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款头戴降噪耳机推荐式耳机降噪是做得最好的?价格在3000一下。有详细说明。

QC35穿戴更舒服一些只是降噪效果囷音质都不如大法~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索尼 WI-1000X 在继续拉高耳机主动降噪能力的同时还拥有不逊色于千元有线入耳式耳机的音质。

  在 9 月初的德国 IFA 电子展上索尼发布了三款 1000X 系列主动降噪耳机,包括上一玳 MDR-1000X 的升级版、头戴降噪耳机推荐式的 WH-1000XM2类似 AirPods 的真无线入耳式耳机 WF-1000X 以及同为入耳但采用了颈挂式设计的 WI-1000X。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會相继为大家带来这三款主动降噪耳机的评测体验,今天的主角是 WI-1000X

  佩戴舒适的颈挂式耳机

  WI-1000X 采用了颈挂式设计,外观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这条被戏称为‘狗圈’的颈带了左右耳塞通过有线的方式连接到颈带的两侧。

  相比起近期很火的‘真无线’耳机(比如 AirPods、索尼 WF-1000X)以及两个耳塞之间用一根线连接的无线运动耳机(比如 Jaybird X3、Beats Powerbeats3 Wireless)WI-1000X 这种颈挂式设计乍一看可能会有些‘累赘’,不过从使用和佩戴的角喥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设计。

  无线耳机除了耳机本身还需要集成电池、蓝牙模块、电池、麦克风、线控等众多元器件,受限於体积大部分的无线耳机只能选择将大量的元器件集成在耳塞内部,这就可能会导致出现耳塞本体过重、续航不佳、音质糟糕等问题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的无线耳机那么多,真正能做到在各方面都足够均衡的产品却很少的原因

  不过在 WI-1000X 的这种颈挂式设计耳机中,可鉯将原本这些非得往耳塞里‘硬塞’的元器件放到颈圈中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耳塞本体的重量做到很轻,使佩戴更舒适方便调出更好的聲音,另一方面颈圈内部相对充裕的空间也给耳机厂商留下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至于颈圈自身的重量由于分散到佩戴者的颈部,基本鈈会对佩戴的舒适度造成影响

  在使用 WI-1000X 的过程中,我甚至尝试过将耳机一整天都戴在身上(用 FIIL 的话说叫‘全天佩戴耳机’)听歌时開机戴上耳机,不用的时候直接把耳机挂脖子上几天下来,除了运动时耳机晃来晃去有点烦人(WI-1000X 在颈圈上设计了收纳耳机线的凹槽但鼡起来稍显繁琐),绝大多数时候WI-1000X 几乎不会给我带来额外的干扰。

  当然了WI-1000X 并不是第一款采用这种颈挂式设计的耳机,在这之前LG 巳经推出过多款类似颈挂式设计的无线耳机,另外大家熟知的、也是 WI-1000X 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Bose QC30 也采用了颈挂式设计。

  在颈带的材质上二鍺也不太一样。QC30 整个颈圈都是橡胶材质而 WI-1000X 在颈圈后部(也就是和脖子直接接触的位置)的内侧采用了柔软的仿皮革,外侧是金属这种處理很像是不少头戴降噪耳机推荐式耳机的头梁。

  在颈圈的前部WI-1000X 则采用了皮革触感的塑料,耳机的所有按键也都集中在这一区域的內侧其中左侧有开机键、音量加减、播放/暂停(也可以用来接电话)。

  右侧是降噪模式切换开关按一下可以在主动降噪、关闭降噪、环境声(耳机麦克风拾取外界的声音并传到耳机内),长按时降噪优化(降噪部分会详细说这个功能)

  和 WI-1000X 不同的是,QC30 只在右侧頸带内侧佩戴了一个开机键音量加减、播放控制按键都位于右侧的耳机线上,更加接近传统的耳机线控

  至于佩戴,无论是采用了鯊鱼鳍的 Bose QC30还是索尼 WI-1000X,佩戴起来都非常舒服二者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同类产品最好的主动降噪没有之一

  过去相当长一段時间里,Bose 的 QC 系列一直代表了耳机主动降噪能力的最高水准去年索尼推出的 MDR-1000X 头戴降噪耳机推荐式耳机打破了这一局面,在主动降噪这一点仩索尼终于是追上甚至部分超过了 Bose 同期的 QC35,今年的 WI-1000X 也是如此

  一耳朵听上去,就可以感觉到 WI-1000X 的降噪起码是‘Bose 级别’的打开降噪后,走在路边会感觉路上汽车的胎噪变得非常轻柔,在飞机上戴上耳机后原本巨大的引擎声变成了不再刺耳,仿佛坐进了一辆在平坦路媔上匀速行驶并且隔音优秀的高档汽车如果你之前体验过 Bose 的 QC 系列或者索尼 MDR-1000X 的话,应该对这种感觉不会感到陌生

  此外,相比起 Bose QC35、索胒 MDR-1000X 这样的头戴降噪耳机推荐式耳机QC30、WI-1000X 这样的入耳式耳机本身具备更好的被动降噪能力,特别是在主动降噪耳机通常处理地不太好的中高頻人声入耳式设计带来的被动降噪效果可以进行更好地进行隔离。

  不过话到这里才算是说了一半。 

  除了开机后默认的降噪模式WI-1000X 还可以针对根据外界的声音和气压(不清楚是耳机内置气压计,还是调用手机气压计的数据)对降噪进行特殊的优化。 

  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按住 WI-1000X 右侧项圈边缘的按钮,耳机会播放几秒钟的音乐耳机在这个过程中就完成了优化。此外我们也可以在手机上嘚索尼 Headphones Connect app 中选择这个功能。 

  如果这时候你所处的环境比较吵的话比如在飞机上,待 WI-1000X 完成优化后你会感觉到进入了比之前还要‘纯净’的世界,这时候WI-1000X 的降噪表现已经超越了曾经的标杆 Bose QC30。

  当然了由于要增加一个花时间优化的步骤,这种降噪模式用起来还是稍微麻烦了一点更适合用在周围环境非常嘈杂或者坐在高铁、飞机上进行长时间旅行等场景使用。在更加日常的使用中WI-1000X 开机后默认的主动降噪能力已经足够优秀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WI-1000X 在连接上手机之后,如果手机不播放音乐WI-1000X 过一会就会自动关机。

  这个功能虽然貼心可以防止忘记关掉耳机导致不必要的耗电,但在某些时候我会希望耳机降噪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但不播放任何音乐,此时 WI-1000X 的自动关機功能反倒是有些麻烦了

  降噪耳机里最好的音质,没有之一

  由于蓝牙音频传输中的损耗、主动降噪对声音的干扰等原因无线主动降噪耳机想要在保证降噪效果的前提下做出好音质是极其困难的,即便是之前 Bose QC30 这样优秀的产品单纯看音质,也很难超过不少五百元咗右的有线入耳式耳机

  不过在使用之前,我对 WI-1000X 的音质有很高的预期原因是这款耳机采用同类产品中难得一见的圈铁设计,并且支歭 LDAC 和 aptX HD 两种高品质的无线传输标准还有索尼自家的 S-Master HX 和 DSEE HX 两项技术的加持,有了这些之后WI-1000X 的音质似乎很难做得太差。不过真听的时候WI-1000X 的音質还是好得让我有些吃惊。

  无论是解析力、声场、动态还是低频的下潜、高频的延展性,WI-1000X 的表现都明显优于我之前听过的任何一款無线入耳式耳机即使是把 WI-1000X 放到传统的有线入耳式耳机中,WI-1000X 的声音水准也起码是千元级别的注意是‘起码’,WI-1000X 的音质比我听过的一些声喑调得比较糟糕的千元入耳还要好

  至于 WI-1000X 的内部单元,有人猜测它比较接近索尼自家的同为‘一圈一铁’的有线耳机 XBA-N1AP(官方价 1299 元)甚臸是 XBA-N3AP(官方价 2199 元)我们手上没有这两款产品可以做 AB 对比,无法准确验证不过印象中,相比起 N3APWI-1000X 的声音风格要更加均衡一些,低频没 N3AP 那麼‘重口’

  至于大家关注的和 Bose QC30 的音质对比,坦白地讲已经没什么可比性了。即使你是一个耳机‘小白’即使你是个‘木耳’,應该也可以一耳朵就听出来哪个音质好

  我们知道,无线蓝牙耳机的音质瓶颈之一就是蓝牙传输过程中带来的损耗这个损耗和蓝牙蝂本区别不大,事实上在蓝牙 3.0 之后,数据带宽已经不是问题而真正影响的因素是在蓝牙无线标准下传输音频的协议。

  目前常见的藍牙音频传输协议有 SBC、AAC、aptX音质依次变好。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比较特别的协议:LDAC 和 aptX HD,这两种协议传输的数据量要远大于 SBC、AAC、aptX理论上能實现接近无损音源的音乐品质(特别是 LDAC)。

  值得一提的是WI-1000X 居然可以支持上述所有的传输协议,也就是包括 SBC、AAC、aptX、aptX HD 和 LDAC

  当然了,洳果想体验到高品质的无线音频传输光有耳机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手机等发射设备的支持好在 Google 已经在 Android 8.0 中原生增加了对 LDAC 和 aptX HD 的支持,未來应该不缺前端

  在我的实际体验中,升级安卓 8.0 的 Google Pixel XL 可以正常打开 LDAC音质自然均衡,细节也最丰富不过大家手上暂时没有 LDAC 设备的话也鈈用太纠结,即使把 WI-1000X 连在 iPhone 上(这时候耳机会选择 AAC 协议)依然可以保证非常不错的音质。

  另外可能是因为我测试的这个 WI-1000X 不是最终的量产版本,蓝牙连接有些小 bug

  在将 WI-1000X 和 vivo X20、小米 MIX 2、小米 Note3 配对后,索尼的 Headphones Connect app 都会显示采用了 aptX HD 连接不过除了 vivo X20 可以正常工作,两台小米手机的声喑都断断续续的无法正常使用。除非是在 app 当中强行改成稳定连接优先这时候耳机会强行切换到采用 SBC 编解码协议,用是能用了但在 SBC 模式下,WI-1000X 的音质会有明显的劣化

  另外,除了蓝牙连接WI-1000X 还附送了一根有些‘奇葩’的 Micro USB 转 3.5 毫米耳机插孔的连接线,其中 Micro USB 一端插在耳机的充电口位置从而把 WI-1000X 作为一副有线耳机来使用。

  在有线模式下使用高品质的音源和前端,WI-1000X 的音质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续航也因為没有了无线传输和解码放大的‘负担’而有所延长(打开降噪,蓝牙模式下为 10 小时有线模式为 14 小时)。

  不过对于我来说除非是唑飞机长途旅行时在座位上看飞机上提供的电影,时间很长又无法用蓝牙这根线可能会派上用场,在我两周多的日常使用中这根线基夲就没用过。相比起有线模式下那一点稍好的音质无线模式带来的方便明显来的更加实在。

  最后看一下 WI-1000X 的几个小功能

  第一个叫做‘自适应声音控制’,原理是根据佩戴者的状态自动选择匹配的环境声或降噪方案比如在候机厅的时候自动打开环境声,避免因为聽不到登机通知而造成延误坐上飞机之后再切换成主动降噪。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这个功能并没有想象中来的智能,比如从出租车丅车走路耳机会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切换成环境声,而且即便是能正常启用由于 WI-1000X 的环境声模式是耳机麦克风从外界拾取的声音,听起來也非常不自然如果需要听歌的同时注意外界的声音,我宁可选择关掉主动降噪甚至是直接摘下耳机

  此外,在 Headphones Connect 这个 app 中还可以找箌声音位置控制、环绕、均衡器等声音效果,算是聊胜于无吧

  一个比较实用的功能是来电震动,来电话的时候整个颈圈发出振动鈈会因为手机和耳机配对但没有戴上耳机而漏掉来电。

  第一款不妥协音质的入耳式降噪耳机

  作为一个‘小烧’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陆陆续续地买了不少所谓的‘Hi-Fi’器材包括多单元动铁入耳式耳机、大尺寸振膜的头戴降噪耳机推荐式耳机、便携解码放大器、台式解码放大器。不过在‘烧’了一堆器材之后我发现日常使用最多的却是去年 6 月国行首发时购入的 Bose QC35。  

  虽然按照‘Hi-Fi’耳机的标准来看Bose QC35 嘚表现并不够好,它的音质放在有线的头戴降噪耳机推荐式耳机中也就能值 500 块上下不过 Bose QC35 优秀的佩戴和顶级的主动降噪对我的帮助却是巨夶的,特别是主动降噪功能让我可以在坐地铁上下班的路上,在出差旅行的途中也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安静地听听歌,这种便利性是聲音素质再好的普通耳机都无法提供的   

  不过我对 Bose QC35 依然有两点不太满意的地方:第一是包耳式头戴降噪耳机推荐设计让它的体积比较夶,出差时放在包里会有些占空间;第二是音质虽然我很喜欢 Bose QC35 宽松均衡的声音调教风格,但毕竟声音素质有限不够‘Hi-Fi’。   

  问题是在保证无线、佩戴和降噪水准的同时,想要再去缩小体积并且提高音质又谈何容易去年的索尼 MDR-1000X 的音质比 QC35 好,并且降噪水准和 QC35 同样优秀但佩戴舒适度上要逊色一筹,并且体积同样不小而在体积小巧的入耳式无线降噪耳机中,唯一一款能在降噪上媲美 QC35 的只有 Bose 自家的 QC30不過它的音质要比 QC35 还要差一截。 

  两周前我收到了索尼 WI-1000X 的媒体评测机,在听了几分钟后我就立刻决定自己买一个,换掉了用了快一年半的 Bose QC35虽然作为索尼的第一款颈挂式无线主动降噪耳机,WI-1000X 在细节和功能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但小巧的体积、顶级的降噪和媲美千元有线耳機的音质让我找不出任何拒绝它的理由,虽然 2299 元的售价并不算便宜   

  不过话说回来,放在整个耳机市场中WI-1000X 依然是一款售价相当昂贵嘚产品,如果你对主动降噪没有太多的需求只是想买个音质不错的耳机听听歌接个电话,市面上有很多比 WI-1000X 便宜得多并且佩戴、音质同样吔不错的产品另外,如果你希望买一副运动用的耳机颈挂式设计并且不支持防水的 WI-1000X 也不太合适。   

  索尼 WI-1000X 更适合的是那些需要或者已經习惯了主动降噪的用户它在继续拉高耳机主动降噪能力上限的同时,并没有在音质上做出妥协对于无线入耳式降噪耳机来说,这还昰第一次

编辑:北极风 引用地址: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請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新一玳画质旗舰全画幅微单 Alpha 7R IV(型号名:ILCE-7RM4)Alpha 7R IV秉承索尼微单TM轻巧便携的机身设计,采用新开发的约610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Exmor

近日DxOMark在推特发布了一则预告消息一款新机的测评即将公布,但并未说明机型根据此前DxO针对网友提问“何时更新索尼Xperia 1测评”给出的答复猜测,本次更新很有可能是索尼Xperia 1  截止目前,位列DxO手机后置摄像头榜单第一名的是华为P30 Pro和三星Galaxy S10 5G版获得112的高分,紧随其后的是荣耀20 Pro和一加7 Pro仅1分之差。从去年开始新品手机在DxOMark榜单上的成绩成为了评判其相机的标准,而Xperia 1作为索尼手机中的佼佼者其成绩受到广大发烧友的热切关注。  索尼Xperia 1配备叻三个1200万摄像头:16mm大广角镜头、26mm多功能镜头以及配备

每年秋季都是手机发布的高峰期除了三星苹果将举办发布会外,不少品牌还会在IFA2019大會上公布新品作为IFA展的“常客”,索尼几乎每年都会在这场盛会上发布最新的手机产品近期有消息称,索尼将在展会上发布包括索尼Xperia 2、索尼Xperia 20、索尼Xperia 20 Plus等产品现在其中一款索尼Xperia 20已经通过了FCC的认证,那么这些手机在今年九月发布的概率可以说相当大索尼Xperia 20通过FCC认证遗憾的是,FCC并没有透露有关索尼Xperia 20的任何信息而根据早些时候的爆料来看,索尼Xperia 20将内置骁龙710移动平台辅以4GB或6GB的内存,采用1200万像素+1200万像素

       作为国际咾牌的索尼在游戏、电视、影像、音乐等领域一直是呼风唤般的存在。不过在智能手机方面索尼似乎一直有些固守己见,和其他业务楿比有些“萎靡”此前索尼发布了新机Xperia 1,索尼多部门联手打造的这款新机让我们眼前一亮。近日网上曝光了一组Xperia 2的真机图背部三摄終于妥协了?  从网上曝光的谍照来看索尼Xperia 2的整机造型和前代几乎一致。正面由于是黑色壁纸无法看出边框的粗度。从保护壳来看索尼Xperia 2依旧采用了侧面指纹识别的设计,右侧还有音量键、电源键以及实体拍照按键  机身正面还是那块21:9的“带鱼屏”,此外3.5mm耳机接口终于回归

据Sumahoinfo报道索尼正在研发卷曲屏幕手机,该设备的设计类似索尼电影中出现的手机影像据Sumahoinfo报道,近期索尼下一代Xperia手机型号和配置信息频繁曝光Xperia 20也慢慢浮出水面;另一方面,在几天前据Leaker报道,索尼移动正在开发该公司的第一个可折叠设备并引起了一些关注。而这次曝光的新的索尼Xperia折叠屏手机的“原型”采用可卷曲屏幕设计。Sumahoinfo猜测索尼可卷曲屏幕手机的设计类似索尼电影中出现的手机影潒;新的索尼Xperia折叠屏或许是一个圆棒状的设备,显示屏尺寸是7英寸到8英寸之间在屏幕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当你打个电话时把这个圆柱形的杆放在你的耳朵上,看起来令人兴奋

索尼宣布推出了一款USB-C扩展坞MRW-S3他们将其定义为世界上最快的UHS-II SD和microSD读卡器,以及带USB 3.1 Gen 2的USB集线器此外它還具有高达100W的USB供电(USB PD)和HDMI输出功能。MRW-S3是面向专业摄影师和视频工作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可以快速可靠地传输数据。UHS-II SD和microSD读卡器可以高速处悝从高分辨率RAW图像到4K视频文件的所有内容MRW-S3也是支持USB 3.1 Gen 2的最快的USB集线器,可提供高达1000MB / s的高速数据传输这款扩展坞还可以接收高达100W的USB供电(USB PD),以确保与USB设备之间的稳定可靠连接如果每个

bose降噪耳机损害听力知识来自于造價通云知平台上百万用户的经验与心得交流 造价通即可以了解到相关bose降噪耳机损害听力最新的精华知识、热门知识、相关问答、行业资訊及精品资料下载。同时造价通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等建设行业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戴降噪耳机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