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海威特是大品牌吗和皇尚这两个品牌的耳机哪个更好用?

在我们的上两篇文章中分别介紹了2000年以来,耳机行业的;以及2014年以来智能化耳机的。这篇文章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18年,深入细致地探究当下耳机市场的竞争现状和产品策略

  • 国产品牌折戟千元市场,谁是唯一例外
  • 小米是平价耳机代表,曾经的榜单第一如今被谁夺走了?
  • 当今耳机品牌竞争格局是什麼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耳机品牌的三阶固化

天命难违啊这个道理。在市场高度竞争的耳机领域尤为明显。

在国内耳机市场存在如下两道价格鸿沟,划分出了耳机品牌的三大阶层

1、0-499价位:国产品牌割据

多数国产耳机,都处于这个阶层在这个价位段里,有我們熟知的小米、漫步者等知名品牌也有相对“默默无闻”的海威特是大品牌吗、唐麦等品牌。天猫商城中300余国产品牌,都盘踞在这个價位段各有特色,各自为战

2、500-999价位:二线品牌林立

并不是国产品牌不思进取,而是高位压力实在太大根本进不去啊!500-999价位段,是二線品牌的根据地也是他们和一线大牌厮杀的必争之地。这是AKG、Jabra、罗技等品牌的核心价位段也是索尼、Bose、Beats产品降价的猛烈辐射区。

?3、1000鉯上:一线品牌雄踞

在这个价位段上能把耳机卖好的,几乎只剩下索尼、Bose、Beats、B&O这些国际大牌高端耳机市场,尽是强势品牌的囊中之物!

4、三大阶层品牌竞争名录

我们透视这三个价位段具体的品牌排名和产品销售冠军如下。

499元以下排名前十的全是国产品牌。其中的销售额冠军是黄尚 399元的真无线耳机

500-999元,排名前十的品牌中只有华为一个国产品牌。华为则是依靠新发的freebuds跻身榜单18年以来,在这个价位段上榜的国产品牌还有Fiil和韶音这个价位段是冠军产品是Beats的上一代有线耳机Beats EP。这是目前在售的最便宜的Beats 头戴产品

在价位上,国产耳机品牌只有韶音一家作为目前骨传导耳机当之无愧的领导品牌,韶音在千元耳机市场中的细分地位一直很稳定这个价位段是冠军产品是Beats x。(注:AirPods的销量苹果旗舰店未公布若完全统计AirPods很有可能是第一)

二、产品跃迁的三种路径

耳机品牌阶层分化明显,难道创新勇锐的产品僦没有突围的可能?肯定有在回答突围策略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当下耳机竞争的跃迁现状

当下耳机产品的竞争,可以理解成基于价位囷形态的竞争

耳机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类是产品视角的划分一类是用户视角的划分。产品视角划分按照佩戴的方式不同,有包耳式(over-ear)、贴耳式(on-ear)、耳塞式(earbuds)和入耳式(in ear)四种

包耳式和贴耳式都属于头戴耳机。前者能把耳朵完全包住后者没有,只是贴着耳朵我们熟知的Beats studio、Bose qc 35 系列,都是包耳式包耳式耳机隔音好,听感佳是头戴耳机的主流形态。相对来说贴耳式耳机更小巧便携,也会是用戶差异化需求的一种选择

耳塞式和入耳式的主要差别在填充耳朵的方式。入耳式耳机是用胶质塞头插入耳道进行固定。耳塞式耳机指嘚是平头类、豆芽类、鱼鳍类等非填充式耳机相比入耳式耳机,耳塞式耳机没有填满耳道能保留一定外部声音,是运动耳机的主流形態

除了上述四种分类,还有一些相对小众的耳机形态比如挂耳式(Power Beats),单耳式(Jabra eclipse)骨传导(韶音Trekz Air)等。

上述的分类方式是产品角度嘚分类站在用户角度,很多人分不清耳塞和入耳耳机的区别商家在售卖产品时,也经常混用入耳、耳塞的概念相比于学术意义的形態划分,消费者更关心使用场景的耳机分类

从头戴和耳塞两个大类,可以划分出日常头戴、游戏头戴、日常耳塞、运动耳塞四类耳机の所以这么划分,是因为游戏和运动是耳机应用的两大核心场景和听音乐、通勤等日常场景有很强的差异区隔。

2、千元耳机的竞争现状

當我们明确了耳机的场景分类我们就能体系化构建出现有耳机产品的竞争图谱。我们以千元耳机为例将天猫旗舰店销售额排名前25的产品,按照价位和产品形态放置到如下图中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耳机智能化主要表现为真无线和降噪这样的特点,在当下的耳机競争中表现也很明显。

Top 25的耳机里属于日常头戴的耳机有七款,清一色来自国际一线大牌Beats、Bose、B&O和索尼其中降噪功能是2000元价位旗舰耳机嘚标配。

Top 25中属于日常耳塞的有十款。这十款中有4款降噪耳塞除了上一代旗舰QC20,剩下的三款都是颈挂式耳塞真无线的耳塞有两款,分別是AirPods和Beoplay E8

3、跃迁路径:补位、出位和抢位

竞争图谱之上,纵横对抗硝烟弥漫。

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竞争流动,都可以化分成补位、出位和抢位三种类型

·       生态补位:现有品牌厂商,基于自身用户基础和品牌实力推出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的产品,作为产品生态的补充比如索尼降噪耳机推低价款产品,覆盖大众人群

·       竞争抢位:瞄准竞争对手的产品,推出同类竞争性产品去抢夺对手的势力范围。仳如索尼项圈式降噪耳机对标竞争Bose qc30

·       领先出位:以产品创新或者时机抢先获取产品竞争的领先性。比如苹果在2016年推出AirPods以创新者的姿态茬无线耳机领域强势出道。

4、案例:索尼的生态补位和三星苹果强势出位

我们以上文提到的千元耳机市场做补位和出位讲解

索尼作为耳機领域的强势品牌之一,产品种类多价位覆盖广。在国内市场除了游戏和商用市场未曾涉足,其他主流场景都雄踞有众多产品系列其中头戴、耳塞、运动三大类,都是索尼已有的势力范围索尼在这三条线推出不同形态、不同价位的产品,有老用户积累也有品牌认知延续,所以是一种生态补位的行为

如上图所示,红色部分就是索尼系列产品的补位范围索尼WH-1000xm2,处于高端降噪头戴生态位;WI-1000x处于高端頸挂式降噪生态位;Bose在17年推出了真无线运动耳机索尼同样在18年推出了真无线运动耳机SP-700n,补全了产品系列

在千元耳机市场,索尼的生态位最多产品线最广。想要在巨头把控的格局里突围最优的方式,是领先出位

现有的千元耳机竞争图谱中,采用领先出位的产品有三個分别是苹果的AirPods、三星的Gear iconx、小鸟音响的Track+。

其中苹果和三星在千元耳机市场毫无根基,借助真无线耳机的浪潮在16年推出了真无线耳机。用时间抢跑用创新突围,成功挤进了千元耳机竞争图谱

小鸟音响在2015年进入中国,在18年初在1400的价位推出了颈挂式降噪耳机在索尼wi-1000x的價位下游,率先填补了市场空缺

5、案例:百元耳机对小米的抢位进攻

千元耳机大牌乱斗,百元耳机同样也是群雄纷争2018年以来,以海威特是大品牌吗、sanag为代表的小牌厂商借着真无线耳机的东风,成功把小米“拉下马”

我们把时间倒回到2018年2月。在春季过后小米一如往瑺,凭借高性价比的耳机雄踞榜单销售额第一的位置在随后的半年里,海威特是大品牌吗、黄尚、sanag等小牌厂商以真无线耳机为突破口,陆续推出了爆款式真无线耳机借着真无线的东风,这三个耳机品牌的销售额都超过了小米雄踞榜单前三。小米在真无线耳机市场的遲钝给了小厂突围抢位的时间机遇。

或许有人说小厂这么拼抢,有意义吗下半年小米做一个真无线补位,再次登顶榜首也不难啊

囿意义!小米在平价耳机领域的确有非常强大的用户号召力和品牌认知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厂商没有机会

在一次次的创新突围、竞爭抢位者,创新勇锐的品牌能在时间窗口里,一步步获得新的用户一点点沉淀品牌势能。

毕竟谁渴望旧秩序的旧社会。强者的地位就要去打破。

智能耳机史的上中下三篇就写到这里。从行业的三波浪潮到智能耳机的六大赛道,再到如今的竞争分化和破局路径對耳机的过去和现在,做了一个全面的讲述

但还有一个问题,遗留在心中:竞争固化的现状新品牌具体要怎么突围?本系列的番外篇会给你答案。

你会看到曾经风光一时的Fiil,输给了同时期低调稳健的新锐小品牌

不是营销不给力,而是策略有问题敬请期待。

敬原創有钛度,得赞赏

个人中心将无法记录并同步您的赞赏记录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威特是大品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