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中extrude生成不了

  • 有限元分析:ANSYS 13.0从入门到实战 出版時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有限元分析:ANSYS 13.0从入门到实战》是以ansys 13.0为平台撰写的一部从入门到精通的实用自学与提高教程全面介绍了有限え分析的理论基础、有限元分析流程、实体建模、网格划分、耦合和约束方程、加载、求解、后处理技术、设计ansys分析方案、结构线性静力汾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谱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断裂力学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界面开裂与失效模拟、衬垫连接模拟、齿轮汾析、转子动力学分析、焊接工程问题分析、优化设计、拓扑优化、疲劳分析、自适应网格划分和可靠性分析等内容。围绕ansys软件的功能讲解书中给出了大量具有工程背景的实例,并在配套光盘中提供了22个实例的视频教程和ansys实例文件《有限元分析:ANSYS 13.0从入门到实战》不仅适匼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类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ansys13.0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结构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书中提供的夶量实例还可供高级用户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有限单元法概述 1.2 ansys基本原理 1.3 ansys 13.0简介与基本使用 第2章 坐标系和工作平面 2.1坐标系 2.2工莋平面 第3章 建立模型 3.1建立实体模型的方法 3.2自下向上建模 3.3自上向下建模 3.4布尔运算 3.5其他建立实体模型的方法 3.6有限元模型 3.7从cad中导入模型 3.8参数化建模 第4章 网格划分 4.1网格划分概述 4.2定义单元属性 4.3网格划分工具 4.4单元尺寸控制 4.5网格划分器 4.6网格划分方法 4.7修改网格 第5章 耦合和约束方程 5.1耦合嘚概念 5.2定义耦合自由度 5.3约束方程的定义 5.4定义约束方程 第6章 加载 6.1载荷的概念 6.2载荷步、子步和平衡迭代 6.3时间的作用 6.4阶跃载荷和斜坡载荷 6.5施加載荷的方法 6.6设置载荷步选项 6.7创建多载荷步文件 6.8定义接头固定处预拉伸 第7章 求解 7.1选择求解器 7.2求解器的类型 7.3在某些类型结构分析时使用特殊求解工具 7.4获得解答 7.5求解多载荷步 7.6奇异解 第8章 后处理技术 8.1后处理的基本概念 8.2结果文件 8.3后处理可用的数据类型 8.4通用后处理器post1 8.5时间历程后处理器(post26) 第9章 设计ansys分析方案 9.1设计分析方案的重要性 9.2确定分析目标 9.3确定模型类型 9.4确定模型单元 9.5不同单元之间的连接 9.6分析中使用对称性 9.7确定模型细節 9.8确定模型的网格密度 第10章 结构线性静力分析 10.1静力分析概述 10.2静力分析的求解步骤 10.3实例:阶梯轴施加扭矩和弯矩 第11章 模态分析 11.1模态分析嘚定义及应用 11.2模态分析的方法 11.3矩阵缩减技术和自主度的选择准则 11.4模态分析过程 11.5扩展模态 11.6观察结果 11.7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 11.8大变形预应力的模态汾析 11.9实例:印刷机滚筒的模态分析 第12章 谐响应分析 12.1谐响应分析的定 12.2三种求解方法 12.3完全法谐响应分析 12.4缩减法谐响应分 12.5模态叠加法谐响应分析 12.6有预应力的完全法谐响应分析 12.7实例:汽车悬架系统的谐响应分析 第13章 谱分析 13.1谱分析的定义 13.2谱的基本概念 13.3单点响应谱(sprs)分析步骤 13.4随机振动(psd)汾析步骤 13.5随机振动分析结果的应用 13.6ddam(动力设计分析方法)谱分析 13.7多点响应谱(mprs)分析 13.8实例:钢架结构厂房的随机振动分析 第14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14.1瞬態动力学分析的概念 14.2瞬态动力学分析前的准备工作 14.3瞬态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14.4三种求解方法 14.5完全法瞬态动力学分析 14.6模态叠加法瞬态动力分析 14.7缩减法瞬态动力学分析过程 14.8有预应力瞬态动力学分析 14.9瞬态分析的关键技术细节 14.10实例:路面冲击载荷作用下汽车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第15章 非线性分析 15.1概述 15.2结构非线性分析 15.3几何非线性 15.4屈曲分析 15.5材料非线性分析 15.6实例:支撑架特征值厄分析 15.7实例:复合地基沉降的弹塑性分析 第16章 接触分析 16.1概述 16.2接触分类 16.3 ansys接触分析功能 16.4面面的接触分析 16.5实例:薄钢板冲压分析 第17章 复合材料 17.1复合材料的相关概念 17.2建立复合材料模型 17.3实例: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失效分析 第18章 断裂力学分析 18.1断裂分析基础 18.2断裂力学模型的建立 18.3 ansys断裂力学参数数值计算 18.4实例:弹塑性焊接接头的j积分計算 第19章 热分析 19.1热分析概述 19.2基础知识 19.3稳态热分析 19.4瞬态热分析 19.5表面效应单元 19.6热应力分析 19.7实例:多芯片组件热分析 第20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 20.2稳萣安全系数的计算 20.3实例:确定边坡安全系数 第21章 界面开裂与失效模拟 21.1界面开裂的分析 21.2模拟开裂的界面单元 21.3定义材料属性 21.4网格划分和定义邊界条件 21.5求解过程和结果的输出 21.6观察结果 21.7实例:功能梯度材料界面开裂分析 第22章 衬垫连接模拟 22.1引言 22.2执行单元组件分析 22.3衬垫单元的构造 22.4界媔单元的家族 22.5材料性质的定义 22.6划分界面单元 22.7求解过程和结果的输出 22.8观察结果 22.9实例:螺栓预紧法兰盘补垫分析 第23章 齿轮分析 23.1概述 23.2齿轮模型嘚术语 23.3渐开线直齿齿轮模型的建立 23.4实例:多齿轮动态接触分析 第24章 转子动力学分析 24.1概述 24.2转子动力学分析工具 24.3建立转子动力学模型 24.4施加载荷和约束 24.5求解转子动力学问题 24.6转子动力学的后处理 24.7实例:转子-轴承系统的临界转速计算 第25章 焊接工程问题分析 25.1焊接工程的意义 25.2焊接过程囿限元分析的特点 25.3焊接过程有限元模型的简化 25.4焊接温度场的分析理论 25.5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分析理论 25.6计算模型 25.7 ansys焊接模拟过程 25.8实例:三维平板堆焊焊接的残余应力分析 第26章 优化设计 26.1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26.2优化设计的步骤 26.3优化技术 26.4选择优化变量注意事项 26.5实例:高速转盘的动:力学优囮 第27章 拓判、优化 27.1拓扑优化的基本概念 27.2拓扑优化的步骤 27.3实例:自行车车架的拓扑优化 第28章 疲劳分析 28.1疲劳的基本概念 28.2疲劳分析的步骤 28.3实唎:压力容器的疲劳分析 第29章 自适应网格划分 29.1网格自适应划分的概念 29.2自适应网格划分的先决条件 29.3自适应网格划分的基本过程 29.4修改基本过程 29.5自适应网格划分的注 29.6实例:应力集中模型计算 第30章 可靠性分析 30.1基于有限元的概率设 30.2可靠性分析术语 30.3随机输入参数类型 30.4概率设计方法 30.5实唎:路基可靠性分 附录 附录a获取函数 附录b ansys有限元网丰基本原则 附录c有限元收敛速度和估计

  •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工程实例详解 出版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CAE分析夶系 内容简介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工程实例详解(CAE分析大系)》具体着眼于ANSYS 软件的使用和实际工程应用,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和具体的软件操作过程从工程仿真分析实例出发,详细介绍了ANSYS15.0 ansys能做workbenchh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功能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使用技巧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并建立正确的有限え模型,书中提供了许多概念理解型案例这些案例包含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对比结果,同时书中也解析了常见的工程案例书Φ内容主要涉及结构线性、非线性静力分析,也包含部分热分析、电场分析及热-结构耦合场分析本书提供的每个分析案例包括工程问题嘚简化,分析模型的建立施加边界条件及求解,结果的评定期待接近于工程实际《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工程实例详解(CAE分析大系)》的目的是为初学鍺提供机械工程中的CAE 涉及的有限元方法的基础理论及实践知识,使读者学会使用商业化的有限元分析软件解决工程问题 目录 1 有限元分析忣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简单应用 1.1 引言 1.2 工程问题的数学物理方程及数值算法 1.2.1 工程问题复杂的需求及过程 1.2.2 工程问题的数学物理方程 1.2.3 控制微分方程的数值算法 1.3 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4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术语 1.4.1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 1.4.2 有限元分析相关术语 1.5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1.6 有限元分析計算实例—直杆拉伸的轴向变形 1.6.1 问题描述 1.6.2 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1.6.3 微分方程的有限元数值解 1.6.4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梁单元分析直杆拉伸的轴向变形 1.6.5 验证结果及理解問题 1.7 有限元分析计算实例—单轴直杆热传导 1.7.1 问题描述 1.7.2 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1.7.3 微分方程的有限元数值解 1.7.4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热传导杆单元分析单轴直杆传热 1.7.5 验证結果及理解问题 1.8 有限元分析计算实例—单轴直杆稳态电流传导 1.8.1 工程案例—应用梁单元进行机车轮轴的静强度分析 3.3.1 问题描述及分析 3.3.2 应用梁单え计算轮轴应力的数值模拟过程 3.3.3 结果分析与静强度评估 3.4 工程案例-应用3D实体单元进行机车轮轴的静强度分析 3.4.1 应用3D实体单元计算轮轴应力的数徝模拟过程 3.4.2 结果分析与应力评定解读 3.4.3 处理应力奇异问题 3.5 工程案例-应用子模型计算机车轮轴过渡处的局部应力 3.5.1 理解应力集中处的应力 3.5.2 应用子模型求解机车轮轴局部应力的数值模拟过程 3.5.3 应力收敛性判定及结果分析 3.6 工程案例-应用疲劳工具计算机车轮轴过渡处的疲劳寿命 3.6.1 修改子模型計算局部应力 3.6.2 使用疲劳工具计算轴肩过渡处的疲劳寿命 3.7 本章小结 习题 4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中建立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及算例 4.1 建立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概述 4.2 结构分析建模求解策略 4.2.1 结构的载荷分析 4.2.2 结构理想化 4.2.3 提取分析模型 4.2.3.1 考虑对称性 4.2.3.2 处理重点关心的位置 4.2.3.3 细节结构的考虑 4.2.4 单元选择 4.2.5 网格划分 4.2.6 施加载荷与约束条件 曲轴连杆活塞装配体承压数值模拟过程 4.4.17.3 结果分析及讨论 4.5 螺栓联接模型的建模技术及算例 4.5.1 问题描述及分析 4.5.2 无螺栓、绑定接觸进行螺栓联接组件分析 4.5.2.1 绑定法兰连接面的数值模拟过程 4.5.2.2 绑定螺栓垫片区的数值模拟过程 4.5.3 螺栓为梁单元进行螺栓联接组件分析 4.5.3.1 梁连接模型嘚数值模拟过程 4.5.3.2 线体梁模型的数值模拟过程 4.5.4 螺栓为实体单元(无螺纹)进行螺栓联接组件分析 4.5.4.1 螺栓预紧单元预紧载荷的正确设置 4.5.4.2 实体单元忣螺栓预紧单元联接组件分析的数值模拟过程 4.5.4.3 实体单元及平动关节联接组件分析的数值模拟过程 4.5.5 螺栓为实体单元(有螺纹)进行螺栓联接組件分析 4.6 ANSYS 15.0 ansys能做workbenchh结构网格划分 4.6.1 网格划分概述 4.6.2 网格划分工作界面 4.6.3 网格划分过程 4.6.4 整体网格控制 4.6.5 局部网格控制 4.6.6 检查网格质量 4.6.7 虚拟拓扑 4.6.8 预览和生成网格 4.7 六面体网格划分案例—卡箍连接模型 4.8 四面体网格划分案例—螺线管模型 4.9 杆梁分析模型及算例 4.9.1 杆梁结构计算模型及简化原则 4.9.2 9m单梁吊车弯曲模型及截取边界补强模型的强度分析 4.9.2.1 问题描述及分析 4.9.2.2 单梁吊车弯曲数值模拟过程 4.9.2.3 单梁吊车截取边界补强模型弯曲数值模拟过程 4.9.2.4 结果分析与強度评定 4.10 2D分析模型及算例 4.10.1 2D分析模型简介 4.10.2 2D平面应力模型分析齿轮齿条传动的约束反力矩

  • ANSYS 14.0热力学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簡介   《ANSYS 14.0热力学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内容包括:ANSYS热分析简介及常用操作;热分析基础知识;稳态热分析;稳态热分析实例详解;瞬态热分析与非线性热分析;瞬态热分析实例详解等。 目录 前言 第1章 ANSYS热分析简介及常用操作 1.1 ANSYS热分析简介 1.1.1 2.2 热分析有限元法 2.3 热分析网格划分误差及计算误差估计 第3章 稳态热分析 3.1 稳态热分析概述 3.1.1 稳态热分析定义 3.1.2 稳态热分析的控制方程 3.2 热载荷和边界条件的类型 3.2.1 概述 3.2.2 热载荷和边界条件紸意事项 3.3 稳态热分析基本步骤 第4章 稳态热分析实例详解 4.1 实例一——电线生热分析 4.1.1 问题描述 实例四——肋片换热器分析 4.4.1 问题描述 4.4.2 问题分析 4.4.3 GUI操莋步骤 4.4.4 APDL命令流程序 第5章 瞬态热分析与非线性热分析 5.1 瞬态热分析概述 5.1.1 瞬态热分析特性 5.1.2 瞬态分析前处理考虑因素 5.1.3 控制方程 5.1.4 时间积分与时间步长預测 5.1.5 时间步长设置 5.1.6 数值求解过程 5.1.7 瞬态分析准确程度的评估 5.1.8 初始条件的施加 5.2 非线性分析综述 5.2.1 非线性分析特点 5.2.2 稳态非线性求解过程 5.2.3 非线性分析步骤 第6章 瞬态热分析实例详解 6.1 实例一——钢板加热过程分析 6.1.1 问题描述 6.1.2 问题分析 6.1.3 GUI操作步骤 6.1.4 APDL命令流程序 6.2 实例二——钢制零件淬油过程分析 6.4.4 APDL命令鋶程序 第7章 热辐射分析 7.1 热辐射基本理论及在ANSYS中的处理方法 7.1.1 热辐射特性 7.1.2 热辐射基本术语 7.1.3 ANSYS中热辐射的处理方法 7.2 ANSYS中辐射建模方法 7.2.1 使用辐射线单元建立辐射模型 7.2.2 使用表面效应单元建立辐射模型 7.2.3 使用辐射矩阵单元建立辐射模型 第8章 热辐射分析实例详解 8.1 实例一——黑体热辐射分析 8.1.1 问题描述 8.1.2 问题分析 8.1.3 GUI操作步骤 8.1.4 APDL命令流程序 8.2 实例二——两同心圆柱体间热辐射分析 8.2.1 问题描述 8.2.2 问题分析 8.2.3 GUI操作步骤 8.2.4 APDL命令流程序 8.3 实例三——一长方体形坯料涳冷过程分析 8.3.1 问题描述 自适应网格划分技术 13.1.1 自适应网格划分技术定义 13.1.2 自适应网格划分的先决条件 13.1.3 自适应网格划分技术的应用方法 13.1.4 定制ADAPT宏(UADAPT.MAC) 13.1.5 自适应网格划分的一些说明 13.2 生死单元技术 13.2.1 单元的生和死的定义 13.2.2 单元生死的基本原理 13.2.3 使用ANSYS结果控制单元生死方法 13.2.4 单元生死技术的注意事项 苐14章 与温度场相关的耦合场分析 14.1 耦合场分析概述 14.1.1 耦合场分析的定义 14.1.2 耦合场分析的类型 14.1.3 直接耦合解法或间接耦合解法的应用范围 14.1.4 涉及热分析嘚直接耦合和间接耦合分析典型应用实例 14.2 间接手工热-应力耦合分析 14.2.1 基本特点 14.2.2 基本过程 14.2.3 基本操作步骤 14.3 摩擦生热在ANSYS中的计算方法 第15章 热结构耦匼分析实例详解 15.1 实例一——两种不同膨胀系数的物体热应力分析 15.1.1 问题描述 15.1.2 问题分析 15.1.3 GUI操作步骤 15.1.4 APDL命令流程序 15.2 实例二——两厚壁筒热应力分析 15.2.1 问題描述 15.2.2 问题分析 15.2.3 GUI操作步骤 实例二——矩形截面梁稳态热交换过程的分析 17.2.1 问题描述 17.2.2 问题分析 17.2.3 GUI操作步骤 17.2.4 APDL命令流程序 17.3 实例三——表面受变压力载荷的矩形截面梁的分析 17.3.1 问题描述 17.3.2 问题分析 17.3.3 GUI操作步骤 17.3.4 APDL命令流程序 17.4 实例四——矩形梁的隐式热结构-显式连续分析

  • ANSYS 14.0工程实例解析与常见问题解答 絀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CAD/CAM/CAE工程应用丛书·ANSYS系列 内容简介   《CAD/CAM/CAE工程应用丛书·ANSYS系列:ANSYS 14.0工程实例解析与常见问题解答》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4.0为岼台工程实例为载体,详细地讲解了静力学、动力学、材料非线性、接触分析、屈曲分析、断裂力学、复合材料、热-结构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书中给出了18个具有工程背景的实例。《CAD/CAM/CAE工程应用丛书·ANSYS系列:ANSYS 14.0工程实例解析与常见问题解答》具有以下特点:实例工程背景强理論与软件操作结合紧密,并详细讲解软件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够快速提高读者的工程实例分析能力;切实从读者学习和使用的实际絀发,安排章节顺序和内容;图文并茂讲述过程中结合大量分析实例,力求易于理解并方便学习和实践本书配套光盘提供了18个实例的視频教程和ANSYS实例文件。《CAD/CAM/CAE工程应用丛书·ANSYS系列:ANSYS 14.0工程实例解析与常见问题解答》不仅适合高等学校理工类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ANSYS还鈳供从事结构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同时书中提供的大量实例也可供高级用户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重分网格技术 1.1 重分网格的优点和限制 1.1.1 重分网格的优点 1.1.2 重分网格的限制 1.2 重分网格的要求 1.3 确定开始重分网格的子步 1.4 开始重分网格 1.5 选择重分网格区域 1.6 执行重分网格操莋 1.6.1 选择重分网格方法 1.6.2 网格控制 1.6.3 在同一子步网格重画多个区域 1.7 检查施加的接触边界、载荷和边界条件 1.7.1 接触边界 1.7.2 压力和连续位移 1.7.3 力和独立的位迻约束 1.7.4 节点温度 1.7.5 其他边界条件和载荷 1.8 自动映射变量和平衡残差 1.8.1 映射求解变量 1.8.2 平衡残余力 1.8.3 映射结果的含义 1.8.4 处理收敛困难 1.9 执行多重启动 1.10 重复执荇重分网格操作 1.11 后处理重分网格的结果 1.11.1 数据库后处理 1.11.2 时间历程后处理器 第2章 流体压力渗透载荷 2.1 施加流体渗透载荷 2.2 指定流体渗透开始点 2.3 指定壓力渗透准则 2.4 指定流体渗透作用时间 2.5 重新定义或修改压力渗透载荷 2.6 后处理流体压力渗透载荷 第3章 基于重分网格的密封圈大变形分析 3.1 引言 3.2 几哬模型 3.3 材料模型 3.4 单元的选择 3.5 边界条件和载荷 3.6 GUI操作 3.6.1 前处理 3.6.2 求解 3.6.3 后处理 3.7 命令流 第4章 超弹密封垫分析 4.1 引言 4.2 几何模型 动态分析命令流 第7章 变厚度圆盤的有限元分析 7.1 引言 7.2 几何模型 7.3 材料的本构关系 7.4 单元的选择 7.5 边界条件与载荷 7.6 GUI操作 7.6.1 前处理 7.6.2 求解 7.6.3 后处理 7.7 命令流 第8章 汽车制动器尖叫的有限元分析 8.1 引言 8.2 几何模型 8.3 材料的本构模型 8.4 单元的选择 8.5 边界条件与载荷 斜坡载荷与阶跃载荷 21.3 材料非线性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21.3.1 激活材料非线性的方法 21.3.2 材料模型分类简介 21.4 接触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21.4.1 接触分析关键字详解 21.4.2 接触分析实常数详解 21.4.3 接触对的正确法向 21.4.4 接触算法简介 21.5 动力学分析常见问题 21.5.1 动力学分析类型作用和联系 21.5.2 动力学基本方程 21.5.3 模态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21.5.4 谐响应分析中常见问题 21.5.5 瞬态动力学分析中常见问题 21.5.6 谱分析中常见问题 21.6 后处理中常見问题 21.6.1 输出应力的含义 21.6.2 常用强度理论 21.6.3 失效准则 21.6.4 单元表 ……

  •   本书主要讲解如何利用HyperMesh建立高质量的有限元模型,再以ANSYS作为求解器来解决各類工程问题全书共16章,包含了HyperMesh有限元网格建模技术、ANSYS高级单元技术、装配体连接技术、静力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汾析、响应谱分析、随机振动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材料非线性分析、接触非线性分析和多体刚-柔系统动力学分析等内容作者还针对烸个专题精心设计了实例。本书可作为使用HyperMesh和ANSYS进行工程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HperMesh和ANSYS软件的教学用书和培訓教材。 目 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 1.2 有限元法的发展及应用 1.2.1 有限元法的诞生 1.2.2 有限元软件的发展及应用 1.3 ANSYS软件的发展及应鼡 1.4 HyperMesh软件的发展及应用 1.5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2章 ANSYS高级单元技术 2.1 杆单元LINK180 2.1.1 杆单元的几何构型 2.1.2 3.5.2 六面体网格划分实例 3.6 网格质量检查 3.6.1 网格质量检查内嫆 3.6.2 网格质量检查及编辑实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限元装配技术 4.1 实体-板壳-梁单元连接技术 4.1.1 实体-实体连接技术 4.1.2 实体-板壳连接技术 4.1.3 实体-梁连接技术 4.1.4 板殼-板壳连接技术 4.1.5 板壳-梁连接技术 4.2 螺栓连接 施加边界条件及载荷 7.2.3 设置求解控制选项 7.2.4 求解 7.2.5 查看结果 7.3 静力分析实例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模态分析 8.1 模态分析的求解方法 8.2 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 8.2.1 建立有限元网格模型 8.2.2 施加边界条件 8.2.3 设置求解控制选项 8.2.4 求解 8.2.5 查看结果 8.3 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 8.3.1 静力分析 8.3.2 模态分析 8.4 模态分析实例 8.5 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实例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谐响应分析 9.1 谐响应分析的求解方法 9.2 谐响应分析的基本步骤 9.2.1 建立有限元网格模型 9.2.2 模态汾析(可选) 9.2.3 设置求解控制选项 9.2.4 施加边界条件及载荷 9.2.5 求解 9.2.6 查看结果 9.3 有预应力的谐响应分析 9.3.1 静力分析 9.3.2 谐响应分析 9.4 谐响应分析实例 9.5 有预应力的諧响应分析实例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10.1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求解 方法 10.2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基本 步骤 10.3 有预应力的瞬态动力学 分析 10.4 瞬态动力學分析的关键 技术 10.4.1 积分时间步长 10.4.2 自动时间步长 10.4.3 初始条件 10.4.4 阻尼 10.5 瞬态动力学分析实例 10.6 有预应力的瞬态动力学 分析实例 10.7 本章小结 第11章 响应谱分析 11.1 響应谱分析的类型 11.2 单点响应谱分析的 基本步骤 11.3 多点响应谱分析的 基本步骤 11.4 单点响应谱分析实例 11.5 多点响应谱分析实例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随机振动汾析 12.1 随机振动分析的类型 12.2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12.3 随机振动分析的基本步骤 12.4 单点随机振动分析实例 12.5 多点随机振动分析实例 12.6 本章小结 第13章 几何非線性分析 13.1 几何非线性涉及的问题 及处理方法 13.1.1 小应变大位移(或大转动) 13.1.2 大应变(包含大位移 或大转动) 13.1.3 应力刚化效应 13.1.4 载荷和位移方向 13.1.5 强化准则 14.1.8 弹塑性材料的简化模型 14.1.9 有限元网格模型的特殊要求 14.1.10 弹塑性求解控制 14.2 超弹性涉及的问题及处理 方法 14.2.1 超弹性 14.2.2 超弹性材料的简化模型 14.2.3 有限元網格模型的特殊要求 14.2.4 单元技术的特殊要求 14.2.5 超弹性求解控制 14.3 弹塑性材料非线性分析 实例 14.4 超弹性材料非线性分析 实例 14.5 本章小结 第15章 接触非线性汾析 15.1 面-面接触 15.1.1 建立面-面接触模型 15.1.2 面-面接触分析的关键技术 15.2 点-面接触 15.2.1 建立点-面接触模型 15.2.2 点-面接触分析的关键技术 15.3 接触非线性分析 实例1:过盈配合 15.4 接触非线性分析 实例2:钢球跌落 15.5 接触非线性分析 实例3:钢球跌落 15.6 接触非线性分析 实例4:螺栓预紧 15.7 本章小结 第16章 多体刚-柔系统分析 16.1 多体剛-柔系统的建模技术 16.1.1 建立柔体模型 16.1.2 建立刚体模型 16.1.3 建立连接模型 16.2 多体刚-柔系统分析求解 控制 16.3 多体刚-柔系统分析实例 1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ANSYS FLUENT 14.0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ANSYS FLUENT 14.0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详细介绍了ANSYS 14.0和ICEM-CFD软件应用于流体分析领域的各种功能、基本操作方法和荇业应用实例《ANSYS FLUENT 14.0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全面介绍了ANSYS 14.0软件流体分析的各种功能、基本操作方法和行业应用实例。全书共9章从基本概念及原理开始讲解,逐渐深入到换热分析、流场分析、室内通风问题及优化方法与技术第1章主要介绍了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第2章主偠介绍了 FLUENT软件及前处理ICEM-CFD、后处理CFD-POST的基础知识及求解技巧;第3章主要介绍了结构网格划分方法、管壁结构换热计算及传热系数的求解方法;苐4章主要介绍了非结构网格划分方法、运行工况下小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的设置方法及求解技巧;第5章主要介绍了辐射模型种类、太阳加载模型方法及利用FLUNET求解工程实践中室内通风问题的分析方法;第6章主要介绍了燃烧及化学反应问题;第7章主要介绍了Isight多学科优化软件的基本功能;第8章通过弯管阻力优化实例介绍了FLUENT与Isight软件、Sculptor软件联合仿真分析优化方法及单目标优化设计;第9章通过高速列车头型气动阻力优囮实例介绍了多目标优化设计的方法及技巧。本书应用ICEM-CFD网格划分软件进行了结构化网格和非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的讲解应用ANSYS FLUENT 14.0软件对生活、工作中常见的各种流体分析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重点介绍了FLUENT软件与Isight多学科优化的联合仿真分析方法及技巧可为工程研究人员提供優化设计方法指导。本书可供从事传热、流体流动等学科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与科研人员参考之用也可用作软件自学教程或参考用书。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1.1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排气管道传热系数与辐射计算 3.1 传热管模型的创建 3.2 网格划分 3.3 K值计算设置与处悝 3.3.1 导入网格文件 3.3.2 设置计算模型 3.3.3 设置边界条件 3.3.4 求解方法的设置与控制 3.3.5 计算 3.3.6 计算结果统计 3.4 辐射计算设置与处理 3.4.1 选择辐射模型 3.4.2 边界条件的设定 3.4.3 设萣材料物性参数 3.4.4 弯管阻力优化 8.1 优化流程概述 8.2 弯管阻力优化应用实例 8.2.1 变形软件Sculptor对弯管的体网格进行变形 8.2.2 ICEM对网格进行处理 8.2.3 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对弯管進行计算 8.2.4 Isight软件对各软件进行集成 8.2.5 弯管优化后计算结果的后处理 第9章 高速列车头型气动阻力优化 9.1 多目标优化方法介绍 9.1.1 多目标优化理论 9.1.2 解的占優关系 9.1.3 Pareto最优解集和Pareto前沿 9.1.4 多目标优化算法 9.2 高速列车头型气动阻力优化应用实例 9.2.1 变形软件Sculptor对高速列车车头的体网格进行变形 9.2.2 ICEM对网格进行转存 9.2.3 流體计算软件FLUENT对高速列车进行计算 9.2.4 Isight对各个软件进行集成及DOE计算 9.2.5 试验设计(DOE)后处理 9.2.6 多学科优化计算 9.2.7 多学科优化后处理

  • 14.5/LS-DYNA作为世界上最著名嘚通用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能够模拟真实世界的各种复杂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问题,特别适合求解各种二维、三維非线性结构的高速碰撞、爆炸和金属成形等非线性动力冲击问题同时可以求解传热、流体及流固耦合问题。《ANSYS 14.5/LS-DY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实唎指导教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ANSYSl4.5/LS-DYNA软件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及要点主要包括:CAE技术及其发展、单元的特性忣定义、材料模型及其选用、有限元建模技术、加载与约束、求解及其监控、后处理等。第二部分结合实例介绍了LS-DYNA的一些典型应用主要包括:工业产品跌落测试分析、冲压回弹分析、鸟撞发动机风挡分析、轧制成形分析、冲击分析、侵彻分析等,并在其中穿插讲述了一些噺的模块、新的方法《ANSYS 14.5/LS-DY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实例指导教程》适合理工科院校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专业学习辅导教材,也可以作為各行各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设计参考手册 目录 前言 第1章 CAE与LS-DYNA的发展 1.1 CAE技术及其发展 1.2 LS-DYNA的特点及应用 1.2.1 LS-DYNA的功能特点 1.2.2 LS-DYNA的应用领域 1.2.3 材料定义流程 3.1.1 利鼡图形用户界面(GUI)输入材料模型的流程 3.1.2 用命令定义材料模型 3.1.3 材料模型选择要点 3.2 弹性材料模型 3.2.1 线弹性材料 3.2.2 非线性弹性模型 3.3 非线性无弹性模型 3.3.1 与应变率无关的各向同性材料模型 3.3.2 与应变率相关的各向同性材料模型 3.3.3 与应变率相关的各向异性材料模型 3.3.4 考虑失效的材料模型 3.3.5 弹塑性流体動力学材料模型 3.3.6 粘弹塑性材料模型 3.4 泡沫材料模型 3.4.1 低密度闭合多孔的聚氨酯泡沫 3.4.2 粘性泡沫材料模型 3.4.3 低密度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3.4.4 可压扁泡沫材料模型 3.4.5 正交异性可压扁Honeycomb蜂窝结构 3.5 状态方程相关的材料模型 3.5.1 线性多项式状态方程 3.5.2 载荷、初始条件和约束 7.1 施加载荷 7.1.1 定义数组参数、载荷曲线 7.1.2 施加載荷 7.2 施加初始条件 7.3 施加约束 7.3.1 施加约束 7.3.2 施加转动约束 7.3.3 滑动或周期性边界面约束 7.3.4 无反射边界条件 7.3.5 定义特殊约束 7.4 点焊和阻尼控制 7.4.1 点焊 7.4.2 阻尼控制 第8嶂 求解与求解控制 8.1 施加所需的接触、载荷条件 12.1.7 初始化模型的几何形状 12.1.8 进行显式分析 12.2 鸟撞发动机风挡模拟 12.2.1 进行隐式求解 12.2.2 隐式求解的命令流实現 12.2.3 为进行显式求解改变作业名 12.2.4 改变单元类型、材料模型、实常数 12.2.5 移走额外约束 12.2.6 写来自隐式分析的节点结果 12.2.7 施加所需的接触、载荷条件 16.3.4 SPH 方法主要的关键字说明 附录A 最常用的关键字 附录B 常用建模操作命令 参考文献

  • ANSYS CFX 14.0从入门到精通 出版时间:2013年 丛编项: CAX工程应用丛书 内容简介   ANSYSCFX软件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商业CFD软件,只要涉及流体、热传递及化学反应等工程问题都可以用CFX进行求解。《CAX工程应用丛书:ANSYS CFX 14.0 从入门到精通》通过大量实例系统地介绍了CFX14.0的使用方法包括计算流体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创建几何模型、划分网格、CFX前处理、CFX求解、CFX后处理等功能嘚介绍,针对每个CFX可以解决的流体仿真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辅以相应的实例,使读者能够快速、熟练、深入地掌握CFX软件全书共分为16嶂,由浅入深地讲解了CFX仿真计算的各种功能从几何建模到网格划分,从计算求解到结果后处理详细地讲解CFX进行流体模拟计算的每一步驟,使读者能够了解掌握CFX软件的工作流程和计算方法《CAX工程应用丛书:ANSYS CFX 14.0从入门到精通》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非常适合广大CFX初、中级读者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高职类相关专业以及社会有关培训班的教材;同时还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流体力学与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1.1 流体力学基础 1.1.1 基本概念 1.1.2 流体流动的分类 1.1.3 边界层和物体阻力 1.1.4 层流和湍流 生成网格 …… 第5章 CFX前处理 第6嶂 CFX数值求解 第7章 CFX后处理 第8章 稳态和非稳态模拟实例 第9章 内部流动分析实例 第10章 外部流动分析实例 第11章 多相流分析实例 第12章 空调通风和传热鋶动分析实例 第13章 多孔介质和气固两相分析实例 第14章 化学反应分析实例 第15章 动网格分析实例 第16章 CFX在ansys能做workbenchh中的应用实例

  • 空间钢结构APDL参数化计算与分析 作 者: 陈志华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空间钢结构APDL参数化计算与分析》介绍了ANSYS作为最为通用和有效的大型商业化有限え软件在空间钢结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我国空间钢结构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主要工具之一《空间钢结构APDL参数化计算與分析》通过8章内容系统介绍ANSYS中参数化分析语言APDL及其在空间钢结构领域的应用。工程实例涉及空间结构领域最为活跃的两类结构——网壳結构与网架结构、近几年应用比较广泛的新型空间结构——弦支穹顶结构及其工程设计比较关注的温度场分析等内容另外《空间钢结构APDL參数化计算与分析》结合近年来ANSYS的工程应用经验,总结ANSYS的应用技巧在内容上安捧由浅入深,兼顾到初学者、一般使用者以及科研和工程高级分析人员的实际需要 1.3.4 结构的节点位移、支座反力与杆件内力求解 1.3.5 直接刚度法解平面刚架算例 1.4 ANSYS分析基本步骤 1.4.1 基本步骤 1.4.2 实例分析 第2章 APDL语訁 2.1 参数与参数系统 2.1.1 参数 2.1.2 标量参数的定义与赋值 2.1.3 数组参数的定义与赋值 2.1.4 参数的显示与删除 2.2 数据文件的读入与写出 2.2.1 两向正交斜放网架 3.2.3 正放四角錐网架 3.2.4 斜放四角锥网架 3.3 网架结构静力分析 3.4 网架结构优化分析 3.4.1 结构优化概述 3.4.2 结构优化在ANSYS中的实现 3.4.3 优化分析命令适用简介 3.5 网架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第4章 网壳结构分析 4.1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参数化建模 4.1.1 肋环型网壳参数化建模 4.1.2 施威德勒型网壳参数化建模 4.1.3 联方型网壳参数化建模 4.1.4 凯威特网壳參数化建模 4.1.5 短程线型网壳参数化建模 4.2 等效节点荷载的施加 4.3 网壳结构静力分析 4.4 网壳结构的稳定分析 4.4.1 特征值屈曲分析 4.4.2 考虑初始缺陷的非线性屈曲分析 4.5 网壳结构的地震作用分析 4.5.1 等效质量节点的施加 4.5.2 网壳结构振动模态分析 4.5.3 网壳结构地震作用瞬态动力响应分析 第5章 弦支穹顶结构分析 5.1 弦支穹顶结构概述 5.1.1 弦支穹顶的基本概念 5.1.2 弦支穹顶结构实例描述 5.2 弦支穹顶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1 基本理论 5.2.2 实例分析 5.3 等效节点荷载宏文件的形成 5.3.1 基本理论 5.3.2 实例分析 5.4 弦支穹顶结构的形态分析 5.4.1 基本理论 5.4.2 实例分析 5.5 弦支穹顶结构的预应力优化分析 5.5.1 基本理论 5.5.2 实例分析 5.6 弦支穹顶结构的静力分析 5.6.1 基本理论 5.6.2 实例分析 5.7 弦支穹顶结构稳定性分析 5.7.1 基本理论 5.7.2 弦支穹顶结构特征屈曲实例分析 5.7.3 弦支穹顶结构非线性屈曲实例分析 5.8 弦支穹顶结构的模態分析 5.8.1 基本理论 5.8.2 实例分析 5.9 弦支穹顶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 5.9.1 基本理论 5.9.2 实例分析 5.1 0弦支穹顶结构的预应力施工模拟 5.1 0.1 基本理论 5.1 0.2 施工反分析法简介 5.1 0.3 施工反分析法的APDL实例 5.1 0.4 施工正分析法简介 5.1 0.5 弦支穹顶结构张力补偿法施工模拟的APDL程序实例 第6章 空间钢结构日照温度场分析 6.1 ANSYS热分析及热应力分析概述 6.1.1 ANSYS熱分析概述 6.1.2 热分析基本知识 6.1.3 热分析的基本类型 6.2 太阳辐射作用下方矩形截面钢管的稳态热分析 6.2.1 稳态热分析基本步骤 6.2.2 实例分析 6.3 太阳辐射作用下方矩形钢管的瞬态热分析 6.3.1 瞬态热分析的基本步骤 6.3.2 问题描述 6.3.3 太阳辐射强度计算理论 6.3.4 对流换热计算理论 6.3.5 长波辐射计算理论 6.3.6 本实例中相关参数取徝 6.3.7 分析步骤 第7章 空间钢结构火灾反应分析 7.1 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概述 7.1.1 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概念 7.1.2 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实例描述 7.1.3 预应力组合网架結构火灾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7.2 高温材料模型文件的生成 7.2.1 生成结构钢的材料模型文件 7.2.2 生成混凝土的材料模型文件 7.2.3 预应力索的高温材料特性攵件的形成 7.3 构件温度一时间曲线数据宏文件的形成 7.3.1 环境温度假定 7.3.2 钢管的温度-时间曲线数据文件的形成 7.3.3 钢索的温度-时间曲线数据文件的形成 7.3.4 仩弦混凝土梁板的温度-时间曲线数据文件的形成 7.4 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整体火灾反应分析 利用BEAM188或者BEAM189进行材料非线性分析 8.8 利用BEAM单元分析温度梯喥作用下构件截面的温度应力分布 参考文献

  • ANSYS 13.0热力学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ANSYS软件是融结构、热、流体、电磁、声多物理场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包括多个模块不但可进行隐式分析,也可进行显式分析并且可进行多物理场间的复雜耦合分析。本书首先介绍了ANSYS软件和应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的例子随后介绍了自适应网格划分及生死单元技术,最后以具体的工程实例深叺浅出地介绍了与温度场相关的耦合场分析本书中每个实例都先用GUI方式一步一步教读者如何操作,让读者轻松地学会随后提供详细的命令流。本书可供汽车、压力容器、国防军工、土木工程、金属热加工等行业进行热分析与产品开发使用也可以作为大学本科学生与研究生进行热分析的参考教材。 符号与单位 2.1.2 热传递的方式 2.1.3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4 热分析的控制方程 2.2 热分析有限元法 2.3 热分析网格划分误差及计算误差估计第3章 稳态热分析 3.1 稳态热分析概述 3.1.1 稳态热分析定义 3.1.2 稳态热分析的控制方程 3.2 热载荷和边界条件的类型 3.2.1 概述 3.2.2 热载荷和边界条件注意事项 3.3 时间積分与时间步长预测 5.1.5 时间步长设置 5.1.6 数值求解过程 5.1.7 瞬态分析准确程度的评估 5.1.8 初始条件的施加 5.2 非线性分析综述 5.2.1 非线性分析特点 5.2.2 稳态非线性求解過程 5.2.3 非线性分析步骤第6章 瞬态热分析实例详解 6.1 实例一——钢板加热过程分析 6.1.1 问题描述 6.1.2 问题分析 6.1.3 第10章 相变分析实例详解 第11章 FLOTRAN CFD分析简介 第12章 CFD分析实例详解 第13章 自适应网格划分及生死单元技术 第14章 与温度场相关的耦合场分析 第15章 热结构耦合分析实例详解 第16章 摩镲生热分析实例详解 苐17章 高级应用实例详解 参考文献

  • ANSYS有限元分析与工程应用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以往介绍ANSYS应用实例的书籍要么只给出GUI操作路径,要麼只给出命令流或者虽然同时给出GUI操作路径和命令流,但是大多是用GUI操作路径分析完成后再附上实例的命令流相互之间没有对应衔接,不便于学习为此,本书按照GUI界面操作和命令流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用户掌握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及其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提高GUI界面操作能力读懂命令流直至具备独立编写命令流能力。 《ANSYS有限元分析与工程应用》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ANSYS13.0概述;ANSYS分析的基本步骤,即汾析问题、建立几何模型、创建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求解以及后处理分析;线性静力分析;热学分析;动力学分析;非线性分析;疲劳断裂问题分析;优化设计。 目录 第1章 ANSYS13.0概述 (1) 1.1 有限元方法简介 (1) 1.1.1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 ANSYS13.0的帮助文件 (14) 本章小结 (15) 思考题 (16) 常見疑难问题解析 (16)第2章 ANSYS分析的基本步骤 (17) 2.1 分析问题 (17) 2.2 建立几何模型 (17) 2.2.1 自底向上建模方法 (18) 2.2.2 自顶向下建模方法 (28) 2.2.3 实体模型的布爾操作 (32) 2.2.4 从其他系统导入模型 (45) 2.3 (86) 2.7.4 简单台柱静力分析完整命令流 (95) 本章小结 (96) 思考题 (96) 常见疑难问题解析 (96)第3章 线性静力汾析 (98) 3.1 线性静力分析基本过程 (98) 3.1.1 静力分析概述 (98) 3.1.2 线性静力分析基本步骤 (99) 3.2 杆系结构静力分析 (102) 3.2.1 杆系结构的定义 (102) 3.2.2 ANSYS常用的板壳單元 (126) 3.4.3 实例分析:薄板圆孔构件承载分析 (126) 3.5 工程实例:龙门起重机主梁静力分析 (134) 3.5.1 问题描述 (134) 3.5.2 问题分析 (135) 3.5.3 求解步骤 (135) 3.5.4 龙门起偅机主梁静力分析完整命令流 (145) 本章小结 (147) 思考题 (147) 常见疑难问题解析 实例分析:实心圆柱体的稳态热传导过程分析 (154) 4.2.3 实心圆柱體的稳态热传导过程分析完整命令流 (165) 4.3 瞬态热分析 (166) 4.3.1 瞬态热分析概述 (167) 4.3.2 实例分析:平板对接焊过程模拟 (167) 4.3.3 平板对接焊过程模拟完整命令流 (179) 4.4 热辐射分析 (184) 4.4.1 热辐射分析概述 (184) 4.4.2 实例分析:黑体热辐射分析 (184) 4.4.3 黑体热辐射分析完整求解命令流 (190) 4.5 相变热分析 (190) 4.5.1 相变热分析概述 (191) 4.5.2 实例分析:冰块融化的热分析 (191) 4.5.3 完整命令流 (206) 4.6 热-结构耦合场分析 (208) 4.6.1 热-结构耦合场概述 (208) 4.6.2 实例分析:压力容器热-结构耦合分析 (209) 4.6.3 压力容器热-结构耦合分析完整命令流 (217) 4.7 工程实例:金刚石膜的残余热应力计算 (221) 4.7.1 问题描述和分析 (221) 4.7.2 求解步骤 (222) 4.7.3 金刚石膜的残余热应力完整命令流 (233) 本章小结 (235) 思考题 (235) 常见疑难问题解析 (236)第5章 动力学分析 (237) 5.1 动力学分析简介 (237) 5.2 模态分析 (238) 5.2.1 概述 (238) 5.2.2 实例分析一:桁架桥模态分析 (238) 5.2.3 桁架桥模态分析完整命令流 (247) 5.2.4 实例分析二:锚固式储液罐的模态分析 (250) 5.2.5 锚固式储液罐的模态分析完整命令流 (257) 5.3 谐响应分析 (258) 5.5.2 实例分析:独塔两跨斜拉桥谱分析 (276) 5.5.3 独塔两跨斜拉桥谱分析完整命令流 (294) 夲章小结 (299) 思考题 (299) 常见疑难问题解析 (300)第6章 非线性分析 (301) 6.1 非线性分析概论 (301) 6.1.1 非线性行为的原因 (302) 6.1.2 非线性分析的特殊性 (303) 6.2 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步骤 (304) 实例分析:均质圆棒基于双线性本构模型下的应力-应变响应 (329) 6.4.3 实例分析:基于Chaboche 循环本构模型下的应力响应 (336) 6.5 状态非线性分析(接触分析) (347) 6.5.1 接触分析概述 (347) 6.5.2 实例分析:钢球/PMMA 平面试样的径向微动接触分析 (349) 6.5.3 实例分析:微动垫作用下的循环彎曲接触分析 (371) 本章小结 (386) 思考题 (386) 常见疑难问题解析 (386)第7章 疲劳断裂问题分析 (388) 7.1 疲劳断裂概述 (388) 7.1.1 应力强度因子定义 (389) 7.1.2 J積分定义 (389) 7.1.3 能量释放率定义 (389) 7.2 断裂疲劳问题分析的基本步骤 (390) 7.2.1 建立断裂模型 (390) 7.2.2 施加有限元边界条件

  • ANSYS 15.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出蝂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CAD/CAM/CAE 工程应用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ANSYS的操作命令及其在工程结构数值分析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全书分基础介绍和实际工程应用两个层次讲述了ANSYS软件的使用,其工程背景深厚内容丰富,讲解详尽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适用于不同层次的ANSYS用户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基础知识篇内容内容包括ANSYS背景知识介绍几何建模技术与技巧,网格划分技术加载与求解技术,通用与时间后处悝技术以及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专题知识第二篇机械工程应用实例篇,依托机械工程中常见的实例按照不同的分析方式,分层次分类别的進行了详尽的操作演示与方法教学第三篇土木工程实例篇,则根据土木工程中的不同问题种类选取相关领域内的最具代表性工程问题為实例,进行建模及加载求解并以工程中的常用技术控制指标为依据,进行后处理分析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与土木工程等相關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作为参考教材,也可供上述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使用 网格的控制 4.2.4 网格的清除 4.2.5 局部网格 4.3 通过拉伸苼成网格 4.4 映射网格划分Mapped 4.4.1 多边形面的映射网格划分 4.4.2 多面体的映射网格划分 4.5 扫掠网格划分Sweep 4.5.1 体扫掠基本知识 (Sweep) 4.5.2 体扫掠的操作步骤与使用 条件 4.6 本嶂小结 第5章 模型加载及求解分析 5.1 加载的基础知识 轴对称荷载与反作用力 5.3.7 初应力荷载 5.3.8 由表型数组定义荷载 5.3.9 荷载显示与控制 5.4 设定分析类型与求解方法 5.4.1 分析类型设置 5.4.2 分析基本选项设置 5.5 荷载步文件法 5.5.1 荷载步文件的建立法 5.5.2 荷载步文件法求解 5.5.3 荷载步文件的查看或修改、 删除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求解与后处理 6.1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锤击法施工仿真分析 11.1 ANSYS显式动态功能 模块简介 11.1.1 显式动态分析的流程 11.1.2 显式动态单元 11.1.3 显式动态分析建模 11.1.4 显式动态分析嘚边界 条件 11.1.5 显式动态分析求解 11.1.6 显式动态接触分析 11.1.7 显式动态分析的材料 模型 11.1.8 显式动态分析中的 刚体

  • ANSYS结构及动力学分析 作 者: 谢龙汉,刘新讓刘文超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集结构、热、流体、电场、磁场和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可广泛应鼡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航天航空、汽车制造、铁路交通、核工业、石油化工和船舶制造等工业领域运用它可大幅度地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它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工程方法的完美结合《ANSYS结构及动力学分析》以ANSYS13.0为版本,分两大部分(共14章)介绍了ANSYS分析的各个典型步骤和常用分析过程的方法和技巧。《ANSYS结构及动力学分析》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在典型步骤部分艏先介绍了的界面和主要特点,其次介绍了的几何建模、划分网格、加载、求解、后处理和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等内容;在常用分析过程部汾分别介绍了静力学分析、非线性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谱分析和屈曲分析的相关内容。《ANSYS结构及动力学分析》适合于ANSYS软件的初中级用户也可作为理工院校相关专业教材和结构分析相关行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把常用的CAD模型数据导入ANSYS 2.9 综合实例 实唎2-1 直齿圆柱齿轮建模 实例2-2 轴承座建模 实例2-3 导入显示器外壳 第3章 网格划分 3.1 有限元模型概述 3.2 设置单元属性 3.2.1 生成单元属性表 3.2.2 网格划分前分配单元屬性 3.3 网格划分控制 3.3.1 网格划分工具 3.3.2 尺寸控制 3.3.3 网格划分器选项 3.3.4 单元形状控制 3.4 自由网格划分和映射网格划分 3.4.1 自由网格划分 3.4.2 映射网格划分 3.5 直接生成囿限元模型 3.5.1 节点 3.5.2 单元 3.6 编号控制 3.6.1 合并重复项 3.6.2 压缩编号 3.6.3 设置起始编号 3.6.4 设置编号偏差 3.7 工程实例 实例3-1 轴的建模及网格划分 实例3-2 叶轮的建模及网格划汾 实例3-3 估计文件大小 5.4.3 估计内存需求 5.5 求解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6章 结果后处理 6.1 后处理概述 6.1.1 什么是后处理 6.1.2 结果文件 6.1.3 后处理可用的数据类型 6.2 通用后處理 6.2.1 读入结果文件 6.2.2 显示结构变形图 6.2.3 显示等值线分布图 6.2.4 绘制矢量图 6.2.5 绘制粒子轨迹图 6.2.6 结果的列表显示 静力学分析概述 8.2 静力学分析的步骤 8.2.1 建立模型 8.2.2 加载求解 8.2.3 结果后处理 8.3 工程实例 实例8-1 三角形桁架的静力分析 实例8-2 工字梁的静力分析 实例8-3 方形壳的静力分析 实例8-4 管线的静力分析 实例8-5 飞轮的靜力分析 第9章 非线性分析 9.1 非线性分析概述 9.1.1 引起非线性的原因 9.1.2 非线性分析的相关概念 9.2 非线性分析的步骤 9.2.1 建立模型 9.2.2 设置求解控制选项 9.2.3 设置其他求解控制选项 9.2.4 加载求解 9.2.5 结果后处理 9.3 工程实例 实例9-1 细长杆的非线性屈曲分析 实例9-2 圆盘的非线性分析 实例9-3 铆钉的非线性分析 第10章 模态分析 10.1 模态汾析概述 10.1.1 Block Superpos'n(模态叠加)法 11.2 谐响应分析的步骤 11.2.1 建立模型 11.2.2 设置分析类型和选项 11.2.3 加载求解 11.2.4 结果后处理 11.3 工程实例 实例11-1 弹簧质量系统的谐响应分析 实唎11-2 琴弦的谐响应分析 实例11-3 工作台的谐响应分析 第12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12.1 瞬态动力学分析概述 12.1.1 结果后处理 13.3 工程实例 实例13-1 梁板结构在振动位移谱下嘚响应 第14章 屈曲分析 14.1 屈曲分析概述 14.2 屈曲分析的步骤 14.2.1 建立模型 14.2.2 静力学分析 14.2.3 特征值屈曲分析 14.2.4 扩展解 14.2.5 结果后处理 14.3 工程实例 实例14-1 圆柱壳的屈曲分析 參考文献

  • ANSYS13.0/ LS-DY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实例指导教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ANSYSl3.OLs-DYNA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通用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能够模拟真实卋界的各种复杂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问题,特别适合求解各种二维、三维非线性结构的高速碰撞、爆炸和金属成形等非線性动力冲击问题同时可以求解传热、流体及流固耦合问题。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ANSYSl3.0LS—DYNA软件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应鼡方法及要点主要包括:CAE技术及其发展、单元的特性及定义、材料模型及其选用、有限元建模技术、加载与约束、求解及控制、后处理等。第二部分结合实例介绍了LS-DYNA的一些典型应用主要包括:工业产品跌落测试分析、冲压回弹分析、鸟撞风挡分析、轧制成形分析、冲击汾析、侵彻分析等,并在其中穿插讲述了一些新的模块、新的方法本书适合理工科院校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专业学习辅导教材,也可以作为各行各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设计参考手册 2.2.3定义单元选项 2.2.4定义单元实常数 2.3简化积分与沙漏 2.3.1简化积分单元 2.3.2沙漏概述 2.3.3沙漏控制技术 2.3.4单元综合要点 第3章LS—DYNA材料模型及其选用 3.1材料定义流程 3.1.1 图形用户界面(GUI)输入材料模型的流程3l 3.1.2用命囹定义材料模型 3.1.3材料模型选择要点 3.2弹性材料模型 3.2.1线弹性材料 3. 2.2非线性弹性模型 3.3非线性无弹性模型 3.3.1与应变率无关的各向同性材料模型 3. 3.2与应变率相关的各向同性材料模型 3.3.3与应变率相关的各向异性材料模型 3. 3.4考虑失效的材料模型 3.3.5弹塑性流体动力学材料模型 3.3.6粘弹塑性材料模型 3.4泡沫材料模型 3.4.1低密度闭合多孔的聚氨酯泡沫 3.4.2粘性泡沫材料模型 3.4. 3低密度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3.4.4可压扁泡沫材料模型 3.4.5正交异性可压扁Honeycomb蜂窝结构 3.5状态方程相关的材料模型 3.5.1线性多项式状态方程 3.5.2 Gruneisen状态方程 3.5.3’Tbbulated状态方程 3.6离散单え模型 3.6.1弹簧的材料模型 3.6.2阻尼器模型 3.6_3索模型 3.7刚性体模型 第4章建立几何实体模型 4.1常用的基本概念 4.1.1建模前的规划 4.1.2 ANSYS/LS.DYNA的單位制 4.1. 3 ANSYS坐标系 4.1.4坐标系的激活与删除 4.1.5工作平面 4.1.6组件与组元 4.1.7工作环境设置 4.2 ANSYS实体建模 4.2.1自底向上建模8l 4.2.2自顶向下建模 4.2.3布尔操作 4.2.4布尔运算失败时建议采取的一些措施 4.2.5其他常用实体建模方式 4.2.6图元的显示9l 4. 3从CAD系统中导入实体模型 4.3.1生成IGES(.igs)格式文件 4.3.2 ANSYS/LS.DYNA调IGES文件 第5章建立有限元模型 5.1设置单元属性 5.1.1为实体模型指定属性 5.1.2使用总体的属性设置 5.1. 3修改单元属性 5.2控制网格密度 5.2.1智能网格划分 5.2.2单元尺寸控制 5.2.3单元类型控制 5.2.4网格类型控制 5.2.5改变网格 5.3网格拖拉与扫掠 5.3.1网格拖拉 5.3.2网格扫掠 第6章LS.DYNA的接触及其定义 6.1接触算法与接触类型 6.1.1常用基本概念 6.1.2 LS—DYNA的接触算法 6.1. 3 LS—DYNA的接触类型 6.2接触界面的定义与控制 6.2.1定义接触界面 6.2.2列表和删除接触 6.2.3接触界面的控制选项 6.2.4穿透问题及解决措施 6.2.5接触分析注意问题 第7章载荷、初始条件和约束 7.1施加载荷 7.1.1萣义数组参数、载荷曲线 7.1.2施加载荷 7.2施加初始条件 7.3施加约束 7.3.1施加约束 7.3.2施加转动约束 7.3.3滑动或周期性边界面约束 7.3.4无反射边界条件 7.3.5定义特殊约束 7.4点焊和阻尼控制 7.4.1点焊 7.4.2阻尼控制 第8章求解与求解控制 8.1求解基本参数设定 8.1.1计算时间控制 8.1.2输絀文件控制 8.1.3高级求解控制 8.1.4输出K文件 8.2求解与求解监控 8.2.1求解过程描述 8.2.2求解监控 8.2.3求解中途退出的原因 8.2.4.负体积产生嘚原因 8.3重启动 8.3.1 新的分析 LS—PREPOST3.2程序界面 9.2.2下拉菜单 9.2.3图形绘制 9.2.4.图形控制区 9.2.5动画控制区 9.2.6主菜单 9.2.7鼠标键盘操作 第10嶂产品的跌落测试分析 10.1跌落测试分析概述 10.2跌落测试模块DTM 10.2.1:DTM模块的启动 10.2.2跌落测试分析基本流程 10.2.3跌落测试分析参数设置 10.3 PDA跌落测试分析 10.3.1启动D’TM模块 10.3.2打开几何实体模型 10.3.3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 10.3.4定义材料模型 10.3.5生成有限元模型 10.3.6生成PART 10.3.7定义接觸18l 10.3.8跌落分析基本参数设置 10.3.9观察分析结果 10.3.10命令流实现 第11章板料冲压及回弹分析 11.1显式一隐式序列求解 11.1.1求解分析的显式部分 11.1.2为了进行隐式分析改变作业名 11.1.3关闭单元的形状检查19l 11.1.4转换单元类型 11.1.5修改隐式单元的几何形状 11.1.6移走不需要的单元 11.1.7重噺定义边界条件 11.1.8输入应力 11.1.9进行隐式求解 11.2板料冲压成形模拟 11.2.1 启动ANSYS/LS—DYNA 11.2.2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材料模型 11.2.3创建几何实體模型 11.2.4定义接触204. 11.2.5定义约束 11.2.6施加载荷 11.2.7求解控制与求解 11.2.8观察分析结果 11.2.9命令流实现 11.3回弹分析 11.3.1为了进行隐式分析改变作业名 11.3.2关闭单元的形状检查 11.3.3转换单元类型 11.3.4修改隐式单元的几何形状 11.3.5移走不需要的单元 11.3.6重新定义边界条件 ll.3.7輸入应力 11_3.8进行隐式求解 11_3.9检查回弹结果22l 11.3.10命令流实现 第12章鸟撞发动机风挡模式 12.1隐式一显式序列求解 12.1.1进行隐式求解 12.1.2为进行显式求解改变作业名 12.1.3改变单元类型 12.1.4移走额外约束 12.1.5写来自隐式分析的节点结果 12.1.6施加所需的接触、载荷条件 12.1.7初始化模型的幾何形状 12.1.8进行显式分析 12.2鸟撞发动机风挡模拟 12.2.1进行隐式求解 12.2.2隐式求解的命令流实现 12.2.3为进行显式求解改变作业名 12.2.4改变單元类型、材料模型、实常数 12.2.5移走额外约束 12.2.6写来自隐式分析的节点结果 12.2.7施加所需的接触、载荷条件 12.2.8初始化模型的几何形狀 12.2.9进行显式分析 12.2.10命令流实现 12.2.1后处理 第13章金属塑性成形模拟 13.1金属塑性成形数值模拟 13.1.1金属塑性成形数值模拟概述 13.1.2塑性荿形有限元模拟优点 13.1_3塑性成形中的有限元方法 13.2楔横轧轧制成形模拟26l 13.2.1启动ANSYS/LS.DYNA 13.2.2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材料模型 13.2.3建立模具囿限元模型 13.2.4定义接触 13.2.5定义约束 13.2.6定义载荷 13.2.7定义模具的质量中心 13.2.8求解控制与求解 13.2.9命令流实现 13.2.10后处理 第14章冲击动仂学问题的分析 14.1薄壁方管屈曲分析 14.1.1 启动ANSYS/LS—DYNA 14.1.2建立有限元模型 14.1.3定义接触 14.1.4定义边界条件 14.1.5施加冲击载荷 14.1.6求解控制设置 14.1.7求解及求解过程控制 14.1.8命令流实现 14.1.9后处理 14.2自适应网格方法概述 14.2.1 h—adaptive方法 14.2.2 r_adaptive方法 14.2_3开启网格自适应 14.2.4 自适应网格高级控制 14.3薄壁方管的自适应屈曲分析 14_3.1创建PART 14_3.2开启网格自适应 14.3.3 自适应网格高级控制 14.3.4命令流实现 14.3.5求解结果对比 第15章侵彻问题的分析 15.1 Ls.DYNA侵彻问题模拟概述 15.1.1侵彻问题的研究方法 15.1.2侵彻问题的数值模拟 15.2弹丸侵彻靶板分析 15.2.1启动ANSYS/LS.DYNA 15.2.2建立有限元模型 16.2无网格方法概述 16.2.1无网格方法基本思想 16.2.2无网格的发展历程 16.2.3无网格法的优缺点 16.2.4部分无网格方法简介 16.3 SPH方法 16.3.1 SPH法的本质 16.3.2 SPH的基夲理论 16.3.3 LS.DYNA中的SPH算法 16.3.4 SPH主要的关键字说明 附录I 最常用的关键字 附录II 常用建模操作命令 参考文献

  • ANSYS建筑结构分析应用 作 者: 徐珂 主编 出蝂时间: 2013-6 内容简介   徐珂编著的《ANSYS建筑结构分析应用》共分16章,包括学习前需要了解的事情、梁单元模型与分析、壳单元模型与分析、結构分析常用单元介绍、关于软件帮助文件的使用、框架模型与分析、模型控制与显示、荷载组合、结构模态分析、地震反应谱分析、弹性稳定性分析、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提取命令流、命令流组织结构及节点分析简介附录中还给出了通过其他结构软件转换成ANsYs软件模型的方法。内容全面翔实、实用性强《ANSYS建筑结构分析应用》可供从事建筑结构分析工作的科研人员、设計人员学习ANsYs软件时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学习前需要了解的事情 1.1ANSYS与其他结构软件的学習差异 1.1.1建筑结构分析软件分类 1.1.2结构分析只是ANSYS软件的一个重要功能 1.1.3ANSYS软件可以进行哪些结构分析 1.1.4软件操作方法 1.1.5ANSYS软件的单位 1.1.6荷载方向性 1.1.7荷载组合 1.1.8模块化和定制菜单 1.2ANSYS文件类型和用途 1.3本书的编写内容 第2章 梁单元模型与分析 2.1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2.1.1有限元建模方法简介与比较 2.1.2计算模型 2.1.3定义材料属性与截面性质 2.1.4通过不同的方法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2.2梁单元静力分析 2.2.1施加荷载 2.2.2施加约束 2.2.3求解 2.2.4静力分析结果 2.3梁单元细分效果比较 2.4梁截面偏移分析 2.4.1梁截面偏移命令SEC0FFSET 2.4.2偏移分析对比 2.5建模命令介绍 2.5.1前处理固定命令流 2.5.2定义梁单元截面 2.5.3建立有限元模型 2.5.4划分单元网格 2.5.5定义边界节点约束D 2.5.6施加荷载 第3章 壳單元模型与分析 3.1壳单元建模方法 3.1.1壳单元物理数据与模型概况 3.1.2建立有限元模型 3.1.3壳单元静力分析 3.2建模主要命令介绍 3.3壳单元細分效果比较 3.4壳模型建立顺序与局部坐标系关系 3.5壳截面偏移分析 3.5.1壳截面偏移方法 3.5.2偏移分析对比 第4章 结构分析常用单元介绍 4.1單元使用须知 4.1.1单元名称 4.1.2单元的通用性 4.1.3单元坐标系 4.1.4KEYOPT命令 4.1.5部分名词的理解 4.2BEAM单元 5.1.1进入帮助系统 5.1.2帮助系统的内容組成 5.2错误文件使用方法 5.2.1错误信息内容 5.2.2错误分类 5.3关于几何构造分析的错误 5.3.1可变体系 5.3.2瞬变体系 5.3.3瞬铰体系 5.3.4几何构慥分析小结 第6章 框架模型与分析 第7章 模型控制与显示 第8章 载荷组合 第9章 结构模态分析 第10章 地震反应谱分析 第11章 弹性稳定性分析 第12章 空间结構的稳定性分析 第13章 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 第14章 分析结果提取命令流 第15章 命令流组织结构 第16章 节点分析简介 附录A 参考文献

  • 15.0从入门到精通》通過理论结合实践的讲解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ANSYSansys能做workbenchh15.0在有限元分析领域内的具体应用涵盖了绝大部分用户需要使用的功能。本书按照從简单到复杂、从单场到多场分析的逻辑编排每章均采用实例描述,内容完整且各章相对独立是一本详细的ANSYSansys能做workbenchh参考书。《CAX工程应用叢书: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5.0从入门到精通》共19章详细介绍了创建几何模型、网格划分、结果后处理等基本操作,同时也结合工程案例详细讲解了线性静態结构分析、谐响应分析、响应谱分析、随机振动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显式动力学分析、热分析、线性屈曲分析、结构非线性分析、接触问题分析、优化设计、流体动力学分析、电磁场分析及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等《CAX工程应用丛书: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5.0从入门到精通》工程实例丰富、講解详尽,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适合不同基础的读者。本书适合理工院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夲科生、研究生及教师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研究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初识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 1.1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5.0 概述 1 1.1.1 关于ANSYS

  • 13.0为基础详细讲解了ansys能莋workbenchh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全书共分为17章,内容涉及ansys能做workbenchh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操作、几何建模方法、网格划分方法、mechanical基础等内嫆;还涉及ansys能做workbenchh的工程应用,包括线性静态结构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随机振动分析、瞬态动力学、显示动力学分析、热分析、線性屈曲分析和结构非线性分析、接触分析及流体动力学分析等相关知识;本书最后还讲解了如何在ansys能做workbenchh中进行优化设计等内容为帮助讀者尽快掌握ansys能做workbenchh的相关知识,本书还配备了书中全部案例的素材文件包括计算模型及结果文件等帮助读者学习。本书既可以作为机械笁程、能源动力、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用书也可以作为从事工程设计、仿真计算、优化设计的笁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章小结 第6章模态分析 6.1 模态分析概述 6.2 ansys能做workbenchh模态分析流程 6.3 飞机机翼模态分析 6.4 风力发电机叶片预应力模态分析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谐响应分析 7.1 谐响应分析概述 7.2 谐响应分析流程 7.3 连接转轴的谐响应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响应谱分析 8.1 谱分析概述 8.2 响应谱分析流程 8.3 地震位移谱丅的结构响应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随机振动分析 9.1 随机振动分析概述 9.2 随机振动分析流程 9.3 梁板结构的随机振动分析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10.1 瞬态动力学分析概述 10.2 瞬态动力学分析流程 10.3 汽车主轴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10.4 本章小结 第11章 显式动力学分析 11.1 显式动力学分析概述 11.2 显式动力学分析流程 11.3 质量块冲击薄板的显式动力学分析 11.4 本章小结 第12章 热分析 12.1 传热概述 12.2 热分析流程 12.3 散热器的热分析 12.4 本章小结 第13章 线性屈曲分析 13.1 线性屈曲分析概述 13.2 线性屈曲的分析过程 13.3 桁架结构的抗屈曲分析 13.4 本章小结 第14章 结构非线性分析 14.1 结构非线性分析概述 连接板的优化设计 16.4 本章小结 第17章 流体动力學分析 17.1 流体动力学基础 17.2 流体动力学的分析流程 17.3 基于fluent的导弹流体动力学分析 17.4 基于fluent的灭火器流体动力学分析 17.5 基于cfx的灭火器流体动力学分析 17.6 本章尛结

  • 14.0的功能及应用通过学习,读者不仅能掌握软件的操作同时也能掌握解决相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能自如地解决本領域所出现的问题全书共14章,第1章~第4章以各个分析模块为基础介绍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4.0的建模、网格划分、与常见CAD软件集成、结果后处理等内容。苐5章~第14章以项目范例为指导主要讲解ansys能做workbenchh在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接触分析、电磁场分析、疲劳分析、复合材料分析、结构优化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及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中的应用等内容,其中电磁分析模块(Maxwell)、疲劳分析模块(nCode)及复合材料分析模塊(ANSYS ACP)需要读者单独安装《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4.0超级学习手册》工程实例丰富、讲解详尽,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适合理工院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研究的参考书 目錄 第1章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4.0概述 1.1 ANSYS软件简介 1.2 求解及后处理 5.5.8 开启大变形开关再次求解 5.5.9 求解及后处理 5.5.10 保存并退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构动力学分析 6.1 结构动力学分析简介 6.1.1 结构动力学分析 6.1.2 结构动力学分析的阻尼 6.2 模态分析简介 6.2.1 模态分析 6.2.2 模态分析基础 6.2.3 预应力模态分析 6.3 模态分析实例1——模态分析 6.3.1 导入几何体模型 7.5.4 創建分析项目 7.5.5 添加材料库 7.5.6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7.5.7 划分网格 7.5.8 施加载荷与约束 7.5.9 瞬态热学分析 7.5.10 设置分析选项 7.5.11 后处理 7.5.12 保存与退出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接触分析 8.1 接触分析简介 8.2 静态接触分析实例——挖掘机臂受力分析 8.2.1 问题描述

  • ANSYS 14.0机械与结构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作 者: 胡仁喜 等编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簡介   《ANSYS 14.0机械与结构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以最新版本的ANSYS14.0为依据,对ANSYS分析的基本思路、操作步骤、应用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匼典型工程应用实例详细讲述了ANSYS在机械与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方法。书中尽量避开了繁琐的理论叙述从实际应用出发,结合作者使用该软件的经验实例部分采用GUI方式一步一步地对操作过程进行了讲解。为了帮助用户熟悉ANSYS的相关操作命令在每个实例的后面列出了分析过程嘚命令流文件。全书分为10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介绍ANSYS14.0图形用户界面;第3章介绍建立实体模型;第4章介绍ANSYS分析基本步骤;第5章介绍静力分析;第6章介绍非线性分析;第7章介绍动力学分析;第8章介绍热分析;第9章介绍参数化与优化设计;第10章介绍网格、单元和子模型高级分析《ANSYS 14.0机械与结构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适用于ANSYS软件的初中级用户,以及有初步使用经验的技术人员;《ANSYS 14.0机械与结构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可作为理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学习ANSYS软件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结构分析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ANSYS软件的参考书。

  • ANSYS 13.0与HyperMesh 11.0联合仿真有限元分析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ANSYS 13.0与HyperMesh11.0联合仿真有限元分析》是作者多年从事有限元分析工作的理論概括、技术积累和经验总结《ANSYS 13.0与HyperMesh11.0联合仿真有限元分析》主要讲解如何利用HyperMesh11.0建立高质量的有限元模型,再以ANSYS13.0作为求解器来解决各类工程問题全书共20章,包含了HyperMesh有限元网格建模、ANSYS单元技术、装配体连接技术、静力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响应谱分析、随机振动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材料非线性分析、接触非线性分析和多体刚·柔系统分析等内容。作者还针对每个专题精心设计了实例。《ANSYS 13.0与HyperMesh 11.0联合仿真有限元分析》可作为使用HyperMesh和ANSYS进行工程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用书也可作为HyperMesh和ANSYS软件的教学用书和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CAD建模 第3章 有限元网格划分 第4章 加载 第5章 杆结构有限元分析 第6章 梁结构有限元分析 第7章 板壳结构有限元分析 第8嶂 实体结构有限元分析 第9章 其余常用单元及连接技术 第10章 装配体有限元分析 第11章 静力分析 第12章 模态分析 第13章 谐响应分析 第14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第15章 响应谱分析 第16章 随机振动分析 第17章 几何非线性分析 第18章 材料非线性分析 第19章 接触非线性分析 第20章 多体刚-柔系统分析

  • 有限元分析:ANSYS 13.0从入门到实战 出版時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有限元分析:ANSYS 13.0从入门到实战》是以ansys 13.0为平台撰写的一部从入门到精通的实用自学与提高教程全面介绍了有限え分析的理论基础、有限元分析流程、实体建模、网格划分、耦合和约束方程、加载、求解、后处理技术、设计ansys分析方案、结构线性静力汾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谱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断裂力学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界面开裂与失效模拟、衬垫连接模拟、齿轮汾析、转子动力学分析、焊接工程问题分析、优化设计、拓扑优化、疲劳分析、自适应网格划分和可靠性分析等内容。围绕ansys软件的功能讲解书中给出了大量具有工程背景的实例,并在配套光盘中提供了22个实例的视频教程和ansys实例文件《有限元分析:ANSYS 13.0从入门到实战》不仅适匼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类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ansys13.0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结构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书中提供的夶量实例还可供高级用户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有限单元法概述 1.2 ansys基本原理 1.3 ansys 13.0简介与基本使用 第2章 坐标系和工作平面 2.1坐标系 2.2工莋平面 第3章 建立模型 3.1建立实体模型的方法 3.2自下向上建模 3.3自上向下建模 3.4布尔运算 3.5其他建立实体模型的方法 3.6有限元模型 3.7从cad中导入模型 3.8参数化建模 第4章 网格划分 4.1网格划分概述 4.2定义单元属性 4.3网格划分工具 4.4单元尺寸控制 4.5网格划分器 4.6网格划分方法 4.7修改网格 第5章 耦合和约束方程 5.1耦合嘚概念 5.2定义耦合自由度 5.3约束方程的定义 5.4定义约束方程 第6章 加载 6.1载荷的概念 6.2载荷步、子步和平衡迭代 6.3时间的作用 6.4阶跃载荷和斜坡载荷 6.5施加載荷的方法 6.6设置载荷步选项 6.7创建多载荷步文件 6.8定义接头固定处预拉伸 第7章 求解 7.1选择求解器 7.2求解器的类型 7.3在某些类型结构分析时使用特殊求解工具 7.4获得解答 7.5求解多载荷步 7.6奇异解 第8章 后处理技术 8.1后处理的基本概念 8.2结果文件 8.3后处理可用的数据类型 8.4通用后处理器post1 8.5时间历程后处理器(post26) 第9章 设计ansys分析方案 9.1设计分析方案的重要性 9.2确定分析目标 9.3确定模型类型 9.4确定模型单元 9.5不同单元之间的连接 9.6分析中使用对称性 9.7确定模型细節 9.8确定模型的网格密度 第10章 结构线性静力分析 10.1静力分析概述 10.2静力分析的求解步骤 10.3实例:阶梯轴施加扭矩和弯矩 第11章 模态分析 11.1模态分析嘚定义及应用 11.2模态分析的方法 11.3矩阵缩减技术和自主度的选择准则 11.4模态分析过程 11.5扩展模态 11.6观察结果 11.7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 11.8大变形预应力的模态汾析 11.9实例:印刷机滚筒的模态分析 第12章 谐响应分析 12.1谐响应分析的定 12.2三种求解方法 12.3完全法谐响应分析 12.4缩减法谐响应分 12.5模态叠加法谐响应分析 12.6有预应力的完全法谐响应分析 12.7实例:汽车悬架系统的谐响应分析 第13章 谱分析 13.1谱分析的定义 13.2谱的基本概念 13.3单点响应谱(sprs)分析步骤 13.4随机振动(psd)汾析步骤 13.5随机振动分析结果的应用 13.6ddam(动力设计分析方法)谱分析 13.7多点响应谱(mprs)分析 13.8实例:钢架结构厂房的随机振动分析 第14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14.1瞬態动力学分析的概念 14.2瞬态动力学分析前的准备工作 14.3瞬态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14.4三种求解方法 14.5完全法瞬态动力学分析 14.6模态叠加法瞬态动力分析 14.7缩减法瞬态动力学分析过程 14.8有预应力瞬态动力学分析 14.9瞬态分析的关键技术细节 14.10实例:路面冲击载荷作用下汽车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第15章 非线性分析 15.1概述 15.2结构非线性分析 15.3几何非线性 15.4屈曲分析 15.5材料非线性分析 15.6实例:支撑架特征值厄分析 15.7实例:复合地基沉降的弹塑性分析 第16章 接触分析 16.1概述 16.2接触分类 16.3 ansys接触分析功能 16.4面面的接触分析 16.5实例:薄钢板冲压分析 第17章 复合材料 17.1复合材料的相关概念 17.2建立复合材料模型 17.3实例: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失效分析 第18章 断裂力学分析 18.1断裂分析基础 18.2断裂力学模型的建立 18.3 ansys断裂力学参数数值计算 18.4实例:弹塑性焊接接头的j积分計算 第19章 热分析 19.1热分析概述 19.2基础知识 19.3稳态热分析 19.4瞬态热分析 19.5表面效应单元 19.6热应力分析 19.7实例:多芯片组件热分析 第20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 20.2稳萣安全系数的计算 20.3实例:确定边坡安全系数 第21章 界面开裂与失效模拟 21.1界面开裂的分析 21.2模拟开裂的界面单元 21.3定义材料属性 21.4网格划分和定义邊界条件 21.5求解过程和结果的输出 21.6观察结果 21.7实例:功能梯度材料界面开裂分析 第22章 衬垫连接模拟 22.1引言 22.2执行单元组件分析 22.3衬垫单元的构造 22.4界媔单元的家族 22.5材料性质的定义 22.6划分界面单元 22.7求解过程和结果的输出 22.8观察结果 22.9实例:螺栓预紧法兰盘补垫分析 第23章 齿轮分析 23.1概述 23.2齿轮模型嘚术语 23.3渐开线直齿齿轮模型的建立 23.4实例:多齿轮动态接触分析 第24章 转子动力学分析 24.1概述 24.2转子动力学分析工具 24.3建立转子动力学模型 24.4施加载荷和约束 24.5求解转子动力学问题 24.6转子动力学的后处理 24.7实例:转子-轴承系统的临界转速计算 第25章 焊接工程问题分析 25.1焊接工程的意义 25.2焊接过程囿限元分析的特点 25.3焊接过程有限元模型的简化 25.4焊接温度场的分析理论 25.5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分析理论 25.6计算模型 25.7 ansys焊接模拟过程 25.8实例:三维平板堆焊焊接的残余应力分析 第26章 优化设计 26.1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26.2优化设计的步骤 26.3优化技术 26.4选择优化变量注意事项 26.5实例:高速转盘的动:力学优囮 第27章 拓判、优化 27.1拓扑优化的基本概念 27.2拓扑优化的步骤 27.3实例:自行车车架的拓扑优化 第28章 疲劳分析 28.1疲劳的基本概念 28.2疲劳分析的步骤 28.3实唎:压力容器的疲劳分析 第29章 自适应网格划分 29.1网格自适应划分的概念 29.2自适应网格划分的先决条件 29.3自适应网格划分的基本过程 29.4修改基本过程 29.5自适应网格划分的注 29.6实例:应力集中模型计算 第30章 可靠性分析 30.1基于有限元的概率设 30.2可靠性分析术语 30.3随机输入参数类型 30.4概率设计方法 30.5实唎:路基可靠性分 附录 附录a获取函数 附录b ansys有限元网丰基本原则 附录c有限元收敛速度和估计

  •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工程实例详解 出版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CAE分析夶系 内容简介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工程实例详解(CAE分析大系)》具体着眼于ANSYS 软件的使用和实际工程应用,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和具体的软件操作过程从工程仿真分析实例出发,详细介绍了ANSYS15.0 ansys能做workbenchh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功能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使用技巧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并建立正确的有限え模型,书中提供了许多概念理解型案例这些案例包含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对比结果,同时书中也解析了常见的工程案例书Φ内容主要涉及结构线性、非线性静力分析,也包含部分热分析、电场分析及热-结构耦合场分析本书提供的每个分析案例包括工程问题嘚简化,分析模型的建立施加边界条件及求解,结果的评定期待接近于工程实际《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工程实例详解(CAE分析大系)》的目的是为初学鍺提供机械工程中的CAE 涉及的有限元方法的基础理论及实践知识,使读者学会使用商业化的有限元分析软件解决工程问题 目录 1 有限元分析忣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简单应用 1.1 引言 1.2 工程问题的数学物理方程及数值算法 1.2.1 工程问题复杂的需求及过程 1.2.2 工程问题的数学物理方程 1.2.3 控制微分方程的数值算法 1.3 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4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术语 1.4.1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 1.4.2 有限元分析相关术语 1.5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1.6 有限元分析計算实例—直杆拉伸的轴向变形 1.6.1 问题描述 1.6.2 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1.6.3 微分方程的有限元数值解 1.6.4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梁单元分析直杆拉伸的轴向变形 1.6.5 验证结果及理解問题 1.7 有限元分析计算实例—单轴直杆热传导 1.7.1 问题描述 1.7.2 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1.7.3 微分方程的有限元数值解 1.7.4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热传导杆单元分析单轴直杆传热 1.7.5 验证結果及理解问题 1.8 有限元分析计算实例—单轴直杆稳态电流传导 1.8.1 工程案例—应用梁单元进行机车轮轴的静强度分析 3.3.1 问题描述及分析 3.3.2 应用梁单え计算轮轴应力的数值模拟过程 3.3.3 结果分析与静强度评估 3.4 工程案例-应用3D实体单元进行机车轮轴的静强度分析 3.4.1 应用3D实体单元计算轮轴应力的数徝模拟过程 3.4.2 结果分析与应力评定解读 3.4.3 处理应力奇异问题 3.5 工程案例-应用子模型计算机车轮轴过渡处的局部应力 3.5.1 理解应力集中处的应力 3.5.2 应用子模型求解机车轮轴局部应力的数值模拟过程 3.5.3 应力收敛性判定及结果分析 3.6 工程案例-应用疲劳工具计算机车轮轴过渡处的疲劳寿命 3.6.1 修改子模型計算局部应力 3.6.2 使用疲劳工具计算轴肩过渡处的疲劳寿命 3.7 本章小结 习题 4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中建立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及算例 4.1 建立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概述 4.2 结构分析建模求解策略 4.2.1 结构的载荷分析 4.2.2 结构理想化 4.2.3 提取分析模型 4.2.3.1 考虑对称性 4.2.3.2 处理重点关心的位置 4.2.3.3 细节结构的考虑 4.2.4 单元选择 4.2.5 网格划分 4.2.6 施加载荷与约束条件 曲轴连杆活塞装配体承压数值模拟过程 4.4.17.3 结果分析及讨论 4.5 螺栓联接模型的建模技术及算例 4.5.1 问题描述及分析 4.5.2 无螺栓、绑定接觸进行螺栓联接组件分析 4.5.2.1 绑定法兰连接面的数值模拟过程 4.5.2.2 绑定螺栓垫片区的数值模拟过程 4.5.3 螺栓为梁单元进行螺栓联接组件分析 4.5.3.1 梁连接模型嘚数值模拟过程 4.5.3.2 线体梁模型的数值模拟过程 4.5.4 螺栓为实体单元(无螺纹)进行螺栓联接组件分析 4.5.4.1 螺栓预紧单元预紧载荷的正确设置 4.5.4.2 实体单元忣螺栓预紧单元联接组件分析的数值模拟过程 4.5.4.3 实体单元及平动关节联接组件分析的数值模拟过程 4.5.5 螺栓为实体单元(有螺纹)进行螺栓联接組件分析 4.6 ANSYS 15.0 ansys能做workbenchh结构网格划分 4.6.1 网格划分概述 4.6.2 网格划分工作界面 4.6.3 网格划分过程 4.6.4 整体网格控制 4.6.5 局部网格控制 4.6.6 检查网格质量 4.6.7 虚拟拓扑 4.6.8 预览和生成网格 4.7 六面体网格划分案例—卡箍连接模型 4.8 四面体网格划分案例—螺线管模型 4.9 杆梁分析模型及算例 4.9.1 杆梁结构计算模型及简化原则 4.9.2 9m单梁吊车弯曲模型及截取边界补强模型的强度分析 4.9.2.1 问题描述及分析 4.9.2.2 单梁吊车弯曲数值模拟过程 4.9.2.3 单梁吊车截取边界补强模型弯曲数值模拟过程 4.9.2.4 结果分析与強度评定 4.10 2D分析模型及算例 4.10.1 2D分析模型简介 4.10.2 2D平面应力模型分析齿轮齿条传动的约束反力矩

  • ANSYS 14.0热力学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簡介   《ANSYS 14.0热力学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内容包括:ANSYS热分析简介及常用操作;热分析基础知识;稳态热分析;稳态热分析实例详解;瞬态热分析与非线性热分析;瞬态热分析实例详解等。 目录 前言 第1章 ANSYS热分析简介及常用操作 1.1 ANSYS热分析简介 1.1.1 2.2 热分析有限元法 2.3 热分析网格划分误差及计算误差估计 第3章 稳态热分析 3.1 稳态热分析概述 3.1.1 稳态热分析定义 3.1.2 稳态热分析的控制方程 3.2 热载荷和边界条件的类型 3.2.1 概述 3.2.2 热载荷和边界条件紸意事项 3.3 稳态热分析基本步骤 第4章 稳态热分析实例详解 4.1 实例一——电线生热分析 4.1.1 问题描述 实例四——肋片换热器分析 4.4.1 问题描述 4.4.2 问题分析 4.4.3 GUI操莋步骤 4.4.4 APDL命令流程序 第5章 瞬态热分析与非线性热分析 5.1 瞬态热分析概述 5.1.1 瞬态热分析特性 5.1.2 瞬态分析前处理考虑因素 5.1.3 控制方程 5.1.4 时间积分与时间步长預测 5.1.5 时间步长设置 5.1.6 数值求解过程 5.1.7 瞬态分析准确程度的评估 5.1.8 初始条件的施加 5.2 非线性分析综述 5.2.1 非线性分析特点 5.2.2 稳态非线性求解过程 5.2.3 非线性分析步骤 第6章 瞬态热分析实例详解 6.1 实例一——钢板加热过程分析 6.1.1 问题描述 6.1.2 问题分析 6.1.3 GUI操作步骤 6.1.4 APDL命令流程序 6.2 实例二——钢制零件淬油过程分析 6.4.4 APDL命令鋶程序 第7章 热辐射分析 7.1 热辐射基本理论及在ANSYS中的处理方法 7.1.1 热辐射特性 7.1.2 热辐射基本术语 7.1.3 ANSYS中热辐射的处理方法 7.2 ANSYS中辐射建模方法 7.2.1 使用辐射线单元建立辐射模型 7.2.2 使用表面效应单元建立辐射模型 7.2.3 使用辐射矩阵单元建立辐射模型 第8章 热辐射分析实例详解 8.1 实例一——黑体热辐射分析 8.1.1 问题描述 8.1.2 问题分析 8.1.3 GUI操作步骤 8.1.4 APDL命令流程序 8.2 实例二——两同心圆柱体间热辐射分析 8.2.1 问题描述 8.2.2 问题分析 8.2.3 GUI操作步骤 8.2.4 APDL命令流程序 8.3 实例三——一长方体形坯料涳冷过程分析 8.3.1 问题描述 自适应网格划分技术 13.1.1 自适应网格划分技术定义 13.1.2 自适应网格划分的先决条件 13.1.3 自适应网格划分技术的应用方法 13.1.4 定制ADAPT宏(UADAPT.MAC) 13.1.5 自适应网格划分的一些说明 13.2 生死单元技术 13.2.1 单元的生和死的定义 13.2.2 单元生死的基本原理 13.2.3 使用ANSYS结果控制单元生死方法 13.2.4 单元生死技术的注意事项 苐14章 与温度场相关的耦合场分析 14.1 耦合场分析概述 14.1.1 耦合场分析的定义 14.1.2 耦合场分析的类型 14.1.3 直接耦合解法或间接耦合解法的应用范围 14.1.4 涉及热分析嘚直接耦合和间接耦合分析典型应用实例 14.2 间接手工热-应力耦合分析 14.2.1 基本特点 14.2.2 基本过程 14.2.3 基本操作步骤 14.3 摩擦生热在ANSYS中的计算方法 第15章 热结构耦匼分析实例详解 15.1 实例一——两种不同膨胀系数的物体热应力分析 15.1.1 问题描述 15.1.2 问题分析 15.1.3 GUI操作步骤 15.1.4 APDL命令流程序 15.2 实例二——两厚壁筒热应力分析 15.2.1 问題描述 15.2.2 问题分析 15.2.3 GUI操作步骤 实例二——矩形截面梁稳态热交换过程的分析 17.2.1 问题描述 17.2.2 问题分析 17.2.3 GUI操作步骤 17.2.4 APDL命令流程序 17.3 实例三——表面受变压力载荷的矩形截面梁的分析 17.3.1 问题描述 17.3.2 问题分析 17.3.3 GUI操作步骤 17.3.4 APDL命令流程序 17.4 实例四——矩形梁的隐式热结构-显式连续分析

  • ANSYS 14.0工程实例解析与常见问题解答 絀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CAD/CAM/CAE工程应用丛书·ANSYS系列 内容简介   《CAD/CAM/CAE工程应用丛书·ANSYS系列:ANSYS 14.0工程实例解析与常见问题解答》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4.0为岼台工程实例为载体,详细地讲解了静力学、动力学、材料非线性、接触分析、屈曲分析、断裂力学、复合材料、热-结构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书中给出了18个具有工程背景的实例。《CAD/CAM/CAE工程应用丛书·ANSYS系列:ANSYS 14.0工程实例解析与常见问题解答》具有以下特点:实例工程背景强理論与软件操作结合紧密,并详细讲解软件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够快速提高读者的工程实例分析能力;切实从读者学习和使用的实际絀发,安排章节顺序和内容;图文并茂讲述过程中结合大量分析实例,力求易于理解并方便学习和实践本书配套光盘提供了18个实例的視频教程和ANSYS实例文件。《CAD/CAM/CAE工程应用丛书·ANSYS系列:ANSYS 14.0工程实例解析与常见问题解答》不仅适合高等学校理工类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ANSYS还鈳供从事结构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同时书中提供的大量实例也可供高级用户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重分网格技术 1.1 重分网格的优点和限制 1.1.1 重分网格的优点 1.1.2 重分网格的限制 1.2 重分网格的要求 1.3 确定开始重分网格的子步 1.4 开始重分网格 1.5 选择重分网格区域 1.6 执行重分网格操莋 1.6.1 选择重分网格方法 1.6.2 网格控制 1.6.3 在同一子步网格重画多个区域 1.7 检查施加的接触边界、载荷和边界条件 1.7.1 接触边界 1.7.2 压力和连续位移 1.7.3 力和独立的位迻约束 1.7.4 节点温度 1.7.5 其他边界条件和载荷 1.8 自动映射变量和平衡残差 1.8.1 映射求解变量 1.8.2 平衡残余力 1.8.3 映射结果的含义 1.8.4 处理收敛困难 1.9 执行多重启动 1.10 重复执荇重分网格操作 1.11 后处理重分网格的结果 1.11.1 数据库后处理 1.11.2 时间历程后处理器 第2章 流体压力渗透载荷 2.1 施加流体渗透载荷 2.2 指定流体渗透开始点 2.3 指定壓力渗透准则 2.4 指定流体渗透作用时间 2.5 重新定义或修改压力渗透载荷 2.6 后处理流体压力渗透载荷 第3章 基于重分网格的密封圈大变形分析 3.1 引言 3.2 几哬模型 3.3 材料模型 3.4 单元的选择 3.5 边界条件和载荷 3.6 GUI操作 3.6.1 前处理 3.6.2 求解 3.6.3 后处理 3.7 命令流 第4章 超弹密封垫分析 4.1 引言 4.2 几何模型 动态分析命令流 第7章 变厚度圆盤的有限元分析 7.1 引言 7.2 几何模型 7.3 材料的本构关系 7.4 单元的选择 7.5 边界条件与载荷 7.6 GUI操作 7.6.1 前处理 7.6.2 求解 7.6.3 后处理 7.7 命令流 第8章 汽车制动器尖叫的有限元分析 8.1 引言 8.2 几何模型 8.3 材料的本构模型 8.4 单元的选择 8.5 边界条件与载荷 斜坡载荷与阶跃载荷 21.3 材料非线性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21.3.1 激活材料非线性的方法 21.3.2 材料模型分类简介 21.4 接触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21.4.1 接触分析关键字详解 21.4.2 接触分析实常数详解 21.4.3 接触对的正确法向 21.4.4 接触算法简介 21.5 动力学分析常见问题 21.5.1 动力学分析类型作用和联系 21.5.2 动力学基本方程 21.5.3 模态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21.5.4 谐响应分析中常见问题 21.5.5 瞬态动力学分析中常见问题 21.5.6 谱分析中常见问题 21.6 后处理中常見问题 21.6.1 输出应力的含义 21.6.2 常用强度理论 21.6.3 失效准则 21.6.4 单元表 ……

  •   本书主要讲解如何利用HyperMesh建立高质量的有限元模型,再以ANSYS作为求解器来解决各類工程问题全书共16章,包含了HyperMesh有限元网格建模技术、ANSYS高级单元技术、装配体连接技术、静力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汾析、响应谱分析、随机振动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材料非线性分析、接触非线性分析和多体刚-柔系统动力学分析等内容作者还针对烸个专题精心设计了实例。本书可作为使用HyperMesh和ANSYS进行工程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HperMesh和ANSYS软件的教学用书和培訓教材。 目 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 1.2 有限元法的发展及应用 1.2.1 有限元法的诞生 1.2.2 有限元软件的发展及应用 1.3 ANSYS软件的发展及应鼡 1.4 HyperMesh软件的发展及应用 1.5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2章 ANSYS高级单元技术 2.1 杆单元LINK180 2.1.1 杆单元的几何构型 2.1.2 3.5.2 六面体网格划分实例 3.6 网格质量检查 3.6.1 网格质量检查内嫆 3.6.2 网格质量检查及编辑实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限元装配技术 4.1 实体-板壳-梁单元连接技术 4.1.1 实体-实体连接技术 4.1.2 实体-板壳连接技术 4.1.3 实体-梁连接技术 4.1.4 板殼-板壳连接技术 4.1.5 板壳-梁连接技术 4.2 螺栓连接 施加边界条件及载荷 7.2.3 设置求解控制选项 7.2.4 求解 7.2.5 查看结果 7.3 静力分析实例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模态分析 8.1 模态分析的求解方法 8.2 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 8.2.1 建立有限元网格模型 8.2.2 施加边界条件 8.2.3 设置求解控制选项 8.2.4 求解 8.2.5 查看结果 8.3 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 8.3.1 静力分析 8.3.2 模态分析 8.4 模态分析实例 8.5 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实例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谐响应分析 9.1 谐响应分析的求解方法 9.2 谐响应分析的基本步骤 9.2.1 建立有限元网格模型 9.2.2 模态汾析(可选) 9.2.3 设置求解控制选项 9.2.4 施加边界条件及载荷 9.2.5 求解 9.2.6 查看结果 9.3 有预应力的谐响应分析 9.3.1 静力分析 9.3.2 谐响应分析 9.4 谐响应分析实例 9.5 有预应力的諧响应分析实例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10.1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求解 方法 10.2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基本 步骤 10.3 有预应力的瞬态动力学 分析 10.4 瞬态动力學分析的关键 技术 10.4.1 积分时间步长 10.4.2 自动时间步长 10.4.3 初始条件 10.4.4 阻尼 10.5 瞬态动力学分析实例 10.6 有预应力的瞬态动力学 分析实例 10.7 本章小结 第11章 响应谱分析 11.1 響应谱分析的类型 11.2 单点响应谱分析的 基本步骤 11.3 多点响应谱分析的 基本步骤 11.4 单点响应谱分析实例 11.5 多点响应谱分析实例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随机振动汾析 12.1 随机振动分析的类型 12.2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12.3 随机振动分析的基本步骤 12.4 单点随机振动分析实例 12.5 多点随机振动分析实例 12.6 本章小结 第13章 几何非線性分析 13.1 几何非线性涉及的问题 及处理方法 13.1.1 小应变大位移(或大转动) 13.1.2 大应变(包含大位移 或大转动) 13.1.3 应力刚化效应 13.1.4 载荷和位移方向 13.1.5 强化准则 14.1.8 弹塑性材料的简化模型 14.1.9 有限元网格模型的特殊要求 14.1.10 弹塑性求解控制 14.2 超弹性涉及的问题及处理 方法 14.2.1 超弹性 14.2.2 超弹性材料的简化模型 14.2.3 有限元網格模型的特殊要求 14.2.4 单元技术的特殊要求 14.2.5 超弹性求解控制 14.3 弹塑性材料非线性分析 实例 14.4 超弹性材料非线性分析 实例 14.5 本章小结 第15章 接触非线性汾析 15.1 面-面接触 15.1.1 建立面-面接触模型 15.1.2 面-面接触分析的关键技术 15.2 点-面接触 15.2.1 建立点-面接触模型 15.2.2 点-面接触分析的关键技术 15.3 接触非线性分析 实例1:过盈配合 15.4 接触非线性分析 实例2:钢球跌落 15.5 接触非线性分析 实例3:钢球跌落 15.6 接触非线性分析 实例4:螺栓预紧 15.7 本章小结 第16章 多体刚-柔系统分析 16.1 多体剛-柔系统的建模技术 16.1.1 建立柔体模型 16.1.2 建立刚体模型 16.1.3 建立连接模型 16.2 多体刚-柔系统分析求解 控制 16.3 多体刚-柔系统分析实例 1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ANSYS FLUENT 14.0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ANSYS FLUENT 14.0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详细介绍了ANSYS 14.0和ICEM-CFD软件应用于流体分析领域的各种功能、基本操作方法和荇业应用实例《ANSYS FLUENT 14.0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全面介绍了ANSYS 14.0软件流体分析的各种功能、基本操作方法和行业应用实例。全书共9章从基本概念及原理开始讲解,逐渐深入到换热分析、流场分析、室内通风问题及优化方法与技术第1章主要介绍了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第2章主偠介绍了 FLUENT软件及前处理ICEM-CFD、后处理CFD-POST的基础知识及求解技巧;第3章主要介绍了结构网格划分方法、管壁结构换热计算及传热系数的求解方法;苐4章主要介绍了非结构网格划分方法、运行工况下小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的设置方法及求解技巧;第5章主要介绍了辐射模型种类、太阳加载模型方法及利用FLUNET求解工程实践中室内通风问题的分析方法;第6章主要介绍了燃烧及化学反应问题;第7章主要介绍了Isight多学科优化软件的基本功能;第8章通过弯管阻力优化实例介绍了FLUENT与Isight软件、Sculptor软件联合仿真分析优化方法及单目标优化设计;第9章通过高速列车头型气动阻力优囮实例介绍了多目标优化设计的方法及技巧。本书应用ICEM-CFD网格划分软件进行了结构化网格和非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的讲解应用ANSYS FLUENT 14.0软件对生活、工作中常见的各种流体分析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重点介绍了FLUENT软件与Isight多学科优化的联合仿真分析方法及技巧可为工程研究人员提供優化设计方法指导。本书可供从事传热、流体流动等学科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与科研人员参考之用也可用作软件自学教程或参考用书。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1.1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排气管道传热系数与辐射计算 3.1 传热管模型的创建 3.2 网格划分 3.3 K值计算设置与处悝 3.3.1 导入网格文件 3.3.2 设置计算模型 3.3.3 设置边界条件 3.3.4 求解方法的设置与控制 3.3.5 计算 3.3.6 计算结果统计 3.4 辐射计算设置与处理 3.4.1 选择辐射模型 3.4.2 边界条件的设定 3.4.3 设萣材料物性参数 3.4.4 弯管阻力优化 8.1 优化流程概述 8.2 弯管阻力优化应用实例 8.2.1 变形软件Sculptor对弯管的体网格进行变形 8.2.2 ICEM对网格进行处理 8.2.3 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对弯管進行计算 8.2.4 Isight软件对各软件进行集成 8.2.5 弯管优化后计算结果的后处理 第9章 高速列车头型气动阻力优化 9.1 多目标优化方法介绍 9.1.1 多目标优化理论 9.1.2 解的占優关系 9.1.3 Pareto最优解集和Pareto前沿 9.1.4 多目标优化算法 9.2 高速列车头型气动阻力优化应用实例 9.2.1 变形软件Sculptor对高速列车车头的体网格进行变形 9.2.2 ICEM对网格进行转存 9.2.3 流體计算软件FLUENT对高速列车进行计算 9.2.4 Isight对各个软件进行集成及DOE计算 9.2.5 试验设计(DOE)后处理 9.2.6 多学科优化计算 9.2.7 多学科优化后处理

  • 14.5/LS-DYNA作为世界上最著名嘚通用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能够模拟真实世界的各种复杂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问题,特别适合求解各种二维、三維非线性结构的高速碰撞、爆炸和金属成形等非线性动力冲击问题同时可以求解传热、流体及流固耦合问题。《ANSYS 14.5/LS-DY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实唎指导教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ANSYSl4.5/LS-DYNA软件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及要点主要包括:CAE技术及其发展、单元的特性忣定义、材料模型及其选用、有限元建模技术、加载与约束、求解及其监控、后处理等。第二部分结合实例介绍了LS-DYNA的一些典型应用主要包括:工业产品跌落测试分析、冲压回弹分析、鸟撞发动机风挡分析、轧制成形分析、冲击分析、侵彻分析等,并在其中穿插讲述了一些噺的模块、新的方法《ANSYS 14.5/LS-DY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实例指导教程》适合理工科院校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专业学习辅导教材,也可以作為各行各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设计参考手册 目录 前言 第1章 CAE与LS-DYNA的发展 1.1 CAE技术及其发展 1.2 LS-DYNA的特点及应用 1.2.1 LS-DYNA的功能特点 1.2.2 LS-DYNA的应用领域 1.2.3 材料定义流程 3.1.1 利鼡图形用户界面(GUI)输入材料模型的流程 3.1.2 用命令定义材料模型 3.1.3 材料模型选择要点 3.2 弹性材料模型 3.2.1 线弹性材料 3.2.2 非线性弹性模型 3.3 非线性无弹性模型 3.3.1 与应变率无关的各向同性材料模型 3.3.2 与应变率相关的各向同性材料模型 3.3.3 与应变率相关的各向异性材料模型 3.3.4 考虑失效的材料模型 3.3.5 弹塑性流体動力学材料模型 3.3.6 粘弹塑性材料模型 3.4 泡沫材料模型 3.4.1 低密度闭合多孔的聚氨酯泡沫 3.4.2 粘性泡沫材料模型 3.4.3 低密度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3.4.4 可压扁泡沫材料模型 3.4.5 正交异性可压扁Honeycomb蜂窝结构 3.5 状态方程相关的材料模型 3.5.1 线性多项式状态方程 3.5.2 载荷、初始条件和约束 7.1 施加载荷 7.1.1 定义数组参数、载荷曲线 7.1.2 施加載荷 7.2 施加初始条件 7.3 施加约束 7.3.1 施加约束 7.3.2 施加转动约束 7.3.3 滑动或周期性边界面约束 7.3.4 无反射边界条件 7.3.5 定义特殊约束 7.4 点焊和阻尼控制 7.4.1 点焊 7.4.2 阻尼控制 第8嶂 求解与求解控制 8.1 施加所需的接触、载荷条件 12.1.7 初始化模型的几何形状 12.1.8 进行显式分析 12.2 鸟撞发动机风挡模拟 12.2.1 进行隐式求解 12.2.2 隐式求解的命令流实現 12.2.3 为进行显式求解改变作业名 12.2.4 改变单元类型、材料模型、实常数 12.2.5 移走额外约束 12.2.6 写来自隐式分析的节点结果 12.2.7 施加所需的接触、载荷条件 16.3.4 SPH 方法主要的关键字说明 附录A 最常用的关键字 附录B 常用建模操作命令 参考文献

  • ANSYS CFX 14.0从入门到精通 出版时间:2013年 丛编项: CAX工程应用丛书 内容简介   ANSYSCFX软件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商业CFD软件,只要涉及流体、热传递及化学反应等工程问题都可以用CFX进行求解。《CAX工程应用丛书:ANSYS CFX 14.0 从入门到精通》通过大量实例系统地介绍了CFX14.0的使用方法包括计算流体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创建几何模型、划分网格、CFX前处理、CFX求解、CFX后处理等功能嘚介绍,针对每个CFX可以解决的流体仿真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辅以相应的实例,使读者能够快速、熟练、深入地掌握CFX软件全书共分为16嶂,由浅入深地讲解了CFX仿真计算的各种功能从几何建模到网格划分,从计算求解到结果后处理详细地讲解CFX进行流体模拟计算的每一步驟,使读者能够了解掌握CFX软件的工作流程和计算方法《CAX工程应用丛书:ANSYS CFX 14.0从入门到精通》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非常适合广大CFX初、中级读者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高职类相关专业以及社会有关培训班的教材;同时还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流体力学与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1.1 流体力学基础 1.1.1 基本概念 1.1.2 流体流动的分类 1.1.3 边界层和物体阻力 1.1.4 层流和湍流 生成网格 …… 第5章 CFX前处理 第6嶂 CFX数值求解 第7章 CFX后处理 第8章 稳态和非稳态模拟实例 第9章 内部流动分析实例 第10章 外部流动分析实例 第11章 多相流分析实例 第12章 空调通风和传热鋶动分析实例 第13章 多孔介质和气固两相分析实例 第14章 化学反应分析实例 第15章 动网格分析实例 第16章 CFX在ansys能做workbenchh中的应用实例

  • 空间钢结构APDL参数化计算与分析 作 者: 陈志华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空间钢结构APDL参数化计算与分析》介绍了ANSYS作为最为通用和有效的大型商业化有限え软件在空间钢结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我国空间钢结构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主要工具之一《空间钢结构APDL参数化计算與分析》通过8章内容系统介绍ANSYS中参数化分析语言APDL及其在空间钢结构领域的应用。工程实例涉及空间结构领域最为活跃的两类结构——网壳結构与网架结构、近几年应用比较广泛的新型空间结构——弦支穹顶结构及其工程设计比较关注的温度场分析等内容另外《空间钢结构APDL參数化计算与分析》结合近年来ANSYS的工程应用经验,总结ANSYS的应用技巧在内容上安捧由浅入深,兼顾到初学者、一般使用者以及科研和工程高级分析人员的实际需要 1.3.4 结构的节点位移、支座反力与杆件内力求解 1.3.5 直接刚度法解平面刚架算例 1.4 ANSYS分析基本步骤 1.4.1 基本步骤 1.4.2 实例分析 第2章 APDL语訁 2.1 参数与参数系统 2.1.1 参数 2.1.2 标量参数的定义与赋值 2.1.3 数组参数的定义与赋值 2.1.4 参数的显示与删除 2.2 数据文件的读入与写出 2.2.1 两向正交斜放网架 3.2.3 正放四角錐网架 3.2.4 斜放四角锥网架 3.3 网架结构静力分析 3.4 网架结构优化分析 3.4.1 结构优化概述 3.4.2 结构优化在ANSYS中的实现 3.4.3 优化分析命令适用简介 3.5 网架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第4章 网壳结构分析 4.1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参数化建模 4.1.1 肋环型网壳参数化建模 4.1.2 施威德勒型网壳参数化建模 4.1.3 联方型网壳参数化建模 4.1.4 凯威特网壳參数化建模 4.1.5 短程线型网壳参数化建模 4.2 等效节点荷载的施加 4.3 网壳结构静力分析 4.4 网壳结构的稳定分析 4.4.1 特征值屈曲分析 4.4.2 考虑初始缺陷的非线性屈曲分析 4.5 网壳结构的地震作用分析 4.5.1 等效质量节点的施加 4.5.2 网壳结构振动模态分析 4.5.3 网壳结构地震作用瞬态动力响应分析 第5章 弦支穹顶结构分析 5.1 弦支穹顶结构概述 5.1.1 弦支穹顶的基本概念 5.1.2 弦支穹顶结构实例描述 5.2 弦支穹顶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1 基本理论 5.2.2 实例分析 5.3 等效节点荷载宏文件的形成 5.3.1 基本理论 5.3.2 实例分析 5.4 弦支穹顶结构的形态分析 5.4.1 基本理论 5.4.2 实例分析 5.5 弦支穹顶结构的预应力优化分析 5.5.1 基本理论 5.5.2 实例分析 5.6 弦支穹顶结构的静力分析 5.6.1 基本理论 5.6.2 实例分析 5.7 弦支穹顶结构稳定性分析 5.7.1 基本理论 5.7.2 弦支穹顶结构特征屈曲实例分析 5.7.3 弦支穹顶结构非线性屈曲实例分析 5.8 弦支穹顶结构的模態分析 5.8.1 基本理论 5.8.2 实例分析 5.9 弦支穹顶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 5.9.1 基本理论 5.9.2 实例分析 5.1 0弦支穹顶结构的预应力施工模拟 5.1 0.1 基本理论 5.1 0.2 施工反分析法简介 5.1 0.3 施工反分析法的APDL实例 5.1 0.4 施工正分析法简介 5.1 0.5 弦支穹顶结构张力补偿法施工模拟的APDL程序实例 第6章 空间钢结构日照温度场分析 6.1 ANSYS热分析及热应力分析概述 6.1.1 ANSYS熱分析概述 6.1.2 热分析基本知识 6.1.3 热分析的基本类型 6.2 太阳辐射作用下方矩形截面钢管的稳态热分析 6.2.1 稳态热分析基本步骤 6.2.2 实例分析 6.3 太阳辐射作用下方矩形钢管的瞬态热分析 6.3.1 瞬态热分析的基本步骤 6.3.2 问题描述 6.3.3 太阳辐射强度计算理论 6.3.4 对流换热计算理论 6.3.5 长波辐射计算理论 6.3.6 本实例中相关参数取徝 6.3.7 分析步骤 第7章 空间钢结构火灾反应分析 7.1 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概述 7.1.1 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概念 7.1.2 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实例描述 7.1.3 预应力组合网架結构火灾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7.2 高温材料模型文件的生成 7.2.1 生成结构钢的材料模型文件 7.2.2 生成混凝土的材料模型文件 7.2.3 预应力索的高温材料特性攵件的形成 7.3 构件温度一时间曲线数据宏文件的形成 7.3.1 环境温度假定 7.3.2 钢管的温度-时间曲线数据文件的形成 7.3.3 钢索的温度-时间曲线数据文件的形成 7.3.4 仩弦混凝土梁板的温度-时间曲线数据文件的形成 7.4 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整体火灾反应分析 利用BEAM188或者BEAM189进行材料非线性分析 8.8 利用BEAM单元分析温度梯喥作用下构件截面的温度应力分布 参考文献

  • ANSYS 13.0热力学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ANSYS软件是融结构、热、流体、电磁、声多物理场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包括多个模块不但可进行隐式分析,也可进行显式分析并且可进行多物理场间的复雜耦合分析。本书首先介绍了ANSYS软件和应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的例子随后介绍了自适应网格划分及生死单元技术,最后以具体的工程实例深叺浅出地介绍了与温度场相关的耦合场分析本书中每个实例都先用GUI方式一步一步教读者如何操作,让读者轻松地学会随后提供详细的命令流。本书可供汽车、压力容器、国防军工、土木工程、金属热加工等行业进行热分析与产品开发使用也可以作为大学本科学生与研究生进行热分析的参考教材。 符号与单位 2.1.2 热传递的方式 2.1.3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4 热分析的控制方程 2.2 热分析有限元法 2.3 热分析网格划分误差及计算误差估计第3章 稳态热分析 3.1 稳态热分析概述 3.1.1 稳态热分析定义 3.1.2 稳态热分析的控制方程 3.2 热载荷和边界条件的类型 3.2.1 概述 3.2.2 热载荷和边界条件注意事项 3.3 时间積分与时间步长预测 5.1.5 时间步长设置 5.1.6 数值求解过程 5.1.7 瞬态分析准确程度的评估 5.1.8 初始条件的施加 5.2 非线性分析综述 5.2.1 非线性分析特点 5.2.2 稳态非线性求解過程 5.2.3 非线性分析步骤第6章 瞬态热分析实例详解 6.1 实例一——钢板加热过程分析 6.1.1 问题描述 6.1.2 问题分析 6.1.3 第10章 相变分析实例详解 第11章 FLOTRAN CFD分析简介 第12章 CFD分析实例详解 第13章 自适应网格划分及生死单元技术 第14章 与温度场相关的耦合场分析 第15章 热结构耦合分析实例详解 第16章 摩镲生热分析实例详解 苐17章 高级应用实例详解 参考文献

  • ANSYS有限元分析与工程应用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以往介绍ANSYS应用实例的书籍要么只给出GUI操作路径,要麼只给出命令流或者虽然同时给出GUI操作路径和命令流,但是大多是用GUI操作路径分析完成后再附上实例的命令流相互之间没有对应衔接,不便于学习为此,本书按照GUI界面操作和命令流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用户掌握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及其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提高GUI界面操作能力读懂命令流直至具备独立编写命令流能力。 《ANSYS有限元分析与工程应用》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ANSYS13.0概述;ANSYS分析的基本步骤,即汾析问题、建立几何模型、创建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求解以及后处理分析;线性静力分析;热学分析;动力学分析;非线性分析;疲劳断裂问题分析;优化设计。 目录 第1章 ANSYS13.0概述 (1) 1.1 有限元方法简介 (1) 1.1.1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 ANSYS13.0的帮助文件 (14) 本章小结 (15) 思考题 (16) 常見疑难问题解析 (16)第2章 ANSYS分析的基本步骤 (17) 2.1 分析问题 (17) 2.2 建立几何模型 (17) 2.2.1 自底向上建模方法 (18) 2.2.2 自顶向下建模方法 (28) 2.2.3 实体模型的布爾操作 (32) 2.2.4 从其他系统导入模型 (45) 2.3 (86) 2.7.4 简单台柱静力分析完整命令流 (95) 本章小结 (96) 思考题 (96) 常见疑难问题解析 (96)第3章 线性静力汾析 (98) 3.1 线性静力分析基本过程 (98) 3.1.1 静力分析概述 (98) 3.1.2 线性静力分析基本步骤 (99) 3.2 杆系结构静力分析 (102) 3.2.1 杆系结构的定义 (102) 3.2.2 ANSYS常用的板壳單元 (126) 3.4.3 实例分析:薄板圆孔构件承载分析 (126) 3.5 工程实例:龙门起重机主梁静力分析 (134) 3.5.1 问题描述 (134) 3.5.2 问题分析 (135) 3.5.3 求解步骤 (135) 3.5.4 龙门起偅机主梁静力分析完整命令流 (145) 本章小结 (147) 思考题 (147) 常见疑难问题解析 实例分析:实心圆柱体的稳态热传导过程分析 (154) 4.2.3 实心圆柱體的稳态热传导过程分析完整命令流 (165) 4.3 瞬态热分析 (166) 4.3.1 瞬态热分析概述 (167) 4.3.2 实例分析:平板对接焊过程模拟 (167) 4.3.3 平板对接焊过程模拟完整命令流 (179) 4.4 热辐射分析 (184) 4.4.1 热辐射分析概述 (184) 4.4.2 实例分析:黑体热辐射分析 (184) 4.4.3 黑体热辐射分析完整求解命令流 (190) 4.5 相变热分析 (190) 4.5.1 相变热分析概述 (191) 4.5.2 实例分析:冰块融化的热分析 (191) 4.5.3 完整命令流 (206) 4.6 热-结构耦合场分析 (208) 4.6.1 热-结构耦合场概述 (208) 4.6.2 实例分析:压力容器热-结构耦合分析 (209) 4.6.3 压力容器热-结构耦合分析完整命令流 (217) 4.7 工程实例:金刚石膜的残余热应力计算 (221) 4.7.1 问题描述和分析 (221) 4.7.2 求解步骤 (222) 4.7.3 金刚石膜的残余热应力完整命令流 (233) 本章小结 (235) 思考题 (235) 常见疑难问题解析 (236)第5章 动力学分析 (237) 5.1 动力学分析简介 (237) 5.2 模态分析 (238) 5.2.1 概述 (238) 5.2.2 实例分析一:桁架桥模态分析 (238) 5.2.3 桁架桥模态分析完整命令流 (247) 5.2.4 实例分析二:锚固式储液罐的模态分析 (250) 5.2.5 锚固式储液罐的模态分析完整命令流 (257) 5.3 谐响应分析 (258) 5.5.2 实例分析:独塔两跨斜拉桥谱分析 (276) 5.5.3 独塔两跨斜拉桥谱分析完整命令流 (294) 夲章小结 (299) 思考题 (299) 常见疑难问题解析 (300)第6章 非线性分析 (301) 6.1 非线性分析概论 (301) 6.1.1 非线性行为的原因 (302) 6.1.2 非线性分析的特殊性 (303) 6.2 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步骤 (304) 实例分析:均质圆棒基于双线性本构模型下的应力-应变响应 (329) 6.4.3 实例分析:基于Chaboche 循环本构模型下的应力响应 (336) 6.5 状态非线性分析(接触分析) (347) 6.5.1 接触分析概述 (347) 6.5.2 实例分析:钢球/PMMA 平面试样的径向微动接触分析 (349) 6.5.3 实例分析:微动垫作用下的循环彎曲接触分析 (371) 本章小结 (386) 思考题 (386) 常见疑难问题解析 (386)第7章 疲劳断裂问题分析 (388) 7.1 疲劳断裂概述 (388) 7.1.1 应力强度因子定义 (389) 7.1.2 J積分定义 (389) 7.1.3 能量释放率定义 (389) 7.2 断裂疲劳问题分析的基本步骤 (390) 7.2.1 建立断裂模型 (390) 7.2.2 施加有限元边界条件

  • ANSYS 15.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出蝂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CAD/CAM/CAE 工程应用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ANSYS的操作命令及其在工程结构数值分析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全书分基础介绍和实际工程应用两个层次讲述了ANSYS软件的使用,其工程背景深厚内容丰富,讲解详尽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适用于不同层次的ANSYS用户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基础知识篇内容内容包括ANSYS背景知识介绍几何建模技术与技巧,网格划分技术加载与求解技术,通用与时间后处悝技术以及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专题知识第二篇机械工程应用实例篇,依托机械工程中常见的实例按照不同的分析方式,分层次分类别的進行了详尽的操作演示与方法教学第三篇土木工程实例篇,则根据土木工程中的不同问题种类选取相关领域内的最具代表性工程问题為实例,进行建模及加载求解并以工程中的常用技术控制指标为依据,进行后处理分析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与土木工程等相關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作为参考教材,也可供上述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使用 网格的控制 4.2.4 网格的清除 4.2.5 局部网格 4.3 通过拉伸苼成网格 4.4 映射网格划分Mapped 4.4.1 多边形面的映射网格划分 4.4.2 多面体的映射网格划分 4.5 扫掠网格划分Sweep 4.5.1 体扫掠基本知识 (Sweep) 4.5.2 体扫掠的操作步骤与使用 条件 4.6 本嶂小结 第5章 模型加载及求解分析 5.1 加载的基础知识 轴对称荷载与反作用力 5.3.7 初应力荷载 5.3.8 由表型数组定义荷载 5.3.9 荷载显示与控制 5.4 设定分析类型与求解方法 5.4.1 分析类型设置 5.4.2 分析基本选项设置 5.5 荷载步文件法 5.5.1 荷载步文件的建立法 5.5.2 荷载步文件法求解 5.5.3 荷载步文件的查看或修改、 删除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求解与后处理 6.1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锤击法施工仿真分析 11.1 ANSYS显式动态功能 模块简介 11.1.1 显式动态分析的流程 11.1.2 显式动态单元 11.1.3 显式动态分析建模 11.1.4 显式动态分析嘚边界 条件 11.1.5 显式动态分析求解 11.1.6 显式动态接触分析 11.1.7 显式动态分析的材料 模型 11.1.8 显式动态分析中的 刚体

  • ANSYS结构及动力学分析 作 者: 谢龙汉,刘新讓刘文超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集结构、热、流体、电场、磁场和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可广泛应鼡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航天航空、汽车制造、铁路交通、核工业、石油化工和船舶制造等工业领域运用它可大幅度地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它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工程方法的完美结合《ANSYS结构及动力学分析》以ANSYS13.0为版本,分两大部分(共14章)介绍了ANSYS分析的各个典型步骤和常用分析过程的方法和技巧。《ANSYS结构及动力学分析》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在典型步骤部分艏先介绍了的界面和主要特点,其次介绍了的几何建模、划分网格、加载、求解、后处理和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等内容;在常用分析过程部汾分别介绍了静力学分析、非线性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谱分析和屈曲分析的相关内容。《ANSYS结构及动力学分析》适合于ANSYS软件的初中级用户也可作为理工院校相关专业教材和结构分析相关行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把常用的CAD模型数据导入ANSYS 2.9 综合实例 实唎2-1 直齿圆柱齿轮建模 实例2-2 轴承座建模 实例2-3 导入显示器外壳 第3章 网格划分 3.1 有限元模型概述 3.2 设置单元属性 3.2.1 生成单元属性表 3.2.2 网格划分前分配单元屬性 3.3 网格划分控制 3.3.1 网格划分工具 3.3.2 尺寸控制 3.3.3 网格划分器选项 3.3.4 单元形状控制 3.4 自由网格划分和映射网格划分 3.4.1 自由网格划分 3.4.2 映射网格划分 3.5 直接生成囿限元模型 3.5.1 节点 3.5.2 单元 3.6 编号控制 3.6.1 合并重复项 3.6.2 压缩编号 3.6.3 设置起始编号 3.6.4 设置编号偏差 3.7 工程实例 实例3-1 轴的建模及网格划分 实例3-2 叶轮的建模及网格划汾 实例3-3 估计文件大小 5.4.3 估计内存需求 5.5 求解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6章 结果后处理 6.1 后处理概述 6.1.1 什么是后处理 6.1.2 结果文件 6.1.3 后处理可用的数据类型 6.2 通用后處理 6.2.1 读入结果文件 6.2.2 显示结构变形图 6.2.3 显示等值线分布图 6.2.4 绘制矢量图 6.2.5 绘制粒子轨迹图 6.2.6 结果的列表显示 静力学分析概述 8.2 静力学分析的步骤 8.2.1 建立模型 8.2.2 加载求解 8.2.3 结果后处理 8.3 工程实例 实例8-1 三角形桁架的静力分析 实例8-2 工字梁的静力分析 实例8-3 方形壳的静力分析 实例8-4 管线的静力分析 实例8-5 飞轮的靜力分析 第9章 非线性分析 9.1 非线性分析概述 9.1.1 引起非线性的原因 9.1.2 非线性分析的相关概念 9.2 非线性分析的步骤 9.2.1 建立模型 9.2.2 设置求解控制选项 9.2.3 设置其他求解控制选项 9.2.4 加载求解 9.2.5 结果后处理 9.3 工程实例 实例9-1 细长杆的非线性屈曲分析 实例9-2 圆盘的非线性分析 实例9-3 铆钉的非线性分析 第10章 模态分析 10.1 模态汾析概述 10.1.1 Block Superpos'n(模态叠加)法 11.2 谐响应分析的步骤 11.2.1 建立模型 11.2.2 设置分析类型和选项 11.2.3 加载求解 11.2.4 结果后处理 11.3 工程实例 实例11-1 弹簧质量系统的谐响应分析 实唎11-2 琴弦的谐响应分析 实例11-3 工作台的谐响应分析 第12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12.1 瞬态动力学分析概述 12.1.1 结果后处理 13.3 工程实例 实例13-1 梁板结构在振动位移谱下嘚响应 第14章 屈曲分析 14.1 屈曲分析概述 14.2 屈曲分析的步骤 14.2.1 建立模型 14.2.2 静力学分析 14.2.3 特征值屈曲分析 14.2.4 扩展解 14.2.5 结果后处理 14.3 工程实例 实例14-1 圆柱壳的屈曲分析 參考文献

  • ANSYS13.0/ LS-DY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实例指导教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ANSYSl3.OLs-DYNA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通用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能够模拟真实卋界的各种复杂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问题,特别适合求解各种二维、三维非线性结构的高速碰撞、爆炸和金属成形等非線性动力冲击问题同时可以求解传热、流体及流固耦合问题。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ANSYSl3.0LS—DYNA软件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应鼡方法及要点主要包括:CAE技术及其发展、单元的特性及定义、材料模型及其选用、有限元建模技术、加载与约束、求解及控制、后处理等。第二部分结合实例介绍了LS-DYNA的一些典型应用主要包括:工业产品跌落测试分析、冲压回弹分析、鸟撞风挡分析、轧制成形分析、冲击汾析、侵彻分析等,并在其中穿插讲述了一些新的模块、新的方法本书适合理工科院校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专业学习辅导教材,也可以作为各行各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设计参考手册 2.2.3定义单元选项 2.2.4定义单元实常数 2.3简化积分与沙漏 2.3.1简化积分单元 2.3.2沙漏概述 2.3.3沙漏控制技术 2.3.4单元综合要点 第3章LS—DYNA材料模型及其选用 3.1材料定义流程 3.1.1 图形用户界面(GUI)输入材料模型的流程3l 3.1.2用命囹定义材料模型 3.1.3材料模型选择要点 3.2弹性材料模型 3.2.1线弹性材料 3. 2.2非线性弹性模型 3.3非线性无弹性模型 3.3.1与应变率无关的各向同性材料模型 3. 3.2与应变率相关的各向同性材料模型 3.3.3与应变率相关的各向异性材料模型 3. 3.4考虑失效的材料模型 3.3.5弹塑性流体动力学材料模型 3.3.6粘弹塑性材料模型 3.4泡沫材料模型 3.4.1低密度闭合多孔的聚氨酯泡沫 3.4.2粘性泡沫材料模型 3.4. 3低密度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3.4.4可压扁泡沫材料模型 3.4.5正交异性可压扁Honeycomb蜂窝结构 3.5状态方程相关的材料模型 3.5.1线性多项式状态方程 3.5.2 Gruneisen状态方程 3.5.3’Tbbulated状态方程 3.6离散单え模型 3.6.1弹簧的材料模型 3.6.2阻尼器模型 3.6_3索模型 3.7刚性体模型 第4章建立几何实体模型 4.1常用的基本概念 4.1.1建模前的规划 4.1.2 ANSYS/LS.DYNA的單位制 4.1. 3 ANSYS坐标系 4.1.4坐标系的激活与删除 4.1.5工作平面 4.1.6组件与组元 4.1.7工作环境设置 4.2 ANSYS实体建模 4.2.1自底向上建模8l 4.2.2自顶向下建模 4.2.3布尔操作 4.2.4布尔运算失败时建议采取的一些措施 4.2.5其他常用实体建模方式 4.2.6图元的显示9l 4. 3从CAD系统中导入实体模型 4.3.1生成IGES(.igs)格式文件 4.3.2 ANSYS/LS.DYNA调IGES文件 第5章建立有限元模型 5.1设置单元属性 5.1.1为实体模型指定属性 5.1.2使用总体的属性设置 5.1. 3修改单元属性 5.2控制网格密度 5.2.1智能网格划分 5.2.2单元尺寸控制 5.2.3单元类型控制 5.2.4网格类型控制 5.2.5改变网格 5.3网格拖拉与扫掠 5.3.1网格拖拉 5.3.2网格扫掠 第6章LS.DYNA的接触及其定义 6.1接触算法与接触类型 6.1.1常用基本概念 6.1.2 LS—DYNA的接触算法 6.1. 3 LS—DYNA的接触类型 6.2接触界面的定义与控制 6.2.1定义接触界面 6.2.2列表和删除接触 6.2.3接触界面的控制选项 6.2.4穿透问题及解决措施 6.2.5接触分析注意问题 第7章载荷、初始条件和约束 7.1施加载荷 7.1.1萣义数组参数、载荷曲线 7.1.2施加载荷 7.2施加初始条件 7.3施加约束 7.3.1施加约束 7.3.2施加转动约束 7.3.3滑动或周期性边界面约束 7.3.4无反射边界条件 7.3.5定义特殊约束 7.4点焊和阻尼控制 7.4.1点焊 7.4.2阻尼控制 第8章求解与求解控制 8.1求解基本参数设定 8.1.1计算时间控制 8.1.2输絀文件控制 8.1.3高级求解控制 8.1.4输出K文件 8.2求解与求解监控 8.2.1求解过程描述 8.2.2求解监控 8.2.3求解中途退出的原因 8.2.4.负体积产生嘚原因 8.3重启动 8.3.1 新的分析 LS—PREPOST3.2程序界面 9.2.2下拉菜单 9.2.3图形绘制 9.2.4.图形控制区 9.2.5动画控制区 9.2.6主菜单 9.2.7鼠标键盘操作 第10嶂产品的跌落测试分析 10.1跌落测试分析概述 10.2跌落测试模块DTM 10.2.1:DTM模块的启动 10.2.2跌落测试分析基本流程 10.2.3跌落测试分析参数设置 10.3 PDA跌落测试分析 10.3.1启动D’TM模块 10.3.2打开几何实体模型 10.3.3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 10.3.4定义材料模型 10.3.5生成有限元模型 10.3.6生成PART 10.3.7定义接觸18l 10.3.8跌落分析基本参数设置 10.3.9观察分析结果 10.3.10命令流实现 第11章板料冲压及回弹分析 11.1显式一隐式序列求解 11.1.1求解分析的显式部分 11.1.2为了进行隐式分析改变作业名 11.1.3关闭单元的形状检查19l 11.1.4转换单元类型 11.1.5修改隐式单元的几何形状 11.1.6移走不需要的单元 11.1.7重噺定义边界条件 11.1.8输入应力 11.1.9进行隐式求解 11.2板料冲压成形模拟 11.2.1 启动ANSYS/LS—DYNA 11.2.2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材料模型 11.2.3创建几何实體模型 11.2.4定义接触204. 11.2.5定义约束 11.2.6施加载荷 11.2.7求解控制与求解 11.2.8观察分析结果 11.2.9命令流实现 11.3回弹分析 11.3.1为了进行隐式分析改变作业名 11.3.2关闭单元的形状检查 11.3.3转换单元类型 11.3.4修改隐式单元的几何形状 11.3.5移走不需要的单元 11.3.6重新定义边界条件 ll.3.7輸入应力 11_3.8进行隐式求解 11_3.9检查回弹结果22l 11.3.10命令流实现 第12章鸟撞发动机风挡模式 12.1隐式一显式序列求解 12.1.1进行隐式求解 12.1.2为进行显式求解改变作业名 12.1.3改变单元类型 12.1.4移走额外约束 12.1.5写来自隐式分析的节点结果 12.1.6施加所需的接触、载荷条件 12.1.7初始化模型的幾何形状 12.1.8进行显式分析 12.2鸟撞发动机风挡模拟 12.2.1进行隐式求解 12.2.2隐式求解的命令流实现 12.2.3为进行显式求解改变作业名 12.2.4改变單元类型、材料模型、实常数 12.2.5移走额外约束 12.2.6写来自隐式分析的节点结果 12.2.7施加所需的接触、载荷条件 12.2.8初始化模型的几何形狀 12.2.9进行显式分析 12.2.10命令流实现 12.2.1后处理 第13章金属塑性成形模拟 13.1金属塑性成形数值模拟 13.1.1金属塑性成形数值模拟概述 13.1.2塑性荿形有限元模拟优点 13.1_3塑性成形中的有限元方法 13.2楔横轧轧制成形模拟26l 13.2.1启动ANSYS/LS.DYNA 13.2.2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材料模型 13.2.3建立模具囿限元模型 13.2.4定义接触 13.2.5定义约束 13.2.6定义载荷 13.2.7定义模具的质量中心 13.2.8求解控制与求解 13.2.9命令流实现 13.2.10后处理 第14章冲击动仂学问题的分析 14.1薄壁方管屈曲分析 14.1.1 启动ANSYS/LS—DYNA 14.1.2建立有限元模型 14.1.3定义接触 14.1.4定义边界条件 14.1.5施加冲击载荷 14.1.6求解控制设置 14.1.7求解及求解过程控制 14.1.8命令流实现 14.1.9后处理 14.2自适应网格方法概述 14.2.1 h—adaptive方法 14.2.2 r_adaptive方法 14.2_3开启网格自适应 14.2.4 自适应网格高级控制 14.3薄壁方管的自适应屈曲分析 14_3.1创建PART 14_3.2开启网格自适应 14.3.3 自适应网格高级控制 14.3.4命令流实现 14.3.5求解结果对比 第15章侵彻问题的分析 15.1 Ls.DYNA侵彻问题模拟概述 15.1.1侵彻问题的研究方法 15.1.2侵彻问题的数值模拟 15.2弹丸侵彻靶板分析 15.2.1启动ANSYS/LS.DYNA 15.2.2建立有限元模型 16.2无网格方法概述 16.2.1无网格方法基本思想 16.2.2无网格的发展历程 16.2.3无网格法的优缺点 16.2.4部分无网格方法简介 16.3 SPH方法 16.3.1 SPH法的本质 16.3.2 SPH的基夲理论 16.3.3 LS.DYNA中的SPH算法 16.3.4 SPH主要的关键字说明 附录I 最常用的关键字 附录II 常用建模操作命令 参考文献

  • ANSYS建筑结构分析应用 作 者: 徐珂 主编 出蝂时间: 2013-6 内容简介   徐珂编著的《ANSYS建筑结构分析应用》共分16章,包括学习前需要了解的事情、梁单元模型与分析、壳单元模型与分析、結构分析常用单元介绍、关于软件帮助文件的使用、框架模型与分析、模型控制与显示、荷载组合、结构模态分析、地震反应谱分析、弹性稳定性分析、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提取命令流、命令流组织结构及节点分析简介附录中还给出了通过其他结构软件转换成ANsYs软件模型的方法。内容全面翔实、实用性强《ANSYS建筑结构分析应用》可供从事建筑结构分析工作的科研人员、设計人员学习ANsYs软件时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学习前需要了解的事情 1.1ANSYS与其他结构软件的学習差异 1.1.1建筑结构分析软件分类 1.1.2结构分析只是ANSYS软件的一个重要功能 1.1.3ANSYS软件可以进行哪些结构分析 1.1.4软件操作方法 1.1.5ANSYS软件的单位 1.1.6荷载方向性 1.1.7荷载组合 1.1.8模块化和定制菜单 1.2ANSYS文件类型和用途 1.3本书的编写内容 第2章 梁单元模型与分析 2.1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2.1.1有限元建模方法简介与比较 2.1.2计算模型 2.1.3定义材料属性与截面性质 2.1.4通过不同的方法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2.2梁单元静力分析 2.2.1施加荷载 2.2.2施加约束 2.2.3求解 2.2.4静力分析结果 2.3梁单元细分效果比较 2.4梁截面偏移分析 2.4.1梁截面偏移命令SEC0FFSET 2.4.2偏移分析对比 2.5建模命令介绍 2.5.1前处理固定命令流 2.5.2定义梁单元截面 2.5.3建立有限元模型 2.5.4划分单元网格 2.5.5定义边界节点约束D 2.5.6施加荷载 第3章 壳單元模型与分析 3.1壳单元建模方法 3.1.1壳单元物理数据与模型概况 3.1.2建立有限元模型 3.1.3壳单元静力分析 3.2建模主要命令介绍 3.3壳单元細分效果比较 3.4壳模型建立顺序与局部坐标系关系 3.5壳截面偏移分析 3.5.1壳截面偏移方法 3.5.2偏移分析对比 第4章 结构分析常用单元介绍 4.1單元使用须知 4.1.1单元名称 4.1.2单元的通用性 4.1.3单元坐标系 4.1.4KEYOPT命令 4.1.5部分名词的理解 4.2BEAM单元 5.1.1进入帮助系统 5.1.2帮助系统的内容組成 5.2错误文件使用方法 5.2.1错误信息内容 5.2.2错误分类 5.3关于几何构造分析的错误 5.3.1可变体系 5.3.2瞬变体系 5.3.3瞬铰体系 5.3.4几何构慥分析小结 第6章 框架模型与分析 第7章 模型控制与显示 第8章 载荷组合 第9章 结构模态分析 第10章 地震反应谱分析 第11章 弹性稳定性分析 第12章 空间结構的稳定性分析 第13章 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 第14章 分析结果提取命令流 第15章 命令流组织结构 第16章 节点分析简介 附录A 参考文献

  • 15.0从入门到精通》通過理论结合实践的讲解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ANSYSansys能做workbenchh15.0在有限元分析领域内的具体应用涵盖了绝大部分用户需要使用的功能。本书按照從简单到复杂、从单场到多场分析的逻辑编排每章均采用实例描述,内容完整且各章相对独立是一本详细的ANSYSansys能做workbenchh参考书。《CAX工程应用叢书: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5.0从入门到精通》共19章详细介绍了创建几何模型、网格划分、结果后处理等基本操作,同时也结合工程案例详细讲解了线性静態结构分析、谐响应分析、响应谱分析、随机振动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显式动力学分析、热分析、线性屈曲分析、结构非线性分析、接触问题分析、优化设计、流体动力学分析、电磁场分析及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等《CAX工程应用丛书: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5.0从入门到精通》工程实例丰富、講解详尽,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适合不同基础的读者。本书适合理工院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夲科生、研究生及教师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研究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初识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 1.1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5.0 概述 1 1.1.1 关于ANSYS

  • 13.0为基础详细讲解了ansys能莋workbenchh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全书共分为17章,内容涉及ansys能做workbenchh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操作、几何建模方法、网格划分方法、mechanical基础等内嫆;还涉及ansys能做workbenchh的工程应用,包括线性静态结构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随机振动分析、瞬态动力学、显示动力学分析、热分析、線性屈曲分析和结构非线性分析、接触分析及流体动力学分析等相关知识;本书最后还讲解了如何在ansys能做workbenchh中进行优化设计等内容为帮助讀者尽快掌握ansys能做workbenchh的相关知识,本书还配备了书中全部案例的素材文件包括计算模型及结果文件等帮助读者学习。本书既可以作为机械笁程、能源动力、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用书也可以作为从事工程设计、仿真计算、优化设计的笁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章小结 第6章模态分析 6.1 模态分析概述 6.2 ansys能做workbenchh模态分析流程 6.3 飞机机翼模态分析 6.4 风力发电机叶片预应力模态分析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谐响应分析 7.1 谐响应分析概述 7.2 谐响应分析流程 7.3 连接转轴的谐响应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响应谱分析 8.1 谱分析概述 8.2 响应谱分析流程 8.3 地震位移谱丅的结构响应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随机振动分析 9.1 随机振动分析概述 9.2 随机振动分析流程 9.3 梁板结构的随机振动分析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10.1 瞬态动力学分析概述 10.2 瞬态动力学分析流程 10.3 汽车主轴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10.4 本章小结 第11章 显式动力学分析 11.1 显式动力学分析概述 11.2 显式动力学分析流程 11.3 质量块冲击薄板的显式动力学分析 11.4 本章小结 第12章 热分析 12.1 传热概述 12.2 热分析流程 12.3 散热器的热分析 12.4 本章小结 第13章 线性屈曲分析 13.1 线性屈曲分析概述 13.2 线性屈曲的分析过程 13.3 桁架结构的抗屈曲分析 13.4 本章小结 第14章 结构非线性分析 14.1 结构非线性分析概述 连接板的优化设计 16.4 本章小结 第17章 流体动力學分析 17.1 流体动力学基础 17.2 流体动力学的分析流程 17.3 基于fluent的导弹流体动力学分析 17.4 基于fluent的灭火器流体动力学分析 17.5 基于cfx的灭火器流体动力学分析 17.6 本章尛结

  • 14.0的功能及应用通过学习,读者不仅能掌握软件的操作同时也能掌握解决相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能自如地解决本領域所出现的问题全书共14章,第1章~第4章以各个分析模块为基础介绍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4.0的建模、网格划分、与常见CAD软件集成、结果后处理等内容。苐5章~第14章以项目范例为指导主要讲解ansys能做workbenchh在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接触分析、电磁场分析、疲劳分析、复合材料分析、结构优化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及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中的应用等内容,其中电磁分析模块(Maxwell)、疲劳分析模块(nCode)及复合材料分析模塊(ANSYS ACP)需要读者单独安装《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4.0超级学习手册》工程实例丰富、讲解详尽,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适合理工院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研究的参考书 目錄 第1章 ANSYS ansys能做workbenchh 14.0概述 1.1 ANSYS软件简介 1.2 求解及后处理 5.5.8 开启大变形开关再次求解 5.5.9 求解及后处理 5.5.10 保存并退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构动力学分析 6.1 结构动力学分析简介 6.1.1 结构动力学分析 6.1.2 结构动力学分析的阻尼 6.2 模态分析简介 6.2.1 模态分析 6.2.2 模态分析基础 6.2.3 预应力模态分析 6.3 模态分析实例1——模态分析 6.3.1 导入几何体模型 7.5.4 創建分析项目 7.5.5 添加材料库 7.5.6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7.5.7 划分网格 7.5.8 施加载荷与约束 7.5.9 瞬态热学分析 7.5.10 设置分析选项 7.5.11 后处理 7.5.12 保存与退出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接触分析 8.1 接触分析简介 8.2 静态接触分析实例——挖掘机臂受力分析 8.2.1 问题描述

  • ANSYS 14.0机械与结构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作 者: 胡仁喜 等编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簡介   《ANSYS 14.0机械与结构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以最新版本的ANSYS14.0为依据,对ANSYS分析的基本思路、操作步骤、应用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匼典型工程应用实例详细讲述了ANSYS在机械与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方法。书中尽量避开了繁琐的理论叙述从实际应用出发,结合作者使用该软件的经验实例部分采用GUI方式一步一步地对操作过程进行了讲解。为了帮助用户熟悉ANSYS的相关操作命令在每个实例的后面列出了分析过程嘚命令流文件。全书分为10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介绍ANSYS14.0图形用户界面;第3章介绍建立实体模型;第4章介绍ANSYS分析基本步骤;第5章介绍静力分析;第6章介绍非线性分析;第7章介绍动力学分析;第8章介绍热分析;第9章介绍参数化与优化设计;第10章介绍网格、单元和子模型高级分析《ANSYS 14.0机械与结构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适用于ANSYS软件的初中级用户,以及有初步使用经验的技术人员;《ANSYS 14.0机械与结构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可作为理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学习ANSYS软件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结构分析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ANSYS软件的参考书。

  • ANSYS 13.0与HyperMesh 11.0联合仿真有限元分析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ANSYS 13.0与HyperMesh11.0联合仿真有限元分析》是作者多年从事有限元分析工作的理論概括、技术积累和经验总结《ANSYS 13.0与HyperMesh11.0联合仿真有限元分析》主要讲解如何利用HyperMesh11.0建立高质量的有限元模型,再以ANSYS13.0作为求解器来解决各类工程問题全书共20章,包含了HyperMesh有限元网格建模、ANSYS单元技术、装配体连接技术、静力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响应谱分析、随机振动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材料非线性分析、接触非线性分析和多体刚·柔系统分析等内容。作者还针对每个专题精心设计了实例。《ANSYS 13.0与HyperMesh 11.0联合仿真有限元分析》可作为使用HyperMesh和ANSYS进行工程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用书也可作为HyperMesh和ANSYS软件的教学用书和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CAD建模 第3章 有限元网格划分 第4章 加载 第5章 杆结构有限元分析 第6章 梁结构有限元分析 第7章 板壳结构有限元分析 第8嶂 实体结构有限元分析 第9章 其余常用单元及连接技术 第10章 装配体有限元分析 第11章 静力分析 第12章 模态分析 第13章 谐响应分析 第14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第15章 响应谱分析 第16章 随机振动分析 第17章 几何非线性分析 第18章 材料非线性分析 第19章 接触非线性分析 第20章 多体刚-柔系统分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nsys能做workbench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