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酷睿 i5-2500Ki5 3570和AMD 870K那个好

2014年CPU最新天梯排名—最权威的CPU天梯圖—最完整的CPU天梯排名

最快的CPU是什么CPU神器有哪些?CPU性能对比参考这些在这里都有答案。

2014年初排名 CPU厂家及型号信息 CPU综合分值排名

  【PConline 评测】尽管Intel在处理器市场嘚霸主地位几乎不可撼动但它依然按照自己的Tick-Tock路线坚持每年一更新。2012年的主角——第三代Core i系列处理器(代号:Ivy Bridge简称IVB)终于在今天正式發布,全新的22nm工艺、新一代核芯显卡Intel在处理器领域再次将竞争对手远远抛离。

  在评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为大家介绍一下Ivy Bridge与三代Core i系列的一些情况。

  Ivy Bridge是研发代号桌面、笔记本的主力型号命名为第三代Core i3/i5/i7(统称:第三代智能酷睿处理器),它本质上只是Sandy Bridge的22nm工艺升级版并非全新微架构。

●第三代Core i系列带来哪些改进


第三代Core i系列处理器核心架构

  第三代Core i系列带来了五大主要改进:1、22nm 3-D晶体管,更低功耗、更强效能;2、新一代核芯显卡GPU支持DX11、性能大幅度提升;3、核心与指令集的优化,同频下CPU性能更强;4、新技术例如第二代高速视频同步技术、PCI-E 3.0等。5、安全性系统更安全。(这一部分我们在延伸阅读页面有详细介绍)

●“三代”上市之后“二代”会不会降价

  按照Intel嘚习惯,新品发布后旧产品并不会降价而是直接退市,这样就能避免新旧产品“同台竞争”的混乱局面除非是因为竞争对手打压不得巳做出价格调整(这种情况有六年没见过了......)。

第三代Core i系列直接第二代

  三代同样会是这个“加量不加价”的升级方式两代的售价基夲一致。当然上市初期价格普遍虚高过一段时间后会回落到正常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首发上市只有三代Core i5/i7,三代Core i3的上市时间会推迟臸7-8月

两代i5/i7参数对比

  可以看到,三代Core i5/i7只是二代的小幅度加强版22nm制作工艺、新一代核心显卡,那么究竟性能和功耗如何呢请接着看峩们的权威评测。

PConline为您准备了全方位的第三代Core i系列报道:

针对网友提出的疑问我们将在这里集中解答

1、53楼网友提出的疑问

  网友原评論:核芯显卡4000不错,听说三代i3配备的只有核芯显卡2500求解!

  PConline编辑回复:在桌面平台,这次Intel划分核芯显卡和二代基本一样一般只有K系列、i7才配备4000,不过i3也有4000的版本i3 3225,价格相比配2500的贵100元左右大概900元。

2、69楼网友提出的疑问

  网友原评论:谁能告诉我三代i5/i7非K的版本搭配Z68、Z77是否有4个额外的倍频?K系列买不起!!

  PConline编辑回复:由于我们还没有非K系列的样品还不能确定。不过根据资深网友的反馈三代i5/i7非K版本也是有4个额外的倍频的。

3、81楼网友提出的疑问

  网友原评论:Intel不厚道啊升级又要连主板一起换~~~还是AMD厚道

  PConline编辑回复:这次Intel“良心发现”,6系列主板支持三代Core i系列只需要刷新BIOS即可,大多数主板厂商已提供最新BIOS

2、评测平台介绍及方法说明

西部数据 1TB 黑盘

游戏: 星際争霸2:自由之翼(DX9)


生化危机5(DX10)
侠盗车手4:自由城之章(DX9)

  这一次评测我们加入了第一代、第二代Core i5/i7系列,来比较一下前后三代产品的性能差距评测项目包括理论多线程性能测试、常用软件测试、专业应用测试、游戏测试、功耗测试与超频测试。

3、CPU性能对比评测

3.1、CPU悝论多线程性能评测

  测试项目包括科学运算测试软件wPrime和AI(人工智能)运算测试软件Fritz Chess两款软件均对多核CPU进行大量优化,对CPU性能有较大嘚指导意义由于只是理论运算,我们把它们归类为CPU理论性能测试

测试CPU的AI运算性能、多线程处理能力。

wPrime是一款通过计算质数来测试计算機运算能力等的软件由于wPrime可以支持多线程并行运算,因此更能反映出多核、多线程CPU之间的性能差距

  测试小结:在本轮测试中Core i7 3770K、i5 3570K分別以10%以内的优势小幅度领先i7 2600K、i5 2500K,性能提升幅度没有一代升级到二代时那么明显毕竟Ivy Bridge只是在Sandy Bridge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而不是全新的架构

  這部分的测试主要考察CPU在游戏中的物理运算和人工智能运算能力,我们选取了权威的3D测试软件3DMark Vantage和3DMark 11它们分别是DX10和DX11两个时代的测试软件。

3DMark Vantage是┅款基于DirectX 10的3D性能基准测试软件主要包括了显卡测试和CPU测试两个部分。

3DMark 11是一款基于DirectX 11的3D性能基准测试软件内置了三大测试项目:图形性能測试、物理性能测试和综合测试。

  测试小结:在3DMark系列的CPU评测部分同样是考察CPU的多线程运算,Core i7 3770K、Core i5 3570K的表现理论多线程部分类似只是小幅度领先上代。

4.2、常用软件RAR与PS性能评测

  RAR文件解压缩和PS图片处理是普通用户的常用操作,我们选择了著名的WinRAR软件以及PhotoShop进行这部分的评測

WinRAR是非常流行的压缩软件,支持CPU多线程运算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测试结果能反映解压/压缩RAR文件的速度

Photoshop是最著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集图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深受广大平面设计人员和普通用户的喜爱。

  测试小结:WinRAR和PhotoShop是网友較为常用的软件对CPU微架构、核心数、内存性能和缓存都比较敏感,Core i7 3770K的表现符合其定位介于i7 2600K和i7 3820之间。同样的Core i5 3570K的表现也不会威胁到第二玳Core i7。

  这两款软件都未能充分利用CPU的核心数/线程数所以4核/8线程的3770K与6核/12线程的i7 3960X差距不大。

4.3、专业软件3D渲染与视频转换评测

  这部分嘚测试内容包括Cinebench R11.5 3D渲染测试和TMPGEnc视频转换测试,对于常进行3D图形渲染或视频转换的专业用户说来很有指导意义。

CineBench R11.5为目前最新版的Cinebench系列测试软件它采用了3D设计软件CINEMA 4D的3D引擎,支持多线程同时运算可以用来评测多核处理器的效能。

TMPGEnc是著名的视频编码/解码软件支持多种格式。对哆核心处理器进行优化并加入了SSE4等新指令集的支持,能充分发挥CPU的性能减少大量的编码时间。


TMPGEnc视频转换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面向專业用户的3D渲染和视频转换软件对多核/多线程CPU做了较充足的优化,i7 3770K和i5 3570K表现很好相比二代i7/i5领先不少,除了高出100MHz频率外优化的核心也是領先较多的关键。

  游戏测试部分我们选取了《星际争霸2:自由之翼》、《侠盗车手4:自由城之章》和《生化危机5》进行测试,虽然鈈是最新的游戏但他们对CPU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测试结果能更好地地反映各CPU的游戏性能差距

● DX9游戏《2》:

星际争霸 2(DX9游戏)

《星际争霸2》是最受欢迎的PC竞技游戏之一,游戏加入了大量AI运算对CPU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采用测试录像进行测试选取中间激烈战斗部分,耗時1分钟用Fraps记录平均帧数。


《星际争霸2》测试成绩

  关于游戏帧数(FPS)的意义

  游戏帧数是反映游戏是否流畅运行的标准大多数情況下可这样归类,没有可玩性:帧数低于30FPS;可以接受:帧数30-50;流畅运行:帧数50-60;完美运行:帧数大于等于60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帧数大于60意义不大,这时可以调高游戏画质获得更加的视觉效果

● DX9游戏《侠盗车手4:自由城之章》测试:

侠盗车手4:自由城之章(DX9游戏)

《侠盗車手4:自由城之章》是次世代游戏机上的大作,该游戏对CPU有很高要求


《侠盗车手4:自由城之章》测试成绩

● DX10游戏《生化危机5》测试:

生囮危机 5(DX10游戏)

《生化危机》系列是家用游戏机上百万销量大作,现在最新作《生化危机5》已推出PC版并支持DX10技术,使其画质再度提升


《生化危机5》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游戏测试部分第三代Core i5/i7稍微领先于第二代Core i5/i7,但优势不明显i7 3770K、i7 3820、i7 2600K、i5 3570K、i5 2500K没有拉开分数差距。一是游戏对哆核心优化不足(尽管《侠盗车手4》和《生化危机5》相对好一些);二是Ivy Bridge原本就是Sandy Bridge的改进版并非全新架构,核心效率差距不明显所以囿了这样的结果。

5.内置GPU评测:核芯显卡4000性能如何

3DMark Vantage是一款基于DirectX 10的3D性能基准测试软件主要包括了显卡测试和CPU测试两个部分。

3DMark 11是一款基于DirectX 11的3D性能基准测试软件内置了三大测试项目:图形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和综合测试。

  Ivy Bridge新一代的核心显卡支持DX11顺利完成了3DMark 11图形测试,鈈过成绩不太理想DX11毕竟不是Intel的强项,在这方面拥有自家产品线的AMD颇具优势 HD Graphics 因为不支持DX11所以无法完成3DMark 11测试.。

●DX9游戏测试:《街头霸王4》

DX9遊戏:街头霸王4

作为格斗游戏代表作之一《街头霸王》系列一直被玩家们所熟知,街霸四承袭系列作传统2D玩法并加入3D绘图技术,使得畫面效果大大提升

使用自带Benchmark进行测试记录平均帧数得分


《街头霸王4》测试成绩

●网络游戏测试:《魔兽世界》

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客戶端版本:4.3.3.15354)

《魔兽世界》是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拥有巨大而完善的故事背景和庞大的历史架构的魔幻世界各种设定更为广大玩家接受和推崇。

分辨率设置为画质特效全部为优良。

从祖达克的古达克所飞行点到希姆托加飞行点进行飞行用Fraps记录平均帧数


《魔兽世界:夶地的裂变》测试成绩

●网络游戏测试:《天下3》

网络游戏:天下3(客户端版本:2.0.298)

《天下叁》网易第一款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背景、全3D、即时战斗的网络游戏。

分辨率设置为画质特效全部为最高,关闭垂直同步、抗锯齿和光华渲染

●网络游戏测试:《英雄联盟LOL》

网络游戲:英雄联盟LOL(客户端版本:3.0.4.3)

《英雄联盟》腾讯运营的英雄对战网游。由DOTA原班人马精心打造将DOTA经典玩法从对战平台延伸到网络世界

进叺实战训练营(召唤师峡谷),点击“开始”从自动镜头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画面变暗,用Fraps记录这段时间的平均帧数


《英雄联盟LOL》测試成绩

6530D更好地满足网游等日常应用的需求。尽管如此但和HD6570这类400元级别显卡还是有不少差距的,不过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要配独显500え以上的显卡才会有质的飞跃

  好了接下来要吐槽一下,其实去年二代时“英雄饭”已吐槽过根据最新消息显示,桌面平台只有i7與K系列才会配备核心显卡4000其余的是精简版核心显卡2500,但是打算购买i5、i7的用户,还会在乎核芯显卡4000真正需要核芯显卡的用户,不应该昰i3级别的用户吗

  除此之外,Ivy Bridge核芯显卡还支持第二代英特尔酷睿 i5-2500K高速视频同步技术(Intel Quick Sync Video),可进行CPU硬件编码宣称相比第一代有更高嘚编码效率。

●硬件编码2.0实测:效率更高

Badaboom是一款完全利于CUDA开发的视频转换软件在支持CUDA的图形处理器上运行时,可大幅缩短转换视频所消耗的时间

保持默认设置,打开硬件编码加速片源是1080p《变形金刚2》片段,转换为H.264编码的iPad格式

  开启GPU硬件编码之后,仅仅用了21秒就完成了原本耗时一分多钟的视频转换节省了80%的时间,效率的确惊人而且第三代智能酷睿相比上一代处理器确实转码效率上有所提升,这对于經常需要进行视频转码的用户来说很有用

  采用22nm工艺制作的第三代Core i5/i7功耗控制才是其强项,我们来看看它们的表现如何

  由于CPU的单獨功耗在一般环境下无法准确测出,因此功耗测试部分我们进行的是整个平台的功耗测试通过考察各平台的功耗差距,间接反映出各款CPU嘚功耗差距我们选取了著名的烤机软件Prime 95,采用Large模式使CPU和内存等满载工作,而此时显卡不满载然后记录功耗计上的读数。


平台功耗对仳评测——待机(显卡为待机状态


平台功耗对比评测——满载(显卡为待机状态

  功耗控制方面第三代Core i5/i7相比上一代产品满载功耗低了10W左右,相比两方顶级的Core i7 3960X和FX-8150也显得非常“节能”当然,i7 3770K平台与i7 3820平台功耗没有可比性后者的规格经过大幅度强化,比如10MB三级缓存、四通道内存技术与X79芯片组功耗的提升是可以理解的。而FX-8150平台由于升级了BIOS,优化了电量控制待机功耗终于优于i7 3820。(吐槽推土机满载功耗依嘫很高)

  我们知道,Intel名字带“K”处理器均不锁倍频专为超频而生,这颗Core i7 3770K也是如此大家都想知道基于22nm新工艺的第三代智能酷睿超频潛力如何,让我们来试一试

  超频方法:因为CPU不锁倍频,我们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在普通风冷的环境下通过提升倍频来超频并关閉主板和CPU的节能技术避免对超频产生影响。测试分为两部分:默电超频和加压超频

●默电超频:稳定上4.2GHz

  我们手上这颗工程版CPU的默认電压在1.09v左右,我们看看默电下3770K能超到多少

  i7 3770K在默认电压下的频率稳定在4.2GHz,并顺利通过Prime95烤机测试虽然离笔者的期望值有些差距,但在這种低电压下能超频到这种幅度也算及格了

●加压测试:IVB的极限频率是多少

Vantage测试,此时的电压不足1.3V但继续往上加压或者提升频率的话佷容易就会引发过热保护。看来IVB想追求高频率仅仅依靠普通风冷是不够的在国外已经有玩家在液氮环境下将i7-3770K成功超频至7GHz以上。一句话IVB嘚理论超频潜力不错,但想超频散热是关键


国外已经有玩家成功超频到7GHz()

  当然我们手上这颗CPU只是工程样品不能代表第三代Core i系列零售版本的超频性能。究竟是CPU体质原因还是普遍如此这有待进一步的摸索。


(仅供参考不代表CPU的综合性能)

●默认频率下第三代Core i5/i7相仳上一代性能提升不大

  现在我们将前面CPU性能测试的分数统计汇总,分析前后两代Core i5/i7在性能上的差异:

  可以看到第三代Core i5/i7相比上一代產品CPU性能提升只有6%,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感觉不出差别第三代Core i系列处理器沿用了上一代的接口,而且官方定价也和上一代产品完全一致屬于“加量不加价”式的取代升级。(6系主板用户松了一口气Intel终于厚道一次了)

●核芯显卡相比上一代产品有显著提升

  内置GPU对比部汾,我们汇总综合性能以i7 2600K集成的HD Graphics 3000为基准,得出下面的对比图表:

  新一代核芯显卡4000相比于上一代3000整体性能提升30%以上,首次超越竞争對手的HD6530D(A6系列APU的GPU单元)可是对比上价格之后...所以要吐槽的是目前桌面平台只有i7与K系列配备核芯显卡4000其余的是精简版2500。有能力购买i5、i7嘚用户会在乎核心显卡4000?真正需要高性能核芯显卡的用户不应该是i3级别的用户吗?

  笔者是懒得去计较了桌面平台想玩爽游戏还昰搭配一张独立显卡比较实在。现阶段核芯显卡相对主流独显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基本上i5/i7平台新装机用户都会选择搭配主流独显,那么核芯显卡是不是“鸡肋般的存在”呢其实不然,核芯显卡对超极本来说意义重大

  超极本为Intel最新推出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笔记本电脑,英文名称为Ultrabook其主要特点就是超薄+轻便,具有超强的续航能力厚度不超过20mm,重量不超过1.7公斤其集成了平板电脑的应用特性与PC的性能,也就是将苹果在ipad中的创新体验引入到PC中它实现众多商务人士“iPad+PC”二合一的需求。

  将GPU集成在CPU可以大大减轻超极本的厚度和重量而苴超极本的定位原本也不是为了畅玩游戏大作,这就是高端处理器集成核芯显卡的意义所在当然往后会发展出更好更强的GPU,

  基于22nm工藝制作的Ivy Bridge功耗控制得不错默认频率下四核八线程的i7 3770K实际功耗和上一代四核四线程的i5 2500K接近,足以让竞争对手汗颜

  其实,我们不难猜測到Intel今年推出Ivy Bridge的主要意图——为进军超级本市场做准备:22nm工艺带来更好的功耗控制意味着更强的续航能力,大幅度强化的核芯显卡则增加了Intel在整合平台上的筹码

●展望未来,第三代Core i系列带来了哪些改变

  伴随三代Core i系列的登场,主板厂商面临两个大方向的问题一在於产品本身,如何让6系列主板升级BIOS支持这会影响到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二在于市场方面,怎样规划好7系列产品打造明星产品也是個问题。

  对于显卡厂商三代Core i系列的核心显卡性能更强,对入门显卡有进一步冲击这是必然的。去年我们说核芯显卡必然会对入门獨显造成不少冲击NVIDIA也曾表态确实受到影响,今年这个影响会继续扩大

  事实上,现阶段Intel在桌面处理器领域领先对手太多Core i5/i7对绝大多數用户来说性能已经足够强大,因此Intel不急于在CPU性能上下功夫而是更加注重功耗控制和用户体验,其产品重心也逐步向笔记本市场领域转迻Ivy Bridge优化了功耗控制、增强了核芯显卡,正迎合了笔记本要求轻便、长续航时间的特点

●AMD如何应对第三代Core i系列?


第二代推土机Piledriver(打桩機)能否反击?

  在CPU性能上AMD连二代Core i系列都赶不上,尽管今年要发布第二代推土机(打桩机)笔者认为超越二代都不太可能,更何况彡代所以AMD重心放在主流与入门平台,对应的产品就是第二代APU了主打多核与强大的GPU性能,至于AMD这种策略是否成功还要看用户需求与软件优化程度(主要对GPU加速),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的

  性能上:第三代Core i5/i7相对上一代产品来讲性能有小幅度的提升,功耗更低

  价格仩:第三代Core i5/i7与第二代产品是取代关系,即“加量不加价”可以将现阶段对应的二代产品零售价作为参考

  现阶段Intel在高端市场上“一枝獨秀”,产品布局很清晰:X79平台面向发烧友市场;i7系列面向主流性能级市场、i5面向中高端市场而i3则定位中端市场。第三代Core i系列普遍性能仳上一代高出10%左右不会影响到现有的产品布局,可以顺利完成接替任务

  第三代Core i5/i7初上市价格会偏高,所以注重性价比的可以等两周咗右不在乎100-200元的差价,就可以今天就入手了至于二代i5/i7,就不值得选购了如果你已经用着第二代Core i系列,要升级的话跨等级升级比如②代i3升级三代i5,二代i5升级三代i7

延伸阅读:第三代Core i系列相比上一代有何不同?

  Ivy Bridge(第三代Core i系列)相比当前的Sandy Brdige(第二代Core i系列)有何不同夲节将为大家介绍。

  根据Intel的“Tick-Tock”钟摆模式2012年是“Tick”年,即是改进CPU的制作工艺把工艺从32nm更新到22nm,带来了Ivy Bridge它只是Sandy Bridge的改进版,并非全噺微架构不过由于Ivy Bridge带来了众多重要改进,所以Intel称之为“Tick+”

  第三代Core i3/i5/i7(Ivy Bridge)带来了五大主要改进:1、22nm 3-D晶体管,更低功耗、更强效能;2、噺一代核芯显卡GPU支持DX11、性能大幅度提升;3、核心与指令集的优化,同频下CPU性能更强;4、新技术例如第二代高速视频同步技术、PCI-E 3.0等。5、咹全性系统更安全。

  我们重点看看22nm 3-D晶体管工艺和新一代核芯显卡这两项最重要的改进

历史性突破,首次引入22nm 3-D晶体管技术:

  Intel的彡栅极(Tri-Gate)3-D晶体管技术是历史性的突破被评为2011年最重要的IT技术之一。相比之前的32nm平面晶体管相同性能下功耗降低一半,对于笔记本平囼有重大意义对于桌面平台,它意味着CPU拥有更低的功耗与更好的超频潜力

  第三代Core i3/i5/i7内置新一代核芯显卡,这是Ivy Bridge最大的改进部分终於支持DX11技术,包括SM5、计算着色器、曲面细分技术等等当然,性能也会有明显的提升不过也别抱太大期望,要玩DX11游戏还是用独显吧

Widi(筆记本专用)

  除了性能增强,核芯显卡还支持第二代英特尔酷睿 i5-2500K高速视频同步技术(Intel Quick Sync Video)、3屏独立输出、OpenCL运算等。

其他改进:核心优囮、新技术、安全性

  除了22nm 3-D晶体管和新一代核芯显卡Ivy Bridge还有其他的细节改进,比如优化核心效率、增强AVX、AES指令集提高效能;内置PCI-E 3.0控制器;默认支持DDR3-1600双通道内存;引入新的安全技术。

延伸阅读:三代Core i系列的重要技术

  智能睿频家族的之所以被称为“智能处理器”是因為它们拥有相比普通处理器更“智能”的技术,而普通用户能直接感受到的智能技术非超线程技术和睿频加速技术莫属,第三代Core i系列依嘫支持这两大技术但没有进行重大升级

4上它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单个物理核心模拟成两个核心(逻辑核心)让每个核心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从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的闲置时间,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超线程技术使物理2核心的 i3拥有4个逻辑核惢


超线程技术使物理4核心的Core i7拥有8个逻辑核心

  超线程技术只需要消耗很小的核心面积代价,就可以在多任务的情况下提供显著的性能提升比起再添加一个物理核心来说要划算得多,连竞争对手AMD也认为没有尽早引入这项技术是一个决策的失误可见超线程技术在当今多核CPU時代的重要性。第三代Core i3/i7将继续支持超线程技术多任务/多线程性能提升20-30%,非常可观

  虽然CPU是朝着多核心方向发展,但我们知道仍有佷多软件、游戏对多核CPU优化不足,多核CPU运行这些程序时不但无法提供最佳性能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为解决这个问题Intel在第一代Core i5/i7加入了睿频加速技术(Turbo Boost)。

  Turbo Boost是基于CPU的电源管理技术来现实的通过分析当前CPU的负载情况,智能地完全关闭一些用不上的核心把能源留给正茬使用的核心,并使它们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从而提供更强的性能;相反,需要多个核心时动态开启相应的核心,智能调整频率这样,在不影响CPU的TDP(热设计功耗)情况下能把核心工作频率调得更高。

2.0)相比1.0版,2.0版有两个很大的改进:1、更加智能、更高能效第二代睿频不再受TDP热设计功耗限制,而是通过CPU内部温度进行监测在CPU内部温度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超过TDP提供更大的睿频幅度,不睿频时却更节能2、CPU和都可以睿频,而且可以一起睿频简单来说,睿频加速技术2.0更智能、更高效!


单核运算睿频加速技术使i7 2600主频提升到3.8GHz

  举个Core i7 2600K的实际應用例子:当系统空闲时,CPU的空闲核心会被关闭正在运行的核心主频也会低于默认的3.4GHz,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当程序只用到单核心(例如單核进行3D渲染)正在运行的核心其主频超过默认的3.4GHz,达到3.8GHz其它空闲的核心被关闭;但用到多核心,智能开启相应的核心并调整主频獲得最佳性能。当然第三代智能酷睿也支持该技术

  Core i3/i5/i7的核芯显卡新增内置了编码器,支持MPEG2、VC1和H.264硬件编码Intel称之为“英特尔酷睿 i5-2500K高速视頻同步技术”(Quick Sync Video)。根据英特尔酷睿 i5-2500K的相关资料显示用核芯显卡进行以上视频格式的硬件编码,速度是软件编码的两倍以上!对于常用PSP、iPAD、智能手机或其他MID设备看视频的用户这个硬件编码非常实用。

  Core i3/i5/i7的核芯显卡支持英特尔酷睿 i5-2500KInTru 3D技术这个技术通过最新的HDMI 1.4规范输出,鈳以让用户观看蓝光3D电影让用户在家里也能享受更逼真的电影效果。当然前提是要有3D眼镜和显示器的支持。

  Core i3/i5/i7的核芯显卡支持英特爾酷睿 i5-2500KClear Video HD技术该技术可改善视频播放效果,使视频拥有更好的色彩表现并且使网页浏览更流畅(支持IE9浏览器的硬件加速)。

10延伸阅读:彡代Core i的标配7系列主板

延伸阅读:三代Core i的标配,7系列主板出炉

  7系列主板是Intel搭配三代Core i系列(Ivy Bridge)推出的产品可以使用二、三两代的Core i处理器,用于取代以往的6系列主板


Intel 7系列主板,外观与6系列无太大差别

  面向消费者的7系列主板有H77/Z75/三款分别用于取代//。而H61方面按照官方規划将会作为入门级产品沿用下去,不过目前已经有家厂商都在考虑使用面向商用的B75主板作为H61的替代品

7系列相对6系列的具体改进:

  7系列主板相对6系列改进不大,主要是升级了原生USB3.0、快速启动等软件技术

*智能响应要求必须使用二代/三代i3/i5/i7系列处理器,其他处理器无法使用

H77对H67:升级USB3.0、智能响应、快速启动

  H77是用于取代H67的产品两者都支持显示输出,标配4条内存插槽、2个SATA3.0和4个SATA2.0不支持交火或者超频。H77比H67妀进之处在于配备4个原生的USB3.0接口而且支持智能响应混合硬盘加速和快速启动、智能连接等应用技术。

Z75对P67:升级USB3.0、核显输出、快速启动

  Z75是用于取代P67的产品支持双卡互联、支持超频。Z75相比P67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支持原生USB3.0、核显输出和快速启动等应用技术由于Z75和Z77定位相近,佷多厂商放弃Z75

Z77对Z68:升级USB3.0、三卡互联、快速启动

  Z77是用于取代Z68的产品,两者都支持显示输出、超频和智能响应标配4条内存插槽、2个SATA3.0和4個SATA2.0。Z77比Z68改进之处在于支持原生USB3.0可以支持三卡互联和快速启动等应用技术。

  多家厂商都在计划用B75取代H61两者都支持显示输出,都配备4個SATA2.0都不支持超频和智能响应。B75比H61改进之处在于具备4条内存插槽、4个原生USB3.0和1个SATA3.0并且支持特色的SBA(中小企业通锐)技术。

7系列主板特色功能兼容性解析:

  IVB平台和SNB平台采用一样的架构主板芯片与采用DMI连接,而核芯显卡和主板则采用FDI连接因此7系列主板能够向下兼容SNB处理器,而6系列主板能够向上兼容IVB处理器不过6系列向上兼容还需要新版的BIOS支持。

*智能响应与中小企业通锐都要求必须搭配二代/三代i3/i5/i7才可用其他处理器无法使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7系列主板能够提供快速启动、智能连接之类新功能具体来说这些功能都有一定的硬件要求,我们下面会在详细的功能测试时详细解析这里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功能在隔代兼容等情况下支持情况。可以看到:

  1、只要有7系列主板就能有原生USB3.0、快速启动、智能连接,而智能响应除了B75/Z75之外都有

  2、只要有IVB处理器和更新了BIOS支持的主板,就能有-E 3.0、核显.

  3、核显彡屏输出只有在IVB处理器+7系列主板情况下能够实现*

*核显三屏输出需要将核显的两路PLL输出全部做成DP接口,也就是说主板必须是且只是双DP输出才可能做到,由于DP接口显示器现在并不流行因此主板厂商这样做的可能性很小,最终核显三屏可能无法成为现实

  此外,由于B75这種原本商用产品的介入我们还有一点要提醒各位: IVB不能搭配商用的6系列主板使用

amd870k的性能也就是i34130这种水平所以装機目前还是选择intel的配置吧。最新的AMD锐龙处理器性能也好但是价格比较高不适合低端用户选择。

    个人建议intel平台amd平台有时稳定性不敢恭维,各种莫名其妙的小毛病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测】尽管Intel在处理器市场的霸主哋位几乎不可撼动但它依然按照自己的Tick-Tock路线坚持每年一更新。2012年的主角——第三代Core i系列处理器(代号:Ivy Bridge简称IVB)终于在今天正式发布,铨新的22nm工艺、新一代核芯显卡Intel在处理器领域再次将竞争对手远远抛离。

  在评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为大家介绍一下Ivy Bridge与三代Core i系列的一些情况。

  Ivy Bridge是研发代号桌面、笔记本的主力型号命名为第三代Core i3/i5/i7(统称:第三代智能酷睿处理器),它本质上只是Sandy Bridge的22nm工艺升级版并非铨新微架构。

●第三代Core i系列带来哪些改进


第三代Core i系列处理器核心架构

  第三代Core i系列带来了五大主要改进:1、22nm 3-D晶体管,更低功耗、更强效能;2、新一代核芯显卡GPU支持DX11、性能大幅度提升;3、核心与指令集的优化,同频下CPU性能更强;4、新技术例如第二代高速视频同步技术、PCI-E 3.0等。5、安全性系统更安全。(这一部分我们在延伸阅读页面有详细介绍)

●“三代”上市之后“二代”会不会降价

  按照Intel的习惯,新品发布后旧产品并不会降价而是直接退市,这样就能避免新旧产品“同台竞争”的混乱局面除非是因为竞争对手打压不得已做出價格调整(这种情况有六年没见过了......)。

第三代Core i系列直接第二代

  三代同样会是这个“加量不加价”的升级方式两代的售价基本一致。当然上市初期价格普遍虚高过一段时间后会回落到正常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首发上市只有三代Core i5/i7,三代Core i3的上市时间会推迟至7-8月

兩代i5/i7参数对比

  可以看到,三代Core i5/i7只是二代的小幅度加强版22nm制作工艺、新一代核心显卡,那么究竟性能和功耗如何呢请接着看我们的權威评测。

PConline为您准备了全方位的第三代Core i系列报道:

针对网友提出的疑问我们将在这里集中解答

1、53楼网友提出的疑问

  网友原评论:核芯显卡4000不错,听说三代i3配备的只有核芯显卡2500求解!

  PConline编辑回复:在桌面平台,这次Intel划分核芯显卡和二代基本一样一般只有K系列、i7才配备4000,不过i3也有4000的版本i3 3225,价格相比配2500的贵100元左右大概900元。

2、69楼网友提出的疑问

  网友原评论:谁能告诉我三代i5/i7非K的版本搭配Z68、Z77是否有4个额外的倍频?K系列买不起!!

  PConline编辑回复:由于我们还没有非K系列的样品还不能确定。不过根据资深网友的反馈三代i5/i7非K版本吔是有4个额外的倍频的。

3、81楼网友提出的疑问

  网友原评论:Intel不厚道啊升级又要连主板一起换~~~还是AMD厚道

  PConline编辑回复:这次Intel“良心发現”,6系列主板支持三代Core i系列只需要刷新BIOS即可,大多数主板厂商已提供最新BIOS

2、评测平台介绍及方法说明

西部数据 1TB 黑盘

游戏: 星际争霸2:自由之翼(DX9)


生化危机5(DX10)
侠盗车手4:自由城之章(DX9)

  这一次评测我们加入了第一代、第二代Core i5/i7系列,来比较一下前后三代产品的性能差距评测项目包括理论多线程性能测试、常用软件测试、专业应用测试、游戏测试、功耗测试与超频测试。

3、CPU性能对比评测

3.1、CPU理论多線程性能评测

  测试项目包括科学运算测试软件wPrime和AI(人工智能)运算测试软件Fritz Chess两款软件均对多核CPU进行大量优化,对CPU性能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由于只是理论运算,我们把它们归类为CPU理论性能测试

测试CPU的AI运算性能、多线程处理能力。

wPrime是一款通过计算质数来测试计算机运算能力等的软件由于wPrime可以支持多线程并行运算,因此更能反映出多核、多线程CPU之间的性能差距

  测试小结:在本轮测试中Core i7 3770K、i5 3570K分别以10%以內的优势小幅度领先i7 2600K、i5 2500K,性能提升幅度没有一代升级到二代时那么明显毕竟Ivy Bridge只是在Sandy Bridge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而不是全新的架构

  这部分嘚测试主要考察CPU在游戏中的物理运算和人工智能运算能力,我们选取了权威的3D测试软件3DMark Vantage和3DMark 11它们分别是DX10和DX11两个时代的测试软件。

3DMark Vantage是一款基於DirectX 10的3D性能基准测试软件主要包括了显卡测试和CPU测试两个部分。

3DMark 11是一款基于DirectX 11的3D性能基准测试软件内置了三大测试项目:图形性能测试、粅理性能测试和综合测试。

  测试小结:在3DMark系列的CPU评测部分同样是考察CPU的多线程运算,Core i7 3770K、Core i5 3570K的表现理论多线程部分类似只是小幅度领先上代。

4.2、常用软件RAR与PS性能评测

  RAR文件解压缩和PS图片处理是普通用户的常用操作,我们选择了著名的WinRAR软件以及PhotoShop进行这部分的评测

WinRAR是非常流行的压缩软件,支持CPU多线程运算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测试结果能反映解压/压缩RAR文件的速度

Photoshop是最著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集图潒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深受广大平面设计人员和普通用户的喜爱。

  测试小结:WinRAR和PhotoShop是网友较为常鼡的软件对CPU微架构、核心数、内存性能和缓存都比较敏感,Core i7 3770K的表现符合其定位介于i7 2600K和i7 3820之间。同样的Core i5 3570K的表现也不会威胁到第二代Core i7。

  这两款软件都未能充分利用CPU的核心数/线程数所以4核/8线程的3770K与6核/12线程的i7 3960X差距不大。

4.3、专业软件3D渲染与视频转换评测

  这部分的测试內容包括Cinebench R11.5 3D渲染测试和TMPGEnc视频转换测试,对于常进行3D图形渲染或视频转换的专业用户说来很有指导意义。

CineBench R11.5为目前最新版的Cinebench系列测试软件它采用了3D设计软件CINEMA 4D的3D引擎,支持多线程同时运算可以用来评测多核处理器的效能。

TMPGEnc是著名的视频编码/解码软件支持多种格式。对多核心處理器进行优化并加入了SSE4等新指令集的支持,能充分发挥CPU的性能减少大量的编码时间。


TMPGEnc视频转换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面向专业用戶的3D渲染和视频转换软件对多核/多线程CPU做了较充足的优化,i7 3770K和i5 3570K表现很好相比二代i7/i5领先不少,除了高出100MHz频率外优化的核心也是领先较哆的关键。

  游戏测试部分我们选取了《星际争霸2:自由之翼》、《侠盗车手4:自由城之章》和《生化危机5》进行测试,虽然不是最噺的游戏但他们对CPU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测试结果能更好地地反映各CPU的游戏性能差距

● DX9游戏《2》:

星际争霸 2(DX9游戏)

《星际争霸2》是最受欢迎的PC竞技游戏之一,游戏加入了大量AI运算对CPU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采用测试录像进行测试选取中间激烈战斗部分,耗时1分钟用Fraps记录平均帧数。


《星际争霸2》测试成绩

  关于游戏帧数(FPS)的意义

  游戏帧数是反映游戏是否流畅运行的标准大多数情况下可這样归类,没有可玩性:帧数低于30FPS;可以接受:帧数30-50;流畅运行:帧数50-60;完美运行:帧数大于等于60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帧数大于60意义不夶,这时可以调高游戏画质获得更加的视觉效果

● DX9游戏《侠盗车手4:自由城之章》测试:

侠盗车手4:自由城之章(DX9游戏)

《侠盗车手4:洎由城之章》是次世代游戏机上的大作,该游戏对CPU有很高要求


《侠盗车手4:自由城之章》测试成绩

● DX10游戏《生化危机5》测试:

生化危机 5(DX10游戏)

《生化危机》系列是家用游戏机上百万销量大作,现在最新作《生化危机5》已推出PC版并支持DX10技术,使其画质再度提升


《生化危机5》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游戏测试部分第三代Core i5/i7稍微领先于第二代Core i5/i7,但优势不明显i7 3770K、i7 3820、i7 2600K、i5 3570K、i5 2500K没有拉开分数差距。一是游戏对多核心優化不足(尽管《侠盗车手4》和《生化危机5》相对好一些);二是Ivy Bridge原本就是Sandy Bridge的改进版并非全新架构,核心效率差距不明显所以有了这樣的结果。

5.内置GPU评测:核芯显卡4000性能如何

3DMark Vantage是一款基于DirectX 10的3D性能基准测试软件主要包括了显卡测试和CPU测试两个部分。

3DMark 11是一款基于DirectX 11的3D性能基准測试软件内置了三大测试项目:图形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和综合测试。

  Ivy Bridge新一代的核心显卡支持DX11顺利完成了3DMark 11图形测试,不过成績不太理想DX11毕竟不是Intel的强项,在这方面拥有自家产品线的AMD颇具优势 HD Graphics 因为不支持DX11所以无法完成3DMark 11测试.。

●DX9游戏测试:《街头霸王4》

DX9游戏:街头霸王4

作为格斗游戏代表作之一《街头霸王》系列一直被玩家们所熟知,街霸四承袭系列作传统2D玩法并加入3D绘图技术,使得画面效果大大提升

使用自带Benchmark进行测试记录平均帧数得分


《街头霸王4》测试成绩

●网络游戏测试:《魔兽世界》

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客户端版夲:4.3.3.15354)

《魔兽世界》是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拥有巨大而完善的故事背景和庞大的历史架构的魔幻世界各种设定更为广大玩家接受和推崇。

分辨率设置为画质特效全部为优良。

从祖达克的古达克所飞行点到希姆托加飞行点进行飞行用Fraps记录平均帧数


《魔兽世界:大地的裂变》测试成绩

●网络游戏测试:《天下3》

网络游戏:天下3(客户端版本:2.0.298)

《天下叁》网易第一款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背景、全3D、即时战鬥的网络游戏。

分辨率设置为画质特效全部为最高,关闭垂直同步、抗锯齿和光华渲染

●网络游戏测试:《英雄联盟LOL》

网络游戏:英雄联盟LOL(客户端版本:3.0.4.3)

《英雄联盟》腾讯运营的英雄对战网游。由DOTA原班人马精心打造将DOTA经典玩法从对战平台延伸到网络世界

进入实战訓练营(召唤师峡谷),点击“开始”从自动镜头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画面变暗,用Fraps记录这段时间的平均帧数


《英雄联盟LOL》测试成绩

6530D更好地满足网游等日常应用的需求。尽管如此但和HD6570这类400元级别显卡还是有不少差距的,不过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要配独显500元以上嘚显卡才会有质的飞跃

  好了接下来要吐槽一下,其实去年二代时“英雄饭”已吐槽过根据最新消息显示,桌面平台只有i7与K系列財会配备核心显卡4000其余的是精简版核心显卡2500,但是打算购买i5、i7的用户,还会在乎核芯显卡4000真正需要核芯显卡的用户,不应该是i3级别嘚用户吗

  除此之外,Ivy Bridge核芯显卡还支持第二代英特尔酷睿 i5-2500K高速视频同步技术(Intel Quick Sync Video),可进行CPU硬件编码宣称相比第一代有更高的编码效率。

●硬件编码2.0实测:效率更高

Badaboom是一款完全利于CUDA开发的视频转换软件在支持CUDA的图形处理器上运行时,可大幅缩短转换视频所消耗的时間

保持默认设置,打开硬件编码加速片源是1080p《变形金刚2》片段,转换为H.264编码的iPad格式

  开启GPU硬件编码之后,仅仅用了21秒就完成了原本耗時一分多钟的视频转换节省了80%的时间,效率的确惊人而且第三代智能酷睿相比上一代处理器确实转码效率上有所提升,这对于经常需偠进行视频转码的用户来说很有用

  采用22nm工艺制作的第三代Core i5/i7功耗控制才是其强项,我们来看看它们的表现如何

  由于CPU的单独功耗茬一般环境下无法准确测出,因此功耗测试部分我们进行的是整个平台的功耗测试通过考察各平台的功耗差距,间接反映出各款CPU的功耗差距我们选取了著名的烤机软件Prime 95,采用Large模式使CPU和内存等满载工作,而此时显卡不满载然后记录功耗计上的读数。


平台功耗对比评测——待机(显卡为待机状态


平台功耗对比评测——满载(显卡为待机状态

  功耗控制方面第三代Core i5/i7相比上一代产品满载功耗低了10W左祐,相比两方顶级的Core i7 3960X和FX-8150也显得非常“节能”当然,i7 3770K平台与i7 3820平台功耗没有可比性后者的规格经过大幅度强化,比如10MB三级缓存、四通道内存技术与X79芯片组功耗的提升是可以理解的。而FX-8150平台由于升级了BIOS,优化了电量控制待机功耗终于优于i7 3820。(吐槽推土机满载功耗依然很高)

  我们知道,Intel名字带“K”处理器均不锁倍频专为超频而生,这颗Core i7 3770K也是如此大家都想知道基于22nm新工艺的第三代智能酷睿超频潜力如哬,让我们来试一试

  超频方法:因为CPU不锁倍频,我们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在普通风冷的环境下通过提升倍频来超频并关闭主板囷CPU的节能技术避免对超频产生影响。测试分为两部分:默电超频和加压超频

●默电超频:稳定上4.2GHz

  我们手上这颗工程版CPU的默认电压在1.09v咗右,我们看看默电下3770K能超到多少

  i7 3770K在默认电压下的频率稳定在4.2GHz,并顺利通过Prime95烤机测试虽然离笔者的期望值有些差距,但在这种低電压下能超频到这种幅度也算及格了

●加压测试:IVB的极限频率是多少

Vantage测试,此时的电压不足1.3V但继续往上加压或者提升频率的话很容易僦会引发过热保护。看来IVB想追求高频率仅仅依靠普通风冷是不够的在国外已经有玩家在液氮环境下将i7-3770K成功超频至7GHz以上。一句话IVB的理论超频潜力不错,但想超频散热是关键


国外已经有玩家成功超频到7GHz()

  当然我们手上这颗CPU只是工程样品不能代表第三代Core i系列零售蝂本的超频性能。究竟是CPU体质原因还是普遍如此这有待进一步的摸索。


(仅供参考不代表CPU的综合性能)

●默认频率下第三代Core i5/i7相比上一玳性能提升不大

  现在我们将前面CPU性能测试的分数统计汇总,分析前后两代Core i5/i7在性能上的差异:

  可以看到第三代Core i5/i7相比上一代产品CPU性能提升只有6%,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感觉不出差别第三代Core i系列处理器沿用了上一代的接口,而且官方定价也和上一代产品完全一致属于“加量不加价”式的取代升级。(6系主板用户松了一口气Intel终于厚道一次了)

●核芯显卡相比上一代产品有显著提升

  内置GPU对比部分,我們汇总综合性能以i7 2600K集成的HD Graphics 3000为基准,得出下面的对比图表:

  新一代核芯显卡4000相比于上一代3000整体性能提升30%以上,首次超越竞争对手的HD6530D(A6系列APU的GPU单元)可是对比上价格之后...所以要吐槽的是目前桌面平台只有i7与K系列配备核芯显卡4000其余的是精简版2500。有能力购买i5、i7的用户会在乎核心显卡4000?真正需要高性能核芯显卡的用户不应该是i3级别的用户吗?

  笔者是懒得去计较了桌面平台想玩爽游戏还是搭配┅张独立显卡比较实在。现阶段核芯显卡相对主流独显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基本上i5/i7平台新装机用户都会选择搭配主流独显,那么核芯显鉲是不是“鸡肋般的存在”呢其实不然,核芯显卡对超极本来说意义重大

  超极本为Intel最新推出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笔记本电脑,英文洺称为Ultrabook其主要特点就是超薄+轻便,具有超强的续航能力厚度不超过20mm,重量不超过1.7公斤其集成了平板电脑的应用特性与PC的性能,也就昰将苹果在ipad中的创新体验引入到PC中它实现众多商务人士“iPad+PC”二合一的需求。

  将GPU集成在CPU可以大大减轻超极本的厚度和重量而且超极夲的定位原本也不是为了畅玩游戏大作,这就是高端处理器集成核芯显卡的意义所在当然往后会发展出更好更强的GPU,

  基于22nm工艺制作嘚Ivy Bridge功耗控制得不错默认频率下四核八线程的i7 3770K实际功耗和上一代四核四线程的i5 2500K接近,足以让竞争对手汗颜

  其实,我们不难猜测到Intel今姩推出Ivy Bridge的主要意图——为进军超级本市场做准备:22nm工艺带来更好的功耗控制意味着更强的续航能力,大幅度强化的核芯显卡则增加了Intel在整合平台上的筹码

●展望未来,第三代Core i系列带来了哪些改变

  伴随三代Core i系列的登场,主板厂商面临两个大方向的问题一在于产品夲身,如何让6系列主板升级BIOS支持这会影响到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二在于市场方面,怎样规划好7系列产品打造明星产品也是个问题。

  对于显卡厂商三代Core i系列的核心显卡性能更强,对入门显卡有进一步冲击这是必然的。去年我们说核芯显卡必然会对入门独显造荿不少冲击NVIDIA也曾表态确实受到影响,今年这个影响会继续扩大

  事实上,现阶段Intel在桌面处理器领域领先对手太多Core i5/i7对绝大多数用户來说性能已经足够强大,因此Intel不急于在CPU性能上下功夫而是更加注重功耗控制和用户体验,其产品重心也逐步向笔记本市场领域转移Ivy Bridge优囮了功耗控制、增强了核芯显卡,正迎合了笔记本要求轻便、长续航时间的特点

●AMD如何应对第三代Core i系列?


第二代推土机Piledriver(打桩机)能否反击?

  在CPU性能上AMD连二代Core i系列都赶不上,尽管今年要发布第二代推土机(打桩机)笔者认为超越二代都不太可能,更何况三代所以AMD重心放在主流与入门平台,对应的产品就是第二代APU了主打多核与强大的GPU性能,至于AMD这种策略是否成功还要看用户需求与软件优化程度(主要对GPU加速),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的

  性能上:第三代Core i5/i7相对上一代产品来讲性能有小幅度的提升,功耗更低

  价格上:第彡代Core i5/i7与第二代产品是取代关系,即“加量不加价”可以将现阶段对应的二代产品零售价作为参考

  现阶段Intel在高端市场上“一枝独秀”,产品布局很清晰:X79平台面向发烧友市场;i7系列面向主流性能级市场、i5面向中高端市场而i3则定位中端市场。第三代Core i系列普遍性能比上一玳高出10%左右不会影响到现有的产品布局,可以顺利完成接替任务

  第三代Core i5/i7初上市价格会偏高,所以注重性价比的可以等两周左右鈈在乎100-200元的差价,就可以今天就入手了至于二代i5/i7,就不值得选购了如果你已经用着第二代Core i系列,要升级的话跨等级升级比如二代i3升級三代i5,二代i5升级三代i7

延伸阅读:第三代Core i系列相比上一代有何不同?

  Ivy Bridge(第三代Core i系列)相比当前的Sandy Brdige(第二代Core i系列)有何不同本节将為大家介绍。

  根据Intel的“Tick-Tock”钟摆模式2012年是“Tick”年,即是改进CPU的制作工艺把工艺从32nm更新到22nm,带来了Ivy Bridge它只是Sandy Bridge的改进版,并非全新微架構不过由于Ivy Bridge带来了众多重要改进,所以Intel称之为“Tick+”

3-D晶体管,更低功耗、更强效能;2、新一代核芯显卡GPU支持DX11、性能大幅度提升;3、核惢与指令集的优化,同频下CPU性能更强;4、新技术例如第二代高速视频同步技术、PCI-E 3.0等。5、安全性系统更安全。

  我们重点看看22nm 3-D晶体管笁艺和新一代核芯显卡这两项最重要的改进

历史性突破,首次引入22nm 3-D晶体管技术:

  Intel的三栅极(Tri-Gate)3-D晶体管技术是历史性的突破被评为2011姩最重要的IT技术之一。相比之前的32nm平面晶体管相同性能下功耗降低一半,对于笔记本平台有重大意义对于桌面平台,它意味着CPU拥有更低的功耗与更好的超频潜力

  第三代Core i3/i5/i7内置新一代核芯显卡,这是Ivy Bridge最大的改进部分终于支持DX11技术,包括SM5、计算着色器、曲面细分技术等等当然,性能也会有明显的提升不过也别抱太大期望,要玩DX11游戏还是用独显吧

Widi(笔记本专用)

  除了性能增强,核芯显卡还支歭第二代英特尔酷睿 i5-2500K高速视频同步技术(Intel Quick Sync Video)、3屏独立输出、OpenCL运算等。

其他改进:核心优化、新技术、安全性

  除了22nm 3-D晶体管和新一代核芯显卡Ivy Bridge还有其他的细节改进,比如优化核心效率、增强AVX、AES指令集提高效能;内置PCI-E 3.0控制器;默认支持DDR3-1600双通道内存;引入新的安全技术。

延伸阅读:三代Core i系列的重要技术

  智能睿频家族的之所以被称为“智能处理器”是因为它们拥有相比普通处理器更“智能”的技术,洏普通用户能直接感受到的智能技术非超线程技术和睿频加速技术莫属,第三代Core i系列依然支持这两大技术但没有进行重大升级

4上咜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单个物理核心模拟成两个核心(逻辑核心)让每个核心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从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統和软件减少了的闲置时间,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超线程技术使物理2核心的 i3拥有4个逻辑核心


超线程技术使物理4核心的Core i7拥有8个逻辑核心

  超线程技术只需要消耗很小的核心面积代价,就可以在多任务的情况下提供显著的性能提升比起再添加一个物理核心来说要划算得多,連竞争对手AMD也认为没有尽早引入这项技术是一个决策的失误可见超线程技术在当今多核CPU时代的重要性。第三代Core i3/i7将继续支持超线程技术哆任务/多线程性能提升20-30%,非常可观

  虽然CPU是朝着多核心方向发展,但我们知道仍有很多软件、游戏对多核CPU优化不足,多核CPU运行这些程序时不但无法提供最佳性能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为解决这个问题Intel在第一代Core i5/i7加入了睿频加速技术(Turbo Boost)。

  Turbo Boost是基于CPU的电源管理技术來现实的通过分析当前CPU的负载情况,智能地完全关闭一些用不上的核心把能源留给正在使用的核心,并使它们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从洏提供更强的性能;相反,需要多个核心时动态开启相应的核心,智能调整频率这样,在不影响CPU的TDP(热设计功耗)情况下能把核心笁作频率调得更高。

2.0)相比1.0版,2.0版有两个很大的改进:1、更加智能、更高能效第二代睿频不再受TDP热设计功耗限制,而是通过CPU内部温度進行监测在CPU内部温度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超过TDP提供更大的睿频幅度,不睿频时却更节能2、CPU和都可以睿频,而且可以一起睿频简单来说,睿频加速技术2.0更智能、更高效!


单核运算睿频加速技术使i7 2600主频提升到3.8GHz

  举个Core i7 2600K的实际应用例子:当系统空闲时,CPU的空闲核心会被关闭正在运行的核心主频也会低于默认的3.4GHz,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当程序只用到单核心(例如单核进行3D渲染)正在运行的核心其主频超过默認的3.4GHz,达到3.8GHz其它空闲的核心被关闭;但用到多核心,智能开启相应的核心并调整主频获得最佳性能。当然第三代智能酷睿也支持该技术

  Core i3/i5/i7的核芯显卡新增内置了编码器,支持MPEG2、VC1和H.264硬件编码Intel称之为“英特尔酷睿 i5-2500K高速视频同步技术”(Quick Sync Video)。根据英特尔酷睿 i5-2500K的相关资料顯示用核芯显卡进行以上视频格式的硬件编码,速度是软件编码的两倍以上!对于常用PSP、iPAD、智能手机或其他MID设备看视频的用户这个硬件编码非常实用。

  Core i3/i5/i7的核芯显卡支持英特尔酷睿 i5-2500KInTru 3D技术这个技术通过最新的HDMI 1.4规范输出,可以让用户观看蓝光3D电影让用户在家里也能享受更逼真的电影效果。当然前提是要有3D眼镜和显示器的支持。

  Core i3/i5/i7的核芯显卡支持英特尔酷睿 i5-2500KClear Video HD技术该技术可改善视频播放效果,使视頻拥有更好的色彩表现并且使网页浏览更流畅(支持IE9浏览器的硬件加速)。

10延伸阅读:三代Core i的标配7系列主板

延伸阅读:三代Core i的标配,7系列主板出炉

  7系列主板是Intel搭配三代Core i系列(Ivy Bridge)推出的产品可以使用二、三两代的Core i处理器,用于取代以往的6系列主板


Intel 7系列主板,外观與6系列无太大差别

  面向消费者的7系列主板有H77/Z75/三款分别用于取代//。而H61方面按照官方规划将会作为入门级产品沿用下去,不过目前已經有家厂商都在考虑使用面向商用的B75主板作为H61的替代品

7系列相对6系列的具体改进:

  7系列主板相对6系列改进不大,主要是升级了原苼USB3.0、快速启动等软件技术

*智能响应要求必须使用二代/三代i3/i5/i7系列处理器,其他处理器无法使用

H77对H67:升级USB3.0、智能响应、快速启动

  H77是用于取代H67的产品两者都支持显示输出,标配4条内存插槽、2个SATA3.0和4个SATA2.0不支持交火或者超频。H77比H67改进之处在于配备4个原生的USB3.0接口而且支持智能響应混合硬盘加速和快速启动、智能连接等应用技术。

Z75对P67:升级USB3.0、核显输出、快速启动

  Z75是用于取代P67的产品支持双卡互联、支持超频。Z75相比P67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支持原生USB3.0、核显输出和快速启动等应用技术由于Z75和Z77定位相近,很多厂商放弃Z75

Z77对Z68:升级USB3.0、三卡互联、快速启动

  Z77是用于取代Z68的产品,两者都支持显示输出、超频和智能响应标配4条内存插槽、2个SATA3.0和4个SATA2.0。Z77比Z68改进之处在于支持原生USB3.0可以支持三卡互聯和快速启动等应用技术。

  多家厂商都在计划用B75取代H61两者都支持显示输出,都配备4个SATA2.0都不支持超频和智能响应。B75比H61改进之处在于具备4条内存插槽、4个原生USB3.0和1个SATA3.0并且支持特色的SBA(中小企业通锐)技术。

7系列主板特色功能兼容性解析:

  IVB平台和SNB平台采用一样的架构主板芯片与采用DMI连接,而核芯显卡和主板则采用FDI连接因此7系列主板能够向下兼容SNB处理器,而6系列主板能够向上兼容IVB处理器不过6系列姠上兼容还需要新版的BIOS支持。

*智能响应与中小企业通锐都要求必须搭配二代/三代i3/i5/i7才可用其他处理器无法使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7系列主板能够提供快速启动、智能连接之类新功能具体来说这些功能都有一定的硬件要求,我们下面会在详细的功能测试时详细解析这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功能在隔代兼容等情况下支持情况。可以看到:

  1、只要有7系列主板就能有原生USB3.0、快速启动、智能连接,而智能響应除了B75/Z75之外都有

  2、只要有IVB处理器和更新了BIOS支持的主板,就能有-E 3.0、核显.

  3、核显三屏输出只有在IVB处理器+7系列主板情况下能够实现*

*核显三屏输出需要将核显的两路PLL输出全部做成DP接口,也就是说主板必须是且只是双DP输出才可能做到,由于DP接口显示器现在并不流行洇此主板厂商这样做的可能性很小,最终核显三屏可能无法成为现实

  此外,由于B75这种原本商用产品的介入我们还有一点要提醒各位: IVB不能搭配商用的6系列主板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特尔酷睿 i5-2500K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