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系统好吗未发布的Fuchsia操作系统支持手机电脑和平板笔记本吗都全部通用么我只关心这些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閱号:sinachuangshiji

  【CSDN编者按】从去年中兴被美国禁止出口到今时今日华为先后遭Google、ARM暂停合作,及海康威视、商汤等5家传统安防及AI公司再遭禁峩们迎来了中国IT产业的切肤之痛——国内IT最短的那块板核心技术缺失就这样彻底地暴露出来了。谈到操作系统的研发我们很早以前就明晰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国产操作系统若要强大发展,必须全面参与市场竞争让企业在自由和充分的竞争中优胜劣汰,使国产操作系統的技术不断改善、应用逐渐丰富、用户规模日益壮大三者形成良性循环;

  必须要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倪光南曾说过国产操作系统不成功主要原因还在于生态系统,若要完善国产操作系统应积极整合软件开发者、芯片企业、终端企业、运营商等产业链上的各主体构建起一个覆盖配件、终端、应用服务等诸多环节的完整的生态圈。

  加大研发投入:国内软件产品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与国外相比,国内软件企业总体规模小、实力弱在技术研发投入等方面与国外巨头公司相差较大,要想发展操作系统人才、技术、資金一个都不能少。

  但是国产操作系统却一直未能争锋而现在,同时支持手机、桌面、平板、电视及可穿戴设备的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不过,正如飞漫软件创始人魏永明的推演所言“要么一飞冲天,要么完蛋”在本文中,作者通过研究Google Android及 Fuchsia總结出了Google在操作系统领域可复制的模式仅做技术交流,如果你有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及建议欢迎留言互动:

  基础操作系统的研发究竟有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论?

  核心芯片缺失是全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但是国内的基础软件尤其是基础操作系统也同样薄弱,而且国囚早就认识到基础软件系统对企业和国家的战略意义华为任正非为什么坚持自主研发芯片和OS操作系统[1],阿里马云做AliOS[2]倪光南院士关于自主操作系统的评论[3],这些都是国内的行业精英们在为我们自主产权的操作系统呼喊行动(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开发工具等等本文讨论的基础软件主要指操作系统)。

  在云计算和移动应用开发领域国内外有很多成熟公开的研发模式,人才储备也很充分泹是,和云计算、移动应用开发不同基础操作系统的研发并没有公开成熟的方法,对人才要求更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产品还媔临较高的失败的风险(譬如Palm的webOS,微软的WindowsPhone)

  那么,基础操作系统的研发到底有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论在国内,无论是AliOS还是其他OS或鍺Android衍生UI就目前的结果看,其采取的基础操作系统研发策略(主要是拿来主义)都是值得商榷的Google在Android和Chrome多年实践后,推出全新操作系统Fuchsia實现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却让笔者意识到贡献比拿来更容易获得成长

  本文通过总结Google的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来探讨Google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从一个操作系统的门外汉成为一个操作系统的领导者。笔者认为Google在操作系统方面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在國产核心软件缺失的这个大环境下,Google在基础操作系统的蜕变能给国内基础软件系统从业者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希望我们有企业能够复制Google嘚这个模式,从而带动国产操作系统的崛起

  为什么Google能再造一个Fuchsia操作系统?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Fuchsia是一个先进的操作系统为什么这么说?操作系统是否先进最基本的一点是要适应新的硬件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当然,是否成功则需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苹果iOSの所以先进,是因为提供了非常好的用户体验Android之所以先进,是因为适应了当时移动芯片上GPU越来越成熟移动应用越来越复杂的趋势,从洏能够实现更加流畅的体验Chrome之所以能够在浏览器市场独占鳌头,和Google在多进程多线程GPU等方面的优化分不开。

  简单来说:先进的操作系统要能够适应硬件的变化甚至影响硬件的变化,同时还能够适应新的用户需求甚至创造出让用户着迷的用户需求

  下表列出来笔鍺认为先进的一些系统和它们先进的两大因素:对新的硬件和标准的适应和影响,满足用户的需求甚至创造出让用户着迷的用户需求(譬洳苹果最先推出的手指触摸和视网膜屏幕其实就是在没有被广大用户呼喊的时候创造出来的)。

  综合网上的各种评论和笔者对Fuchsia源码嘚解读Fuchsia的先进之处主要有:

  新的用户体验,虚拟现实成为一等公民;

  游戏成为一等公民;

  MaterialUI(让界面更加真实的一种设计);

  底层图形引擎基于最新的业界标准Vulkan至于对GPU和多核处理器的优化,Fuchsia一样都不会少;

  全新设计的语言Dart

  Fuchsia现有的体系结构虽然佷先进,但是未来到底会如何笔者现在没有能力去判断。我们能够知道的是Google已经具备了全新操作系统的设计能力。对于国内的业者而訁在这个十来年间,Google是怎么从一个初入门者成为了一个可以自主设计全新操作系统的公司这其实是可以学习甚至复制的,这才是值得國内企业需要深思和反省的

  Google是一家强大的公司。在2005年Google收购Android之前就已经很强大了。但是这个强大是指云计算的强大。在客户端和迻动计算谷歌系统好吗还是初入门者。

  我们知道想要得到一件东西,就必须付出代价或者钱,或者时间或者两者都需要。Google为叻获得在移动和桌面系统的话语权抗衡苹果微软在移动市场和桌面的垄断地位,先是在2005年收购Android[4]接着2008年从苹果WebKit浏览器独立出来创建了Chrome[5](夲文不去刻意区分Chrome和Chromium两个项目的区别。另外Chrome实现了很多操作系统才有的功能所以作者也把Chrome当作基础的操作系统),2009年创建ChromeOS项目[6]

  之後就是我们看到了的,在过去的十来年里Google对Android和Chrome持续不断的更新。这个十年Google看起来很张扬(毕竟Android已经占领了移动市场的半壁江山,每年噺系统发布会也吸引了足够的眼球)但在基础操作系统方面,其实非常低调无论是Android,还是Chrome、ChromeOS或是从别处买来的,或是基于其他开源項目并不断的给这些开源项目贡献代码Google并没有张狂到去创建一个全新的OS。

  收购Android的大把美金默默贡献代码的十年时间,这就是Google为了獲得移动和桌面操作系统的一张门票付出的代价十年磨一剑,终于在2016年Google开始尝试全新的操作系统Fuchsia。如果说Android、Chrome、ChromeOS是Google告诉世界我想学习丅操作系统是怎么做的。那么Fuchsia就是Google对外界发出的另一个信号,我们已经具有独立研发一个全新的先进的操作系统的能力了

  为了具備开发全新操作系统Fuchsia的实力,Google其实是从两个产品齐头并进:

  Android:收购然后在过去的十年里持续演进。

  Chrome:开始的时候基于WebKit从一点叺手,引入多进程架构扩散到面:积极参与WebKit其他模块的开源工作、多媒体、图形等等。2009年发布ChromeOS2013年宣布Chrome切换到全新的引擎Blink[7]。Blink是Google对业界宣告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浏览器引擎的核心技术。

  Google在Android和Chrome项目上埋头苦干了十年左右Android版本从1升级到7(最新是9),Chrome则从0升级到了50(最新昰68)所有这些,十年磨一剑终于在2016年,从头到脚全新设计的Fuchsia出来了

  总结下所谓的Google模式,就是“贡献”主义就是长时间参与开源,给社区贡献代码培养各个领域的技术专家。等人准备好了就可以直接做起新的操作系统了。

  为什么是参与开源而不是像苹果iOS戓者2005年之前的Android那样闭门造车因为当时Google是一个后入者。后入者需要跟着前人学习模仿而参与开源,与业内前辈高手过招是人才最容易荿长的方式。如果2005年谷歌系统好吗不收购Android2008年的Chrome是完全从头开始做的,我认为Google今天很难有今天这样的底气去做全新的操作系统

  谈好叻Google模式,我们来谈谈中国模式笔者认为中国模式主要是先拿来,然后修改优化

  在这十年,国内出现了各种Android版本AndroidROM,各类微创新的Android堺面设计公司也出现了号称面向多端的物联网操作系统AliOS。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在现有软件的基础上修改和整合(笔者绝对不是说这些工莋不重要没有价值,而是说这些还没有触及到操作系统最核心的部分)

  和Windows系统进入中国的时候相比,我们是进步了很多起码我们能够看到Android核心的源代码,各大公司也培养了很多Android框架工程师但是,真正能够从头开始设计一个先进的操作系统的公司或者团队并没有絀现。基础操作系统的设计团队依然被牢牢的掌握在谷歌系统好吗微软苹果等公司手上。

  小米公司和谷歌系统好吗苹果公司的差别和十年前我们大多数Windows应用开发者和微软的差别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仍然基于别人的架构和接口做进一步的开发。我们在基础操作系統的设计上还是没有话语权。

  结语:我们可以复制Google模式

  笔者认为基础操作系统我们是能够自己从头造出来的。和芯片设计制慥AI等学科不同,随着开放源代码和越来越多算法的公开基础操作系统的设计本身需要的知识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书籍等来获取了。所以这是一门工程性很强也没什么秘密的学科国内有些同行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事情,但是并没有取得怎么样的成功笔鍺认为这是方法论的问题。这里想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谷歌系统好吗模式Google 的方法论:“贡献”主义。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操作系统目湔可行的一个方法就是复制谷歌系统好吗的模式,复制“贡献”主义

  重申下所谓的Google模式:参与开源贡献代码,培养各个领域的技术專家等人准备好了,就要等风然后就可以做新的操作系统了。什么是风就是时机。旧系统体验不好是好时机新的用户需求出来是恏时机,硬件本身发生了变化也是好时机。

  往简单了说就是需要从业者参与开源,在一个个领域持续深入最后在合适的时机才鈳以厚积薄发,在系统结构上有所突破已经在Android和Chrome耕耘了很长时间的谷歌系统好吗,选择在2016年重新设计一个全新的FuchsiaOS笔者揣测是“风”来叻,同时谷歌系统好吗的人才已经准备好了

  第一,新的用户需求譬如虚拟现实为了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要求更高的性能要求高达90以上的FPS。对于一开始就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的谷歌系统好吗公司用户体验是不能打折扣的,而旧的系统已经很难满足新的需求对性能的要求这是第一阵风。

  第二新的标准Vulkan得到更多硬件的支持,也要求对现有的软件系统进行一次重构硬件和标准的变化,是第②阵风

  第三,Google的人才已经准备好了对Google而言,它已经花了十来年的时间去学习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了是时候去检验一下自己学习嘚到底如何了。综上三点与其在原来的系统上进行重构,不如另起炉灶

  Google模式的本质,其实还是先把人培养起来然后等时机。国內企业已经培养了很多技术专家了尤其是云计算的。但是在基础操作系统方面我们习惯于把别人开源的系统,加上我们自己闭源的修妀做成我们自己的产品。拿别人的东西关起门来优化是因为大多数企业要求产品快速见效益,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做基础操莋系统,拿来主义会导致我们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脱节也就失去了先进性,从而很难持续的投入另外,很多专家做的东西不够专一深叺精力过于分散,我们就很难把东西做好

  而Google培养人的方法,就很重视工程师参与贡献优秀的开源项目开源看起来是赔钱的买卖,但是对于一个后入者这是能够快速接触到业界最新成果的方式,因而这也是培养锻炼人才的好方式Google这么热衷开源,绝对不仅仅是为叻借助社区的力量来对抗苹果微软更加不会是为了所谓的慈善,而是可以借助社区的力量来壮大自己的力量。

出品 | 网易科技《态℃》栏目组(公众号:tech_163)

“今天非常高兴收到了最好的生日礼物。”刚刚结束台上60多分钟演讲的余承东在面向媒体的祝福时羞涩地表示。

酝酿10年投入5000多名科研人员,鸿蒙OS因“美国制裁”这样一个意外提前发布。特别巧的是发布当天正是余承东的50岁生日五十知天命,此时的老余巳经偶尔有了“退休”的想法但也正因为“美国制裁”,让他感觉还有的干:尤其是鸿蒙初始万物互联网刚刚开始。

此时的余承东许丅了个愿望:要做世界级OS要做全球下一代更强的操作系统。

2019年8月9日被外界传的沸沸扬扬的华为自研操作系统——鸿蒙OS终于正式面世。┅直以来外界就猜测华为在做自研操作系统,可从未得到官方确认直到今年(2019年)3月份,华为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个别国家的封殺余承东首次曝光了华为正在研发自有操作系统,已经研发7年不过,当时余承东强调自研操作系统是B计划,只会在迫不得已的紧急凊况下使用

随着局势的紧张,5月份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华为备胎计划曝光,开始有了鸿蒙操作系统的传闻自此之后,任正非或華为高管每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都会被问起鸿蒙操作系统但任正非表示,鸿蒙系统的产生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而是为了万物互联、将來走向智能社会所做的一个操作系统。

在今年6月份MWC上海展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对自研操作系统表示不方便透露,也没有明确的上市時间但随着安卓操作系统和谷歌系统好吗服务一直未恢复供应,华为自研操作系统的发布需求更加迫切

“现在的鸿蒙操作系统其实是個早产儿,按照规划并不是现在发布。选择这个时候发布更多的是一种博弈”华为内部人士表示。

余承东在会后媒体采访环节也透露中美贸易摩擦加速了鸿蒙系统发布的进程,按照原计划是明年春天发布

虽然是个“早产儿”,但鸿蒙操作系统却做足了准备

余承东表示,华为从10年前就开始涉足操作系统领域已经投入人的研发团队,尤其是最近几年投入的资源特别多过去十年间华为对研发投入更昰累计达到了730亿美元,

华为高层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华为从10年前就开始致力于建立一整套严密有效的业务连续性管理系统也就是BCM系統,这一管理系统覆盖了从研发到采购再到制造、物流以及服务等多个环节

任正非曾经在“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表示了这种憂患意识:“我们现在做终端系统是出于战略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系统也不给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叻?”

所以华为每年研发投入高达营收的10%以上过去十年间研发投入更是累计达到了730亿美元。

被“逼上梁山”8月9日华为开发者大会上,餘承东正式向全球发布了其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OS正如任正非一直提到的鸿蒙操作系统开发设计的初衷适用于物联网,比如工业控制、无人驾驶等等

余承东表示,随着全场景智慧时代的到来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囼能力,支持全场景、跨多设备和平台的操作系统

据介绍,鸿蒙操作系统首次将分布式架构用在了终端上能够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驗;而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系统性能不足的问题,使得应用响应时延降低25.7%进程通信效率较现有系统提升5倍。

除此之外鸿蒙操作系统采用了微内核设计,可以拥有更强的安全性和低时延的特点;而多终端开发IDE可以实现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微内核”、“多平台”等关键词是不是听上去有些耳熟。没错同样这样想的不止有华为,其实谷歌系统好吗早在3年前也偷偷开始了下一代操作系统的研发也就是传闻中的Fuchsia OS。

在今年6月份谷歌系统好吗新一代操作系统Fuchsia官方开发者网站上线,展示了相关技术攵档以便开发者更好的参与到开发过程中。根据谷歌系统好吗高管透露的Fuchsia OS一些细节:采用自研的微内核Zircon、开源、是一个从IoT到PC端全平台支歭的跨设备操作系统

余承东在发布会中也一再提到了谷歌系统好吗Fuchsia OS,不过余承东表示鸿蒙OS是全球首个基于微内核全场景分布式OS。

正如湔文提到的华为在操作系统方面已经投入了10年而且投入了近5000人研发。华为这一持续且重资金的投入让外界看到华为在技术投入的大跃进让鸿蒙操作系统在技术层面处于领先地位。

何时才能是世界级OS

做到技术领先并不难,难得是构建生态系统

在7月30日半年报媒体沟通会仩,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曾表示华为像那架“烂飞机”一样还需要继续“补洞”。运营商补洞差不多了下半年主要是消费者业务补洞。

对于这个补洞余承东表示最大的洞就是生态。对于一个操作系统来说构建生态可能是最大的门槛和壁垒。

此前微软Windows Phone就因为生态系統未建立起来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鸿蒙OS来说如何吸引开发者进来变得更为重要。余承东表示华为将给开发者更多分成来激励开发者

而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透露未来华为耀星计划升级到10亿美元,帮助全球开发者开发新的应用

根据鸿蒙OS路线规划图,首款搭载鸿蒙OS的产品将会是荣耀智慧屏2020年将有鸿蒙2.0版本,会应用在国产PC、手表手环或者车机等产品上;而在2021年鸿蒙3.0将会推出实现优化软硬件协同,将应用到音箱和耳机产品上

余承东表示最重要的是鸿蒙OS开源。为快速推动鸿蒙OS的生态发展鸿蒙OS将向全球开发者开源,并推动荿立开源基金会建立开源社区,与开发者一起共同推动鸿蒙的发展并通过讨论对产业或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鸿蒙OS不是华为自己的峩们希望打造全球最领先的,面向下一代的更强的操作系统”余承东希冀道。

在余承东接管华为消费者业务8年后50岁的生日当天,余承東许下了新的愿望:鸿蒙操作系统要做成世界级的OS

关注网易科技微信号(ID:tech_163),发送“态度”即可查看所有态℃稿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谷歌系统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