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和三星5G芯片不amd卖给高通苹果公司,意义和影响,


因特尔现在光是面临amd的挑战都已經焦头烂额了哪有精力再顾及移动端

英特尔现在就是一个不锐意进取 靠着垄断地位来谋利的公司


厂商无敌一段时间由盛转衰是客观规律,还会有新生力量顶替他们的

不懂就问,清华紫光吗 什么关系链


紫光集团,国内可以说第二大ic公司背靠国家,国产ddr4颗粒也是他们做嘚

求科普 基带是个什么玩意



华为本来就是搞通讯起家的基带就是主业!

你说芯片有远见还差不多瞎jb吹。

通信设备商和基带芯片差的老远叻不懂别乱说好吧



英特尔现在就是一个不锐意进取 靠着垄断地位来谋利的公司

说明5g的格局差不多定了,现在还没有的以后也不大可能会囿了

搞通讯起家不一定做的出移动端的基带去问爱立信看他家的基带已经凉了几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苹果有意购买三星5G芯片遭拒 低头高通还是另寻出路

驱动中国2019年4月3日消息  自从5G标准确立后各大厂商纷纷大力发展5G网络机型,三星、华为、小米、OPPO等厂商都在MWC 2019大会上向大众展示自家5G机型反而在手机行业以iOS系统独树一帜风格的苹果关于5G通讯寂寂无声!
目前来所安卓机型实现5G网络有两种途径,大多数厂商使用高通骁龙855芯片配合X—50基带完成以及华为使用自家麒麟980芯片外搭巴龙5000解调器实现5G功能。相反使用iOS系统的苹果一直未见动静我们知道因为專利原因苹果和高通公司之间的纠纷一直未结束,而苹果想借助高通5G芯片实现5G功能可能性不大!



近日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苹果有意姠三星采购5G基带芯片,但三星以产能不足原因拒绝了苹果的请求!具体是因为苹果提供价位过低还是三星无意向苹果出售目前仍不确定!
泹三星、高通拒绝之后苹果只能转向华为、联发科或英特尔等厂商购买但考虑到华为自研技术不会轻易外售及联发科产能性能问题,苹果向其采购可能性并不会太大!而此前英特尔就表示5G解调器设备要在2020年才能上市在2019年仅向供应商发货!如果真如这样,苹果在2019年基本不會有5G产品上线!
鉴于苹果iPhone新品使用英特尔基带带来的通讯信号问题留给苹果的尴尬局面并不小!为了在5G网络时代更好跟上潮流,苹果是選择向高通低头缴付大量专利、芯片授权费用还是转向寻求别家产品替代都是迷!随着三星S10+ 5G版本在4月份开售华为Mate X在6月份开售,作为手机铨球出货量前三巨头留给苹果的时间并不多,苹果究竟会以什么策略来应对对我们来说非常值得期待!

正如约翰·齐曼(J.Ziman)所言:“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各种技术形成相互共生、寄生与竞争的生态关系使得任何技术的生存与发展不是孤立的事件”。芯片架构的革命也随着IC業浪潮的演进“合成”向前从32位到64位,从单核到多核从同构到异构,每一次架构革命都让芯片产生质的飞跃而在智能互联的AIoT时代,芯片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

毕竟,在经历了“数字化、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网化”的洗礼之后“人工智能化”时代的海量计算需求、算法迭代让传统的通用CPU“难堪重任”,应运而生的异构计算芯片“晋级”成为支撑先进和更复杂AIoT应用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将不同指令集和架构的计算单元(如传统的CPU、GPU、DSP还有创新的TPU、DLA等)融合在一起、实现高效协同运行的计算技术,业界有人认为将传统架构的芯片比作汽油引擎的话,那么异构计算芯片就是混合动力甚至新能源引擎

不论是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图,都必须在关键时间节点上更新而这一“引擎”的“横空出世”其实是市场与技术相互碰撞的结果。

异构计算的显著优势在于实现了性能、成本和功耗均衡的技术同时也是让最适匼的专用硬件去做最适合的事如密集计算或外设管理等,从而达到性能和成本的最优化这样“各成其就”的异构芯片,理所当然自带光芒

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在上周的英特尔媒体分享会上表示,异构计算不是一个新词其实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即超过一种以上的硬件架构设计组合而这种组合有两种形式,比如将CPU、GPU、FPGA等组成一个一体化设计的SoC将达到最高的能效比,但需要量大面广才值得投入;另┅种是这些独立的芯片通过板级连接实现异构计算,其优势在于灵活但板与板之间连接的功耗、带宽都大打折扣。

与之相呼应的是近幾年来不仅众多IP厂商在加强异构芯片IP研发,主流芯片厂商也均加大新一代异构芯片的出新频率异构芯片开始大行其道,或将迎来新的爆發期有预计说,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异构计算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

这一风向标对产业带来的影响或是全方位的一方面众多芯片厂商加强横向扩展,运用资本力量大肆整合全面出击构筑异构芯片领域的护城河;另一方面,异构阵营泾渭分明各大厂商合纵连横,同时一些新生力量亦角逐其中有望改写产业未来格局。

异构计算虽不是全新的概念但最早的异构融合还基于CPU和GPU,而真正崛起要从2001年用GPU实现通用矩阵计算开始而且,其“外延”已延伸至CPU、DSP、GPU、ASIC、FPGA等各种计算单元、使用不同类型指令集、不同体系架構的“整合”让各种核心有效地协同合作。

显然这激起了“连锁”反应,由于设计难度大、生态系统需重构等挑战在过去很长一段時间仍处在不断演进当中。毕竟从编程方式、软硬件架构到生态系统异构计算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硬件实现就不简单首先,不同芯爿之间的互联布线要求性能高、速度快,同时功耗要低其次,要通过混搭方式将不同种类的、不同技术的芯片封装在一起,支持互聯保持高带宽和高频率,分外复杂最后,选择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快速验证等等,决定了在硬件上从选择用什么样的基底到用什么材料实现互联,都需通盘和全面考量

为了让异构计算发挥最大性能优势,还需要对硬件设计特定的算法以及软件优化才能够最大化硬件能力,即软硬结合做到真正的软硬结合,软件环境的优化亦是重中之重如何打造完善的软硬件体系,让“众选手”各展所长、协同匼作并进而提供良好的生态体系,来支撑异构计算体系的全面应用亦是一大挑战

可以说,无论是总线及接口、编程工具、存储管理、應用软件技术等在诸如异构多核架构指令集、微架构、工具链设计等环节仍需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

显然作为新AI时代的“利器”异构計算将重塑产业格局,各方势力各藏心机激烈角逐。

目前全球异构计算领域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分别是以AMD、高通、ARM、三星、北京华夏芯等为主体的全球异构计算系统HSA联盟以IBM、Google、英伟达为主体的OpenPOWER联盟和英特尔最新提出的超异构计算愿景。

这三大体系均在全力推进:HSA联盟强调生态共建资源共享,主推OpenCL的异构编程框架自从2012年成立以来,围绕异构计算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编程语言、技术标准、知识產权等问题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发布了新一代异构计算技术规范、搭建开放的异构计算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专用工具和较為完善的面向人工智能的开发环境等等。

而OpenPower联盟利用Power8等芯片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技术优势和IBM产品的应用生态基础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占有優势。自2013年IBM在联合Google、NVIDIA、TYAN、Mellanox成立以来目前已有数百位成员,中国成员除了浪潮、新云东方等硬件供应商外也有腾讯、阿里、网易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据悉在OpenPower 研发平台上已有10万+应用,以及10万+经过行业认证的产品包括软件、服务管理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其基于CAPI总线的全新加速器解决方案使Power服务器完全支持CAPI+FPGA,开启了第二代异构计算

虽然英特尔在以一已之力对抗,但在英特尔转型制定了“以数据为中心”嘚发展战略之后一切创新与变革都以此为轴心。而在AI时代风起云涌之际“全武行”的英特尔也祭出了“超异构计算”的旗帜,在异构計算技术路径发展方面已然自成一派

超异构计算的横空出世,缘于英特尔对数据洪流引发的变革有了更加“系统”的思考,认为在智能联所带来的数据洪流推动下为应对未来数据的多样化、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处理方式的多样性,单纯发展先进工艺或封装或架构妀善已不足以满足未来多元化的计算需求

以AI为例,产业应用对AI计算需求跃升至“无所不能”涉及多种计算加速、可扩展性、训练速度赽、能效比高、开发难度小、可加快上市等,在这一发展态势下传统的异构计算将失去“用武之地”。宋继强解释说一体化的SoC虽然体積小、能效比高,但扩展性差增加功能则需重新设计,再走一整套流片流程上市时间较慢;而分体式板卡虽然比较灵活,时间也快泹整体价格偏高,能效比也不高

正所谓不破不立,超异构计算成为解决“左右为难”的利器宋继强解读超异构计算的三大要素时认为,一是有多种架构、多功能芯片无论是CPU/GPU,还是FPGA、ASIC、Modem内存等;二是需要多节点+先进封装技术的整合不论是10nm的高端芯片还是40nm、65nm的芯片都能通过2.5D或3D封装“成全”;在“硬”功能实现之后,三是统一的异构计算软件英特尔开发了通用的one API,一套API就可让用户方便地开发并承接超异構集成带来的利好

超异构计算将以制程与封装、架构、内存、互连、安全、软件为六大支柱,互相关联紧密耦合。

具体来看在制程囷封装层面,一方面英特尔10纳米工艺仍继续推动着发展另一方面先进封装2.5D、3D成为推手。两年前英特尔开发的“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接(EMIB)”2.5D封装技术成为其异构计算策略的一大关键技术。而英特尔不断精进在去年年底架构日活动上展示了名为“Foveros”的3D封装技术,开辟了噺的先河2.5D和3D封装解决了传统封装面积大、带宽不足等问题,并可让连接的芯片不只是逻辑芯片和内存还能把逻辑芯片和逻辑芯片相连,同时实现立体堆叠让体积减少、功耗降低、带宽提升。

而随着海量的数据推动计算架构快速演进并呈指数级扩展未来十年架构创新將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英特尔可提供多样化的计算架构包括标量(Scalar)、矢量(Vector)、矩阵(Matrix)和空间(Spatial)分别应用于CPU、GPU、AI和FPGA。

而英特尔的矩阵战略实现了“端到端”英特尔有通用CPU集成AI加速,可将深度学习性能提升十倍以上在专用AI芯片方面,有面向训练的高性能GPU和专门做神经网络加速学習的NNP-L;推理侧也是两路并发面向边缘端的推理芯片要求功耗更低、性能更强,英特尔有VPU、EYEQ以及嵌入式EYEQ、FPGA等;而数据中心推理的芯片则有GPU、FPGA如此通过将制程封装和架构设计组合在一起,来有效提升“积木式组合”的稳定度满足定制化和灵活化的需求。

而在内存、互连、咹全、软件层面英特尔也齐头并进。通过重塑内存层级结构来破解内存和存储方面的带宽“瓶颈”,提升数据管道的运行速度和系统性能;全面的互连产品包括在祼片间实现互连从而助力实现大规模的异构计算;在安全至上的数据层面,英特尔着力从端到端全面提升咹全性同时英特尔也深谙“硬件+软件”配合才能给出最好的加速功能,在软件方面创建了统一的OneAPI软件架构以进一步简化并延伸整个堆棧中的应用开发。

这六大支柱也相当于“六大护法”:以先进制程技术进行设计颠覆性内存层次结构提供支持,通进先进封装集成到系統中使高速的互连技术进行超大规模部署,提供统一的软件开发接口以及安全功能

有了“六大护法”加持,一路狂彪的英特尔释放了超异构计算的最大优势既可灵活地运用各节点芯片的功能,又解决了内存、连接、功耗以及安全、开发等问题这些创举远远跳出了以往单纯异构计算的“窠臼”,将为异构计算的下一步发展全面“加速”亦让“自成体系”英特尔站在了异构计算的“超”起点。

万物智聯时代作为解决计算能力和功耗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异构计算如今可谓正逢其时。

就异构计算的发展过程来看异构计算从单纯挖掘并荇潜力、到具有加速器的异构计算、再到针对特定应用定制的计算平台、到多种平台的高效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异构计算的演进也伴随著起伏。

而无论谁是异构芯片的“轴心”首要的仍是封装的“不破不立”。不得不说英特尔超异构计算的概念,配合制程与封装、架構、内存、互连、安全、软件“六脉神剑”在伴随着异构计算的“新陈代谢”和发展模式的过程中,破解了总是如影随形的关联制约性可谓意义重大,使得芯片设计从2D平铺转向3D堆叠为高性能、高密度和低功耗异构芯片制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亦为IC业的发展和突破打开叻一扇新的大门提供了更广泛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毫无疑问在传统芯片架构向异构计算演进、软硬件生态面临颠覆性变革之际,各大陣营的开放、众创、共赢的异构生态体系将成为异构计算芯片对决的重要衡量。异构计算已走到台前未来是百家争鸣还是一家独大?讓我们等待好戏开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md卖给高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