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大吹科学教育专业是冷门吗,怎么还离不开书本?手机电脑把书本软件下载安装在里面才是科学教育专业是冷门吗好吧。

中国学术界的问题及其出路



  Φ国学术界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不仅危害学术界本身,它还危害整个中国社会并且腐蚀中国的下一代。但对学術腐败的根源却有许多不同看法。本文提出以下观点:造成学术腐败的根源之一是中国学术界的学术水平低下而造成学术水平低下的原因并不是政府资金投入过低,而是中国学者的个人素质太差本文着重讨论了学者素质问题,并且从文化传统、政治环境、教育制度这彡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学者素质低下的原因最后,针对中国学术界的三个问题学术腐败,学术水平低学者素质差,笔者提出整治、挽救中国学术界的三个相应对策(全文约7万5千字)。



  一 前言:学术腐败只是中国学术界问题的表象

  二 学术腐败的根源是中国学术界学術水平低下

  三 学术水平低下的原因不是政府投入过低

  四 学术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学者个人素质太差

  (一) 一个学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質

  (二) 当代中国学者的个人素质

  1 没有自知之明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 不懂得自尊自重的北京大学校长

  3 丧失了羞耻感的院士

  4 缺乏常识的高教精英

  5 人格畸形的流氓教授

  6 天良泯灭的“中国杰出青年”

  7 出卖色相的“美男”教授

  8 具有黑帮政客特点嘚中国新生代学者

  (三) 当代中国学术界的整体素质

  1 不伦不类的“知识创新工程”

  2 莫明其妙的“985工程”

  (四) 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學术界

  五 当代中国学者素质低下的原因

  (一) 历史、文化因素

  (二) 政治和社会因素

  1 愚昧的知识教育

  2 浅薄的技能教育

  3 虚偽的道德教育

  六 中国学术界的出路何在?

  (一) 斩草除根擒贼檎王:铲除腐败之源——院士制度

  1 中国目前的院士是腐败制度的產物

  2 中国的院士制度腐蚀了学术界本身,败坏了学术界的风气

  3 中国的院士制度不同于西方的院士制度

  4 中国的院士制度遏制中國科技的发展

  (二) 归真返璞、顺天应理、量力而行:让学术界对社会有用

  1 大学的理念:大学是搞教育的地方

  2 学术研究:实事求昰、量力而行

  3 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全新的学术系统

  (三) 以人为本,放眼未来:用新文化培养下一代


  一 前言:学术腐败只是中国學术界问题的表象


  2004年初我的文章《中国的学术界到底有多腐败?》开始在网上流传由於那篇文章对中国目前的学术界做出了几乎昰全面的否定,所以我做好了收到猛烈回击的准备不过,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实际上,对那篇文章公开持反对或批评意见的讀者几乎没有连一个对凡是批评学术腐败的文章就一定要叫骂一番的“科教”网站,除了动用既不科学又无教养的手段━删贴━之外洅就不置一词。绝大多数读者对我的文章持支持态度这使我相信,我对中国学术界目前现状的估计和评价是准确的请看下面的部分回貼(括号内为网站名称和网友笔名):


  “哈哈.楼主写得太顶了。全力支持!!!!所有的人凡进了学校,就像被扔进了染缸不管你昰白的,黑的黄的,绿的紫的,都被染成清一色---黑色!!!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国家的悲哀。做为这当中的一员我们还能莋些什么呢?无权,无势无钱,只能遭蹂躏被欺负。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天啊!!!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天涯社区─天涯杂谈》xueyan2003)


  “学术界早就黑了,真正有能力的好老师在学校里处处受压制经济上也很清贫,那些顶着学者帽子到处招摇的人却爬的比谁都高大把大把的在校内校外捞钱。”(《天涯社区─天涯杂谈》释迦山)


  “现在在我们这里社会里会有┅种无奈,因为你会被一种东西淹没掉如果想生存下来,那就成为他们的同类吧”(《天涯社区─天涯杂谈》关心自己)


  “看了伤心吖!我还是年轻人,中国该怎么办!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处境就像一个蒙着眼睛站在悬崖的人一样!下一步会怎么样,我不知道!”(《天涯社区─天涯杂谈》我是sand)


  “好文!这个社会实在是病得不轻了!学术腐败非常可怕因为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看来需要全民一致反对学术腐败!需要每一个人都发出自己的声音。顶!!!”(《天涯社区─关天茶社》虎啸岗)


  “绝对好文盼望高层领导能够看到夲文的心情就像窦娥盼望见到青天大老爷一样啊。”(《天涯社区─关天茶社》一个农民)


  “现在大学里不弄虚作假的人只能吃亏,弄虛作假很正常所以大家都弄虚作假。”(《搜狐星空论坛》monkey)


  “在中国做学术穷途末路;玩学术加玩权术,前途无量金光大道。有幾人能耐得住寂寞有几人能甘愿清贫,有几人还有学者的良知莫大的悲哀啊!!!”(《千龙网─千龙大会堂》一游客)


  “没有人能夠想象一个科研人员心中的绝望。”(《千龙网─千龙大会堂》一游客)


  “好!揭露的让人痛快!如此的学术腐败龌龊的学术,社会风氣不知要带领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迈向何方!!!整个社会都活在重重的虚伪中,悲哀啊!!!看来要么不回国回国也不在高校做科研,不如去企业搞研发算了!!!”(《文学城─大学春秋》腐败!!!)


  “写得中肯中国的学术腐败是世界罕见的,建议网上征集签洺寄给胡温两位大哥看看,寻求紧急刹车对策”(《万维读者网络─学术与教育》齐义鹏)


  “天啊!伤心啊,难过啊我现在打字都恨不得把键盘敲破。希望还能有一点点希望啊” (《搜狐社区-海外论坛-海归一族》redman)。


  这些回应中对我震撼最大的是网友们那些迷茫嘚发问、无奈的哀叹、深深的绝望、和谦卑的述求。


  确实揭露学术腐败并不是我写那篇文章的最终目的。我实际是在探讨这个问题嘚根源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之路。无庸讳言面对中国学术界目前所患的如此重症,这个史无前例、举世无双的社会腐败世界上決不会有一个现成的、简单易行的方法能够将它根治。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曾陷入无尽的迷惘之中。但是读者的回贴给了我继续探讨丅去的决心和勇气。虽然在目前的中国学术界腐败势力看上去不可一世,但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有过多少不可一世的势力在顷刻間土崩瓦解的事例呢?再者说腐败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毁灭的过程,也就是说即使在没有任何外界干预的情况下,腐败分子的命运也注萣是走向灭亡这么一看,应该感到悲观绝望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在腐朽的粪坑中不可自拔的学术败类。


  那么我们是否就应该坐等这些败类的自我毁灭呢?不能因为他们在自我毁灭的过程中,还会把整个中华民族也拖入灾难的深渊在《中国的学术界到底有多腐敗?》一文中我曾说,学术腐败是中国社会的心腹大患我这么说的原因就是,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侵蚀的主要是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腐败分子侵吞的是社会的物质资源。而学术腐败则不同:它不仅侵吞物质财富它还腐蚀一个国家的智识基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不仅如此“学术腐败是吏治腐败、经济腐败势力的宣传部、后勤部、培训部,他们为社会上的腐败势力造舆论声勢给他们提供精神给养,为他们培养后续人材”腐败的中国学术界正在通过教育这一最有力的方式,名正言顺地腐蚀着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治理好,但只要学术腐败继续存在其他社会腐败现象就会象扑不灭的野火一样,有随时隨地爆发、复燃的可能学术腐败不除,中国中华民族,就永远也不会达到我们本来应该能够达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就将永远地茬自我倾轧、自我欺骗、自我堕落中沉醉、满足。


  所以我们要主动地铲除学术腐败这颗毒瘤。我们不能让它把中国的学术界、把中華民族也一同拖入灭顶之灾如果是那样,我们也就是中国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历史老人的眼中就会变得和败类一样,成为曆史的罪人


  但问题是,清除学术腐败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吗也就是说,假如学术腐败真的能够被清除中国学术界的问题就解决了嗎?清除了学术腐败中国的学术界就具备了承担“科教兴国”大任的能力了吗?当然不是如果把中国的学术界比作一个人的机体,那麼学术腐败就是遍布在这个机体上的恶性肿瘤很明显,切除这些毒瘤也许能够保证中国学术界继续存活下去,但决不会保证它能够健康地、正常地成长更不会保证它能够在国际学术界的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好的成绩。反过来说这些毒瘤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学术界猖狂繁衍,正说明它还有更大的隐患


  二 学术腐败的根源是中国学术界学术水平低下


  一般认为,学术腐败现象在中国的大规模出现只囿十余年的历史那么,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杨弘远认为有四条原因:学风与学术道德教育贫乏、学术民主空气淡薄、学术道德法治空缺、政策导向有偏误。(杨弘远:治理学风要抓住“病根”)在2003年一期的《北京评论》上,有一篇文章专门报噵了中国学术界的头面人物探讨学术腐败的根源这些根源是什么呢?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整个社會急功近利、追求名利的风气比较盛行很有关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也说:“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诚信受到了挑战”中科院院士郑时龄则把抄袭剽窃的部分原因归咎于“学术交流不畅通”。还有人把学术腐败归罪于“体制”及缺少舆论监督(佚洺:学术腐败因何而起?)2004年,在全国人大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恭庆说,学术腐败的原因要从我们体制上去寻找北京夶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则说,政策导向不当助长浮躁风气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则认为:学术界的浮躁风气是学术腐败的根源。(佚名:五位“院士代表”痛斥学术腐败)总而言之,中国的这些院士、这些领袖们几乎一致地把学术腐败的“原罪”归咎于客观原洇


  应该说,中国学术界的领袖们能够公开承认学术腐败的存在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曾几何时,一些大学校长、人大代表还在媒体上呼吁“不要夸大学术腐败”(奚彬、翟伟:人大代表呼吁:不要夸大“学术腐败”)中国科协的“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甚至偠把学术腐败改称为“学术界的不端行为或不良行为。”(孙自法:科协呼吁改称“学术腐败”为学术不端或不良行为)即使在被全国人民痛斥了一年多之后,这个委员会仍旧不改初衷在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继续用“不端行为”来替代学术腐败。(孙自法:中国科协披露当前中国学术七大“不端行为”)在2004年的全国人大上,北京大学校长还这么说:“学术腐败是指对科研成果的剽窃、抄襲等,在国际上一般叫做“科学界的不端行为”(佚名:五位“院士代表”痛斥学术腐败)。尽管如此“学术腐败”这个词汇已经在中国嘚现代语言中牢牢地扎下了根,并且被全世界的华人所认同和接受而对这一现象的记录和分析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必不可少的篇章。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逆转的。


  但是与扭捏作态、羞羞答答地承认学术腐败现象的存在相反,中国学术界的领袖们对中国学术界媔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却讳莫如深绝口不提。这是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就是中国整体学术水平的连年下降。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2001年初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连续下滑:国民素质由1998年的第24位滑至第29位,科学技术由第13位滑至第28位国际竞争力由第24位降至第31位。(冀文海:中国高等教育持续滑坡8成大学生對高校教育不满)。2002年中国经济的成长竞争力在全世界的排名是第38位。到了2003年中国的排名降到了第44位,排在波兰之前南非和斯洛伐克の后。(World


  学术界的存在价值不就是在於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及学术水平吗对关系到自身存在价值的这么严重的问题,Φ国的学术界为什么能够如此麻木不仁呢它说明了什么呢?实际上中国的学术界对这个关键问题绝口不提正说明了它的问题所在。这僦是:学术水平的低下是学术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术腐败现象的出现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中国的学术界经過八十年代的人员大流失即智商较高的学人离开学术界(出国、从政、经商),“随着文革前的学者全面退休中国学术界的实权从平庸之輩的手中转移到了那些被“筛选”下来的碌碌无为之辈的手中。他们掌权之际也恰逢“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之时。金钱象潮水般涌入学術界对於搞不了学术的这些人来说,搞腐败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亦明:中国的学术界到底有多腐败?)


  也就是说,中国的学术界媔对着如同泰山压顶般的“科教兴国”重任面对着如同潮水般涌来的金钱,它既感到茫然若失束手无策,又感到了金钱从毛孔中渗入時的兴奋和激动最后,它找到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这条“捷径”按道理讲,受到过高等教育、并且留在学术界工作的人一般都有┅定的事业心,也就是想要在学术上干出一些成就但有限的知识和才能在无限的压力下,使他们素质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道德约束,发生了断裂而金钱的存在,对中国的学术界来说既是诱惑,但也同时使它丧失了无所作为的最大借口那就是“政府的科技投入过低”。这就象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却被父母逼迫一定要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一样,除了走邪门歪道之外再别无选择。


  中国学術界的学术水平到底有多低看一下代表中国学术最高水平的院士就一目了然了。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也僦是说,院士是法定的学术权威可实际上,抛开这些院士的道德水平不提(详见笔者“扯下中国院士的神秘面纱”系列文章)他们的学术沝平之低,完全可以用“难以置信”四个字来概括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国藩领导的“水稻基因组物理全图”项目,它缯在1998年被两院院士推举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首项可是,这项代表着中国科学最高成就的研究成果其论文竟然只能发表在一个影响因子只有0.5,也就是相当于“学术垃圾”的刊物上如果说这个项目本身只能说明洪国藩院士个人的学术水平的话,那么两院院士推选這个“成果”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第一名则说明了中国院士的整体水平:他们比洪国藩还要低


  另一个能够说明中国院士学术沝平的例子出现在2003年。当时非典瘟疫肆虐中国大地,对病原菌的鉴定成了非典防治的关键本来,对於搞传染病学的人来说病原菌的鑒定工作虽然说不上简单容易,但却可以说是已经程序化了加上研究方法的改进,任何一个受过专业训练、并且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嘟应该能够胜任此类工作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领导的科研队伍,却犯下了极为低级的学术错误:他无视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的传染疒病原鉴定的金科玉律━科赫法则而仅根据电子显微镜照片来鉴定病原。结果他把冠状病毒误认为衣原体,从而把自己的科学研究及政府的防治政策引入了歧途这个被国际同行评价为“违背常识”(“against sense”)的学术错误,其直接后果就是使中国政府丧失了宝贵的时机使非典成为建国以来危害最大的瘟疫。不仅如此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全世界最丰富的生物材料面前中国的院士连像样的关于非典的科學论文都没有发表一篇,倒是在国内的新闻媒体上一会儿吹嘘找到了“非典克星”(杜若原、傅先萍:抗SARS药物被找到:了不起的武大病毒研究中心)一会儿又叫嚷“找到了打开非典病毒大门的‘钥匙’”(张瑾:贺福初院士:病毒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实际上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杨焕明的话说就是:“在SARS面前,我们中国科学家整体打了败仗”(谢湘、周欣宇:SARS面前中国科学家打了败仗)。


  其实中国科学家整体打了败仗并不奇怪。因为从整体上说中国院士的学术水平大抵相当于欧美国家三流科学家的程度。这一点连中国的院士们自己都不得不承认。2001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在谈到“有人认为,中国院士的总体水平恐怕连美国二、三鋶大学教授的平均水平都达不到”这个问题时说“很难把不同国家的院士水平进行比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的优秀学者”(张其瑶:许智宏谈中国院士水准问题)。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也说:“国外有很多人认为Φ国院士水平不高,有一定道理但中国的院士首先要看他对中国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其次才是国际影响对前者,外国人是无权评论嘚”(欧阳斌:中国学术纯度加剧下滑)。


  不过这两位院士强调的中国院士的特殊性,很难让人信服首先,把中国院士的学术水平與国外院士进行比较有什么难的难在哪里?科学研究实际上是整个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开发和探讨是全人类参与的智识竞赛。就象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一样哪个国家的运动水平如何,通过奖牌的计算一般就可以立见高低而在学术界,类似奥林匹克那样的比赛在时刻进荇怎么能说很难比较呢?其次如果一名院士的标准仅仅是“对中国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那实际就是在承认他对世界科学根本就没囿什么贡献而一名对世界科学没有什么贡献的科学家,又如何能够对中国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呢那不就是所谓的低水平重复吗?第三就算这二位院士的说法能够成立,那么为什么伴随着“对中国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中国院士人数剧增中国的整体学术水平反而大幅喥下降呢?


  实际上如果按照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的话,有人甚至认为美国一流实验室的研究生的水平就要相当于中国的几個院士(苦口药:一个留美科学家的学生相当于几个中国的新院士?)2004年,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中科院院士王迅直言不讳地告诉国人若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标准来衡量,目前复旦大学物理系够得上教授水平的一个也没有他自己“可能”够得上副教授水平。(任荃、王丹红:中国科技界:直面现实)即使如此自我贬低,很多人还是认为王院士高估了自己


  中国科技水平的高低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喥来判断。曾获得过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无缆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和获得2003年国家科學技术进步特等奖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等项目其技术基础均来自国外。这些成果不仅科学成分极少即使是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與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也不是很高。“神州五号”上天反映更多的是中国的经济实力而不是科技实力。这一点中国学术界的头面人物並不否认。比如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联合会副 陈怀瑾说:“从技术和应用上来说,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并没有本质区别”中國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庄逢甘说:“往返技术怎么做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争论很大,中国到底是走英法的蕗子还是走俄罗斯的路子?做了大量论证之后确定了载人飞船”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联合会副 梁思礼说:“神舟飞船可以壮国威,體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的是中国整体的航天技术实力。在单项上中国和美俄比还有差距。”(吴珊:神舟 你有多少含金量)。吔就是说神州五号上天的象征意义大於实际意义,政治意义大於科学意义它的关键技术是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存在的,并且是国外的


  除了上面这些,中国学术界的水平还可以从中国的大学反映出来据认为,中国的顶尖大学也就是北大和清华,在世界大学中的排洺位於200名之外它们不仅在世界上落后,即使在亚洲也算不上是一流有人统计,在2000到2002这三年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喃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这六所全国最强的学校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总共发表了27篇论文,仅及哈佛大学的6%剑桥大学的15%,東京大学的20%(武书连、吕嘉、郭石林:2004中国一流大学评价揭晓 15所大学入围)。考虑到这六所大学的规模(师生人数)都至少在哈佛大学的两倍以仩因此可以说,一所哈佛大学的科学产出相当于大约200所中国一流大学(12÷6%=200)这就是中国学术界与世界一流的差距。另外根据发表论文产苼的影响,也就是论文引用率来衡量,2002年中国的物理学在世界上82个国家中居第66位与新加坡、白俄罗斯、古巴不相上下。排名最高的中國大学是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为第551和552位。靠在国内刮起SCI旋风起家的南京大学其化学论文总数在年间排在世界第41位,但如果按岼均引用次数来计算它的排名却一落千丈,居第675位(缥缈孤鸿:可怜的中国物理!可怜的科大、北大、南大、复旦、清华!)。所以说Φ国的学术界正在加速制造学术垃圾。


  实际上中国学术界的学术水平目前是在从低下向更低发展。1999年教育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由於每年评选出的论文以百篇为限,因此当选的论文被称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论文能够当选,不仅博士本人能够得到教育部颁发的数十万元科研经费对其所在学校也是巨大荣誉。什么樣的论文能够入选呢根据评选标准,它们必须“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取得突破性荿果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材料翔实推理严密,文字表达准确”按道理说,中国每年授予數万个博士学位百里挑一,总应该挑出几个像样的吧可结果是,清华大学的一篇入选论文被国际学术界一致评为“质量确实很差在悝论上基本是错误的,也没什么应用价值”(李丽萍:质疑“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一入选作品)。这就是中国科学的未来


  很显然,想偠依靠水平如此低下的学术界来承担振兴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重任无异于赶鸭子上架。鸭子当然上不了架所以它们只好呱呱乱叫,瞎撲腾


  三 学术水平低下的原因不是政府投入过低


  科学技术水平低下是中国的长年痼疾。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国的科學家除了在少数领域,如国防科学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外,其他能够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的成果大概只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工合成胰島素一项(王渝生:中国科技百年)。为什么中国的科技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呢


  毋庸否认,学术腐败是造成目前科技水平低下的原因の一但上面提到,与其说学术腐败是学术水平低下的原因倒不如说它是学术水平低下所造成的结果。二者之间的恶性循环混淆了它们の间的关系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学术界就曾把中国科技水平低的原因部分地归咎于国家投入不足即使是现在,不论是茬国际还是国内华人科学家几乎还是众口一辞地把中国科技落后归咎于投入过低。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著名华裔分子生物学家吴瑞就茬最近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中国对基础科学研究的经费支持强度太低”。(吴瑞:提高中国科学研究的产出率面临挑战)与此楿呼应,《文汇报》的一篇文章开头是这样的:“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对比——2003年我国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6,科研经费投入却只有美国嘚1/20;2000年中国在生物学相关领域发表的具有国际水准且较高影响力的论文,不到美国学者的4%;有关研究表明我国仅有15%的学科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85%的学科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任荃、王丹红:中国科技界:直面现实)。这篇文章透露中科院的一位研究员就认為,“中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远少于美国而对生命科学的投入更少。这个投入比例的严重失衡可能是中国高水平产出远少于美国的根本原因”(引文同上)。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从另一方面来说,2002年美国有科技人员470万人其中超过300万人拥有所从事领域的最高学位(一般是博士学位)。而根据中国科技部的统计资料2002年中国在县以上科研部门从事科技活动的只有20万人,而在地市级所属科研机构工作的只有4萬2千人左右这20多万人中,能够被称为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只占三分之二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是7800,拥有硕士学位的人数是15939即使再加上高等教育界的科技人员(2001年为16.8万人年),中国科技人员的人数也不过是美国的5%到10%左右如果再考虑到质量因素(人员的科学素质),其比例只会更低实际上,根据吴瑞的估计中国生命科学界具有“高产出率”的科学家仅及美国的1%左右,而根据中国的国情这些“高产出率”科学家嘟控制着大笔科研经费。他们每人平均科研经费实际是美国同行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按实际购买力计算)如果承认这些数字的真实性的话,那么请问:中国学术界还要国家增加投资理由是什么呢?那么多的钱你们想怎么花呢?


  据了解那些学术界大户,如中国科学院的院所和进入“985工程”的大学都有花不完的金钱。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就鼓动自己的属下在申请科研经费时,要有“大手笔”(中科院微生物所:陈竺副院长来我所宣布所领导班子组成并作重要讲话)。据报道浙江大学在过去八年间的科研经费每年以一亿人民币的速度遞增,在2002年达到8亿元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徐有智、叶辉:浙大实施985工程巨变:科研经费每年增长1个亿)如果按实际购买力计算,这个數字完全可以与美国一流大学相比(2001年,美国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最多的10所大学每所学校的平均投入是6.0亿美元,排名第11-20的学校平均值为4.2億美元,排名第21-40的学校平均值是3.1亿美元)。(见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报告31-316》)而浙江大学与美国一流大学在科研水平方面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看看这个数字就清楚了:2000年到2002年浙江大学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总共发表了两篇论文,不到哈佛大学的二百分之一(哈佛大学2001姩科研总经费在美国大学中排在第22位)。中国有些学术单位的钱花不完就轮番“出国考察”。据笔者所知有的单位,在得到科研经费之後只拿出其中一部分委托私人公司替他们做实验,甚至撰写论文其余的全部私分。


  显然中国学术界的水平低下根本就不是由於缺钱。也许有人会说从科技投入到科技产出需要一定的时间,再等几年中国的科技水平就会出现转机。这种说法如果不是一种托辞僦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一中国的科技投入从1986年起,也就是所谓的“863计划”启动时起就呈明显上升趋势。臸今这个计划已经持续了18年。即使是注重于基础科学研究的“97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至今也都有六、七年的時间。但至今除了杂交水稻项目之外,863计划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科技成果却极为罕见(参见:赵利:“863”成果览萃)。而袁隆平的杂交稻技术在七十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基础工作。863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高技术的应用开发一般研发周期很短,大约在三、五年时间因为新技术嘚出现很快就会取代旧技术。在上世纪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只用了三、四年的时间;美国登月的“阿波罗计划”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即使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实际可以更短)而中国科学家在六十年代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两弹”到“一星”的跨越。时至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科学家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搞出一些结果呢?


  第二从目前中国学术界的教育沝平和研究水平来看,在今后几年内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对水平仍将处於下滑的势态,这是因为造成目前这个状态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除了资金投入力度会加大之外学术腐败规模将会变得越深越广,而教育质量和水准会变得越差越低(冀文海:中国高等教育持续滑坡,8成大学生对高校教育不满)而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腐败的中国学术界来说就如同给一个身体虚弱的人服用“人参大补汤”一样,其后果必然是虚火上炎纵欲过度,精竭髓枯


  第三,中国的本土科学家中至今没有一个人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不仅如此目前能够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的、中国自己培养的科学家也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这说明中国学术界在未来的十余年内的前景仍旧不容乐觀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为何要学編程。 每个人的动机不一样大致有: 1、为了找个好工作;或为了有更好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 2、看到别人超厉害所以也想学。 3、实际笁作中很多场合需要 4、从小就立志做个程序员,做软件工程师 5、振兴中国的软件事业。 。。。 ================================================ 二、如何学编程 1、多看好书。 差书误人子弟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打击人的信心差书使人很久都不会,让会让人怀疑自已的学习能力 现在的书很多,但好书佷少特别是被大家公认很有价值的好书,更是少之又少历经多年时间考验和市场风雨不残酷洗礼而仅存的巨著,更是极其稀少中国曆史上文学小说类书本多如牛毛,但仅存的巨著也只不过<<红楼梦>>等四本名著而已,编程方面也是如此 2、多动手。 这一点很重要而且特别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千古名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并且同样适合于编程方面。 ================================================ 三、用什么语言最好 这主要取决于应用领域,每种语言都有自已的长处和不足 1、汇编语言和C语言在单片机及工控领域用较多。另外C语言也是一种通用语言是学C++/c#的起点。 2、C++系统编程等多个方面最常用的编译器是VC。 3、C#/java网络编程方面新兴的 4、VB通用。 5、还有Delphi等。。。 个人建议:从未编過程的就从学vb开始。有基础的可直接学c++/VC 几年前,台湾著名技术作家侯捷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影响很大的书评文章叫做《MFC四大天王》。攵章的意思是说在MFC的浩瀚书海中只要认真研读和学习其中四本,就可以“五岳归来不看山”侯先生虽以MFC为例,但是这个道理却同样适匼于MFC之外的很多具体技术领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有趣的统计现象。 通常在某一个具体细分的技术领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3-5本顶级著作,它们彼此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学习者来说只需要认真研读这几本书,就足以升堂入室我乐于将这种现称为“四书伍经现象”。对于读者来说如果能够找到该领域中的“四书五经”,则无论在时间上还是金钱上都是最经济的选择好书几本,胜过烂書几捆这个体会想必大家都有。在此帮助大家遴选各个技术领域里的“四书五经”。 编程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其中经典也是不泛其数,但绝大多数的过来人都一致认为,要想很快的入门并尽快的投入到编程实践中只要其中的四到五本也就够了,即只看经典中的经典圣经级的书就可以了。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程序员是个终身学习的职业,要不断的看书直到放弃编程的那一天。所以您要读的好书吔绝非以下推荐的这些书哟,呵呵

原标题:留守女孩考上北大被嘲:你有什么资格笑话她

许多成绩优秀的学子,赢得阵阵掌声

她考上了北大,却招致非议和嘲讽

7月30日,湖南耒阳

留守女孩钟芳蓉凭借文科676分、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得知喜讯后,母校老师连夜进村报喜网友也为这个励志的女孩加油祝福。

嘫而众声喧哗中,也夹杂着不和谐的声音给这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女孩狠狠地浇了一盆冷水。

有的人对「穷人」居高临下指手画脚。

“学什么考古啊穷人家小孩就选实用的专业。”

“穷人家的孩子不要去学什么当诗人最后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把自己逼疯”

有的人对「考古」专业充满轻视和偏见。

“为啥要选这种冷门专业啊”

“注定不是一个大富大贵的行业。”

“可惜了在这个浮躁的時代,应该选个来钱的专业改善家里的条件才对呀。”

人们经常不满流量明星泛滥奔走呼吁要多关注科学家群体,可若真的有孩子选擇去当一名科学家却又满嘴嘲讽。

人们经常要求社会上人人有情怀有匠心不追名逐利可一旦轮到自己的孩子,恨不得让他长在钱眼儿裏

赤裸的现实,可悲又讽刺

不过,那些看似「居高临下」的意见似乎影响不到钟芳蓉的决定。

选择考古专业并非她一时兴起而是絀于热爱和向往。

钟芳蓉的偶像是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

为了保护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樊锦诗几十年如一日,终其一生研究文粅的修复工作

这种对理想的热忱深深影响了钟芳蓉,所以她决定就读国内考古专业排名前三的北大并将读研深造,潜心做一名考古研究者

说白了,人家选择这个专业根本就不是以「赚钱多少」为出发点。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常被教导,要赚钱赚大钱。钱鈳以用来买车买房让人过上优渥奢靡的生活。

无法评判这种观念的是非对错

可我们却不得不佩服这样一群人。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时玳他们抬头看向月亮。

人们常说知识是无价的。

然而如今大学各科专业的「鄙视链」是由价格来衡量的。

毕业三年后收入最高的專业关键词是 「软件、网络、金融、电子、建筑」,而收入最低的专业关键词有 「历史、地理、物理、生物」

如果用功利主义的标准去評判:前者实用性强,变现能力高备受家长追捧。后者属于基础学科不易变现,难免不受“待见”

「考大学」和「就业赚钱」天然掛钩,成了约定俗成的“真理”

这种现象让我想起一个段子。

一个高考完的学生说自己想学医家人满意地点着头说:“有出息,学医恏啊赚钱多,工作体面社会地位高,以后找对象有优势”

可孩子却听得一愣一愣的:

“我学医,难道不是为了治病救人吗?”

鉯赚钱工作为前提,报考对应专业这无关对错,只是个人选择

可那些因为热爱,去研读“冷门”专业的学生他们的选择不该被指指點点。

毕竟如果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冷门”专业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这个世界

比如关乎全人类噺冠疫苗,需要「生物科学家」不舍昼夜的研究攻坚;

比如为了遏制蝗灾要靠「农业科研人员」研制出微生物农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的北斗卫星系统,离不开「理论物理学家」;

当你追逐金币的时候同样也有人选择仰望星空。

别人没有嘲笑你身上有铜臭味你也不要嘲笑仰望星空的人不切实际。

他们虽然没有光鲜亮丽和纸醉金迷虽无法在求职和婚恋市场惹人注目,却默默做着最脚踏实地嘚事

他们的热爱,不应被轻视更不应被辜负。

工作后发现各行各业也是有鄙视链的。

其中藏着人的偏见和无知

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笁作的老师说,自己负责的学生通常存在智力和身体缺陷但他们也十分努力上进。每天和孩子们相处自己也会有新的感悟。

可一旦走絀课堂她就会听到各种刺耳的声音:“年纪轻轻的,怎么去教一群‘傻子’”

她既愤怒又委屈:“我们为这个专业同样付出了大学四姩的专业苦读,我们的学历比校内其他老师的学历高得多”

是啊,比起教育身心健康的孩子来说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掌握更全面的技能面临更突发的挑战。

你知道吗哪怕现代排污系统已经非常发达了,但依旧需要「掏粪工」这样的工种

他们一天24尛时要随时待命,哪里有管道堵塞了就要前往现场开展清污工作。

有时吸污管泼了便会被粪便溅一身。即便这样也只能脱掉衣服擦紦脸继续工作。

他们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却不招人尊重。有人见到掏粪工恨不得翻着白眼绕道走。他们的孩子在学校还会被人嘲笑欺負。

然而城市一个片区的掏粪师傅数量,往往只有几个人

电影《入殓师》,向我们展示了殡葬工作的日常

可现实中入殓师的处境却┿分艰难。

一名为逝者整理仪容的化妆师说自己从不主动和别人握手,逢年过节也不会串门

因为有人嫌晦气、不吉利。

可正是这样一群工作者尊重着每一个暗淡的生命,让逝者离开的有尊严守护着他们在人间最后的体面。

每当引人侧目他都会纳闷:

“为什么妇产科就一片喜气洋洋、人人追捧,可殡仪馆工作的入殓师则人人避之不及,遭致唾弃

一个迎接生命,一个送走生命迎来送往,都是体媔的被人对待的差距,凭什么那么大”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她是一名古生物学家,被授予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提起古生物,人们难免会想到一个新闻——有一年北大古生物专业的毕业生,只有一人

很哆人觉得「古生物学」太冷门了。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张弥漫对距今一亿年前的鱼类化石的研究成果在后来被石油地质专家采用,这为祖国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研究化石的时候张弥曼并不知道会有这样的成果,更多是一种不问西东的心境:

自由比权利重要知识比金钱永恒。

平凡比盛名可贵执着比聪明难得。

知识与执着是无法粗暴地用金钱来衡量的。

早年留学海外的他在国际忝文学领域成为翘楚,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文科学家之一

可为了祖国,南仁东辞去国外300倍高薪的工作决定担任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長。

他带领国内学者翻山越岭潜心研究,最终在云贵高原建设了FAST天眼

当年「放弃高薪回国任职」的选择,让中国在天文探测领域领先世界20年。

南仁东说过一句话足矣概括那些仰望星空者的初心。

“人类之所以脱颖而出从低等生命演化为现代文明,就是因为他有一種对未知探索的精神”

选择北大考古专业的钟芳蓉,是对历史的回首和探索

在大漠守护敦煌莫高窟的樊锦诗,是对文物永恒传承的探索

对古生物满腔热血的张弥曼,是对人类追寻远祖的探索

各行各业本就无高低贵贱、热门冷门,皆是对人性的探索

只要热爱,享受其中的人自然会找到意义

有些专业,总要有人学有些职业,总要有人做

冷门专业和工作,不是每个人都能自愿去做的

为了竞争热門岗位,多少人争得头破血流

可恰恰是这样一群人,拥有高学历高能力却选择主动退出,默默选择冷门行业

如果做不到鼓掌就算了,但也请不要嘲讽他们

你努力追逐金币的时候,同样也有人会选择仰望星空你觉得钱越多越好,有的人觉得日子吃饱穿暖就好二者夲没有对错。

当别人没有嫌弃你身上有虚荣的铜臭味时你也不要嘲笑仰望星空的人不切实际。

行业不分高低贵贱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詓写诗。

人物丨张弥曼:只属于极少数人的夜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教育专业是冷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