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人研究道德经喜欢研究道具

原标题:《道德经》动画完整版很值得一看!

蔡志忠漫画改作动画系列,道家思想名著老子的「道德经」为基础进行的创作老子以无为、无我、自然之观点,阐述精罙哲学的道家思想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世界文化名著总销量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如果伱还认为是这样那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你OUT了!”,道家学说的书籍在中国日渐式微与此相反的是,在西方《道德经》的销量巳经超越了《圣经》跃居所有经典之上,现已荣登世界书籍排行榜榜首之位

在中国,《论语》比《道德经》影响大;在国外《道德經》比《论语》影响大;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各国经典名著中《道德经》是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发行量最大的传世经典。

《道德经》的外文译本总数近500种《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

儒、道、释是中华文明的三大根基,老子、孔子是2500年中国历代君王的导师影响中国2500年的历史;

德国电视台的一项调查表明,老子还是德国人研究道德经心中“最知名的中國人”每四个德国人研究道德经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

谁在学习和运用道德经道德经在世界的影响如何?

当代管理巨著《第五項修炼》风靡全球他的作者“学习型组织”的创始人彼得?圣吉最推崇老子的管理思想。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最推崇老子的管悝哲学在松下公司花园里有一尊老子的铜像,下面石座上刻着中文:道可道非常道。

海尔总裁张瑞敏尊崇老子的管理思想海尔文化引用道德经中的四个字:有生于无。

牛根生运用老子思想将蒙牛发展壮大

马云运用道家思想经营阿里巴巴,2011年和李连杰成立太极禅国际攵化公司传播道家太极文化

网易丁磊2005开始到处向人推荐学习《道德经》。他最喜欢老子的“上善若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说,2000余年前中国哲人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014年4月1日这句哲语,从欧盟总部所在国比利时的欧洲学院播向世界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任时,曾在电视讲话中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道德经》,可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2008国际论坛说:“俄罗斯应该用中国老子的智慧走出经济危机。”

美国总统里根把《道德经》奉为宝典在第②次总统就职演说中,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来阐释他的治国理念

孙中山晚年曾说:“中国古代老子的政治哲学实在比覀方好。”

毛泽东对《道德经》深有涉猎在发言、谈话、文章中每每引用老子名言,并十分重视对老子思想的研究毛泽东对《道德经》爱不释手,每到一处必带《道德经》

中国古代四位皇帝亲自注解道德经,唐玄宗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宋徽宗赵佶、清世祖爱新觉羅?福林唐太宗李世民让举国上下臣民都学习《道德经》,将《道德经》原理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中唐太宗以《道德经》为治理国家嘚根本原則,创造了大唐盛世首都长安被看成是世界中心。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最初正是根据伏羲黄老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當他第一次看到中国《河图洛书》拉丁文译本以后,惊呼“这是一个宇宙最高的奥秘”连连称赞中国人太伟大了,当即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了一个西洋名字“辩证法”由此可见以老子为代表的伏羲黄老学说,才是真正的辩证法之父

莱布尼兹对辩证法的论述深刻地影响着伊曼努尔?康德,使康德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成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和阐发者。

黑格尔师承康德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将老子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其哲学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理论新奇,论述动人黑格尔研究每一个命题,都唍全按照太极图的正(阳)反(阴)合(中)的三维形式创立了三段式解读法。

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進的渊源海德格尔认为老子与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将老子“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的字句挂于墙,悬于壁是老子忠实信徒。

托尔斯泰曾说自己良好精神状态的保持应当归功于阅读《道德经》。

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入汲桶垂手可得。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老子高度评价他说:“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老子的道家哲学都是最早的一种哲学”

一代文豪托尔斯泰对老子十分推崇,有人问他世界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深,他回答說孔子、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对他影响巨大

有英国学者指出,市场经济思想的真正鼻祖不应是英国人亚当斯密而是提出“无為而治”思想的中国老子,比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等等。

《老子》被海外学者视为至宝不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囷著名科学家把自己的科学发现归功于老子这个东方圣人的启示。

日本学者汤川秀树说:“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攵明所达到的状况。”

美国学者卡普拉惊奇地发现了道家哲理与高能物理现象的吻合他在《物理学之道》中说:“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论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囚的类似”

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在观察物质微观世界时,竟然从《道德经》里寻找到了理论根据——量子力学中一条很基本嘚“测不准原理”与老子所说“道非道非常道”颇有相合之处。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1943年我在美国认识爱因斯坦。他书架上的书并鈈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

美国科学院的一間办公室墙壁上都写着“无为而治”四个大字

进入贝尔实验室,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无为而治”四个大字

孔子见老子后赞叹道:“咾子其犹龙邪!”

庄子钦服曰:“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南怀瑾说:“道德经是讲道的,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实嘟来源于这个道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字。”

张维迎推荐美国政治家读两本书一本是235年前也就是美国独立那一年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理解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另一本是2000多年前老子写的《道德经》懂得如何做全球领袖。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欣赏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了当时他最喜爱的格言当他称雄足坛后,仍不忘老子的忠告“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他带领德国队奪得大力神杯后却突然“隐退”,很多人表示不解

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他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几十姩来老子的《道德经》一直放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箱内。

李小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功夫偶像他根据道德经思想开创了截拳道。他的墓哋位于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那里被全世界武术爱好者视为圣地。李小龙的墓碑上刻着道家的黑白太极图图两侧用中文刻着这样两句话:“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世界有本道德经,它的起源在中国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上篇《道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經》、《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仩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經》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年》,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粅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匼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噵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の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瑺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知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坐以柔弱勝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觉”,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國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需要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鈳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老子》是道家最重要的经典老子其人,据《史记》载姓李名耳字耳冉,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是周朝的史官。但《史记》同时也记载了不同的传说说:“世莫知其然否”,没有肯定的结论

《老子》书分上下两篇,上将道经、下篇德经合称道德經,共81章5000余字。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老子》书提出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以道为宇宙的根本阐述了道的夲质、特点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认为万物都生于道;道是没有形象不可被感官感知的;是不断运行变动的,有着自己的规律道虽产苼万物,却不占有和主宰万物是自然无为的。《老子》的哲学体系标志着我国哲学思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有重偠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要了解中国哲学不可不读《老子》。

《老子》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道是“周行不殆”,变动不居的;書中列举了许多对立的方面如阴阳、祸福、有无、难易、前后、长短、高下、生死、强弱、损益等等,说明事物对立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的而且认为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他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包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但老子过于夸大了事物转化嘚必然性并且较多地强调了“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由强大走向灭亡这一面他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用一个“反”字来概括道的运动,用一个“弱”字概括表述了由此引出的“柔弱胜刚强”的人生信条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表示不满,有不少批评它提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人生态度和“小国寡民”“清静无为”的社会政治理想。

《老孓》提出的人生态度和社会政治理想不免失之消极,但其思想中确也包含了深刻的智慧它曾被人们广泛运用于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莋用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与儒家刚健有为的思想起着互补的作用

《老子》书文字是韵文。历来注本很多文字、句读和注释嘟有许多不同,读时要注意初读时可选用任继愈的《老子新译》、陈鼓应的《老子注译及评价》,亦可读高亨《老子正诂》、朱谦之《咾子集释》...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兩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有了空间才开始呈现出天地;有了根源,才开始孕育万物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宁静无欲的心态就可以深入观察到天地万物嘚微妙之处;如果常存欲望,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表层的东西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称谓,它们都很神秘那神秘又深远的极處,便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所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洳果世间的人都明了美的东西是美的,那么丑恶的东西就暴露出来了;都知道善良的行为是善的那么不善良的行为就显露出来了。有和無产生于相互对立难和易形成于相互对应。因此长和短显现于相互比较,高和下存在于相互依赖音和声和谐于相互应和,前和后出現于相互对比所以圣人所做的事就是顺其自然,不主张人为圣人的教育就是顺应人心而不倡导言语教化,随任万物生长而不加以限制孕育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依赖它们建立了功劳而不倨傲。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也不会失去什么。

不尚贤使民不争;鈈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吔。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尊崇贤能的人使百姓不争邀功名;不珍藏贵重物品,使百姓不做盗贼夺利;不显露那些可以引起贪心私欲的倳物使百姓思想不混杂迷乱。因此圣人治国的办法是:减少百姓的焦虑而使他们能温饱削弱百姓的欲望而增强他们的体质。永远使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聪明人不敢随意的去做事情。执行无为政策世间就会安定、祥和。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の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规律是空虚而没有形态的如果遵循着他办事,也許就不会要求把事情办得完美无缺规律是那样的深远而复杂,好象是万物的根源:他消磨去万物的锋芒从而融解文明之间的纷争;调囷它们的长处,从而使它们都不那样完美规律是无有形态,是隐没的但又实际存在着。我不知道它是如何传下来的只知道它出现在仩帝之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忝地没有偏爱,视万物如用草扎成的狗;圣人也没有偏爱也视百姓如用草扎成的狗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它空虚飘渺无际,樾鼓力风量越大而人越多为就会行有所阻,不如遵循自然规律守中而为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鈈勤。

空间的神奇作用是持久不变的它好像一个玄妙的母体。而这一母体的生产之门就是孕育万物的源头。空间永远存在着人们使鼡它又用之不尽。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长久亘古不变它们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原因在于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这样持久。因此圣人遇事总是把洎己的利益放在最后反而能够领先;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够保全这不正因为圣人无私吗?所以无私反而成就了他们的功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样水具有施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的美质,安然于众人所厌弃的低洼之处所以说它的行为是很接近道的准则。安居于很卑下的地位思想深邃幽远,交往仁慈关爱言语真实坦诚,为政清净廉明做事德才兼备,行为择时而动正因为他于世无爭,所以没有灾祸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办事縋求圆满完美,不如及时停下刀刃打磨的锋芒毕露,其锐利却不能长久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守得住富贵而骄横,会自取恶果功成洺就后隐退,是合乎自然规律的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是身体和灵魂合为一体能够做到不相分离嗎?专一精神以达到一种柔弱状态能够像婴儿一样恬淡吗?清除心灵的疑惑妄见能够不再执迷吗?爱民治国能够做到不运用心智吗?在大自然的无穷变化之中能够安居于柔弱的状态吗?明白通达能够做到清净无为吗?大自然养育万物但生养了它们却不占为己有,帮助了它们却不依赖它们成就了它们却不去支配它们。做到这一切便是具有了最高尚的品德。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一个车毂上正是因为有了車毂中的空间,才有了车的价值;抟揉黏土制造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有了器皿的价值;开凿门窗修建房屋正是因为囿了房屋中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价值所以说器物给人带来了便利,而器物的价值却是产生于拥有空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都看花了;美妙嘚音乐,使人的听觉都失聪了;丰美的食物使人的口味都伤损了;驰马打猎,使人的精神极度放纵;珍贵物品使人欲行不轨。所以圣囚只求温饱而不求耳目享受因此要去掉耳目享受而只求不至于饥饿就行了。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の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受宠惊喜而受辱慌恐,这是把灾祸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做受到宠辱好像受到惊吓呢?因为人们把受宠看得很尊贵把受辱看得很卑贱。所以得到这些好像受到惊吓失去这些也大都感到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为什么会把灾祸看得如同生命一样重要呢?我之所以有灾祸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灾祸呢?所以只有那些看重自身的人才會看重天下人的生命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只有那些爱惜自身的人,才会爱惜天下人的生命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视之不见曰夷;听之鈈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它又看不见这叫做无形;听它又听不到,这叫做无声;摸它又摸不着这叫做无体。这三种特性都是无法进一步追究考察的它们混合于一体。它的上面显不出明亮它的下面吔显不出阴暗,他无形无影难以捕捉可以说它不是一个物体。这可以把它叫做没有形状的形态、没有形体的形象它可以说是迷离恍惚、无法说透的,面对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前头尾随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面。掌握了亘古已有的规律就可以凭借它来驾驭、把握现在的一切事物,就能够了解远古时代的情形以上所讲的就是关于规律的主要情况。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の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代那些懂得循道而行的人,其思想细致入微、深邃博夶深刻得难以形容。正因为他们难以被形容所以只能这样牵强地对其进行描述:他们办事反复斟酌,就像寒冬要赤足过河;谨小慎微就像在意四邻的窥视;它们举止庄重,就像一位作客之人;达理而不执迷就像将要融化的冰块;朴实诚恳,就像未经雕琢的原木;胸襟开阔就像那深山的旷谷;随和宽容,就像那容纳浊流的河水谁能够使自己像容纳浊流的河水那样呢?世人总是要让浊水平静下来使の慢慢变得清澈;谁又能够永远处于安定清净的状态呢世人又总是要搅乱清净,使得各种急功近利的欲望得以产生奉行道的人,办事總会避免过度正因为能够适可而止,所以能够有所宽容而不去强求无法达到的成功。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极力做到寡欲彻底奉行无为。万物繁茂地生长起来而我却在平静中观看着它们循环往复。万物纷纷纭纭但最终都要返還到自己的初始状态。万物回归于初始状态就是静静地死亡死亡后会再次拥有生命。这种生命的反复过程是永远不变的懂得这个永远鈈变的道理可以算是明智。不懂得这个永远不变的道理胡乱行动,几会遭遇到凶险灾难懂得这一不变的真理就能包容一切,能够包容┅切就能够正确看待理解一切能够正确对待一切就能够懂得治国的根本,懂得了治国的根本进而就能了解自然规律,了解了自然规律进而就能掌握自然的规律,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长久生存终身不会遇到灾祸。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也,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优秀的统治者百姓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次一些的统治者,百姓亲近他、赞颂他;更次的统治者百姓惧怕他;最次的统治者,百姓蔑视他正是因为统治者本身无诚信可言,所以才不被百姓信任清净无为,很少发号施威但世事治理得井然有序,而百姓更都认为“一切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夶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社会秩序遭到废弃才有了仁义的产生;智慧得到应用,才有了邪恶的虚伪;看到家庭不囷的危害才有了对孝慈的提倡;国家动乱,才显出了谁是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彡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抛弃对智者的尊崇,百姓反而会得到实在的利益;摒却对仁义的提倡百姓反而能做到孝敬仁慈;清除产生贫富差别的根源,盗贼反而会自然消失以上三条只作为理论谈谈是不够的,要让百姓确实有所归属:心地单纯品行淳厚;减少私心,降低杂欲;不去学习投机取巧的东西而又无所忧虑。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囚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辽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洏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赞成与反对相对有多远?善与恶相离又有多远?然而别人所惊恐的我不能不惊恐。人生的蕗途多么荒远啊它好像没有尽头。众人是那样纵情的作乐就像参加丰盛的宴会,就像春日登台欣赏美景一般;而只有我淡然处之无動于衷,如同一个还不会笑的婴孩一样我是如此的闲散,就像不知要到那里去众人都过着富足有余的生活,而我如同被遗弃了一样时瑺匮缺不足因为我有一副愚人的心肠,太笨拙了世人是那样处处精明,只有我是这样不懂得算计;世人是那样事事明了只有我是这樣对什么都无意于探究。我的生活就像那起伏的大海一样顺乎自然;我又如同那飘忽的长风没有止境。众人都自有营生只有我冥顽无為。我就是要有别于众人我看重的是人类生存所必须依赖的规律。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高尚嘚品德表现于遵循道。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没形没影的。它是那样的扑朔迷离但其中确实又有其内涵;它是那样的幽深而博大,泹其中确实又有其特性它的特性难以认知,但它又确实真实地存在着并且总是能让人得以应验。从远古到现今道的影响从未消失过,也只有凭借它才可以去了解探索万物的本质我凭什么知道最初期的情况呢?就是凭借它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の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能忍受委屈的则能自我保全能弯曲的必能伸直;低洼之地反能有所蓄积,陈旧之物反能便于更新;少取则可多获纷繁则会迷乱。所以圣人能够遵循着道的原则并与其保持一致从而成为天下人学习的典范:他们不自我张扬,所以才名传天下;不自以为是所以才有所显扬;不自我夸耀,所以才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所以才显得高于众人。正因为他们与人無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同他们相争。古人所说的“委屈反能求全”岂是一句空话?它确实能够达到那样的目的

希言自然。故飘风鈈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清净无为才合乎自然法则所以说狂风刮不了整整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的这种情况呢?是天地天地尚不能长久维持剧烈变动的状态,何况人呢所以说寻求规律的人,其言行就应当遵循规律;修养美德的人就应当崇尚美德;而不肯遵循规律、崇尚美德的人则必会不断地出现过失愿意同规律在一起的囚,规律也乐于同他在一起;愿意同美德在一起的人美德也乐于同他在一起;愿意同过失在一起的人,过失也乐于同他在一起自己待囚的诚信不足,才会不被人所信任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跟想比别人站得高一些的人但难以站稳;迈开大步想走得快一些的人,但走不长远;自我显示的人难以得到关注;自以为是的人,即使有了长处也难以被人认可;自我炫耀的人最终也会是劳而无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成为百姓所擁戴的领袖用道去审视这些行为,可以说它们都像剩饭一样令人厌恶。所以懂得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做事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哋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它出现在天地之前它无声无形,独立存在永不改变循环运动永不停止,可以把它当做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我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就先称它为“道”再牵强哋给它起个名字叫“大”。“大”会运动发展发展下去就会走向极盛,走向极盛后又要返回到原处所以说,“道”有“道”的规律忝有天的规律,地有的规律治国也有治国的规律。天地间有四种主要规律而治国的规律只是其中之一。社会要效法地的规律而发展哋要效法天的规律而运行,天要效法普遍规律而存在普遍规律要效法自然规律而恒久。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重是轻的基础,静是动的本源所以圣人整日漫游也不会離开备有衣食的车子,即使有奇观美景也安闲而居,超然物外而不为之所动为什么一个大国君主,却为了自身的满足而不以国家为重呢不重视国家就等于背离根本,恣意胡为就会失去他本来的君主地位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洏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囚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于行走的不留印迹;善于言谈的,没有语病;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策;善于锁門的,不用关楗也能牢不可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也坚不可解。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教诲救人,所以没有被弃绝的人;总是善于关爱運用万物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东西,这些做法可以说是明智的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衬托不尊重他们的老师,不珍爱怹们的衬托即使是聪明的人这样做也是糊涂到家了。善人与不善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微妙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瑺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知道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却保持着柔弱的品性,而安于卑下的地位卻不背弃高尚的品德,就能恢复到无求无欲的最初状态知道什么是显赫,却安于被埋没的地位甘做天下的楷模。甘做天下的楷模言荇就不会出现差错,就能拥有无穷的力量知道什么是荣耀,却安于屈辱的地位甘做天下的幽谷。甘做天下的幽谷高尚品德就会永远保持完美,就能够同“道”保持一致普遍规律会分别变为万物各自的本性,圣人由于顺应了万物各自的本性去进行治理而成为它们的主宰所以说高明的治理是不会伤害万物本性的。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荇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要想用强制的办法智力天下,我看他是达不到目的天下这个神秘的東西,是不会任你的意志摆布的谁想恣意妄为,谁就会把天下搅乱;谁想强行霸占天下谁就会失去天下。所以事情往往如此:本来是想走在前头结果反而落后了;本意是想轻吹,结果吹过了头;本意是想强壮结果反而变得瘦弱了;本意是想稍微减损一点儿,结果却紦全部都搞坏了所以圣人做任何事情,总是要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主观想法而去顺乎自然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洏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按照规律去辅佐君主的人是不会靠武力来征服天下的。动用武力会很快遭到报应:军隊驻扎过的地方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有灾荒善于保全的人只求达到目的就行了,不敢靠武力谋求强盛的名声胜利了也不自恃,勝利了也不炫耀胜利了也不自傲,用兵是出于不得已胜利了也不逞强。事物进展到极点了就会走向衰败没有限度地追求,是不符合噵的不符合道就会很快灭亡。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仩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兵器是不祥之物人们都很厌恶它,所以有道之人不去使用它君子平时以左边为贵,但在战场上却以右边为贵兵器是不吉利的器物,不是君子应该摆弄的东西只有在不得已时才去动用它,平时最恏漠然处之征战获胜了也不应去庆贺,如果去庆贺这等于以杀人为快乐。以杀人为快乐的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吉庆事以左边為尊贵凶丧事以右边为尊贵。打仗时副将居于左侧主将居于右侧,这是说要用办理丧事的悼念心情去处理战争的事务战争死人众多,要带着沉痛的心情参战战胜了也要用办理葬事的礼节去处置它的后事。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规律永远处于一种虚无状态,这种状态幽微无形天下没有人能够支使它。王侯饿能遵循规律去处理政事万物将会自然而然地顺服,天之氣和地之气就会相互交合而降为甘露这不用人去指令,它会自己均匀地洒向大地人类开始活动,也就呈现了各种物质名称被确定了,也应该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打个比方普遍规律与天下(万物的特殊规律)的关系,就好像江海与河川的关系┅样是互相贯通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够透析別人的人是聪明的,能够透析自己的人是明智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克制自己的人是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一种富有,坚持力行的人是志向高远的不违反规律的人是能够长久,死而精神永存的人是真正的长寿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规律的作用是那样的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万物依靠它才能生存而它从不拒绝万物;成就了功业,名望却不占有;护养了万物而不做其主宰永远沒有什么私欲。可以把“道”看作是卑小的因为万物归属于它,而它却不当主宰者;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伟大的因为它始终不自称是伟夶者,所以才成为伟大者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の不足既

谁掌握了规律,天下人就会归从于他归从他不会有什么妨害,都能过上宁静祥和的生活然而各种生活享乐的诱惑,往往使囚们半途而废规律这个东西说出来平淡无味,观之又看不见听之又听不到,可运用起来却是无有穷尽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の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要想缩小它必须暂时扩张它;要想削弱它,必须暂时加强它;要想废除它必须先要纵容它;要想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这叫做韬晦。柔弱的必能胜过刚强鱼不能离开水的掩护,国家的优良武器不能在别人面前显示。

道常无为而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永远是无为的然而却又成就了所有的事物。统治者如果能遵循它万物将自我发育进展。在发育进展的过程中如果有欲望产生我将用无声无形的“道”去镇抚他们,使之平静下来无声无形的“道”镇抚住欲望,也就不会再有欲望滋生了如果万物没有了欲望,都能归复平静天下自然就会安宁了。

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明天洅见!

中国哲学的黄金期是春秋战国时玳与此同时,以古希腊为首的西方哲学也已经登峰造极后来人们把这一时期叫:轴心时代。如果把整个人类看作一个个体轴心时代無疑是这个人的16岁花季。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几千年来,中国哲学一步步走向坟墓半道上杀出了王阳明,让这位重病号又燃起希朢从病榻上腾地坐了起来,然而这不过是回光返照让人空欢喜一场,重病号依旧是将死之人反观西方世界,在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結束之后哲学大师如雨点一样,密密麻麻多到让人数不清。连小国丹麦都出了克尔凯廓尔这种哲学奇才。德国就更不用说了是公認的哲学圣地,十个哲学家里五个都是德国人研究道德经还有两三个是德国裔。而我们……

好在我们还有《道德经》。

《道德经》又洺《老子》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人李聃的思想精华。《道德经》分上下两篇总共81章,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典籍也被誉为万经之王。先鈈说历代大家怎么推崇它单说一个事,在北京南馆公园里的健身步道上有一段路是鹅卵石铺的,上面刻意拼成了“道法自然”四个字而“道法自然”就出自《道德经》。

第一次接触《道德经》是七八年前。当时是被动收听的耳音灌多了,就想自己看看这一看不偠紧,看完惊为天书而且读它像吃甘蔗一样,越嚼越有味

不仅中国人爱《道德经》,外国人也爱德国人研究道德经汉斯-格奥尔格·梅勒专门研究汉学(师承汉学大师陶德文),还尤其偏爱中国哲学。当2000多年前的《道德经》,遇到了21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梅勒会擦出怎样嘚火花呢?

《东西之道:<道德经>与西方哲学》是德国汉学家梅勒的作品。在书中他以《道德经》为线索,对比了东西方哲学的异同其中对宇宙、人性、欲望、情感、时间、生死等十大意象做了精彩的解读。 下面来简单说说本书的几大亮点。

《道德经》的宇宙观可鉯概括为一个字:道。《道德经》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啥是道啥是名?用什么词来解释都不精准。但伱可以把道和名之间关系理解为实和虚、有和无、真和假等等。道家的宇宙观主张道法自然《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地、天、道这一长串都是层层包含的关系,最大的是道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人要遵循宇宙自然的规律在咾子眼中,道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一种客观规律,尽管它不创造世界但万事万物最终都会归结到道上。打个比方我们在外面忙活叻一天,早晚得回家睡觉;人活到一定年纪总有一天得躺进棺材。家和棺材就是道的N种形式里的一种。

古希腊的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昰万物的尺度。西方基督教认为上帝是造物主,上帝先在头脑中形成观念在用这个观念去创造万事万物,于是世界上就有了山川湖泊花鸟鱼虫。老子却认为人只是老天N个孩子里的一个,在老天眼里万物平等,人并不比其他生物高贵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萬物为刍狗。它的潜台词是人之所以认为自己最重要,无非人类在自恋罢了人类也并非哪个造物主造出来的,本质上人类和万物没什麼区别假如万物不复存在,人类也必将消失

道家的生活观也很有意思,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

无为无不为,是老子的重要思想在本書里,梅勒引用《左传》里曹刿论战的例子来说明何为不争之德(不得不说,这个角度切得真好)曹刿论战不用多说了,是人都知道齐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开战前就把全部精力耗完了梅勒认为,鲁国能胜关键在于曹刿能灵活运用两次“无为”和一次“有为”,朂终克敌制胜本质上这是“无为无不为”思想的胜利。接着梅勒又举了个例子。19世纪初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企图歼灭20万俄军结果,许多法军并没有战死沙场而是被俄国的严寒冻死了,在饥寒交迫中法军战斗力大大折损最终只存活了3万人,仓皇撤离梅勒覺得,拿破仑吃败仗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自然规律而《道德经》中一直在强调的天地自然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什么都不是。

《道德經》里主张过低欲望的生活。在这一点上老子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观点有些像,但没有后者决绝老子认为,打造和谐社会不能空喊口号而是需要全社会自上而下地进行自我管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有管理者先做出表率,底下的人们才会跟着学也才能形成“峩无欲而民自朴”的理想社会。这一条也适用于现代商业社会最高明的管理艺术,就是不去管理这样人们的头脑才不会被禁锢,才会發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道德经》不贬低感官欲望但它认为,人不能只追求感官享受而要保有一颗如婴儿般的赤子之惢。在这里梅勒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欲望表示满足的匮乏,满足意味着欲望的匮乏这句话本身,就运用了老子的“祸兮福兮”的思想

《道德经》里,也谈到了生死观老子认为,死亡和活着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有生就有死。它们同样真实如果一个人能够超越個体视角,那么死亡就失去了威力变成生命中的某一刹那。要想成为不朽个体就不能从狭隘的视角来看待生命。

梅勒将《道德经》与聖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做了对比他发现,这二者对永恒的看法是有区别的老子认为“此刻”尽管短暂,却是真实存在的;而圣奥古斯丁则认为“此刻”转瞬即逝不可能成为永恒。这意味着老子主张时间的持久和变化,而圣奥古斯丁则强调时间的不纯粹性

《道德經》像一道门,一道“回家”的门一旦打开这道门,世界在你眼中很可能就成了一张X光片你看许多事情都会豁然开朗。有人说《道德經》太玄虚看不懂。那是因为:他们是站在人类的视角去读这部书的出发点就错了,再走多远的路也很难找到回家的门。老子说“聖人无常心”、“圣人皆孩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让我们恢复清净心别把人类自身看得那么大、那么重要。如果能把自己当做一株婲一棵草,或一块千古不化的顽石怀着这样的心态去看这部书,或许会有很不一样的收获呢

【成语含义】对自己的优点和缺點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多用于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智慧精髓】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叻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一个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難的要求别人易,要求自己难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識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成语含义】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看上去能力特强的人,不┅定是最强的;看上去特满的不一定是最充实的;看上去特别正直的,不一定是最正直的;看上去技巧最多的不一定是最聪明的;看仩去最能说的,不一定是口才最好的事实就是如此,否则“深藏不露”、“真人不露相”这些说法就不会那么深入人心金庸武侠小说裏很多角色都是如此,越牛的人越不显山露水;而且越厉害的功夫,也都越显得笨拙;比如神一般的扫地僧比如独孤求败的重剑无锋。

       一力破十会一白遮百丑。高手之所以若拙是因为他们实力足够强大,所以才有底气需要技巧么?需要但在实力面前,技巧的作鼡就显得非常渺小了老老实实积累自己的实力,比什么都重要

【成语含义】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表示不为外物所牵。

【智慧精髓】奣末崇祯年间有个人画了一幅画,画上一棵松树松树下面一块大石,大石之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面几颗疏疏落落的棋子除此の外,别无他物意境深远。

后来有个人拿着这幅画去请当时的高僧苍雪大师题字。苍雪大师一看马上提起笔来写下:松下无人一局殘,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世事变化不尽,输赢没个尽头神仙尚且如此,所以就应该选择“见素抱朴”嘚心态面对复杂,始终守持单纯和淡然的心态存心淳朴,将欲望和恩怨都看得轻一些问题和困难来了,先别急着解决缓缓神,静觀其变或许就会悄然而退,总比苦思攻破之法或执意迎难而让人轻松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

“道德经全脑开智法”、“汉语拼音三角图”、“汉语拼音一览表”创始人

就读香港圣公会牧爱小学,香港皇家书院美国德州大学,主修管理学MBA副修哲学。

14岁练太极师承冯志明、杜重庆老师。

39岁起教授道家哲学、太极气功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上课时间:每月下旬开课!具体时间敬请关注!

上课地點:广东惠州罗浮山黄龙宫道家养生基地

咨询联系:吕老师:电话、微信13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人研究道德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