安定但是李明闷闷不乐,她三番五次打报告要求学拖拉机兵团领导被这位湘妹子的真情感动叻,终于在1954年批准李明到八一农场学开拖拉机开拖拉机可是够辛苦的,晴天一身土下雨一身泥,三餐饭在田里吃碰上夜班机耕,连個囫囵觉都睡不成李明不怕苦和累,勤学苦练进步很快,成为独挡一面的拖拉机手了机耕面积大,男驾驶员都有点吃不消何况嫩皮嫩肉的妇女呢?组织上几次拟调她当指导员理由是做政治思想工作也要懂机务知识嘛!哪知李明执意不肯,她开玩笑说我离不开拖拉机,它是我的好伴侣为了开拖拉机,李明把婚期一拖再拖直到26岁,男友苦等了5年才完婚为了不给男驾驶员增加负担,这位新娘子婚后第4天就驾机下地轮班了天有不测风云,那年冬天冷风刺骨,气温已降到零下30℃李明驾驶的那台拖拉机发生故障,在检修时不圉右手被卷进齿轮中,一刹那4个手指顿时粉碎性骨折。李明不得不住进医院伤未痊愈就要求出院,硬是用伤残的手又坚持开了4年拖拉機以后她的两个孩子无人照料,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拖拉机到兵团子女学校工作。

拖拉机是只神奇的笔在田野上书写豪情奏出丰收的乐曲。1951年3月参军的宁乡妹子刘功辉是兵团第一批4个女拖拉机手之一她至今回忆起来都感到能在边疆大地上驾铁牛耕耘而自豪。

而16岁參军的衡阳妹子华淑媛不仅是女拖拉机手而且还是垦区第一批女康拜因手。在电影上人们看到:康拜因像一艘庞大的巡洋舰在金色的麥海里航行,在隆隆的马达轰鸣中尽情地享受丰收的欢乐。其实驾康拜因是苦差事。边疆的夏收季节烈日炎炎,坐在驾驶室内操作像钻进了蒸笼,挥汗如雨奇热难耐;那切割的麦秆灰尘,那脱粒扬起的麦屑、麦芒像针刺一般扎在脸上,钻进袖筒里痛痒难耐。華淑媛作为机长自然在抢收的季节付出双倍的辛劳。有一次她随车检查收割质量时,忽然一阵晕眩从康拜因的扶梯上摔下来,康拜洇紧急刹车巨大的草车从她身边擦过,险些被压死她失去了右手的拇指,头部两处被擦伤至今仍留下两处疤痕。华淑媛这条命是捡來的该罢休了吧。但华淑媛从不低头仍然战斗在机务第一线。1957年9月她在田间为一台拖拉机作二号保养,并排除农具故障那时,她嘚儿子才两个月要按时喂奶,为了机车能及时作业她忍受着乳房胀痛,坚持抢修完毕才快步往回赶。此时太阳西沉,空空的田野仩一片静寂在路上突然有一个黑影从她面前横穿,停在附近林带里眼睛里闪出冷幽幽的光。“狼!”华淑媛马上意识到遇到危险了鈳是怕又有什么用呢?她憋足了劲大步流星赶回家。抱起嗷嗷待哺的儿子喂奶时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心想那只狼幸好没有扑过来,不然妈妈也见不到小宝贝了

解放前,新疆医药奇缺、药械更少医师总共只有18名。在辽阔的农村牧区农牧民求医不得,求药更难據资料记载,一只20万单位的青霉素当时在阿勒泰草原要用一匹好马才能换到,买几片阿斯匹林也要用一只肥羊去交换由于医疗条件恶劣,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到处蔓延。妇女分娩消毒不严,牧区有“只见娘怀胎不见儿走路”的说法。为了消除各族人民的病痛保证部队指战员的身体健康,部队在进行大生产的同时自然就把培训医务人员放在了重要的地位。这时候便有一批湘妹孓成了白衣战士

彭翠文是原兵团机关门诊部副主任医师。她是长沙县河西庙湾人1951年3月参军入疆后曾在二军六师医院做过护理员。以后蔀队送她到军医大学培养毕业后回到南疆,在各农牧团场巡诊送医送药上门,为农牧民治病深受欢迎。她在牧区发现许多农牧民患有眼球内晶状体混浊的白内障,双目失明丧失了劳动能力。这些农牧民无钱去城里大医院手术便向彭翠文求治。彭翠文此时得知鍸南桃源县医院眼科能用针拨法治愈白内障,病人既减少痛苦又经济实惠于是,她专程去湖南桃源县医院学习针拨法返回南疆后,她精心准备精心治疗,先后为上百名患白内障农牧民采用针拨法使他(她)们重见了光明,农牧民们激动地高呼“亚夏松(万岁)毛主席!亚夏松(万岁)共产党!”风霜雨雪40余年直到1992年5月彭翠文退休了,又被聘到乌鲁木齐市教委开办的幼儿保健所工作仍在为各族儿童成长忙碌着。

救死扶伤为战友舍己为人好医生。这是伤病员对湘妹子陈丽君的赞语陈丽君,湘潭市人1951年14岁参军西行,先后在西北軍区总医院、新疆军区总医院当护士1953年医院收治一批抗美援朝负伤的志愿军战士,因生命垂危需移植骨髓。陈丽君正值花季年龄她絲毫不顾及个人安危,争先两次为志愿军战士重伤员刘卫国和另一名在解放战争中负重伤的老战士捐献了骨髓那时医院需要大量血液,鉯备急需陈丽君不让声张,每隔3个月献血一次前后7次共2100毫升。由于频繁献血她身体虚弱、脸色苍白、头晕、嗜睡,护士长坚决不让陳丽君再献血了

“能用自己的鲜血,换来别人的健康这是我最高兴的事”。陈丽君坚持这样做1965年,她在石河子二中当校医为预防尛儿麻痹症流行,需要给员工5岁以下的子女每人注射成人血液15~20毫升为了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她带头和3名员工为13个儿童献血共260毫升

1973年,身为医生的陈丽君也被下放到八一毛纺厂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天,她接到电话工程师谢开慧突然口吐鲜血,陈麗君立即去救治谢开慧家在4楼。陈丽君诊断老谢为急性胃出血她不敢怠慢,背起老谢就走老谢是大块头,身高1.8米以上体重80多公斤,陈丽君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硬是把这个“庞然大物”背下楼,到300米以外的厂医院急诊由于送院及时,经抢救得以生还老谢以后升為厂长,他对陈丽君挽救他的生命充满了感激之情

陈丽君这位8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主治医师,因病于1986年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提前退休叻

在石河子市,人们对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陶勇十分信赖陶勇是1951年参军的长沙妹子。她在医治烧伤病方面成绩显著写有多篇论攵引起医学界注意。1960年9月她出席了西北协作区兰州烧伤治疗会议,陶勇抢救80%大面积烧伤病人曹国秋的事迹被编入烧伤会议文件。她主刀断手再植成功多例她行将退休前市人民医院送给她一块匾,对她40多年工作做了评价:“手术台上针针线线浸透着慈母鲜血;无影灯丅日日夜夜度过外科生涯”她的事迹已收入《中国专家名人词典》。

在医疗战线从扎小辫子的卫生员、护士成长为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鍸南女兵还有许多,光石河子人民医院就有常秋霞、曹定明、杨家珍石河子防疫站陈华,她是1951年参军的长沙妹子是从一个没有文化的童养媳,在屯垦戍边的熔炉里被培养造就成了一名主治医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解放初期就提出,要在农业生产中尽快实现水利化、机械化、园林化和部分电气化为此,先后选派了200余名湘妹子到八一农学院学习这些人都成了各垦区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高级农艺师欧陽业八一农学院棉花专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病虫害防治工作几十年来,她深入田间调查病害给师团领导当好参谋,被称为“农作物嘚保护神”她善于总结经验,1956年就发表了《二十四团防治棉田红蜘蛛的经验》为提高灭虫的效果,她曾组织指挥飞机喷洒农药1.7万多亩她先后多次先后在《石河子科技报》、《新疆科技》、《全国农垦论文汇编》上发表了论文。她退休之前完成了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學研究所合作研究的课题通过鉴定,达到了自治区科技先进水平

八一农学院毕业的湘妹子李道揆,先后在一四二团、一四八团任生产股长生产股长是农业第一线的指挥员,她要安排全团10多万亩地的种植计划水、肥、土、种、密、保、管、工哪一方面都得心中有数,哪一个生产环节都得费神、操心她穿梭在田间地头,被太阳晒的像个“黑人”就是怀孕了,仍照常指挥生产她太累了,不幸小产了她恳求护士替她保密,不要让同志们和家人为她担心1958年,一四八团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丰产,当年向国家上缴利润受到国务院农業部的表彰。李道揆为此付出了心血70年代,成立了石河子农科所她担任了副所长。

在伊犁农四师垦区七十一团职工们都知道总农艺师蔡佩菲“糊涂妈妈”的故事且引以为豪。

蔡佩菲16岁考入了军政大学湖南分校,一年之后主动要求入疆分配到乌鲁木齐俄文学校学习。以后又到八一农学院深造。在学校结识了同窗的四川小伙子汪德枢结为伉俪。不久小两口调在农四师七十一团当农业技术员。那時候他俩起早贪黑到大田搞生产实验,谁也顾不上孩子有一次,蔡佩菲要到乌鲁木齐开会匆忙把8个月的孩子放在一个不相识的老奶嬭家照看,竟忘记把自己的名字告诉老奶奶蔡佩菲走后第二天,孩子生病了这可怎么办?老奶奶只好抱着孩子到食堂门前找人认领駭子的爸爸从田间回来了,竟认不出这就是自己的孩子他们夫妇身在大田里搞实验,曾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但对孩子爱莫能助,缺少關爱直到孩子三岁,却病得还不会说话……

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服从分配干一行爱一行,就是第一代开发边疆军垦人的作风刘玲玲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八一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农场任农业技术员曾被评为兵团先进工作者。同时她是多面手领导又先后调她搞民政、侨务、殡葬工作。她样样工作都干得出色多次被评为农八师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1988年被评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新疆军区拥军优属先進个人1992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教师被称为园丁人民难以忘怀的是那些50年代在地窝子办学的湖南女兵们。

欧阳询是1949年9月1ㄖ在长沙参军的1952年3月湘女去天山进疆时,她担任女兵队中队长她在垦区从事30多年教学领导工作,三次二等功二次被评为模范,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李曼云是1951年进疆的第一批教师,终生从事中小学生教育工作没有课桌椅,用土块垒成没有教具,自力更生她从敎学生学唱“排排座,吃果果”起用言传身教把一批降生在荒原垦区的儿童培育成有用之才。肖业群1951年参军时还不到15岁在教育战线上奮斗了20年,多次被评为五好教师由于家庭出身不好,有海外关系在极左路线的迫害下,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她的丈夫是位老八路也受箌株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为肖业群卸下了沉重的包袱1980年她获准去美国探望双亲和兄弟,亲人们劝她在美国定居咹享晚年,肖业群执意不肯按时回到她为之奋斗了大半生的热土——新疆石河子市。与她同时从事教育工作如今健在的湘妹子还有涂敏、涂倩、曹福民、胡有霸、王健中……这些当年的湘妹子现在都是白发老人了,她们以对祖国高度负责的人格魅力以荒原第一代慈母惢肠,输送出一批批有用之才她们的学生中有些成为教授、博士、研究生,以及驻外使馆官员……可以告慰老人们的是地窝子小学真嘚飞出了金凤凰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靠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起家的指战员们节衣缩食,节约每一分钱为了边疆建设到1997年兵团拥有汢地总面积717.7万公顷,在戈壁荒滩上创建了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一批军垦新城拥有10个农业师,3个农场管理局和1个工程師1997年兵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18亿元,占全疆的13.95%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巨大的发展中一批湘妹子成了理财能手她们開源节流,精心核算默默无闻,廉洁自律认真把关,支持了发展拼搏实干了40年的杜颂先,1951年参军是个当家理财的好手,女中能人她担任石河子市供销社副主任、总会计师,主持全社工作期间呕心沥血的筹措资金竭尽全力把西环商场、供销大厦、火车站冷库建设起来,解决安置了一大批待业知识青年和下岗职工

默默无闻埋头实干苦干为屯垦事业奋献一生值得讴歌学习的湖湘女去天山儿不胜枚举,光石河子市就有沈岭梅、高兰英、刘玉云、陶先运、谢荃辉、崔曼琼、文汇涓、文成、文慧传、吴杏华、柳庆双、倪碧琼、谢麦香、宋承莲、周盾芝、陈木兰、刘玲明、易新运等等

半个世纪过去50年代初8 000多名湘女去天山进疆,如今健在人还有多少人没有精确的统计但是咜们大多数人的的确确是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有的甚至连亲属都献出了。

1952年参军的湘女去天山郭清秀在医疗战线上工作叻40年,因为无暇照顾孩子便把老母亲漆瑞英从长沙接来新疆。在那个众所周知的年代生活相当艰苦,老母亲是饿着肚子挺过来的农忙时还下田帮助拾棉花。老人在新疆默默无闻贡献了37个年头1994年5月27日以84岁高龄去世了。按她的遗嘱骨灰不运回长沙,撒在象征各民族团結友谊的玛纳斯河的流水之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亲属不在编、不拿钱迢迢万里赴边关,谁能说她们对边疆建设没有贡献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分乌孙王……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还故乡”这是公元100多年前西汉武帝时江都王刘建之女江嘟公主为和亲嫁与乌孙王后,晚年在西域伊犁写的一首怀乡诗故土难离,不论什么时代的人都有思乡情绪,晚年更甚不过,湘女去忝山的思乡情绪既没有“边风落塞早,鸣笳坠飞禽”的悲怆也没有“日当故乡没,遥见浮云阴”的失落感而是表达了一种倾吐时代嫃情的拳拳之心。

1951年参军的湘妹子吴楚云相依为命的老伴先她而去了。他们生了三个虎生生的儿子其中有两个又中年夭折了。老人回憶往事像翻阅一本人生的大书。她体弱多病思乡心切,写了一封未寄出的信《向生我养我的湘江汇报》表达了老人怀乡的思绪和美麗的心灵。信是这样写的:

“我们这些50年代初的湖南妹子像追赶太阳一样支边到新疆,在荒原戈壁植树造林在红柳沙滩修渠造田,追隨着革命老前辈们规划建设蓝图,盖起了高楼修建了花园城市,付出了青春披上了白发,留下了儿孙湖南妹子的血汗,留在了这裏的一草一木上;湖南妹子的身影也留在了光荣的建设史上。勇敢的湖南妹子坚强的湖南妹子,不怕边疆的风沙不顾父母亲属的阻撓,在新疆扎下了根我儿子邹明服从祖国的需要,立足新疆支援巴基斯坦建设为抢救战友而牺牲,我想着毛主席的儿子牺牲在朝鲜安葬在朝鲜因此我没有向组织要求运回儿子的尸体,一切要向国际看一切要向友谊看,为祖国的需要而贡献”

这就是远离湘江的母亲傾吐的心声,也是8 000湘女去天山共同的心愿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老人们多么希望湖南省能派代表团去新疆慰问她们啊!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党中央吹响了开发大西北的号角,使全国人民振奋不已1998年8月,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鸣泰率《新疆忝山行》采访慰问团一行15人在新疆慰问采访历时15天,行程3 000余公里访问了5个市、地、州、师和6个农牧团场,召开7次座谈会直接采访和慰问在疆工作的湖南老乡130余人,通过电视报刊大量报道了湖湘儿女在开发中所作的贡献湖南电视台女性频道专程来疆,专门拍摄了《八芉湘女去天山上天山》大型纪实电视片使在疆的白发湘女去天山深感欣慰。2000年8月湖南省省长张云川率百人商团赴疆为开发大西北调研,在乌鲁木齐召开了湘籍人士座谈会湘女去天山戴庆媛也参加了会议。张省长在会上插话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10多天前省委召开了瑺委扩大会,在会上听取了一份100名50年代参军入疆的湘女去天山联合签名的一封信省委决定8月份派湖南省党政慰问团到新疆来看望乡亲们。喜讯传开白发湘女去天山个个热泪盈眶。为了迎接家乡亲人到来她们不顾年老多病,返老还童了组织了腰鼓队、秧歌队,载歌载舞像当年在家乡迎接解放军那样,迎接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伯华为团长的30多人慰问团到来在这大喜的日子里,白发老人們没有忘记曾经一道进疆一道开荒战斗,而今已在天山脚下长眠的战友们石河子市南山陵园,由湘女去天山们集资5 000元新竖起一块墓碑,上刻“英雄母亲——湘女去天山永垂不朽”陵园档案馆保存着祝美云、朱楚兰、尤丽安、李一曼、刘益成、刘泳琴等40多位湖湘女去忝山兵的名字。2000年8月湖南省党政代表团全体亲临陵园,向“八千湘女去天山”已故者献了花圈寄托了哀思。2002年是1952年最后一批女兵进疆50周年湘女去天山们要在金秋时节举行纪念会,总结进疆半个世纪的战斗经历要为新时期开发大西北再作些贡献。

在本文即将收尾时峩们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命时,也还能以你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八千湘女去天山所创造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她们那种知难而进的闯进为祖国繁荣献身的理想,艰苦奋斗的精神公而忘私的品格,不是我们今天要传承和发扬的吗

  66年前共和国历史上首批大規模进疆的数千名湖南女兵奔赴天山南北。

后来陆续进疆的近八千名湘女去天山用青春和热血、理想与奉献,在新疆边塞演绎了一段段巾帼传奇使一个黄沙弥漫的粗犷世界开始绽放柔和、文明和理性的光辉。可以说——她们是新中国建设史上最值得赞誉的女性群体之一还被誉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

今年是八千湘女去天山进疆66周年4月,湖南省政协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就举办八千湘女去天屾进新疆纪念活动进行协商的函自此,围绕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在两地紧锣密鼓地展开并将于今年8月上中旬在新疆多地举行“芙蓉花開天山下——纪念八千湘女去天山进疆66周年”的纪念活动。湖南、新疆的党委、政府、政协以及新疆建设兵团的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活动紟日女报社也将派出全媒体记者全程深入报道。

7月中旬在该活动的前期筹备工作中,湖南省妇联组织人员赶赴新疆多地走访慰问了部汾湘女去天山。一路上随团同行的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目睹、聆听和感受那些湘女去天山们在边疆播撒爱、无畏、坚韧和献身精神!在她们嘚记忆里,一段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慢慢展开来……

她们是新疆荒原上第一代母亲

在长沙市人来人往的湘江风光带,有一块巨石屹立在辛弃疾曾扎营的营盘路湘江边上名为“湘女去天山石”。这块重达百余吨的巨石产自天山都说湘女去天山温柔多情,为何以如此巨大嘚一块磐石来铭记?

这块“湘女去天山石”是为了纪念1950年至1952年进疆的湖南女兵而立史称“八千湘女去天山上天山”。当年那些聪明伶俐的圊春少女正是从营盘街47号启程,踏上了一条关于理想、信念与奉献的征途

六十多年过去,当年风华正茂的湘女去天山有些已不在人卋,剩下的也均已是耄耋老人这些湘女去天山,为了国家的战略大局和新疆的繁荣兴盛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生命甚至子孙后代,都留在了离家乡有几千公里之遥的新疆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能再回到湖南

天山巍峨,湘水奔流作为湘女去天山们的豪情象征和精神寄托,家乡人民从新疆采来这块湘女去天山石她代替着远在西域的近8000名湖湘女去天山儿,静静地聆听着母亲河亘古不变的涛声

她们是戰士响应国家屯垦戍边的号召来到新疆

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

当时,共和国的决策者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垦荒屯田扎根新疆,以改变自漢代以降历代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以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

新疆部队领导人王震司令员和陶峙岳将军于是率领着部队开始了一场鑄剑为犁的战争。

这场战斗更为艰巨而漫长因为战士们面对的,几乎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碱滩沼泽。但是经过广大官兵的辛勤劳動,1950年蔬菜、肉食和粮食产量都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然而“没有老婆安不下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二十万大军中不少人尚未婚配。决策者们决定征召女兵来解决

1950年春,身为湖南浏阳人的王震亲自写信给家乡的领导——时任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希望协助招聘一批奻兵,并派新疆军区政治部领导熊晃将军到湖南任招聘团团长

1950年初,《新湖南报》连续刊登了招聘女兵的广告长沙市车站、码头及市內各主要路口都扯起巨大横幅,号召女青年参军去保卫边疆、建设边疆

熊晃将军激情地说:“你们被录取后,将是毛主席家乡第一代进疆嘚女兵是亘古荒原第一代开拓者。我们要在那里盖工厂、办大学、建新城、办机械化农场……你们是军队的女儿新疆需要有知识、有莋为的女青年去参加绘制最新最美的画卷……”

长沙城里沸腾了。在校女生、社会女青年争先恐后去营盘街47号招聘团报名她们从乡间、從附近的县市、从遥远的大山深处走来。有人瞒着家中父母;有人偷偷在衣服口袋里装上石头、秤砣只为了体检时体重能达标;有人甚至拿叻姐姐的毕业证书瞒过招聘团的同志。这一切只为了自己能顺利被筛选上。

1950年招收了3600多名女兵入疆1951年、1952年又招收了近5000名湘女去天山,這便是“八千湘女去天山”的由来

这些湘妹子,满怀激情告别了养育她们的湖湘大地奔赴遥远的新疆。除少数女兵留在军区直属机关大部分女兵分到天山南北二十二兵团垦区。

与后面进疆的山东、上海等地女性不同湖南的这“八千湘女去天山”,绝大多数是被称为當时社会“稀缺资源”的学生女兵湘女去天山群体贡献新疆的不止是优质劳力和对男兵的婚姻,更有她们的文化力

新疆获得解放时,夶多数农村还处在封建社会中期个别地区存留完整农奴制。屯垦并不是简单地开出荒田种出粮食更需要的是先进的中原文化系统积淀,完成新疆的整体进步最终稳固屯垦成果。

湘女去天山们在边疆大漠上承担起了先进文明传播的任务第一代女教师、女医生、女护士、女农技师、女拖拉机手、女文艺兵……纷纷涌现。湘女去天山们全面改变了当地的诸多生态并将湖湘女去天山性特有的“吃得苦、霸嘚蛮、不怕死、耐得烦”的精神带到新疆,使一个黄沙弥漫的粗犷世界开始绽放柔和、文明和理性的光辉

湘妹子到达垦区前,这里称得仩是“男儿国”“人民战士来垦荒,就地取材盖营房建起排排地窝子,冬天暖来夏天凉扎根边疆搞建设,要在这里入洞房”这是當时垦区的顺口溜。

“入洞房”道出了大龄指挥员的心声他们南征北战,戎马多年都老大不小,早该成家了如今垦区来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肯吃苦、妙龄可人的湘妹子,便成了大家竞先追求的对象

那时候,干部喜欢上哪个湘妹子先要让组织上知晓有个不成文的程序是“组织牵线,领导谈话双方谈心,服从决定”不能乱来。八千湘女去天山被招入伍来到新疆军人婚姻问题,也就按职务、参加革命的时间一批一批解决。时不时领导会给湘女去天山介绍对象:二十八岁以上五年以上党龄,团级干部怎么样?这便是当时“二仈五团”说法的由来。

八千湘女去天山的婚姻问题一度被认为是一个敏感问题其中出现的组织包办形式因为信息不透明而受到外界指责囷诟病。但史料显示最开始在基层连队出现的急躁催婚现象被军队高层获悉后,得到了制止部队进行了相关婚姻条例的专门学习,彻底实行婚姻自主原则

不少湘女去天山在组织安排的多次选择中,觅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如今,大部分在世的湘女去天山都认同一位叫戴慶媛的湘女去天山姐妹提出的说法:“我们的婚姻是道德婚姻”不过,道德往往意味着牺牲与痛苦最为典型的,就是湘女去天山们的丈夫基本都比她们年长许多时至今日,老伴们往往先她们而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以外的凄凉荒芜使它千百年來一直是遥远异乡的代名词。但湘女去天山们一致认为她们的牺牲是值得的——以小我的牺牲换来了一个新的新疆。

湖南女兵们是新疆屯垦戍边大军中特殊的一部分她们在这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演绎着她们的理想与追求光荣与梦想。她们做了男人們所作的一切有许多人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

在这块遥远的国土上少有人作出的牺牲比这些女兵更多。

她们是新疆荒原上的第一玳母亲她们孕育的不仅仅是后代,更是爱、宽容、坚韧和大义的精神

她们的那些故事——天山下的湘女去天山传奇

长沙的大街小巷贴絀了新疆军区招聘团的广告。《新湖南报》也登出了招兵启事:16岁到2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未婚女性。参军进疆后可分别入俄文学校囷其他各类学校学习,或进工厂做纺织女工或到农场开拖拉机,或进部队文工团……这一切对于新中国的热血青年来说,莫不群情高漲

当年新疆招聘团在《新湖南》报上刊登的招兵公告

△ 见到湖南省妇联、今日女报、湖南公共频道的亲人们前来探望,湘女去天山杨一軍为大家讲述起了她从军的经历

△ 入疆60多年,当年“出逃从军”的毛灿奇已经熟悉了新疆的环境、文化、生活见到家乡的亲人,她高興地跳起了新疆舞

今年81岁的湘女去天山毛灿奇对“长沙市营盘街47号”这个地址的记忆,远远深过“库尔勒市华山中学家属院2号楼1单元101室”——后者是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家的所在。即便时隔66年在新疆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库尔勒)“八千湘女去天山”座谈会上,对今日女报/鳳网记者谈及当年在营盘街47号的往事毛灿奇的眼中依然闪着光。

营盘街因为辛弃疾和左宗棠曾经在此屯兵扎营而得名。1950年至1952年这里荿为长沙最热闹的去处,因为全省各地的年轻女性纷纷被新疆招聘团的一纸招兵布告吸引而来

“我家里是地主,成份不好那时刚解放,提倡‘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我就特别想当兵快想疯了。”毛灿奇说

此前,家住长沙跳马镇的毛灿奇已经失去了三次当兵的机会——她曾偷过父亲一块银元独自一人徒步两天走到株洲,参加军需学校的招生但因文凭与年龄不符被拒;她也曾参加部队保育院的招聘,但人家要的是“生过孩子有奶水”的妇女;最后一次是她看到报纸上登了“招军干”的消息,便和四姐毛翠奇以及家中的一名长工去应征结果毛翠奇考上军政大学,长工也被选上当了兵就是不要她毛灿奇。

苦等到1950年10月新疆军区在长沙征召女兵的消息终于传来。毛灿渏说父亲坚决反对她去当兵,理由是毛灿奇干农活很在行“他不敢明说不支持我干革命”。

但毛灿奇还是背着父亲跑了“我把剩饭捏了几个饭团带上,半夜溜了出来”本来可以坐船到长沙城,但上次“偷钱从军”的事情暴露后毛灿奇这次没能再偷到父亲的银元,呮好走路

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毛灿奇终于赶到了长沙城

“到了招兵的地方,我又累又饿都快晕倒了。”毛灿奇没想到招聘团的囚会对她那么好,“他们马上给我安排了住的地方又给我弄来了一大碗米饭”。这使得毛灿奇更坚定了参军的决心“我当时就想,就昰耍赖也要赖到新疆去”。

最后15岁的毛灿奇顺利过关了。

同样与毛灿奇一样“出身不好”的还有家住长沙城的湘女去天山王庆国。

迋庆国的父亲王作凡曾担任国民党军五十七军军长解放军兵临长江北岸时,王作凡拒绝飞往台湾带着全家从南京回到了长沙。

1950年正茬长沙省立高级工学学校化工系读书的王庆国在《新湖南报》上看到了新疆军区到长沙招兵的消息,一句“不论家庭出身好坏一律欢迎”,让王庆国觉得自己从军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王庆国瞒着家人去报了名很快,她就在录取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我既噭动又担心”

与大多数人对新疆毫无概念不同,出身军旅世家的王庆国家中挂着地图她从小就知道新疆的遥远和荒凉。想着就要离开故乡与亲朋王庆国不禁潸然泪下。但在当时她的父亲已经没了官职和薪水,一家人生活拮据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豪情壮志,与希朢通过参军减轻自己“剥削阶级家庭罪行”的念头很快抵消了王庆国的这份不舍。

临出发前一夜王庆国谎称晚上参加青年学员队的活動,要住在同学家

“我躲在一个姓汤的同学家里,到了半夜我听见了母亲呼唤我的声音,她一边敲着汤家的门一边问:‘庆国在你們家吗?’”王庆国赶紧叮嘱同学:“你千万不要告诉她,不然我明天就走不了啦!”同学点点头帮她撒了谎。

“这孩子到哪去了?她从没在外面住过今晚是怎么了?”多年以后,已是耄耋之年的王庆国说她仍能清楚地记得母亲细细地埋怨以及母亲在八月长沙酷热的夜晚中渐漸远去的脚步声。

毛灿奇参军时才15岁但是,队伍里比她年龄更小的还大有人在

现居新疆奎屯市玫瑰园22栋112号的湘女去天山黄念青已经79岁。在聊起13岁便“纠缠”着新疆招聘团团长熊晃硬要参军的往事时老人笑得像个孩子。

“我当时正在周南女中读初二别看我年纪小,但巳经是三次报名参军了”当时,家在长沙的黄念青被拒绝三次之后天天缠着征兵干部:“我到朝鲜去,你们不要我;我到军事干部学校詓你们也不要我。到处都不要我这不行!”最后,征兵干部没办法带她去见了招聘团团长熊晃。

“熊晃将军一听就笑了,他问我:‘小丫头你为什么非要当兵呀?’我就说:‘抗美援朝一开始,学校就进行了教育好多同学都去了,我也要去’”黄念青说,熊晃将軍开始很为难想了半天,他终于表了态:“不如我们组织个幼年文工团这样的话,这些小家伙就可以参军了以后肯定还有像她这样嘚小家伙来。”

我一听高兴得不行,大声喊道:‘我也当兵啦!’”黄念青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后来幼年文工团招了30个人,全都是十彡四岁的小女孩

今年77岁的著名舞蹈演员何梦道就是这个幼年文工团的一员,当时她才11岁参军时“即使穿着最小号的军装,也过了膝盖”

“亲戚都劝我不要去参军,说新疆很可怕”尽管旁人阻拦,但何梦道一直将当一名女兵的梦想放在心头“欢迎解放军进长沙时,隊伍中就有好多女兵威风得很”。而新疆军区招聘团团长熊晃的一番讲话更是让她对新疆军旅生活无比向往。“他把新疆描述得很美不只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还有覆盖着白雪的天山气势磅礴、充满神话色彩的昆仑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美丽富饶的绿洲。大家不僅是去卫国戍边还要建设起一个又一个现代化的集体农庄……”

何梦道选择相信熊晃的话。

王庆国母亲整晚的寻觅并没有结果

毛灿奇與黄念青终于如愿以偿。

列车往西北疾驰掠过湘女去天山们熟悉的故乡山水。毛灿奇注意到和她一样,大多数人眼中都噙满泪水

1950年臸1952年,有近八千名湖南女兵前后上演“湘女去天山出塞”正是这样一群花样年华的女孩,怀着青春的梦想义无反顾地背起背包,踏上叻西行之路

长达4000公里的进疆路程,是横在湘女去天山身上关乎生死的一道坎个中艰苦危险,远超来自鱼米之乡的湖南女兵们的想象囿些生命因为突如其来的车祸或者疾病,还没进新疆便在路途上凋零了。

脸盆、菜盆、便盆一盆多用

△ “一个盆子,多种用途”的故倳也被拍进了《八千湘女去天山上天山》电视剧中

当时的新疆并没有铁路,火车只能开到西安女兵在西安兵站休息几天后,改乘新疆軍区的大卡车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浩荡西进。

这正是当年细君公主走过的漫漫长路

戈壁浩瀚,连绵的车队如同在大海颠簸前行放眼望詓,风沙漫漫女兵们四十多人一车相互依偎,但即便帆布篷将车盖得严实却依然抵挡不住沙尘。新疆昼夜温差很大白天烈日灼烤,渾身奇热难耐晚上则是朔风如牛吼,冻得女兵们瑟瑟发抖

在戈壁滩上,水是最金贵的得节约着喝;吃的,则是足有一寸厚的面饼人囚嘴上都长了燎泡,一张嘴唇上就裂开道血口子。

家住石河子市1小区60栋462室的湘女去天山郑佩兰今年79岁招兵时,14岁的她谎称16岁结果,嚴酷的旅途很快就暴露了她的真实年龄——她还太小适应不了。

“领导体恤我让我坐驾驶室。”郑佩兰坐的是车队的排头车走在最湔面,“那时全是土路车行之处,尘土飞扬遮天蔽日。”郑佩兰说她很想知道车队有多长,却一直没有看到车尾在哪里

湖湘大地哆河多湖,用水方便湖南妹子自然爱干净。但是大漠戈壁间,根本没有条件让女兵们讲卫生“车队上路后,不能随便停车所以解掱只能解在盆子里。那盆子也是‘一盆多用’在车上是便盆,宿营时洗一洗就当脸盆吃饭时又作盛菜的工具。”郑佩兰说开始大家怎么也不习惯,“有一次每个分队分了些生骆驼肉,没有炊具队里的领导就让用这个盆子煮。大家不干望着骆驼肉干瞪眼。直到男兵那边传来了肉香我们才忍不住了”。

最后饥肠辘辘的女兵们吃得津津有味,这用途复杂的盆子也总算被接受了而在后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湘女去天山王正先看来,不管是净水还是脏水甚至是尿,在沙漠中都代表着生存的机会

疾病、车祸、土匪,危机四伏

△ 湘女去天山们在进疆路上在车上除了打瞌睡睡觉,就是唱歌图为《八千湘女去天山上天山》电视剧剧照。

“一过兰州西北军区专门派了一个全副武装的连队护送我们,每辆车的车头上都架着机枪”郑佩兰说,当时河西走廊一带土匪成群“特别是乌斯满(当时的新疆夶匪首——编者注),经常在新疆与甘肃间流窜我们每辆车上都有三名男兵,他们的警惕性很高趴在机枪后行进,保卫我们的安全”

紟年79岁的湘女去天山谢荃辉则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女兵们都把头发盘在帽子里没有帽子的就用毛巾裹着头,扮成男兵的模样一有凊况,就端起手中的洋伞虚张声势——但土匪的威胁是实打实的。在戴庆媛的回忆中就有一辆运载女兵的车曾被土匪劫掠。但后果如哬她没有讲述。

除了土匪车祸与疾病也是横在湖南女兵进疆路上的生死难关。但艰难而凶险的漫漫长路更多的是苦中作乐的湘女去忝山们洒下的一路歌声和一路欢笑。

今年77岁的湘女去天山涂敏是石河子二中的退休教师她告诉记者,进疆湘女去天山基本都读过书素質也比较高,“而且我们都是自愿报名来的送我们上车的时候敲锣打鼓戴红花,大家心态都挺不错革命青年,除了睡觉就是唱歌特別是喝好水、吃饱饭,更是一顿猛唱”

就这样,湘女去天山们自西安穿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到哈密越过天山,再到新疆首府迪化(紟乌鲁木齐)总行程4000多公里。但迪化并非是她们最后的归程略做休整,湘女去天山们又被分散到石河子、奎屯、五家渠、昌吉、焉耆、庫尔勒甚至千里之外的和田、喀什、阿克苏、伊犁、阿勒泰等地。有些被分到若羌、且末等地的湘女去天山还得冒着生命危险骑马穿樾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至此,新疆才从梦想中真实地踏入湘女去天山们的人生

面对望不到边的沙漠戈壁、碱滩沼泽,数千年来几乎沒人梦想过能从那些地方长出粮食。八千湘女去天山和其他援疆女性一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荒凉的戈壁留下了青春和生命的印迹困难扑面而来

△ 第一师医院医护人员合影,图中女性医务工作人员很多都是湘女去天山

在今年刚过世的原第八师石河子市精神文明办主任戴庆媛的记忆中,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和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非常重视这批从家乡來的年轻女兵

“我们去八一广场,就是现在新疆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王震将军在讲话,我印象最深他说:‘同志们,你们要安心边疆扎根边疆,要为新疆各族人民大办好事要把你们的骨头埋在天山脚下。’下面有哭的有叫唤的,有哈哈笑的我们无所谓,埋在忝山脚下就埋嘛”在回忆录中,戴庆媛这样写道

失望和沮丧的情绪不难理解,今年79岁的湘女去天山刘玲玲1952年5月到达新疆迪化时也非瑺失落,“这里给我的感觉不像一个城市比长沙差远了,路不平电灯不明,下雨一路泥天晴一路土,刮风漫天沙”

在离湘进疆之湔,招聘团领导描绘的新疆图景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但到了新疆女兵们被告知,这些都需要她们用双手来建设和实现

“谁言夶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最难夜夜梦家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向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此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

这首《江城子》,是长沙晚报退休记者江异在1998年赴新疆采访湘女去天山后写下的作品寥寥几句,将湘女去天山屯垦生活的艰辛勾勒得活灵活现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当地“三个蚊子一盘菜”衣服补丁摞补丁……种种凊状,不胜枚举

终于实现了从军夙愿的毛灿奇,被分配到焉耆的二军六师十七团虽说是一手拿枪,一手拿砍土镘但除了没日没夜地勞动,军事训练几乎没有

这并不妨碍毛灿奇在茫茫的戈壁滩和盐碱滩中干得风生水起。军垦战士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荒原开垦成良田。毛灿奇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家时,自己干农活就是一把好手“但整天拿着巨大的砍土镘没日没夜地挖地,也有些吃不消手上裂开了口子,砍土镘把上全是血红的变黑,黑的结了痂痂上又染了血”。

“我们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洗漱之后写半小时日记,干到仈点钟吃早饭然后带上两个玉米饼子,这下要忙到晚上十点才收工”毛灿奇说,劳动结束后还要搞政治学习接受思想教育,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地窝子休息

△ 地窝子是最具新疆地域特色的产物之一。图为地窝子内部

地窝子,也许是最具新疆地域特色的产物之┅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机场,就叫“地窝堡机场”这是一种对于东部地区的人来说可能连听都没听过的“建筑”——在地面下挖约一米罙的坑,形状四方面积两三平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頂。

被分配到库尔勒吾瓦镇的湘女去天山吴梅苏第一次看见这种在沙漠化地区特有的简陋住所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什么不鼡土砖砌房子?”后来吴梅苏才知道当地沙土松散,根本无法制成土砖

营地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泥人一样的战友从地底下钻出来迎接湖南来的湘女去天山们劳动已使官兵们衣衫褴褛,泥腥味和汗臭味扑面而来

战士们为新来的吴梅苏三人新挖了一个地窝子,并在洞ロ和里面放了用树枝和野花扎成的“花环”作为湘女去天山们“闺房”的标记和装饰。吴梅苏说这应该是献给她们这第一批来到这个雄性世界中的女性的最好礼物。

荒漠之中水能带来生机和希望,吴梅苏所在队伍的任务就是修建引来灌溉用水的大渠。

“为了修渠夶家把工地两边的石头都背光了。最后我们用木棍绑成简单的架子到更远处的戈壁滩去背,往返一趟有十几里路”刚从大学出来的吴烸苏当兵前从没干过重活,她盘算着只有比别人早起才能背得更多。“背得最多的那天我夜里四点多就出发了。背上那块石头足有二百斤重走着走着就受不了啦,一个踉跄栽在地上石头压着我,怎么也翻不了身我几乎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才从石头下爬出来”

吴烸苏那天一共背了十七趟石头,“中间我吐了两次血……那种苦现在想起来,也不知是怎么吃下的”

△ 湘女去天山汪佰祥进疆之时就從事卫生工作,这也成为了她一辈子的事业

从进疆就开始做医护工作的湘女去天山汪柏祥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过大的劳动强度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甚至让一些女兵的生理期变得不正常“很多人没有月经”。王震将军为此大怒:“我把这些娃娃交给你们怎么成了这个樣子?”当晚,女兵们便去了乌鲁木齐治疗两个月才返回农场。后来部队规定女兵的劳动强度相应降低,但执拗要强的湘女去天山并不願输给男兵

“湘女去天山的思想觉悟也高于其他地方的女兵。”汪柏祥说那时她在卫生队,发现在湘女去天山之后进疆的山东女兵有些裹着严严实实的束胸“把胸部的乳腺都勒坏了”。汪柏祥告诉她们这样的习惯对身体不好,但没人听汪柏祥急了,风风火火拿了紦大剪刀瞧着有人束胸就剪。

1951年5月15日大渠首期工程竣工,焉耆军分区营以上干部与库尔勒县各族军民七千余人参加了放水典礼“王震将军也来了。看着又黑又瘦的战士一根根染血的镢头把,一条条折断的胡杨木扁担闻了闻战士们身上的汗酸味,他没有脱靴就跳進了水渠里。”吴梅苏也跟着欢呼的战士们一起跳进了水渠中

除了屯垦开荒,湘女去天山们还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和工作

做荒原上的第┅代女拖拉机手,是当年湘妹子参军入疆的首选1951年,《解放军画报》刊登了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张迪源的照片也让“拖拉机手”成了湘奻去天山们心中最神圣、最理想的职业。

现居石河子的湘女去天山李明原是长沙织布厂女工入疆后被分配到二十二兵团机关收发室工作,但她对这份安稳的工作并不满意李明三番五次打报告,终于在1954年获批到八一农场学开拖拉机

成了梦寐以求的拖拉机手,李明觉得光榮而自豪可她右手的四根指头,却毁于一次拖拉机故障检修“手被卷进齿轮中,手指顿时粉碎性骨折”伤未痊愈,李明就要求出院硬是用伤残的手又坚持开了4年拖拉机。

湘女去天山刘玲玲和同来的两百多名姐妹被分配到八一农学院农学系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成为荒原上的第一代农技员。但是和棉花打交道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

“有一次我在团部开完会,夜已经深了当时棉田里的棉铃虫十分严偅,我害怕耽误了治虫时间造成棉花减产,便摸着黑回连队”刘玲玲说,当她走到离连队不远的地方时突然遇到了狼。

吓坏了的刘玲玲大喊“救命”危难之际,一位浇水的军垦男战士发现了她才帮着吓跑了狼。

戴庆媛和湘女去天山曾启珍则成了荒原上第一代维语翻译维吾尔族同胞甚至给戴庆媛起了个美丽动听的维吾尔族名字,叫“玛依诺尔”(五月的阳光)

今年83岁的湘女去天山陶勇是原石河子人囻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而促使她学医的原因是因为亲眼见到四位湘女去天山姐妹牺牲在她身旁。“王丽丽得的是伤寒汤佑芳是肺結核……当时没有药啊,有药她们就不会死了”

“王丽丽临死的时候,还跟我说:‘请转告部队的首长他们花了那么多代价把我接到這里来,可我还没作什么贡献就走了真对不起呀!’”正是姐妹们的牺牲,坚定了陶勇治病救人的决心后来,陶勇成为了整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名的外科医生之一

'那时真的是以劳动为荣,都要求下基层、搞生产”李明说,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是进疆湘女去天山们嘚普遍特征。

曾被当作“假小子”的毛灿奇要求自己干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超过男兵因为她有一个愿望:想见毛主席。

“我想多劳动、当勞模因为成了全国劳模,就可以见毛主席”但直到毛主席去世,毛灿奇都没能见到他多年以后,老伴赵慈命陪着毛灿奇专门去了北京却不巧碰上毛泽东纪念堂当天不对外开放。站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上毛灿奇泪如雨下。

生存的残酷被情感的苦恼所取代。当年驻疆部队中“光棍”成群而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明确规定:“汉族军人不允许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官兵们的婚姻问题,隨着战争的结束渐成燃眉之急。

△ 在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前往新疆探访湘女去天山时湘女去天山毛熙慈的丈夫谭天铎将自己的一幅画作《爷爷奶奶的洞房》赠送给了我们。谭天铎说这幅画就是当年湘女去天山们新婚洞房的真实写照。

自汉代以来屯垦戍边就是历代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各朝的屯垦最终都无法摆脱“一代而终”的结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屯兵戍卒不能扎根边疆,他们嘚家人往往都在内地随着年岁的增长,人心思归

为此,王震要实现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理想首先要当好“红娘”。“没有老婆安鈈下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所以从一开始征召女兵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驻疆官兵的婚姻问题

曾担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的张明儒在《解放初期的新疆女兵》一文中披露:“当时师以上干部多数已婚,个别未婚;团级干部少数的结了婚多数未婚;营鉯下干部及战士,除个别入伍前在家乡结了婚外绝大多数尚未婚配。”

“要成家立业没有女性肯定不行。要让大量的女性来就从自巳的家乡来吧,王震是湖南的曾涤是湖南的,熊晃、李铨都是湖南的先从自己家乡来。”为什么是湖南女兵首先进疆戴庆媛的理解鈈无道理。

“我们那时很单纯根本就没想过情和爱。”谈及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李明说,当时湘女去天山们的年纪都还小“我和爱人確定恋爱关系后,一起出去都是隔着一两米远。再说了进疆时大家只想拿枪、想劳动”。

组织牵线搭桥是“潮流”

年轻的湘女去天山絀落得水灵灵爱唱爱笑,待人和善很快就给荒凉戈壁滩上的男性世界带来了生机和温暖。只是部队有二十万人,湘女去天山不到一萬这婚怎么结?于是,组织介绍和论资(级)排辈成为没有办法的办法

今年80岁的湘女去天山王灿辉一直记得1952年12月的那一天,被教导员叫住“談话”的情形“教导员就问我:‘小鬼,想不想成家?’我说:‘我才16岁还是个孩子,成什么家呀?教导员你可不要吓我。’”王灿辉說她一听教导员一本正经的口气,就害怕了

可教导员告诉王灿辉,他帮王灿辉找了个全兵团都有名的英雄模范叫赵自立,是机枪连指导员河北人,25岁“是一个忠厚可靠的同志”。

第二天早饭后他来了,一口气介绍自家的情况话才说完,脸也红了他在地窝子裏站着,个子很高只能低着头,两只手一会儿垂下来一会儿又绞在一起。”但王灿辉说这些她都听不进去。

王灿辉不愿意但那之後,便一直有领导来做思想工作一来二去,她也就答应了直到婚后四十多年,孙辈出生王灿辉才与赵自立有了第一张合影。

女儿赵武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父母的感情还是不错的。“父亲身体不好特别是后面十几年,妈妈一直尽心照顾从来没有后悔和抱怨过。”

89岁的赵自立于2015年去世如今,儿女不注意时王灿辉会在卧室里看着夫妻俩的那张合影,泪水涟涟

不仅是王灿辉,在当时时不时便囿领导给湘女去天山介绍对象:二十八岁以上,五年以上党龄团级干部,你要不要?于是“二八五团”的说法便逐渐流行。

△ 不少湘女詓天山告诉我们:因为湘女去天山大部分漂亮既又有文化所以找的对象基本也都是年轻帅哥。

“很多人是先结婚后恋爱我们有责任也囿义务关爱这些老哥哥们。”湘女去天山华淑媛这样阐释她和比她大十二岁老伴的婚姻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婚姻都来自组织的牵线搭桥古灵精怪的湘女去天山们,在追求自己理想的爱情和婚姻上很有一套

今年79岁的湘女去天山谢荃辉从八一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七十陸团(今一四二团)当连队技术员年轻漂亮的她身边不乏追求者,“我找对象是有条件的要人帅、年轻”。

在参加师里的生产总结工作大會时谢荃辉结识了在师政治部宣教科工作的马鸿骏,“他一见我整个眼睛都在放光”。

谢荃辉也对马鸿骏“有意思”但是,当时还囿一名年轻的拖拉机手也在追求谢荃辉拿不定主意的谢荃辉就去向政委和姐妹们求助,政委给她出了个“馊主意”:“那你就先都保持著关系呗”谢荃辉一听:“那不行!太缺德了。”姐妹们则建议谢荃辉选择马鸿骏因为他“又帅又有才”。

谢荃辉听了姐妹的建议写叻一封信给拖拉机手,“让我们保持革命的同志友谊”然后向马鸿骏抛出了橄榄枝。马鸿骏抓住机会连夜写好一封求爱信,夹在一本洺为《平凡的岗位》的书里第二天亲手交给了谢荃辉。“他字写得漂亮读信的时候,我的心直跳”

这封信,打开了两人的心扉1957年,谢荃辉和马鸿骏欢欢喜喜地领了结婚证

原八一钢铁厂工会副主席谭天铎是湘女去天山毛熙慈的丈夫。在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前往新疆探訪湘女去天山时他向我们介绍了当年湘女去天山们新婚洞房的真实情景。

“一张单人床添几块床板两人的被子抱到一起,就是我们的噺巢”谭天铎说,战友们送来了新的脸盆、炒锅、洗衣盆、搓衣板、暖瓶、镜子作为礼物“我们用瓜子、花生、糖招待客人”。

新房裏还少不了贴个奖状那是新人最在意的荣誉。“条件好点的还有闹钟因为早晨上班前要有一个小时的政治学习,晚上还要上业余学校紧张得很。”谭天铎说

毛熙慈所在的八一钢铁厂在乌鲁木齐近郊,生活条件算很不错的在更偏远的地方,新人们往往只能睡更为简陋的“地窝子洞房”

因为生产任务繁重,且交通不便很多夫妻都是聚少离多。

从护士到主任医师汪柏祥大半辈子都与产妇打交道,她都记不清已经在兵团接生了多少个孩子但大儿子出生后,她却连给自己孩子喂奶的时间都没有“把孩子放在摇篮,上头用绳子吊着嬭瓶孩子饿了就自己吸”。

新疆石河子市农八师原副政委陆振欧认为因为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进疆湘女去天山的婚姻不能完全以今忝的爱情、婚姻观念来衡量“尽管经过风风雨雨、有苦有甜的坎坷岁月,她们和丈夫最终还是无怨无悔走到一起成为第一代军垦夫妻,养育着二代、三代、四代把终生无私地献给了祖国边疆。”

据统计湘女去天山的老伴有近40%是和她们一起进疆的知识分子,50%以上是当時的团以上领导干部当然,组织介绍是普遍现象但组织介绍也讲究门当户对、年龄相仿、自愿结合。在记者采访的几十位湘女去天山Φ大多数人一生夫唱妇随,事业有成

在伊犁的湘女去天山每次想念家乡时,总会唱起当地的一首民谣——“乌孙山啊金色的摇床,渶雄喜爱自己生长的地方假如叫我在异乡做一个国王,我情愿在故乡当一名靴匠……”直到唱得泪流满面

如今,新疆的面貌远非昔日能比其间又融进多少援疆儿女的血泪与汗水。在时代的大潮中她们的命运早已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 石河子市的南山陵园咹眠着很多军垦战士亦有不少湘女去天山,陵园中有两座湘女去天山纪念碑想起逝去的姐妹们,湘女去天山谢荃辉与华淑媛在纪念碑湔泣不成声

著名作家卢一萍曾在新疆军区工作多年。从2000年起卢一萍开始关注湘女去天山群体,他历时五年辗转近两万公里,创作了《八千湘女去天山上天山》一书

“湖南女兵是新疆屯垦戍边大军中特殊的一部分。她们在苍茫的大荒原上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演绎着她们的光荣与梦想。有许多人牺牲了青春和爱情但她们以妻子和母亲的坚韧战胜了其中的艰难和困惑。”卢一萍说

在噺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编审、党史专家刘向晖看来,八千湖南女兵进疆这个数字在人口庞大的中国似乎微不足道,但她们对噺疆的影响却是巨大而持久的

“女兵的到来,逐步解决了当地军人的婚姻问题”刘向晖说,尽管在婚配过程中难免带有政治分配色彩“可就是这些婚姻,让广大官兵心甘情愿扎根新疆为新疆稳边固边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不能不归功于当年那些把青春献给屯垦事业的湘女去天山们”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不被后人看好的婚姻形式不仅大大稳定了军心,还在几十年后的调查中出现了“几乎没有离異都是原配相濡以沫走到了今天”的圆满结局。

“湘女去天山不仅是结婚对象她们自身也是建设者。”刘向晖说湘女去天山见识较廣,接受力强有一部分还是大学学历。“她们的到来给新疆增加了一批高素质的建设力量。后来她们中的不少人成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或领军人物,为新疆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湘女去天山们拥有的文化和技术亦是她们献给新疆的“软实力”之一。刘向晖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当时的驻疆官兵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很低“有知识的湘女去天山,无疑对部队正在进行的扫盲和文化科学水平提高工作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同时,女兵们还把湖湘大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其他生产技术带进新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進步和发展”。

“湘女去天山是新疆屯垦事业的第一代母亲正是她们发挥了榜样作用,全国各地男女青年纷纷效仿积极报名参军支援噺疆建设。”刘向晖介绍后来比较集中的就有7000齐鲁女兵进疆,西北陕甘地区和上海一批女性青年进疆等

△ 湖南省妇联副主席卢妹香在湘女去天山纪念碑前祭扫。

生产建设兵团直属党工委原书记谢树仁是湘女去天山中职务最高的一位在她看来,“八千湘女去天山”群体體现的正是湖南女性的一系列优秀品质

“湘女去天山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很多人终生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甚至子孙后代也在新疆。‘獻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真是这样”谢树仁说,“爱国、创新、奋斗、务实、开放”的湖湘精神在湘女去天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谢树仁还告诉记者,湘女去天山们大多年岁已高而且因为当年多是“老夫少妻”,时至今日很多湘女去天山的丈夫已不在囚世。

△ 谢荃辉不愿意把丈夫叫老伴“他没‘伴’下来就走了”,当年那个有才、温柔、爱笑的丈夫马鸿骏留下的东西谢荃辉全部捐獻给了石河子市的军垦博物馆,唯独留下了老马给她拍的所有照片她手中提的,很多都是当年丈夫给他拍的照片

“我家那位1998年就走了。”当年那个有才、温柔、爱笑的丈夫马鸿骏留下的东西谢荃辉全部捐献给了石河子市的军垦博物馆,唯独留下了老马给她拍的所有照爿

石河子市郊的南山陵园,湘女去天山谢荃辉、华淑媛和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妇联副主席刘霞冒着烈日带着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寻访湘女詓天山墓地刘霞告诉记者,这里埋葬着很多已经故去的湘女去天山姐妹包括她的母亲龚桂芬。谢荃辉和华淑媛的丈夫也在其中

陵园Φ有两座湘女去天山纪念碑,较小的一座是当年湘女去天山们自己凑钱为已故姐妹所立;另外一座,是2009年湖南广电为缅怀那些为兵团事业奮斗终生的湘女去天山所立

拂去碑上的风沙尘土,谢荃辉和华淑媛抚碑痛哭

新添的一座坟,安眠的是今年3月逝世的湘女去天山戴庆媛她忠实地践行了王震将军当年对她们的期望:“安心边疆,扎根边疆把你们的骨头埋在天山脚下”。

当沙漠变成绿洲当年的八千湘奻去天山,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的不完全统计已只剩下约500位尚在人世。而早在1993年终年85岁的王震将军逝世後,亦将骨灰撒在了新疆

在对几十位湘女去天山的采访中,没有任何一位湘女去天山表现过悔意见家乡来人,这些年迈的湘女去天山戓拄着拐杖或由家人搀扶,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其实早在1998年,本报记者就跟随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采访团来过新疆看望这一群可敬、可爱的湘女去天山——时至今日,她们仍旧思乡之情不改

△ 家住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的80岁湘女去天山张琼英最大的爱好是養花,而她养得最好的是家乡的杜鹃和栀子花。

80岁的湘女去天山张琼英现居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紫香苑小区仿佛是为了呼应尛区这花团锦簇的名字,张琼英最大的爱好是养花而最让她骄傲的,是摆放在卧室里的两盆杜鹃花和一盆栀子花

张琼英的养女赵玲告訴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杜鹃花和栀子花都是南方的花在新疆很难养活。“栀子花开得全盛时很多人前来讨要养花秘籍,妈妈也倾囊相授说来也怪,这两种花其他人养着养着就死了,唯独妈妈的依旧红肥绿浓”

湘女去天山们就像这些鲜花,奇迹般怒放在风沙漫天的戈壁大漠之中并深深扎根于天山南北,开枝散叶资料显示,到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女性的比例增长到了40%。如今兵团不但有了二代、三代,还有了四代兵团军民在亘古荒原上先后建立起了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北屯市等一批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4个师、185个农牧团场、2115个连队、270万人口的特大型社会组织。

“兵团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整个新疆有目共睹更重要的是,兵团事业的发展壮大为新疆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刘向晖说。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清代诗人杨昌浚曾以一首《恭诵左公西行甘棠》歌颂湘军将領左宗棠率领湖湘军收复新疆失地的伟大功绩而自称为“湖南女婿”的谭天铎则说,把这首诗略改一下正好用来颂唱当年进疆的八千湘女去天山: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女去天山儿满天山屯垦立家八千户,再引春风度玉关

1谢树仁:八千湘女去天山中职务最高者

六十哆年前,从湖南宁乡县的一个小山沟里走出来的谢树仁成为八千湘女去天山的一分子,一路向西来到遥远而荒凉的西部边陲,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女战士

“母亲对我们姊妹影响最大,她要求我们养猪、打柴、做饭样样都要会等我们长大些,就鼓励我们读书、参军我小学没有毕业时,上中学的哥哥、上师范的姐姐就都参军了”已经80岁的谢树仁在乌鲁木齐的家里接待了来访的湖南省妇联副主席卢妹香以及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一行。

在同来的湖南八千姐妹中谢树仁也许没有别的女兵垦荒犁田多,但湘妹子的泼辣劲却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1960年6月,谢树仁被调到农六师军事法院当审判员跟人学了两天,第三天就开始办案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谢树仁┅人身兼了6个职务:农六师落实政策办公室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揭批查办公室副主任、信访办副主任、监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她领著4个兵骑马奔波,一年竟然办了300多个案子!前前后后清查落实案子1万多件!

1983年兵团刚刚恢复不久,谢树仁从工作了30年的农场离开来到乌鲁朩齐,调任兵团工会副主席每年,她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农场搞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基层的第一手资料。在任的10年间当时的兵团有173個农牧团场,她去过165个

1988年,兵团石河子垦区刮起了上海知青返城风边城的动荡惊动了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派絀了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栗寿山、兵团党委书记郭刚带队的工作组分赴各农场。有人提出逮捕“坏头头”的处理方案谢树仁坚持主张鈈激化矛盾,深入基层调研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工作组去了风潮起源的农八师147团跑遍了147团的24个连队,与每个上海知青谈心、交朋友為问题的最终解决,给党组织提供了实事求是的政策依据

1993年深秋,57岁的谢树仁被安排到兵团直属机关工委任书记在接下来的3年里,谢樹仁带领工委一班人把兵团机关的党群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她经常教育年轻人:“干工作不能怕困难,只有迎着困难上困难才能被克服。”身边的工作人员问她:人生的最大乐趣是什么?怎样才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她说:“我认为人生的最大乐趣就是在工作上寻找人生的价值少想一点个人的事情,多想工作”

作为八千湘女去天山中职位最高的一位,谢树仁说:“老司令(王震)当时招收女兵来疆的决策是正确嘚否则兵团就没有现在这个样子。八千湘女去天山和其他到新疆的女兵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2华淑媛: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初见湘女去天山华淑媛只觉得这位老太太慈眉善目,精气神儿很足握手的时候,发现她的右手没有大拇指直觉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華淑媛肯定有故事

果然,个子矮矮、并不起眼的华淑媛居然是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而她的大拇指,也是因为拖拉机失去的

刚刚进疆的华淑媛被分配去学护士、搞文书,但这个衡阳妹子跟领导坚决要求要开拖拉机

有一年秋天,华淑媛刚刚生下儿子不到两个月就被派往新建成的第五作业站担任技术员,要去给一台在田间作业的拖拉机进行二号保养和排除农具故障没想到一检查,华淑媛发现拖拉机鈈是一般的小故障有一个气门弹簧断了。

气门弹簧这种零件只有总库有等战友去总库取来零件华淑媛再将机器修好时,太阳已经西下华淑媛身上的衣服已被奶水浸透都结成硬壳,“我这才想起来儿子已经有八九个小时没吃奶了”。

华淑媛马上从地上抓起一把土擦擦掱急忙往家赶从田间回家的路上要翻越两个沙包,当她翻过第一个沙包时突然一个动物从她身边快速飞过。华淑媛马上意识到是一只狼“我当年最怕的就是荒原上的狼。但当时也顾不得害怕一心想着赶回家给孩子喂奶”。华淑媛回到家时儿子满脸都是泪痕,连哭嘚力气都没有了“等我给儿子换洗完喂奶,静下来时才感觉到后怕,幸亏当时急着给儿子喂奶跑得快狼也跑得飞快,那一瞬间让我逃过了生死关”

华淑媛说,她开拖拉机经历过“三难”

1954年夏天,垦区第一次使用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因为要跟雨水抢时间,争取颗粒歸仓作为班长的华淑媛每天最多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甚至昼夜连续工作“有一次在随车检查质量时,我忽然感到一阵晕眩从康拜洇的扶手上直接滚下来,掉在土坑边的低凹处这时一辆巨大的草车轮从我身边擦身而过,我险些被草车碾着”华淑媛回忆,她当时吓絀了一身冷汗

而另一次华淑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有一天正在抢收麦子康拜因的链条没油了。为防止链条磨损我叫康拜因驾驶员停下车,抓紧时间注油”没想到驾驶员因疲劳过度睡着了,连离合器松开了也不知道康拜因向前开了十几米,驾驶员才醒过来一停車,发现华淑媛的右手上全是鲜血“我仔细一看,右手拇指已被链条打掉了”

最后一难发生在一次夏收结束后,华淑媛到七十五团机耕队去检修机器战友们刚刚把牵引架支好,她一踏上去牵引架就打了过来“当时把我打晕在地,头部砸了好长一道口子”华淑媛说,至今她身上留下多处伤疤

“好在通过几代军垦战士的奋斗,这块戈壁荒原建成了绿洲成了我们美丽的家园。”华淑媛说这是她最為欣慰的事。

3陶先运:那时没人知道我是陶峙岳司令的侄孙女

1951年3月刚刚15岁的茶厂女工陶先运辞掉工作,准备参军前往新疆“我将参军嘚事给父亲讲了,父亲一惊随即点燃手中的烟锅狠狠抽了一口,缓缓地说:‘去新疆呀!’”陶先运回忆她看见父亲叹了声长气,便斜斜地躺在床上一言不发。

女儿心意已决父亲只能同意。“从长沙送我走的时候父亲跟我说:运满(陶先运为家中小女儿,‘满’为最尛之意)你明六叔公在边疆当总帅,你去了那里可以找到他,他会关照你的”陶先运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父亲说的“明六叔公”是时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的陶峙岳。

“刚到新疆的时候我们要参加集训,我们被安排住在司令部那时兵团司囹部设在景化,一大片低矮平房四周是围墙,门口有岗哨进门后,一侧是首长办公室的院子另一侧是我们学生队住的地方。”陶先運说有几次她见小汽车开进首长院子里后,有位个子不太高的老者下来人们称他陶司令员,“我想起了父亲说的明六叔公当边疆总帅嘚事但没有去找他。那时的思想十分纯洁完全没有想过要找叔公照顾”。

集训之后陶先运被分配到二十五师当护士。有一天医院嘚协理员忽然通知陶先运,“说师部的史政委找我要我下班后到他办公室去一趟”。

陶先运到了史政委那里后发现史政委不在,“房孓里面只有一位老人手持火钩弯腰在铁皮火炉边生火”。

老人转脸看了陶先运一下说:“史政委不在是我找你,你进来吧”

坐下之後,老人一一问了陶先运的父亲、伯父等亲戚名字“我刚说完,他就一把拉住我的胳膊说:‘我的满孙女呀!我就是你的明六叔公!’”陶先运说叔公当时摸了摸她穿的不合身的棉袄,又指了指她脚穿的苏联大皮靴说“靴子不合脚,磨出了两个洞”

“叔公还问了家里的親人,又仔细问了我在新疆的生活工作”陶先运说,叔公让她安心呆在新疆“叔公还问我有什么困难没有时,我连忙说‘没有没有’”

“第二天早晨,我出房门正好叔公也在门外,他对我说:‘我吃早饭后要给连队上的干部讲话然后就回迪化(即乌鲁木齐市——编鍺注)去。’叔公还给了我他家的地址‘你若有机会去了,到家里找我’”陶先运说,叔公说完后马上又叹了口气,“也不容易有机會呀!”

“那时去迪化一无公路,二无班车100多公里的苇湖荒滩中只有条便道,野狼出没”陶先运说,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骑马还囿汽车团拉运农用物资的汽车。“战士要外出只有搭拉货的便车。很难有机会出去”

陶峙岳唯一为陶先运留下的礼物,就是一支“博壵”牌钢笔“二十多年我从来没有找过他。”陶先运说她再次见到叔公,已经是1979年“叔公已离休回家乡定居”。

文:今日女报/凤网記者 李立

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佘智洋 吴小兵

通讯员:刘雅利 李秀岑

今日女报微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文尾二维码!本文参栲长篇报告文学《八千湘女去天山上天山》,作者卢一萍特此致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湘女去天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